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的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差不多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时期人的心理进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差不多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究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进展技能。如学习进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治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治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等。

自我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躯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关心,积极探究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课程内容:

第一章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了解自我,进展自我

第三章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第一章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心理活动: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知觉、经历、注意、思维、想象)、情感、意志

个性—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

第二节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观:“健康是一种完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善状态,而非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定义细则为:

(一)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疲劳和紧张;

(二)积极乐观,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三)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四)自我操纵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五)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六)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七)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八)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九)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十)肌肉、皮肤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其中,前5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5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恰当评估;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行为与这一时期的年龄特征相符合;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操纵;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对个人需要做恰当的满足;

10、在不违背团体的要求下,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充分的安全感

对人、对世界的信任感。心理健康的人对人怀有普遍的善意,

待人真诚,因为他们相信人性中好的一面。

比例:信任感多于不信任感。因此能够持续不断的尝试和冒险,生活比不人多了专门多机会和可能。

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处理任何情况

儿童出生后得到成人们的关怀、爱抚,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感到安全,形成对人的信任感;假如这种关怀不一致,爱抚不够或没有,就会对人对世界产生疑惧,形成不信任感。

2、充分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了解自己,对自我评价客观,不偏高也不偏低;(身高自评、长相、不妄自尊大,同时充分认识、挖掘自我的潜能。不断整容的人)

不管自己“美丑”,不怕照镜子,同时不为此过分忧虑;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目标既符合自己的实际,也符合周围世界的实际。在充分了解自我、了解世界的基础上,心理健康的人都有特不明确的、符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4、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

对外界发生的一切保持适当兴趣和接触。

不单枪匹马地进行“风车大战”,也可不能与所有的时髦并肩前行。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在人生进展的每一时期,从童年开始,能专门好地度过各种危机,处理各种问题,自我调整和修复,“可持续地、健康地成长和进展”

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既不退缩也不躲避,而是认真总结经验;

不重复过去的失败经验,进行新的尝试;

有弹性。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亲热的朋友,正常的同事及领导关系。

人健康成长所经历的人际环境:家庭(父母或抚养人)—学校(老师,同龄人)—同性友谊—异性爱恋—自己组建家庭。

对人性的不完善有深刻的认识并同意,清晰地明白如何与不完善的人打交道。只与美好共舞。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操纵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喜怒哀乐,同时将它表达出来,而不是过分压抑。即能做到荣辱不惊,也能同意自己不良的心情。但对自己的情绪有敏锐的自省能力,对不良情绪及时调整,不让它接着下去。

9、在不违反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对个人需要做恰当的满足。

不是苦行僧,认识并满足个人的需要,善待自己。

10、在不违背团体的要求下,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能专门好地与团体相融,必要时能突出自己。(不怕出头)

三、国内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同意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同意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协调与操尽情绪,心境良好,人格完整和谐;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在日常生活中与同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

2.在行为上能够扮演适当的性不角色。

3 .接纳自己的躯体和容貌。只是分炫耀自己的优点,也只是分掩饰自己的缺点,发挥最大潜能。

4.情绪表达渐趋成熟独立。凡事不再依靠父母或其他成人的支持与爱护。

5.有经济独立的信心。

6.能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兴趣的职业,而且肯努力奋发,为取得该种职业而预备。

7.认真考虑选择婚姻对象,并开始预备成家过独立的家庭生活。

8.在知识、观念等各方面,都能达到作为一个公民所需要的标准。

9.乐于参与社会活动,也能在社会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10.在个人的行为导向上,能建立起自己的价值道德标准。

现代公民标准:

1、理性思维

2、独立推断力

3、开放的视野

4、平和的心态

5、不卑不亢的人际交往

6、一定的社会责任心

心理健康的等级

1、高度健康:符合马斯洛提出的十条标准。(在人群中不到10%)

2、一般健康:表现为心情经常愉快,适应能力强,善于与不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进展水平应完成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70%左右)

3、轻度失调: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和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调节或通过专业人士的关心,可恢复常态。(15%左右)

4、严峻病态心理:表现为严峻的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还会进一步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不到5%)

以辨证、进展的眼光看待心理健康与不健康

五、阻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二)学校环境(三)社会环境(四)自我努力

第二节心理咨询简介(心理咨询预约电话64287012)

心理咨询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采纳咨询者与被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