味精生产工艺初步设计说明书完成

味精生产工艺初步设计说明书完成
味精生产工艺初步设计说明书完成

年产1.5万吨味精生产工艺初步设计

摘要

我国味精生产虽然发展很快,但还有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脱色效果不理想、污水处理不彻底等缺陷,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本设计在生产流程的各个方面加以完善,尤其在味精脱色、污水处理等方面摒弃了传统不十分理想的方法,采用了新技术,进一步消除了因脱色和污水处理不彻底造成的资源浪费。味精脱色采用XSX-8吸附树脂,具有脱色好、投资省、处理成本低的优势;污水处理采用两步生物处理法酵母反应器和活性污泥的连续系统处理味精废水,可以去除味精废水中95%的COD,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

关键词:味精;新技术;脱色;污水处理

A PRELIMINARY DESIGN OF

TECHNOLOGICAL PROCESS FOR MSG

PRODUCTION 15,000 TONS PER YEAR

Abstract

Although the production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in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 poor colour and lustre, low productivity, high production cost and bad treatment system of wastewater, which still have a big gap compar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result in lots of waste. The design improve various aspects of production processes, especially in bleaching of MSG,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and so on. Those rejecte traditional method which are not good and use new technology. Therefore it saves lots of money in bleaching and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XSX - 8 polymeric adsorbent is used in MSG decoloring,which has good decoloration efficiency. It can save investment and make low cost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two-step method of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activated sludge and yeast reactor system, can remove monosodium glutamate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95% of COD monosodium glutamate wastewate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

KEY WORDS:monosodium glutamate(MSG); new technique ;decolor;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综述 (6)

1.1味精的发展 (6)

1.2味精的来源 (7)

1.3味精的性质与组成 (7)

1.4味精的营养价值 (8)

1.5本课题的研究意义、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范围 (8)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8)

1.5.2 设计指导思想 (9)

1.5.3 设计范围 (9)

第二章工厂概况 (10)

2.1厂址选择 (10)

2.1.1 选厂原则 (10)

2.1.2 厂址选择 (10)

2.2生产规模 (11)

第三章味精生产工艺 (12)

3.1味精生产工艺流程图 (13)

3.2味精生产工艺 (14)

3.2.1 原料预处理及淀粉水解糖制备 (14)

3.2.2 种子扩大培养及谷氨酸发酵 (14)

3.2.3 谷氨酸的提取及谷氨酸单钠的制备 (16)

3.2.4 味精的精制 (16)

3.3谷氨酸提取操作中的要点 (17)

3.4谷氨酸发酵过程计算机控制程序 (18)

3.4.1 发酵过程控制 (18)

3.4.2 讨论 (21)

第四章工艺计算 (22)

4.1 谷氨酸发酵工艺流程示意图 (22)

4.2工艺技术指标及基础数据 (22)

4.3谷氨酸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 (23)

4.415000T/A味精厂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结果 (25)

第五章设备设计与选型 (27)

5.1发酵罐 (27)

5.1.1 发酵罐的选型 (27)

5.1.2 发酵罐相关数据的确定 (27)

5.2种子罐 (37)

5.2.1 二级种子罐 (37)

5.2.2 一级种子罐 (44)

5.3空气分过滤器 (45)

5.3.1 二级种子罐分过滤器 (45)

5.3.2 一级种子罐分过滤器 (45)

5.3.3 发酵罐分过滤器 (46)

5.4味精厂发酵车间设备一览表 (47)

第六章环境保护 (48)

6.1味精厂的主要废弃物 (48)

6.2味精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点 (48)

6.2.1 味精废水的来源 (48)

6.2.2 味精废水的水质特点 (49)

6.2.3 现有工厂处理味精废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50)

6.3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50)

6.3.1 传统上对味精废水的处理方法 (50)

6.3.2 本设计对味精废水的处理方法 (51)

6.4环境影响评价 (53)

第七章平面布置 (54)

结论 (55)

参考文献 (56)

附录 (57)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综述

味精是人们普遍采用的鲜味剂,是L-谷氨酸单钠盐的一水化合物,学名叫谷氨酸钠,亦称味素。

早期味精是由酸法水解蛋白质进行制造的,自从1956年日本协和发酵公司用发酵法生产以后,发酵法生产迅速发展,目前世界各国均以此法进行生产。在我国,通常用玉米、大米、淀粉来生产味精[1],也可用甜菜、蜂蜜等通过化学合成制作。

味精易溶于水,具有吸湿性,味道及其鲜美,溶于3000倍的水中仍具有鲜味,它是既能增加人们的食欲,又能提供一定营养的家常调味品。

味精在一般烹调加工条件下较稳定,但若长时间处于100℃以上的高温中,谷氨酸钠则易变为对人体有致癌性的焦谷氨酸钠;若在碱性环境中,味精会起化学反应产生谷氨酸二钠。所以要适当地使用和存放。

本文将对味精发酵生产工艺、主要设备及废水处理作简要的介绍,并对某些工艺进行创新。

1.1 味精的发展

20世纪初,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研究员池田菊苗从海带汤中分离出了谷氨酸钠分子,最初的味精诞生了。

我国味精生产始于1923年,至1965年的42年间,其生产方法一直沿用传统的蛋白质酸水解法,它是用含蛋白质的面筋和豆粕为原料,经水解提取,原料消耗高(约需30吨小麦的面筋生产1吨味精)、收得率低、操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污染严重,42年间,年产量最高不过4000吨,生产发展速度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另一方面,与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餐饮业不旺盛也有关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首先研究成功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谷氨酸制味精,开创了可以用糖蜜或淀粉等非蛋白质资源生产谷氨酸的新途径。

我国在此影响下,也于1958年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联合攻关,选育菌种,于1964年选育出优良的黄色短杆菌。首先在上海味精厂50m3发酵罐上试验取得成

功,当时,被国家科委评为重大成果之一。1966年以后全国味精厂相继全面推广。

这一新工艺的发明和生产是氨基酸工业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谷氨酸发酵的重要成果,为生物技术在氨基酸工业中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它不仅改变了落后的酸水解工艺,而且为节约宝贵的蛋白质资源和粮食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65年以后,我国味精生产全部采用以淀粉或糖蜜为原料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大大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味精行业面貌大变,劳动条件大大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到1985年全国味精生产企业达到140家。随着酶制剂的应用和生产工艺及装备的改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味精生产的快速发展。

40年来,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为我国味精生产快速增长,成为年产量占世界产量70%左右的第一生产大国。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大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1.2 味精的来源

谷氨酸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氨基酸。它主要以络合状态存在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中,如蘑菇、海带、西红柿、坚果、豆类、肉类以及大多数奶制品。部分食物中的谷氨酸以自由态存在,并且只有这种自由形态的谷氨酸盐能够增强食物的鲜味。西红柿、发酵的大豆制品、酵母提取物、某些尖奶酪以及发酵或水解蛋白质产品(如酱油或豆酱)所能带来的调味作用中,部分归功于谷氨酸的存在。谷氨酸被分离出来,提纯,制成其钠盐,即谷氨酸钠。

1.3 味精的性质与组成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具有旋光性,有D-型和L-型两种光学异构体。此外还含有少量食盐、水分、脂肪、糖、铁、磷等物质。

纯的味精外观为一种白色晶体状粉末。味精易溶于水,当它溶于水(或唾液)时,会迅速电离为自由的钠离子和谷氨酸阴离子。

化学名:L-谷氨酸单钠一水化物(简称MSG) 或2-氨基戊二酸单钠-水化物,结构

式:

HOOC-CH2-CH2-CH-COONa·H2O

NH2

IUPAC英文名:sodium (2S)-2-amino-5-hydroxy-5-oxo-pentanoate

1.4 味精的营养价值

首先,味精能增进菜肴的鲜味,促进食用者的食欲,能够刺激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

其次,味精经口食入后,很快在消化道被分解为谷氨酸进入血液输送到肌体各部,参与各种生理必须的蛋白质的合成,谷氨酸是自然界存在的二十种氨基酸之一,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

再次,谷氨酸还具有特殊功能,在人体内起着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1)谷氨酸在人体内通过转氨酶的作用将其分子中的氨基转移给丙氨酮酸,形成丙氨酸。(2)谷氨酸与血液中的氨形成无毒的谷氨酰氨,使血液中氨的浓度下降,减少氨中毒的危险性。(3)

谷氨酸在体内与胱氨酸、甘氨酸结合形成谷胱甘肽。该化合物是一种很有效的抗氧化剂,对于延续衰老,促进疾病恢复均有好处。能够分解体内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氧化物,避免肌体遭受过氧化物的侵害,有利于维持身体健康。(4)谷氨酸在体内能够形成氨基丁酸,它是一种神经递质,帮助神经的传导。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范围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味精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食品添加剂,它能够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市场需求量大,已成为家家户户菜肴之必备辅助食品。

初步估算,中国大陆增鲜消费品市场的容量超过300亿元,占调味品行业总体容量的近25%,其中,以味精为代表的传统增鲜调味品直接市场容量又占到70%以上,可以

说,味精是目前中国大陆增鲜调味品市场最重要的品种。专家预测,味精年产量将保持8%-10%左右的增速。

基于味精需求量之大、前景之好,本毕业设计选题为年产1.5万吨味精生产工艺初步设计。工艺是要不断创新、不断寻求更高效合理的生产途径及更环保的生产方法的,而原有味精生产工艺在某些方面不够理想,因此在这里加以改进,并在原有味精生产工艺基础上开发结合新工艺、新技术,使味精的生产在某些方面达到一个突破,使整个流程更加完善。

另外,做年产1.5万吨味精生产工艺初步设计能够结合大学四年学过的很多知识,使我对生产工艺、物料衡算、设备选型等更加熟悉、有更全面的掌握,使所学知识更加扎实并且融会贯通,是大学四年课程的一个很好的总结。

因此,本毕业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1.5.2 设计指导思想

(1)查阅大量文献,加大科技含量,采用先进、可靠、合理、经济的工艺。

(2)尽量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全面综合利用,可以大幅度降低能量消耗。

(3)坚持环境保护,采取可靠的治理措施,强化洁净工艺技术,做到达标排放。

1.5.3 设计范围

(1)原料粉碎、液化、糖化、扩培、发酵、提取、精制、污水处理。

(2)与上述工序配套的设备、自控、电气、土建、给排水管道等。

(3)本设计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

第二章工厂概况

2.1 厂址选择

2.1.1 选厂原则

①地价合理,有发展空间,自然环境适宜发酵生产,远离居民区,选非耕田,有国家批准的土地使用证明。

②水源充足(经钻井试验),水质好,有通畅的排水渠道。

③原辅料,能源丰富价廉,运输便捷。

④对治理污染有良好条件。

⑤当地政府优惠政策落实有保证。

2.1.2 厂址选择

选择山西省侯马市。

空地:侯马市地处山西省临汾市南部,处于临汾、运城、晋城三市及晋、冀、豫三省中间。位于汾河与浍河交汇处,东临曲沃,西接新绛,南连闻喜,北靠襄汾。市境内地势较平坦,属晋南盆地的一部分。该市空地充足,适合建厂。

交通:侯马市土地肥沃,该厂位于市东郊,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同蒲、侯月、侯西铁路交汇,公路有晋韩、大运高速路,交通便利。在此建厂能方便原辅料的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气温:全年平均气温12.6℃,一月最冷,平均-2.4℃;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6.1℃。全年无霜期平均约197天。气候条件较好,适合发酵生产。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492.1㎜,水利条件较好。

总的来说,山西省侯马市原料、燃料及电力十分充足,交通便利,适合建造味精厂。

2.2 生产规模

味精厂的生产规模主要由市场决定,其次是建厂的交通、运输、水、电、原料供应、污水处理等,而市场占有率是由品牌和生产成本决定,主要是后者。生产成本低,市场开拓就有潜力。

生产成本主要取决于以下4个方面:①地区优势(包括原材料、动力价格和地方政策等);②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③规模效益(在生产规模较小时,如年产量2万吨以下,增加产量,明显降低成本,但产量较大时,影响不大);④运转费用(取决于设备设计、设备配套和技术管理等)。

生产成本的降低应从建厂开始,应重视合理设计设备,合理进行设备配套,将产量规模与设备规模结合,降低运作费用;选择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强化技术管理,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单耗[2]。

第三章味精生产工艺

味精生产全过程可划分为四个工艺阶段:(1)原料的预处理及淀粉水解糖的制备;(2)种子扩大培养及谷氨酸发酵;(3)谷氨酸的提取及谷氨酸单钠的制备;(4)味精精制。

与这四个工艺阶段相对应,在味精生产厂设置糖化车间、发酵车间、提取车间和精制车间作为主要生产车间。另外,为保障生产过程中对蒸汽的需求,设置锅炉房,利用锅炉燃烧产生蒸汽,并通过供气管路输送到各个生产需求部位。为保障全厂生产用水,还需设置水泵房,所供的水经消毒、过滤系统处理,通过供水管路输送到各个生产需求部位[3]。

3.1 味精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3-1味精生产总工艺流程图

Fig. 3-1. The flow diagram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production process

3.2 味精生产工艺

3.2.1 原料预处理及淀粉水解糖制备

(1)原料预处理

此工艺操作的目的在于初步破坏原料结构,以便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同时去除固体杂质,防止机器磨损。

用于除杂的设备为筛选机,常用振动筛,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于原料粉碎的设备有盘磨机、锤式粉碎机和辊式粉碎机,这里选择辊式粉碎机,实现物料的中碎和细碎[4]。

本次设计原料为淀粉,将原料粉碎到0.6-1.5mm的颗粒后才能进行糖化发酵,目的是为了增加原料接触面积。

(2)淀粉水解糖制备

由于谷氨酸生产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作为碳源,因而必须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才能供发酵使用。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先要进入液化阶段,然后再与糖化酶作用进入糖化阶段。

液化阶段:首先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黏度并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液化使用喷射液化器,工作蒸汽压0.4Mpa,温度维持在90℃,液化时间60min,碘色反应呈棕色即可。然后130-140℃灭酶5-10min。经板式换热器冷却到70℃以下,进入糖化罐。从换热器出来的热水供配料和洗滤渣用。

糖化阶段: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低聚糖在糖化罐内将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糖化过程需要加入糖化酶,糖化温度控制在60℃左右,pH值4.0-4.4,糖化时间32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85℃,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经过换热器、维持罐进行连续消毒后作为培养液进入发酵罐[5]。

3.2.2 种子扩大培养及谷氨酸发酵

(1)种子扩大培养

在生物化工中菌种的优良与否直接影响到发酵产物的质量和产量,所以有专门的菌种培养和保藏设备,在微生物学上利用自然选育来防止菌种退化。

种子扩大培养是为了保证谷氨酸发酵过程所需的大量种子,发酵车间内设置有种子

站,完成生产菌种的扩大培养任务。在生产之前,技术人员经过挑选将发酵菌种从保藏菌种中取出,从试管斜面出发,经活化培养,摇瓶培养,扩大至一级乃至二级种子罐培养,最终向发酵罐提供足够数量的健壮的生产菌种。

(2)谷氨酸发酵

谷氨酸发酵开始前,首先必须配制发酵培养基,并对其作高温短时灭菌处理。用于灭菌的工艺除采用连消塔—维持罐一喷淋冷却系统外,还可采用喷射加热器—维持管—真空冷却系统或薄板换热器灭菌系统。但由于糖液黏度较大,流动性差,容易将维持管堵塞,同时真空冷却器及薄板加热器的加工制造成本较高,因而应用较少,故采用连消塔—维持罐一喷淋冷却系统。

消毒后的谷氨酸培养液在流量监控下进入谷氨酸发酵罐,经过罐内冷却蛇管将温度冷却至32℃,接入菌种,添加氯化钾、硫酸锰、消泡剂及维生素等,通入无菌空气,菌种经一段时间适应后,发酵过程即开始缓慢进行。谷氨酸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长过程,谷氨酸菌摄取原料的营养,并通过体内特定的酶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培养液中的反应物透过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反应物转化为谷氨酸产物。整个发酵过程一般要经历3个时期,即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和衰亡期。每个时期对培养液浓度、温度、pH值及供风量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必须为菌体的生长代谢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经过大约34小时的培养,当产酸、残糖、光密度等指标均达到一定要求时即可放罐[5]。

发酵设备采用机械搅拌通风通用式发酵罐,罐体大小在50m3到200m3之间。对于发酵过程采用人工控制,检测仪表不能及时反映罐内参数变化,因而发酵进程表现出波动性,产酸率不稳定。

由于谷氨酸发酵为通风发酵过程,需供给无菌空气,所以发酵车间还有一套空气过滤除菌及供给系统。首先由高空采气塔采集高空洁净空气,经空气压缩机压缩后导入冷凝器、油水分离器两级处理,再送入贮气罐,进而经焦炭、瓷环填充的主过滤器和纤维分过滤器除菌后,送至发酵罐使用。在北方地区由于空气湿度小、温度低,可采用空气压缩、冷却过滤流程,省去一级冷却设备。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要改变通风量,其中在对数增长期,由于菌体生存于发酵液中,发酵液中的溶解氧(D0值)对菌体极为重要。

另外,发酵过程常常会出现噬菌体污染,为了避免出现大面积噬菌体污染,需要在发酵生产管理上要抓好环境消毒工作,环境消毒工作要进行考核,空气过滤器定期更换、

定期消毒, 做好纯化罐的定期检修工作。

3.2.3 谷氨酸的提取及谷氨酸单钠的制备

该过程由等电点中和与二次中和两部分完成。

(1)谷氨酸的提取

利用氨基酸两性的性质,谷氨酸在等电点时,绝大部分分子以偶极离子状态存在,其分子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易于形成较大的聚合体,即等电点下溶解度最低,可经长时间的沉淀得到谷氨酸。因此提取即用无机酸将发酵液的pH值调整到等电点pH3.2处并获得谷氨酸的结晶。

等电点中和(酸中和)首先将谷氨酸发酵液送至中和罐定容,并向中和罐盘管内注入冷冻盐水,将发酵液温度降至22℃,然后加硫酸中和,使其pH值从7.0降至3.2,温度从22℃降至8℃。该过程要先以较快的速率加酸,将pH先调整至5.0,停止加酸1.5h,保证晶体增长。然后继续缓慢加酸调整,直至pH降为3.2,温度冷却至8℃,使之达到等电点,停止中和及搅拌。

(2)谷氨酸单钠的制备

二次中和(碱中和)是将上述溶液过滤得到谷氨酸结晶,加入40-60℃的温水溶解,用碳酸钠将谷氨酸溶液的pH值调至5.6。谷氨酸是两性电解质,在不同的pH值下有不同的电离方式。pH值低,溶液中的谷氨酸浓度百分率高;pH高,溶液中的谷氨酸二钠的浓度百分率高。谷氨酸及谷氨酸二钠均无味精的鲜味,因此,碱中和时必须控制适宜的pH值,以使谷氨酸尽可能生成谷氨酸单钠。碱中和时速度要缓慢,以免中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泡沫,造成液面升高或逸出。加碱的速度过快,搅拌不均匀还会导致局部pH 值过高,同样影响中和效果。中和温度要控制在70℃以内,温度过高,会使谷氨酸钠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影响产品质量与收率[5]。

3.2.4 味精的精制

谷氨酸单钠粗品经提纯、加工、包装,得到成品,即味精。

谷氨酸钠溶液经过脱色及离子交换柱除去Ca2+、Mg2+、Fe2+离子,即可得到高纯度的谷氨酸钠溶液。将纯净的谷氨酸钠溶液导入结晶罐,进行减压蒸发,当波美度达到29.5时放入晶种,进入育晶阶段,根据结晶罐内溶液的饱和度和结晶情况实时控制谷

氨酸钠溶液输入量及进水量。经过十几小时的蒸发结晶,当结晶形体达到一定要求、物料积累到80%高度时,将料液放至助晶槽,结晶长成后分离出味精,送去干燥和筛选。

结晶罐的基本操作条件为罐内真空度0.075-0.085MPa,温度为70℃,浓缩液浓度波美度为33-36,结晶时间10-14h,操作原则是争取最大的结晶速度和收率并获得均匀整齐的晶型[5]。

精制味精脱色一般采用K-15碳柱脱色,此法成熟,但是脱色效果不理想,一般仅平均提高中和液透光率5-6个百分点。对中和液色度大的,需反复脱色;有时还要加保险粉,制约生产;且洗脱困难,冲洗热水及酸、碱用量大,时间长,有机废水多。

本设计选用XSX-8吸附树脂对味精进行脱色,解决了上述难题。它的优点:1、味精质量高。1)脱色好。进柱中和液透光率85%,出料96—99%;进柱中和液透光率75—80%,出料95-98%;提高值远优于K-15,且不需加保险粉;2)可吸附20-30%硫酸盐,对降低味精硫酸盐有好处,K-15无此功能。2、投资省。同规模投资省20-30%,因为XSX-8吸附能力是K-15的4-5倍,新工艺设备少,填料量是K-15的l/4。3、处理成本低。废水少3/4。再生省热水3/4,省酸碱30-50%,省时间60%,故处理成本低。本工艺综合比较产品质量、投资、运行费用、环保、操作等各方面均可证明,其性价比优于K-15

碳柱工艺[6]。

3.3 谷氨酸提取操作中的要点

(1)pH值

谷氨酸在等电点时,绝大部分以偶极离子状态存在,并含有等量的阴离子(Glu-)和阳离子(Glu+),正负电荷相等,总静电荷为零。在溶液中由于谷氨酸分子之间相互碰撞,并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结合成较大的聚合体,故在等电点时谷氨酸表现最低的溶解度,利用此原理,将发酵液中的谷氨酸结晶。

正常谷氨酸发酵液pH值为6.7左右。需要将发酵液的pH值调整至3.0—3.2之间才能达到其目的。在调整pH值过程中并非使pH值均匀下降,必须保证溶解度均匀下降,并保证溶解度的下降速度。可检测其溶解度下降规律,确定pH值的下降速度来得以实现工艺的优化,用试纸检测pH值时必须用高纯度的谷氨酸校正pH试纸,这样才能达到pH值的准确性,达到较高的收率。

(2)温度

降低温度也是降低溶解度的方法之一。在育晶前以育晶温度的需要来进行调整;育晶至pH3.8,温度控制在不回升的基础上缓降,下降速度越慢好;pH3.8—pH终点可适当加快降温速度,避免pH、温度迭加因素影响质量;pH终点后应满开冷却水阀门尽快拉至温度终点,然后搅拌几个小时,进行沉降。理论上,温度终点越低收率越好(理论上-5℃母液会结冰,可拉至-3℃~-4℃),但这里必须考虑其冷冻能力及生产成本(成本最为重要),所以终点温度控制比这要高很多[7]。

3.4 谷氨酸发酵过程计算机控制程序

为了实现发酵条件最优化,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发酵条件。谷氨酸发酵中的一些参数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使微生物的生长、基质消耗、谷氨酸积累等可控参数趋于稳定和最优化。

3.4.1 发酵过程控制

谷氨酸发酵是用糖液和其它生物素等组成的基质溶液,在通风供氧和适宜温度、酸度条件下,缓慢进行的生化反应过程。在整个发酵期间,必须严格控制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通风量、pH值、罐温、生物素等。环境因素控制不当,可能导致“发酵转换”现象,即改变微生物代谢途径,使谷氨酸产量锐减,副产酸大量增加,直接影响生产效益。由于原料及生物素是由工艺决定的,因此通风量、pH值、罐温、适时补糖就成为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因素[8]。

3.4.1.1 制糖工段的控制

主要控制回路有调浆罐温度及pH值的控制、一次喷射温度的控制、糖化温度的控制。

调浆罐定容可采用流量或液位测量方式,在调浆罐中,使淀粉与水混合,调浆罐温度用进入盘管的蒸汽控制在30℃,pH值用纯碱溶液控制在6.4。这些系统均采用单回路PID控制,只要控制器参数调整适宜,都能满足控制要求。待溶液混合均匀后,用泵将淀粉浆送入喷射器,在喷射器中利用蒸汽将浆打入缓冲罐中,喷射器出口温度控制在

100~105℃。降压后,用泵送入分离器中,在分离器中,气体从顶部放出,淀粉浆进入层流罐后经冷却器将温度降至60℃。接着进入糖化罐,糖化罐中的温度控制在60℃左右,在罐中加入糖化酶使之糖化,再经过滤器进入糖液储罐。

3.4.1.2 谷氨酸发酵工段的控制

谷氨酸发酵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化过程,要使菌体生长迅速、代谢正常、多出产物,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一般主要控制参数有通风量或溶解氧、发酵液pH值、发酵温度、罐压等。因为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及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都非常复杂,再加上发酵的规模较大,对各种影响因素灵敏,所以发酵过程比较适合运用自动化对生产进行相应的控制。

溶解氧的控制:谷氨酸菌的生长必须在有氧的环境下进行,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改变通风量,其中在对数增长期,菌体生长代谢最活跃,需要的氧量最多。由于菌体生存于发酵液中,发酵液中的溶解氧(DO值)对菌体极为重要。空气经过分配器的小孔进入发酵罐底部,鼓泡而上,再经过充分的搅拌,对O2向液相扩散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生物供氧不能简单停留在按发酵阶段调整通风量的设定值上,这里采用溶解氧在线分析器、排气CO2和O2浓度分析器组成了多变量的先进控制系统,计算机根据发酵液中实际氧含量及菌体生长代谢情况调节通风量控制系统的设定值和搅拌电机转速,对改善溶解氧的浓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pH值控制:发酵过程的pH值变化比较缓慢,并且受温度、通风量、菌体的生长代谢情况影响,比一般的酸碱中和过程复杂得多。在整个发酵过程中,pH设定值是时间的函数,每时每刻对pH值的动态精度要求都很高,发酵全程pH值不能低于6.4,否则产酸率、产酸速率将明显下降。在发酵的初始阶段,因为其产酸能力较低,不能过快的增加液氨流量,应对控制器输出适当限幅。采用具有多种约束的非线性PID控制方法,以获得优良的控制效果。

温度控制:根据发酵进行的时间和工艺要求设计一个最优发酵温度设定函数,然后通过计算机根据此函数自动控制温度变化。从发酵开始,温度设定在32℃,每经过12h,升温1-2℃,当发酵时间接近34h时,温度升至37℃。

罐压可以采用单回路PID控制,通常控制在0.05~0.1 M Pa,以防止外界的不洁空气进入造成染菌,罐压过高将增大阻力与能耗。罐压可以采用单回路PID控制,但因其与

通风量控制系统耦合密切,控制器参数整定需要解耦。

自动补料控制:在发酵液中糖浓度接近0 时(1g/dl 以下)进行流加, 尽量减少因培养基浓度波动过大对发酵过程造成的危害,稳定发酵周期, 提高产酸率和转化率。即进行零糖流加。

消沫控制:可以采用带缓冲区的位式控制。

3.4.1.3 中和提取工段的控制

提取过程要最大限度的获得发酵液中的谷氨酸,按照等电点分离的原理,可设计温度程序设定控制及pH程序设定控制。

在等电点中和控制过程中,pH控制精度要求较高、难度较大,这是由于中和过程开始时系统具有较大的灵敏度,使得初始加酸量难以控制适当,pH值极易出现超调,进而引起中和初值pH值的大幅度波动。而在中和后期,随着pH值的降低,系统反应灵敏度减弱,若控制器仍按原来的规律和强度调节,达到中和终点的时间就会延长,因此,引入控制器参数的自调整或非线性控制策略。在中和过程中,温度和pH值必须同时按设定的参考轨迹同步变化,对温度和pH的变化速率也有严格的要求,pH与温度两个控制回路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在二次中和过程中,要将pH值从3.2调整到5.6,随着中和点的接近,系统静态放大系数逐渐增大,导致系统稳定性下降。因此,二次中和过程与等电点中和具有相反的控制特性,这一工序需设计两套不同的中和控制系统,以保证生产的需要。

3.4.1.4 精制工段的控制

将上一工段的谷氨酸钠,经脱色与离子交换脱去铁、钙、镁等杂质,形成脱色液,送入结晶罐。在罐中加入精种养精,并加水最终形成味精颗粒。

味精结晶过程要经过形成过饱和溶液、晶核形成及晶体成长3个阶段。结晶的生长要投入一定的晶核,这样可以使晶体生长速度加快。这时必须严格控制结晶罐内的过饱和度,使之在增加晶种后,不产生新晶核,也不溶化晶种,使结晶操作工作在介稳区,有利于晶核的稳定增长。结晶操作的原则是要争取最大的结晶速度与收率,并获得均匀整齐的晶型。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可通过自动化对真空度、料液浓度、结晶罐的温度及液位等加以控制[9]。

(完整版)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1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制糖、谷氨酸发酵、中和提取及精制 等 4 个主要工序。 1 .1 液化和糖化因为大米涨价,目前大多数味精厂都使用淀粉作为原材料。淀粉先要经过液化阶段。然后在与 B 一淀粉酶作用进入糖化阶段。首先利用一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粘度并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应为淀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原来的大米,所以经过液化的混合液可直接加入糖化酶进入糖化阶段,而不用像以大米为原材料那样液化后需经过板筐压滤机滤去大量蛋白质沉淀。液化过程中除了加淀粉酶还要加氯化钙,整个液化时间约30min 。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低聚糖在糖化罐内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C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 60 C左右,PH值4 . 5,糖化时间18-32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 85 C,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经过压滤机后进行油水分离(一冷分离,二冷分离),再经过滤后连续消毒后进入发酵罐。 1. 2 谷氨酸发酵发酵谷氨酸发酵过程消毒后的谷氨酸培养液在流量监控下进入谷氨酸发酵罐,经过罐内冷却蛇管将温度冷却至32 C,置入菌种,氯化钾、硫酸锰、消泡剂及维生素等,通入消毒空气,经一段时间适应后,发酵过程即开始缓慢进行。谷氨酸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长过程,谷氨酸菌摄取原料的营养,并通过体内特定的酶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培养液中的反应物透过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将反应物转化为谷氨酸产物。整个发酵过程一般要经历 3 个时期,即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和衰亡期。每个时期对培养液浓度、温度、PH 值及供风量

味精的生产工艺77843

味精的生产工艺一、味精的物理、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①商品名称:味精、味素、谷氨酸钠,化学名称:L—α-氨基戊二酸一钠水化物,英文缩写:MSG ②分子式:C5H8O4N.Na.H2O.相对分子量:187.13. ③密度:粒子的相对密度为1.635,视相对密度为0.80—0.83 ④旋光性及比旋光度:因谷氨酸钠分子结构含有不对称碳原子,因此具有旋光性,分为L型、D型、D—L型三种。当L谷氨酸钠和D 谷氨酸钠各占50%时,发生消旋,即为D—L谷氨酸钠。在上述三种光学异构体中,只有L—谷氨酸钠具有鲜味。 20 L—谷氨酸钠的比旋光度为【α】=+24.8—+25.3(2.5mol/l.HCl) D⑤味精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难溶于纯乙醇,味精在水中的溶解度:65℃、64.42g/100ml溶液,70℃、66.38 g/100ml 溶液,80℃、71.06g/100ml. ⑥PH6.8—7.2(10%水溶液) ⑦全氮:7.48% ⑧熔点:195℃(在125℃以上易失去结晶水) 2、味精的化学性质: ①味精在盐酸的作用下生成谷氨酸或谷氨酸盐酸盐。 C5H8O4N.Na+ HCl=C5H9O4N+NaCl C5H8O4N.Na+ 2HCl=C5H9O4N.HCl+NaCl

②味精在强碱作用下可生成谷氨酸二钠。但加谷氨酸后仍可生成谷氨酸 C5H8O4N.Na+NaOH=C5H7O4N.Na2+H2O C5H7O4N.Na2+ C5H9O4N=2 C5H8O4N.Na 特别强调的是味精在强碱作用下可生成谷氨酸二钠的同时会产生消旋生成D—L谷氨酸钠,对提取的收率及精制的透光产生较大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③味精在水溶液中长时间加热,可部分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 C5H8O4N.Na----C5H6O3N.Na+H2O 在加温(120℃,≥2h)酸或碱作用下仍能水解生成谷氨酸钠 C5H6O3N.Na++H2O= C5H8O4N.Na ④味精在水溶液中解离: PK1=2.19(α- PK) PK2=4.25(β- COOH) PK3=9.67(γ-COOH)谷氨酸钠的等电点=(4.25+9.67)/2=6.96 二、味精的质量标准: ①谷氨酸钠含量≥99% ②谷氨酸钠透光≥98% 20 【α】+24.8—+25.3 ③比旋光度 ⑤氯化物(以Cl-计)≤0.1% 7.5

味精生产工艺初步设计说明书完成

年产1.5万吨味精生产工艺初步设计 摘要 我国味精生产虽然发展很快,但还有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脱色效果不理想、污水处理不彻底等缺陷,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本设计在生产流程的各个方面加以完善,尤其在味精脱色、污水处理等方面摒弃了传统不十分理想的方法,采用了新技术,进一步消除了因脱色和污水处理不彻底造成的资源浪费。味精脱色采用XSX-8吸附树脂,具有脱色好、投资省、处理成本低的优势;污水处理采用两步生物处理法酵母反应器和活性污泥的连续系统处理味精废水,可以去除味精废水中95%的COD,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 关键词:味精;新技术;脱色;污水处理

A PRELIMINARY DESIGN OF TECHNOLOGICAL PROCESS FOR MSG PRODUCTION 15,000 TONS PER YEAR Abstract Although the production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in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 poor colour and lustre, low productivity, high production cost and bad treatment system of wastewater, which still have a big gap compar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result in lots of waste. The design improve various aspects of production processes, especially in bleaching of MSG,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and so on. Those rejecte traditional method which are not good and use new technology. Therefore it saves lots of money in bleaching and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XSX - 8 polymeric adsorbent is used in MSG decoloring,which has good decoloration efficiency. It can save investment and make low cost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two-step method of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activated sludge and yeast reactor system, can remove monosodium glutamate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95% of COD monosodium glutamate wastewate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 KEY WORDS:monosodium glutamate(MSG); new technique ;decolor;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教程文件

1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制糖、谷氨酸发酵、中和提取及精制 等4个主要工序。 1.1液化和糖化 因为大米涨价,目前大多数味精厂都使用淀粉作为原材 料。淀粉先要经过液化阶段。然后在与B一淀粉酶作用进入糖 化阶段。首先利用一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粘度并 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应为淀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原来 的大米,所以经过液化的混合液可直接加入糖化酶进入糖化阶 段,而不用像以大米为原材料那样液化后需经过板筐压滤机滤 去大量蛋白质沉淀。液化过程中除了加淀粉酶还要加氯化钙, 整个液化时间约30min。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低聚糖在 糖化罐内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 温至60℃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60℃左右,PH值4.5,糖化时间18-32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 85℃,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经过压滤 机后进行油水分离(一冷分离,二冷分离),再经过滤后连续消 毒后进入发酵罐。 1.2谷氨酸发酵发酵 谷氨酸发酵过程消毒后的谷氨酸培养液在流量监控下进入谷氨酸发酵罐,经过罐内冷却蛇管将温度冷却至32℃,置入 菌种,氯化钾、硫酸锰、消泡剂及维生素等,通入消毒空气,经一

段时间适应后,发酵过程即开始缓慢进行。谷氨酸发酵是一个 复杂的微生物生长过程,谷氨酸菌摄取原料的营养,并通过体 内特定的酶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培养液中的反应物透过细胞 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将反应物转化为谷氨酸产物。整个 发酵过程一般要经历3个时期,即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和衰亡期。每个时期对培养液浓度、温度、PH值及供风量都有不同的 要求。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必须为菌体的生长代谢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经过大约34小时的培养,当产酸、残糖、光密度等指标均达到一定要求时即可放罐。 1.3 谷氨酸提取与谷氨酸钠生产工艺 该过程在提取罐中进行。利用氨基酸两性的性质,谷氨酸 的等电点在为pH3.0处,谷氨酸在此酸碱度时溶解度最低,可经长时间的沉淀得到谷氨酸。粗得的官司谷氨酸经过于燥后分 装成袋保存。 1.4谷氨酸钠的精制 谷氨酸钠溶液经过活性碳脱色及离子交换柱除去C a 、 Mg 、F e 离子,即可得到高纯度的谷氨酸钠溶液。将纯净的 谷氨酸钠溶液导入结晶罐,进行减压蒸发,当波美度达到295 时放入晶种,进入育晶阶段,根据结晶罐内溶液的饱和度和结 晶情况实时控制谷氨酸钠溶液输入量及进水量。经过十几小时 的蒸发结晶,当结晶形体达到一定要求、物料积累到80%高度时,将料液放至助晶槽,结晶长成后分离出味精,送去干燥和筛

年产2万吨味精生产工艺设计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一.工艺方法 (4) 1.1原料的预处理和淀粉水解制备 (4) 1.2谷氨酸发酵 (4) 1.3种子扩大培养与谷氨酸的提取 (5) 1.4谷氨酸制取味精及味精成品加工 (5) 二.工艺计算 (6) 2.1. 味精工厂工艺技术指标 (6) 2.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7) 2.1.2主要原材料质量指标 (7) 2.1.3二级种子培养基 (7) 2.1.4发酵培养基 (7) 2.1.5接种量 (7) 2.2 谷氨酸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 (7) 2.3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结果 (8) 三.味精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 (8) 3.1 污水处理工艺总流程 (9) 四.味精厂发酵车间设备一览表 (9)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0)

摘要 本设计是年产两万吨味精工艺设计,以薯干原料及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利用谷氨酸生产菌进行碳代谢、生物生成谷氨酸、谷氨酸与碱作用生成谷氨酸钠,即味精主体工艺。再进行工艺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并绘制了等电点罐结构图,发酵工序带控制点图,糖化工序图,工厂平面布置图。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是工艺设计的基础,所涉及面很广,是味精工厂设计的核心和重要部分。在设计中必须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成熟可靠;在保证产品质量条件下,力求工艺流程简化,生产管理方便;把各个生产过程按一定顺序、要求组合起来,编制成工艺流程图等来完成工艺流程设计。因为工艺流程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车间的生产产品质量、生产能力、操作条件、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经济效益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味精、发酵、工艺设计

前言 本设计是年产两万吨味精工艺设计。通过发酵法生产及等电点—离子交换法提取工艺生产谷氨酸钠。 味精即谷氨酸钠,是L-谷氨酸的单钠盐,又称味素,学名α-氨基戊二酸钠,含有一分子的结晶水,分子式为NaC5H8O4N·H2O,分子量为187.13。谷氨酸钠是一种胺基酸谷氨酸的钠盐。是一种无颜色无气味的晶体,在232℃时解体熔化。谷氨酸钠的水溶性很好,在100毫升水中可以溶解74克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在中国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 目前工业上应用的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散枝短杆菌、黄色短杆菌、等。我国常用的菌种有北京棒状杆菌、纯齿棒状杆菌等。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和己糖磷酸支路(HMP途径)生成丙酮酸,再氧化成乙酰辅酶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α-酮戊二酸。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我国现有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有3种:1)生物素亚适量型;2)高生物素及表面活性剂型;3)温度敏感型。现在全国味精行业 82 家生产厂所用的生物素亚适量菌种为S9114 和FM415两种,尚处生产试验阶段;生物素亚适量型菌种是谷氨酸发酵较为普遍使用的菌种,其特点是产酸稳定、提取收率高、发酵周期短、不易染菌、放罐体积小和经济效益好。生物素亚适量菌种发酵周期为 30h,产酸率为 10.5%,糖酸转化率 60%以上,提取收率达 96%。生物素亚适量菌种工艺路线是液化、糖化、发酵、提取和精制,为等电加离交的提取工艺。温度敏感型菌种是现在一种新兴的菌种,此菌种的优点是发酵产酸率高和糖酸转化率高。温度敏感型菌种的产酸率在 14%-16 %,糖酸转化率 64 %左右,提取收率达 85%,发酵时间为 36h。 当前也使用谷氨酸的连续离交技术于味精生产工艺。首先原料在高pH值下发酵,原料可用甘蔗糖蜜、甜菜糖蜜、大米、淀粉等。发酵后pH下降,然后在结晶器内生成谷氨酸结晶,经离心机和母液分离,所得谷氨酸结晶重新溶解,加入氢氧化物,脱色后在结晶器内生成MSG结晶,分离后经干燥、包装得到产品。从发酵液中分离谷氨酸的方法较多,有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等电点—离子交换法、连续等点—转晶法、锌盐法、钙盐法、溶剂萃取法、电渗析法等。国内味精生产厂采用的提取工艺主要是:等电点—离交法、连续等电—转晶法、

(完整版)味精的生产工艺说明

味精的生产工艺说明 一、味精及其生理作用 1. 味精的种类 按谷氨酸的含量分类:99%、95%、90%、80%四种 按外观形状分类:结晶味精、粉末味精 2.味精的生理作用和安全性 (1)参与人体代谢活动:合成氨基酸 (2)作为能源 (3)解氨毒 味精的毒性试验表明是安全的。 二、味精的生产方法 味精的生产方法:水解法、发酵法、合成法和提取法。 1、水解 原理:蛋白质原料经酸水解生成谷氨酸,利用谷氨酸盐酸盐在盐酸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性质,将谷氨酸分离提取出来,再经 中和处理制成味精。 生产上常用的蛋白质原料——面筋、大豆及玉米等。 水解中和,提取 蛋白质原料——谷氨酸————味精 2、发酵法 原理: 淀粉质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或直接以糖蜜或醋酸为 原料,利用谷氨酸生产菌生物合成谷氨酸,然后中和、提取 制得味精。 淀粉质原料—→糖液—→谷氨酸发酵—→中和—→味精

3、合成法 原理:石油裂解气丙烯氧化氨化生成丙烯腈,通过羰化、 氰氨化、水解等反应生成消旋谷氨酸,再经分割制成L-谷氨酸, 然后制成味精。 丙烯→氧化、氨化→丙烯睛→谷氨酸→味精 4、提取法 原理:以废糖蜜为原料,先将废糖蜜中的蔗糖回收,再将废液用碱法水解浓缩,提取谷氨酸,然后制得味精。 水解、浓缩中和,提取 废糖蜜————→谷氨酸————→味精 二、味精的生产工艺图 三、原料来源

谷氨酸发酵以糖蜜和淀粉为主要原料。 糖蜜:是制糖工厂的副产物,分为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两大类。 淀粉:来自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 1、淀粉的预处理 (1)淀粉的水解 原料→粉碎→加水→液化→糖化→淀粉水解糖 (2)淀粉的液化 在 -淀粉酶的作用将淀粉水解生成糊精和低聚糖。 (3)淀粉的糖化 在糖化酶(如曲霉菌糖化剂)的作用下将糊精和低聚糖水解成葡萄糖。 喷射液化器出口温度控制在100-105℃,层流罐温度维持在95-100 ℃,液化时间约1h,然后进行高温灭酶。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60 ℃左右,pH值4.0-4.4,糖化时间48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85 ℃,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

毕业设计:年产2万吨味精工艺设计

年产2万吨味精工艺设计 XXX (陕西理工学院化学学院化工专业061班,陕西汉中723001) 指导教师:XXX [摘要]:本设计是年产2万吨味精工艺设计;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利用谷氨酸生产菌进行碳代谢、生物合成谷氨酸、谷氨酸与碱作用生成谷氨酸一钠即味精为主体工艺,进行工艺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并绘制了等电罐结构图,发酵工序带控制点图,糖化工序图,工厂平面布置图。 [关键词]:味精;发酵;工艺设计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20000 tons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process design WANG Xiao-fei (Grade06, Class 1, Major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ique College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1,Shaanxi) Tutor: LI Zhi-zhou ABSTRACT:The design is an annual output of 20,000 tons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process design; To hydrolysis of corn starch as raw materials to generate glucose, glutamic acid producing bacteria to use carbon metabolism, biosynthesis of glutamic acid, glutamic acid and alkali to form a sodium glutamate or MSG is the main process,*for process calculation, material balance calculation,heat balance calculation, equipment selection,and mapped the structure of isoelectric tank, fermentation processes with control point map, the factory floor plan, saccharification process map. Key Words:MSG, Fermentation, Process Design

年产5000吨味精工厂糖化车间设计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年产5000吨味精工厂糖化车间设计 专业:生物工程 学号:2008651201 姓名:罗开花 指导教师:张小云 完成日期:2012.2.24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 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年产5000吨味精工厂糖化车间设计 学号:2008651201 姓名:罗开花专业:生物工程 指导教师:张小云系主任:陶能国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拟设计年产5000吨味精工厂,以糖化工序为主体做初步设计,完成糖化车间工艺流程选择、物料衡算、设备选型的相关计算,绘制车间平面和立面布置图、车间设备布置图、带控制点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及主要单件设备图等;按相关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1份 基本要求:生产方案和平面布局合理,工艺流程设计和设备选择及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具有先进性与合理性,工艺计算正确,绘图规范 二、进度安排 三、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味精生产工艺和设备相关的文献;味精工厂设计相关文献;工厂设计所需各类工具书等。6参考文献 [1] 吴思方.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

[2] 陈宁.氨基酸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3] 梁世中.生物工程设备[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9. [4] 刘振宇.发酵工程技术与实践[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 [5] 王志魁.化工原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 [6] 李功样,陈兰英,崔英德.常用化工单元设备设计[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出版社,2003.4. [7] 俞俊堂,唐孝宣.生物工艺学(上册)[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 [8] 张克旭.氨基酸发酵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 [9] 蒋迪清, 唐伟强. 食品通用机械与设备[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7 [10]刘玉德. 食品加工设备选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 [11] 于信令主编. 味精工业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最新年产22万吨味精工厂初步工艺设计设计

年产22万吨味精工厂初步工艺设计设计

沈阳化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题目:年产2.2万吨味精工厂初步工艺设计 院系: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论文提交日期: 2011 年6月 24 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1年 6月 29 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生物工程专业07-02班学生:吴皓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年产2.2万吨味精工厂初步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味精生产工艺流程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水衡算以及味精生产主要工艺流程工序的设计、设计味精生产的主要设备(发酵罐)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专题部分:味精生产的工艺设计和发酵罐的设计。 起止时间: 2011年 3月---2011年 6月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教研主任:签字年月日 学院院长:签字年月日

年产2.2万吨味精工厂初步工艺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年产2万吨味精工艺设计;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利用谷氨酸生产细菌进行碳代谢、生物合成谷氨酸、谷氨酸与碱作用生成谷氨酸一钠即味精为主体工艺,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水衡算和发酵罐选型计算,并绘制了发酵罐结构图,发酵流程图,全厂平面布置图糖化流程图,提取与精制流程图. 设计的结果和目的主要是通过工艺流程及相关设备进行计算,设计出一个具有高产量,低能耗,污染小的现代化味精生产工厂。 本次设计是通过对味精生产的四个工艺流程的物料、热量和水进行了衡算和发酵罐选型计算,得到可行的数据,并且据此选取了合适的发酵生产设备以及合理的工艺流程进行味精的工厂生产,从而提高味精生产的质量和产量,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既为味精的工厂化生产的进步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又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因此此次味精工厂初步工艺设计是较为必要的.

年产2.2万吨味精工厂初步工艺设计_毕业设计 推荐

沈阳化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题目:年产2.2万吨味精工厂初步工艺设计 院系: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论文提交日期: 2011 年6月 24 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1年 6月 29 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生物工程专业07-02班学生:吴皓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年产2.2万吨味精工厂初步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味精生产工艺流程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水衡算以及味精生产主要工艺流程工序的设计、设计味精生产的主要设备(发酵罐)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专题部分:味精生产的工艺设计和发酵罐的设计。 起止时间:2011年3月---2011年6月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教研主任:签字年月日学院院长:签字年月日

年产2.2万吨味精工厂初步工艺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年产2万吨味精工艺设计;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利用谷氨酸生产细菌进行碳代谢、生物合成谷氨酸、谷氨酸与碱作用生成谷氨酸一钠即味精为主体工艺,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水衡算和发酵罐选型计算,并绘制了发酵罐结构图,发酵流程图,全厂平面布置图糖化流程图,提取与精制流程图. 设计的结果和目的主要是通过工艺流程及相关设备进行计算,设计出一个具有高产量,低能耗,污染小的现代化味精生产工厂。 本次设计是通过对味精生产的四个工艺流程的物料、热量和水进行了衡算和发酵罐选型计算,得到可行的数据,并且据此选取了合适的发酵生产设备以及合理的工艺流程进行味精的工厂生产,从而提高味精生产的质量和产量,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既为味精的工厂化生产的进步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又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因此此次味精工厂初步工艺设计是较为必要的. 通过一系列计算,我们得出了此次毕业设计所需的重要数据:玉米淀粉为原料日产100% MSG 68.75吨,每日消耗的86%的玉米淀粉质量为102.12吨,日运转糖化罐2罐,投放料2罐次。

年产9000吨味精生产工艺设计

武汉工程大学 化工与制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年产9000吨味精工厂(以液氨为氮源)的生产工艺设计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日期年月日 书面整理与设计: 物料计算: 绘图部分:

目录 摘要: (4) Abstract: (5) 前言: (6) 设计依据与主要工业设计参数 (7) 1设计依据 (7) 1.1设计任务 (7) 1.2工艺流程 (7) 1.3基础数据 (7) 1.4原(辅)料及动力单耗 (8) 2.物料衡算 (8) 2.1生产过程的总物料衡算 (8) 2.1.1生产能力 (8) 2.1.2总物料衡算 (9) 2.1.3淀粉的单耗: (9) 2.1.4原料及中间体的计算 (10) 2.1.5总物料衡算结果 (10) 2.2制糖工序物料衡算 (11) 2.2.1淀粉浆量及加水量 (11) 2.2.2液化酶用量 (11) 2.2.3CaCl2的加入量 (11) 2.2.4糖化酶用量 (11) 2.2.5糖化液量 (11) 2.2.6加珍珠岩量和滤渣量 (11) 2.2.7生产过程进入的蒸汽和洗水量 (12) 2.2.8衡算结果 (12) 2.2.9糖化过程衡算图 (12) 2.3连续灭菌和发酵过程物料衡算 (13) 2.3.1发酵培养的糖液量 (13) 2.3.2配料 (13) 2.3.3衡算结果汇总 (14) 2.3.4发酵过程衡算图 (15) 2.4谷氨酸提取工序的物料衡算 (15) 2.4.1发酵液数量 (15) 2.4.2加98%硫酸量 (15) 2.4.3谷氨酸产量 (15) 2.4.4母液数量 (15) 2.4.5谷氨酸分离洗水量 (16) 2.4.6母液回收过程中用水以及酸、碱等数量 (16) 2.4.7物料衡算结果 (16) 2.5精制工序的物料衡算 (16) 物料衡算汇总表 (17) 3热量衡算 (18)

味精工厂发酵车间设计

《生物工程工厂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130000t/a味精工厂发酵车间设计 系别: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时间:2012年6月4日——2012年6月24日) XXXXX学校

摘要 课程设计是普通高校本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本设计为年产13万吨味精厂的生产车间设计,通过双酶法谷氨酸中糖发酵以及一次等电点提取工艺生产谷氨酸钠。本文对味精发酵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作简要介绍,以期有助于了解通气发酵工艺和主要设备的有关知识。设计内容为,了解味精生产中的原料预处理、发酵、提取部分的生产方法和生产流程,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发酵工段合适的生产流程,并对流程中的原料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设备的选择。最后,画出发酵工段的工艺流程图和平面布置图。 Abstract Course design is very important links to common colleg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 but als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 The design is about of the annual output of 130000 tons of Gourmet Powder Factory's workshop design, through the two enzymes method of fermentation and sugar glutamic acid a second-class electric point extraction technology production glutamic acid sodium. In this paper, it briefly introduced the monosodium glutamate fermentatio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main equipment . In order to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and the main equipment ventilation of relevant knowledge.The content of design conclude understanding the monosodium glutamate production material pretreatment, fermentation, the methods of extracting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o select suitable fermentatio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conduct the material balance, heat balance calculations and equipment choice according to actual condition.

味精的生产工艺

谷氨酸钠的生产工艺 学生:张欣舒,指导教师:李永丽 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 味精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在中国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中国自1965年以来已全部采用糖质或淀粉原料生产谷氨酸,然后经等电点结晶沉淀、离子交换或锌盐法精制等方法提取谷氨酸,再经脱色、脱铁、蒸发、结晶等工序制成谷氨酸钠结晶。现在随着工业的发展的,味精的加工规模、设备等也向着大型化发展。本文论述了味精生产的发展过程、生产设备与生产配料选择等内容。 关键词:谷氨酸;发展过程;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配料选择

引言 1861年,德国的一位教授从小麦的面筋当中,第一次提取出味精的组成成分谷氨酸。1908年,日本池田菊苗教授采用水提取和结晶的 方法,从海带中分离出谷氨酸,制成一种新型的调味品,并将其味道命名为umami(鲜味),即谷氨酸钠,申请了专利并起名“味之素”。日本的味之素传入中国后,引起一位名叫吴蕴初的化学工程师的兴趣,买了一瓶来研究,后来他独立发明出一种生产谷氨酸钠的方法,称之为味精。在小麦麸皮(面筋)中,谷氨酸的含量可达40%,他先用34%的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一种黑色的水解物,经过活性炭脱色,真空浓缩,就得到白色结晶的谷氨酸。再把谷氨酸同氢氧化钠反应,加以浓缩、烘干,就得到了谷氨酸钠。他是世界上最早用水解法来生产味精的人[1]。用水解法生产味精很不经济,因为这种方法要耗用很多粮食,每生产1吨味精,至少要花费40吨的小麦。而且,在提取 谷氨酸钠时要放出许多味道不好的气体,使用的盐酸也易腐蚀机器设备,还会产生许多有害污水。因此,味精公司不得不继续进行研究工作,以便用更好的方法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来[2]。1956年,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宣布,发现找到了短杆菌。谷氨酸钠的发酵法生产就此诞生。科学家们用糖、水分和尿素等配制成培养液,再用高温蒸汽灭菌法将那些杂菌统统杀死,然后把培育好的纯种短杆菌在最有利的环境下接种进去,让它们繁衍后代。短杆菌把绝大部分的糖和尿素转变为谷氨

味精的工艺流程

味精的生产 一、味精及其生理作用 1. 味精的种类 按谷氨酸的含量分类: 99%、95%、90%、80%四种 按外观形状分类:结晶味精、粉末味精 2.味精的生理作用和安全性 (1)参与人体代谢活动:合成氨基酸 (2)作为能源 (3)解氨毒 味精的毒性试验表明是安全的。 二、味精的生产方法 味精的生产方法:水解法、发酵法、合成法和提取法。 1、水解 原理:蛋白质原料经酸水解生成谷氨酸,利用谷氨酸盐酸盐 在盐酸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性质,将谷氨酸分离提取出来,再经 中和处理制成味精。 生产上常用的蛋白质原料——面筋、大豆及玉米等。 水解中和,提取 蛋白质原料——谷氨酸————味精 2、发酵法 原理: 淀粉质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或直接以糖蜜或醋酸为 原料,利用谷氨酸生产菌生物合成谷氨酸,然后中和、提取 制得味精。 淀粉质原料—→糖液—→谷氨酸发酵—→中和—→味精 3、合成法 原理:石油裂解气丙烯氧化氨化生成丙烯腈,通过羰化、 氰氨化、水解等反应生成消旋谷氨酸,再经分割制成L-谷氨酸,然后制成味精。 丙烯→氧化、氨化→丙烯睛→谷氨酸→味精 4、提取法 原理:以废糖蜜为原料,先将废糖蜜中的蔗糖回收,再将废液 用碱法水解浓缩,提取谷氨酸,然后制得味精。 水解、浓缩中和,提取 废糖蜜————→谷氨酸————→味精

二、味精的生产工艺图 三、原料来源 谷氨酸发酵以糖蜜和淀粉为主要原料。 糖蜜:是制糖工厂的副产物,分为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两大类。淀粉:来自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 1、淀粉的预处理 (1)淀粉的水解 原料→粉碎→加水→液化→糖化→淀粉水解糖

(2)淀粉的液化 在-淀粉酶的作用将淀粉水解生成糊精和低聚糖。 (3)淀粉的糖化 在糖化酶(如曲霉菌糖化剂)的作用下将糊精和低聚糖水解成葡萄糖。 喷射液化器出口温度控制在100-105℃,层流罐温度维持在95-100 ℃,液化时间约1h,然后进行高温灭酶。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60 ℃左右,pH值4.0-4.4,糖化时间48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85 ℃,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 喷射液化器层流罐 糖化罐 四、谷氨酸菌种的培养 1、谷氨酸发酵菌的特征和分类 谷氨酸发酵菌分属于棒杆菌属、短杆菌属、小节菌属和节杆菌属中的细菌。 ⑴棒杆菌属 细胞为直或微弯的杆菌,常呈一端膨大的棒状,不运动,革兰氏染色阳性。

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的生产工艺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味精的发现、谷氨酸的生物合成以及由谷氨酸制得味精的工艺流程。谷氨酸与适量的碱进行中和反应,生成谷氨酸一钠,其溶液经过脱色、除铁、除去部分杂质,最后通过减压浓缩、结晶及分离得到谷氨酸钠。谷氨酸钠俗称味精,是重要的鲜味剂,对香味具有增强作用。 【关键字】味精、谷氨酸、发酵、氨基酸 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世界第一大谷氨酸生产商——中国阜丰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2006年3月,坐落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南区。阜丰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国际化生物制品公司。主要致力于生物发酵产品的生产、经营和研发,是全球第三大黄原胶生产商。公司目前下辖谷氨酸、味精、淀粉、葡萄糖、复混肥、热电、黄原胶、新型建材厂等多个分厂。主要产品及年产量为谷氨酸20万吨,味精10万吨,淀粉80万吨,结晶葡萄糖15万吨,复混肥30万吨,黄原胶2万吨。主导产品谷氨酸、味精、黄原胶销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并出口到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1.味精简介 味精,又名“味之素”,学名“谷氨酸钠”。成品为白色柱状结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增鲜调味品之一。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和食盐。我们每天吃的食盐用水冲淡400倍,已感觉不出咸味,普通蔗糖用水冲淡200 倍,也感觉不出甜味了,但谷氨酸钠盐,用于水稀释3000倍,仍能感觉到鲜味,因而得名“味精”。 2.味精的发现 1908年的一天,日本东京大学教授Ikeda做完一天的实验后,回到家中。妻子端上做好的晚饭,早已饥肠辘辘的教授吃得特别香,尤其是汤,尽管汤里只有几片黄瓜和海带,却异常鲜美。黄瓜绝不会这么鲜美,教授心想,这个奥妙一定出自海带。于是教授决定揭示其中的秘密。通过对海带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提取研究后,Ikeda终于发现海带里含有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它非常鲜美,放进汤里,能使汤的味道更佳。池田菊苗教授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味之素”。从此开始了工业化生产氨基酸的历史。在此后的近50年中,谷氨酸的生产都是以大豆或面筋蛋白为原料,采用酸水解后分离提取的方法。1957年日本科学家Kinoshita等人发现,在培养某些微生物,如谷氨酸棒杆菌(Corynbacterium glutamicam)时会产生谷氨酸的积累,从此揭开了用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氨基酸

味精工艺设计

摘要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是一种鲜味剂。本设计是年产味精5.9万吨(其中99%味精1.77万吨,80%味精4.13万吨),折合纯味精5.0563万吨,年生产日为320天每天生产味精158吨。发酵车间选用18个发酵罐,日运转9个发酵罐,每天装9罐。等电点灌车间选用18个等罐,日运转9个等电点罐,每天装9罐。等电点提取的发酵方法生产味精。 以大米为原料,经糖化、发酵、提取、中和、精制工艺制成商品味精。谷氨酸发酵受温度、pH、排气通风量等因素的影响,整体操作要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本设计从工艺流程,物料和热量衡算,用水量,设备选型,主要设备工艺尺寸的计算。 关键词:谷氨酸钠发酵工艺 Abstract :The main composition of MSG is monosodium glutamate, is a kind of freshness. This design is an annual output of 59000 tons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99%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17700 tons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41300 tons), or pure monosodium glutamate, 50563 tons of annual produc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158 tons a day, 320 days. Selects 18 fermentation tank, fermentation workshop day nine fermentation tank, running every day 9 cans. Isoelectric point selection of filling workshop in 18, pot, nine days running isoelectric point cans, 9 pot every day.Isoelectric point extraction methods of fermentation production of MSG. Using rice as raw materials, saccharification, fermentation, extraction, neutralization, refined workmanship goods monosodium glutamate. Glutamic acid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pH, exhaust ventilation rate, the influence of such factors as the overall operation under aseptic conditions. The design process, from material and heat balance, water consumption, equipment type selection, the calculation of main equipment process size, the fermentation workshop design. Keywords:monosodium glutamate fermentation process

味精的生产工艺说明

味精得生产工艺说明 一、味精及其生理作用 1、味精得种类 按谷氨酸得含量分类:99%、95%、90%、80%四种 按外观形状分类:结晶味精、粉末味精 2、味精得生理作用与安全性 (1)参与人体代谢活动:合成氨基酸 (2)作为能源 (3)解氨毒 味精得毒性试验表明就是安全得。 二、味精得生产方法 味精得生产方法:水解法、发酵法、合成法与提取法。 1、水解 原理:蛋白质原料经酸水解生成谷氨酸,利用谷氨酸盐酸盐 在盐酸中得溶解度最小得性质,将谷氨酸分离提取出来,再经 中与处理制成味精。 生产上常用得蛋白质原料—-面筋、大豆及玉米等。 水解中与,提取 蛋白质原料-—谷氨酸——-—味精 2、发酵法 原理: 淀粉质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或直接以糖蜜或醋酸为 原料,利用谷氨酸生产菌生物合成谷氨酸,然后中与、提取 制得味精. 淀粉质原料—→糖液—→谷氨酸发酵—→中与—→味精3、合成法 原理:石油裂解气丙烯氧化氨化生成丙烯腈,通过羰化、 氰氨化、水解等反应生成消旋谷氨酸,再经分割制成L-谷氨酸,然后制成味精。

丙烯→氧化、氨化→丙烯睛→谷氨酸→味精 4、提取法 原理:以废糖蜜为原料,先将废糖蜜中得蔗糖回收,再将废液用碱法水解浓缩,提取谷氨酸,然后制得味精。 水解、浓缩中与,提取 废糖蜜———-→谷氨酸--——→味精 二、味精得生产工艺图 三、原料来源 谷氨酸发酵以糖蜜与淀粉为主要原料。 糖蜜:就是制糖工厂得副产物,分为甘蔗糖蜜与甜菜糖蜜两大类。 淀粉:来自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 1、淀粉得预处理 (1)淀粉得水解 原料→粉碎→加水→液化→糖化→淀粉水解糖

(2)淀粉得液化 在a—淀粉酶得作用将淀粉水解生成糊精与低聚糖。 (3)淀粉得糖化?在糖化酶(如曲霉菌糖化剂)得作用下将糊精与低聚糖水解成葡萄糖。 喷射液化器出口温度控制在100-105℃,层流罐温度维持在95—100 ℃,液化时间约1h,然后进行高温灭酶。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60 ℃左右,pH值4、0—4、4,糖化时间48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85 ℃,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

年产6万吨味精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6万吨味精生产工艺设计 摘要 味精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在中国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 味精,学名“谷氨酸钠(C5H8NO4Na)”。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成品为白色柱状结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增鲜调味品之一。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和食盐。我们每天吃的食盐用水冲淡400 倍,已感觉不出咸味,普通蔗糖用水冲淡200 倍,也感觉不出甜味了,但谷氨酸钠,用于水稀释3000倍,仍能感觉到鲜味,因而得名“味精”。 味精是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由粮食制成的现代调味品,在我们的生活中用量很大。 本设计为年产6万吨味精的生产工艺,通过双酶法、谷氨酸中糖发酵以及一次等电点提取工艺生产谷氨酸钠。通过详细了解味精生产中的原料预处理、发酵、提取部分的生产方法和生产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发酵工段合适的生产流程,并对流程中的原料进行物料衡算及设备的选择。最后,画出发酵工段的工艺流程图和平面布置图。 本设计的工艺流程为 发酵预处理(种子培养、原料预处理,制无菌空气)→发酵→等电点提取→中和制味精→浓缩结晶→精制分装。 该处理工艺具有工艺流程清晰、结构紧凑简洁、运行容易控制等优点。为味精生产的理想途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味精,谷氨酸钠,糖发酵,双酶法,等电点提取

productive technology designed for the monosodium glutamate factory which produce 60,000 tons per year Abstract Monosodium glutamate (MSG) is the sodium salt of the non-essential amino acid glutamic acid,which is the final resolve product from protein. If we dilute the salt with 400 times water, we can’t taste salty any more. If we dilute the sucrose with 200 times water, we can’t taste sweetness too. But even if 3000 times water, Monosodium glutamate still taste flavor. Monosodium glutamate is a modern spice made of food by using microbial fermentation. This productive technology designed for the monosodium glutamate factory which produces 60,000 tons per year by Double Enzyme、Sugar fermentation in glutamic acid and an isoelectric point of extraction to produce glutamic acid. We know through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fermentation、extraction to learn Monosodium glutamate’s production methods and prod uction process. According to its situation, choose the way to fermentation which suit for production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balance the material and choose the equipment . Finally draw out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flow diagram and floor plan.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this design is: Fermentation pretreatment(Seed development;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System sterile air)→fermentation→Isoelectric point of extraction→neutralization to Production of MSG→Concentration crystal→processing and repacking. this productive technology designed has many traits. Such as, well-knit structure, pithy quick control, lasting attacked, less sledge capacity,and its running and management is uncomplicated. Key words: MSG;Double Enzyme;Sugar fermentation; Isoelectric point of extra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