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试卷分析

眉山市2020届第三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政治试卷分析

一、试题评价

(一)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属于阶段性测试,难度适中,考试范围包括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全部内容。试题命制一方面依据教材、贴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书本主干知识,另一方面结合新闻时事及案例,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适当考查了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命制体现“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平稳推进、确保命题质量”的价值追求,稳重求变,变中求新。试题科学、规范、朴实、新颖,符合《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坚持命题原则,符合考试的性质和要求

试题充分体现命题工作的原则,即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试题符合《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考查了经济生活部分的学科主干知识;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学科能力;社体和试卷的各项指标合理。试卷尤其坚持政治性、科学性和原创性,注重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考查。

试题命制突出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你练,力求接轨全国卷,确保命题有效性和试题质量;遵循《大纲》和《课标》的规定,全面考查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鲜活的事例和热点问题为情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试题坚持了命制的基本思路:坚持能力主导,重视主干知识。在考查学生再现和理解经济生活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考核其掌握知识内在联系和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考核其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现实和理论问题的能力;恰当使用积极术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地论证和探

讨问题的能力。体现“题在书外,答在书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原则,力求避免死记硬背和猜题押题的现象。

试题命制科学规范,达到了《大纲》和《课标》要求,符合我市高二学生整体特征,题量适度,难度适中。试题的内容含量、试卷长度与2018年全国卷基本相当,Ⅱ卷试题数量有所调整,由原来的三个答题增加成四个答题,小问数量保持不变仍然为五个,阅读量有所增加,但难度略有下降。

试卷考点覆盖《文化生活》四个单元,全面考查了四个层次的能力目标,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较好地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选择题正确选项指向明确,错误选项具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层次清楚;主观题命题材料与设问、设问与参考答案对应准确,逻辑严密。

(三)对试题各项技术指标的评价

试题高度重视政治性和科学性,无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技术性错误,有效回避了有损公正、公平原则的试题出现。重视政治性的表现在:引导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当前重大时政,如改革开放纪念40周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申遗、民族精神、《国歌法》立法、世界互联网大会、眉山“双创”等。

重视科学性表现在:命题逻辑严谨,能较好地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重视知识性表现在:试题要求学生做到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统一,静态认识和动态认识的统一,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统一。

重视技术性表现在:命题语言简洁、准确,形式工整,版面设计规范,有利于学生流畅阅读,准确审题,顺利答题,避免浪费时间。

试题、答案及给分细则符合《大纲》和《课标》的要求:完成试题所需要的知识、认知层次、过程方法与《大纲》和《课标》规定的内容领域和能力要求一致,不存在“超纲”“超标”现象,符合一线教学实际。

试题难度适当。具体表现在:第Ⅰ卷难度值0.7符合高考政治学科选择题难度要求、Ⅱ卷难度值0.38偏难、全卷难度值0.54。

试题的文字、标点符号、图表正确、准确、简明、适当。这是对文字反复推敲、重新组合、有取有舍的结果,也是对个别图表重新制作的结果。

试卷及其各部分的指导语言表述完整、明确,作用范围适当。对个别指导术语反复推敲,以突出其科学性和准确性,易于学生审题。

试卷格式、内容编排和题序安排合理,参考答案简明、规范、科学,给分析则给分标准明确、清晰、分数分配合理,有利于学生答题和教师阅卷,对一线教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四)统计数据分析

1.客观题情况分析

题目 选对比率 选A比率 选B比率 选C比率 选D比率 政治客观题1 0.76 0.22 0.76 0.01 0

政治客观题2 0.94 0.01 0.94 0.02 0.03

政治客观题3 0.87 0.87 0.01 0.11 0

政治客观题4 0.61 0.33 0.61 0.03 0.02

政治客观题5 0.61 0.09 0.05 0.24 0.61

政治客观题6 0.63 0.04 0.63 0.05 0.28

政治客观题7 0.72 0.07 0.17 0.04 0.72

政治客观题8 0.66 0.07 0.18 0.08 0.66

政治客观题9 0.87 0.01 0.87 0.07 0.04

政治客观题10 0.45 0.36 0.1 0.45 0.08

政治客观题11 0.67 0.14 0.67 0.06 0.13

政治客观题12 0.61 0.61 0.25 0.1 0.04

2.主观题得分情况分析

题目 及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38 0.21 0.04 5.35 0.45 0.72

39 0.19 0.06 3.66 0.37 0.64

40 0.08 0.01 4.4 0.37 0.7

41-1 0.09 0 4.56 0.38 0.65 41-2 0.21 0.06 2.33 0.39 0.56 主观题 20.3 0.39 0.654

3.整体质量分情况分析

项 目

考生人数: 6318

平均分: 53.86

标准差: 15.27

最高分: 91

最低分:

信度: 0.79

效度: 0.47

难度 难题 中等 容易

0.08 0.71 0.21

区分度 不理想 好 优秀

0.07 0.24 0.69

本次试题,从技术指标上分析,整体情况正常。全卷难度0.54,基本与2018年高考四川省情况一致,信度、效度较好,区分度优秀。

二、试题特点分析

(一)紧扣社会热点,注重价值引领

1.试题素材具有鲜活的现实性

强调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邮寄统一是新课程的显著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政治学科教学和命题的价值追求。本次试题设计仍然采取“基于情景、基于案例、基于问题”的方式,选取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素材服务于考查要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改革开放纪念40周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申遗、民族精神、《国歌法》立法、世界互联网大会、眉山“双创”等都反映了当今社会的重大关切和人们的生活现实。

2.体现的价值导向和彰显国家意志

政治试题命制需要选择鲜活、现实的素材,但其立意必须高于素材,除能达成基本考核要求外,还必须体现和引导应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次考试,试题立意高远、切入顺畅、导向鲜明,全卷字里行间充盈着正能量,较好地体现了国家意志。习近平用典(14题)、、《国歌法》立法(20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题)等,能提高学生拒绝落后文化,接受先进文化的文化自觉;藏医药申遗(17、18题题)、中华服饰文化(41题),能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豪感,感受文化开放和文化交流的价值与魅力;网络文化(39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互联网对生活的积极影响的同时,理解创造和使用网络语是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3.试题设计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普通高中的日常教学状况是实现质量检测功能的重要基础,因此,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还应该对中学一线教学有正确的引导作用。本次考试为此着力不少:主要考查模块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鲜活的素材时代感强,生活气息浓厚,价值导向明确;问题设置依托情景,注重能力考查等等。

这些努力都在有意识地引导一线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教学视野,教与学都要关注、认识、理解和悦纳社会,不能生搬硬套、闭门苦读(教),重视生活实践与体验,实现全面发展,贯彻全人教育理念,对于一线教学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二)突出学科主干、坚持能力立意

仅仅围绕能力考查开展立意、布点、选材和设计,注重基于情景的理解和运用是检测命题的基本要求。本次试题的能力立意更自觉、自然、全卷各题表述清楚、指向明确、设问多元,能力考查布局合理、层次清晰、试题难度适当、区分度合理。

本次考试,试题均以板块主干知识为支撑。包括弘扬民族精神、文化的作用、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强国、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等。

能力考查历来是政治试题命题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价值取向。作为基础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突出地体现在试卷各题之中。如解19题,考生首先要解读每一段古诗词的本来内涵,再调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作为学科能力考查的较高要求,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在试题中的体现也很充分。例如解41(1)问,不仅要全面把握素材信息,还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准确归纳和提炼,机械照搬知识储备或照抄背景素材,都与试题设问要求不符,应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语言顺畅的描述和阐释,不能含混不清、识论分离、表达乏序。

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现代教学观的重要内容。本次考试将探究式学习和考查要求渗透到具体题目中,为考生的多位思考提供了巧妙的展示平台。如41(2)如何在这种互动中发展好我国的服饰文化,请你从文化创新途径的角度提两点建议。考生如果缺乏探究精神、思考空间狭窄、创新表达不足,就难以达到要求。

综上所述,本次考试在求稳、创新、发展方面对我市普通高中一线政治课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具有良好的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

三、学生考试情况

作为一次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本次考试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有些是单个的个案,但也有些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这些对于我们提高今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务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应试状态不佳,学习态度有待端正

这次考试中,学生选择题和简答题的答题状态一般,从批改试卷中发现少部分同学对于上课强调的重点仍然没有很深刻的理解,出现了应该得分的试题却遗憾丢分的现象;从试卷上看,选择题和简答题的成绩不算理想,有一个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学生平时完成作业的情况非常不乐观。有时也会出现异常活跃的情况,考试中存在极个别同学成绩突出,同时班级成绩梯度也较明显。高分88分,低分20分,个别学生甚至不交试卷。

(二)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知识点存在混淆现象

本次考试,单项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的表述,学生往往失分率较高;主观题在答题过程中知识表述不准确的情况非常普遍,特别是一些不规范的简写在阅卷中不断出现。比如12题,要求学生判断文化现象,本来文化的外延很明确,就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不同于纯粹的自然现象、经济现象、政治现象,但我们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误选“ ②光雾山的红叶独具特色,呈蓝、绿、黄、橙、红五色”,“③10月24日至27日中共第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显然学生并没有分清文化现象与纯粹的自然现象和政治现象的区别。这些都充分暴露出我们的学生对基础掌握不牢固,细节把握不到位,随意性强的缺点。

(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存在“非主流”理解问题的角度

一部分学生不会将材料的问题同材料所给的内容相结合,从而在答题出现时答非所问的现象。更多的学生喜欢就理论分析理论,是纯粹的理论演绎。部分学生虽然有理论和问题,但有呈现出理论和实际两张皮的现象,说理不清、说理不透的情况较为普遍。

(四)文字表达能力欠佳,文字书写功底较差

政治作为文科科目,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本次考试的非主观题部分,学生们对于自己观点的阐述仍然存在过于口语化的情况,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尤其错别字较多。

四、后阶段的教学策略及改进措施

(一)平常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专项训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时坚持多角度、多层次、多要点,做到组织答案时理论联系实际。

(二)针对学生“双基”不扎实现状,要有计划的引导、督促学生回归教材,准确、完整、熟练把握教材主干知识。复习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引导和督促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归纳、理解、运用。针对学生高考能力II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教师不仅要积极认真研读大纲和教材,帮助学生完成对主干知识、基本观点和原理的归纳和概括,并督促学生准确、完整、熟练记忆,为调动和运用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要作有针对性训练、切实做到理论与材料相统一。

(三)针对学生考试经验不足、时间分配不均、答题不规范、语言不专业等缺点,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实关注,不断强调和督促,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实关注,不断强调和督促,促使学生规范答题。并加强新题型的训练。

(五)关注学生心理,从多角度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前一阶段有针对性的同学生进行谈话,发现真诚沟通有助于更多的学生学习及生活问题。解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及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