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发酵研究进展_于建军

烟叶发酵研究进展_于建军
烟叶发酵研究进展_于建军

收稿日期:2005-09-23

基金项目:国家烟草专卖局资助项目(110200101003B )

作者简介:于建军(1957-),男,山东文登人,副教授,从事烟草化学、卷烟工艺等研究.通讯作者:邵惠芳

文章编号:1000-2340(2006)01-0108-05

烟叶发酵研究进展

于建军,李 琳,庞天河,任晓红,邵惠芳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对烟叶发酵机理、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基于烟叶发酵机理基础上的发酵技术进行了综述.认为今后发展的重点应加强烟叶发酵机理的研究,以便研究出适合卷烟工业化生产的发酵技术.关键词:烟叶;发酵;机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 572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dvancement of Tobacco Fermentation

YU Jian -jun ,LI Lin ,PANG Tian -he ,RE N Xiao -hong ,SHAO Hui -fang

(National Tobacco Cultivation and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Research Center ,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China )

A bstract :This article makes a review of the mechanism of tobacco fer mentation ,the change of c hemical el -ements during tobacco fer ment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tobacco fer men -tation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future researches should focus o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mechanism of to -bacco fermentation so as to develop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fitting for industrialized cigarette production .

Key words :tobacc o ;fer mentation ;mechanism ;technology 烟叶发酵是卷烟工业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初加工方法,也是卷烟加工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未经发酵处理的烟叶不同程度地带有多种品质缺陷,有青杂气和刺激性,香气质单调,香气量不足,不能直接用来生产卷烟.良好的发酵工艺可改善烟叶的品质,提高卷烟质量.烟叶发酵主要分为自然发酵和人工发酵两类[1].自然发酵是将调制后的烟叶借助自然气候的变化进行发酵.这种发酵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发酵后烟叶色泽鲜明.但是自然发酵周期长,占用仓库面积大,烟叶周转慢,不够经济实用.人工发酵是利用人为的适合烟叶内在品质变化的条件,促使烟叶加快发酵的方法.人工发酵周期短,比较经济实用.但人工发酵的烟叶在吸食品质上与自然发酵法相比仍存在某些不足.科学合理的

烟叶发酵技术一直都是烟草科学工作者们研究的热点.作者对烟叶发酵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1 烟叶的发酵机理

1.1 氧化作用

烟叶发酵机理的研究始于1858年[1],研究指出,雪茄烟在某些方面的发酵与乙醇发酵相似.氧化作用假说是1867年前苏联科学家涅斯列尔和什列晋格提出[2].认为烟叶中所含的无机元素(Fe ,Mg 等)是引起烟叶发酵的催化剂,烟叶发酵则主要是这些无机元素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催化的氧化过程.在有氧条件下发酵烟叶的还原糖、总氮、烟碱、蛋白质、总氨基酸、淀粉、多酚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大于无氧条件下发酵的烟叶[3].说明发酵

第40卷 第1期河南农业大学学报Vol .40 No .12006年 2月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eb . 2006

过程中氧气条件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降解和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1.2 微生物作用

19世纪80年代,小什列晋格提出了微生物作用假说[2].他认为引起发酵最初作用的是微生物,后续过程才是在无机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的. REID[4]等人研究发现,雪茄烟烟叶表面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霉菌.细菌主要是巨大芽孢菌群,霉菌主要是青霉和曲霉.微生物活动比较活跃,并与发酵过程和发酵质量有一定关系.TAMAYO从西班牙烟叶中分离出的微生物主要是芽孢杆菌和球菌[5]. GARNER在对白肋烟中分离出的细菌和酵母菌进行计数和鉴定时发现,从白肋烟中分离出的杆菌型细菌主要是枯草芽孢杆菌,而酵母菌比细菌少[5].陈福星等[6]发现,在烤烟人工发酵的中期和发酵完成时,烟叶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其中以细菌为主,另外还有少量的放线菌和霉菌.烟叶表面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与发酵条件有密切关系.烟叶中的微生物种群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和霉菌3大类[7~8].在发酵过程中烟叶中的微生物数量随发酵过程有一定减少,但放线菌的数量在烟叶陈化30个月时有一定增加[7].

1.3 酶作用

酶作用假说[2]是由列夫提出的,他认为烟叶发酵主要是烟叶中所含的氧化酶、过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作用引起的.1950年,美国烟草专家FRANKENB URY W G[1]也提出酶催化烟叶发酵的理论,并在晾晒烟发酵过程中发现近半数的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成大量氨基酸.

也有研究指出,烟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酶是相互作用的.如韩锦峰[9]等认为在陈化前期,烟叶中残留酶在酶促反应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微生物作用贯穿整个陈化过程,在陈化后期发挥着维持酶促反应的作用.朱大恒等[10]指出,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总数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不同微生物种群在不同发酵过程中数量的变化有明显差异,不同的酶在不同发酵过程中的活性变化也存在明显差异.微生物对烟叶中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的微生物对不同种类的酶活性影响不同.发酵条件不同,微生物产酶的能力不同,相应地对烟叶基质的作用途径和效果也不同.

2 烟叶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

2.1 常规化学成分的变化

烟叶在发酵过程中,品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无疑与其化学成分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11].有研究表明[12],烤烟在人工发酵过程中,水溶性总糖、总氮、总植物碱、石油醚提取物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总挥发酸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这些变化表现出前期剧烈而后期逐渐趋于平缓的规律.朱大恒等[13]指出,烤烟经自然醇化或人工发酵后,还原糖、总氮、烟碱、蛋白质、氨基酸、类胡萝卜素和总脂质含量均下降,其下降幅度以自然醇化烟叶为最大;而总有机酸、挥发性酸、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和粗糖苷含量均上升,且以自然醇化烟叶的上升幅度最为显著.

2.2 致香物质的变化

致香物质是评价烟叶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发酵过程中致香物质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报道.WRI GHT[14]发现,烤烟在发酵过程中,色素含量不断分解降低,发酵后类胡萝卜素总量不到发酵前的26%,而叶绿素、新黄质在发酵后的烟叶中很少存在.叶绿素的降解产物新植二烯、绿原酸及类胡萝卜素的降解产物β-大马酮、紫罗兰酮均是烤烟的重要香气物质.NOGUCHI等[15]指出,烟叶发酵过程中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增加,主要是一些杂环类致香物质,如吡喃类、吡咯类、吡嗪类.IN-GER WAHLBERG等[16]研究指出,烤烟烘烤过程及发酵6个月、1a和2a时间大多数的中性成分和酸性成分均是呈增加的趋势.PR ABHU等发现[17],烟叶发酵后,挥发性酸总量增加,主要是β-甲基戊酸、异戊酸含量显著增加,但丁酸、丙酸含量有所下降.

朱大恒等[18]指出,随着醇化和发酵时间的延长,烤烟烟叶挥发性酸、挥发性碳基化合物含量以及烟叶精油中绝大多数香气成分含量显著增加,并符合二次曲线变化规律.2种方法相比,自然醇化法对烟叶香气成分含量的提高作用明显大于人工发酵法的作用.烤烟自然醇化18~24个月时,内在香气成分含量普遍达到最高值.赵铭钦[19]研究发现,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烟叶中大多数香气物质成分的含量持续上升,尤其是低分子量的成分上升明显;而还原糖、烟碱、总氮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则逐渐下降.在不同的陈化阶段,烟叶中香气物质和化学成分在12个月以前含量变化最为激烈,之后趋于缓慢.朱大恒[20]发现,白肋烟在发酵过程中许多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在醇化过程中呈明显增加趋势,增加幅度较大的成分有糠醛、糠醇、苯甲醛、苯乙醇、氧化异佛尔酮、巨豆三烯酮和金合欢基丙酮等.在所测定的12种碱性致香成分中,有吡啶、2,3-二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四

第1期于建军等:烟叶发酵研究进展109

 

甲基吡嗪、2-乙酚基吡嗪等6种重要碱性致香成分含量有明显增加,但碱性成分总含量在醇化过程中呈大幅下降趋势.

2.3 复烤片烟化学成分的变化

随着烟叶复烤技术的普遍推广应用,发酵陈化的对象由烟叶变为复烤片烟.李炎强等[17]指出,烤烟复烤片烟在自然发酵过程中,4-环戊稀-1,3-二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致香成分含量持续增加;茄酮、β-苯乙醇等陈化前期含量增加,达到峰值后含量开始缓慢下降;2,4-庚二稀醛含量一直降低.复烤片烟发酵过程吸食品质有所改善,到30个月左右,感观质量最好.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发酵过程中烟叶香味物质总量、酮类物质总量与感观质量相关系数大于0.09.

胡有持[21~23]、范坚强[24]研究了不同地区片烟的发酵情况,表明云南复烤片烟的致香成分在发酵初期呈快速上升趋势,中期呈缓慢增加趋势并达到最大值,后期开始下降.致香成分的变化与感观质量呈正相关关系,醇类成分和个别碱性成分与感观质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河南复烤片烟经过发酵静燃速率提高,单位重量叶丝的焦油量降低;醛酮类、酯类成分和酸性成分的含量呈增加趋势,而醇类成分和pH呈明显下降趋势,吸味品质提高.云南烤烟复烤片烟在云南玉溪和河南许昌两地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自然发酵后烟叶中各类成分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化幅度明显不同.福建烤烟片烟的还原糖、烟碱、挥发性碱含量及pH值均随着发酵的进行呈持续降低趋势;挥发性酸含量则逐渐增加;总氮含量无明显变化.

3 基于烟叶发酵机理基础上的发酵技术

3.1 基于氧化作用的发酵技术

余永茂等[25]应用紫外线对烟叶进行处理以加速烟叶的发酵,认为紫外线加速烟叶发酵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烟叶的氧化作用实现的,紫外线可以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变为臭氧,臭氧具有强氧化能力,可以加速烟叶的氧化.罗家基[26]等研究发明了一种利用光辐射和臭氧处理烟草及其制品的方法,利用光子臭氧发生装置所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及其光子杀死贮烟害虫,并加速烟草及其制品内部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

3.2 基于微生物和酶作用的发酵技术

烟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酶的作用非常明显.KOLLER[27]最先给烟叶接种微生物以增加香气和改善吸味的尝试,证明在雪茄烟叶中接种酵母菌后可大大加快发酵进程,并且使发酵更为彻底,但同时也会促进细菌和霉菌的生长.E NGLISH[28]和KOI WAI[29]等研究指出,在烟叶上分别或混合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后,能迅速产生一种令人愉悦的香气.邱立友等[30]从不同品种的烤烟烟叶中筛选出用于烟叶发酵的高效菌株,接种于烟叶表面进行人工发酵,烟叶中的过氧化物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比对照提高23%~77.5%.赵铭钦等[31]利用4种优势增香菌种和高生物活性的α-淀粉酶、蛋白酶等配制成烟草发酵增质剂,这种增质剂具有促进烟叶内部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加速烟叶的发酵进程,缩短发酵周期等作用.并使烟叶内部化学成分更加协调,香气质改善,香气量增加.谢和等[8]研究将枯草芽孢杆菌施加到烟叶上,可明显减少烟叶青杂气和刺激性,香气和品质提高.王革等[32]从烟叶上分离了3株降解尼古丁和蛋白质能力较强的菌株.余永茂等[33]应用酶发酵低次烟叶,使80%以上的烟叶总糖含量提高6%~10%,60%的烟叶蛋白质含量降低1.6%~2%, 83%的烟叶糖氮比值提高,烟碱平均值升高1.5%~2.6%,并可缩短发酵时间,使烟叶的青杂气消除,苦辣涩味消除或减轻.周瑾[34]从优质烤烟叶上分离筛选得到的微生物菌Yu-1接种于灭菌后的低次烤烟碎片,发酵后的烤烟碎片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卷烟的刺激性,掩盖杂气,改善吸味.马林[35]用以蛋白酶为主的复合酶制剂有效地降解了烟草蛋白质、果胶、纤维素等.并选用适宜的微生物发酵去除烟气中的氨及胺类等小分子含氮物质.烟气中有害气体HCN,NO,CO,焦油生成量都有所减少.烟叶香气增加,刺激性显著降低,余味干净,杂气轻微.

3.3 其它发酵技术

PEROVOIC D等[36]研究了自然陈化过程中空气温度和湿度2个基本因素对复烤叶片的影响,分析了3a陈化过程中,复烤叶片物理和化学特性.结果发现,烟叶的平衡水分增加,烟碱、还原糖含量以及pH下降,蛋白质和总氮含量分别有轻微减少和增加.KI M等[37]认为,储存期间不同高温高湿条件下,对已加工烤烟和白肋烟的pH、颜色和某些化学成分有重要的影响.贾涛等[38]采用三段式反复升降温,低温(40℃)发酵法处理新调进的40级烟叶,处理后的烟叶香气浓郁,杂气少,刺激性小,余味干净.宋纪真等[39]指出,相对湿度55%~65%,

110

 河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第40卷

温度在自然温度条件下发酵的片烟外观质量较好,吸味品质有很大的改善.夏正林[40]等指出,纸箱包装发酵烟叶可以减少烟叶造碎,便于打叶复烤后的烟叶运输,且发酵后烟叶质量优于麻袋包装.王登喜等[41]利用打叶复烤后烟叶的余热加速烟叶发酵的技术.此技术设备简单、投资少,还可以减少烟叶长期贮存因霉变、虫蛀和翻垛而引起的造碎,发酵后烟叶色泽好.刘维涓等[42]利用电场强度为100 kV·m-1的高压静电场,对B4F烟叶处理时间60 min;高压静电场强度为355kV·m-1,对C3F烟叶处理30min.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烟叶化学成分、主要致香成分等均达到较理想的效果,经评吸烟叶在香气及吃味品质上明显优于未处理的对照烟样,烟香中的青杂味和刺激感均有明显的改善.刘维涓等[43]在烟叶复烤工艺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生物活性改性添加剂,在烟叶发酵过程中可以促进低等级烟叶内在品质的提高.祖泽民[44]研制的烟草醇化液,喷洒到烟叶表面,可以缩短烟叶1/3~1/2的发酵时间,降低烟叶焦油含量,延长卷烟保存时间,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4 结语

烟叶发酵研究已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对长期展开的烟叶发酵机理跟踪研究,依据发酵机理研究适应于卷烟工业化生产的发酵技术,并对不同时期发酵烟叶进行外观质量评定、理化性状分析、生物活性物质检测和感官评吸,并进行统计分析,寻求它们的相关性,形成一套烟叶发酵质量量化标准理论,这对于卷烟企业合理选用烟叶具有指导意义.同时目前烟叶发酵的研究主要是烤烟,而对于其它类型的烟叶发酵研究很少,这也不利于卷烟工业对烟叶的合理利用.因此今后对于其它类型的烟叶的研究也应该是研究的重点,从而使烟叶发酵理论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瑞新.烟草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宫长荣,于建军.烟草原料初加工[M].北京: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1993.

[3] 朱大恒,王 浩,韩锦峰,等.烤烟发酵过程中氧气条

件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1999,

(9):12-14.

[4] REID J J,MC KINSTRY D W,HALEY E E.Studies on the

fermentation of tobacco I.The microflora of cured and fer-

menting cigar-leaf tobacco[J].Penns ylvania Agricultural Ex-

peri ment Station Bulletin,1933,356:1-17.[5] 郭晓雪,金保锋,沈光林.烟叶发酵研究进展[J].烟草

科技,2004,(11):7-9.

[6] 陈福星,王 磊,莫湘涛,等.烟叶微生物发酵的探讨

[J].微生物学通讯,1990,(2):37-39.

[7] 韩锦峰,朱大恒,刘卫群.陈化发酵期间烤烟叶面微生

物活性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1997,(4):13

-14.

[8] 谢 和,韩忠礼,赵维娜.微生物发酵对烤烟内在品质

的影响[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99,(4):227-230.

[9] 韩锦峰,朱大恒,杨素勤,等.不同陈化期烤烟几种酶

活性及相关化学成分的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

1999,(1):1-2.

[10]朱大恒,陈 锐,陈再根,等.烤烟自然醇化和人工发

酵过程中微生物变化及其酶活性关系的研究[J].中

国烟草学报,2001,(2):26-30.

[11]ZNZELL C R.Leaf composition in relation to s mokin g quali-

ty and aroma[J].Rec Adv Sci,1980,(6):64-122. [12]闫克玉,屈剑波,吴殿信,等.烤烟在人工发酵过程中

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J].烟草科技,1998,

(4):5-7.

[13]朱大恒,韩锦峰,张爱萍,等.自然醇化和人工发酵对

烤烟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比较研究[J].烟草科技,

1999,(1):3-5.

[14]WRIGHT H E.Cartotenoids and related colorless pol yenes

of aged burley tobacco.I.The nondialyzable fraction[J].

Arch Biochem Biophys,1960,86:94-101.

[15]NOGUCHI M,SATOH Y,NISHIDI K.Studies on storage of

leaf tobacco part.IX.Changes in the content of aminosugar

compounds durin g aging[J].Agri Biol Chem,1971,35(1): 65-70.

[16]WAHLBERG I,KARLSSON K,AUSTIN J.Effects of flue-

cruin g and aging on the volatile,neutraland acidic con-

stituents of virginia tobacco[J].Phytochemistry,1977,(16): 1217-1231.

[17]李炎强,胡有持,朱 忠,等.云南烤烟复烤叶片陈化

过程香味成分的变化及与感观评价的关系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2004,10(1):1-8.

[18]朱大恒,韩锦峰,于建春,等.烤烟自然醇化和人工发

酵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

1999,5(4):6-11.

[19]赵铭钦,汪耀富,杜士彬,等.陈化期间烟叶香气成分

消长规律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7,2(3): 73-77.

[20]朱大恒,胡有持,吴 鸣,等.醇化过程中白肋烟香味

成分含量的变化[J].烟草科技,2002,(9):17-21. [21]胡有持,牟定荣,李炎强,等.云南烤烟复烤片烟自然

陈化时间与质量关系的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

2004,10(4):1-7.

[22]胡有持,杨述元,李炎强,等.陈化过程中河南复烤片

第1期于建军等:烟叶发酵研究进展111

 

烟B2F和C3F理化指标的变化[J].烟草科技,2004,

(5):11-15.

[23]胡有持,牟定荣,李炎强,等.云南和河南陈化的复烤

片烟质量的差异[J].烟草科技,2004,(9):33-35. [24]范坚强,宋纪真,陈万年,等.醇化过程中烤烟片烟化

学成分的变化[J].烟草科技,2003,(8):19-22. [25]余永茂,张淑华,刘 石.加速烟叶发酵的办法[J].烟

草科技,1990,(5):2-3.

[26]罗家基,常 跃,朱子高.一种利用光辐射和臭氧处理

烟草及其制品的方法[P].中国专利:1249916A,1999

-09-20.

[27]KOLLER J B C.Der tabak in naturwissenschaftlicher[M].

Augsburg:Land wirtschaft licher and technischerbezichung,

1858.

[28]E NGLISH C F,BELL E J,BER GER A J.Isolation of ther-

mophiles from broadleaf tobacco and effect of pure culture

inoculation on cigar aroma and mildness[J].Appl Microbio,

1967,(15):117-119.

[29]KOIWAI A,MATSUMOTO,NISHIDA K.Studies on the

fermentation of tobacco[J].Tob Sci,1970,(14):103-105.

[30]邱立友,赵铭钦,岳雪梅,等.烤烟发酵高效菌株筛选

[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34(3):232-235. [31]赵铭钦,齐伟城,邱立友,等.烟草发酵增质剂对烤烟

发酵质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1998,(12):7-9.

[32]王 革,王颖琦,李 松,等.微生物发酵烟叶降解尼

古丁、蛋白质[J].烟草科学研究,2001,(2):66-68.[33]余永茂,高芳磬,张淑华,等.微生物酶发酵低次烟叶

初试报告[J].烟草科技,1988,(5):l6-l8.

[34]周 瑾,李雪梅,许传坤,等.利用微生物发酵改良烤

烟碎片品质的研究[J].烟草科技,2002,(6):3-5. [35]马 林.利用生物技术改变烟叶化学组分提高其吸食

品质和安全性的研究[J].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1,22

(3):40-43.

[36]PEROVOIC D,PUSKARIC B.自然陈化过程对烤烟的影

响[J].世界烟草动态,1995,(3):35-36.

[37]KIM S B.储藏期间高温高湿对已加工烟草pH值、颜

色和某些化学成分的影响[J].世界烟草动态,1997,

(3):25.

[38]贾 涛,杜顺莲,徐 杰.40级烤烟的低温发酵与配方

设计[J].烟草科技,2000,(1):8-9.

[39]宋纪真,张增基,陈永龙.贮存条件对烤烟片烟醇化质

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3,(9):6-8.

[40]夏正林,张敬祥.纸箱包装烟叶发酵试验[J].烟草科

技,1988,(6):24-26.

[41]王登喜,顾晓光.利用复烤余热加速烟叶自然醇化工

艺[P].中国专利:1050492A,1990-09-05.

[42]刘维涓,杨伟祖,包德修,等.高压静电场用于烟叶陈

化处理的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3,(1):11-14.

[43]刘维涓,武 怡,曾晓鹰.烟叶陈化品质调控研究[J].

云南烟草,2002,(1):37-39.

[44]祖泽民.烟草醇化液[P].中国专利:1088414A,1992-

12-19.

(上接第90页)

[8] 胡建东,段铁城.基于自建模技术的电容土壤水分传

感器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4,17(1):106-109.

[9] 胡建东,段铁城,石建华,等.土样含水量快速测定传

感技术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3,24(2):142-

145.

[10]胡建东,蒋国良,谢卫东,等.土样水分速测电容传感

器的研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36(2):191-

194.

[11]WHALLEY W R.Considerations on the use of time-do-

main reflectometry(TDR)for measuring soil moisture con-tent[J].Journal of Soil Sci,1993,44:1-9.

[12]克里切夫斯基E C.水分检测原理与装置[M].李福

彬,译.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86.

112

 河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第40卷

发酵工程期末考试重点 终极版

●发酵工程:以微生物、动植物细胞为生物作用剂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包括发酵工艺和发酵设备。 ●主要研究内容:菌种选育与构建、大规模培养基和空气的灭菌、大规模细胞培养过程、细胞生长和产物形成动力学、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和操作、发酵产品的分离纯化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等。 ●发酵工程原理:指导发酵产品研究与开发,发酵工厂设计与建设以及发酵生产实践的理论。 ●初级代谢:是许多生物都具有的生物化学反应,蛋白质、核酸的合成等,均称为初级代谢。 ●初级代谢产物: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多糖等。 ●次级代谢:微生物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提合成的对微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自然选育: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 ●杂交育种: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吻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分离和筛选具有新性状的菌株。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化学等诱变剂处理均匀而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在促进其突变率显着提高的基础上,采用简便、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出少数符合目的

的突变株,以供科学实验或生产实践使用。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两个亲本的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混合,由聚乙二醇作为助融剂,使它们互相凝集,发生细胞融合,接着两个亲本基因组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遗传重组。 ●前体:某些化合物加入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中去,而自身结构并没有明显变化,产物的产量却因前体的加入而有较大的提高。 ●抑制剂:某些化合物可以抑制特定代谢途径的进行,使另一种代谢途径活跃,获得人们所需产物的积累。 如生产甘油加抑制剂亚硫酸钠,它与代谢过程中的乙醛生成加成物。这样使乙醇代谢途径中的乙醛不能成为NADH 2(还原型辅酶I)的受氢体,而使NADH 2在细胞中积累, 从而激活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活性,使磷酸二羟基丙酮取代乙醛作为NADH 2的受氢体而还原为α-磷酸甘油,其水解后即形成甘油。 ●促进剂:指那些既不是营养物质又不是前体,但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如加巴比妥盐能使利福霉素单位增加,并能使链霉菌推迟自溶,延长分泌期。 ●灭菌: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杀灭或除掉物料及其器皿中所有的生命体。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分批灭菌:培养基置于发酵罐中加热,达到预定温度后维持一段时间,再冷却到发酵所需温度的灭菌。

烟叶发酵的化学原理

第九章烟叶发酵的化学原理 第一节烟叶发酵概述 一、烟叶发酵的重要意义 烟叶发酵是卷烟加工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发酵工艺可改善烟叶品质。未经发酵处理的烟叶不同程度地带有多种品质缺陷,生青杂气和刺激性突出,没有陈化烟叶的特征香气,香气质单调,香气量不足;不能直接用来生产卷烟。通过发酵处理后,烟叶青杂气和刺激性下降,烟草特征香气显露,可用性显著提高,因此烟叶必须经过发酵处理才能用于生产卷烟。 二、烟叶发酵的概念 广义上讲,烟叶烘烤(或晾晒)、复烤和发酵均属烟叶调制的大概念。随着烟叶加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烟草发酵被细分成不同的概念。一般将烟草发酵定义为:烟叶通过烘烤(或晾晒)和复烤后,在人工强化条件或自然条件下陈化一个过程;使烟叶内含物发生一系列化学或生物化学变化,减少原烟某些品质缺陷,使烟草香更加显露,吸食品质明显增强的一个卷烟加工极为重要的工艺环节。 根据发酵条件和方法的不同,烟草发酵被分为自然发酵和人工发酵。自然发酵是在库房室温条件下将烟叶贮存一段时间,在自然条件下陈化烟叶,使烟叶更符合吸食要求。这种发酵方法被欧美和中国的云南普遍采用。人工发酵是在特定的人工强化温度和空气湿度的发酵室内,加速陈化烟叶,使其更符合吸食要求的烟叶发酵方式。这种方法是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发明并在东欧和中国被广泛推广应用的一种烟叶发酵方法。 烟叶发酵、烟叶陈化和烟叶醇化都是含不同侧重内容的烟草发酵概念。陈化,主要偏重于指自然发酵,也叫醇化。发酵,主要偏重于指人工发酵。醇化,侧重于指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后的效果。多数情况下醇化等同于陈化。烟草发酵与微生物发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三、烟叶发酵机理 烟叶发酵过程的主要物质转化途径和主要催化因子是烟叶发酵机理研究的两大核心问题。1858年英国科学家Koller最早对烟草发酵机理进行研究,指出在某些方面雪茄烟的发酵与乙醇发酵相似,并试图用微生物来提高烟草发酵效果,没有取得成功。1950年美国烟草专家Frankenburg.W.G提出由酶催化烟叶发酵的理论,并在晾晒烟发酵过程中发现近半数的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成大量氨基酸。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做了大量微生物烟草发酵试验,均未获得成功;随后改变方法用提供酶作用的温湿度条件创造了人工发酵方法。1977年瑞士化学家Demole证实了烟草的主要香气成分来源于类胡萝卜素、西柏烷类和赖百当类化合物的降解。1980年以后我国以高校和研究院为核心的科研队伍对烟叶发酵机理展开了大量研究,对烟叶发酵机理两个核心问题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可以指导我们加深对烟草发酵机理的了解。 (一)陈化过程烟叶内含物的主要转化途径 1.烟叶萜烯类化合物降解作用烤烟和白肋烟主要含二大类萜烯化合物:西柏烷类和类胡萝卜素。这两大类化合物的降解可产生50多种香气成分,是陈化烟草表现天然烟香特征的主要成分,香料烟的典型香型来自于赖百当类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Demole,E.,and P.Dietrich 1977)。 2.Maillard作用还原糖和氨基酸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分子重排,形成类黑素,(L.C.Maillard

发酵工程论文

发酵工程的研究进展 【前言】发酵工程是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或生产某些产品的过程。它包括厌氧发酵的生产过程(如酒精、乳酸、丙酮丁醇等)和有氧发酵的生产过程(如氨基酸、柠檬酸、抗生素等)。广义的概念: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程学(化学工程)结合。狭义的发酵概念:微生物培养和代谢过程。 发酵技术是人类最早通过实践掌握的生产技术之一,产品也很多,以传统食品来说,东方有酱、酱油、醋、白酒、黄酒等,西方有啤酒、葡萄酒、奶酪等。这些发酵食品都是数千年来凭借人类的智慧和经验,在没有亲眼看到微生物的情况下,巧妙地利用微生物生产的产品。 【关键词】发酵发展应用 1、发酵工程的内容 1.1 定义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1.2现代发酵工程 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 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品,如人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生长激素等。已经从过去简单的生产酒精类饮料、生产醋酸和发酵面包发展到今天成为生物工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成为一个包括了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软硬件工程的一个多学科工程。 现代发酵工程不但生产酒精类饮料、醋酸和面包,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抗生素和疫苗等多种医疗保健药物,生产天然杀虫剂、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生产资料,在化学工业上生产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维生素和单细胞蛋白等。 1.3组成 从广义上讲,发酵工程由三部分组成:是上游工程,中游工程和下游工程。 1.3.1 上游工程:包括优良种株的选育,最适发酵条件(pH、温度、溶氧和营养组成)的确定,营养物的准备等。 1.3.2 中游工程:主要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工艺技术。这里要有严格的无菌生长环境,包括发酵开始前采用高温高压对发酵原料和发酵罐以及各种连接管道进行灭菌的技术;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向发酵罐中通入干燥无菌空气的空气过滤技术;在发酵过程中根据细胞生长要求控制加料速度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还有种子培养和生产培养的不同的工艺技术。

发酵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

发酵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 引言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发酵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从事酿酒、制酱、制奶酪等生产。作为现代科学概念的微生物发酵工业,是在20世纪40年代随着抗生素工业的兴起而得到迅速发展的,而现代发酵技术又是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由于微生物发酵工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污染小、外源目的基因易在微生物菌体中高效表达等特点,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 当前,发酵工程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在不同的工业领域中都有重要应用,例如医药工业、食品工业、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农业、环境保护等,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一、发酵工程在各领域的发展现状 1、医药行业 微生物发酵是生物转化法之一,在中药中早有应用。真菌是发酵中药的主要功能菌。发酵时大都采用单一菌种纯种发酵法。现代中药发酵技术分为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中药发酵技术按应用方式可分为无渣式和去渣式,前者可直接用药,后者要提取和制剂用药。发展发酵中药可进一步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提高中药行业的竞争力,为中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作出新的贡献。 2、食品工业 现代化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改写了食品发酵工艺的历史。据报道,由发酵工程贡献的产品可占食品工业总销售额的15%以上。目前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可以生产近20种氨基酸。该法较蛋白质水解和化学合成法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且全部具有光学活性。 3、能源工业 乙醇作为一种生产工艺成熟,生产原料来源广泛的替代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燃料酒精不仅可以缓解能源短缺的问题,从长远的利益和能源的可再生性来看,燃料酒精又是一种潜力巨大的物能源。酒精发酵的方式有间歇式发酵、半连续式发酵和连续发酵。

烟草赤星病发生因素及防治技术(精)

烟草赤星病发生因素及防治技术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病害种类较多。我国已报道病害接近70种。主要病害有烟草黑胫病,烟草赤星病,烟草病毒病等。 烟草赤星病1982年首次在美国报道,曾经几度给世界烟草生产造成严重损失。1967年由于赤星病流行使山东烤烟均价下降约一个等级。20世纪80年代以来,赤星病在我国各烟区危害日趋严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很大影响。目前已成为我国烟草上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重的一种烟部病害。 烟草赤星病在烟区普遍发生,对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每年的经济损失均很大。该病属暴发型病害,一旦流行很难控制,目前主要是采用化学防治措施,但效果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赤星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喷药的时间难以掌握,同时生产上所用杀菌剂多属保护剂,病菌侵.入后便失去防效。因此对赤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准确的预侧预报十分必要。 症状又称红斑、恨虎眼、火泡斑、斑病。可侵染叶片、茎、花梗及蒴果等。 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发生,渐向上发展。病斑初为黄褐色圆形小斑点,后发展为褐色圆 或近圆形斑,直径大约1~2cm,上具赤褐或深褐色同心轮纹。病斑边缘明显,扩展较快时,边缘出现黄色晕圈。湿度大时斑上可见深褐色或黑色霉层。病斑质脆、易破。严重时,多个病斑融合使叶片大面积枯焦,破碎成为碎叶,焦叶。叶脉、花梗、蒴果、茎染病现长椭圆形或梭形深褐色凹陷斑,高湿条件下形成病斑较干燥条件下的大。 病原Alternaria alternata (Fries)Keissler 称链格孢菌,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菌丝具隔,无色。分生孢子梗顶曲,具隔1-3个,褐色。分生孢子褐色,链生于梗上,基部大,顶端较小,呈倒棍棒形或椭圆形,多有喙,具1-3个纵隔,3-7个横隔。该菌生长速度快,可产生毒素。有报道A.longipes、A.tenuis、A.tabaima 也能引起赤星病。 传播途径:赤星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

发酵工程完整版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传统发酵工程:通过微生物生长的繁殖和代谢活动,产 的生物反应过程。 将DNA重组细胞融合技术、酶工程技 综合对 发酵过程控制、优化及放大 指迄今所采用的微生物培养分离及培养 微生物。(特别是极端微生物) 4富集培养主要方法:是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 求不同,如温度、PH、培养基C/N 等,是目的微生物在最适条件下迅速生长繁殖,数量增加, 成为人工环境下 的优势种。方法:⑴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 消毒仅仅是杀死生物体或非生物体表 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细菌芽孢和 真菌孢子等,特别适合与发酵车间的环境和发酵设备、器 具的灭菌处理。灭菌杀灭所 有的生命体,因此灭菌特别适 的灭菌处理。 法及其区别:湿热灭菌法:指将物品置 高压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 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该法灭菌能力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 菌方法。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他遇 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均可采用本法灭 菌。干热灭菌法: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 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 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灭 菌,如玻璃器具、金 属制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 用本法灭菌。 即在规定温度下杀死一定比例的微生物所用 8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 在致死 微生物所需要对 的致死时间。 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 基和所用设备一起(实罐灭菌)进 行灭菌 10连续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向发酵罐等培养装置输 热、保温盒冷却等灭菌操作过程。 是指将 冷冻干燥管,沙土管中处于休眠 状 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摇瓶及种子罐 逐级扩大培养而和质量的纯种的过程 纯培养物称为种是指种子的 龄:是指种子始移入下一级 的培养是指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 影响呼吸所能允许的最低溶氧浓 13稀释度D:单位时间内连续连续流入发酵罐中的新鲜 的培养总体积的比值。 把导致菌体开始从系统中洗出时的稀 发酵过程中,引起温度变化的原因是由 于 生的净物在生长 繁殖过程中,本身产生的耗氧培养 的 发酵罐都有一定功率的做机械 运动,造成液体之间、液体与设备之间的摩擦,由此产生 。 依靠无菌压缩空气作为液体的提升力, 翻动实现混合和传质传热过程。其 特点是结构简单,无轴封,不易污染,氧传质效率高,能 耗低,安装维修方便。缺点:不适合高粘度或含大量固体 感菌体的生产。 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加入有助于 生长因子、前体。产物抑制和促进剂。 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不是 必需。 18前体:指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 物 到产物分子中去,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 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其加入而有较大提高的一类 那些细胞生长非必需的,但加入 量的一些物质,常以添加剂的形式 20 分批发酵(序批式发酵):指一次性投料、接种直到发 留在发酵罐内。 在发酵过程中,连续向发酵罐流加培养基, 培养液。 搅拌器输入搅拌液体的功率,具 用以客服介质阻力所需用的功 率。 23供氧:指空气中的氧气从空气泡里通过气膜、气液 界 液体主指氧气从液体主流通 内。 生产菌种或选育过程中筛选出来的优良 传代和保藏之后,群体中某些生理特 征和形态特征逐渐减退或完全丧失的 现象。 25氨基酸发酵:指合成菌体蛋白质的氨基酸脱离其正 常 是对产品 使污染物 产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使资源充分利用。② 末端治理:把环境责任放在保护研究、管理等人员身上, 产生的污染物的 处理上,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地位。③因为工业 生产无法完全避免污染的产生,推行清洁生产的同时还需 要末端治理。 二、选择填空 1染菌概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实现每批次发酵都 完 染几乎是不可能的,一般采用“染菌概率” 一般 为10-3 ①细菌②放线菌③酵母菌④霉菌⑤未培养 采集样品→样品预处理→目的菌富 酵性能鉴定→菌 种保藏 层的微生物数量最多,秋季采土样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诱饵法。 因突变;直接原因:连续 传 菌种保藏方法:①斜面低温保藏法②砂土管保藏法 ③冷 液保藏法⑥液体 石蜡保藏据微生物生理、生化特点,人为地 于不活泼、生长繁殖受抑制的 持菌种存活率②减少变异③保 持 优良性状 7液氮超低温保藏法:原理:在超低温(-130℃)状态下 延续,且不发生 加保护剂(甘油等)制成菌悬液封于安瓿管内 温速度的冻结后,贮藏在-150~-190℃液氮冰箱内;特 点:适合各类微生物①适合各类微生物②保存时间长③需 特殊设备④操作较复杂 8培养基成分: ①碳源(糖类,导致PH下降;油和脂肪, ,导致PH上升)②氮源(有机、无 量元素④水⑤生长调节物质。 ⑴一般首先是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培养基成 因子实验确定培养基个组分及其适宜的浓 度;⑵响应面分析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①最陡爬坡实验 10检测染菌方法:镜检查法 ②平板划线培养检 法④发酵过程异常现象观察法(溶 CO 2、粘度)。 种子带菌②过滤空气带菌③设备的 培养基霉菌不彻底⑤操作不当⑥噬 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射线灭菌法, 除菌法,火焰灭菌法 13空气除菌方法:辐射杀菌,加热杀菌,静电除菌,过 乙醇发酵;部分相关型,中间 复杂发酵类型:抗生 15DO值只是发酵与 配合起OUR: CER:CO2 的 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 式、固定化、 指在一定的搅拌转速下,在搅拌罐中增 加而漩涡基本消 18发酵罐构件:搅拌器,挡板,空气分布器,换热装置。 罐的基本体积上升,单位发酵液 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和 理,改进生产工艺,废 20工艺技术改革方式:改变原料,改进生产设备,改革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 ,反应过程,后 23总成本费用=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①气泡与包围着气泡的液体之 间 体分子处于层流状态,氧气以 浓度差方式透过双膜,任何一点的氧浓度 氧分压相等;② 在双膜之间的界面上,氧分压与溶于液体中的氧浓度处于 平衡状态;③氧传递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传递途径上各 间而变化。 为了提高分离效率,通常富集培养课增加 数量。 是为了获得大量的活力强的种子,以便 中尽可能的缩短延迟期,种子最好 是在对数生长期接种。 27. S0 为底物初始St为发酵时间为t时底物的 残留 小。 、传热及混合效 30发酵罐放大极限为100级 成本的20% ~30% 32酒精发酵原料:淀粉质原料、糖质原料、纤维质原料。 三、简答 1影响微生物耗氧因素:①微生物本身遗传特征的影响 菌龄④发酵条件⑤代谢类 影响③碳氮比对菌体代谢调节的重要性④ PH对不同 3发酵工艺过程:①用作种子扩大培养及发酵生产的各 种 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 ③扩大培养有活性的适量纯种,以一定比例形成大量的代 谢产物;④控制最适的发酵条件使微生物生长并形成大量 的代谢产物;⑤将产物提取并精制,以得到合格的产品; 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物质。(P8图) ①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生长,且 生 量高、易于回收;②生长较快,发酵周期 短;③培养条件易于控制;④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 强;⑤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 稳定;⑥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⑦菌种不是病原菌,不 性物质和毒素。 必须提供合成微生物细胞和发酵产 少培养基原料的单耗,即提高 单位营养物质的转化率。③有利于提高产物的浓度, 以提 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生产能力。④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合成 速度,缩短发酵周期。⑤尽量减少副产物的形成,便于产 物的分离纯化,并尽可能减少“三废”物质。⑥原料价格 低廉,质量稳定,取材容易。⑦所用原料尽可能减少对发 酵过程中通气搅拌的影响,利于提高氧的利用率,降低能 ①原材料质量:生产过程中经常 其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质量 波动;②培养温度:温度对多数微生物的斜面孢子质量有 显著影响;③湿度:斜面孢子培养基的湿度对孢子的数量 和质量都有较大影响。湿度低,孢子生长快;湿度高,孢 子生长慢;④通气与搅拌:在种子罐中培养的种子除保证 供给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外,应有足够的通气量,以保证 菌种代谢的正常,提高种子的质量;⑤斜面冷藏时间:斜 面冷藏时间对孢子的生产能力有较大影响,通常冷藏时间 越长,生产能 力降低越多;⑥培养基:一般来说,种子罐 是培养菌体的,培养基的糖分要少而对微生物生长起主导 作用的氮源要多,而且其中无机氮源所占比例要大些;⑦ pH:各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生长和合成酶的最适pH,为了 达到微生物的打了繁殖和酶合成的目的,培养基必须要保 ①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生长,且 生 量高、易于回收;②生长较快,发酵周期 短;③培养条件易于控制;④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 强;⑤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 稳定;⑥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⑦菌种不是病原菌,不 性物质和毒素。 ①分批作业操作简单,周期短,染菌 程产品质量易控制;②不利于测定其 过程动力学,存在底物限制或抑制问题,出现底物分解阻 遏效应以及二次生长现象;③对底物类型及初始浓度敏感 的次级代谢产物如一些抗生素等就不适合采用分批发酵; ④营养层分很快耗竭,无法维持微生物继续生长和生产; ①添加新鲜培养基,克服养分不足所 延长对数期生长期,增加生物量 等;②长时间发酵,菌种易变异,易染菌;③操作不当, 新加入的培养基与原有培养基不易完 全混合。 10补料分批发酵优缺点:①可以解除底物的抑制,产 物 应;③避免在分批发酵中因 一次性投糖过多造成细胞大量生长,耗氧量过多,以致通 风搅拌设备不能匹配的状况;③菌体可被控制在一 续的过度态阶段,可用来作为控制细胞质量的手段 ①无菌要求低;②菌体变异 11分批补料发酵的应用:①消除分解阻遏作用,保障通 浓度培养基的抑制作用并延 配置合适的培养基,调节培养基初始 使其具有很好的缓冲能力;②培养过程 中加入非营养物质的酸碱调节剂;③培养过程中加入基质 性酸碱调节剂;④加入生理酸性或碱性盐基质;⑤将pH 控制与代谢结合起来,通过补料来控制pH。 13搅拌式、气升式结构特征及其应用:①搅拌式: 带有 机 械搅拌的作用是使发酵液充分混合,保持液体中的固性物 料呈悬浮状态,并能打破空气气泡以提高气液间的传氧速 率。较适合对剪切力生长,不适于高粘度或 含大量固体的培依靠无菌压缩空气作为 液体的提升力,下翻动实现混合和传 质传热过程,特点是结构简单、无轴封、不易污染、氧传 质效率高、能耗低、安装维修方便。 14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 的比较:①清洁生产:是对产品 使污染物 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使资源充分利用。② 把环境责任放在保护研究、管理等人员身上, 产生的污染物的 处理上,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地位。③因为工业 生产无法完全避免污染的产生,推行清洁生产的同时还需 15味精清洁生产工艺优点:①取消离子交换工艺,减少 温结晶,节约大量冷冻 耗电;③因为采用闭路循环工艺,除了副产品中夹带少量 目标产物外,没有其他损失,故产品得率高;④实现物料 主体闭路循环,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应的三统一;⑤ 冷凝水可循环作为工艺用水,实现废水零排放。

烟叶发酵机理

烟叶发酵机理 日期:2005/11/1 10:23:37 作者:来源:轻院课件点播网 1858年,Koller首先对烟草发酵机理进行了探索,指出雪茄烟发酵在某些方面类似于乙醇发酵。Suchsland(1889)首先对雪茄烟中的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研究,提出发酵是由微生物活动引起的,而后,Reid(1937)也发现在雪茄烟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增加了10~100倍,且与一些酶的活性变化呈正相关,因而认为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Jesen(1937,1938)的研究也表明,雪茄烟发酵后微生物数量增加,因而认为微生物在雪茄烟发酵中起重要作用。而Johnson 则认为微生物的作用只是增加了烟叶中酶的含量,对发酵未起关键性作用。Dixon (1937)的研究表明,烤烟醇化后微生物数量减少,因而认为微生物在烟叶发酵中作用不大(谢和等,1990)。但前苏联有人对香料烟发酵进行研究表明,烟叶上繁殖的微生物对烟叶质量往往有不利的影响。认为发酵主要是酶作用引起;还有学者对烟叶有机酸代谢分析后认为,烟叶细胞存在三羧酸循环的活动,烟叶发酵是由烟叶本身酶作用引起的。 Shiio等(1973)曾从烟叶中分离出了可利用烟碱作碳、氮源的微生物,认为微生物对烟叶中烟碱的降解起到了一定作用;Susumu等(1978)则从烟叶中分离出被细菌降解的烟碱–N’–氧化物,进一步说明了微生物在烟碱降解中的作用。 我国关于烟叶发酵机理的研究起步虽晚,但也进行了不少令人感兴趣的研究试验。青岛轻工业研究所(1980)曾用环氧乙烷来杀灭烟叶微生物,发现发酵仍可进行,而且速度更快,因而认为微生物在发酵中不起作用,甚至有反作用;而环氧乙烷激活了烟叶酶活性,从而促进了发酵。但郑州烟草研究院,在用乙醇、氰酸气有高温加压条件下,破坏酶或抑制酶活性后,发现发酵亦可照常进行,因而对酶促说提出了怀疑。余永茂等(1988,1990),则利用微生物酶加速低次烟发酵取得一定效果,可增加烟叶还原糖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韩锦峰等(1997)通过对不同醇化时期烤烟中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及种群动态变化研究表明,烟叶中酶活动及微生物对烟叶的发酵起着一定作用,并在利用叶面优势微生物处理促进烟叶发酵,改善烟叶品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从国内外研究结果来看,研究者对烟叶发酵机理结论颇不一致,大致可分三种观点:酶催化原理、微生物作用原理和氧化化学变化原理。但究竟哪种作用在发酵中起着关键作用,以及三种作用间关系如何,目前仍不清楚,也尚无定论。 一酶的作用 这种观点认为:烟叶的加工过程实际上是烟叶内部一系列生理生化演变的结果,烟叶陈化过程也是如此,陈化的原动力是烟叶中残存的酶,正是由于烟叶中残存的酶的作用才使烟叶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而改善了烟叶的吸食品质。

有机酸的固态发酵研究进展

有机酸的固态发酵研究进展 摘要:简要介绍了固态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所用微生物、基质特性,表述固态发酵的优势。综述近年文献中利用固态发酵生产有机酸的研究情况,对利用固态发酵生产有机酸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现代固态发酵技术;有机酸; 目前人们把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其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称为发酵。其中固态发酵(SSF)是众多发酵工艺的一种,是指指一类使用不溶性固体基质培养微生物的工艺过程,既包括将固体悬浮在液体中的深层发酵,也包括在没有游离水或游离水很少的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的过程[1-2]。SSF具有数千年悠久的应用历史,最早应用传统风味发酵食品发酵。然而,由于现代发酵工业对大规模和集约化生产的要求,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有关SSF技术的应用研究基本停滞不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不断在原料、工艺和设备等方面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其在工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至有机酸等新型发酵产品,相应配套技术和设备也不断更新[2-5]。 1.固态发酵技术的特性 研究显示,相比液态发酵(SmF)技术,SSF技术在有机酸发酵生产方面具有许多优势[1-2]。①原料成本低,来源范围广;②生产工艺简单,节约能耗;③产物浓度高,发酵过程无废水、废气产生,且后处理简单;④实现了封闭纯种单一菌株或限定菌株混合发酵,扩大应用范围;⑤实现了规模性工业化大生产,及对发酵环境参数(温度、湿度、O2浓度、CO2浓度、p H等)的在线检测和控制;⑥实现了操作方式机械化、模块化,相应SSF 反应器不断推陈出新,劳动强度和占地面积小,产出率较高。上述特点决定了SSF技术在若干有机酸发酵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并发挥重要作用。 2.有机酸固态发酵的影响因素 目前固态发酵生产有机酸可调的参数主要有:菌种、培养基的含水量、空气湿度、CO2和O2的含量、Ph、温度和菌体的生长量等。主要就菌种、基质进行介绍。 2.1 菌种特征

烟草钾营养研究进展

烟草钾营养研究进展 2011年 05月 23日查看: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刘正日胡日生郭清泉 摘要:从烟草钾素的作用、烟草钾营养和烟叶含钾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烟叶含钾量的栽培技术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烟草钾营养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培育钾高效烟草品种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有望从根本上提高烟叶含钾量。 关键词:烟草钾营养含钾量 钾是烟草必需的矿质元素,对烟草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据美国北卡罗里纳州的研究,烟草吸收钾素比其它任何元素都高,是吸氮量的 1.38 倍,磷的 3.5 倍左右。美国烤烟烟叶含钾量一般为 4% ~ 6% ,有的高达 8% ~ 10% ,他们常把烟叶钾含量作为衡量烟叶质量的尺度。较高的含钾量(不低于 2% )能保持烟叶较好的可燃性,而我国烟叶含钾量一般在 2% 以下,较低的含钾量制约着我国烟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对近些年国内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进行综述。 1 烟草钾素的作用 1.1 钾素生理功能概述 钾素在烟株内以离子态游离存在,自 Boyer 等首次报道丙酮酸激酶的催化活性需要 K + 以来,已证实合成酶类、氧化还原酶类和转移酶类共 60 多种酶都需要 K + 来活化。钾能促进烟株光合作用,提高烟株的呼吸效率,参与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对烟株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很重要的作用。 1.2 钾素与烟草的抗逆性 1.2.1 钾素与烟草的抗病性 经研究证实钾对一些植物病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周冀衡等报道,施钾能提高感花叶病毒( TMV 和 CMV )烟叶中 POX 、 SOD 、 POL 和 CAT 等内源保护酶活性,有效控制烟叶细胞内丙二醛( MDA )积累和细胞膜透性增大的现象,从而增强烟草细胞膜的稳定性和降低病毒侵染后对细胞膜脂的过氧化伤害,减轻感病程度。此外,增施钾肥能提高烟株对烟草赤星病和野火病的抗病性。 1.2.2 钾素与烟草的抗旱性 据已有研究,钾素通过渗透调节来提高作物的抗旱性。有研究表明,干旱胁迫下,钾素作为叶片细胞中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可增加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烤烟叶片的保水力,使烟叶失水速率降低、蒸腾速率下降,同时,能够增强烟株对超氧化物酶( SOD )活性的调节,减轻活性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伤害,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强烟株的抗旱能力。魏永胜等报道,钾在烟株抗旱性形成的作用体现在对体内水分流动、水分利用调节等方面。烟草

烟叶发酵研究进展_于建军

收稿日期:2005-09-23 基金项目:国家烟草专卖局资助项目(110200101003B ) 作者简介:于建军(1957-),男,山东文登人,副教授,从事烟草化学、卷烟工艺等研究.通讯作者:邵惠芳 文章编号:1000-2340(2006)01-0108-05 烟叶发酵研究进展 于建军,李 琳,庞天河,任晓红,邵惠芳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对烟叶发酵机理、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基于烟叶发酵机理基础上的发酵技术进行了综述.认为今后发展的重点应加强烟叶发酵机理的研究,以便研究出适合卷烟工业化生产的发酵技术.关键词:烟叶;发酵;机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 572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dvancement of Tobacco Fermentation YU Jian -jun ,LI Lin ,PANG Tian -he ,RE N Xiao -hong ,SHAO Hui -fang (National Tobacco Cultivation and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Research Center ,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China ) A bstract :This article makes a review of the mechanism of tobacco fer mentation ,the change of c hemical el -ements during tobacco fer ment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tobacco fer men -tation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future researches should focus o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mechanism of to -bacco fermentation so as to develop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fitting for industrialized cigarette production . Key words :tobacc o ;fer mentation ;mechanism ;technology 烟叶发酵是卷烟工业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初加工方法,也是卷烟加工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未经发酵处理的烟叶不同程度地带有多种品质缺陷,有青杂气和刺激性,香气质单调,香气量不足,不能直接用来生产卷烟.良好的发酵工艺可改善烟叶的品质,提高卷烟质量.烟叶发酵主要分为自然发酵和人工发酵两类[1].自然发酵是将调制后的烟叶借助自然气候的变化进行发酵.这种发酵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发酵后烟叶色泽鲜明.但是自然发酵周期长,占用仓库面积大,烟叶周转慢,不够经济实用.人工发酵是利用人为的适合烟叶内在品质变化的条件,促使烟叶加快发酵的方法.人工发酵周期短,比较经济实用.但人工发酵的烟叶在吸食品质上与自然发酵法相比仍存在某些不足.科学合理的 烟叶发酵技术一直都是烟草科学工作者们研究的热点.作者对烟叶发酵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1 烟叶的发酵机理 1.1 氧化作用 烟叶发酵机理的研究始于1858年[1],研究指出,雪茄烟在某些方面的发酵与乙醇发酵相似.氧化作用假说是1867年前苏联科学家涅斯列尔和什列晋格提出[2].认为烟叶中所含的无机元素(Fe ,Mg 等)是引起烟叶发酵的催化剂,烟叶发酵则主要是这些无机元素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催化的氧化过程.在有氧条件下发酵烟叶的还原糖、总氮、烟碱、蛋白质、总氨基酸、淀粉、多酚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大于无氧条件下发酵的烟叶[3].说明发酵 第40卷 第1期河南农业大学学报Vol .40 No .12006年 2月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eb . 2006

第六章 烟草香味物质

一名词解释 1烟草香味:物质刺激人的嗅觉和味觉器官而综合产生的令人愉悦的感觉。香味是香气和吃味的综合。 2香气:具有挥发性的物质气流刺激鼻腔产生的明显的怡人气息。 香气有三大要素:香气量,香气质和香气型,香气量大,质纯,香型突出是优质烟叶的重要特征。 3吃味:反映在口腔内的包括酸、甜、苦、辣等味道感受的总称,吃味主要靠舌头味蕾上分布的味细胞感知的 4涩性:多酚与蛋白质结合的性质。 5脂质类化合物:油脂以及类似于油脂不溶于水而能被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萃取出来的化合物。 6石油醚提取物:用石油醚为有机溶剂,得到的烟草萃取物。 7烟草萜类:存在于烟草中的分子式为异戊二烯倍数的烃类及其含氧衍生物。 二填空题 1烟草中有机酸大多数与金属元素结合成盐,一部分与生物碱结合成盐存在,少部分以游离态而存在。 2在活体组织中,酚类化合物几乎全部以糖苷和酯的状态存在于液泡中。烘烤过程中烟叶总酚含量明显增加,是因为酚糖苷热解和酶促分解,如果烘烤过程中酶促棕色化反应过渡进行,则总酚含量降低。烟叶陈化期间总酚含量降低。 3酚类化合物含量变化规律表现为:烤烟大于晾晒烟,中部和上部大于下部,叶尖大于叶基部 4温度骤降,烟叶酚类增加,海拔增高,烟叶酚类增加。 5石油醚提取物用水蒸气蒸馏可以得到两大类物质:挥发油和高分子脂质类化合物。 6烟草中主要的游离高级脂肪酸是: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 7鲜烟叶中萜类化合物主要以糖苷和酯的形式存在。 三选择题 1烟草挥发性有机酸指的是(C)以下的酸 AC8BC9CC10DC11 2烟草中半挥发性有机酸主要指的是( A )以上的高级脂肪酸,以C18和C16的酸为主。 A C10 B C12 C C14 D C16 3 烟草中主要的挥发性有机酸是(C ) A 甲酸 B 乙酸 C 甲酸和乙酸 D 异戊酸和β-甲基戊酸 4 烟草中主要的非挥发性有机酸包括() A 柠檬酸和苹果酸B柠檬酸和草酸 C A+ B D 苹果酸和丙酮酸 5除( D )外,其他有机酸或有机酸盐大多数都是可溶解状态 A 草酸 B 延胡索酸 C 苹果酸D草酸钙 6 (A )含有的挥发性酸最高 A 香料烟 B 烤烟 C 白肋烟D马里兰烟 7( C )含有的总非挥发性酸最高 A 香料烟 B 烤烟 C 白肋烟 8 香料烟中的( B )被认为赋予了香料烟的特征香味。 A 异戊酸 B 异戊酸和β-甲基戊酸 C β-甲基戊酸 D 戊酸和β-甲基戊酸

发酵工程考试整理

1发酵:把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统称为发酵。 2发酵工程: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 酶活性调节:是指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3为什么要采用高浓度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液体发酵大都采用分批培养,这 种培养方式的缺点 是:发酵液中最终细 胞浓度不高。如果通 过改进工艺技术,使 发酵液中微生物细 胞增殖到很高的浓 度,那么,高浓度的 细胞将会产生高浓 度的发酵产物,这样 就可以大大提高发 酵设备的利用率,降 低生产成本。基于这 种目的,人们开始研 究微生物高细胞浓 度的培养技术。采用 高细胞浓度培养技 术,发酵液中菌体浓 度比分批式培养可 高10倍以上 高浓度细胞培养的 方法:1流加培养2 高细胞浓度连续培 养3菌体循环利用等 4四大工程:发酵工 程 ( Fermentation )2 酶工程 (蛋白质工 程) 3基因工程 4细 胞工程 5菌种:用于发酵过 程作为活细胞催化 剂的微生物,包括细 菌、放线菌、酵母菌 和霉菌四大类。 6具有生产价值的发 酵类型有五种:①微 生物菌体发酵;②微 生物酶发酵;③微生 物代谢产物发酵;④ 微生物的转化发酵; ⑤生物工程细胞的 发酵 7初级代谢产物:在

菌体对数生长期所产生的产物,是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8液体深层发酵优点:①液体悬浮状态是很多微生物的最适生长环境。②在液体中,菌体及营养物、产物(包括热量)易于扩散,使发酵可在均质或拟均质条件下进行,便于控制,易于扩大生产规模。③液体输送方便,易于机械化操作。④厂房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易进行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稳定。⑤产品易于提取、精制等。因而液体深层发酵在发酵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9自然选育在生产过 程中,不经过人工处 理,利用菌种的自发 突变而进行菌种筛 选的过程 10诱变育种:就是人 为地利用物理或化 学等因素,使诱变对 象细胞内的遗传物 质发生变化,引起突 变,并通过筛选获得 符合要求的变异菌 株的一种育种方法。 11表型迟延现象:突 变基因的出现并不 等于突变表型的出 现,表性的改变落后 于基因型改变的现 象成为表型延迟现 象。 12原料:从工艺角度 来看,凡是能被生物 细胞利用并转化成 所需的代谢产物或 菌体的物料,都可作 为发酵工业生产的 原料。 13培养基灭菌的定 义:是指从培养基中 杀灭有生活能力的 细菌营养体及其孢 子,或从中将其除 去。工业规模的液体 培养基灭菌,杀灭杂 菌比除去杂菌更为 常用。 14灭菌与消毒的区 别:灭菌:用物理或 化学方法杀死或除 去环境中所有微生 物,包括营养细胞、 细菌芽孢和孢子。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

食品发酵原理

教案 课题:第二章食品发酵原理审批签字 班级授课日期 学时2学时 教 学目标知识目标: 一、发酵工业的基本概念 二、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特征 三、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和任务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了解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特征 教学 重点难点重点: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特征难点: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特征 教学 方法讲授法 参考资料 或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附记[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出勤情况 [新课导入]: 近几十年的来微生物发酵不但在应用领域上更加广泛,更重要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附记的是建立了许多新的微生物发酵理论体系,诸如:代谢控制发 酵、基因工程菌发酵等 [讲授新课]:食品发酵原理 二、发酵工业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学中的发酵的定义: 微生物发酵工业的概念: 1.发酵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讲述生物工业的基本生产模式,引出生物技术、生 物工程的概念,讲述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发酵工业的分类 二、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特征 1.微生物发酵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化工过程 由于微生物生理特性决定了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需要稳定的环境、特殊的条件以及以氧作为底物的供给,这些多涉 及到化工生产的一下领域: (1)质量的传递——氧的供给、代谢物的排泄等 (2)热量的传递——微生物呼吸产热,微生物生长于代谢 需要稳定的而严格的温度条件。 (3)动量的传递——涉及到搅拌轴功率的计算,他与溶 氧、气液混合的关系 (4)微生物的反应工程——涉及到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学 模型的建立,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微生物发酵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 从微生物发酵的历史角度看,最早的微生物发酵是一 个自然发酵过程,现代微生物工业通常是指微生物的代谢 控制发酵? 定义:是指利用生物的、物里的、化学的方法,人为 的改变了微生物的生长代谢途径,使之合成、积累、分泌

发酵工程进展

发酵工程进展 摘要: 发酵(fermentation),一般是指各类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是指利用微生物制造工业原料或工业产品的技术[1]。发酵可以在有氧或无氧的环境下进行,有氧包括抗生素、醋酸、氨基酸以及维生素等的发酵,无氧主要用于酒精发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酿酒。本文简要介绍发酵工程今年来的进展。 关键词:发酵菌株优化 1简介 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酵技术工程化的发展,它的核心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包括新构建的“工程微生物”在内的特定性状和功能,借助于工程技术手段将微生物发酵过程与化学工程有机结合起来而实现规模生产,大量制取各类有价值产品,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相互配套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体系[2]。发酵工程的大兴发展对于生物的产业化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产业化才能相对应的商业化,

从而商业化促进产业化,进而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蓬勃发展。而且生物发酵可以应运于各个行业,包括食品、化工、轻工、农林业、医药卫生、能源、环保以及其他行业。发酵工程进展说白了就是在促进产业化发展,不断实现技术改造、更新创新,向高度人工控制和自动化方向转移,向高效合成简单分离转移中我们所使用的方法和成果。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发展,发酵工程被很大程度的促进提高了。主要是以下三方面育种技术、发酵过程优化以及下游处理的提高。特别是新型的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在定向、快速培育微生物类型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2.发酵工程菌株的选择 发酵工程菌株的培育选择直接关系到发酵结果的好坏。选择的标准为产物一定要浓度高、质量高,最好分泌于胞外。一般来说发酵菌株的选择还需要满足容易进行基因改良,如DNA重组;能进行代谢调控,能利用易得廉价原料,如淀粉、糖蜜、甲醇、纤维素物质等;发热量低,需氧量少,适当的发酵温度和细胞外形;不致病,不产生内毒素。 工业发酵中高浓度产物都是胞外产物。这是因为胞内产物大量积累会造成细胞损伤乃至死亡。只有将产物分泌到胞外,才能解除产物的反馈抑制,达到高浓度。同时胞外产物的提取较胞内产物更方便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