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台计算机的性能

如何评价一台计算机的性能
如何评价一台计算机的性能

如何评价一台计算机的性能

计算机从发明以来,人们一直追求着如何将计算机性能大幅提升,使其具有更快的计算机速度、更高的计算能力。虽然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是却不是评价计算机性能的唯一标准。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对计算机的性能需求也是不同的。

高性能计算机的性能评测技术提供了分析用户需求的系统化方法,可以帮助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单位根据用户应用的需求特点,进行系统的设计和选择。

现代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对于千万亿次级别的系统,处理器个数将超过10万个,研发费用将达到数亿元人民币,正确的系统设计决策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高性能计算系统研制的主要动力来自用户需求,因此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决策必须以是否满足用户需求为最重要的标准,在系统设计时就需要深入分析目标应用特点,以用户需求驱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研制。用户需求驱动计算机的研制以目前在TOP500上排名第一的IBMBlueGene/L 系统为例。该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定位于解决大规模分子动力学问题,系统在设计时采用了高并行度、低主频策略。目前的BlueGene/L系统的处理器个数达到13万多个,处理器主频仅为700Mhz。由于分子动力学应用具有良好的并行性,使得系统可以通过多个处理器的聚合计算能力达到较高的整体性能,而低主频策略对系统能耗的降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BlueGene/L显然并不适应所有的并行应用,对于通信频繁或负载不平衡的应用来说,并行度在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系统的整体性能反而可能下降,因此可能无法在BlueGene/L这样的系统上高效率地执行。

日本的地球模拟器在2002年~2004年TOP500上排名第一。该系统在运行实际应用中达到了很好的性能。地球模拟器获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系统设计者与用户进行了长期合作,深入分析了用户应用。处理器是特制的向量处理器,针对应用提供了极高的单处理器性能,高性能的网络使得系统能够有效处理用户应用

的通信需求,使得整个地球模拟器系统对用户应用来说是一个均衡的系统,因此能够得到满足的性能。

高性能计算机的性能评测技术提供了分析用户需求的系统化方法,可以帮助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单位根据用户应用的需求特点,进行系统的设计和选择,其主要内容包括:

1.用户需求收集技术,用于分析需求的应用领域,选取有代表性的应用程序。

2.应用程序特征分析,如该应用的访问特性、通信特性以及并行度特性等。

3.测试程序构造技术,即根据需求,采用有代表性的程序,并根据需求中各个程序的重要性构建Benchmark程序集。

4.系统建模和应用程序性能猜测技术,可用来比较不同的系统设计方案,分析系统性能瓶颈以及为优化应用程序和系统提供依据。

本文将简要介绍上述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用户需求的收集用户需求的收集是高性能计算机性能评测技术的基础。用户需求的收集就是通过征集并选取当前有代表性的应用程序来评测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典型应用的征集主要集中在对高性能计算需求较大的一些领域。

核武器研制:国际上的超级计算机很多是用来做核武器研究的,比如美国能源部的ASC计划支持的大部分系统、法国的CEA工程。在核武器研究方面有很多大规模并行模拟程序需要运行在超级计算机上。因此,一些公开的核武器模拟并行程序可以作为高性能计算机评测的代码。比如,公开的程序SAGE、Sweep3D等。

国防安全:这类应用主要是国防上用于密码破译、间谍侦察等方面。这类应用程序主要是信息处理和信息分析,对浮点计算需求比较小,一般对单次计算的响应时间要求比较高。

气象预:天气预是高性能应用的一个传统领域,复杂的气候三维模型对超级计算机有着巨大需求。日本的地球模拟器就是用来做气象预的超级计算机,我国新一

代的数值天气预系统Grapes就是这类典型应用。这类应用程序对系统的通信性能要求较高。

生物信息学:通过超级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来解决生物领域的难题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生物领域有很多海量数据处理应用程序,比如基因拼接、多序列比对、蛋白质三维结构猜测等,它们都需要使用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的服务器来解决。

此外,石油勘探、地震猜测、计算流体力学等领域都有着对超级计算机的巨大需求。通过对这些领域的典型应用程序进行征集和初步的分析,我们就可以为下一步的应用程序特征分析做好基础。通过采取广泛征集,在各个领域选择几个候选的应用程序,作为下一步程序特征分析的基础。应用程序的分析对选取的典型应用程序进行特征分析是进行高性能计算机性能评测技术的一个关键步骤。只有清楚地了解每个典型应用的程序特征,才可以为下一步的测试程序集构建提供科学的依据。

不同应用领域的科学程序使用的算法不同,对系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通信密集型的算法对机器的网络性能要求较高,计算密集型的算法对处理器性能要求较高。对应用程序进行分析能够让我们了解该应用领域的程序特点,了解程序对系统各部件的不同需求,为用户评测和购买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提供依据,也能给系统设计者设计相关领域的计算机系统提供参考。对应用程序的分析,主要分析程序的访存特性、通信特性、I/O特性等。

表1是典型的科学应用程序中使用的主要算法描述,其中列举了纳米计算、气象应用、化学应用、聚变、燃烧应用等八个典型科学应用所使用的算法。

对具有多物理、多尺度的科学应用最好在一个通用的、各方面性能都较好的系统上运行;对于稠密线性代数计算需要高性能的处理器,尤其是具有较高浮点计算能力的机器;对于稀疏线性代数计算,需要内存的性能较高;对于多维FFT算法,由于通信较多,需要较高的网络性能;对于AMR的应用,需要系统对不规则数据

和控制流的性能较高;对于数据或者I/O密集型的应用,应该需要较好的存储和数据治理能力的机器。

对应用程序的分析,主要包括对程序中访存模式、通信模式、I/O特征以及程序的可扩展性分析。程序的访存模式和通信模式是影响高性能应用程序的两个主要特征,本文下面将重点介绍。

访存特性分析由于处理器速度和内存速度差异越来越大,应用程序的访存特征严重地制约着并行程序性能提高。通过对应用程序中访存特征的分析,可以帮助优化程序性能。应用程序访存模式主要包括顺序访问和随机访问,可以通过数据局部性来描述程序的访存特征。程序的数据局部性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时间局部性:反映程序中对相同内存地址数据重新引用的趋势;

空间局部性:反映程序中被引用数据四周地址单元数据被使用的趋势。

例如,程序顺序读取内存地址单元,那么该程序的空间局部性就比较好;假如程序中频繁地引用相同的数据,那么它的时间局部性就比较好。程序访存的局部性特征是程序的固有的特征,它并不随运行的系统结构改变而改变。因此,可以使用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作为衡量程序访存特征的两个关键指标。实际上,计算机系统中的Cache也是应用了程序的访存具有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来设计的。

通过对程序的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进行量化,我们就可以把不同的应用程序画在一个以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为坐标的二维坐标图中。图1是一些常见基准测试程序中程序访存局部性示意图,其中横轴表示程序的空间局部性,纵轴表示程序的时间局部性。其中,HPL、FFT、RandomAccess和Streams是HPCC基准测试程序集中的测试程序;CG是NPB测试程序中的程序;AVUS是一个计算流体力学代码。通过对这张图观察,可以发现HPL和FFT程序具有几乎相同的空间局部性,AVUS和NPB中CG程序具有相同的时间局部性;Streams测试程序顺序的读取内存地址单位,因此程序的空间局部性非常好,但基本没有时间局部性。

通信特性分析并行程序通过进程间通信、同步完成大规模并行计算,因此程序的通信模式是影响并行程序性能和可扩展性的主要因素。程序的通信模式包括点对点通信和组通信两类。正确理解并行应用程序中的通信行为,对于设计真实的测试程序,优化并行应用程序的性能以及设计更好的网络拓扑结构都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点对点的通信操作是基于消息传递的并行应用中比较常见的操作,它是在进程间进行点对点的通信。在MPI的应用中,有阻塞式和非阻塞式的两种通信方式。传统的对于并行应用程序的通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特征来进行分类:时间、空间和容量。通信模式的时间特性用来说明消息产生的速率;空间特性用来说明消息目的地址的分布情况;消息的容量用来衡量消息大小的分布特征。组通信是由通信库提供的可以实现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等方式的通信模式,一般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也是通过点对点通信完成。

对应用的通信模式分析,一般的方法是通过对程序的通信函数部分进行插装,得到程序的通信事件记录,通过对通信事件分析得到程序的通信模式特征。图2

是对国家气象局的新一代数值气象预系统Grapes程序的点对点通信分析的部分结果,分别描述了消息大小分布和消息目的进程分布的情况。

我们可以发现,Grapes程序中点对点通信的消息大小集中在100KB到1MB之间,0号进程与所有的进程进行通信。Grapes的通信操作较频繁,程序对系统的通信性能要求较高。

通过对程序的通信模式研究,可以把应用程序按照访存特征分别归为不同的类别。此外,程序的特征分析还包括程序的计算特征,如程序以浮点计算为主或以整数计算为主,以及程序的I/O特征、程序中I/O访问的顺序性和I/O访问文件的大小等。程序集的构建测试程序构造技术,即根据需求采取有代表性的程序,并根据需求中各个程序的重要性构建benchmark程序集。它需要使用应用程序分

析的结果,通过把程序特征相似的程序聚类,并根据应用程序的权重选取代表性的程序,构建最后的基准测试程序。在构建程序集的时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程序的重要性。选择典型的应用程序是构建程序集的根本,由于购买的高性能计算机主要用于这些典型的应用领域,所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应用程序可以和实际的需求更加一致。因此,这类应用在选取的时候具有较高优先级。

2.程序性能特征。通过对程序性能特征的分析,对程序的访存模式、通信模式、I/O特征都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通过聚类的方式,使选择的程序集能够覆盖整个性能空间,同时,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性能的程序,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作为代表。

3.程序的移植性。由于构建的程序集要在不同的体系结构上运行,所以程序的移植性非常重要。一般针对某个特定领域开发的应用只可在某个体系结构下运行,所以为使基准测试具有通用性,需要把程序移植到各种平台。

此外,基准测试程序还需要考虑数据集以及运行规模等各方面的问题。它是用户理解系统性能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在性能评测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内容。性能建模和性能猜测通过需求的征集、并行程序的性能分析和最后程序集的构建,我们就构造好了一套用于测试高性能计算机的基准测试程序集。这些测试程序集在用户购买超级计算机以及厂商进行系统比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这种测试技术不能猜测当系统某个设备有稍微改变时系统整体性能的变化,因此无法在系统尚未搭建好的时候,为系统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建议,也不能对未来的科学应用程序进行猜测分析,为面向未来应用需求的系统设计提供帮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用系统建模和性能猜测技术。性能建模就是对应用程序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建立合适的模型;性能猜测就是使用程序和系统的模型,猜测应用程序在系统中性能。性能建模和性能猜测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性能建模和猜测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实际运行应用代码就可以分析系统性能,这可以减少运行应用的时间开销,而且在高性能系统

还处于设计阶段就可以猜测系统性能,及时发现系统设计的瓶颈,分析未来应用模式对系统的需求。

对并行程序的性能猜测主要有基于模拟的方法和基于分析的方法。基于模拟的方法主要通过模拟器来模拟系统的Cache、内存、网络、I/O等行为,从而实现系统性能的猜测。基于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对系统和程序建立数学的模型,通过测试等手段获得模型的参数,从而实现性能的猜测。

基于模拟的方法又包括执行驱动的模拟器和事件记录驱动的模拟器。执行驱动的模拟器就是仅模拟需要分析的部分,其余的部分通过实际运行。比如,我们需要分析系统的网络性能,只需要模拟通信部分,其他的计算和访存部分可以通过实际运行代码来实现。典型的执行驱动的模拟器现在有UIUC大学的Bigsim模拟器和UCLA大学开发的MPI-SIM模拟器。这种模拟器一般精度很高,缺点是对于访存密集型的应用程序,很难实现在小规模的机器上模拟。

事件记录驱动的模拟器通过事件驱动模拟器执行。比如事件记录驱动的网络模拟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对应用程序的通信模块进行插装,得到程序的通信事件记录,然后把这些通信事件记录输入模拟器。模拟器根据输入的事件以及待模拟机器的通信参数指标就可以猜测出程序的通信时间,这类模拟器典型的有欧洲UPC大学的DIMEMAS模拟器。

美国的圣地亚哥超级计算中心提出一套基于模拟的性能猜测框架。它们认为,影响并行程序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单处理器性能和互连网络性能,因此,需要对单处理器性能和互连网络分别建立模型。单处理器上的性能主要由程序的访存和浮点计算需求决定。互连网络的性能主要由程序的通信模式决定。程序的特征和机器的性能分别进行描述,通过两者之间的映射分别实现程序在单处理器和互连网络上的性能猜测,最后实现整个并行程序在超级计算机上的性能猜测。

基于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需要猜测的并行程序进行分析,对并行程序的访存、通信建立一个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程序的性能猜测。美国的劳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使用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一些并行应用程序。

比较两种方法可以看出,模拟的方法由于可以精确地模拟系统的行为,因此猜测的精度比较高,但缺点是模拟的运行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分析的方法优点是可以非常灵活地分析各个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猜测时间比较短,成本比较低,缺点是猜测精度比较低,同时,对于复杂的应用,分析方法很难构建数学的模型。因此,需要把模拟的方法和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才可以实现快速、精确的性能猜测。总之,系统建模和应用程序性能猜测技术,可用来比较不同的系统设计方案,分析系统性能瓶颈以及为优化应用程序和系统提供依据。简介

863高性能计算机评测中心是863高性能计算机及其核心软件重大专项于2004年11月非凡设立的。它以清华大学为依托,联合了多家国内高性能计算的专家和用户,旨在建立一个独立的第三方评测中心,开展高性能计算机评测技术的研究,推动国内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和应用工作。中心成立2年来,在用户需求收集、程序特征分析以及基准测试程序构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应用与系统建模技术和性能猜测技术方面,正致力于研究对任意程序的自动建模分析技术。中心正努力联合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深入研究计算性能评测技术,为系统研制方和用户提供更好的支持。

PC性能评测实验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PC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张俊阳 班级:计科1302 题目1:PC性能测试软件 请在网上搜索并下载一个PC机性能评测软件(比如:可在百度上输入“PC 性能benchmark”,进行搜索并下载,安装),并对你自己的电脑和机房电脑的性能进行测试。并加以比较。 实验过程及结果: 我的电脑:

机房电脑:

综上分析:分析pcbenchmark所得数据为电脑的current performance与其potential performance的比值,值大表明计算机目前运行良好,性能好,由测试结果数据可得比较出机房的电脑当前运行的性能更好。分析鲁大师性能测试结果:我的电脑得分148588机房电脑得分71298,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CPU占总得分的比重最大,表明了其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显卡性能和内存性能也很关键,另外机房的电脑显卡性能较弱,所以拉低了整体得分,我的电脑各项得分均超过机房电脑,可以得出我的电脑性能更好的结论。 题目2:toy benchmark的编写并测试 可用C语言编写一个程序(10-100行语句),该程序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主要执行整数操作,另一个部分主要执行浮点操作,两个部分执行的频率(频率整数,频率浮点)可调整。请在你的计算机或者在机房计算机上,以(,),(,),(,)的频率运行你编写的程序,并算出三种情况下的加权平均运行时间。 实验过程及结果: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x, y, a; double b; clock_t start, end; printf("请输入整数运算与浮点数运算次数(单位亿次)\n"); scanf("%d%d", &x, &y); /*控制运行频率*/ start = clock(); for (int i = 0; i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答题

.简述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软件组成的多级层次结构。 计算机硬件是由有形的电子器件等构成的,它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适配器、输入输出设备。传统上将运算器和控制器称为CPU,而将CPU和存储器称为主机。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不同于一般电子设备的本质所在。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两大类。系统程序用来简化程序设计,简化使用方法,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发挥和扩大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它包括:()各种服务程序,()语言类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是针对某一应用课题领域开发的软件。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设计思想、主要特点。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数据以二进制码表示。 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程序和数据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并按地址顺序执行。 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都通过运算器。 已知和,用变形补码计算,同时指出运算结 果是否溢出。 () () 解:() [x]补=,[y]补= [x]补 +[y]补 两个符号位出现“”,表示无溢出 []补, () [x]补=,[y]补= [x]补 +[y]补 两个符号位出现“”,表示有正溢出。 .已知和,用变形补码计算,同时指出运算结果是否溢出。 ()() ()[x]补=,[y]补=, [y]补= [x]补 +[y]补 两个符号位出现“”,表示有正溢出。 ()[x]补=,[y]补=, [y]补= [x]补 +[y]补

两个符号位出现“”,表示无溢出 []补, . 简要说明存储器层次结构、采用层次结构的目的,说明每一层次的存储器所用的存储介质的特性。 计算机存储系统中,一般分为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三个层次。 采用层次模型的目标是为了解决对存储器要求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三者之间的矛盾,即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通过对各级存储器的容量配置,达到可接受的性能。 高速缓冲存储器:即,它一般用的是,其特点是速度快、价格高。 主存储器:一般是,其速度相对快,价格居中。 辅助存储器:一般是硬盘,可以断电后保存数据,容量大,但速度慢。 . 比较和的主要特性,用其组成系统时,从设计和使用角度看两 者有何区别。 ()和的主要性能 区别 特性静态存储器动态存储器 存储信息触发器电容 破坏性读出非是 需要刷新不要需要 送行列地址同时送分两次送 运行速度快慢 集成度低高 发热量大小 存储成本高低 ()器件的特点是速度快、不用刷新,但集成度不高,价格贵。它一般用于做高速缓存。 器件的特点是相对廉价和大容量,但须定时刷新。它一般用于做主存储器。 . 一个具有位地址和位字长的存储器,问: .该存储器能够存储多少字节的信息? .如果存储器由位的芯片组成,需要多少片? .需要多少位作芯片选择? .存储单元数为=, 故能存储个字节的信息。 所需芯片数为( )()=片 (地址线位),(地址线位) 片位组成位,地址总线的低位可以直接连到芯片的管脚 组位组成位,地址总线的高两位(,)需要通过:线译码器进行芯片选择 . 设有一个具有位地址和位字长的存储器,问: ()该存储器能够存储多少个字节的信息? ()如果存储器由位的芯片组成,需要

(整理)linux系统监控性能评估.

总控服务器性能: 一、Cpu性能评估 Vmstat命令的参数解释: 对上面每项的输出解释如下: procs r列表示运行和等待cpu时间片的进程数,这个值如果长期大于系统CPU的个数,说明CPU 不足,需要增加CPU。? b列表示在等待资源的进程数,比如正在等待I/O、或者内存交换等。 Memory swpd列表示切换到内存交换区的内存数量(以k为单位)。如果swpd的值不为0,或者比较大,只要si、so的值长期为0,这种情况下一般不用担心,不会影响系统性能。 free列表示当前空闲的物理内存数量(以k为单位)? buff列表示buffers cache的内存数量,一般对块设备的读写才需要缓冲。 cache列表示page cached的内存数量,一般作为文件系统cached,频繁访问的文件都会被cached,如果cache值较大,说明cached的文件数较多,如果此时IO中bi比较小,说明文件系统效率比较好。 swap si列表示由磁盘调入内存,也就是内存进入内存交换区的数量。 so列表示由内存调入磁盘,也就是内存交换区进入内存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si、so的值都为0,如果si、so的值长期不为0,则表示系统内存不足。需要增加系统内存。? IO项显示磁盘读写状况? Bi列表示从块设备读入数据的总量(即读磁盘)(每秒kb)。 Bo列表示写入到块设备的数据总量(即写磁盘)(每秒kb) 这里我们设置的bi+bo参考值为1000,如果超过1000,而且wa值较大,则表示系统磁盘IO有问题,应该考虑提高磁盘的读写性能。 system 显示采集间隔内发生的中断数 in列表示在某一时间间隔中观测到的每秒设备中断数。 cs列表示每秒产生的上下文切换次数。 上面这2个值越大,会看到由内核消耗的CPU时间会越多。 CPU项显示了CPU的使用状态,此列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us列显示了用户进程消耗的CPU 时间百分比。us的值比较高时,说明用户进程消耗的cpu 时间多,但是如果长期大于50%,就需要考虑优化程序或算法。 sy列显示了内核进程消耗的CPU时间百分比。Sy的值较高时,说明内核消耗的CPU资源很多。 根据经验,us+sy的参考值为80%,如果us+sy大于 80%说明可能存在CPU资源不足。 id 列显示了CPU处在空闲状态的时间百分比。 wa列显示了IO等待所占用的CPU时间百分比。 wa值越高,说明IO等待越严重,根据经验,wa的参考值为20%,如果wa超过20%,说明IO等待严重,引起IO等待的原因可能是磁盘大量随机读写造成的,也可能是磁盘或者磁盘控制器的带宽瓶颈造成的(主要是块操作)。综上所述,在对CPU的评估中,需要重点注意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硬件组成一般包括:CPU(中央处理器)、内存、主板、显卡、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等其它外设,有时还有各种专用的设备如扫描仪、打印机、智能卡等,当然还应该有机箱、电源、导线、信号线等基础东西。硬件性能指标:CPU:要看主频(就是xxGHz那个参数),现在还要看核心数(单核、双核甚至四核),架构,步进制程,二级三级缓存,前端总线频率、外频、倍频等等指标。一般都是越高越好。基本总体性能与价格正比(同品牌同类型条件下)内存:容量(512M、1G、2G等),速度(667/800/1066等),技术(DDR、DDR2、DDR3等),现在主流是DDR2 800MHz,质优价廉,但如果是老主板插不上ddr2只能差ddr的,既贵又慢容量又小。所以性能并不和价格正比。主板:主要看芯片组(南桥/北桥),芯片组分为Intel、AMD、SiS、nvidia等多家,不同家的没可比性,现在最多的是Intel和AMD两家。Intel由大致低到高是815、845、865、915、945、P31、P35、P43、P45等等,还有G31、G43、X38、X48等,目前比较多的是P35、P43、P45;AMD主要的是770、780、790芯片;nvidia有nf520、Mcp78等。上面都是北桥芯片(主芯片),南桥一般是I/O控制类的,一般随北桥档次提升,有ICH7、8、9、10(intel),SB600、700、750(AMD)。除此外还要看提供的接口、支持的内存、有没有集成显卡等等。价格除了和芯片有关外,还与生产厂商有巨大关系。比如华硕的P35可能贵于杂牌昂达的P45。性能

决定电脑性能的关键硬件之内存

决定电脑性能的关键硬件之内存内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内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CPU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内存是由内存芯片、电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组成的。 内存主频和CPU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内存主频是以MHz(兆赫)为单位来计量的。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内存主频决定着该内存最高能在什么样的频率正常工作。目前较为主流的内存频率是800MHz的DDR2内存,以及一些内存频率更高的DDR3内存。 内存要与主板匹配。大家知道,计算机系统的时钟速度是以频率来衡量的。晶体振荡器控制着时钟速度,在石英晶片上加上电压,其就以正弦波的形式震动起来,这一震动可以通过晶片的形变和大小记录下来。晶体的震动以正弦调和变化的电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变化的电流就是时钟信号。而内存本身并不具备晶体振荡器,因此内存工作时的时钟信号是由主板芯片组的北桥或直接由主板的时钟发生器

提供的,也就是说内存无法决定自身的工作频率,其实际工作频率是由主板来决定的。这也正是内存要与主板匹配的原因。 内存类型: DDR内存 DDR 内存是作为一种在性能与成本之间折中的解决方案,其目的是迅速建立起牢固的市场空间,继而一步步在频率上高歌猛进,最终弥补内存带宽上的不足。第一代DDR200 规范并没有得到普及,第二代PC266 DDR SRAM(133MHz时钟×2倍数据传输=266MHz带宽)是由PC133SDRAM内存所衍生出的,它将DDR 内存带向第一个高潮,目前还有不少赛扬和AMD K7处理器都在采用DDR266规格的内存,其后来的DDR333内存也属于一种过度,而DDR400内存成为目前的主流平台选配,双通道DDR400内存已经成为800FSB处理器搭配的基本标准,随后的DDR533 规范则成为超频用户的选择对象。 DDR2内存 从JEDEC组织者阐述的DDR2标准来看,针对PC等市场的DDR2内存将拥有400、533、667MHz等不同的时钟频率。高端的DDR2内存将拥有800、1000MHz两种频率。最初的DDR2内存将采用0.13微米的生产工艺,内存颗粒的电压为1.8V,容量密度为512MB。

如何评价一台计算机的性能

如何评价一台计算机的性能 计算机从发明以来,人们一直追求着如何将计算机性能大幅提升,使其具有更快的计算机速度、更高的计算能力。虽然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是却不是评价计算机性能的唯一标准。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对计算机的性能需求也是不同的。 高性能计算机的性能评测技术提供了分析用户需求的系统化方法,可以帮助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单位根据用户应用的需求特点,进行系统的设计和选择。 现代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对于千万亿次级别的系统,处理器个数将超过10万个,研发费用将达到数亿元人民币,正确的系统设计决策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高性能计算系统研制的主要动力来自用户需求,因此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决策必须以是否满足用户需求为最重要的标准,在系统设计时就需要深入分析目标应用特点,以用户需求驱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研制。用户需求驱动计算机的研制以目前在TOP500上排名第一的IBMBlueGene/L 系统为例。该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定位于解决大规模分子动力学问题,系统在设计时采用了高并行度、低主频策略。目前的BlueGene/L系统的处理器个数达到13万多个,处理器主频仅为700Mhz。由于分子动力学应用具有良好的并行性,使得系统可以通过多个处理器的聚合计算能力达到较高的整体性能,而低主频策略对系统能耗的降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BlueGene/L显然并不适应所有的并行应用,对于通信频繁或负载不平衡的应用来说,并行度在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系统的整体性能反而可能下降,因此可能无法在BlueGene/L这样的系统上高效率地执行。 日本的地球模拟器在2002年~2004年TOP500上排名第一。该系统在运行实际应用中达到了很好的性能。地球模拟器获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系统设计者与用户进行了长期合作,深入分析了用户应用。处理器是特制的向量处理器,针对应用提供了极高的单处理器性能,高性能的网络使得系统能够有效处理用户应用

系统性能评估

第7章 1.工程工作站:具有实现工程计算、程序编制和调试、作图、通信、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环 境。 2.早期CAD环境:“大型机(超级小型机)+多路终端 3.工作站从应用对象、范围和功能需求上都不同于普通PC机 4.工作站与PC在配置上的一般区别:1. 图形处理能力:专业图形卡2. 可靠性: 采用多种 可靠性措施3. 性能: 采用高性能器件4. 扩展能力: 内存、多处理器等5. 软件配置: 操作系统、高性能图形处理软件等。 5.系统性能评价技术:从技术上, 主要有分析、模拟、测量三种技术 6.常采用的分析技术有:常采用排队论、随机过程、均值分析等方法进行近似求解,比如 流水线性能、多处理器系统性能分析、软件可靠性静态评估等。 7.分析技术的特点:特点是理论严密, 对基础理论的掌握要求较高。优点是节约人力/物 力, 可应用于设计中的系统。 8.模拟技术的特点:既可以应用于设计中或实际应用中的系统, 也可以与分析技术相结 合, 构成一个混合系统。 9.测量技术的特点: 10.模拟技术是基于试验数据的系统建模, 主要有: (1) 按系统的运行特性建立系统模型; (2) 按系统工作负载情况建立工作负载模型; (3) 编写模拟程序, 模拟被评价系统的运 行。 11.测量技术:该技术是对已投入使用的系统进行测量, 通常采用不同层次的基准测试程序 评估。不同层次指的是:核心程序、实际应用程序、合成测试程序 12.几乎所有基于模拟的评价方法都依赖于测试数据或实验值 13.总结:分为三种性能评价技术,分别是分析、模拟、测量,这三种技术分别对用不同成 熟度的系统。分析技术对应理论研究,特点是理论严密,基础知识掌握度高。模拟技术是对正在设计以及已经用于实际应用的系统进行建模,建模数据来源是实验数据。而测量技术的应用是对已经投入使用的系统进行测量。通常采用不同层次的基准测试程序,不同层次值的是:核心程序、实际应用程序、合成测试程序。 14.系统性能评价对象:内存、I?O、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器的性能。 15.与程序执行的时间相关的两大因素:(1) 时钟频率(MHz);(2) 执行程序使用的总时钟周期 数。 16.CPU时间= 总时钟周期数?时钟周期= 总时钟周期数/ 时钟频率 17.IC(程序执行的指令数)和CPI(每条指令所需时钟数 18.CPU时间= CPI?IC ?时钟周期= CPI?IC /时钟频率 19.(1) 时钟频率: 反映计算机实现、工艺和组织技术; 20.(2) CPI: 反映计算机实现、指令集结构和组织; 21.(3) IC: 反映计算机指令集结构和编译技术。 22.系统性能评价标准:(1) 时钟频率(主频): 用于同类处理机之间(2) 指令执行速度法 (MIPS —定点运算) (3) 等效指令速度:吉普森(Gibson)法4)数据处理速率PDR(processing data rate)法(5) 基准程序测试法 23.MIPS指标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反映以下情况: ①不能反映不同指令对速度的影响②不能 反映指令使用频率差异的影响③不能反映程序量对程序执行速度的影响 24.吉普森(Gibson)法的主要缺点:(1) 同类指令在不同的应用中被使用的频率不同;(2) 程序 量和数据量对Cache 影响; (3) 流水线结构中指令执行顺序对速度的影响;(4) 编译程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哪些 精品

作业一 1、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有下面几项:主频、字长、存储容量、存取周期和运算速度等。 (1)主频:主频即时钟频率,是指计算机的CPU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脉冲数。 (2)字长:字长是指计算机的运算部件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它与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有很大的关系。字长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字长长,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就高。字长也影响机器的运算速度,字长越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越快。 (3)存储容量:计算机能存储的信息总字节量称为该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容量存储容量的单位还有MB(兆字节)、GB(吉字节)和TB(太字节)。 (4)存取周期:把信息代码存入存储器,称为“写”;把信息代码从存储器中取出,称为“读”。存储器进行一次“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储器的访问时间(或读写时间),而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读”或“写”操作(如连续的两次“读”操作)所需的最短时间,称为存取周期(或存储周期)。 (5)运算速度:运算速度是一项综合性的性能指标。衡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单位是MIPS(百万条指令/秒)。因为每种指令的类型不同,执行不同指令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过去以执行定点加法指令作标准来计算运算速度,现在用一种等效速度或平均速度来衡量。等效速度由各种指令平均执行时间以及相对应的指令运行比例计算得出来,即用加权平均法求得。 2、说明常见的计算机分类方法及其类型。 [参考答案]: 计算机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处理的信息形式分。可分为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用脉冲编码表示数字,处理的是数字信息,这类计算机是数字计算机;处理长度、电压、电流等模拟量的计算机称为模拟计算机。本书介绍的是数字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2)按字长分。可分为 8 位机、16位机、32位机和64位机等。 (3)按结构分。可分为单片机、单板机、多芯片机与多板机。 (4)按用途分。可分为工业控制机与数据处理机等。 (5)按规模分。可分为巨型机、小巨型机、大中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和微型机(PC 机)六类。 作业二 1、计算机中为什么采用二进制数码?

计算机性能指标

计算机性能指标 (1)运算速度。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平均运算速度),是指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百万条指令/秒”(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来描述。同一台计算机,执行不同的运算所需时间可能不同,因而对运算速度的描述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CPU时钟频率(主频)、每秒平均执行指令数(ips)等。微型计算机一般采用主频来描述运算速度,例如,Pentium/133的主频为133 MHz,Pentium Ⅲ/800的主频为800 MHz,Pentium 4 1.5G的主频为1.5 GHz。一般说来,主频越高,运算速度就越快。 (2)字长。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一组二进制数称为一个计算机的“字”,而这组二进制数的位数就是“字长”。在其他指标相同时,字长越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早期的微型计算机的字长一般是8位和16位。目前586(Pentium, Pentium Pro, PentiumⅡ,PentiumⅢ,Pentium 4)大多是32位,现在的大多数人都装64位的了。 (3)内存储器的容量。内存储器,也简称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需要执行的程序与需要处理的数据就是存放在主存中的。内存储器容量的大小反映了计算机即时存储信息的能力。随着操作系统的升级,应用软件的不断丰富及其功能的不断扩展,人们对计算机内存容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目前,运行Windows 95或Windows 98操作系统至少需要 16 M的内存容量,Windows XP则需要128 M以上的内存容量。内存容量越大,系统功能就越强大,能处理的数据量就越庞大。 (4)外存储器的容量。外存储器容量通常是指硬盘容量(包括内置硬盘和移动硬盘)。外存储器容量越大,可存储的信息就越多,可安装的应用软件就越丰富。目前,硬盘容量一般为10 G至60 G,有的甚至已达到120 G。 (5)I/O的速度 主机I/O的速度,取决于I/O总线的设计。这对于慢速设备(例如键盘、打印机)关系不大,但对于高速设备则效果十分明显。例如对于当前的硬盘,它的外部传输率已可达20MB/S、4OMB/S以上。 (6)显存 显存的性能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容量,二是带宽。 容量很好理解,它的大小决定了能缓存多少数据。而带宽方面,可理解为显存与核心交换数据的通道,带宽越大,数据交换越快。所以容量和带宽是衡量显存性能的关键因素。 另外,带宽又由频率和位宽两个因素所决定,计算公式为:带宽=频率X位宽/8。举个例子,两块核心和显存容量相同的显卡,卡1的显存为DDR3 1600MHz频率和128位宽;卡2的显存为DDR2 800MHZ频率和256位宽。看上去两者显存参数不同,但通过公式计算得出,两者都是25.6G/S的带宽,性能是相同的。 所以,只要了解了本质,无论多么复杂多变的产品,都无法忽悠到我们。 (显存容量): 常见的容量有128M、256M、512M、896M、1G等等。容量越大,能缓存的数据就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必知)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计算机功能的强弱或性能的好坏,不是由某项指标决定的,而是由它的系统结构、指令系统、硬件组成、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决定的。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来大体评价计算机的性能。 (1)运算速度。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平均运算速度),是指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百万条指令/秒”(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来描述。同一台计算机,执行不同的运算所需时间可能不同,因而对运算速度的描述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CPU时钟频率(主频)、每秒平均执行指令数(ips)等。微型计算机一般采用主频来描述运算速度,例如,Pentium/133的主频为133 MHz,Pentium Ⅲ/800的主频为800 MHz,Pentium 4 1.5G的主频为1.5 GHz。一般说来,主频越高,运算速度就越快。 (2)字长。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一组二进制数称为一个计算机的“字”,而这组二进制数的位数就是“字长”。在其他指标相同时,字长越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早期的微型计算机的字长一般是8位和16位。目前586(Pentium,Pentium Pro,PentiumⅡ,PentiumⅢ,Pentium 4)大多是32位,现在的大多数人都装64位的了。 (3)内存储器的容量。内存储器,也简称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需要执行的程序与需要处理的数据就是存放在主存中的。内存储器容量的大小反映了计算机即时存储信息的能力。随着操作系统的升级,应用软件的不断丰富及其功能的不断扩展,人们对计算机内存容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目前,运行Windows 95或Windows 98操作系统至少需要16 M的内存容量,Windows XP 则需要128 M以上的内存容量。内存容量越大,系统功能就越强大,能处理的数据量就越庞大。 (4)外存储器的容量。外存储器容量通常是指硬盘容量(包括内置硬盘和移动硬盘)。外存储器容量越大,可存储的信息就越多,可安装的应用软件就越丰富。目前,硬盘容量一般为10 G至60 G,有的甚至已达到120 G。 以上只是一些主要性能指标。除了上述这些主要性能指标外,微型计算机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例如,所配置外围设备的性能指标以及所配置系统软件的情况等等。另外,各项指标之间也不是彼此孤立的,在实际应用时,应该把它们综合起来考虑,而且还要遵循“性能价格比”的原则。 追问 信息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一个字节,,1K字节、1兆字节,1G字节,1TB的换算关系 回答 1024电脑的容量单位最小的是Bit,也就是位。而8位为一个字节,也就是Byte。在往上就是KB,MB,GB,TB。 电脑使用的是2进制,即1KB=1024B,1MB=1024KB=1048576B, 1GB=1024MB,1TB=1024GB

电脑系统性能分析与评价

浅谈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计算机也得到快速发展,计算机性能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计算机性能评价不仅是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研究与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支撑技术,也是当今通信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因此,进行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成为当务之急。 计算机性能评价是指对系统的动态行为进行研究和优化,包括对实际系统的行为进行分析、测量和模拟按照一定的性能要求对方案进行选择,对现有系统的性能缺陷和瓶颈进行改进,对未来系统的性能进行预测,以及在保证一定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设计。性能评价技

术研究使性能成为数量化的、能进行度量和评比的客观指标,以及从系统本身或从系统模型获取有关性能信息的方法。性能评价通常是与成本分析综合进行的,借以获得各种系统性能和性能价格比的定量值,从而指导新型计算机系统(如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以及指导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改进,包括选择计算机类型、型号和确定系统配置等。 1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指标 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有两类:可用性、工作能力。 可用性:它指计算机能够持续工作时间,一般用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可恢复性来表示。 工作能力:它指计算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所具有的能力。它们是系统性能评价的主要研究对象。常用的工作能力指标由:吞吐量、延迟和资源利用率。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的处理能力,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对于不同目标可能含义不同。例如,在评价一个数据库系统时,所指的吞吐量可以是单位时间内交易完成的个数;在评价一个网络系统是,吞吐量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字节数等。 延迟:完成一个指定任务所花费的时间。例如,在评价一个数据库系统时,可以考察它完成一个查询,或完成一个数据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在评价一个网络系统时,可以考察发送一个网络包所需要的时间等。 资源利用率:指完成一个任务所需要花费的系统资源。例如完成一个数据处理、所占用处理器的时间、占用内存的大小或占用网络带宽的大小等。 吞吐量越高、延迟越少、资源利用率越低则表示系统的性能越好。 2 计算机性能的主要评测手段 计算机性能的主要评测手段主要包括测量、模拟、分析方法。 测量方法:测量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性能评价手段。测试设备向被测设备输入一组测试信息并收集被测设备的原始输出,然后进行选择、处理、记录、分析和综合,并且解释其结果。上述这些功能一般是由被测的计算机系统和测量工具共同完成的,其中测量工具完成测量和选择功能。测量工具分硬件工具和软件工具两类。硬件测量工具附加到被测计算机系统内部去测量系统中出现的比较微观的事件(如信号、状态)。典型的硬件检测器有定时器、序列检测器、比较器等。例如,可用定时器测量某项活动的持续时间;用计数器记录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用序列检测器检测系统中是否出现某一序列(事件)等。数据的采集、状态的监视、寄存器内容的变化的检测,也可以通过执行某些检测程序来实现。这类检测程序即软件测量工具。例如,可按程序名或作业类收集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使用量、输入卡片数、打印纸页数、处理机使用时间等基本数据;或者从经济的角度收集管理者需要的信息;或者收集诸如传送某个文件的若干个记录的传送时间等特殊信息;或者针对某个程序或特定的设备收集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一些统计量,以及发现需要优化的应用程序段等。硬件监测工具的监测精度和分辨率高,对系统干扰少;软件监测工具则灵活性和兼容性好,适用范围广。测量方法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其他方法也要依赖于测量的量,但是它比较浪费时间,只适合于已经存在并运行的系统。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可为计算机系统建立一种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的模型,进而在给定输入条件下通过计算获得目标系统的性能特性。该方法一般应用于系统的设计阶段,这时候因

计算机基础判断题

1、主频(时钟频率)是影响微机运算速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主频越高,运算速度越快。(T) 2、C语言编译系统是应用软件(F) 3、操作系统是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管理的系统软件(T) 4、操作系统也是一种软件(F) 5、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F) 6、计算机软件是程序、数据和文档资料的集合(T) 7、外存储器中的数据可以直接进入CPU进行处理(F) 8、软盘驱动器属于主机,而软盘属于外部设备(F) 9、裸机是指没有配置任何外部设备的主机(F) 10、计算机的内外存储器都具有记忆能力,其中的信息都不会丢失(F) 11、在汉字系统中,我国国标汉字一律是按照拼音顺序排列的(F) 12、控制总线是传送控制信号的,包括CPU送到内存和接口电路的读写信号,中断信号等(T) 13、计算机中最小的数据单元是字节(F) 14、40倍速光驱的含义是指该光驱的读写速度是软盘驱动器读写速度的40倍(F) 15、没有硬盘计算机照样可以工作(T) 16、ROM是只读存储器,其中的内容只能读出一次(F) 17、目前流行显卡的接口类型有AGP和PCI-E两种类型(T) 18、微处理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其体积的大小(F) 19、微型计算机系统由主机和外设组成(F) 20、语言处理程序是把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表示的程序转化为与之等价的另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表示的程序(T) 21、分辨率是显示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显示器屏幕上像素的数量。像素越多,分辨率越高,显示的字符或图像就越清晰逼真(T) 22、内存储器存储单元的数目多少取决于数据的总线宽度。(F) 23、ROM中存储的信息断电即消失(F) 24、逻辑运算的三种基本运算是逻辑加、逻辑或、逻辑否定(F) 25、UNIX是一种多用户单人舞的操作系统(F) 26、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T) 27、硬盘通常安装在主机箱内,所以硬盘属于内存(F) 28、视频采集卡不是多媒体计算机的主要特征(T) 29、计算机的中的字符一般采用ASCII码编码方式,若已知“H”的ASCII码值为48H,则可能推断出“J”的码值为50H(F) 30、十进制数875对应的二进制数为1101101011B(T) 31、DOS是单任务单用户的操作系统(T) 32、汇编语言和AutoCAD都属于系统软件(F) 33、计算机内部常用字节作为基本单位,一个字节是16个二进制位(F) 34、绘图仪和扫描仪都属于微机的输出设备(F) 35、决定计算机计算精度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计算机的存储容量(F) 36、防止U盘感染病毒的有效办法是加写保护(T) 37、对U盘进行全面的格式化也不一定能消除U盘上的计算机病毒(F) 38、打印机只能打印字符和表格,不能打印出图形(F) 39、U盘硬盘上的数据均可由CPU直接存取(F) 40、CD-ROM是可擦写光盘(F)

计算机系统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

计算机系统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 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山若「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亦即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相互依籁、不可分俐.其中硬件系统是山电子部件和机电装牲所组成的计算机实体.丛本功能是接受计算机程序.并在程序的控制下完成数据愉人、数据处理和愉出结果等任务.软件系统是指为计算机运行工作服务的全部技术资料和齐种程序.从本功能足保证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并为川户提供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i l'算饥的硬件和软件二者缺一不可.否U不能正常工作。 二、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计算机的技术性能指标标志打计算机的性能优劣和应川范l祠的广度.在实际应川中,比较常见的计算机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川位,宇竹、字及字长①位:.位,指一个二进制位,是计算机中所表示的址从本的、址小的效据单元.灿计算机中信息存储的从小单位。O字节:.字节“衍相邻的8个二进制位.址计算机中通用的从本单元。 (1)字和字长:是计算机内部进行数据传递处理的鉴本单位.通常它与计算机内部的寄存器、运算装代、总线宽度相一致“字长”适衍计算机在交换、加工和存放信息时的鼓从本的长度。 (2)速度:计算机中的速度折标可以川主叔及运算速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主孩也称 时钟频率,是指计算机中时钟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倾华,常以兆赫兹(MHz)为单位.址决定计算机速度的T(要衍标之一。主孩越高,计算机速度越快。运算速度常以征秒百万折令数为单位.这个指标较主预更能直观地反映计界机的速度。 (3)存储系统容员:是指所能访问的存储单元数。存储系统主要包括主存(也称内存》和辅存(也称外存》。存储容址通常以字节(I”为单位.由于存储容址一般都很大.所以实用单位常川T.叮笋节(KB)、兆字节(MB)或占字j5((;13)表示。I KB=1024B.I MB=1024KB.I(;B=1024M1B. (4)可轶性:指计算机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正常I:作不发生故障的概率.常以平均无故WII.fPi1(MTBF)表示。MTBF烤大.系统性能越好。 (5)兼容性:指计葬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可川于其他多种系统的性能。 (6)性能/价格比:是衡峨计算机产品优劣的综合性指标。性能代表系统的使用价fl,包括计算机的速度、内存容胜、输人愉出设备的配祝及叮铭性等。价格则是衍计算机的冉价。性价比越高.则表明计算机系统越好。 三、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御L作为一种高速、枯确进行信息处理的机器-it有共他机器所无法比拟的诸多特点.梦1纳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达并迷度诀 计算机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运算。现在普通的微R4计算机侮秒可执行几十万条指令.而巨ki机则达到III秒儿!·亿次战至儿(ri亿次的运算速度。随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汁芥机的运算速度还在提高。例如天气预报.山于需要分析大址的

第一章-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概述习题.docx

习题 一、填空题 1.英国数学家图灵在1936年提出了对数字计算机具有深远影响的___________模型。匈牙利裔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数字计算机的_____________结构。 2.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________诞生于__________。 3.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先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元器件,经历了4代变革。 4.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包括: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________、________、具有自动工作的能力。 5.今后计算机的发展方向趋向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软件的用途,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类。7.当数据以某种形式被处理、描述或与其它数据比较时,它才成为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科学发现三大支柱,正推动着人类文明进步和科技发展。 1.图灵机冯?诺依曼 2.1946美国 3.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4.具有存储能力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6.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7.信息 8.计算科学理论科学实验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 1.从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到第四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都是相同的,被称为___体系结构。A.艾伦?图灵C.冯?诺依曼 B.比尔?盖茨D.克劳德?香农 2.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几代的变革,各代主要基于___的变革。 A.处理器芯片B.操作系统 C.存储器D.输入输出系统 3.计算机能够自动、准确、快速地按照人们的意图运行的基本思想是___。 A.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B.采用CPU作中央核心部件 C.采用操作系统D.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4.早期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是___。 A.科学计算B.信息处理 C.实时控制D.辅助设计 5.CAD是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它的含义是___。 A.计算机辅助教育B.计算机辅助测试 C.计算机辅助设计D.计算机辅助管理 6.某单位自行开发的工资管理系统,按计算机应用的类型划分,它属于___。 A.科学计算B.辅助设计 C.数据处理D.实时控制 7.根据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计算机软件一般可分为___两类。 A.系统软件和非系统软件B.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C.应用软件和非应用软件D.系统软件和管理软件 8.下列___软件是系统软件。 A.编译程序B.工资管理软件 C.绘图软件D.制表软件 9.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而编写的程序,称为___软件。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 1 背景 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目前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 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应用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需求,是知识经济的基本载体和支撑环境。性能评价是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研究与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支撑技术,是通信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学科。许多IEEE的权威会刊也都有专门的性能评价专栏,还有许多关于性能评价的国际学术年会。此外,性能评价也是国外计算机、通信、信息科学等专业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长期以来,虽然学习数学系开设的纯数学有利于夯实研 究生的基础理论,但要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建模分析的具体研究中应用随机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偏重理论体系完备性和严密性的纯数学略显抽象,不容易被深刻理解,进而阻碍学生在实际系统与抽象的理论方法之间建立自然联系。为此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于 2000 年开设“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课程,任课教师为林闯教授,笔者于 2012 年加入课程建设队伍,开始承担部分教学任务; 2014 年独立承担课程教学。十多年来,课程在林闯教授及其教学

团队的努力下,多次荣获清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 2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属于专业基础 理论课程,强调用工程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是基础理论课和学科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课程教学强调培养研究生对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模型方法和性能分析的直观理解,熟悉基本思路,通晓性能建模与分析的一般方法,熟练并尽可能创造性地应用随机过程、排队论、随机 Petri 网等方法开展计算机网络与系统性能评价的相关研究。课程着重培养研究生应用随机概念分析和评价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基本研究能力。此外,课程建设也致力于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理论深度,体现研究型教学的特色。 3课程建设 3.1用“领会方法精髓”的思想指导教学 课程内容按照系统性能评价的模型技术与方法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包括随机变量及期望的相关定理、马尔可夫过程和更新过程等随机过程以及随机稳定性分析等。第二部分是排队论,包括各种典型单节点排队模型以及乘积解 / 非乘积解排队网络。第三部分是随机 Petri 网与性能评价,主要内容有 Petri 网和各种随机 Petri 网及其在系统性能评价中的应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数学基础理论中的相关概念、定义和定理等在描述实际物理系统 如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时的映射关系,注意用简单的模型和示例讲述基础理论在描述和刻画实际系统时的本质。课程讲授过程中采用幻灯讲义,但对较难的数学推导和分析内容则采用板书方式,同时在讲解详细的分析推导过程之前增加了轮廓性的介绍,之后注意总结主要结论的本质,并结合实际系统阐述理论所揭示的物理意义,适当增加应用举例,力图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讲解得直观而易理解,启发同学思考和领会方法的精髓。如讲授离散时间马尔可夫链模型时,首先剖析单机双核 CPU共享内存系统的建模,然后扩展到多机多核计算机系统的建模,使同学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理解并掌握应用离散时间马尔可夫链建立计算机系统分析模型的关键一一结合实际系统的工作过程,

可靠性及系统性能评价

两个部件的可靠度R 均为0.8,由着两个部件串联构成的系统可 靠度为:0.64;由这两个部件并联构成的系统的可靠度为:0.96。 串联系统: 设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可靠性分别用R1,R2,R3、、、、、,Rn 表 示,则系统的可靠度R=R1*R2*R3*、、、、、*Rn 。 如果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失效率分别用R1,R2,R3、、、、 Rn 表示,则系统的失效率为R=R1+R2+、、、、+Rn 。 并联系统: 系统的可靠性R=1-(1-R1)*(1-R2)*、、、、、*(1-Rn )。 系统的失效率R=∑=n j j R 1111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与失效率的关系为:MTBF=1/R 。 内存按字节编址,地址从90000(H )到CFFFF (H ),可以通过 内存容量的计算公式:内存容量=终止地址-起始地址+1, 内存容量=CFFFF (H )-90000(H )+1=40000(H )=256KB 。 基于Windows 、Linux 和UNIX 等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称为开放系 统。开放系统的数据存储方式分为内置存储和外挂存储两种,而外挂 存储又根据连接方式分为直连式存储和网络话存储,目前应用的网络

化存储方式有两种,即网络接入存储和存储区域网络。 开始系统的直连式存储(DAS) 网络接入存储(NAS)是将存储设备连接到现有的网络上,来提供数据存储和文件访问服务的设备。DAS服务器是在专用主机上安装简化了的瘦操作系统文件服务器。 存储区域网络(SAN)是一种连接存储设备和存储管理子系统的专用网络。 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 RAID分为0~7这8个不同的冗余级别,其中RAID0级无冗余校验功能;RAID1采用磁盘镜像功能,磁盘容量的利用率是50%;RAID3利用一台奇偶校验盘来完成容错功能。所以如果利用4个盘组成RAIDS阵列,可以用3个盘用于有效数据,磁盘容量的利用率为75%。RAID0的磁盘容量利用率是最高的。 P239 项目段式管理页式管理段页式管理划分方式 虚地址 虚实转换 主要优点简化了任意增长和收缩的 数据段管理,利于进程间共消除了页外碎片结合了段与页的有点 便于控制存取访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