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第七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第七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第七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一) 植物分类学基本知识

?生物分界,到现在都有争论,但有几个较为公认的:

? 1.最早分为植物动物两界。

? 2.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于1886年提出分植物、动物、原生生物三界。

? 3.1969年,R.H.Whittaker提出根据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营养方式提出植物、动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五界。

? 4.由于五届系统未能反映非细胞生物阶段,我国陈世骧提出三总界:非细胞总界(病毒)、原核总界(细菌和蓝藻)、真核总界(植物、动物和真菌)。

? 5.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另一分法,植物、动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古菌六界。

⑴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即植物分类的基本等级,以白玉兰为例:

?界(Regnum)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门(Divisio,Phylum)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

?亚门(Subdivisio)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

?纲(Clasis)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目(Ordo)木兰目(Magnoliales)

?科(Familis)木兰科(Magnoliaceae)

?属(Genus)木兰属(Magnolia)

?种(Species)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

?根据各种植物在长期演化中所形成的特点,通常将地球上的植物分成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①藻类植物

特点:多生活于水中;大小和形态结构差异很大(单细胞-衣藻,多细胞-水棉,构造复杂体积很大-海带);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②菌类植物

?生活环境广泛;形态大小多样;一般为异养生物。有的有益(固氮菌) 。

③地衣

?菌类和藻类的共生体。

?根据其生长状态可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三类。

?强的耐旱和耐寒能力(能在裸露的岩石上生长、北极或其它不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可以繁殖成群落);对空气污染非常敏感(二氧化硫);可将岩石分化成土壤。

④苔藓植物

?有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型,大多数仍需要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结构简单而矮小;有茎叶分化,可直立生长,但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由1或几个细胞构成的丝状体,具有固定和吸收作用如,葫芦藓。

⑤蕨类植物

一般陆生,少数水生;有根茎叶的分化;不产生种子,以孢子繁殖;常分布在森林草本层中,不少种类可作为指示植物。

⑥种子植物

?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最大的特征是能产生种子,胚包含在种子内,使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裸子植物:主要特征,胚珠外面没有心皮包被,因而形成的种子是裸露的。多为乔

木、常绿的。常见为苏铁、银杏(世界活化石银杏和水杉)、松、杉、柏。

被子植物:适应陆生生活的最高级、最完善的一类植物。又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藻类、菌类和地衣都没有根茎叶分化称为低等植物;而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被称为高等植物。

⑵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①植物的拉丁学名

?林奈在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首创双名法。

?每种植物的拉丁学名由两部分组成,包括属名和种加词,另加命名人名。例如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②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规的要点简述如下:

?(一)植物命名的模式法和模式标本

?科或科级以下的分类群的名称,都是由命名模式来决定的。但更高等级(科级以上)分类群的名称,只有当其名称是基于属名的也是由命名模式来决定的。种或种级以下的分类群的命名必须有模式标本作根据。模式标本必须要永久保存,所以不能是活植物。模式标本有下列几种:

?1)主模式标本(全模式标本、正模式标本)(holotype)是由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即著者发表新分类群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的那一份标本。

?(2)等模式标本(同号模式标本、复模式标本)(isotype)系与主模式标本同为一采集者在同一地点与时间所采集的同号复份标本。

?(3)合模式标本(等值模式标本)(syntype)著者在发表一分类群时未曾指定主模式而引证了2个以上的标本或被著者指定为模式的标本,其数在2个以上时,此等标本中的任何1 份,均可称为合模式标本。

?4)后选模式标本(选定模式标本)(lectotype)当发表新分类群时,著作未曾指定主模式标本或主模式已遗失或损坏时,是后来的作者根据原始资料,在等模式或依次从合模式、副模式、新模式或原产地模式标本中,选定1份作为命名模式的标本,即为后选模式标本。

?(5)副模式标本(同举模式标本)(paratype)对于某一分类群,著者在原描述中除主模式、等模式或合模式标本以外同时引证的标本,称为副模式标本。

?6)新模式标本(neotype)当主模式、等模式、合模式、副模式标本均有错误、损坏或遗失时,根据原始资料从其他标本中重新选定出来充当命名模式的标本。

?(7)原产地模式标本(topotype)当不能获得某种植物的模式标本时,便从该植物的模式标本产地采到同种植物的标本,与原始资料核对,完全符合者以代替模式标本,虽然采集人与采集日期不尽相同,称为原产地模式标本。

?(二)每一种植物只有1个合法的正确学名,其他名称均作为异名或废弃。

?(三)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加词,最后附加命名人之名。

?(四)学名之有效发表和合格发表。

?根据“法规”,植物学名之有效发表条件是发表品一定要是印刷品,并可通过出售、交换或赠送,到达公共图书馆或者至少一般植物学家能去的研究机构的图书馆。

仅在公共集会上、手稿或标本上以及仅在商业目录中或非科学性的新闻报刊上宣布的新名称,即使有拉丁文特征集要,均属无效。自1935年1月1日起,除藻类(但现代藻类自1958年1月1日起)和化石植物外,1个新分类群名称的发表,必须伴随有拉丁文描述或特征集要,否则不作为合格发表。自1958年1月1日以后,科或科级以下新分类群之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模式,才算合格发表。例如新科应指

明模式属;新属应指明模式种;新种应指明模式标本。

?(五)优先律原则

?植物名称有其发表的优先律(priority)。凡符合“法规”的最早发表的名称,为唯一的正确名称。种子植物的种加词(种名)优先律的起点为1753年5月1日[即以林奈所著而在1753年5月1日出版的《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 ed.l)为起点];属名的起点为1754与1764年[即自林奈所著《植物属志》(Genera plantarum)的5版与6版开始]。因此,1种植物如已有2个或2个以上的学名,应以最早发表的名称为合用名称。例如,银线草有3个学名,先后分别发表过3次:

?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i nNov. Act. Nat. Cur. 14(2):681. 1829.

?Chloranthus mandshuricus Rupr. ,Dec. Pl. Amur. t.2. 1859

?Tricercandra japonica (Sieb.) Nakai ,Fl. Sylv. Koreana 18:14. 1930.

按命名法规优先律原则,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发表年代最早,应作合法有效的学名,后两名称均为它的异名(synonym)。

?(六)学名之改变

?由于专门的研究,认为此属中的某1种应转移到另1属中去时,假如等级不变,可将它原来的种加词移动到另1属中而被留用,这样组成的新名称叫“新组合”。原来的名称叫基原异名(bisionym)。原命名人则用括号括之,一并移去,转移的作者写在小括号之外。例如,杉木最初由Lambert定名为Pinus lanceolata Lamb.(1803年)。1826年,Robert Brown又定名为Cunninghamia sinensis R. Br. ex Rich.。1827年,Hooker 在研究了该种的原始文献后,认为它应属于Cunninghamia属。但Pinus lanceolata Lamb.这一学名发表最早,按命名法规定,在该学名转移到另一属时,种加词“lanceolata”应予保留。故杉木的合用学名为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

其他两个学名成为它的异名,而Pinus lanceolata Lamb.称为基原异名。

?(七)保留名(nomina conservenda)

?对不符合命名法规的名称,但由于历史上惯用已久,经国际植物学会议讨论作为保留名。例如某些科名,其拉丁词尾不是-aceae,如豆科Leguminosae(或为Fabaceae);

十字花科Cruciferae(Brassicaceae);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等。

?(八)名称的废弃

?凡符合命名法规所发表的植物名称,不能随意予以废弃和变更。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1)同属于一分类群而早已有正确名称,以后所作多余的发表者,在命名上是个多余名(superfluous name),应予废弃。

?(2)同属于一分类群并早已有正确名称,以后由另一学者发表相同的名称,此名称为晚出同名(later himonym),必须予以废弃。

?(3)将已废弃的属名,采用作种加词时,此名必须废弃。

?(4)在同一属内的两个次级区分或在同一种内的两个种下分类群,具有相同的名称,即使它们基于不同模式,又非同一等级,都是不合法的,要作为同名处理。

?属名如有下述情形,如名称与现时使用的形态术语相同,种的模式标本未加指定,名称为由两个词组成,中间未用连字符号相连等时,均属不合格,必须废弃。

?种加词如有下述情形时,即用简单的语言作为名称而不能表达意义的;丝毫不差地重复属名者;所发表的种名不能充分显示其为双名法的,均属无效,必须废弃。(二)植物识别的基本方法

?⑴植物的基本特性

?形态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利用价值。

?认识植物种类对了解植被类型和环境条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野外认识植物,要详细观察和记录每种植物的特征和生境条件。植物个体的特征包括花、果、叶(叶形、叶脉、叶缘、叶质、叶色、叶的大小)、主干、枝干、皮、林相、生活型等。生境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光照、气温、湿度等)、地貌、地质、土壤、水文等。

⑵植物常用形态术语

?1.植物根的形态类型

?根通常是植物向下伸长的部分,用以支持植物体和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料的器官,通常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

?主根各级分支叫做侧根。不论主根或侧根,都有一定的发生位置,均来源于胚根,叫定根,也有些植物可以从茎、叶上产生根,这种不是由根部发生的根,均称为不定根。

?一株植物根的总体叫做根系。按其形态可分为两类:有明显的主根,与地面垂直生长的称直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根多数细长如须称为须根系。

?此外,还有一些变态根,如从茎基生长的许多不定根,向下伸入土中,形成支持植物体地上部分的辅助根系,称为支柱根。由植物的侧根或不定根膨大而成,内面贮藏营养物质,外形上比较不规则的根,称为块根。

2.植物茎的形态类型

?植物茎的下与根相连,上承叶、花和果实的部分。植物的茎按质地分为木质茎和草质茎:

?(1)草质茎茎的木质细胞少,生活期短,无永久的木质组织,在开花结实后枯死。?(2)木质茎茎的木质部极发达,生活期长。

按其生长与地面的关系可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按其形态主要有:

?(1)叶状茎茎或枝扁平,呈绿色叶状,如天门冬。

?(2)根状茎横向延长的多年生地下茎,如莲。

?(3)肉质茎茎多汁,具发达的贮藏组织,茎呈绿色,可行光合作用,如仙人掌。?(4)攀援茎以卷须或吸盘附着它物上升的藤本茎,如葡萄。

?(5)缠绕茎缠绕它物上升的藤本茎,如裂叶牵牛。

?(6)匍匐茎茎平铺地面,在节上不仅生有叶子,并且生根,如草莓。

?(7)平卧茎茎横卧地面,但节上无根,如蒺藜。

?(8)直立茎茎垂直于地面如松树。

?(9)块茎短而肥厚的地下肉质茎,如马铃薯。

?(10)鳞茎地下茎短缩,外围有多数肥厚或膜质的鳞叶,如洋葱。

?(11)球茎球形的肉质地下茎,外面生有干膜质鳞片及藏在鳞片内的芽,如荸荠等。

3.植物叶的形态类型

?叶是植物制造营养物质和蒸腾水分的器官。一片完全叶是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

通常叶片是叶的扁平部分。叶柄是叶着生于茎或枝上的连接部分。托叶是叶柄两侧的附属物。

?1)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次序叫叶序。叶序可分为互生、对生、轮生、簇生和基生。?(2)单叶和复叶凡是一个叶柄上生一个叶片的,叫单叶;在一个总叶柄上,生有两个或多个小叶的,叫复叶。单叫与复叶一般可以根据芽着生情况判断。复叶的形态有三出复叶、掌状复叶和羽状复叶等。

?3)叶片形态有卵形、椭圆形、长圆形、圆形、倒卵形、披针形、倒披针形、线形等。

?(4)叶尖形态有钝形、渐尖、急尖、刺尖、尾尖、微凹。

?(5)叶基形态有楔形、圆形、心形、箭形、戟形、偏斜形、耳形、抱茎、穿茎。?(6)叶缘形态有羽状网脉、掌状网脉、直出平行脉、横出平行脉、射出平行脉、弧形脉、叉状脉。

?(7)叶缘形态有全缘、波状、齿状、缺刻。

4.花的构造和类型

?花的植物的繁殖器官,它是由花芽发育而成来的。完全花由四部分组成,外边被花萼与花冠包被,总称花被,内部为雄蕊和雌蕊。

?花的各部着生处叫花托,花朵着生的柄叫花柄,但有些植物的花不具花柄。缺少一至三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其中雄蕊和雌蕊都充分发育叫两性花,缺少雄蕊或雌蕊的花为单性花。雌蕊和雄蕊均没有的为无性花。

?单性花和两性花同生于一株的叫杂性花。

?1)花被花萼与花冠分化清楚且二者俱存的叫两被花。花萼、花冠任缺其一的为单被花。花萼与花冠都没有的为无被花。

?(2)花萼通常绿色,是花的最外一轮或最下一轮。花萼由若干萼片组成。有些植物的萼片彼此完全分离,称离萼,有些植物的萼片多少边合,称为合萼;其边合部分为萼筒,分离部分叫花萼裂片。在萼下在有的植物还有一轮花萼,称为副萼。

?(3)花冠位于花萼的里面,由若干花瓣组成,有各种颜色,但通常不呈绿色。花瓣完全分离的称为离瓣花,多瓣合生的称为合瓣花。合瓣花边合部分称为花冠筒,分离部分称为花冠裂片。花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十字形、唇形、钟状、坛状、蝶状、漏斗状、管状、舌状、轮状等。一般分成两类:辐射对称花或整齐花具有数个通过花心的对称面,两侧对称花或不整齐花只有一个对称面。

?4)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生于花冠内侧,是花的重要器官。常见的雄蕊类型有冠生雄蕊(生于合瓣花冠上)、离生雄蕊(雄蕊彼此分离的)、单体雄蕊(雄蕊花丝合成一单束的)、二体雄蕊(雄蕊花丝分面两束)、多体雄蕊(雄蕊花丝分成多束)、聚药雄蕊(花药合生花丝分离)、二强雄蕊(雄蕊四枚,其中二长二短)、四强雄蕊(雄蕊六枚,其中四枚长二枚短)。花药着生方式可分全着药、基差药、丁字着药的类型。

花药开裂方式有纵裂、孔裂和瓣裂。

?5)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每个完整的雌蕊由子房、花柱、柱头三部分组成。子房是雌蕊主要部分。由单一心皮构成的雌蕊,称为单雌蕊。一朵花内含有2至多个彼此分离的由单心皮组成的子房。称为离生雌蕊。一个雌蕊由两个或更多心皮合生时,称为复子房或复雌蕊。复子房内如果心皮形成的隔膜存在,则子房室数与心皮数相同,称为多室复子房;如果隔膜消失就形成一室复子房。有时每室被假隔膜隔成两部分。组成复子房的两个心皮边合程度不同。构成子房的每个心皮背面都有一条中脉,称为背缝线;复子房的两个心皮边缘相连接处,称为腹缝线。

?胚珠是将来发育成种子的部分。胚珠在子房内着生的部位,称胎座。子房内有胚珠1个或多个。

?(6)花托花柄顶端的膨大部分,花被和雄、雌蕊群着生的地方称为花托。

?雌蕊的子房着生在花托上,两者相接位置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上位子房下位花:花托多少凸起,子房只在基底与花托中央最高处相接,其他花部位于子房下侧而与子房分离。

?2)上位子房周位花:花托多少凹陷,与在它中部着生的子房不相愈合。其他花部症生在花托上端边缘,围绕子房而分离,故称周位花。

?3)半下位子房周位花:花托或萼片一部分与子房下部愈合,不能分离,其他花部着

生在花托上端内侧边缘,与子房分离。

?4)下位子房上位花:子房位于凹陷的花托之中与花托全部愈合,或者与外围花部的下部也愈合一起,其他花部位于子房之上。

?(7)花序花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花序。花序的主轴称为花序轴,最简单的花序只在花轴顶端着生一花,称为花单生。

?花序轴上如有多数花,则除顶花外皆由轴上变态叶的腋间生出,这些变态叶称为苞片,密集在花序基部的苞片则形成总苞。花序类型包括两大类:

?1)总状花序类:开花时由花序轴的基部向顶部依次工放,或由花序周边向中央依次开放,又称为无限花序类。常见的有:总状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穗状花序、葇荑花序、肉穗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有些花序类型常因花序分枝而形成复花序,如复总状花序又名圆锥花序、复穗状花序、复伞形花序、复伞房花序等。

?2)聚伞类花序类:花序轴顶部花先开放,再向下或向外侧依次开花,又称为有限花序类。其中亦可再分为单歧花序、螺状聚伞花序、二歧聚伞花序、多歧聚伞花序等。5.果实的构造和类型

?果实是由植物开花受精后的子房发育而成。果实外围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果皮,常可分成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有的除子房外还有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等也参与构成果实。由子房膨大而成的果实,叫真果。除子房壁外,还掺杂有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等而形成的果实,叫假果。

总之,由于构成雌蕊的心皮数及其离合情况,以及果皮性质的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果实类型。常见的有核果、浆果、蓇葖果、荚果、角果、蒴果、颖果、翅果、瘦果、坚果、聚合果、聚花果。

(三)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1.采集

?采集植物标本要尽量采集完整的植株,要有根、茎,叶,花,果实,草本植物要连根挖出,将泥土抖掉或用水洗掉;木本植物要采集带枝的,必要时可带一片树皮。

每种植物最少采集3-5份,以供鉴定、存放和交换、雌雄异株的要采全,寄生植物要连同寄主一起采集。采集植物标本时,应注意选择生长发育正常,无虫咬,无病害或无机械损伤的植株。采集后的标本应立即放入采集箱或塑料袋中,每一份标本都要挂上号牌。号牌必须系在标本的中间部位,以防脱落或损坏。

?2.野外记录和编号

?采集标本时,要详细、认真地进行野外记录和编序列号,按野外采集记录本所要求的项目逐项填写。用铅笔在记录本的相应项目上填写或者画一个“√”即可。

?野外记录时,同时间、同地点采集的同植物编为一个号。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采集的同种植物要分别编号。号牌上的号码要与采集记录本上的号码一致。不能重号、漏号,每个序列号标本的份数要在采集记录本上登记。用铅笔填写野外记录和号牌。?3.压制方法

?采来的植物标本要当天压制。压制前应进行初步整理。每种植物分别放好。每分标本的长和宽38×25cm为宜。若根系粗大,可用刀切成两半;若枝叶过密,可适当剪去部分叶片,留下一段叶柄,但注意不要把枝叶前端部分剪去。较大的标本可折叠成“V”、“N”、“W”形。太大的标本可截成几段,系相同号牌,并注明a、b、c……。?压制标本时,首先将一块标本夹作为底板放平,上面铺几张纸,将登记过的带有号牌的植物平展在纸上,注意保持其自然状态,并将其中一部分叶片翻成背面,然后再盖上2-4张纸。如遇含水较多的植物,可多放几张纸,边压制边填写采集记录本,按上述方法,一号接一号的压制,压制到适当厚度,盖上另一块标本夹,然后,用

绳捆好,放在阴凉干燥处。

?新压制的植物标本,每天至少要换一块纸,将湿纸换成干纸。过3-4天后,可两天换一次,直到标本干燥为止。每天换下来的纸要烘干或在日光下晒干,以便再用。

在最初一二天换纸时,必须注意整形。即展开其重叠和折叠部分使其接近自然状态。

为了使标本尽快干燥,在第三四天换纸时,应挑出多肉肥厚的标本单独压制,或者事先用沸水或酒精处理后再进行压制。一般标本5-7天即可压干。

?为使标本尽快干燥,也可用电熨斗烫干或用机器烘干。这两种方法较适合于革质叶植物。

?干燥好的标本要进行顺号、上台纸和鉴定,最后编写采集名录。

(四)重要树种简介

?⑴针叶树种

?油松、樟子松、马尾松、红松、华山松、火炬松、落叶松、黄花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巴山冷杉、杉木、柳杉、水杉、侧柏。?⑵阔叶树种

?毛白杨(响杨)、小叶杨、旱柳、垂柳、麻栎、栓皮栎、槲栎、蒙古栎、辽东栎、泡桐

?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糠椴、籽椴、色木槭、相思树、板栗、油桐。

植物学概论第四章

第四章园艺植物的育苗技术 第一节播种育苗 一、果树实生育苗 1.采种 要从最优良、纯正、强壮的采种树上采、要注意成熟度和采后正确处理。这样才能保证苗木是健壮的。 2.后熟和休眠 一些果树的种子在外观上已经成熟,但仍不能正常发芽,这是因为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这类种子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使种子内部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使胚进一步成熟,种子才能萌发,这种变化称为种子的后熟作用。 3.层积处理 层积处理的步骤:秋天把果实采下来以后、把种子清洗好、经过一定的晒凉,然后及时的和湿沙土掺起来,埋入土堆中,温度应保持2度以上,或者一层沙、一层土。种子多,要保持通风,如绑上草把。这实际上是模仿自然界安全越冬、萌发的条件。 4.浸种催芽 一般用温水侵芽,2份热水,1份凉水,或者用特别热的水,然后很快捞出来,放入冷水,冷热处理,这对于厚皮的种子有很好的催芽作用。 5.整地、播种  如果有温室、设施,可以在冬季经过50天的低温,可以在温室播种,50天内要使种子度过后熟、休眠。如果在陆地播种的话,得等到地温稳定达到10度以后。 二、一、二年生植物播种育苗 1.育苗前的准备 在设施条件播种育苗要准备好苗床。 播种的时期,在设施条件下育苗要根据需要的时间来播种。 播种的方法和播种量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来确定的。比如一些大粒的种子,像球根花卉,可以用点播的方式,而非常小的种子,如萝卜、白菜的种子,可以用撒播的方法。密度可根据育苗以后分苗的情况来确定。 2.苗期的管理 包括施肥、浇水、打药,如果在设施条件下,需调节温度、湿度、光照。

分苗是一技术关键,有的分一次就可以了,有时需多次分苗,每次分苗要注意几个环节,在分苗前,要适当控制水分,移栽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充分的光照,适当的提高温度。 二、一、二年生植物播种育苗 1.育苗前的准备 在设施条件播种育苗要准备好苗床。 播种的时期,在设施条件下育苗要根据需要的时间来播种。 播种的方法和播种量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来确定的。比如一些大粒的种子,像球根花卉,可以用点播的方式,而非常小的种子,如萝卜、白菜的种子,可以用撒播的方法。密度可根据育苗以后分苗的情况来确定。 2.苗期的管理 包括施肥、浇水、打药,如果在设施条件下,需调节温度、湿度、光照。 分苗是一技术关键,有的分一次就可以了,有时需多次分苗,每次分苗要注意几个环节,在分苗前,要适当控制水分,移栽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充分的光照,适当的提高温度。 3.定植技术 定植是指将培育好的秧苗栽植到大田或其它地点的作业。 定植期:大田首先考虑温度,特别是土温,一般的植物最适温度15度以上,原产亚热带、热带的植物要求20度以上。最低15度以上。定植期一般决定于气温条件。 定植前的准备: 主要是从土壤方面准备,主要是土壤的改良、土壤的施肥、土壤的消毒、土壤的湿度。 定植方法 一般来讲按照株行距来定植。 第二节扦插育苗 扦插育苗:从植物母体上切取茎、根和叶的一部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促使成为独立的新植株的育苗方法。 在果树、花卉用的很普遍,如葡萄、月季、柳树。 影响扦插的因素: ▲ 内因:主要与种类、品种、枝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物质有

植物学各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植物细胞那些结构保证了物质和信息传递? 活细胞----胞间连丝;死细胞---纹孔 2.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分层结构特点和功能? 从外向内: 胞间层:果胶 初生壁:细胞生长中形成;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等;纤维素构成微纤丝 次生壁:细胞停止生长后形成;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微纤丝有方向性 营养物质?鉴别? 3.淀粉(淀粉粒):碘液染色—蓝紫色蛋白质(糊粉粒):碘液染色—黄色 油:苏丹III染色—桔黄色 第二章 1.植物组织概念?细胞组织器官关系? 组织:形态、结构相似,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担负着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 细胞组织器官 2.区别以下概念? (1)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使器官或组织伸长或增粗。 成熟组织:细胞不分裂,保护、支持、分泌、输导、营养等功能。 (2)厚角组织:活细胞,初生壁角隅处加厚;厚壁组织:死细胞,次生壁几乎均匀加厚(3)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输导水和无机盐、支持 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输导有机物、支持 (4)表皮:表皮细胞、气孔、表皮毛;来自原表皮,初生结构表面的保护 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来自木栓形成层,次生结构表面的保护 (5)导管:死细胞、输导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筛管:活细胞、输导有机物、在韧皮部(6)导管:输导水和无机盐,靠穿孔运输; 管胞:输导水和无机盐,靠纹孔运输(7)筛管:输导有机物,靠筛孔的原生质联络索运输;筛胞:输导有机物,靠胞间连丝运输(8)乳汁管:分泌乳汁、有节和无节两种类型; 树脂道:分泌树脂,中央为分泌道,周围是分泌细胞 3.传递细胞的特征和功能? 传递细胞:细胞壁内突,胞间连丝丰富;细胞之间短途运输 4、为什么说裸子植物比被子植物更高级? 裸子植物:运输有机物为筛胞,运输水和无机盐主要为管胞,高等的有导管 被子植物:运输有机物为筛管和伴胞,运输水和无机盐主要为导管,管胞同时存在 植物组织系统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及功能? 6、皮系统:外侧,保护;基本组织系统:皮系统和维管组织系统之间,营养、支持等 维管组织系统:内侧,输导和支持 第三章 1.种子萌发条件? 内在:种子成熟;外在: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氧气 3、种子休眠原因:种皮障碍、种子后熟、种子含有抑制萌发物质 4、种子萌发后各部分去向? 胚根:主根;胚芽:茎和叶;胚轴:根和茎;子叶:枯萎 5、子叶出土幼苗:下胚轴伸长;子叶留土幼苗:上胚轴伸长; 第四章

植物学基础知识

一、植物茎的形态术语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一般是组成地上部分的枝干,主要功能是输导和支持。 (一)、根据植物茎的性质、寿命,可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 1.木本植物:茎含有大量的木质,一般比较坚硬。寿命较长,均为多年生的。 它们又可分为: 1)乔木: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植株,分枝位置距地面较高。如旱柳、毛白杨等。 2)灌木:主干不明显,植株比较矮小,常由基部分枝,如:月季、蔷薇、紫荆等。 3)半灌木:较灌木矮小,高常不及1米,基部近地面处木质多年生,上部茎草质,于开化后枯死,如蒿属植物。 2、草本植物:茎含有木质较少,多汁、柔软、易折断。这类植物根据生活周期又可分为: <1>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活周期在本年内完成,并结束其生命,开花结果。如:水稻、棉花等。 <2>二年生草本植物:生活周期跨越两个年份,即第一年生长,第二年才开花结果后枯死。如:白菜、萝卜、冬小麦等。 <3>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的地下部分能生活多年,每年都发芽生长。如:大理菊、马铃薯、甘薯等。 (二)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将茎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直立茎茎背地面而生,直立。 2匍匐茎茎细长、柔弱、平卧地面,蔓延生长,节上生不定根,芽发育为新植株。如草莓、甘薯。 3攀援茎以茎上发出卷须、吸器等攀援器官,借助攀援器官使植物攀附于他物上。有5种攀援结构: 1)卷须:瓜类、葡萄、豌豆 2)气生根:常春藤、络石 3)叶柄:旱金莲、铁线莲 4)钩刺:猪殃殃、白藤 5)吸盘:爬山虎(地锦) 4缠绕茎茎细长,柔弱,不能直立,以茎本身缠绕它物上升。如牵牛等。 *5斜生茎 *6平卧茎

二、叶的形态术语 叶由叶柄、叶片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片是叶的绿色平扁部分,也是叶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行使其功能的主要部分。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为完全叶,缺少其中任一部分或两部分的称为不完全叶。 (一)叶序 指叶在茎或枝条上排列的方式叫叶序,常见的有5种: 1、互生:每节上只生一片叶,如大豆、棉花、玉米等。 2、对生:每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如丁香、芝麻、薄荷等。 3、轮生: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叶,着生在一个节上,如夹竹桃。 4、簇(丛)生:两个以上的叶着生于极度缩短的短枝上,如金钱松、银杏等。 5、基生:两片以上的叶着生于地表附近的短茎上称为叶基生。如蒲公英、车前草等。(二)叶形 (三)叶尖

植物学第五章 花

1、禾本科植物的果实为()。B A、瘦果 B、颖果 C、坚果 D、蒴果 2、小麦籽粒的一端的一撮毛,称为() A、果毛 B、种皮上的表皮毛 C、表皮附属物 D、腺毛 3、雌蕊的组成从上向下分别为()A A、柱头、花柱、子房 B、柱头、子房、花柱 C、子房、花柱、柱头 D、花柱、柱头、子房 4、禾本科植物(小麦为例)小花花芽分化的顺序为() A、颖片,浆片,雄蕊,雌蕊 B、稃片,浆片,雄蕊,雌蕊 C、颖片,稃片,雄蕊,雌蕊 D、浆片,稃片,雄蕊,雌蕊 5、双受精过程的特征是() A、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另一个精子与极核融合 B、一个精与卵细胞融合,另外一个精子与反足细胞融合 C、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另个一个精子与助细胞融合 D、两个精子分别与两个助细胞融合 6、无花果的果实美味可口,这种果实是() A、一个子房发育 B、离生单雌蕊发育 C、花序发育 D、花托发育 7、梨和水稻的子房位置分别属于( ) A、子房上位和子房下位

B 、子房下位和子房上位 C 、子房上位和子房半下位 D 、子房半下位和子房上位 多项选择题 1、高等植物包括( ) A 、苔藓植物 B 、被子植物 C 、藻类植物 D 、裸子植物 E 、蕨类植物 2、小麦麦穗的花序类型属于( ) A 、穗状花序 B 、总状花序 C 、复穗状花序 D 、复总状花序 E 、葇荑花序 1、一朵花中的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的,这个雌蕊称为( )A

A、复雌蕊 B、单雌蕊 C、离心皮雌蕊 D、合心皮雌蕊 2、果实是()发育而成的。 A、胚珠 B、子房 C、胚囊 D、珠心 3、禾本科植物的稃片,从来源上来说是()C A、花被片 B、花的苞片 C、花序的苞片 D、花萼片 4、葫芦科植物的胎座类型为() A、中轴胎座 B、侧膜胎座 C、边缘胎座 D、特立中央胎座 5、药室内壁的主要功能是()A A、与花药的开裂有关 B、与减数分裂有关 C、与花粉粒发育有关 D、与雄配子体的形成有关 6、桃可食部分为()C A、花托 B、外果皮 C、中果皮 D、内果皮 7、棉雄蕊的花药为()室。D A、1 B、2 C、3 D、4 1、伞形科的果实为() A、复果 B、颖果 C、双悬果 D、瘦果 2、葫芦科植物的胎座类型为() A、中轴胎座 B、侧膜胎座 C、边缘胎座

第七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第七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一) 植物分类学基本知识 ?生物分界,到现在都有争论,但有几个较为公认的: ? 1.最早分为植物动物两界。 ? 2.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于1886年提出分植物、动物、原生生物三界。 ? 3.1969年,R.H.Whittaker提出根据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营养方式提出植物、动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五界。 ? 4.由于五届系统未能反映非细胞生物阶段,我国陈世骧提出三总界:非细胞总界(病毒)、原核总界(细菌和蓝藻)、真核总界(植物、动物和真菌)。 ? 5.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另一分法,植物、动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古菌六界。 ⑴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即植物分类的基本等级,以白玉兰为例: ?界(Regnum)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门(Divisio,Phylum)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 ?亚门(Subdivisio)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 ?纲(Clasis)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目(Ordo)木兰目(Magnoliales) ?科(Familis)木兰科(Magnoliaceae) ?属(Genus)木兰属(Magnolia) ?种(Species)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 ?根据各种植物在长期演化中所形成的特点,通常将地球上的植物分成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①藻类植物 特点:多生活于水中;大小和形态结构差异很大(单细胞-衣藻,多细胞-水棉,构造复杂体积很大-海带);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②菌类植物 ?生活环境广泛;形态大小多样;一般为异养生物。有的有益(固氮菌) 。 ③地衣 ?菌类和藻类的共生体。 ?根据其生长状态可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三类。 ?强的耐旱和耐寒能力(能在裸露的岩石上生长、北极或其它不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可以繁殖成群落);对空气污染非常敏感(二氧化硫);可将岩石分化成土壤。 ④苔藓植物 ?有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型,大多数仍需要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结构简单而矮小;有茎叶分化,可直立生长,但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由1或几个细胞构成的丝状体,具有固定和吸收作用如,葫芦藓。 ⑤蕨类植物 一般陆生,少数水生;有根茎叶的分化;不产生种子,以孢子繁殖;常分布在森林草本层中,不少种类可作为指示植物。 ⑥种子植物 ?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最大的特征是能产生种子,胚包含在种子内,使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裸子植物:主要特征,胚珠外面没有心皮包被,因而形成的种子是裸露的。多为乔

植物学总复习精编版

植物学总复习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第五章藻类植物 定义:一群具有光合作用色素、能独立生活的自养原植体植物。 一、藻类植物的特征 1.具有光合作用色素 2.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无保护层保护 3. 无根、茎、叶的分化 4.无胚的形成 二、藻类植物的分类依据 1.植物体的形态 2.细胞核的构造 3.细胞壁的成分 4.载色体的结构和光合色素的种类 5.贮藏养分的种类 6. 鞭毛有无、着生的位置和类型 7.有性生殖的方式 8. 生活史类型 根据上述特征,把藻类分成9门:蓝藻门、裸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绿藻、红藻门、褐藻 三、各门藻类植物的特征比较 四、各门藻类的代表种类 蓝藻门:色球藻、颤藻、念珠藻、螺旋藻等 绿藻门:衣藻、水绵、石莼、轮藻等 红藻门:紫菜、江蓠等 褐藻门:水云、海带、马尾藻等 注意蓝藻的原始性与褐藻的进化性、绿藻与高等植物的特征异同。 五、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原核生物: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或线粒体的一类单细胞生物。 藻殖段:藻殖段是由于丝状体中某些细胞死亡或形成异型胞,或在两个营养细胞间形成双凹形分离盘,以及机械作用等将丝状体分成多个小段,每一段称为藻殖段,每个藻殖段发育成一个丝状体。 水花(水华)与赤潮:水华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同配生殖:两个形态、大小相似的性细胞(即同形配子)相互结合的一种较简单的有性生殖方式。见于低等动植物,特别是藻类和真菌。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植物学 2、英文名称:Botany 3、课程代码:011189 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5、课程性质:必修课 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 7、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园林、林学 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9、学时:总学时64(理论课46学时,实验课18学时) 10、学分:4学分 二、课程教育目标 植物学是植保、园林、林学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包括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和植物系统分类两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观察、实践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植物学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了解植物学的历史和发展动态;理解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植物多样性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理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后含物概念、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细胞生长、

分化,植物细胞死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细胞的死亡;理解原生质,细胞的特征,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掌握植物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及细胞的分裂。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 教学内容: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及组织系统类型。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复合组织,分泌结构,理解组织系统的概念;掌握组织的概念、各类组织的形态、分类(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结构及功能。 教学重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各组织的结构特征。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 教学内容: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及种子的休眠;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种子和幼苗的类型;理解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机制;掌握被子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种子休眠和萌发。 第四章根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根系的概念,根系类型及其在土壤中的生长分布规律,根的生理功能;根尖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及生长动态;根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的概念,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侧根的形成;根瘤的产生与作用,菌根的类型及功能;根的变态类型和功能。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根的功能,根系的类型;理解根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根的变态类型、侧根的形成、根尖结构及生长动态;掌握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园林专业、植物保护专业重点掌握),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林学专业重点掌握)。

植物学总复习

第五章藻类植物 定义:一群具有光合作用色素、能独立生活的自养原植体植物。 一、藻类植物的特征 1.具有光合作用色素 2.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无保护层保护 3. 无根、茎、叶的分化 4.无胚的形成 二、藻类植物的分类依据 1.植物体的形态 2.细胞核的构造 3.细胞壁的成分 4.载色体的结构和光合色素的种类 5.贮藏养分的种类 6. 鞭毛有无、着生的位置和类型 7.有性生殖的方式 8. 生活史类型 根据上述特征,把藻类分成9门:蓝藻门、裸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绿藻、红藻门、褐藻 三、各门藻类植物的特征比较 四、各门藻类的代表种类 蓝藻门:色球藻、颤藻、念珠藻、螺旋藻等 绿藻门:衣藻、水绵、石莼、轮藻等 红藻门:紫菜、江蓠等 褐藻门:水云、海带、马尾藻等 注意蓝藻的原始性与褐藻的进化性、绿藻与高等植物的特征异同。 五、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原核生物: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或线粒体的一类单细胞生物。 藻殖段:藻殖段是由于丝状体中某些细胞死亡或形成异型胞,或在两个营养细胞间形成双凹形分离盘,以及机械作用等将丝状体分成多个小段,每一段称为藻殖段,每个藻殖段发育成一个丝状体。 水花(水华)与赤潮:水华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同配生殖:两个形态、大小相似的性细胞(即同形配子)相互结合的一种较简单的有性生殖方式。见于低等动植物,特别是藻类和真菌。 异配生殖:有性生殖方式之一。有性生殖时,进行交配的两个配子在形态、大

小和结构方面有区别,同时有性别分化,通常大的配子活动性差,相当雌配子;小的配子活动性强相当雄配子,大小配子融合形成合子,合子长成新个体。 卵式生殖:是指配子的大小和形状都很悬殊的配子生殖.大配子失去鞭毛,不能游动,叫卵细胞,小配子叫精子.精卵结合成为合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卵式生殖是一种高级的异配生殖 2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最早分化出维管系统的植物类群。 1,主要由木质部与韧皮部组成, 2,形成不同类型的中柱,包括: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和具节中柱等, 二,大多为多年生草本,有根,茎,叶的分化。 1,根通常为不定根, 2,茎多为根状茎,少数为直立根,二叉分枝, 3,叶可分为单叶和复叶,并有大型叶和小型叶,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型叶与异型叶之分, 三,是以孢子世代占优势的植物类群。 1,孢子囊通常单生于孢子叶的近轴面叶腋或叶子基部,且孢子叶通常集生在枝的顶端, 2,较进化的真蕨类植物不形成孢子叶球, 四,原叶体小型,结构简单,生活期较短 3. 试述蓝藻门、红藻门、褐藻门和绿藻门的主要特征,并列举至少3种代表植物。

(整理)专升本植物学章节重点.

《植物学》专升本考试辅导资料 ●各章重点 第一章植物细胞 一、简答题(试从发生、主要成分、特点等方面比较初生壁和次生壁) 初生壁:在胞间层内侧形成的壁层,果胶质和纤维素,具可塑性。 次生壁:在初生壁内侧形成的壁层,纤维素,不具可塑性。 二、名词 1.原生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原生质体:是细胞中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壁以内所有结构的总称。 3.纹孔:次生壁在形成时的中断部分。 4.胞间连丝:是连接相邻细胞间的细胞质细丝。 5.后含物:是细胞新陈代谢形成的产物。 6.减数分裂:是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一次特殊的有丝分裂。 7.细胞生长:是细胞体积的增大和重量的增加。 8.细胞分化:来源相同的众多细胞向不同方向发展,各自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差异的变化过程。 三、单项选择 1.下列细胞器中属于单层膜结构且与蛋白质合成有关有关的是()C粗面内质网 2.植物细胞中起分解消化作用的最主要细胞器是()B溶酶体 3.细胞核内合成核糖体亚单位的重要场所是()B核仁 第二章植物组织 一、论述题 1.何谓维管束?维管束的组成分子是什么?维管束有哪些主要类型? 在蕨类和种子植物器官中,以输导组织为主体,由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共同组成的复合组织。被子植物的韧皮部包括: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木质部包括: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无限维管束,有限维管束,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周木维管束和周韧维管束等。 二、简答题 1.何谓分生组织?其有哪些类型? 具有分裂能力的组织。按来源分: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按位置分: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 2.薄壁组织有哪些类型?组成其细胞有哪些特点? 同化组织,吸收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和传递细胞。壁薄,有发达胞间隙,分化浅。 3.试区分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异同点。 厚角组织:局部加厚,初生壁,活细胞 厚壁组织:全面加厚,次生壁,死细胞 4.试区分导管和筛管的异同点。 导管和筛管均为输导组织。 导管:输水组织,存在于木质部中,具次生壁,为死细胞 筛管:输导有机物组织,存在于韧皮部中,为初生壁,为活细胞 三、名词 1.组织: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担负一定生理机能的细胞组合。 2.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的组织。按来源分: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按位置分: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 3.成熟组织:由分生组织分化而来,包括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4.维管组织:在蕨类和种子植物器官中,以输导组织为主体,由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共同组成的复合组织。

植物学复习资料

植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细胞: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由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一种或数种类型的细胞构成的 功能单位,也是组成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单位。 3.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和茎顶端的分生部位,其细胞小、排列 紧密、近于方形,有较长期地保持旺盛的分裂能力。 4.居间分生组织:位于茎、叶等器官节段的基部或成熟组织之间, 它由顶端分生组织衍生而来。 5.侧生分生组织: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是一类分布于 植物体内、平行于所在器官的边缘,且与所在器官的增粗有关 的次生分生组织。 6.原生分生组织:胚和成熟植株茎尖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先端的原 始细胞。 7.初生分生组织:位于根端、茎端的原分生组织的后方或节间的 基部,是原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后经有限生长或衍生或保留的组 织。 8.次生分生组织:多位于较老的根、茎等器官的内侧,是由某些 成熟组织经脱分化、重新恢复分裂能力而来的组织。 9.胞间连丝:是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间的细胞质细丝,是细胞 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传递的直接通道。 10.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纤维网架

系统。 11.传递细胞:是一类细胞壁显著向内生长、胞间连丝发达、短途 运输物质能力强的薄壁细胞。 12.凯氏带:内皮层中,各细胞的上下横壁和径向壁上具有木质化 和栓质化增厚的带状结构。 13.根瘤:土壤中的根瘤细菌、放线菌和某些线虫侵入某些植物的 根部,形成根瘤。 14.菌根:植物的根与土壤中的真菌结合而形成的共生体。 15.年轮:木本植物的维管形成层在一年中活动一次而形成的次生 木质部。 16.边材:靠近形成层部分的木材是近几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颜 色浅,其导管、管胞和木薄壁组织有效地负担疏导和储藏的功能。 17.芯材:靠近中央部分的木材是形成较久的次生木质部,这部分 颜色较深,其导管和管胞由于侵填体的形成,并因单宁、树脂、色素等有机物的积累而失去疏导功能。 18.维管束:维管植物的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成束状排列 形成的结构,散生于基本组织中。 19.等面叶:上、下表皮内侧的叶肉组织形态相同,或叶肉没有栅 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的叶。 20.异面叶:上、下表皮内侧的叶肉组织形态不同的叶。 21.泡状细胞:禾本科植物叶的上表皮细胞的不少地方,有一些特

植物学第七章 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论述题

第七章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 响 1基本概念 (1)过渡区:根与茎维管组织发生转变的区域称为过渡区。 (2)叶迹:进入叶的维管束,从茎中分枝起穿过皮层到叶柄基部止,这一段维管束称为叶迹。 (3)叶隙:在叶迹上方,留下空隙,由薄壁组织填充,这个区域称为叶隙。 (4)枝迹:茎维管束的分枝,通过皮层进入枝的这段维管束,称为枝迹。 (5)枝隙:枝迹伸出后,在它的上方留下空隙,由薄壁组织填充的区域。 (6)主动吸水:是由于根系的代谢活动引起的植物吸水现象。 (7)根压:靠根系的生理活动吸水并使液流由根部上升的压力称为根压。 (8)吐水:完整的植物在土壊水分充足、土温较高、空气湿度大的早晨,从叶尖或叶边缘排水孔吐出水珠的现象? (9)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称为伤流。 (10)被动吸水:由于枝叶的蒸腾作用引起的根系吸水称为被动吸水。 (11)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方式从植物的表面向外界散失的过程。 (12)源:制造、输出有机物的部位或器官。 (13)库:消耗或贮藏有机物的器官。 (14)根冠比:某时期内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干重或鲜重的比值。 (15)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长出主茎,侧芽长出分枝,通常主茎顶芽生长很快,而侧枝和侧芽生长很慢,这种主茎的顶芽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16)同功器官:外形相似、功能相同,但形态学上来源不同的变态器官,称为同功器宫。例如茎剌、叶剌和皮刺。 (17)同源器官:外形与功能郁有差别,而形态学上来源却相同的营养器官,称为同源器官。例如茎刺、茎卷须和根状茎。 2根、茎、叶中的维管束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解: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虽髙度分工,但又密切联系,不仅根、茎、叶的皮组织系统、基本组织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它们的维管组织系统也是互相联系的。根和茎的维管束,通过根、茎过渡区的转变,由根中的辐射维管束转变为茎中的并生外韧维管束,使根和茎中的维管束联系起来。茎和枝条以及叶中的维管束通过茎中形成的维管束分枝,形成枝迹和叶迹,从而使茎和枝条、叶片相连。 3植物对水分是如何吸收、运输和利用的?

植物学第四章 根 论述题

第四章根 1.比较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的主要异同点。如表所示。 2.试述根的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结构。 解:根的次生生长是指由根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产生次生组织的过程。 (1)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过程: 1)根在増粗生长前,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组织恢复分裂能力产生维管形成层,形成层开始是在每一韧皮部内方产生,是片段状的。随后,各段形成层向两侧扩展至木质部辐射角,同时,与木质部辐射角正对的中柱鞘细胞也恢复分裂能力形成部分形成层,与前面各形成层片段连接成一个闭合的波状环。 2)由于初生韧皮部内方的形成层产生最早,分裂也较快,因此在初生韧皮部内侧形成的次生组织多,而在初生木质部辐射角处的形成层活动较晚,形成的次生组织较少。这样,初生韧皮部被新形成的次生组织推向外方,波状的形成层也逐渐变成圆环状,然后形成层继续分裂活动,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 (2)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过程: 1)根中第一次木栓形成层的产生是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的,木栓形成层产生后,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多层木栓层细胞,向内产生少量栓内层细胞,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构成周皮。由于根的不断加粗,先形成的周皮被撑破,在周皮内侧再形成新的周皮。 2)根中第二次之后的周皮产生于韧皮部的薄壁细胞,这些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新的木栓形成层,由新的木栓形成层产生新的周皮。新周皮的产生位置随根的不断加粗而逐渐内移。 (3)根的次生结构:根的次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 1)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 2)韧皮部(包括少量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在双子叶植物中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

植物学基础知识

走进植物王国 ——植物学基础知识讲座 一、总说植物界 植物界是整个生物界的一部分,要了解植物界就必须知道生物界是怎么划分的。人类对于生物界的认知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生物界划分: 18世纪鼎鼎大名的瑞典博物学家林奈把生物界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这就是所谓的二界系统。这个系统建立得最早,也应用得最广泛、最悠久。后来单核细胞原始生物被划出来,称原生生物界,即三界系统。电子显微镜投入使用之后,缺少真正细胞核的原核生物,如蓝藻、细菌等,也被单独划分出来,称原核生物界,成为四界系统。其后,酵母菌、霉菌等真菌被划为真菌界,成为五界系统。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广泛使用,人们又发现了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和类病毒,称为非胞生物界,至此生物界成六界系统。在不同的分界系统中,植物界所包括的具体范围是不一样的。很明显,在二界系统中,植物的范围最广,包括的种类也最多。为了方便大家的教学,今天我们还是用二界系统来讲。 生物分类阶元: 按照二界系统,已知的植物约有50余万种。它们的大小、形态、结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人类对它们进行了分类。植物分类阶元和动物是一样的,阶元就是等级的意思。都是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等级(阶元)来划分。有的阶元中包括的植物种类仍然很多,根据需要,在阶元中再按性质归纳为亚阶元,如门中有亚门,目中有亚目,科中有亚科等等。所以完全的植物分类阶元不仅有门纲目科属种6个“正”的,还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6个“亚”的。这样的分类阶元,就像编户口一样,每一个物种都可以归纳进来,有自己的位置。这种位置还能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让我们看到进化的脚印。 植物界这50余万种植物共分为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六大类群,一共16个门。 二、各类群植物简介 1、藻类 16个门里,藻类其实占据了8个门。但是所有的藻类都具有共同的特性。它们一般具有光合作用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植物最根本的特征——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自己养活自己,叫做自养型生物。只有低等藻类的极少数种类是异养或暂时性异养,也就是利用别人制造的营养物质生存。藻类的大小和构造差异很大,小的只有几微米,大的有几百米,比如生活在太平洋东岸寒流中的巨藻可以长到400米。尽管藻体有大小、简单和复杂的区别,但它们基本上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也是单细胞。有些高等藻类的生殖器官虽是多细胞,但每个细胞都直接参加生殖作用,形成孢子或配子,也就是说,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每个细胞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没有功能上的区别。 藻类绝大多数水生,有的漂浮在水中,随波逐流,叫浮游藻,有的用固着器固定在岩石上生长,叫固着藻,比如说海带,我们去买新鲜海带的时候还能看到它的固着器,有点像根。还有少数气生藻类可以在树皮、树叶、岩石、墙壁、土表等不为水浸泡的地方生活。藻类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零下数十度的南北极、终年积雪的高山、高达85摄氏度的温泉中,都能找到藻类的身影。日常生活中,

第8章思考与练习

思考与练习 一、选择题 1.一个10位的A/D转换器,模拟输入量程为0-5V,若其相对误差为1LSB,则用百分数表示的相对误差为(C)。 A、1% B、0.39% C、0.488% D、0.18% 2.A/D转换结束后,单片机读取数据的方式有3种,其中不包括(B)。 A、查询方式 B、直接读取 C、中断方式 D、固定时间延时 3.A/D转换器在使用前都需要调节零点和增益,调节零点时,模拟输入量(A );调节增益时,模拟输入量(A)。 A、0V,5V B、0V,最大值 C、最大值,最小值 D、最大值,最大值。 4.DAC0832有(B)几种控制方式。 A、全通、单控、双通 B、直通、单缓冲方式、双缓冲方式 5.当单片机启动ADC0808进行模/数转换时,应采用(D)指令。 A、MOV A,R0 B、MOVX A,@DPTR C、MOVC A,@A+DPTR D、MOVX @DPTR,A 二、填空题 1.A/D转换器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转换精度和_ 转换速度。 2.A/D转换器种类很多,目前应用广泛的主要由3类:逐次逼近式、双积分式和V/F 变换式。 3.ADC0808是8 位256逐次逼近并行A/D转换芯片,具有地址锁存、译码电路的8路模拟开关。 4.D/A转换器的种类很多,DAC0831是8位串行D/A转换芯片。 5.DAC0832的工作方式通常是直通方式、单缓冲方式以及双缓冲方。 三、应用题 1、用单片机设计一简易数字电压表,并在PROTEUS中进行仿真。 参考答案(详见作业8.1):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CS=P2^0; sbit CLK=P2^1; sbit DATA=P2^2; uchar code num[]={0xfb,0xfd,0xfe}; uchar code table[]={0x40,0x79,0x24,0x30,0x19,0x12,0x02,0x78, 0x00,0x10}; //共阳极数码管带小数点段码表

植物学思考题(120408期末)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2010) 参考教材(马炜梁《植物学》) 第一章绪论 1.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二界、三界、五界系统的分 类依据)。! 2.了解植物在自然界的的地位与作用。! 3.掌握生物分类阶层系统及物种概念。!! 4.掌握植物命名的:双名法 5.了解栽培植物的命名的格式 6.简答什么是植物学及其意义? 7.了解植物学发展简史,注意重要理论、方法和研究工具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 用。 一、名词解释 生物多样性;物种;双名法;自然分类法;Higher plant and lower plant; spore plant and seed plant; vascular plant and novascular plant 二、简答题 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所包括的层次。! 2、简述植物分类学及其意义?! 3、植物各级分类单位有那些?什么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4、何谓双名法?举例说明。!! 5、植物界分为哪几个基本类群? 6、高等植物的一般特征怎样?包括哪几个类群? 三、思考题 1、在整个地球演化史中,苔藓植物从未形成过森林,而蕨类植物却曾经是地球上极其繁盛的植被,为什么? 2、种子植物非常适应现代的地球环境,为优势植物,结合形态和结构等方面特征,举例说明它们与环境的相互适应。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1.试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 ! 2.简述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3.简述液泡的结构及其功能。 4.简述细胞壁的结构及其功能。 5.植物的细胞器主要有哪些? 6.植物细胞后含物的主要种类? 7.什么是组织?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8.简述植物分生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9.简述输导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10.简述机械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区别何在?

植物学 第八章 营养器官之间的互相联系及互相影响

第八章营养器官之间的互相联系及互相影响 以上各节分别阐述了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的一般规律。然后,必须明确一株植物的各营养器官在结构及功能上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充分体现着植物的整体性及生长相关性。 一、根、茎、叶之间维管系统的相互联系 在种子植物体中,维管组织在植物体内成为复杂而完整的体系,贯穿于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构成植物体的骨干,形成维管系统。 1. 根、茎间维管系统的相互联系 种子萌发时,胚轴的一端发育为主根,另一端发育为主茎,二者之间通过下胚轴连接。所以根与茎是一连续的植物体轴。然而,虽然根茎的初生维管组织是连续的,但其发生及结构特点却是不同的(根的初生维管组织是间隔排列,外始式木质部,茎的初生维管组织却是相对排列,内始式木质部。因此,在根茎的交界处,维管组织必须从一种形式逐步转变为另一种形式。这种使维管组织从一种组织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区域,特称为转变区(过渡区)。在此区域,表皮、皮层、中柱鞘及次生维管组织都是直接相连续的。 轴变区一般发生在下胚轴的一定部位,在这里,由于维管组织要从根部的初生维管组织转变为茎的初生维管组织,所以中柱的范围相当扩大,而且维管束按某种形式分叉、转位或合并。一般,根据维管束的变化情况,可将转变区分为四种类型:挂图P157 P127 属A种:如棉花 B种:南瓜、菜豆、早金莲、槭树 C种:苜蓿 D种:知母 然而,事实上,很多植物转变区的结构远比上述复杂,而且变异也多。如向日葵的根茎转变区,根中为四原型中柱,但茎却为六原型的结构。 但不论怎样,通过转变区,使根茎中的维管组织相连。 2. 茎、叶间维管系统的相互联系 叶、茎的维管束也是连接在一起的,而且以一定的规律相连接。 叶着生在茎的节上,茎维管束在节中分枝,进入叶柄,而后进入叶片并反复分枝形成各级叶脉。 茎中,维管束为外韧维管束,即木质部在内方,韧皮部在外方,二者并生,相对排列;当维管束进入叶后,叶脉中维管束则表现为木质部位于腹面(即靠近上表面),韧皮部位于背面(即靠近下表面),二者也为并生,相对排列。由引可见,茎、叶间的维管组织并未发生如根、茎间维管组织结构上的转位。 进入叶的维管束,从茎中分枝起穿过皮层到叶柄基部为止,这一段叫叶迹。每一叶的叶迹数目,从一个至多个,但每一种植物具有一定的数目。 由于维管束的分枝,在茎中叶迹的上方出现一个由薄壁细胞所填充的区域,称为叶隙。 枝的维管束,同样是从主干的维管束分枝而来的。主茎维管束分枝穿过皮层进入枝的部分叫枝迹。每一枝的枝迹一般为两个,也有一个的。 在枝迹的上方,也同样再现为薄壁细胞填充的区域,叫枝隙。 由上可见,植物体内维管组织,从根通过过渡区与茎相连,再通过枝迹和叶迹与所有枝、叶中的维管束相连,构成了完整的维管系统。从而保证了植物生活中所需水分、矿质元素及有机物质的输导和转移。 二、营养器官之间主要生理功能的相互联系 1. 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输导及蒸腾 水分在植物的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它维系着植物的生命,保证着植物的生长。

植物学教案(下)

植物学(二)教案 课程编号:1410110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学时:45 授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 授课教师:姚发兴 开课学期:大一第二学期 2008.10

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引言1学时 第一章藻类植物7学时 第二章菌类植物4学时 第三章地衣植物1学时 第四章苔藓植物2学时 第五章蕨类植物3学时 第六章孢子植物小节1学时 第七章裸子植物4学时 第八章被子植物18学时 第九章植物分类学发展动态2学时 2学时(机动)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吴国芳,冯志坚等.植物学(下)[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参考书目: 1.胡鸿钧等.中国淡水藻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李伟新等.海藻学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邓叔群.中国的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4.杨庆尧.食用菌生物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5.邵力平等.真菌分类学[M].北京:林业出版社,1984 6.赵继鼎.中国地衣初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7.胡人亮.苔藓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8.叶创兴,廖文波,戴水连等.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M].北京: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9.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10.吴国芳.种子植物图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1.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有关卷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2.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3.侯宽昭编,吴德邻等修订.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修订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第二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执行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运输、合成及转化等营养代谢功能。 植物的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完成开花结果的生殖过程。 第一节植物的根 一、根的功能 二、根的类型和根系 三、根系的生长特点 四、根的变态 五、根瘤与菌根 六、根的欣赏 一、根的功能 1.吸收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吸收作用最活跃的区域仅限于根尖部分。 2.固定和支持作用固定植物;固定土壤; 3.输导作用根到枝叶;叶到茎和根; 4.贮藏和繁殖作用 如大丽花、小丽花、胡萝卜、红薯、山药等。 二、根的类型和根系 1 .根的类型种子植物的根有主根、侧根和不定根。按来源分类,根可分为主根和侧根。 按发生部位分类,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 2.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植物的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 种类型。 直根系: 指主根粗壮发达,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如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快速生长的直根系,它能够使植物很快地在土壤中向下穿入,以吸取深层的水源。有些植物的直根系明显超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具有这种根系的植物叫深根性植物,如马尾松成年后主根可深达5m以上,还有其他松树、柏树、广玉兰,也属于这类根系。 须根系: 主根和侧根无明显区别的根系,或者根系全由不定根组成。单子叶植物多为须根系。例如禾本科植物,主根长出后不久就停止生长或死亡.由胚轴和茎基部的节上生出许多不定根组成须根系。 一般直根系分支层次明显,根系分布在土壤的深处;组成须根系的根粗细差不多,根系分布在土层的浅处。

3.根系深浅与环境的关系 根系的深浅不但取决于植物的遗传性,也取决于外界条件,特别是土壤条件,如土壤水分、土壤类型等。长期生长在河流两岸或低湿地区的树种.如柳树、枫杨等,在土壤表层就能获得充足的水分,所以根系发育为浅根性。生长在干旱或沙漠地区的植物,只能在土壤深层吸收水分,一般成深根性,如沙漠中的植物,根可达5m深。即使是同一种植物,生长在地下水位较低,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根系分布于较深土层;反之,则多分布在较浅的土层。另外,用种子繁殖的苗木,主根明显,根系深;扦插和压条繁殖的苗木,无明显主根,根系是分布浅。 植物的根系特征是种植设计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用作防风林带的树种,一般要选深根性树种,才具有较强的抗风力。营造水土保持林,一般宜用侧根发达、固土能力强的树种。 营造混交林时,除考虑地上部分的相互关系外,还要注重选择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的合理配植,以利于不同土层深度水分和养分的充分吸收与利用。在建筑物周边种植时,需考虑到根系与建筑基础的关系,选用浅根系或根系离建筑基础要有一定距离。一般乔木要求远离5m左右。 三、根系的生长特点 1 .根系的年生长动态 树木根系没有自然休眠期,只要条件合适,就可全年生长或随时可由停顿状态迅速过渡到生长状态。生长势的强弱和生长量的大小,随土壤温度、水分、通气条件及树体内营养状况而异,但根系的伸长生长在一年中是有周期性的,根的生长与地上部分有关,且往往与之生长交错进行。 一般根系生长要求温度比萌芽低,因此,春季根开始生长比地上部分早。春季根开始生长即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其发根量与树体贮藏营养水平有关。然后,是地上部分开始迅速生长,而根系生长趋于缓慢。 当地上部分生长趋于停止时,根系生长出现一个大高峰,其强度大,发根多。落叶前根系还可能有一次生长小高峰。有些树种,根系的生长一年内可能有好几个生长高峰。2.根系的生命周期 一般幼树期根系生长快,其生长速度都超过地上部分。随着年龄增加,根系生长速度趋于缓慢,并逐年与地上部分的生长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根系始终发生局部的自疏与更新。待根系达到最大幅度后,发生向心更新。当树木衰老,地上部分濒于死亡,根系仍能保持一段时间的寿命。至于须根,从形成到壮大直至衰亡,一般有数年的寿命。根系的生长发育很大程度上受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土壤温度、湿度、通气条件、营养状况、土壤类型、土层厚度、母岩分化、地下水位,对根系的生长与分布都有密切关系。根系的生长动态与植树或移栽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植树季节应选在适合根系再生和枝叶蒸腾量最小的时期。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一般以秋冬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