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教案

针灸学教案
针灸学教案

《针灸学》教案次页?

讲次:第4周/ 第4次

内容: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学时:3学时

章节: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十二经脉

教具:Powerpoint、照片、挂图、动画等。

掌握内容: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其中30个右左常用的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熟悉内容: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

了解内容:全面了解肺经、大肠经、胃经腧穴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重点: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通过多媒体手段的理论教学,展现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通过多媒体手段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其中30个右左常用的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难点:经脉的循行、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

拓展:各经经脉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激趣:腧穴主治作用的临床应用,古代医家腧穴运用范例。

课堂讲授,穿插课堂提问。教学采用多媒体及照片、挂图、幻灯等教学方法,展示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通过多媒体手段的理论教学,展现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腧穴及其临床应用。

35min

二、手阳明大肠经35min

三、足阳明胃经45min

?注:教案次页按每一讲次准备

总结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布置作业:5 min

1.掌握肺经、大肠经、胃经的经脉循行。

2.肺经、大肠经、胃经重点腧穴的主治规律是什么?

3.如何理解“四总穴歌”?

4. 预习下次课内容:上篇针灸理论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十二经脉四足太阴脾经五手少阴心经六手太阳小肠经

《针灸学》讲稿

上篇针灸理论

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释:1.胃口:胃之上口。

2.肺系:与肺连接的气管喉咙等组织。

3.臑:上臂。臑内:上臂屈侧。

4.上骨:桡骨。

5.廉:边缘。

1.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可图示如下:

中焦-络大肠-沿胃口-上膈-属肺-出腋下-上肢内侧前沿-列缺-鱼际-大拇指桡侧端(少商)

-食指内侧(商阳)

2.联络脏腑器官:

肺、大肠、胃、膈、咽喉、气道等。

手太阴经络现象

韩某女20岁1975年初诊

左肺经皮脂腺痣

自幼发病,绒毛状增生或疣状增生性皮损,从胸中至左拇指内侧,沿肺经分布冯某男9岁1971年初诊

右肺经神经性皮炎

病期一年,多角形扁平丘疹,从右胸至鱼际部位,沿肺经呈带状分布。

(二)主要病候

1.经络病候:

偏头痛、口眼喎斜、喉痹、颈项痛、牙痛、上臂内侧痛、手腕痛。

2.脏腑病候:

咳嗽、气喘、胸痛、咳血、胸部胀满、吐泻、潮热。

(三)主治概要

(四)本经腧穴(11穴)

1.中府ZHONG FU(LU1)肺募穴

云门YUNMEN (LU2)

〔定位〕

〔主治〕共性:

调理肺气止咳平喘

〔配伍〕

〔操作〕

2.天府TIANFU(LU3)

侠白XIABAI (LU4)

〔定位〕

〔主治〕共性:

止咳平喘宽胸理气通络止痛

特点:

天府:瘿气、鼻衄。

〔配伍〕

〔操作〕

3.尺泽CHIZE (LU5)合穴

孔最KONGZUI (LU6)郄穴

列缺LIEQUE (LU7)络穴

经渠JINGQU (LU8)经穴

太渊TAIYUAN (LU9)输穴;原穴;脉会穴

〔定位〕

〔主治〕共性:

宣肺止咳理气平喘清泻肺热

特点:

尺泽:泻肺热。泻热作用强。“合主逆气而泄”

孔最:清热止血。

列缺:宣肺疏风,通经活络。

《四总歌》:“头项寻列缺”

《八脉交会八穴歌》:“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太渊:脉之大会。

〔配伍〕

〔操作〕

4.鱼际YUJI (LU10)荥穴

少商SHAOSHANG (LU11)井穴

〔定位〕

〔主治〕共性:清泻肺热,清利咽喉。

特点:

鱼际:吐泻、乳痈、掌中热。

少商:醒脑开窍

〔配伍〕

〔操作〕

手太阴肺经经穴主治小结: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释:1.大指次指:食指。

2.两骨间:第一、二掌骨之间。

3.两筋:拇长、短伸肌腱过腕关节处。

4.髃骨:肩胛岗之肩峰突。

5.柱骨:泛指颈椎。

6.柱骨之会上:指大椎穴。

7.缺盆:锁骨上窝。

1.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可图示如下:

食指之端--第一、二掌骨间--阳溪--行上肢外侧前面--上肩-背(大椎)---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上颈贯颊--入下齿--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挟鼻孔(迎香)

2.联络脏腑器官:

大肠、肺、膈、口、鼻、下齿等。

手阳明经络现象

董某女37岁1972年初诊

右大肠经汗孔角化症

病期27年,环形堤状隆起之角化性皮损,沿大肠经呈带状分布,从1、2指至肩峰。

张某女5岁1972年初诊

左大肠经神经性皮炎

病期一个月,苔癣化皮损沿大肠经呈带状分布,从左手1-2指至肩部。

(二)主要病候

1.经络病候:

上臂疼痛,中风偏瘫,口眼歪斜,咽喉疼痛,颈强痛,牙痛,鼻衄,鼻渊。2.脏腑病候:

腹痛,腹胀,泄泻,肠鸣。

《灵枢经脉》:手阳明大肠经主“津所生病”。

(三)主治概要

(四)本经腧穴(20穴)

1.商阳SHANGYANG (LI1)井穴

二间ERJIAN (LI2)荥穴

三间SANJIAN (LI3)输穴

合谷HEGU (LI4)原穴

阳溪YANGXI (LI5)经穴

〔定位〕

〔主治〕

共性:

(1)泻阳明热

(2)通络止痛

(3)调理胃肠

特点:

商阳:醒脑开窍

合谷:(1)有较强的泻热作用

(2)醒脑开窍

四关穴:两合谷、两太冲。

(3)治头面五官病

《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

(4)催产、下死胎(古籍记载)

补合谷、泻三阴交堕胎。

《神应经》(明?陈会):孕妇不宜针。

阳溪:疏风散热

〔配伍〕

〔操作〕

2.偏历PIANLI (LI6)络穴

温溜WENLIU (LI7)郄穴

下廉XIALIAN (LI8)

上廉SHANGLIAN (LI9)

手三里SHOUSANLI(LI10)

曲池QUCHI (LI11)合穴

〔定位〕

〔主治〕

共性:

(1)泻阳明热

(2)通络止痛

特点:

偏历:本经络穴。手阳明络脉入耳,合于宗脉。

温溜:治疗疔疮。

手三里:长于治疗腰痛(急性腰扭伤)

曲池:(1)祛风泻热长于治疗皮肤病。

(2)通络止痛作用强。

用于一切上肢疾患。

(3)长于治疗大肠腑病。本经合穴。

(4)别名--鬼臣

(5)行气化瘀

(6)现代研究

〔配伍〕

〔操作〕

3.肘髎ZHOULIAO (LI12)

手五里SHOUWULI (LI13)

臂臑BINAO (LI14)

肩髃JIANYU (LI15)

巨骨JUGU (LI16)

〔定位〕

〔主治〕

共性:

(1)通经活络,宣痹止痛

(2)理气散结

特点:

臂臑:清热明目

肩髃:长于治疗肩部疾患。

肩三针:肩髃、肩贞、肩前。〔配伍〕

〔操作〕

4.天鼎TIANDING (LI17)

扶突FUTU (LI18)

〔定位〕

〔主治〕

共性:清咽利喉,理气化痰

特点:

扶突:宣肺理气

〔配伍〕

〔操作〕

5.口禾髎KOUHELIAO (LI19)

迎香YINGXIANG (LI20)

〔定位〕

〔主治〕

共性:疏风通络,清热开窍

特点:

迎香:现代应用,迎香透四白治疗胆道蛔虫。〔配伍〕

〔操作〕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主治小结:

三、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释:1.頞:鼻根部。

2.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3.颐:口角后,下颌部。

4.客主人:上关穴。

5.额颅:前额。

6.气街:气冲部,当股动脉搏动处。

7.胃口:胃之下口。幽门。

8.髀关:(1)股之上端。(2)膝上通称。

9.伏兔:股四头肌隆起处。

10.膑:膝盖。

11.足跗:足背。

12.中指内间:“指”通作“趾”,“内间”,内侧趾缝。

(1)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图示如下:

(2)联络脏腑器官:

鼻、上齿、唇、口、目、耳、胃、脾、咽喉、膈等。

(二)主要病候

1.经络病候:头痛、中风偏瘫、口眼歪斜、咽喉疼痛、牙痛、鼽衄、下肢疼痛。

2.脏腑病候:胃脘疼痛、腹痛、腹泻、肠鸣、消谷善饥、痢疾、癫狂。(三)主治概要

(四)本经腧穴(45穴)

1.承泣CHENGQI (ST1)

四白SIBAI (ST2)

巨髎JULIAO (ST3)

地仓DICANG (ST4)

〔定位〕

〔主治〕

共性:疏风通络

以治疗局部病变为主。

特点:

承泣、四白、巨髎:

祛风明目

治疗一切目疾。

巨髎:治疗鼻病。

地仓:长于治疗口眼歪斜。

〔配伍〕

〔操作〕

2.大迎DAYING (ST5)

颊车JIACHE (ST6)

下关XIAGUAN(ST7)

〔定位〕

〔主治〕

共性:开关通络

以治疗面口疾患为主。

特点:

颊车:疏风清热,调气止痛

下关:疏风清热

〔配伍〕

〔操作〕

3.头维TOUWEI (ST8)

〔定位〕

〔主治〕祛风泄火,止痛明目

〔配伍〕

〔操作〕

4.人迎RENYING (ST9)

水突SHUITU (ST10)

气舍QISHE (ST11)

缺盆QUEPEN (ST12)

〔定位〕

〔主治〕共性:宣肺平喘,利咽理气

治疗局部及就近脏腑器官病变为主。

特点:

人迎:降血压。

气舍:通络止痛。

〔配伍〕

〔操作〕

5.气户QIHU (ST13)

库房KUFANG (ST14)

屋翳WUYI (ST15)

膺窗YINGCHUANG(ST16)

乳中RUZHONG (ST17)

乳根RUGEN (ST18)

〔定位〕

〔主治〕

共性:(1)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2)调理气血

特点:

乳根:活血通络

〔配伍〕

〔操作〕

6.不容BURONG (ST19)

承满CHENGMAN (ST20)

梁门LIANGMEN (ST21)

关门GUANMEN (ST22)

太乙TAIYI (ST23)

滑肉门HUAROUMEN(ST24)

天枢TIANSHU (ST25)大肠募穴

〔定位〕

〔主治〕

共性:调理脾胃,和胃降逆

以治疗局部和脏腑器官病变为主。

特点:

太乙、滑肉门:镇惊化痰。

天枢:(1)长于调理脾胃

(2)除湿

(3)调理气血

〔配伍〕

〔操作〕

7.外陵WAILING (ST26)

大巨DAJU (ST27)

水道SHUIAAO (ST28)

归来GUILAI (ST29)

气冲QICHONG (ST30)

〔定位〕

〔主治〕

共性:理气止痛

以治泌尿生殖、少腹部疾患为主。

特点:

归来:调经止带,

〔配伍〕

〔操作〕

8.髀关BIGUAN (ST31)

伏兔FUTU (ST32)

阴市YINSHI (ST33)

梁丘LIANGQIU (ST34)郄穴

犊鼻DUBI (ST35)

〔定位〕

〔主治〕

共性:疏经通络

特点:

梁丘:(1)本经郄穴,治疗急性痛证。

(2)理气和胃

〔配伍〕

〔操作〕

9.足三里ZUSANLI (ST36)合穴;胃下合穴

上巨虚SHANGJUXU(ST37)大肠下合穴

条口TIAOKOU (ST38)

下巨虚XIAJUXU (ST39)小肠下合穴

丰隆FENGLONG (ST40)络穴

〔定位〕

〔主治〕

共性:(1)调理脾胃

(2)通经活络

特点:

足三里:

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此穴。

唐《千金方》列为十要穴之一;

宋马丹阳列为天星十二穴之一;

明《针灸大成》列为四总穴之一。

(1)扶正培元

(2)补益气血

(3)宁心安神

(4)《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

上巨虚:大肠下合穴。

通腑化滞,疏调经气

条口:舒筋通络

下巨虚:小肠下合穴。

治小肠腑病。

丰隆:本经络穴。

理气化痰,为治痰要穴。

《玉龙歌》:“痰多宜向丰隆寻。”

《医学纲目》:“一切痰饮取丰隆。”

10.解溪JIEXI (ST41)经穴

冲阳CHONGYANG(ST42)原穴

陷谷XIANGU (ST43)输穴

内庭NEITING (ST44)荥穴

厉兑LIDUI (ST45)井穴

〔定位〕

〔主治〕

共性:(1)调理脾胃

(2)清利头目

(3)清热安神

(4)通络止痛

特点:

解溪:健脾化湿涤痰。

厉兑:醒脑开窍

〔配伍〕

〔操作〕

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小结:

中医针灸学概论

中医针灸学概论 针灸治疗学是阐述针灸治疗疾病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本理论和经络、腧穴、刺炎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其内容颇为广泛,总体可分为概论、各论及专论三个部分。概论主要阐述针灸治疗作用、针灸治疗原则、针灸辨证论治纲要和针灸配穴处方(包括特走穴的临床应用),各论详细介绍临床各科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专论则介绍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针刺麻醉和针灸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针灸治疗作用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机体处于经络疏通、气血畅达、脏腑协调、阴阳平衡的状态。而在病理s情况下,则经络里滞、气血不畅、脏腑失调、阴阳失衡。针灸治病就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脑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中医理论中“不通则痛”,即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病证。经络闭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甚至气滞血瘀,从而引发肢体或脏腑的肿胀、疼痛。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到相应肢体、脏腑,又会引起肢体的麻木、按软、拘挛或者脏腑功能活动失去平衡。凡此,均应“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以针灸之法疏通经络,《内经》称之为“解结”。如《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解结就是疏通经脉,使脉道通畅,气血畅行。 由于引起经脉不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故《内经》中又针对不同原因,提出了不同的疏通经络的方法,即“针所不为,灸之所直”。《干金方》中说:“凡病皆由血气室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议温暖之。”可见,同样是经络闭阻不通,实热引起者直用针刺,虚寒引起者直行灸疗。对于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受患经脉部位酸楚冷痛、痉挛抽痛或跌仆损伤而致的肢体红肿疼痛,针刺可起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而止痛的作用。对于气血不行、经脉失养引起的肢体麻木不仁、酸软无力、瘫痪失用,灸疗可以起到益气养血、温经通络而补虚的作用。 二、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过程,就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疾病的发生,是正气处于相对劣势,邪气处于相对优势。既病之后,机体仍会不断产生相应抗病能力,继续与病邪抗争。若正能胜邪,则邪退病愈;若正不敌邪,则病趋恶化。 针灸治病,不外乎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扶正就是扶助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正气得复又有利于抗邪。祛邪就是祛除病邪,减轻疾病症状,消除致病因素,病邪得除又减轻对正气的损伤。 针灸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凡邪盛正气未衰老(新病),治宜祛邪一为主,邪去五户芬。正虚邪不盛者(久病),治宜扶正为主,正复邪自除。若正已虚而邪未衰,单纯扶正则难免助邪,一味祛邪,又更伤正气,故治宜攻补兼施。若以正虚为主者,扶正为上,”兼以祛邪,或先补后攻。若以邪实为主者,法邪为上,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补。

中级医师针灸学相关专业知识试题

( 1 ). 下列哪部著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 A.《伤寒金镜录》 B.《伤寒舌鉴》 C.《舌鉴辨证》 D.《辨舌指南》 E.《诊家正眼》 ?正确答案:A ?解析: ( 2 ). 创立"诊籍"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淳于意 C.华佗 D.扁鹊 E.司马迁 1 ?正确答案:B ?解析: ( 3 ). 下列哪项最能说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A.审证求因 B.司外揣内 C.四诊合参 D.治病求本 E.脏腑经络 1 ?正确答案:B ?解析: ( 4 ). 下列哪种脉亦为平人之常脉 A.大脉 B.滑脉 C.洪脉 D.实脉 E.数脉 1 ?正确答案:B

?解析: ( 5 ). 房颤时,房颤波(f波)在哪个导联最清楚 A.Ⅱ导联 B.Ⅲ导联 C.aVF导联 D.aVL导联 E.V1导联 4 ?正确答案:E ?解析: ( 6 ). 社会舆论的作用,不包括 A.约束 B.调整 C.疏导 D.规范 E.指导 ?正确答案:A ?解析: ( 7 ). “危害公共卫生罪”是依据哪部法律定罪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1 ?正确答案:B ?解析: ( 8 ). 心包积液最佳投照位置是哪种 A.心脏正位 B.心脏右前斜位 C.心脏左前斜位

D.心脏立、卧位 E.心脏侧位 3 ?正确答案:D ?解析: ( 9 ). 伤寒复发的原因是 A.再次感染伤寒沙门菌 B.菌血症未完全清除 C.胆囊及肠道的伤寒沙门菌侵入血流 D.潜伏在病灶或巨噬细胞内的伤寒杆菌再度繁殖人血 E.伤寒沙门菌侵入肠壁淋巴组织 3 ?正确答案:D ?解析: ( 10 ). 淡白舌不会见于下列哪项 A.大失血后 B.久病 C.禀赋不足 D.水湿内停 E.瘀血阻滞 4 ?正确答案:E ?解析: ( 11 ). 心肌梗死特征性心电图出现在I、aVL、V5(V6)导联,可以确定梗死的部位是 A.前间壁 B.前壁 C.侧壁 D.下壁(膈面) E.正后壁 2 ?正确答案:C ?解析: 心电图I、aVL、V5(V6)导联可反应心脏侧壁部位。 ( 12 ). 心境障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针灸学教案

针灸学 1.最原始的的针刺工具是砭石。 2.砭石最初用于刺破脓肿,作为刺络泻血之用。 3.砭石从东方来,灸法从北方来。 4.《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5.《针灸甲乙经》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全书收录349个腧穴,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全书。 6.《针灸大成》杨继洲著收,录经穴359个。 7.《针灸逢源》李学川撰,强调辩证取穴,针药并重,记载了361个经穴。 8.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9.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阳经: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手三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足三阴经(足背):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足厥阴经(交叉):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10.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 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 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 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 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 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 11.十二经脉的巡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少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循行交接: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12.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规律 流注口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13.奇经八脉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八条经脉 14.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称为“一源三岐”。 15.督脉称为阳脉之海,任脉称为阴脉之海,冲脉称为十二经脉之海或血海。 16.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各自别处一络,加上脾之大络称为十五络脉 17.胃之大络,名曰虚里。 18.十二经别络在四肢肘膝关节。 19.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 20.经筋的作用主要是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 21.“四根三结”指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 22.气街具有横向为主、上下分布、紧邻脏腑、前后相连的特点,横贯脏腑经络,纵分头、 胸、腹、胫是其核心内容。 23.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 24.髓海为元神之府,胸部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

针灸学相关专业知识模拟1含答案

针灸学相关专业知识模拟1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各项,不属于“诊法”的内容是 A.望舌 B.辨证 C.切脉 D.闻声 E.问诊 答案:B 2. 大便秘结,发热腹痛属于 A.热结肠道,热盛伤津 B.津液亏少,肠道失润 C.阴血不足,肠失濡润 D.气虚失运,传送无力 E.阳虚寒凝,气机滞塞 答案:A [解答] 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便而艰涩不畅者,谓之便秘。如大便秘结,发热腹痛,多因热结肠道,热盛伤津;若大便秘结,口干咽燥,为津液亏少,肠道失润;如大便秘结,兼见面白脉细,是阴血不足,肠失濡润所致;若大便秘结,且乏力短气者,为气虚失运,传送无力;若大便秘结,尿清肢冷者,是阳虚寒凝,气机滞塞所致。 3. 大便时干时稀属于 A.脾气亏虚

B.肛门瘀血 C.肝郁脾虚 D.大肠湿热 E.肾虚命门火衰 答案:C [解答] 溏结不调即大便或干燥或稀溏无规律。其中,大便时干时稀者,多因肝郁脾虚,肝脾不调而致;若大便先于后稀,多属脾胃虚弱。 4. 厌恶食物,甚至视之恶心,恶闻食臭属于 A.不欲食 B.纳少 C.纳呆 D.呃逆 E.厌食 答案:E 5. 白带中混有血液,赤白杂见属于 A.肝经郁热 B.肾阳不足,阳不化水 C.气虚失运,传送无力 D.脾虚中气下陷 E.脾胃虚寒 答案:A 6. 下列各项,不属于月经周期经常提前7天以上的病机是 A.气虚不能摄血

B.阳盛迫血妄行 C.阴虚而虚热内扰 D.肝郁、血瘀,血海不宁 E.湿热蕴结 答案:E 7. 瞪目直视属于 A.脏腑精气将绝 B.风热毒邪上攻 C.太阳经绝证 D.寒湿水饮内停 E.肝胆火炽 答案:A 8. 病人两目上视,不能转动或兼项强抽搐,角弓反张属于 A.脏腑精气将绝 B.风热毒邪上攻 C.肝风内动 D.寒湿水饮内停 E.肝胆湿热 答案:C 9. 四肢或某一肢体肌肉消瘦、萎缩,松软无力属于 A.气血亏虚 B.邪气壅盛 C.寒湿内侵

针灸学教案

《针灸学》教案次页? 讲次:第4周/ 第4次 内容: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学时:3学时 章节: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十二经脉 教具:Powerpoint、照片、挂图、动画等。 掌握内容: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其中30个右左常用的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熟悉内容: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 了解内容:全面了解肺经、大肠经、胃经腧穴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重点: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通过多媒体手段的理论教学,展现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通过多媒体手段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其中30个右左常用的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难点:经脉的循行、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 拓展:各经经脉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激趣:腧穴主治作用的临床应用,古代医家腧穴运用范例。 课堂讲授,穿插课堂提问。教学采用多媒体及照片、挂图、幻灯等教学方法,展示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通过多媒体手段的理论教学,展现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腧穴及其临床应用。 35min 二、手阳明大肠经35min 三、足阳明胃经45min ?注:教案次页按每一讲次准备

总结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布置作业:5 min 1.掌握肺经、大肠经、胃经的经脉循行。 2.肺经、大肠经、胃经重点腧穴的主治规律是什么? 3.如何理解“四总穴歌”? 4. 预习下次课内容:上篇针灸理论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十二经脉四足太阴脾经五手少阴心经六手太阳小肠经 :

靳三针(针灸教案)

“靳三针”是靳瑞教授集历代针灸名家临证经验之精华。靳三针就是三针,三次治好病。 智三针: 智力低下,神庭+本神*2,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常规手法。 四神针: 智力低下,精神障碍,头疼,四神针,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百会前后左右各1.5寸,针尖向外刺。 脑三针:

运动共济失调,脑瘫,弱智,视力障碍。脑户+脑空*2,脑户: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脑空: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向下刺。 颞三针: 运动障碍,偏瘫,弱智.颞三针,耳类直上2寸,其前后各1寸向下刺. 晕痛针: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 四神针+印堂+太阳穴*2 .印堂:在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太阳穴直刺. 眼三针:

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等.眼ⅠⅡⅢ针.Ⅰ:睛明穴上2分,向眼底进针1.2—1.5寸.Ⅱ:眶下缘中点,向眼底进针1.2—1.5寸,将眼球向上推.Ⅲ:眶上缘中点,向眼底进针1.2—1.5寸,将眼球向下推,要深刺达眼底,不提插,不旋转,不加电针!只向上刮针. 定神针:多动症,眩晕,注意力不集中,弱智儿童.定神针Ⅰ:印堂穴上5分.Ⅱ:阳白穴上5分,左右各一.阳白: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向下刺 鼻三针: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病等.迎香,上迎香,印堂,加攒竹.上迎香: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迎香病情早期对刺,病久向内上斜刺。上迎香向内下斜刺。 慢性鼻炎:用攒竹穴.面肌针,面肌痉挛.四白,颊车,地仓,迎香,禾廖. 眼肌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面肌痉挛:地仓透颊车,迎香或和廖,加电用连续密波,时间大约45分钟, 叉三针: 三叉神经痛.太阳,下关,阿是穴.上支:太阳,下关,阿是穴(阳白)中支:太阳,下关,阿是穴(四白).下支:太阳,下关,阿是穴(大迎)加电可以长时间.

针灸学的学习方法

针灸学的学习方法 展开全文 学习针灸学,应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具备一定的中医推础和现代医学知识,掌握好学习方法,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学会运用一般的学习方法,如预习复习、提出问题、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学用结合等,尤其需要根据针灸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学习。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目的和要求,掌握本课程的学习重点。《针灸学》是中医类专业等学生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运用针灸防病治病的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针灸学基

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重点了解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重点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针灸一手法的基本要领;建立中医针灸临床思维,熟练运用针灸防治疾病。 2.学习针灸基础理论,强调综合理解,适当背诵。针灸从础理论主要有经络学说和偷穴理论。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等,腧穴的名称、定位、主治等,系统复杂、内容具体,需要准确把握、牢固记忆。要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从整体上理解经络喻穴的概念,包括其结构和功能,有必要用现代医学知识(如解剖学知识)予以补充。适当背诵很重要,尤其对初学者,可以采取背诵经络经典原文、瑜穴歌诀的方式加强记忆。 3.掌握针灸技术,必须严格手法练习,遵循操作规范。针灸技术,尤其是针刺手法,强调手法技巧和操作规范,需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熟练运用。掌握针刺手法,要加强实训,不仅要有正确的持针姿势,熟悉操作要领,而且要具备良好的指力。《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提出了针刺手法基本要求。指力良好,进针和行针时不易弯针,且运针自如,强弱有度,不仅可以达到针刺手法操作要求,而且可以提高疗效。良好的指力需要反复训练而获得。循们经络、找准脑穴也需有一定的训练基础。一般以人体经络愉穴图谱、模型作为教具,

针灸治疗学 6教案

您本学期选择了“针灸治疗学Z”,以下是您需要提交的作业。 说明:本次作业发布时间为2014-10-25,您从此时到2015-1-31前提交均有效。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治疗小儿疳证的经验效穴是:[1分] A.下脘 B.四缝 C.商丘 D.足三里 E.百虫窝 2. 治疗小儿急惊风所用的“四关”是下列哪组穴位的合用?[1分] A.内关外关 B.内关髀关 C.内关合谷 D.合谷太冲 E.合谷三阴交 参考答案为:D,您选择的答案为:A 3. 膏淋的治疗以哪条经脉为主?[1分] A.足太阴经和足太阳经 B.足太阴经和膀胱的俞募穴 C.足太阳经和足少阴经

D.足太阳经和膀胱的俞募穴 E.足太阴和足少阴经 参考答案为:A,您选择的答案为:C 4. 寒湿腰痛取肾俞为主穴,主要是因为肾俞可以:[1分] A.助阳化湿 B.壮腰益肾 C.调补肾气 D.祛风散寒 E.脏病取原 参考答案为:B,您选择的答案为:D 5. 下列哪组不全是五输穴:[1分] A.至阴通谷束骨京骨委中 B.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C.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D.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E.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 参考答案为:A,您选择的答案为:B 6. 中风脱证除用素髎、百会、内关外,还应配用:[1分] A.关元足三里归来 B.十二井人中风池 C.人中内关大椎

D.关元神阙气海 E.下关百会颊车 参考答案为:D,您选择的答案为:C 7. 外邪犯胃所致呕吐除选取主穴外还可加用下列哪些穴位?[1分] A.梁门天枢 B.外关大椎 C.公孙丰隆 D.三阴交脾俞 E.太冲期门 参考答案为:B,您选择的答案为:D 8. 治疗寒饮伏肺的哮喘宜用:[1分] A.只针不灸泻法 B.针灸并用泻法 C.针灸并用补法 D.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E.刺络拔罐法 9. 下列哪组穴位既属于八脉交会穴,又能治疗咽喉肿痛:[1分] A.列缺合谷 B.列缺照海 C.公孙内关 D.后溪申脉

针灸学试卷练习题5讲课教案

针灸学试卷练习题5

针灸学试卷练习题(卷号5) 专业年级姓名学号 答题说明 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 2、A型题:为最佳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3、B型题:为配伍题,请为每一道试题配伍一个与它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在每组试题中,每一个备选答案可以被选1次,几次或1次也不选用。 4、D型题:为相关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必须有两个答案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联系,请根据题干选出两个有特殊联系的正确答案。 5、X型题:为多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包含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选出全部正确答案。 [试题册一] 一、是非题: 1、《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高武。( ) 2、手阳明大肠经终止于同侧鼻旁的迎香穴。( ) 3、神门与通里相配属于原络配穴。( ) 4、位于躯干后正中线旁开1.5寸的腧穴,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穴。( ) 5、任脉自下而上共有中极、关元、中脘、巨阙、膻中五个募穴。( ) 6、面瘫治疗应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 7、痛证、肌肉、血管痉挛等症,电针治疗多选用密波。( ) 8、妇女怀孕三个月以内,小腹部穴位不宜针刺;三个月以上腹部、腰骶部穴位均不宜针刺。( )

9、阴证多虚寒,宜针用补法,用灸法,宜留针。( ) 10、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取阳陵泉属简便取穴法。( ) 二、A型题: 11、太渊治疗头面病主要是:( ) A 经筋作用 B 经别作用 C 络脉作用 D 皮部作用 E 以上都不是 12、下列穴位属于胆经的是:( ) A 肩髃 B 肩髎 C 肩井 D 角孙 E 天髎 13、下列穴位中不属于络穴的是:( ) A 通里 B 公孙 C 外关 D 飞扬 E 大陵 14、穴位最少的经脉是:( ) A 心、心包经 B 肝、肾经 C 肺、脾经 D 胃、大肠经 E 胆、三焦经 15、血证为……所主治:( ) A 膈俞 B 心俞 C 肝俞 D 脾俞 E 肾俞 16、用子母补泻法,胃经实证可泻:( ) A 足三里 B 内庭 C 丰隆 D 解溪 E 厉兑 17、主治胸、膈、咽喉、肺系疾病的是:( ) A 内关、公孙 B 后溪、申脉 C 足临泣、外关 D 列缺、照海 E 以上都不是 18、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的是:( ) A 原穴 B 合穴 C 募穴 D 俞穴 E 下合穴 19、膈俞、血海最适合于:( ) A 痛痹 B 行痹 C 着痹 D 风湿热痹 E 以上都不是 20、《难经?六十八难》云:合主……( )

针灸学重要知识点

针灸学重要知识点 1、《针经》是指《灵枢》 2、针灸学发展史上,对针灸进行第一次大总结的著作是《内经》 3、针灸学发展史上,对针灸进行第三次大总结的著作是《针灸甲乙经》 4、针灸学发展史上,对针灸进行第三次大总结的著作是《针灸大成》 5、杨继洲的著作是《针灸大成》 6、王惟一的著作是《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7、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目外眦 8、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足大趾内侧 9、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心中 10、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胸中 11、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的交接部位是足大趾外端 12、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的交接部位是足大趾内端 13、具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作用的是任脉 14、具有调节六阴经经气作用的是阴维脉 15、任脉别络分布是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 16、督脉别络分布是从长强分出散布于头部 17、手三阴经筋结于贲(胸) 18、手三阳经筋结于角(头) 19、十二经脉的别络从本经分出的部位是肘膝关节以下 20、十二经别从正经别出的部位大多是肘膝关节附近 21、四总穴歌内容: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面口合谷收、头项寻列缺 22、除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外,腧穴主治特点还包括特殊作用 23、足三阴经主治特点是前阴病、妇科病 24、手三阳经主治相同的是咽喉病、热病 25、足三阳经主治相同的是眼病、神志病、热病 26、善于治疗无脉症的腧穴是太渊 27、大肠的募穴所属经脉是胃经 28、循行“入下齿中”的经脉是大肠经 29、经脉循行中,不与目内眦或目外眦发生联系的是手阳明大肠经? 30、常用于治疗瘾疹、瘰疬的是曲池 31、常用于治疗经闭、滞产的穴位是合谷 32、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合谷 33、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是阳溪 34、胃的募穴所属经脉是任脉 35、头维属于足阳明胃经

《针灸学Z》第3次作业讲课教案

《针灸学Z》第3次 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位于胸骨上窝的穴位是: [1分] A. 定喘 B. 天突 C. 风池 D.天柱 E.膻中 2. 开窍醒神首选下列何穴: [1分] A. 丰隆 B.水沟 C. 大椎 D. 内关 E. 神门 3. 定喘穴位于: [1分] A. 当第五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B. 当第六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C. 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D. 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 E. 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 4. 四缝穴的位置在: [1分] A.在二、三、四、五指掌面,近端指节横纹中点 B.在二、三、四、五指掌面,远端指节横纹中点 C. 在二、三、四、五指掌面,指掌关节横纹中点 D.二、三、四、五指掌面,近端指横纹尺侧端 E.在二、三、四、五指掌面,远端指横纹桡侧端 5. 手厥阴络——内关的病候是: [1分] A.实证为心痛,虚证为烦心 B. 实证为胸中支满阻隔,虚证为不能言 C. 实证为手部腕侧锐骨和掌中发热,虚证为呵欠频作,小便失禁或频数

D. 实证为全身皆痛,虚证为周身骨节松弛无力 E. 实证为腹部皮肤疼痛,虚证为腹部皮肤瘙痒 6. 夹脊穴的定位是: [1分] A.第一胸椎至第四骶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B.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C. 第一胸椎至第十二胸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D. 第七颈椎至第十二胸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E. 第一颈椎至第十二胸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7. 督脉腧穴总数为: [1分] A. 44个 B. 28个 C. 27个 D.23个 E.24个 8. 大椎穴位于: [1分] A.第四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B. 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C.第二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D. 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E.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9. 四神聪穴位于: [1分] A. 百会前、后、左、右各开2寸 B. 百会前、后、左、右各开0.5寸 C. 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 D. 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5寸 E. 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3寸 10. 下列哪一募穴不在任脉循行线上: [1分] A. 中极 B. 石门

针灸学基础知识模拟4含答案

针灸学基础知识模拟4 一、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具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功效的药物是 A.胡桃肉 B.蛤蚧 C.冬虫夏草 D.紫河车 E.黄芪 答案:D 2. 具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功效的药物是 A.山药 B.白术 C.当归 D.甘草 E.锁阳 答案:E 3. 具有敛补心肺肾气阴,宁心安神功效的药物是 A.山茱萸 B.五味子 C.山药 D.五倍子 E.黄精

答案:B 4. 外用杀虫止痒,内服壮阳通便的药物是 A.雄黄 B.硫黄 C.杜仲 D.巴戟天 E.蛇床子 答案:B 5. 下列各项,不符合方剂组成原则要求的是 A.辨证审因,随证立法,依法制方 B.君药不可缺少 C.方中诸药,主次有序,分工合作 D.君药在全方总药量中所占比例最大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6. 下列各项,属于“反佐”范畴的是 A.寒因寒用,热因热用 B.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C.热药冷服,寒药热服 D.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E.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答案:C

7. 下列各项,不是济川煎证临床表现的是 A.小便清长 B.大便秘结 C.腰膝酸软 D.头目眩晕 E.舌苔少津 答案:E 8. 下列各项,不属于桂枝茯苓丸证的临床表现是 A.胎动不安 B.经闭腹痛 C.产后恶露不尽 D.胁肋瘀肿 E.妇人素有瘾块 答案:D 9. 阳和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的是 A.熟地黄 B.麻黄 C.阿胶 D.白芥子 E.肉桂 答案:C 10. 肾气丸、地黄饮子均含有的是 A.泽泻、山药

B.吴茱萸、熟地 C.附子、肉桂 D.附子、山茱萸 E.泽泻、茯苓 答案:D 11. 下列各项,不属于天王补心丹证的临床表现是 A.心悸怔忡 B.虚烦失眠 C.神疲健忘 D.口舌生疮 E.胸中懊恼 答案:E 12. 大黄牡丹汤中大黄的配伍意义是 A.通肠泄热,以下代清 B.清泻瘀热,分利二便 C.荡涤肠胃,泄热泻结 D.泻热除湿,通肠逐瘀 E.清热泻火,导热下行 答案:D 13. 固经丸的君药是 A.白芍、龟板 B.黄芩、龟板 C.黄柏、黄芩

针灸学专业知识-5

针灸学专业知识-5 (总分:10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总题数:50,score:100分) 1.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score:2分】 【A】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B】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C】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D】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E】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下列各项中,被称为“一源三歧”的是【score:2分】 【A】任脉、督脉、阳维脉 【B】任脉、督脉、阳维脉 【C】任脉、带脉、冲脉 【D】任脉、督脉、带脉 【E】任脉、督脉、冲脉【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任脉、督脉、冲脉均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故三者称之为“一源而三歧”。 3.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score:2分】 【A】手足末端【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头面部 【C】胸部 【D】心中 【E】腹部 本题思路: 4.属于十五络脉的是 【score:2分】 【A】任脉络、冲脉络、督脉络 【B】任脉络、带脉络、督脉络 【C】任脉络、督脉络、脾之大络【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任脉络、督脉络、胃之大络 【E】任脉络、督脉络、带脉之络

本题思路:[解析]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十五条,称为十五络脉,或十五别络,分别以其发出处的腧穴命名。 5.下列有关标本根结理论论述不正确的是 【score:2分】 【A】足太阳之本,在足跟以上5寸中,穴为跗阳【B】“根”为经气之所出,即四肢末端的井穴【C】“标”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结”指经气由下而上归结之所,在头、胸、腹的一定部位 【E】标本根结理论强调了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关系 本题思路:[解析] “标”原意是树梢,引申为上部,与人体头面胸背的位置相应。 6.经络腧穴按诊的异常变化不包括 【score:2分】 【A】压痛 【B】硬结 【C】色黑【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针灸治疗学Z(4)教案

A.疏通经络 B.调和阴阳 C.调理经气 D.协调脏腑 E.扶正祛邪 A.上脘内关公孙外关合谷 B.中脘阳陵泉公孙上脘胃俞 C.上脘阳陵泉神门梁丘太冲 D.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膻中 E.下脘阳陵泉足三里内关脾俞A.涌泉疔

B.迎香疔 C.蛇眼疔 D.托盘疔 E.红丝疔 A.补法留针 B.泻法留针 C.泻法加灸 D.补泻兼施点刺出血 E.泻法点刺出血 A.合穴 B.荥穴 C.井穴 D.输穴 E.经穴 A.六阳经经脉之气出入之所 B.六阴经经脉之气出入之所 C.十二经经脉之气出入之所

D.脏腑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 E.五脏六腑之气汇聚在胸腹部的腧穴 A.温阳利水针灸并用泻法 B.疏肝利水针刺为主补法 C.疏风利水针刺为主泻法 D.补肾利水针灸并用补法 E.健脾利湿只灸不针补法 A.阴阳配穴 B.表里配穴 C.上下配穴 D.远近配穴 E.原络配穴 A.局部取穴 B.远端取穴 C.辨证取穴 D.经验取穴 E.随证取穴

A.膻中 B.乳根 C.中脘 D.足三里 E.少泽 A.水沟十二井 B.水沟太冲 C.水沟丰隆 D.关元神阙 E.劳宫内关 A.针灸并用泻法 B.只针不灸泻法 C.针灸并用补法 D.只针不灸补法 E.针灸并用平补平泻A.人中中冲

B.人中内关 C.涌泉人中 D.素髎内关 E.关元气海 A.离开阳性反应点取穴 B.离开压痛点取穴 C.病在阳经在阴经取穴 D.远离病痛的部位取穴 E.循经远道取穴 A.婴儿 B.幼儿 C.少年 D.青年 E.老年 A.郄穴 B.五输穴 C.原穴

D.络穴 E.下合穴 A.中脘气海阴陵泉 B.梁门内庭曲池 C.内关曲池胃俞 D.关元神阙气海 E.中极肾俞关元 A.经漏经迟经早 B.经迟经闭经乱 C.经早经迟经乱 D.经乱痛经经早 E.经早经闭经迟 A.本经配穴 B.表里经配穴 C.同名经配穴 D.子母经配穴 E.交会经配穴

推拿与针灸教案

针 灸 推 拿 学 授课对象:2012级 授课教师:燕小妮 2015年-2016年第一学期 第一章绪论 课时:2学时 授课对象:2012级 授课地点:针灸推拿室 授课教师:燕小妮讲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课得目得: 1、了解推拿按摩发展简史 2、掌握推拿按摩概念、注意事项、适应症及禁忌症 重点难点:推拿按摩概念、注意事项、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推拿按摩得发展简史 1、起源:早起人类得一种无意识、自我得保护反应、自我治疗手段得发展与健全。人类现认识到按摩得治疗作用,然后发展成理论,然后理论指导实践,才发展而成。 2、原始社会得瓦解,以及奴隶社会得形成,在当时得医事管理制度方面,按摩术已成为一个专科。 3、魏晋南北朝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医事有所提高,出现得中药,此时,按摩术与中药成为这一 时期得主要医疗方法 4、秦汉时期,随着中国得统一与封建社会得形成,按摩术也日趋完善,此时出现我国第一部按摩专 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此书记载数十种按摩手法,确定了按摩术在医学中得地位 二、推拿按摩早期一致得概念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按杌、导引。就是指用手与其她部位(肘、臂、背、膝、足、臀)等工具,在人体体表得部位或特定穴位得穴位,运用力得技巧型变换,作用于人体以防治疾病得外治方法。 推拿与按摩得区别 按摩:目前认为多数属于保健行业得范畴。如:美容、洗浴、休闲、旅游、手足等按摩。在国内主要就是按摩师操作,在国外多由护士、按摩师操作。

推拿:现多属于医学治疗行业领域。如脊柱推拿、旋转手法。在国内外主要由医生操作。三、按摩得特点 简 (手续简便)、便(便于操作)、验(效果明显)、廉(价格便宜) 四、推拿按摩得作用原理 1、神经系统得作用 按摩就是一种良好得物理刺激,对神经系统可起兴奋或抑制作用。不同得按摩手法,对神经系统起着不同得作用。一般地说,缓慢而轻、时间长得,有镇静作用;急速而重、时间较短得手法则起兴奋作用。运用按摩手法,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得调节机制,增强人体得免疫功能与抗病能 力,有助于消除疲劳,减轻运动后肌肉酸痛。 2、对皮肤得作用 按摩首先作用于皮肤,使局部衰亡得上皮细胞得以清除,皮肤得呼吸得到改善,有利于汗腺得分泌,以及汗注入与皮脂得排出。按摩可使皮肤内产生组织胺与类组织胺物质,使毛细血管扩张、开放,局部血流量增加,循环加快,皮肤温度得到相应提高,改善皮肤得营养,使皮肤润泽而富于弹性。经常进行按摩,可以促进皮肤代谢,加强皮肤屏障功能,增强机体得抗病能力与对环境得适应能力。 3、对运动系统得作用 按摩能使肌肉中毛细血管扩张与后备毛细血与开放,使局部得血注入供应加强,营养改善,提高肌肉得工作能力,并可加速疲劳肌肉中乳酸得排除,有助于消除疲劳。采用适宜得手按摩,在运动前可增强肌力;运动后可降低亢进得肌张力,减轻以至消除肌肉酸痛。经常进行按摩,能增强韧带得柔韧性与加大关节得活动范围,这不仅对体育运动有实在际意义,而且还能消除骨伤病人因固定过久对关节、韧带、肌腱得不良影响,并能预防关节韧带因过度牵拉而引起得损伤。 4、对循环系统得作用 按摩可以引起周围血管扩张,降低大循环中得阻力,加速静脉血得回流,影响血重新调整肌肉与内脏得血液流量,以适应肌肉紧张工作时得需要。按摩后可使白细胞得吞噬能力提高,增强抗病能力。5、对呼吸、消化系统得作用 按摩可以直接刺激胸壁或通过神经反射使呼吸加深。经常进行胸部按摩,不但要以改善呼吸功能,而且可以增强体质,减少感冒得发生率。按摩全身或腹部后,能使氧得需要量增加10-11%,相应地增加二氧化碳得排出量。按摩腹部通过机械作用与反射机制,能提高胃肠道得分泌机能与消化机能。6、活血散淤、消肿镇痛得作用 对软组织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所致得淤血肿胀,适时地采用合理得手法按摩,可以加强血液循环与淋巴流去,促进淤血消散、吸收与肿胀消退。缓解伤部由神经反射引直得血管与肌肉痉挛,减轻或解除疼痛。 7、对某些运动性病症得作用对运动员得头痛、失眼、神经衰弱、肌肉痉挛有治疗作用

针灸学基础知识-1

针灸学基础知识-1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总题数:50,分数:100.00) 1.中医学中“证”的概念是 (分数:2.00) A.疾病过程的症状 B.疾病过程中的体征 C.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 D.疾病过程中的症状和体征 E.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解析: 2.“阳中求阴”治法的病理基础是 (分数:2.00) A.阴偏胜 B.阳偏胜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阴阳两虚 解析: 3.肝病及脾的理论依据是 (分数:2.00)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母子相及 解析: 4.在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中起根本作用的是 (分数:2.00) A.调畅情志 B.调节血量 C.调节脾胃 D.疏通水道 E.调畅气机√ 解析: 5.对全身水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是 (分数:2.00) A.小肠之泌别清浊 B.肺之通调水道 C.脾之运化水液 D.肾之蒸腾气化√ E.肝之疏泄功能 解析: 6.元气运行的道路是 (分数:2.00) A.心脉 B.胸腔

C.全身 D.脉外 E.三焦√ 解析: 7.下列各项,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是 (分数:2.00) A.肺朝百脉 B.脾主统血 C.肝主藏血 D.心主血脉√ E.肾主纳气 解析: 8.奇经八脉中的“阳脉之海”是 (分数:2.00)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阳维脉 解析: 9.最易伤津耗气的邪气是 (分数:2.00) A.风邪 B.寒邪 C.燥邪 D.湿邪 E.火邪√ 解析: 10.风邪伤人,导致易汗出的致病特点是 (分数:2.00) A.风性善行 B.风性数变 C.风为阳邪 D.风性开泄√ E.风性轻扬 解析: 11.外感病常出现实证的阶段是 (分数:2.00) A.病证末期 B.发病初期 C.各个阶段 D.病证中期 E.初期或中期√ 解析: 1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主要适用的病机变化是(分数:2.00) A.阴偏盛 B.阴偏衰√ C.阳偏衰

针灸学知识点

1.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2.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3.足三阳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4.以下哪组经脉不属于表里关系: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 5.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E 手足末端 6.同名的阳经与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头面部 7.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心中 8.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目内 9.足太阳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足大趾内端 10.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心中 11.足三阳经的循行规律是:从头走足 12.下列各项中,被称为“一源三歧”的是:任脉,督脉,带脉 13.被成为“十二经之海”的是:冲脉 14.被成为“阴脉之海”的是:任脉 15.十二经之别络穴分出后,走向:相表里的经脉

16.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别络,加上:任脉络,冲脉络,脾之大络 17. 下列各项中,论述错误的是:脾之大络散布于全身 18.以下哪项不属于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行于体表,入于内脏 19.同名的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头面部 20.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胸中 21.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22.足三阴经在内踝8寸以上肢体部的分布规律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23.手三阴的循行走向规律是:从胸走手 24.足三阳经的循行走向规律是:从头走足 25.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的交接部位是:足大趾外端 26.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的交接部位是D 足大趾内端 27.被称为“十二经之海”的经脉是:冲脉 28.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任脉 29.带脉的功能是: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30.冲脉的功能是:涵蓄十二经气血 31.任脉别络的分布是:从鸠尾分出散布与腹部 32.督脉别络的分布是:从长强分出散布与头部

针灸学重点知识

针灸学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 一、针灸发展简史 1、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2、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经》 3、又称《针经》的是:《灵枢》 4、针灸第一次总结:《经》;第二次总结:《针灸甲乙经》;第三次总结:《针灸大成》 5、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针灸甲乙经》 6、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唐代思邈绘制的“明堂三人图” 7、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静脉并称十四经:元代滑寿编撰的《十四经发挥》 3、王唯一编〈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4、明代是针灸学最昌盛的时期。 5、学川〈针灸逢源〉列出361个穴位。 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各部的通路。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外,是经络系统中的支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3、主客原络配穴法:根据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的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的络穴。 4、骨度分寸法: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5、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 6、奇经八脉: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的总称。 7、原穴:“原”即本原,原气之意,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四肢各有一个原穴。 8、循经取穴: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或该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的远部腧穴来治疗。 9、得气:亦称针感、气至。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的感应。 10、十四经: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简称“经穴”。 11、前后配穴法:又叫腹背阴阳配穴法。前后穴配合使用。 12、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经脉相交或会合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部、躯干部。 13、十二经别:从十二经分出,深入体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有离入出合。 14、腧穴: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和“俞”“输”义通,有转输的含义;“穴”是如隙的含义。 15、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16、九针:形状各异,各有其不同用处的9种针具。如长针、大头针。 17、雀啄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施灸,以给施灸局部一个变量的刺激。 18、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19、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距离皮肤2~3cm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

针灸学基础知识-6

针灸学基础知识-6 (总分:10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总题数:20,score:40分) 1.具有补脾肺气,补血,生津功效的药物是【score:2分】 【A】当归 【B】枸杞子 【C】党参【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鸡血藤 【E】苍术 本题思路: 2.石斛具有的功效是 【score:2分】 【A】益胃生津,清肺降火 【B】益胃生滓,润肺养阴 【C】益胃生津,养阴安神 【D】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E】益胃生津,养阴清热【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熟地黄具有的功效是 【score:2分】 【A】凉血滋阴,补精 【B】补血养阴,填精益髓【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活血滋阴,补精 【D】滋阴补精,壮阳 【E】凉血补精,益髓 本题思路: 4.具有清热解毒,清肺化痰功效的药物是【score:2分】 【A】黄连 【B】苦参 【C】硼砂【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乌梅 【E】土茯苓 本题思路: 5.参苏饮与败毒散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score:2分】 【A】前胡、茯苓【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羌活、柴胡 【C】干葛、川芎 【D】半夏、苏叶 【E】木香、枳壳 本题思路: 6.下列各项,不属于小青龙汤的配伍特点的是【score:2分】 【A】解表与化饮同施 【B】温肺与温脾同施 【C】辛散与酸收并用 【D】宣肺与降气并行 【E】解表与益气同用【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本题思路: 7.银翘散与桑菊饮功用的主要区别是 【score:2分】 【A】一偏于解表,一偏于宣肺【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一偏于解毒,一偏于解表 【C】一偏于化痰,一偏于清热 【D】一偏于解表,一偏于清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