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池 教学设计

电解池 教学设计
电解池 教学设计

第三节《电解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本节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解原理,二是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原理和原电池原理都是电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不同的是,原电池原理研究的是如何利用能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变为电能;而电解原理研究的是如何借助电能使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发生,从而使电能转换成化学能。

课本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都放在了十分突出的地位,“电解池”是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实体,通过“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引出电解原理,又在理解电解原理的基础上介绍相关化工生产方面的应用,如氯碱工业、电解精炼铜、电镀工业以及电冶金等。然而电解过程中的放电顺序和阴阳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每届学生掌握得不够好,因此在“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引出电解原理后,进行电解过程中的放电顺序和阴阳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的专项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提高辨证思维能力。为更好的学习电解原理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重心是认识“电能如何转换成化学能”,为避免重心偏移,还要对以下知识点的深度予以适当控制。

对于电解过程中阴、阳两级上离子的放电顺序,只要求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具体来说,在阳极,几种阴离子的放电顺序可依据常例为:C l-〉OH-〉SO42-。若是金属单质作阳极,则除Pt、Au、Ti等少数金属以外,其他金属将优先于阴离

子在阳极放电。

在阴极,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一般是: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越不活泼金属,其阳离子越容易被还原。而铝以前的金属均不可能在水溶液中被还原。

要特别注意:不要把阴、阳离子在电极上的放电顺序绝对化。因为阴、阳离子在两极上的放电情况比较复杂,与离子性质、溶液浓度、电流密度和电极材料等都有关系。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

本节课学习重点: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阴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本节课学习难点:阴、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1、新课引入。播放学生朗读的“关于大埔的陶瓷”的微视频,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师生共同走进电解原理的进一步学习,复习“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现象和产生现象的原因。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前面学习的电解池原理与本课将要学习的阴阳离子放电顺序、阴阳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学新授。阴阳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联系已学知识氧化还原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设置问题,分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重点强调若是金属单质作阳极除Pt、Au、Ti等少数金属以外,其他金属将优先于阴离子在阳极放电。

阴、阳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在师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分

组讨论,归纳总结不同类型的酸、碱、盐与惰性电极、活性电极电解产物,总结规律。

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将问题分解为以下几点:

(1)通电前,电解质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的运动情况怎样?

(2)在电解装置中,注意阳极是什么材料。

(3)通电后,溶液中的离子运动发生了什么变化?

(4)根据阴阳离子放电顺序书写电极反应式。电解后,在阴极区和阳极区分别得到的产物是什么?

(5)根据电解质和水的电离方程式,阴阳极电极反应式书写出总反应。

在上述活动中,努力为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思维空间。帮助学生在理解电解原理的基础上将思维的触角向应用方面自然延伸。为氯碱工业、电镀、粗铜精炼、电冶金等学习奠定基础,与引课“大埔陶瓷”的现代工艺相呼应。

由于本节知识容量较大,课堂教学中需要注重对知识深度的把握,以保证教学重点目标的落实。

3、归纳总结: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两个重点内容,放电

顺序、阴阳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和规律。

4、巩固提高:安排抢答试题、分组必答、共答试题,反馈

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5、交流讨论:各组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6、总结表彰:根据课代表课上记录的情况,对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准确得分较多的同学和小组提出表扬,给予肯定和鼓励。

7、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