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7.5 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学案

(2019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7.5 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学案
(2019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7.5 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学案

7.5 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学案

1.了解牛顿力学时空观,初步了解相对论时空观。

2.了解时间延缓效应和长度收缩效应。

3.认识牛顿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

1.相对论时空观

(1)绝对时空观:时间与空间都是□01独立于物体及其运动而存在的,也叫□

02牛顿力学时空观。

(2)爱因斯坦的两个假设: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物理规律的形式都是□

03相同的;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大小都是□

04相同的。 (3)同时的相对性:根据爱因斯坦的假设,如果两个事件在一个参考系中是同时的,但在另一个参考系中□

05不一定是同时的。 (4)爱因斯坦假设的结果

①时间延缓效应

如果相对于地面以v 运动的惯性参考系上的人观察到与其一起运动的物体完成某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Δτ,地面上的人观察到该物体在同一地点完成这个动作

的时间间隔为Δt ,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Δt =□06Δτ

1-? ????v c 2,由于1-? ????v c 2<1,所以总有Δt □

07>Δτ。 ②长度收缩效应

如果与杆相对静止的人测得杆长是l 0,沿着杆的方向,以v 相对杆运动的人测

得杆长是l ,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l =□

08l 0 1-? ????v c 2,由于1-? ??

??v c 2<1,所以总有l □

09

跟物体的□

10运动状态有关。

2.牛顿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1)牛顿力学的成就

牛顿力学的基础是□1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力学在□12宏观、□13低速的广阔领域里与实际相符,显示了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和牛顿力学的魅力。

(2)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①物体在以接近□14光速运动时所遵从的规律,有些是与牛顿力学的结论并不相同的。

②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还具有□15波动性,它

们的运动规律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用牛顿力学来说明,而□16量子力学能够很好地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

③基于实验检验的牛顿力学不会被新的科学成就所否定,而是作为某些条件

下的□17特殊情形,被包括在新的科学成就之中。当物体的运动速度□18远小于光速c时,□19相对论物理学与牛顿力学的结论没有区别;当另一个重要常数即普朗克常量h可以忽略不计时,□20量子力学和牛顿力学的结论没有区别。相对论与量

子力学都没有否定过去的科学,而只认为过去的科学是自己在□21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

判一判

(1)原子的运动能用牛顿力学描述。()

(2)长度收缩效应是指物体的实际长度变短了。()

提示:(1)×原子是微观粒子,不能用牛顿力学描述,要用量子力学描述。

(2)×长度收缩效应是因为相对运动引起的观测效应,实际长度不变。

想一想

洲际导弹的飞行速度可达6000 m/s,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3×104 m/s,这两个速度在相对论中属于高速还是低速?

提示:相对论中的高速是可以与光速相比拟的速度,6000 m/s、3×104 m/s的速度都远远小于光速,都属于相对论中的低速。

课堂任务相对论时空观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认真参与“师生互动”。

活动1:如图甲,飞机匀速飞行,封闭机舱中的人能用抛球的力学实验判断飞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吗?地面参考系和飞机参考系的力学规律相同吗?

提示:假设人竖直上抛小球,小球的运动遵从牛顿运动定律,不能从这个实验判断飞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要判断相对速度,可以透过窗户观测云朵等参照物。以飞机为参考系,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以地面为参考系,小球做斜上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就是飞机相对地面的速度。可见,不论在哪个参考系中,小球都在重力的作用下,遵从牛顿第二定律做抛体运动,运动轨迹的描述不同是因为各参考系间的相对速度,但力学规律在两个参考系中是相同的。

活动2:如图乙所示,火车以0.9倍的光速(即v=0.9c)行驶,一个人相对火车用手电筒向前进方向上照射,你在地面上观察,这束光的速度是多少?

提示:按照牛顿力学中的速度合成法则,在火车上观察,这束光的速度为c,则其相对地面的速度为v+c=1.9c。但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及其他一些实验都表明: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光的速度都是一样的。所以图乙中从地面上观察,这束光的速度仍是c。

活动3:讨论、交流、展示、得出结论。

在牛顿力学理论与电磁波理论的矛盾与冲突面前,一些物理学家仍坚持原有理论的基础观念,进行一些修补的工作,而爱因斯坦、庞加莱等人则主张彻底放

弃某些与实验和观测不符的观念,如绝对时间的概念,提出能够更好地解释实验事实的假设。爱因斯坦假设:

(1)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物理规律的形式都是相同的。

(2)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在爱因斯坦假设的基础上,可得出“同时”的相对性、时间延缓效应、长度收缩效应等结论。

1.“同时”的相对性

假设一列火车在沿平直轨道飞快地匀速行驶。车厢中央的光源发出了一个闪光,闪光照到了车厢的前壁和后壁。车上的观察者以车厢为参考系,因为车厢是个惯性系,光向前、后传播的速率相同,光源又在车厢的中央,闪光当然会同时到达前后两壁(图甲)。

对于车下的观察者来说,他以地面为参考系,因闪光向前、后传播的速率对地面也是相同的,在闪光飞向两壁的过程中,车厢向前行进了一段距离,所以向前的光传播的路程长些。他观测到的结果应该是:闪光先到达后壁,后到达前壁。因此,这两个事件不是同时发生的。

2.对时间延缓、长度收缩效应的理解

(1)Δt =Δτ1-? ??

??v c 2表明Δt >Δτ,即时间间隔变长,时钟变慢。非但如此,惯性系中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命过程都变慢了。这种时间的变化是相对的,如果两个观察者做相对运动,他们都会认为对方所在参考系的时间变慢了。

(2)对于l =l 01-v 2c 2,只适用于沿杆的运动方向上。在垂直于杆的运动方向上,杆的长度没有变化。这种长度的变化是相对的,如果两条平行的杆沿长度方向做相对运动,与它们一起运动的两位观测者都会认为对方的杆缩短了。

(3)时间间隔、长度的变化都是由于物体的相对运动引起的一种观测效应,它与所选的参考系有关,而物体本身的结构并没有变化。

3.相对论时空观

经典物理学认为时间与空间都是独立于物体及其运动而存在的,这种绝对时空观,也叫牛顿力学时空观。

时间延缓效应和长度收缩效应表明:运动物体的长度(空间距离)和物理过程的快慢(时间进程)都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这个结论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所反映的时空观称作相对论时空间。

高速运动的μ子寿命变长这一现象,用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用相对论时空观可得到很好的解释。这一研究结果成了相对论时空观的最早证据。

相对论时空观的第一次宏观验证(铯原子钟实验)是在1971年进行的。实验结果与相对论的理论预言符合得很好。

例1在静止系中的立方体每边长L0,另一坐标系以相对速度v平行于立方体的一边运动。问在后一坐标系中的观察者测得的立方体体积是多少?

(1)立方体运动时其每边的长度都缩短吗?

提示:长度只沿运动方向缩短,垂直于运动的方向上长度不变。

(2)当发生尺缩效应时如何计算其长度?

提示:l=l01-v2 c2。

[规范解答]本题中坐标系相对于立方体以速度v运动,运动方向与一条边平

行,则在该坐标系中观察者测得该条边的长度为L=L01-v2 c2。

测得立方体的体积为V=L20L=L301-v2 c2。

[完美答案]L301-v2 c2

应用相对论“效应”解题的一般步骤

首先,通过审题确定研究对象及研究对象的运动速度。

其次,明确求解的问题,即明确求解静止参考系中的观察结果,还是运动参考系中的观察结果。

最后,应用“长度收缩效应公式”或“时间延缓效应公式”进行计算。

[变式训练1]在量子力学中,π介子和质子在特定条件发生碰撞,并发生反应,

能产生新粒子K 0,而新粒子K 0的固有寿命很短,当新粒子K 0在空气中运行的距离为d =0.1 m 时,新粒子K 0就发生衰变,生成两个带等量异号电荷的π介子。如果生成的新粒子K 0的速度大小为v =2.24×108 m/s ,求新粒子K 0的固有寿命。(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 3×10-10 s

解析 在实验室中测得的粒子运动的时间间隔为

Δt =d v

根据Δt =Δτ1-v 2c 2

Δτ=Δt 1-v 2c 2=0.12.24×108× 1-(2.24×108)2

(3.0×108)2

s ≈3×10-10 s 。

课堂任务 牛顿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认真参与“师生互动”。

活动1:如图甲(a),相比于真空中的光速,行星绕太阳运动的速度属于低速还是高速?可以用牛顿力学分析行星的运动规律吗?

提示:低速,可以。

活动2:如图甲(b)中c是光速,m是粒子加速器中质子的质量,质量随速度变化的现象可以用牛顿力学解释吗?

提示:不可以。

活动3:图乙(b)电子穿过铝箔形成的图案与图乙(a)光波经过圆盘形成的图案很相似,可以用牛顿力学解释吗?

提示:不可以。

活动4:讨论、交流、展示,得出结论。

由活动1和活动2以及前面的学习可知,牛顿力学只适用于低速运动和宏观世界,不能解释高速运动和微观粒子的运动。

1.这里的低速是指远小于光速,通常所见物体的运动,如行驶的汽车、发射的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及宇宙飞船等物体的运动皆为低速运动。有些微观粒子在一定条件下其速度可以与光速相接近,这样的速度称为高速。对于低速运动问题,一般用牛顿力学来处理。对于高速运动问题,牛顿力学已不再适用,需要用相对论知识来处理。

2.对于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一般用量子力学描述。

3.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c时(c=3×108m/s),相对论物理学与牛顿

力学的结论没有区别;当另一个重要常数即普朗克常量h可以忽略不计时(h=

6.63×10-34 J·s),量子力学和牛顿力学的结论没有区别。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都没有否定过去的科学,而只认为过去的科学是自己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

例2(多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力学普遍适用,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均适用

B.牛顿力学的成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C.根据牛顿力学,物体的长度不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否定了牛顿力学

(1)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适用于________物体,适用于________运动。

提示:宏观低速

(2)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吗?

提示:没有。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某些条件下的特殊情形。

[规范解答]牛顿力学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低速运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A 错误,B正确。牛顿力学的时空观为绝对时空观,认为空间是绝对的,独立于物体及其运动而存在的,物体的长度不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C正确。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而是认为牛顿力学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在某些条件下的特殊情形,D错误。

[完美答案]BC

如何解答牛顿力学局限性问题

解答牛顿力学的局限性问题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牛顿力学的成就和适用范围,以及牛顿力学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关系。

[变式训练2](多选)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而牛顿力学却无法解释。牛顿力学只适用于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这说明() A.随着认识的发展,牛顿力学已成了过时的理论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是有局限性的

C.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与规律

D.人们应当不断扩展认识,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答案BCD

解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要受到所处的时代的客观条件和科学水平的制约,所以形成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只有不断扩展自己的认识,才能掌握更广阔领域内的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新的科学的诞生并不意味着对原来科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认为过去的科学是新的科学在某些条件下的特殊情形。A错误,B、C、D正确。

A组:合格性水平训练

1.(牛顿力学的局限性)牛顿力学不适用于下列哪些情况()

A.研究原子中电子的运动

B.研究“神舟十一号”飞船的高速发射

C.研究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D.研究飞机从北京飞往纽约的航线

答案 A

解析牛顿力学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这里低速和高速的标准是相对于光速,可判定牛顿力学适用于B、C、D中描述的运动,而不适用A中的情况。

2.(光速不变原理)(多选)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如果某飞船在以0.5c的速度向某一星球飞行时,发出一光信号提示该星球上的人。假设所有的星球均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星球上的人观测到的光信号的速度为1.5c

B.该星球上的人观测到的光信号的速度为c

C.地球上的人观测到的光信号的速度为c

D.飞船正后方的某星球上的人观测到的光信号的速度为0.5c

答案BC

解析根据相对论,真空中的光速相对于不同的惯性参考系是相同的,都是c,B、C正确,A、D错误。

3.(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力学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任何物体

B.相对论只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

C.量子力学能够很好地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

D.牛顿力学也适用于微观粒子的运动

答案 C

解析牛顿力学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情况,故A错误;相对论既适用于高

速运动的物体,又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故B错误;量子力学能够很好地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故C正确;牛顿力学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的运动,而对于微观粒子的运动是不适用的,故D错误。

4.(相对论及相对论时空观)(多选)对相对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在不同惯性系中,物理规律的形式可能是不同的

B.在不同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任何方向的传播速度均相同

C.相对论时空观认为运动物体的长度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D.相对论时空观认为物理过程的快慢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答案BD

解析根据相对论的两条假说,在不同的惯性系中,物理规律的形式都是相同的,在不同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任何方向的传播速度都相等,A错误,B正确;根据相对论时空观可知C错误,D正确。

5.(长度收缩效应)惯性系S中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从相对S系沿x方向以接近光速匀速飞行的飞行器上测得此正方形的形状应是()

答案 C

解析根据相对论,在飞行器上观察,正方形沿x方向上会出现长度收缩效应,而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则不会出现长度收缩效应,故C正确。

6.(综合)甲、乙两人站在地面上时身高都是L0,甲、乙分别乘坐速度为0.6c 和0.8c(c为光速)的飞船同向运动,如图所示。此时乙观察到甲的身高L________L0;若甲向乙挥手,动作时间为t0,乙观察到甲动作时间为t1,则t1________t0。(均填“>”“=”或“<”)

答案 = >

解析 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观察长度不变,则有L =L 0;根据相对论的时间延缓效应可知,乙观察到甲的动作时间变长,即t 1>t 0。

7.(时间延缓效应)研究高空宇宙射线时,发现了一种不稳定的粒子,称为介子,质量约为电子质量的273倍,它带有一个电子电荷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称为π+或π-。若参考系中π±介子处于静止,它们的平均寿命为τ=2.56×10-8 s ,设π±介子以0.9c 的速率运动,电子的质量为9.1×10-31 kg ,求:

(1)在实验室参考系中观测到该粒子的平均寿命;

(2)在实验室参考系中观测到该粒子运动的平均距离。

答案 (1)5.87×10-8 s (2)15.849 m

解析 (1)粒子运动时,在和粒子相对静止的参考系中,粒子的寿命仍为τ=

2.56×10-8 s ,而在实验室中观察到的寿命t 应比τ大,

t =τ

1-? ????v c 2

=2.56×10-8

1-0.92 s ≈5.87×10-8 s 。 (2)平均距离

d =v t =0.9×3×108×5.87×10-8 m =15.849 m 。

B 组:等级性水平训练

8.(牛顿力学的局限性)(多选)关于牛顿力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对论和牛顿力学是相互对立的两种理论

B .在高速运动时,物体的运动服从相对论,在低速运动时,物体的运动服从牛顿运动定律

C .牛顿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的运动,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粒子的运动

D .不论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牛顿力学和量子力学都是适用的

解析 相对论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而是认为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A 错误;牛顿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低速运动,对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问题,牛顿力学不再适用,但量子力学、相对论分别适用,B 、C 正确,D 错误。

9.(综合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高速运动的火车车厢中央,光源同时向车厢前后两壁发出了一个闪光,地面上的人看到闪光同时到车厢的前后壁

B .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

C .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高速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大

D .同样的两个事件,在不同的参考系中观测,时间间隔都相同

答案 B

解析 根据同时的相对性,火车上的人会看到两个闪光同时到达车厢的前后壁,而地面上的人会看到闪光先到达车厢的后壁(相对火车运动方向而言),后到达前壁,A 错误;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知,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B 正确;考虑相对论效应,根据长度与速度关系公式l =l 0 1-? ??

??v c 2,沿自身长度方向高速运动的杆长度总比静止时的长度短,C 错误;由相对论的基本公式

Δt =Δτ1-v 2

c 2

,可知时间间隔与参考系有关,D 错误。 10.(时间延缓效应)如图所示,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时钟,时钟A 放在地面上,时钟B 、C 分别放在两个火箭上,两个火箭分别以速度v B 和

v C 朝同一方向飞行,v B

A .时钟A 走得最慢

B .时钟B 走得最慢

C .时钟C 走得最慢

D .时钟C 走得最快

解析 根据时间延缓效应,运动的时钟变慢,Δt =Δτ

1-? ??

??v c 2

,对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时钟飞驰得越快,时钟的时间走得越慢,故时钟C 走得最慢,时钟A 走得最快,A 、B 、D 错误,C 正确。

11.(长度收缩效应)一观察者测得运动着的1 m 长的尺子为0.5 m 长,尺子沿长度方向运动,求此尺在以多大的速度移动?

答案 2.60×108 m/s

解析 设以观察者为参考系测得的长度为l ,以尺子为参考系测得尺子的长度为l 0,

根据公式l =l 0 1-v 2

c 2,可得:v =l 20-l 2l 0c , c =3.0×108 m/s ,l 0=1 m ,l =0.5 m ,

代入数据解得v ≈2.60×108 m/s 。

12.(时间延缓效应)半人马星座α星是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它距地球为

4.3×1016 m 。设有一宇宙飞船自地球往返于半人马星座α星之间。

(1)若宇宙飞船的速率为0.999c ,按地球上时钟计算,飞船往返一次需要多长时间?

(2)如以飞船上时钟计算,往返一次的时间又为多少?

答案 (1)2.87×108 s (2)1.28×107 s

解析 (1)由于题中恒星与地球的距离s 和宇宙飞船的速率v 均是地球上的观察者所测量的,故飞船往返一次,地球时钟所测时间间隔

Δt =2s v =2×4.3×10160.999×3.0×10

8 s ≈2.87×108 s 。 (2)从相对论的时间延缓效应考虑。把飞船离开地球和回到地球视为两个事件,显然飞船上的时钟测出两事件的时间间隔Δτ与地球上所测的时间间隔Δt 之间满足时间延缓效应关系式。以飞船上的时钟计算,飞船往返一次的时间间隔为

Δτ=Δt 1-v 2

c 2=2.87×108× 1-? ??

??0.999c c 2 s ≈1.28×107 s 。

高中物理 专题、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定律)

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定律) ◎知识梳理 1. 定律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2. 公式: 理解要点: ①因果性:F 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合 失; ②方向性:a与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 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 ○4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宏观, 低速运动的情况。 ◎例题评析 【例2】如图,自由下落的小球下落一段时间后,与弹簧接触,从它接触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加速度、合外力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分析与解答】因为速度变大或变小取决于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的关系, 当a与v同向时,v增大;当a与v反向时,v减小;而a由合外力决定,所以 此题要分析v,a的大小变化,必须先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 小球接触弹簧时受两个力的作用: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弹力。在接触的头一阶段,重力大于弹力,小球合力向下,且不断变小(因为F合=mg-kx,而x增大),因而加速度减小(因为a=F/m),由于v方向与a同向,因此速度继续变大。 当弹力增大到大小等于重力时,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 之后,小球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但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逐渐变大(因为F=kx-mg=ma),因而加速度向上且变大,因此速度逐渐减小至零。小球不会静止在最低点,以后将被弹簧上推向上运动。 综上分析得:小球向下压弹簧过程,F方向先向下后向上,先变小后交大;a方向先向下后向上,大小先变小后变大;v方向向下,大小先变大后变小。 【注意】在分析物体某一运动过程时,要养成一个科学分析习惯,即:这一过程可否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的小过程,中间是否存在转折点,如上题中弹力等于重力这一位置是一个转折点,以这个转折点分为两个阶段分析。 【例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分析与解答】

7.5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学案

第七章第5节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学习目标】 1.感受牛顿力学在高速世界与事实的矛盾,知道牛顿力学只适用于低速、宏观物体的运动。知道相对论、量子论有助于人类认识高速、微观领域。 2.知道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知道长度相对性和时间间隔相对性的表达式。 3.了解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知道科学真理是相对的,未知世界必将在人类不懈的探索中被揭开更多的谜底。 【课前预习】 一、相对论时空观 1.爱因斯坦两个假设: (1)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物理规律的形式都是_________的; (2)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大小都是_________的。 2.时间延缓效应:如果相当于地面以v运动的惯性参考系上的人观察到与其一起运动的物体完成某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Δτ,地面上的人观察到该物体在同一地点完成这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Δt, 则Δt=____________。由于1?(v c )2<1,所以总有Δt>Δτ,此种情况称为时间延缓效应。 3.长度收缩效应:如果与杆相对静止的人测得杆长是l0,沿着杆的方向,以v相对杆运动的人 测得杆长是l,则l=_________。由于1?(v c )2<1,所以总有l

(完整版)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必修一 4.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A.预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及惯性现象。 2、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简单现象。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二、预习内容 1、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除非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_________的原因,而是______________的原因. 2、物体的这种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性质.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一)下面你就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l、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提问: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吗? 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在哪呢? 总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伽利略是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力学单位制》同步练习

4.4力学单位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B.选用的基本单位不同,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 C.基本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其导出单位不一定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D.物理公式可以确定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确定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 2.(2011年盐城高一检测)国际单位制中规定,力学量所选用的基本量是() A.长度、力、时间B.长度、质量、时间 C.长度、力、质量、时间D.速度、加速度、力 3.(2011年扬州高一检测)下列各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的是() A.质量、长度、时间B.力、时间、位移 C.千克、米、秒D.牛顿、克、米 4.(2011年泰安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力学单位制中,若采用cm、g、s作为基本单位,力的单位是N B.在力学单位制中,若力的单位是N,则是采用m、kg、s为基本单位C.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D.牛顿是力学单位制中采用国际单位的一个导出单位 5.测量国际单位制规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分别可用的仪器是下列哪一组() A.米尺、弹簧测力计、秒表 B.米尺、测力计、打点计时器 C.量筒、天平、秒表 D.米尺、天平、秒表 6.质量为400 g的物体,测得它的加速度为a=40 cm/s2,则关于它所受的合力的大小及单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F=ma=400×40=16000 N

B.F=ma=0.4×0.4 N=0.16 N C.F=ma=0.4 kg×0.4=0.16 N D.F=ma=0.4 kg×0.4 m/s2=0.16 N 7.在解一道文字计算题中(由字母表达结果的计算题),一个同学解得x= F 2m (t1+t2),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 A.可能是正确的 B.一定是错误的 C.如果用国际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 D.用国际单位制,结果错误,如果用其他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 8.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取计数时间间隔为0.1 s,测得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的平均值Δx=1.2 cm,若还测出小车的质量为500 g,则关于加速度、合力大小及单位,既正确又符合一般运算要求的是() A.a=1.2 0.12m/s 2=120 m/s2 B.a=1.2×10-2 0.12m/s 2=1.2 m/s2 C.F=500×1.2 N=600 N D.F=0.5×1.2 N=0.60 N 二、非选择题 9.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下面给出的关系式中,l是长度,v是速度,m是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这些量的单位都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试判断下列表达式的单位,并指出这些单位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名称. (1) l g,单位________,物理量名称________. (2)v2 l,单位________,物理量名称________. (3)m v2 l,单位________,物理量名称________. 10.火车正加速运动,在车厢中有一个装置如图4-4-2所示,该小球与光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知识讲解: 牛顿第二定律(基础)(附答案)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 1.深刻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把握 F a m =的含义. 2.清楚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确定的. 3.灵活运用F=ma解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公式: F a m ∝或者F ma ∝,写成等式就是F=kma. (3)力的单位——牛顿的含义. ①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它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 m/s2加速度的力,叫做1N.即1N=1kg·m/s2. ②比例系数k的含义. 根据F=kma知k=F/ma,因此k在数值上等于使单位质量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的力的大小,k的大小由F、m、a三者的单位共同决定,三者取不同的单位,k的数值不一样,在国际单位制中,k=1.由此可知,在应用公式F=ma进行计算时,F、m、a的单位必须统一为国际单位制中相应的单位. 要点二、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同一性 【例】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同时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如图所示,试讨论: ①物体此时受哪些力的作用? ②每一个力是否都产生加速度? ③物体的实际运动情况如何? ④物体为什么会呈现这种运动状态? 【解析】①物体此时受三个力作用,分别是重力、支持力、水平力F. ②由“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知,每一个力都应产生加速度. ③物体的实际运动是沿力F的方向以a=F/m加速运动. ④因为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此时作用于物体的合力相当于F.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物体只能有一种运动状态,而决定物体运动状态的只能是物体所受的合力,而不能是其中一个力或几个力,我们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该物体所受合力的这种对应关系叫牛顿第二定律的同一性. 因此,牛顿第二定律F=ma中,F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2)瞬时性 前面问题中再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物体受到拉力F作用前做什么运动? ②物体受到拉力F作用后做什么运动? ③撤去拉力F后物体做什么运动? 分析:物体在受到拉力F前保持静止. 当物体受到拉力F后,原来的运动状态被改变.并以a=F/m加速运动. 撤去拉力F后,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所以保持原来(加速时)的运动状态,并以此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牛顿时空观和爱因斯坦时空观的比较

[指导]牛顿时空观和爱因斯坦时空观的比较牛顿时空观和爱因斯坦时空观的比较 07电联谢杨鑫序号:3 从初中到现在已经学了六年的物理了~最令我感兴趣的就是号称世界上最难懂的相对论了~因为它跟我对现实生活中现象的认识完全不同~学起来特别有劲。 在牛顿时空观里~有两个绝对的概念—时间的间隔和尺的长度。一个人看到自己的手表走过一分钟~往往以为世界上所有的钟和表也都同样地走过一分钟~而不管是在哪一种运动状态的钟。这就是时间间隔的绝对性。类似地~一把直尺的长度~如果从某一个参考系测量它是一尺。那么~从任何参考系来测量它~它仍旧是一尺。这就是尺寸的绝对性。时间间隔和尺长这两种绝对性~在牛顿时空观里是两个重要的角色~但在相对论中却都变成相对的了。 运动钟的变慢 前面已经说过~凡是能测量时间的工具~都是一种“钟”。利用光速不变性~我们也可以设计一种雷达钟~它包括一部雷达和一块反射扳~板与雷达天线之间的距离是d。雷达发出的信号~受到板的反射后~可以再被雷达接收到。一个来回的距离是2d,如果信号速度是C~那么一个来回所用掉的时间就是T=2d/c。 怎样用雷达钟来测量时间呢,如果一个过程从开始到结束~雷达信号来回走了五次~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就是5T。如果信号走了三个来回~所需时间就是3T。这就是说~以信号来回一次作为度量时间间隔的单位。 有甲、乙两个人~他们各自有一个雷达钟。在甲乙两人相对静止时~校准两个钟~使它们走得同样快慢。然后~让甲乙两人作相对运动。甲和甲钟向左~乙和乙钟向右。甲、乙各自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先来谈谈甲。站在甲的立场上~甲是静止的~甲钟相对于他也是静止的。他看到自己的钟仍与以前一样。没有变化。这时~甲看到乙和乙钟正向右运动。在乙钟的发射-反射-接受的过程中~天线和反射板都不断地在运动~信号走的是斜线。因此~在甲看来~乙钟信号一个来回走的距离大于Zd。可是~由于光速不变~无论甲钟或乙钟二者信号速度都是C。所以~甲看到的现象是:当甲钟走过一个单位时间时~乙钟还没有来得及走完一个来回。甲的结论是:乙钟比我的钟慢了。 相反~如果站在乙的立场~一切又都反过来了。乙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而甲钟向左边。乙钟信号一个来回走的距离是2d~而甲钟信号走的是斜线~一个来回走的距离大于2d。因此~乙的结论是:甲钟比我的钟慢了。 甲和乙到底谁对呢,都对。他们的结论表面上相反其实并不矛盾。是一致的。这个结论就是:运动的钟要变慢。在甲看来乙在运动~在乙看来甲在运动。所以。他们都是看到对方的钟变慢了。 总之~在甲看来~当乙运动时~不仅乙的雷达钟~而且有关乙的一切能描述时间流逝的过程~比如生物的新陈代谢~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以及动物的寿命等等(都完全一致地变慢了。时间的流逝不是绝对的~运动将改变时间的进程。 μ子的寿命 寿命也是一种”钟”。我们平常说一代人的时间~就是在用寿命来度量时间。所以~寿命也不是绝对的。同一东西的寿命~在不同参考系看来~应是不同的。事情的确如此。 有一种粒子~叫做严子。它是不稳定的~而且寿命很短~从产生到衰变~只有大约百万分之二秒,2x10^-6秒,。这样~即使井子以光速运动~也只能走过2x10^-6xc?600米的里离。可是。宇宙线的观测证明。在高空中产生的严子也能达到地面。它们走的距离远远大于600米~这是为什么,利用运动钟变慢的道理~不难解开这个谜。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典型例题精选讲解

牛顿运动定律典型精练 基础知识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 F x =ma x ,F y =ma y ,F z =ma z ;(4)牛顿第二定律F=ma 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定义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1m/s 2 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 1N,即1N=1kg.m/s 2 .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 4.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程序:(1)确定研究对象;(2)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3)按照先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场力;(4)画物体受力图,没有特别要求,则画示意图即可。 5.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失重的物体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即F=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 ,即F N =mg -ma ,当a=g 时,F N =0,即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6、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3)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微观粒子。 二、解析典型问题 问题1: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 牛顿第二定律F=ma 是矢量式,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在解题时,可以利用正交分解法进行求解。 练习1、如图1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0 ,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对人受力分析,他受到重力mg 、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作用,如图1所示.取水平向右为x 轴正向, 竖直向上为y 轴正向,此时只需分解加速度,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macos300, F N -mg=masin300 因为 56=mg F N ,解得5 3 =mg F f . 练习2.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为a ,如图3-1-15所示.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 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B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 C .当a 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D .当a 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 练习3.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在水平面上加速运动的小车中,加速度为a ,如图3—1-16所示,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大 B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 C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D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 问题2: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与其所受的合外力F 有瞬时对应关系,每一瞬时的加速度只取决于这一瞬时的合外力.若合外力的大小或方向改变,加速度的大小或方向也立即(同时)改变;或合外力变为零,加速度也立即变为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可以突变). 2.中学物理中的“绳”和“线”,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 A .轻:即绳(或线)的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由此特点可知,同一根绳(或线)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张力大小相等. 30a F m g F f 图1 x y x a a 图图

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测试题。带答案

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拉车前进,马先对车施力,车后对马施力,否则车就不能前进 B.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相互作用的物体一定接触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D.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 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由施力物体产生,被受力物体所接受的 B.由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C.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 5.铅球放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关于铅球和地面受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坚硬没发生形变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铅球也发生了形变 C.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铅球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铅球对地面的压力即为铅球的重力 6.有关矢量和标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都叫矢量 B.矢量的大小可直接相加,矢量的方向应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C.速度是矢量,但速度不能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速度,因为物体不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运动 D.只用大小就可以完整描述的物理量是标量 7.关于弹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讲解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讲解 实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a 与F 的关系,a 与m 的关系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 的方向与F 合的方 向总是相同。 2.表达式:F=ma 或 m F a 合 = 用动量表述:t P F ?=合 揭示了:① 力与a 的因果关系.... ,力是产生a 的原因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 力与a 的定量关系.... 3、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 (1)F=ma 中的F 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 (2)F =ma 中的m ,当对哪个物体受力分析,就是哪个物体的质量,当对一个系统(几个 物体组成一个系统)做受力分析时,如果F 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则m 是系统的合质量. (3)F =ma 中的 F 与a 有瞬时对应关系, F 变a 则变,F 大小变,a 则大小变,F 方向变a 也方向变. (4)F =ma 中的 F 与a 有矢量对应关系, a 的方向一定与F 的方向相同。 (5)F =ma 中,可根据力的独立性原理求某个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可以求某一个方向合外力的加速度. (6)F =ma 中,F 的单位是牛顿,m 的单位是kg ,a 的单位是米/秒2. (7)F =ma 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 4. 理解时应应掌握以下几个特性。 (1) 矢量性 F=ma 是一个矢量方程,公式不但表示了大小关系,还表示了方向关系。 (2) 瞬时性 a 与F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作用力突变,a 的大小方向随着改变,是瞬时的对应关系。 (3) 独立性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F 合产生a 合;F x 合产生a x 合 ; F y 合产生a y 合 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

比较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经典时空观

比较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经典时空观,浅谈科学发展中的肯 定与否定 “天地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漫步于时间长河,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思考萦绕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时空观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在这其中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经典时空观是公认的科学史上有很大影响力的时空观,下面我就对这二者进行比较,谈一谈人类科学发展中的“肯定”与“否定”。 首先,从理论基础来看这两个时空观。这两个时空观是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的。牛顿的经典时空观是以经典力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时空观是以光速c不变为理论基础。 其次,从内容来看这两个时空观。由于二者理论基础的不同,这也就决定了这两个时空观内容的截然不同。这就像种下两个种类不同的种子,那最后长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同的。这两个时空观对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关系看法不同。牛顿经典时空观是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时间坐标系和空间坐标系是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在不同的惯性系中保持不变,即时间空间观念与物质运动状态无关。而相对论时空观认为有物质才有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这两个时空观对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看法也不同。牛顿经典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彼此无关,独立各自。而相对论时空观则恰恰相反,它认为两个时间在不同的惯性系看来,它们的空间关系是相对的,时间关系也会是相

对的,时间和空间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彼此不可分解的整体,只有空间和时间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光速c是建立不同惯性系间的时间和空间变换的纽带。 毋庸置疑,事实是唯一的,然而这两个时空观却给出了迥然不同的答案。我们是不是能够肯定一方而否认另一方呢?我认为不能。虽然相对论时空观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我们不能否定牛顿经典时空观。它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自十七世纪,牛顿力学不断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建立了天体力学和应用力学等等。从地面上的各种物体运动到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以及天体的运动,都服从牛顿力学规律,这充分说明了牛顿力学规律的正确性。值得指出的是,牛顿的力学为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之后的机器生产准备了科学理论。马克思曾经认为,在十八世纪臻于完善的力学是“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毫无疑问,当时这个“科学的基础”的最主要而且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牛顿的力学。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和他的方法论使物理学在十八、十九世纪期间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那时理论物理学的纲领或规范。迄至今日,人们关于自然过程的物理认识都可以看作是牛顿思想的一种系统的发展。到十九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在解释新实验事实时遇到了困难。相对论的提出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揭露了时间和空间某种普遍而新颖的联系,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变革,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这两个时空观各有其各自的价值,没有谁对谁错,我们不能单纯的肯定与否定。这看似不符合逻辑,但在很多时候我们是不能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基础练习题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课时牛顿运动定律 一、基础知识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注意:(1)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物体速度)的原因,换言之,力是产生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 2、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3、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理解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性质——惯性。 (4)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等价性。 4、对物体的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总有保持自己原来状态(速度)的本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克服和避免。 (2)惯性只与物体本身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无关。任何物体无论它运动还是静止,无论运动状态是改变还是不改变,物体都有惯性,且物体质量不变惯性不变。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3)物体惯性的大小是描述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强弱。物体惯性(质量)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本领强,物体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反之物体的运动状态易改变。(4)惯性不是力。 5、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物体的加速度跟成正比,跟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方向相同。公式是:a=F合/ m 或F合 =ma 6、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运动规律可以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中,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合=ma是矢量式,F、a都是矢量且方向相同。 (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定义了力的单位:“牛顿”。 7、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8、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带经典例题)

高中物理必修1 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 (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 (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6.速度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相对论时空观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摘要:相对论是近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之一,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接触牛顿经典力学以外的新的理论体系。而狭义相对论中的时空观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让我们明白了牛顿时空观虽然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但却把时间和空间看作是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在麦克斯韦方程建立以及明确了光速的恒定性和最大性后这种把时间和空间看做作是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观点显然不再正确。本文阐述了在狭义相对论下的时空观。通过分析牛顿时空观的不足之处来说明狭义相对论下时空观存在的道理,并最终阐释狭义相对论的本质即其本质是在牛顿的三维绝对空间上再加一维时间。通过本文的论述,有利于理解狭义相对论神奇而平凡的一面。 关键词:相对论光速不变洛伦兹变换式 牛顿在他的《原理》一书中写道:“绝对空间就其本质而言,是不依赖于任何外界事物的,它永远是相同的,不变的。绝对的、真实的数学时间,就其自身及其本质而言,是永远均匀地流动的,不依赖于任何外界事物。” 牛顿绝对时空观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但却把时间和空间看作是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这在当时引起了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思考和怀疑。在十九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方程建立后,绝对时空观更面临着严峻的局面。按麦氏方程中存在的常数c,表明电磁波或光在真空中沿各个方向均以不变的速度c传播,这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发生了矛盾。因为据绝对时空观的经典速度合成定理,在不同惯性系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应在各个方向均相同。似乎只有在某一特殊参考系中,麦氏方程才取标准形式,光才在各个方向上均以c传播。人们曾引入“以太”假设,认为“以太”充满宇宙空间并绝对静止,光是“以太”介质中的波动。相应于“以太”的惯性系就是那个特殊参考系。然而,尽管人们赋予“以太”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性质,仍难自圆其说。且反复实验的结果都是否定的,根本发现不了“以太风”。相反却证明了在任何惯性系中光速都是不变的。迈克尔孙和莫雷原本是千方百计地想观察地球的运动对光的传播速度的影响,他们还认为光是一种在被称为“以太”的媒质中运动的波。这样,它的表现就应该像在池塘表面上运动的水波那样。 当时人们还认为,地球也是在穿过这种以太媒质运动的,很像是一艘在水面上运动的小船。在小船上的乘客看来,小船激起的涟漪朝着小船运动方向向前扩展的速度,要比涟漪向后扩展的速度慢一些,因为在前一种情况下要从涟漪原来的速度减去小船的速度,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却要把两个速度相加起来。我们把这叫做速度相加定理。但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却发现,地球的运动对光速根本没有任何影响,不管在哪一个方向上,光的速度都是完全相等的。这个奇怪的结果使他们产生了一种想法:也许是非常不巧,在他们进行那个实验的时候,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

牛顿运动定律 一、基础知识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注意:(1)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物体速度)的原因,换言之,力是产生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 2、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3、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理解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性质——惯性。 (4)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等价性。 4、对物体的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总有保持自己原来状态(速度)的本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克服和避免。 (2)惯性只与物体本身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无关。任何物体无论它运动还是静止,无论运动状态是改变还是不改变,物体都有惯性,且物体质量不变惯性不变。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3)物体惯性的大小是描述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强弱。物体惯性(质量)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本领强,物体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反之物体的运动状态易改变。(4)惯性不是力。 5、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物体的加速度跟成正比,跟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方向相同。公式是:a=F合/ m 或F合 =ma 6、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运动规律可以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中,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合=ma是矢量式,F、a都是矢量且方向相同。 (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定义了力的单位:“牛顿”。 7、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8、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经典例题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例1】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3-2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A下降和到B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小 B、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大 C、物体从A下降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 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在B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的对应关系,弹簧这种特 【解析】本题主要研究a与F 合 殊模型的变化特点,以及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 运动性质。对物体运动过程及状态分析清楚,同时对物 =0,体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找出AB之间的C位置,此时F 合 由A→C的过程中,由mg>kx1,得a=g-kx1/m,物体做a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在C位置mg=kx c,a=0,物体速度达最大。由C→B的过程中,由于mgf m′,(新情况下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见f m>f m′即是最大静摩擦力减小了,由f m=μN知正压力N减小了,即发生了失重现象,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必然竖直向下,所以木箱的运动情况可能是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故A、B正确。另一种原因是木箱向左加速运动,由于惯性原因,木块必然向中滑动,故D 正确。 综合上述,正确答案应为A、B、D。 【例3】如图3-11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度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处,细线的另一端栓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滑块以2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T等于多少? 【解析】当小球贴着滑块一起向左运动时,小球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mg、线 中拉力T,滑块A的支持力N,如 图3-12所示,小球在这三个力作用 下产生向左的加速度,当滑块向左

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测试题。带答案

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拉车前进,马先对车施力,车后对马施力,否则车就不能前进 B.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相互作用的物体一定接触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 D.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 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由施力物体产生,被受力物体所接受的 B.由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C.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 5.铅球放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关于铅球和地面受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坚硬没发生形变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铅球也发生了形变 C.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铅球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铅球对地面的压力即为铅球的重力 6.有关矢量和标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都叫矢量 B.矢量的大小可直接相加,矢量的方向应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C.速度是矢量,但速度不能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速度,因为物体不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运动 D.只用大小就可以完整描述的物理量是标量 7.关于弹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必有弹力的作用②通常所说的压力、拉力、支持力等都是接触力,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由电磁力引起的③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④所有物体弹力的大小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的大小成正比

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的统一

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的统一 殷业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上海200234 yinye@https://www.360docs.net/doc/1814464238.html, 摘要:时空观是物理理论的基石,也是自然科学的基石,因为存在的一切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到爱因斯坦,每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都对时间和空间是什么做过回答,但这些答案还不是最终答案。本文分析了历史上存在的各种时空观,从笛卡尔的“物质空间”思想出发重新审视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说明:不同的“物质空间”中时间是不同的,从而获得了对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时空观的统一认识。 关键词:虚空;物质空间;绝对时间;相对时间;相对论;牛顿力学 中图分类号:O4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时空观是物理理论的基石,也是自然科学的基石,因为存在的一切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1]到爱因斯坦[2],每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都对时间和空间是什么做过回答,但他们的答案还不是最终答案。以上四位伟人对时空的答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时间和空间只有一种,但以笛卡尔的“物质空间”思想[3,4,14]为基础的时空观中,时间和空间可分成两种,一种是“虚空”中的时间和空间,对应“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另一种是“物质空间”中的时间和空间,对应“爱因斯坦的相对时间和空间”,前一种时间是空间无关的,后一种时间是空间相关的,所以在“物质空间时空观”中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可以得到了统一,下面我们对这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1. 虚空和物质空间 牛顿在“原理”[1]中阐述的绝对空间是:“绝对空间就其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牛顿的绝对空间有如下几层含义,(1)绝对空间是真实感知空间的抽象;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玻璃围成的正方体,假设这个玻璃正方体相对绝对空间静止,将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