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常用词牌的平仄表(写文必看!~)(7月1日更)

一些常用词牌的平仄表(写文必看!~)(7月1日更)
一些常用词牌的平仄表(写文必看!~)(7月1日更)

一些常用词牌的平仄表(写文必看!~)(7月1日更)一些常用词牌的平仄表(写文必看!~)(7月1日更)

先整20首出来..写穿越文的筒子必看哈..写词也很注重平仄和韵脚滴..

PS.紫色的字是词牌名

绿色的字是例词

△是韵脚

红字就是偶多手加上去滴... 7月1日更10首.. 第四和第六首最后的韵脚是最后一个字!!弄了好久都对不上...郁闷撩... * 1-十六字令*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例词参考·十六字令[宋]蔡伸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说明: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2-捣练子*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例词参考·捣练子[南唐]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说明:《捣练子》又称《捣练子令》,单调,廿七字,三平韵。* 3-忆江南*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例词参考·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说明:又名《江南好》《望江南》《夢江南》《望江梅》《夢江口》《謝秋娘》《春去也》《歸塞北》,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北宋起开始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 4-忆王孙*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 ??△?????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忆王孙[宋]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

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说明:《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

* 5-如梦令*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 △???????? ?△?????????????????? ·例词参考·

如梦令[宋]秦观遥夜月明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说明:又名《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如梦令嘛..大家都很熟悉啦..相信大家都应该记得中学时那

首李清照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吧.. * 6-乌夜啼*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

△?? △???????? ?△?????????????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 ??? △??????????????????????

·例词参考·

乌夜啼[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说明: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 7-长相思*

*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 ??△???? ?△?

*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 ??△?????△?

(末句不能犯孤平。)·例词参考·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这首长相思,MS 就是我接触的第一首词..MS我就是看了这首之后才喜欢上

宋词的.. 说明: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 8-生查子*

*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第一句不能犯孤平。)

·例词参考·

生查子[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句经典啊!MS很多小说里男猪女猪约会时都会说上那么一句..

说明:又名《楚云深》,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 9-点绛唇*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这首的韵脚我看不清楚..所以没注哈..

·例词参考·点绛唇[北宋]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又称为《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双调,上片

四句,押三仄韵,二十字,下片五句,押四仄韵,二十一字,用仙吕调,共四十一字。

* 10-浣溪沙*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后阕前两句往往对仗。)

·例词参考·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经典啊!小山的经典之作!小孩子都会的..说明: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11-菩萨蛮*

*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 ? ?△?? ??△?? ? ?△??????? (共用四个韵。前阕后二句与后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前后阕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例词参考·菩萨蛮[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说明: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12-卜算子*

*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 ??? ???? ?△?

*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 ??????? ?? ?△? ·例词参考·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寞寂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经典啊..还是初中课本有的.. 说明: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 13-采桑子[丑奴儿]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例词参考·采桑子(丑奴儿)[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新凉好个秋。

记得当年,我就是写了一篇“怨文”..给老师批了个“为赋新词强说愁”..唉..怨念啊.. 说明:又称《罗敷媚》、《丑奴儿》,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第三句也常用叠韵。

* 14-减字木兰花*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这首词韵脚我也看不清楚..所以也没注上..sorry~·例词参考·减字木兰花[宋]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说明:又名《减兰》,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每句不同韵,换韵方式“甲乙丙丁”* 15-诉衷情*

〈之一〉*(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之二〉*(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例词参考·诉衷情[宋]欧阳修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诉衷情[宋]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说明:双调四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又一体四十四字,

将前阕四五句变为“[平]仄仄平平”,如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 16-忆秦娥*

*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三字),(仄)

平(平)仄,仄平平

△???? ? ?△? ?△????????????????

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三字],

△???????? ?△???? ? ?△??? △?????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此调多用入声韵。前阕后三句与后阕后三句字数平仄相同。)

·例词参考·忆秦娥[唐]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说明:又名《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双调四十六字,

前后阕各三仄韵,一叠韵,均须押入声字,一韵到底。* 17-清平乐*

*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 ?△??? ???△???? ??△???

*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例词参考·清平乐·晓春[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说明: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前阕四仄韵,后阕三平韵,平仄换韵。

* 18-更漏子*

*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 ??△???? ?△????△?

*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 △????? ? △? ????△?? ??△?

·例词参考·

更漏子[唐]温庭筠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

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君君不知。

说明:双调四十六字,前阕两仄韵、两平韵,后阕三仄韵,两平韵,换韵方式

“甲乙丙丁”。前后阕一二句、四五句要用对仗。?????? * 19-阮郎归* *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 ? △????? ?△????△?

*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 ??△????△?? ·例词参考·

阮郎归[宋]晏几道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说明:又名《醉桃源》,《宴桃源》,双调四十七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后阕起首两句要对仗。

* 20-摊破浣溪沙*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这是把

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例词参考·

摊破浣溪沙[南唐]李煜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还与韶光共憔悴”用的是拗句仄仄平平仄平仄,但一般都用仄仄平平平仄仄。)说明:又名《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

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7月1号更新的:

* 31-临江仙*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

△△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词参考·

临江仙[宋]秦观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劝,冷浸一天星。独倚危楼情悄悄,遥闻妃瑟冷冷。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星。(“千里潇湘挼蓝浦”用(仄)仄平平仄平仄是拗句,一般都用(仄)仄(平)平平仄仄。)

说明: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

* 31蝶恋花*

*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平仄),

△△△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

(平)平平仄仄(或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例词参考·

蝶恋花[宋]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

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说明:又名《鹊踏枝》,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 32一剪梅*

*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词参考·

一剪梅[宋]蒋捷一片春愁带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容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云帆卸浦桥。银字筝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说明:又名《腊梅香》,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有一体只须前后阕的一、三、六句用韵。* 33渔家傲*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

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例词参考·

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说明: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各五仄韵,句句用韵,一韵到底。

* 34定风波*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

△△△△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词参考·

定风波[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说明:双调六十二字,前阕三平韵,两仄韵,后阕四仄韵,两平韵,平仄换韵方式是“甲乙甲丙甲丁甲”。以平声韵为主间以仄声韵。* 35青玉案*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上三下三)。(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例词参考·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次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明: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 36天仙子*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多数词谱标定上下阕第一句后一字为“仄”,实际上对于“仄”韵词的长句来说还是以“平”起较为谐顺。)

·例词参考·

天仙子[南唐]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说明:双调六十八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第四、第五两句,平仄多不拘,唯第二句第二字必用去声。

* 37江城子*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本是单三十五字,宋人改为双调。)

·例词参考·江城子[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说明:又名《江神子》,双调七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五平韵,一韵到底。* 38一丛花*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

平仄仄(去)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

平仄仄(去)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例词参考·一丛花[北宋] 张先伤高怀无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又称《一丛花令》。双调,共七十八字。上片七句,押四平韵,三十九字。下片同。用“南吕宫”。

* 39何满子*

*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律诗的平仄

【第四节律诗】 一、律诗的平仄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有一套固定的平仄格式,八句的每一句的每一个字,该平该仄,都必须逐字讲究。用字不合平仄格式,就不是律诗。这种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五言律诗只有四种平仄格式,七言律诗也只有四种平仄格式。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种句型,如下: (1)仄仄平平仄(2)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4)仄仄仄平平 (二)七言的平仄 和五言一样,七言也只有四种句型,如下: (1)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七律的平仄 (1)仄起不入韵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十六唐) 仄仄平平平仄仄,剑外忽传收蓟北,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却看妻子愁何在,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漫卷诗书喜欲狂。kuáng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白日放歌须纵酒,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青春作伴好还乡。xiāng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即从巴峡穿巫峡,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便下襄阳向洛阳。yáng * “看”在这里作平声。 (2)平起不入韵式 野望杜甫(十三豪) 平平仄仄平平仄,西山白雪三城戍,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南浦清江万里桥。qiáo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海内风尘诸弟隔,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天涯涕泪一身遥。yáo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惟将迟暮供多病,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未有涓埃答圣朝。cháo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跨马出郊时极目,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不堪人事日萧条。tiáo (3)仄起入韵式 书愤陆游(十四寒) 仄仄平平仄仄平,早岁那知世事艰?jiān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中原北望气如山。shān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楼船夜雪瓜州渡,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铁马秋风大散关。guān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塞上长城空自许,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镜中衰鬓已先斑。bān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出师一表真名世,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千载谁堪伯仲间?jiān (4)平起入韵式 贫女秦韬玉(十六唐) 平平仄仄仄平平,蓬门未识绮罗香,xiāng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拟托良媒益自伤。shāng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谁爱风流高格调,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共怜时世俭梳妆。zhuāng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敢将十指夸针巧,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不把双眉斗画长。cháng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苦恨年年压金线,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为他人作嫁衣裳。sháng 三、律诗平仄的变通 律诗的平仄格式要求严格,但也有灵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有的地方也可以变通。细心的朋友也许不难发现,在前面所举的例子中,平仄关系都与要求不一致,难

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 诗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

试论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试论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刘志纲 (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510303) 摘要:关于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学界迄今很少有人专题论及。将仄声韵的平仄格式与平声韵诗的平仄格式略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仄声韵诗的平仄格式,有不少与平声韵诗的平仄格式一样,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的诗,也都有四种基本句式和四种基本格式,平仄变化的规律性也很强,与平声韵诗不同的只是出句末字不入韵的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且平仄格式更灵活多变。 关键词:仄声韵;格律诗;平仄格式;句式 中图分类号:H 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754(2008)02-0037-06 收稿日期:2008-03-05 作者简介:刘志纲(1949-),男,江西南昌人,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硕士。 关于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王力《汉语诗律学》曾作过一些论述,但却未能细论其平仄的格式。对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的分析,也主要是对仄声韵诗五律的分析,五律以外的其它格律诗则很少分析。关于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韩成武《仄韵五律之 声律和韵律研究》[1] 一文对仄韵五律的格式作了一 番推断,但也未能论及五律以外的其它格律诗。文中对五律仄韵诗平仄的分析,与王力的分析基本一致,用王力的话说,就是“在五律仄韵诗里,各联出句 的末字须平仄相间。”[2]81笔者近些年来对全唐诗中 的所有仄声韵诗,包括在一首诗中平声韵仄声韵相间的,都作了分析,发现仄声韵诗的平仄格律,有不少与平声韵诗的平仄格式一样,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的诗,也都有四种基本句式和四种基本格式,平仄变化的规律性也很强。将仄声韵的平仄格律与平声韵的平仄格律略作比较,更能清楚地了解仄声韵诗的平仄格式。 一、平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我们知道,平声韵的格律诗有四种基本句式,每一句式都可以作为一首律诗或绝句的第一句,然后又可演变出四种不同的格式。为什么只能演变出四种格式?因为平声韵的格律诗要求一联诗中上下句逢双的字平仄要相对,尤其是第二个字;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逢双的字平仄要相粘,特别是第 二个字;而且凡是逢双的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 平声(入韵字),逢单的句子(除第一句外)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非入韵字)。由于有这许多限制,所以就只能产生四种格式。比如一首七绝,第一句诗用“平平仄仄平平仄”开头,第二句就必须用第二个字是仄声,最后一字是平声的句子才能和这一句组成一联。第三句属下一联的出句,它的第二个字必须和第二句的第二个字一样是仄声,同时最后一个字又必须是仄声(非入韵字)。第四句的第二个字又必须是平声(与第三句第二个字相对),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入韵字)。按这样的平仄要求将四句诗连接起来,就成了一首七绝: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②仄仄平平仄仄平③仄仄平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是平声韵七言绝句的一种格式,同时又是七言格律诗的四种基本句式。由这四种基本句式,又可演变出四种不同的七绝或七律格式。用上面的①②③④四个数字分别代表这四个基本句式,其演变出的七绝(前四句)或是七律(前四句+后四句)的四种基本格式如下: 第一种基本格式:①②③④+①②③④第二种基本格式:②④①②+③④①②第三种基本格式:③④①②+③④①② 第28卷 第2期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4月Vol.28 No.2Journal of Guangdong Educatio n Instit ute Apr.2008

格律诗的基本格式(升级版)

格律诗的基本格式【陈林·湄潭求是高中语文高级教师】 注:加()的字表示可平可仄,平[韵]表示押韵的字。出句是起句;对句指双句对单句,“对”指的是这两句的平仄相反,即第二句对第一句,第四句对第三句,第六句对第五句,第八句对第七句,;粘句指除第一句以外的单句粘双句,“粘”指这两句处在二、四、六位置的字的平仄相同,即第三句粘第二句,第五句粘第四句,第七句粘第六句。 一、五言绝句 1、仄起式(分首句用韵和不用韵两类,两类第一句不同,后三句相同) 第一种: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出句 平平(仄)仄平[韵]。——对句 (平)平平仄仄,——粘句 (仄)仄仄平平[韵]。——对句 第二种: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韵],——出句 平平(仄)仄平[韵]。——对句 (平)平平仄仄,——粘句 (仄)仄仄平平[韵]。——对句 2、平起式 第一种: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出句 (仄)仄仄平平[韵]。——对句 (仄)仄平平仄,——粘句 平平(仄)仄平[韵]。——对句 第二种: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韵],——出句 (仄)仄仄平平[韵]。——对句 (仄)仄平平仄,——粘句 平平(仄)仄平[韵]。——对句

二、七言绝句 在上述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的每句前加上两字,则为七绝。平前加仄仄,仄前加平平。则变为: 1、仄起式(分首句用韵和不用韵两类,两类第一句不同,后三句相同) 第一种: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出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对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粘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对句 第一种: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出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对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粘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对句 2、平起式 第一种: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出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对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粘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对句 第二种: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出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对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粘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对句 三、五言律诗 1、平起式(分首句用韵和不用韵两类,两类第一句不同,后七句相同)

03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格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2008年11月1日) 一、五言(七言)都有四种基本平仄格式 五言七言 ①○仄仄○平平仄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平平○仄仄平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③○平平○平仄仄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仄仄仄平平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说明:第三种“平平平仄仄”,第一和第三字不能同时变仄声,第三字变则第一字应保留平声。 四种平仄格式的来源:五言的四种句式也可以看作是“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这两种四言式增加一字而形成,构成的办法是“前加相同後加相反”。即 (平)平平仄仄——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平 (仄)仄仄平平——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仄 或者: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在后面加就要加一个平仄相反的字 二、在什么地方加圈?有无规律可循? 上面列出的加圈位置的字所表示的是可平也可仄的地方,这种做法实际上有限地放宽了平仄限制。前人用不太准确的口诀来总结这种做法,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在五言的一、三或七言的一、三、五字的位置上有时允许灵活变通,可平可仄。但二、四、六字则一般不能通融,该平就必平,该仄就要仄。 但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是不完全准确的。它固然指出了格律诗的一三(五)字位置允许平仄灵活,但未强调不得出现“三平调”和不许犯“孤平”这两个问题。当然,作为口诀,往往要求越简单越好,就不可能照顾到那么全面。 三、什么是“三平调”? 诗中句末三字如果为“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就都叫做拗句。前三种可以有条件地出现在律诗中,而最后一种(末位三个字全是平声字)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这种句子就是三平调。在古风中诗人往往故意多出现这种句子。例如: 岁晏行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规则

【近体诗平仄规则】 -------------------------------------------------------------------------------- 〖简介〗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 〖规则〗 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下面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至此,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基本已经讲完,下面归纳出集中最常见的格式供大家创作时参考。 传统标记平仄的方式很多,根据实践,我采用下面这种平仄标记法来标明每种格式的平仄,这种方法在古籍中最常见,十分简洁易记。 标记方法:应该押韵的位置用“红色”表示。 -------------------------------------------------------------------------------- 〖五绝〗

格律诗练习

练习 1、下面两首诗歌,哪一首是古体诗,哪一首是律诗?为什么?分析律诗的用韵、对仗、平仄(包括有无拗救和失粘对之处)。 前出塞 杜甫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答:古体诗。平仄:第一联失对,第一二联失粘,第三句出现三仄尾,第四句出现三平调;对仗:中间两联未形成对仗。这些都是格律诗所不允许的,因而是一首古体诗。 人定 白居易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 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 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答:格律诗。因为: 其用韵、平仄、对仗都符合格律诗的基本要求。用韵:首句入韵。第一二四六八句用韵,韵脚分别是“明清声成惊”,属于平水韵中的庚韵。 对仗:首联颔联颈联都对仗,只有尾联不对仗。 平仄:类型是仄起首句入韵类型五言律诗。平仄格式为: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注:烛:入声沃韵。教:平声肴韵(使也);去声效韵(教训)。语:上声语韵(语言);去声御韵(告也)。 此诗符合格律诗的“对”和“粘”的规则,无失对失粘之处。拗救情况:其不符合平仄的“人”“翠”“红”等字都出现在可平可仄的位置。有一处拗救,即“谁家教鹦鹉”一句,其中第三字应用平声字,这里用了仄声字“教”拗,然后将本该用仄声字的第四字用了平声字“鹦”救。 2、判断下面诗的平仄类型,写出它的格式,并将拗救的情况加以说明。 晚晴李商隐

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後,归飞体更轻。 注:夹,入声洽韵。阁,入药韵。 答:类型:平起式首句入韵类型的五言律诗。平仄格式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无拗救情况。因为不符合平仄的“春、天、并、微”等字都出现在可平可仄的位置。 夜泊水村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息,入声职韵。一,入声质韵。国,入声职韵。泊,入声药韵。 答:类型:平起式首句入韵的七言律诗。平仄格式为: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拗救情况是,(1)第五句“一身报国有万死”根据格式要求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实际上使用的平仄格式是“仄平仄仄仄仄仄”,第六字应用平声却用了仄声“万”字拗,可以通过改变对句即第六句“双鬓向人无再青”的第五字平仄来救,根据格式要求第六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五字应仄声,改用平声“无”字,完成了对第五句的拗救。同时,对第六句而言,第三字本应使用平声字(免犯孤平),实际上用了仄声“向”字,也属于拗了,可以通过改变本句第五字平仄来就。 第六句一个“无”字,既救了第五句第六字拗,又救了本句第三字拗。 (2)第七句“记取江湖泊船处” 3、分析下面两首诗的粘对 使君席夜送严河南赴长水岑参 娇歌急管杂青丝,银烛金杯映翠眉。 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辞。

格律诗之平仄基本格式

格律诗之平仄基本格式

格律诗之平仄基本格式,押调、对仗之简要常识——听课笔记,初学入门 第一课:格律诗的平仄规则: 平仄规则格式变化多端,但有它的基本格式。这基本格式就是“两则”。所谓变化多端的平仄规则,其实就是这“两则”的彼此相互交替使用,“两则”相对位置,用字的声调彼此平仄顶换,和“两则”有规律的“加宽、扩展”而已矣!“两则“适用于所有的绝句和所有的律诗。“两则”:其实就是五言绝句制作,声调的两个基本平仄格式。 第一则,声调规则就是“仄、仄、平、平、仄。第二则,声调规则就是“平、平、平、仄、仄”。因为第一个是“仄”字起头,习惯就叫“仄字头”。因为第二个是“平”字起头,习惯就叫“平字头”。那么,怎样运用“两则”进行格律诗制作,声调的制控呢? 要遵从以下两个声调使用原则。 第一:“平字头”和“仄字头”彼此相互交替使用原则: 如果第一句用的是“仄字头”,第三句就用“平字头”;如果第一句用的是“平字头”,第三句就

用“仄字头”。 “平字头”和“仄字头”的使用彼此互相交替的原则,就是“仄字头”和“平字头”,在第一句和第三句之间彼此交替使用,非此即彼。 第二:“平顶仄,仄顶平”的声调顶换原则: 如果“仄字头”做第一句,第二句声调就与其调调相反,就是“平顶仄,仄顶平”。这样顶换后,“仄字头”“仄、仄、平、平、仄”的格式,就成了“平、平、仄、仄、平”的格式了。 如果第三句是“平字头”,即“平、平、平、仄、仄”格式,第四句的声调格式的确定也是顶换,和第一句顶换声调得到第二句一样,即,声调相对顶换,把“平字头”“平、平、平、仄、仄”基本格式顶换成了“仄、仄、仄、平、平”的格式了。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声调相对顶换,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声调相对顶换。这就是“平顶仄,仄顶平”的顶换原则。 这个绝句的四句声调格式就是: 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是“两则”格式,第二句和第四句分别是从第一句和第三句的声调顶换来的。

格律诗平仄规则

格律诗平仄口诀 其一 七律论平仄,(七律的平仄格式,七绝与之相同,五律就砍去开头两个字) 骨架立在先。(首先建立节奏点,也即每句二四六字的平仄格式) 首句找四字,(先确定第一句第四字的平仄) 错综节奏点。(再在本句中按照交错的原则处理二四六的平仄) 两句要相对,(两句之间的二四六平仄相反) 两联要相黏。(两联之间的二四六平仄相同) 确定二四六,(确定了每句的二四六的平仄) 一三推向前。(再仿照二四的平仄处理一三的平仄) 其二 后半最关键,(后半句的平仄要求比前半句严格) 四七定正格。(第四字和第七字的平仄可以决定本句的平仄的基本格式) 同仄夹两平,(如果四字和七字都是仄声,则五六字都是平声,即“――||――|”句式)同平夹两仄。(如果四字和七字都是平声,则五六字都是仄声,即“||――||―”句式) 平仄要不同,(如果四字和七字的平仄不同) 里外得套着。(那么五六字的平仄格式与四七相同,形成大平仄套小平仄的形式,即“||―――||”和“――|||――”句式) 格律诗拗救口诀 拗救有规律, 关键看四七。(关键看七言诗的第四个字和第七个字的组合方式,如是五言诗则本规则所有数字均减二。) 同平看老三,(如果两个字都是平声) 用仄老五扳。(则看第三个字也应是平声,该字如果用仄声则需用本句第五个字改为平声,是为本句自救,目的是为防“孤平”,如“溪柳自摇沙水清”) 同仄看六五,(如果两个字都是仄声) 有仄对句补。(仄第五六两个字都应是平声,如果其中有一个字是仄声,则应在对句第五字使用平声,此为出句拗,对句救。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另,如果前两条同时符合就是双救。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又如“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前平后又仄,(如果四字平声七字仄声) 中间能调个。(则中间五六两个字的平仄顺序可以是相反,也就是五字仄六字平,此即为特拗特救。如“记取江湖泊船处”) 前仄后又平,(如果四字仄声七字平声) 想动都不行。(则该字四至七字的平仄格式是不能变化的,因为要防三平尾的原则。) 分析格律诗的平仄要分三步走,使用“抓”、“排”、“比”三字法。 第一步:“抓”,先抓第四字,用口诀一以此确立平仄骨架 第二步:“排”,加上第七字,用口诀二决定排好对应的基本格式 第三部:“比”,用将基本格式与要分析的作品对比,检查有没有不合的地方,这时可以运用口诀三考察是否有拗救。

格律诗的平仄韵律

格律诗的平仄韵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格律诗的平仄韵律: 入门的关键前提:1,发音标准合乎普通话;2,懂得平、仄音,3,懂得并避免“孤平”、“三平调”、“失粘”、“失对”等格律诗大忌。 格律诗有16种固定格式,初学者就按格式填写诗句,就不会犯大忌。 可以先从绝句练起,也可以把你写过的诗,按照相近的格式去修改,这样就快了 1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诗(又称今体诗或近体诗)是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产生并定型的诗体,讲究固定的字数.句式.韵脚以及按对粘规律安排平仄等格律(律诗还要讲究颔联与颈联的对仗)。 格律诗大致可分为三种:1:绝句(五绝.七绝);2:律诗(五律.七律);3:排律(长律)。

格律诗的三大要素:押韵的和谐;平仄的抑扬;对仗的工整。 押韵:就是把同一韵部的字,按平仄规律放在规定句式的句尾,也叫韵脚。韵脚的位置是固定的。首句入韵的绝句有三韵脚,不入韵的只有两韵脚;首句入韵的律诗有五韵脚,不入韵的只有四韵脚。首句除外,韵脚都安在偶句的末尾。 平仄:即声调。古代汉语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按现代汉语拼音来分:一声为阴平,二声为阳平,三.四声为仄声。 对仗:也叫对偶。绝句不要求对仗。律诗八句,两句为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除首尾两联不要求对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排律除首尾两联外,均须对仗。

对粘:以两句为一联,每联的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必须不同,叫相对;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基本相同,叫相粘。否则叫失对.失粘,是格律诗之大忌。 五言绝句的基本格式(4句20字): 式一:仄起首句不入韵式(正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式二:仄起首句入韵式(偏格)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五律基本格式

五律基本格式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第二种格式:首句不入韵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三种格式:首句入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四种格式:首句不入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规,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近体诗的格律格式

近体诗的格律格式 理解了上面平仄格律基本规律,近体诗的格律格式就可以推导出来了。 第一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我们把这个句式不妨给它个代号叫做①句式。根据“对”原则,那么下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②句式。第三句呢?粘!即粘住第二句,它仄开头,我也仄开头,但又不能违反遇单句尾仄,所以把粘仄的倒数第三字与粘平的尾字调换位置,由此构成:仄仄平平平仄仄(③句式)。第四句再“对”,成:平平仄仄仄平平(④句式)。如此,平起(以第二字论)仄收(以尾字论)不入韵的七绝标准格式就有了: 平起仄收式七绝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①句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②句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句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④句式) 七绝有了,七律和七排只要照方拈药,粘对下去就可以了。

以上只是介绍了“平起仄收”这一种格式,那么其他格式呢?好办,只要取上面推导出来的四个句式中任何一个作为首句,然后按“对粘”原则对粘下去就都有了。不过,在粘对时,还应把握住如下两点: 1)若非在首句,奇数句尾字必仄。粘对中遇到奇数句尾字平时,将尾字与倒数第三字平仄调换。“” 2)因为需要押韵,所以逢偶句尾字必平。粘对过程中遇到偶句仄时,将尾字与倒数第三字平仄调换。也正因为如此,故取②、④两种句式作首句时,对句的尾字要与倒数第三字调换,对句分别应为:④句式和②句式。 如此,七绝和七律的标准格式便为: 七绝: a)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①②③④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b)平起平收,首句入韵:④②③④(只是把a格式的首句换成了④句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格律诗包含绝句、律诗两大类,而绝句、律诗又各有五言、七言之分,即共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四个品种。每个品种都分别具备四种不同的平仄格式,合计这些平仄格式便达十六种之多。 平仄格式是使格律诗声韵优美的重要条件。下面的事例,或许能帮助读者对此有所认识。 唱出来的乐音好听,因为五种音阶(工尺谱)或七种音阶(简谱)是经过巧妙安排的,不是信口乱唱的。说出来的话、哼出来的诗也一样。不同声调的字音,经过精心组合,表达出来也会特别动听,不同凡响。 两个字的称呼。经常念读的同平、同仄的两字组合,往往改变成为平仄或仄平。例如普通话的“妈妈”、“哥哥”,头一个字念阴平,后一个字念轻声(相当于仄声);“奶奶”、“宝宝”,头一个字念上声,后一个字念阴平。在广州话里,两个字的称呼如“晴晴”(平平)、“舅舅”(仄仄)也改念“晴请”、“求舅”(都变平仄)。大概平仄搭配,总是听来顺耳。据说有人作过统计,某地三个字的姓名,有平有仄的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全平或全仄的不到百分之十。 四个字的组合。“张三李四”好听,“张三王八”就不好听。前者是二平二仄,有起有落;后者是四字皆平,缺乏抑扬。有人对《汉语成语小辞典》近三千条四字成语的平仄组合情况作过分析,发现双数字作“平仄”(例如一丝不苟、下车伊始、不堪回首等)和“仄平”(例如三令五申、心血来潮、斗志昂扬等)的,占70%多一点;而作“平平”(例如忘羊补牢、公而忘私等)和“仄仄”(例如一概而论、门户之见等)的,则占30%少一点。可见人们在创造成语的时候倾向于平仄的交替,他们觉得这样的组合,说起来更加顺口。 两句话的联系。前一句用了仄声收尾,后一句就改用平声收尾,或者反过来前平而后仄。如“中通外直(仄),不蔓不枝(平);香远益清(平),亭亭净植(仄)”(周敦颐《爱莲说》);又如“浮想联翩(平),夜不能寐(仄)。微风拂煦(仄),旭日临窗(平)。遥望南天(平),欣然命笔(仄)”(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小序)。这是文言文。白话文也不例外,平仄的排列也应该讲究。“张三去了,李四也去了,老王也去了,会开成了”,这样说就不如说成“张三、李四、老王都去参加,会开成了”。前者一连四个“了”,后者“加”是平声,“了”是仄声,扬抑有致。再如以下散文句子:“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仄),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平)。”(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抬头望处,已是巫山。上面阳光垂照下来(平),下面浓雾滚涌上去(仄),云蒸霞蔚(仄),颇为壮观(平)。”(刘白羽《长江三峡》)。这些地方都显示了作者运用平仄的功力。

格律诗的平仄韵律

格律诗的平仄韵律: 入门的关键前提:1,发音标准合乎普通话;2,懂得平、仄音,3,懂得并避免“孤平”、“三平调”、“失粘”、“失对”等格律诗大忌。 格律诗有16种固定格式,初学者就按格式填写诗句,就不会犯大忌。 可以先从绝句练起,也可以把你写过的诗,按照相近的格式去修改,这样就快了 1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诗(又称今体诗或近体诗)是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产生并定型的诗体,讲究固定的字数.句式.韵脚以及按对粘规律安排平仄等格律(律诗还要讲究颔联与颈联的对仗)。 格律诗大致可分为三种:1:绝句(五绝.七绝);2:律诗(五律.七律);3:排律(长律)。 格律诗的三大要素:押韵的和谐;平仄的抑扬;对仗的工整。 押韵:就是把同一韵部的字,按平仄规律放在规定句式的句尾,也叫韵脚。韵脚的位置是固定的。首句入韵的绝句有三韵脚,不入韵的只有两韵脚;首句入韵的律诗有五韵脚,不

入韵的只有四韵脚。首句除外,韵脚都安在偶句的末尾。 平仄:即声调。古代汉语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按现代汉语拼音来分:一声为阴平,二声为阳平,三.四声为仄声。 对仗:也叫对偶。绝句不要求对仗。律诗八句,两句为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除首尾两联不要求对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排律除首尾两联外,均须对仗。 对粘:以两句为一联,每联的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必须不同,叫相对;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基本相同,叫相粘。否则叫失对.失粘,是格律诗之大忌。 五言绝句的基本格式(4句20字): 式一:仄起首句不入韵式(正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式二:仄起首句入韵式(偏格)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式三:平起首句不入韵式(正格)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式四:平起首句入韵式(偏格)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绝句的基本格式(4句28字):式一:平起首句入韵式(正格)

格律诗之平仄基本格式

格律诗之平仄基本格式,押调、对仗之简要常识 ——听课笔记,初学入门 第一课:格律诗的平仄规则: 平仄规则格式变化多端,但有它的基本格式。这基本格式就是“两则”。所谓变化多端的平仄规则,其实就是这“两则”的彼此相互交替使用,“两则”相对位置,用字的声调彼此平仄顶换,和“两则”有规律的“加宽、扩展”而已矣! “两则“适用于所有的绝句和所有的律诗。 “两则”:其实就是五言绝句制作,声调的两个基本平仄格式。 第一则,声调规则就是“仄、仄、平、平、仄。 第二则,声调规则就是“平、平、平、仄、仄”。 因为第一个是“仄”字起头,习惯就叫“仄字头”。 因为第二个是“平”字起头,习惯就叫“平字头”。 那么,怎样运用“两则”进行格律诗制作,声调的制控呢? 要遵从以下两个声调使用原则。 第一:“平字头”和“仄字头”彼此相互交替使用原则: 如果第一句用的是“仄字头”,第三句就用“平字头”;如果第一句用的是“平字头”,第三句就用“仄字头”。 “平字头”和“仄字头”的使用彼此互相交替的原则,就是“仄字头”和“平字头”,在第一句和第三句之间彼此交替使用,非此即彼。 第二:“平顶仄,仄顶平”的声调顶换原则: 如果“仄字头”做第一句,第二句声调就与其调调相反,就是“平顶仄,仄顶平”。这样顶换后,“仄字头”“仄、仄、平、平、仄”的格式,就成了“平、平、仄、仄、平”的格式了。 如果第三句是“平字头”,即“平、平、平、仄、仄”格式,第四句的声调格式的确定也是顶换,和第一句顶换声调得到第二句一样,即,声调相对顶换,把“平字头”“平、平、平、仄、仄”基本格式顶换成了“仄、仄、仄、平、平”的格式了。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声调相对顶换,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声调相对顶换。这就是“平顶仄,仄顶平”的顶换原则。 这个绝句的四句声调格式就是: 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是“两则”格式,第二句和第四句分别是从第一句和第三句的声调顶换来的。 归纳起来声调划位是: 一、如果是“仄字头”起始: 第一句:仄、仄、平、平、仄,第二句:平、平、仄、仄、平。 第三句:平、平、平、仄、仄,第四句:仄、仄、仄、平、平。 举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二、如果是“平字头”起始:。 第一句:平、平、平、仄、仄,第二句:仄、仄、仄、平、平。 第三句:仄、仄、平、平、仄,第四句:平、平、仄、仄、平。 举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上,就是五言绝句声调的使用格式。“仄字头”起始的叫“仄字头”五言绝句,“平字头”起始的叫“平字头”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的声调使用规则就是五言绝句声调使用规则的“加长和扩展”。 “加长、扩展”后,得到两个新“两则”。上述的“交替”和“顶换”原则,照样适用于新

律诗的平仄格式

最佳答案 本人回答这个只是起到搬运工的作用。以下内容原为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黄群建先生上课所授,本人笔记整理。与大家共享,望请各位朋友不要以自己名义做学术性文章发表。 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其特点就是一是平仄;二是押韵;三是对仗。在这里重点对平仄最下介绍。 一、平仄(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我们常说的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为平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为仄声) 平仄的基本式有两种:一为仄仄平平仄,一为平平平仄仄,所有的句式都可以按照这个来套。 五绝各句之间的联系是一句二句为对,二句三句为粘(nian),三句四句为对。那么将两个基本式举例就是: (A)仄仄平平仄(A'; )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____变式为______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________________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B)平平平仄仄(B’)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____变式为______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________________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这四种格式就是“五绝”的长用格式。 七绝是在五绝的基础上形成的。形式是在每一句五绝的前面加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与原来的第一、二个字的平仄相反。 五律原则上是一种五绝格式的重复。但是有一个要求就是除了:除了首句末字可平可仄外,其余凡是奇数句末字只能是仄声,偶数句末字只能是平声。 其对应格式就是上面的A+A A’+A B+B B’+B 七律是在五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形式是在每一句五律的前面加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与原来的第一、二个字的平仄相反。 这就是古体格律诗的平仄讲究。除了这些硬性的规定外还有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就是 1、一三五不论(若是五字则为一三不论) 2、入声字为仄声 3、“看”字可平可仄或者说“看”字在上古为平声字 二、押韵 关于押韵,应该不用多说,韵母相近或相同的字在句尾形成韵脚就可以了。 三、对仗 一直都有“对仗工整”的说法,对仗到底是什么? 对仗可以分为宽对和严对。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就是个严对的句式。还可以分为平对和流水对。流水对是种上下相承的承接关系。在律诗中出现流水对就是比较上品的诗文了。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一般来说,xxxx要具备两种修养: 掌握格律诗的平仄字音和掌握格律诗的平仄体裁。两者兼备,可以互相促进,提高效率。前面,我们已安排有专门的章节讨论如何读懂唐代的平仄字音问题,有了这个基础,看到格律诗作品便应该了解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因而通过分析律诗来介绍律诗的平仄格式,估计读者能够接受。以下先介绍五律的四种格式: ①五律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五言a1句式做首句) 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 国破xx在,仄仄平平仄 xx草木深。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xx《春望》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一句第一字“国”,第四句第二字“别”,第七句第一字“白”,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国破山河在”的原型句式“仄仄平平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 1、b

1、a 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 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排列方法的要领: 紧接第一句,其后各句的平仄是“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反复进行;或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三句第一字“感”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五句第一字“烽”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白”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第一字“浑”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②五律首句平起入韵式(五言b1句式做首句) 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 凄凉xx篇,平平仄仄平 羁泊欲穷年。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xx仍风雨,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青楼自管弦。平平仄仄平 新知遭薄俗,平平平仄仄 旧好隔良缘。仄仄仄平平 心断新丰酒,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销愁斗几千?平平仄仄平

如何讲究格律诗

讲究平仄是格律诗(近体诗)最本质的特点。古代的平就是“平声”,仄为“上、去、入三声”。现代的平就是“阴平、阳平”,仄为“上声、去声”。格律诗的平仄格式看起来很复杂,但要记住它也并不难,我的体会是: 1、记住基本要求: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两句之中,平仄相对。 2、掌握粘对规则:“粘”就是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对”就是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反。 3、背会基本句式: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格律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式。去掉每一句的前两字就是的五言律诗四种基本句式(下同)。 这些句式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4、学会句式组合:这四种基本句式的交错,就构成四种不同格式的律诗。(一般来说,五言诗以首句不押韵为常,七言诗以首句押韵为常。)甲乙丙丁甲乙丙丁;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丁乙丙丁甲乙丙丁;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这四种格式,实际上很好记:一是甲乙丙丁甲乙丙丁的重复(五言诗最常见格式),二是丙丁甲乙丙丁甲乙的重复,三是将第一种的首句由甲句换为丁句就可以了,即丁乙丙丁甲乙丙丁(七言诗最常见格式),四是将第二种的首句由丙句换为乙句就可以了,即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5、知道绝句格式:截取每一种律诗格式的前四句就是绝句格式,即:甲乙丙丁、丙丁甲乙、丁乙丙丁、乙丁甲乙。 6、了解几个概念:一是拗救。前面讲的是近体诗的一般规律,实际上,近体诗中有些地方是可平可仄的,有的地方的平仄不能随意改变,如违反了平仄格律就叫“拗”,但是“拗”了以后可以“救”。二是三平调。“三平调“是指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这在近体诗中是绝不允许出现的。三是犯孤平。“犯孤平”是指平脚的句子中除了韵脚以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但“孤平”可以救。四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它又不完全正确。 7、熟悉平仄变化:总结以上,近体诗四种句式的平仄变化如下(式中,不加任何符号的表示平仄不能违反,加·号的表示平仄可以任意使用,加△者表示平仄可以有条件的变更):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 8、推导长律格式:长律又称排律,篇幅的长短没有限制,可以短到10句,也可以长到几百句,不管长短,都要符合律诗的粘对规则和中间对仗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