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书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

标书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
标书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

项目名称: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的化学合

首席科学家:马大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

起止年限:2010年1月-2014年8月

依托部门:上海市科委

一、研究内容

本项目的关键科学问题是针对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发展高效和实用的合成路线,以及阐明它们的结构–活性关系和作用机制。

本项目的将选择一批具有抗癌、抗炎、抗病毒和免疫等活性的生物碱、环酯肽、皂甙和萜类天然产物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运用化学各学科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目标分子的结构进行巧妙设计,发展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策略,实现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复杂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在合成方式上将重点发展基于串联反应、多组分反应、无保护基合成、原子经济性、催化反应的应用和仿生合成等新合成策略。通过合成建立天然产物和其类似物的化合物库,与生物学家合作进行活性测试,总结相关天然产物的结构-活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发展用于化学生物学研究的天然产物分子探针,以发现相应天然产物的作用靶点。对于所发现的活性和选择性更好的化合物,我们将深入探索其成为治疗重要疾病药物的可能性。在进行目标分子的合成和相关生物学研究的同时,也将关注合成中的反应方法学问题,发展一些高效、选择性好、具有普适性的新合成方法。本项目具体的研究内容的如下:

1.开展一些具有具有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等活性,结果新颖,目前还没

有全合成的报道,有一定的合成挑战性的天然产物进行全合成研究,争取实现它们的第一次全合成。这样的工作也为加快后续的构效关系研究和结构优化打下基础。所涉及的目标分子包括具有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等活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PF1270A/ B/C, Longeracinphyllin A, Sie b oldine A和Haouamine A/B;环肽类化合物Piperazimycin A, Chloptosin和Celogentin C;皂甙和萜类化合物Sepositoside A, Solanoeclepin A, Micrandilactone

A, Maoecrystal V 和Ainsliatrimer A/B等。

2.以天然产物全合成为目标,发展和运用有机合成的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

从而巧妙设计、发展具有普适性的高效、高选择性的天然产物合成策略和全新全合成方法。重点研究基于计算化学、自由基反应、碳正离子中间体、烯酮中间体,包含串联反应、多组分反应、无保护基合成、原子经济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反应等的新合成策略,成功实现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复杂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所涉及的对象包括:发展全新的基于不对称[(5+2)+1]反应构建八元碳环骨架的天然产物全合成方法学,完成天然产物Asteriscanolide和截短侧耳素(Pleuromutilin)的全合成;发展自然启发的、基于合成砌块含哌啶环天然产物全合成方法学,建立生物碱Chaetominine,Haouamines A和B,以及stemocurtisin类百部生物碱如Stemocurtisine和Sessilifoliamide J的全新合成路线;发展分子内自由基偶联和环合反应策略,实现多聚吲哚类生物碱如Chimonanthine和吲哚类生物碱如Lapidilectine B的全合成;发展基于碳正离子重排反应,完成海洋天然产物Spiniferin-1,Cortistatin A和Isocyclocitrinol A的合成等。

3.在现有有机化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相关生物合成研究的成果,通过非酶催

化,仿酶催化和酶催化三种不同类型反应的应用,实现若干具有重要生理(生物)活性复杂天然产物的仿生合成,并探索和解决仿生合成中存在的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型和立体选择性等关键问题。同时,通过对基因克隆、基因功能以及相关酶学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探索几类复杂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机理,及其组合生物合成的可行性,为仿生合成和未来的新药

研发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试验方法。同时揭示相关天然产物的生源合成机制。所研究的对象包括具有调控神经作用的麦角生物碱、强抗菌作用的平板霉素、强抗肿瘤作用的双四氢异喹啉生物碱Et–743和吲哚生物碱Communesin A,以及具有强抗肿瘤或抗菌等活性的阿进霉素(Azinomycin)、谷田霉素(Yatakemycin)、Kosinostatin、Sanglifehrin A、硫肽类抗生素、Tetrocarcin–A (TC-A)和Chlorothricin(CHL)等天然产物。

4.在以上三个工作的的基础上,利用自己发展的合成策略和合成方法,开展上

述天然产物的多样性和生物活性导向的合成研究。为研究天然产物的活性机制以及结构–活性关系提供结构多样性和高内涵的类天然产物化合物库。5.在以上四个工作的的基础上,研究一些具有抗癌、抗炎、抗病毒等活性天然

产物的结构–活性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分子中引入生物素,荧光片段等方法,发展一些寻找其可能靶分子的的“分子探针”,以了解这些高活性天然产物的可能作用机制,在揭示自然界生物活性规律的同时为新药研究提供先导化合物和药物筛选靶标。

6.利用现代天然产物全合成以及相关方法学研究的良好基础,针对某些资源稀

缺的药用天然产物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成本较高和日益增长的需求等问题,以化学合成途径为研究切入点,发展高效,简洁的化学全(半)合成方法与路线,从而提供对于某些资源稀缺的药用天然产物的更经济性的获取途径,同时为基于这些天然产物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和创新药物开发研究奠定基础。高产率、易操作、绿色环保的合成路线是这个课题追求的目标。所选择的一些资源有限但是具有药用前景的对象包括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喜树碱(Camptothecin)、长春藤碱 (Vinbrastine)和小檗胺(berbamine)、云南白

药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喷脑皂甙(Pennogenin)、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雷公藤内酯醇(Triptonide)、具有镇痛作用的帽柱木碱等。

二、预期目标

总体目标:

围绕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深入研究,建立富有我国特色的天然产物研究和开发的关键技术和学术体系。旨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一批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发展一批对于资源短缺而药物前景明朗的天然产物的高效、实用的合成路线,为我国的新药研究和先进药物制造提供技术储备;发展一些基于活性天然产物结构的“分子探针”,研究对应天然产物的结构–活性关系和作用机制,在揭示自然界生物活性规律的同时为新药研究提供先导化合物和药物筛选靶标;同时带动一些有机合成新方法的发现,促进我国有机化学的发展。

五年预期目标:

1)完成15–20个复杂天然产物的第一次全合成。

2)完成3–5类具有抗癌、抗炎、抗病毒等活性的天然产物的作用机制的研究,

争取发现1–2个新的药物筛选靶点。

3)通过多样性导向的化学合成,仿生合成和生物合成等方式,得到2000–3000

个天然产物的衍生物和类似物,并进行结构–活性关系研究,以期筛选出3–5个可以进入有临床前研究的药物先导化合物。

4)完成5–10个资源稀缺的药用天然产物分子的合成路线;争取得到2条以上

适合工业放大生产的合成工艺。

5)发展5–10种有机合成的新方法。

5年内计划在国际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 篇。其中争取在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 Ed.这两个化学类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20篇以上。同时申请发明专利 20 项。培养 80 名博士研究生,培训一批专业技术

人员,形成3–4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从事天然产物化学合成研究的科研团队。

三、研究方案

1)总体思路

在目标分子的选择方面,我们将主要考虑那些具有强的生物活性(如抗癌、抗炎、抗病毒,免疫抑制和对中枢神经作用)的天然产物,特别是那些来源困难但是有明确药用前景的天然产物。同时也考虑其结构特征是否可以使得化学合成的方法和策略研究方面有所突破的天然产物。这一方面不仅可以促进化学合成本身的进步,同时所得到的成果也可以为天然产物的生物学研究以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在目标分子的合成设计方面,将充分利用“反合成分析”的概念,参考生物合成的途径,结合现代有机合成方法学的进展,如运用金属或有机小分子催化的反应、串联反应和多组分反应等设计尽可能短的合成路线。在此过程中要重点考虑易得的原料,转化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利用价廉、易得和环境友好的试剂,设计的路线应该尽可能会聚,使最终完成的合成路线简单、高效并适合规模化制备甚至工业化生产。同时也应该考虑设计的路线应满足合多样性合成的需要。

2)技术途径及可行性

在天然产物的合成路线设计和具体的合成探索中,我们将根据设计的合成路线进行具体的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根据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合成路线,力争尽快得到目标分子。同时,根据目标分子的结构特点,发展一些新的、比较通用的合成反应和方法。如通过串联反应、多组分反应、金属或有机小分子催化的反应来构建天然产物中常见的并环结构和杂环单元等。所发展的新合成反应和方法也要进一步用于“多样性导向合成”以验证合成反应或方法的普适性,并得到一批天然产物的类似物以供生物学研究。

对于有进行生物学方面深入研究价值的天然产物,将结合第一次全合成和参考其他仿生合成和高效合成的研究结果,利用“多样性导向合成”的概念,设计并合成一些天然产物类似物或者衍生物,通过生物活性测试阐明结构–活性关系。综合其活性、选择性、毒性和生物利用度等性质,最后确定一些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成药性探索。另外,根据结构–活性关系的结果,在分子中引入适当的标记单元如荧光素,生物素等,以得到活性保持并带有标记的天然产物类似物。通过和生物学家合作,用这些分子探针来寻找对应的天然产物的可能作用靶点或

者信号转导的可能通路,有助于我们理解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的成因,并利用相应的过程建立适当的药物筛选模型。

在针对有明确药用前景的天然产物发展出高效的合成路线以后,结合工业放大实验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合成路线,优化合成试剂和操作步骤,争取得到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的药用天然产物的合成工艺。

项目组成员都有从事多年天然产物合成研究的经历并取得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绩。所选择的目标分子大部分都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特殊的结构特征。设计的合成路线有比较大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本项目的启动将会促进项目组具有不同专业和不同特长的成员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因此,我们有信心5年以后可以在以下的相关领域取得突破:1)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一批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以提高我国有机化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2)利用新策略和新方法,结合仿生合成和生物合成,发展一批对于资源短缺而药物前景明朗的天然产物的高效、实用的合成路线,为我国的新药研究和先进药物制造提供技术储备。3)发展一些基于具有抗癌、抗炎、抗病毒等活性天然产物结构的“分子探针”,与生物学家合作研究对应的天然产物的结构–活性关系和作用机制,在揭示自然界生物活性规律的同时为新药研究提供先导化合物和药物筛选靶标。4)带动一些有机合成新方法的发现,促进有机化学学科本身的发展。

3)创新点与特色:本项目的创新性在于利用全新的合成策略确定目标分子的合成路线,并充分采用现代合成反应或者发展新的合成方法学来完成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通过合成不仅可以得到天然产物本身,也可以通过改变中间体等手段,运用“多样性导向合成”的方式得到一批新结构的天然产物类似物或者衍生物,供进一步的结构–活性关系、天然产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开发研究使用。

这种研究方式代表了国际上在天然产物研究领域的潮流,也体现了我们在具体的研究对象和创新方法上的特色。

本项目的另外一个特色是结合了化学合成、仿生合成和生物合成方式对于一些天然产物进行合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这些方式可以互相融合,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例如化学合成的分子可以变成仿生合成和生物合成的研究对象。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得到的产量比较大的中间体,可以变成化学合成研究的原料。而有些化学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可以通过微生物或者酶促反应进行一步或者多步的转化,提高化学合成的效率。

4)课题设置:

根据本项目提出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重点和预期目标,我们计划设立以下六个课题开展研究:

课题一、复杂天然产物的首次全合成

承担单位:北京大学

课题负责人:杨震教授

参加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主要学术骨干:王志刚、黄勇、李闯创、贾彦兴,伍贻康

经费比例:16.0 %

课题二、基于天然产物小分子探针的发现

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课题负责人:姚祝军研究员

参加单位:四川大学

主要学术骨干:马大为、孙建松,杨劲松,唐功利

经费比例:24.8 %

课题三、天然产物结构多样性和生物活性导向的合成

承担单位:兰州大学

课题负责人:涂永强教授

主要学术骨干:厍学功,许鹏飞,梁永民,曹小平,樊春安,谢志翔经费比例:16.5 %

课题四、资源稀缺的药用天然产物的高效合成

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课题负责人:赵刚研究员

参加单位:北京大学

主要学术骨干:余志祥,田伟生,翟宏斌,洪然

经费比例:15.3 %

课题五、重要天然产物的仿生和生物合成

承担单位:四川大学

课题负责人:秦勇教授

参加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主要学术骨干:宋振雷,陈小川, 刘文,刘波

经费比例:14.0 %

课题六、全新方法和策略的天然产物全合成

承担单位:厦门大学

课题负责人:黄培强教授

参加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主要学术骨干:李超忠,郑啸,丁凯,孙炳峰,胥敏

经费比例:13.4 %

5). 各课题间的相互关系

其中,在课题一中,我们将主要选择一些目前还没有合成报道,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复杂结构的天然产物进行合成研究,争取在国际上完成它们首次全合成。这样的工作不仅可以展示我们的合成水平,同时也为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相应的天然产物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和进一步的作用机制研究打下基础。而这部分工作正是第二个课题,也就是基于天然产物小分子探针的发现的主要内容。在第二个课题里,我们将选择6类已经有合成基础的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进行结构–活性关系研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进行化学生物学研究的分子探针和新药研究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在课题二中我们将摸索出一些研究天然产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为我们在第一个课题和以下四个课题中完成的天然产物和其类似物的进一步生物学研究提供创新思路。

在课题三中,我们将选择一些有重要生物活性,并有一定合成基础的天然产物,根据“结构多样性导向”和“生物活性导向”的需求,开展规模化的合成研究,以建立一个具有高内涵的天然产物类似物的化合物库。这个课题产生的结果可以为课题二中进行结构–活性关系研究提供新的化合物来源。同时,在本项目其它五个课题中研究的目标分子,也可以成为本课题的先导化合物而开展进一步结构多样性和生物活性导向的合成研究。

课题四主要选择有明确的成药性前景,但是来源困难的天然产物进行高效、实用的合成路线研究,以发展出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制备的合成工艺。这些课题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新药开发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可以为课题二提供进

行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的化合物以及天然产物的合成路线。同时,由于本课题的实用性,也需要用多种方式来完成,这里的目标分子也会成为课题五和课题六的研究对象。

课题五的研究内容为重要天然产物的仿生和生物合成,这是一个有别于一般化学合成的课题。主要是借鉴自然界中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发展类似的化学或者化学–生物结合的合成路线。本课题的结果可以为课题二提供进行活性测试的化合物,也可以为其它四个课题的研究提供创新思路。

在课题六中,我们将结合现代有机合成方法学的进展,同时发展新的合成方法学,对于一些天然产物进行创新合成路线的探索。本课题的结果可以为课题二提供进行活性测试的化合物,也可以为课题一、三和四的研究提供新的合成设计。

综上所述,这6个课题存在很强的相辅相成关系。课题一、三、四、五和六的研究结果都有可能为课题二,即分子探针的发现提供化合物来源和合成思路。而课题五和六的的研究会向天然产物的首次全合成(课题一)以及资源稀缺的药用天然产物的高效合成研究(课题四)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法。而课题一和课题四的研究结果会对天然产物结构多样性和生物活性导向的合成研究(课题三)和全新方法和策略的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课题六)提出新的问题。这样的密切关系使得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各个课题之间能够达到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效果。

四、年度计划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 一、指出下列各物质得成分类别 1、纤维素多聚糖类 2、酶蛋白质类 3、淀粉多聚糖类 4、维生素C 酸类(抗坏血酸) 5、乳香萜类 6、五倍子酸类(没食子酸) 7、没药挥发油 8、肉桂油挥发油 9、苏藿香挥发油 10、蓖麻油油脂 11、阿拉伯胶植物多糖,树胶 12、明胶植物多糖,树胶 13、西黄芪胶植物多糖,树胶 14、棕榈蜡油脂 15、芦荟醌类 16、弹性橡胶植物多糖,树胶 17、松脂油脂 18、花生油油脂 19、安息香植物多糖,树脂 20、柠檬酸酸类 21、阿魏酸苯丙酸类 22、虫白蜡油脂 23、叶绿素植物色素(脂溶性色素) 24、天花粉蛋白蛋白质 二、解释下列概念 1、天然药物化学:就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天然产物中生物活性物质得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其生物活性物质得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生理活性、药物开发等方面得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2、反相层析:根据流动相与固定相相对极性不同,液相色谱分为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得情况,称为反相色谱。 3、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有效成分即具有生物活性且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得化学成分,无效成分即没有生物活性与不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得化学成分。 4、双向展开:将试样点在方形得纸或薄层板得一角,熔剂沿纸或薄层板得一个方向展开,然后再沿垂直方向作第二次展开。两次展开可采用不同得溶剂系统,使复杂混合物得到较好得分离。 5、单体、有效部位:单体,即化合物,指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子式,理化常数与确定得化学结构式得物质。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得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 6、 R f值:R f value 写做R f值(比移值)。主要就是纸上层析法得用词。溶剂从原点渗透到距离a(一般在20—30厘米时测定)得时候,如果位于原点得物质从原点向前移动到b,那么b/a得值(0、0—1、0)就就是这种物质得Rf值。 7、硅胶G、硅胶H、硅胶GF254:硅胶可分为硅胶H(不含黏合剂)、硅胶G(含黏合剂)与硅胶HF(含荧光物质)。6eaZ0wK 8、相似相溶原理:相似相溶原理中“相似”就是指溶质与溶剂在结构上相似,“相溶”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薄层色谱法的谱操作及显色剂的选择 薄层色谱的原理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吸附薄层色谱分离法,它利用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使在移动相(溶剂)流过固定相(吸附剂)的过程中,连续的产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从而达到各成分的互相分离的目的。 薄层层析可根据作为固定相的支持物不同,分为薄层吸附层析(吸附剂)、薄层分配层析(纤维素)、薄层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剂)、薄层凝胶层析(分子筛凝胶)等。一般实验中应用较多的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薄层吸附层析。 操作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可以购买商品的预制板,也可以自行制备。制备方法是:将玻璃板裁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分析用为20cm×20cm和10cm×20cm;预试用为3cm×10cm和2.6cm×7.6cm(显微镜用载玻片)。将玻璃片洗净烘干。铺层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种,现常用湿法,因为它具有薄层牢固、可批量制备、展开后便于保存、分离效果好等优点。 市售的薄层用硅胶标有硅胶GF254和硅胶GF365,加有1.5%~2%荧光剂的荧光薄层板,用于在紫外光254nm或365nm 照射定位用。在紫外光照射下,薄层板显荧光,样品斑点处不显荧光。点击查看源网页

2.点样 样品制成溶液(溶剂最好选择与展开剂极性相似且易于挥发的有机溶剂),用点样器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点样基线距底边2.0cm,点样直径为2—4mm,点间距离约为1.5—2.0cm,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点样时必须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 点样量与薄层性能、厚度及显色灵敏度有关,根据需要来具体确定。点样量太小,斑点不能显示,点样量太大,影响比移值和斑点形状。 3.展开 首先是选择展开剂,合适的分离体系是分离成功的关键,选择原则与经典柱色谱相同。合适的展开剂使组分展开后斑点清晰、集中、不拖尾,待测组分的Rf值最好为0.4~0.5。如待测组分较多,Rf值也可在0.25~0.75。 展开的实验操作是将点样后的薄层板置于密闭的层析槽中,下端浸入展开剂高度不超过0.5cm(切勿将样点浸入展开剂中)。展开距离一般为10-15cm。 4.定位与显色 确定被分离组分的位置称为定位。通常用比移值Rf表示组分移动的特性,其定义为:Rf=原点至组分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展开后的薄层板自槽中取出,室温下挥发去溶剂。若被分离组分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 一、指出下列各物质的成分类别 1、纤维素多聚糖类 2、酶蛋白质类 3、淀粉多聚糖类 4、维生素C 酸类(抗坏血酸) 5、乳香萜类 6、五倍子酸类(没食子酸) 7、没药挥发油 8、肉桂油挥发油 9、苏藿香挥发油10、蓖麻油油脂11、阿拉伯胶植物多糖,树胶12、明胶植物多糖,树胶 13、西黄芪胶植物多糖,树胶14、棕榈蜡油脂15、芦荟醌类16、弹性橡胶植物多糖,树胶 17、松脂油脂18、花生油油脂19、安息香植物多糖,树脂20、柠檬酸酸类 21、阿魏酸苯丙酸类22、虫白蜡油脂23、叶绿素植物色素(脂溶性色素)24、天花粉蛋白蛋白质 二、解释下列概念 1、天然药物化学:就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天然产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其生物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生理活性、药物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2、反相层析:根据流动相与固定相相对极性不同,液相色谱分为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情况,称为反相色谱。 3、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有效成分即具有生物活性且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无效成分即没有生物活性与不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双向展开:将试样点在方形的纸或薄层板的一角,熔剂沿纸或薄层板的一个方向展开,然后再沿垂直方向作第二次展开。两次展开可采用不同的溶剂系统,使复杂混合物得到较好的分离。 5、单体、有效部位:单体,即化合物,指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子式,理化常数与确定的化学结构式的物质。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 6、R f值:R f value 写做R f值(比移值)。主要就是纸上层析法的用词。溶剂从原点渗透到距离a(一般在20—30厘米时测定)的时候,如果位于原点的物质从原点向前移动到b,那么b/a的值(0、0—1、0)就就是这种物质的Rf 、硅胶GF254 8、相似相溶原理:相似相溶原理中“相似”就是指溶质与溶剂在结构上相似,“相溶”就是指溶质与溶剂彼此互溶。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1、天然产物是指由动物、植物及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生物二次代谢产物及生 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化合物。广义:所有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狭义:在自然界的生物体内 存在或代谢产生的有机物 2、天然产物化学(Natural Products Chemisty)是以各类生物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 以化学和物理方法为手段,研究生物二次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功能、生物合成、 化学合成与修饰及其用途的一门科学,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 3、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内容: 提取:从自然界的生命体中提取生命有效成分、分离、提纯 结构阐明:用各种化学及仪器方法测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功能:结合结构与天然产物的性能比较,得出其生理功能 合成:用有机合成手段合成该结构的化合物 生源:了解、探讨该物质的生物来源,即原料来源 应用:将该物质应用到所需领域中去 4、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是指具有特征结构和生理活性并可通过结构发放造优化 其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1、植物组织培养概念(狭义)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 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 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5、溶剂提取的方法以及适合那些溶剂的提取 浸渍法:水或稀醇, 渗漉法:稀乙醇或水, 煎煮法:水, 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 连续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 6、聚酰胺吸附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 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 ② 成键位置对吸附力也有影响。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 ③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反之,则减弱。 与溶剂也有关系:一般在水中吸附能力最强,碱性溶剂中最弱 7、对天然产物化学成分进行结构测定前,如何检查其纯度 1)性状观察:观察外观颜色是否均一,晶形是否一致 2)物理常数测定:熔点(熔成小于2—3度),比旋光度,沸点等 3)色谱方法检查:常用的有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等。若某成分经同一溶剂数次结晶,其晶形 一致,色泽均匀,熔点一定且熔距较小,同时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上,经数种不同展开剂系 统鉴定,均得到一个斑点,一般可认为是一个单体化合物。 8、用结晶法分离纯化天然产物化学成分时,在操作上有何要求 (1)对所需成分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别;“热时溶解,冷却即析出”。 对于 杂质,不溶或难溶。 (2)与被结晶成分不发生化学反应。 (3) 溶剂的沸点适中,若沸点过高,则附着于晶体表面不易除去,过低又不利于晶体析出。 9、、化学位移: 由于感应磁场的屏蔽或去屏效应,使得化学环境不同的质子在不同的磁场 强度下发生共振吸收的现象 )(1060ppm TMS ?-=νννδ样品

天然药物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 1.乙醇不能提取出的成分类型是………………………………………………………( D )A.生物碱 B.苷 C.苷元 D.多糖 E.鞣质 2.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 B ) A.离子交换色谱 B.凝胶过滤色谱 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 E.氧化铝色谱 6.红外光谱的单位是……………………………………………………………………( A )A. cm-1 B. nm C. m/z D. mm E. δ 7.在水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是…………………………………………………………( E )A. 蛋白质 B. 多肽 C. 多糖 D. 酶 E. 鞣质 8.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B )A. 水>丙酮>甲醇 B. 乙醇>醋酸乙脂>乙醚 C. 乙醇>甲醇>醋酸乙脂 D. 丙酮>乙醇>甲醇 E. 苯>乙醚>甲醇 9. 与判断化合物纯度无关的是…………………………………………………( C ) A. 熔点的测定 B. 观察结晶的晶形 C. 闻气味 D. 测定旋光度 E. 选两种以上色谱条件进行检测 10. 不属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D ) A. 氯仿 B. 苯 C. 正丁醇 D. 丙酮 E. 乙醚 11. 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 C ) A. 回流提取法 B. 煎煮法 C. 渗漉法 D. 连续回流法 E. 蒸馏法 12. 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是……………………………………………………( B ) A. UV B. IR C. MS D. NMR E. HI-MS 13. 下列类型基团极性最大的是………………………………………………( E ) A. 醛基 B. 酮基 C. 酯基 D. 甲氧基 E. 醇羟基 14.采用溶剂极性递增的方法进行活性成分提取,下列溶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B )A.C6H6、CHCl3、Me2CO、AcOEt、EtOH、H2O B.C6H6、CHCl3、AcOEt 、Me2CO、EtOH、H2O C.H2O、AcOEt、EtOH、Me2CO、CHCl3、C6H6 D.CHCl3、AcOEt、C6H6、Me2CO、EtOH、H2O E.H2O、AcOEt、Me2CO、EtOH、 C6H6、CHCl3 15.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 B ) A. 生物碱 B. 叶绿素 C. 鞣质 D. 黄酮 E. 皂苷 16.影响提取效率最主要因素是………………………………………………( B ) A. 药材粉碎度 B. 温度 C. 时间 D. 细胞内外浓度差 E. 药材干湿度 17.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原则是……………………………………………( B )A. 两相溶剂互溶 B. 两相溶剂互不溶 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 D. 两相溶剂极性不同 E. 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 18.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方式是……………………………………………( B )A.洗脱剂无变化 B.极性梯度洗脱 C.碱性梯度洗脱 D.酸性梯度洗脱 E.洗脱剂的极性由大到小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2分)1、CE 2、ACD 3、BDE 4、ABCDE

天然产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80003347 课程英文名: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学分:3 学分 总学时数:54学时 周学时数:3 适用专业:药学院中药学专业 适用学生类别:内、外招生 开课单位: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1 要求学生掌握天然药物中主要成分类别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 提取、分离,精制及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 了解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测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及寻找中 药有效成分的途径,为开发研究新药奠定基础。 3 了解天然药物主要化学成分类别的生物合成途径。 二、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 本课程的重点是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尤其是 某些著名天然药物活性化合物,如紫杉醇、小檗碱、芦丁、青蒿素等的分离和鉴定工作。 2 难点多集中于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鉴定和主要化合物类别的生物 合成工作。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天然药物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巩固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实验操作技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具体说明请参阅《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教学大纲》。 四、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1] 吴立军主编. 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5. 参考书: [1] 姚新生主编. 天然药物化学(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1. [2] 陆蕴如主编. 中药化学.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 五、考核形式与成绩计算: 考核形式:闭卷 成绩计算:总成绩(100%)=期末考试成绩(90%)+平时成绩(10%) 六、基本教学内容: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各类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主要

天然产物化学(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1.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2.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3.天然产物化学与药物开发 4.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动向。 重点和难点: 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动向。 教法建议: 适当补充一些新材料,突出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前沿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18学时) 第一节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预试方法 1.1.试管预试法 2.圆形滤纸预试法。 第二节活性有效成分的提取 1.1.常用溶剂的特点 2.各种提取方法:溶剂法、超临界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 3.影响提取的因素 第三节分离与精制 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a 结晶及重结晶法 b溶剂分离法: 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a 两相溶剂萃取法 b纸色谱(PPC) c分配柱色谱 d薄层色谱法 3.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a物质的吸附规律 b极性及其强弱判断

c吸附柱色谱法用于物质的分离 d聚酰胺吸附色谱法 e大孔吸附树脂: 4.根据物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a凝胶过滤法 b膜过滤法 c透析法: 5.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离子交换法 第四节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1.化合物纯度鉴定 2.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 3.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重点和难点: 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 教法建议: 采用比较法,介绍各类提取及分离方法,并结合实验加深理解。 思考题: 1.天然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哪些?其各自的使用范围及其优缺点是什么? 2.分离有效化学成分常用的色谱方法有哪些?他们分别适用于哪些类别化合物的分 离?各自最常用的洗脱剂及洗脱顺序是什么? 3.化合物在进行结构鉴定前应注意什么问题?进行结构鉴定常用哪些方法? 这些方 法可以解决结构式中的什么问题? 第三章糖和苷(4学时) 一、糖的构型、构像 二、糖及糖苷的命名、分类 三、多糖的分离及结构测定 四、多糖的生理作用 重点和难点:

天然药物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 1.乙醇不能提取出的成分类型就是………………………………………………………( D ) A.生物碱 B.苷 C.苷元 D.多糖 E.鞣质 2.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就是…………………………………………………………( B ) A.离子交换色谱 B.凝胶过滤色谱 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 E.氧化铝色谱 6.红外光谱的单位就是……………………………………………………………………( A ) A、cm-1 B、nm C、m/z D、mm E、δ 7.在水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就是…………………………………………………………( E ) A、蛋白质 B、多肽 C、多糖 D、酶 E、鞣质 8.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就是……………………………………………( B ) A、水>丙酮>甲醇 B、乙醇>醋酸乙脂>乙醚 C、乙醇>甲醇>醋酸乙脂 D、丙酮>乙醇>甲醇 E、苯>乙醚>甲醇 9、与判断化合物纯度无关的就是…………………………………………………( C ) A、熔点的测定 B、观察结晶的晶形 C、闻气味 D、测定旋光度 E、选两种以上色谱条件进行检测 10、不属亲脂性有机溶剂的就是……………………………………………………( D ) A、氯仿 B、苯 C、正丁醇 D、丙酮 E、乙醚 11、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安定的成分宜选用………………………………( C ) A、回流提取法 B、煎煮法 C、渗漉法 D、持续回流法 E、蒸馏法 12、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就是……………………………………………………( B ) A、UV B、IR C、MS D、NMR E、HI-MS

标书 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

项目名称: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的化学合 成 首席科学家:马大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 所 起止年限:2010年1月-2014年8月 依托部门:上海市科委

一、研究内容 本项目的关键科学问题是针对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发展高效和实用的合成路线,以及阐明它们的结构–活性关系和作用机制。 本项目的将选择一批具有抗癌、抗炎、抗病毒和免疫等活性的生物碱、环酯肽、皂甙和萜类天然产物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运用化学各学科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目标分子的结构进行巧妙设计,发展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策略,实现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复杂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在合成方式上将重点发展基于串联反应、多组分反应、无保护基合成、原子经济性、催化反应的应用和仿生合成等新合成策略。通过合成建立天然产物和其类似物的化合物库,与生物学家合作进行活性测试,总结相关天然产物的结构-活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发展用于化学生物学研究的天然产物分子探针,以发现相应天然产物的作用靶点。对于所发现的活性和选择性更好的化合物,我们将深入探索其成为治疗重要疾病药物的可能性。在进行目标分子的合成和相关生物学研究的同时,也将关注合成中的反应方法学问题,发展一些高效、选择性好、具有普适性的新合成方法。本项目具体的研究内容的如下: 1.开展一些具有具有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等活性,结果新颖,目前还没 有全合成的报道,有一定的合成挑战性的天然产物进行全合成研究,争取实现它们的第一次全合成。这样的工作也为加快后续的构效关系研究和结构优化打下基础。所涉及的目标分子包括具有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等活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PF1270A/ B/C, Longeracinphyllin A, Sie b oldine A和Haouamine A/B;环肽类化合物Piperazimycin A, Chloptosin和Celogentin C;皂甙和萜类化合物Sepositoside A, Solanoeclepin A, Micrandilactone

天然产物化学教案(第一章-总论)

天然产物化学教案 授课对象2002级生物工程学院授课人林治华 授课单位制药工程系 授课时间 2003~2004二学期

天然产物化学教案 重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 天然产物化学为药学专业的专业课,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校的安排,课堂讲课36学时。 天然产物化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阐述了研究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常用的各种色谱分离方法和各种结构鉴定方法。各论是本课程的重点,在讨论了糖和苷的一般性质和结构研究法基础上,将所有的天然产物按照其结构母核分为苯丙素类、蒽醌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三萜及其苷类、甾体及其苷类、生物碱等七个部分,详细论述了它们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并结合生物活性及应用介绍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合物。 现将每章节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时数、教学重点和难点、思考题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2.掌握研究天然产物的方法:(1)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2)掌握色谱技术中洗脱剂选择的原则;(3)熟悉天然产物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及主要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部分) 重点、难点、疑难解析 一、天然产物化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 天然产物是包括了存在于陆生动植物、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各类物质成 分,甚至还可以包括人与动物体内许多内源性成分(包括天然药物、天然树脂、 天然精油、天然高分子、天然香精、天然色素等等)。 天然产物是由各种化学成分所组成的复杂体系。如在陆生植物体内的主要成 分就有:生物碱、萜类、甾体、苷类、黄酮类、蒽醌类、糖类、蛋白质、脂类等等。不同的天然产物在其组成和含量等方面具有生命体的一般特征,某一相同的 化学成分可能分布于各种不同的天然产物中,同时,不同来源的天然产物,所含 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有效成分(active compound)(1)在药理和生物学角度来看是指有生物活 性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化学上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来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2)在食品领域中,有效成分的范畴可扩展到除生物活性成分、功效成分 之外,如:营养成分、天然食品添加剂成分等。但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有效成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1) 一、指出下列各物质的成分类别(每题1分,共10分) 1、纤维素 2、酶 3、淀粉 4、桔霉素 5、咖啡酸 6、芦丁 7、紫杉醇8、齐墩果酸 9、乌头碱10、单糖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天然药物化学 2、异戊二烯法则 3、单体 4、有效成分 5、HR-MS 6、液滴逆流分配法 7、UV 8、盐析 9、透析 10、萃取法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的划“X”每题1分,共10分)()1.13C-NMR全氢去偶谱中,化合物分子中有几个碳就出现几个峰。()2.多羟基化合物与硼酸络合后,原来中性的可以变成酸性,因此可进行酸碱中和滴定。 ()3.D-甘露糖苷,可以用1H-NMR中偶合常数的大小确定苷键构型。()4.反相柱层析分离皂苷,以甲醇—水为洗脱剂时,甲醇的比例增大,洗脱能力增强。 ()5.蒽醌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中均有两个羰基吸收峰。 ()6.挥发油系指能被水蒸气蒸馏出来,具有香味液体的总称。 ()7.卓酚酮类成分的特点是属中性物、无酸碱性、不能与金属离子络合,多有毒性。 ()8.判断一个化合物的纯度,一般可采用检查有无均匀一致的晶形,有无明确、尖锐的熔点及选择一种适当的展开系统,在TLC或PC上样品呈现单一斑点时,即可确认为单一化合物。 ()9.有少数生物碱如麻黄碱与生物碱沉淀试剂不反应。()10.三萜皂苷与甾醇形成的分子复合物不及甾体皂苷稳定。 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 分) 1.糖的端基碳原子的化学位移一般为()。 A δppm<50 B δppm60~90 C δppm90~110 D δppm120~160 E δppm>160 2.紫外灯下常呈蓝色荧光的化合物是()。A黄酮苷B酚性生物碱C萜类 D 7-羟基香豆素 3.除去水提取液中的碱性成分和无机离子常用()。 A沉淀法B透析法C水蒸气蒸馏法D离子交换树脂法 4.中药的水提液中有效成分是亲水性物质,应选用的萃取溶剂是()。A丙酮B乙醇C正丁醇D氯仿 5.黄酮类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黄酮。A 3-OH B 5-OH C 6-OH D 7-OH 6.植物体内形成萜类成分的真正前体是(),它是由乙酸经甲戊二羟酸而生成的。 A.三磷酸腺苷 B.焦磷酸香叶酯 C.焦磷酸异戊烯酯 D.焦磷酸金合欢酯 7.将穿心莲内酯制备成衍生物,是为了提高疗效同时也解决了()。 A.增加在油中的溶解度 B.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 C.增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D.增加在乙醚中的溶解度 8.在萜类化合物结构为饱和内酯环中,随着内酯环碳原子数的减少,环的张力增大,IR光谱中吸收波长()。A.向高波数移动 B.向低波数移动 C.不发生改变 D.增加吸收强度 9.挥发油的()往往是是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 A.色泽 B.气味 C.比重 D.酸价和酯价10.区别甾体皂苷元C25位构型,可根据IR光谱中的()作为依据。 A.A带>B带 B.B带>C带 C.C带>D带 D.D带>A带 五、指出下列化合物结构类型的一、二级分类:(每小题2分,共10分) 1. 2. O O H H OMe GlcO OMe MeO O O O OH

《天然药物化学》试卷A答案

2009年春季学期《 天然药物化学》试卷(A )(参考答案) 命题教师 命题组 系主任审核 考试形式 闭卷 考试类型 学位课 √ 非学位课 (请在前面打“√”选择) 考试班级 制药061 考试日期 2009年6月4日 考试时间 2小时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 分 得 分 注意:1.请用深蓝色墨水书写,字、图清晰,书写不出边框。 2.答题演草时不许使用附加纸,试卷背面可用于演草。试卷不得拆开。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苷化位移 糖与苷元成糖后,苷元的α-C 、β-C 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均 发生了改变称为苷化位移。 2.黄酮类化合物 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3. 菲格尔(Feigl )反应 醌类衍生物在碱性条件下经加热能迅速与醛类及邻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4. 乙型强心苷 强心苷元中C 17侧链为六元环不饱和内酯的强心苷称为乙型强心苷。 5. FAB -MS 快原子轰击质谱(Fast Atom Bombardment Mass Spectrum)的简称。 题号 得分 一

3.苷原子不同时,酸水解的顺序是( B )。 A. O-苷>S-苷>C-苷>N-苷 B. N-苷>O-苷>S-苷>C-苷 C. N-苷>S-苷>O-苷>C-苷 D. C-苷>N-苷>O-苷>S-苷 4.不易与酸成盐的生物碱是( D )。 A. 季铵碱 B. 伯胺碱 C. 仲胺碱 D. 酰胺碱 5.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结构主要区别点是( A )。 A .不饱和内酯环大小不同 B .糖链连接位置不同 C .A /B 环稠合方式不同 D .不饱和内酯环的构型不同 6.下列化合物中有光学活性的是( D )。 A. B. C. D. 7.最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中药成分为( C )。 A. 皂昔 B. 多糖 C. 挥发油 D. 生物碱 8. 区别香豆素苷和木脂素,可用( D )。 A. 醋酐-浓硫酸反应 B. 三氯化铁反应 C. 碘化铋钾反应 D. 异羟肟酸铁反应 9. 总游离蒽醌的醚溶液,用冷的5%Na 2CO 3水溶液可得到( B )。 A. 带1个1-OH 蒽醌 B. 有1个2-OH 羟基蒽醌 C. 有2个1-OH 蒽醌 D. 1,8-二羟基蒽醌 10.聚酰胺吸附色谱中,下列溶剂洗脱能力强弱顺序是( A )。 A. 甲酰胺> 丙酮> 乙醇> 水 B. 甲酰胺> 丙酮> 水> 乙醇 C. 水> 甲酰胺> 丙酮> 乙醇 D. 水>乙醇 > 丙酮> 甲酰胺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用适当的方法分离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 10倍乙醚 溶液(苦参碱) 结晶(氧化苦参碱) 题号 得分 五

《天然产物化学》教学大纲

《天然产物化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36学时 学分:2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0 面向专业:应用化学 课程代码BF001007 大纲执笔人:丁志伟 大纲审定人:姜林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天然产物化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植物、动物、海洋生物、微生物等)代谢产物及其 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在分子水平上认识自然、揭示自然奥秘的重要学科之一,其研究内容 包含生物样品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测定、全合成与结构修饰改造、构效关系研究 等方面。从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中寻找有显著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已经成为创制新药的重要 途径,充分利用中草药这一丰富资源来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是我国药学领域的一项 重大课题,这一课题的突破需要化学、生物学、药理学等专业人员的通力协作,化学工作 者在其中是大有可为的。所以,在应用化学专业高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 拓宽专业知识面、为毕业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奠定知识基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已修完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分析与分离技术、波谱解析等专业 基础课之后的第六学期,学习本课程要综合运用到上述课程的知识与方法,注意知识的衔 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研究天然产物化学的意义和目 的,了解国内外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掌握各大类化合物(生物碱、糖类、 醌类、黄酮类、维生素、萜类、甾族化合物等)的化学结构特征、理化性质、生物活性、 提取分离方法及典型品种,了解测定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的基本方法。 天然产物化学内容丰富且不断发展,授课教师在精读后列参考书籍的同时,应广泛阅 读《中草药》、《药学学报》、《天然产物研究》、《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专业刊物 以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关注研究动态,精心组织每一章节的讲课材料,以使学生在 学习天然产物化学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有所了解。 天然产物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院实验室现有条件下,围绕天然色素提取、 茶叶有效成分提取、中药芦丁、槐米、苡米仁和银杏叶有效成分研究、糖类性质等课题开 出相应的实验,以使学生掌握溶剂提取、水蒸气蒸馏、薄层色谱、柱层析等分离技术、TLC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1(含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B/B/A/D/D, A/C/D/B/A, B/D/A/C/B, 1、下列溶剂中,不能用于与水进行萃取的是() A、乙醚 B、正丁醇 C、乙腈 D、苯 2、下列化合物中,含有不饱和内酯环的是() A、黄酮 B、强心苷 C、甾体皂苷元 D、糖类 3、二倍半萜结构母核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A、25个 B、20个 C、28个 D、23个 4、凝胶过滤的洗脱顺序是() A、极性小的先出柱 B、极性大的先出柱 C、分子量小的先出柱 D、分子量大的先出柱 5、生物碱的沉淀反应中,常有一些化学成分干扰,常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反应的成分是 ()A、粘液质、果胶B、单糖、氨基酸 C 、树胶、无机盐D、蛋白质、鞣质 6、从水溶液中萃取游离的亲脂性生物碱的最常用溶剂是() A、氯仿 B、甲醇 C、乙酸乙酯 D、石油醚 7、下列化合物由甲戊二羟酸途径生成的是() A、鬼臼毒素 B、水飞蓟素 C、甘草酸 D、肝素 8、下列哪项不是甾体皂苷的性质() A、溶血性 B、表面活性 C、挥发性 D、与胆甾烷发生沉淀 9、具有抗老年性痴呆活性的天然产物是() A、水飞蓟素 B、穿心莲内酯 C、长春碱 D、石杉碱甲 10、最容易酸水解的是苷类是() A、α-羟基糖苷 B、α-氨基糖苷 C、6-去氧糖苷 D、2,6-二去氧糖苷 11、糖和苷之联结位置的获知有() A、乙酰解 B、酸水解 C、碱水解 D、全甲基化后醇解 12、环烯醚萜类的结构特点是() A、具有C 6-C 3 -C 6 的结构 B、具有半缩醛和环戊烷 C、具有不饱和内酯环 D、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结构 13、区别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的依据是() A、甾体母核的取代情况 B、甾体母核的氧化情况 C、侧链内酯环的差别 D、苷元与糖连接位置的差别 14、下列哪一项不是挥发油中的组成成分() A、小分子萜类 B、高级脂肪酸或酯 C、苯丙素衍生物 D、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 15、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是() A、五味子素 B、长春碱 C、银杏内酯 D、青蒿素

天然产物化学答案

天然产物化学答案 1.研究天然产物化学与利用的意义 答: 2.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 3.树脂在植物界中的存在和采取、树脂的分类 4.连续蒸汽法松脂加工 5.松脂间歇蒸馏与连续蒸馏不同处 6.下降采脂法、上升才脂法 7.松香分类 8.松香化学组成 9.松香化学性质歧化 10.松香用途 11.分散松香胶制备方法 12.氢化松香缩水甘油酯的合成反应方程式 13.氢化松香特点及应用 14.歧化松香特点及应用 15.紫胶来源及应用 16.紫胶树脂组分分离路线 17.紫胶片的加工方法 18.紫胶蜡的提取工艺 19.生漆特点和应用 20.栲胶的主要成分

21.单宁的化学性质 22.列举栲胶具体应用 23.栲胶的净化方法 24.冷杉树脂的采集 25.冷杉胶生产工艺 26.冷杉胶的用途 27.桦树漆的用途 28.桦树皮漆的生产工艺 29.精油的定义 30.松节油的分类 31.松节油的分离技术 32.松节油连续法分离技术工艺流程 33.松节油化学成分的典型研究方法 34.柠檬油分类 35.白柠檬鲜果加工工艺流程 36.橙油的生产方法 37.压榨法生产橙油工艺特点 38.薄荷油生产工艺流程 39.精油加工工艺要求 40.芳樟油生产方法 41.桂花浸膏的萃取生产方法工艺 42.桂花浸膏萃取溶剂的选择要求

43.桂花浸膏萃取工艺的分类 44.萃取工艺要求 45.桂皮浸膏的生产流程 46.桂油应用 47.桂油加工的三种方法及比较特点 48.桉叶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 49.a-蒎烯合成香料简图 50.松油醇合成工艺 51.a-松油醇的合成工艺,比较一步法和两步法 52.异龙脑酯的皂化生产工艺 53.芳香醇的合成方法 54.合成檀香生产工艺过程 55.异龙脑脱氢合成樟脑生产流程 56.樟脑用途 57.天然高分子的定义和特点 58.淀粉的分类 59.淀粉的水解方法 60.氧化淀粉采用的催化剂‘ 61.交联淀粉性质和应用 62.变性淀粉的分类 63.干法生产变性淀粉定义和特点及生产工艺 64.变性淀粉优点

天然药物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1.乙醇不能提取出的成分类型是………………………………………………………( D )A.生物碱B.苷C.苷元D.多糖E.鞣质 2.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 B )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 6.红外光谱的单位是……………………………………………………………………( A )A. cm-1 B. nm C. m/z D. mm E. δ 7.在水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是………………………………………………………… ( E ) A. 蛋白质 B. 多肽 C. 多糖 D. 酶 E. 鞣质 8.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B ) A. 水>丙酮>甲醇 B. 乙醇>醋酸乙脂>乙醚 C. 乙醇>甲醇>醋酸乙脂 D. 丙酮>乙醇>甲醇 E. 苯>乙醚>甲醇 9. 与判断化合物纯度无关的是…………………………………………………( C ) A. 熔点的测定 B. 观察结晶的晶形 C. 闻气味 D. 测定旋光度 E. 选两种以上色谱条件进行检测 10. 不属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D ) A. 氯仿 B. 苯 C. 正丁醇 D. 丙酮 E. 乙醚 11. 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 C ) A. 回流提取法 B. 煎煮法 C. 渗漉法 D. 连续回流法 E. 蒸馏法 12. 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是……………………………………………………( B ) A. UV B. IR C. MS D. NMR E. HI-MS 13. 下列类型基团极性最大的是………………………………………………( E ) A. 醛基 B. 酮基 C. 酯基 D. 甲氧基 E. 醇羟基 14.采用溶剂极性递增的方法进行活性成分提取,下列溶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B ) A.C6H6、CHCl3、Me2CO、AcOEt、EtOH、H2O B.C6H6、CHCl3、AcOEt 、Me2CO、EtOH、H2O C.H2O、AcOEt、EtOH、Me2CO、CHCl3、C6H6 D.CHCl3、AcOEt、C6H6、Me2CO、EtOH、H2O E.H2O、AcOEt、Me2CO、EtOH、C6H6、CHCl3 15.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 B ) A. 生物碱 B. 叶绿素 C. 鞣质 D. 黄酮 E. 皂苷 16.影响提取效率最主要因素是………………………………………………( B ) A. 药材粉碎度 B. 温度 C. 时间 D. 细胞内外浓度差 E. 药材干湿度17.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原则是……………………………………………( B )A. 两相溶剂互溶 B. 两相溶剂互不溶 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 D. 两相溶剂极性不同 E. 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 18.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方式是……………………………………………( B )A.洗脱剂无变化B.极性梯度洗脱C.碱性梯度洗脱 D.酸性梯度洗脱E.洗脱剂的极性由大到小变化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 一、名词解释 1、高速逆流色谱技术 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3、超声波提取技术 4、二次代谢过程 答案 1、它是依靠高速行星式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无载体支持的固定相稳定地保留在蛇形管中,并使流动相单向、低速地通过固定相,由于不同的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其在柱中的移动速度也不一样,从而实现样品的一种分离方法。 2、是指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以接近临界点状态下的流体作为萃取溶剂,利用其在超临界状态下兼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性质选择性地溶解其他物质,先将某一组分溶解,然后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使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溶物会析出,从而从混合物中得以分离地技术。 3、是指以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的利用外场介入的溶剂强化提取方法。 4、植物体在特定的条件下,以一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如乙酰辅酶A 、丙二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及一些氨基酸等为原料和前体,经历不同的代谢途径,生成生物碱、萜类等化合物的过程称为二次代谢过程。 二、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D; 2、C; 3、A; 4、A; 5、B 1、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 固定相为:() A. 纤维素 B. 展开剂中极性较小的溶液 C. 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液 D. 水 2、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 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

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 3、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有: A. CHCl3 B. 苯 C. Et2 O D. 石油醚 4、利用溶剂较少提取有效成分较完全的方法是: 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 C、渗漉法D、浸渍法 5、由甲戊二羟酸演变而成的化合物类型是 A. 糖类 B. 萜类 C. 黄酮类 D. 木脂素类 6、C; 7、A; 8、B; 9、C 6、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而实现分离的方法有 A.醇提水沉法B.铅盐沉淀法C.碱提酸沉法D.醇提丙酮沉法 7、与水不分层的有机溶剂有: A. CHCl3 B. 丙酮 C. Et2 O D. 正丁醇 8、聚酰胺层析原理是 A物理吸附B氢键吸附C分子筛效应D、化学吸附 9、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属于排阻层析,在化合物分离过程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 A. 杂质 B. 小分子化合物 C. 大分子化合物 D. 两者同时下来 三、判断对错 1、× 2、√ 3、√ 4、√ 5、× 6、√ 7、√; 8、×;9×;10√; 1、某结晶物质经硅胶薄层层析,用一种展开剂展开,呈单一斑点,所以该晶体为一单体。(×) 2、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称之为一次代谢产物。(√) 3、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提取挥发油,具有防止氧化、热解及提高品质的突出优点。(√) 4、色谱法是分离中药成分单体最有效的方法(√) 5、铅盐沉淀法常用于中药生产中除去杂质。(×)

上半年天然产物化学复习题

上半年天然产物化学复 习题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天然产物化学》复习题 单选20题,每题2分,共40分 判断10题,每题1分,共10分 简答4题,每题5分,共20分 论述2题,每题15分,共30分 第一章、绪论 1、天然产物包括的范围: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矿物,动物是天然产物主要的来源 2、生理活性成分:即经过不同程度的药效试验或生物活性试验,包括体外及体内实 验,证明对机体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成分。生理活性成分并不一定是真正代表天然药物临床疗效的有效成分 3、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内容:生物体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理化性质、结 构鉴定、生源途径、功能及生物活性、结构修饰优化、全合成、构效关系等 4、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意义: 1) 有助于人类从分子层面全面了解和认识天然产物,从而通过人工培养或人工合成的 方式定向获得大批量的目标产物并造福人类 2) 这些目标产物可能是药物,用于帮助人类与疾病作斗争,保障人类的健康,提高人 类的生存质量 第二章、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纯分离与结构鉴定 1、天然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和升华法 2、溶剂提取法及其原理: 1)溶剂提取法是根据天然产物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 2)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选择与化合物极性相当的溶剂将化合物从植物组织中溶解出来,同时,由于某些化合物的增溶或助溶作用,其极性与溶剂极性相差较大的化合物也可溶解出来 3、常用溶剂的特点: 环己烷、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和甲醇 1)极性(亲水性)最小,亲脂性最大的是:环己烷 2)极性(亲水性)最大,亲脂性最小的是:甲醇 3)比水重的有机溶剂:氯仿 4)常用来从水中萃取苷类、水溶性生物碱类成分的有机溶剂:正丁醇 5)溶解范围最广的有机溶剂:乙醇 6)介电常数最小的有机溶剂:石油醚 7)能与水分层的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正丁醇 4、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天然产物成分的提取。此类 成分的沸点多在100℃以上,与水不相混溶或仅微溶,且在约100℃时存一定的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