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刻板印象”理论研究的发展困境与创新

传播学“刻板印象”理论研究的发展困境与创新
传播学“刻板印象”理论研究的发展困境与创新

摘要:1922年李普曼在他的经典著作《舆论学》中,将刻板印象这一概念引入到了社会科学领域,从此刻板印象也成为了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现阶段传播学对刻板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媒介内容中的刻板印象,以及刻板印象的生成机制。但对于揭示刻板印象与媒介的复杂关系,以及受众眼中的媒介刻板印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也就成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由于刻板印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概念,对它的研究方法也应当具有更为开阔的视角。

关键词:刻板印象;传播学发展困境;理论创新;媒介内容

一、传播学中“刻板印象”的研究现状

1、“刻板印象”的定义

“刻板印象”一词的英文是“stereotype”,最初专指印刷铅板。它作为一个学术术语进入到传播学领域,始于1922年李普曼的《舆论学》一书。在这本经典著作中,李普曼论述了在舆论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固定的成见”,也即“刻板印象”。李普曼借“刻板印象”这个概念来指代社会生活中固定成见的现象,暗示了他对固定成见现象的理解,即“固定的成见”就像浇铸的铅版一样牢固,并且难以改变。李普曼在书中写到:“一旦我们牢固地产生了这种成见,就很难摆脱它。”刻板印象实际上是人们的一种认知模式,人们把对同类事物的认识纳入一种一成不变的认知模式之中,而人们往往在观察某个事物之前就用头脑中对这一类事物的认知模式来解释了眼前的某个事物。

社会心理学家苏珊?菲斯克和谢利?泰勒提出:“我们可以把刻板印象看成一种特别的角色图式,正是这种图式,构成人们对属于特定社会类别的人形成期望。”传播学者斯帕克斯补充到,“图式促成我们建立思维,因角色图式,你对某个具体人的看法和期待,受你对与其角色类同的其他人的看法左右。”

我国传播学者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中对“刻板印象”的定义是:“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

从以上各种定义中,可以归纳出:刻板印象首先是人们头脑中的一种认知模式,它是人们对社会中的特定群体或行为的特征、属性等固定化的认识,这种认识中通常包含着正面或负面的价值评价,它在社会互动中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以及群体成员的行为反应。

2、“刻板印象”的研究现状

(1)对于媒介内容中刻板印象呈现的研究

①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在对媒介内容刻板印象研究中,成果最为丰硕是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诸多研究者首先从男女在媒介内容中出现的数量入手,威廉斯概述了若干独立研究的成果指出:“电视上,男角色比女角色多两倍,真有女性出现,也多半在戏剧和轻松娱乐节目中,这种状况已持续多年。”传播学者斯帕克斯认为,“电视上出现的男人比女人多,这一结果挺恼人,它或许会暗示受众,男人在电视上频繁出现便应该被认为更重要或更有意义。对于这一点,研究者需要尤其谨慎,刻板印象的存在不足以成为其效果之证据。”

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呈现,既有正面形象也有负面形象。正面形象的报道通常带有宣传意味,这类报道中呈现的多是身上具备一些传统美德的女性,经常被塑造为贤妻良母等形象。如:《“最坚强母亲”陈秀英:一生守护三个重度智障儿》(新华网2014年5月11日);《手心里的爱――90岁坚强母亲照顾盲女65年》(新华网2014年5月10日);《烈士遗孀继承遗志军嫂转身成军人》(中国新闻网2013年12月24日)。

反面形象的报道则给女性贴上的剩女、拜金女等带有贬斥态度的社会标签。如百合网的广告《因为爱不等待》,外婆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了,还在一直追问孙女结婚了没,在“剩女”

头上扣上了不孝的帽子。又如《留美博士后一切以事业为重也怕成剩女》(网易2014年04月14日)的报道中,没有将报道落点放在女博士后的学业成就上,最后给她的定位只是难以嫁出去的剩女。对于拜金女的报道也常见诸于报端:如《男子伪装高富帅网钓拜金女女子赴约被劫财劫色》(荆楚网2014年01月15日)。报道的结构将女子被劫财劫色的部分原因归结到女子自身是一个拜金女,使女子被劫财劫色成为了自己的咎由自取。

而在主角非女性的报道中,媒介习惯于将对女性的关注放在其容貌、年龄、体形上。向受众暗示,作为女性其价值就在于美丽年轻。而男性则是勇往直前、独立果断的事业开拓者,是家庭中的顶梁柱。甚至在一些色情、暴力事件的报道中,女性外貌也总被过渡渲染。如:《河北团伙夜间拽独行女上车劫财劫色:专挑气质好的》(京华时报2014年06月19日)。

对媒体刻板印象的探讨始于性别领域,之后研究视野迅速扩展到了媒介中呈现的其他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如对种族、地域、农民工、同性恋、典型人物的刻板印象研究,以及跨文化传播中的刻板印象研究等。

②网络传播中刻板印象的重构

随着网络成为人们接触和制造信息的重要途径,网络话语中的刻板印象也进入了传播研究领域。

在网络媒体刻板印象传播中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即一些价值评价转换或偏移的刻板印象。如受部分媒体报道的暗示,宝马车从身份地位的象征,变为了恃强凌弱,为富不仁的标志。同为高档车的兰博基尼、玛莎拉蒂等,却并没有负载这样的负面形象信息。在一些报道的标题中常用“宝马”作为噱头,吸引读者的眼球,如:《宝马撞死环卫工夫妇女工被撞身首异处》(新华网2007年7月23日);《宝马车强行加塞未遂撞伤急救车司机》(网易2008年1月6日);《桂林一女子在宝马车中被捅死凶手正被缉捕》(中国新闻网2014年03月04日)。这些报道迎合了社会仇富的心理,报道本身又解构了宝马原有的高端车的品牌形象,将“宝马”与为富不仁等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重构了宝马的刻板印象。

以上对媒介报道中各种群体的研究,全都属于媒介内容刻板印象研究。这类研究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研究,是对已存在的既定的媒介内容的研究,并没有去探讨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及所带来的后果。(2)刻板印象的生成机制研究

李普曼在《舆论学》中对“刻板印象”的产生的原因给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首先是在心理层面上:“一种不熟悉的情景就像婴儿世界,是一种极大的非常嘈杂的混乱。”为了消除混乱,达到理解,人们迫切的需要“确定性”和“一致性”。其次,在社会历史文化层面

“我们的文化已经对我们形成了固定的成见。”上:确定性与一致性的形成取决于采用它的人,

这让我们的认识走在了理性之前。第三,在社会层面,“固定的成见的体系可能是我们个人传统的核心,是我们社会地位的防护。”

刻板印象的生成机制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有少数研究者试图为刻板印象的生成建立图式。但目前还没有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刻板印象动态生成机制图式。在已有的图式中,包含有一些共同的因素,除了个人心理变量外,可以将这些因素分类为真实环境因素和信息环境因素。真实环境因素包括个体直接的环境因素:个体所属的家庭、社会群体、利益集团;以及与个体有间接关系的社会环境:包非个体所属的利益集团、社会群体等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量。信息环境因素包括:信息内容和信息的创造者大众传播媒介,以及受众的媒介接触时间。

二、刻板印象研究的困境与思考

1、缺乏对大众媒介与刻板印象关系的研究

在研究方向上,大部分刻板印象的传播学研究都局限在了媒介内容制造的刻板印象上。而关于大众媒介与刻板印象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成果,却停留在两者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上。大众媒介能否成功的制造刻板印象?媒介刻板印象与刻板印象本身是否一致?大众媒介

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李士梅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长春,130021 刊名: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年,卷(期):2004(12) 被引用次数:15次 参考文献(4条) 1.王晓晔;陶正华WTO竞争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社会科学 2003(05) 2.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影响"中国制造"的八个问题 2003 3.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 1969 4.中国工程院《新世纪如何提高和发展我国制造业》课题组新世纪的中国制造业 2003 引证文献(15条) 1.林玉伦中国制造业现状与国际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 2.庞文英浅谈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期刊论文]-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9(11) 3.解晶.何桢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制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机化 2009(3) 4.余晓娟中国制造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09(17) 5.董达善.俞浩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上海经济研究 2008(9) 6.何哲.孙林岩.李刚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评述和展望[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 2008(z1) 7.赵忠华新兴装备制造业科技投入机制研究[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8(4) 8.宫俊涛.孙林岩.杨洪焦.李刚区域制造业发展策略的选择研究——以关中制造带为例[期刊论文]-中国机械工程2007(23) 9.陈勇.倪卫红基于物流系统优化的制造企业流重组研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6(34) 10.蒋勇.冷德穆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5) 11.李燕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武汉制造业[期刊论文]-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 12.张彩玲走出"中国制造"的困惑[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 2005(7) 13.唐莹莹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实证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4.曾驭然企业家社会关系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和绩效的影响——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5.吴祥友制造业全球化发展的模式与机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306140.html,/Periodical_zycjdxxb200412013.aspx

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

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 打开文本图片集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中小工业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培育了大量中小企业活跃于工业领域创业创新,有力促进了浙江工业经济发展,提升工业经济活力。但是,由于浙江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也积累了一些结构性矛盾仍然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例如,产业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层次低、以及价格低等“四低”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成为浙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宁波市在解决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问题,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此,我们课题组通过企业家座谈会、考察企业等方式对奉化、宁海、象山三地的5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广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一、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工业倍增计划取得初步成效 2021年宁波全部工业产值突破*****亿大关,达到*****亿元,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亿元,增长17.9%。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跨上3000亿元新台阶,达到3005亿元,增长1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81亿元,增长12.2%。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年累计实现总产值3077亿元,增长20.2%。 (二)工业经济从量的扩张逐步向质的提升转变 通过积极实施专利战略、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逐年提高,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0.1%,比2021年提高3.7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465亿元,增长12.4%,占全部工业投资的69.6%,比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2021年新认定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家,通过组织“中小企业信

共享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2017年第3期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美国的Uber 和Airbnb 等共享平台最近几年在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Uber 公司其私车共享服务市值已由2014年的182亿美元迅速上涨至2015年3月的400亿美元;Airbnb 是私房共享平台,其发展速度同样迅猛,其在2014年拥有的客房数量比全世界最大的酒店集团客房数还多2倍。我国共享经济也呈蓬勃发展态势,滴滴、自由家、摩拜共享单车等知名共享平台相继出现。据我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分享经济规模占GDP 比重将达到10%以上。[1]因此,未来将是共享的世界,这也正与我国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不谋而合,发展共享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诉求。 一、共享经济的研究现状 1978年美国学者Marcus Felson 和Joe L .Spaeth 提出了协同消费概念。Elinor Ostrom 提出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只要制定好相应的制度,人们可以共享能产生利益的公共池塘资源。[2](P65)罗宾· 共享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陈健龚晓莺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共享经济的产生与蓬勃发展。共享经济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共享平台而形成的新型经济组织方式,它革新了经济组织方式,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组织合作关系。推动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应加强行业监管和引导;创新监管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加大政府对共享经济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共享平台的发展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的共享经济发展环境;强化共享平台信用体系建设,引入保险公司进行押金、违约金等担保,降低参与共享平台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共享经济;合作剩余;闲置资源利用;共享平台 [中图分类号]F10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 (2017)03-0047-08陈健,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龚晓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092)47

浅析传统媒体衰落原因及其出路

浅析传统媒体衰落原因及其出路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与完善,21世纪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为满足大众对信息的需求,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即和传统媒体相对立的新兴媒体——网络媒体应运而生。不到几年,网络媒体就异军突起,传统媒体纷纷受到冲击。有些也逐渐走向衰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读者结构老龄化。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呈现老龄化现象。我们知道,传播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大众,满足受众需求。当受众对传统媒体所提供信息的需求逐渐下降时,必然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致命性的打击。另一方面,因为网络媒体是新兴媒体,属于新事物,发展势头很猛,而对于偏爱于求新求异的青年、青少年来说,新兴媒体无疑更具吸引力,更适合他们的口味,是一盘好菜。 二、传统媒体如报纸,其传播信息的过程具有周期性,日报只能每天发行一次,周报也只是一周一次。这种传播的周期性、间隔性、间断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的及时传播与流通、交流,不能方便、快捷、迅速地向受众传达信息。而网络媒体则不同,网络媒体可以随时、随地以互联网的形式传播信息,其速度之快,内容之新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如最近很流行的微博。 三、受纸质媒介的弊端影响。当今,受众的阅读习惯已经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他们需要个性化的东西。网络媒体恰好迎合了这点,并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读者的阅读习惯。使纸质媒体的优势渐渐丧失并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四、从企业、集团自身来讲,报业集团的经营管理不善,制度落后,缺乏创新意识,这也是导致传统媒体走向衰落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因此,传统媒体要想冲出新兴媒体的“强力围剿”,首先就需要先了解自身与新兴媒体的关系,理好关系,传统媒体把握好了与新兴媒体的关系,才能在竞争中知己知彼,获取有利的位置,从而做出应对策略,改变经营方式,经营理念,调整方案,积极应战。 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是什么呢?从理论上来分析,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是智者生存,优胜劣汰,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结合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哲学观我们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各自独立、相互并存相互互补。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困境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困境

摘要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属于电视文艺节目的一个分支,其特点是娱乐性、互动性、艺术性和广泛性,以激发各类观众的参与感,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端于1990年《综艺大观》,尽管起步晚、发展缓慢,但十余年来也已经历了四个阶段:综艺晚会、娱乐游戏、益智博彩和真人秀阶段。在这些阶段里,电视综艺节目的主题趋向明确,内容更集中,受众更细分,电视化手段更灵活多变。增强互动性和平民化是其主要创新点。当然就目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而言,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缺乏创新意识、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文化精神内涵、内容低俗等。 本篇文章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特征和功能;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及其原因;中国电视综艺节目面临的困境与问题。该文章既总结电视综艺节目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对推动中国综艺节目再创新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综艺大观平民化互动性创新困境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 电视综艺节目,是电视文艺节目的一个分支,它充分调动电子技术手段,运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手法,如声光效果、时空的自由转换、独特的视觉造型等,广泛融合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小品、曲艺、杂技、游戏、竞赛(猜)问答等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用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和消闲娱乐等需求,给观众提供娱乐享受①。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特征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具有娱乐性、互动性、艺术性、广泛性等特征。电视综艺节目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收看和参与,为广大观众提高放松身心的平台,因此娱乐性是首要因素。综艺节目保持艺术性是保障节目本身格调的高雅、内容的深度的基石。互动性是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趋势与最终目标。 (三)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功能 电视综艺节目作为观众了解未知外界事物的平台具有认知功能,“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们通过观看综艺节目了解社会热点、紧跟潮流。电视综艺节目通过幽默的语言和轻松的行为舒缓身心,起到娱乐功能。当然。有的综艺节目还具有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这是由节目性质决定的。综艺节目的功能影响观众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因而如何策划和制作好综艺节目,如何评判综艺节目的内容和尺度是电视行业的两大难题。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及其原因

突破逆境_初三作文

突破逆境 没有风吹雨打,哪会有秋实的成熟;没有刺骨的寒风,哪会有松柏的坚韧。在逆境中,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要多考虑怎样克服困难。彼得逊说过:“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自己手中。”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逆境考验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古今中外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过来的。 失聪的贝多芬,艰难跋涉于荆棘丛生的黑白键上,用手指重重地扣响了神圣的《命运》之门,挥洒出一部音乐家顽强与厄运抗争的辉煌乐章。司马迁忍受宫刑之痛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周文王受拘禁而演《周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因此,逆境是强者攀登高峰的垫脚石,是弱者走向毁灭的万丈深渊。 无须赞美逆境,无须企盼逆境,但必须正视逆境,一旦身处逆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有恒心,有勇气,有毅力,有实干精神,即使眼看山穷水尽,仍要想到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自古以来,所有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无一不是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的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唉声叹气不是办法,幻想憧憬不是办法,只有信心十足地去干,才能走出困境。 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该在什么地方以什么形式体现出来,许多先进人物都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与说明。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让我们学会坚强,学会抗争,用奋斗走出逆境,这将会成————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为我们巨大的财富。 我很欣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话:“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每个人都希望人生平坦,一帆风顺,都希望自己永远处在顺境之中。殊不知,在顺境之中,你收获的仅仅只是表面的成功与财富。而实际上,则是在丧失,丧失血液中原本奔涌着的激情与信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顺境是一种麻醉剂,让你完成从森林之王到病猫的转变,而你自己还浑然未觉。巴尔扎克说:“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可是逆境却不同,逆境是一次洗礼,一次转折,一次升华。每个人都不希望陷入逆境,却不知,那人人厌恶的逆境,是上帝对你的垂爱和眷顾,给你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逆境中尼往往会突破自己以往对自己能力的认知,书写出连你自己都未曾想过的神话。当然,这仅仅限于那些不甘心平庸的有理想有抱负的强者。当你一旦走出困境,回首而望,你会说你从未发现,自己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要伟大,要聪明。毕竟这个世界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说的是由物质构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坦途中伴随着山路。 成绩不理想,得不到老师的信任,无端遭受排挤和打击等等。有的人被逆境击溃,懊丧不已,却不肯坚持,逆境之后便会是坦途啊!如若一个人练就了在逆境中的沉着稳健,那么在以后的顺境中不更勇往直前么?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在制造业产业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随着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日益增强和市场占有率日益扩大,许多国家处于对本土制造业的保护角度,开始采取不同手段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进行抵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受我国资源优势可替代性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和科技含量低等因素的影响,加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竞争力和稳定性难以有效保障。本文以我国制造业发展目前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为分析基础,探讨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与制约因素,最后对提高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战略思维提出了一些浅显的见解。 关键词:制造业劳动密集创新能力品牌战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及时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之初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劳动力、士地、资源的低成本比较优势,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转移,通过出口以及相应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到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装配环节,在全球产业链上处于中低端,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怎样推进中国从“世界加工厂”向真正的“世界工厂”转变,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增强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与稳定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 何晓刚在《中国制造业发展问题浅析》(2010)中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制造业发展中的能源问题三个角度进行了简单介绍,指出随着人力资源与数量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亟待变革;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能源利用率低、环境问题突出。何晓刚的分析能够从整体上清楚的说明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但分类比较单一,无法从多层面角度进行剖析。 张杨等学者在《浅谈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之路》(2009)中从以下几个特征概括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结构:从空间布局特征看,中国制造业的区域结构从整体上呈四分天下的格局,包括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中西部的其他地区,其中以前三大区域聚集的中国制造为主要力量;从产业结构特征看,中国制造业门类比较齐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轻工业、重工业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传统的纺织业、金属加工制品业,新兴的电子通信、电器机械等7个产业已经成为制造业主体;从产权结构特征看,以温州、东莞、顺德等地方的民营企业数量最多;以海尔、长虹等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平均资产规模最为突出;就产值规模来说,民营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平分秋色;从优势特征看。我国制造业优势主要集中在资源、劳动力成本、生产能力、市场潜力方面,而在研发能力、工艺水平、品牌建设和增值服务能力方面的竞争优势还很弱。

浅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境与出路

学年论文 浅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境与出路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082 姓名: 杨盈盈 学号: 2008221037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学年论文教师评阅表

浅谈大学生创业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 近几年,大学生创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政府也出台政策来予以支持。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解决创业者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能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能带来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学生本身的能力问题,社会经验欠缺,对行业的把握,创业环境不理想,政策实施不积极,高校创业教育的缺乏等因素使得大学生的创业现状不太乐观。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对如何解决做出了简单的思考。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热门话题。高校扩招以后,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很多大学生人为“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在就业的高峰,一岗难求的时期,给自己寻找另一个发展空间,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

值,并且得到社会认可,同时也为自己带来更好的经济收益。我国政府也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支持,希望能够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较好的环境。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发展及其现状 (一)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大学生能够成为创业大军中的特殊群体,其原因在于大学生有着突出的的优势。 其一,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大学期间,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着较系统的掌握,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二,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对传统观念及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其三,大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激情,并且精力充沛。他们渴望成功并且愿意为之努力。不惧失败,敢于尝试。 (二)大学生创业的发展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受到全球性学生创业热潮的波及,大量的高校学生投身其中。在我国,1998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竞赛”的举办聚集了清华、北大等高校学生的创业计划,引得各大媒体关注,激起了无数大学生的创业理想,掀起了全国大学生的创业风潮。而1999年第二届创业设计大赛中,多个小组在清华科技园注册公司是真正意义上创业活动的开始。到2000年初,国家教育部宣布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对大学生的创业热潮起了推动作用。在这一时期,学生创业处于一种狂热的状态。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过于简单,对其前景的期望也过高。当时,多数学生仅凭借一股激情便希望取得成功,显得过于理想化而不切实际。 在最初的狂热之后,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逐渐变化。激情依旧的同时理性增加。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经历了挫折与失败,也冷静地思考。认识到了创业的艰难,意识到创业不仅要拥有热情,同时也需要诸多如资金、适当环境等的因素。此时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一改过去盯住高科技行业不放,企图一鸣惊人的想法,表现的更加务实。不论是对行业的选择,还是对创业时机的把握以及对创业风险的认识,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创业心理在逐步成熟,大学生的创业状态也朝着平稳健康的状态发展。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我于2015年大学本科化学师范教育专业毕业,并在同年参加工作。除工作第一年外,一直承担的是化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到今年教龄4年了。 近几年,我觉得自身教师专业化方面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1、专业知识掌握的很牢固,但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的变化,知识储备还是不足的。 2、常用的教学方法应用起来已经非常得心应手,但对现代教育科学中的全新理念,重要思想方法理解和驾驭有困难。有时,即使思想上有所领悟,行动上却落实困难。 3、“自我反思”能够成为习惯,但没有形成体系,严重的“有话道不出”,日日做却不能将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4、缺乏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现代教学需要教师及时把握信息,更新观念,迅速将有效教学资源加以整合,教师缺乏信息整合的自觉性。教学多媒体的运用、课件的制作水平近几年来停滞不前,没有任何提高。 尽管如此,我还是深深的知道,任何一位教师,只要他想,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和提升的潜力绝对还是存在的,或许还很巨大。 因此,我打算: 1、多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多读合适的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通过广博的阅读,兼收并蓄,完善我的教师知识结构,以满足现在在信息时代成长的孩子们的教育需求。 多读经典著作,在经典的引领下,向一个有文化底蕴、有高品位的人文修养和艺术美感的智者发展。 2、积极认真的参加多种形式的教研、培训活动,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同行的切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3、积极深入的进行教学反思,立足于本校、立足于学生、立足于自己,进行“专业化”的反思。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法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作为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并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实现专业发展。 (1)教育事件反思。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所带来的焦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阅读次数:60 发布日期:2010年2月20日编辑:本网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是技术创新的时代。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竞争力的加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现实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普遍存在的人才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对社会的贡献愈加突出。据统计,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型工业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分别为60%和40%左右;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可见,中小企业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技术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长久不衰发展的动力。知识经济时代,谁掌握了先进技术、核心技术,谁就能占领市场、获得优势地位。唯有积极创新、不断进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战胜各路对手。 但在我国,由于条件限制、自身缺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重重困境: 一、创新人才短缺,员工素质不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保守思想,使得大部分高素质人才选择了相对

存在着很多问题:数量少、专业化水平低,彼此独立、协同程度低且行为不规范、服务功能单一,没有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系统,不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间的技术、信息交流。 四、法律保障不力。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视不够,尚未形成完善的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而且,一些已制定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仍存在很多问题:1.计划经济色彩浓厚。如按所有制性质分别立法,导致了各种不同经济成分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2.没有专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没有把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到应有的高度。 现在,中国已经站在了WTO的门槛内,正是中小企业走出国门、面向国际市场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是国外竞争对手鱼贯而入之日。加紧技术创新、壮大自身实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已成为关系中小企业命运的攸关大事。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一、努力吸纳高素质人才,鼓励产学研联合。利用媒体、舆论,宣传创新、开拓精神,促使人们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高素质人才投身中小企业创新事业。同时,中小企业应采用高福利、高薪的方式,吸引技术人才的加入,壮大智力资本。产学研的联合协作是一种很有效的资源互补方式。一方面,企业可以从高校、科研所获得智力支持,提高消化、吸收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所可以通过帮助企业技术创新,了解市场、明确市场需求使科研活动、科研项目更符合实际,更能有效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改变长期以来科技与经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 十大困境 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问题。但付出的代价是国内市场被跨国公司抢占,出口利润被外商大量盘剥,而想要得到的高新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却是寥寥无几。 1创新能力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问题。但付出的代价是国内市场被跨国公司抢占,出口利润被外商大量盘剥,而想要得到的高新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却是寥寥无几。出口竞争力比较强的产品,主要是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以及家电、电器元件、机电产品等,这些产品是低附加值产品,个别高新技术产品也主要是来料加工或来件组装产品。在合资企业中,外商掌控着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我们一边要付出高昂的专利费,一边用低廉的劳动力制造外国品牌的产品,换来的是微薄的利润。低廉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形

象。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事实上我们不是制造强国,而是替人打工意义上的制造大国。 2产品附加值低 由于中国的法律制度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整个国家缺乏科技发明创新的土壤,绝大多数企业不注重科技研发,宁愿花钱买技术,用市场换技术,也不愿投入巨额资金、时间、人力资源持之以恒地进行科技研发,造成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虽号称“制造业大国”,实际上相当于世界的加工厂。比如东莞工厂制造一个芭比娃娃,出厂价只有1美元,生产企业几乎无利可图,而这1美元的芭比娃娃卖到美国的售销终端—沃尔玛的零售价是10美元。10美元减掉1美元后的9美元就是通过整个大物流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定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六大物流环节所创造出来的。以2007年为例,毛利可以高达40%,巨额利润都被具有研发与管理优势的跨国公司赚走了,而中国的企业只有“六加一”的“一”,没有“六”,生产再多也没有意义。 3产能过剩严重 产能过剩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有统计显示,中国目前总共有24个行业,但其中的21个已经

农业科技创新投资困境分析【论文】

农业科技创新投资困境分析 摘要: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农业科技创新及其绩效的提升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投入。面对农业科技创新投资的“政府失灵”困境,应从矫治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投资中的非农偏好、理顺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减少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完善创新与激励政策等方面入手予以破解。 关键词:科技创新投资;政府失灵;管理;激励 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器。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投入,农业科技创新投资具有显著的绩效。国内外学者就政府投资对农业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RobertEEvenson以375项农业科研项目投入为材料,对农业科研投资回报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回报率高达49%;David、Hall和Toole对1957年后发表的30余篇有影响力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学者公认政府的公共农业科研投入和私人科研投入呈现出互补的关系;Zvi?Gr11iehes、YujiroHayami等基于农业产品的公共性,对农业科技投资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为政府制定

对农业科研支持的政府提供参考;国内方面,如林毅夫对农业科研投资受益进行了分析,认为农业科研投资收益率达到100%甚至更高;黄季焜研究认为,农业科研投资收益率一般为73%~108%;钱克明研究表明,政府对农业科研每增加1元投入,可使农牧业产值增加高达11.87元的回报。同时,国内大多数学者已探讨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对象和范围,并明确主张根据农业技术的类型来区分政府与私人部门等投资主体。如黄季焜、胡瑞法、高启杰和陆彩兰等学者认为政府投入的对象则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知识产权不易得到保护、技术难以物化、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农业侦测与发展战略研究上,具有“公益性”特征[1-5]。国内外大量研究涉及农业科技创新投资“政府失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影响问题,指出破解政府失灵困境的必然性。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政府投资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对维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长远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力逐渐加大。2014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了50%,为农业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稳定粮食产量、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都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基础。破解政府失灵困境,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资,无疑具有强烈的现

房地产经济面临的困境与突破分析.pdf

一、房地产经济面临的困境简析 笔者认为我国房地产经济之所以产生经济困境,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追求的房地产经济政策目标存在着从最初的定位不当到现今的目标缺失的问题。为了便于分析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房地产经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操作问题造成的风险因素 第一,银行不良贷款率处于偏高状态、脱离实际情况,部分房地产公司通过贷款开发楼盘或进行新的贷款来清收不良贷款从而导致新的风险;第二,在购房者中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没有依照规范进行操作,随便置换其他银行贷款、不按规定发放贷款和贷后资金监控、回收不到位问题仍普遍存在;第三,项目贷款的隐藏风险较大,集团客户贷款风险聚集,部分房地产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的财政还款缺少有效保障;第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评估不合理、评估没有按合理规范运行,实物抵债资产底数不清、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房地产公司管理制度,不合规处置资产、变相公开竞价;第五,政策导向不利于房地产经济发展,政府多次调控造成的困扰;第六,房地产公司控制经济风险的能力有限,财务收支核算和损益不科学,不能建立有效地费用开支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账外资金清理滞后于实际;第七,一些地区的资金盲目流动性、盲目投资房地产。 (二)房地产贷款风险增加、偿还能力降低 即使在通货膨胀背景下,从目前我国的市场分析,贷款仍属稀缺资源,调控手段的应用使得房地产公司贷款更加稀缺。因此基于贷款的稀缺性,贷款的价格水平会随着央行的加息而提高。利率的提高,使得房地产的财务费用成本上升。而物价的上涨使得房地产经济产品成本进一步增加。一旦房地产公司经营资金严重短缺,房地产公司经营则难以维持,房地产公司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也随之逐渐下降,其贷款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二、房地产突破困境的策略研析 (一)更新观念,回避不良融资行为 根据当前法律制度的要求,信贷房地产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如果相关务部门所发现,则所遭受的会被有关部门实施罚款,严重者会被相关司法部门进行刑事惩处,同时有关部门还能对房地产公司实施无限期的核查追究。这也是许多房地产公司面临的困境。所以,非法融资并无法切实的为房地产提供真正的利益。房地产要借助银行业务,尤其是相当一部分由于在融资中有过违规的情况,已经有过不良记录的房地产公司,当被有关部门惩处之后进行了反醒,银行可以帮助房地产公司树立积极的态度进行信贷业务,并渐渐的促进其依法履行责任,保障房地产公司不出现至少要少出现问题,尽可能的避免信贷风险。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保障房地产公司的经济收益不受损害,塑造了房地产公司素质高、遵纪守法的形象,同时对银行的业务发展有利。 (二)房地产公司要注意在正常信贷情况下规避风险 由于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复杂性、信贷业务的繁琐性、国家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之间的分歧等情况,同时,由于通货膨胀,所以在今后很长的时间中,信贷如何保障效率、避免风险,也是房地产公司想实现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公司要系统掌握新申报表的要求、含义、格式与相关政策,适应新法律法规,对房地产公司的收入、费用、收益等环节实施全面研究,帮助自身规避信贷风险。有条件的房地产公司可以采用房地产信托的形式,以资金成本降低时间成本的新型融资方式。所谓房地产信托,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借助较权威的信托责任公司的专业理财优势和运用资金的丰富经验,通过实施信托计划,将多个指定管理的开发项目的信托资金集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投资规模和实力的资金组合,然后将信托计划资金以信托贷款的方式运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委托人获取安全、稳定的收益。房地产信托计划的资金成本约比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上浮20%,但相比之下,信托计划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成本”,许多资本金不够的开发商在拿到土地后,在办理各项审批的“时间差”里,通过信托计划可以很快筹集到资金,进行拆迁等前期投入。 (三)合理筹划经济来源,提高经济收益 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信贷,不出现问题、不造成各种经济风险,这是银行的精神与要求,然而这和房地产公司收益最大化的目标有着较大的距离。所以,房地产公司在做好信贷业务时,还要有一种更强的水平,达到完成业务和房地产公司收益最大化的科学平衡。换句话说,房地产公司信贷是需要达到的,但房地产公司在信贷业务的时候可以切实、合法的根据法律的要求实施,不但不出现问题、不造成各种法律风险,并且还可以给房地产公司带来效益,让房地产公司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益,达到房地产公司信贷成本尽可能小,而房地产公司利益尽可能大的效果,这也是房地产经济得以发展的最有力保障。同时可以和社会各界协商合作,有效吸引客户融资,各级房地产公司合理确定信贷规模,满足不同客户房源需求。另外,还可加强与小额贷款公司、国外金融机构、正规担保公司的合作,使信贷资金压力降低。当前房地产公司常用的买壳上市是我国房地产房地产公司实现公司上市、突破困境的良好途径。同样是进入证券市场,房地产公司与IPO上市的困难对比,选择买壳上市的方式的优势在于:不因出身是“房企”而受法规歧视;避开IPO对产业政策的苛刻要求;不用考虑IPO上市对经营历史、股本结构、资产负债结构、赢利能力、重大资产(债务)重组、控股权和管理层的稳定性、公司治理结构等诸多方面的特殊要求;只要房地产公司从事的是合法业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符合《公司法》关于对外投资的比例限制,就可以买别人的壳去上市。 (四)争取政府的重视,将政策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充分调动政府、房地产公司、社团和公众四方面的积极性

网络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困境和出路_以重庆本地三家报纸为例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下,以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一出现就立刻成为时代的新宠,以其快捷、及时、互动、广泛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报纸造成了很大冲击。国外各大报纸销售、广告营业额下降;中国的报业也在经历了2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以2005年为“拐点”进入到了“微利时代”。以重庆为例,2006年以来,《热报》《法制报》《重庆经济报》等相继停刊,《重庆青年报》《时代信报》等转为内部刊物。传统报纸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一、网络媒体环境下纸媒面临的困境 (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优势 何为网络媒体?南方报业集团的老总杨兴锋眼里的网络新媒体,即是以“数字化、全球化、网络化、海量化、检索化、开放化、交互化、虚拟化、即时化、交融化”为特点的基于网络和移动通信等新的传播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1]。网络媒体也可发布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提到中国网络媒体的起家,可以追溯到1993年,即《杭州日报》开辟的电子版。到1995年底,中国第一批网络媒体的数量也仅七八家。而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关键年份则在 1996年至1997年。有数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 国共有193家网络媒体,其中能够刊登原创新闻稿件的网络媒体96家,全部为政府新闻网站[2]。目前,重庆本地具有刊登原创新闻资格的只有华龙网一家网络媒体。而腾讯大渝网、重庆热线等网络媒体只有转载权。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有以下三大优势: 第一,时效性上的优势。以前标榜新闻时效性的纸媒,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也只能被重新定义。时效性是相对而言的,报纸的出版周期一般为24小时,而网络媒体则是随时刷新。毋庸置疑,随着上网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用户也会慢慢形成一种共识:网络新闻才是来得最快的。以重庆为例,2008年以来,凡是重大新闻,几乎都是先从网络媒体发出。“汶川大地震”、“重百假炸弹案”、“亮点和重庆打黑”等重磅新闻,首先从腾讯大渝网、华龙网、天涯重庆掀起,而紧随其后的《重庆晨报》《重庆时报》等纸媒行业只能靠事后的细节和权威的发布来挽回局面。这也是 2009年重庆诸大网络媒体纷纷改版和上线的原因所 在。因此,纸媒应该重新思考新闻时效性的内涵,从其他方面来弥补不足。 第二,内容上的优势。首先是信息量。早在上世纪 90年代,《重庆晨报》《重庆商报》等重庆各大媒体创 刊之日起,信息量就一直是报社非常器重的原则之一。目前,在重庆市场份额中有一报独大之称的《重庆晨报》更是凭借其海量的信息,甚至不惜一天120个版的阅读,深受读者欢迎,发行量也堪称佼佼者。然而,我们再看一看网络,一个新闻网站门户的信息量足以达到120个版的信息量,且不说其子栏目。其次,在线互动的优势。网络媒体的互动和传统媒体有一个较大的差异就是在线互动。传统媒体的互动方式多采用电话和现场。而网络媒体则可以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让读者在家互动,互动效果更为及时和真实,互动的乐趣大大提高。 第三,运营结构的优势。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最大的优势即是成本。对于网络媒 网络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困境和出路 —— —以重庆本地三家报纸为例程婷婷 摘要:近几年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传统报纸的生存岌岌可危。以重庆报纸为例,2006年以来,《热报》《法制报》《重庆经济报》等相继停刊,面对网络媒体的竞争压力,重庆本地的报纸利用大渝网进行报网融合,或是开辟自己报纸的网站,试图在网络媒体的行业中分一杯羹。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纸媒行业面临的困境,探讨了未来纸媒的改革与出路。关键词:网络媒体;纸媒优势;报网互动;小型化报纸;转型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1)13-0159-03 作者简介:程婷婷(1983-),女,云南曲靖人,西南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收稿日期:2011-04-15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3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132011

中小企业文化创新的困境与对策

中小企业文化创新的困境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中小企业也在逐渐的增多,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文化创新方面还有很多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小企业文化创新的困境,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够对相关负责人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标签:中小企业;文化创新;困境;对策 0 引言 现如今,我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尤其是中小企业文化创新方面。只有实现了企业文化的创新,才能使得企业与员工的价值观融合在一起,才能增加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面临很多的困境,比如,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简单化,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钩,创新缺乏个性等。因此,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重视文化创新,建立相关配套制度贯彻企业文化,从而保证中小企业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 1 中小企业文化创新的困境 1.1 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狭隘、简单化 一直以来,很多中小企业都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成立文化室或者组织旅游、体育比赛等活动,因此,很多企业都组建了文化室,成立球队等,然后按照企业内部相关的规定定期进行这些活动。这些企业文化思想都根深蒂固,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狭隘、简单化,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花瓶,企业文化有与没有都不重要,因此,没有去深入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把企业文化创新当作一件非常遥远的事情。除此之外,由于没有对文化进行创新,使得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都缺少凝聚力,没有凝聚力的企业是不会留住人才的。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1.2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钩 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而与企业管理毫无关系。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凭借这样的思想,在塑造自身企业文化形象时,都不会去考虑企业经营管理问题,虽然一些企业建立了自身的文化精神,但是脱离了实际情况,使得企业文化流于形式。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他们都是根据自身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经济效益来评价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精神,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钩。总之,很多企业忽视了企业文化的作用,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区分开来,脱离了市场发展的需求,最终导致企业文化创新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突破困境的祈祷

突破困境的祈祷 (作者沈妙瑜) 我的实相完全圆满。我是圆满的爱的存在。在我的里面是无限的力量、无限的供给、无限的健康、无限的平安、无限的调和、无限的繁荣。爱与我同在,爱时时刻刻在我的里面。因为我与无限的创造力是一体的,我与无限的智慧与爱是连结的。我完全相信,所有的问题都会得到最圆满的解决!不论生命的功课如何困难,我有最大的勇气接受挑战,我一定勇敢面对并且做好它!感谢上天最好的安排,让我学习并了解生命的功课就是爱;爱能打开所有的障碍,帮助我度过难关!所以,从现在开始,即使是多么微不足道的轻声爱语或小小善行,只要能够带给自己和别人幸福,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我深信在爱的引导和祝福之下,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并回归到圆满和谐的状态!所以,当我把问题放心交托出去,上天必定会用无限的爱与智慧带领我进入平安、喜悦、丰足和幸福之中。 爱的道路是利他的、助人的、服务的、宽恕的、完美的道路。因为我与爱是一体的,爱时时刻刻与我同在,所以我不怕任何阻碍。因为爱与我同在,我有无限力量,我无所不能!所以,当我遇到困境,或是遭受痛苦,我能够把怨恨和怪罪化为感谢与祝福!感谢我内在无限的智慧与力量!现在,我所到之处只有光明,没有黑暗!因为我看清楚了,原来自己过去习惯与攻击与防御、怪罪别人,那是因为不爱自己、不接受自己、不满意自己所投射出来的影子!我看清楚原来是自己内在的阴影不允许自己成功与进展!现在我愿意把过去捆绑我的局限一点一滴解开!我愿意把过去阻挡我成功与幸福的障碍逐一地清除!我释放心中所有的黑暗!所有的愤怒、悲伤、失落、抗拒和压抑已经一扫而空!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灿烂的光明!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灿烂的希望!过去阻碍我自己的因循、拖延、怠惰、散漫的习惯也已经彻彻底底地消失! 因为我和生命本源的爱是一体的,我拥有无限的爱与自由。我拥有无限的创造力、无限的智慧、无限的慈悲,所以,任何困难都不可能捆绑我、阻碍我;一切的不调和,如同云雾般,是假象,也是暂时的现象。只要我放弃心中的恶念,善就会出现,不调和就会烟消云散。我内心深处无限的力量,请涌出来吧!无限的智慧,请涌出来吧!无限的爱,请涌出来吧!爱源源不断地流入我的里面,一切的黑暗、不净、烦恼、障碍都完完全全转化了!都完完全全消失了! 现在,无限的智慧、无限的爱、无限的生命、无限的供给、无限的欢喜、无限的调和已经源源不绝地流贯我的全身,充沛满溢!上天已经赋予我解决问题的智慧与力量!现在,上天已经给我一切所需,感谢!从现在开始,我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我可以展现无限的爱与创造力!感谢!问题已经彻彻底底、完完全全圆满地解决了!一切都顺利完美地进行着! 一定没问题!绝对没问题!无论现在看起来多严重,实相还是完全圆满;最痛苦的时候,最须感谢,因为它会带来最大的幸福!黑暗是光明来临的前兆,痛苦就是恩宠;生命的功课带来生命的礼物;困难的出现,是上天为了磨练我的心志,锻炼我的心灵,所安排的启发和引导!黑暗过去就是光明,痛苦之后幸福就会来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