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摄影知识点

地理摄影知识点
地理摄影知识点

地理摄影是摄影艺术题材中的一部分,它是随着地理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在风光摄影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旅游摄影的分支。

通过地理摄影,利用地理信息和旅游美学的创意,能反映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的雄姿,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自然景观、人文地理以及历史遗迹、民族风貌等内容。倘若是涉外研究,能反映世界风光及各国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

一、何谓地理摄影

地理摄影,通俗的讲,就是用摄影照片反映地理信息以及它们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成因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变化特征的一种方式。

由于地理摄影的照片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并采用照片形式传播地理信息的,所以地理摄影的作品,画面形像既有纪实性、现势性、新闻性、科学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冰山:狂风巨浪已把这个北极冰山侵蚀成许多小尖峰。这些冰山并非海水结冻所形成。而是从陆上冰层或冰川分裂出来的,因此是淡水结成的冰。固体水库,淡水资源

因此,摄影纪实的科学性和特点,是它能够与地理信息结合的基础,也是使两者相互联系的内在因素。

2. 地理摄影不但需要地理信息美学的特点,也需要有熟练的摄影技术,它是艺术修养和艺术欣赏与地理信息美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也就是说,一个不懂摄影技术的人是拍不出好的作品来的;同样,一个不懂地理信息美学的人也是拍不出好的作品来的。因此,摄影者必须要有优秀的摄影技术,同时也要有丰富的地理信息美学的知识,才能拍出好的作品来。即摄影者必须要对事物有充分的认识,善于洞察美丽大自然的能力,结合摄影技巧的应用,取得具有深刻感染力的作品。

一般来说,地理摄影的取材要满足于:

1、主题要鲜明—根据应用的具体内容,明确画面

的主题内容。

2、特点要抓住—通过近景、中景、远景的拍摄结

合,突出地方特色,实现画面的空间感和节

奏感,并采用不同的摄影基调,抑扬顿挫。

3、重点要突出—结合摄影美学和地理信息的特点,

尽可能在画面中重点表现主题内容,并要在

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原始基础上,有创新意识。

(一)、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照相机是摄影的最主要工具,现代照相机的种类、式样、型号不下数千种之多,就是国产相机也有几十种。照相机虽然种类繁多,但基本结构大体相同。一般相机均分为镜头、暗箱和装片三个部分。

(1)焦距(f或F)

镜头的焦点距离(简称焦距),一般是以f或F=某数来标志的。如50毫米焦距的镜头,其标志为f=50,或F=50。

(2)光圈

光圈的概念——是指镜头中有若干金属薄片组成的可调节进光孔的大小的装置。

光圈是一种光量调节装置,其作用是调节镜头通光的孔径,又称孔径光澜。它是一种用金属薄片做成的虹彩(园孔),如图2—4所示,可以均匀地自由地开合。

光圈缩小,相对口径也随着缩小;光圈开大,相对口径也随着开大。相对口径,通常以分子为1或f的分数式表示:如1:2.8、1:4、1:5.6或f:2.8、f:4……来表示。或用f/2.8、f/4或f1:2.8等。

在对焦目标前由一段清楚范围,称为前景深。对焦目标后的一段清楚范围叫做后景深。从前景深到后景深总称为景深。

3. 取景器

顾名思义,取景器是供拍照时取景用的“框框”,是用来选取景物,调整画面构图的装置二.感光材料

1.定义—感光材料包括感光胶片和感光相纸,

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感光性能指标(特性)。结构—黑白感光材料为单层感光乳剂层;彩色

感光材料为多层感光乳剂层;主要结构:保

护膜层、感光乳剂层、结合层、片基、纸基

和防光晕层等。

黑白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包括:感光度、宽容度、反差性、颗粒性、感色性、分辨率以及保存性;

彩色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包括:感光度、宽容度、色温、分辨率以及保存性;

4. 成像过程

(从地物原型到影像模型)

摄影景物-曝光-产生潜影(不可见影像);

制作负片过程(显影-水洗-定影-水洗-晾干)-形成负片(底片,可见影像);

制作正片过程(印像、放大-显影-水洗-定影—水洗-干燥)-正片(照片)。33333333333333333333

3.闪光指数—每种闪光灯的闪光指数是固定的,如有18、20、24、28、32等,表示它们闪光时的发光强度。

在使用时,计算准确曝光量的方法是:

距离 X 光圈 = 闪光指数;

如:5米 X f4 = 20

闪光指数/光圈 =灯光距离;

如:20/ f4 = 5

闪光指数/距离 =光圈大小;

如:20 / 5 = f4

8.闪光摄影在地理摄影中的应用—可以在强光下进行补

光;在阴雨天进行增光;可以反映近暗远亮的景物;

可以拍摄近距离的小景物等。

三. 摄影三脚架

它是一种可伸缩的金属套管的三角支架,用来

固定照相机的。

在一般摄影中,它有许多作用:

1.远景摄影时防止相机晃动;

2.在黄昏、夜景、光线比较暗的地方摄影;

3.自拍纪念照片;

4.采用低感光度胶卷拍摄高清晰度的照片

(一)滤色用的滤色镜

在摄影中主要起滤色光的作用。

1.黄滤色镜—主要通过黄光,还有红光和绿光,

吸收兰光和紫光。可以产生兰天白云的效果。

2.红滤色镜—主要通过红光和黄光,吸收兰光、

绿光和紫光。可以突出红旗等信息。

3.绿滤色镜—主要通过绿光和黄光,吸收兰光、

紫光、红光。

4.兰滤色镜—主要通过兰光、青光、和紫光,吸

收黄光和红光。

5.UV镜—也叫去雾镜,

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

摄影构图是摄影艺术表现技巧的重要内容之一。当拍摄者确定了主题以后,在现场拍摄时,根据主题思想对出现在镜头内的景物、光线、影调、空间等作一系列的安排,使画面的形式能够充分表达照片的主题,对画面造型形式进行的构思,在摄影学上就称作为摄影构图。

学习摄影构图,就是要用构图的理论来指导摄影画面的形象结构,提高地理摄影的纪实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2.摄影图像的表现原理

摄影获取的景物信息再现在画面上的都是平面图像;场景的纵深度已被平面所代替了;通过摄影构图的造型手法使得画面恢复了空间感和深远感,强化了主体形象的立体感和质地感。

摄影构图是在摄影纪实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再创作的工作过程,它包括:

构思过程、组织过程和反映过程。

三.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

1.画面结构要明了简洁

2.画面结构要有完整的视觉印象

3.画面的整体结构要均衡

四.摄影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关系

摄影内容是指所需要反映的事物信息,形式是指摄影画面结构的表现。

1.一般是内容决定形式—任何一种表现形式,总受到

内容的决定和制约的。

2.形式的积极作用—良好的构图、成功的艺术形式,

对内容的体现有积极作用。

3.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统一—离开了信息内容的形式,

不管它有多美,也没有意义;而不讲形式的信息内

容,不管其价值有多高,总缺乏表现力。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构图!!!!

一、摄影画面的构图类型

二、无论是摄影、摄像,还是电影、电视的画面表现结构,实际上都与拍摄时的位置有着直接的关系。

1.横构图-确定画面左右延伸,显示地物信息的空间感,视野开阔,比较宽广;

2.竖构图-确定画面上下扩展,显示目标信息的高度感,垂直性明显,比较高大;

二、拍摄距离与构图的关系

1.拍摄距离近,画面成像大,画面范围小,表现的景物少;

2.拍摄距离远,画面成像小,画面范围大,表现的景物多。

二、拍摄距离与构图的关系

1.拍摄距离近,画面成像大,画面范围小,表现的景物少;

2.拍摄距离远,画面成像小,画面范围大,表现的景物多。

(六)线条与质感

1、线条的运用-线条有:竖线条、横线条、斜线条、汇聚线、重复线。

粗线条强、曲线条柔、浓线条重、实线稳静、

细线条弱、直线条刚、浅线条轻、虚线条紊动。

2、质感的运用-是指被摄景物表现结构的性质在照片上再现的真实感。

表现质感的方法有:摄影时的用光,摄影技术及摄影快门速度的大小等。

四、拍摄方向与构图的关系

在同一水平线高度,围绕着景物的四周拍摄,叫做拍摄方向。

主要有:正面方向、前侧方向、全侧方向和背面方向等。

五、拍摄角度与构图的关系

是指在拍摄距离、拍摄方向不变的条件下,照相机镜头的仰视、平视或俯视的角度,也可以称为拍摄高度。

即为俯角拍摄。俯摄时,视角范围十分广阔,画面上的地平线上升,

4. 航空摄影地平线在画面上大都消失,景物变小而且密集。这种拍摄方法,最宜用来拍摄城市风光、工地全景、地形地貌等照片。

2. 仰角拍摄。拍摄时,画面上前景升高并突出,给人以高大雄伟的感觉;地平线降低,

1.定义

所谓摄影画面的主体,是表现拍摄内容的主要对象。

2. 主体的表现方法

可以采用近景或特写、景深法、光线与角度、色彩的对比、情节和细节、最有吸引力的姿态和动作等来表现画面的主体信息。

1.定义

所谓摄影画面的陪体,

是用来帮助主体或主题表

达内容的对象。

2.陪体的作用

可以对主体或主题内容起补充说明作用;对主体或主题内容在画面上起烘托作用;可以美化完善画面的空白(如前景、后景、前陪体、后陪体等)。

摄影画面的对比造型是指在构思和组合画面时,用生动的形象进行对比照,常用某一对象与另一对象相比较,借以显示内容的本质或特征。对比造型是摄影的一种表现方法,

其包括3方面因素:

1.对比的对象

(被对比的对象);

2.形象的依托对象

(用来对比的对象);

3.共同的特征因素

(进行对比的基础)。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摄影画面的对比方法主要有:

1. 颜色对比法—包括黑白对比(如浅色的主体与深色的背景,深色的主体与浅色的背景);明暗对比(表现主体的轮廓、质感等);色彩对比(原色与补色、间色与饱和度)等方法。

2. 形体对比法—所谓形体是指对象的形态和体积。如采用大与小、高与矮、曲与直、竖与横、粗与细、圆与方、手与足等对比形式。

3. 概念对比法—这是一种思维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包括有:虚与实、远与近、动与静、疏与密、新与旧、正与反、哭与笑、老与少、褒与贬、繁与简、平与斜等的对比形式。

3.如何理解摄影构图与画面形象

结构之间的关系?

3. 曝光结果—通常有可能产生3种曝光结果:

曝光过度—影像密度过大,强光和中间亮度的层次差别消失;

曝光不足—影像只反映强光部分的信息和层次;

曝光准确—影像从明到暗各部位的影纹和层次都能真实表现。

. 确定最佳的曝光组合—根据摄影时的光源照度和景物亮度确定合适的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进行摄影曝光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可以照相机上的光圈系数(光孔大小)来控制进光量;

可以照相机上的快门速度控制光线在感光胶片上的停留时间。

这就是确定和选择摄影最佳曝光组合的方法。

在不同天气摄影时应怎样控制曝光?

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可以调整一档速度或一级光圈系数。例如:

晴天选择的曝光组合为f16-1/125,那么少云天气所选择的曝光组合应为f11-1/125;阴天的时候,选择的曝光组合应为f8-1/125或f11-1/60;雨天的情况下,一般选择f4-1/60或f5.6-1/30。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1.色光三原色—是指组成白光的三基色:

兰光(B)、绿光(G)和红光(R)。

2.色光三补色—是指从白光中减去某一个

原色光而得到的补色光:黄光(Y)、品红

光(M)和青光(C)。

3.染料三原色—是指黄、品红、青染料。

4.染料三补色—是指兰、绿、红染料。

5.彩色三要素—是指色别、明度、饱和度。

(1)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其中白色

和黄色的明度最大;黑色和兰色的明度最小。

(2)色别—是指色彩的类别,最纯的色别为

兰、绿、红、黄、品、青。

(3)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洁度,即色彩的

浓淡程度,取决于掺入白光的多少。掺入的

白光多,色彩的饱和度就小;掺入的白光少,

色彩的饱和度就大。也就会形成

一个色阶,如红色,就有深红、

暗红、浅红、淡红、粉红等。

6.色光的混合规律

三个原色光等量混合会产生白光;

三个补色光等量混合也会产生白光;

两个原色光等量混合产生一个补色光,

这个补色光是第三个原色光的对应色;

两个补色光等量混合产生一个原色光,

这个原色光是第三个补色光的对应色;

一个原色光与其对应的补色光相混合也产生白光。

7.染料的混合规律

Y+M+C=BL;

B+G+R=BL;

Y+M=R、Y+C=G、M+C=B;

B+G=C、B+R=M、G+R=Y;

Y+B=BL、M+G=BL、C+R=BL。

2. 赏析的评价要素与效果

当我们在赏析摄影作品时,首先是要分析作品的摄影构图形式与表现方法。然后再根据摄影画面的主题意义确定是属于专题信息的表现,还是综合信息的表现。如果是前者,对于照片的彩色三要素评价的色别就不一定要多;但是后者,色别就要尽量多些。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一、工业摄影

1. 工业摄影的特点—内容丰富、知识性强、

拍摄场地规模大,拍摄要求高。

2. 工业摄影的内容—人物肖像拍摄、生产场

面拍摄、工业风光拍摄和产品照片的拍摄等。

1.农业摄影的特点—活动范围广泛、拍摄题材多样、时间性强、色彩丰富。

2.农业摄影的内容—劳动场面的拍摄、人物肖像的拍摄、农作物质感的表现、劳动现场的气氛渲染等。

凡是以生活信息为题材的摄影活动,即

为生活摄影。

1.生活摄影的特点—内容极其丰富、表现

形式十分活跃。

2. 生活摄影的内容—拍摄合影、拍摄人物

小照、拍摄家庭生活照片以及室内外

生活乐趣等。

1.体育摄影的特点—动感强烈、造型优美、形式活泼。

2. 体育摄影的实践—快门速度的掌握、拍摄角度的变化、镜头的更换、景深的运用以及闪光灯的使用等。

1.舞台摄影的特点—表现内容广泛、拍摄场地固定、拍摄角度固定、拍摄距离不变、舞台光线复杂。

2.舞台摄影的实践—舞台光线的处理、拍摄时机的选择、拍摄景别、拍摄角度确定等。

1.人像摄影的特点—表现对象明确、人物形象突出、丰富人们生活。

2. 人像摄影的实践—主要包括外貌轮廓的处理、光线的运用、影调的处理、眼神的表现等。1.夜景摄影的特点—主题鲜明,主体突出;夸张景物,渲染气氛;光源繁多,作用双重;拍摄对象,静物为主。

2.夜景摄影的实践—工地夜景的拍摄、农村夜景的拍摄、城市夜景的拍摄、月夜的拍摄、夜间训练的拍摄、焰火的拍摄等。

3.夜景摄影的注意事项—防止照相机移动、光圈的运用、距离的测定、曝光的掌握等等。

所谓标本是指经过适当加工、剖制并保持原有的形态与特征的物体的全貌或局部,供科研、教学、展览。

标本摄影就是把各种标本拍成照片、电影或幻灯片。

摄影,是一种手段。它可以通过摄影构图所产生的一幅照片或一组组镜头影像来传递信息。

这些摄影信息具有纪实性、新闻性、现势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等特点。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一、创作有特色的地理信息摄影作品

拍摄制作一幅好的摄影作品,能够使人印象深刻,具有感染力。这除了选择的题材好、角度适当、构图完美外,强调景物的特点、抓住环境和光线造成的气氛,也是很重要的。从创作上说,特点和气氛是作品的艺术素质,是作品的个性。

因此,拍摄地理信息照片,必须要抓住其特点,找出其个性,才能反映出地理信息的真实面貌。

二、创作最佳的地理信息摄影作品

1.创作能震撼人们心灵的照片,即自然景物

的写照与表现令人感受的情感要完全结合;

2.最佳的摄影作品通常都是既写实又写意;

3.拍好一幅地理信息摄影作品,往往是对作者

的摄影技巧和耐心是一种挑战;

4.在摄影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一)选景和取景

(二)照明

(三)趣味中心

典型地理信息摄影作品的赏析

1.摄影构图类型与景别;

、构图

1、拍摄点的选择;

2、画面的稳定、空白、三分法(井字形法)、三角形法;

3、画幅的选择、虚实的选择;前景、背景的选择;

4、横拍、竖拍、斜拍的选择;色调、影调的选择;

5、线条、质感的表现及选择;光线及造型的表现及选择。

1、远景远景包括的景物范围广,这是远距离拍摄的结果,主要具有宽阔的视野和比较广大的视觉空间。一般适合拍摄江河湖海、山川草原,还有比较宏伟的建筑

3、全景全景的范围要比远景稍小,一般对拍摄会场、家居等有一定限制的场景适用。

3、中景中景是一个只包容物体局部范围的画面。就人像摄影来说,通常是指膝盖以上的部分。

4,近景近景相对于中景的画面范围更小,在拍摄人像时,通常是表现胸部以上的部分

5、特写特写这种景别在影视摄影中经常见到,一般以人物肩部以上的相貌为准。

2摄影角度与拍摄方向;(见上)

3.摄影光源;

性质上面来讲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

所谓自然光,就是天然光的统称,它包括直射阳光和散射光。

其中又可分为户外自然光和室内自然光。

大家通常讲的都是人造光,摄影用的最主要的是闪光灯,长明灯用的通常是太阳灯,更好的是电影灯。这三种是比较专业的灯光。

4.摄影画面的主体与陪体;(见上)

5.摄影画面的对比造型;见上

6.彩色三要素评价;见上

7.摄影作品的命名与赏析;(自己写)

一、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

主要涉及地理摄影的基本概念以及摄影构图方

面的概念与应用。

二、作品赏析(共40分)

主要结合教学大纲P4-9的七大要素分析。

三、论述题(共30分)

通过学习,你感兴趣的是哪些地理信息以及摄影

技巧知识?

高三复习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三复习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XX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 小时。 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艺考摄影基础知识

1、认识摄影基础 2、摄影原理与技术(照相机和镜头) 3、光圈、快门、曝光和测光 4、聚焦、取景器、卷片、和胶片 5、景深 6、摄影取景 7、构图 8、摄影用光 9、摄影色彩 10、彩色摄影 11黑白摄影 12 数码摄影 13摄影器材 14静物摄影 摄影的门类 摄影的门类是在摄影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其分类方法的有多种。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做如下分类: ?1.根据有彩和无彩的属性分为: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 ?2.按照光的属性分为:可见光摄影、全息摄影、红外线摄影、X光摄影。 ?3.按照摄影工艺分为:常规摄影和特技摄影等。 ?4.按照拍摄题材的不同分为:人文景观摄影、自然景观摄影、表意摄影等。 ?5.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科技摄影、商业摄影、新闻摄影、教学摄影、军事摄影、文体摄影和生活摄影等。 ?6.按照表现方法的不同分为:纪实摄影和创意摄影等。 ?7.按照社会功能的不同分为:实用摄影、新闻摄影、社会纪实摄影、艺术摄影等。 摄影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应用范围是广泛和多层次的,摄影的表现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分类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各种摄影门类和风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相互影响和渗透,它们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 一、艺术摄影 艺术摄影指摄影中的艺术部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摄影门类,以艺术性与实用摄影和新闻摄影等相区别。艺术摄影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来表达摄影家主观思想情感及艺术情趣的一种摄影形式。 艺术摄影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与生活原型有着根本的差异;是审美情感的对象化,与生理情感有着本质区别。 艺术摄影通过对现实的超越和重构,表达摄影家对社会、自然和宇宙的解释和对情感的

2021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021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知识点一: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知识点二: 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三重性”: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 “表层”的别称:“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 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宇宙天体:恒星、行星、卫星、陨石、小行星、彗星、星云、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规定为矮行星) 地球的三个切片:赤道面(与地轴垂直所截出最大截面所在面)、黄道面(地球轨道所在面)、白道面(月球轨道所在面) 科里奥利力方向:南左北右 地球圈层内三圈:地核、(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壳 地球圈层外三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理学六圈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矿物水 海陆两半球:海半球(新西兰东南)、陆半球(法国南特附近) 大洲分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美)白令海峡;(美洲)苏伊士运河; 岛屿: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 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磷、碳、锰…… 造岩物质:硅酸盐类、含氧盐类、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单质 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橄榄石 岩石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按矿物分):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按形成分):喷出岩、侵入岩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炭质页岩)、生物化学岩类(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特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作用 沉积建造: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水平构造:桌状地台、平顶山、方山 倾斜构造: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构造: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向斜谷 断裂构造:一线天、试剑石、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

新闻摄影知识点

新闻摄影知识点整理

————————————————————————————————作者:————————————————————————————————日期: 2

摄影知识点整理 一、新闻摄影的定义: 新闻摄影主要是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结合具有新闻信息的文字说明(包括标题)进行报道。在广义上讲,值得是一项事业一门学科;在狭义上有两种理解,一是指新闻活动的采编活动,二是指新闻摄影的作品即新闻照片。(媒介形态:报纸、杂志、新闻网站、通讯社) 二、光比: 是摄影的重要参数之一,指被摄物体受光面亮度与阴影面亮度的比值。被摄物体在自然光及人工布光条件下,受光面亮度较高,阴影面虽不直接受光(或受光较少),但由于散射光(或辅助光照射)仍有一定亮度。常用“受光面亮度/阴影面亮度”比例形式表示光比。光比还指对象相邻部分亮度之比,被摄体主要部位明亮与阴暗之间的反差。光比大,反差则大,光比小,反差则小。光比的大小,决定着画面明暗反差,形成不同的影调和色调构成。拍摄人像时,巧用光比,可有效的表达被摄体的“刚”与“柔”的特性。例如拍女性、儿童常用小光比,拍男性、老人常用大光比。直射光比较容易形成大光比,散射光比较容易形成小光比。 三、荷赛: 荷赛奖是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WPP”,通称“荷赛”),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主办。该会成立于1955年,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发起于荷兰,故又称荷赛,被认为是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的赛事。该会成立于1955年,自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以来,迄今已举办了54届。“荷赛奖”分突发新闻、一般新闻、新闻人物、体育动作、体育专题、当代热点、日常生活、肖像、艺术、自然共10类,每类还分单幅和组照两项,组照最多不超过12幅。每项各评出一、二、三等奖,大赛从所有参赛作品10类20项中评出年度最佳新闻照片一张。并由儿童评委会从当年部分获奖图片中选一张为“儿童奖”。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主办者强调并鼓励摄影记者深入现场、不畏艰险的采访作风,倡导有创造性的、形象感染力强的表现手法。 四、感光度: 胶片对光线的化学反应速度,也是制造胶片行业中感光速度的标准。ISO50~100为低感光度。ISO200~800属于中感光度。ISO1600~6400是高感光度。 五、色温: 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单位为K(开尔文)。色温是在摄影、录象、出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热黑体辐射体与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时的开尔文温度就是那个光源的色温,它直接和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相联系。 六、测光: 数码相机根据环境光线系统依靠特定的测量方式而给出的光圈快门值组合的方式,测光元件安放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外测光和内测光。内测光:这种测光方式是通过镜头来进行测光,即所谓TTL测光,与摄影条件一致,在更换相镜头或摄影距离变化、加滤色镜时均能进

地理:中国区域地理部分必备知识点【经典】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_必背版(完整版)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2020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 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 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 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 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摄影期末知识点

摄影知识点 摄影六大造型元素 光线、构图、运动、色彩、景别、角度 光的作用 1.表现形状、色彩、质感 2.表现立体感与空间感 3.营造气氛 4.特殊的光影效果 摄影用光的分类 (一)按光的来源分类 可见光:自然光、人工光非可见光: 红外线、紫外线 自然光: 即天然光源发出的光,其主要光源是太阳。 人工光:用人造光源发出的光作为摄影照明的光线。 (二)按光的性质分类 硬光:指光源直接照射到被摄体上,能使被摄景物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软光:指呈散射状态的照明,不能使被摄景物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三)按光的方向分类 水平方向可分:顺光、侧光、逆光 垂直方向可分:顶光、平光、底光 室外自然光照明 自然光主要指来自太阳的光线,又分日光与天光两种成分。

日光:指由太阳直接放射出来的光线。为平行光束,方向性强,平均色温约为5500K。 天光:指太阳经过天空水气、微尘等介质散射或反射的光线。为散射光,方向性不明显,其色温高于日光。 室外自然光特点: 光照范围大,普遍照度高,照明均匀,不受摄影者意向控制 一、室外直射光摄影 室外直射光:指太阳没有被云雾等遮档,直接照射到景物上能产生明显投影的室外自然光线。 1、早晨与傍晚 光线特点:亮度反差大、光线柔和;色温较低、亮度变化快; 光线运用技巧:选择拍摄景物,选择拍摄方向,注意利用投影 2、上午与下午 光线特点:光线入射角适中,明暗反差适当,色温正常,光线稳定。 光线运用技巧:选择多种用光方案,抓拍生动的形象 3、中午 光线特点:光线垂直下射,景物明暗反差大,光调干涩生硬。 光线运用技巧:调整被摄体的位置,运用辅助光,对景物进行选择 直射光的投射方向 1、顺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一致时,称为顺光。 光线特点:景物正面没有明显阴影,立体感差。远近景物亮度相近,不利于表现空间感。 光线运用技巧:注意景物的配置,利用投影改善影调 2、侧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呈90度角时,称为侧光。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高考地理 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基础——明确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完整word)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陆地地形 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知识整理 题型: 填空题1分*16=16分名词解释3分*7=21分作图题6分*3=18分简答题6分*6=36分论述题9分*1=9分 二○一○年十二月

绪论 ★1·地球表层的空间界限: 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 ★2·地球表层的特征:P40-41 1 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 2 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 3 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生物,土壤层)--这是 负熵增长的表现。 4,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3·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第一章地球 1·天体的概念 广义的天体 宇宙间各种物质客体通称天体,表现为多种存在形式:一部分物质以电磁波、星际物质等形式弥散在空间;另一部分则积聚、堆积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 3·日地距离:1.496×108 km,一个天文单位。 ★4·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球形形状使得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并由此形成地球上的温度带。这是地域分异规律得以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也是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脚点。 ★5·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 版本一: 地球的大小适中。如果太大,超过太阳质量的0.07,则产生热核反应,演变为恒星;如果质量太小,则无法吸引大气,不会产生大气圈,地球就会像月球一样,不会孕育出生命,而且将会被小行星、流星和彗星撞击得千疮百孔。 版本二:地球的巨大质量,可以吸引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有了大气圈,才能保住水圈,形成生物圈。

摄影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比例尺 严格讲,摄影比例尺是指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为J与地向上相应线段的水干距L之比。由于影像片有倾角,地形有起伏,所以摄影比例尺在像片上处处不相等。一般指的摄影比例尺,是把摄影像片当作水平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这时像片上的一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L之比,称为摄影比例尺1/m 2.像片倾角 空中摄影采用竖直摄影方式,即摄影瞬间摄影机的主光轴近似与地面垂直,它偏离铅垂线的夹角应小于3D,夹角称为像片倾角。 3.航向重叠 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要求在60%以上。 4.旁向重叠 相邻航线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度要求在24%以上 5.摄影基线 控制像片重叠度时,是将飞机视为匀速运动,每隔一定空间距离拍摄一张像片,摄站的间距称为空间摄影基线B。 7.像主点 相机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 8.内方位元素 内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即摄影中心到像片的垂距(主距)f及像主点o在像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 0 0 ,y x 9.外方位元素 外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六个参数,其中有三个是直线元素,用于描述摄影中心的空间坐标值;另外三个是角元素,用于表达像片面的空间姿态。 10.空间后方交会 已知像片的内方位元素以及至少三个地面点坐标并量测出相应的像点坐标,则可根据共线方程列出至少六个方程式,解求出像片六个外方位元素,称为空间后方交会。 11.中心投影变换 对于平坦地区(地面起伏引起的投影差小于规定限差)而言,要将中心投影的像片变为正射投影的地图,就要将具有倾角的像片变为水平的像片,这种变换称为中心投影的变换 12.像点位移 一个地面点在地面水平的水平像片上的构像与地面有起伏时或倾斜像片上构像 的点位不同,这种点位的差异称为像点位移,它包括像片倾斜引起的位移和地形起伏引起的位移,其结果是使像片上的几何图形与地面上的几何图形产生变形以及像片上影像比例尺处处不等。 13.人造立体视觉 空间景物在感光材料上构像,再用人眼观察构像的像片产生生理视差,重建空间景物的立体视觉.所看到的空间景物为立体影像.产牛的方体视觉称为人造立体视觉。 14.相对定向元素 描述两张像片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的参数,称为相对定向元素。 2、摄影测量的发展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种方法。 3.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在60%以上。相邻航线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度要求在24%以上。 4.摄影中心且垂直于像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线(轴),它与像平面的交点称为像主点。 5.航空摄影像片为中心投影。 6.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像平面坐标系、像空间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摄影测量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和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7.像点a、摄影中心S和物点A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三点之间的数学关系式称为共线条件方程式

高中区域地理必背知识点(供参考)

1、: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纽带,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战 略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2、霍尔木兹海峡: 西接波斯岛,东连阿曼湾。是波斯湾通往阿拉伯岛的咽喉,波斯湾沿岸石油出口的重要通道,世界著名的“石油海峡”。3、巴士海峡: 位于台湾岛——菲律宾吕宋岛之间,沟通南海——太平洋,是中国与菲律宾的国界线,日本进口石油的海运要道。 4、台湾海峡:位于中国福建——台湾之间,沟通东海——南海,是东亚至印度洋地区、西欧的航海要道之一。 5、望加锡海峡: 位于加里曼丹岛与苏拉威西岛之间,沟通苏拉威西海——爪哇海,也是沟通印度洋——太平洋的重要航线之一。 6、白令海峡:在楚科奇半岛——阿拉斯加半岛之间,沟通北冰洋——白令海(太平洋),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和北冰洋间的惟一通道。 7、曼德海峡: 在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是沟通红海——亚丁湾(印度洋)以及沟通红海、地中海和印度洋不可缺少的要道。 8、土耳其海峡:在黑海——爱琴海、地中海之间(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的总称),是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亚欧分界线。 9、直布罗陀海峡:在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是沟通地中海一大西洋的门户,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 大陆西岸分布的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寒流流经降温减湿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延伸:北大西洋年流流经,增温增湿 德干高原热季地形平缓铁煤锰德干高原 巴西高原热草面积辽阔平缓铁煤锰东南部 云贵高原亚热带和热季地形崎岖煤、有色金属东部

云贵高原地区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多地下暗河 自: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长江流域梅雨)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台风影响厄尔尼诺现象 水文水系:缺少天然入海河道(淮河)水系支流多汇水集中,河道弯曲地形:地势低洼 人:滥砍滥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措施:中(分、蓄洪)修分洪蓄洪区上游(调)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建水利工程,退耕还湖;下游(泄洪束水)加固大堤开挖河道 长江中下游:自:流域内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暴雨集中;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汛期长,上游与南北支流的来洪量大,中游泄洪能力不足 人:滥砍滥伐,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能力下降,河床抬升,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面积减少,调节能力下降 中亚的巴尔克什湖东部盐度高原因:西部有伊犁河补给,降水少蒸发旺盛,湖泊东西连接处水域狭窄,湖水交换不畅 中亚棉花:地形平坦面积广阔,沙质土,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秋季降水少,有河流和卡拉库姆运河提供灌溉水源 中东:三洲五海之地:地处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印度洋的枢纽地位,位于阿拉伯海,红海,黑海,里海之间,有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

22.城市化特点、动力机制、对地理环境影响; 3.区域产业活动23.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名称及其区位分析; 24.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主要工业地域的区位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转移、集聚的影响; 25.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4.人类与地理环境 的协调发展 26.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解决途径; ■必修3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7.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与周边大洲的分界线、周边海域名称、主要地形名称、地形特征、气候名称、气候特征和成因、重要水系名称及其相互关系; 28.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特点、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9.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地形、气候、水系等); 30.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名称及其特点; 3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四大经济地区的发展差异、南方和北方的地区差异、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案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32.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33.主要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湿地破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能源和矿产合理开发); 3.3 S技术34.3S技术的判断与应用、图层叠加技术的分析(地理各要素的关系分析)。 章节知识点 ■必修1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1.认识主要的天体、天体系统的分级;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3.主要太阳活动类型、影响及所在太阳大气层的位置; 4.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 (1)天体:是宇宙间星云、恒星(本身会发光)、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的通称。 (2)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

自然地理知识点集锦

自然地理知识点集锦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理摄影知识点

地理摄影是摄影艺术题材中的一部分,它是随着地理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在风光摄影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旅游摄影的分支。 通过地理摄影,利用地理信息和旅游美学的创意,能反映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的雄姿,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自然景观、人文地理以及历史遗迹、民族风貌等内容。倘若是涉外研究,能反映世界风光及各国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 一、何谓地理摄影 地理摄影,通俗的讲,就是用摄影照片反映地理信息以及它们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成因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变化特征的一种方式。 由于地理摄影的照片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并采用照片形式传播地理信息的,所以地理摄影的作品,画面形像既有纪实性、现势性、新闻性、科学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冰山:狂风巨浪已把这个北极冰山侵蚀成许多小尖峰。这些冰山并非海水结冻所形成。而是从陆上冰层或冰川分裂出来的,因此是淡水结成的冰。固体水库,淡水资源 因此,摄影纪实的科学性和特点,是它能够与地理信息结合的基础,也是使两者相互联系的内在因素。 2. 地理摄影不但需要地理信息美学的特点,也需要有熟练的摄影技术,它是艺术修养和艺术欣赏与地理信息美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也就是说,一个不懂摄影技术的人是拍不出好的作品来的;同样,一个不懂地理信息美学的人也是拍不出好的作品来的。因此,摄影者必须要有优秀的摄影技术,同时也要有丰富的地理信息美学的知识,才能拍出好的作品来。即摄影者必须要对事物有充分的认识,善于洞察美丽大自然的能力,结合摄影技巧的应用,取得具有深刻感染力的作品。 一般来说,地理摄影的取材要满足于: 1、主题要鲜明—根据应用的具体内容,明确画面 的主题内容。 2、特点要抓住—通过近景、中景、远景的拍摄结 合,突出地方特色,实现画面的空间感和节 奏感,并采用不同的摄影基调,抑扬顿挫。 3、重点要突出—结合摄影美学和地理信息的特点, 尽可能在画面中重点表现主题内容,并要在 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原始基础上,有创新意识。 (一)、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照相机是摄影的最主要工具,现代照相机的种类、式样、型号不下数千种之多,就是国产相机也有几十种。照相机虽然种类繁多,但基本结构大体相同。一般相机均分为镜头、暗箱和装片三个部分。 (1)焦距(f或F) 镜头的焦点距离(简称焦距),一般是以f或F=某数来标志的。如50毫米焦距的镜头,其标志为f=50,或F=50。 (2)光圈 光圈的概念——是指镜头中有若干金属薄片组成的可调节进光孔的大小的装置。 光圈是一种光量调节装置,其作用是调节镜头通光的孔径,又称孔径光澜。它是一种用金属薄片做成的虹彩(园孔),如图2—4所示,可以均匀地自由地开合。 光圈缩小,相对口径也随着缩小;光圈开大,相对口径也随着开大。相对口径,通常以分子为1或f的分数式表示:如1:2.8、1:4、1:5.6或f:2.8、f:4……来表示。或用f/2.8、f/4或f1:2.8等。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1]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 2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3、应用领域: (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 二、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 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3、基本过程: 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三项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