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最终版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最终版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最终版

论农民工的学习需求

一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我国的农民工问题一直十分突出,这一方面是城乡差异影响下思维观念的差异造成的,目前中国的农民人口估计约为9亿左右,其中两亿多,也就是其中四分之一为农民工,我们对这其中的一部分进城农民工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习情况、就业情况等,希望我们这次的调查能加深对农民工的学习需求情况的了解。

(二)调查内容和对象

(三)调查时间和调查方式

调查时间:2011年10月1日--2011年10月10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二调查内容分析

经调查,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占了相当大一部分,而这部分的农民工学历普遍较低大部分是初中、高职学历,而就职以后也是最底层的职位。而外出务工是农民工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提高农民工知识水平,增加他们的劳动机会,产生更多的经济收入,有助于提高整个农民群体的生活水平。

(一)农民工就业情况

许多农民工在外出打工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入城市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从事的职业主要有建筑工人、工厂临时工、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人员等。他们承担了城市中大部分城市人不愿干的累活、脏活,

却只拿着微薄的工资,过着艰难的生活,而且还时常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与他们做出的贡献形成巨大反差。

(二)农民工学习情况

农民工基本都是初中、高职或技校学历,很多人为了生活早早的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而放弃了深造的机会,也就意味着他们只能从事最基层的工作,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力去获得一点点微薄的收入。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很多农民工渴望能在工作之余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更好的岗位和更高的职位,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在本次调查中被调查者丁皓深有体会的说:“不是我们不想提升自己,只是时间上不允许,时间允许了又找不到合适的学校!”。就目前被调查者居住的城市,教育机构中小学、中学、大学占了一半,其次是职校、技校,而短暂补习班等为农民工等在职者的院校只有百分之几,寥寥无几。

(三)调查结论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各地离乡务工三个月以上的农名工有近1.4亿人。农民工的工资报酬相比较他们工作的强度来说是很低,这仅仅是农民工收入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有时就连这微薄的工资农民工也难以得到兑现!通过对外来农民工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近年来经过政府大力整治与监管,农民工遭受欠薪和被迫讨薪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遇到欠薪的主要是没有合同规范以及雇主为不法经营或经营混乱的公司。对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合同情况的调查发现,由于政府部门加大了建筑行业、加工制造业等农民工相对比较集中的企业的监督管理,现在签订劳动合同、临时雇佣合同的比例大大提高了。

但还是有不签合同的情况,往往出现在打短工、由熟人介绍工作、以及在无照经营的个体经营加工户打工的农民工身上。有的是因为不知道有订合同这回事,有的是根本不把签合同当回事,还有的则是因为老板根本不理会这种要求。而且,即使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也对其中明显不合理、不合法、差别对待的霸王条款无可奈何。他们已经普遍习惯了没有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没有休息日和假日,长期的超时工作却没有加班补贴的不公平待遇。如今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已成为城市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现状,与他们做出的贡献形成巨大反差。

农民工之所以会受到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从其自身的来讲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农民工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受到侵害也不会维护自己利益,使侵害他们权利的

人和准备侵害他们利益的人有恃无恐、趁虚而入;第二、农民工缺乏能够维护自己权力的组织,农民工在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中身单力薄,处于劣势地位。三是观念落后,思维定势。农民工长期生活在农村这样一个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社会里,他们的人生从最初社会化开始,接受的就是农业经济观念,自由,闲适,没有志向,没有追求。他们进城打工为的是挣几个钱,养家糊口。在许多农民工眼里,挣钱的“挣”变成了“糊”,在“糊”的观念作用下,往往可以做好的事情,也未心甘情愿做好。他们对先进文化很多时候是不屑一顾的。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条件等原因,农民工大都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一定的专业技术,法律意识普遍淡薄。而且,由于来城市打工的农民来自五湖四海,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没有一个有力、团结的组织来保护他们的权益。所以,使得农民工始终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但实际上却没有最基本的国民待遇,依然被排除在城市各类保障体系之外。他们从事条件最差、负荷最重的体力劳动,而用工单位却不愿投入更多成本给予改善。

教育的重要性仍旧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社会上同样是这样一个局面,很多农民工争相去竞争培训机会,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虽然这只是很多农民工中积极的一部分,但是,一旦我们的教育支持跟上去了,一部分农民工头脑“富”起来了,难道我们就不能再利用先富带动后富这个道理吗?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给这个方式下什么定论,但是,看看当今金融危机的影响,如果不妥善处理好这么一大批的人的就业问题,后果可想而知。教育,仍旧是教育,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一个又一个农民工兄弟去搞创业搞科研搞自主。我们只能依靠社会,依靠政府,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去给那些想学习,需要技术的农民工兄弟创造学习的机会,拓宽学习的渠道。尽最大的力量去优化现有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的改革力度,扶植那些能大量吸纳农民工的企业。

我们认为,社会在得到农民工如此多的给予之后,理应付出对等的回报,给予他们更多实际的关爱和帮助。首先,就应该切实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让他们享有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权利,对于侵害其劳动权利的个人与单位,进行有效的惩处,切实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

三、建议与思考

(一)充分结合职教资源,提高农名工文化水平与素质

3

我国现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约1.5万所,高职院校有1100余所。这是农名工培训的丰富资源,当务之急是制定政策,并给予经费支持,使得中高等职业学校真正成为农名工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教育资源延伸到广大基础

我国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主要即中在大中城市及县城,农场本土交易资源匮乏。只有把教育资源的重心延伸到了基层,从上向下贯彻,从下向上执行,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特别是在当前农场普遍存在中小学生减少和校舍闲置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些长效性的基础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三)重点发展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

农民工教育还是有赖于自我教育,靠别人靠社会毕竟不能有长久的作用,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命运。为此需要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大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预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并使新农村成为农场人口自我学习的基地,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四)加大对农民工教育的支持

相对于农民工大量涌入大中型城市的现状,这在暂时没有可以解决的具体方案。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广大农民工的建设,而作为一定的回报,政府应当鼓励并加大经济发达地区对周边农村的扶持。只有将农村建设成城市,才能从根本上把农民工带离边缘化,让他们重新正常的轨道上。

(五)完善现有的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

加快《劳动法》的修改步伐,提高立法层次,为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积极探索适用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针对《劳动法》的缺陷,我们应加快对其的修订,主要是劳动合同制和劳资纠纷调解机制两方面。

总而言之,要把加强农名工教育这件事作为我国现行交易任务的一个重点,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缓解或解决城乡交易资源长期失衡的现象,教育要面向农名工,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教育要面向新农村,使教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要面向未来,使其成为提高农名工技能和素质的主渠道,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无论是对于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公平配置,还是对于全面

提升全民素质,农名工继续教育都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三农问题也能在这个问题解决的同时得到解决或大大的改善。

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