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生物和化学改性

蛋白质的生物和化学改性
蛋白质的生物和化学改性

文章编号:1003 7969(2000)06 0181 05

蛋白质的生物和化学改性

周瑞宝1,周 兵2

(1 郑州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450052郑州市嵩山南路140号;

2 郑州油脂化学集团公司,450053郑州市黄河路;第一作者:男,59岁,教授)

摘要:生物酶或化学法改性食品蛋白质,是提高食品功能特性的重要途径。生物酶有酶源易于得到,应用更安全,并且可将蛋白质改性到所期望的功能值;化学法的乙酰化、磷酸化、糖基化、交联反应,在改变结构和功能性方面,对提高蛋白质功能特性比酶法更有效。

关键词:蛋白质;生物酶;化学法;改性

中图分类号:TQ645 9+9 文献标识码:A

1 蛋白质的酶法改性

蛋白质的改性就是用化学因素(如化学试剂、酶制剂等)或物理因素(如热、高频电场、射线、机械振荡等),使氨基酸残基和多钛链发生某种变化,引起蛋白大分子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改变,从而获得较好的功能性和营养特性。

用于水解大豆蛋白的酶,包括植物来源的木瓜酶(Papain)、微生物蛋白酶(Alcalase、Neutrase、Ther mitase)和动物蛋白酶(Pepsin、Chymotrypsin)等,都可以用于蛋白质的改性。

1 1 大豆蛋白的部分水解及其功能特性

大量文献列举了蛋白质水解对功能特性的影响,其中包括:植物蛋白的大豆蛋白[1]、蚕豆蛋白、小麦谷朊粉、玉米蛋白、燕麦粉(蛋白)、棉籽蛋白、葵花籽和菜籽蛋白;以及动物蛋白的酪蛋白,都可以进行蛋白酶水解,又称蛋白生物酶改性。

大豆蛋白酶改性[2],对于提高蛋白质的溶解性具有特殊重要性,甚至对于在水中难于分散的谷类蛋白,也是如此。只有使蛋白水解之后,才能显示它的改性意义。玉米蛋白是一种玉米储存蛋白,在pH2~5,具有很高的不溶性,当用胰蛋白酶处理水解使1 9%的肽键断裂时,在同样的pH范围内,溶解度可达30%~50%。而小麦谷朊粉用此法处理,在pH7时,达到9 8%水解度(D H)时,溶解度从7%增加到50%。燕麦粉经Alcalase 或Neutrase酶处理,在等电点(pH5.0)条件下溶解度提高3~4倍[3]。在一定的酶与底物比例条件下,增加水解度(3 8%~ 10 4%),溶解度也同时增加。用Alcalase在pH8,或Neutrase在pH7条件下,使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有限的蛋白酶水解,会改变它的pH值与溶解曲线图。用Thermitase酶处理蚕豆分离蛋白,使水解度达到8 3%时,在等电的pH值下,溶解度增加高达40%。用Ttaphyloc occus aureus V8蛋白酶水解酪蛋白,水解度达到2%和6 7%时,溶解度增加25%和50%。

大豆蛋白生物改性,可以提高水解蛋白的吸水和结合水的能力。这是由于蛋白水解过程中释放出氨基和羧基,离子基团数量增加。甚至大豆分离蛋白在84%的相对湿度的室温下,其吸水性随酶处理程度成比例增加。酸 沉大豆蛋白和11S大豆球蛋白,用菠萝蛋白酶进行有限蛋白水解后,吸水能力增加2~2 5倍。运用Alcalase或Teutrase处理燕麦粉,随水解度(DH)的升高,吸水能力增加。大豆蛋白质酶改性对蛋白质的乳化能力很敏感。使用木瓜蛋白酶对大豆蛋白进行短时水解,会增加乳化能力,然而,当继续水解时,乳化能力减少。有人发现大豆分离蛋白在水解度(DH)为5%时,乳化特性最佳。蛋白酶改性,也能改善花生蛋白的乳化特性。

用胰蛋白酶部分水解由大豆和蚕豆得到的11S 球蛋白,其中高分子量的水解产物大豆球蛋白 T 和豆球蛋白 T,分别对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随着豆蛋白 T的生成,其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增加,当豆蛋白 T被胰酶进一步水解时,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降低。

蛋白酶部分水解时,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的有益作用可能是由于暴露了分子内部掩蔽的疏水基团,改善亲水 疏水平衡,从而提高乳化能力。蛋白质表面失去亲水肽,导致表面疏水作用增加,而有利于表面吸附。过度消化的不利影响,使其失去球状

收稿日期:2000 09 15

表1 植物蛋白和奶蛋白水解物的神经功能肽(4)

顺 序 名 称 起源和序在蛋白中的位置

内源神经功能肽

Tyr Gl y Gl y P he Leu Le u/脑啡肽

植物蛋白水解物的外源神经功能肽

Gl y Tyr Tyr Pro A4HMW 麦谷蛋白

Tyr Gl y Gl y Trp B4未测到

Tyr Pro Gl n P ro Gl n P ro P he 麦醇溶蛋白Glia dorphi n 麦醇溶蛋白(43 49)

奶蛋白水解物中的外源神经功能活性肽

Arg T yr Le u Gly T yr L eu Glu 酪蛋白exorphin 牛的 S l 酪蛋白(90

91)Tyr Pro Phe P ro Gly Caso mo rphin 5牛的 酪蛋白(60 65)

Tyr Gl y Leu Phe NH 2 Lact orphi n 人和牛的 L acat albumi n

Tyr Leu Le u P he NH 2 Lact orphi n

牛的 乳球蛋白(102 105) NH 2奶蛋白水解物中的抗显效活性肽

Tyr Pro Ser Tyr OC H 3Casoin 4

牛的 s 1 酪蛋白(35 38) OC H 3结构与断裂的肽的最适大小有关,而导致油滴周围形成较厚的蛋白质层,乳化稳定性降低。

虽然蛋白酶改性,一般会增加发泡能力,但泡沫稳定性降低。大豆分离蛋白经Alcalase 或Neutrase 处理后,水解度达3%~6%时,发泡能力提高好几倍。发泡能力增大,发泡稳定性有所降低,这是用Thermitase 酶,部分水解蚕豆分离蛋白(DH =3.2%~8 3%)实验数据得到的。用Thermitase 酶处理小麦谷朊粉(DH=5 2%~9 8%),发泡能力变化没有多大意义,当增加水解度(DH)时,发泡稳定性降低。天然的玉米蛋白,在pH1~12范围内,没有发泡能力,而用胰蛋白部分酶水解(DH =1 4%~1 9%),可以改善发泡能力,但产生的泡沫很不稳定。用木瓜蛋白酶水解花生蛋白和葵花籽蛋白,其发泡能力得到增加。

大豆蛋白有限的蛋白酶水解,蛋白表面经由一个链式肽裂解,产生高分子量的产物。胰蛋白酶水解分子质量为350K 道尔顿的11S 的大豆球蛋白。生成分子质量为200ku~260ku 的球蛋白 T,它仍有原蛋白的一些结构和性质。然而,这种改性11S 蛋白的结构不稳定,在它的表面有利于发生解离,甚至链结构展开。这种酶改性可能是由于球蛋白一个中间产物对表面功能特性有促进作用。1 2 蛋白生物酶水解作用

1 2 1 生物功能肽的分离 从部分水解的大豆蛋白、小麦谷蛋白以及乳蛋白中分离出生物活性肽。为食品蛋白的营养价值引入一个新的评价标准。一种以失活状态存在的具有氨基酸顺序的肽,通过体内消化释放,并在食物的肠道消化过程中,充当新陈

代谢的潜在的生理效应物,称为生物活性肽。由体内产生的神经功能肽称为内生神经功能肽(Endor phins),由植物蛋白水解得到的,称为外源神经功能肽 E xorphins !。

酪啡肽已在酪蛋白组分和乳清两种水解蛋白中发现。某些肽对于麻醉剂受体有亲和性,功能类似于显效神经功能作用,称为神经功能肽;另一些,则既对麻醉剂受体,又对抗麻醉剂作用有亲和力(抗兴奋剂),又称为抗神经显效功能肽,如抑制吗啡功能作用的肽。表1中列出了各种神经功能肽。

由植物蛋白小麦谷朊粉和乳蛋白中得到的神经功能肽,简要地说明了神经功能活性肽的排序。在 s 1和 酪蛋白中发现免疫肽,在 s 1和 酪蛋白中

发现抗显效的I 转换酶抑止肽,在k 酪蛋白中发现抗血栓肽。在 s 1和

酪蛋白中分离出丝氨酸磷酸盐,它们是结合微量元素的肽。某些神经功能活性肽,也可从小麦谷朊粉中分离出来。由食品蛋白水解分离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肽,列于表1中。

1 2 2 苦味肽 根据蛋白质属性和所采用的蛋白

酶,连续水解蛋白可以从蛋白质中放出苦味肽[6]

。这种苦味是氨基酸组成,顺序及肽链长度之间作用的结果。苦味被表述为阈值的对数,即肽的mol 浓度,低于此阈值,苦味不被察觉。Ney 最早以所谓Q 值形式说明肽的苦味,尤其是由酪蛋白和大豆蛋白中衍生的苦味与肽的疏水作用有关。其Q 值高于5861 52kJ/mol 的为苦肽,而低于5442 84kJ/mol 的为非苦肽。另外与分子质量也有关系,大于6000u 的,具有较高的苦味值。

苦味是影响蛋白水解物可接受性的主要问题,

而减少苦味常用吸附剂选择吸附

疏水肽、共沸提取、端肽酶水解、

掩蔽剂掩蔽苦味、胃合蛋白反应等等。

1 3 类胃合蛋白(类似胃内蛋白

消化产物的合成)作用

由高浓度的蛋白水解物与蛋

白酶摇制时形成一种类胶状沉淀

胃合蛋白!。水解蛋白中的肽的大小、底物的浓度和水解时的pH 值,是影响形成胃合蛋白的重要因素。平均分子量在1043~685之间的肽的组分能更有效地产生胃合蛋白,最佳底物浓度范围是20%~40%(W/V),最佳pH 值是pH4 0~7 0。胃合蛋白在高温情况下,疏水性越强,越有利于

蛋白质凝集。温度对疏水间形成坚固的形体,有重要作用,高温最好。胃合蛋白作用的一个重要实践,是用于蛋白质的脱苦。另一方面,加入诸如蛋氨酸的必须氨基酸及其脂类,提高食品蛋白的质量。已用大豆蛋白、蚕豆蛋白、卵蛋白、酪蛋白、微生物和叶蛋白水解物进行了实验。

2 蛋白质的糖基化作用

2 1 糖蛋白

美拉德反应是一个糖残基与蛋白质反应的糖酰化的简单例子[3]。当卵蛋白与几种具有葡萄糖的双糖混合,50?,相对湿度65%时保持0~20d。观察加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发现断裂的赖氨酸的 氨基基团和附着物的变化。在这种条件下,异麦芽糖和蛋白质作用,会产生很重的褐色反应,而麦芽糖和乳糖仅有微弱的变化,多糖的糊精和乳酰氨与溶菌酶、卵蛋白和干燥的蛋清粉混合,在60?和相对湿度79%的条件下,实验结果相同。这些蛋白质 多糖结合物,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并已用作商品乳化剂。与乳酰氨结合的溶菌酶,具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溶菌酶 糊精和溶菌酶 乳酰氨结合物,具有抗微生物和抗菌效果。经改性的酪蛋白,在等电点条件下,溶解性提高。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没有变化,但在低pH值时,溶解度降低。葡萄糖酰化,增加吸水、发泡能力,糖酰化的 乳球蛋白的泡沫稳定性更好。

糖-C HO H2N-蛋白质

糖-CH=N-蛋白质

NaC NBH3

糖-CH2-NH-蛋白质(1)

蛋白质-COO-+R1-N=C=N-R1 p H4~7

-CO

-O-(C=NR1)-NH-R1 葡萄糖氨

蛋白质-CO-

NH-葡萄糖+R1-NH-CO-NH-R1(2)

图1 糖氨反应图

2 2 蛋白质的酶法糖酰化

酶法糖酰化的糖蛋白,其溶解性比天然蛋白明显增加。

3 磷酸化作用

3 1 化学法磷酸化作用

用于化学磷酸蛋白的试剂有多种。然而,三氯氧磷(POCl3)和三甲磷酸钠(STMP)是大规模磷酸化食品蛋白的最合适的试剂。

在水中,POCl3经二氯和单氯化合物水解成磷酸离子,并放出热量。当POCl3直接加入含水蛋白溶液中时,迅速放出质子使pH值降低,而产生的热量则使蛋白质失活。为了把这个问题降低到最小,用POCl3磷酸化作用时,先把有机溶剂(正己烷)稀释后,再把试剂小心地加入冰浴的含水蛋白溶液中。滴加NaOH使pH值保持在pH8~9之间。

蛋白质 OH+POCl3###?蛋白质 O PO3 2+3HCl(3)蛋白质-NH2+POCl3###?蛋白质 NH PO3-2+3HCl(4)蛋白质-NH-POCl2+HOOC-蛋白质###?蛋白质

-NH-C O-蛋白质+Cl2PO2-+H+(5)蛋白质-NH(或O)-PO3-2 +HOOC A###?蛋白质

-NH(或0)-PO2-O-C O-A+OH-(6)蛋白质-O-PO3-2 + H2N-A ###?蛋白质

-NH-A +H2PO4(7)图2 蛋白质的磷酸化作用示意图

POCl3磷酸化的大豆分离蛋白,根据pH值和磷酸化水平,可提高乳化活性。STMP改性的大豆蛋白则表明乳化活性改善了。

N结合磷酸盐是一种酸很不稳定的物质。含有N结合磷酸盐的磷酸化蛋白质,在2?~37?、中性pH的水溶液中,会失去部分磷酸盐。

3 2 生物酶法磷酸化作用

3 2 1 生物酶 酶催化蛋白质磷酸化作用,又称为蛋白激酶。用于酶法磷酸化作用的酶,根据底物专一性不同,主要分为两种,即组蛋白型和酪蛋白型激酶。组蛋白型激酶,催化组蛋白的磷酸化作用,但对酸性蛋白不起作用。由牛心肌提取的组蛋白激酶用于大豆蛋白的磷酸化作用。酪蛋白型激酶,催化酪蛋白和卵黄高磷蛋白等酸性蛋白质。

3 2 2 食品蛋白磷酸化作用 从乳腺中分离的酪蛋白激酶-1,已成功地用于酪蛋白的磷酸化作用,同样也用于 -乳球蛋白和 -乳清蛋白的磷酸化作用。从酵母中分离出来的酪蛋白激酶-2,也被用于球蛋白和 -伴球蛋白的磷酸化作用。磷被结合到 -伴球蛋白的亚基上,成为带酸性亚基的球蛋白。发现大约0 73mol磷/mol -伴球蛋白,和0 20mol磷/mol球蛋白进行了结合。酶法磷酸化大豆蛋白,提高了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混合后的发泡特性与磷酸化球蛋白、磷酸化分离蛋白的泡沫膨胀能力没有变化,磷酸化的球蛋白的泡沫膨胀能力,同未改性的蛋白相比,有所增加。实验表明,酶法磷酸化大豆蛋白,其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都得到了改善。

4 酰化作用

4 1 化学方面

酰化试剂不仅要选择性地与一种功能基团,而且与所有亲核基团反应。这些基团包括氨基(N-末端的 -和赖氨酸的-氨基),苯环(酪氨酸)和脂肪族(丝氨酸和苏氨酸)的羟基,疏基(半胱氨酸),咪唑基(组氨酸)。赖氨酸的-氨基,是一种最容

易酰化的基团,由于它有相对高的活性,更易参加反应。一般氨基基团是在弱碱的pH7 5~8 5范围内进行酰化反应。随着乙酰化试剂量的改变,蛋白质功能特性也改变。蛋白质品种不同,酰化条件也发生变化。

4 2 球蛋白的构象变化

用中性氨基经乙酰化,或由羰基经琥珀酰化,使天然蛋白质的形态发生变化。琥珀酰化比乙酰化的变化,更明显。

低聚蛋白,例如油料种籽和豆类中的11S 和7S 储存蛋白琥珀酰化后,六聚的11S 球蛋白解离成仅有一半分子量的三聚的7S 。对蛋白质改变,乙酰化与琥珀酰化不同。

蛋白质-NH 2+H 3C-CO -O -CO -C H 3pH>7

蛋白质-NH-COCH 3+H 3CCOO -+H

+

(8)

蛋白质-NH 2+

O

CO

CO

CH 2

CH 2pH>7

蛋白质-NH -COC H 2CH 2COO - + H +

(9)

图3 蛋白质的乙酰化和琥珀酰化

另外,有研究表明,将大豆分离蛋白的赖氨酸残基酰化后,再进行水解,苦味显著下降。因而,酰化作用也用于蛋白水解液的脱苦。4 3 功能特性的变化

大量的食品蛋白,包括肌朊蛋白、卵蛋白等动物食品蛋白与小麦谷朊粉、燕麦蛋白、花生、棉籽、大豆、葵花籽、蚕豆以及菜籽等植物蛋白,都可通过乙酰化来提高其功能特性。其原理是在氨基上嫁接乙酰基团,使蛋白质等电点的值降低,最终使蛋白质在弱酸、中性和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加。以 酪蛋白为例,具有脂肪链的酰化残基通过疏水反应产生蛋白聚集体,并随链长的增加而增加。但酰化蛋白的吸水能力,不同蛋白有不同结果。琥珀酰化或柠康酰化的小麦谷朊粉,乙酰化的豌豆蛋白、花生蛋白的吸水能力上升。但对葵花籽蛋白和燕麦蛋白,却有副作用。其原因涉及蛋白质有不同的结构以及分离方法的差异,都会影响改性蛋白最终的功能特性。乙酰化或琥珀酰化,增加了大豆、蚕豆、豌豆、菜籽等分离和浓缩蛋白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对纯化的大豆球蛋白[5]、菜籽球蛋白和蚕豆豆球蛋白的11S 球蛋白,乳化能力与酰化程度有关。4 4 营养性

琥珀酰化降低了改性氨基酸残基的利用率、蛋白质效率比值和净蛋白利用率。但是,酰化的蛋白可以被肠吸收,但不能被生物利用。用胃酶/胰凝乳蛋白酶对乙酰化,或琥珀酰化的酪蛋白消化时间,比

天然酪蛋白要长。5 脱氨作用

5 1 化学脱氨作用

一般可用酸或碱催化水解谷酰胺和天冬酰胺基团,但由于可引起肽键断裂,因而反应不专一。酸水解天冬酰胺根据反应机理,生成天冬氨酸。而碱处理水解产生一种环状分子内亚氨的中间产品。这种亚氨被水解后,与天冬氨酸残基,或与其他的氨基作用,生成异肽键。从营养观点来看,不合意愿。减少肽键的水解,用长链烷基硫酸酯和烷基磺酸酯阴离子,阳离子交换树脂形式的芳香磺酸盐阴离子,一般阴离子,如磷酸盐或碳酸氢盐作催化剂,使植物蛋白脱氧,虽然高达40%的氨基被打开,水解的肽仅有1%~4%。脱氨的蛋白质相比未改性的样品,对溶解度、吸水能力、发泡性能、乳化能力和乳化粘度都有改善[3]。

在有限水的环境下,蛋白质的热脱氨已用于大豆蛋白、卵蛋白、酪蛋白和小麦麦谷蛋白。脱氨比例,大豆在115?加热2h,脱氨率3%~18%。麦谷蛋白质含水6%,用酸处理方法脱氨,已成功的用于提高小麦谷朊粉的功能特性。在121?情况下,用0 02mol 的盐酸处理30min,或用0 05mol 盐酸处理15min,可以提高它的乳化特性。处理谷朊粉时,用增加盐酸的浓度,从0 02mol 到0 1mol,增加其疏水性。

5 2 酶法脱氨

5 2 1 蛋白酶脱氨作用 应用诸如转谷酰胺酶和肽谷酰胺酶等脱氨酶,可防止肽键的水解。蛋白酶也可以引起蛋白脱氨。在pH10和20?时,用木瓜蛋白酶、链菌蛋白酶E 或胰凝乳蛋白酶脱氨。将大豆蛋白和谷朊粉脱氨,在最大水解度时,肽键水解由0到10%。谷朊粉脱氨后,在各种pH 条件下溶解度提高。

5 2 2 肽谷酰胺酶的作用 土壤菌(Bacillus ciru lans )中分离出来的肽谷酰胺酶(L 谷酰胺水解酶),可以对肽键谷氨酰胺脱氨。脱氨制备的改性大豆蛋白质,在pH4~7条件下,会增加溶解度;且在碱性条件下,增加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和发泡能力。5 3 转谷酰胺酶脱氨作用

转谷酰胺酶催化蛋白质中谷氨酰胺残基的! 羧基与伯胺的转换反应,使蛋白质脱氨,或进行蛋白质交联,使蛋白质性质得到改善。用转谷酰氨酶处理的麦谷蛋白的乳化稳定性,比化学法处理脱氨的麦谷蛋白要高。

蛋白质-Glu(!)-CONH 2+H 2O 转谷酰氨酶

蛋白质-Glu(!)-COOH+NH 3

脱氨反应(10)

蛋白质-Glu(!)-CONH2+H2N()-Lys-蛋白质转谷酰氨酶

蛋白质-Glu(!)-CO-HN()-Lys-蛋白质

交联作用(11)图4 转谷酰氨酶(TGase)的催化反应

6 羧基的酯化作用

蛋白质-COOH+C H3OH HCl

蛋白质-COOCH3+H2O

羧基酯化作用(12)

蛋白质-CONH2+C H3OH HCl

蛋白质-COOCH3+H2O

氨基酯化作用(13)图5

蛋白质的羧基能被含少量盐酸的甲醇酯化。为了减少结构的变化,要求反应在适宜的条件下(0 25?和0 02mol~0 01mol HCl)反应。这种处理会导致两种类型的次级反应,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残基的氨基甲醇醇解和N-O重排。pH7~10之间,甲酯被缓慢水解,但pH>10之后,水解发生较快。甲酯化作用,减少了蛋白质中的阴离子基团,而增加了等电点。用甲醇或乙醇进行小麦蛋白的酯化,小麦谷朊粉的流变学特性发生变化。随着酯化度的增加,谷朊粉的流变特性变,松弛时间显著缩短。

7 蛋白质的交联

人为地将交联键引入食品中,可以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3、6]。转谷酰胺酶(TG)、过氧化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都可以用于蛋白质的酶法交联。TG是一种专对蛋白质谷氨酰胺残基的交联催化酶,催化亲核反应,如赖氨酰残基的-氨基,谷氨酰胺残基的氨基。TG已被用于 -乳球蛋白、酪蛋白、大豆球蛋白、小麦麦谷蛋白的交联作用,以及不同食品蛋白间,如肌球蛋白、大豆蛋白、酪蛋白或谷蛋白间的交联作用。POD和PPO已被用于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有许多双重功能试剂,可以使蛋白质发生交联作用。食品加工时,有时蛋白质交联是作为不期望出现的副反应发生的。8 结 论

酶法或化学法改性食品蛋白质,是提高食品功能特性的重要途径。在改变结构和功能性方面,化学法比酶法更有效。乙酰化、磷酸化、糖基化、交联反应,有利于提高蛋白质功能特性。但酶法更有优于化学法改性的特点:酶源更易于得到,成本相对可以接受,应用更安全,并且可将蛋白质改性得到所期望的功能特性。这也是采用可大量生产的微生物蛋白酶进行水解改性的原因。大豆蛋白水解物即是采用水解改性法生产高溶解性食品添加剂的事例。另外,类胃合蛋白反应也为食品蛋白的功能化,以及通过加入必需氨基酸改进食用蛋白营养价值开辟了新的前景。合理地控制蛋白水解反应,生产生物活性肽,尤其是磷酰肽,具有促进钙、铁及其他微量元素吸收,防止骨中钙流失的作用。另一方面,水解蛋白与还原糖的热加工反应,是衍生食品风味的重要方法,其产物可广泛用于高档食品和日用化学品。

参考文献

[1] A.Visser.Soya Protein Products Their Processing,Functional

ity and Application Aspects[J].Food Reviews International,

1987,3(1&2):1-32

[2] I.C.Peng,D.W.Quass,et al.The Physic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soybean11S Globulin-A Review

[J].Cereal Chemistry,1984,61(6):480-489

[3] Srinivasan Damodaran.Food Protein[M].Food Protein and

Their Apllication Marcel Dekker,INC Press,1997

[4] 陈怡宏.生物活性肽及其合成[J].食品工业,1999,31

(1)

[5] 黄进发.天然抗氧化物 麸胱甘肽之生理机能[J].食

品工业,2000,32(4)

[6] 许永红.蛋白质酶法水解物苦味的控制[J].食品工业

科技1997(3)

[7] 刘振玉.谷胱甘肽的研究与应用[J].生命的化学,1995,

15(1)

[8] 曲永询.大豆肽的特性及应用[J].中国油脂,1996,21

(2):3 5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Protein

Z HOU Rui bao1,Z HOU Bing2

(1 Zhengzhou Engineering Institute450052;2 Zhengzhou Oils Chamical Group Capany450053)

Abstract:Protein modification using enzymatic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 is important tool for tailoring food proteins into products with very different functional properties.The use of enzymatic modification as a!natural!way of changing protein functionality shoud have priority over chemical modification in cases where enzymes are available and modification of the pritein is extensive enough to give desired functional properties with acceptable processing c osts.Chemical modifica tion is generally more efficient than enzymatic modufication with regard to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Chemical modification,especially acylation,phosphorylation,glycosylation and cross linking reactions,are however,interesting as ef ficient methods for transforming protein.

Key words:protein;biology enzymz;chemical method;property change

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mRAN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mRNA是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 B、mRNA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向是3′→5′ C、mRNA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向是3′→5′ D、mRNA密码子与tRNA反密码子通过A-T,G-C配对结合 E、每分子mRNA有3个终止密码子 2.下列反密码子中能与密码子UAC配对的是() A、AUG B、AUI C、ACU D、GUA 3.下列密码子中,终止密码子是() A、UUA B、UGA C、UGU D、UAU 4.下列密码子中,属于起始密码子的是() A、AUG B、AUU C、AUC D、GAG 5.下列有关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密码子阅读是有特定起始位点的 B、密码子阅读无间断性 C、密码子都具有简并性 D、密码子对生物界具有通用性 6.密码子变偶性叙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密码子中的第三位碱基专一性较小,所以密码子的专一性完全由前两位决定 B、第三位碱基如果发生了突变如A G、C U,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与变 偶性特点,使之仍能翻译出正确的氨基酸来,从而使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不变 C、次黄嘌呤经常出现在反密码子的第三位,使之具有更广泛的阅读能力,(I-U、I-C、I-A)从而可减少由于点突变引起的误差 D、几乎有密码子可用或表示,其意义为密码子专一性主要由头两个 碱基决定 7.关于核糖体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核糖体是由多种酶缔合而成的能够协调活动共同完成翻译工作的多酶复合体 B、核糖体中的各种酶单独存在(解聚体)时,同样具有相应的功能 C、在核糖体的大亚基上存在着肽酰基(P)位点和氨酰基(A)位点 D、在核糖体大亚基上含有肽酰转移酶及能与各种起始因子,延伸因子,释放因 子和各种酶相结合的位点 8.tRNA的叙述中,哪一项不恰当() A、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转运活化了的氨基酸 B、起始tRNA在真核原核生物中仅用于蛋白质合成的起始作用 C、除起始tRNA外,其余tRNA是蛋白质合成延伸中起作用,统称为延伸tRNA D、原核与真核生物中的起始tRNA均为fMet-tRNA 9.tRNA结构与功能紧密相关,下列叙述哪一项不恰当() A、tRNA的二级结构均为“三叶草形” B、tRNA3′-末端为受体臂的功能部位,均有CCA的结构末端 C、TyC环的序列比较保守,它对识别核糖体并与核糖体结合有关

生物化学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1.氨基酸 2.肽 3.肽键 4.肽键平面 5.蛋白质一级结构 6.α-螺旋 7.模序 8.次级键 9.结构域 10.亚基 11.协同效应 12.蛋白质等电点 13.蛋白质的变性 14.蛋白质的沉淀 15.电泳 16.透析 17.层析 18.沉降系数 19.双缩脲反应 20.谷胱甘肽 二、填空题 21.在各种蛋白质分子中,含量比较相近的元素是____,测得某蛋白质样品含氮量为15.2克,该样品白质含量应为____克。 2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它们的结构均为____,它们之间靠____键彼此连接而形成的物质称为____。 23.由于氨基酸既含有碱性的氨基和酸性的羧基,可以在酸性溶液中带____电荷,在碱性溶液中带____电荷,因此,氨基酸是____电解质。当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时,氨基酸成为____离子,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____。 24.决定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和生物学功能的是蛋白质的____级结构,该结构是指多肽链中____的排列顺序。2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____构象,多肽链的折叠盘绕是以____为基础的,常见的二级结构形式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26.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____,它们是在肽键平面上的____和____之间形成。 27.稳定蛋白质三级结构的次级键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等。 28.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____种,除____外都有旋光性。其中碱性氨基酸有____,____,____。酸性氨基酸有____,____。 29.电泳法分离蛋白质主要根据在某一pH值条件下,蛋白质所带的净电荷____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还和蛋白质的____及____有一定关系。 30.蛋白质在pI时以____离子的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____离子形式存在,在pH

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蛋白质

蛋白质 (一)名词解释 1.两性离子(dipolarion) 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3.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 4.稀有氨基酸(rare amino acid) 5.非蛋白质氨基酸(nonprotein amino acid) 6.构型(configuration) 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otein primary structure) 8.构象(conformation) 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 10.结构域(domain) 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 12.氢键(hydrogen bond) 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protein quaternary structure) 14.离子键(ionic bond) 15.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 16.疏水键(hydrophobic bond) 17.范德华力( van der Waals force) 18.盐析(salting out) 19.盐溶(salting in) 20.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21.蛋白质的复性(renaturation) 22.蛋白质的沉淀作用(precipitation) 23.凝胶电泳(gel electrophoresis) 24.层析(chromatography) (二) 填空题 1.蛋白质多肽链中的肽键是通过一个氨基酸的_____基和另一氨基酸的_____基连接而形成的。

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练习含答案

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练习含答案

第三章蛋白质化学练习卷 一、填空题 (一)基础知识填空 1. 组成蛋白质的碱性氨基酸 有、 和。酸性氨基酸有 和。 2. 在下列空格中填入合适的氨基酸名称。 (1) 是带芳香族侧链的极性氨基酸。 (2) 和是带芳香族侧链的非极性氨基酸。 (3) 和是含硫的氨基酸。 (4) 是最小的氨基酸, 是亚氨基酸。 (5)在一些酶的活性中心起重要作用并 含有羟基的分子量较小的氨基酸 是,体内还有另两个含羟基的氨基酸分别是 和。 3. 氨基酸在等电点时,主要以 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在 pH > 。 2

6. 个以内的氨基酸残基所组 成的肽称为寡肽。 7. 1953年维格诺尔德(D. Vingneaud) 第一次用化学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 的肽—,因而获得诺贝尔奖。 9. 人工合成肽时常用的氨基保护基有、、、 。 10. 胰蛋白酶能水解和 的氨基酸的羧基所形成的肽键。 11. 胰凝乳蛋白酶能水解、 和的氨基酸的羧基侧所形成的肽键。 12. 溴化氰能水解羧基侧所 形成的肽键。13. 拆开蛋白质分子中二硫键的常用的 方法有一种还原法,其常用的试剂 是。 14. 蛋白质之所以出现各种无穷的构象 主要是因为键和键 能有不同程度的转动。 15. Pauling等人提出的蛋白质α螺旋模型,每圈螺旋包含 氨基酸残基,高度为 nm。每个氨基酸残基上升 nm。 16. 一般来说,球状蛋白质的 性氨基酸侧链位于分子内部, 性氨基酸侧链位于分子表面。 17. 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 和。 18. 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 是。 3

动物生物化学(1)

动物生物化学复习题 1、天然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要点? 答:在与羧基相连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氨基,称为α-氨基酸。α—碳原子不是手性碳原子的是哪个氨基酸? 答:甘氨酸 具有紫外吸收特性的氨基酸有哪些? 答: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 吸收波长是多少? 答:280nm 核酸的紫外吸收波长是多少? 答:260nm 2、全酶包括哪几部分? 答:酶蛋白与辅助因子 辅基与辅酶的异同点? 答:与酶蛋白结合梳松,用透析、超滤等方法可将其与酶蛋白分开者称为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发分离的称为辅基。 正常情况下,大脑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糖酵解是在细胞的是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进行的?

答:细胞的胞液中 3、糖异生的概念和意义? 答: 概念: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意义:由非糖物质合成糖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有利于乳酸的利用;可协助氨基酸代谢。 生糖氨基酸、丙酮酸、乳酸、乙酰COA哪个不能异生成糖? 答:乙酰COA 4、什么是呼吸链? 答:又称电子传递链,是指底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后经过一系列的中间传递体,最后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顺序? 答:B-C1-C-AA3-O2 两条呼吸链的磷氧比分别是多少? 答:NADH呼吸链:P/O~2.5(接近于3) FADH2呼吸链:P/O~1.5(接近于2) 氰化物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 答:Cytaa3(细胞色素氧化酶) 5、为了使长链脂酰基从胞浆转运到线粒体内进行脂肪酸的β-氧 化,所需要的载体是什么? 答:肉碱

6、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通常以哪种化合物的形式暂存和运输?答:谷氨酰胺 参与尿素循环的非蛋白氨基酸有哪几种? 答:瓜氨酸和鸟氨酸 7、RNA 和 D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哪些不同? 答:DNA彻底水解产物:磷酸,脱氧脱氧核糖,鸟嘌呤,腺嘌呤, 胞嘧啶,胸腺嘧啶。 RNA彻底水解产物:磷酸,核糖核酸,鸟嘌呤,腺嘌呤,尿嘧啶,胸腺嘧啶 双链DNA 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碱基含量高的是哪几种碱基?答:C和G(胞嘧啶和鸟嘌呤) 8、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 答: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即氨基酸序列。 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什么键? 答:肽键 9、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哪些变化? 答:破坏次级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如:溶解度降低,易形成沉淀析出,结晶能力丧失,分子形状改变,酶失去活力,激素蛋白失去原来的生理功能。

生物化学--蛋白质部分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蛋白质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蛋白质分子的元素组成特点是 A.含大量的碳 B.含大量的糖C.含少量的硫 D.含少量的铜E.含氮量约16% 2.一血清标本的含氮量为5g/L,则该标本的蛋白质浓度是 A.15g/L B.20g/L C.31/L D.45g/L E.55g/L 3.下列哪种氨基酸是碱性氨基酸? A.亮氨酸 B.赖氨酸C.甘氨酸 D.谷氨酸E.脯氨酸 4.下列哪种氨基酸是酸性氨基酸? A.天冬氨酸 B.丙氨酸C.脯氨酸 D.精氨酸E.甘氨酸 5.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丝氨酸 B.苏氨酸C.酪氨酸 D.谷氨酸E.赖氨酸 6.在的缓冲液中电泳,哪种氨基酸基本不移动? A.丙氨酸 B.精氨酸C.谷氨酸 D.赖氨酸E.天冬氨酸 7.在时,哪种氨基酸带正电荷? A.精氨酸 B.亮氨酸C.谷氨酸 D.赖氨酸

E.苏氨酸 8.蛋氨酸是 A.支链氨基酸 B.酸性氨基酸 C.碱性氨基酸 D.芳香族氨酸 E.含硫氨基酸 9.构成蛋白质的标准氨基酸有多少种? A.8种 B.15种 C.20种 D.25种 E.30种 10.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 A.除甘氨酸外,氨基酸的α碳原子均非手性碳原子 B.除甘氨酸外,均为L-构型 C.只含α羧基和α氨基D.均为极性侧链 E.有些没有遗传密码11.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A.瓜氨酸 B.蛋氨酸 C.丝氨酸 D.半胱氨酸 E.丙氨酸 12.在中性条件下大部分氨基酸以什么形式存在? A.疏水分子 B.非极性分子 C.负离子 D.正离子 E.兼性离子 13.所有氨基酸共有的显色反应是 A.双缩脲反应 B.茚三酮反应 C.酚试剂反应 D.米伦反应 E.考马斯亮蓝反应 14.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 A.氨基酸的各种氨基和各种羧基均可形成肽键 B.某一氨基酸的γ-羧基与另一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形成 C.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形成 D.肽键无双键性质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蛋白质

简单蛋白质:完全由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 结合蛋白质:由AAs和其他非蛋白质化合物所组成 球状蛋白质:多肽链能够折叠,使分子外形成为球状的蛋白质。 纤维状蛋白质:能够聚集为纤维状或细丝状的蛋白质。主要起结构蛋白的作用,其多肽链沿一个方向伸展或卷曲,其结构主要通过多肽链之间的氢键维持。 单体蛋白质:仅含有AAs 寡聚蛋白质:由两个以上、十个以下亚基或单体通过非共价连接缔合而成的蛋白质。 等电点:蛋白质或两性电解质(如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此时蛋白质或两性电解质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为零。符号为pI。 氨基酸残基:在多肽链中的氨基酸,由于其部分基团参与了肽键的形成,剩余的结构部分则称氨基酸残基。它是一个分子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分子。氨基酸的氨基上缺了一个氢,羧基上缺了一个羟基。简单的说,氨基酸残基就是指不完整的氨基酸。一个完整的氨基酸包括一个羧基(—COOH),一个氨基(—NH2),一个H,一个R基。缺少一个部分都算是氨基酸残基,并没有包括肽键的。 钛键:氨基和羧基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化学键。 钛键平面:肽键所在的酰胺基成为的刚性平面。由于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使得肽基的六个原子共处一个平面,称为肽平面。 同源蛋白质:在不同有机体中实现同一功能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类似的蛋白质。) 蛋白质一级结构: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的线性序列。 蛋白质二级结构:指多肽链借助H键折叠盘绕成沿一维方向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构象。 构象:分子的三维结构即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在空间的位置总和。 构型: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的相对取向。 α-螺旋:它是蛋白质当中最为常见、最丰富的二级结构。多肽主链沿中心轴盘绕成右手或左手螺旋;每个螺旋周期有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0.54nm,螺旋直径0.5nm;氨基酸残基侧链伸向外侧;同一肽链上的每个残基的酰胺氢原子和位于它后面的第4个残基上的羰基氧原子之间形成氢键,并且与螺旋轴保持大致上的平行。此外,肽键上的酰胺氢和羰基氧既能形成内部氢键,也能与水分子形成外部氢键。 β-折叠:常见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之一。呈片状,肽链主链取锯齿状折叠构象;肽链走向可能是平行的,也可能是反平行的。两条或多条肽链之间侧向聚集在一起,相邻多肽链羰基氧和酰胺氢之间形成氢键,氢键与肽链的长轴几乎呈直角;侧链R基交替分布于片层平面两侧。 β-转角:它大多分布在球状蛋白质分子表面,以改变肽链。它是一个发夹式转折,其特点是在于多肽链中第n个残基的一CO基与第n+3个残基的-NH基形成氢键。因此,一个多肽链的走向可以得到很好的扭转。因此,β-转角在球状蛋白质中是重要的二级结构,起到连接其他二级结构的作用。 超二级结构:蛋白质中,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以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 结构域:对于较大的蛋白质分子(或亚基),多肽链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缔合而成三级结构,这种独立的折叠单位称为结构域。 蛋白质三级结构:指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进一步盘绕成具有特定肽链走向的紧密球状构象。 蛋白质四级结构:具三级结构的球状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缔合在一起,形成的聚集体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其中每个球状蛋白质称为亚基。 疏水相互作用:非极性的基团在极性溶液中相互靠近的相互作用。 别构蛋白质:是指除了具有结合底物的活性部位,还具有结合调节物别构部位的蛋白质。别构蛋白的活性部位和别构部位可以分属不同的亚基(活性亚基和调节亚基),活性部位之间以及活性部位与调节部位之间通过蛋白质构象的变化而相互作用。

蛋白质互作技术

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细胞生化反应网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蛋白-蛋白互作网络与转录调控网络对调控细胞及其信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进行总结。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Angermayr等设计了一个SOS蛋白介导的双杂交系统。可以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丰富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此外,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作用也已扩展至对蛋白质的鉴定。 二、噬茵体展示技术 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此技术也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高通量及简便的特点,还具有直接得到基因、高选择性的筛选复杂混合物、在筛选过程中通过适当改变条件可以直接评价相互结合的特异性等优点。目前,用优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展示了人和鼠的两种特殊细胞系的cdna文库,并分离出了人上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 三、等离子共振技术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手段。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吸附上“诱饵蛋白”,当待测蛋白与诱饵蛋白结合后,薄膜的共振性质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便可知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情况。SPR技术的优点是不需标记物或染料,反应过程可实时监控。测定快速且安全,还可用于检测蛋白一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荧光能量转移技术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广泛用于研究分子间的距离及其相互作用; 与荧光显微镜 结合,可定量获取有关生物活体内蛋白质、脂类、DNA 和RNA 的时空信息。随着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发展,FRET 荧光显微镜有可能实时测量活体细胞内分子的动态性质。提出了一种定量测量FRET效率以及供体与受体间距离的简单方法,仅需使用一组滤光片和测量一个比值,利用供体和受体的发射谱消除光谱间的串扰。该方法简单快速,可实时定量测量FRET 的效率和供体与受体间的距离,尤其适用于基于GFP 的供体受体对。 五、抗体与蛋白质阵列技术

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生物化学》 教学大纲 学时:54学时理论学分:4.5学分 适用对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二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动物学、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考核要求:平时20%(小测、实验)、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6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生物化学》(第二版),天津农学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4月 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黄锡泰、于自然主编(第二版),〈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 周顺伍,《动物生物化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十月 本课程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动物生物化学是研究动物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表现生命活动现象原理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生命现象的基本知识和生命运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可以掌握与动物生理学、动物饲养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后续专业课程相关的必备基本理论和技能。并初步有在今后学习中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的基本任务 根据本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解的清楚、易懂,对重点章节要讲深、讲透,并注重各章节的相互联系。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能对物质的代谢途径、关键步骤、关键环节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对物质的代谢又有相互关系的整体概念。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酶 糖类代谢 生物氧化 脂类代谢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核酸的结构 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生物膜和动物激素的信号调节 8 6 6 4 5 8 5 5 6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绪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生物化学与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二)教学内容 1.生物化学的概念; 2.生物化学的发展; 3.生物化学与畜牧和兽医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教学目的

生物化学总结 蛋白质

蛋白质 一、概述 1.蛋白质:一切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由天然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其种类繁多,各具有一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复杂的分子结构和特定的生物功能;是表达生物遗传性状的一类主要物质。 2.元素组成:CONH。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为无分支的长链,该长链又称为多肽链)。一些蛋白质含有非氨基酸成分. 3.分类:按形状和溶解性:纤维状蛋白质(形状呈细棒或纤维状,多不溶于水);球状蛋白质(形状接近球形或椭球形,可溶于水);膜蛋白(与细胞的各种膜系统结合而存在。“溶于膜”)。 4.性质:生物大分子;胶体性质;带电性质;溶解性与沉淀;灼烧时可以产生特殊气味;颜色反应;可以被酸、碱或蛋白酶催化水解。 5.为什么加热降低了蛋白质的溶解性? 二、氨基酸 1.α-氨基酸结构: 2.分类:必需/半必需/非必需~~ 根据R基团的化学结构:脂肪族/芳香族/杂环~~ 根据R基团的极性和带电性质: a.非极性氨基酸:Gly、Ala、Val、Leu、Ile、Phe、Met、Pro、Trp b.极性氨基酸: 不带电:Ser、Thr、Tyr、Asn、Gln、Cys; 带正电:His、Lys、Arg; 带负电:Asp、Glu *非极性氨基酸:R基团为一个氢原子/R基团为脂肪烃/R基团为芳香环。 *不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R基团含有羟基/R基团含有巯基(SH)/R基团含有酰胺基。 *带负电荷的极性氨基酸,R基团带有负电。 *带正电荷的极性氨基酸,R基团带有正电。

3.酸碱化学: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氨基酸在水溶液中或在晶体状态时都以不带电形式和兼性离子形式离子形式存在,在同一个氨基酸分子上带有能放出质子的-NH3+正离子和能接受质子的-COO-负离子。 氨基酸完全质子化时,可以看成是多元酸,侧链不解离可看作二元酸(阳离子—兼性离子—阴离子)。氨基酸的解离常数K1/K2可用测定滴定曲线的实验方法求得,二元酸的滴定曲线可大致分解为2条一元酸的滴定曲线。 4.等电点:在某一pH值下,氨基酸所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即净电荷为零,此时的pH值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用pI表示。氨基酸在等电点时主要以兼性离子形式存在。 当氨基酸所处环境pH值等于该氨基酸等电点时,氨基酸净电荷数等于零,在电场中不能移动;氨基酸在等电点可以解离,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数目和趋势相等。 pI值等于等电兼性离子两边的pK值的算术平均值,pI=(pKa1+pKa2)/2。 5.α-氨基、α-羧基参加的反应: 共同参加的反应:茚三酮显色反应。二者的聚合反应(成肽反应)。 侧链R基参加的反应:二硫键的形成和打开 6.氨基酸巨星: Pro—亚氨基酸;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蛋白质的折叠。 Phe,Trp,Tyr—侧链具有芳香环;有特殊的光谱性质,是生物物理学家的宠儿。 Cys—巯基是很活跃的化学基团;在蛋白质内部和蛋白质之间形成二硫键;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Asp,Glu,Arg,Lys—侧链带电荷、可解离;影响氨基酸与蛋白质的酸碱性质;参与许多酶的催化作用。His—侧链可解离;可带正电荷;解离常数接近生物体液pH;供出和接受质子的速率很大;在酶和其它蛋白的功能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肽 1.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共价键称为肽键。 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即称为肽,组成肽的氨基酸单元称为氨基酸残基。 2.肽键是一种酰胺键。由于酰胺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离域与羰基碳轨道重叠,因此在酰胺氮和羰基氧之间发生共振相互作用。 肽键共振产生几个重要结果: a.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b.限制绕肽键的自由旋转。 c.组成肽键的4个原子和2个相邻的C原子处于同一酰胺平面。 d.在肽平面内,两个C可以处于顺式构型或反式构型,反式构型比顺式构型稳定,肽链中的肽键绝大多数都是反式构型。 e.肽键具有永久偶极,肽基具有较低的化学反应性。 3.肽链具有方向性:N-端氨基酸残基为起点,C-端氨基酸残基为终点。 4.命名:12~20寡肽,后为多肽。 5.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小肽的理化性质与氨基酸类似。肽的酸碱性质与带电性质取决于肽的末端氨基、羧基和侧链上的基团。肽的等电点可以通过取等电兼性离子两边的pKa的平均值,算出其pI值。 6.双缩脲反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都能与CuSO4碱性溶液发生双缩脲反应而生成紫红色或蓝紫色的复合物。可利用这个反应测定多肽与蛋白质的含量。 7.多肽的人工合成方法:多肽的人工合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不同氨基酸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控制合成,另一种是由一种或两种氨基酸聚合或共聚合。 四、一级结构 1.每一种天然蛋白质都有自己特有的三维空间结构,这种三维结构通常被称为蛋白质的构象。一个给定的蛋白质理论上可采取多种构象,但该蛋白质在生理条件下占优势的构象只有一种或很少几种,它们在热力学上是最稳定的,处于这种有生理功能的构象状态的蛋白质称为天然蛋白质 2.一级结构: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 二级结构:多肽链借助氢键排列成的局部规则结构(如α螺旋)。 三级结构:多肽链借助多种非共价键折叠成的特定三维空间结构。 四级结构:指寡聚蛋白质中各亚基之间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结合方式。

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

生物化学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第一节蛋白质的重要性 ?蛋白质是机体最丰富的有机分子,占人体重量的16~20%,占干重的45%,肺组织高达80%。 ?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生物催化作用、调节作用(激素,基因表达调控作用)、免疫防御与保护作用(细胞因子、补体、抗体)、转运和储存作用(转运蛋白)、结构功能(保护和维持细胞、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形态,细胞骨架)、运动与支撑作用、信息接收 传递作用(受体蛋白)、生物膜功能 ?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指的是基因组编码的全部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本质上指的是在机体整体水平上系统地研究蛋白质的 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由此获得蛋白 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 第二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含氮量平均为16%,蛋白质的含量=含氮量x6.25。 ?天然存在的氨基酸约180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余种(基本氨基酸)。 ?基本氨基酸的共同特点:①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外,其他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氨基酸均为α-氨基酸;②除甘氨酸外,其他氨基酸的α-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且天然蛋白质中基本氨基酸皆为L-型;③不同的氨基酸的R链不同,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有重要影响。 ?20种常见氨基酸的名称和结构式(见书P11) ?氨基酸的分类非极性R基氨基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色氨酸;极性不带电R基氨基酸(易溶于水):甘氨酸、丝氨酸、

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带负电的R基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带正电的R基氨基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 ?氨基酸的物理性质:①高熔点,200℃以上,以离子状态存在;②一般均溶于水,溶于强酸、强碱;不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③氨基酸一般有味;④除甘氨酸外均有旋 光性。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①两性解离与等电点:pH高于等电点带负电,低于等电点带正电。 等电点时主要以两性离子存在,极少量以中性分子存在。中性氨基酸的pI在微酸性围,践行氨基酸的pI在碱性围,酸性氨基酸的pI在酸性围。②紫外吸收性质:色氨酸(280nm)、酪氨酸(275nm)和苯丙氨酸(257nm)含有苯环共轭双键系统,具有紫外吸收特性。③茚三酮反应:与大多数α-氨基酸加热反应产生蓝紫色物质,与脯氨酸、羟脯氨酸反应呈黄色,与天冬酰胺反应呈棕色;④α-羧基的反应:与碱、醇、硼氢化锂反应;⑤R基的反应:Million反应(Tyr-红色)、Folin反应(Tyr-蓝色)、坂口反应(Arg-红色)、Pauly反应(His、Tyr-橘红色)、乙醛酸的反应(Trp-紫红色环)。 ?氨基酸的功能:①寡肽、多肽、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②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前体; ③作为神经递质或神经营养素;④参与生物体的物质代和能量代。 第三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包括:①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③多肽链或链间二硫键的数目和位置。 ?体多肽和蛋白质生物合成时,均是从氨基端开始,延长到羧基端终止,因此N末端被定为多肽链的头。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蛋白质是由不同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氨基酸,通过肽键而构成的高分子有机含氮化合物。它是蛋白质作用的特异性、空间结构的差异性和生物学

生化技术原理

第一章生命大分子物质的制备 某一骨骼肌的无细胞粗抽提液每毫升含蛋白质32mg,在适宜条件下,10/-l该抽提液以每分钟O.14,umol 的速度催化一个反应。用硫酸铵沉淀法分级分离50ml上述抽提液,将饱和度为20% - 40%的沉淀物重新溶于10ml溶液中,测得其蛋白质含量为50rng/m1’取ioy.i该溶液催化一反应,其速度为每分钟o.65弘mol。试计算纯化倍数和回收率。(2. 97,92.8%) 第二章沉淀法 1.兔肌醛缩酶的p常数与盐析常数(在离子强度为摩尔浓度时)分别为6.30和2. 84。试求硫酸铵浓度分别为2mol/L、3mol/L时的溶解度。(4.2mg/ml,6.03 X10-3 mg/ml) 2.含25%硫酸铵饱和度的细胞色素c溶液150ml,需加多少克硫酸铵或多少毫升饱和硫酸铵溶液,才能使其达55%饱和度? (28. 95g, 100ml) .10.某一蛋白质的盐析范围为饱和硫酸铵30%-60%,试简述具体操作(若有500ml盐析液)。 第三章吸附层析 7. 利用薄层层析如何确定蛋白质的纯度? 第四章疏水层析 1.疏水作用层析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与普通吸附层析有何区别?为什么?(P63 , T1) 第五章离子交换层析 1.离子交换剂由哪几部分组成?何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剂? 2.弱酸性和弱碱性的纤维素离子交换剂分别适宜在哪些pH范围内应用?为什么? 7.影响离子交换剂膨胀度的因子有哪些?其中哪个为关键因子?为什么? 8.在层析柱中污染杂质后应如何处理?为什么某些亲水性离子交换剂在含乙醇的乙酸盐溶液中可以防止微生物污染? 9.试设计利用离子交换剂分离一种含等电点分别为4.0、6.0、7.5和9.0的蛋白质合液的方案,并简述理由。并绘制洗脱曲线。 10.梯度溶液的变化速率、交换剂的膨胀程度、装柱的均匀度等因子,对样品的分辨率有何影响?11.梯度溶液的变化速率是受哪些因素控制的?试举例说明如何借助速率变化来提高分离效果?13.用离子交换剂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时,为什么一定要用强性离子交换剂?

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练习含答案

第三章蛋白质化学练习卷 一、填空题 (一)基础知识填空 1. 组成蛋白质的碱性氨基酸有、和。酸性氨基酸有和。 2. 在下列空格中填入合适的氨基酸名称。 (1) 是带芳香族侧链的极性氨基酸。 (2) 和是带芳香族侧链的非极性氨基酸。 (3) 和是含硫的氨基酸。 (4) 是最小的氨基酸,是亚氨基酸。 (5)在一些酶的活性中心起重要作用并含有羟基的分子量较小的氨基酸 是,体内还有另两个含羟基的氨基酸分别是 和。 3. 氨基酸在等电点时,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 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在pH > 。 6. 个以内的氨基酸残基所组成的肽称为寡肽。 7. 1953年维格诺尔德(D. Vingneaud)第一次用化学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 的肽—,因而获得诺贝尔奖。 9. 人工合成肽时常用的氨基保护基有、、、 。 10. 胰蛋白酶能水解和的氨基酸的羧基所形成的肽键。 11. 胰凝乳蛋白酶能水解、和的氨基酸的 羧基侧所形成的肽键。 12. 溴化氰能水解羧基侧所形成的肽键。 13. 拆开蛋白质分子中二硫键的常用的方法有一种还原法,其常用的试剂 是。14. 蛋白质之所以出现各种无穷的构象主要是因为键和键能 有不同程度的转动。 15. Pauling等人提出的蛋白质α螺旋模型,每圈螺旋包含 氨基酸残基,高度为 nm。每个氨基酸残基上升 nm。 16. 一般来说,球状蛋白质的性氨基酸侧链位于分子内部, 性氨基酸侧链位于分子表面。 17. 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和。 18. 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 19. 维持蛋白质三、四级结构的化学键是、、 和。 20. 最早提出蛋白质变性理论的是我国生物化学家。 21. 血红蛋白(Hb)与氧气结合的过程呈现效应,是通过Hb的 现象实现的。 22. 当溶液中盐离子强度低时,增加盐浓度可导致蛋白质溶解,这种现象称 为。当盐浓度继续增加时,可使蛋白质沉淀,这种现象 称。 23.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这是凯氏定氮法的基础。 24. 利用蛋白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特性,使它和其他小分子物质分开的方法有 _ 和。 25. 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是指,其基本组合形式常见的有3 种,一是,如结合钙离子的模体;二是,如锌指结构;三是。 26.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有、、和 四种稳定构象异构体。 27. 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的因素是和 28. 蛋白质进入层析柱后,小分子流出的时间较,大分子流出的时间 较,因此先流出的蛋白质分子是 29. 沉降系数(S)主要与蛋白质的和有关。 30. 通常采用测定溶液状态下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含量,而且 测定含较多的蛋白质,所得的结果更准确。 31. 和是目前研究蛋白质三维空间结构较为准确的方法。 32. 根据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可分为和 33. 根据蛋白质的形状可分为和

最新生物化学蛋白质测试题

单元测试一:蛋白质化学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当溶液pH等于某种氨基酸的等电点时,其带_ 零 _电荷;当溶液pH大于某种氨基酸的等电点时,其带_ 负 _电;溶液pH小于某种氨基酸的等电点时,其带_ 正电。 2.盐浓度低时,盐的加入使蛋白质的溶解度_ 增大 _,称为_ 盐溶__现象。当盐浓度高时,盐的加入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称为盐析现象。 3.由甘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6种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链 有 5 个肽平面,有 3 个游离羧基。 4.蛋白质分子结构包括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多肽链。 6.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维持作用力是肽 键。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决定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 7.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有 a螺旋和B折叠形状,维持其稳定结构的化学键是 氢键。 判断题 1.用凝胶过滤(Sephadex G-100)柱层析分离蛋白质时,总是分子量大的先被洗脱下来,分子量小的后下来。对 2.变性后,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减小),这是因为电荷被中和(空间结构被破坏),以及水化膜破坏所引起的。错 3.变性后(物理变性不可逆,化学变性可逆,可复性)的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有些还能复性,恢复其生物学功能。对 4.有机溶剂沉淀法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优点是有机溶剂容易蒸发除去,且不会使蛋白质变性。错 5.蛋白质分子的种类和差别,是由其空间结构决定的。错(一级结构) 6.蛋白质主要是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对 7.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称为肽。对 8.天然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主要是L-α-氨基酸。对 9.肽键(-CO-NH-)中的C-N键可自由旋转,使多肽链出现多种构象。错(不可旋转) 10.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氢键及范德华力(不是)。错 11.蛋白质一级结构对空间结构起决定作用,空间结构的改变会引起功能的改变。对 12.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对 13.蛋白质必须具有四级结构才具有生物活性。错(肌球蛋白是三级结构可存活) 14.蛋白质四级结构中的每个亚基单独都具有生物活性。错(不具有活性) 1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一定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组成的。对 16.溶液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电性相同(相反)的电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错 17.溶液pH值等于7时,蛋白质不带电荷。错 18.加热、紫外线、X射线均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对

生化蛋白质代谢

第五章蛋白质代谢 第一节概述 一、主要途径 1.蛋白质代谢以氨基酸为核心,细胞内外液中所有游离氨基酸称为游离氨基酸库,其 含量不足氨基酸总量的1%,却可反映机体氮代谢的概况。食物中的蛋白都要降解为氨基酸才能被机体利用,体内蛋白也要先分解为氨基酸才能继续氧化分解或转化。 2.游离氨基酸可合成自身蛋白,可氧化分解放出能量,可转化为糖类或脂类,也可合 成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合成蛋白是主要用途,约占75%,而蛋白质提供的能量约占人体所需总能量的10-15%。蛋白质的代谢平衡称氮平衡,一般每天排出5克氮,相当于30克蛋白质。 3.氨基酸通过特殊代谢可合成体内重要的含氮化合物,如神经递质、嘌呤、嘧啶、磷 脂、卟啉、辅酶等。磷脂的合成需S-腺苷甲硫氨酸,氨基酸脱羧产生的胺类常有特殊作用,如5-羟色胺是神经递质,缺少则易发生抑郁、自杀;组胺与过敏反应有密切联系。 二、消化 外源蛋白有抗原性,需降解为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利用。只有婴儿可直接吸收乳汁中的抗体。可分为以下两步: 1.胃中的消化:胃分泌的盐酸可使蛋白变性,容易消化,还可激活胃蛋白酶,保持其 最适pH,并能杀菌。胃蛋白酶可自催化激活,分解蛋白产生蛋白胨。胃的消化作用很重要,但不是必须的,胃全切除的人仍可消化蛋白。 2.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肠分泌的碳酸氢根可中和胃酸,为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 性蛋白酶、羧肽酶、氨肽酶等提供合适环境。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再激活其他酶,所以胰蛋白酶起核心作用,胰液中有抑制其活性的小肽,防止在细胞中或导管中过早激活。外源蛋白在肠道分解为氨基酸和小肽,经特异的氨基酸、小肽转运系统进入肠上皮细胞,小肽再被氨肽酶、羧肽酶和二肽酶彻底水解,进入血液。所以饭后门静脉中只有氨基酸。 三、内源蛋白的降解 1.内源蛋白降解速度不同,一般代谢中关键酶半衰期短,如多胺合成的限速酶-鸟氨 酸脱羧酶半衰期只有11分钟,而血浆蛋白约为10天,胶原为1000天。体重70千克的成人每天约有400克蛋白更新,进入游离氨基酸库。 2.内源蛋白主要在溶酶体降解,少量随消化液进入消化道降解,某些细胞器也有蛋白 酶活性。内源蛋白是选择性降解,半衰期与其组成和结构有关。有人认为N-末端组成对半衰期有重要影响(N-末端规则),也有人提出半衰期短的蛋白都含有一个富含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区域(PEST区域)。如研究清楚,就可能得到稳定的蛋白质产品。 四、氨基酸的吸收 食用蛋白质后15分钟就有氨基酸进入血液,30到50分钟达到最大。氨基酸的吸收与葡萄糖类似,有以下方式: 1.需要载体的主动转运,需要钠,消耗离子梯度的势能。已发现6种载体,运载不同 侧链种类的氨基酸。 2.基团转运,需要谷胱甘肽,每转运一个氨基酸消耗3个ATP,而用载体转运只需三分

生物化学试题及标准答案(蛋白质化学部分)

大学生物化学试题库三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大小分为侧链氨基酸和侧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或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组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的颜色是;因为脯氨酸是a—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应则显示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键,次级键有、、 、、;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b亚基的第六位氨酸被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a-螺旋往往会。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 和。 10.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11.在适当浓度的b-巯基乙醇和8M脲溶液中,RNase(牛)丧失原有活性。这主要是因为RNA酶的被破坏造成的。其中b-巯基乙醇可使RNA酶分子中的键破坏。而8M脲可使键破坏。当用透析方法去除b-巯基乙醇和脲的情况下,RNA酶又恢复原有催化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12.细胞色素C,血红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10和7.1,在pH8.5的溶液中它们分别荷的电性是、。 13.在生理pH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中氨酸和氨酸残基的侧链几乎完全带负电,而氨酸、氨酸或氨酸残基侧链完全荷正电(假设该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组分)。 14.包含两个相邻肽键的主肽链原子可表示为,单个肽平面及包含的原子可表示为。 15.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