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4.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4.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 39 -

收稿日期:2011-08-15

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龙 乐

(龙泉天生路205号1栋208室,成都 610100)

摘 要:现今集成电路晶圆的特征线宽进入微纳电子时代,而电子产品和电子系统的微小型化依赖先进电子封装技术的进步,封装技术已成为半导体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有市场价值的封装技术,详细描述了一些典型封装的基本结构和组装工艺,并指出了其发展现状及趋势。各种封装方法近年来层出不穷,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封装集成,因而封装具有更高的密度、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更小的体积、更低的功耗、更快的速度、更小的延迟、成本不断降低等优势,其技术研究和生产工艺不可忽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空间,推动半导体行业进入后摩尔时代。

关键词:高密度封装;3D 封装;封装技术;封装结构;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N30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1-1070(2012)01-0039-05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lectronic Packaging Technology

LONG Le

(Tiansheng Road 205,1-208, Longquan ,Chengdu 610100,China )

Abstract: The current IC wafer ling width characteristics is micronanoelectronic scale. The microminiaturization process of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electronic systems will depend on the advanced packaging technology .It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focus of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Novel packaging technology with larger market value around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re introduced. Basic structures and fabrication processes of some typical packaging are bescribed in detail. Furthermore, it is pointed out current status a 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ackaging technology.In the recent years, endless varieties of packagings are proposed. It implements a new and higher level of packaging integration with higher assemble density,more strong features, better performance, smalles size, lower power consumption, faster speed, smaller delay, cost reduction,etc. Researches and process of packaging cannot be ignored. It has a great market potenti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days to come. Advanced packaging technology are forcing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ccess the More-than-Moore era.

Key words: high density packaging; 3D packaging; packaging technology; packaging structure; development trend

1 引言

创新与变革是IC (集成电路)发展的主旋律,

“新摩尔定律”、“超摩尔定律”、“后摩尔定

律”等新概念引领IC 行业从追求工艺技术节点的时代,发展到转向投资市场应用及其解决方案,转向封装、混合信号、微系统、微结构、微组装等综合

第12卷第1期

电 子 与 封 装

- 40 -

技术创新,转向与客户建立紧密战略联盟的大生态系统,转向更多地依赖于芯片封装技术发展的全新时代。封装已承担起越来越多的集成化、多元化、规模化功能,芯片的设计、制造和封装这三大环节直接互动更为频繁,其联系也更加密切,从DFM “可制造性设计”的基础上,提出DFP 、MFP 等全新标志性理念。由此可见,加快发展芯片封装技术的重要性、紧迫性是不言而喻的,并将为这一产业带来新的市场和机遇的对接,对半导体技术产业化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2 封装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封装产业随半导体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与此同时,IC 设计、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业的格局也正不断优化,形成了三业并举、协调发展的格局。作为半导体产业的重要部分,封装产业及技术在近年来稳定而高速地发展,特别是随着国内本土封装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国外半导体公司向国内转移封装测试业务,其重要性有增无减,仍是IC 产业强项。

境外半导体制造商以及封装代工业纷纷将其封装产能转移至中国,近年来,飞思卡尔、英特尔、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瑞萨、东芝、三星、日月光、快捷、国家半导体等众多国际大型半导体企业在上海、无锡、苏州、深圳、成都、西安等地建立封测基地,全球前20大半导体厂商中已有14家在中国建立了封测企业,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仍然是封测业者最看好的地区,拉动了封装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国内芯片制造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极大地推动封装产业的高速成长。为了降低成本,近年来许多封测企业选择中西部地区新建工厂。英特尔成都封测厂拥有国际最先进的晶圆预处理流程技术,制造周期可缩短30%~50%,英特尔全球50%以上的处理器都出自成都工厂。一部分集成器件制造商及封测代工企业将产能转移至中西部地区,这种趋势将会持续数年。

尽管如此,IC 产业仍喜忧参半。在2010年,国内IC 市场规模扩大到7 350亿元,其产业规模与市场规模之比始终未超过20%,如扣除接受境外委托代工的销售额,则实际国内自给率还不足10%,IC 已连续多年超过石油和钢铁进口额的总和,成为国内最大宗的进口商品。美欧日韩等凭借技术领先战略,主导着产业和技术发展方向,CPU 、存储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量大面广的通用IC 产品基本依赖进口。国内IC 设计、制造、封测在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商品化方面,其竞争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超大规模IC 方面,需要对封装、引线精密制造、芯片引线键合、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冷却手段等进行技术创新。封装环节技术竞争是以市场规模化为主的,目前,国内整个IC 产业还属于幼嫩时期,产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抵御市场波动能力差,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原创新体系尚未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环境尚未形成,封测产业也毫不例外,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近10年差距。在整体产业化技术水平上,国内封测业仍以DIP (双列直插封装)、SOP (小外形封装)、QFP (四边引脚扁平封装)等传统的中低端封装形式为主,近年来企业销售量大幅增长,有多家企业封装能力达数十亿块,但销售额却停滞不前,效益大幅下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趋于同质化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技术、成本、资金、人才等方面。产业链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国内设计和芯片制造发展的要求,需要持续稳步扩大产业规模,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速人才培育,加大对外合作交流。

3 封装技术发展现状

ITRS (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组织)针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挑战,提出“新摩尔定律”概念的基本内涵是功能翻番,为IC 芯片和封装带来了层出不穷的创新空间。随着封装技术的不断发展, MCP 、SiP 、SoP 、PoP 、SCSP 、SDP 、WLP 等封装结构成为主流,并为趋于Z 方向封装发展的3D (三维)集成封装、TVS (硅通孔)集成等技术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解决芯片技术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有可能引发半导体技术发展方式的根本性改变。3.1 国内封装技术发展现状

经过企业积极进取和艰苦努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封装技术以及多年的技术沉淀与持续研发,封装产业近年来涌现出很多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通过行业顶级评选、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封装测试技术与市场专题研讨会、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等活动,可以从中管窥封装技术发展现状。

以技术创新性为代表的国内本土封测企业快

第12卷第1期- 41 -

速成长,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在技术水平上开始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25家产业链相关单位组建了产学研合作“中国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建立高密度IC 封装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切入封测产业量广面大、完全依赖进口或者是国外垄断的技术创新项目课题立项,积极推进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基础管理工作,“大兵团作战”发挥封测应用工程对整个产业链及关联产业产生的辐射作用。

依据国际化战略、品牌战略的实施,BGA 、CSP 、MCP 等新型封装技术已在部分生产线应用。MIS 、sQFN 和FBP 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取得成功,基本掌握部分国际封测主流核心技术,如TSV 、射频SiP 、圆片级三维再布线封装、铜凸点互连、高密度FC-BGA 封测、50μm 以下超薄芯片三维堆叠封装等先进技术,QFN 系列产品方面品种齐全,并具有良好的生产经验。MIS 倒装封装技术可用于替代高成本BGA 封装,内脚密度达到25μm 脚宽及25μm 的脚间距,能够将目前IC 封装主流技术QFN/DFN 系列产品工艺提升至新水平,拓展至新领域,使产品实现小外形高密度,扇入扇出内外引脚互联技术,可节约成本30%以上,并配合以基板为基础的SiP 封测服务,工艺制程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与自主知识产权铜凸柱封装结合堪称完美,实现技术的转型升级。

重大专项给力引领,自主创新抢占制高点,产业环境日臻完善,高密度BUMP 实现产业化,先进封装WLP 成功起步,QFN/LQFP 量产化进展迅速,MIS-PP 技术独创封装巅峰之作,经过积极进取和艰苦努力,涌现出很多封装创新技术与产品,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实施产业化取得一定进展,打造一流封测企业,推动了行业的技术更新,有力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3.2 国际封装技术发展现状

新型封装材料与技术推动封装发展,其重点直接放在削减生产供应链的成本方面,创新性封装设计和制作技术的研发倍受关注,WLP 设计与TSV 技术以及多芯片和芯片堆叠领域的新技术、关键技术产业化开发呈井喷式增长态势,推动高密度封测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更长远的目标发展。3.2.1 3D 封装的主要类别及技术

3D 封装实际上是一种系统级集成结构,其中的TSV 技术是芯片制造与封装技术相融合的集成技术,可提高封装密度,增强产品性能,提升速度,降低

功耗和噪声,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多功能化,设计自由度提高,研发时间缩短,可靠性更高。IMEC 正与ITRS 以及Jisso 封装标准集团共同制定基于电子供应链的4种3D 分类标准:

(1)3D-SiP ,采用传统的引线键合进行芯片堆叠,即在第二层和第三层Jisso 封装层级实现3D 互连,3D 互连高度在1mm 以内;

(2)3D-WLP ,在IC 钝化层工艺完成之后,实现3D 互连高度100μm 以下;

(3)3D-SIC (堆叠-IC ),在全局层级或中间层级的3D 互连,其互连高度在1μm ~10μm 之间;

(4)3D-IC ,在芯片连接层级实现3D 互连,其高度1μm 以下。

3D 封装改善了芯片的许多性能,如尺寸、重量、速度、产量及能耗,技术上有诸多优势:

(1)在尺寸和重量方面,与单芯片封装相比,采用3D 技术可缩小封装尺寸、减轻重量达40~50倍;

(2)在速度方面,3D 互连长度更短,工作速度更快,寄生性电容和电感得以降低,系统的总功耗降低了30%左右;

(3)与2D 封装相比,3D 技术的组装效率约为2D 的 200%;

(4)在芯片中,噪声幅度和频率主要受封装和互连的限制,3D 技术在降低噪声中起着缩短互连长度的作用,同时也降低了互连伴随的寄生性;

(5)随着芯片尺寸的不断缩小,3D 技术可持续提高电路密度、性能,降低成本。

高密度3D 封装是为适应宇航、卫星、军事、计算机、通信以及消费类系统的需求,近年来获得迅速发展的新型封装与组装技术,最大限度地灵活应用各种芯片资源和封装互连优势,成为实现整机系统集成的必然趋势。3.2.2 SiP 技术

SiP 技术日趋产业化,以芯片为中心、无薄膜集成、有分离元件集成、需母板,继承了传统3D 封装形式,并使其多样化;此外,整合了现有芯核资源和生产工艺优势,降低了成本,缩短上市时间;同时克服了工艺兼容、信号混合、电磁干扰等困难,产品主要集中在高性能、低成本、便于携带的通信系统。

3.2.3 TSV 集成技术

TSV 集成技术是利用垂直硅通孔完成芯片间互

龙 乐: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12卷第1期

电 子 与 封 装

- 42 -

连的方法,其连接距离更短、强度更高,可实现更小更薄而性能更好、密度更高、尺寸和重量明显减小的封装,同时还能用于异种芯片之间的互连。TVS 通孔集成按制作时间段分为先通孔、中通孔、后通孔、键合后通孔等四类,在存储器堆叠、MEMS 结构封装、图像传感器中的应用发展迅速,铜-铜键合、金属易熔键合、硅熔融键合、焊料键合等已成为3D 集成和WLP 的关键工艺之一。3.2.4 MEMS 器件WLP 技术

MEMS (微电机系统)器件普遍具有悬浮、可动结构,也使得它有容易损坏、粘附潮气和灰尘等不足,最终造成失效,工程化的应用要求提高MEMS 器件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并同时要求减少封装体积,降低封装成本。圆片级封装WLP 是在制作MEMS 器件的圆片上完成的封装技术,利用圆片工艺进行封装,实现低成本、批量化生产,所采取的方法就是在功能圆片加工完成后,再在上面对准后扣上一个圆片,相当于通过一次工艺就给功能圆片上的每个芯片戴上了一顶帽子,而作为帽子的圆片要具备一定的腔体,不能破坏MEMS 可动结构。两个圆片主要通过静电键合、直接键合、共晶焊接或粘接等手段实现,根据不同的需求可实现气密和真空封装。

另一方面,MEMS 器件与IC 的集成化日益重要,但不是所有MEMS 工艺都可以与CMOS 工艺兼容,基于多层晶片键合的WLP 以及3D 垂直集成封装的基础,结合TSV 技术,实现与IC 的集成封装,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一些MEMS 与其他芯片的3D 集成封装技术已经实用化,可以获得集CPU 、DSP 、处理电路、制动器等为一体的微系统,解决因工艺兼容性问题不能单片集成的缺点。

4 封装技术发展趋势

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高密度薄型化系统集成的MCP 、SiP 、WLP 、TSV 、3D 封装等代表着IC 封测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先进封装技术与SiP 是产业发展热门话题,其封装基板向更小尺寸发展,引脚数量进一步增多,引脚线宽/引脚间距更微细化,布线密度增大,芯片堆叠层数增加,原材料、设备、工艺技术难度更高都是其发展趋势。 4.1 国内封装技术趋势

未来5~10年是国内IC 产业发展极为关键的时期,封测业未来发展的潜力依然巨大,IC 封测技术将适应设计业发展的需求,日益向短、小、轻、薄、高密度、高效率、高性能、低高度、多形式、系统化、系列化、集成化发展,融合芯片制造技术,并提升MCP 和SiP 成为实用技术,封装与组装进一步融合,各种QFN 、MCM (多芯片组件)、MCP 、BGA 、CSP 等中高端技术及产品在国内的市场需求明显增强,还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围绕3D 封装、绿色封装、封装可靠性与测试、表面组装与高密度互连、封装基板制造、先进封装设备、封装材料、LED (发光二极管)封装、新兴封装(MEMS/MOEMS )等技术是多个产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专题,尤其对MEMS 封装技术的研发持续高涨。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将继续按照“以重大专项为先导,以市场带动研发,以成果推动产业”的指导思想,提出“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技术、产品、项目,由封测龙头企业根据封测业发展需要,结合装备、材料业的实际,提出“十二五”先进封装设备、材料的项目需求,积极推进共同开发,加快技术进步,实现重大产品、重大工艺和新兴领域的突破,使整体技术水平与全球先进封装技术保持同步,并实现批量生产。

据预测,未来5年IC 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得到优化,芯片的设计、制造、封测形成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其比重将依次分别为28%、35%、37%。封测业进入国际主流领域,实现SiP 、倒装芯片FC 、BGA 、CSP 、MCP 等新型封装形式的规模生产能力。重点发展BGA 、PGA 、CSP 、MCP 、SiP 先进封测技术,推动多叠层多芯片SiP 、300mm/新型WLP 、高性能CPU 封装、MIS 、高密度TSV 、汽车电子/MEMS 封装、BGA/CSP 、高功率高导热低成本封测工艺技术的开发。加强封测业的技术创新,重点支持SiP 关键技术,推进超薄芯片封装、超细节距封装等封测工艺和设计技术开发,扶持TSV 、铜互连、3D-SiP 、传感器封装、IGBT 封装及产业化。4.2 国外封装技术趋势

半导体技术路线图不断从质量、成本和小型化等方面对产品制定新的更高的要求,后摩尔定律的内涵是以“功能翻番”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追求异构器件/模块集成、3D 集成将成为主流,努力实现“功能翻番”和“尺寸缩小”以及“微结构”的复合发展,SiP 是“后摩尔时代”的发展方向之一,开发集成微系统技术涉及微电子、光电子、MEMS 、架

第12卷第1期- 43 -

龙 乐: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构、算法等多学科交叉领域,极具技术发展前景和市场经济效益。

3D 集成被认为是下一代的封装方案,现已提出多种方法,关注规模生产中的生产率和成本,无凸点WOW (晶圆堆叠晶圆)是继芯片-芯片、芯片-晶圆技术后的第三代技术,在背面-正面堆叠任何数量的减薄300mm 晶圆,自对准多TSV 互连而不用凸点,能实现芯片对芯片的独立连接,提高了晶圆级堆叠的总良率,可制定通向以生产成本支撑的高密度集成路线图,其产出是以往的100倍。下一代3D 制造中规模生产将采用芯片-晶圆技术,然后是WOW 。

3D DRAM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封装采用TSV/DRAM 阵列堆叠技术,将4片或更多的DRAM 核心芯片通过TVS 堆叠,并与另外的外围电路接口芯片一起键合到衬底上,从概念转为生产,有望带来优异的功率性能,封装更小,并支持更高数据速率,成为未来工艺发展的趋势。

CPU 与存储器的3D 封装是后摩尔时代的发展方向之一,3D 封装技术在解决MEMS (微机电)传感器芯片的应用方面也扮演了关键性角色,在异质整合特性中,也可进一步整合模拟射频、数字逻辑、存储器、传感器、混合信号、MEMS 等各种组件,具备低成本、小尺寸、多功能、微功耗等多重优势, MEMS 的3D 封装发展备受关注,逐步走向商品化。

TSV 发展迅速,被许多半导体厂商和研究机构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封装方法,国际上超过50%的厂商均参与3D TVS 互连方面的研究,用于增加封装密度,以TVS 为主要互连方式的3D 封装结构,将在消费类电子、通信、网络设备、机器人、生物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WLP 将向更高I/O 数和引脚节距更小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发挥在尺寸、重量和电气性能方面的优势,为系统进一步集成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途径,代表着封装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

一些新型封装材料和技术为创新型封装设计铺路领航,不断改进产品性能。例如,引线框架/功率IC 封装使用的晶圆背部涂层技术、液态和粉末状压膜材料与压膜技术、热压倒装芯片(极细节距倒装芯片、Su 凸柱和Au 凸点倒装芯片的互联),可改进焊接互连可靠性的环氧助焊技术、金属化、芯片减薄及清洗、散热及电路性能、嵌入式工艺、凸点技术等。在封装划片工艺及优化方面,用于低K 薄晶圆划片的多束全切割激光技术可获得很窄的划片切

形、极小的热效应区、很高的芯片强度值(典型值800MPa~1 000MPa ),同时还能保证很高的生产效率,将使其在划片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

5 结束语

IC 封装测试领域不断表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从国内IC 产业规模来看,设计、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业并举,封装在整个IC 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其比例逐步趋向合理协调发展,部分企业跨入国际先进水平,在SOP 、PGA 、BGA 和CSP 以及MCM 等先进封装形式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崭露头角,其重要性有增无减,先进封装产品的市场需求呈现强劲增长,重大专项给力引领,产业环境日臻完善,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封测产业发展的主旋律,电子封装技术研发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

[1]梁红兵. 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特刊[N]. 中国电

子报.2010.

[2]童志义.后摩尔时代的封装技术[J].电子工业专用设

备,2010,5:1-5.

[3]邓丹,吴丰顺,周龙早,等.3D 封装及其最新研究进

展[J].微纳电子技术,2010,47(7):443-450.[4]顾勇,王莎鸥,赵建明等.高密度3-D 封装技术的应用

与发展趋势[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29(7):67-70.

[5]于寅虎. 从“2011年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解读中国

半导体市场[J].电子产品世界,2011,18(4):5-6.[6]诸玲珍.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特刊[N]. 中国电

子报.2011.

[7]李映.全国集成电路行业工作会议特刊[N]. 中国电子

报.2011.

[8]于燮康.联合攻关完善本土IC 封测产业链[N]. 中国电

子报.2011.

[9]于燮康.技术创新成为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发展主旋律

[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1,3:1-4.

[10]李映.电子发展基金“十一五”成果特刊[N]. 中国电

子报.2011.作者简介:

龙 乐,原名韩乐芳,男,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子封装技术研究工作,有大量学术论文发表。

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 电子封装技术是系统封装技术的重要内容,是系统封装技术的重要技术基础。它要求在最小影响电子芯片电气性能的同时对这些芯片提供保护、供电、冷却、并提供外部世界的电气与机械联系等。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当前电子封装技术加以阐述,使大家对封装技术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有大致的了解。 引言 集成电路芯片一旦设计出来就包含了设计者所设计的一切功能,而不合适的封装会使其性能下降,除此之外,经过良好封装的集成电路芯片有许多好处,比如可对集成电路芯片加以保护、容易进行性能测试、容易传输、容易检修等。因此对各类集成电路芯片来说封装是必不可少的。现今集成电路晶圆的特征线宽进入微纳电子时代,芯片特征尺寸不断缩小,必然会促使集成电路的功能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这就使得电子封装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不断向前发展。近年来,封装技术已成为半导体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各种封装方法层出不穷,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封装集成。本文正是要从封装角度来介绍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正文 近年来,我国的封装产业在不断地发展。一方面,境外半导体制造商以及封装代工业纷纷将其封装产能转移至中国,拉动了封装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国内芯片制造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极大地推动封装产业的高速成长。但虽然如此,IC的产业规模与市场规模之比始终未超过20%,依旧是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只有掌握先进的技术,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将国内IC产业国际化、品牌化,才能使我国的IC产业逐渐走到世界前列。 新型封装材料与技术推动封装发展,其重点直接放在削减生产供应链的成本方面,创新性封装设计和制作技术的研发倍受关注,WLP 设计与TSV技术以及多芯片和芯片堆叠领域的新技术、关键技术产业化开发呈井喷式增长态势,推动高密度封测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更长远的目标发展。 大体上说,电子封装表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势:(1)电子封装将由有封装向少封装和无封装方向发展;(2)芯片直接贴装(DAC)技术,特别是其中的倒装焊(FCB)技术将成为电子封装的主流形式;(3)三维(3D)封装技术将成为实现电子整机系统功能的有效途径;(4)无源元件将逐步走向集成化;(5)系统级封装(SOP或SIP)将成为新世纪重点发展的微电子封装技术。一种典型的SOP——单级集成模块(SLIM)正被大力研发;(6)圆片级封装(WLP)技术将高速发展;(7)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和微光机电系统(MOEMS)正方兴未艾,它们都是微电子技术的拓展与延伸,是集成电子技术与精密

CDMA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精编

C D M A网络技术发展现 状和趋势精编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

CDMA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伴随着国内运营商的重组,CDMA技术重新受到国内业界的关注。目前,总的来看CDMA技术的演进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向。 首先,考虑到cdma20001x网络自身演进的要求,业界制定了cdma20001x后续标准。 同时,为了满足系统在现有频段上扩展无线宽带数据能力以及在无线数据系统上承载各类应用服务(如 VoIP/PSVT等)的需要,业界制定了cdma20001xEV-DO Rev. 0/A/B标准。 此外,为了进一步满足在不同频段/带宽上无线宽带能力的要求和系统演进的需要,业界基于OFDMA技术制定了UMB(UltraMobileBroadband)标准。 cdma20001x技术Cdma20001x是由IS-95A/B演进而来的,并与现有的IS-95A/B系统后向兼容。与IS-95A/B 相比,cdma20001x在信道类型、物理信道结构和无线分组接口功能上都有很大的增强,网络部分则根据数据传输的特点引入了分组交换机制,支持简单IP和移动IP业务,

支持QoS(Qualityof Service,服务质量),这些技术特点都是为了适应更多、更复杂的第三代业务。与IS-95A/B 相比,cdma20001x具有以下新的技术特点。快速前向功率控制技术:可以进行前向快速闭环功率控制,与IS-95A/B系统前向信道只能进行较慢速的功率控制相比,大大提高了前向信道的容量。反向导频信道:使反向信道也可以做到相干解调,与IS-95A/B系统反向信道所采用的非相关解调技术相比可以提高3dB增益,相应的反向链路容量提高1倍。快速寻呼信道:极大地减少了移动台的电源消耗,使移动台的待机时间提高了50%。前向发送分集:前向信道采用发射分集,提高了信道的抗衰落能力,改善了前向信道信号质量以提高系统容量。 Turbo码cdma20001x的业务信道可以采用Turbo码,以支持更高传送速率及提高系统容量。辅助码分信道:使cdma20001x能更灵活地支持分组数据业务。变长的Walsh函数:使得空中无线接口的资源利用率更高。 增强的MAC功能:以支持高效率的高速分组数据业务。 新的接入过程控制方式:目的在于根据数据业务的突发性特点,增加了控制保持状态和新的增强接入模式,在数据业务QoS和系统资源占用之间寻求折衷与平衡。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综述上课讲义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 望综述

课程报告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 未来展望综述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姓名: ********* 学号: 14********* 专业: ***************** 指导教师: *******老师 0 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就是使用电力半导体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它是综合了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能的应用已经普及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无论对传统工业的改造还是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涉及的应用领域包括国民经济的各个工业部门。毫无疑问,电力电子技术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关键技术之一。 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1] 电力电子技术包含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两个分支,电力电子器件的制造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是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为纲的。 1.1半控型器件(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 上世纪5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硅晶闸管(SCR),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此后,晶闸管得到了迅速发展,器件容量越来越大,性能得到不断提高,并产生了各种晶闸管派生器件,如快速晶闸管、逆导晶闸管、双向晶闸管、光控晶闸管等。但是,晶闸管作为半控型器件,只能通过门极控制器开通,不能控制其关断,要关断器件必须通过强迫换相电路,从而使整个装置体积增加,复杂程度提高,效率降低。另外,晶闸管为双极型器件,有少子存储效应,所以工作频率低,一般低于400 Hz。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使得晶闸管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1.2全控型器件(第二代电力电气器件)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突破及实际需求的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以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双极晶体管(BJT)和电力场效应晶体管(Power-MOSFET)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迅速发展。全控型器件的特点是,通过对门极(基极、栅极)的控制既可使其开通又可使其关断。此外,这些器件的开关速度普遍高于晶闸管,可用于开关频率较高的电路。这些优点使电力电子技术的面貌焕然一新,把电力电子技术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3电力电子器件的新发展 为了解决MSOFET在高压下存在的导通电阻大的问题,RCA公司和GE公司于1982年开发出了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并于1986年开始正式生产并逐渐系列化。IGBT是MOS?FET和BJT得复合,它把MOSFET驱动功率小、开关速度快的优点和BJT通态压降小、载流能力大的优点集于一身,性能十分优越,使之很快成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主导器件。与IGBT 相对应,MOS 控制晶闸管(MCT)和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都是MOSFET和GTO的复合,它们都综合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方向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现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教育到政府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论点充分体现出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之一。 网络的发展也是一个经济上的冲击。数据网络使个人化的远程通信成为可能,并改变了商业通信的模式。一个完整的用于发展网络技术、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的新兴工业已经形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已经导致在不同岗位上对具有更多网络知识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企业需要雇员规划、获取、安装、操作、管理那些构成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软硬件系统。另外,计算机编程已不再局限于个人计算机,而要求程序员设计并实现能与其他计算机上的程序通信的应用软件。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

电子技术行业发展论文

依据国内外市场调研分析职校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孙静晶张鹏汪鲁才 孙静晶(1986-)女河南新乡人,助教,本科,电子技术教育,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电子系教师,458030;Sun Jingjing (1986 -) female Henan xinxiang, assistant professor, bachelor, electronic technology education,Heb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of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458030 张鹏(1989-)男,河北张家口人,研究生,汽车维修专业,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458030;Zhang peng (1989 -) male, hebei zhangjiakou, graduate, professional car maintenance, heb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the engineering department,458030; 汪鲁才(1969-),男,湖北麻城人,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410081;Lu-cai wang (1969 -), male, macheng hubei, professor, postgraduate tutor, Dr,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410081 摘要 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和应用最广的是电子行业,从日常生活到现 代精密航空航天工业到处都可以看到有关电子的产品或身影。例如电 子计算机、通讯机、雷达、仪器及电子专用设备,计算机,录音机、 录像机等,电子元器件产品显像管、集成电路、各种高频磁性材料、 半导体材料及高频绝缘材料等。所有这些都存在于生活中的各方面。 电子信息产业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提供了众多的 就业岗位。文章依据调研和分析了最近 5年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现 状,然后以湖南长沙为例,重点分析了该地区电子信息行业的现状和 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行业现状电子产品 一、近五年国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21 世纪以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时期。近五年年

浅谈机械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机械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机械电子技术融合了机械、电子以及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知识,通过协调配合形成了机电一体化。在实际的工作中,利用计算机把集成控制、数 据检测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等功能集中到轻便的机械配件中,这样一来解改善了传 统机械操作复杂笨重的缺点。另外应用电子技术还可以实现一部分自动化,使机 械能够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完成一些任务,这样可以高效率地完成批量生产,提 升生产配件的标准化,节省大量的人力与时间,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 利于企业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机械电子技术;基本现状;发展趋势 1机械电子技术 机械电子技术也称之为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械生产活动过程中运用的电机 技术,实现电子技术和机械生产的有效结合,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 意义。我国对于机械电子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只能够应用在狭小范围之内,但 是随着技术水平提升,机械电子技术获得了创新,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而且纳 入了多种学科,综合型的技术体系慢慢形成。在机械控制、操作以及动力系统等 方面获得大大提高,更加具体、全面分配电子技术功能,有利于促进机械设备结 构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 2机械电子技术特征 相比较于传统机械,机械电子技术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会体现出灵活性的特点,而且操作起来非常快捷方便。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满足多元化需求,不断拓展市场领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在自动化系统控制下,机械电子 技术只需要只需要按照规定就可以完成生产活动,过程中不会受到人为主观因素 影响,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由此可见,机械电子技术功能是非常强大的,代表 着先进生产水平,可以适应发展的需求。 3机械电子技术的应用 3.1质量检测 科技发展有效提高了信息的流动性,并且也产生了大量高性能材料,此材料 逐渐代替传统工业材料,所以投入及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设备机械化要满足现 代工业生产需求,传统根据人工检测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科技高精度需求,所以目 前所发展的高精度设备就是机械电子技术的重要展现。 3.2农业方面 在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发展进程要求有效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从而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够有效解决低效率、低品质及低产 量等问题,和其具有密切关系的农业机械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现代化机械电子 信息技术融入,能够使农业机械效率得到提高,促进现代化农业的持续发展。 3.3电子产品 在机械生产过程中,为了使设备重量及体积得到降低,使部分零件通过电子 部件进行代替,以此使设备灵活性得到提高。电子产品制造中的机械微电子技术 相关全新的纳米技术能够精准掌握部件内部结构,并且还能够实现合理科学改造。 3.4工业制造 将微电子技术应用到产品制造中,使行业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 而有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发展。比如,将微电子技术应用到汽车制造行业中,能够使防盗系统及监控系统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汽车电子引擎系统中使用微

电子封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子封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向小型化、便携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电子封装材料和技术使电子器件最终成为有功能的产品.现已研发出多种新型封装材料、技术和工艺.电子封装正在与电子设计和制造一起,共同推动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一.电子封装材料现状 近年来,封装材料的发展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电子封装材料用于承载电子元器件及其连接线路,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封装对芯片具有机械支撑和环境保护作用,对器件和电路的热性能和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理想的电子封装材料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高热导率,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有较好的高频、高功率性能; 2)热膨胀系数(CTE)与Si或GaAs芯片匹配,避免芯片的热应力损坏;3)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对芯片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4)成本尽可能低,满足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要求;5)密度尽可能小(主要指航空航天和移动通信设备),并具有电磁屏蔽和射频屏蔽的特性。电子封装材料主要包括基板、布线、框架、层间介质和密封材料. 1.1基板 高电阻率、高热导率和低介电常数是集成电路对封装用基片的最基本要求,同时还应与硅片具有良好的热匹配、易成型、高表面平整度、易金属化、易加工、低成本并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电子封装基片材料的种类很多,包括:陶瓷、环氧玻璃、金刚石、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1.1.1陶瓷 陶瓷是电子封装中常用的一种基片材料,具有较高的绝缘性能和优异的高频特性,同时线膨胀系数与电子元器件非常相近,化学性能非常稳定且热导率高随着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研究并推出叠片多层陶瓷基片,陶瓷基片成为当今世界上广泛应用的几种高技术陶瓷之一目前已投人使用的高导热陶瓷基片材料有A12q,AIN,SIC和B或)等. 1.1.2环氧玻璃 环氧玻璃是进行引脚和塑料封装成本最低的一种,常用于单层、双层或多层印刷板,是一种由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基础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良好,但导热性较差,电性能和线膨胀系数匹配一般.由于其价格低廉,因而在表面安装(SMT)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1.3金刚石 天然金刚石具有作为半导体器件封装所必需的优良的性能,如高热导率(200W八m·K),25oC)、低介电常数(5.5)、高电阻率(1016n·em)和击穿场强(1000kV/mm).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微电子界利用金刚石作为半导体器件封装基片,并将金刚石作为散热材料,应用于微波雪崩二极管、GeIMPATT(碰撞雪崩及渡越时间二极管)和激光器,提高了它们的输出功率.但是,受天然金刚石或高温高压下合成金刚石昂贵的价格和尺寸的限制,这种技术无法大规模推广. 1.1.4金属基复合材料

(完整版)微电子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本文由jschen63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主要内容 微电子技术概述;微电子发展历史及特点;微电子前沿技术;微电子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2010-11-26 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所 2 2010-11-26 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所 3 工艺流程图 厚膜、深刻蚀、次数少多次重复 去除 刻刻蚀 牺牲层,释放结构 多 工艺 工工艺 2010-11-26 工 5 微电子技术概述 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微电子技术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微电子学是一门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是微电子学发展的方向;衡量微电子技术进步的标志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缩小芯片中器件结构的尺寸,即缩小加工线条的宽度;二是增加芯片中所包含的元器件的数量,即扩大集成规模;三是开拓有针对性的设计应用。 2010-11-26 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所 6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 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到1958年前后已研究成功以这种组件为基础的混合组件; 1962年生产出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和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由于MOS电路在高度集成和功耗方面的优点,70 年代,微电子技术进入了MOS电路时代;随着集成密度日益提高,集成电路正向集成系统发展,电路的设计也日益复杂、费时和昂贵。实际上如果没有计算机的辅助,较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是不可能的。 2010-11-26 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所 7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特点 超高速:从1958年TI研制出第一个集成电路触发器算起,到2003年Intel推出的奔腾4处理器(包含5500 万个晶体管)和512Mb DRAM(包含超过5亿个晶体管),集成电路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5%;辐射面广: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微电子产业被列为支柱产业。

未来20年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09-08-02 作者简介:高成(1937-),男,陕西人,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汽车电子发展方向的评估和规划. 未来20年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高 成1,邱 浩2 (1.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2.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交通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摘 要:安全性、节能、减排和舒适娱乐性是汽车电子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全球各大汽车电子研发团队争相加大对这4个方面的研发力度.本文介绍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的6个专业汽车电子研发公司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汽车安全、动力性、环保、车载通讯、信息娱乐、半导体技术和微控制器的开发上.分析结果表明,未来20年内汽车电子工业发展的重点将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汽车性能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电子技术的提升,电动汽车将不可阻挡地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汽车电子;安全;环保;半导体 中图分类号:TK9;TN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18(2010)01-0033-07 在过去10年里,汽车工业发生了2个显著变化,一是增长的基点正在从经欧美市场向以亚洲国家为主的发展中地区市场转移[1].数据显示,2007-2012年亚洲和欧洲将会主导全球汽车产量的89%;二是在市场成熟的欧美国家,汽车的性能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电子技术.有研究表明,1989年至2010年,电子设备在整车制造成本所占比例,由16%增至40%以上.目前每部新车的IC 成本约在310美元左右,估计到2015年将增长到400美元左右.无论是市场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还是技术重心向电子技术倾斜,都将势必影响到汽车电子发展的方向[2].而且,其技术本身也将面临着来自性能、安全以及环保法规多方面的苛刻要求.今后10年,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扮演着多大的作用,它又应该如何承担起汽车电子化的重任?本文就全球一些专业的汽车主体厂商和零配件厂商进行专业分析,展望未来20年汽车电子方向的发展趋势. 1 德尔福:绿色、安全和通讯是 汽车电子的未来 德尔福通过对推动全世界新技术、产品和市 场发展的全球趋势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汽车电子行业的未来就是绿色性环保性、安全性和连通通讯. (1)环保型.全球汽车行业最主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倾向于发展高效燃料、低碳排放量的发动机[3].目前有许多选择方案,其一就是先进的柴油发动机和电子控制系统,在公路驾驶时,其燃料经济性比汽油发动机提高30%~40%;其二就是电动动力系统或混合动力汽车(HEV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应用有许多结构,但都涉及一个小型电池组、一个电子控制器及一个可以使汽车发动机在停车时自动关闭并在发动机自动重起前对汽车进行再次电动加速的电动机.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达30%~40%,并降低碳排放达60%.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工作仍在继续,而且范围已拓展至电动汽车或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些汽车采用更大的电池组,可以在纯电动驱动的情况下,行驶更长的距离.最后,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正在开发气缸压力传感和均质充量压燃燃烧(HCCI )等系统,以在经济性和汽油发动机排放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所有这些动力系统的创新技术都将在未来的5~15年里为全世界的汽车增加大量电子内容. (2)安全性.汽车电子发展的第二大趋势是安 2010年第1期 Journal of Shenzhen Polytechnic No.1, 2010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集成电路封装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集成电路封装的发展现 状及趋势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序号:39 集成电路封装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姓名:张荣辰 学号: 班级:电科本1303 科目:微电子学概论 二〇一五年 12 月13 日

集成电路封装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 随着全球集成电路行业的不断发展,集成度越来越高,芯片的尺寸不断缩小,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封装产业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我国集成电路行业起步较晚,国家大力促进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重点扶持科学技术改革和创新,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迅猛。而集成电路芯片的封装作为集成电路制造的重要环节,集成电路芯片封装业同样发展迅猛。得益于我国的地缘和成本优势,依靠广大市场潜力和人才发展,集成电路封装在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已成为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优先发展的就是集成电路封装。近年来国外半导体公司也向中国转移封装测试产能,我国的集成电路封装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下面就集成电路封装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关键词:集成电路封装、封装产业发展现状、集成电路封装发展趋势。 一、引言 晶体管的问世和集成电路芯片的出现,改写了电子工程的历史。这些半导体元器件的性能高,并且多功能、多规格。但是这些元器件也有细小易碎的缺点。为了充分发挥半导体元器件的功能,需要对其进行密封、扩大,以实现与外电路可靠的电气连接并得到有效的机械、绝缘等

方面的保护,防止外力或环境因素导致的破坏。“封装”的概念正事在此基础上出现的。 二、集成电路封装的概述 集成电路芯片封装(Packaging,PKG)是指利用膜技术及微细加工技术,将芯片及其他要素在框架或基板上布置、粘贴固定及连线,引出接线端并通过可塑性绝缘介质灌封固定,构成整体立体结构的工艺。此概念称为狭义的封装。 集成电路封装的目的,在于保护芯片不受或少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为之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以使集成电路具有稳定、正常的功能。封装为芯片提供了一种保护,人们平时所看到的电子设备如计算机、家用电器、通信设备等中的集成电路芯片都是封装好的,没有封装的集成电路芯片一般是不能直接使用的。 集成电路封装的种类按照外形、尺寸、结构分类可分为引脚插入型、贴片型和高级封装。 引脚插入型有DIP、SIP、S-DIP、SK-DIP、PGA DIP:双列直插式封装;引脚在芯片两侧排列,引脚节距,有利于散热,电气性好。 SIP:单列直插式封装;引脚在芯片单侧排列,引脚节距等特征与DIP基本相同。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虽然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研制成功,但是直到80年代初期,计算机网络仍然被认为是一种昂贵而奢侈的技术。一直到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网络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和计算机技术本身一样精彩纷呈,普及到人 脱离电话通讯线路交换模式的里程碑。美国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 于1969 年12月投入运行,被公认是最早的分组交换网。法国的分组交换网CYCLADES 开通于1973 年,同年,英国的NPL 也开通了英国第一个分组交换网。到今天,现代计算机网络:以太网、帧中继、Internet 都是分组交换网络。 1.3 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 以太网目前在全球的局域网技术中占有支配地位。以太网的研究起始与1970 年早期的夏威夷大学,目的是要解决多台计算机同时使用同一传输介质而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的问题。夏威夷大学的研究结果奠定了以太网共享传输介质的技术基础,形成了享有盛名的

CSMA/CD 方法。以太网的CSMA/CD 方法是在一台计算机需要使用共享传输介质通讯时,先侦听该共享传输介质是否已经被占用。当共享传输介质空闲的时候,计算机就可以抢用该介质进行通讯。所以又称CSMA/CD 方法为总线争用方法。 1.4网络互连阶段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希望在更大的范围内。某些计算机系统用户希望使用其他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或者想与其他系统联合完成某项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 是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计算机网络。它是由院校、企业、政府的局域网自发地加入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超级网络,连接有数千万的计算机、 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不断革新,网络应用越来越广。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代互联网应用,很多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研究资金,希望能抓住机遇,掌握未来的命运。中国也加强了网络方面的投入。中科院计算所为自己的网络起名为“织女星网络”(Vega Grid),目标是具有大规模数据处理、高性能计算、资源共享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能力。与国内外其他网络研究项目相比,织女星网络的最大特点是“服务网络”。中国许多行业,如能源、交通、气象、水利、农林、教育、环保等对高性能计算网络即信息网络的需求非常巨大。预计在两三年内,就能看到更多的网络技术应用实例。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网络技术的目前发展状况和未来展望 摘要:近年来网络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网络已经发展成为实现信息资源,存储资源以及计算资源共享的新型信息平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网络正朝着高速化和宽带化的方向演变,并逐步由单一的数据传送网络发展成为数据,语音,图像和实时多媒体信息的综合传输网络。网络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我们生在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网络。本文主要从国内网络发展状况,国内网络未来前景与展望以及国内外网络技术的分析比较三方面阐述下对网络的认识。 关键字:状况;背景;前景;展望;分析;比较 1.引言 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便捷、丰富,网络应用在世界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网络发展进入繁荣期,网络应用层出不穷。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能更好的应用网络,让网络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便携工具,我们必须深入的去了解现在网络的状况,网络的技术背景。同时要对网络做出预见性,对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在未来更好的应用网络。 2.目前国内网络发展状况 2.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状况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它涉及到通信与计算机两个领域。它的诞生使计算机体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当今社会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计算机网络

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水平,而且已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50年代开始,人们及各种组织机构使用计算机来管理他们的信息的速度迅速增长。早期,限于技术条件使得当时的计算机都非常庞大和非常昂贵,任何机构都不可能为雇员个人提供使用整个计算机,主机一定是共享的,它被用来存储和组织数据、集中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所有用户都有连接系统的终端设备,将数据库录入到主机中处理,或者是将主机中的处理结果,通过集中控制的输出设备取出来。它最典型的特征是:通过主机系统形成大部分的通信流程,构成系统的所有通信协议都是系统专有的,大型主机在系统中占据着绝对的支配作用,所有控制和管理功能都是由主机来完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大量功能先进的个人计算机的问世,使得每一个人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计算机,进行他所希望的作业处理,以个人计算机(PC)方式呈现的计算能力发展成为独立的平台,导致了一种新的计算结构---分布式计算模式的诞生。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出现了多台计算机互连的需求。这种需求主要来自军事、科学研究、地区与国家经济信息分析决策、大型企业经营管理。他们希望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成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连网的其它地方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以达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目的。 如今的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普遍采用了计算机来进行或企业管理,或生产制造,或数据处理等等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其影响,计算机的衍生产品互联网已离不了我们了。我们能认证的事实是我们的生活随着计算机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计算机已经控制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内容。在目前,计算机已经过了几代的发展,在各种领域内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套完善的体系,规范了计算机的发展。当初的计算机行业由于还未全面发展起来,其内部各领域尚未形成一套标准,各企业独立制定合乎自已发展项目要求的标准,这就导致一个行业的标准很多不统一,呈现出混乱的状况。这导致发展的颈瓶出现,不利于计算机在本领域取得发展突

现代石油钻井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石油钻井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石油能源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石油公司在增加产能的同时,也在加强石油开采技术的创新,其中就包括石油钻井技术的改进。本文以现代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当前广泛使用的石油钻井技术,分析未来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的创新提供借鉴。 标签:现代;石油钻井技术;发展现状 现代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能源,为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石油能源需求,石油公司在钻井技术创新方面并未停止脚步,其结果就是石油产量的节节攀升。 1 现代石油钻井技术 石油钻井技术需要根据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其中包括井下动态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水平井及大位移井钻井技術、多分支井及重入井钻井技术、前平衡压力钻井技术、连续油管和小井眼钻井技术等,不同的钻井技术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2 井下动态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 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石油钻井技术的核心,目前石油钻井广泛采用旋转钻井的手段,由于钻头的使用导致地下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且,地下结构的变化直接作用于钻头,增加钻头的磨损量,使钻井成本大大增加。为此,在石油钻井过程中,利用集成了多种功能的传感器对钻头进行实时检测,检测对象包括钻头转速、温度、磨损量等,通过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对钻头状态进行诊断,从而了解井下环境的变化,为采取正确的控制手段提供依据。 3 水平井及大位移井钻井技术 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石油钻井技术,水平井及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相比较直井钻井技术不仅成本低,并且在提高石油产量方面效果明显。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的斜井段距离较长,为解决钻井过程中钻柱之间摩擦力较大的问题,创新性的使用了稳定器和偏心器两个装置,不仅如此,该技术的使用同时解决了钻井过程中钻削的导出问题。在海洋石油开采过程中,大位移钻井技术的使用较为常见,是现代石油钻井技术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 4 多分支井及重入井钻井技术 顾名思义,多分支井有多个井口,除主井口外,其它井口均属于主井口的分支,除此之外,在分支井的基础上依然可以进行第二次分支。分支井的类型较多,

浅议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议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增加了汽车功能,使得汽车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它属于高技术产品,对于这种行业来说,电子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汽车先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加大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着重大意义。 标签: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一、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现状 现阶段,汽车电子技术发展快速,技术水平成熟。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先进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应用更加常态化。卫星定位系统已经应用到电子信息技术中,特别是在一些高品牌汽车,人们享受着汽车电子服务带来的便捷并逐渐融入到人们生活中。人们在开车时可以观看视频、听CD播放、卫星定位、发送邮件等,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生活。 1.1电子产品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汽车安全装置中,ABS系统与ASR系统是其重要结构。汽车在行驶时,ABS 系统能够避免汽车制动过程中车轮被抱死,该系统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车轮运营被抱死,故障发生。ABS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路面和轮胎之间的摩擦力,提升了车辆制动可操作性与方向控制,防止出现追尾、侧滑问题,拉近了制动距离。经过汽车制动系统与控制发动机转矩途操控驱动力,成为ASR系统的结构原理。汽车发动过程中,缩减由于加速引发汽车驱动力,避免路面和轮胎驱动力摩擦发生车轮空转打滑状态,确保汽车的方向可操作性使汽车运营处于最佳驱动力状态。 1.2电子导航成为汽车电子技术发展标志 电子导航是电子地图与GPS接收机重要结构,利用导航系统定位发挥GPS 接收卫生信号功能。经过计算汽车经纬度位置和计算机电子地图辨别对应后,自主匹配;计算机系统内显示汽车运营方向与运行轨道,便于人们掌握汽车驾驶状态。另一方面,电子导航系统还具有交通监理监控与车辆定位、导航服务。 1.3防盗系统应用前景广阔 现如今,汽车盗窃已经屡见不鲜,而防盗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由此,汽车防盗技术成为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准;防盗系统的使用有助于提升汽车安全性,将防盗系统安装与电动车、货车上能够提升车辆安全性,避免被盗。由于其具有一定防盗性能推动了防盗产品的发展,电子防盗产品包含机械式电子防盗产品、电子式、GPS式防盗系统,在今后发展中将逐年增长,在汽车防盗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4.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 39 - 收稿日期:2011-08-15 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龙 乐 (龙泉天生路205号1栋208室,成都 610100) 摘 要:现今集成电路晶圆的特征线宽进入微纳电子时代,而电子产品和电子系统的微小型化依赖先进电子封装技术的进步,封装技术已成为半导体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有市场价值的封装技术,详细描述了一些典型封装的基本结构和组装工艺,并指出了其发展现状及趋势。各种封装方法近年来层出不穷,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封装集成,因而封装具有更高的密度、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更小的体积、更低的功耗、更快的速度、更小的延迟、成本不断降低等优势,其技术研究和生产工艺不可忽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空间,推动半导体行业进入后摩尔时代。 关键词:高密度封装;3D 封装;封装技术;封装结构;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N30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1-1070(2012)01-0039-05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lectronic Packaging Technology LONG Le (Tiansheng Road 205,1-208, Longquan ,Chengdu 610100,China ) Abstract: The current IC wafer ling width characteristics is micronanoelectronic scale. The microminiaturization process of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electronic systems will depend on the advanced packaging technology .It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focus of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Novel packaging technology with larger market value around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re introduced. Basic structures and fabrication processes of some typical packaging are bescribed in detail. Furthermore, it is pointed out current status a 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ackaging technology.In the recent years, endless varieties of packagings are proposed. It implements a new and higher level of packaging integration with higher assemble density,more strong features, better performance, smalles size, lower power consumption, faster speed, smaller delay, cost reduction,etc. Researches and process of packaging cannot be ignored. It has a great market potenti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days to come. Advanced packaging technology are forcing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ccess the More-than-Moore era. Key words: high density packaging; 3D packaging; packaging technology; packaging structure; development trend 1 引言 创新与变革是IC (集成电路)发展的主旋律, “新摩尔定律”、“超摩尔定律”、“后摩尔定 律”等新概念引领IC 行业从追求工艺技术节点的时代,发展到转向投资市场应用及其解决方案,转向封装、混合信号、微系统、微结构、微组装等综合

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 姓名: 学号: 学习中心: 专业: 指导教师: 二〇**年十月

本科生毕业论文评阅书 论文题目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 学生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国籍(留学生)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意见评语: 论文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比较清楚完整的阐述了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情况,符合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 20** 年 10 月 15 日 评阅人意见评语: 成绩: 评阅人签字:日期:年月日 教务处制

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 论文题目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 学生姓名国籍(留学生)所在院系专业入学时间 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学历讲师 指导时间指导地点 第一次指导: 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情况,收集一些关于网络技术方面的材料。 指导方式:(请选择)面谈电话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 20** 年 6 月 10 日 第二次指导: 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要求:格式符合学院统一规定,字数在5000字左右。 指导方式:(请选择)面谈电话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 20** 年 6 月 30 日

第三次指导: 论文结构有些不符合规定,圈定部分要作出修改。另外,论据偏单薄,要加强;目录部分要作索引;页眉页脚要符合要求。 指导方式:(请选择)面谈电话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 20** 年 7 月 30 日 第四次指导: 层次不够分明,论述不够清晰,对于观点的阐述不够准确。 指导方式:(请选择)面谈电话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 20** 年 8 月 30 日 第五次指导: 论文比较清楚完整的阐述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符合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指导方式:(请选择)面谈电话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 20** 年 9 月 25 日 教务处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