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017 分段调光实验报告

CD4017 分段调光实验报告
CD4017 分段调光实验报告

CD4017 分段调光

【实验目的】

1.了解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概念与区别,了解分段调光的概念。

2.了解十进制计数器 CD4017 的工作原理。

3.掌握排阻和二极管在电路中的作用。

4.掌握模块电路的独立调试和混合调试的方法。

【实验材料、仪器用具】

PCB 板、元器件、焊锡丝、导线;电烙铁、镊子、稳压限流直流电源、VC890C+数字万用表、示波器、PT4115 恒流驱动模块、LED 灯。

图 s4-1 CD4017 分段 PWM 调光电路板实物图

实验中使用的材料清单如表 s4-1 所示。

【实验原理】

电路的核心是TL494死区控制电压的连续调节可以实现 LED 的无级 PWM 调光。如果将死区控制电压被设置成若干可选的固定值,则可以实现无级调光变成了分段调光。最后就可以通过按键的方式来选择不同的亮度。设置出电灯的档位。

由电阻分压原理,把控制电压和相应占空比的 PWM 信号,通过一个单刀开关来选择不同阻值的电阻,就可以获得不同占空比的 PWM 调光信号,选择不同的亮度输出,即构成分段式的调光控制。

而本实验利用十进制计数器 CD4017 设计了一个电子选择开关,实现从多种电阻串联组合选择其中之一的功能,电路只需要一个轻触式的按键就可以进行操作。电路可分为两个部分,如图 s4-2 和 2-3 所示,前者是为了使连续的模拟调光改造成离散的分段调光而把 TL494 的死区时间控制部分进行了轻微的修改,后者是基于 CD4017 十进制计数器设计的电子选择开关电路。

图 s4-2 所示的 TL494 模块电路工作原理与实验三的 TL494 模块相同,只是把 RP1 改成固定阻值的 R13,R13 的阻值较大,仅用于对死区电压进行最后的微调。此外,在输出端留有接口,其中P表示输出到P端留有接口,其中P表示输出到PT4115模块的DIM引脚的PWM调光信号,+、-为向PT4115模块电路供电的 12V 电源的正负极。TL494 第 4 脚的输入信号来自图电子选择开关(图s4-3 )的 DT 输出端。

图 s4-3 所示实际上是一个按键动作的处理电路,该模块由十进制计数器 CD4017 及其

外围电路构成,CD4017 的引脚和功能如图 s4-4 所示。

CD4017 与实验三介绍的 TL494 一样,具有 16 只引脚,其封装也有 DIP 和 SOP 两种,引脚中 VDD 和 Vss 分别为电源的正负极,工作电压 3~15V;Reset 为复位端,高电平复位;上升沿有效;EN 为使能端,低电平允许计数脉冲生效;Co 为进位信号,当计数至第 10 个脉冲时输出此脚输出一个脉冲,为下一级提供进位信号;Y0~Y9为计数结果输出端,当CD4017 复位或计数到第 10 个脉冲时,Y0 输出高电平,其余引脚输出低电平,以后每输入一个计数脉冲,则 Y1~Y9 依次输出高电平,其余引脚为低电平,因此通过 Cp 脚的计数脉冲,可以选择 Y0~Y9 引脚之一输出高电平,实现选择开关的功能。

图 s4-3 中,C6、R12 构成 CD4017 的上电复位电路,上电时向 15 脚(Reset)

一个正脉冲,CD4017 复位,Y0 端输出高电平。SW1、C5 和 R10 构成计数脉冲输入电路,每按一次按键(SW1),向 14 脚输入一个正脉冲,CD4017 依次使 Y0~Y9 端输出高电

并且每次只有其中一个输出端为高电平,其余均为低电平,周而复此。输出高电平电压接近电源电压 Vcc,因此在不同的输出端用不同的电阻串联分压,就可以获得不同的电压值

制 TL494 的死区时间,得到不同点空比的 PWM 调光信号。排阻 Rs 实际上是一个具有 8个相同阻值的电阻,所有电阻其中一端连接到公共端,另一端独立引出,如图 s4-5 所示。

图 s4-3 中,排阻 Rs 的公共端接地,8 个独立引脚则与 8 个 Re 相连,构成 8 种串联分压电路,每一路中间引出不同的电压输入到 TL494 的死区时间控制端(4 脚)。由于调

光的段数只需要 8 段,当计数至 Y8 时 CD4017 要复位到 Y0,通过 D3 把 Y8 输出接到CD4017的复位端即可。

此外,由于 8 路输出电压最终都是连接到 TL494 的 DT 端,即每一路串联分压输出(R 与 Rs 的连接点)连接在一起,可以想象,如果不采用隔离措施,则无论选择那一路输出,

由于所有电阻都连在一起,输出的电压都是一样的,这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了。图 s4-3 中8 个 1N4148 二极管的作用就是对每个输出进行隔离,这样才能使每一路输出相互隔离

不影响。DT 端输出的电压可用式(s4-1)计算

Rs 采用固定阻值的排阻,Re 可根据期望每一段的亮度进行调节,R13 为整体亮度的微调。只要使 Y0~Y7 输出端的电阻分压从 3V(典型值,须根据具体情况调试)递减

每按一次按键 LED 亮度逐渐调高,实现分段调光的功能。图 s4-3 中留有的 C/R 接口是为下一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与分析】

数据分析:

四个档位分别对应上个实验的占空比:

0档对应D=0%,1档对应D=11.40%,2档对应D=63.3%,3档对应D=97.6%

误差分析:

对应的档位所占占空比并非于理论值相等,其原因主要来源焊接以及TL494实际的工作参数。

实验现象:

1.当电位器关断时,按键档位仍然可正常使用;

2.当电位器调未关断但灯板处于熄灭时,按键档位处于熄灭;

3.当电位器调未关断但灯板处于弱发光时,按键档位均可使用,但0档是发弱光;

4.当电位器调至灯板发光最亮时,无论怎么调节按键档位,亮度依旧保持不变。

结论:

电位器决定了按键档位的下限。

【心得体会】

1.认识了新的元器件——排阻,它是由是个相同的电阻组成的,其公共端有一个圆圈标记,排阻一般应用在数字电路上,比如:作为某个并行口的上拉或者下拉电阻用。使用排阻比用若干只固定电阻更方便。

2.了解了瓷片电容的默认规矩,电容容量为50V的一般为褐色,而1000V的颜色为蓝色.

3.对于焊接已经越来约顺手了,大致掌握了各种各样的元器件识别与焊接方法,而且焊接的效率和质量也不是一开始能够比拟的,明显感受到了自身的进步。

光的反射实验报告14.11.3

《光的反射》实验报告 一、光的反射现象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会有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几个名词:法线:经过入射点O并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ON叫做法线。 2、光的反射遵循什么规律呢?(角大小怎样?光线位置在哪?可对称等等。) 实验器材:激光笔装置盒、配有镜子的白色卡纸、铅笔、量角器(如上图) 学生活动一: 1.探究目的:探究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做法:再将白色卡纸一半伸出盒外,让法线与底座盒子一边重合,再次贴着MN线竖直放上镜子,选择600入射光线,观察到反射光线后,再将伸出部分纸片向下按,看看纸上能否再次看到反射光线。再将纸片折回再观察。 总结: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平面内。(“几个”or“同一个”) 学生活动二: 1.探究目的:探究两角大小关系以及三线位置关系。 转动卡纸与镜子,让光分别从300 、400、600入射到镜面同一入射点O,在白卡纸上观察反射后光线位置,并画出反射光线所在位置,探究两光线与法线夹角关系,注意观察入射光线的方向改变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至少做3次)将数据记入下表中: 总结:(1)反射角入射角 (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位居法线。(“同侧”or“两侧”) 综合分析探究活动一、二,总结光的反射规律。 ①三线共面②两线分居法线两侧③两角相等 学生活动三:举起镜子,观察后面的同学,后面同学能否从镜子中也看到你? 1.探究目的:探究光路是否可逆? 学生动手:在原卡纸上找到一条反射光线,让激光反过来沿这条反射光线入射,再次观察射出的光线位置,比较与之前光路有什么特点。(此次反射光线与原先入射光线重合)小结:反射时光路是的。 学生活动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画出下列光线的反射光线:(先过O点作与镜面垂直的法线,再量出入射角,在另一侧量出等大的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报告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分组实验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试验器材:平面镜1个。激光笔1个,带刻度光盘的光屏1个,水槽一个,支架1对,夹子1个。 实验步骤: 1、按要求组装器材。 2、用激光笔射出一束激光,用笔记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并在刻度光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记录在表格中。 3、重复实验两次。 4、将光屏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5、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 次数入射角i 反射角r 1 2 3 实验结论: 1、在反射现象中,在同一平面内; 2、居法线两侧; 3、——————————————。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分组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4、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数据】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体与玻璃 的距离(cm) 像与玻璃的 距离(cm) 物像连线与 镜面的关系 实像或虚像 位置1 位置2 位置3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 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4.平面镜所成像是像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第5节光的色散 整体设计 本节学习光的色散。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看不见的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的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看不见的光。看不见的光,其内容抽象,在理解方面难度较大,找准切入点是关键。本课采用先从生活入手,抓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而让学生探究其特征和原因,进而再回到生活中寻找实际应用。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领略到光学的巨大魅力,感悟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自然规律之间和谐完美的统一,培养他们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的判断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及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层次,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 .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光的色散现象。 .光的三原色。 教学难点 .光的色散演示实验。

光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三十四全息照相 物理学院1300061311 二下 6 组 03 号 2015.4.15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学习全息照相的实验技术,拍摄合格的全息图; 3 ?了解摄影暗室技术. 二. 实验仪器 光学平台,He-Ne 激光器及电源,快门及定时曝光器,扩束透镜,反射镜和 分束器,光功率计,全息底片,被摄物体,显微镜,暗室技术使用的设备. 三.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中所记录和重现的是物光波前的振幅和相位,即全部信息,这是全 息照相名称的山来?但是,感光乳胶和一切光敬元件都是“相位盲S 不能直接记 录相位?必须借助于一束相干参考光,通过拍摄物光和参考光的干涉条纹,间接 记录下物光的振幅和相位?直接观察拍好的全息图,看不到像?只有照明光按一定 方向照在全息图上,通过全息图的衍射,才能重现物光波前,使我们看到物的立 体像?故全息照相包括波前的全息记录和重现两部分内容。下面是透射式全息照 相原理。 1?全息记录 如果将物光和参考光的干涉条纹用感光底片记录下来,那就记录了底片所在位 置物光波前的振幅和相位 物光一点发出的球面波波前: 〃0(如刃=人(忑y )exp [诫)(兀y )] 参考光波前: 则底片上总复振幅: 光强分布: Ig) = UU 感光底片在曝光后经显影和定影等暗室技术处理,成为全息图?适当控制曝光 量及显影条件,可以使全息图的振幅透过率:与曝光量E (正比于光强1)成线性关 系,即 心,刃=山一例(九y ) ? 2兀 匕(兀 y) = A r exp[/ — ysina] Ug y) = U Q (x.y)+U r (x, y)

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案例 洋青中学凌华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测出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3)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太阳、电灯、蜡烛等物体发出的光会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能看见这些物体了,许多不会发光的物体为什么也能被我们看见呢? 由于自然课的学习和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因为光的反射。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介绍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 如图:a.入射光线AO;b.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c.反射光线OB;d.法线:过O点作反射面的垂线ON;e.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f.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探究光反射时遵循的规律 提出问题: 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它与入射光线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把一平面镜放在桌上,再把一张纸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一束光(可以用激光笔获得)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两次。 (5)将纸沿ON对折,观察现象。 4.讨论 (1)分析讨论:关于光的反射,你发现了什么? 须明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r与入射角i应该相等。 (2)怎样使纸板能稳定地竖直在平面镜上? 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多种方案,如在纸板后做一个支架,用纸盒的一个侧面,用泡沫包装盒,等等。 (3)怎样得到“一束光”? 有人首先提出用太阳光,但马上有人反对,认为太阳光不是“一束光”,又有学生想到前一节刚做的小孔照相机,其外筒可以利用了,通过外筒上带有小孔的黑纸蒙着手电筒,就得到“一束光”了。还有学生提出用激光笔,当然效果更好。(此情况属教学实录)(4)怎样画出光的迹径? 问题提出后,立即有学生想到,把光对着O点入射,分别沿着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描点A和B,用直尺连接OA与OB 即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了。 备注:学生没有关于物理实验的经验,如果只看教科书中的内容,是很难完成实验的,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对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的能力。 (5)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用平面镜改变光路的实例很多,如潜望镜、大楼里利用平面镜采光、测距离、自行车的尾灯等等。 5.光路的可逆性 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用一块板挡在两个学生之间,使彼此能看到对方,怎样才能彼此看见对方呢?由于学生有此经验,用一块镜子就能解决。 学生实验后,把入射光线沿学生画出的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如图。

《光的色散》省优获奖教案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色散现象。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 教材分析重点 光的色散、色光的复合。。 难点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演示用:三棱镜白板红色、蓝色玻璃片。 学法指导实验观察—交流讨论—概述总结—性质应用—指导小结 教学过程 导入 回忆前一节学习的内容 光的折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简单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一般不等(空气中大) 你见过彩虹吗?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你画过这样美术作品吗?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

色光的混合 新 授 [想一想] 太阳光是白色的,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1、光的色散 同学们看课本图4-30实验, 照下图甲那样,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照下图乙那样,把另一个相同的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一个棱镜旁边(两个棱镜要靠得近些),让学生观察白屏上能看到什么。 8 [结论](1)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 (2)太阳光(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3)光的色散的原理:光的折射。 ? 2、色光的混合,色光的三基色 [提问] 假如你们班级要开晚会?你们将如何处理灯光? [提示] 用一些彩色纸把日光灯包住,使班级更加绚丽多彩。 [多媒体演示] 请同学们看演示色光的混合,填些下表: 色光的混合 色光 红绿 红蓝 绿蓝 红绿蓝 色光的混合 黄色 品红色 青色 白色 3、颜料的混合,颜料的三原色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颜料的混合。 颜料的混合 颜料混合 红黄 红蓝 黄蓝 混合后可看到的颜色 橙色 紫色 绿色 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是什么颜色?(黑色) [比较]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基色 ①颜料的三原色为红、黄、蓝;而色光的三基色为红、绿、蓝。 ②它们混合的原理不同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

LED调光实验报告

LED调光实验报告 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在各种领域应用普及,并要求LED具备有调光功能。在现在的几种调光技术中,从简单的可变电阻负载到复杂的脉冲宽度调制(PWM)开关,每一种方法均有其利弊。PWM调光的效率最高,电流控制也最精准。本文以LED驱动器LM3405为例,论述LED在调光时的特性,例如亮度与正向电流的关系、波长的变化(色移)和控制器的工作周期限制等。 由于LED的功率低于1 W,所以可用任何类型的电压源(开关器、晶体管)和串串联电阻建构一个电流源。对于少数光线输出端电流的改变而造成亮度和颜色的变化,人的肉眼是不容易察觉出来。不过,一旦将多个LED串联,该稳压器便必需担当电流源的角色。这是因为LED的正向电压VF会随正向电流IF变化,图1是LED波长随着正向电流IF变化图,而该变化对于每个LED都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批产品也有区别。在较大的电流下,光线的强度变化通常约为20%。而 LED制造商一般都会采用较大的VF范围来增加亮度和颜色,因此上述情况尤其突出。然而,除了电流外,正向电压还会受到温度影响。假如只采用镇流电阻器,则光源的颜色和亮度变化很大,而唯一可确保色温稳定的方法是稳定前正向电流IF。 大部分设计人员只习惯为LED设计稳压器,但在设计电流调节器方面显然有不同的要求。电压输出必须要配合固定的输出电流。虽

然在大多数应用中, LED驱动器的输出电流可容许误差±10%,而直流电流的输出纹波更可高达20%,一旦纹波超出20%,人的肉眼便会察觉到亮度的变化,假如输出纹波进一步增加到40%,肉眼就无法承受。 一般而言,电流调节器的设计都需使用比较大的电感以使电感电流IL的变化少于20%。这里可采用LM3405,即使电感由于1.6 MHz 的高开关频率而变得较小,仍可发挥很好的效用。LM3405性能参数如下: 控制方法: 封装:电流模式 TSOT-6 最大输入电压: 15V 应用:工业照明 1A 1~22uF 4.7~10uH 驱动电流:输出电容:电感: 3、脉冲宽度调制调光技术

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 【目的和要求】 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仪器和器材】 学生光源,小平面镜,量角器,橡皮泥,白纸。 【实验方法】 一、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1.如图2.2-1所示,将量角器放在白纸上,将长方形小平面镜的长边放在量角器的直边上,同半圆的直径重合,在平面镜的背面用橡皮泥支撑着,使平面镜立在量角器上。 2.合上学生光源开关,让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调节光源的位置,使这束光从量角器的上方射向平面镜,并恰好射到量角器的圆心处。这时的法线是量角器的90°线。在法线的另一侧,可以看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观察入射角与反射角是否相等。 3.转动光源,让光线的入射角依次为60°、45°、30°,观察每一次的反射角的度数, 将实验结果填入表2.2-l中。

根据上面的实验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4.使光束沿量角器90°线射向镜面。观察这时反射光束在哪里?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 于多少度? 二、转动平面镜对反射光线方向的影响 1.以量角器的圆心为中心,转动平面镜,但不转动量角器和光源。这时入射角和反射角都在改变,记下镜面转10°、20°、40°、60°时,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以及相应的入 射角和反射角填入表2.2-2中。 2.分析上面的实验结果并回答:当平面镜转过一定的角度时,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平面镜转过角度的多少倍?反射角与入射角是否相等? 【注意事项】 当反射光线比较弱时,可将平面镜反射面向前倾斜一些,这时可以看到较明亮的反射 光线。 【参考资料】 自制学生光源。在小盒内用一个25伏的直丝灯泡作光源(由2节5号电池供电),它发出的光通过盛满清水的青霉素药瓶(作为柱状透镜)聚焦,调节小灯泡的位置可以得到平行光。再用一个狭缝就可以得到一束光线。 【思考题】 若向平面镜中观看,还可以看到入射光线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这条虚光线与镜面所成的角与光线的入射角有什么关系?这条虚光线与反射光线在一条直线上吗?为什么? 平面镜成像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实验

【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光的色散现象: 1.白光是复色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色光: 2.把各种颜色的色光合在一起可以得到白光; 3.单色光不能再分解成其他的色光。 【仪器和器材】 三棱镜、白色光屏(可用白墙代替)、凸透镜、平面镜、狭缝、红色玻璃和蓝色玻璃,或“白光的色散与合成演示器”。 【实验方法】 1.用平面镜引入一束日光,通过狭缝照到三棱镜上,如图2.10-1所示。调整棱镜的方位,在白色光屏上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折射后得到的彩色光带。把白纸放在棱镜前,让学生看到照到棱镜上的光是白光,由此得知白光通过棱镜 折射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色光。 2.在棱镜和光屏中间放一个凸透镜,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得由三棱镜射出的各种颜色的色光都会聚在光屏上,得到白色的亮条,表明各种颜色的色光合 在一起成为白光。 3.在狭缝前放置红色玻璃(或蓝色玻璃),用白纸显示出照在三棱镜上的光是红光(或蓝光),通过三棱镜后,光改变了传播方向,但不分解,仍然是红 光(或蓝光)。 【注意事项】

1.仪器要在课前组装调整好,下面的调整顺序可供参考。按图2.10-2所示大致先摆好平面镜、棱镜和光屏的位置。转动平面镜使一束日光照到棱镜上,再稍稍转动棱镜的方位,在光屏上就可以见到彩色的光带。最后再在棱镜前面放上狭缝,调整狭缝的宽度,使得光屏上的几种颜色分辨得更清楚。要注意,狭缝的宽度要适当,例如3~5毫米左右。缝越宽,屏上光带的亮度越强,但是不同色光的光带会重叠,几种颜色不容易完全辨清。 2.日光的强度高,平行度好,而且日光的色温较高,是理想的白光光源,实验容易做好,如果狭缝取宽一些,实验可在一般教室中进行。光源也可以用普通平行光源来代替,由于白炽灯的色温较低,光的颜色偏黄,同时,光的强度也 较弱,实验需在暗室中进行。 3.用凸透镜把各种颜色的色光合成为白光的实验原理,如图2.10-3所示。如果在棱镜的出射面上加一个光阑,从出射面的AB部分射出的光通过光阑后照到凸透镜上。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AB成实像于光屏上,实像A′B′是白色的。棱镜的出射面AB上的每一点发出的光包含了从该点射出的各种色光,并且这些不同的色光出射角是不相同的。经过凸透镜的折射,会聚在光屏上相应的像点处,每个像点都是由各种色光会聚的,因此,像A′B′是白色的。 实验时,应选择通光口径φ和焦距f都大一些的凸透镜。三棱镜出射光的侧面与光屏的距离要略大于透镜4倍焦距。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棱镜出射光的侧

探究光的反射现象规律实验教案.(优选)

海 子 街 中 学 物 理 教 师 集 体 备 课 实 验 教 案 实验课题:探究光的反射现象规律参与教师:刘娇叶晓燕顾云

探究光的反射现象规律 实验指导 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反射定律内容,体验和感受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认识光的反射规律,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实验原理 探究规律,理解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发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实验器材 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 我们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 (1)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让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3)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4).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表格 次数入射角i 反射角r 1 30°30° 2 60°60° 3 45°45° 五、误差分析 描光线的径迹时,因为纸竖直放置,没有依靠,画的线的歪斜,影响到角度的测量,误差会大一些,量角器读数有误差。 实验结论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节《光的色散》教案

第5节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域: (1)初步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谱、单色光、复色光、三原色光等概念; (2)初步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解释简单的有关物体的颜色现象。 2、能力与方法领域: (1)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实验能 力,渗透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2)通过小组实验、观察、讨论活动,能归纳决定的物体的颜色主要规律; (3)学生能根据实验目的、步骤和要求,使用给定的实验器材,完成较简单的 实验任务;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领域: (1)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对物理学习的兴 趣和亲和感; (2)养成主动关注周围世界,乐于思考和想象的学习习惯; (3)形成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 教学难点:物体的颜色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仪器:较强的手电筒, 三棱镜,屏幕; 小组实验仪器:白的、黑的、红的、绿的、蓝的颜色纸,白的、黑的、红的、 绿的、蓝的透明玻璃纸,三个光比较强的手电筒,实验报告 纸。(4人/组) 教学流程: 设计思路: 这节内容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取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8年级实验教材。《光的色散》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础进行学习的,教学内容为:光的色散、颜色。本节教材的教学意图是将物理知识融于观察实验中 ,但由于本节内容是属于知道级的教学内容,只安排了一教时,故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光的色情景引入 演示、观察、归纳 演示、引导、归纳 实演、讨论、交流 演示、交流、授课 光的色散 单、复色光 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 归纳小结 巩固反馈 课后巩固拓展

光学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 ——光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实验二:采光系数测量 实验三:室内照明实测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日星期二3月12年2013日期: 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和光透射比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室内表面的反射性能和采光口中窗玻璃的透光性能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室内光环境的好坏,因此,在试验现场采光实测时,有必要对室内各表面材料的光反射比,采光口中透光材料的过透射比进行实测。 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光学性质,对光反射比、透射比有一巨象的数值概念,掌握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和试验方法 (一)、光反射比的实验原理、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 光反射比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用样板比较和光反射比仪直接得出光反射比;间接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照度和亮度得出漫反射面的光反射比。下面是间接测量法。 1.实验原理 (1)用照度计测量: P是投射到某一材料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与被该光源的光通量的比值,根据光反射比的定义:光反射比即: φφP=P/因为测量时将使用同一照度计,其受光面积相等, 且,所以对于定向反射的表面,我们可以用上述代入式,整理后得: P=EE P/对于均匀扩散材料也可以近似的用上述式。 可知只要测出材料表面入射光照度E和材料反射光照度Ep,即可计算出其反射比。 (2)用照度计和亮度计测量 用照度计和亮度计分别测量被测表面的照度E和亮度L后按下式计算 πL/EP= 2;被测表面的亮度,cd/m式中:L---E—被测表面的照度,lx 。 2.测量内容 要求测量室内桌面、墙面、墙裙、黑板、地面的光反射比。每种材料面随机取3个点测量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3.测量方法 ①将照度计电源(POWER)开关拨至“ON”,检查电池,如果仪器显示窗出现“BATT”字样,则需要换电池; ②将光接收器盖取下,将其光敏表面放在待测处,再将量程(RANGE)开关拨至适当位置,例如,拨在×1挡,测量的仪器显示值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另有一种自动量程照度计,数字显示中的小数点随照度的大小不同而自动移位,只需将所显示的数字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单位:lx)。有的照度计为自动量程,直接读取照度计数字即为测量结果。 ③在稳定光源下,将光接收器背面紧贴被测表面,测其入射照度E;然后将光接收器感光面对准被测表面的同一位置,逐渐平移光接收器平行离开测点,照度值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约300mm左右),读;ρ,即可计算出光反射比Ep取反射照度值 ④测量时尽量缩短入射照度和反光照度间的时间间隔,并尽可能的保持周围光环境的一致性。

关于“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问题

第 1 页 共 3 页
关于“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关于“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问题
——对教学中某些实验的质疑之一 ——对教学中某些实验的质疑之一
A question on the "law of reflection experiment" ——About the teaching experiments of six questions (Ⅰ)
王绍符 (河北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2)
说明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一些实验原理存在瑕疵,解读出现假象。这些实验有的出现 在教科书中,有的出自第一线教师之手,却在教学中广泛流传。笔者择其显要,加以分析写 成六篇短文, (即《关于“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问题》《 、“双三棱镜色散与复合实验”辨析》 、 、“乒乓球漏斗 《 “焦耳定律实验”岂能这样做!、 》《如此改进“比热容”实验的设计失去控制》《 实验”能够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吗?》《能这样验证“液体压强由重力产生”吗?》 、 )此为第 一篇。 在基础教育物理课程中讲到光的知识时总要做实验验证反射定律, 对此人教 2006 版 2010 印刷的现行教科书(八年级上)中有如下表述: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 ENF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 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 垂直于镜面, 所示. 线 ON 垂直于镜面,如图 1 所示. 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O 点,经平面镜反 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 EO 和反 射, 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的径迹. 射光 OF 的径迹. 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 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 记录光的径迹. 记录光的径迹.
图 1 选自现行教科书
取下纸板, 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 NO 两侧的角 i 和角 r.” 这个表述与过去的教科书有很大不同,一是指明了用“光束 光束”做实验,这是很切实际的; 光束 的径迹” ,这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的改 二是指出了“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 EO 和反射光 OF 的径迹” “ 进,与教科书前面对光线的描述自洽.在前一节中对光线是这样描述的: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 “
第 1 页 共 3 页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2.5光的色散 山东诸城市龙都街道吕标初中岳正国王泽礼 教案背景 1、面向全体学生,初二上学期。 2、课时,一课时 3、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做好自主学习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物理光学部分的首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光的色散、色光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的对比和光具有能量。教材内容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强调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了解透明体的颜色由它能通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体由于它们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不同,所以看上去有不同的颜色.认识三原色,在此基础上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混合原理不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对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涉及的生活实例比较多,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乐观主义精神,由热爱生活出发,继而热爱科学探索。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声现象和光现象两章的学习,已经初步探索新知的能力和探究过程的体 验,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讨论的习惯,但对光现象的认知比较浮浅,学生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时对仪器的使用和调整及实验条件的控制等,教师要适时指导。 教学重点 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基色。 教学难点 物体的颜色 教学准备 三棱镜,白屏,盘子,平面镜,各种颜色的透明胶片,红色玻璃、红纸,绿纸、绘面颜料,调色盘,白纸,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语 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这才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迷。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与颜料的三原色。 2、通过探究,知道物体的颜色决定的因素,并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示:重点是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与颜料的三原色。难点是物体的颜色决定的因素 学习活动 一、观察实验:光的色散 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另一侧的白纸屏 上可看到一条彩色光带。 彩色光带中的颜色是 按、、、、、、 的顺序排列的。这种现象 叫。 思考:什么叫光的色散?举例说明: 练习:用彩色笔画出七色光 知识卡片: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混合组成。 “彩虹”是常见的一种色散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太阳光被悬在空中的许多小水珠色散而形成了彩色光带 二、小组合作: 1、色光的混合 将有顏色的薄膜包在手电筒上,我们看到的光的顏色就是薄膜的顏色。如果我们将红、绿、蓝不同顏色的光按下图组合,我可以看到顏色? 红光、绿光组合成;红光、蓝光组合成;红光、绿光、蓝光组合成。

微弱光实验报告

GDOU-B-11-112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号 _______ 学院(系)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 微弱光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不同探测器对微弱光探测处理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低噪声放大器的内部原理及应用原则 二、实验内容 1、普通光电二极管测量微弱光原理实验 2、雪崩光电二极管测量微弱光原理实验 3、光电倍增管测量微弱光原理实验 4、低噪声放大器应用实验 三、实验仪器 1、微弱光测试实验仪1台 2、光源组件1套 3、光电二极管组件1套 4、APD光电二极管组件1套 5、光电倍增管组件1套 6、衰减片组件系统1套 7、连接线若干 8电源线1根 四、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保证电路未通电。 2、光源极性不要接反。 3、不要用强光持续照射光电倍增管,特别是在高压下,否则容易使倍增管老化 五、实验操作

GDOU-B-11-112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 实验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号 _______ 学院(系) 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 实验地点 ___________ 实验日期 __________ 1、低噪声放大器应用实验 一个光电探测系统是由光学变换、光电探测器和后续电路处理系统组成,一般光电 探测器需连结多级放大器,我们称第一级放大器为前置放大器,对于一个由 n 个放大器 级连成的放大系统,其噪声特性可由弗里斯(Friis )公式表达: 式中NF 为系统的总噪声系数;F l 为第一级放大器的噪声系数;F n 为第n 级放大器 的噪声系数;k p 为第一级功率增益,k p n 为第n 级功率增益。 由上式可以看出,多级放大器噪声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第一级放大器的噪声系 数。为了使多级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减小应尽量减小第一级的噪声系数,同时提高第一级 的功率增益 k p i ,这是指导我们设计低噪声放大器的一个重要原则。此外,还需考虑放大 器的频率特性,动 态范围,信号源阻抗等要求。所以具体电路因系统不同而异。从低噪 声要求出发应考虑如下几点: 1) 选择内部噪声低,信号源电阻合适的管子 前置放大器可由晶体管、结型场效应 管、绝缘栅场效应管和集成电路组成。晶体管适合于信号源电阻在几十欧姆至一兆欧姆 范围内;结型场效应管适合于较高的源电阻;绝缘栅场效应管可工作于更高的信号源电 阻情况,但因其1/ f 噪声较大,所以用得较少,只有在高阻状态才用。 2) 应选择优质电阻、电容 低噪声放大器除了放大管自身噪声低以外, 还需要电阻、 电容的噪声也很低,因电阻自身都存在固有的热噪声,热噪声电压的均方值为 / =4k TR f ( 5.1.2 ) 式中,k 为玻耳兹曼常数(1.38 X 10-23/J/K ) ; R 为电阻阻值;T 为电阻的绝对温 度;「讦为测量系统的通频带宽度。除此以外,电阻还产生与电阻品质有关的电流噪声 (也 称过剩噪声)。电流噪声的均方电压为 (5.1.3 ) 成绩 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 页,共 F3-1 … & -1 k p 1 k p 2 k p 1 k p 2 k p n (5.1.1) k k k,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09绵阳)右图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f)点,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将_存在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如果一束蓝光沿原FO 方向射到0点,它反射后沿_ OE__方向射出。 2(09义乌)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则反射角的大小是20°(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填“反射角判断错误可得分”;只表达出“反射角测量错误”的不得分)

3(09潍坊)(4分)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②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3 (09安徽)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答案镜面不能在

光的色散特性的研究实验报告

光的色散特性的研究 光线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如平面镜、三棱镜等的光学面)时,就要发生反射和折射,光线将改变传播的方向,在入射光与反射光或者折射光之间就有一定的夹角。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等正是这些角度之间的关系的定量表述。一些光学量,如折射率、光波波长等也可通过测量有关角度来确定。因而精确测量角度,在光学实验中显得尤为重要。 分光计是用来精确测量入射光和出射光之间偏转角度的一种光学仪器,可用它来测量折射率、光波波长、色散率等。分光计的基本部件和调节原理与其它更复杂的光学仪器(如摄谱仪、单色仪等)有许多相似之处,学习和使用分光计也为今后使用精密光学仪器打下良好基础。分光计装置较精密,结构较复杂,调节要求也较高,这对初学者来说,往往会感到困难些。但只要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了解分光计的基本结构和测量光路,严格按调节要求和步骤耐心进行调节,就一定能够达到较好的要求。 本实验是在实验3-14用衍射光栅测量光的波长实验基础上的一个实验项目,有关分光计的结构、使用方法和调节步骤请认真阅读实验3-14中的相关内容。 【预习提示】 1.复习实验3-14中分光计的调节方法和步骤,明确分光计的调节要求。 2.用三棱镜调节分光计时,三棱镜应按什么位置放在载物台上?这样放的好处何在?3.如何判断偏向角减小的方向?如何寻找最小偏向角位置?跟踪谱线时能否将载物台(游标盘)与望远镜同时旋转? 【实验目的】 1.在实验3-14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掌握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2.掌握用最小偏向角法测定三棱镜对各色光的折射率。 3.观察色散现象,测绘三棱镜的色散曲线,求出色散曲线的经验公式。 【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应该首先搞清楚以下几个概念: ⑴视差:所谓视差是指当两个物体停止不动时,改变观察者的位置,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有明显移动的现象。在光学仪器的调节中,当人的眼睛从一侧移到另一侧时,像相对于分划板的十字叉丝有明显的移动,即出现视差,说明像与十字叉丝不在同一平面。如果当眼睛移到右边时,像就移到十字叉丝的左边,说明这时的像是在眼睛与十字叉丝之间;如果当眼睛移到右边时,像就移到十字叉丝的右边,说明这时像是在十字叉丝之前。反之,如果眼睛左右移动时,像与十字叉丝之间没有相对移动,像与十字叉丝就在同一平面,说明聚焦已经调好。因此,光学实验中常根据视差现象来判断像与物是否共面。 ⑵平行光:当点光源正好处在凸透镜焦平面上时,由点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将形成一束平行光。 ⑶自准法:当光点(物)处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时,它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将形成一束平行光。若用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将此平行光反射回去,反射光再次通过透镜后会聚于透镜的焦平面上,其会聚点将落在光点相对于光轴的对称位置上。 1.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三棱镜的折射率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即发生折射,其相对折射率由入射角的正弦和折射角正弦之比确定。由于仪器不能进入棱镜之中观测折射光,故只好让光线经过棱镜的两个界面回到空气中来,再来测量某一单色光经过两次折射后产生的总偏向角。

光的偏振实验报告-精选.doc

光的偏振 实验仪器: 光具座、半导体激光器、偏振片、1/4 波片、激光功率计。 实验原理: 自然光经过偏振器后会变成线偏振光。偏振片既可作为起偏器使用,亦可作为检偏器使用。 马吕斯定律:马吕斯指出:强度为I0 的线偏振光,透过检偏片后,透射光的强度(不考 2 。( 是入射线偏振光的光振动方向和偏振片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 虑吸收)为I=I0cos 当光法向入射透过1/4 波片时,寻常光(o 光)和非常光( e 光)之间的位相差等于π /2 或其奇数倍。当线偏振光垂直入射1/4 波片,并且光的偏振和云母的光轴面成θ角,出射后成椭圆偏振光。特别当θ=45°时,出射光为圆偏振光。 实验1、2 光路图: 实验 5 光路图: 实验步骤: 1.半导体激光器的偏振特性: 转动起偏器,观察其后的接受白屏,记录器功率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对应的角度,求出半导体激光的偏振度。 2。光的偏振特性——验证马吕斯定律: 利用现有仪器,记录角度变化与对应功率值,做出角度与功率关系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5.波片的性质及利用: 将1/4 波片至于已消光的起偏器与检偏器间,转动1/4 波片观察已消光位置,确定1/4 波片光轴方向,改变1/4 波片的光轴方向与起偏器的偏振方向的夹角,对应每个夹角检偏器 转动一周,观察输出光的光强变化并加以解释。

实验数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五: 数据处理: 实验一: 计算得半导体激光的偏振度约为 故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接近于全偏振光。实验二: 绘得实际与理论功率值如下:

实际功率值 20mW 3 2.5 2 1.5 1 0.5 ° 0 100 200 300 400 理论值 20mW 3 2.5 2 1.5 1 0.5 ° 0 100 200 300 400 20mW 3 2.5 2 功率值(20mW ) 1.5 理论值(20mW )1 0.5 ° 0 100 200 300 400 进行重叠发现二者的图线几乎完全重合,马吕斯定律得到验证。 实验五:见“实验数据”中的表格

关于光的反射实验报告单模板文档2篇

关于光的反射实验报告单模板文档2篇 About light reflection experiment report sheet template document

关于光的反射实验报告单模板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报告文档 2、篇章2:八年级物理实验:光的反射实验报告文档篇章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报告文档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试验器材:平面镜1个。激光笔1个,带刻度光盘的光屏1个,水槽一个,支架1对,夹子1个。 1、按要求组装器材。

2、用激光笔射出一束激光,用笔记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并在刻度光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记录在表格中。 4、将光屏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1、在反射现象中,————————————都在同一平面内; 2、————————————分居法线两侧; 3、——————————————。 篇章2:八年级物理实验:光的反射实验报告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一、实验名称: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能用光反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平面镜、两个光源、铅笔、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