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绘画的主要流派及代表画家作品风格

明清绘画的主要流派及代表画家作品风格
明清绘画的主要流派及代表画家作品风格

1.明前期宫廷山水画(“浙派”)

院体与浙派山水的杰出代表是戴进与吴伟,极大了左右了院内外的职业画家的艺术追求,作为职业画家,他们不仅在艺术风格上有所区别,而且生平际遇也有所不同。

(1)xx:

A.山水画:

a.措景丰富,多生活实感,构图剪裁精当而境象恢弘,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健而法度谨严,格调洒脱而清爽隽逸。

b.山水实境中安排有情节的人物活动,粗看有气势,可“卧游”,细看又有情味,实质上是以山水为主的山水人物画:

《春游晚归图》。B.追随其画风者极多,而以其籍贯,称这一派为“浙派”。

(2)xx:

A.山水画:

a.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布景造型更简括整体,画山石用斧劈皴,横涂直抹,似若随意。

b.画中有较大人物,与山水结合,给人以简劲放纵,水墨淋漓,气势磅礴又不流于粗俗的印象,其实是以山水为衬景的人物山水画:

《柳下读书图》《梅下抚琴图》.B.以其籍贯将这派称之为“江夏派”。

2.明中期文人画与“xx四家”

“xx四家”:

xx,xx,xx,xx:

<1>吴门派画家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他们淡于仕进,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2>继承尚意趣,精笔墨,饶“士气”的元人绘画传统,致

力于宁静典雅,蕴藉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是他们山水花鸟花的普遍特点。

(1)吴门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徵明,是吴门派文人画的最突出的代表:

A.他们以山水见长,山水画中以水墨以及水墨淡着色的作品更引人注意,并且有粗细两种面目。

B.多描写江南风光或文人园林,凭借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1>沈周:

A.山水画:

a.以粗笔为多,早期笔墨严谨细秀,晚年笔丰墨健,浑厚沉郁。

b.作品构图平稳,境界宁静优雅,洋溢平和怡悦的气氛.

c.尤能在温雅恬静的情调里表达恢弘的胸襟,丰富的想象与蓬勃的生命力,作品反映的审美情趣和笔墨意韵,代表了明代文人画的美学追求。B.粗笔作品《夜坐图》,细笔作品《庐山高图》:

开创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2>文徵明:

A.山水画:

a.以细笔为主要面目。

b.作品情调娴静典雅,布景层叠而上缺少纵深空间表现,追求平面感.

c.笔墨干枯中见秀润,设色清丽雅洁,有一股“士气”充溢其间,抒情意味更胜。B.细笔作品《绿荫清话图》《真赏斋图》。C.沈周与文徵明的花鸟画风格也有差异:

a.xx的花鸟画以水墨写意见长:

《枯树八哥图》。

b.文徵明多画竹兰,优美秀雅,清润天然:

《湘君湘夫人图》。

(2)唐寅和仇英代表了融合院体与文人画风的另外两种类型:

A.体现了滥觞于此时的文人画家职业化与职业画家文人化。

B.他们与沈,文有四个方面的不同:

a.均出身下层社会.

b.均以画为业.

c.师承相近.

d.均擅画人物。<1>唐寅:

A.修养广博,才华横溢,题材范围宽广,形成以“院体”工细为主而兼具文人画笔墨的意趣与风格,尤能通过诗书画结合阐发不同寻常的立意。

B.仕女画:

富有时代特色,创造了细腰纤瘦,眼眉细小,樱桃小口,下巴尖尖的艺术形象。C.山水画:

状物真实,抒情自然,作风沉郁潇洒:

《落霞孤鹜图》。D.花鸟画:

用水墨随意点染,更具秀逸,清新之趣:

《古槎鸲鹆图》。<4>xx:

A.文化修养不博,画上只题名款,绘画题材较窄,专画传统题材,尤擅工笔重彩人物与青绿山水,在精丽秀美中闪现妍雅温润,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风格。

B.工笔人物画:

《秋源猎骑图》《桃源仙境图》把青绿山水与工笔人物结合。C.小写意人物画:

《xxxx》《蕉下弹琴图》。

3.明后期写意花鸟画(“白阳青藤”“勾花点叶体”)

明代中叶,在画史上并称为“白阳青藤”的陈淳,徐渭把写意花鸟画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

(1)xx:

A.号白阳山人,写意花鸟造型写实精当,严于剪裁.

B.意境安适宁静,笔墨自由如意,也时作草书题诗,配合画意.

C.画法已呈放逸,表达感情显得逸宕:

《秋葵图》《山茶水仙图》。

(2)xx:

A.所画花卉,勾染点簇,设色鲜雅,逼真而富生意.

B.画法兼工带写,以勾勒法画花朵,以墨色点染枝叶,被称为勾花点叶体:

《芙蓉鸭图》。

(3)徐渭:

A.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大家,号青藤,一生坎坷,形成狂傲不羁的个性。

B.花鸟画:

a.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赋予花卉以强烈的主观感情,直抒愤世嫉俗,激荡难平之情,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b.擅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花木形象中着眼生韵的体现.

c.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

《杂花卷》《xx葡萄图》。

4.(明中后期)“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1)并不专指某八个人,而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新风的一批画家:

他们富于创新精神,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花鸟写意画。

(2)“八怪”中的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既不满于现实,又在卖画于扬州路上殊途同归,相互影响,且受市民阶层喜新尚奇的推动,艺术创作上具有下述特点:

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

(3)这些职业化的文人画家和文人化的职业画家,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宫廷提倡的正宗保守艺术的羁绊,或多或少的摆脱了贵逸平和的“士气”与“书卷气”,形成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因他们非统治者标榜的正宗,便目之为怪。

(4)“八怪”分为三类:

<1>第一类:

丢官后到扬州卖画的文人,如郑燮,李鱓与李方膺:

A.具有关心人生,忠于皇帝又胸存块垒的思想感情.

B.选择“四君子”等题材,诗书画互相生发中,发泄牢骚,表现品格,寄托“用世之志”

C.画风或清刚跌宕,或泼辣奔放,甚至不守规矩,有所谓“霸悍气”。郑燮:

a.号板桥,并擅三绝,尤擅墨竹,经过了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化,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表达关心“民间疾苦声”的抱负。

b.不泥古人,“自探灵苗”,在诗书画上自成家数:

《竹石图》.<2>第二类:

一生布衣的文人画家,如金农,高翔和汪士慎:

A.一方面继承了抒个性,尚创造的文人画传统,另一方面从金石书法的古朴自然,似拙实巧中吸取营养。

B.作品流露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但更多的寄托高洁的人品与不肯同流合污的情操。金农:

a.思想存在矛盾:

既伤“寄人篱下”,怀才不遇,又“以布衣雄世”。b.修养广博,作品造意新奇,构境别致,笔墨朴秀,巧拙互用。

c.花鸟xx:

意境隽永,有生活情趣。d.人物肖像:

形象古朴稚拙,放笔写意,开一生面:

《自画像》。

<3>第三类:

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如黄慎,罗聘和华喦:

A.广博深厚的功力,注意适应民间欣赏习惯,又吸取文人画之长,讲求人品,兼擅三绝,放笔写意。

B.作品题材广泛,画法精熟,亦较“谐俗”。黄慎:

a.人物画:

多取材社会下层,立意有生活情趣b.以狂草入画,作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

《渔妇图》《携琴仕女图》。xx:

《鬼趣图》讽刺现实尤为著名。华喦:

花鸟为小写意,人物山水亦为当时空谷足音。

5.明中后期人物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

明中后期人物画开辟出一条“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艺术道路,题材多为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幻,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陈洪绶和崔子忠,在画史上齐名,时称“南陈北崔”。

(1)xx:

人物描绘精细,气息古朴,尤擅白描人物:

《xx玉女图》。

(2)明末最著名的人物画家xx:

<1>职业画家,所画人物形象:

面容奇古,形体伟岸.<2>衣纹排叠遒劲,出神入化,设色水石并用,以艳衬雅.<3>尤擅“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装饰意

匠.<4>《归去来兮图》,版画作品有《九歌图》《水浒叶子》。

(3)xx:

<1>字波臣,创造了墨骨画法:

以淡墨勾定五官,施墨略染后再赋色彩。<2>人物形象刻画:

不光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并且深入揭示人物的精神气质.<3>画法上:

文质兼具,吸收民间的写真技巧,又糅合文人画的审美取向,肖像面部具有凹凸明暗之感。<4>最擅长描绘文人学者的肖像《:

xx像》:

在明末清初形成了具有中国肖像特点的肖像画流派“波臣派”。

6.明末期文人山水画派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

(3)

明末涌现的文人山水画派:

<1>更重笔墨总体表现力与文化修养:

A.以沈士充为代表的云间派.

B.以赵左为标志的苏松派.

C.以董其昌为旗帜的华亭派.<2>强调摹古,注重笔墨,追求“士气”,三派又被统称为“松江派”.

(1)xx(“xx派”):

<1>对文人山水画最大贡献:

A.提纯了绘画语言,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

B.笔墨组合成为了单独的审美客体,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2>主张绘画应从学习古人作品入手,在掌握古代大师的笔墨和图式的基础上,以秩序化的图像程式的重新组合为媒介,化古为我。<3>山水画:

A.创作中追求以书法入画的表现力,把形象加以简化,以笔势的运动做“似与不似”的组合。

B.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和生动性和含蓄性,发展了墨法.

C.以前人母题作画,结合有关画史画论题记而发挥笔墨个性的表现方法。

<4>作品以平淡天真,古雅生秀取胜:

《青卞图》《江山秋霁图》《秋兴八景图册》。<5>他的巨大影响在于他的画论:

以纯化文人画为宗旨的“南北宗论”,建构了以南宗文人山水画为绘画最高境界的理想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2)xx(xx):

xx:

善用干笔焦墨,长于烘染,画面烟岚弥漫,表现出江南湿润苍秀的景色,画风秀润巧致:

《仿大痴xx无尽图》.

(3)xx(云间派):

用笔有细碎的特点:

《访古xx》.

7.清初非正统画派(“清初四僧”)

清初画坛“四僧”:

八大山人,xx,髡残和xx:

<1>他们是有很强反清意识的遗民画家,绘画带有深挚的感情色彩和强烈的个性化特征,所继承的传统仍属文人画系统。<2>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3>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

(1)八大山人:

A.带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与愤懑抑郁,均借画笔曲折的反映出来。

B.山水画:

以山水寄恨,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沉郁含蓄,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可称泪眼的旧江山:

《xx亭子图》。C.花鸟画:

a.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抒发了遗民之情.

b.在立意,形象,造型,布局,笔墨以至诗书画一体上均有新的突破,达到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

c.作品中拟人化的鱼鸟,险怪空灵的构图,简约含蓄而充满孤独幽愤感情的笔墨,在内容与形式上已臻于高度统一:

《荷鸭图》《xxxx图》。

(2)xx:

A.清初最富独创性的画家,他的艺术独出心裁,张扬个性。

B.山水画:

变古法为我法,笔墨纵肆潇洒,意境生气奕奕,充满昂扬的激情和旺盛的活力: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泼墨山水卷》《山水清音阁》。C.花鸟画:

a.继承大写意传统,并自探“灵苗”,以天骨开张的艺术魅力表现对生命和艺术的热爱。

b.花卉墨竹,纵横恣意,于无法中有法,直抒性灵,并讲求诗情和画意的结合生发,开拓了作品的意韵:

《xx竹石图》《xx》.D.人物作品:

《睡牛图》。

(3)xx:

A.山水画:

a.以黄山和齐云山为母题,将山水实境升华为超脱现实世界的理想化的境象,给人一种远离现世的“世外山”之感,隐晦的传达遗民意识。

b.笔墨简洁洗练,善用折带皴及干笔渴墨,意境静穆幽寂,空灵松秀,丘壑严整奇掘,林木富于真实感.

c.《黄海松石图》:

用笔瘦劲谨严而简洁,山石整理成几何形状,具有很强的装饰意趣,格调空逸冷静。B.追随他的人很多,形成了山水画派新安派。

(4)髡残:

A.号石谿,是一位遗民意识很强的画僧。

B.山水画:

a.多取黄山,南京一带的景物为母题,以强烈的主观感情抒写胸中山川,洋溢着蓬勃的生机。

b.布景繁密,山重水复,层次深远,笔墨苍率厚重.

c.擅用干笔渴墨,以浓点短线及致密而又松动的用笔展现旺盛的活力.

d.《苍翠凌天图》:

秃笔焦墨皴擦提醒与湿笔淡墨勾勒晕染相互融合,施以浅绛着色,题跋中的行草书法和笔法贯通一致,随意挥洒,粗服乱头,体现了其独具风格的审美意趣。

8.清初正统画派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清初六家:

“清初四王”xx)

“四王”包括两代人:

a.第一代是王时敏与王鉴.

b.第二代是王原祁与王翚。“四王“一派画家:

<1>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十分看重笔墨,大多以古人丘壑搬前挪后.<2>表现平静安闲的情感状态,体现“士气”与“书卷气”.<3>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审美情趣的表达更趋于精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确定了正统地位。分为两种:

(1)xxxx更重笔墨风格:

<1>xx:

形成苍润古xx,xx秀雅的风貌:

《xx图》。<2>xx:

A.笔墨意味更醇厚,传达一种大气磅礴的精神气韵.

B.笔墨更趋苍劲变化,具有独特的生拙浑穆淳朴的趣味:

《山中早春图》《辋川图》。C.王原祁的追随者众多,形成以他为旗帜的娄东派。

(2)王原祁与王翚也从临摹入手,路子较宽,不忽视丘壑形象的创造:

<1>xx:

笔法遒美,墨韵润泽,气格清苍,沉雄古逸的体貌:

《xx》。<2>xx翚:

A.注重观察自然,将笔墨的精能与丘壑的真实生动融为一体,达到重开古人之生面的效果:

《溪山红树图》。B.王翚追随者很多,形成了以他为依归的虞山派。

(3)xx历:

A.注重师法自然,作品丘壑生动多姿.

B.笔墨苍浑凝练.用笔沉着谨严.

C.善用重墨,积墨,风格醇厚深秀:

《xx晴蔼图》《xx春色图》。

(4)xx:

A.山水画:

空灵清旷.B.花卉:

a.创没骨画法,讲究以写生为基础,以极似求不似.

b.重在“摄情”,画风清新雅丽,于绚烂中求平淡天真:

《锦石秋花图》。C.从学者甚多,形成“常州派”,被清人视为花鸟画的“写生正派”。

9.清中后期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

(2)

嘉道年间的镇江画坛,力求摆脱摹古困境,标新立异。山水画:

<1>创作以“师法造化,自以为法”为宗旨,<2>形成“落笔浓重”的作品风貌,画史谓之“京江画派”或“丹徒派”1)张崟:

以本邑之景为题材,用笔苍厚沉郁而有古逸之气,结构严谨工雅而有气度,设色以浅绛为主,带有装饰性。又以画松著称,时人谓之“张松”。

(2)xx:

A.以江南实景入画,落笔浓重.

B.常以柳树为写生对象,有“顾柳”之称。

C.从学者甚多,形成“气象雄伟,落笔浓重”的画派面貌。

10.清中后期人物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

(2)

清中后期人物画界,新兴的人物仕女画:

<1>反映出时代的特殊和艺术趣味,按照当时理想美的模式加以塑造,有病态之美,情趣冷淡伤感.<2>注重内在情蕴,笔墨细秀纤丽,用色浅淡明快.<3>作品意境重雅,追求诗的情致和境界,仕女画家中当推改琦,费丹旭,并称“改费”。

(1)改xx:

A.仕女形象纤弱,运笔轻柔,设色清雅.

B.作品讲求含蓄内蕴,刻画人物心理状态和经营景物气氛方面颇具匠心。

C.创造了清后期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红楼梦图咏》。

(2)xx:

A.仕女形象秀美颀长,体态婀娜,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趣味.

B.用线流畅,设色雅致,又长于写真.

C.能够以形写神,融色墨为一,自成风貌:

《果园感旧图》。

(3)改,费的从学者甚多,时人谓之“改派”“费派”。

11.清末地方流派:

安徽,金陵等地名家名派1)安徽各派以萧云从为代表的姑熟派:

xx从:

山水画受徽派版画影响,用笔方折枯瘦,线条洗练,重勾勒而以皴擦为辅,亦画人物:

《xx疏树图》。

(2)南京画家中,程正揆与髡残并称“金陵二谿”。<1>程正揆:

号青谿道人,擅长山水,创作了以《江山卧游图》为题的山水作品。

<2>“金陵八家”:

多是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山水用枯笔短皴画南京实景,以龚贤为代表:

xx:

A.主张“我师造物”,山水布境奇而安,丘壑多实景,意境宁静深邃,生机勃发。

B.作品有两种面貌:

a.“xx”:

强调用笔,极少皴擦:

《自藏xx卷》。b.“黑xx”:

笔丰墨健,层层积墨,尤擅黑白对比,造成光影明灭,空气流动之感:

《xx过雨图》。

(3)江西山水画家,以罗牧开创了江西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