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臭气体计算

恶臭气体计算

恶臭气体计算

根据美国EPA(环境保护署)对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产生情况的研究,每去除1g的BOD5可产生0.0031g的NH3、0.00012g的H2S,

如何将气体换算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标准体积

由于交货单上,罐体内气体压强(fillin g pressure of gas)与罐体体积(specification of cylinder) 的乘积,与厂家填充气体体积(V olume of gas charged)基本相当,根据气体状态方程P1V1=P2V2,可以推测出厂家在向罐体内填充的气体体积,是按照一个标准大气压计算的。 1标准大气压=101325 N/㎡。(在计算中通常为1标准大气压=1.01×10^5 N/㎡)。100kPa=0.1MPa。IUPAC将“标准压力”重新定义为100 kPa。 在实际计算中,将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即P1V1/T1=P2V2/T2 作为计算依据。 举例: 通盈氘气2011-01-06 V olume of gas charged 5600L Specification of Cylinder 46.0 L Filling pressure of gas ,temp 11.6Mpa @ 5℃ 将一个标准大气压下,5600L的气体进入46L体积装钢瓶内,钢瓶测量压强为11.6Mpa ,测量时气体环境温度为5℃(转化为开尔文温度为278°)。 计算方法:需要首先将罐体压强换算为以kPa为单位,再带入气体方程进行比对 P1V1/T1 = 11.6*10 * 3/ 278 =5336 / 278 ≈19.19 倒推通盈填充气体时的气体温度T2= P1V1/19.19= 5600/19.19≈291.82(19℃) 为确保无误,另外抽测3组氘气交货单上的数据,进行同样计算,确认是否T2为恒定值 1.V 4500L CY 40L PRE 10.7 T1 8℃=281K T2=4500/(40*10.7*10*3/281)=295.44 (22.4℃) 2.V 5500L CY 45.0L PRE 12.0 TI 15℃=288K T2=5500/(45*12*10*3/288)=293.33 (20.3℃) 3. V4400L CY 40.0L PRE 11.2 T1 23℃=296K T2= 4400/(40*11.2*10*3/296)=290.71 (18℃) 通过计算可知, 1. 厂家在进行气体填充时的外部条件为20℃,1个大气压强(或换算出来的)。 2.当填充气体温度(temp)超过20℃时,换算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计算出的罐体内气体体积略大于厂家填充时的体积。 当填充气体温度(temp)低于20℃时,计算出的气体体积略小于厂家气体填充时的体积。 这是因为,按照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1V1/T1=P2V2/T2,钢瓶体积V1=V2,温度T1,T2的变化,导致了P1 P2的改变。 结果: 在进行气体压强,体积计算的时候,只需要知道目前使用的罐体内剩余气体压强和周围环境温度,即可以换算为2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气体体积。

悬挂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设计规范

悬挂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设计规范 1、设计依据 1)国家标准GB5037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2)国家标准CB50263《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3)国家现行其他相关的规范、标准、规则等。 2、设计条件 1 )保护对象(用于按照有关规范选定灭火设计浓度C1); 2)防护区的尺寸(用于计算防护区的净容积V); 3)防护区的最低和最高环境温度(用于计算七氟丙烷灭火剂的蒸汽比容S); 4)防护区所处的海拔高度(选定海拔高度修正系数K)。 3、设计过程 1 )提出系统对防护区的要求; 2)根据保护对象确定灭火浓度; 3)计算防护区净容积; 4)计算灭火剂设计用量; 5)确定装置灭火喷放时间; 6)选定灭火剂储瓶规格及数量; 7)选定装置的型号及数量; 8)计算灭火剂存储用量及储瓶的充装率;

9)计算防护区泄压口面积。 4、系统对防护区的要求 1 )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上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 合为 一个防护区 2) 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卅,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用。 3) 防护区应实行完全的防火分隔。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 0.5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当防护区的相邻区域设有水喷淋或其他灭火系统 时,其隔墙或外墙上的门窗的耐火极限可低于0.25h,但不应低于 0.25\h当吊顶上和工作层划为同一防护区时,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做要求。 4) 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 5) 防护区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防火门,并安装自动闭门器,以保证在气体喷放时 能够处于关闭状态。但亦应保证用于疏散的门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从防护区内部打 开。 6) 防护区内影响气体灭火效果的各种设备都应能保证在喷放气体前联动停止或关闭,除泄压 口外的开口应自动关闭。 7) 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在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 8) 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和出口应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9) 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置灭火系统的永久性标志牌和气体释放指示灯。 10) 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 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通风换气的次数按照不少于每小时5次考虑。有可开启外窗的防护区,可采用自然通风换气的方法进行通风换 气。

如何将气体换算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标准体积

. '. 由于交货单上,罐体内气体压强(fillin g pressure of gas)与罐体体积(specification of cylinder) 的乘积,与厂家填充气体体积(V olume of gas charged)基本相当,根据气体状态方程P1V1=P2V2,可以推测出厂家在向罐体内填充的气体体积,是按照一个标准大气压计算的。 1标准大气压=101325 N/㎡。(在计算中通常为1标准大气压=1.01×10^5 N/㎡)。100kPa=0.1MPa。IUPAC将“标准压力”重新定义为100 kPa。 在实际计算中,将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即P1V1/T1=P2V2/T2 作为计算依据。 举例: 通盈氘气2011-01-06 V olume of gas charged 5600L Specification of Cylinder 46.0 L Filling pressure of gas ,temp 11.6Mpa @ 5℃ 将一个标准大气压下,5600L的气体进入46L体积装钢瓶内,钢瓶测量压强为11.6Mpa ,测量时气体环境温度为5℃(转化为开尔文温度为278°)。 计算方法:需要首先将罐体压强换算为以kPa为单位,再带入气体方程进行比对 P1V1/T1 = 11.6*10 * 3/ 278 =5336 / 278 ≈19.19 倒推通盈填充气体时的气体温度T2= P1V1/19.19= 5600/19.19≈291.82(19℃) 为确保无误,另外抽测3组氘气交货单上的数据,进行同样计算,确认是否T2为恒定值 1.V 4500L CY 40L PRE 10.7 T1 8℃=281K T2=4500/(40*10.7*10*3/281)=295.44 (22.4℃) 2.V 5500L CY 45.0L PRE 12.0 TI 15℃=288K T2=5500/(45*12*10*3/288)=293.33 (20.3℃) 3. V4400L CY 40.0L PRE 11.2 T1 23℃=296K T2= 4400/(40*11.2*10*3/296)=290.71 (18℃) 通过计算可知, 1. 厂家在进行气体填充时的外部条件为20℃,1个大气压强(或换算出来的)。 2.当填充气体温度(temp)超过20℃时,换算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计算出的罐体内气体体积略大于厂家填充时的体积。 当填充气体温度(temp)低于20℃时,计算出的气体体积略小于厂家气体填充时的体积。 这是因为,按照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1V1/T1=P2V2/T2,钢瓶体积V1=V2,温度T1,T2的变化,导致了P1 P2的改变。 结果: 在进行气体压强,体积计算的时候,只需要知道目前使用的罐体内剩余气体压强和周围环境温度,即可以换算为2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气体体积。

七氟丙烷灭火装置设计计算

七氟丙烷灭火装置设计计算 一、设计计算依据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二、灭火方式 选用工作压力2.5MPa 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实现全淹没灭火。 三、计算 (1)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选取灭火设计浓度C=8%。 (2)防护区的容积(m3) 防护区容积:V=8*3*4=96m3 (3)设计用量 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中七氟丙烷设计用量计算公式 W=K*(V/S)*[C/(100-C)] 式中 W-七氟丙烷的灭火设计用量(kg ) K-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取K=1) C--七氟丙烷灭火装置设计浓度(%) S--七氟丙烷过热蒸汽在101KPa 和防火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热容(m3/Kg ) V-防护区净容积(m3) 其中S=K1+K2*T 式中 T--温度(℃) K1--0.01269 K2-0.0005130 20℃时,S=0.13716 依据上式计算得出灭火剂用量 W=K*(V/S)*[C/(100-C)]=1*(96/0.13716)*[8/(100-8)]≈61kg (4)灭火剂储存用量 根据以上计算本工程选用2套40L 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每套装置剩余量为3KG ,则每瓶组重装量为34KG ,设计储存用量W0=68kg 。 (5)泄压口面积 0.15Qx Fx Pf = 式中 Fx--泄压口面积(m2) Qx----防护区平均喷放速率(kg/s );本工程喷放时间为8S Pf--围护结构承受内压允许压强(Pa ),气体灭火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为1200Pa 2 68/88.50.15*0.15*0.03734.641200Fx m === 泄压口选用外形尺寸400*400的泄压口,有效泄压面积>0037m 2.

气体气态液态体积换算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克拉伯龙方程): 标准状态是指0℃(273K),1atm= kPa的状态下。 V=nRT V:标准状态下的气体体积; n:气体的摩尔量; R:气体常量、比例系数;mol?K T:绝对温度;273K P:标准大气压; V=nRT=n??273/ 或V=nRT=n??273/1 另可以简便计算:V=V0?ρ?M V:标准状态下的气体体积; V0:气体液态体积; ρ:液化气体的相对密度; M:分子量。 氮的标准沸点是-195.8℃,液体密度(-195.8℃), 1m3液氮可汽化成氮气 1*(808/28)*= 标立 二氧化碳液体密度(-79℃), 1m3液态二氧化碳可汽化成二氧化碳 1*(1560/)*=794 标立

氯的标准沸点是-34℃,液体密度, 1m 3液氯可汽化成氯气 1*(1470/)*= 标立 液态氧气体体积膨胀计算 在标准状态下0℃,,1摩尔气体占有22.4升体积,根据液态气体的相对密度,由下式可计算出它们气化后膨胀的体积: 4.221000???= M d v V o o V — 膨胀后的体积(升) v o — 液态气体的体积(升) d o — 液态气体的相对密度(水=1) M — 液态气体的分子量 将液氧的有关数据代入上式,由d o =,M=32得 o o o o v v M d v V 7984.22100032 14.14.221000=???=???= 即液氧若发生泄漏则会迅速气化,其膨胀体积为原液态体积为798倍。 b. 液氧爆破能量模拟计算: 液氧处于过热状态时,液态介质迅速大量蒸发,使容器受到很高压力的冲击,产生暴沸或扩展为BLEVE 爆炸,其爆破能量是介质在爆破前后的熵、焓的函数。 1)计算过程 (1)容器爆破能量计算公式 E L =[(i 1-i 2)-(s 1-s 2)T b ]m 式中:E L ——过热状态下液体的爆破能量 KJ ;

气体消防设计计算书

目录 1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2) 1.1设计目的 (2) 1.2设计任务 (2) 1.3设计要求 (2) 2 课程设计题目及内容 (3) 2.1设计题目 (3) 2.2设计内容 (3) 3 设计原始资料 (3) 3.1建筑概况 (3) 3.2建筑设计条件 (4) 4 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4) 4.1教材 (4) 4.2主要参考资料 (4) 5 设计内容 (4) 5.1防护区灭火方式的确定 (4) 5.2 系统设计和管网计算 (5)

1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1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配合《建筑消防设备工程》课程学习的实践性质的教学内容,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任务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建筑消防工程各个系统的方案设计,掌握建筑消防工程设计原理和方法。具体应达到以下目的: (1) 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利用本课程知识的能力; (2) 掌握本课程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步骤和方法; (3) 提高制图能力,学会应用有关设计资料进行设计计算的方法; (4) 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对实际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1.2设计任务 (1) 设备间灭火方式的选择、气体种类的选择,系统方式的选择; (2) 设备间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和管网计算; (3) 设备间气体灭火系统平面图、系统图的绘制; (4) 建筑消防设备工程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编写 1.3设计要求 通过本设计,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 进一步了解气体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2) 熟悉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规范;

(3) 熟练掌握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方法; (4) 熟练掌握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思路。 2 课程设计题目及内容 2.1设计题目 深圳某综合楼设备间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设计分五个小组,每小组负责一个房间的设计。我们第五组负责同步网监控中心房间的设计。) 2.2设计内容 (1) 根据所给的原始资料,选定灭火方式(全淹没式和局部灭火方式)和系统方式(有管网系统和无管网系统); (2) 根据选择的系统方式,拟定增压方式,确定系统组件; (3) 进行系统设计和管网计算; 3 设计原始资料 3.1建筑概况 深圳某综合楼地上二十三层,地下两层,裙房三层,辅房三层。建筑面积38000平米,建筑高度为93.8米。七层到十七层层高3.7米,其中第八层的电池室、大电力室、小电力室,第十一层的主机室、同步网络监控中心需要用气体灭火系统进行保护。

气体摩尔体积习题及答案详解

气体摩尔体积 1.四种因素:①温度和压强 ②所含微粒数 ③微粒本身大小 ④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对气态物质体积有显著影响的是 ( ) A .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 B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质量大小决定 C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 .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决定它们的体积 3.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 .分子直径的大小 B .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 .分子间引力的大小 D .分子数目的多少 4.在标准状况下,与12 g H 2的体积相等的N 2( ) A .质量为12 g B .物质的量为6 mol C .体积为22.4 L D .分子数为6.02×1023 5.如果a g 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 ,则c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22.4ab cN A L B.22.4bc aN A L C.22.4ac bN A L D.22.4b acN A L

6.在标准状况下,由0.5 g H2、11 g CO2和4 g O2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 A.8.4 L B.11.2 L C.14.0 L D.16.8 L 7.同温同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CH4的是() 8.在一定条件下,1体积气体A2和3体积气体B2完全反应生成了2体积气体X(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X的化学式是() A.AB2B.A2B3 C.AB3D.AB2 9.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10.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质量相等的N2和CO B.体积相等的CO和C2H4 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 11.标准状况下的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8.96 L,其质量为7.60 g,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混合气体中甲烷的体积为________;一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

气体灭火计算过程

1 七氟丙烷无管网灭火系统计算过程 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的规定: 3.3.3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3.3.4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 3.3.5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 3.3.7在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8s ;在其它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 。 3.2.6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 本项目各保护区参数: 一、 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 C (C S V K W 11100·-= 式中 W —— 灭火设计用量 (kg); 1C —— 灭火设计浓度 (%); S —— 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 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 (m 3 /kg); V —— 防护区的净容积(m 3); K —— 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B 的规定取值。 2 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 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应按下式计算: T S ?+=000513.01269.0 式中 T —— 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 3 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按下式计算: 10ΔW W W += 式中 0W —— 系统灭火剂储存量(kg); 1ΔW —— 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

4 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可按储存容器内引升管管口以下的容器容积量换算。 以一层档案室为例,计算过程如下:本防护区设计环境温度T=20℃, 则:T S ?+=000513.01269.0 13716.001026.01269.020000513.01269.0=+=?+=S 海拔修正系数K=1.0(查附录B 得);V =1080 m 3 ;1C =10; 则9.8741010010 13716.010801100·11=-??=-=) ()C (C S V K W 计 式中: 计W ——灭火剂计算用量 1ΔW =N 5.3(N ——灭火剂瓶组数;3.5为没瓶组储存容器内灭火剂剩余量,单位:Kg ) 本防护区选取120L 灭火剂瓶组,该规格瓶组最大充装量为114Kg ,则 7.7114 9 .874== N 取整后8=N 则每个瓶组的药剂为9.1125.34.1095.38 9 .8741=+=+= W ,取整后为113, 则 实W =1 W N ?=113?8=904 式中: 实W ——灭火剂实际用量 10ΔW W W +=实=904+3.5?8=932 以此计算过程,计算其余三个防护区的灭火剂用量,结果为: 二、防护区的泄压口面积,宜按下式计算: f x x P Q F 15 .0= 式中 x F —— 泄压口面积(m 2); x Q —— 灭火剂在防护区的平均喷放速率(kg/s); f P —— 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Pa)。 以一层档案室为例,计算过程如下: 4.9010 904 == = t W Q x 实(t ——喷放时间); f P =1200(参见设计规范3.2.6)

七氟丙烷灭火剂用量计算

-- -- 、七氟丙烷灭火剂用量计算 1、本保护区内保护对象为柴油发电机房,依据公安部《七氟丙烷洁净气体灭火 系统设计规范》,七氟丙烷的设计浓度C =8.3%。 2、保护区内净容积:柴油发电机房容积V 柴=283.5 高压配电室容积为V 柴=315 低压配电室容积为V 柴=340.2 柴油发电机房设计用量: ==C -100C S V K W 1x 3 .8-1003.82000513.01269.05.283+x x =187.1kg 高压配电室设计用量: ==C -100C S V K W 1x 3 .8-1003.82000513.01269.0315x x +=207.9kg 低压配电室设计用量: ==C -100C S V K W 1x 3 .8-1003.82000513.01269.02.340x x +=224.5kg 式中W -防护区七氟丙烷设计用量(kg ) C -七氟丙烷设计浓度(%) S -七氟丙烷过热蒸气比容(20℃)V -防护区的净容积(m 3) K -海拔修正系数 灭火剂总用量: 柴油发电机房=+=2)22 1.187(x W 191.1 kg 高压配电室=+=2)22 9.207(x W 212 kg 低压配电室=+=2)22 5.224(x W 228.5 kg 选定温型七氟丙烷悬挂式灭火装置为: 柴油发电机房选XQQC50型定温型七氟丙烷悬挂式灭火装置四个。单个最大充装量56 kg 。 高压配电室选XQQC50型定温型七氟丙烷悬挂式灭火装置四个。单个最大充装量56 kg 。 低压配电室选XQQC50型定温型七氟丙烷悬挂式灭火装置五个。单个最大充装量56 kg 。 储存压力为2.5MPa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

目录 1. 总则 (39) 2. 术语与符号 (41) 2.1术语 (41) 3. 设计要求 (42) 3.1一般规定 (42) 3.2系统设置 (45) 3.3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48) 3.4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62) 3.5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 (68) 4. 系统组件 (69) 4.1一般规定 (69) 5. 操作与控制 (70) 6. 安全要求 (71)

1. 总则 1.0.1本条阐明本《规范》是为了合理地设计气体灭火系统,使之有效地达到扑灭火灾,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目的。1.0.2本《规范》属于工程建设规范标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任务是解决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有关设置气体全淹没灭火系统的消防设计问题。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置部位,应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其它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及消防监督部门针对保护场所的火灾特点、财产价值、重要程度等所作出的有关要求确定。 当今,国际上已开发出化学合成类及惰性气体类等多种替代哈龙的气体灭火剂。其中七氟丙烷及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在我国哈龙替代气体灭火系统中应用较广,且已应用多年,有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经验。七氟丙烷是目前替代物中效果较好的产品。其对臭氧层的耗损潜能值ODP=0,温室效应潜能值GWP=0.6,大气中存留寿命ALT=31(年),灭火剂毒性——无毒性反应浓度NOAEL=9%,灭火设计基本浓度C=8%,具有良好的清洁性——在大气中完全汽化不留残渣、良好的气相电绝缘性及良好的适用于灭火系统使用的物理性能,自20世纪90年代初,工业发达国家首选用其替代哈龙灭火系统并取得成功。IG541灭火剂由N2、Ar、CO2三种惰性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ODP=0,使用后以其原有成分回归自然,灭火设计浓度一般在37%~43%之间,在此浓度内人员短时间停留不会造成生理影响。系统压源高,管网可布置较远。1994年1月美国率先制定出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标准(NFPA200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亦制订了国际标准《洁净气体灭火剂一物理性能和灭火系统设计》(ISO14520)。应用实践表明,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和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均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保护目的。 热气溶胶灭火技术是由我国消防科研人员于20世纪六十年代首先提出的,自90年代中期始,热气溶胶产品作为哈龙替代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得到了大量使用。基于以下考虑,将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列入本《规范》:

各个状态下PV=nRT气体体积密度公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PV=nRT,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也称理想气体定律、克拉佩龙方程)的最常见表达方式,其中p代表状态参量压强,V是体积,n指气体物质的量,T为绝对温度,R为一约等于8.314的常数。该方程是描述理想气体在处于平衡态时,压强、体积、物质的量、温度间关系的状态方程。它建立在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等经验定律上。 目录 编辑本段 1 克拉伯龙方程式 克拉伯龙方程式通常用下式表示:PV=nRT……① P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绝对温度、R表示气体常数。所有气体R值均相同。如果压强、温度和体积都采用国际单位(SI),R=8.314帕·米3/摩尔·K。如果压强为大气压,体积为升,则R=0.0814大气压·升/摩尔·K。R 为常数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已知标准状况下,1mol理想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把p=101325Pa,T=273.15K,n=1mol,V=22.4L代进去 得到R约为8314 帕·升/摩尔·K 玻尔兹曼常数的定义就是k=R/Na 因为n=m/M、ρ=m/v(n—物质的量,m—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物质的分子量,ρ—气态物质的密度),所以克拉伯龙方程式也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pv=mRT/M……②和pM=ρRT……③ 以A、B两种气体来进行讨论。 (1)在相同T、P、V时: 根据①式:nA=nB(即阿佛加德罗定律) 摩尔质量之比=分子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对密度)。若mA=mB则MA=MB。

(2)在相同T·P时: 体积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 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两气体的体积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 (3)在相同T·V时: 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压强之比=气体分子量的反比)。 编辑本段 2 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 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 一、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 我们可以利用阿佛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 (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 ②ρ1:ρ2=M1:M2 ③同质量 时:V1:V2=M2:M1 (2)同温同体积时:④p1:p2=n1:n2=N1:N2 ⑤同质量时: p1:p2=M2:M1 (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 ⑥ρ1:ρ2=M1:M2=m1:m2 具体的推导过程请大家自己推导一下,以帮助记忆。推理过程简述如下: (1)、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就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因此可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目成正比,也就是与它们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即对任意气体都有V=kn;因此有V1:V2=n1:n2=N1:N2,再根据n=m/M就有式②;若这时气体质量再相同就有式③了。 (2)、从阿佛加德罗定律可知:温度、体积、气体分子数目都相同时,压强也相同,亦即同温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目成正比。其余推导同(1)。 (3)、同温同压同体积下,气体的物质的量必同,根据n=m/M和ρ=m/V就有式⑥。当然这些结论不仅仅只适用于两种气体,还适用于多种气体。 二、相对密度 在同温同压下,像在上面结论式②和式⑥中出现的密度比值称为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 注意:①.D称为气体1相对于气体2的相对密度,没有单位。如氧气对氢气的密度为16。 ②.若同时体积也相同,则还等于质量之比,即D=m1:m2。 三、应用实例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气态方程(PV=nRT)限定不同的条件,便可得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多种形式,熟练并掌握它们,那么解答有关问题,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气体灭火计算过程

七氟丙烷无管网灭火系统计算过程 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的规定: 3、3、3图书、档案、票据与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3、3、4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与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 3、3、5通讯机房与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 3、3、7在通讯机房与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8s;在其它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 。 3、2、6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 本项目各保护区参数: ) C (C S V K W 11100·-= 式中 W —— 灭火设计用量 (kg); 1C —— 灭火设计浓度 (%); S —— 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 大气压与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 (m 3 /kg); V —— 防护区的净容积(m 3); K —— 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B 的规定取值。 2 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 大气压与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应按下式计算: T S ?+=000513.01269.0 式中 T —— 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 3 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按下式计算: 10ΔW W W += 式中 0W —— 系统灭火剂储存量(kg); 1ΔW —— 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 4 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可按储存容器内引升管管口以下的容器容积量换算。 以一层档案室为例,计算过程如下:本防护区设计环境温度T=20℃, 则:T S ?+=000513.01269.0 13716.001026.01269.020000513.01269.0=+=?+=S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全参数

第一章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参数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以《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等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为依据,根据保护对象、系统设置类型、灭火剂种类等不同,确定设计基本参数。 一、防护区的设置要求 (一)防护区的划分 防护区的划分应根据封闭空间的结构特点和位置来划分,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3;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 3。 (二)耐火性能 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 全淹没灭火系统防护区建筑物构件耐火时间(一般为30min)包括:探测火灾时间、延时时间、释放灭火剂时间及保持灭火剂设计浓度的浸渍时间。延时时间为30s、释放灭火剂时间对于扑救表面火灾应不大于1min;对于扑救固体深位火灾不应大于7min。 (三)耐压性能 在全封闭空间释放灭火剂时,空间内的压强会迅速增加,如果超过建筑构件承受能力,防护区就会遭到破坏,从而造成灭火剂流失、灭火失败和火灾蔓延的严重后果。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四)泄压能力 对于全封闭的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泄压口面积按相应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定计算。对于设有防爆泄压设施或门窗缝隙未设密封条的防护区可不设泄压口。 (五)封闭性能 在防护区的围护构件上不宜设置敞开孔洞,否则将会造成灭火剂流失。在必须设置敞开孔洞时,应设置能手动和自动关闭的装置。在喷放灭火剂前,应自动关闭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 (六)环境温度 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二、安全要求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七氟丙烷、IG541混合气体和热气溶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1.0.3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设计采用的系统产品及组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1.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防护区 Protected area 满足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2.1.2 全淹没灭火系统 Total flooding extinguishing system 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2.1.3 管网灭火系统 Piping extinguishing system 按一定的应用条件进行设计计算,将灭火剂从储存装置经由干管支管输送至喷放组件实施喷放的灭火系统。 2.1.4 预制灭火系统 Pre-engineered systems 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灭火剂储存装置和喷放组件等预先设计、组装成套且具有联动控制功能的灭火系统。 2.1.5 组合分配系统 Combined distribution systems 用一套气体灭火剂储存装置通过管网的选择分配,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2.1.6 灭火浓度 Flame extinguishing concentration 在101 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某种火灾所需气体灭火剂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2.1.7 灭火密度 Flame extinguishing density 在101 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单位容积内某种火灾所需固体热气溶胶发生剂的质量。 2.1.8 惰化浓度 Inerting concentration 有火源引入时,在101 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能抑制空气中任意浓度的易燃可燃气体或易燃可燃液体蒸气的燃烧发生所需的气体灭火剂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2.1.9 浸渍时间 Soaking time 在防护区内维持设计规定的灭火剂浓度,使火灾完全熄灭所需的时间。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要求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 Code for design of gas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s 标准号:GB 50370-2005 发布日期:2006 年03 月02 日 实施日期:2006 年05 月01 日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 摘要:本规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269 5- 文《2001 ——2002 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要求编制完成的。本规共分六章容包括: 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要求、系统组件、操作与控制、安全要求等。 其中,第3.1.4、3.1.5、3.1.15、3.1.16、3.2.7、3.2.9、3.3.1、3.3.7、3.3.16、3.4.1、3.4.3、3.5.1、3.5.5、4.1.3、4.1.4、4.1.8、4.1.10、5.0.2、5.0.4、5.0.8 等条为强制性条文。 1 总则 1.0.1 为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七氟丙烷、IG541 混合气体和热气溶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1.0.3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0.4 设计采用的系统产品及组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1.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防护区protected area 满足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2.1.2 全淹没灭火系统total flooding extinguishing system 在规定的时间,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机房消防气体消防设计用量

(七氟丙烷)气体消防设计用量计算 一概述 (2) 二防护区的基本参数: (3) 三设计用且计算: (4) 四小结: (5) 五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概述 20世纪以来相继出现了卤代烷及其替代灭火系统和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由于我国已加入了蒙特利尔环境保护公约,卤代烷已被消防部门限制使用。所以,的气体灭火系统主要有卤代烷替代灭火系统和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它们具有灭火迅速、不导电、不污染被保护体的特点,但由于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本身具有窒息性(即降低空间的含氧量)和冷却作用,因而有较大的副作用,其最小灭火设计浓度为34%,超过了人的致死浓度,对人体危害大,不宜用于经常有人停留的场所:而且二氧化碳使用钢瓶数量多,储存空间要求很大,浪费了大量空间。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在喷放时造成的冷却作用容易产生雾化,冷凝现象,使得设备特别是计算机和玻璃产品遭受损坏。灭火时气体喷放时间需60秒以上,相对灭火时间较长,由于这些缺点,限制了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使用场所。FM200(七氟丙烷)气体消防克服了前述的不足之处,已被广泛使用。公安部于20011年8月1日发布了公消[2001]21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哈龙替代品及其技术管理的通知》,通知中第一推荐M200(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属于全淹没系统,可队扑灭A,B,C类和电器火灾,可用于保护经常有人的场所。 FM200是碳、氟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CF3CHFCF3,密度比空气大六倍,以化学和物理机理相结合进行灭火,不会氧的含量,它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导电、无二次污染的灭火剂。国际上有配套的设计和工程规范,全世界已有上万例的成功应用。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城市消防国家标准)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1 总则 1.1 为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1.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七氟丙烷、IG541混合气体和热气溶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1.3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4设计采用的系统产品及组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1.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防护区 protected area 满足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2.1.2全淹没灭火系统 total flooding extinguishing system 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2.1.3 管网灭火系统 piping extinguishing system 按一定的应用条件进行设计计算,将灭火剂从储存装置经由干管支管输送至喷放组件实施喷放的灭火系统。 2.1.4 预制灭火系统 pre-engineered systems 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灭火剂储存装置和喷放组件等预先设计、组装成套且具有联动控制功能的灭火系统。 2.1.5组合分配系统 combined distribution systems 用一套气体灭火剂储存装置通过管网的选择分配,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2.1.6 灭火浓度 flame extinguishing concentration 在101 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某种火灾所需气体灭火剂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标准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 标准号: GB 50370-2005 发布日期: 2006 年 03 月 02 日 实施日期: 2006 年 05 月 01 日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国建设部 / 中华人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 摘要:本规是根据建设部建标 [2002]269 5- 文《 2001 —— 2002 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要求编制完成的。本规共分六章容包括 : 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要求、系统组件、操作与控制、安全要求等。 其中,第 3.1.4、3.1.5、3.1.15、3.1.16、3.2.7、3.2.9、3.3.1、3.3.7、3.3.16、3.4.1、3.4.3、3.5.1、3.5.5、4.1.3、4.1.4、4.1.8、4.1.10、5.0.2、5.0.4、5.0.8 等条为强制性条文。 1 总则 1.0.1 为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七氟丙烷、 IG541 混合气体和热气溶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1.0.3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设计采用的系统产品及组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1.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防护区 protected area 满足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2.1.2 全淹没灭火系统 total flooding extinguishing system 在规定的时间,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2.1.3 管网灭火系统 piping extinguishing system 按一定的应用条件进行设计计算,将灭火剂从储存装置经由干管支管输送至喷放组件实施喷放的灭火系统。 2.1.4 预制灭火系统 pre-engineered systems 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灭火剂储存装置和喷放组件等预先设计、组装成套且具有联动控制功能的灭火系统。

压缩空气用气量计算

压缩空气用气量计算 压缩空气理论――状态及气量 1、标准状态 标准状态的定义是:空气吸入压力为0.1MPa,温度为15.6℃(国内行业定义是0℃)的状态下提供给用户系统的空气的容积。如果需要用标准状态,来反映考虑实际的操作条件,诸如海拔高度、温度和相 对湿度则将应实际吸入状态转换成标准状态。 2、常态空气 规定压力为0.1MPa、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36%状态下的空气为常态空气。常态空气与标准空气不同在于温度并含有水分。当空气中有水气,一旦把水气分离掉,气量将有所降低。 3、吸入状态 压缩机进口状态下的空气。 4、海拔高度 按海平面垂直向上衡量,海拔只不过是指海平面以上的高度。海拔在压缩机工程方面占有重要因素,因为在海拔高度越高,空气变得越稀薄,绝对压力变得越低。既然在海拔上的空气比较稀薄,那么电动机的冷却效果就比较差,这使得标准电动机只能局限在一定的海拔高度内运行。EP200 标准机组的最大容许运 行海拔高度为2286米。 5、影响排气量的因素: Pj、Tj、海拔高度、n、V余、泄漏等。 6、海拔高度对压缩机的影响: (1)、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绝压越低,压比越高,Nd越大; (2)、海拔越高,冷却效果越差,电机温升越大; (3)、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柴油机的油气比越大,N越小。 7、容积流量 容积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压缩机吸入标准状态下空气的流量。用单位:M3/min (立方米/分)表示。 标方用N M3/min表示。 1CFM=0.02832 M3/min, 或者 1 M3/min=35.311CFM, S--标准状态,A--实际状态

8、余隙容积 余隙容积是指正排量容积式(往复或螺杆)压缩机冲程终端留下的容积,此容积的压缩空气经膨胀 后返回到吸入口,并对容积系数产生巨大的影响。 9、负载系数 负载系数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压缩机的平均输出与压缩机的最大额定输出之比。不明智的做法就是卖给用户的压缩机,正好满足用户的最大的需求,增加一个或几个工具或有泄漏会导致工厂的压力下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英格索兰多年来一直建议采用负载系数:取用户系统所需气量的极大值,并除以0.9或 0.8的负载系数。(或任何用户认为是个安全系数) 这种综合气量选择能顾及未预计到的空气需量的增加。无需额外的资本的投入,就可做一些小型的 扩建。 10、气量测试 (1)、往复式压缩机气缸容积 压缩机气缸的容积是指活塞移动的容积减去活塞杆占有的体积。通常是用每分钟立方米来表示。多级压缩机的容积只是第一级压缩的容积,因为逐一通过所有级的气体都来源于第一级。 (2)、测试 低压喷嘴测试是一种精确衡量压缩机所提供空气的方法。这一方法得到压缩空气和气体学会的认可,还为ASME能源测试代号委员会所接受。ASME PTC-9中有关采用低压喷嘴测 试往复式压缩机的描述。ASME PTC-10中有有关采用低压喷嘴测试动力式压缩机的描述。 压缩空气理论――用气量的确定 确定一个新厂的压缩空气要求的传统方法是将所有用气设备的用气量(m3/min)加起来,再考虑增加一个安全、泄漏和发展系数。 在一个现有工厂里,你只要作一些简单的测试便可知道压缩空气供给量是否足够。如不能,则可估算出还需增加多少。 一般工业上空气压缩机的输出压力为0.69MPa(G),而送到设备使用点的压力至少0.62MPa。这说明我们所用的典型空气压缩机有0.69MPa(G)的卸载压力和0.62MPa(G)的筒体加载压力或叫系统压力。有了这些数字(或某一系统的卸载和加载值)我们便可确定。 如果筒体压力低于名义加载点(0.62MPa(G))或没有逐渐上升到卸载压力(0.69MPa(G)),就可能需要更多的空气。当然始终要检查,确信没有大的泄漏,并且压缩机的卸载和控制系统都运行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