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中学课外语文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定对象是中学语文的课程与教学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经验法、试验法等

研究中必须遵循一些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 2尊重联系的原则3注意发展的原则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1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二、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确定的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 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 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

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

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主要如下:

1精神陶冶 2文化教育 3习惯养成 4智力发展 5知识积累 6能力培养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其目标体系包括五个方面:

1积累与整合 2感受与鉴赏 3思考与领悟4应用与拓展 5发现与创新

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

一、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

1课程理论依据 2社会需求依据 3学科规律依据 4学生心理依据

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二、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课程导引 2课程性质 3课程目标 4课程内容 5教学建议6相关附录

三、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

1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 2中学语文课程管理及评价的基础

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

一、语文教材的意义

1凭借功能 2示范功能 3教育功能 4发展功能

二、中学语文教科书

其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训练、语文基础知识、语文综合活动项目等

(一)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

一般包含四个系统:1范文系统 2知识系统3训练系统 4助读系统

(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

1分编型 2合编型

国家对语文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有如下要求:

1语文教材必须体现时代精神 2语文教材必须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3语文教材必须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4语文教材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5语文材料必须为师生留有足够的空间

四、中学语文材料的使用

(一)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念

1从“教教材”到“用教材去教” 2从“学教材”到“用教材去学”

(二)语文教科书的钻研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语文具有三种功能:使用功能、发展功能和调节功能。语文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可以归纳为语文教育的基础性、整体性和终身性三方面。

第一节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

1语文教育的基础性

2语文教育的整体性

3语文教育的终身性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

德育,是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

一、语文德育的依据

二、语文德育的特点

1情与理的结合2德育内容的明朗性与隐蔽性

三、语文德育的内容

1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 2培养学生优良的政治品质 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

智力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基本因素组成

二、语文智育的特点:

1语文智育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关系紧密

2语文智育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系紧密

三、语文智育的内容

1培养观察力2培养记忆力3培养思维能力4培养想象力 5培养注意力

第四节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

二、语文美育的特点

1形象生动性2情感愉悦性 3个性鲜明性 4和谐统一性

三、语文美育的内容

1自然美 2社会美3艺术美

第五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

一、语文情育的依据

1、语文情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2、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情育因素

3、学生情感活动特点为情育提供条件

二、语文情育的特点:

1语文情育以语言为媒介2语文情育始终伴随认知教育进行 3语文情育与认知教育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三、语文情育的内容

1良好的情感品质 2积极的情感倾向 3高尚的情感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师

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任务:

1语文知识教养2语文能力培养3学生智能开发4品德观念影响5审美情操陶冶(审美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2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美的追求3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欣赏)6非智力心理因素培养(指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个性品质等方面)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

一、思想品德素养

具体要求大致有以下四方面:1必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2热爱学生,期待成才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勤于学习,勇于创新

二、学习知识素养

1深厚的语文专业知识2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三、熟练的语文教学能力

1语文备语能力 2语文施教能力3语文考核能力

四、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

(一)认知方面:1敏锐的观察力2善于分配注意力3较强的记忆力4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

(二)情感方面:1积极乐观的心境 2博大而无私的爱3较强的情感自控力

(三)意志方面:1较强的自制力 2不屈不挠的坚定性

五、语文教育研究能力

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1调查研究的能力2选题定向的能力3收集资料的能力 4开展实验的能力 5总结经验的能力 6观察想象的能力7反馈验证的能力8撰写论文的能力

第五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

第一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

引导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一直是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和重要内容,简称“双基”。

第二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有关内容

1识字与写字 2阅读 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

第三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

一、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

(一)教材的分散性与系统性

(二)教学的随机性与专门性

(三)学生的模仿性与实践性

二、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要求

(一)传授知识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

(二)技能训练要联系读写和口语交际实际

(三)注重启发引导,讲求整体提高

―――――

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读写知识、文言知识等。

语文基本技能,通常指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技能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

第一节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一、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

1开发智力,发展思维,提高理解事物和认识世界的能力

2获得综合文化素养,丰富个人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

3建立丰厚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获得言语文字信息加工处理能力

二、中学阅读教学的地位

1阅读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提供识字写字基础

2阅读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提供一般知识和能力基础

3阅读教学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练习机会,为写作教学提供借鉴和模仿的范例

4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操教育的主要阵地

第二节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一、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

从根本上讲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目标分类学理论,构成阅读能力的心理因素可分为如下三种:

1感知认读能力2理解能力 3鉴赏评价能力

二、中学阅读教学的内容

1培养阅读兴趣 2传授阅读知识 3传习阅读方法4养成阅读习惯

此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许多“兼职”任务:1指导作文2兼顾口语交际 3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道德情操教育 4进行思维训练和智力开发5进行综合文化知识教育

第三节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一、中学阅读教学过程

(一)一般文章的心理过程

根据阅读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活动的特点,阅读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感知认读 2理解 3鉴赏评价4存贮5应用和创新

(二)学习课文的行为阶段(阅读教学过程)

...常规阅读过程的基本结构模式:1预习(感知阶段)2教读(理解阶段)3复习与练习(巩固与运用、创新阶段)

中学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一般阅读方法

1朗读2默读3精读 4略读5速读(每小时高于3.5万字)―――五条原则:①注意力要高度集中②阅读时不要出声,也不要动唇③阻止回读④扩大视幅⑤捕捉主干

(二)常规的阅读教学方法(各自优缺点)

1讲授法2问答法3讨论法4练习法

(三)阅读教学的多媒体方式

现代教学媒体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主要有如下三点:

1视听结合,有助于加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2缩短学程,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3耳阅目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常用的现代教学媒体有

1幻灯机与投影器 2录音机 3电影机、电视机与录像机、VCD机4语言实验室5电子计算机

(四)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方法的一般特征:

1教学方法具有依存性 2教学方法具有局限性 3教学方法具有互补性和发展性

选择教学方法的一般依据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教学目的的需要

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

3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应学习对象的学习心理和认知水平

4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教师本人的特点

5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物质条件

阅读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原则

1选择教学方法的思路要开阔

2要清楚认识每种阅读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3要综合考虑选择教学方面的五项依据,并按照一定的运动层次或逻辑顺序将所选的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4优化组合的方式要灵活。

第四节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

按教学习惯一般分为实用文、文学作品和文言文三大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