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HC14的作用:六反相斯密特触发器74

74HC14的作用:六反相斯密特触发器74
74HC14的作用:六反相斯密特触发器74

74HC14的作用:六反相斯密特触发器真值表:Y=A

图1 引脚功能

极限参数:

Switching Characteristics开关特性at VCC = 5V and TA = 25

应用电路:

图2 光电藕合器接收整形电路

图3 方波振荡器

74系列芯片功能介绍说明

74系列芯片功能介绍说明 型号功能 ---------------------------------------------------- 74ls00 2输入四与非门 74ls01 2输入四与非门 (oc) 74ls02 2输入四或非门 74ls03 2输入四与非门 (oc) 74ls04 六倒相器 74ls05 六倒相器(oc) 74ls06 六高压输出反相缓冲器/驱动器(oc,30v) 74ls07 六高压输出缓冲器/驱动器(oc,30v) 74ls08 2输入四与门 74ls09 2输入四与门(oc) 74ls10 3输入三与非门 74ls11 3输入三与门 74ls12 3输入三与非门 (oc) 74ls13 4输入双与非门 (斯密特触发) 74ls14 六倒相器(斯密特触发) 74ls15 3输入三与门 (oc) 74ls16 六高压输出反相缓冲器/驱动器(oc,15v) 74ls17 六高压输出缓冲器/驱动器(oc,15v) 74ls18 4输入双与非门 (斯密特触发)

74ls19 六倒相器(斯密特触发) 74ls20 4输入双与非门 74ls21 4输入双与门 74ls22 4输入双与非门(oc) 74ls23 双可扩展的输入或非门 74ls24 2输入四与非门(斯密特触发) 74ls25 4输入双或非门(有选通) 74ls26 2输入四高电平接口与非缓冲器(oc,15v) 74ls27 3输入三或非门 74ls28 2输入四或非缓冲器 74ls30 8输入与非门 74ls31 延迟电路 74ls32 2输入四或门 74ls33 2输入四或非缓冲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ls34 六缓冲器 74ls35 六缓冲器(oc) 74ls36 2输入四或非门(有选通) 74ls37 2输入四与非缓冲器 74ls38 2输入四或非缓冲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ls39 2输入四或非缓冲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ls40 4输入双与非缓冲器 74ls41 bcd-十进制计数器

74LS系列芯片引脚图资料大全

74系列芯片引脚图资料大全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7276 更新时间:2007年07月26日【字体:大中小】 为了方便大家我收集了下列74系列芯片的引脚图资料,如还有需要请上电子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17701367.html,/b bs/ 反相器驱动器LS04 LS05 LS06 LS07 LS125 LS240 LS244 LS245 与门与非门LS00 LS08 LS10 LS11 LS20 LS21 LS27 LS30 LS38 或门或非门与或非门LS02 LS32 LS51 LS64 LS65 异或门比较器LS86 译码器LS138 LS139 寄存器LS74 LS175 LS373

反相器: Vcc 6A 6Y 5A 5Y 4A 4Y 六非门 74LS04 ┌┴—┴—┴—┴—┴—┴—┴┐六非门(OC门) 74LS05 _ │14 13 12 11 10 9 8│六非门(OC高压输出) 74LS06 Y = A )│ │ 1 2 3 4 5 6 7│ └┬—┬—┬—┬—┬—┬—┬┘ 1A 1Y 2A 2Y 3A 3Y GND 驱动器: Vcc 6A 6Y 5A 5Y 4A 4Y ┌┴—┴—┴—┴—┴—┴—┴┐ │14 13 12 11 10 9 8│ Y = A )│六驱动器(OC高压输出) 74LS07 │ 1 2 3 4 5 6 7│ └┬—┬—┬—┬—┬—┬—┬┘ 1A 1Y 2A 2Y 3A 3Y GND Vcc -4C 4A 4Y -3C 3A 3Y ┌┴—┴—┴—┴—┴—┴—┴┐ _ │14 13 12 11 10 9 8│ Y =A+C )│四总线三态门74LS125 │ 1 2 3 4 5 6 7│ └┬—┬—┬—┬—┬—┬—┬┘ -1C 1A 1Y -2C 2A 2Y GND

R-S触发器

RS触发器 基本RS 触发器: 电路结构 把两个与非门G1、G2的输入、输出端交叉连接,即可构成基本RS触发器,其逻辑电路如图7.2.1.(a)所示。它有两个输入端R、S和两个输出端Q、Q。 工作原理 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方程为: 根据上述两个式子得到它的四种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1.当R=1、S=0时,则Q=0,Q=1,触发器置1。 2.当R=0、S=1时,则Q=1,Q=0,触发器置0。 如上所述,当触发器的两个输入端加入不同逻辑电平时,它的两个输出端Q和Q 有两种互补的稳定状态。一般规定触发器Q端的状态作为触发器的状态。通常称触发器处于某种状态,实际是指它的Q端的状态。Q=1、Q=0时,称触发器处于1态,反之触发器处于0态。S=0,R=1使触发器置1,或称置位。因置位的决定条件是S=0,故称S 端为置1端。R=0,S=1时,使触发器置0,或称复位。 同理,称R端为置0端或复位端。若触发器原来为1态,欲使之变为0态,必须令R端的电平由1变0,S端的电平由0变1。这里所加的输入信号(低电平)称为触发信号,由它们导致的转换过程称为翻转。由于这里的触发信号是电平,因此这种触发器称为电平控制触发器。从功能方面看,它只能在S和R的作用下

置0和置1,所以又称为置0置1触发器,或称为置位复位触发器。其逻辑符号如图7.2.1(b)所示。由于置0或置1都是触发信号低电平有效,因此,S端和R 端都画有小圆圈。 3.当R=S=1时,触发器状态保持不变。 触发器保持状态时,输入端都加非有效电平(高电平),需要触发翻转时,要求在某一输入端加一负脉冲,例如在S端加负脉冲使触发器置1,该脉冲信号回到高电平后,触发器仍维持1状态不变,相当于把S端某一时刻的电平信号存储起来,这体现了触发器具有记忆功能。 4.当R=S=0时,触发器状态不确定 在此条件下,两个与非门的输出端Q和Q全为1,在两个输入信号都同时撤去(回到1)后,由于两个与非门的延迟时间无法确定,触发器的状态不能确定是1还是0,因此称这种情况为不定状态,这种情况应当避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正因为R端和S端完成置0、置1都是低电平有效,所以二者不能同时为0。 此外,还可以用或非门的输入、输出端交叉连接构成置0、置1触发器,其逻辑图和逻辑符号分别如图7.2.2(a)和7.2.2(b)所示。这种触发器的触发信号是高电平有效,因此在逻辑符号的S端和R端没有小圆圈。 功能描述: 状态转移真值表 用表格的形式描述触发器在输入信号作用下,触发器的下一个稳定状态(次态)Qn+1与触发器的原稳定状态(现态)Qn和输入信号状态之间的关系。

常用门电路74系列芯片

TTL门 74ls00 2输入四与非门 74ls01 2输入四与非门(oc) 74ls02 2输入四或非门 74ls03 2输入四与非门(oc) 74ls04 六倒相器 74ls05 六倒相器(oc) 74ls06 六高压输出反相缓冲器/驱动器(oc,30v) 74ls07 六高压输出缓冲器/驱动器(oc,30v) 74ls08 2输入四与门 74ls09 2输入四与门(oc) 74ls10 3输入三与非门 74ls11 3输入三与门 74ls12 3输入三与非门(oc) 74ls13 4输入双与非门(斯密特触发) 74ls14 六倒相器(斯密特触发) 74ls15 3输入三与门(oc) 74ls16 六高压输出反相缓冲器/驱动器(oc,15v) 74ls17 六高压输出缓冲器/驱动器(oc,15v) 74ls18 4输入双与非门(斯密特触发) 74ls19 六倒相器(斯密特触发) 74ls20 4输入双与非门 74ls21 4输入双与门 74ls22 4输入双与非门(oc) 74ls23 双可扩展的输入或非门 74ls24 2输入四与非门(斯密特触发) 74ls25 4输入双或非门(有选通) 74ls26 2输入四高电平接口与非缓冲器(oc,15v) 74ls27 3输入三或非门 74ls28 2输入四或非缓冲器 74ls30 8输入与非门 74ls31 延迟电路 74ls32 2输入四或门 74ls33 2输入四或非缓冲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ls34 六缓冲器 74ls35 六缓冲器(oc) 74ls36 2输入四或非门(有选通) 74ls37 2输入四与非缓冲器 74ls38 2输入四或非缓冲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ls39 2输入四或非缓冲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ls40 4输入双与非缓冲器 74ls41 bcd-十进制计数器 74ls42 4线-10线译码器(bcd输入) 74ls43 4线-10线译码器(余3码输入)

74系列芯片数据手册大全

74系列芯片数据手册大全 74系列集成电路名称与功能常用74系列标准数字电路的中文名称资料7400 TTL四2输入端四与非门 7401 TTL 集电极开路2输入端四与非门 7402 TTL 2输入端四或非门 7403 TTL 集电极开路2输入端四与非门 7404 TTL 六反相器 7405 TTL 集电极开路六反相器 7406 TTL 集电极开路六反相高压驱动器 7407 TTL 集电极开路六正相高压缓冲驱动器 7408 TTL 2输入端四与门 7409 TTL 集电极开路2输入端四与门 7410 TTL 3输入端3与非门 74107 TTL 带清除主从双J-K触发器 74109 TTL 带预置清除正触发双J-K触发器 7411 TTL 3输入端3与门 74112 TTL 带预置清除负触发双J-K触发器 7412 TTL 开路输出3输入端三与非门 74121 TTL 单稳态多谐振荡器 74122 TTL 可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 74123 TTL 双可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 74125 TTL 三态输出高有效四总线缓冲门 74126 TTL 三态输出低有效四总线缓冲门 7413 TTL 4输入端双与非施密特触发器 74132 TTL 2输入端四与非施密特触发器 74133 TTL 13输入端与非门 74136 TTL 四异或门 74138 TTL 3-8线译码器/复工器 74139 TTL 双2-4线译码器/复工器 7414 TTL 六反相施密特触发器 74145 TTL BCD—十进制译码/驱动器 7415 TTL 开路输出3输入端三与门 74150 TTL 16选1数据选择/多路开关 74151 TTL 8选1数据选择器 74153 TTL 双4选1数据选择器 74154 TTL 4线—16线译码器 74155 TTL 图腾柱输出译码器/分配器 74156 TTL 开路输出译码器/分配器 74157 TTL 同相输出四2选1数据选择器 74158 TTL 反相输出四2选1数据选择器 7416 TTL 开路输出六反相缓冲/驱动器 74160 TTL 可预置BCD异步清除计数器 74161 TTL 可予制四位二进制异步清除计数器

74系列芯片的型号区别与功能

74系列集成电路大致可分为6大类: .74××(法式型); .74LS××(低功耗肖特基); .74S××(肖特基); .74ALS××(进步前辈低功耗肖特基); .74AS××(进步前辈肖特基); .74F××(高速)。 近年来还出现了高速CMOS电路的74系列,事实上芯片。该系列可分为3大类: .HC为COMS电平; .HCT为TTL电平,可与74LS系列互换行使; .HCU适用于无缓冲级的CMOS电路。 这9种74系列产品,只消后边的标号雷同,其逻辑功效和管脚摆列就雷同。依据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类型的74系列产 品,例如电路的供电电压为3V就应拣选74HC系列的产品 系列电平典型传输耽误ns 最大驱动电流(-Ioh/Lol)mA AHC CMOS 8.5 -8/8 AHCT COMS/TTL 8.5 -8/8 HC COMS 25 -8/8 HCT COMS/TTL 25 -8/8 ACT COMS/TTL 10 -24/24 F TTL 6.5 -15/64 ALS TTL 10 -15/64 LS TTL 18 -15/24 注:同型号的74系列、74HC系列、74LS系列芯片,逻辑功效上是一样的。 74LSxx的行使证据倘使找不到的话,可参阅74xx或74HCxx的行使证据。 有些原料里蕴涵了几种芯片,如74HC161原料里蕴涵了74HC160、74HC161、74HC162、74HC163四种芯片的原料。找不到某种芯 片的原料时,可试着观察一下临近型号的芯片原料。 74HC的速度比4000系列快,引脚与法式74系列兼容4000系列的优点是有的型号可就业在+15V 。新产品最好不消LS。 功效略表 74HC01 2输入四与非门(oc) 74HC02 2输入四或非门 74HC03 2输入四与非门(oc) 74HC04 六倒相器 74HC05 六倒相器(oc) 74HC06 六高压输入反相缓冲器/驱动器(oc30v) 74HC07 六高压输入缓冲器/驱动器(oc30v) 74HC08 2输入四与门 74HC09 2输入四与门(oc) 74HC10 3输入三与非门 74HC11 3输入三与门 74HC12 3输入三与非门(oc) 74HC13 4输入双与非门(斯密特触发)

74系列芯片功能大全解析

74系列芯片功能大全 7400 TTL 2输入端四与非门 7401 TTL 集电极开路2输入端四与非门7402 TTL 2输入端四或非门 7403 TTL 集电极开路2输入端四与非门7404 TTL 六反相器 7405 TTL 集电极开路六反相器 7406 TTL 集电极开路六反相高压驱动器7407 TTL 集电极开路六正相高压驱动器7408 TTL 2输入端四与门 7409 TTL 集电极开路2输入端四与门7410 TTL 3输入端3与非门 74107 TTL 带清除主从双J-K触发器74109 TTL 带预置清除正触发双J-K触发器7411 TTL 3输入端3与门 74112 TTL 带预置清除负触发双J-K触发器7412 TTL 开路输出3输入端三与非门74121 TTL 单稳态多谐振荡器 74122 TTL 可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74123 TTL 双可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74125 TTL 三态输出高有效四总线缓冲门74126 TTL 三态输出低有效四总线缓冲门

7413 TTL 4输入端双与非施密特触发器74132 TTL 2输入端四与非施密特触发器74133 TTL 13输入端与非门 74136 TTL 四异或门 74138 TTL 3-8线译码器/复工器 74139 TTL 双2-4线译码器/复工器 7414 TTL 六反相施密特触发器 74145 TTL BCD—十进制译码/驱动器 7415 TTL 开路输出3输入端三与门 74150 TTL 16选1数据选择/多路开关 74151 TTL 8选1数据选择器 74153 TTL 双4选1数据选择器 74154 TTL 4线—16线译码器 74155 TTL 图腾柱输出译码器/分配器 74156 TTL 开路输出译码器/分配器 74157 TTL 同相输出四2选1数据选择器74158 TTL 反相输出四2选1数据选择器7416 TTL 开路输出六反相缓冲/驱动器74160 TTL 可预置BCD异步清除计数器74161 TTL 可予制四位二进制异步清除计数器74162 TTL 可预置BCD同步清除计数器74163 TTL 可予制四位二进制同步清除计数器

74系列和CMOS芯片功能大全

74系列芯片功能大全7400 TTL 2输入端四与非门 7401 TTL 集电极开路2输入端四与非门 7402 TTL 2输入端四或非门 7403 TTL 集电极开路2输入端四与非门 7404 TTL 六反相器 7405 TTL 集电极开路六反相器 7406 TTL 集电极开路六反相高压驱动器 7407 TTL 集电极开路六正相高压驱动器 7408 TTL 2输入端四与门 7409 TTL 集电极开路2输入端四与门 7410 TTL 3输入端3与非门 74107 TTL 带清除主从双J-K触发器 74109 TTL 带预置清除正触发双J-K触发器7411 TTL 3输入端3与门 74112 TTL 带预置清除负触发双J-K触发器7412 TTL 开路输出3输入端三与非门 74121 TTL 单稳态多谐振荡器 74122 TTL 可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 74123 TTL 双可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 74125 TTL 三态输出高有效四总线缓冲门 74126 TTL 三态输出低有效四总线缓冲门

7413 TTL 4输入端双与非施密特触发器74132 TTL 2输入端四与非施密特触发器74133 TTL 13输入端与非门 74136 TTL 四异或门 74138 TTL 3-8线译码器/复工器 74139 TTL 双2-4线译码器/复工器 7414 TTL 六反相施密特触发器 74145 TTL BCD—十进制译码/驱动器 7415 TTL 开路输出3输入端三与门 74150 TTL 16选1数据选择/多路开关74151 TTL 8选1数据选择器 74153 TTL 双4选1数据选择器 74154 TTL 4线—16线译码器 74155 TTL 图腾柱输出译码器/分配器74156 TTL 开路输出译码器/分配器 74157 TTL 同相输出四2选1数据选择器74158 TTL 反相输出四2选1数据选择器7416 TTL 开路输出六反相缓冲/驱动器74160 TTL 可预置BCD异步清除计数器74161 TTL 可予制四位二进制异步清除计数器74162 TTL 可预置BCD同步清除计数器74163 TTL 可予制四位二进制同步清除计数器

74系列芯片一览

三态缓冲器!74系列芯片的型号区别与功能略表 2011年09月22日星期四下午 3:54非常实用的资料,贴出来备用。 74系列集成电路大致可分为6大类: .74××(法式型); .74LS××(低功耗肖特基); .74S××(肖特基); .74ALS××(进步前辈低功耗肖特基); .74AS××(进步前辈肖特基); .74F××(高速)。 近年来还出现了高速CMOS电路的74系列,事实上芯片。该系列可分为3大类:.HC为COMS电平; .HCT为TTL电平,可与74LS系列互换行使; .HCU适用于无缓冲级的CMOS电路。 这9种74系列产品,只消后边的标号雷同,其逻辑功效和管脚摆列就雷同。依据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类型的74系列产 品,例如电路的供电电压为3V就应拣选74HC系列的产品 系列电平典型传输耽误ns 最大驱动电流(-Ioh/Lol)mA AHC CMOS 8.5 -8/8 AHCT COMS/TTL 8.5 -8/8 HC COMS 25 -8/8 HCT COMS/TTL 25 -8/8 ACT COMS/TTL 10 -24/24 F TTL 6.5 -15/64 ALS TTL 10 -15/64 LS TTL 18 -15/24 注:同型号的74系列、74HC系列、74LS系列芯片,逻辑功效上是一样的。 74LSxx的行使证据倘使找不到的话,可参阅74xx或74HCxx的行使证据。 有些原料里蕴涵了几种芯片,如74HC161原料里蕴涵了74HC160、74HC161、74HC162、74HC163四种芯片的原料。找不到某种芯 片的原料时,可试着观察一下临近型号的芯片原料。 74HC的速度比4000系列快,引脚与法式74系列兼容 4000系列的优点是有的型号可就业在+15V 。新产品最好不消LS。 功效略表 74HC01 2输入四与非门 (oc) 74HC02 2输入四或非门 74HC03 2输入四与非门 (oc) 74HC04 六倒相器 74HC05 六倒相器(oc) 74HC06 六高压输入反相缓冲器/驱动器(oc30v) 74HC07 六高压输入缓冲器/驱动器(oc30v) 74HC08 2输入四与门 74HC09 2输入四与门(oc) 74HC10 3输入三与非门

74系列芯片引脚图

74系列芯片引脚图、功能、名称、资料大全(含74LS、74HC等),特别推荐为了方便大家,我收集了下列74系列芯片的引脚图资料。 说明:本资料分3部分:(一)、TXT文档,(二)、图片,(三)、功能、名称、资料。 (一)、TXT文档 反相器驱动器LS04 LS05 LS06 LS07 LS125 LS240 LS244 LS245 与门与非门LS00 LS08 LS10 LS11 LS20 LS21 LS27 LS30 LS38 或门或非门与或非门 LS02 LS32 LS51 LS64 LS65 异或门比较器LS86 译码器LS138 LS139 寄存器LS74 LS175 LS373

反相器: Vcc 6A 6Y 5A 5Y 4A 4Y 六非门 74LS04 ┌┴—┴—┴—┴—┴—┴—┴┐六非门(OC门) 74LS05 _ │14 13 12 11 10 9 8│六非门(OC高压输出) 74LS06 Y = A )│ │ 1 2 3 4 5 6 7│ └┬—┬—┬—┬—┬—┬—┬┘ 1A 1Y 2A 2Y 3A 3Y GND 驱动器: Vcc 6A 6Y 5A 5Y 4A 4Y ┌┴—┴—┴—┴—┴—┴—┴┐ │14 13 12 11 10 9 8│ Y = A )│六驱动器(OC高压输出) 74LS07 │ 1 2 3 4 5 6 7│ └┬—┬—┬—┬—┬—┬—┬┘

1A 1Y 2A 2Y 3A 3Y GND Vcc -4C 4A 4Y -3C 3A 3Y ┌┴—┴—┴—┴—┴—┴—┴┐ _ │14 13 12 11 10 9 8│ Y =A+C )│四总线三态门 74LS125 │ 1 2 3 4 5 6 7│ └┬—┬—┬—┬—┬—┬—┬┘ -1C 1A 1Y -2C 2A 2Y GND Vcc -G B1 B2 B3 B4 B8 B6 B7 B8 ┌┴—┴—┴—┴—┴—┴—┴—┴—┴—┴┐ 8位总线驱动器 74LS245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 DIR=1 A=>B │ 1 2 3 4 5 6 7 8 9 10│ DIR=0 B=>A └┬—┬—┬—┬—┬—┬—┬—┬—┬—┬┘ DIR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GND

用施密特触发器对脉冲整形

我们知道,门电路有一个阈值电压,当输入电压从低电平上升到阈值电压或从高电平下降到阈值电压时电路的状态将发生变化。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的门电路,与普通的门电路不同,施密特触发器有两个阈值电压,分别称为正向阈值电压和负向阈值电压。在输入信号从低电平上升到高电平的过程中使电路状 态发生变化的输入电压称为正向阈值电压(),在输入信号从高电平下降到低电平的过程中使电路状态发生变化的输入电压称为负向阈值电压()。正 向阈值电压与负向阈值电压之差称为回差电压()。普通门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是单调的,施密特触发器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则是滞回的[图 6.2.2(a)(b)]。 图6.2.1 用CMOS反相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 (a)电路(b)图形符号 图6.2.2 图6.2.1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a)同相输出(b)反相输出

用普通的门电路可以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图6.2.1]。因为CMOS门的输入电阻很高,所以的输入端可以近似的看成开路。把叠加原理应用到和构成的串联电路上,我们可以推导出这个电路的正向阈值电压和负向阈值电压。当时,。当从0逐渐上升到时,从0上升到,电路的状态将发生变化。我们考虑电路状态即将发生变化那一时刻的情况。因为此时电路状 态尚未发生变化,所以仍然为0,,于是, 。与此类似,当时,。当从逐渐下降到时,从下降到,电路的状态将发生变化。我们考虑电路状态即将发生变化那一时刻的情况。因为此时电路状态尚未发生变化,所以仍然为,,于是, 。通过调节或,可以调节正向阈值电压和反向阈值电压。不过,这个电路有一个约束条件,就是。如果,那么,我们有 及,这说明,即使上升到或下降到0,电路的状态也不会发生变化,电路处于“自锁状态”,不能正常工作。

74系列芯片-名字对照表

74LS系列: 74LS00 TTL 2输入端四与非门 74LS01 TTL 集电极开路2输入端四与非门 74LS02 TTL 2输入端四或非门 74LS04 TTL 六反相器 74LS08 TTL 2输入端四与门 74LS10 TTL 3输入端3与非门 74LS112 TTL 带预置清除负触发双J-K触发器 74LS122 TTL 可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 74LS138 TTL 3-8线译码器/复工器 74LS14 TTL 六反相施密特触发器 74LS151 TTL 8选1数据选择器 74LS153 TTL 双4选1数据选择器 74LS154 TTL 4线—16线译码器 74LS160 TTL 可预置BCD异步清除计数器 74LS161 TTL 可予制四位二进制异步清除计数器74LS166 TTL 八位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 74LS192 TTL 可预置BCD双时钟可逆计数器 74LS193 TTL 可预置四位二进制双时钟可逆计数器74LS194 TTL 四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 74LS20 TTL 4输入端双与非门 74LS21 TTL 4输入端双与门 74LS273 TTL 带公共时钟复位八D触发器 74LS30 TTL 8输入端与非门 74LS32 TTL 2输入端四或门 74LS42 TTL BCD—十进制代码译码器 74LS47 TTL BCD—7段高有效译码/驱动器 74LS48 TTL BCD—7段译码器/内部上拉输出驱动74LS51 TTL 2-3/2-2输入端双与或非门 74LS74 TTL 带置位复位正触发双D触发器 74LS76 TTL 带预置清除双J-K触发器 74LS85 TTL 四位数字比较器 74LS86 TTL 2输入端四异或门 74LS90 TTL 可二/五分频十进制计数器

74系列芯片功能区分

74系列芯片功能区分 74HC/LS/HCT/F系列芯片的区别 1、 LS是低功耗肖特基,HC是高速COMS。LS的速度比HC略快。HCT输入输出与LS 兼容,但是功耗低;F是高速肖特基电路; 2、 LS是TTL电平,HC是COMS电平。 3、 LS输入开路为高电平,HC输入不允许开路, hc 一般都要求有上下拉电阻来确定输入端无效时的电平。LS 却没有这个要求 4、 LS输出下拉强上拉弱,HC上拉下拉相同。 5、工作电压不同,LS只能用5V,而HC一般为2V到6V; 6、电平不同。LS是TTL电平,其低电平和高电平分别为0.8和V2.4,而CMOS在工作电压为5V时分别为0.3V和3.6V,所以CMOS可以驱动TTL,但反过来是不行的 7、驱动能力不同,LS一般高电平的驱动能力为5mA,低电平为20mA;而CMOS的高低电平均为5mA; 8、 CMOS器件抗静电能力差,易发生栓锁问题,所以CMOS的输入脚不能直接接电源。74系列集成电路大致可分为6大类: . 74××(标准型); .74LS××(低功耗肖特基); .74S××(肖特基);.74ALS××(先进低功耗肖特基); .74AS××(先进肖特基);.74F××(高速)。 近年来还出现了高速CMOS电路的74系列,该系列可分为3大类: . HC为COMS工作电平;. HCT为TTL工作电平,可与74LS系列互换使用; .HCU适用于无缓冲级的CMOS电路。 这9种74系列产品,只要后边的标号相同,其逻辑功能和管脚排列就相同。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要求可选择不同类型的74系列产品,比如电路的供电电压为3V就应选择74HC系列的产品系列电平典型传输延迟ns 最大驱动电流(-Ioh/Lol)mA AHC CMOS 8.5 -8/8 AHCT COMS/TTL 8.5 -8/8 HC COMS 25 -8/8 HCT COMS/TTL 25 -8/8 ACT COMS/TTL 10 -24/24 F TTL 6.5 -15/64 ALS TTL 10 -15/64 LS TTL 18 -15/24 LVC AC S LC 注:同型号的74系列、74HC系列、74LS系列芯片,逻辑功能上是一样的。 74LSxx的使用说明如果找不到的话,可参阅74xx或74HCxx的使用说明。有些资料里包含了几种芯片,如74HC161资料里包含了74HC160、74HC161、 74HC162、74HC163四种芯片的资料。找不到某种芯片的资料时,可试着查看一下临近型号的芯片资料。TTL 器件和CMOS器件的逻辑电平分类:默认栏目TTL器件和CMOS器件的逻辑电平逻辑电平的一些概念要了解逻辑电平的内容,首先要知道以下几个概念的含义: 1:输入高电平(Vih):保证逻辑门的输入为高电平时所允许的最小输入高电平,当输入电平高于Vih时,则认为输入电平为高电平。 2:输入低电平(Vil):保证逻辑门的输入为低电平时所允许的最大输入低电平,当输入电平低于Vil时,则认为输入电平为低电平。 3:输出高电平(V oh):保证逻辑门的输出为高电平时的输出电平的最小值,逻辑门的输出为高电平时的电平值都必须大于此V oh。 4:输出低电平(V ol):保证逻辑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的输出电平的最大值,逻辑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的电平值都必须小于此V ol。

74系列功能表

7400 TTL 2输入端四与非门 7401 TTL 集电极开路2输入端四与非门7402 TTL 2输入端四或非门 7403 TTL 集电极开路2输入端四与非门7404 TTL 六反相器 7405 TTL 集电极开路六反相器 7406 TTL 集电极开路六反相高压驱动器7407 TTL 集电极开路六正相高压驱动器7408 TTL 2输入端四与门 7409 TTL 集电极开路2输入端四与门 7410 TTL 3输入端3与非门 74107 TTL 带清除主从双J-K触发器 74109 TTL 带预置清除正触发双J-K触发器7411 TTL 3输入端3与门 74112 TTL 带预置清除负触发双J-K触发器7412 TTL 开路输出3输入端三与非门 74121 TTL 单稳态多谐振荡器 74122 TTL 可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74123 TTL 双可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74125 TTL 三态输出高有效四总线缓冲门74126 TTL 三态输出低有效四总线缓冲门7413 TTL 4输入端双与非施密特触发器74132 TTL 2输入端四与非施密特触发器74133 TTL 13输入端与非门 74136 TTL 四异或门 74138 TTL 3-8线译码器/复工器 74139 TTL 双2-4线译码器/复工器 7414 TTL 六反相施密特触发器 74145 TTL BCD—十进制译码/驱动器 7415 TTL 开路输出3输入端三与门 74150 TTL 16选1数据选择/多路开关 74151 TTL 8选1数据选择器 74153 TTL 双4选1数据选择器 74154 TTL 4线—16线译码器 74155 TTL 图腾柱输出译码器/分配器 74156 TTL 开路输出译码器/分配器 74157 TTL 同相输出四2选1数据选择器74158 TTL 反相输出四2选1数据选择器7416 TTL 开路输出六反相缓冲/驱动器74160 TTL 可预置BCD异步清除计数器74161 TTL 可予制四位二进制异步清除计数器74162 TTL 可预置BCD同步清除计数器74163 TTL 可予制四位二进制同步清除计数器74164 TTL 八位串行入/并行输出移位寄存器

脉冲触发型触发器开关级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脉冲触发型触发器开关级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一.介绍 在现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电路和系统的能量损耗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针对一些低功率的应用设备。在现代化的同步系统中的所有器件的主要部分,如微处理器,已经消散于时钟系统中了。锁存器和触发器是系统中的基本组成,他们决定了系统的速度和功率。在现代化的同步系统中,它们对周期时间和能量消耗有非常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触发器和锁存器作为一个基准来确定系统的性能。这些因素从而促进了低功率、高性能触发器的发展。 主从触发器,基于检测放大器的触发器(SAFF),还有脉冲触发型触发器在学多当代微处理机中是有选择的被使用。主从触发器和基于检测放大器的触发器,是以硬边特性和正向设置时间为特征,从而导致大量数据输出的延迟(D-Q)。脉冲触发型触发器将两个状态减少到一个状态,而且是以软边特性和负的设置时间为特征,从而只产生少量的数据在输出端的延迟,这不仅是减少延迟的损耗,而且也帮助吸收斜交的时钟信号。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脉冲触发型触发器能分成不同的种类。比如,根据所用的脉冲发射器,脉冲型触发器能被归于两种:隐形脉冲和显性脉冲。脉冲触发型触发器可以是静态的,半静态的,动态的,或者半动态的。脉冲触发型触发器也能被分为单沿触发型触发器和双沿触发型触发器。每一种类型的触发器有它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并且是适用于不同的应用中。脉冲触发型触发器,在过去的十年中一直在被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普通的脉冲触发型触发器的构建和设计方法。 开关信号理论可以适用于数字电路的设计。传输电压开关理论是适用于在CMOS电路的设计。 在这项工作中,脉冲触发的触发器的结构和传输电压开关理论的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鉴于真值表或逻辑功能,各种脉冲触发触发器可以实现的基础上提出的结构和设计方法。各类脉冲触发触发器,无论它们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隐性或显性的,单边沿触发或双边沿触发,D,T,JK或RS,都可以实施,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二.脉冲型触发器的拟建结构和设计方法 为脉冲触发型触发器所提出的结构原理图如图1所示。所提出的结构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0到1转换部分,这个部分主要负责执行输出节点由低平到高平的转变;另一个部分是1到0转换部分,踏实用于实现输出节点由高平到低平的转变。0到1转换部分由高频预充电部分,高频检测部分,脉冲时钟部分和一个PMOS晶体管组成。高频预充电部分给内部节点X到VDD之间的部分进行充电,当输出端Q不需要从0变到1的时候。通常,PMOS 晶体管在很多时候都会被当成高频预充电部分使用。在脉冲存在的过程中,当输出端Q需要从0变成1时,高频检测部分和时钟部分被用来放出内部节点X到地之间的电压。1到0转换部分由低频检测部分和脉冲时钟部分组成。 当输出端Q是从0变成1,内部节点X通过高频检测和时钟脉冲部分放电到0。然后,PMOS晶体管导通并且输出端Q上升到1.当输出端Q从1变成0时,低频检测和脉冲时钟部分是输出端Q下降到0。在脉冲存在的过冲中,如果当输出端没有改变,I1和I2组成的弱保持器就会阻止输出端Q浮动。 时间脉冲部分是由0到1转变部分和1到0转变部分共同使用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主频晶体管。由于主频晶体管有百分之100的活性因子,并且消耗大量的功率,所以减少主频晶体管的数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去降低触发器设计中的能量消耗问题。 考虑到脉冲触发型触发器有负的设置时间,而且时钟信号会比输入信号早到达输入端,所以我们将脉冲部分放置离接地端近一点。从而可以让内部节点Z能在输入信号到来之前预先放电。因此,X节点或者是Q端的放电过程会更快,这导致更多的负设置时间和触发

74系列芯片简介——功能与描述

7400、74H00、74L00、74LS00、74S00、74HC00、74C00、74F00、74ALS00四2输入与非门Y=\AB。 7401、74LS01、74HC01、74ALS01四2输入与非门(OC) Y=\AB。 7402、74L02、74LS02、74S02、74HC02、74C02、74ALS02、74F02四2输入或非门。 Y=/A+B。 7403、74L03、74LS03、74ALS03、74S03、74HC03 7404、74H04、74L04、74S04、74HC04、74C04、74F04、74ALS04六反相器 Y=/A。 7405、74H05、74LS05、74S05、74HC05、74F05、74ALS05六反相器(OC) Y=/A。 7406、74LS06六反相缓冲器/驱动器(OC、高压输出) Y=/A;是7405高耐压输出型,耐压30V。 7407、74LS07、74HC07六缓冲器/驱动器(OC、高压输出) Y=A; 30V耐高压输出。 7408、74LS08、74F08、74ALS08、74S08、74HC08、74C08四2输入与门 Y=AB。 7409、74LS09、74F09、74ALS09、74S09、74HC09四2输入与门(OC) Y=AB。 7410、74H10、74L10、74LS10、74ALS10、74S10、74HC10、74C10 74H11、74LS11、74S11、74F11、74ALS11、74HC11三3输入与门 Y=ABC。 7412、74LS12、74ALS12三3输入与非门(OC) Y=\ABC。 7413、74LS13双4输入与非门 Y=\ABCD。

74系列芯片区别与功能略表

74系列芯片的型号区别与功能略表 74HC/LS/HCT/F系列芯片的区别: 1、LS是低功耗肖特基,HC是高速COMS。LS的速度比HC略快。HCT输入输出与LS兼容,但是功耗低;F是高速肖特基电路。 2、LS是TTL电平,HC是COMS电平。 3、LS输入开路为高电平,HC输入不允许开路,HC一般都要求有上下拉电阻来确定输入端无效时的电平。LS却没有这个要求。 4、LS输出下拉强上拉弱,HC上拉下拉相同。 5、工作电压不同,LS只能用5V,而HC一般为2V~6V;而HCT的工作电压一般为4.5V~5.5V。 6、电平不同。LS是TTL电平,其低电平和高电平分别为0.8和V2.4,而CMOS在工作电压为5V时分别为0.3V和3.6V,所以CMOS可以驱动TTL,但反过来是不行的。 7、驱动能力不同,LS一般高电平的驱动能力为5mA,低电平为20mA;而CMOS的高低电平均为5mA。 8、CMOS器件抗静电能力差,易发生栓锁问题,所以CMOS的输入脚不能直接接电源。 74系列集成电路大致可分为6大类: .74××(标准型); .74LS××(低功耗肖特基); .74S××(肖特基); .74ALS××(先进低功耗肖特基); .74AS××(先进肖特基); .74F××(高速)。 近年来还出现了高速CMOS电路的74系列,该系列可分为3大类: .HC为COMS工作电平; .HCT为TTL工作电平,可与74LS系列互换使用; .HCU适用于无缓冲级的CMOS电路。 这9种74系列产品,只要后边的标号相同,其逻辑功能和管脚排列就相同。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要求可选择不同类型的74系列产品,比如电路的供电电压为3V就应选择74HC系列的产品。 系列电平典型传输延迟ns 最大驱动电流(-Ioh/Lol)mA AHC CMOS 8.5 -8/8 AHCT COMS/TTL 8.5 -8/8 HC COMS 25 -8/8 HCT COMS/TTL 25 -8/8 ACT COMS/TTL 10 -24/24 F TTL 6.5 -15/64 ALS TTL 10 -15/64 LS TTL 18 -15/24 注:同型号的74系列、74HC系列、74LS系列芯片,逻辑功能上是一样的。 74LSxx的使用说明如果找不到的话,可参阅74xx或74HCxx的使用说明。 有些资料里包含了几种芯片,如74HC161资料里包含了74HC160、74HC161、74HC162、74HC163四种芯片的资料。找不到某种芯片的资料时,可试着查看一下临近型号的芯片资料。

74系列芯片简介

74172 多口寄存器阵(三态) 独立的读写地址可同时进行读写;每个都采用2位8字结构;三态输出。 74173、74LS173、74HC173、74C173 4位D型寄存器(三态) 功能表 74174、74LS174、74F174、74ALS174、74S174、74HC174、74C174 六D型触发器(带清除端) 功能表 74175、74LS175、74F175、74ALS175、74S175、74HC175、74C175 四D型触发器(带清除端) 功能表 74176 可预置十进制计数器 功能表十进制(BCD) 二—五混合进制 74178、74179 4位并行存取移位寄存器 178、179功能表 74180、74 HC180 9位奇偶数发生器/校验器 功能表 74181、74LS181、74S181、74F181、74 HC181算术逻辑单元/功能发生器 能实现两个4位字的16种二进制算术运算及16种逻辑运算(见表a和表b);当与74182、74S182或74HC182超前进位电路共同使用时,可完成高速算术运算;若该电路引脚名称如引脚表所示,则可兼容有效高或有效低数据;该电路也可用作比较器,A=B输出是集电极开路。 功能表 引脚表 74182、74 S182、74F182、74 HC182超前进位发生器 74 H183、74LS183、74 HC183双进位保存全加器 功能表(每个加法器) 74184 BCD二进制转换器 BCD—二进制转换器; 可编程产生BCD9的补码或BCD10的补码。 BCD二进制转换器功能表

BCD9或10的补码转换器功能表 74185A 二进制—BCD转换器 引脚图与74184相同。 功能表 74190、74LS190、74F190、74 A LS190、74 HC190 可预置BCD十进制同步可逆计数器(带方式控制) 功能表 74191、74LS191、74F191、74 A LS191、74 HC191可预置二进制同步可逆计数器(带方式控制)引脚图与74190相同。 功能表 74192、74L192、74LS192、74F192、74 A LS192、74 HC192、74 C192可预置BCD十进制同步可逆计数器(双时钟带清除) 功能表 74193、74L193、74LS193、74F193、74 A LS193、74 HC193、74 C193可预置4位二进制同步可逆计数器(双时钟带清除)引脚图与74192相同。 功能表 74194、74L194、74F194、74S194、74 HC194 4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 典型最高时钟频率:74194、74LS194A为36MHz,74S194为105MHz,74 HC194的典型工作频率为454MHz。 功能表 74195、74LS195A、74F195、74S195、74 HC195、74 C195 4位并行存取移位寄存器 典型最高时钟频率:74195、74LS195A为39MHz,4S195为105MHz,74 HC195的典型工作频率为45MHz。 功能表 74196/74197、74LS196/197、74S196/197可预置十进制/二进制计数器 196可进行BCD进制、二—五进制计数,197为二进制计数。 功能表 74198 8位移位寄存器 并行寄存;右移(方向QA到QH);左移(方向QH到QA);禁止时钟。 功能表 74199 8位移位寄存器 并行寄存;移位(方向QA到QH);禁止时钟。 功能表

74系列芯片的型号区别与功能略表(权威)

权威认证 74系列芯片的型号区别与功能略表 2010-05-31 16:39 74HC/LS/HCT/F系列芯片的区别: 1、 LS是低功耗肖特基,HC是高速COMS。LS的速度比HC略快。HCT输入输出与LS兼容,但是功耗低;F是高速肖特基电路; 2、 LS是TTL电平,HC是COMS电平。 3、 LS输入开路为高电平,HC输入不允许开路, hc 一般都要求有上下拉电阻来确定输入端无效时的电平。LS 却没有这个要 求 4、 LS输出下拉强上拉弱,HC上拉下拉相同。 5、工作电压不同,LS只能用5V,而HC一般为2V到6V;而HCT的工作电压一般为4.5V~5.5V。 6、电平不同。LS是TTL电平,其低电平和高电平分别为0.8和V2.4,而CMOS在工作电压为5V时分别为0.3V和3.6V,所以CMOS 可以驱动TTL,但反过来是不行的 7、驱动能力不同,LS一般高电平的驱动能力为5mA,低电平为20mA;而CMOS的高低电平均为5mA; 8、 CMOS器件抗静电能力差,易发生栓锁问题,所以CMOS的输入脚不能直接接电源。 74系列集成电路大致可分为6大类: .74××(标准型); .74LS××(低功耗肖特基); .74S××(肖特基); .74ALS××(先进低功耗肖特基); .74AS××(先进肖特基); .74F××(高速)。 近年来还出现了高速CMOS电路的74系列,该系列可分为3大类: .HC为COMS工作电平; .HCT为TTL工作电平,可与74LS系列互换使用; .HCU适用于无缓冲级的CMOS电路。 这9种74系列产品,只要后边的标号相同,其逻辑功能和管脚排列就相同。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要求可选择不同类型的74系列产 品,比如电路的供电电压为3V就应选择74HC系列的产品 系列电平典型传输延迟ns 最大驱动电流(-Ioh/Lol)mA AHC CMOS 8.5 -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