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课时1 溶液的酸碱性

3-2 课时1  溶液的酸碱性
3-2 课时1  溶液的酸碱性

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

3-2 课时1 溶液的酸碱性

知能定位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

2.知道pH的定义,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3.能够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4.能够进行有关pH的简单计算。

情景切入

溶液的酸、碱性可通过pH来表现,pH值是怎样规定的呢?与溶液的酸碱性关系是怎样的呢?

自主研习

一、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标准是溶液中

+-

二、溶液的pH

1.pH

(1)定义:用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2)表达式:pH=-lgc(H+)。

(3)意义: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25℃下,c(H+)=1×10-7mol/L,pH=7,溶液呈中性。

c(H+)<1×10-7mol/L,pH>7,溶液呈碱性。

c(H+)>1×10-7mol/L,pH<7,溶液呈酸性。

2.pH的测量方法

(1)酸碱指示剂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②无色酚酞遇碱变红。

(2)pH试纸

①广泛pH试纸:其pH测量范围是1~14。

②精密pH试纸:测量精度高,但测量范围较窄。

③pH试纸的使用方法:

把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央,试纸变色后,立即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溶液的pH。

(3)pH计

pH计精度高,可直接从仪器中读数。

课堂师生互动

知识点2 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以及pH的关系

2.溶液在25℃时,c(H+)、pH与酸碱性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溶液中c(H+)越小,c(OH-)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弱,碱性越强,pH越大,反之亦然。 特别提醒

溶液的酸碱性判断的最根本的标准是比较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而pH=7或c(H+)=1×10-7 mol·L-1仅仅是在室温下的特例,因此在使用c(H+) =1×10-7 mol·L-1或pH=7作为判断标准时,要特别注意温度条件。

考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7的溶液一定显中性

B.pH=6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C.c(H+)

D.c(OH-)=1×10-6 mol·L-1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解析:只有在25℃时,pH=7或c(H+)=10-7 mol·L-1的溶液才显中性,pH<7或c(H+)>10-7 mol·L-1的溶液才显酸性,pH>7或c(OH-)>10-7mol·L-1的溶液才显碱性。因此A、B、D 选项中的叙述均不正确。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根本标准是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如C项中c(H+)

答案:C

变式探究1

在约100℃的温度下,NaCl稀溶液中c(H+)为1×10-6mol·L-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NaCl溶液显酸性

B.该NaCl溶液显中性

C.该NaCl溶液中K W=1×10-14 mol2·L-2

D.该NaCl溶液中K W=1×10-12 mol2·L-2

答案:BD

解析:在NaCl溶液中,Na+、Cl-对H2O H++OH-无影响。c(H+)为1×10-6mol·L-1,c(OH-)也为1×10-6 mol·L-1。因此,该NaCl溶液显中性,K W=1×10-6 mol·L-1×1×10-6mol·L-1 =1×10-12 mol2·L-2。

知识点2 混合溶液pH的计算

1.两强酸混合

c(H +

)混合=212211·)(·)(V V V H c V H c +++→pH 2.两强碱混合

c(OH -)混合=2

12211·)(·)(V V V OH c V OH c +-+-c (H +)→pH 3.强酸强碱混合

(1)强酸与强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c(H +)=c(OH -)。如室温下,中性溶液的c(H +)=10-7mol/L ,pH=7。

(2)一方过量

强酸与强碱混合,若酸过量,则求c(H +)过量,若碱过量,则求c(OH -)过量,继而计算pH 。

4.室温下,强酸、强碱溶液两两等体积混合

室温下,pH=a 的强酸和pH =b 的强碱等体积混合,溶液酸碱性与a+b 相对大小的关系为: a+b=14→c(H +)=c(OH -)??→?中性

pH=7

>14→c(H +)7

<14→c(H +)>c(OH -)??→?酸性pH<7

特别提醒

(1)溶液呈酸性,求pH 的方法:先求溶液中c(H +)再求pH 。

(2)溶液呈碱性,求pH 的方法:

先求溶液中c(OH -),再利用K W 求c(H +),最后求pH 。

(3)溶液稀释的规律。

强酸(强碱)、弱酸(弱碱)加水稀释后的pH 计算:

①强酸pH=a ,加水稀释10n 倍,则pH=a+n 。

②弱酸pH=a ,加水稀释10n 倍,则a

③强碱pH=b ,加水稀释10n 倍,则pH=b-n 。

④弱碱pH=b ,加水稀释10 n 倍,则b-n

说明:①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强酸和弱酸稀释相同的倍数时,pH 的变化不同。其结果是强酸稀释后pH 增大得比弱酸快。同理,强碱稀释后pH 减小得比弱碱快。

②酸、碱溶液无限稀释时,pH 只能约等于或接近于7,酸不能大于7,碱不能小于7,即酸、碱的性质不会因溶液的稀释而改变。当溶液很稀时,不能忽略水的电离。

考例2 将pH=4的酸溶液与pH=10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可能是( )

A.等于7

B.大于7

C.小于7

D.无法确定

解析:pH=4的酸溶液,其中c (H +)=10-4 mol ·L -1,pH=10的NaOH 溶液,其中c(OH -)=10-4 mol ·L -1,等体积混合后,H +与OH -恰好完全作用,但由于该酸未具体指明是强酸还是弱酸,若为强酸则溶液呈中性(pH=7),若为弱酸,由于它还有大量未电离的分子继续电离出H +,所以溶液呈酸性(pH<7)。故正确结论为A 、C 。

答案:AC

变式探究2

将0.1 mol ·L -1的HCl 和0.06 mol ·L -1的Ba (OH )2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该混合溶液的pH 是( )

A.1.7

B.12.3

C.12

D.2

答案:C

解析:设体积为V ,混合前n (H +)=0.1 mol ·L -1×V L=0.1 V mol ,n(OH -)=0.06 mol ·L -1 ×2×V=0.12V mol ,因为n(OH -)>n(H +),所以等体积混合后: c (OH -)混=VL V V 2)1.012.0(- =0.01 mol ·L -1,所以pH=12。

课后强化作业

基础夯实

1.下列液体pH>7的是( )

A.人体血液

B.蔗糖溶液

C.橙汁

D.胃液

答案:A

解析:人体血液的pH 大于7。

2.有下列溶液:①0.5 mol ·L -1的NaOH 溶液和1.0 mol ·L -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②pH=0的溶液;③ c(OH -)=10-11 mol ·L -1的溶液;④0.1 mol ·L -1的CH 3COOH 溶液,它们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②>①>④>③

B.④>③>①>②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答案:A

解析:①中NaOH 溶液和HCl 中和后,HCl 过量, c 1(H +

)=2·5.0·0.11

1---L mol L mol =0.25 mol ·L -1;②中c 2(H +)=10-pH=1 mol ·L -1;③中c 3(H +)=)

(-OH c K W = 1114

10

101--?=1×10-3 mol ·L -1;④中c 4(H +)=c ·α=0.1 mol ·L -1×1.32%=1.32×10-3 mol ·L -1。c (H +)越大,酸性越强。

3.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 mol ·L -1的醋酸溶液中,为了促进醋酸的电离,同时使溶液的pH 降低,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热溶液

C.加入少量盐酸

D.加入冰醋酸

答案:B

解析:加入冰醋酸(纯醋酸),使醋酸溶液浓度增大,溶液浓度越大,醋酸电离程度越小。

4.有甲、乙两种溶液,甲溶液的pH 是乙溶液pH 的2倍,则甲溶液中c (H +)与乙溶液中c (H +)的关系是( )

A.2:1

B.100:1

C.1:100

D.无法确定

答案:D

解析:举例说明,若甲的pH=4,乙中的pH=2,则二者c (H +)之比为1:100,若甲的pH=14,乙中pH=7,则二者c (H +)之比为1:10:7。

5.pH=8的NaOH 溶液和pH=10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最接近于( )

A.8.3

B.8.7

C.9

D.9.7

答案:D

解析:此为两种强碱等体积混合,且ΔpH=2,稀的NaOH 对溶液中OH -浓度贡献不大,相当于加水。

c(OH -

)(混)=21014

-? c(H +)=414

101100.1--??=10-10×2 pH=10-lg2=9.7。

6.pH 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分别加水稀释n 倍和m 倍,使pH 仍保持相同,则n 和m 的关系是( )

A.n>m B n

C.n=m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pH 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分别稀释相同的倍数,氢氧化钠溶液中c(OH -)小于氨水中c (OH -),若要使二者c (OH -)相同,即pH 相同,氨水中要再多加些水稀释,即n

7.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 的Ba(OH) 2、NaOH 和NH 3·H 2O 三种稀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 1、V 2和V 3,则( )

A.V 3>V 1=V 2

B.V 3>V 2>V 1

C.V 1>V 2>V 3

D.V 3

答案:A

解析:pH 相同的三种碱溶液中,c(OH -)相同,NaOH 和Ba(OH 2是强碱,中和相同体积的NaOH 溶液和 Ba(OH) 2溶液消耗相同浓度盐酸的体积相同,即V 1=V 2,而NH 3·H 2O 是弱碱,c (OH -)相同的NaOH 溶液与NH 3·H 2O 溶液相比:c(NH 3·H 2O)>c (NaOH ),中和相同体积的NaOH 溶液和NH 3·H 2O 溶液,消耗相同浓度的盐酸的体积是前者小于后者,即V 3>V 2。故应选A 。

8.能表示人体喝水时,胃液pH 变化的图象是( )

答案:A

解析:胃酸呈酸性,喝水稀释,但不会为碱性。

9.在25℃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 +浓度为1×10-13 mol ·L -1,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B.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C.该溶液的pH 一定是1

D.该溶液的pH 可能为13

答案:D

解析:因为由水电离产生的c(H +)=1×10-13 mol ·L -1,H 2O ++OH -,所以,由水产生c(OH -)=1×10-13 mol ·L -1。因此,该溶液可能呈酸性,此时c (H +)=)

( OH c K W =1×10-1mol ·L -1,pH=1;也可能呈碱性,此时c(H +)=1×10-13 mol ·L -1,pH=13。

10.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当溶液中c(H +)>1×10-7 mol ·L -1时,其pH<7,溶液呈现酸性

B.当溶液中c(H +)>1×10-7 mol ·L -1时,其pH>7,溶液呈现碱性

C.当溶液中c(H +)=c(OH -)>1×10-7 mol ·L -1时,其pH<7,溶液呈现中性

D.当溶液中c(H +)=c(OH -)>1×10-7mol ·L -1时,其pH<7,溶液呈现酸性

答案:C

解析:据pH 与7的关系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必须是在25℃时,A 、B 错误;若c(H +)和c(OH -)相等,无论其数值等于多少,溶液必定显中性,C 正确,D 错误。

11.(2009·山东高考)某温度下,相同pH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 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 变化曲线

B.b 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 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 点K w 的数值比c 点K w 的数值大

D.b 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 点酸的总浓度

答案:B

能力提升

1.下列溶液中与1.0×10-5 mol/L 的NaOH 溶液的pH 相同的是( )

A.把pH =6的盐酸稀释1 000倍

B.把pH=10的Ba(OH) 2溶液稀释10倍

C.把pH=10的氨水稀释10倍

D.把pH=8的NaOH 溶液稀释10倍

答案:B

解析:1.0×10-5 mol/L 的NaOH 溶液的pH=9,A 项中酸不论怎样稀释其pH 都无限接近7,但不会超过7,A 错误;B 项pH =10的Ba(OH) 2溶液稀释10倍,pH 减小一个单位为9,B 正确;C 项pH =10的氨水稀释10倍,其pH 为:9

2.(2009·梅州高二检测)室温下,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 一定大于7的是( )

A.0.1 mol/L 的盐酸和0.1 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

B.0.1 mol/L 的盐酸和0.1 mol/L 的氢氧化钡溶液

C.pH=4的醋酸溶液和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4的盐酸和pH=10的氨水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了酸碱反应后溶液pH 的计算及判断。HCl 为一元强酸,NaOH 为一元强碱,Ba(OH) 2为二元强碱,故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l 与NaOH 恰好中和,pH=7,而与Ba(OH) 2反应时,Ba(OH) 2过量,pH>7,故A 错误,B 正确;pH =4的醋酸溶液中电离出的 c(H +)=1×10-4 mol/L,pH=10的NaOH 溶液电离出的c(OH -)=1×10-4 mol/L ,因此仅CH 3COOH 电离出的H +恰好与NaOH 中和,还有大量的CH 3COOH 分子过量,故pH<7,同理,D 项中氨水过量较多,溶液显碱性,pH>7,故C 错误,D 正确。

3.室温时,将x mL pH=a 的稀NaOH 溶液与y mL pH=b 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 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若x=y ,且a+b=14,则pH>7

B.若10x=y ,且a+b=13,则pH=7

C.若ax=by ,且a+b=13,则pH=7

D.若x=10y ,且a+b=14,则pH>7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pH 的简单计算。

由题意知:n(NaOH)=x ·10-(a+3) mol ,n (HCl )=y ·10b-17 mol ,所以n (NaOH ):n(HCl)=

17)

3(10

·10·-+-b a y x =y x ×1014-(a+b),若x=y ,且a+b=14,则n (NaOH )=n (HCl )二者恰好完全反应,pH=7;若10x=y 且a+b=13,则碱不足,pH<7;若ax=by 且a+b=13则

n (NaOH ):n(HCl)=a

b ·10≠1,故pH ≠7;若x=10y 且a+b=14,则n(NaOH): n(HCl)=10>1,NaOH 过量,pH>7。

4.若1体积硫酸恰好与10体积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则二者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应为( )

A.10:1

B.5:1

C.1:1

D.1:1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pH 的计算,着重考查强酸与强碱混合呈中性时,二者体积与pH 的关系规律。依题意:混合前酸溶液中的n (H +)与碱溶液中的n (OH -)应相等,则有 V ×c 酸(H +)=10V ×c 碱(OH -)=10V ×1 ×10-3,解得c 酸(H +)=1×10-2 mol ·L -1。由于硫酸为二元强酸,依据c 酸(H +)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可知c (H 2SO 4)=5×10-3 mol ·L -1 ;而pH=11的一元强碱氢氧化钠溶液中c (OH -)=1×10-3 mol ·L -1即为其溶液浓度。据此求得H 2SO 4与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应为5:1,故选B 。解答本题时也可以直接利用强酸与强碱混合呈中性时,二者体积与pH 的关系规律:pH 酸+pH 碱=14-lg (V 碱/V 酸),求出pH 酸=2,进而求得结果。后一种方法更好,但前提是要求准确理解相关的规律。

5.将体积为10 mL ,pH 均为3的醋酸和盐酸,分别加水稀释至a mL 和b mL ,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 均为5,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为( )

A.a=b=1 000 mL

B.a=b>1 000 mL

C.a

D.a>b

答案:D

解析:弱电解质在稀释过程中存在着电离平衡的移动,而强电解质则不存在。对于盐酸来说,pH 由3变为5,溶液稀释为原来的100倍,即b=1 000 mL ,但对于醋酸来说,稀释时电离程度增大,H +的物质的量增大。稀释到1 000 mL 时,c (H +)>10-5 mol ·L -1,pH<5,若要使pH=5,还应继续加水稀释,所以a>1 000 mL ,即a>b 。

6.25℃时,若体积为V a 、pH=a 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V b 、pH=b 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V a

(1)a 值可否等于3(填“可”或“否”) ,其理由是 。 (2)a 值可否等于5(填“可”或“否”) ,其理由是 。

(3)a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1)否;a=0.5b ,若a=3,b=6不合题意

(2)否;a=5,c(H +)=10-5 mol ·L -1,b=10,c (OH -)=10-4 mol ·L -1,则V 酸×c (H +)=V

碱×c(OH -

),碱酸V V =)()(+-H c OH c =10,与V 酸

14 7.(1)将pH=1的HCl 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溶液pH= ;稀释100倍后,pH= ;稀释10n 倍后,pH= 。

(2)将pH=5的盐酸溶液稀释1 000倍后,pH 。规律: 。

(3)将pH=12的NaOH 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溶液pH= ;稀释100倍后,pH= ;稀释10n 倍后,pH= 。

(4)将pH=9的NaOH 溶液稀释1 000倍后,pH 。规律: 。 答案:(1)2;3;(1+n )<7 (2)≈7(略小于7);强酸稀释10n 倍,溶液的pH 增大n 个 单位,但一定小于7 (3)11;10;(12-n )>7 (4)≈7(略大于7);强碱稀释10n 倍,溶液的pH 减小n 个单位,但一定大于7

8.(1)某温度下纯水的c(H +)=2.0×10-7 mol ·L -1,在此温度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H +)=4.0×10-13 mol ·L -1,则该溶液的pH 可能是 。

(2)某温度下纯水的c (H +)=1.0×10-6 mol ·L -1,在此温度下,将pH=8的Ba(OH)2与pH=5的稀盐酸混合,欲使pH=7,则Ba(OH) 2与稀盐酸的体积比为 。 答案:(1)1或12.4 (2)2 9

解析:(1)在该温度下,K W =c(H +)·c(OH -)=4.0×10-14mol 2·L -2,某溶液由水电离出c (H +)=4.0×10-13 mol ·L -1<2.0×10-7 mol ·L -1,故该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

若为酸溶液,溶液中的c (H +

)=812

100.1100.1--??mol ·L -1=0.1 mol ·L -1,pH=1。 若为碱溶液,溶液中的c (H +)=4.0×10-13 mol ·L -1,pH=12.4

(2)在该温度下,K W =c(H +)·c(OH -)=(1.0×10-6mol ·L -1) 2=1.0×10-12 mol 2·L -2,在pH=8的Ba(OH) 2溶液中

c (OH -

)=712

100.1100.1--??mol ·L -1=1.0×10-4 mol ·L -1,在pH=5的稀盐酸中,c (H +)=1.0×10-5 mol ·L -1,混合后pH=7意味着溶液呈碱性,c (OH -)=712

10

0.1100.1--??mol ·L -1=10-5 mol ·L -1。设Ba(OH) 2溶液的体积为V 1,稀盐酸体积为V 2,则

2

11

52141·10·10V V L mol V L mol V +?-?---- =10-5 mol ·L -1,解得V 1:V 2=2:9。 9.有一种pH=12的NaOH 溶液100 mL ,要使它的pH 值降为11。

(1)如果加入蒸馏水,应加入 mL 。

(2)如果加入pH=10的NaOH 溶液,应加入 mL 。

(3)如果加入0.01 mol ·L -1盐酸,应加入 mL 。

答案:(1)900 (2)100 (3)81.82

10.常温下有体积为V 1 mL 、pH 为m 的稀硫酸和体积为V 2 mL 、pH 为n 的NaOH 溶液混合后:

(1)如果V 1=V 2时,m+n=13,则溶液呈 性;m+n=15,溶液的Ph 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如果混合后,pH=7时,m+n=14,则21V V = ;m+n=13,则2

1V V = ;m+n>14时,则2

1V V = (填表达式),且V 1 V 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酸;大于 (2)1;0.1;10 m+n-14;大于

解析:如果V 1=V 2,即强酸与强碱是等体积混合的,稀硫酸pH=m ,c (H +)=1×10 -m mol ·L -1,NaOH 溶液的pH=n,c(OH -)=)(+H c K =n --??10110114

=1×10n-14 mol ·L -1。当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时,则有:V 1·10-m=V 2·10n-14,即10-m =10n-14,m+n=14;当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时,则有:V 1·10-m >V 2·10n-14,即10-m >10n-14,m+n<14;当混合后溶液呈碱性时,

则有:V 1·10-m 14。如果混合后pH=7时,则有V 1·c(H +)=V 2·c(OH

-

),即21V V =)()(+-H c OH c =m n --101014

=10m+n-14。 当m+n=14,21V V =100=1;当m+n=13,21V V =1013-14=101;当m+n>14,2

1V V =10m+n-14>1,即V 1>V 2。

11.有一学生甲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 ,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 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学生乙对学生甲的操作的评价为:操作错误,测定结果

一定有误差。学生丙对学生甲操作的评价为:操作错误,但测定结果不一定有误差。 (1)你支持(填“乙”或“丙”)同学的观点,原因是。 (2)若用此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误差较大的是,原因是。

(3)只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所需的物品,你(填“能”或“不能”)区分0.1 mol·L-1的硫酸和0.01 mol·L-1的硫酸。若能,简述操作过程。

①紫色石蕊试纸

②酚酞试液

③甲基橙试液

④蒸馏水

⑤BaCl2溶液

⑥pH试纸

答案:(1)丙当溶液呈中性时,则不产生误差;否则将产生误差

(2)盐酸原因是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继续电离产生H+,使得溶液中c(H+)较盐酸溶液中c(H+)大,误差较小

(3)能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点在两张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其pH,pH 较大的为0.01 mol·L-1的硫酸。

初中化学酸碱盐溶解性表 ()

阳离子 阴离子 OH - NO 3 Cl - SO 4 S SO 3 CO 3 SiO 3 PO 4 H + 溶、挥 溶、挥 溶 溶、挥 溶、挥 溶、挥 不 溶 NH 4 溶、挥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K +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Na +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Ba 2+ 溶 溶 溶 不 溶 不 不 不 不 Ca 2+ 微 溶 溶 微 微 不 不 不 不 Mg 2+ 不 溶 溶 溶 溶 微 微 不 不 Al 3+ 不 溶 溶 溶 - - - 不 不 Mn 2+ 不 溶 溶 溶 不 不 不 不 不 Zn 2+ 不 溶 溶 溶 不 不 不 不 不 Cr 3+ 不 溶 溶 溶 - - - 不 不 Fe 2+ 不 溶 溶 溶 不 不 不 不 不 Fe 3+ 不 溶 溶 溶 - - - 不 不 Sn 2+ 不 溶 溶 溶 不 - - - 不 Pb 2+ 不 溶 微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Bi 3+ 不 溶 - 溶 不 不 不 - 不 Cu 2+ 不 溶 溶 溶 不 不 不 不 不 Hg + - 溶 不 微 不 不 不 - 不 Hg 2+ - 溶 溶 溶 不 不 不 - 不 Ag + - 溶 不 微 不 不 不 不 不 + 酸、碱、盐溶解性表(20℃) - 2- 2- 2- 2- 2- 3-

注释: 1、此为20℃时的情况。“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2、记住初中阶段可能常用到的不溶性物质(已重点框出),知道几个微溶性物质(有底色处)。其余不溶物一般不常考,除此之外就都是可溶性物质了。 3、微溶性物质:在反应物可视为可溶,在生成物可视为不溶,适用于除杂、鉴别题型。 4、白色沉淀:氯化银、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氢氧化铝、氢氧化镁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OH)2) 有色离子:溶液中若有 铜离子(Cu 2+):呈蓝色 亚铁离子(Fe 2+):呈浅绿色 铁离子(Fe 3+):呈黄色 适用于物质推断题型。 5、特殊不溶解:氯化银、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盐类的溶解性简记: 钾钠铵盐全部溶, 硝酸盐遇水无隐踪,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

九年级化学下《溶液酸碱性》课时1教学设计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溶液酸碱性》课时1教学设计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溶液酸碱性》课时1教学设计沪教版 文章 来源xx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酸碱性》课时1教学设计沪教版 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第1节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教案 课题课型新授主备人:个备人: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 目 标1.认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知道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2.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学会运用观察、对比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规范的表达重点学会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初步对溶液进行分类难点学会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初步对溶液进行分类教学准备一自主预学 学生完成自主预学的内容,学生自主交流,预学成果,教师适当点评 二、合作探学 1.完成教材的活动与探究,填空: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有,我们把这些物质表现的性质称为。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物质有,我们把这些物质表现的性质称为。 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物质有,这些物质表现的性质为。 2.将酚酞滴入上述物质中,记录现象。 思考:酚酞呈现的颜色和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关系? 3.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及其显色情况 34.可以检验溶液酸碱性的物质及有关现象: (1) (2) (3) (4) 5.讨论下列问题: (1)能不能用无色酚酞试液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碳酸生成?

(2)某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不变色,该溶液一定显酸性吗? (3)如何用石蕊试纸检测CO2和HCl气体溶于水后的酸碱性? (4)阅读教材“酸碱指示剂的发现”,你有什么体会? (5)阅读教材“自制酸碱指示剂”,回答下列问题:①将花瓣研碎的目的是什么?其中使用酒精起什么作用?过滤的目的是什么? ②第(2)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③植物汁液符合什么条件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 (6)阅读教材“花的颜色”,回答下列问题: ①不同的花为什么颜色不同? ②同一朵花在开放的不同时期为什么呈现不同的颜色? 三、点拨导学 酸性 中性 碱性 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红色石蕊试纸 蓝色石蕊试纸 四、检测练学十分钟,当堂反馈 五、课后训练 六教后记 文章 来源xx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第2课时)

日期周次课时 / 课题 1.2 物质的酸碱性-第二课时 教材解读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怎样进行观察、怎样进行实验等 使感受到科学探究学习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培养安全实验的习惯。 重点了解指示剂的遇到酸碱性溶液的变色规律。 难点会用指示剂测定物质的酸碱性。 学情 本节是浙教科学九上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的第2 课时,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人们在生活、 生产中经常需要接触它们,所以学生应该对它们有所了解,学生能够 举出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并对它们的性质有一些了解。所以在 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有效教学,防止“零起点”。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应已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营造小组 合作交流氛围的能力。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 的能力. 教学 准备 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石蕊试液、pH试纸 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 1、复习 2、用紫色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有什么缺点? 紫色石蕊试液虽然能够测定物质的酸碱性,但不能反映酸碱性的强

弱程度。 二、讲述: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1、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意义 1.土壤的酸碱性的强弱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测定土壤的酸碱性非常必要。 土地的盐碱化使土壤碱性增强。碱性土壤会腐蚀农作物并板结成块。草木难生。 一般的雨水具有微弱的酸性,但有些地方由于工业废气的过量排放,雨水酸性过强,形成酸雨。 2.思考:如何改良盐碱地?如何防止酸雨发生? 2、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测定 1.pH值:pH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 范围通常在 0 ~14 之间。pH等于7 呈中性。 pH小于7 的呈酸性;pH大于7 的呈碱性。 pH越低,酸性越强;pH越高,碱性越强; 2.测定方法: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pH试纸在酸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里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pH试纸使用方法: (1)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 (2)滴在pH试纸上; (3)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4)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溶液的pH。 3.思考1:甲同学在测定某碱溶液的PH时,发现他所得结果比正确值小,请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1)玻璃棒上沾有少量水 (2)玻璃棒使用前没有洗干净,之前曾沾有酸性物质 (3)读数时有误差 思考2:用pH试纸测试溶液酸碱性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试纸不可直接伸入溶液中。 (2)不能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被检测的溶液,这会导致检测不准确。 (3)用pH试纸测试溶液与红蓝石蕊试纸测试溶液有什么不同?pH试纸能显示酸碱性的强弱(定量测定酸碱度),而红蓝石蕊试纸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或碱性(定性测定酸碱性)。 3、活动 1.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许水、柠檬汁、白醋、盐酸、肥皂水、洗涤剂、4% 氢氧化钠溶液,滴在 pH 试纸中部,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2.在白色点滴板的空穴(或小试管)里分别滴入几滴上述样品,再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其颜色的变化,并将上述实验结 果都填入表1-3中。

初中化学酸碱盐溶解性表以及口诀 (新的)

课题1之---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导学案)课型:新授课主备:邓爵华审核:化学组 一、学习目标: 1、强化酸碱盐化学式的读写。 2、加深对酸碱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实质的理解。 3、初步认识盐的分类方法。 4、重点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及其应用。 二、难点: 从酸碱盐的溶解性去理解酸碱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指出下列物质中那个是酸?那些是碱?那些是盐? 1.H2O 2. NaCl 3. KNO3 4. KMnO4 5.CaCO3 6. H2SO4 7. H2O2 8. NaHCO3 9.Cu(OH)210. NaNO2 11. Ca(OH)212. N2 13.MnO2 14. H2 15. NH4Cl 属于酸的有(填序号,下同):; 属于碱的有:; 属于盐的有:。 因为酸的构成特点是:H+ + 酸根离子 碱的构成特点是:金属离子(或NH4+) + OH- 盐的构成特点是:金属离子(或NH4+) + 酸根离子 2、根据酸碱盐的构成特点,自学课本114页的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①、强化酸碱盐化学式的读写(写出化学式): 酸:硫酸碳酸盐酸; 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盐:氯化钠硫酸铜; 碳酸钠硝酸钙。 ②、盐的种类较多,为更好的识别、掌握它们,就要给它们分门别类, 化繁为简: 盐的分类常按所含或的类型来分类; ③、归纳酸碱盐的溶解性,并熟记,以便更好应用: 酸:酸全溶碱:氢氧铵钠钾钡溶 盐:铵钠钾盐硝酸盐(全溶);氯化盐不溶 硫酸盐不溶;碳酸盐溶

3、学以致用 应用一:判断常见的酸碱盐的溶解性 考点:某碱或盐加入水中能否形成溶液 强化练习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Cu(OH)2 B、CaCO3 C、BaSO4 D、(NH4)2CO3 2、下列各组物质全部能溶于水的是: A 、H2SO4CuSO4NaOH AgNO3 B 、CuCl2Na2SO4Mg(OH)2 FeCl2 C 、KOH AgCl KNO3Na2CO3 D 、Al(OH)3ZnSO4Ca(NO3)2(NH4)2SO4 应用二: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可 否发生(即是否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物中:①有水生成②有气体生成③有沉淀生成三者之一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体现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即 反应物的离子相互结合反应形成:水或气体或沉淀的过程。 形成水的离子对:H+ + OH-→ H2O 形成水和气体的离子对: H+ + CO32- (HCO3- ) →H2O+CO2↑ NH4++ OH-→ H2O + NH3↑ 形成沉淀的离子对(重点): 与OH-不能共存即形成不溶性碱的金属离子(常考的):Cu2+、Fe3+、Mg2+、Al3+ 与CO32-不能共存即形成不溶性碳酸盐的金属离子Ba2+、Ca2+ Cl-:Ag+ + Cl- → AgCl ↓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SO42- : SO42-+ Ba2+→ 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注意:Fe(OH)3↓ Cu(OH)2↓ ,其余的沉淀 红褐色蓝色都为白色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五种不同pH的溶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1.能2.不能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 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 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 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 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 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 [学生活动] [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 NaOH+HCI=NaCl+H2O [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讨论]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过渡]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 [投影]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

最新3.3溶液的酸碱性 第1课时 溶液的酸碱性和pH、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的关系汇总

3.3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溶液的酸碱性和p H、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的关系

3.3 溶液的酸碱性 第1课时溶液的酸碱性和pH、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的关 系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模式,我们可以通过尝一个橙子味道的方法判断它呈酸性。激发学生探究溶液酸碱性的欲望。再通过实验知道酚酞和石蕊并不能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时,得知能用pH的方法测试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激发学生有继续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pH的测试方法,感受到溶液酸碱性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应用溶液的酸碱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合物的分类。 (2)知道pH值的范围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初步学会石蕊、酚酞、pH试纸的测试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溶液酸碱性在生活中的意义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溶液酸碱性的测试方法 教学难点:pH范围和溶液酸碱性关系

四、教学用品 药品: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石蕊、氯化铵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酚酞、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学生自带的一些液体仪器:试管、玻璃片、玻璃棒 五、教学流程 1. 流程图 2. 流程说明 [1]我们能用嘴去尝方法知道橙子是酸性物质,实验室的一些溶液,我们不能用嘴尝,那么应该用什么试剂来测试呢?创设问题。 [2]学生实验1:用石蕊测试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的酸碱性 [3]学生实验2:用石蕊测试氯化铵、碳酸钠、氯化钠的酸碱性

[4]学生实验3:用酚酞测试盐酸、氯化铵、蒸馏水、氢氧化钠、碳酸钠的酸碱性 [5]学生小结: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碱性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6]设问: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盐酸和氯化铵溶液都呈酸性,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那么,哪种物质酸性更强,哪种物质碱性更强? [7]讲述:pH的测试范围,测试方法。 [8]学生实验4:用pH试纸测定盐酸、氯化铵溶液、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的pH。 [9]学生实验5:测试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的pH。 [10]学生讨论:学习了溶液酸碱性,能解决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11]讲述:常见的酸,酸溶液呈酸性。常见的碱,碱溶液呈碱性。说明一些既不是酸也不是碱,它们的溶液也具有一定的酸碱性。例如:纯碱不是碱,而它的水溶液呈碱性。 [12] 师生共同完成。小结:1.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以及测试方法。2. 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的关系 六、教学案例 1. 教学过程

初三化学酸碱盐九大知识点(最新整理)

4 4 初三化学酸、碱、盐九大知识点 一、 化学用语 1、电离:H 2SO 4=2H++SO 2- NaOH=Na ++OH - Al 2(SO4)3=2Al 3++3SO 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 3 食盐——NaCl 纯碱、口碱——Na 2CO 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 4·5H 2O 碳酸钠晶体——Na 2CO 3·10H 2O 氨水——NH 3·H 2O (学名:一水合氨) 二、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盐)。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七个常见的沉淀物: 中考范围:(由主至次的顺序)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于酸的沉淀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不溶于酸的沉淀 3、四个微溶物: 中考范围: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 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 Ag 2SO 4(鉴别 SO 42-和 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 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 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1、复分解反应口诀:复分解要进行,溶液中才可行;交换成分价不变;生成水、气或沉淀;不溶物溶于酸除 了氯化银和硫酸钡。 2、复分解的 t i p s :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 3、NaNO 3、AgNO 3、BaSO 4 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知识点总结 课时 溶液的酸碱性苏教版选修

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 3—2课时1溶液的酸碱性 知能定位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 2.知道pH的定义,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3.能够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 4.能够进行有关pH的简单计算。 情景切入 溶液的酸、碱性可通过pH来表现,pH 值是怎样规定的呢?与溶液的酸碱性关系是怎样的呢? 自主研习 一、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标准是溶液中 c (H+)与c(OH—)的相对大小,其具体关系为: 溶液酸碱性c(OH—)与c(H+)关系酸碱的强弱 溶液呈中性C(H+)=c(OH-) 溶液呈酸性c(H+)>c(OH—)c(H+)越大,酸性越强 溶液呈碱性c(H+)

(1)定义:用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2)表达式:pH=—lgc(H+)。 (3)意义: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25℃下,c(H+)=1×10—7mol/L,pH=7,溶液呈中性。 c(H+)<1×10—7mol/L,pH>7,溶液呈碱性。 c(H+)>1×10—7mol/L,pH<7,溶液呈酸性。 2.pH的测量方法 (1)酸碱指示剂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2无色酚酞遇碱变红。 (2)pH试纸 1广泛pH试纸:其pH测量范围是1~14。 2精密pH试纸:测量精度高,但测量范围较窄。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把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央,试纸变色后,立即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溶液的pH。 (3)pH计 pH计精度高,可直接从仪器中读数。 课堂师生互动 知识点2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以及pH的关系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4、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物质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测定方法。 难点: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PH的大小与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课程类型:实验探究、动作技能、事实的知识。 教学方法:探究式、讨论、实验等。 教具: 玻璃棒、烧杯、表面皿、试管、浓硫酸、食醋、稀盐酸、稀硫酸、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钾、熟石灰、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pH试纸、洗涤剂;多媒体课件。 资料: 1、浓硫酸的性质: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密度是1.84g/mL,有强烈的腐蚀性,同时还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是一种用的干燥剂。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干布擦去,再用水冲洗干净,一定不能先用水冲洗。 2、浓盐酸的性质:无色(工业盐酸含有杂质是黄色)、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易挥发,挥了出的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溶解于空气中的水分中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打开浓盐酸瓶口会看到有白雾。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3、雨水的酸性:正常的雨水因为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显弱酸性,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4、氢氧化钠:白色块状固体,易吸水性,易潮解,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有强烈的腐蚀性。 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教学过程: <一>酸性物质 1、引言:钢铁、化肥、塑料、食品、药物等的生产过程中经常要用到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两类基本的物质。如:人的胃液里就含有胃酸—盐酸,没有它,我们就不能有效地消化各种食物;若胃酸含量过多,又容易得胃病,需用含碱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2、设疑激趣:(1)你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还有哪些认识?(2)你能说出哪些物质呈酸性、哪些物质呈碱性吗? 3、实验:取一瓶食醋,倒一点在烧杯中,示范一下闻药物气味的方法,然后请每一探究小组学生闻一闻食醋的气味。回答:有酸味。 4、讲解:(1)用手轻轻扇动瓶口使气味飘进鼻孔来,同时告诉学生: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都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更不能用嘴尝,这是一个操作规范。(2)食醋是一种酸溶液,它有酸味,具有酸性。(3)出示盐酸、硝酸、硫酸,指出它们是常见的强酸。 5、提问:你们吃的水果中哪些有酸味呢?学生回答后指出这些水果中均会有一些不同的酸性物质,所以有酸味,但酸性不是很强——叫弱酸性物质。 6、实验:课本的浓硫酸强腐蚀性实验演示,得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硝酸也有强腐蚀性。 7、讲解:万一不小心粘有浓硫酸之后的急救措施。 <二>碱性物质 出示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氨水及一些碱性物质:小苏打、纯碱、洗涤剂等物质。 1、读图:认识课本上一些强碱和弱碱性物质。 2、设问激趣:你们知道清洗脱排油烟机的工人师傅用是的什么药品吗?(讨论:大多数不知道) 3、探究实验:碱性物质的去污能力。 4、问:现在你们知道刚才提的问题了吗?(答:知道,是碱性物质。教师指出:大多

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溶液的酸 碱性 教案 初中化学
适用年级
九年级
适用区域 沪科版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3.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 关系 4.pH 测定
1. 认识酸碱指示剂及其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 2. 掌握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 掌握 pH 的测定方法
1.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
2.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一、导入 教学过程
我们在吃苹果、橘子、葡萄等水果时,都有酸味,吃碱面包时有 一股涩味,这是为什么?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使用建议说明:接着导入部分,引入酸碱性概念,阐明酸碱指示剂作 用及适用范围。引导学生记住酸碱指示剂说的变色现象。 酸碱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
第1页/共14页

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石蕊
酚酞
自身颜色
紫色
无色
遇酸
红色
无色
遇碱
蓝色
红色
知识点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使用建议说明: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溶液 的酸碱性,还要知道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例如:就某地区的 土壤而言,知道它呈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 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如何改良土壤。讲课多结合实际事例比较 好。
1、 酸碱度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溶液酸碱度是指溶液 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常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粗略测定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pH 试纸。 (2)酸溶液(碱溶液)与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pH<7)的溶液。酸 溶液一定呈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NaHSO4 溶液)。碱溶 液与碱性溶液也存在上述关系(如 Na2CO3 溶液)。 (3)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
第2页/共14页

2020-2021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习题:第三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1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基础巩固 1常温下,在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水的离子积是() A.1.0×10-14 B.1.0×10-13 C.1.32×10-14 D.1.32×10-15 答案:A 2纯水在80 ℃时的pH() A.等于7 B.大于7 C.小于7 D.无法确定 答案:C 3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 答案:B 4常温下,在0.01 mol·L-1 H2SO4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是() A.5×10-13 mol·L-1 B.0.02 mol·L-1 C.1×10-7 mol·L-1 D.1×10-12 mol·L-1 答案:A 5下列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是K W=c(H+)·c(OH-),所以K W随溶液H+和OH-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B.水的离子积常数K W与水的电离常数K电离是同一个物理量 C.水的离子积常数仅仅是温度的函数,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水的离子积常数K W与水的电离常数K电离是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物理量 解析:水的离子积常数K W=K电离·c(H2O),一定温度下K电离和c(H2O)都是不变的常数,所以K W仅仅是温度的函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是K W=c(H+)·c(OH-),只要温度一定,K W是常数,溶液中H+的浓度变大,OH-的浓度就变小,反之亦然。 答案: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方程式:H2O H++OH-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 第1课时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碱指示剂

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 第1课时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碱指示剂 1.一些物质__溶解于水__或受热熔化而形成__自由移动离子__的过程,叫做电离。 2.食醋里含有__醋酸__,人的胃液里含有__盐酸__。盐酸、硫酸、柠檬酸等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__H+__;而产生的阴离子就叫做这种酸的__酸根离子__。 3.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氨水等碱,在水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_OH-_,它们的水溶液都显__碱性__。 4.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是__紫色石蕊试液__和__无色酚酞试液__。 5.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__变红__,无色酚酞__不变色__;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__变蓝__,无色酚酞__变红__。 6.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__红__色,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__蓝__色。 1.以下属于酸的电离产物的是(B) A.H+、Na+、Cl-B.NO-3、SO2-4、H+ C.Na+、K+、NO-3D.OH-、Cl-、K+ 2.物质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A.H2CO3B.NaHCO3 C.P2O5D.KOH 3.下列溶液中滴入酚酞,酚酞试液变红的是(A) A.石灰水B.食盐水C.硫酸D.醋酸 4.如图1-2-1所示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作用时所显示的颜色,其中不正确的是(A)

图1-2-1 A.紫色B.蓝色C.红色D.无色 5.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气体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入CO2,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D) A.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CO2具有酸性 6.用稀的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如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B) A.白酒B.纯碱C.白糖D.食醋 7.利用紫色石蕊试液可以一次性鉴别的一组溶液是(D) A.纯碱的水溶液氨水B.食盐水蔗糖水 C.食醋稀盐酸D.石灰水稀硫酸 8.电离的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盐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Cl===H++Cl-,电离方程式书写要注意等号前书写物质的化学式,等号后书写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离子符号,同时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应该相等,这样溶液才能显电中性。如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2-4。根据以上叙述,请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HNO3===__H++NO-3__; (2)NaOH===__Na++OH-__; (3)Ba(OH)2===__Ba2++2OH-__; (4)AlCl3===__Al3++3Cl-__; (5)FeCl2===__Fe2++2Cl-__;

九年级化学酸碱中和反应知识点总结及习题(有答案)汇总

第一课时:常见的酸 一、引入 1、食醋为什么会有酸味? 2、苹果、橙子、柠檬葡萄等这些水果为什么都有酸味? 二、酸碱指示剂 检验物质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食 醋 变红色 盐 酸 变红色 石灰水 变蓝色 NaOH 溶液 变蓝色 1、指示剂的概念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检验物质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食 醋 不变色 盐 酸 不变色 石灰水 变红色 NaOH 溶液 变红色 2、变色规律: 酸溶液 碱溶液 石蕊试液 变红色 变蓝色 酚酞试液 不变色(无色) 变红色 说明:①指示剂变色简记方法:酸石红,碱石蓝; 酸酚无,碱酚红。 ②注意: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可使指示剂变色,而不是说指示剂使酸性溶液或碱性溶 指示剂 溶液

液变色。 3、指示剂的应用 酸碱指示剂主要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如实验桌上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液体要检验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可用试管取少量溶液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如果显红色证明是酸性溶液,如果显示蓝色证明是碱性溶液。 4、指示剂的替代用品 酸碱指示剂除了常见的石蕊和酚酞外,还有其他的植物色素,可以用作石蕊和酚酞的代用品,如牵牛花,月季等。 几种植物花朵的酒精浸出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代用指示剂酸性溶液中的 颜色变化 中性溶液 中的颜色 碱性溶液中的 颜色变化 牵牛花变红色紫色变蓝色 月季花浅红色红色变黄色 美人焦淡红色红色变绿色 紫萝卜皮变红色紫色黄绿色 紫卷心菜浅紫色蓝色黄绿色 三、练习: 1、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2SO4、蒸馏水、NaOH溶液,能把它们一次性区分开的试剂是( C ) A. 酚酞 B. 铁片 C. 石蕊试液 D. 二氧化碳气体 2、柠檬汁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柠檬汁显( A ) A.酸性B.碱性 C.中性D.无法确定 第二课时:常见的酸的性质 一、浓硫酸和浓盐酸物理性质的比较 盐酸硫酸 颜色 状态 无色液体无色;黏稠、油状的液体打开瓶盖后的 现象 有挥发性有白雾出现不易挥发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气味 密度 1.19g/mL 1.84g/mL 用途 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 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 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 液中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 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 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 常用它做干燥剂。

3-2 课时1 溶液的酸碱性

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 3-2 课时1 溶液的酸碱性 知能定位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 2.知道pH的定义,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3.能够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4.能够进行有关pH的简单计算。 情景切入 溶液的酸、碱性可通过pH来表现,pH值是怎样规定的呢?与溶液的酸碱性关系是怎样的呢? 自主研习 一、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标准是溶液中 +- 二、溶液的pH 1.pH (1)定义:用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2)表达式:pH=-lgc(H+)。 (3)意义: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25℃下,c(H+)=1×10-7mol/L,pH=7,溶液呈中性。 c(H+)<1×10-7mol/L,pH>7,溶液呈碱性。 c(H+)>1×10-7mol/L,pH<7,溶液呈酸性。 2.pH的测量方法 (1)酸碱指示剂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②无色酚酞遇碱变红。 (2)pH试纸 ①广泛pH试纸:其pH测量范围是1~14。 ②精密pH试纸:测量精度高,但测量范围较窄。 ③pH试纸的使用方法:

把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央,试纸变色后,立即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溶液的pH。 (3)pH计 pH计精度高,可直接从仪器中读数。 课堂师生互动 知识点2 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以及pH的关系 2.溶液在25℃时,c(H+)、pH与酸碱性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溶液中c(H+)越小,c(OH-)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弱,碱性越强,pH越大,反之亦然。 特别提醒 溶液的酸碱性判断的最根本的标准是比较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而pH=7或c(H+)=1×10-7 mol·L-1仅仅是在室温下的特例,因此在使用c(H+) =1×10-7 mol·L-1或pH=7作为判断标准时,要特别注意温度条件。 考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7的溶液一定显中性 B.pH=6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C.c(H+)10-7 mol·L-1的溶液才显酸性,pH>7或c(OH-)>10-7mol·L-1的溶液才显碱性。因此A、B、D 选项中的叙述均不正确。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根本标准是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如C项中c(H+)

浙教版科学 九上 第一章第二节 物质的酸碱性

第二讲物质的酸碱性 【知识新授】 一、物质的酸碱性 1、电离: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2、电离的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如NaOH==Na++OH-。物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和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3、酸:物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如SO 2- 是H SO的酸根。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硝酸、醋酸。 4、碱: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常见的碱有烧碱(NaOH)熟石灰(Ca(OH)2)氢氧化钾、氨水。 二、酸碱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2、酸碱指示剂可以定性地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3、常见的指示剂和它们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4、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pH 的意义: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pH 的范围:0~14。 溶液的酸碱度与pH 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pH 试纸的使用方法: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 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 即为该溶液的pH。

四、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1)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 (2)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例如: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例题分析】 1、把自制的紫薯汁(呈紫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 溶液白醋盐酸蔗糖水草木灰水氨水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红色红色紫色绿色绿色绿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白醋的水溶液呈酸性B.草木灰的水溶液呈碱性 C.紫薯汁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 D.若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涂抹稀氨水可以减轻痛痒 2、位于重庆市开县的一口天然气钻井,由于违规操作引发严重的井喷事故,含有大量硫化氢(H2S)气体的天然气弥漫在方圆千米的山地表面,无情地夺去了来不及逃生的243名村民的生命.根据专家意见,在井喷封堵之前,先点燃井喷气体,使其中的H2S转化为SO2,以减轻毒害作用.随后,抢险人员成功地封堵住井喷,同时井喷地区出现的降雨也促进了空气污染的消除. 试围绕以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井喷气体,其中H2S转化为S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总结出H2S具有的一些性质(至少2条).. (3)遇到此类事故时可采用哪些自救措施(至少2条)?.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用途:; (2)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指出氧气和臭氧的不同点:; (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4)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5)请提出一个缩小臭氧层空洞的设想:. 1.4、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为大家现场作了一幅《镜湖灯影》的景色画,他在白纸上用干净的毛笔蘸取甲 溶液“画上”一串灯影,再用另一支毛笔蘸取乙溶液在灯影周围“画上”一片湖水,将白纸挂在墙上,待晾干后,用装有丙溶液的喷雾器向白纸上喷洒.结果出现了“蓝色的湖面上倒映着红色的灯影”的画面.该同学所用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可能是下列四项中的( )

初中化学酸碱盐溶解性表新选

酸、碱、盐溶解性表(20℃) 1 / 4

钾,钠,铵,盐,硝酸盐, 都能溶解水中间. 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 微溶有钙银 碳酸盐多不溶,溶者只有钾钠铵(除了镁,微溶) 钾,钠,铵,钡碱都溶(钙微溶) 溶解性口诀二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硫酸盐除去钡铅钙。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④注: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硫酸钙不溶;③硝酸盐都溶于水;④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溶解性口诀三 钾、钠、铵盐、硝酸盐;氯化物除银、亚汞;硫酸盐除钡和铅;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 溶解性口诀四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溶解性口诀五 钾、钠、硝酸溶,(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除银(亚)汞,(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 其余几类盐,(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 只溶钾、钠、铵,(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 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溶解性口诀六 钾钠铵盐硝酸盐 完全溶解不困难 氯化亚汞氯化银 硫酸钡和硫酸铅 生成沉淀记心间 氢硫酸盐和碱类 碳酸磷酸硝酸盐 可溶只有钾钠铵

溶解性口诀七(仅适用于初中) 硝酸盐可溶钾,钠,铵 硝酸盐入水无踪影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碱溶钡和钾,钠,铵 溶解性口诀八(可适用于初中) 钾钠硝铵皆可溶(化合物中含钾、钠、硝酸、铵根,都可溶解)盐酸不溶银亚汞(氯化银,氯化亚汞沉淀) 硫酸铅钡不溶解(硫酸铅,硫酸钡沉淀) 钙银亚汞是微溶(硫酸钙、银、亚汞微溶) 可溶之碱有五位 钾钠钡铵钙微溶(氢氧化钾、钠、钡、铵可溶,氢氧化钙微溶)氢硫亚硫溶三位(钾钠铵) 碳硅磷酸与上同 溶解性口诀九(可适用于初中) 钾钠铵盐硝酸盐 全部溶于水中间 盐酸盐除氯化银 硫酸盐出硫酸钡 其余全溶 碳酸盐磷酸盐除钾钠铵盐溶以外 其余都不溶 溶解性口诀十(可适用于初中)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完全溶解不困难 (氯化物)盐酸盐不溶只有氯化银 硫酸盐不溶只有硫酸钡 碳酸盐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碱只溶钾钠钡铵 溶解性口诀十一(适用于初中) 钾钠铵盐硝酸盐, 放入水中易溶完. 硫酸盐类也易溶, 但要除去钙钡银. 盐酸盐除银亚贡. 碳酸、磷酸盐只有钾钠铵溶 3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