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建筑产业化的特点

建筑产业化是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

相对于传统建筑业,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化的一种建造形式和载体,在生产效率、工程质量、技术集成、环保和节能降耗方面有较大优势。

一是生产效率提高。建筑产业化促进建设标准规范化、流程系统化、部品工业化以及建造集约化,减少用工50%、缩短工期30%~70%。可显着降低用工需求的特点,也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二是工程质量提升。建筑产业化广泛应用工业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实现构件误差由“厘米”级向“毫米”级时代突进。构件成品一般使用二维码或质量芯片,实现质量可追溯,责任可倒查,利于产品质量监管,助推建筑业向“百年宅”目标挺进。三是技术集成度高。建筑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可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大量运用,大大提升建筑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同时可带动设计、建材、装饰等50多个关联产业产品的技术创新。四是节能环保。与传统建造方式比较,建筑产业化可节水60%、节省木材80%、节省其

它材料20%、减少垃圾80%、减少能耗70%。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建筑跨进,走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建筑产业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不断加快,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产业化发展是箭在弦上和必然选择。

随着整个社会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和行业政策红利持续激发,作为建筑产业化重要载体的装配式建筑将全面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可以预期大规模的装配式建筑磅礴待发。

机遇之一: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未来空间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从2010年起国务院、住建部、工信部以及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20余份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着力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等建筑产业化的进程。新近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产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建筑业转型发展、培育产业新动能带来契机。

(一)面临的机遇

机遇之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装配式建筑注入动力

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是“去产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化解钢铁过剩、提速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最佳路径。例如钢结构建筑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

抓手。按照测算,钢结构建筑每平方米用钢量为100~120千克,相当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2倍,能够有效串联钢铁业和建筑业,为两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提供难得的战略突破口和结合点。同时,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步伐加快,全国地产开发商和建筑企业纷纷转型升级,新型建材商和设备企业伺机而动,为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建筑产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带来新动力。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7.35%,与国外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8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全国每年房屋竣工面积40亿平方米左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占七成左右。现行住宅建造模式仍属于传统现场浇筑方式,产业化比例不足10%,说明未来建筑产业化发展面临巨大的商机和空间。

机遇之三:“新经济”元素,为建筑产业化发展集聚能量

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生产经营放缓的局面,采取“新模式”、引入“新技术”成为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选择。一是PPP投融资建设模式、“互联网+”等家装电商模式,为建筑产业化发展汇聚了新动能。二是技术创新驱动加力,为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增强研发能力。通过对生产技术、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创新研发,提高建筑生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

(二)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建筑产业化还处在起步与成长阶段,存在着技术标

准不完善,装配成本高和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产业化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挑战之一: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制约建筑业产业化发展

调研了解,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甚完善,尤其是在标准图集和计算机软件等方面存在短板。近几年虽然补充和优化了一些标准和流程,但还不能全面满足设计、生产、施工,以及工程验收和工程结算等方面的需求。例如,目前国内装配式结构体系研究风生水起,但各自为政、互相排斥,出现了诸多的派别体系,虽各有特长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做法,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重复投资,给装配式建筑推广带来一定的障碍。

挑战之二:经营成本过高,增加装配式建筑推广难度

调研了解,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线投资过千万,一般规模的产业园投资在亿元以上,前期投入资金较大。从运营成本看,目前装配式建筑每平米施工成本要比传统施工高出10~20%左右,主要原因是:装配式建筑社会认知度不高,市场有效需求有限,造成部分生产企业设备利用率较低,开工不足;还有生产构件的规格、尺寸标准化程度低,无法形成标准构件的批量生产,造成资源浪费,对推广装配式建筑带来一定困难。

挑战之三:专业人才缺乏,无法满足建筑产业化发展需要

在国家大力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下,专业人才短缺始终是制约发展的瓶颈。据资料显现,我国建筑产业化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近100万人,装配式建筑相关岗位人才需求年

增速12.6%。从目前情况来看,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技术人员更是一才难求,传统建筑工人多为45~50岁以上的中年人,专业知识层次普遍不高。另外,我国高校的土建工程专业,大都以传统建筑学理论知识为主,装配式建筑专业没有及时跟进,建筑产业化后备人才匮乏也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对于拉动建材、钢铁、森工、化工、石油、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一)政府层面

1、建立建筑产业化推进工作机制

建议成立由市级分管领导挂帅、市建委具体负责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区、市政府分管领导,建委、发改、经信、财政、规划、国土、税收等部门及金融机构参加的工作联席会议,并将建筑产业化推进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综合考核,制定出详实可行的推进计划,力争在2020年完成装配式建筑占比30%的目标任务。

2、强化监督机制,完善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

建议加强对建筑产业化生产企业的管理与指导,实行建筑产品全过程的追踪管理,完善质量追溯机制,推行产品质量终身负责制。制定建筑产业化项目的招投标、施工图审查、建设监理、质量安全监督、工程验收管理办法,明确工程预决算方法,编制

配套定额,逐步建立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的管理机制;细化和完善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加快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和技术规程的研究编制和发布,为建筑产业化健康有序发展搭建客观、规范的监督管理平台。

3、整合产业资源,形成建筑产业化发展集群效应

建议设立建筑产业化示范基地,把设计、生产、施工、物流、房地产、服务等资源进行整合,开展装配式建筑在节能、绿色、环保、安全、适用等方面的宣传和推介;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加快建筑产业园区建设,对迁入企业在土地、供水、电、气、税费、融资、技术转让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通过示范基地与产业园区“双轮”驱动,形成集聚发展效应。

(二)企业层面

1、顺应产业化发展新方向,转变生产运营理念,迎接建筑业划时代的新变革

据分析,未来3~5年将是我国建筑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5~10年左右将是建筑产化业发展的成熟阶段。预期2030年左右,六成以上的建筑业总产值将通过装配式生产模式所完成。建议建筑企业紧抓行业新一轮变革趋势顺势而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改革创新为经营理念,厚植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新动力。

2、顺应产业化经营新趋势,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构建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建议建筑企业借助行业协会的作用,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

鼓励实力强、规模大、资质高的大型建筑企业,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渗入相关行业,加快推动“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最终实现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的经济综合体。

3、顺应产业化生产新模式,建立人才培养与储备机制,打造人力资本的“新优势”

建议建筑企业以人才、科技为优先发展战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充分发挥人才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和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保障企业顺利迈入产业化;加大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交流和办学的力度,提高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效率,为建筑产业化储备源源不绝的人才队伍。

4、顺应产业化发展新科技,紧跟行业前沿技术,迸发传统行业发展“新动能”

建议优势建筑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和技术前沿的龙头建筑企业强强联合,成立研究院或技术中心,加快行业高端技术的探索、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科技创新驱动力,为加快建筑产业化推进积蓄新动能。

装配式建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装配式建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装配式建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装配式建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期,由房产事业部组织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培训在溧阳宾馆如期举行,根据领导安排,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培训。现将自己培训心得体会作一下分享: 一、在听取业内专家张方老师对国家及各地在装配式建筑方面相关政策的解读后,切实感觉到发展装配式建筑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政策对装配率提出了明确要求,所以发展装配式建筑将是建筑业的一个趋势,哪家企业能够在这次产业改革中走在前面,就占据了发展的优势。要想很好的发展,就要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智能化应用,提高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做为成本岗位上的一名员工,经过这次培训和张老师所讲所学,我对成本控制上再说一说自己理解的一点毛皮: 预制率越高,成本付出越高,按各专家实际分析统计,预制率每

增加10%,成本增量在170元/平方左右。EPC管理是成本管理控制的关键,这样可以整个使工程有一个完整有序的管理。首先,针对合同中关于装配面积的要求,可以通过分期开发,来平衡项目周期。由于预制构件要提前和工厂配合,且这些工厂的产能有限,对首期开发的时间成本造成很大的压力。其次,需要对结构构件进行拆分,选择预制构件重复率高的单体,一般构件重复率大于100件以上最好,重复越多越划算。最后,施工技术成熟的施工队也是缩短工期,减少成本的关键。 三、通过听取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相关介绍,对不同的结构体系、各种结构体系的优缺点及施工工艺有了深入的了解。 不同结构体系实现装配化施工的关键是构件拆分,合理的拆分及施工方法是提高施工效率和保证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点,这就要求根据不同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在设计阶段进行深化,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将构件进行合理拆分和吊点布置,方便构件的工厂化预制及吊装。不同构件安装就位后的’连接及节点现浇部位的质量控制也是施工的关键。 四、我再学习BIM建模时,老师讲过的BIM模拟管理,现在想想绝对是装配式建筑吊装、设计、施工的好工具。 因为要考虑装配式构件预留钢筋与现浇部位钢筋的位置关系和连接,运用BIM就可以大大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构件的错位和碰撞。科学的运用管理工具也是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因即将久和公司会做第一批装配式建筑,我将会通过各方面的学习来不断的提高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建筑产业化的特点 建筑产业化是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 相对于传统建筑业,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化的一种建造形式和载体,在生产效率、工程质量、技术集成、环保和节能降耗方面有较大优势。 一是生产效率提高。建筑产业化促进建设标准规范化、流程系统化、部品工业化以及建造集约化,减少用工50%、缩短工期30%~70%。可显著降低用工需求的特点,也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二是工程质量提升。建筑产业化广泛应用工业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实现构件误差由“厘米”级向“毫米”级时代突进。构件成品一般使用二维码或质量芯片,实现质量可追溯,责任可倒查,利于产品质量监管,助推建筑业向“百年宅”目标挺进。三是技术集成度高。建筑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可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大量运用,大大提升建筑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同时可带动设计、建材、装饰等50多个关联产业产品的技术创新。四是节能环保。与传统

建造方式比较,建筑产业化可节水60%、节省木材80%、节省其它材料20%、减少垃圾80%、减少能耗70%。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建筑跨进,走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建筑产业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不断加快,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产业化发展是箭在弦上和必然选择。 随着整个社会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和行业政策红利持续激发,作为建筑产业化重要载体的装配式建筑将全面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可以预期大规模的装配式建筑磅礴待发。 机遇之一: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未来空间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从2010年起国务院、住建部、工信部以及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20余份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着力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等建筑产业化的进程。新近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产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建筑业转型发展、培育产业新动能带来契机。 (一)面临的机遇 机遇之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装配式建筑注入动力 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是“去产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化解钢铁过剩、提速建筑产业现代化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内容

PC深化设计及技术咨询服务书 我们对PC项目提供从方案设计开始的PC深化设计及技术咨询顾问服务,其主要工作范围包括如下: 第一阶段:装配式方案设计阶段 提供装配式体系选择建议,初步确定装配式构件种类及分布,计算装配式面积分布,满足预制率要求,确定主要构件连接方式,并对建筑方案平立面布置及结构布置提出装配式方面的优化建议。 提供方案说明各专业含装配式部分的说明内容。 第二阶段:总体施工图装配式设计 1)总体设计阶段 详细确定装配式构件及分布,根据装配式工艺特点针对结构布置进行优化; 根据建筑、结构总体图纸计算单体预制装配率; 提供装配式构件分布图及装配式连接大样图,检查所有装配式构件的连接合理性,如外墙有混凝土装配式构件时,含外墙接缝防水保温大样。 满足总体及施工图图审及专项评审要求,负责与各专业相关协调工作。 2)施工图设计阶段 区分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的各专业图纸,含大样节点表达; 提供装配式设计说明; 结构图纸中包含装配式构件拆分图,装配式构件连接详图,装配式构件连接用预埋件布置及详图; 提供单体预制装配率详细计算书; 提供装配式构件相关计算书。

参与装配式相关的技术评审会、招投标答疑会,协助解答各专业提出的问题。 第三阶段:装配式详图设计及后期设计配合阶段 1)装配式构件深化设计: 根据建筑、结构、机电及室内相关正式施工图绘制构件加工详图。 详图主要内容: ①装配式加工图设计说明。 ②装配式构件平立面布置图及剖面图。 ③装配式构件预埋件布置图,包括结构连接及施工辅助用。 ④构件加工图,含各装配式构件、外墙预制墙板、外阳台、凸窗、空调板、连廊、楼梯梯段等所有预制构件。具体范围需根据施工图中确定的预制构件。 ⑤装配式构件详图,包括结构连接详图、加工工艺及施工工艺用连接详图。 ⑥主要材料统计表。 ⑦脱模、运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验算。 ⑧作为阶段性工作成果,乙方进行装配式深化详图设计技术交底汇报,经甲方评审认可。 2)后期设计配合阶段 协助预制构件生产厂掌握质量主控项及解决技术问题。 协助施工方制定预制构件进场工期、卸车与堆场方案、成品保护措施、吊装施工等。 协助施工方协调脚手架、模板、钢筋绑扎等与预制构件吊装施工相关工序及解决技术问题。 协助督查预制构件相关的施工质量。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住宅产业化发展前景 一、概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面对我国现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人工价格的不断上升、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意识 逐步提高,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新的行业产业 模式一一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 首先了解三个定义: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在建筑工程中,简称装配 式建筑;在结构工程中,简称装配式结构。 (二)预制装配率,是指装配式建筑中,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2014)适宜采用预制构件的部分,使用的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所占适宜部分内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的比例。预制装配率=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十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 (三)预制构件,是指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如梁、板、墙、柱、阳台、楼梯、雨棚等。 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且工人劳动强度大,这一系列状况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住宅的刚性需求。而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特点:①设计多样化,可以根据住房要求进行设计;②功能现代化,可以采用多种节能环保等新型材料;③制造工厂化,可以使得建筑构配件统一工厂化生产,一气呵成;④施工装配化,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减少材料浪费;⑤时间最优化,使施工周期明显加快。因此,面对我国越来越大的住房需求,尽快优化建筑产业模式已势在必行。 装配式建筑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其施工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建筑污水、有害气体、粉尘的排放和建筑噪音的污染,降低了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各种影响,有利于提高 建筑的劳动生产率,促进设计、建筑的精细化,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节能减排水率,促 进了我国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上海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采用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住宅和商业、办公 建筑总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15%外环线以内地区不低于25%在每年建筑用地供地面积率中,各地块均需要落实一定比例面积的装配式建筑。可 见,建筑产业模式的转变已引起政府的重视,未来发展趋向于朝阳产业。表1装配式建筑与 常规建筑施工管理方面差异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情况 目录 一、装配式建筑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1 二、装配式建筑目前在上海的发展状况2 三、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状况3 四、我国对于装配式建筑或建筑产业化的人才培养情况3 五、中国国内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企业5 六、日本装配式建筑或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情况5 七、美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情况6 八、德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6 九、法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7

一、装配式建筑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指出,要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行动计划,在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 2015年,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深圳市率先提出,2015年起全市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和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全部使用产业化方式建造,并对存量土地(含城市更新项目)符合要求的项目则给予3%的建筑面积奖励和放宽预售要求等优惠政策。上海也要求,2016年上海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同时对装配式住宅项目的预售进度以及分层、分阶段验收提出了明确的意见等,均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新规。 2015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完成的我国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出台,意味着我国推行产业化建筑首次有了国家标准设计体系。该体系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构建了适合于我国发展模式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体系,完善了顶层设计,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从今年1月1日起,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要负责编制的另一部业内重要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也已正式实施,该标准作为我国第一部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如

关于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思考 陈逵

关于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思考陈逵 发表时间:2019-08-02T10:36:04.8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陈逵 [导读] 摘要: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较晚,但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的建筑模式,这种建筑自身的优势明显,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建筑功能需求。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较晚,但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的建筑模式,这种建筑自身的优势明显,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建筑功能需求。但目前,装配式建筑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积极解决相关问题,要能够加强技术创新,利用新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施工效率和质量,以促进其实现创新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装配式建筑设计。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对策 传统的建筑行业存在一定的弊端,它所需要的资源是庞大的,这一点无法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而装配式建筑就能改变这样的现状,但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并不顺利,这就需要企业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装配式建筑存在的优势,缓和建筑行业的负面影响,用更加全新的模式来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一、装配式建筑的具体优势 1.1有效节约资源 装配式建筑所需要的构件一般都是在工厂中提前预制好,根据构件的规格来进行流水线方式生产,这样不仅节约了生产的成本,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此外,在施工现场中,传统的现浇方式都是依靠模板和脚手架,这就增加了施工的工序,如果在高层施工中就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危险程度。但装配式建筑就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现场施工只需吊装和拼接两部分就能完成,这就提高了工效,相比传统的建筑方式就节约了更多的资源。 1.2有效降低环境的负荷 装配式建筑的很多工序都是在工厂中就能完成,这不仅可以减少现场的施工量,还能减少现场的施工垃圾。而且装配式建筑不会引起噪音和排出废水,尽可能的把对建筑周围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比如在进行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传统的施工必然会引起大量的尘土,混凝土也会产生更大的噪音污染,但装配式建筑就不用担心这类问题,它只需要在现场进行拼装,而且也不会在夜晚进行施工,这就不会给周围的居民带来噪音污染,有效降低环境的负荷。 1.3有效缩短施工周期 传统的施工方法在主体结构上一般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在施工工序上也都是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但装配式建筑就能减少这些工序流程,施工人员可以进行不同楼层的同一种类型的构件施工,这就大大提高了施工的速度,一般情况下,一层的施工只需要一天就能完成。此外,装配式建筑还能降低对人力的依赖,在缩短工期的同时,还能降低人工成本。 二、装配式建筑设计原则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平面设计在满足平面功能的基础上需考虑装配式建筑建造的相关要求,同时需符合建筑模数,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建筑平面应进行标准化、定型化设计,建立标准化部件模块、功能模块与空间模块,实现模块多组合应用,提高基本模块、构件和部品重复使用率,有利提升建筑品质、提高建造效率及控制建设成本,并满足制作及运输能力、交通法规和施工设备的要求。预制构件在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量最多的三个构件的总个数占同类构件总个数的比例均不低于50%。平面设计建议采用大开间形式、平面布局灵活分隔,平面的凸凹变化不要过大。 外立面设计应以简洁为原则,不宜有过多的外装饰构件及线脚。同时在简洁中追求完善,在统一中创造多样的美学要求,打造个性化高品质的建筑作品。外围护构件饰面可采用艺术造型面彩色混凝土、清水混凝土、露骨料混凝土、图案混凝土,也可采用涂料、面砖、石材等不同饰面材料展现不同肌理与色彩变化,体现装配式建筑的立面特征,外饰面宜采用一次反打成型工艺。 门窗采用标准化部件,门窗框宜采用预装法。预制外墙板的接缝设计应满足结构、热工、防水、防火及建筑装饰等要求,预制外墙板需考虑防雷接地并应预埋好有效接地导体,确保防雷效果。要预先确定预埋窗及扶手栏杆的相关资料。应协调业主、设计、施工、制备各方之间的关系,并应加强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土建及内装需一体化设计。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应对制作、产品保护、存放、运输及施工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 三、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提升对策 3.1初步设计标准化 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初步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进行标准化设计处理工作,要不断提高对设计进行合理的协调优化,以专业要求作为切入点,保证初步设计工作能够充分满足实际设计要求。在进行初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现浇底部层数、专业管线布置以及预制构件的运用,这些因素都能够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保证在后期施工之后能够达到应有效果,自身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也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同时还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成本的要求。 3.2施工图纸设计策略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重要基础施工图的良好设计,通过施工图将各类结构构件、施工设备以及内部的装饰品设计参数有效的展示出来,直接联系着施工人员对于各项施工工艺的选择以及对施工质量进行合理控制。 3.3施工方案以及初步设计方面的设计策略 在装配式建筑具体施工方案设计中,也应当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保证设计方案当中多个参数指标都能够比较标准的可行,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其出现比较明显的影响以及干扰。这种施工方案当中构建参数指标的标准化控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装配式建设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达到要求。而在制定施工方案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考虑各个预埋件的布置情况,结合施工现场现状对装配式建筑物的施工方案进行实时优化。其次,要明确所使用到构件的设计参数。最后,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是否合理进行评估,尤其要将重点放在一些细节问题上。 3.4预制构件及构件加工设计方面策略 首先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充分考虑标准化的理念要求,要对构件的数量进行良好的控制,保证各个构件能够实现精准化设计要求,将工

装配式建筑体会及建议

装配式建筑的个人体会: (一)、近些年来,各地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积极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其中,有强制性的,如上海、深圳、沈阳等城市出台的土地出让前置条件规定,现如今装配式建筑在国家层面及省级层面上的体现:①、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9月27日印发执行(国办发〔2016〕71号);②、为深入贯彻(国办发〔2016〕71号)文,住建部拟定并实施“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③、2017年4月1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粤府办〔2017〕28号)文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将珠三角城市群列为重点推进地区,要求到2020年底前,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50%以上;到2025年年底前,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其中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以上;④、省住建厅正逐步完善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城市、部品部件生产示范基地、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推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现代装配建造水平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⑤、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要在2017年8月底前完成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专项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要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 (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性、优越性:①、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②、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效率即回报,装配式建筑比传统方式的进度快30%左右; ③、有利于提高建筑品质;④、有利于调节供给关系,行业普及以后,可以降低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 化发展情况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情况 目录

一、装配式建筑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指出,要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行动计划,在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 2015年,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深圳市率先提出,2015年起全市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和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全部使用产业化方式建造,并对存量土地(含城市更新项目)符合要求的项目则给予3%的建筑面积奖励和放宽预售要求等优惠政策。上海也要求,2016年上海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同时对装配式住宅项目的预售进度以及分层、分阶段验收提出了明确的意见等,均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新规。 2015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完成的我国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出台,意味着我国推行产业化建筑首次有了国家标准设计体系。该体系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构建了适合于我国发展模式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体系,完善了顶层设计,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从今年1月1日起,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要负责编制的另一部业内重要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也已正式实施,该标准作为我国第一部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如何衡量与定义工业化建筑,对规范我国工业化建筑评价,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装配式建筑目前在上海的发展状况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起步较早,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10年前的试点探索期,发布了《上海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计划》等文件,初步形成住宅产业化的工作框架,“万科新里程”成为国内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项目;二是2011年到2013年的试点推进期,通过行政监管结合市场激励等手段,技术积累取得突破,住宅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三是2014年到2015年,进入面上推广期,覆盖范围由住宅建筑普及至了公共建筑领域,装配式项目成

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实施阶段的思考

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实施阶段的思考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当前实现建筑产业化的主要抓手之一,与传统的建筑生产模式相比有非常大的优势,在住宅建筑中采用可以为人们创建更为安全、舒适、环保的居住条件,并大大缩短项目实施的周期。本篇文章就是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在设计阶段实施的要点及优化措施做了一点思考。 标签:预制装配式建筑;要点;优化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高峰期,在一味强调速度而给我们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后,我们越来越重视在规划和设计中贯彻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方针,这些理念的贯彻对于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改变原有产业模式,建筑工业化转型显得越发迫切,预制装配式建筑孕育而生。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1.1设计灵活不拘束 在当今阶段,对住宅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房间开间较小、室内的空间没有办法灵活的进行分割。应用装配式建筑就能够增大开间,用户可以按照自身实际的情况来自由的对空间进行分割。 1.2缩短建设周期 装配式的建筑主要的优点就是,能够大大的减少施工周期,非常适合工期比较紧的工程。建造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就可以大量的节省时间,使得工厂制造以及现场施工能够同一时间进行。在传统的建筑工程当中,上部的结构一定要在基础完工之后才可以进行施工,但是,装配式的建筑就能够在工厂当中进行加工生产结构构件,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施工的周期。 1.3技术可持续利用 人们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在进行装饰的过程当中因为采用集成式的装配,从而造成了非常大的浪费。而采用装配式的建筑经过集成的预制,大大的减少了浪费的情况,也使得环境得到有效的缓解。 2、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前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装配式住宅开始逐渐盛行起来,发展到现在,除了质量有所保证之外,外观更加漂亮,个性化的住宅越来越多,使用起来也更加舒适。英国政府积极引导装配式建筑发展,通过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紧密合作,完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大力推行绿色节能建筑,促进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实践

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

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 一、设计依据 1.装配式建筑主要设计依据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2007)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2011) ?《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2013) ?《装配式混凝土表示方法及示例》(15G107-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15G310-1~2)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15G366-1)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JGJT258-2011)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15G367-1) ?《外墙保温用锚栓》(JGT366-2012)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15G365-1) ?《预制钢筋混凝土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15G368-1) ?《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技术规程》(JGJ289-201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版)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2016.01浙江省住房和城建设厅)二、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 1.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杭州市相关规范、规定,符合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文件要求。满足业主对 设计方面的基本要求及希望达到的目标。 (2)解决本工程中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使工程的建设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技 术先进等方面能得到综合体现。 (3)充分发挥建筑工业化的相对优势,尽量减小预制构件建筑结构整体性的不利影响,预制装 配式建筑拆分原则是优先选用非抗侧移构件,便于模数协调,易于标准化生产和安装的建筑部品。 2.设计目标 (1)实现建筑设计的标准化。 (2)与构件生产、施工工艺形成配套设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形成符合模数数列的标准化模块。 (4)在标准化套型基础上,充分发挥生产和施工工艺的特点,满足里面多样性和创新性的要 求。 3.工业化分析 (1)工业化实现目标 根据浙江省《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项目的预制率不低于 20%,预制率可按下式计算: K预=(V预+ 0.5V叠)/ V总 V预──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 V叠──叠合构件现浇混凝土体积; 1

装配式建筑施工案例分析:上海宝业中心

装配式建筑施工案例分析: 上海宝业中心 宝业集团总部大楼是上海虹桥新中心商务区二期开发的一部分,位于上海市西面高速发展区。场地位于公路、铁路和航运交通枢纽的交汇点,也是人们在高铁从南面进入虹桥火车站前能看到的最后一座建筑,赋予了项目作为重要的城市空间的地位。 场地的挑战之处在于:场地形状由城市规划的两块绿地挤压成了L形;场地的东面,南面和西面要求60%的建筑红线贴线率;场地北面紧邻一条24米高的横跨而过的高架公路。同时建筑容积率不得超过1.60,建筑高度不超过24m。

应对这些条件,项目设计在体量围合与空间开放,功能性使用和游走性体验中寻找平衡关系。L形基地的周界首先在最大化程度贴满的情况下地拉伸起4层体积以满足面积要求;根据西面入口、东南面公园和北面绿地对体量边界进行挤压,将线性的形态分成三个功能体量,三个外向性开敞空间和三个内向性围合庭院。开敞空间交汇处的体量被抬高,令地面步行交通贯通,联结西面主入口,南、北面公园绿地和中心庭院。三个庭院被塑造出不同的性格:中心庭院作为人流汇聚点最为开放,也是公众活动集中的场所;南面的庭院联系中心庭院和东侧的公园,是半开放的景观庭院;北侧的庭院是由建筑围合的水院,为办公提供静谧的场所。三个功能体量作为三个主要的办公空间,既可以被独立地使用,也可以联结成为一体。他们由空中廊桥分别在二,三,四层联系起来,人们可以通过连廊在不同庭院之间游走。局部五层的办公楼结合屋顶花园,提供远眺城市风光的平台,也可以欣赏近处的景观和庭院。 企业介绍: 上海领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03月01日成立。是中国企业500强之一、都市制造业领军企业、首批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企业—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K2355)旗下教育科技子品牌企业。依托宝业集团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深耕20余年的强大产业平台和国际化合作经验,充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要求,培养行业专业人才和后备队伍,领业建筑科技立足上海,整合业界一流合作资源,研发出一系列针对装配式建筑教育教学以及创业创新相关高科技

装配式建筑课程总结(学习总结)

装配式建筑总结报告 一、装配式建筑概念 工业生产模式取代现场施工模式,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的意义:“两提两减”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减少人工,节能减排。 二、装配式发展历史 中国古建筑几乎都是采用装配式施工理念,采用榫卯这种独特的建造工艺,将预制好的建筑材料进行拼装。而对于木架构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的河姆渡时期,而在秦汉时期木架构建筑体系已经趋于完善,到了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古建筑都按照严格的方法和标准施工。 榫卯这种巧妙的建造方式正是装配式施工方式诞生的产物,中国古典建筑设计之所以走向定型化,主要的原因就是需要配合制造和施工中的“预制”和“装配”要求,各个工种、各种构件“制度”(大小和规格)的制定,目的就是为“批量生产”服务。 17世纪向美洲移民时期所用的木构架拼装房屋,就是一种装配式建筑。1851年伦敦建成的用铁骨架嵌玻璃的水晶宫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型装配式建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等国房荒严重,迫切要求解决住宅问题,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三、行业趋势与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9月30日《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京津翼、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发展装配式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建筑。 要适应市场需求,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推进集成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品种和规格,引导企业研发适用技术、设备和机具,提高装配式建材应用比例,促进建造方式现代化。 1、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 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采取装配式建造的比例达到4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30%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采取装配式建造的比例达到60%以上。——《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到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不低于30%;到2025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不低于50%。——《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配式建筑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2、各省市对保障住房、商品房全装修/装配式装修的要求 3、装配式装修的发展方向 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装配。随着各行业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深入研究,内装系统越来越倾向于高预制率、高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架空地板、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的研发和应用 也日趋成熟。 四、装配式建筑特点 质量好(未出现漏水)、节能环保、缩短工期、节约人力,耐久性好,可预制异形结构;内浇外挂居多。

浅谈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

浅谈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 发表时间:2019-04-29T15:58:23.1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万冬君孙锋[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面对如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升、人口红利的消失及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住宅建筑产业化已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而住宅建筑产业化的突出环节就是装配式建筑。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面对如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升、人口红利的消失及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住宅建筑产业化已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而住宅建筑产业化的突出环节就是装配式建筑。如何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完整性,减少构件加工程序,降低安装难度,提高构件安装质量,缩短安装时间,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实现装配式建筑产业化, 推动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 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著作《走向新建筑》是奠定工业化住宅的基础。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开始发展预制住宅技术,在1973年,日本此时采用装配式生产的住宅占竣工住宅总数的15%-20%。 法国在19世纪末已经开始实施装配式建筑构造,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施工企业和设计公司联合提出了“结构——施工”一体化体系。到了80年代,法国住房部推行“居住88”计划,这个计划总体要求建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造价降低,进一步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瑞典在1960年左右就将建筑产品的规格化逐渐纳入瑞典相关的标准中,瑞典后来在法国的影响下,推行建筑工业化。 美国由于其社会崇尚自由,主张个性,美国的住宅的混凝土构件种类封堵,住房者可以购买到他所需产品,美国的装配式正走上独立制造行业。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建国初期,当时处在社会主义阵营,向苏联学习相关的经验,在全国大力推行预制构件和装配式构件建筑。 在1995年,建设部及其他部门开设“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与日本企业进行了相关的合作,一部分与装配式建筑有着很多关系。在1996年建设部发布了《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大纲》,通过一系列通过推进住宅产业化,来处理相关的质量问题,提高综合效益。 进入2012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开始发展,但是,我国还处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初期,其比例不足5%,和美国(50%)及日本(70%)的比例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比还是相当低,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行政策,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形成了一批有颜值、有内涵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如中国建筑在2016年完成的敦煌文博会主场馆,敦煌大剧院为代表的场馆建设工厂化装配制造部件占到整个建筑的81.2%,施工时间、成本大大降低。 2装配式建筑物的特点及优越性装配式建筑是指预制的构件在工地上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迅速,节约劳动力,工程质量好。装配式建筑是由工厂生产标准化的构件在现场进行装配施工的方式,建筑房屋也可以像工厂机器制造,迅速完成它的大量的建筑构配件都是在车间加工完成。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相当于我们日常所说的产品,装配式产品可以运送到现场可以组装,可以说是既方便,又快捷,在争分多秒抢工期的建筑领域,其优越性无与伦比。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构件都是在工厂中进行相应的组装,质量可靠。装配式建筑构建对于环境的污染较小,符合我们国家大力倡导的环保绿色建筑要求。 3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 3.1技术要求比较高 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化包括结构设计标准化和房型标准化的缺失,我国实行的现行规范都是按照传统施工现浇施工的思想构建的,无论设计、施工还是构件加工企业仍存在技术盲点,企业在执行相关标准时候就无规可依,有可能会导致一些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存在安全隐患。 3.2经济成本较高 装配式建筑前期的设部、机器、厂房投入巨大,施工安装过程中不仅缺少相应的工种,而且相关的技术标准也高,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比传统造价通常要高出10%至15%,挤压了开发商的利润空间,这也就造就了装配式有些产能不足,无法通过规模化大量生产来降低成本。 3.3进入行业门槛比较高 牵扯到一系列诸如行业管理理念、生产标准、管理等变革,必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方是装配式建筑的关键出路,因此,实现“设计-制造-采购-建造”的发展模式,才是装配式企业的出来。 4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战略十三五之后,北京住总将集团将聚焦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公司战略级目标概括为:以立足京津冀,布局全中国,拓展丝路经济带为市场布局方向,深化巩固国内市场。运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将房屋建造的设计、开发、生产、施工、管理全过程形成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具体实施措施: (1)北京住总集团业务的“加法”与 “减法”。一个企业的发展,仅靠单一的业务不足以支撑公司的发展。北京住总集团之前的业务方向还是传统的建筑企业。近几年,传统建筑企业污染高、浪费大以及 “招工难”等问题掣肘着建筑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具有“五节一环保”核心优势的装配式建筑,成为了国家的新宠儿,成为了建筑行业从传统粗放走向智慧和现代的重要途径。 北京住总集团业务的加法其内涵为: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的相关产业,进行逐步的深化,对装配式产业进行垂直布局,改变生产方式,依托北京住总集团一体化经营,布局全产业链优势,完善属于住总的EMPC总承包模式:E是指的是设计环节,继续保持在装配式建筑中的主导地位。M是制造环节,北京住总要继续强化与北京万科的合作关系,学习北京万科先进的装配式的管理经验。P是指采购的环节,加强与各大厂商的合作,并基于住总集团一体化经营的优势,提供全流程建筑设部材料采购。C是指建造环节,充分发挥老牌国有企业丰富的施工管理组织经验和施工技术。不断完善以科技研发和生产服务为核心业务的住总工业化建筑集团,提供一站式服务,提供全周期技术支持,实现全过程管理。

对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的一些思考

对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的一些思考 发表时间:2018-01-23T09:50:32.613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第17期作者:薛琳 [导读] 在这里就很有必要对有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来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及探讨。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12 摘要:在目前的建筑施工的方法中,早已经众多不再局限于之前的较为单一地使用混凝土来进行直接浇筑,而开始较多的使用一些预制的构件来进行对应的装配组合,这样最后构建出所需要的建筑主体。这种新的方式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不仅仅可以为建筑施工技术提供新的能量,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还可以给整个的建筑施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其本身就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因此,在这里就很有必要对有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来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及探讨,以此来保证这种施工方法在今后的建筑施工当中有着更有广的应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结构解决方案 引言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中,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传统建筑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更具节能环保性,所以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在发展中还遇到许多瓶颈,需要采取对策突破这些瓶颈。 1装配式建筑带来的变化 1.1设计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绝对不是传统的建筑设计所涵盖的范围那么局限。装配式建筑需要设计的除了传统建筑设计内容外,还应该包括装配式建筑结构、装饰解决方案适配、装配式部品部件的选择及生产、装配式工艺实施、机电专业协调配合等。为了完善这一设计,要求所有与建筑营造相关的单位和个人要在这一阶段积极地参与进来,通过一个通用的平台提出、协商、妥协、实现各自的要求,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说,互联网技术以及BIM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可能。模数协调理论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工业化生产提出标准化的部品部件那么肤浅。它是对“空间限制”特性的极度利用和满足的需要、对装配式工艺下“功能需要”特性的科学解读和认知、对“内外美感”特性如何通过装配式工艺实现的顶层设计和筹划。 1.2观感 装配式建筑给公众呈现的观感更加直接地将其区别于传统现浇施工建筑。装配式建筑的作业场地被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即以前的所谓施工现场,是安静整洁、秩序井然的,后台即预制部品部件生产场所,是繁忙有序、机械密集的。观感的改变是缺乏建筑科学常识的社会公众对装配式建筑最直接、简单的了解渠道,为此我们在前期阶段要认真对待、仔细谋划,这也是推广和普及装配式建筑的必由之路。 1.3建筑业分工 中国传统的建筑业分工将受到装配式建筑的冲击而发生变革。建筑营造参与单位的选择、各自职责的承担、最终责任的界定都将面临新的要求。各单位将从相对封闭的、独立的、少变量的作业系统中被强行释放出来,被迫参与到一个通用的、互动的、多变量的大系统中来,传统的作业标准、习惯、守则需要进行伤筋动骨式的革新,以满足大系统的开放性需求。国家目前在推行的总承包管理模式就是在强行打破壁垒的一种努力。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预制梁、柱、墙的生产制造 预制构件的生产一般在施工前完成,其生产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后期施工进度的快慢。而预制构件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预制工厂设备的先进与否以及材料供应情况;二是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预制柱的生产流程如下:首先,作业人员需将模板准备到位,并对其进行清洗,确保表面无杂物等存在,并做好端模定位工作;其次,将模具固定在套筒续接器上,并将其放入钢筋笼中;再次,采取有效的方式安装预埋件并对侧模进行封闭固定;最后,浇筑混凝土,并对表面不平之处进行处理。施工完成后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管道内无堵塞现象。预制梁的生产流程如下:一是清洗模具并做好侧模定位工作;二是将钢筋笼绑扎到位后将其吊放至固定位置;三是安装预埋件并做好侧模封闭固定工作;四是浇筑混凝土并对模具表面进行抹平处理。预制墙板面砖的生产流程如下:首先,根据实际所需明确砖模的具格,并将其放入面砖内;其次,定制分隔条,使用滚筒对面砖表面进行压平处理;再次,使用专用刷将其进行有效固定,压粘分隔条;最后,制成成品面砖。 2.2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对施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环节是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有效与否,若构件之间连接牢固,则不仅可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而且还能增强施工的成效性。所以,可采取螺栓连接的方式对预制构件进行处理,以提高连接的有效性与精密性。在预制构件安装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一是下层板的预留插筋应伸入到内墙预制预留板的螺栓孔内;二是可事先在螺栓孔中注入一定的水泥砂浆,再以螺栓进行固定,使各部分有效连接,自成1个完整的整体;三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将剪力墙的连接螺栓放置在整体结构的中心位置。这样做,一方面可提高剪力墙自身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为后续施工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2.3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1)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众多技术中,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是其中关键的一个阶段,应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预制叠合板安装中应与作业层保持300mm的距离,并严格按照一定的流程与顺序进行安装,边安装边进行校对,对存在不足的地方及时加以改进,尽量降低安装中所引发的误差。与此同时,还应做好叠合板的保护工作,安装中应做到轻拿轻放,防止发生碰撞,造成材料的无故浪费,提高吊板安装的有效性。 (2)预制叠合板安装中,还应事先在底部设置一定高度的临时支架,而且要注意每个支架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待叠合板安装工

装配式建筑考察之感想

装配式建筑两日考察之感想 12月4日、5日,天津公司组织了为期两天的关于装配式建筑的考察,我也有幸参加,内心无比激动。关于装配式建筑我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只知道它是将混凝土构件在车间里加工,然后运输到现场组装,它很环保,国家正在下大力气扶持,再具体点的我就模糊了,怀着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想法,我开始了为期两天的装配式建筑考察。 我们考察的第一家企业是三一重能北京基地,三一集团创建于1994年,通过打破国人传统的“技术恐惧症”坚持自主创新而迅速崛起,目前已经发展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三一重能北京基地给我第一印象就是大而整洁,基地的功能划分很明确,露天堆场机械设备的摆放也很整齐。我们主要参观的是新型建筑工业化集成建造车间和样板工程。车间给我的印象很深,它让我很直观的了解了装配式构件的生产过程,它将现场浇筑的施工工序变成了车间里模块化、流水线施工,与现场施工不同的是它更加的机械化,仅需要几个清理模具和混凝土找平的工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仅需要工人在电脑上操作,实现完全的机械化,所以说未来潜力巨大。在露天堆场里,我见到叠合楼板、空调板、预制楼梯等成品装配构件,书本上的一些名词一下清晰了。偌大的堆场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预制构件,顿时我不禁有一个疑问,这么多构件怎么能准确无误的找到摆放的位置?我问了一下现场的师傅,原来

每个构件都有二维码,通过它就可以找到准确的位置。最后,我们参观了两个小二层的样板工程,结构形式为预制承重墙结构,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两个预制构件是怎么连接的?问了一下技术人员,原来是预制构件到达现场,安装到相应位置后通过钢筋绑扎浇筑混凝土连接或者是直接螺栓连接。听到他的回答,我又对抗震性产生了怀疑,他说想样板楼这样的结构,预制率已达到95%,节点采用少量钢筋加灌浆料连接,建筑高度不宜超过20米,可见装配式建筑要想大有作为,实现100%的装配率,还要在抗震上面下一番苦工。 就这样我们第一天的考察就结束了,我的收获很多,明白了装配式构件的生产过程及结构形式。我感觉装配式建筑从生产到安装的整个过程和我们的钢结构很相似,如果我们利用钢结构现有的资源(比如技术人员、设备、分包商)与装配式构件生产结合起来,我想在国家加速推进装配式的今天能快速具备从设计、生产到安装的能力,形成竞争力。 第二天,我们先后参观了河北新大地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和雪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要说第一天的参观让我们直观了解了装配式构件的生产过程,那么,第二天的参观让我们从理论和实际上都了解了PC构件的生产。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新大地的柔性生产线和游牧式生产线,它将PC的生产变得更加的灵活、效率更高,对环境的要求更低。 通过这两天的考察,我对装配式构件的生产已经有了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