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化学方程式完整版

热化学方程式完整版
热化学方程式完整版

1、(2008四川高考)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

2SO

4

和Ca(OH)

2

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

2(g) = 2CO(g) + O

2

(g)反应的

ΔH=2×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2、(2008泉州水平测试)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生石灰与水混合B.天然气燃烧

C.浓硫酸溶于水 D.干冰气化

3、(2008泉州水平测试)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在101kPa时)∶S(s) + O

2

(g)

=SO

2

(g) ;ΔH =-297.23kJ/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1mol S与1mol O

2的总能量大于1mol SO

2

的能量

B.1mol硫蒸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kJ C.1mol硫蒸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kJ

D.形成1mol SO

2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 S(s) 和1mol O

2

(g)

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4、(2011重庆高考)SF

6

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 键,已知1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 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kJ,则S(s) + 3F

2(g) = SF

6

(g)

的反应热△H为

A.—1780kJ/mol B.—1220kJ/mol

C.—450kJ/mol D.+430kJ/mol

5、(2009泉州水平测试)已知反应X+Y= M+N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6、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2>△H

1

的是

A、2H

2(气)+O

2

(气)=2H

2

O(气) △H

1

2H

2

(气)+O

2

(气)=2H

2

O(液) △H

2

B、S(气)+O

2

(气)=SO

2

(气) △H

1

S(固)+O

2

(气)=SO

2

(气) △H

2

C、C(固)+1/2 O

2

(气)=CO(气) △H

1

C(固)+O

2

(气)=CO

2

(气) △H

2

D、H

2

(气)+Cl

2

(气)=2HCl(气) △H

1

1/2 H

2

(气)+ 1/2 Cl

2

(气)=HCl(气) △H

2

7、(2010全国新课标)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

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kJ/mol。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

等于

A.-67.7 kJ/mol B.-43.5 kJ/mol

C.+43.5 kJ/mol D.+67.7kJ/mol

8、(2010广州调研)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H+(aq)+ OH-(aq)= H

2

O(l)△H=-57.3 kJ·mol-1可知,

若将含1 mol CH

3

COOH的稀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

量将含1小于57.3 kJ

C.由C(石墨)= C(金刚石)△H= +1.90 kJ·mol-1可知,金刚石

比石墨稳定

D.在101 kPa时,2 g 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

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

2

(g)+ O

2

(g)= 2H

2

O(l)△H=

-285.8 kJ·mol-1

9、(2009重庆高考)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

2

H

5

OH(l)+3O

2

(g)==2CO

2

(g)+3H

2

O(g);△H=-1367.0 kJ/mol

(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

2

O(l);△H=+57.3kJ/mol(中

和热)

C.S(s)+O

2

(g)==SO

2

(g);△H=-296.8kJ/mol(反应热)

D.2NO

2

==O

2

+2NO;△H=+116.2kJ/mol(反应热)

10.(2009全国高考)已知:

2H

2

(g)+ O

2

(g)=2H

2

O(l) ΔH= -571.6KJ·mol-1

1

CH

4(g)+ 2O

2

(g)=CO

2

(g)+2H

2

O(l) ΔH= -890KJ·mol-1

现有H

2与CH

4

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

2

和H

2

O(l),

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

2与CH

4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3 C.1∶4 D.2∶3

11、(2009上海高考)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如下(Q

1、Q

2

均为正值):

H 2(g)+Cl

2

(g) → 2HCl(g) △H =-Q

1

KJ/mol

H 2(g)+Br

2

(g) → 2HBr(g) △H =-Q

2

KJ/mol

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Q

l >Q

2

B.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C.生成1molHCl气体时放出Q

1

热量D.1mol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ImolHBr(l)具有的能量

12、(2009潍坊一模)用CH

4催化还原NO

x

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

4(g)+4NO

2

(g)=4NO(g)+CO

2

(g)+2H

2

O(g);ΔH=-574kJ/mol

②CH

4(g)+4NO(g)=2N

2

(g)+CO

2

(g)+2H

2

O(g);ΔH=-1160kJ/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反应①可推知:CH

4(g)+4NO

2

(g)=4NO(g)+CO

2

(g)+2H

2

O(l);ΔH=-Q,Q

>574kJ/mol

B.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分别参加反应①、②,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不同

C.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

4还原NO

2

至N

2

,放出的热量为173.4kJ

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

4还原NO

2

至N

2

,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

为1.6mol

13、(2009海淀期末)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

2H

2

(g)+5/2O

2

(g)=2CO

2

(g)

+H

2

O(g);△H=-1256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炔的燃烧热为1256kJ/mol

B.若转移10mol电子,则消耗2.5molO

2

C.若生成2mol液态水,则△H=-2512kJ/mol

D.若形成4mol碳氧共用电子对,则放出的热量为2512kJ

14、(2007东北四市)已知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可放出bkJ热量,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

2

H

2

(g)+5/2O

2

(g)=2CO

2

(g)+H

2

O(l);△H=2bkJ·mol—1

B.2C

2

H

2

(g)+5O

2

(g)=4CO

2

(g)+2H

2

O(l);△H=-2bkJ·mol—1

C.2C

2

H

2

(g)+5O

2

(g)=4CO

2

(g)+2H

2

O(l);△H=-4bkJ·mol—1

D.2C

2

H

2

(g)+5O

2

(g)=4CO

2

(g)+2H

2

O(l);△H=2bkJ·mol—1

15、(2007成都一诊)已知在101 KPa下,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

稀溶液中,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

2

(g)+O

2

(g)=== 2H

2

O(1);△H =-285.8 KJ/mol

B.H

2

(g)+1/2O

2

(g)=== H

2

O(g);△H =-285.8 KJ/mol

C.H

2

SO

4

(aq)+2NaOH(aq)=== Na

2

SO

4

(aq)+2H

2

O(1);△H =-57.3 KJ/mol

D.H+(aq)+OH-(aq)===H

2

O(1);△H =-57.3 KJ/mol

16、(2007全国一联)在101kPa时,燃烧480t含FeS

2

质量分数为50%的

黄铁矿生成固态Fe

2

O

3

和气态SO

2

,放出a×106kJ的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4FeS

2

(s)+11O

2

(g)==2Fe

2

O

3

(s)+8SO

2

(g);△H=-2a kJ·mol-1

B.FeS

2

(s)+O

2

(g)==Fe

2

O

3

(s)+2SO

2

(g);△H=+0.5akJ·mol-1

C.4FeS

2

(S)+11O

2

(g)==2Fe

2

O

3

(s)+8SO

2

(g);△H=+2akJ·mol-1

D.FeS

2

(s)+O

2

(g)==Fe

2

O

3

(s)+2SO

2

(g);△H=-a kJ·mol-1

17、(2007杭州一检)已知在25℃,101kPa下,l g C

8

H

18

(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

8

H

18

(1)+12.5O

2

(g)=8CO

2

(g)+9H

2

O(g);△H=-48.40kJ·mol-1

B.C

8

H

18

(1)+12.5O

2

(g)=8CO

2

(g)+9H

2

O(1);△H=-5518kJ·mol-1

C.C

8

H

18

(1)+12.5O

2

(g)=8CO

2

(g)+9H

2

O(1);△H=+5518kJ·mol-1

D.C

8

H

18

(1)+12.5O

2

(g)=8CO

2

(g)+9H

2

O(1);△H=-48.40kJ·mol-1

18、(2007福州一检)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1(s)+3O

2

(g)===2A1

2

O

3

(s);△H=-2834.9 KJ/mol

4Al(s)+2O

3

(g)===2A1

2

O

3

(s);△H=-3119.1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2

A.等质量的O

2比O

3

能量低,由O

2

变O

3

为放热反应

B.等质量的O

2比O

3

能量高,由O

2

变O

3

为吸热反应

C.O

3比O

2

稳定,由O

2

变O

3

为放热反应

D.O

2比O

3

稳定,由O

2

变O

3

为吸热反应

19、(2006绵阳一诊)已知H+(aq)+OH—(aq)=H

2

0(1);△H=akJ·mol—1,现用50mL0.50mol·L—1醋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绝热容器中快速、充分混合,所测得的中和热△H

A.>akJ·mol—1B.

C.=akJ·mol—1D.=a/4kJ·mol—1

20、(2006徐州二测)已知H+(aq)+OH-(aq)=H

2

O(l);△H=-57.3 kJ/mol。若向三份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并将上述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分别记为

Q l 、Q

2

、Q

3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Q

1

<Q

3

<Q

2

B.Q

l

<Q

2

<Q

3 C.Q

1

<Q

2

=Q

3

D.Q

1

=Q

2

=Q

3

21、(2006广州二研)N

2H

4

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mol N

2

H

4

(g)

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1/2N

2H

4

(g)+1/2O

2

(g)=1/2N

2

(g)+H

2

O(g);ΔH=+267kJ/mol

B.N

2H

4

(g)+O

2

(g)=N

2

(g)+2H

2

O(l);ΔH=-133.5kJ/mol

C.N

2H

4

(g)+O

2

(g)=N

2

(g)+2H

2

O(g);ΔH=+534kJ/mol

D.N

2H

4

(g)+O

2

(g)=N

2

(g)+2H

2

O(g);ΔH=-534kJ/mol

22、(2006天津理综)已知反应:

①101kPa时,2C(s)+O

2

(g)=2CO(g);△H=-221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

2

O(1);△H=-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23、(2006江苏高考)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程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

2(g)=CO

2

(g);△H

1

C(s)+1/2O

2

(g)=CO(g);△H

2

②S(s)+O

2

(g)=SO

2

(g);△H

3

S(g)+O

2

(g)=SO

2

(g);△H

4

③H

2

(g)+1/2O

2

(g)=H

2

O(g);△H

5

2H

2

(g)+O

2

(g)=2H

2

O(l);△H

6

④CaCO

3

(s)=CaO(s)+CO

2

(g);△H

7

CaO(s)+H

2

O(l)=Ca(OH)

2

(s);△H

8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4、(2005天津理综)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 g

的单质磷(P)在3.2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

(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其

相应的质量(g)为。

(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 P与O

2

反应生成固态P

2

O

3

的反应热ΔH=。

(3)写出1mol P与O

2

反应生成固态P

2

O

3

的热化学方程

式:。

25、(2005江苏高考)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

为:

H

2

(g)+1/2O

2

(g)=H

2

O(l);△H=-285.8kJ/mol

CO(g)+1/2O

2

(g)=CO

2

(g);△H=-283.0kJ/mol

C

8

H

18

(l)+25/2O

2

(g)=8CO

2

(g)+9H

2

O(l);△H=-5518kJ/mol

CH

4

(g)+2O

2

(g)=CO

2

(g)+2H

2

O(l);△H=-89.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H

2

(g) B、CO(g) C、C

8

H

18

(l) D、CH

4

(g)

26、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C(s)+O

2

(g)=CO

2

(g) ΔH= -393.5 KJ/mo1

2H

2

(g)+O

2

(g)=2H

2

O(g) ΔH= -483.6 KJ/mo1

现有0.2mol的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浊气、固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共放出63.53 KJ热量,则炭粉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2∶3 D.3∶2

27、乙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

2

(g)+

O

2

(g)===H

2

O(1); △H=-285.kJ/mol

C

3

H

8

(g)+5O

2

(g)===3CO

2

(g)+4H

2

O(1); △H=-2220.0kJ/mol

(1)实验测得H

2

和C

3

H

8

的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

放热6264.5kJ,则混合气体中H

2

和C

3

H

8

的体积比

3

是。

(2)已知:H

2O(1)=H

2

O(g);△H=+44.0kJ/mol 写出丙烷燃烧生成

CO

2

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28、(2005唐山模拟)在相同条件下,有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1)H

2(g)+ 1/2 O

2

(g)=H

2

O(g);△H=-Q

1

(2)2H

2(g)+ O

2

(g)=2H

2

O(1);△H=-Q

2

(3)2H

2(g)+ O

2

(g)=2H

2

O(g);△H=-Q

3

则Q

1、Q

2

、Q

3

的关系正确的是

A.Q

1=Q

3

<Q

2

B.Q

2

>Q

3

>Q

1

C.Q

3>Q

2

>Q

1

D.Q

1

=Q

2

=Q

3

29、(2005杭州质检)已知:

(1)H

2(g)+ 1/2 O

2

(g)=H

2

O(g)△H

1

=akJ·mol-1

(2)2H

2(g)+O

2

(g)=2H

2

O(g)△H

2

=bkJ·mol-1

(3)H

2(g)+ 1/2 O

2

=H

2

O(l)△H

3

=ckJ·mol-1

(4)2H

2(g)+O

2

(g)=2H

2

O(l)△H

3

=d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c<0 B.b>d>0

C.2a=b<0 D.2c=d>0

4

热化学方程式(巩固练习题)

第2课 热化学方程式 【巩固与应用】 〖基础知识巩固〗 1.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 ) A.反应物的状态 B.生成物的状态 C.反应物的多少 D.表示反应热的单位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B.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可表示分子的个数 C.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无论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必须标明聚集状态 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 3.关于热化学方程式:2H 2(气)+O 2(气)=2H 2O(液) △H =-571.6kJ/mol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2mol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1.6kJ 的热 B.1mol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85.8kJ 的热 C.2个氢分子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1.6kJ 的热 D.上述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H 2(气)+1 2 O 2(气)=H 2O(液);△H =-285.8kJ/mol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SO 2+O 3 △H = -196.6 kJ/mol B.H 2(g)+ 2 1 O 2(g) ==== H 2O(1)△H = -285.8 kJ/mol C.2H 2(g)+O 2(g) ==== 2H 2O(1)△H = +571.6 kJ/mol D.C(s)+O 2(g)==== CO 2(g)△H = +393.5 kJ/mol 5. 已知在1×105Pa ,298K 条件下,1gH 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 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H 2(g )+O 2(g )=2H 2O (l )ΔH =–142.9kJ ·mol - 1 B. 2H 2(g )+O 2(g )=2H 2O (l )ΔH =–571.6kJ ·mol - 1 C. 2H 2+O 2=2H 2O ΔH =-571.6kJ ·mol - 1 D. H 2(g )+12 O 2(g )=H 2O (g )ΔH = –285.8kJ ·mol - 1 6. 已知:C (石墨,固) △H = -1.4kJ/mol C (金刚石,固)+ O 2(气)=CO 2(气) △H 1 C (石墨,固)+ O 2(气)=CO 2(气) △H 2 根据已述反应事实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H 1=△H 2 B. △H 1>△H 2 C.△H 1<△H 2 D.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7. 下列变化式中,化学计量数只有一种含义的是( ) A.2H 2 + O 2 = 2H 2O B.NH 3 +H 2O =NH 4+ + OH - C.Zn +H 2SO 4(稀)= ZnSO 4 + H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 课题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计划课时1课时项目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用一定量的反应物计算最多可得多少生成物;另一种是制取一定量的生成物需要多少反应物。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题,都是利用化学方程式为依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十分明确的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求出生成物的质量,教材还举出两个实例来说明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学 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本课题内容虽是计算,但这种计算对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正确列出比例式并求解就可以了。但是,学生对化学计算常常进行得并不顺利,这往往是由于在有关化学计算的教学中,学生对化学的特点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从以下几方面对薄弱环节进行突破。1.使学生对化学计算题里的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2.强调化学方程式一定要写正确并且配平。3.练习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来解题。4.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知识讲解_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计算

高考总复习热化学方程式与反应热的计算 编稿:房鑫责编:张灿丽 【考试目标】 1.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考点梳理】 要点一、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与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诠释:热化学方程式既体现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同时又体现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体现了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关系。如: H2(g)+1/2O2(g)=H2O(g);ΔH1=-241、8kJ/mol 2H2(g)+ O2(g)=2H2O(g);ΔH2=-483、6kJ/mol H2(g)+1/2O2(g)=H2O(l);ΔH3=-285、8kJ/mol 2H2(g)+ O2(g)=2H2O(l);ΔH4=-571、6kJ/mol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与压强;因反应的温度与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不注明的指101kPa 与25℃时的数据。 (2) 要注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不同状态,物质中贮存的能量不同)。 如:H2 (g)+1 2 O2 (g)==H2O (g);ΔH=-241、8 kJ/mol H2 (g)+1 2 O2 (g)==H2O (1) ;ΔH=-285、8 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物质的量,它可以就是整数也可以就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ΔH成比例变化。 如:H2 (g)+Cl2 (g)==2HCl (g) ;ΔH=-184、6 kJ/mol 1 2H 2 (g)+ 1 2 Cl2 (g)==HCl (g);ΔH=-92、3 kJ/mol (4)△H的单位kJ/mol,表示每mol反应所吸放热量,△H与相应的计量数要对应。 (5)比较△H大小时要带着“﹢”、“﹣”进行比较。 (6)表示反应已完成的热量,可逆反应N2(g) +3H2(g) 2NH3 (g);△H=- 92、4kJ/mol,就是指当1molN2(g)与3molH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g)时放出的热量92、4kJ;2 mol NH3(g)分解生成1molN2(g)与3molH2(g)时吸收热量92、4kJ,即逆反应的△H=+92、4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完整版

1、(2008四川高考)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 2SO 4 和Ca(OH) 2 反 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 2(g) = 2CO(g) + O 2 (g)反应的 ΔH=2×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2、(2008泉州水平测试)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生石灰与水混合B.天然气燃烧 C.浓硫酸溶于水 D.干冰气化 3、(2008泉州水平测试)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在101kPa时)∶S(s) + O 2 (g) =SO 2 (g) ;ΔH =-297.23kJ/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1mol S与1mol O 2的总能量大于1mol SO 2 的能量 B.1mol硫蒸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kJ C.1mol硫蒸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kJ D.形成1mol SO 2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 S(s) 和1mol O 2 (g) 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4、(2011重庆高考)SF 6 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 键,已知1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 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kJ,则S(s) + 3F 2(g) = SF 6 (g) 的反应热△H为 A.—1780kJ/mol B.—1220kJ/mol C.—450kJ/mol D.+430kJ/mol 5、(2009泉州水平测试)已知反应X+Y= M+N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6、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2>△H 1 的是 A、2H 2(气)+O 2 (气)=2H 2 O(气) △H 1 2H 2 (气)+O 2 (气)=2H 2 O(液) △H 2 B、S(气)+O 2 (气)=SO 2 (气) △H 1 S(固)+O 2 (气)=SO 2 (气) △H 2 C、C(固)+1/2 O 2 (气)=CO(气) △H 1 C(固)+O 2 (气)=CO 2 (气) △H 2 D、H 2 (气)+Cl 2 (气)=2HCl(气) △H 1 1/2 H 2 (气)+ 1/2 Cl 2 (气)=HCl(气) △H 2 7、(2010全国新课标)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 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kJ/mol。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 等于 A.-67.7 kJ/mol B.-43.5 kJ/mol C.+43.5 kJ/mol D.+67.7kJ/mol 8、(2010广州调研)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H+(aq)+ OH-(aq)= H 2 O(l)△H=-57.3 kJ·mol-1可知, 若将含1 mol CH 3 COOH的稀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 量将含1小于57.3 kJ C.由C(石墨)= C(金刚石)△H= +1.90 kJ·mol-1可知,金刚石 比石墨稳定 D.在101 kPa时,2 g 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 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 2 (g)+ O 2 (g)= 2H 2 O(l)△H= -285.8 kJ·mol-1 9、(2009重庆高考)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 2 H 5 OH(l)+3O 2 (g)==2CO 2 (g)+3H 2 O(g);△H=-1367.0 kJ/mol (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 2 O(l);△H=+57.3kJ/mol(中 和热) C.S(s)+O 2 (g)==SO 2 (g);△H=-296.8kJ/mol(反应热) D.2NO 2 ==O 2 +2NO;△H=+116.2kJ/mol(反应热) 10.(2009全国高考)已知: 2H 2 (g)+ O 2 (g)=2H 2 O(l) ΔH= -571.6KJ·mol-1 1

热化学方程式应热知识归纳.doc

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考点知识归纳 一、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项目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是否要符合客 要相符、需要配平要相符、需要配平观事实、配平 注明的条件 反应发生的条件。如加热、光照、测定反应热的条件。如 25℃、 高压、催化剂等101kPa 等。中学可不注明 化学计量数意 可表示微粒数,为整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物质的量。 义和数值可以为整数或分数 书 沉淀、气体符号根据具体反应,在生成物中标明不需标明 写 物质的聚集状反应物、生成物都要注明,用 g、l、 不需标明 态s 标在化学式后面,并用小括号 是否注明反应 只写反应式反应式(状态)、“;”、反应热热 实例点燃H2( g)+Cl 2(g)==2HCl( g);△H= — 184.6 kJ /mol H 2+Cl 2===2HCl 物质的变化什么反应物生成什么产物多少摩尔的什么状态的反应物生成什么状态的产物 意量的变化多少(微粒个数、质量、体积、多少(物质的量)反应物变成多少物质的量)反应物生成多少产物(物质的量)产物 义 能表示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多能量的变化不能表明少。 H 为“—” 表示放热,为“ +” 表示吸热 二、燃烧热和中和热 1.反应热的分类:中和热、燃烧热等。 2.燃烧热 .定义:在 101kPa 时, 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 质的燃烧热。 例: C(s) +O 2(g) =CO 2( g);△ H = — 393.5 kJ /mol H2( g) +? O2( g) ==H 2O( l );△ H = — 285.8 kJ /mol 3.燃烧热 .与反应热比较异同 A.反应特点:专指可燃物燃烧 B.可燃物的量规定为 1 mol,配平方程式也以其为基准 C.产物为完全燃烧时的稳定生成物 D.反应热都属放热,△H 为“—” E.反应热产生的本质、热量的单位、表示符号相同 F.燃烧热是一种特殊的反应热 4.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 2O 时的反应热。

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总结

化学式有关计算的方法总结: 一、质量守恒法 例一、在A+B=C+2D中,已知2.9gA跟4.9gB完全反应,生成6gC,又知道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 【思路点拨】本题可以利用质量守恒法解,质量守恒法是利用变化前后物质质量保持不变这一原理进行求解。 【解析】由题意得知2.9gA和4.9gB是完全反应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物C和D的质量之和应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因此生成D的质量为:(2.9g +4.9g)-6g=1.8g。然后再根据AD反应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然后求出A的相对分子质量。【答案】 解: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由题意得生成D的质量为: (2.9g+4.9g)-6g=1.8g A+B=C+2D x 2×18 2.9g 1.8g x=58 答: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 【总结升华】运用守恒法的解题关键在于找出等量关系,往往从物质质量守恒或元素质量守恒着手。举一反三: 【变式3】将含有15gA,10gB,9gC的粉末状混合物充分加热,发生化学反应后,A剩余3g,B增加到25g,C已消耗完,并有气体D放出,反应过程中,各物质质量变化的比值A∶B∶C∶D为() A.5∶4∶3∶2 B.4∶5∶3∶2 C.3∶2∶4∶5 D.2∶3∶5∶4 【变式4】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相互化合时,只生成30g新物质D,若再增加10gC,A与C正好完全反应,则A与B参加化学反应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 二、利用差量法计算 例二、将若干克锌粒投入到50.6g稀硫酸中,称得反应完成后溶液的质量为 63.2g。求反应生成氢气多少克? 【思路点拨】本题可以利用差量法来解决。差量法是根据题中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值求解的方法,它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加或减少的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对应量的比例关系求解。差量法解题关键是弄清这个“差”是谁与谁之间的差,如何与化学方程式联系起来。 【解析】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若有65g的锌参加反应,可以生成2g 氢气,那么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就增加了(65-2)g。现已知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63.2-50.6)g。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列比例式,x即可求出。 【答案】 解:设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质量差

知识讲解_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计算(基础)

高考总复习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的计算 【考试目标】 1.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考点梳理】 要点一、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与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诠释:热化学方程式既体现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同时又体现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体现了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关系。如: H2(g)+1/2O2(g)=H2O(g) ;ΔH1=-241.8kJ/mol 2H2(g)+ O2(g)=2H2O(g);ΔH2=-483.6kJ/mol H2(g)+1/2O2(g)=H2O(l) ;ΔH3=-285.8kJ/mol 2H2(g)+ O2(g)=2H2O(l);ΔH4=-571.6kJ/mol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不注明的指101kPa 和25℃时的数据。 (2) 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不同状态,物质中贮存的能量不同)。 如:H2 (g)+1 2 O2 (g)==H2O (g) ΔH=-241.8 kJ/mol H2 (g)+1 2 O2 (g)==H2O (1) ΔH=-285.8 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物质的量,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ΔH成比例变化。 如:H2 (g)+Cl2 (g)==2HCl (g) ΔH=-184.6 kJ/mol 1 2H 2 (g)+ 1 2 Cl2 (g)==HCl (g) ΔH=-92.3 kJ/mol (4)△H的单位kJ/mol,表示每mol反应所吸放热量,△H和相应的计量数要对应。 (5)比较△H大小时要带着“﹢”、“﹣”进行比较。 (6)表示反应已完成的热量,可逆反应N2(g) +3H2(g) 2NH3 (g);△H=- 92.4kJ/mol,是 指当1molN2(g)和3molH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g)时放出的热量92.4kJ;2 mol NH3(g)分解生成1molN2(g)和3molH2(g)时吸收热量92.4kJ,即逆反应的△H=+92.4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相似点都能表明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1.2 热化学方程式(解析版)

1.1.2 热化学方程式 1.已知:H2(g)+F2(g)====2HF(g) ΔH=-546.6 kJ·mol-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44.8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22.4 L的氢气和22.4 L的氟气吸收546.6 kJ热量 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546.6 kJ C.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高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2 mol H—F键的键能比1 mol H—H键和1 mol F—F 键的键能之和大546.6 kJ 【答案】A 【解析】只有在标准状况下,A才正确;1 mol H2(g)和1 mol F2(g)反应生成2 mol HF(g)放出546.6 kJ热量,而HF(g)→HF(l)是放热过程,B项正确;由题意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项正确;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546.6 kJ·mol-1,D项正确。 2.已知在101kPa、25℃条件下,已知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 + O2(g) ═ 2H2O(l);△H=﹣142.9kJ/mol B.2H2(g) + O2(g) ═ 2H2O(l);△H=﹣571.6kJ/mol C.2H2 + O2 ═ 2H2O;△H=﹣571.6kJ/mol D.2H2(g) + O2(g) ═ 2H2O(l);△H=+571.6kJ/mol 【答案】B 【解析】已知1 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的热量,4 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1.6kJ热量,△H<0,则A、D项错误;C项中各物质为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故B正确。 3.lmol碳完全燃烧后可放出393.5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O2(g)=CO2(g) △H=+393.5kJ/mol B.C(s)+1/2O2(g)=CO(g) △H=﹣393.5kJ/mol C.C+O2=CO2 △H=﹣393.5kJ/mol D.C(s)+O2(g)=CO2(g) △H=﹣393.5kJ/mol 【答案】D 【解析】碳的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热△H应小于0,为负值,A项错误;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B项错误;热化学方程式没有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C项错误;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反应放热,△H<0,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H=393.5kJ/mol,D项正确。

化学方程式及相关计算

1.基础知识(化学式,化学价,方程) 元素符号是要记下来的,这是个必经的过程,只要多看多回忆,这个过程不会很长。接下来组合成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就是可以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了。 化学方程式则需要掌握反应原理,然后记住特例。比如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什么是氧,然后是硅等,人体中含量对多的为什么是氧、碳、钙...我们可以理解的东西,为什么不去理解,而要死记硬背呢? 化学价口诀 正一钾钠银和氢,正二钙镁铜钡锌。 正三铝,正四硅,一二铜,二三铁。 负一氟氯溴和碘,负二氧硫三氮磷。 氯在一五七中找,二四六七锰正好。 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化学元素周期变 初中阶段常见化学式 水银.汞Hg 白金.铂Pt 硫磺.硫S 金刚石.石墨.木炭.碳 C 白磷.红磷.黄磷.磷P 盐酸.氢氯酸HCl 硝酸.HNO3 硫酸.H2SO4 双氧水.过氧化氢H2O2 烧碱.火碱.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苛性钾.氢氧化钾KOH 消石灰.熟石灰.氢氧化钙Ca(OH)2 碱石灰NaOH,CaO 碳铵碳酸氢铵NH4HCO3

硫铵.硫酸铵(NH4)2SO4 干冰.二氧化碳CO2 生石灰.氧化钙CaO 苏打.纯碱Na2CO3 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口碱.结晶碳酸钠NaCO3 明硫酸铝钾KAl(SO4)2 胆矾.硫酸铜CuSO4 草木灰碳酸钾K2CO3 灰锰氧.PP粉.高锰酸钾KMnO4 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CaCO3 铜绿.孔雀石.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甲醇CH3OH 赤铁矿三氧化二铁Fe2O3 磁铁矿.铁黑.四氧化三铁Fe3O4 醋酸.乙酸CH3COOH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点 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2Fe+6HCl=2FeCl3+3H2↑(正确产物为FeCl2) 2、条件是否完整或遗漏:如2H2O2=2H2O+O2↑(需注明MnO2作催化剂) 3、反应是否配平:如Al+H2SO4 = Al2(SO4)3+H2↑(系数应为2、3、1、3) 4、箭头符号“ ↑” “ ↓” 是否正确使用: 如 CO+CuO==高温==Cu+CO2↑ (CO2后不用↑,CO也为气体) 学习建议 题目也许能做出,原因永远是——背出来的!

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作练习检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4

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 一、选择题 1.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 A.分子数 B.体积 C.质量 D.物质的量 答案 D 解析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不同,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 2.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能量 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和1 mol氢气吸收131.3 kJ热量 C.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吸收131.3 kJ 热量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3 kJ 答案 C 解析反应热表示按照热化学方程式计量数的物质的量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kJ·mol-1,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1 mol固态碳和1 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吸收131.3 kJ的热量。 3.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N2(g)+3H2(g)===2NH3(l)ΔH=2(a-b-c)kJ·mol-1 B.N2(g)+3H2(g)===2NH3(g)ΔH=2(b-a)kJ·mol-1

C.12N 2(g)+32 H 2(g)===NH 3(l )ΔH =(b +c -a )kJ·mol -1 D.12N 2(g)+32 H 2(g)===NH 3(g)ΔH =(a +b ) kJ·mol -1 答案 A 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12 mol N 2(g)+32 mol H 2(g)断裂化学键生成1 mol N 和3 mol H 吸收的能量为a kJ ,1 mol N +3 mol H 形成1 mol NH 3(g)释放的能量为b kJ ,所以有12 N 2(g)+32 H 2(g)===NH 3(g) ΔH =(a -b ) kJ·mol -1,而1 mol NH 3(g)转化为1 mol NH 3(l)放出c kJ 的热量,所以有12N 2(g)+32 H 2(g)===NH 3(l) ΔH =(a -b -c ) kJ·mol -1,即N 2(g)+3H 2(g)===2NH 3(l) ΔH =2(a -b -c ) kJ·mol -1 。 4.下列对H 2(g)+Cl 2(g)===2HCl(g) ΔH (298 K)=-184.6 kJ/mol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1分子H 2和1分子Cl 2反应,放出热量184.6 kJ B .1 mol H 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g),放出的热量为184.6 kJ C .在25 ℃、101 kPa 的条件下,1 mol H 2(g)和1 mol Cl 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g),放出的热量为184.6 kJ D .在25 ℃、101 kPa 的条件下,1 mol H 2(g)和1 mol Cl 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g),吸收的热量为184.6 kJ 答案 C 解析 热化学方程式中ΔH 的值与具体化学反应相对应,在反应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再表示粒子数目,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所以A 项中分子个数的说法是错误的。在描述反应时应说明外界条件,而B 项中没有温度和压强,该说法也是错误的。ΔH <0,反应放热而非吸热,D 项错误。 5.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加大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B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C .用0.5 mol·L -1NaOH 溶液分别与0.5 mol·L -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 D .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试管、温度计 答案 A 解析 在中和热的测定中,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目的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加快反应,减小误差,A 项正确;B 项中,温度计水银球不能接触烧杯底部,故错误;C 项中,CH 3COOH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第1讲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 Ⅰ.知识回顾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通常情况下的反应热即焓变,用ΔH表示,单位___。 旧键的断裂___能量;新键的形成___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 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吸热反应:__者>__者;放热反应:__者<__者。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放出热量吸收热量 前者为反应 3.放热反应ΔH为“或ΔH吸热反应ΔH为“”或ΔH?H=E(的总能量)-E(的总能量) ?H=E(的键能总和)-E(的键能总和) 4.常见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⑴常见放热反应①②⑵常见吸热反应①② 5.反应热的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二.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 1.热化学方程式是指。 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2.书写注意事项: ⑴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不用 ↑和↓(因已注明状态)。(若为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名称),因为物质呈现 哪一种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即反应物的物质相同,状态不同,△H也不同。 ⑵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因为△H的大小和反应的温度、压强有关,如 不注明,即表示在101kPa和25°C。⑶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

子个数,而是表示,故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相同物质的化学反应,当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H也同等倍数的改变。 如:2H2(g)+O2(g)=2H2O(l)ΔH=-571.6kJ/mol H2(g)+1/2O2(g)=H2O(l)ΔH=-285.8kJ/mol ⑷△H的表示: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一定要注明,“+”代表,“-” 代表。△H的单位是:或。 ⑸热化学方程式具有加和性,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反应逆向进行时,△H值不变,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 1.燃烧热是指kJ/mol。 几个注意点: ①研究条件:25℃,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101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物。如: C→CO2(g)、H→H2O(l)、S→SO2(g) 2.中和热是。 中和热的表示:(一般为强酸与强碱)H+(aq)+OH-(aq)=H2O(l)△H=-57.3kJ/mol。 弱酸、弱碱电离时要吸热,△H>—57.3KJ/mol 3.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原理:△H=-4.18m(t2?t1) n(H2O)?10KJ/mol-3 实验用品:

热化学方程式习题

第一编专题二第6讲 课时作业 1.(2014·海南高考改编)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热效应等于ΔH 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D.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解析:根据图示,a曲线为没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A说法不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说法不正确;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为E1和E2中的较大值而不是二者之和,D说法不正确。 答案:C 2.(2015·上海高考)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 C.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H2O+1 2 O2+Q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但是反应的 热效应不变,错误。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而且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因此不存在平衡转化率的提高与否,错误。C.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也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而且要注明反应的物质相对应的能量和物质的存在状 态,错误。D.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正确。

答案:D 3.(2015·海南高考)已知丙烷的燃烧热ΔH=-2 215kJ·m oI-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 1.8 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A.55 kJ B.220 kJ C.550 kJ D.1 108 kJ 解析:丙烷分子式是C3H8,1 mol 丙烷完全燃烧会产生 4 mol水,则丙烷完全燃烧产生 1.8 g水,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1.8 18×4 ×2 215=55.375(kJ)。 答案:A 4.(2015·佛山质检)已知:101 kPa时1 mol辛烷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 5 518 kJ;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 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则下列热化学方程 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①2C8H18(l)+25O2(g)===16CO2(g)+18H2O(g) ΔH=-11 036 kJ· mol-1 ②2C8H18(l)+25O2(g)===16CO2(g)+18H2O(l) ΔH=-11 036 kJ· mol-1 ③H++OH-===H2OΔH=-57.3 kJ· mol-1 ④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ΔH=-114.6 kg· mol-1 A.①③B.②③ C.②④D.只有② 解析: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要注意状态、ΔH单位、符号以及数值是否与前面 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①错在水的状态,应为液态;③错在没有标出是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及 水的状态,正确的为H+(aq)+OH-(aq)===H2O(l)ΔH=-57.3 kJ· mol-1 答案:C 5.(2015·正定中学一模)下列化学用语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A.H+(aq)+OH-(aq)===H2O(l)ΔH=-a kJ· mol-1,故1 mol NaOH固体与足量的稀盐 酸反应,放出热量为 a kJ B.因CuSO4·5H2O(s)===CuSO4(s)+5H2O(l)ΔH=+bkJ·mol-1,故 1 mol CuSO4(s)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b kJ C.因氢气的燃烧热为 c kJ· mol-1,故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ΔH=+c kJ· mol-1 D.因N2(g)+3H2(g)2NH3(g)ΔH=-d kJ· m ol-1,故在某容器中通入 1 mol N2与3 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小于 d kJ

【必背】初中化学方程式及计算公式(图文双版)

初中化学方程式及计算公式(文字版)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氧气的来源: 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加热 Hg+ O2 ↑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H2O2 MnO22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二、自然界中的水: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通电 2H2↑+ O2 ↑ 17.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H2CO3 三、质量守恒定律: 1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2. 镁还原氧化铜:Mg + CuO 加热 Cu + Mg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2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5.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6.煤炉的底层:C + O2 点燃 CO2 27.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 2CO 28.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 点燃 2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2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0.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31.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 H2CO3 32.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 高温 CaO + CO2↑ 33.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Ca(OH)2 + CO2 === CaCO3 ↓+ H2O

初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含答案)

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基础)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了解几种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能熟记并能书写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解计算题的基本格式。 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基础) 要点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要点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要点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格式 要点梳理要点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1.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遵循两条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原则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配平,使反应前后的各种原子的个数相等。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五个步骤(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1)“写”: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不止一种物质的用加号连接。 KMnO4─K2MnO4+MnO2+O2 (2)“配”:调整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使短线左右两边同种原子的数目相等。 2KMnO4─K2MnO4+MnO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气体放出符号“↑”和沉淀符号“↓”。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都有固体,气体生成物或固体生成物就不要注“↑”或“↓”。 (4)“改”:配平后必须把短线改为等号。2KMnO4K2MnO4+MnO2+O2↑ (5)“查”:一查化学式;二查配平(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总数是否相等);三查条件;四查生成物的状态。 【要点诠释】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歌诀: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准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气沉淀,箭头(↑↓)来标明。 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基础) 要点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要点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要点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格式 要点梳理要点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同种原子的数目相等。常用的配平方法有如下几种: 1.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时找出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相应较大的元素,并找出其最小公倍数。将这个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该原子个数,所得的值确定为该化学式的计量数,再配出其他化学式的计量数。 例如:P + O2─ P2O5 P + 5O2─ 2P2O5 4P+5O22P2O5 2.奇数配偶数法:找出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在两端一奇一偶的元素,作为配平起点,再由此推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H2O2─H2O + O2 反应前过氧化氢中氧原子数为2(偶数),反应后水中氧原子数为1(奇数),将水配为偶数2,再配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即可。

高中化学练习-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及有关计算_word版含解析

课练21 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及有关计算 基础练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任何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都可直接测定 B .利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 C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化学反应的始态有关,与终态无关 D .一个化学反应中,经过的步骤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2.已知反应CH 3CHO(g)+a O 2(g)===X +b H 2O(l) ΔH ,X 为下列何种物质时ΔH 最小( ) A .CH 3COOH(l) B .CH 3COOH(g) C .CO(g) D .CO 2(g) 3.航天燃料从液态变为固态,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铍是高效率的火箭材料,燃烧时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已知1 kg 金属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2700 kJ.则铍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 .Be +12O 2===BeO ΔH =-564.3 kJ·mol -1 B .Be(s)+12O 2===BeO(s) ΔH =+564.3 kJ·mol -1 C .Be(s)+12O 2===BeO(s) ΔH =-564.3 kJ·mol -1 D .Be(s)+12O 2===BeO(g) ΔH =-564.3 kJ·mol -1 4.X 、Y 、Z 、W 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焓变:ΔH =ΔH 1+ΔH 2,则X 、 Y 可能是( ) ①C 、CO ②AlCl 3、Al(OH)3 ③Fe 、Fe(NO 3)2 ④Na 2CO 3、NaHCO 3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 5.已知C(s)+CO 2(g)===2CO(g) ΔH 1=+172 kJ·mol -1 ① CH 4(g)+H 2O(g)===CO(g)+3H 2(g) ΔH 2=+206 kJ·mol -1 ② CH 4(g)+2H 2O(g)===CO 2(g)+4H 2(g) ΔH 3=+165 kJ·mol -1 ③ 则反应C(s)+H 2O(g)===CO(g)+H 2(g)的ΔH 为( ) A .+131 kJ·mol -1 B .-131 kJ·mol -1 C .+262 kJ·mol -1 D .-262 kJ·mol -1 6.25 ℃、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

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联系和区别

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联系与区别 反应热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题型一般为选择和填空,考查的内容主要有:热化学方程 需要加热才能进行,而有些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也可自发进行。 实际上反应热就是反应物分子中旧的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与形成的生成物分子中新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之差。△H=∑E(反应物键能)-∑E(生成物键能)。同样当“△H”为“-”即△H<0时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这时“△H”为“+”即△H>0。 【例题1】(09重庆高考)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 kJ/mol(燃烧热) B.NaOH(aq)+HCl(aq)== NaCl(aq)+H2O(l);△H=+57.3 kJ/mol(中和热) C.S(s)+O2(g)=== SO2(g);△H=-269.8 kJ/mol(反应热) D.2NO2== O2+2NO;△H=+116.2 kJ/mol(反应热) 解析:A项燃烧热要求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mol,得到的氧化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即H2O 的状态必须为液态,因此A选项错误;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H应小于0,因此B选项错误;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注明物质在反应时的状态,因此D选项错误。只有C选项正确。答案:C 【例题2】(09四川高考)25℃,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aq) +SO42-(aq)+Ba2+(aq)+2OH-(aq)=BaSO4(s)+2H2O(1);△H=-57.3 kJ·mol-1 B.KOH(aq)+ H2SO4(aq) = K2SO4(aq)+H2O(l);△H=-57.3 kJ·mol-1 C.C8H18(l)+ O2 (g) = 8CO2 (g)+ 9H2O(g);△H=-5518 kJ·mol-1 D.2C8H18(g)+25O2 (g) =16CO2 (g)+18H2O(1);△H=-5518 kJ·mol-1 解析:中和热的标准是生成1 mol H2O(l)时所放出的热量,A项不符合中和热的定义;燃烧热要求必须生成稳定的氧化物,C项中生成物水为气态,应该为液态。D项中辛烷的物质的量不是1 mol,D中△H=-11036 kJ·mol-1才正确。所以ACD错误。答案:B 点拨:燃烧热、中和热概念的理解及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是解该题的关键。 【例题3】(08年海南高考)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 5O2=== 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 A.(6a + 5d-4c-12b)kJ·mol-1 B.(4c + 12b-6a-5d)kJ·mol-1 C.(4c + 12b-4a-5d)kJ·mol-1 D.( 4a + 5d-4c-12b)kJ·mol-1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1 mol P4中有6 mol P-P键,5 mol O2中 有5 mol O=O键,1 mol P4O10中有4 mol P=O键、12 mol P-O键, 所以△H =(6a + 5d-4c-12b)kJ·mol-1。答案:A 点拨: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在断 裂和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检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B.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C. 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 D. 在稀溶液中,1molCH3COOH和1mol NaOH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 2、已知:2CO(g)+O2(g)=2CO2(g); △H=–566.0kJ/mol.由此判断CO的燃烧热是() A. -283.0kJ/mol B. -566.0kJ/mol C. 283.0kJ D. 566.0kJ 3、已知: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 ②稀溶液中,H+ (aq)+OH-(aq)=H2O(1) △H=-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 1mol 水,放出57.3kJ 的热量 4、已知,在25℃、101kPa时,1mol C(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热393.5kJ,1mol CO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热283.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5℃、101kPa时,C(石墨)燃烧生成CO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C(石墨)+O2(g)=2CO(g);△H=-110.5kJ/ mol B.C(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和CO混合气体时,少放热283.0kJ C.C(石墨)和CO2(g)反应生成CO(g)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如果金刚石燃烧生成CO2放出的热量大于石墨,则从石墨转变成金刚石的变化需要吸热 5、(08四川卷)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映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映的中和热△H=2×(-57.3)kJ/mol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知识要点:反应热是一个矢量,吸热为+号,放热为—号。所以反应热必须带正负号,且只能用△H 来表示。在表述燃烧热和中和热时不带正负号,因为中和热和燃烧热不存在正负的问题,均用数值直接表达。(反应热、中和热和燃烧热三者而言:即用△H表示的时候标注+、—号,其余情况均都不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