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屏设计规范

电容屏设计规范
电容屏设计规范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

作者: Willis,Tim

【导读】: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容屏方面的相关知识,正文主要分为电子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部分。电子设计部分包含了原理介绍、电路设计等方面,结构设计部分包好了外形结构设计、原料用材、供应商工艺等方面。

【名词解释】

1. V.A区:装机后可看到的区域,不能出现不透明的线路及色差明显的区域等。

2. A.A区:可操作的区域,保证机械性能和电器性能的区域。

3. 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涂镀在Film或Glass上的导电材料。

4. ITO FILM:有导电功能的透明PET胶片。

5. ITO GALSS:导电玻璃。

6. 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

7. FPC:可挠性印刷电路板。

8. Cover Glass(lens):表面装饰用的盖板玻璃。

9. Sensor:装饰玻璃下面有触摸功能的部件。(Flim Sensor OR Glass Sensor)

【电子设计】

一、电容式触摸屏简介

电容式触摸屏即Capacitive Touch Panel(Capacitive Touch Screen),简称CTP。根据其驱动原理不同可分为自电容式CTP和互电容式CTP,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可分为单点触摸CTP和多点触摸CTP。

1、实现原理

电容式触摸屏的采用多层ITO膜,形成矩阵式分布,以X、Y交叉分布作为电容矩阵,当手指触碰屏幕时,通过对X、Y轴的扫描,检测到触碰位置的电容变化,进而计算出手指触碰点位置。电容矩阵如下图1所示。

图1 电容分布矩阵

电容变化检测原理示意简介如下所示:

名词解释:

ε0:真空介电常数。

ε1 、ε2:不同介质相对真空状态下的介电常数。

S1、d1、S2、d2分别为形成电容的面积及间距。

图2 触摸与非触摸状态下电容分布示意

非触控状态下:C=Cm1=ε1ε0S1/d1

触控状态下:C=Cm1*Cmg/(Cm1+Cmg),Cm1=ε1ε0S1/d1,

Cmg=Cm1=ε2ε0S2/d2

电容触摸驱动IC会根据非触控状态下的电容值与触控状态下的电容值的差异来判断是否有触摸动作并定位触控位置。

2、自电容与互电容

自电容式CTP是利用单个电极自身的电容变化传输电荷,由一端接地,另一端接激励或采样电路来实现电容的识别(测量信号线本身的电容)。自电容式CTP的坐标检测是依次检测横向和纵向电极阵列,根据触摸前后电容变化分别确定横向和纵向坐标,然后组合成平面坐标确定触摸位置。当触摸点只有一个时,组合后的坐标也是唯一的一个,可以准确定位;当触摸点有两个时,横向和纵向分别有两个坐标,两两组合后出现四组坐标,其中只有两个时真实触摸点,另两个就是属称的“鬼点”。所以自电容式CTP无法实现真正的多点触摸。

互电容式CTP失利用两个电极进行传输电荷,一端接激励,另一端接采样电路来实现电容的识别(测量垂直相交的两个信号之间的电容)。互电容式CTP 坐标检测也是检测横向和纵向电极阵列,不同的是它是由横向依次发送激励而纵向同时接收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横向和纵向交汇点的电容值,根据电容值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触摸点的坐标,这样即使有多个触摸点也能计算出每个触摸点的真实坐标。所以互电容式CTP可以实现真实多点触控。

自电容的优点是简单、计算量小,缺点是单点、速度慢;互电容的优点是真实多点、速度快,缺点是复杂、功耗大、成本高。

3、结构及材料使用

二、驱动IC简介

电容屏驱动IC是电容屏工作处理的主体,是采集触摸动作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载体,IC采用电容屏工作的原理采集触摸信息并通过内部MPU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反馈终端所需资料进行触摸控制。

IC与外部连接是通过对外的引脚进行的,电容屏驱动IC厂家众多,各自的设计也不尽相同,但是基本原理也是大同小异,因此个驱动IC的芯片引脚也比较类似,只有个别引脚是各自功能中特殊的设计,如下对电容屏驱动IC的引脚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驱动信号线:即Driver或TX,是电容屏的电容驱动信号输出脚。

感应信号线:即Sensor或RX,是电容屏的电容感应信号输入脚。

电源电压:分模拟电源电压和数字电源电压。模拟电压范围一般为2.6V~3.6V,典型值为2.8V和3.3V;数字电压即电平电压为1.8V~3.3V,由主板端决定。电容屏设计可以设计为单电源和双电源两种模式,目前以单电源供电为主(可以减少接口管脚数)。

GND:也分为模拟地和数字地两种,一般两种地共用,特殊情况下需将两种地分开以减少两种地之间的串扰现象。

I2C接口:I2C接口包括I2C_SCL和I2C_SDA。I2C_SCL为时钟输入信号,I2C_SDA为数据输入输出信号。

SPI接口:SPI接口包括SPI_SSEL、SPI_SCK、SPI_SDI、SPI_SDO。SPI_SSEL为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SPI_SCK为时钟输入信号;SPI_SDI 为数据输入信号;SPI_SDO为数据输出信号。

RESET:芯片复位信号,低电平有效。

WACK:芯片唤醒信号。

TEXT_EN:测试模式使能信号。

GPIO0~N:综合功能输入输出IO口。

VREF:基准参考电压。

VDD5:内部产生的5V工作电压。

以上引脚定义没有包含全部的驱动IC的功能,如LED、Sensor_ID、

Key_Sensor等特殊功能作用的管脚,这些管脚需根据具体IC确认其具体作用及用法。

三、ITO图形设计

ITO可蚀刻成不同的图形,不过造价师相同的,而且很难讲哪个图像比其他图形工作效率高,因为触摸屏必须与电子间配合才能发挥作用。

I-phone采用的图形是最简单的一种,即在ITO在玻璃一面为横向电极,在另一面为纵向电极,此设计简单巧妙但几何学要求特别的工艺电能来产生准确的焦点。

图3 I-phone Pattern

闭路锁合的钻石形Pattern是最常见的ITO图形,45°角的轴线组成菱形块,每个菱形块通过小桥连接,此图形用于两片玻璃,一片是横向菱形排,另一片是纵向的菱形列,导电图形在玻璃内侧,行与列对应锁定后贴合。菱形图形大小不一,取决于制造商,但基本在4-8mm之间,几乎所有电子控制器(CTP 控制IC)都可用于此图形。

图4 菱形Pattern

复杂图形的ITO图形需要专用的电子控制器,有时需要购买许可。一些IC 厂会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特定的Pattern,且为避免滥用或保护权利会申请图形专利。

目前基础ITO Pattern有Diamond、Rectangle、Diamond& Rectangle、Hexagon等。

四、布局设计要求

根据驱动IC的放置位目前可分为COF、COB两种方式。

COF即Chip on FPC,作为终端导向方式被广泛应用,这种设计方式可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和市场变化在不更改主板的情况下更换电容屏设计方案,可兼容多种电容屏驱动IC设计方案。缺点是前期和后期调试工作量大,备料周期长。

COB即Chip on Board,将驱动IC融合在主板端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主板和电容屏驱动IC方案确定后不能随意更改设计方案,因为电容屏驱动IC基本都不是PIN to PIN兼容的,更换方案意味着重新布局相关的主板设计。COB 方案的优点成本降低,交期短,方便备料,前期设计和后期调试工作量小。

无论是COF或COB方案都需要在布局走线时注意相关设计要求,根据IC原厂建议以及供应商的实际应用经验,总结如下设计注意事项:

1、关键器件布局

各组电源对应的滤波电容需靠近芯片引脚放置,走线尽量短,如下为IC周围元件布局示意图:

图5 元件布局示意图

电容屏与主板连接端口周围不要走高速信号线。

对于COB方案,触控IC尽量靠近Host IC。触控IC及FPC出线路径要求远离FM天线、ADV天线、DTV天线、GSM天线、GPS天线、BT天线等。与触控IC相关器件尽量放进屏蔽罩中,且尽可能采用单独的屏蔽罩。触控IC附近有开关电源电路、RF电路或其它逻辑电路时,需注意用地线隔离保护触控IC、芯片电源、信号线等。

RF是手机中最大的干扰信号,因此对芯片与RF天线间的间距有一定要求:在顶部要求间距≥20mm,在底部要求间距≥10mm。适用于COF和COB方案。

2、布线

1)电源线尽量短、粗,宽度至少0.2mm,建议≥0.3mm。驱动和感应信号线走线尽量短,减小驱动和感应走线的环路面积。

驱动IC未使用的驱动和感应通道需悬空,不能接地或电源。

对于COB方案,主板上的信号线走线尽量短,尽量接近与屏体的连接接口。建议将IC周围的驱动和感应信号按比例预留测试点,方便量产测试,最少需要各留两个测试点。I2C、SPI、INT、RESET等接口预留测试点,方便Debug。

2)用地线屏蔽驱动通道,避免驱动通道对Vref等敏感信号或电压造成干扰。

图6 驱动通道的地线屏蔽

3)信号线(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建议平行走线,避免交叉走线。

对于不同层走线的情况,避免两面重合的平行走线方式(FPC的两面重合平行走线会形成电容),相邻的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平行走线之间以宽度≥0.2mm 的地线隔离,如下图所示:

图7 正确走线方式

图8 错误走线方式

由于结构的限制,导致驱动和感应通道必须交叉走线时,尽量减少交叉的面积(降低因走线而产生的结点电容,形成的电容与面积有关),强制建议交叉进行垂直交叉走线,特别注意避免多次交叉。同时驱动和感应走线宽度使用最小走线宽度(0.07~0.08mm)。

图9 推荐走线方式(完全垂直)

图10 错误走线方式(非垂直走线)

对于COB方案的多层方案,建议驱动和感应通道采用分层走线,且中间以地线屏蔽。

4)信号线(驱动和感应通道)必须避免和通讯信号线(如I2C、SPI等)相邻、近距离平行或交叉,以避免通讯产生的脉冲信号对检测数据造成干扰。对于距离较近的通讯信号线,需要用地线进行屏蔽

图11 平行走线下地线屏蔽隔离

图12 错误走线方式(交叉)

5)地线及屏蔽保护

芯片衬底必须接地,衬底上需放置可靠的地线过孔,建议过孔数量4~8个。驱动和感应通道压合点两侧均须放置地线压合点,空间允许情况下,驱动和感应通道走线两侧必须放置地线,建议地线宽度≥0.2mm。

图13 地线保护

FPC未走线区域需要灌铜,大面积灌铜能减小GND走线电阻,屏蔽外部干扰。建议采用网格状灌铜,既起到屏蔽作用又不增加驱动和感应线对地电容。建议网格铜规格:Grid=0.3mm,Track=0.1mm。无论COF或COB,连接Sensor和Guitar芯片的FPC,其信号线走线背面需铺铜,同时建议增加接地的屏蔽膜。

图14 接地屏蔽膜

与主控板接口排线尽可能设置两根≥0.2mm的地线,保证电气可靠接地。如结构允许,补强可用钢板,若能保证钢板可靠接地则效果更好。

6)设计参考

FPC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尺寸如下图所示:

图15 FPC关键尺寸示意图

FPC走线禁止直角或折线,折弯处需倒圆弧;元件摆放区必须予以补强,方便贴片或焊接;所有过孔尽量打在补强板区域,FPC弯折区及附近不能有过孔;设计图上必须标注补强区位置及总FPC厚度,弯折区及附近不能有补强;弯折区与元件区过渡的圆角要达到R=1.0mm,并建议在拐角处加铜线以补充强度,减少撕裂风险。

图16 弯折区与元件区过渡之圆角

在FPC设计中还要注意元件区空间的大小,特别是在结构图确认中,要充分考虑元件区大小预留结构空间。

五、ESD防护

ESD性能是电子产品都需要关注的基本性能,ESD性能直接影响了电子产品的电气性能甚至使用寿命。

在CTP设计时应特别注意ESD防护,建议参考事项:

1)FPC边缘与机壳开孔或缝隙的距离≥3mm,避免ESD直接对FPC放电。

2)机壳设计时,建议选用有接地的金属外壳或无金属结构件的塑胶外壳,提供ESD能力。

3)部分IC可增加防ESD的TVS管等器件,如Focaltech,可提供抗ESD能力。

4)FPC设计中,增加网格的GND屏蔽(必要时增加接地屏蔽膜),保护I2C 信号,放置ESD干扰串入主板。

5)减小VDD与GND距离,提高抗辐射的ESD干扰能力。

6)ITO Sensor周围进行围地保护,避免ESD直接干扰Sensor。

7)隔离地线保护,IC工作电源地与FPC周围保护地分离,在IC外围进行充分连接,防止ESD直接打到IC上。

六、技术展望

随着电容屏的广泛应用及其市场潜力的开发,电容屏技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肯定。

在市场整合方面,电容屏的标准化、共用性是电容屏供应商急需努力和实施的市场技术要求。

在技术方面,也有几个不同的发展方向。1、驱动IC方面,在提高驱动IC 性能的同时,将LCM驱动和CTP驱动融合在一起是一种方向。2、在玻璃面板方面,轻薄是未来努力的主要方向。一种是在LCD玻璃表面做CTP的ITO Sensor,将LCM与CTP融合到一起;一种是in-cell,即直接将CTP Sensor 融合在LCD玻璃里面,即LCD玻璃本身带有CTP功能。

【结构设计】

一、结构及材料使用

1、结构

G+F结构

结构:cover glass+film sensor。

特点:此结构用单层film sensor,ITO为三角形结构,只支持单点,可做到虚拟两点手势。

优点:开模成本很低,性价比高,单价属电容TP中最低的结构,总厚度可做薄,透光性好,交期短,Cover外形可更换。

缺点:单点为主,手写较差,虚拟两点手势准确度差。

G+F+F

结构:cover glass+film sensor+film sensor。

特点:此结构用两层film sensor,ITO为菱形结构,支持真实多点操作。

优点:准确度高,手写效果好,支持真实两点,cover外形可更变。

缺点:透光性差,比G/G结构低5%。价格比G/F高,比G/G低。

G+G

结构:cover glass+glass sensor

特点:此结构用单层glass sensor,ITO为菱形结构,支持真实多点。

优点:准确度高,透光性好,手写效果好。支持真实多点,cover外形可更变,可靠性好及使用寿命长。

缺点:受撞击后的底面glass sensor容易破坏,开发成本高,周期长,可替换性差。

2、材料使用

1)ITO GLASS:是Indium Tin Oxide 三个英文字母的缩写,即氧化铟锡。ITO 玻璃是在清洁的绝缘素玻璃表面上,以真空镀膜法依序镀上SiO2 层及ITO 层所制成,ITO薄膜的特性是,在可见光区具有高度的穿透率与极佳的电导性。

a、目前常用的ITO GLASS厂家有:百旭子,旭硝子。

b、GLASS SENSOR:0.33mm,0.4mm,0.55mm。

2)ITO Film:氧化铟锡薄膜。常用0.125mm。

3)OCA:常用规格有50um、100um、150um、200um、250um、300um。厂家主要有3M,日立化成,三菱树酯。

4)Cover Glass:使用强化玻璃,厚度有0.55、0.7、0.8、0.95、1.0、1.1规格的,表面硬度一般为7H。

5)PMMA:使用厚度建议1.0mm以上,且LCM与CTP间隙至少要0.5mm。

二、手机触摸屏设计规范

1

.产品结构

1)

薄膜对玻璃结构:

(1)上线薄膜

(2)下线玻璃

(3)键片

(4)引出线

注:

a)

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在背面加ICON,ICON可以印刷在PC板上然后贴合在璃背面,也可能直接印刷在玻璃背面。

b)

ICON的颜色可以灵活定义,例如彩色印刷、荧光印刷等等。

2

.线路设计原则

1)常用术语

a.

外形尺寸:产品的外形面积。

b.

VA可视区:透明区,装机后可看到的区域。此区域不能出现不透明的走线及

键片等。

c.AA驱动面积:实际可操作的区域,驱动面积比可视区面积小。

d.

键片:用于粘合上、下线路的双面胶。

e.敏感区:驱动面积与键片内框的距离。由于存在键片高度落差,当使用不当,很容易在此区造成ITO膜断裂导致产品功能不良。在产品设计上必须考虑周详。此区域虽小,但不容忽视。

2)

线路设计规范

a.外形尺寸及驱动面积由用户指定,以下数据是根据驱动面积而设定的理想尺寸,请用户在设计时尽可能参考此尺寸。

﹡可视区到键片距离为A:0.5mm;

﹡驱动面积到可视区距离为B:0.5mm;

﹡可视区到外形的距离为

C:2.5mm、D:2.5mm;

E:2.5mm、F:4.5mm;

﹡走线线宽:0.8 mm;

﹡走线到可视区距离为:0.5mm;

﹡走线到外形边距离为:0.5mm;

﹡线间距距离为:0.5mm;

﹡压合长度:20mm、压合深度L:2.5mm;

﹡压合区内,走线线宽:2.5 mm、线长:2.5mm;

b.以下数据是根据驱动面积最小设定的尺寸,若用户设计与此不同,

则可联络我司,共同商讨解决。

﹡可视区到键片最小距离为

A:0.3mm;

﹡驱动面积到可视区最小距离为

B:0.3mm;

﹡可视区到外形的最小距离为

C:1.6mm、D:1.6mm;

E:1.6mm、F:3.5mm;

﹡最小走线线宽:0.3mm;

﹡走线到可视区最小距离为:0.3mm;

﹡走线到外形边最小距离为:0.3mm;

﹡线间距最小距离为:0.3mm;

﹡压合最小长度:10mm、压合最小深度L:1.5mm;

﹡压合区内,走线最小线宽:2.0mm、最小线长:1.5mm;

3、使用说明

1.敏感区的处理

1)

敏感区处在与键片接洽的边缘,由于键片自身的高度,笔尖越靠近此区域,ITO层受压变形越大,越容易断裂。建议使用笔尖≥R1.0的笔及不能用尖锐物触及ITO产品;使用时尽可能避免在敏感区范围(图六);

2)

建议在组装触摸屏时,在产品表面加上一防护垫圈,再装外壳。垫圈应落在键片上,且不能超出键片范围(图四-a及图四-b);

3)

若外壳设计为比驱动区大时(图四-a),由于外壳四周恰好是敏感区边缘,而且此区还有防护垫圈的厚度,因此建议不要用笔或尖锐物沿屏幕边缘划动,这样会造成ITO膜的损坏。若用力太大,也可能造成玻璃断裂(图五)。

4)若外壳设计为比驱动区小时(图四-b),由于外壳四周完全遮盖了敏感区,因此当沿屏幕边缘划动时,不会造成ITO膜的损坏。但是因为外壳伸进了驱动区,因此防护垫圈的厚度就显得很重要。太厚,外壳与ITO Film之间的间隙会太大,影响产品外观;太薄,外壳直接压在ITO Film上,会造成短路。最好让外壳与ITO Film之间的间隙保持在0.2~0.3mm之间。

5)

建议用户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敏感区的尺寸及外壳的构造。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要求规范精典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 【导读】: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容屏方面的相关知识,正文主要分为电子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部分。电子设计部分包含了原理介绍、电路设计等方面,结构设计部分包好了外形结构设计、原料用材、供应商工艺等方面 【名词解释】 1. V.A区:装机后可看到的区域,不能出现不透明的线路及色差明显的区域等。 2. A.A区:可操作的区域,保证机械性能和电器性能的区域。 3. 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涂镀在Film或Glass上的导电材料。 4. ITO FILM:有导电功能的透明PET胶片。 5. ITO GALSS:导电玻璃。 6. 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 7. FPC:可挠性印刷电路板。 8. Cover Glass(lens):表面装饰用的盖板玻璃。 9. Sensor:装饰玻璃下面有触摸功能的部件。(Flim Sensor OR Glass Sensor) 【电子设计】 一、电容式触摸屏简介 电容式触摸屏即Capacitive Touch Panel(Capacitive Touch Screen),简称CTP。根据其驱动原理不同可分为自电容式CTP和互电容式CTP,根据应用领域不同

可分为单点触摸CTP和多点触摸CTP。 1、实现原理 电容式触摸屏的采用多层ITO膜,形成矩阵式分布,以X、Y交叉分布作为电容矩阵,当手指触碰屏幕时,通过对X、Y轴的扫描,检测到触碰位置的电容变化,进而计算出手指触碰点位置。电容矩阵如下图1所示。 图1 电容分布矩阵 电容变化检测原理示意简介如下所示: 名词解释: ε0:真空介电常数。 ε1 、ε2:不同介质相对真空状态下的介电常数。 S1、d1、S2、d2分别为形成电容的面积及间距。

并联电容器设计要求规范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95)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电力工程的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 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运行检修方便,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220KV及以下变电所、配电所中无功补偿用三相交流高压、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新建、扩建工程设计. 第1.0.3条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设计, 应根据安装地点的电网条件、补偿要求、环境状况、运行检修要求和实践经验,确定补偿容量、选择接线、保护与控制、布置及安装方式. 第1.0.4条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设备选型, 应符合国家现行的产品标准的规定. 第1.0.5条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1 术语 1.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installtion of high voltage shunt capacitors): 由高压并联电容器和相应的一次及二次配套设备组成, 可独立运行或并联运行的装置. 2.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installtion of low voltage shunt capacitors): 由低压并联电容器和相应的一次及二次配套元件组成, 可独立运行或并联运行的装置. 3.并联电容器的成套装置 (complete set of installation for shunt capacitors): 由制造厂设计组装设备向用户供货的整套并联电容器装置. 4.单台电容器(capacitor unit): 由一个或多个电容器元件组装于单个外壳中并引出端子的组装体. 5.电容器组(capacitor bank): 电气上连接在一起的一群单台电容器. 6.电抗率(reactance ratio): 串联电抗器的感抗与并联电容器组的容抗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精典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导读】: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容屏方面的相关知识,正文主要分为电子设 计和结构设计两个部分。电子设计部分包含了原理介绍、电路设计等方面,结构设计部分包好了外形结构设计、原料用材、供应商工艺等方面 【名词解释】 1. V.A区:装机后可看到的区域,不能出现不透明的线路及色差明显的区域等。 2. A.A区:可操作的区域,保证机械性能和电器性能的区域。 3. 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涂镀在Film或Glass上的导电材料。 4. ITO FILM:有导电功能的透明PET胶片。 5. ITO GALSS:导电玻璃。 6. 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 7. FPC:可挠性印刷电路板。 8. Cover Glass(lens):表面装饰用的盖板玻璃。 9. Sensor:装饰玻璃下面有触摸功能的部件。(Flim Sensor OR Glass Sensor) 【电子设计】 一、电容式触摸屏简介 电容式触摸屏即Capacitive Touch Panel(Capacitive Touch Screen),,根据应CTP和互电容式CTP。根据其驱动原理不同可分为自电容式CTP简称. 用领域不同可分为单点触摸CTP和多点触摸CTP。 1、实现原理 电容式触摸屏的采用多层ITO膜,形成矩阵式分布,以X、Y交叉分布作为电容矩阵,当手指触碰屏幕时,通过对X、Y轴的扫描,检测到触碰位置的电容变化,进而计算出手指触碰点位置。电容矩阵如下图1所示。 1 电容分布矩阵图 电容变化检测原理示意简介如下所示:名词解释::真空介电常数。ε0 ε2:不同介质相对真空状态下的介电常数。ε1 、d2S2d1S1、、、分别为形成电容的面积及间距。

高压并联电容器运行规范编制说明

附件九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运行规

国家电网公司二○○五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引用标准 (1) 第三章设备验收 (2) 第四章设备运行维护项目、手段及要求 (4) 第五章设备巡视检查项目、手段及要求 (5) 第六章设备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7) 第七章事故和故障处理预案 (7) 第八章培训要求 (9) 第九章技术管理 (9)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运行规编制说明 (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并联电容器的运行管理,使其达到标准化、制度化,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特制定本规。 第二条本规是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程、制度及《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管理规》,并结合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评估分析、生产运行情况分析以及设备运行经验而制定的。 第三条本规对并联电容器运行管理中的验收、巡视和维护、缺陷管理、技术培训、技术管理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四条本规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6kV 110kV并联电容器的运行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网、省公司可根据本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二章引用标准 第六条以下为本规引用的标准、规程和导则,但不限于此。 GB 6915-1986 高原电力电容器 GB 3983.2-1989 高电压并联电容器 GB 11025-1989 并联电容器用部熔丝和部过压力隔离器 GB 15116.5-1994 交流高压熔断器并联电容器外保护用熔断器 GB 50227-199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 GBJ147-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 DL 402-1991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DL 442-1991 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 DL 462-1992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 604-1996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订货技术条件 DL/T 628-1997 集合式高压并联电容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 653-1998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 DL/T 804-2002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 DL/T 840-2003 高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 JB/T 8958-1999 自愈式高电压并联电容器 GB 50227-199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 DL/T 840-2003 高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

触摸屏的主要类型优点和缺点

触摸屏的主要类型优点和缺点 触摸屏的主要类型: 从技术原理来区别触摸屏,可分为五个基本种类: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电阻技术触摸屏、电容技术触摸屏、红外线技术触摸屏、表面声波技术触摸屏 。其中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已退出历史舞台;红外线技术触摸屏价格低廉,但其外框易碎,容易产生光干扰,曲面情况下失真;电容技术触摸屏设计构思合理,但其图像失真问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电阻技术触摸屏的定位准确,但其价格颇高,且怕刮易损;表面声波触摸屏解决了以往触摸屏的各种缺陷,清晰不容易被损坏,适于各种场合,缺点是屏幕表面如果有水滴和尘土会使触摸屏变的迟钝,甚至不工作。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信息的介质把触摸屏分为四种,它们分别为电阻式、红外线式、电容感应式以及表面声波式, 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信息的介质,我们把触摸屏分为四种,它们分别为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每一类触摸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要了解那种触摸屏适用于那种场合,关键就在于要懂得每一类触摸屏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下面对上述的各种类型的触摸屏进行简要介绍一下: 1、电阻式触摸屏(电阻式触摸屏工作原理图) 这种触摸屏利用压力感应进行控制。电阻触摸屏的主要部分是一块与显示器表面非常配合的电阻薄膜屏,这是一种多层的复合薄膜,它以一层玻璃或硬塑料平板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层透明氧化金属(透明的导电电阻)导电层,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硬化处理、光滑防擦的塑料层、它的内表面也涂有一层涂层、在他们之间有许多细小的(小于1/1000英寸)的透明隔离点把两层导电层隔开绝缘。当手指触摸屏幕时,两层导电层在触摸点位置就有了接触,电阻发生变化,在X和Y两个方向上产生信号,然后送触摸屏控制器。控制器侦测到这一接触并计算出(X,Y)的位置,再根据模拟鼠标的方式运作。这就是电阻技术触摸屏的最基本的原理。电阻类触摸屏的关键在于材料科技,常用的透明导电涂层材料有: A、ITO,氧化铟,弱导电体,特性是当厚度降到1800个埃(埃=10-10米)以下时会突然变得透明,透光率为80%,再薄下去透光率反而下降,到300埃厚度时又上升到80%。ITO是所有电阻技术触摸屏及电容技术触摸屏都用到的主要材料,实际上电阻和电容技术触摸屏的工作面就是ITO涂层。 B、镍金涂层,五线电阻触摸屏的外层导电层使用的是延展性好的镍金涂层材料,外导电层由于频繁触摸,使用延展性好的镍金材料目的是为了延长使用寿命,但是工艺成本较为高昂。镍金导电层虽然延展性好,但是只能作透明导体,不适合作为电阻触摸屏的工作面,因为它导电率高,而且金属不易做到厚度非常均匀,不宜作电压分布层,只能作为探层。 三、触摸屏的性能特点: 1.电阻触摸屏 ①它们都是一种对外界完全隔离的工作环境,不怕灰尘、水汽和油污

110kV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1000kV变电站用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 通用技术规范

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 并联电容器装置标准技术规范使用说明 一、总体说明 1、本标准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表8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项目单位物资部门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 ①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 ②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 ③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表8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5、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 标准技术参数”、“2 项目需求部分”和“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项目单位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表9 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二、具体使用说明 1、本并联电容器装置采购规范的使用范围适用于1000kV变电站110kV并联电容器装置,其单套输出容量为210Mvar,物资采购通用及专用技术规范共3本(通用技术规范

电容屏设计规范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 作者: Willis,Tim 【导读】: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容屏方面的相关知识,正文主要分为电子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部分。电子设计部分包含了原理介绍、电路设计等方面,结构设计部分包好了外形结构设计、原料用材、供应商工艺等方面。 【名词解释】 1. V.A区:装机后可看到的区域,不能出现不透明的线路及色差明显的区域等。 2. A.A区:可操作的区域,保证机械性能和电器性能的区域。 3. 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涂镀在Film或Glass上的导电材料。 4. ITO FILM:有导电功能的透明PET胶片。 5. ITO GALSS:导电玻璃。 6. 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 7. FPC:可挠性印刷电路板。 8. Cover Glass(lens):表面装饰用的盖板玻璃。 9. Sensor:装饰玻璃下面有触摸功能的部件。(Flim Sensor OR Glass Sensor) 【电子设计】 一、电容式触摸屏简介 电容式触摸屏即Capacitive Touch Panel(Capacitive Touch Screen),简称CTP。根据其驱动原理不同可分为自电容式CTP和互电容式CTP,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可分为单点触摸CTP和多点触摸CTP。 1、实现原理 电容式触摸屏的采用多层ITO膜,形成矩阵式分布,以X、Y交叉分布作为电容矩阵,当手指触碰屏幕时,通过对X、Y轴的扫描,检测到触碰位置的电容变化,进而计算出手指触碰点位置。电容矩阵如下图1所示。

图1 电容分布矩阵 电容变化检测原理示意简介如下所示: 名词解释: ε0:真空介电常数。 ε1 、ε2:不同介质相对真空状态下的介电常数。 S1、d1、S2、d2分别为形成电容的面积及间距。 图2 触摸与非触摸状态下电容分布示意 非触控状态下:C=Cm1=ε1ε0S1/d1 触控状态下:C=Cm1*Cmg/(Cm1+Cmg),Cm1=ε1ε0S1/d1, Cmg=Cm1=ε2ε0S2/d2 电容触摸驱动IC会根据非触控状态下的电容值与触控状态下的电容值的差异来判断是否有触摸动作并定位触控位置。

DL/T 604-2009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内容)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行业使用的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术语、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安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中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所)内安装在6kV~66kV侧的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和10kV(含6kV)配电线路上的柱上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在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11.1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763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 GB1984交流高压断路器 GB2706交流高压电器动、热稳定试验方法 GB 3804 3.6kV—40.5kV高压交流负荷开关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7328 变压器和电抗器的声级测定 GB5022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T11024标称电压1k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 DL /T 40310kV-40.5kV高压真空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 442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 840 高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 3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installation of high-voltage shunt capacitors 制造厂根椐用户要求设计并组装的以电容器为主体的,用于6kV~66kV系统并联补偿用的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以下简称装置。 3.2 电容器组capacitor bank 由多台电容器或单台电容器按一定方式连接的总体。 3.3 装置的额定容量(Q N) rated output of a installation 一套装置中电容器组的额定容量即为该套装置的额定容量。 3.4 装置额定输出容量rated output of a installation 当装置中电容器组承受的电压等于电容器组的额定电压时,装置的额定输出容量等于该装置的额定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运行规范

第三条 正常巡视项目及标准 武汉华能阳光电气有限公司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规范书 一. 电容器巡视检查 第一条 正常巡视周期为每小时巡检一次;每周夜间熄灯巡视一次。 第二条 特殊巡视周期 (一)环境温度超过规定温度时应采取降温措施,并应每半小时巡视一 次; (二)设备投入运行后的 72h 内,每半小时巡视一次。 (三)电容器断路器故障跳闸应立即对电容器的断路器、保护装置、电 容器、电抗器、放电线圈、电缆等设备全面检查; (四)系统接地,谐振异常运行时,应增加巡视次数; (五)重要节假日或按上级指示增加巡视次数; (六)每月结合运行分析进行一次鉴定性的巡视。 序 号 巡视内容及标准 备 注 1 检查瓷绝缘有无破损裂纹、放电痕迹,表面是否清洁。 2 母线及引线是否过紧过松,设备连接处有无松动、过 热。 3 设备外表涂漆是否变色,变形,外壳无鼓肚、膨胀变 形,接缝无开裂、渗漏油现象,内部无异声。 外壳温度不 超过 50℃。 4 电容器编号正确,各接头无发热现象。 5 熔断器、放电回路完好,接地装置、放电回路是否完 好,接地引线有无严重锈蚀、断股。熔断器、放电回 路及指示灯是否完好。

武汉华能阳光电气有限公司 第四条特殊巡视项目及标准 序 号 巡视内容及标准备注 1雨、雾、雪、冰雹天气应检查瓷绝缘有无破损裂纹、放电现象,表面是否清洁;冰雪融化后有无悬挂冰柱,桩头有无发热;建筑物及设备构架有无下沉倾斜、积水、屋顶漏水等现象。大风后应检查设备和导线上有无悬挂物,有无断线;构架和建筑物有无下沉倾斜变形。 2大风后检查母线及引线是否过紧过松,设备连接处有无松动、过热。 3雷电后应检查瓷绝缘有无破损裂纹、放电痕迹 4环境温度超过或高于规定温度时,检查试温蜡片是否齐全或熔化,各接头有无发热现象。 5断路器故障跳闸后应检查电容器有无烧伤、变形、移位等,导线有无短路;电容器温度、音响、外壳有无异常。熔断器、放电回路、电抗器、电缆、避雷器等是否完好。 6系统异常(如振荡、接地、低周或铁磁谐振)运行消除后,应检查电容器有无放电,温度、音响、外壳有 6电容器室干净整洁,照明通风良好,室温不超过40℃或低于-25℃。门窗关闭严密。 7电抗器附近无磁性杂物存在;油漆无脱落、线圈无变形;无放电及焦味;油电抗器应无渗漏油。 8电缆挂牌是否齐全完整,内容正确,字迹清楚。电缆外皮有无损伤,支撑是否牢固电缆和电缆头有无渗油漏胶,发热放电,有无火花放电等现象。

电容器运行规范标准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运行规 收藏此信息打印该信息添加:用户发布来源:未知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引用标准1 第三章设备验收2 第四章设备运行维护项目、手段及要求3 第五章设备巡视检查项目、手段及要求5 第六章设备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6 第七章事故和故障处理预案7 第八章培训要求8 第九章技术管理9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运行规编制说明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并联电容器的运行管理,使其达到标准化、制度化,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特制定本规。 第二条本规是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程、制度及《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管理规》, 并结合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评估分析、生产运行情况分析以及设备运行经验而制定的。

第三条本规对并联电容器运行管理中的验收、巡视和维护、缺陷管理、技术培训、技术管理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四条110kV并联电容器的运行管理工作。 本规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6kV 第五条各网、省公司可根据本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二章引用标准 第六条以下为本规引用的标准、规程和导则,但不限于此。 GB6915-1986高原电力电容器 GB3983.2-1989高电压并联电容器 GB11025-1989并联电容器用部熔丝和部过压力隔离器 GB15116.5-1994交流高压熔断器并联电容器外保护用熔断器 GB50227-1995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 GBJ147-1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 DL402-1991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DL442-1991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 DL462-1992高压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604-1996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订货技术条件 DL/T628-1997集合式高压并联电容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653-1998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 DL/T804-2002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 DL/T840-2003高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 /T8958-1999自愈式高电压并联电容器 GB50227-1995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

电容屏设计规范

電容屏設計規範 2 適用範圍2 15 3 工程圖設計2 16 4 Lens設計4 17 5 ITO玻璃設計 6 18 6 菲林設計13 19 7 FPC設計17 20 8 自電容與互電容FPC走線設計28 21 9 包裝設計30 22 10 常用單位換算31 23 11 模切件的設計32 24 12 切割圖紙設計34 25 13 保護膜圖紙的設計36 26 ※※修改記錄REVISION RECORD ※※ 版次/修改號Rev. 修改內容REVISION CONTENTS 修改人INITIATED 日期Date A/0 首次發行 A/1 換版發行 A/2 更新第5項內容 A/3 更新第6、12頁內容並增加12、17~19、34~36頁內容 擬定INITIATED 審核CHECKED 批准APPROVED 檔生效日期Inure Date: BY DATE 檔案名稱檔編號Doc. No. Doc. Name 電容式觸控式螢幕設計規範 版次/修改號Rev. A/1 頁碼Page 2 /36 Copyright ? BYD Company Limited Division 4 1 目的 規範電容式觸控式螢幕(投射式)的設計,提高設計人員的設計水準及效率,確保觸控式螢幕模組整體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2 適用範圍 第四事業部TP廠技術部電容式觸控式螢幕設計人員。 3 工程圖設計 工程圖紙為TP模組的成品管控,以及出貨依據,包含以下內容: 正面視圖: 該視圖包含TP外形、view area、active area、FPC圖形及相關尺寸.若TP需作表面處理,則必須對 LOGO的位置、尺寸、材質、顏色、以及工藝進行標注。 需標注尺寸及公差如下: 側視圖: 該視圖表示出TP的層狀結構, TP各層的厚度、材質、FPC厚度(含IC等元件)必須標注。 需要標注尺寸及公差如下: 必須標注尺寸普通公差(mm)最小公差(mm) TP總厚度± ± (視結構和材料而定) FPC總厚度± ± 金手指長度± ± 反面視圖: 這一圖層包含背膠、保護膜、泡棉及導光膜的外形尺寸,以及FPC背面的IC及元件區尺寸。

国家电网生技[2005]172号 6kV~66kV并联电容器运行规范

高压并联电容器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输变电设备管理规范编委会人员名单:张丽英余卫国李向荣熊幼京曾海鸥李龙沈力袁骏刘铭刚崔吉峰王国春王钢薛建伟张启平孙旦卢放张伟房喜丁永福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高宏伟王多刘学仁胡拓乔丽芳郑海涛李玉明王维洲邓中 前言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确立的把公司建设成为“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的发展目标,为了认真落实公司“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规范生产设备管理,提高输变电设备的运行水平,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公司系统各区域电网公司在对近5年输变电设备评估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技术标准》等12类输变电设备技术标准(简称《技术标准》);《110(66)kV~500kV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范》等10类输变电设备运行规范(简称《输变电设备运行规范》);《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检修规范》等11类输变电设备检修规范(简称《输变电设备检修规范》);《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技术监督规定》等10类输变电设备技术监督规定(简称《输变电设备技术监督规定》);《预防110(66)kV~500kV 架空输电线路事故措施》等7类预防输变电设备事故措施(简称《预防设备事故措施》)。 《技术标准》是做好各类输变电设备的设计选型和管理工作的基础,《技术标准》同时对设备选用、订货、监造、出厂验收、现场安装和现场验收等环节提出了具体技术要求。 《输变电设备运行规范》对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中的设备验收、巡视和维护、缺陷和故障处理、技术管理和培训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是认真做好各类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工作的依据。 《输变电设备检修规范》规定了输变电设备检查与处理、检修基本要求、检修前的准备、大修内容及质量要求、小修内容及质量要求、输变电设备检修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试验项目及质量要求、检修报告的编写及检修后运行等内容,是认真做好各类输变电设备检修管理工作的依据。 《输变电设备技术监督规定》拓展了技术监督专业的范围和内容,进一步加强输变电设备技术监督工作,规范生产设备管理,提高输变电设备运行水平,以专业技术监督为基础,以开展设备技术监督为手段,实现对电网和设备全方位、全过程的技术监督。 《预防设备事故措施》是各单位认真做好各类输变电设备事故的预防措施,是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有效手段,这些措施是针对输变电设备在运行中容易导致典型、频繁出现的事故而提出的预防性措施,主要包括预防输变电设备在安装、检修、试验和运行中的事故,以及预防发生事故的技术管理措施等内容。 为了方便基层单位工作人员实际工作中使用,现按具体的输变电设备进行分册,每一分册基本包含了《技术标准》、《输变电设备运行规范》、《输变电设备检修规范》、《输变电设备技术监督规定》、《预防设备事故措施》等五方面的内容。 本管理规范是由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写,国家电网公司享有其专有知识产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翻印。 本《规范》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部提出、归口解释。 本《规范》负责起草单位:西北电网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高宏伟、王多、刘学仁、胡拓、乔丽芳、郑海涛、李玉明、王维洲、邓中。 本《规范》由国家电网公司批准。 6kV~66kV并联电容器

电容式触摸屏原理和技术的特点

电容式触摸屏原理和技术的特点 电容式触摸屏是通过在基材上镀上一层或者多层导电材料(比如铟锡氧化物ITO)而制成,之后与保护盖板密封贴合以保护电极。当其它的导电体,比如裸露的手指或者导电笔触摸到它的表面,一个电子回路就在那里形成,感应器嵌入在玻璃里面以检测电流的位置,就这样完成了一个触摸操作。 这种工作方式跟电阻TP依靠物理点击是完全不一样的。 电容式触摸屏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Surface Capacitive-表面电容式 在玻璃基板上镀上透明导电涂层,然后在导电涂层上增加一层保护涂层。电极被放置在玻璃的四个角上,四个角都被施加上相同的相位电压,在玻璃表面形成一个匀强电场。当手指触摸到玻璃表面,电流将从玻璃的四个角上流经手指,从四个角上流经的电流比例将被测量以判断触摸点的具体位置。测量出来的电流值跟触摸点到四个角的距离是成反比的。 技术特点: ◆更适合大尺寸的显示器 ◆对很轻的触摸都有反应,而且不需要感应实际的物理压力

◆由于只有一层玻璃,产品的透过率很高 ◆结构坚固,因为它只由一层玻璃组成 ◆潮湿、灰尘和油污对触摸效果不会产生影响 ◆视差小 ◆高分辨率和高响应速度 ◆不支持裸露手指与带手套组合操作,不支持裸露手指与手写笔组合操作 ◆不支持多点触摸 ◆有可能被噪声干扰 Projected Capacitive-投射电容式 相比表面电容式,投射电容式触摸屏通常用在较小的屏幕尺寸上,内部结构上包括一个集成了IC芯片用于处理数据的线路板,拥有指定图案的许多透明电极层,表面上覆盖一层绝缘的玻璃或者塑料盖板。当手指接近触摸屏表面,静电电容在多个电极间同时变化,通过测量这些电流之间的比例,可以精确地判断出接触的位置。 投射电容式技术有两种感应方式:栅格式和线感式。人体能够导电是因为含有大量的水份,当手指靠近X和Y电极的图案,在手指和电极间将产生一个耦合电容,耦合电容会使

并联电容器电压、容量选择标准

前言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并联电容器装置的电压、容量系列选择标准 CECS 33:91 主编单位:能源部西南电力设计院 河北省电力工业局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批准日期:1991年12月27日 现批准《并联电容器的电压、容量系列选择标准》CECS 33:91,并推荐给各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北京良乡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电气委员会(邮政编码:102401)。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1991年12月27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 并联电容器装置(包括断路器、并联电容器、串联电抗器及其配套设备第三相组合体,以下简称装置)的选择必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应合理选择其电压和容量,保证电压质量和安全、经济运行。 第1.0.2条 本标准适用于变电所和配电所中Y型接线装置,其额定电压为6~63kV和额定容量为0.3~60Mvar新建或扩建的工程设计。 第1.0.3条 装置的电压、容量的选择,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 电 压 第2.0.1条 装置的额定电压应为装置接入电网的额定电压。 第2.0.2条 装置内每相电容器的额定电压标准值选择,应符合表2.0.2的规定。对其他电压等级可按公式2.0.2进行计算。 页码,1/5并联电容器装置的电压、容量系列选择标准CECS 33-91(供配电)

(2.0.2) 式中---接入电网的额定电压(kV); ---每相电容器的额定电压(kV); --- 装置的额定电抗率; ---每相电抗器的额定感抗(?/Φ); ---每相电容器的额定容抗(?/Φ)。 第2.0.3条 每台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应等于电容器组额定相电压除以电容器的串联台数。 第三章 容 量 第3.0.1条 装置的额定容量应以装置内三相电容器的总额定容量标志,可按表3.0.1标准规定值选用。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A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

1 目的 规范电容式触摸屏(投射式)的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及效率,确保触摸屏模块整体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2 适用范围 第五事业部TP厂技术部电容式触摸屏设计人员。 3 工程图设计 3.1 工程图纸为TP模块的成品管控,以及出货依据,包含以下内容: 3.1.1 正面视图: 该视图包含TP外形、view area、active area、FPC图形及相关尺寸.若TP需作表面处理,则必须对LOGO的位置、尺寸、材质、颜色、以及工艺进行标注。 需标注尺寸及公差如下: 3.1.2 侧视图: 该视图表示出TP的层状结构, TP各层的厚度、材质、FPC厚度(含IC等元件)必须标注。 需要标注尺寸及公差如下:

3.1.3 反面视图: 这一图层包含背胶、保护膜、泡棉及导光膜的外形尺寸,以及FPC背面的IC及元件区尺寸。 需要标注尺寸及公差如下: 3.1.4 FPC出线图:一般情况FPC的表示可以在正面视图中完成,主要反应FPC与主板的连接方式。如果FPC连接方式为ZIF ,则必须标注以下尺寸。 如果TP与主板的连接方式为B2B,则必须标注连接器的位置尺寸及公差。走线图,出线对照表: 走线图表示TP内部走线,如下图所示: 出线表为TP内部与外界的连接接口,电容的一般分I2C、SPI、USB,如下图所示: I2C接口

USB接口 3.2 文字说明 该部分对TP的常规非常规性能作重点表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2.1 结构特性:包括lens材质,ITO膜的厂家及型号,IC型号3.2.2 光学特性:包括透光率,雾度,色度等 3.2.3 电气特性:工作电流,反应时间等 3.2.3 机械特性:输入方式,表面硬度等 3.2.4 环境特性:工作温度,储存温度,符合BHS-001标准等 以上特性如超出行业规格范围,需逐一标注,并让客户确认。 3.3 图档管理 图档管理这块需按以下原则进行相应维护: 3.3.1 按照命名规则填写图框,并签名。 3.3.2 如有更改需有更改记录及版本升级,并需客户确认。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技术规范样本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技术规范 1总则: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恒顺站110KV高压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 2装置使用条件: 2.1 自然环境条件: 安装场所: 户内安装。 海拔高度: ≤1000m。 最大相对温度: 90%( 25℃时) 。 最高环境温度: +40℃。 最低环境温度: -25℃。 最大日温差: 25℃。 地震烈度: 8度, 地面水平加速度0.25g。 地面垂直加速度0.125g。 污秽等级: Ⅲ级, 泄漏比距≥25mm/kv。 2.2系统条件: ?额定电压: 110KV。 ?最高运行电压: 126KV. ?额定频率: 50HZ。 ?系统负荷: 24MVA。 ?中性点连接方式: 中性点直接有效接地。 3执行标准: ?GB50227-95《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T11024.1- 《标称电压1K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第1部分: 总 则—性能、试验和额定值—安全要求—安装导则》。

?GB/T11024.2- 《标称电压1K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第2部分: 耐 久性试验》。 ?GB/T11024.3- 《标称电压1K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第3部分: 并 联电容器和并联电容器组的保护》。 ?GB/T1454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11032-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10229-88《电抗器》。 4技术要求: 4.1 分组及补偿要求: 补偿装置分为两组, 装机容量分别为60MVar和30MVar, 配套电抗器电抗率为12%, 60MVar固定投入组, 30MVar为根据负荷及电压情况调节投切组, 实际总补偿容量不超过80MVar。 4.2 保持要求: 电容器组主断路器( 1TDL) 保护装置用西门子7SJ635保护功能有三相一段时限速断。三相一段定时过流, 欠压/过压保护, 两段零序过流保护。 两分支电容器不平衡电流保护装置6万容量组选用西门子7SJ635, 3万容量组选用美国SEL公司的SEL-351A, 提供6路不平衡电流保护。 主断路器1DL和分断路器2DL操作回路装ROB-12提供两个断路桥操作回路, 自保持、防跳、压力闭锁等功能及PT切换, 开关就地/远方操作。 4.3 抑制谐波要求: 整套装置应考虑谐波的影响, 任何情况下不应产生谐波放大的现象。 4.4 成套装置技术要求: 装置型号: TBB110-60000-AQ,TBB110 - 30000 - AQ 额定电压: 110KV 额定频率: 50Hz 额定电流: 262.4A和131.2A

GB3983.2-89 高电压并联电容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高电压并联电容器GB 3983.2—89 代替GB 3983—83 High voltage shunt capacitor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1989-03-21批准1990-01-01实施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EC871—1(1987)《额定电压660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第一部分:总则、性能、试验和标志—安全要求—安装和运行指南》。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电压并联电容器的术语、性能与结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其标志等。 本标准适用于并联连接于频率50Hz或60Hz、额定电压高于1000V的交流电力系统中,用来改善功率因数的电容器。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电容器: a.自愈式电容器; b.交流滤波电容器。 2 引用标准 GB 31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 311.2~311.6 高电压试验技术 GB 6915 高原电力电容器 GB 11024 高电压并联电容器耐久性试验 GB 11025 并联电容器用内部熔丝和内部过压力隔离器 ZB K48 003 并联电容器电气试验规范 JB 3840 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高压熔断器 3 术语 3.1 电容器元件(或元件) 由电介质和被它隔开的电极所构成的部件。 3.2 电容器单元(或单元) 由一个或多个电容器元件组装于单个外壳中并有引出端子的组装体。 3.3 电容器组 电气上连接在一起的一组电容器单元。 3.4 电容器 在本标准中,当不必特别强调“电容器单元”或“电容器组”时,则用术语“电容器”。 3.5 线路端子 用来连接到电力线路上的端子。 注:在多相电容器中,拟连接到中性线上的端子不算作线路端子。 3.6 放电器件 跨接在单元的线路端子上或母线之间以及装在单元内部的一种器件。当电容器从电源脱开后它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电容器上的剩余电压实际上降低到零。

35kV变电站用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35kV变电站用10kV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 通用技术规范

并联电容器装置标准技术规范使用说明 一、总体说明 1、本标准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表8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 ①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 ②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 ③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表8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5、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 标准技术参数”、“2 项目需求部分”和“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项目单位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表9 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二、具体使用说明 1、本并联电容器装置采购规范的使用范围涵盖35kV变电站,并联电容器装置的电压等级为10kV,其单套额定容量由1000kvar到4000kvar,共计9种规格,物资采购通用及专用技术规范共10本(通用技术规范1本和专用技术规范9本)。 2、并联电容器装置物资采购标准目录中的设备编号含义如下所示: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技术规范12345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技术规范 1总则: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恒顺站110KV高压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2装置使用条件: 2.1 自然环境条件: 安装场所:户内安装。 海拔高度:≤1000m。 最大相对温度:90%(25℃时)。 最高环境温度:+40℃。 最低环境温度:-25℃。 最大日温差:25℃。 地震烈度:8度,地面水平加速度0.25g。 地面垂直加速度0.125g。 污秽等级:Ⅲ级,泄漏比距≥25mm/kv。 2.2系统条件: ?额定电压:110KV。 ?最高运行电压:126KV. ?额定频率:50HZ。 ?系统负荷:24MVA。 ?中性点连接方式:中性点直接有效接地。 3执行标准: ?GB50227-95《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T11024.1-2001《标称电压1K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 容器第1部分:总则—性能、试验和额定值—安全要求—安装导则》。 ?GB/T11024.2-2001《标称电压1K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 容器第2部分:耐久性试验》。 ?GB/T11024.3-2001《标称电压1K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 容器第3部分:并联电容器和并联电容器组的保护》。 ?GB/T1454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11032-20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10229-88《电抗器》。 4技术要求: 4.1 分组及补偿要求: 补偿装置分为两组,装机容量分别为60MVar和30MVar,配套电抗器电抗率为12%,60MVar固定投入组,30MVar为根据负荷及电压情况调节投切组,实际总补偿容量不超过80MVar。 4.2 保持要求: 电容器组主断路器(1TDL)保护装置用西门子7SJ635保护功能有三相一段时限速断。三相一段定时过流,欠压/过压保护,两段零序过流保护。 两分支电容器不平衡电流保护装置6万容量组选用西门子7SJ635,3万容量组选用美国SEL公司的SEL-351A,提供6路不平衡电流保护。 主断路器1DL和分断路器2DL操作回路装ROB-12提供两个断路桥操作回路,自保持、防跳、压力闭锁等功能及PT切换,开关就地/远方操作。

电容触摸屏特性与优缺点介绍

随着触摸手机与触摸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的流行,关于触摸屏我们经常会看到或听到有关显示器为电容触摸或电脑触摸屏,但很多新手朋友并不了解什么是电容触摸屏与电阻触摸屏?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电容屏好还是电阻屏幕好呢?围绕这些大家比较疑惑的问题,电脑百事网今天就来与大家详细的讲解下。 电容屏触摸平板电脑 首先本文为大家先介绍下,什么是触摸电容屏?其他的什么是电阻屏以及电容屏和电阻屏的区别我们将在下文中为大家详细介绍下。首先有必要对电容屏有个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明白其原理与运用领域。 推荐阅读:羽绒服哪个牌子好(https://www.360docs.net/doc/1815872200.html,) 什么是电容屏触摸? 电容屏电容技术触摸屏Capacity Touch Panel(CTP)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摸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ITO,最外

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夹层ITO涂层作为工作面,四个角上引出四个电极,内层ITO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 电容屏触摸工作原理 在化学上,ITO 是Indium Tin Oxides的缩写。作为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透明性,可以切断对人体有害的电子辐射、紫外线及远红外线。因此,铟锡氧化物通常喷涂在玻璃、塑料及电子显示屏上,用作透明导电薄膜,同时减少对人体有害的电子辐射及紫外、红外。 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从触摸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 电容触摸屏的缺点 ①容易存在一些色彩失真 电容触摸屏的透光率和清晰度优于四线电阻屏,当然还不能和表面声波屏和五线电阻屏相比。电容屏反光严重,而且,电容技术的四层复合触摸屏对各波长光的透光率不均匀,存在色彩失真的问题,由于光线在各层间的反射,还造成图像字符的模糊。 ②容易引起电容屏的误动作 电容屏在原理上把人体当作一个电容器元件的一个电极使用,当有导体靠近与夹层ITO工作面之间耦合出足够量的电容时,流走的电流就足够引起电容屏的误动作。我们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