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大地上农民的力量

论中国大地上农民的力量
论中国大地上农民的力量

中国大地上农民的力量

中国大地从古至今都有一股被人忽视的力量,都有这么一群人供养着权贵,供养的军队,供养着统治阶级,他们如“蝼蚁”一样活着,他们活着卑微也活着伟大,灾难面前第一个受伤的是他们,灾后重建最强大的力量也是他们,战乱纷争最无力的是他们,政权更替最强大的力量也是他们,他们就是最为广大的农民阶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对他们重要性最完美的诠释。

封建王朝重农抑商,这除了生产力落后,还有根本的原因,深刻的体现农民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每朝每代的繁荣,都离不开关于农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落实,农民生活得到改善,一个国家才能更加富强。封建王朝的更替,都是从农民生活遭到破坏开始。农民是一个很知足的群体,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奔波的群体,尤其是在封建统治下,农民就是一群在生存线上刨土的人。但是,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更何况几亿农民群众,从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开始到太平天国运动,无不向世人展示了这个群体强大的力量。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他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同时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侵略者应有的教训,为整个中华民族树立信心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它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

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为其他亚洲国家民族起义做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对冲击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做出了良好的典范,彰显出了农民不仅在中国大地上具有强大力量,并且在全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力量。然而太平天国最终依然失败,从客观原因来说太平天国的失败是由于敌人十分强大,除了本国的封建实力还有凶残的外国侵略者,他们有火枪大炮,有先进的军事指挥理论,有训练有素的士兵,他们对起义的农民展开血腥的屠杀。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起义失败也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未能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生,也未能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使聚起来的群众失去了向心力,军心涣散,内部斗争,贪污腐败,使得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大大的减弱。还有战略上的失误,太平军偏师北伐孤军深入,分散兵力,和太平天国后期拜上帝教的思想理论给太平天国带来的危害,最终使得太平天国起义走向失败。这场起义运动初步显示了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取胜利的重任,这为后面的革命起到了警示,说明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农民阶级是股强大的力量,无论是生死关头的伟大革命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富国强军,农民阶级都在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生力量。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惧怕群众,脱离

群众,将范围仅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只能如无根之水一样。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是没有放手发动工农群众,特别是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他们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之一。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发动工农群众展开斗争,农民运动从此蓬勃发展起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就是因为失去民心,而迅速陷入全民包围之中导致三大战役失败。新中国就是靠农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积极发展经济,农村哺育城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展人民公社,实行大跃进,我们不评价这些活动开展的意义,只是看其中农民群众迸发的力量和智慧。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就是18户农民,在饥饿的逼迫下签下“生死契约”,从此中国农村改革在全国拉开,小岗村也自此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农民群众,不仅有力量也有智慧。所以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为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9.4亿农民就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他们开始自己经营,开始进城务工,在城市里脏活、累活、工资低技术要求低的活当中,农民的身影随处可见。农村的发展已经制约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农村哺育城镇已经过去,现在是城市反哺农村,随着城镇一体化的发展,实现了城乡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农民,不仅有力量,也有智慧。

2008年中国政府四万亿的投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今天的农村已经基本实现村村通路通水通电,为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今,农民已经不是单纯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大多数农民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工作者、服务者,他们在为各个城市更美好而服务,在为城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智慧。

中国大地上的农民,是一群勇敢、可爱、聪明的群体,他们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即使是农民转型的今天,中国政府仍然始终不忘这个群体,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要让所有中国人过上小康生活是我们一代代人努力的方向。中国大地上的农民,支撑着这个国家从灾难走向富强,我相信在今后的三十年里,曾经的9.4亿农民依然会支持这个国家这个政党走向世界前列。

关于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doc

关于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范文(一)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同时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响应国家号召,关心“三农问题”,同时为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精神,把大学生的热情奉献给社会,服务于人民,展示当代大学生大良好精神风貌。经过精心准备,在本暑期(7月15日-21日)在**市机加工地针对农民工工资问题通过走访、展板宣传和调研问卷的形式展开调研活动。 通过现场走访和调研结果显示农民工问题大部分方面得到较为理想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问题。具体表现如下文。

1、每个月的工资在何水平?(800元以下)10%在、(800-1500元)85%、(1500-3000元)5%, 2、每个月的消费多少?(300元以下)40%、(300-500元)40%、(500-800元)20%、(800元)以上0%, 3、工作时间,(8小时)22%、(10小时)23%、(12小时)10%、(13小时)45%, 4、有无劳动保险?(有)30%、(无)70%, 5、有没有被拖欠过工资?(有)60%、(无)40%, 6、年龄?(15-19岁)5%、(20-29岁)10%、(30-39岁)10%、(40-49岁)25%、(50岁以上)50%, 7、是否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有)50%、(无)50%, 8法定假日是否有休息?(有)45%、(无)55%, 9、是否有加班?(有)10%、(无)90%, 10、对现在生活状况的看法,(很好)0%、(一般)50%、(差)5%、(很差)45%。 结果显示大部分工资在800元到1500元之间,这相对过去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仍有部分工资在800元以下,在这个物价上涨,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时代这800元是否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更何况大部分农民工担负着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这800元又能否满足一个家庭的需要?

中国近代土地问题

中国近代土地问题 土地不仅是一种物质资源,因为它始终与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就更是一种战略资源。而土地政策的好坏,小则增加人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大则可影响朝代更替,政权沉浮。 土地问题乃是观察和解决中国历史上,自西周以来两千年历朝治乱相循的钥匙。土地在每个朝代,都有个由分散到聚集,由荒废到精耕的过程。分散到了各户农民,生产就发展了,内需充足了,也就国富民裕了;土地被豪强兼并了,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农民贫困了,生产和商业交换也就凋敝了,在“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情况下,“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若何”,官逼民反,也就天下大乱,遍地烽火了。 在经历了一番战乱以后,荒芜的土地,又被农民开发耕种了,土地又回到农民手里了,加之,统治阶级接受教训,轻徭薄赋,于是就出现新王朝初期的盛世,也就是“杜诗”里所形容的“开元盛世”的景象。 但是,在天下呈平日久以后,由于统治阶级忘记了前朝覆灭的教训,有的骄奢淫逸,广修宫苑;有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有的争权夺利,内斗绵绵;以致不恤民力,加重负担,国势日衰,引来外患。内忧外患,交相爲害,使农民不堪负担,只能揭竿而起,再造新朝。 数千年的中国历史,政权更替的关键是土地问题。当土地集中到少数既得利益,社会公正就失去了基础,社会稳定就会无从谈起。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一旦被动员起来,任何政权就会马上面临威胁。不说久远的历史,现代国共两党的历史,也很能说明土地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是土地问题,而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成功经验也在土地。国民党在台湾成功的经验更和土地改革有关。成功的土地改革为台湾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小企业是台湾中产阶级的经济基础,而中产阶级的形成是台湾社会民主化的最主要的动力。台湾的民主化因为民进党的“台独”路线而导致激进,导致社会的分化。不过,正是台湾庞大的中产阶级使得台湾的民主化,较之其它很多社会更为理性与和平。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中产阶级,台湾民主化会变得无比暴力。 我认为要一劳永逸的解决中国土地问题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立即叫停当前掠夺式的土地征收制度 当前掠夺式的土地征收制度在没有完善之前必须立即停止,否则就是对中国最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最大伤害,也是对等价有偿、公平合理的民事法律原理的公开嘲讽。由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也无法完全废止,只有在民事法律原则下改进完善,使之既能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又能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权利。只有在严格界定在公益性的前提下才能慎重启动征地程序。在现有的征地制度下,让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不去侵犯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几乎没有保护的土地,而去严格落实中央耕地保护政策,可以说是不现实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不通的。 (二)、尽快做好农村土地的登记、颁证工作,明晰产权 尽管以前也多次要求做好农村土地的登记、颁证工作,但是实际情况是广大农村只有农民宅基地的农村建设用地证书的登记、颁证工作还比较满意外,别的几乎是空白。一方面,是农民的权利意识不强,在物权不动产登记制度下,只有不动产所有权、使用权证书等是享有该不动产的法定依据;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政府部门对登记、颁证要求农民出钱过多,农民无法承受。为此,一方面,要加

近代中国历次土地改革

近代中国历次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前的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1931年)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为了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县、区、乡各级都建立了土地委员会。分田的大体步骤是: (一)调查土地和人口,划分阶级。 (二)发动群众清理地主财产,焚毁田契、债约和帐簿,把牲畜、房屋分给贫雇家,现金和金银器交公。 (三)丈量土地,进行分配,公开宣布分配方案,插标定界,标签上写明田主、丘名、地名和,面积。 抗战时期土地改革(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由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转变为实行减租减息政策。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提出了“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5月3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提出准备“用立法和别的适当方法去解决土地问题”。8月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利用“减租、减息、减税”等合法的斗争方式,以“求得群众生活的改善”。 到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决定把减租减息作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 1947年11月,中共中央重新印发了毛泽东1933年主持制定的《怎样分析阶级》和《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两个重要文件。同年召开的中共中央12月会议讨论了有关土地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 1948年3月,毛泽东对土改总的指导思想作了完整的表述:“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时期,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在晋察冀、晋冀鲁豫和华东解放区,凡是过去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全部或大部分被废除、土改基础较好的地区,均实行抽补、调剂政策,以

2019年整理--浅议中国农民工问题及出路

浅议中国农民工问题及出路 [摘要] 解决农民工问题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间有很大的关系。当前,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包括经济和社会地位及精神等多方面。引起农民工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国家和社会亟待采取措施以解决日益突出的农民工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医疗心理 我来自农村,亲历农民生活的艰难,对农民工的问题也一直比较关注,现尝试探索农民工问题的种种,包括:一,问题的重要性;二,农民工问题的诸多表现;三,农民工问题的产生原因;四,提出几个解决对策。 重要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我们应当从联系的角度看待农民工问题。新一届政府明确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并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解决农民工问题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间有很大的关系。其一,如果农民工长期遭受社会排斥,这说明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使农民工及其家庭受益,社会依然是不平等的;其二,农民工的不利境况也难以保证城市社会的稳定,近年来农民工的高犯罪比例就是证明;其三,如果农民工得不到有效保护,那么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城市实现了发展,而

受损害的农民工被当成负担又摔回输出地和农村;其四,如果解决不好农民工问题,那么在加快城市化过程中又会出现一个庞大的贫民阶层,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其五,如果不能解决好农民工问题,那么输入地与输出地之间会出现剥夺与被剥夺的关系,而不是先发展地区带动后发展地区的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体包含部分,统帅着部分。农民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范畴之内,要解决三农问题,不可忽视农民工问题。知名国情专家胡鞍钢却提出,中国其实存在着“四农”问题,除人们常常提到的“三农”问题外,还有一个农民工问题。他认为,这一问题正越来越突出,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肯定这一点,就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而且党中央也提出了要“以人为本”。农民工正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必须高度重视他们的生存状况。 表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到,认识感性和理性之分,认识对象有表象和本质之分,认识事物表象,获得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开始。我们要探索农民工问题,首先得了解他们的生存现状。 经济地位 马克思主义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很大程度上由他的经济地位决定。然而,事实不容乐观。 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多为报酬低廉的简单劳动者。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新农村建设与近代农民问题

中国近代的农民问题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理解系别: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年级:2011级 姓名:赵然 学号:2114031814

新农村建设是对近代农民问题的重要解决办法 摘要—--近代以来中国的农民问题就是在土地问题上集中表现。无论是农民阶级政权亦或是资产阶级政权都没能给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这也使得农民问题存在到现今。而如今新农村建设在中国共产党这一工人阶级政权的号召下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农民的土地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民,土地,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土地市场 农民问题就是土地问题 近代以来西方的经济侵略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农业经济也日益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并成为其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因此近代中国各阶级各政党各政治团体能否高度重视农民问题、能否解决农民问题决定了其政治纲领能否得到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决定了其政治纲领能否化为一场农民广泛参加的社会运动。 1851年到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但这个纲领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资政新篇》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农民由于作为小生产者的保守、狭隘、散漫等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单凭自身力量求的解放,更不可能把反帝反封建斗争引向胜利。 1898年的戊戌维新运动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涉及到农民问题,缺乏群众基础,其失败是必然的。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了民生主义“平均地权”,但它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做了新的阐释,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了改善工农生活的状况。 从整个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进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如果不能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主要是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任何改良和革命都要失败,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也要落空 而当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基本特点是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推进,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为重点全面推进,从整体上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和慎重处理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涉及国家长远利益和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问题。这是对近代教训下的深刻反省。 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问题,必须坚持两条原则:第一,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第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而这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一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二是土地市场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对于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将会起到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中国农民工问题及出路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院系:城南学院 姓名:吴鑫 班级:市营1403班 学号:201493250328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中国农民工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我们应当从联系的角度看待农民工问题。政府明确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并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解决农民工问题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间有很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体包含部分,统筹着部分。农民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范畴之内,要解决三农问题,不可忽视农民工问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肯定这一点,就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而且党中央也提出了要“以人为本”。农民工是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必须高度重视他们的生存状况。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到,认识感性和理性之分,认识对象有表象和本质之分,认识事物表象,获得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开始。我们要探索农民工问题,首先得了解他们的生存现状。 “农民工”是中国现有户籍制度之下的特殊群体,也是城市被雇佣劳动者中劳动条件最差、工作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同时也是中国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大的群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现了少量的第一批入城打工的农民;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出现了第二代民工群体。这个群体与第一代相比,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在现实生存方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一)、农民工的经济地位问题。农民工是城市的“廉价劳动力”,干的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但工资水平却很低,还经常不能按时领到工资,拖欠时有发生,甚至有的农民工辛勤劳作了大半年,最后老板一走了之,工资再无着落,付出的血汗白白流失。在用工企业的概念中,农民工与廉价劳动力划等号,同工不同酬,有些企业在用工的时候不缴各类保险基金,也不给农民工节假日,使农民工成为超时劳动力。欠薪严重凸显,工人为了多拿加班费而“自愿”选择严重超时工作,并且拿到的加班费远远不是法定加班费。 (二)、矿难频发凸显劳动者工作环境之恶劣。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2005 年,全国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安全事故12826 起,死亡15396 人,其中煤矿企业发

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详解

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 “农民工”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自相矛盾的称谓,但深刻反映了他们的“边缘人”状态。他们在农村有地,但离开了;他们在城市工作,但没有城市户口,不享受社会保障;他们为城市贡献巨大,向往城市,但不被城市接纳,游离于 主流社会之外。 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 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 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 我们的城市政府不愿意接纳农民工,使之成为与城市原住民一样的权利平等的居民,主要是担心他们成为城市的负担。有的城市领导人还说,若对农民 工开放了城市,城市财政就会破产。笔者以为,这种看法是短视的、错误的。 最近几个月,国内几座大城市在这方面有重大举措,会给改革的后进者形成压力。但话说回来,解决农民工问题如果仅仅靠地方政府,的确有很大局限性。 必须有国家层面上的综合改革,才能最终解决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问题。 首先,城市政府自己要降低和规范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只要合理设置城市门槛,辅以适当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到城市落户完全不会成为城市的负担。所谓合理的城市门槛其实很简单:只要一个人或包括其家庭成员在一个城市拥有或租用合法、合规住房,并在这个城市工作或长期居住,就可以登记为

这个城市的居民,并拥有这个城市的所谓“户口”。 其次要创造条件降低房价。要以更大的力度在全国范围征收房产税,并尽快推出赠与税、遗产税,以加强房产税的威力。房价降下来后,保障房建设的 成本就会降低。这样一来,进城农民的住房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再次,要建立既有灵活性又有统一性的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基本养老 制度。成都市和其他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实现了基本医保和基本养老的全辖区一 体化。为了不显着增加财政支出,可将目前的新农保和农村养老标准作为全民 基本医保标准和基本养老标准。一些城市居民甚至没有任何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可以让他们适用农民的医保和养老保险,形成全国不分城乡的统一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体制。允许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在各地有一定差异, 但中央政府应支持一些落后城市逐步提升保障水平,最后形成全国体制机制统一、数量标准一致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在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以外,可允许形成和收入挂钩的、保障程度高的医保和养老保险层次。任何 一个农民都有这样的基本社会保障险,他走到哪里都不占便宜,因此他们也未必要挤到“北上广”这类城市落户;只要有社保账户转移接续制度,各地政府 也不会怎么吃亏,不会产生财政压力。这个变革没有什么太难的地方,一些城 市政府在目前的条件下都能做,其他城市有国家层面的改革推动,会更容易做。国家只要对落户地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即可。 最后一个影响户籍制度改革的因素是大学考试录取制度。应下决心革除这种极不公正的大学考试与录取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的命题、考试和录取制度; 自主招生的院校更不能按省区设置不同的录取标准。目前,大学招考适龄人口

2020抗击疫情展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心得体会最新_优秀范文

2020抗击疫情展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心得体会最新_优秀 范文 作者:李思辉【文化评析】五四青年节之际,Bilibili网站发布了一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年轻…本人为您整理了《2020抗击疫情展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心得体会最新》,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五四青年节之际,Bilibili网站发布了一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对年轻人的羡慕、点赞、致敬,引发广泛讨论。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芽,如利刃之新发”,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曾几何时,一些人对年轻人“看不惯”,觉得他们“不着调”,有的甚至给年轻人打上“堕落的一代”“叛逆的一代”等标签,感慨一代不如一代。实际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会以一代人的方式承担起属于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4万多名援鄂医务人员中,有1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00后。若放在十多年前,一些人恐怕很难料想到,某一天,那些被他们称作“小皇帝”的一代人竟成为抗疫战场上的白衣天使,成为危难当中的真心英雄,成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精神的践行者。有人感慨地说,疫情中发现90后、00后突然长大了。其实,不是他们突然长大了,而是很多人对他们缺乏足够了解,疫情中的“现场直播”纠正了固有的偏见。这也说明,不论时代怎样变化,精忠报国、经世济民、舍身忘我、九死无悔等根植于中华儿女血脉中的精神基因终将代代赓续。这还说明,青年人个性的舒展,往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离经叛道”,嘟嘴卖萌、搞怪夸张,也并不影响他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向前。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一些年长者对青年一代的思维方式、行为表现“看不惯”,有爱之切责之深的意味,但未必都科学和客观。反

中国农民工群体发展历程

中国农民工群体发展历程 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进入到发达地区寻求工作机会。当时的政策对农民工就业产生了极大的恶劣影响,其后随着政策的日益改进以及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群体的关心关注使得农民工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使得农民工的就业渠道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回乡创业,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推动了特色化区域经济的发展。 农民工以人为本城乡发展特色经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乡镇企业就业,形成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在20 世纪80 年代末还出现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 。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进入到发达地区寻求工作机会。1992 年以后,中国经济发展到了新一轮增长期,农民工规模急剧扩张,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此之前,政府对于这个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并没有给予特别的关注,更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来调节农民工进城所带来的影响。进入90 年代中后期,城市出现了三大严重问题:农民进城、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以及下岗

人员再就业问题。此时相关机构出台了一系列不合理政策,使得农民工管理在政策上走上了歧途。这些政策严重扭曲了在城乡统筹方面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历史进程,也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权利。这个政策规定集中体现了当时用计划经济的思路处理问题、用分割城乡的思路处理农村问题的政策倾向。在以限制和歧视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几年当中,农民进入城市的流向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相反农民对于政策的厌恶和抵抗却越来越严重。 21世纪以后,这些错误的政策开始被矫正。2003 年标志着农民工政策导向的根本转变。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惠及三农的政策和措施。各行业中人员选择方面对农民工和城镇居民一视同仁,赋予了农民以权利,保障农民的利益。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居民身份平等化的历史过程来看,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上的角度来看,这个文件具有历史里程碑的价值。以以人为本的视角来看待农民工,不再是为了城市人的需要以及社会秩序来处理农民工问题。使得农民问题得到了关心和关注,这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在近年来,各地逐渐出现了“用工荒” “招工难”现象,缺少足够的劳动力,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新时代的到来,这不仅是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规模在不断扩大,对民工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且说明了我国政府对于农村建设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体制下,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的城镇转移就业行为既受我国宏观

中国农民工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农民工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摘要:三农问题和城镇化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农民工问题正处于这两大问题的核心地带。正是因此,近年来农民工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受到我国政府重点关注。本文讨论了中国农民工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农民工工资水平和工资拖欠问题、农村劳动力减少的问题以及农民工对城市和城市居民群的归属感的问题。农民工为城市贡献了很大比例的GDP,而工资水平远远达不到相应的比例。并且农民工的工资经常被拖欠。大量的农民工离开农村工作,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发生大量转移,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并且农民工对城市有很强的归属感,而对城市居民群的归属感却很弱。本文对于这些问题都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现状问题解决方案工资归属感 一. 农民工的社会现状 (一)农民工的概念 农民工泛称所有在外打工的农村人。通常简称民工,是中国大陆对进城务工农民的称谓,从1978改革开放至今农民工人数已达2、4亿,拥有农业户口身份,由于中国大陆至今仍未废止户籍制度,农民无法自由迁移,没有非农业户口,为城市创造了GDP,不能享受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福利,“农民工”成为这一制度之下特殊群体。农民工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大部分的农民工教育水平在小学以下文化程度。 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去认识和界定农民工(王春光,2005)。首先是职业:农民工从事的是非农职业或以非农为主要职业,即农民工的绝大部分或全部劳动时间花在非农活动上,主要收入来自非农活动。其次是制度身份:尽管农民工是非农从业者,但是他们在户籍上还是农业户口,属于农民身份,与非农户者有着明显的身份差别。即农民工虽然为城市工作,可是他们并不能享受非农业户口的福利待遇。第三个方面是劳动关系。严格地说,农民工不是雇佣者,而是被雇佣者,他们是被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外企老板、乡镇企业、国有和集体单位甚至各种NGO(非政府组织)雇去从事非农活动的,而那些自己不但不是被雇佣者、反而去雇用其他人的农村人口,不应属于农民工。第四个方面是地域,农民工来自农村,是农村人口。 (二)农民工从事的职业 他们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的私营企业、外资在华工厂、国有企业,在企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线区域从事体力劳动,行业包括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职业包括工厂工人、建筑工人、清洁工人、服务员、售货员、保姆、保安、小贩、个体工商户、市场菜贩、流浪乞讨人员、收破烂人员等等,居住在工厂宿舍或在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的城中村,租住在十平方米左右的“单房”,中国大陆的企业普遍不同程度违反劳动法,工会制度名存实亡,农民工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没有政治地位,无法表达自己的声音,往往是城市被雇佣者中工作条件最差、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他们是贫富巨大差距的压力承受者,和城里人一样承受通货澎胀、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的压力,同时也是中国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大的群体,

中国近代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的社会存在。几千年延续至今,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而与农民问题联系最密切的则是土地。如果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么土地则是农业的基础,它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证。而我国只占世界7%的耕地却要养活占世界20%以上的人口,土地显得更加重要,土地的占有和利用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国的稳定。因此,土地问题是维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围绕土地问题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制度,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一切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一、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土地制度变革 1.土地改革阶段: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革为农民私有的土地制度 1949年7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0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了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开辟道路。”规定了对“所有没收和征收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应“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到1952年底,除新疆、西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以外,全国广大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已全部完成。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把土地农民私有制改为农民私有、集体统一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 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合作制理论,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在根据地,农业合作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劳动互助,但也发展了一些农业生产合作社。大规模地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1952年,首先开始的主要是初级社,即在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前提下,农民以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入股,集体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初级社虽然不涉及土地私有权,但使用权则由个人使用变为集体共同使用,这是土地制度的重大变革。 3.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化阶段:把农民土地私有、集体统一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改革为集体统一所有、统一经营的土地制度 1955年8月以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初级社方面,高级社只是作为试点,数量很少,也不提倡,但在1955年秋,毛泽东同志强调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就要到来,强行推动农业高级合作化运动,只有一年半时间,就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组建农业高级合作社的任务。在高级社阶段,农民私有的土地和牲畜、大型农具以及土地上的附属物如塘、井等水利设施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取消土地报酬,取消初级合作社的土地与大农具入社分红制度。 在人民公社化阶段,更是全面无偿剥削农民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自然资源,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还是很低的条件下,必然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把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变革为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土地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将为新的制度所代替。以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的“包产到户”为开端,中国开始了又一次重要的土地制度变革,即将纯粹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变成为土地集体所有、农民家庭承包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2020年精选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5篇

2020年精选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5篇 2020年精选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镇)和乡镇企业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就是被称为农民工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他们就业流动性强,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有的长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然尚未成为城市居民,但与农民也有很大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观念已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熏陶。农民工的大量涌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国情的产物,将长期存在于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 一、充分认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量事实说明,农民工已是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4年全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2亿左右。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从业人员的68%,在建筑业、采掘业中占到近80%,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这一比重达到50%以上。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过去20多年,如果没有农民工,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就不会有那么快,沿海地区新兴产业和开放型经济就不可能迅猛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已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从现实情况看,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拖欠工资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

2019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2019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9-12-14 来源:调查报告 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XX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XX年,我国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但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继续下降;中西部地区和第三产业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有所增强。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XX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不过,自XX年以来,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XX年、XX 年、XX年和XX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0个、0.5个、1.5个和0.5个百分点。 分年龄段看,青壮年劳动力是农民工的主力群体。数据显示,21岁至40岁的农民工占53%,41岁至50岁占26.4%,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7.1%。不过,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由XX年的65.9%下降到XX年的56.5%,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35.5岁上升到38.3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分析,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这意味着人口红利在持续减少,老龄化程度在加重。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少年轻的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不再需要像过去一样大规模地向沿海地区流动。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4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的下降。 未来40岁以下农民工比重可能会继续下降,对于制造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尽量避免对廉价劳动力形成依赖。李佐军说。 从农民工的流向分布情况看,西部地区吸纳能力继续增强。西部地区吸纳

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李佐军分析说,随着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一大批产业企业将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将使中西部地区增加就业岗位,也会吸引一部分农民工流向西部,这有利于扩大中西部地区的消费,对城镇化的发展形成支撑。 报告显示,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中从业的比重为56.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农民工在第三产业从业的比重为42.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吸纳农民工的能力增强,也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表现。李佐军表示,当前,三产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强于二产,这也导致了更多农民工流向第三产。 报告还显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864元,比上年增加255元,增长9.8%。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行业农民工收入均保持增长,但农民工工资拖欠额上升较多,五险一金参保率仍然有待提高。XX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资为9511元,比上年增加1392元,增长17.1%。

【报告】中国农民工的调研报告

【关键字】报告 中国农民工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下面是中国农民工的调研报告,请参考!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休息力转移到城市(镇)和乡镇企业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就是被称为农民工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休息大军。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休息者。他们就业流动性强,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有的长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然尚未成为城市居民,但与农民也有很大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观念已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熏陶。农民工的大量涌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国情的产物,将长期存在于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 一、充分认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量事实说明,农民工已是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据国家统计局调查,XX 年全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2亿左右。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从业人员的68%,在建筑业、采掘业中占到近80%,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这一比重达到50%以上。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过去20多年,如果没有农民工,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就不会有那么快,沿海地区新兴产业和开放型经济就不可能迅猛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已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从现实情况看,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拖欠工资现象严重;休息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社会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这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宗旨决定的,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和制度,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使城乡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走共同

中国近现代土地政策总结

1. 太平天国(1851年):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它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按人口平均分配。该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意义。但它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而且,《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并未付诸实施。 2. 旧三民主义(1905年):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3. 新三民主义(1924年):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4. 《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12月):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5. 《兴国土地法》(1929年4月): 1929年4月,毛泽东、邓子恢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是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6. 抗日战争时期以及第二次国共合作末期(1937年--1946年): 1)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会前,中共中央发表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一项为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另一项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组织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这要求我们在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时,必须关注与其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和问题。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岁2。16岁、18岁的年龄,基本上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一离开初中或高中校门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3.近80%的人未婚。 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当时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数据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