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1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1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1

§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分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出现的确定性现象有其必然的结果,而随机事件现象因其不确定性吸引着人们不断探索。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教材编排中本章放在了“统计”之后,“计数原理”之前,结合古今现实生活的实例展开的,“统计”一章让学生掌握的分析实例的统计方法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为后续概率部分的学习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通过试验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发现式教学,通过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3)明确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

(4)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掷币”,“游戏的公平性”,、“彩票中奖”等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并通过数学史实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抛掷硬币了解概率的定义、明确其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

四、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实践教学法,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试验,让学生自然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

教学用具:硬币数枚、粉笔

五、教学设想

六、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程序及设计设计意图创

情境

引入新课

引入:以北宋大将狄青抛掷100枚铜钱的故事引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配合实际生活中的抛掷硬币和彩票中奖的例

子,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进入到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随机

事件的概率。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引入新课,同时

说明新课来自

实际生活,便于

学生接受。

新课引入

后,直接书写课

题。

一、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日常生活中我们熟知的事情中,有些问题是能够准确回

答的。而还有另一些事情不确定的、偶然的。

结合这些事件,引导学生得到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

机事件的一般含义。暂时不说破在条件S下。(预留位置进行

板书)得到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一定不会发生

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叫做随机事件。

以种子发芽作为一个事件,一个种子发芽是随机事件,若

种子被煮熟,则种子发芽就是不可能事件。

对于事件A,通过改变条件,使事件A在这个条件下是确

定事件,在另一条件下是随机事件。

让学生明确“在条件S下”的重要性。得到精确的定义。

以日常生

活中我们熟知

的事情引导学

生得到必然事

件、不可能事件

和随机事件的

概念。易于学生

接受。

师生合作

共探新知

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必

然事件。简称必然事件。

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

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简称确定事件。

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

条件S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

再补充说明事件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确定事件和随机事

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对于事件A,能否通过改变条件,使事件A在这个条件下

是确定事件,在另一条件下是随机事件。

让学生列举一些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实

例,加强理解。

数学理论的建立,往往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对于

事情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及偶然性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

多大,我们将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与探究。

2、事件A发生的频率与概率

回顾上一章统计中的关于频数和频率的定义,举例设问:

抛掷一枚硬币100次,正面向上的次数为49次,正面向

上这个事件的频数和频率。得到频数和频率的新定义。

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若某事件A出现的次

数为n A,则称n 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事件A出现的频率

()()

()范围内。

随机事件的频率在

,不可能事件的频率为

必然事件的频率为

1,0

1

.1

0,≤

=A

f

n

n

A

f

n

A

n

物体的大小常用质量、体积等来度量,学习水平的高低

常用考试分数来衡量.对于随机事件,它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们也希望用一个数量来反映。

对于随机事件。知道他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非常重要的。

用概率度量随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为我们的决策提供

关键性的依据。

帮助学生

回忆上节课的

试验,引导学

生观察、归纳

和总结事件的

频数和频率的

概念。

通过比

较,让学生明

确概率度量随

即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大小,

得出获得随机

事件发生的概

率的方法----试

验。

如何获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试

验(观察)。

试验步骤:

第一步,个人试验,收集数据:每人试验10次;

第二步,小组统计,上报数据:每小组汇报试验结果给老师; 第三步,班级统计,分析数据:分析抛掷硬币“正面朝上”频率分布情况;

第四步,数据汇总,统计“正面朝上”次数的频数及频率;

让同学们结合试验结果、课本上有用计算机模拟硬币试

验,以及历史上一些抛掷硬币的试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平率的规律,回顾在他们做同样次试验时,结果可能性。

第五步,对比研究,探讨“正面朝上”的规律性。

上述试验表明,随机事件A 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后,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个规律性是如何

体现出来的?

①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稳定在0.5附近;

②抛掷相同次数的硬币,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不是

一成不变的。 (讨论:0.5的意义,引出概率的概念。) 思考:既然随机事件A 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发生的频率()A f n 趋于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那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常数来度量事件A 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把这个常数叫做

事件A 发生的概率,记作()A P 的概率。 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A f n 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

()A P ,称为事件A 的概率。 讨论:事件A 的概率()A P 范围?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1、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重点、难点)

⑴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稳定在概率附近;

⑵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

⑶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 2、讨论: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有何意义?

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试验是在课前由课代表组织进行,课堂直接利用汇总的数

据。 学生经历了试验整个过程,尊重学生

认知规律,学生对试验结果也会更加有感觉。

师生合作讨论,得到概

率的概念。

教师提出思

考任务,引导

学生思考、总

结,并对学生

的回答进行评价、补充。

教师总结研究随机事件的

概率意义,点拨数学思想方

法——如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利用频率

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

任何事件的概率是0~1之间的一个确定的数,它度量该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小概率事件很少发生,而大概率事件则经常发生。

对个人而言,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有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

3、数学思想方法点拨——如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例子:天气预报、保险业、彩票业等。

例题精讲

巩固新知例1: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

哪些是随机事件?

例2:做同时掷两枚硬币的试验,观察试验结果:

⑴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几种?分别把它们表示出来。

⑵做100次试验,每种结果出现的频数、频率各是多少?重

复⑵的操作,你会发现什么?你能估计“两个正面朝上”的

概率吗?

照应导入:通过模拟试验,我们知道抛两枚硬币,得到

“两个正面朝上”的概率为0.25,那狄青抛100个铜钱都正

面朝上,这种事情你敢相信吗?

揭示谜底:狄青所抛铜钱正面朝上是必然事件,而不是随

机事件,因为他所抛的铜钱正反两面是相同的。

精讲例题,

照应导入,首尾

呼应。

小结归纳

布置作业1、课堂小结

⑴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⑵理解概率的定义及其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体会随机事

件的随机性与规律性。

掌握利用频率(统计规律)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

2、课堂作业

113

P练习1

(必做)如果某种彩票的中奖概率为0.001,那么买1000

张彩票一定能中奖吗?试论述中奖概率为0.001的含义。(要

求突出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选做)试求上题中,买1000张彩票都不中奖的概率?

小结归纳,

让学生对知识

有个系统把握,

针对性布

置作业,巩固新

知。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展开,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中来,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所不足的是由于条件限制无法把有些知识应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

枞阳县浮山中学2010 -- 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

公开课说课稿

学科:数学

课题:随机事件的概率

课型:新授课

授课教师:汪亮生

时间:2011年5月26日

3.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3.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篇一:3.1.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3.1随机事件的概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确定性现象与随机现象的含义和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及其意义; 2.根据定义判断给定事件的类型,明确事件发生的条件是判断事件的类型的关键; 3.理解随机事件的频率定义及概率的统计定义,知道根据概率的统计定义计算概率的方法,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对概率的学习,使学生对对立统一的辨证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教学重点 根据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判断给定事件的类型,并能用概率来刻画实际生活中发生的随机现象,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随机事件的频率定义及概率的统计定义及计算概率的方法,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设置情景]1名数学家=10个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数学家的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这句话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来历。 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 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得出,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数量的船(为100艘)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为每次20艘,就要有5个编次),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 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 在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如果从结果能否预知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现象的结果总是确定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另一类现象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那种结果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确定性现象,一般有着较明显得内在规律,因此比较容易掌握它。而随机现象,由于它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它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随机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篇一: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探索、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穿“怀疑”—“思索”—“发现”—“解惑”四个环节,学生随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培养了学习能力。 “概率”概念枯燥抽象,学生似懂非懂;抛币试验简单无趣,道理似易实难;教学活动,单调乏味;思辩之美,无从体会——“随机事件的概率”对许多高中教师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抛币试验是取是舍?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是否必要?再三权衡,笔者认为,抛币试验是本节课的精华,唯有亲历随机过程,体会其随机性与规律性,才能真正理解概率概念;另外,关于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笔者则一笔带过——因为频率估计概率,重在其思想方法,而非具体操练,而且对具体估计值的处理,没有确信的统一方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随机现象有趣的一面,纠正生活中一些错误常识,更客观的看待一些“偶然”情况;能使学生在紧张而活泼的教学环节中,亲历随机性和规律性的统一过程;能使学生初步理解随机性,并感受利用统计方法处理随机性中的规律性——随机性是表象,规律性才是我们研究的主题. 当然,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使严谨的课堂更具弹性,我还做了其他准备,比如模拟抛掷骰子试验,赌徒分金币等学生感兴趣的且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以便适时的给学生拓宽知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娱乐、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创设情境,引导经历概念和模型构建的过程.概率涉及到很多的新概念和模型,要使这些新概念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概念和模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生成概念、提炼模型,发现计算的法则,教师且不可因教学时间紧而淡化概念、模型构建的过程否则,学生因获得孤立的概念、模型,无法在纷繁的问题情景中去辨认,从而导致解题思想僵化.构建知识网络,引导把握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能否准确迅速地运用概念和模型解题,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概念和各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否真正把握,我们平时说“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从本质上说就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即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否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概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将获得的新概念、新模型和已有的概念和模型进行对照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引导感悟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 概率问题求解的关键是寻找它的模型,只要模型一找到,问题便迎刃而解而概率模型的提取往往需要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等复杂的思维过程,常常因题设条件理解不准,某个概念认识不清而误入歧途因此,在概率应用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问题的情境中感悟出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获取模型选取的经验,久而久之,感受多了,经验丰富了,建模也就容易了,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篇二: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及说课稿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梁潇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人教版数学必修3中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研究事件的分类,概率的意义,概率的定义及统计算法。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作为“概率统计”这个学习领域中的第一节课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同时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等方面,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 (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 的区别与联系; (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发现法教学,经历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的过程,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2)通过三种事件的区分及用统计算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概念的提炼和小结的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做”数学的精神,享受“做”数学带来的成功喜悦。三、学情分析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学习数学缺少主动性,少动手解题。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事件的分类;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概率的稳定性;正确理解概率的定义。 难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 由于概念比较抽象,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是注重它们的实际意义,通过实例、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五、学法与教学用具: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分析,结果可定性地分为三类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无意识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 2、教学用具:硬币,幻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案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体会确定性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认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重点 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 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动脑筋: ①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是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大,还是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 ②一个袋中有8个球,5红3白,球的大小和质地完全相同,搅均匀后从袋中任意取出一个球,是取出红球的可能性大,还是取出白球的可能性大?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小组回答完成. 归纳: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可能不同,可能性的大小也就是概率的大小. 二、例题讲解 例1、如教材134页图13-1,是一个可以转动的转盘.盘面上有8个全等的扇形区域,其中1个是红色,2个是绿色,2个是白色,3个是黄色.用力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后,指针对准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对准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 例2、任意掷一枚骰子,比较下列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1)面朝上的点数系小于2;(2)面朝上的点数是奇数 (3)面朝上的点数是偶数;(4)面朝上的点数大于2. 三、练一练 1、比较下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如图,转动一个能自由转动的转盘,指针指向红色区域和指向白色区域; (2)小明和小亮做掷硬币的游戏,他们商定:将一枚硬币掷两次,如果两次朝上的面相同,那么小明获胜;如果两次朝上的面不同,那么小亮获胜.谁获胜的可能性大?

2、10张扑克牌中有3张黑桃、2张方片、5张红桃.从中任意抽取一张,抽到哪一种花色牌的可能性最大?抽到哪一种花色牌的可能性最小?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事件的分类及概念,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 2.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请与同学们交流.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1

§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分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出现的确定性现象有其必然的结果,而随机事件现象因其不确定性吸引着人们不断探索。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教材编排中本章放在了“统计”之后,“计数原理”之前,结合古今现实生活的实例展开的,“统计”一章让学生掌握的分析实例的统计方法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为后续概率部分的学习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通过试验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发现式教学,通过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3)明确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 (4)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掷币”,“游戏的公平性”,、“彩票中奖”等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并通过数学史实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抛掷硬币了解概率的定义、明确其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 四、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实践教学法,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试验,让学生自然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 教学用具:硬币数枚、粉笔

12.1随机事件的概率

1 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已知某厂的产品合格率为90%,抽出10件产品检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格产品少于9件 B .合格产品多于9件 C .合格产品正好是9件 D .合格产品可能是9件 2.一个人打靶时连续射击两次,事件“至少有一次中靶”的互斥事件是( ) A .至多有一次中靶 B .两次都中靶 C .只有一次中靶 D .两次都不中靶 3.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事件M :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事件N :至少一 次正面朝上,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 .P (M )=13,P (N )=12 B .P (M )=12,P (N )=12 C .P (M )=13,P (N )=34 D .P (M )=12,P (N )=34 4.一个均匀的正方体的玩具的各个面上分别标以数字1,2,3,4,5,6.将这个玩具向上抛掷1 次,设事件A 表示向上的一面出现奇数点,事件B 表示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不超过3,事件C 表示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不小于4,则( ) A .A 与 B 是互斥而非对立事件 B .A 与B 是对立事件 C .B 与C 是互斥而非对立事件 D .B 与C 是对立事件 5.甲:A 1、A 2是互斥事件;乙:A 1、A 2是对立事件.那么( ) A .甲是乙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 .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6.现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共5本书,从中任取1本,取出的是理科书的 概率为________. 7.从长度分别为2、3、4、5的四条线段中任意取出三条,则以这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 成三角形的概率是________. 8.口袋内装有一些大小相同的红球、白球和黑球,从中摸出1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

教案.1随机事件与概率(公开课)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 学习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重点与难点:对概率定义的初步理解。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1:看课本125页到127页问题3上面的内容。 自学检测(1): 1、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2、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统称为确定事件。 3、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4.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________,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2:看课本127页到131页问题3上面的内容 自学检测(2): 1、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_________,称为随机事 件A发生的概率。 2、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______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 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 P(A)= 。 达标测试 1.(梅州)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 A.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 B.黑暗中从一串不同的钥匙中随意摸出一把,用它打开了门 C.通常情况下,水往低处流 D.上学的路上一定能遇到同班同学 2.(台州市)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A .台州今年国庆节当天的最高气温是35℃ B .在一个装着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球,摸出红球 C .抛掷一石头,石头终将落地 D .有一名运动员奔跑的速度是20米/秒 3.(甘肃省白银市)如图,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做游戏,她们先在地上画出一个 圆圈,然后蒙上眼在一定距离外向圆圈内投小石子,则投一次就正好投到圆圈内是( ) A .必然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 B .不可能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C .确定事件(必然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D .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 4.(湘潭) 将五张分别印有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贝贝,晶晶,欢欢,迎 迎,妮妮”的卡片(卡片的形状、大小一样,质地相同)放入盒中,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印有“妮妮”的概率为( ) A. 1 2 B. 13 C. 14 D. 15 5、(宜宾市)一个口袋中装有4个红球,3个绿球,2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其它都相同,搅均后随机地从中摸出一个球是绿球的概率是 ( ) A. 9 4 B. 92 C. 3 1 D. 3 2 6.(广东湛江市)从n 个苹果和3个雪梨中,任选1个,若选中苹果的概率是 12 ,则n 的值是( ) A . 6 B . 3 C . 2 D . 1 7.数学试卷的选择题都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小明对某道选择题完全不会做,只能靠猜测获得结果,则小明答对的概率是 8. ( 宁夏回族自治区)从-1,1,2三个数中任取一个,作为一次函数y=kx+3的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随机事件的概率》。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刚刚学习了统计内容,了解了频数、频率等概念,因此本节课是对已学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同时,本节课对于后面学习的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以及选修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等内容又是一个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本教材第二章刚刚学习了频率的内容,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结构; 2、能力方面:必修三是在高一下学期学习的,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方面:多数学生态度积极,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但少数学生的主动性还需要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加以带动。 三、目标定位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里特征,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发现法教学,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第1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答案)

第1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一.填空题 1. 向指定目标射三枪,以分别表示事件“第一、二、三枪击中目标”,试用表示以下各事件:(1)只击中一枪记为 123,,A A A 123,,A A A (2)三枪都未击中记为 (3)至少击中一枪记为 . 解1)123123123A A A A A A A A A ++ 2)123A A A 3)123A A A ∪∪ 或123 或123A A A Ω? 2. A,B,C 是三个随机事件,试用A,B,C 表示以下各事件的概率, 则1)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为 2)A ,B ,C 中都发生的概率为 3)A ,B ,C 都不发生的概率为 . 解1)()P A B C ∪∪ 2)()P ABC 3)()P ABC 3.(97-4-3)设A,B 是任意两个随机事件,则(()()()())P A B A B A B A B ∪∪∪∪= 解:由分配律() ()(()()()())(())(()))P A B A B A B A B P AA B AA B P BB P ∪∪∪∪=∪∪==?=0 4.(92-3-3)将C,C,E,E,I,N,S 等7个字母随机排成一行,那么恰好排成英文单词SCIENCE 的概率为 解:C 字母每个位置都有2种可能,其它事唯一确定的, 2!2!7!= 1 1260 5.(07-1,3,4-4)在( 0,1 )中随机地取2个数,则两数之差的绝对值小于1/2的概率为 解:12x y ?<,如图所示,1 141P ? = =34 . 6. (93-3-3) 一批产品共有10件正品,2件次品,每次取1件,现不放回抽取3次,则第2次取次品的概率 解:法1(抽签原理) 212=16 法2(排列问题),第2次取次品,第1,3次是剩下任取2个的排列: 21110121110××=××1 6 7. (97-1-3) 袋中有50个乒乓球,其中20个黄球,30个白球,今有2人依次随机从袋中各取一球,不放回,则第2个人取黄球的概率 . 解:法1:(抽签原理) 2050=2 5 法2:(排列问题,第2个人取黄球,第1个人从剩下的49个取一个) 20492 50495 ×=× 法3:(排列问题,第2个人取黄球,第1个人取黄球或白球) ()201930201920302 504950495 ×+×+×==×× (注:抽签原理最简,只跟中签数与总签数的比值有关,与抽取第几个无关;排列问题——分次完成) 8. (92-1-3) 已知()()()11 ()()(),0,41P A P B P C P AB P AC P BC === ===6 ,事件A,B,C 全不发生的概率为 解:()()()11 ()()(),0,,416 ()()(P A P B P C P AB P AC P BC ======∵ )00ABC AB P ABC P AB P ABC ?≤=∴=, ()()()()()()()11(1()1[]132416P ABC P A B C P A P B P C P AB P AC P BC P ABC =?∪∪=?++???+=?×?×=3 8

《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中数学教材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三章、第1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入门课,也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概率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模型。概率已经成为一个常用词汇,为人们做决策提供依据。 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研究概率涉及了必然与偶然的辨证关系,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良好载体。 2.重点: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 难点:①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 虽然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概率的定义过于抽象, 学生较难理解。 2.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1)初中已经学习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概率可能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3)学生思维比较灵活,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较好的实验基础。 3.动机和兴趣 概率与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知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由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理解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 (2)通过抛掷硬币实验,正确理解频率、概率概念,及其两者关系。 (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试验,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总结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理论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强化辨证思维,通过数学史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

教案及说课稿: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课题: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运用枚举法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引入来创设情境,将一些生活问题构建成一个等可能性事件模型,学生的构建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归纳定义时用到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在解题时利用类比的方法,举一反三。通过枚举法、图表法、排列的基础知识来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学生对古典概型有个更深刻的理解。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到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了解部分数学史,知道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有规律性,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及其求法。 三、教学难点: 等可能性事件的判断以及如何求某个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索法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问题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请问:事件分为哪三类? (生)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 (师)好! 问题2、(师)我们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实验来求值。 是不是所有的随机事件都需要大量的重复试验来求得呢? (生)不一定。 (师)好!请同学们观看视屏(播足球比赛前裁判抛硬币的视频)。 问题3、(师)刚才的视屏是足球比赛前裁判通过抛硬币让双方的队长猜正反来选场地,只抛了一次,而双方的队长却都没有异议,为什么? 2、逐层探索,构建新知 问题4、(师)这是一个均匀的骰子,抛掷一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每一种结果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通过前面抛硬币和掷骰子这两个随机事件的实例,大家观察到只做了一次试验就可以求出其概率,其结果与大量重复试验相吻合。 问题5、(师)这两个随机事件有什么共性呢?(尽量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生)(1)、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个的;(2)、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我们把具有这两个特征的随机事件叫做等可能性事件;为了方便描述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我们引进一个概念----基本事件的概念。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绝对经典)

§12.1 随机事件的概率 会这样考 1.考查随机事件的概率,以选择或填空题形式出现;2.考查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3.和统计知识相结合,考查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 1.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 (1)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作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作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4)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作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 (5)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 ,B ,C …表示. 2.频率与概率 (1)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 n (A )=n 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2)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简称为A 的概率. 3. 4.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概率的取值范围:0≤P (A )≤1. (2)必然事件的概率P (E )=1.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 (F )=0. (4)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 ①如果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则P (A +B )=P (A )+P (B ).

②若事件B 与事件A 互为对立事件,则P (A )=1-P (B ). ③事件A 的对立事件一般记为A , 则P (A )=1-P (A )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1.频率和概率 (1)频率与概率有本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改变而变化,概率却是一个常数,它是频率的科学抽象.当试验次数越来越多时,频率向概率靠近,只要次 数足够多,所得频率就可以近似地当作随机事件的概率. (2)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的定义实际上也是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 2.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都是两个事件的关系,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而对立事件除要求这两个事件不同时发生外,还要求二者之一必须有一个发生,因此,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况,而互斥事件未必是对立事件,即“互斥”是“对立”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而“对立”则是“互斥”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1.给出下列三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有________个. ①有一大批产品,已知次品率为10%,从中任取100件,必有10件是次品;②做7次抛硬币的试验, 结果3次出现正面,因此正面出现的概率是3 7 ;③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就是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答案 0解析 ①错,不一定是10件次品;②错,3 7 是频率而非概率;③错,频率不等于概率,这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 2.在n 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率为m n ,当n 很大时,P (A )与m n 的关系是( ) A .P (A )≈m n B .P (A )m n D .P (A )=m n 答案 A 解析 在n 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试验次数很大时,频率可近似当作随机事件的概率. 3.从装有5个红球和3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3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事件是( ) A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红球 B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白球 C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至少有一个白球 D .恰有一个红球与恰有两个红球 答案 D 4.某射手的一次射击中,射中10环、9环、8环的概率分别为0.2、0.3、0.1,则此射手在一次射击中不超过8环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0.5. 题型一 事件的关系及运算 例1 判断下列给出的每对事件,是互斥事件还是对立事件,并说明理由.从40张扑克牌(红桃、黑桃、 方块、梅花点数从1~10各10张)中,任取一张. (1)“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 (2)“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 (3)“抽出的牌点数为5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点数大于9”. 解 (1)是互斥事件,不是对立事件. (2)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

(完整word版)第一章_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习题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习题一 一、填空题 1.设样本空间}20|{≤≤=Ωx x ,事件}2341|{ },121| {<≤=≤<=x x B x x A ,则B A Y 1 3{|0}{|2}42x x x x =≤<≤≤U , B A 113{|}{|1}422 x x x x =≤≤<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齐齐哈尔市第十一中学郭建军 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随机事件的概率》,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三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第三章《概率》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入门课,也是一堂概念课。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概率也是每年高考的必查内容之一,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生活中的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计算,这些都是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必备的数学素养,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事件的分类; ②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概率的稳定性; ③正确理解概率的定义。 难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是普通高中的文科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对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在初中时学生对概率有

了初步的了解,对概率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我要通过学生身边的简单事例和学生的实验操作,来完成本节课的概念教学。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 (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 (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发现法教学,经历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的过程,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2)通过三种事件的区分及用统计算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概念的提炼和小结的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做”数学的精神,享受“做”数学带来的成功喜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高中数学教案——随机事件的概率 第四课时

课 题: 11.1随机事件的概率 (四) 教学目的: 1 掌握求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 2.能正确地对一些较复杂的等可能性事件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等可能性事件及其概率的分析和求解 教学难点:对事件的“等可能性”的准确理解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事件的定义: 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2.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m n 总是接近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作()P A . 3.概率的确定方法:通过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 4.概率的性质: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的概率为0()1P A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形 5 基本事件: 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事件A )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例如:投掷硬币出现2种结果叫2个基本事件,通常试验中的某一事件A 由几个基本事件组成(例如:投掷一枚骰子出现正面是3的倍数这一事件由“正面是3”、“正面是6”这两个基本事件组成). 6.等可能性事件: 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1n ,这种事件叫等可能性事件 7.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都是等可能的,如

事件A 事件I 果事件A 包含m 个结果,那么事件A 的概率()m P A n =. ①一个基本事件是一次试验的结果,且每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1n ,即是等可能的; ②公式()m P A n =是求解公式,也是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定义,它与随机事件的频率有本质区别; ③可以从集合的观点来考察事件A 的概率:()()()card A P A card I =8.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及一般求解方法 二、讲解范例: 例1.4个球投入5个盒子中,求: (1)每个盒子最多1个球的概率; (2)恰有一个盒子放2个球,其余盒子最多放1个球的概率 解:4个球投入5个盒子中,每个球有5个选法,4个球有4 5种不同选择结果, (1)相当于从5个盒子中选4个盒子,每个盒子放1个球,有45A 种不同选择结果, ∴所求概率为454245125 A =. (2)先从5个盒子中选1个,从4个球中选2个放入其中,其余2个球放入剩 余的4个盒子中的2个中,有122544 C C A ??个不同结果, ∴所求概率为1225444725125 C C A ??=. 点评:本题属于古典概率的另一基本题型——盒子投球问题,所投的球可以是真实的球,还可以是学生、旅客等,盒子可以是房间、教室、座位等例2.袋中有4个白球和5个黑球,连续从中取出3个球,计算: (1)“取后放回,且顺序为黑白黑”的概率; (2)“取后不放回,且取出2黑1白”的概率 解:(1)每一次取球都有9种方法,共有3 9种结果,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人教版数学必修3中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研究事件的分类,概率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以提高,而本节课所涉及的不确定性与稳定性、随机性与规律性也突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很不喜欢概念课,觉得概念课总是枯燥无味的;高二学生思维活跃、成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积极性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动手试验,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 (2)在试验、探究和讨论过程中理解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学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

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试验、观察、归纳和总结的技能, 培育学生团结协作探究、合作交流表达的团队意识。 4、重点、难点: 重点:事件的分类;理解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 四、教法学法分析: 1、在教法上,因为分组实验是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们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借 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2、在学法上,先学后教,以学生动手为中心,以探究、试验为主线,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法”进行学习。 五、教学程序:

概率论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答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练习题 系 专业 班 姓名 学号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一) 一.选择题 1.对掷一粒骰子的试验,在概率论中将“出现奇数点”称为 [ C ] (A )不可能事件 (B )必然事件 (C )随机事件 (D )样本事件 2.下面各组事件中,互为对立事件的有 [ B ] (A )1A ={抽到的三个产品全是合格品} 2A ={抽到的三个产品全是废品} (B )1B ={抽到的三个产品全是合格品} 2B ={抽到的三个产品中至少有一个废品} (C )1C ={抽到的三个产品中合格品不少于2个} 2C ={抽到的三个产品中废品不多于2个} (D )1D ={抽到的三个产品中有2个合格品} 2D ={抽到的三个产品中有2个废品} 3.下列事件与事件A B -不等价的是 [ C ] (A )A AB - (B )()A B B ?- (C )AB (D )AB 4.甲、乙两人进行射击,A 、B 分别表示甲、乙射中目标,则A B ?表示 [ C ] (A )二人都没射中 (B )二人都射中 (C )二人没有都射着 (D )至少一个射中 5.以A 表示事件“甲种产品畅销,乙种产品滞销”,则其对应事件A 为. [ D ] (A )“甲种产品滞销,乙种产品畅销”; (B )“甲、乙两种产品均畅销”; (C )“甲种产品滞销”; (D )“甲种产品滞销或乙种产品畅销 6.设{|},{|02},{|13}x x A x x B x x Ω=-∞<<+∞=≤<=≤<,则AB 表示 [ A ] (A ){|01}x x ≤< (B ){|01}x x << (C ){|12}x x ≤< (D ){|0}{|1}x x x x -∞<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分析

江西省高安二中龙跃文

2012年11月【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 江西省高安二中龙跃文 【教学内容解析】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北师大版数学必修3中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是一节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概念课。本节课在旨在通过理解概率的定义的基础上理解其核心思想——随机思想。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随机现象,如天气、保险、彩票等。随机思想在当今社会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概率成为普通生活常识的今天,对随机现象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成为每一个公民文化素质的基本要求。研究随机性有助于探究大自然和生活中事件发生的规律,从而方便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在初中阶段,同学们已经初步学习了随机事件和概率,对随机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高中阶段我们进一步学习概率的知识,从而为以后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打好基础。本节是高中概率的起始内容,理解好本节知识是学习本章后续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重要前提。此外,随机思想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思想,理解随机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认识世界。 教学重点:概率概念的提出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利用概率的统计意义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随机现象。 【教学目标设置】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随机事件; (2)能通过正确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稳定性,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 (3)能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发生的频率与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通过在抛硬币的试验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2)能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随机现象和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通过亲身试验和感受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 通过发现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存在着统计规律性的过程,体会偶然性和 必然性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学生学情分析】 (1)随机事件广泛存在于生活中,学生对随机事件和概率在生活中都有感性的体验,比如天气、彩票等问题,但是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对随机思想的认识比较少,对随机现象理论也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2)要正确理解本节内容中所蕴含的随机思想,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能自己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