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信息技术实验指导书一

光信息技术实验指导书一
光信息技术实验指导书一

信息光学实验讲义(一)

指导教师:刘厚通

安徽工业大学数理学院

实验一 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

(天津拓扑)

一、实验目的

了解付里叶光学基本原理的物理意义,加深对光学中的空间频谱和空间滤波等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傅立叶变换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应用。

在信息光学中、常用傅立叶变换来表达和处理光的成像过程。

设一个xy 平面上的光场的振幅分布为g(x,y),可以将这样一个空间分布展开为一系列基元函数exp[()]x y iz f x f y π+的 线性叠加。即

(,)()exp[2()]x y x y x y g x y G f f f x f y df df π∞

-∞=

+??

(1) x f ,y f 为x,y 方向的空间频率,量纲为1L -;

()x y G f f 是相应于空间频率为x f ,y f 的基元函数的权重,也称为光场的空间频率,()x y G f f 可由下式求得:

(,)(,)exp[2()]x y G x y g x y i f x f y dxdy π∞

-∞=

-+??

(2) g(x,y)和()x y G f f 实际上是对同一光场的两种本质上等效的描述。

当g(x,y)是一个空间的周期性函数时,其空间频率就是不连续的。例如空间频率为0f 的一维光栅,其光振幅分布展开成级数:

0()exp[2]n n g x G i n f x π∞=-∞=

相应的空间频率为f=0,0f ,0f 。

2、阿贝成像原理

傅立叶变换在光学成像中的重要性,首先在显微镜的研究中显示出来。E.阿贝在1873年提出了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阿贝认为,在相干光照明下,显微镜的成像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通过物的 衍射光在物镜后焦面上形成一个初级衍射(频谱图)图。第二个步骤则为物镜后焦面上的初级衍射图向前发出球面波,干涉叠加为位于目镜焦面上的像,这个像可以通过目镜观察到。

成像的这两步骤本质上就是两次傅立叶变换,如果物的振幅分布是

g(x,y),可以证明在物镜后面焦面'x ,'y 上的光强分布正好是g(x,y)的傅立叶

变换()x y G f f 。(只要令'x x f F λ=,'

y y f F

λ=,λ为波长,F 为物镜焦距)。所以第一步骤起的作用就是把一个光场的空间分布变成为:空间频率分布;而第二步骤则是又一次傅氏变换将()x y G f f 又还原到空间分布。

附图27显示了成像的这两个步骤,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假设物是一个一维光栅,平行光照在光栅上,经衍射分解成为向不同方向的很多束平行光(每一束平行光相应于一定的空间频率)。经过物镜分别聚集在后焦面上形成点阵,然后代表不同空间频率的光束又从新在像平面上复合而成像。

图1

但一般说来,像和物不可能完全一样,这是由于透镜的孔径是有限的,总有一部分衍射角度较大的高次成分(高频信息)不能进入到物镜而被丢弃了,所以像的信息总是比物的信息要少一些,高频信息主要是反映物的细节的,如果高频信息受到了孔径的阻挡而不能到达像平面,则无论显微镜有多大的放大倍数,也不可能在像平面上分辨出这些细节,这是显微镜分辨率受到限制的根本原因,特别当物的结构是非常精细(例如很密的光栅),或物镜孔径非常小时,有可能只有0级衍射(空间频率为0)能通过,则在像平面上就完全不能形成图像。

3、光学空间滤波

上面我们看到在显微镜中物镜的孔径实际上起了一个高频滤波的作用,这就启示我们,如果在焦平面上人为的插上一些滤波器(吸收板或移相板)以改变焦平面上光振幅和位相就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像平面上的频谱,这就叫做空间滤波。最简单的滤波器就是把一些特殊形式的光阑插到焦平面上,使一个或几个频率分量能通过,而挡住其他频率分量,从而使像平面上的图像只包括一种或几种频率分量,对这些现象的观察能使我们对空间傅立叶变换和空间滤波有更明晰的概念。

三、实验仪器

1、He-Ne激光器(632.8nm)

2、扩束镜L1:f1=4.5mm

3、二维调整架:SZ-07

4、准直镜L2:f2=190mm

5、二维调整架:SZ-07

6、一维光栅(25L/mm)

7、干板架:SZ-12

8、傅立叶透镜L3 f3=150mm

9、二维调整架:SZ-07

10、白屏P:SZ-13

11、通用底座:SZ-04

12、二维底座:SZ-02

13、一维底座:SZ-03

14、二维底座:SZ-02

15、一维底座:SZ-03

16、一维底座:SZ-03

17、通用底座:SZ-04

18、频谱滤波器:SZ-32

四、仪器实物图及原理图

图 2

五、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用L1、L2组成扩束系统,使其出射的平行激光光束垂直的照射在其狭缝沿铅直方向放置的一维光栅上。前后移动变换透镜L3,使光栅(物)清晰的成像于离物两米以外的墙壁上。此时光栅位置接近于透镜的前焦面,故透镜的后焦面就为其傅氏面,该面上光强的分布即为物的空间频谱。用白屏H 在透镜的后焦面附近慢慢移动,在透镜后焦面上可以观察到水平排列的一些清晰光点。这些光点相应于光栅的012±±,,......级衍射极大值,用米尺大约测出各光点与中央最亮点的距离'x ,从'x 以及透镜的焦距F ,光波波长λ,试求出这些光点相应

2、在L3后焦面(付氏面)处放入频谱滤波器,档去0级以外的各点,观察像面上有无光栅条纹。

3、调节光栏,使通过0级和±1级最大值,观察像面上的光栅条纹像,再把光栏拿去,让更高级次的衍射都能通过,再观察像面上的光栅条纹像,试看这两种情况的光栅条纹像的宽度有无变化。

选做:

4、把一维光栅换成二维正交光栅,再前后移动变换透镜L3,使光栅(物)清晰的成像于离物两米以外的墙壁上。这时在透镜后焦面上观察到二维的分立光点阵(即正交光栅的频谱)。在付氏面处加一频谱滤波器,使通过光轴的一系列光点通过,观察像平面上一维条纹像的方向。

5、把频谱滤波器90度角,让包含0级的水平的一排光点通过,观察像平面上一维条纹像的方向。

6、再把频谱滤波器45度角,再观察像面上条纹像的方向。

7、用网格字替换二维光栅,观察网格字的像的构成。

再将一个可变圆孔光栏放在付氏面上,逐步缩小光栏,直到只让光轴上一个光点通过为止,再观察网格字的像的构成,试与没滤波之前的字相比较。

实验二θ调制和颜色合成(天津拓扑)

一、实验目的

进一步了解空间滤波的概念和了解颜色合成的一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

θ调制也属于空间滤波的一种形式,它只是用不同取向的光栅对物平面的各个部分调制(编码),通过特殊滤波器控制像平面相应部位的灰度(用单色光照明)或色彩(用白光照明)的一种方法。

本实验是用白光照明透明物体,在输出平面上得到彩色图像的有趣实验,透明物体就是本实验中使用的调制光栅。在这个光栅上,房子、草地、天空分别由三个不同取向的光栅组成。拼图时利用光栅的不同取向把准备“着上”不同颜色的部位区分开来。

三、实验仪器

1、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S

2、准直镜L1:f1=225mm

3、二维调整架:SZ-07

4、θ调制板(或三维光栅)

5、干板架:SZ-12

6、傅立叶透镜L2: f2=150mm

7、二维调整架:SZ-07

8、θ调制频谱滤波器: SZ-40

9、傅立叶透镜L3: f3=150mm

10、二维调整架:SZ-07

11、白屏H:SZ-13

12、通用底座:SZ-04

13、一维底座:SZ-03

14、二维底座:SZ-02

15、一维底座:SZ-03

16、二维底座:SZ-02

17、一维底座:SZ-03

18、通用底座:SZ-04

四、仪器实物图及原理图(见图一)

五、实验步骤

1、把全部器件按二十五的顺序摆放在平台上,靠拢后目测调至共轴

2、将光源S放于准直镜L1的物方焦距F1处,并使从L1出来的平行光垂直的照射在θ调制板上。

3、将屏置于离θ调制板1米处,前后移动L2,使θ调制板的图像清晰的成在屏上。

4、在付氏面上加入θ调制频谱滤波器,在θ调制频谱滤波器上看到光栅的衍射图样。三行不同取向的衍射极大值是相对于不同取向的光栅,也就是分别对应于图像的天空、房子和草地,这些衍极大值除了0级波没有色散以外,一级、二级……都有色散,由于波长短的光具有较小的衍射角,一级衍射中蓝光最靠近0级极大,其次为绿光,而红光衍射角最大。

5、调节θ调制频谱滤波器上滑块的过光的宽度和过光的位置,使相应于草地的一级衍射图上的绿光能透过,用同样的方法,使相应于房子一级衍射的红光和相应于天空部分的一级衍射的蓝光能透过,这时候在屏幕上的像就会出现蓝色的天空,红色的房子和绿色的草地。

选做:

6、用三维光栅替换θ调制板,可在像平面上得到七种不同的颜色。中间部分是三基色的合成色(白色),外面有三个区域分别是两种基色的合成色,另外

三个区域分别是三种颜色。(见附图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电子技术课组编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类型-操作型 二、实验目的 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频率计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 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1、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既能直接显示电信号的波形,又能对电信号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现着重指出下列几点: 1)、寻找扫描光迹 将示波器Y轴显示方式置“Y1”或“Y2”,输入耦合方式置“GND”,开机预热后,若在显示屏上不出现光点和扫描基线,可按下列操作去找到扫描线:①适当调节亮度旋钮。②触发方式开关置“自动”。③适当调节垂直()、水平()“位移”旋钮,使扫描光迹位于屏幕中央。(若示波器设有“寻迹”按键,可按下“寻迹”按键,判断光迹偏移基线的方向。) 2)、双踪示波器一般有五种显示方式,即“Y1”、“Y2”、“Y1+Y2”三种单踪显示方式和“交替”“断续”二种双踪显示方式。“交替”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高时使用。“断续”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低时使用。 3)、为了显示稳定的被测信号波形,“触发源选择”开关一般选为“内”触发,使扫描触发信号取自示波器内部的Y通道。 4)、触发方式开关通常先置于“自动”调出波形后,若被显示的波形不稳定,可置触发方式开关于“常态”,通过调节“触发电平”旋钮找到合适的触发电压,使被测试的波形稳定地显示在示波器屏幕上。 有时,由于选择了较慢的扫描速率,显示屏上将会出现闪烁的光迹,但被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指导书通信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指导书通信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2010-3-28

前言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技术 适用对象:通信专业/运算机专业 学时学分:1、课时共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时数8学时。 2、课时共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时数10学时。 在飞速进展的网络时代,专门是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安全(专门是网络安全)越来越表现出其重要性,研究和学习信息安全知识,并把握相应主流技术迫在眉睫。信息安全的内容涉及信息安全的差不多理论框架,包括网络安全框架、对称密码技术、公布钥密码技术、HASH 函数、MAC 函数等差不多密码学理论,同时也涉及到更高层的基于密码技术的安全协议分析和应用,也兼顾网络入侵、恶意软件、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科目,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全面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课程基础涉及范畴广,课程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和纷杂,因而同学们在学习中会有一定难度。为了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的明白得和动手能力培养,我们安排了信息安全系列实验内容来配合教学环节,期望同学们能认真独立的完成实验内容,增进对课程内容的明白得,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己独立摸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采纳了一些信息安全方面开放源码的较成熟的软件包和部分商业化并可用于教学目的的软件产品作为试验的差不多平台,这有利于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因特网进行更多的试验内容的收集和进一步研究的展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安全相关资源,将更有助于本实验内容的良好完成。 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现有实验设备条件,对本课程的实验部分安排了12学时的上机操作,具体分为5次进行,其安排如下: 实验一:密码学算法应用 实验二:网络扫描与侦听 实验三:远程操纵与威逼分析 实验四:PGP软件应用 实验五:操作系统安全配置 实验六:入侵检测 为了让学生能够比较好的完成实验,在做实验前需要做下述预备: 1.实验前的预备工作 ①认真复习理论教学内容及相关资料。 ②认真查询相关实验资料,做好预习预备。 2.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

《网络安全管理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网络安全管理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网络安全管理课程设计》实训 实验一 xx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实验目的: xx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实验步骤: 1. 上网搜索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2. 学习: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摘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百 八十七条》 2 实验二常用攻击协议的原理验证 一、ARP欺骗背景描述: 流经主机A和主机C的数据包被主机D使用ARP欺骗进行截获和转发。 流经主机E和主机F的数据包被主机B使用ARP欺骗进

行截获和转发。环境拓扑图如下: 原理: ARP表是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表,任何实现了IP协议栈的设备,一般情况下都通过该表维护IP地址和MAC 地址的对应关系,这是为了避免ARP解析而造成的广播数据报文对网络造成冲击。ARP表的建立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二个途径: 1、主动解析,如果一台计算机想与另外一台不知道MAC 地址的计算机通信,则该计算机主动发ARP请求,通过ARP 协议建立; 2、被动请求,如果一台计算机接收到了一台计算机的ARP请求,则首先在本地建立请求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表。 因此,针对ARP表项,一个可能的攻击就是误导计算机建立正确的ARP表。根据ARP协议,如果一台计算机接收到了一个ARP请求报文,在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情况下,该计算机会用ARP请求报文中的源IP地址和源MAC地址更新自己的ARP缓存: 1、如果发起该ARP请求的IP地址在自己本地的ARP 缓存中; 2、请求的目标IP地址不是自己的。 举例说明过程:假设有三台计算机A,B,C,其中B已经正确建立了A和C计算机的ARP表项。假设A是攻击者,此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示波器、音频信号发生器、交流数字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电表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学时 2 学时 三、实验仪器及实验设备 1、GOS-620 系列示波器 2、YDS996A函数信号发生器 3、数字交流毫伏表 4、直流稳压电源 5、数字万用电表 四、实验仪器简介 1、示波器 阴极射线示波器(简称示波器)是利用阴极射线示波管将电信号转换成肉眼能直接观察的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电子仪器。示波器通常由垂直系统、水平系统和示波管电路等部分组成。垂直系统将被测信号放大后送到示波管的垂直偏转板,使光点在垂直方向上随被测信号的幅度变化而移动;水平系统用作产生时基信号的锯齿波,经水平放大器放大后送至示波管水平偏转板,使光点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这样就能在示波管上显示被测信号的波形。 2、YDS996A函数信号发生器通常也叫信号发生器。它通常是指频率从0.6Hz至1MHz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脉冲波、锯齿波,具有直流电平调节、占空比调节,其频率可以数字直接显示。适用于音频、机械、化工、电工、电子、医学、土木建筑等各个领域的科研单位、工厂、学校、实验室等。 3、交流数字毫伏表 该表适用于测量正弦波电压的有效值。它的电路结构一般包括放大器、衰减器(分压器)、检波器、指示器(表头)及电源等几个部分。该表的优点是输入阻抗高、量程广、频率范围宽、过载能力强等。该表可用来对无线电接收机、放大器和其它电子设备的电路进行测量。 4、直流稳压电源: 它是一种通用电源设备。它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所需要的稳定的直流电压或电流当电网电压、负载、环境等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稳压电源输出的电压或电流维持相对稳定。这样可以使电子设备或电路的性能稳定不变。直流电源通常由变压、整流、滤波、调整控制四部分组成。有些电源还具有过压、过流等保护电路,以防止工作失常时损坏器件。 6、计频器 GFC-8010H是一台高输入灵敏度20mVrms,测量范围0.1Hz至120MHz的综合计频器,具备简洁、高性能、高分辨率和高稳定性的特点。 5、仪器与实验电路的相互关系及主要用途: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指南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指导书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2010-3-28

前言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技术 适用对象:通信专业/计算机专业 学时学分:1、课时共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时数8学时。 2、课时共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时数10学时。 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特别是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安全(特别是网络安全)越来越表现出其重要性,研究和学习信息安全知识,并掌握相应主流技术迫在眉睫。信息安全的内容涉及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网络安全框架、对称密码技术、公开钥密码技术、HASH 函数、MAC 函数等基本密码学理论,同时也涉及到更高层的基于密码技术的安全协议分析和应用,也兼顾网络入侵、恶意软件、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科目,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全面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课程基础涉及范围广,课程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和繁杂,因而同学们在学习中会有一定难度。为了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培养,我们安排了信息安全系列实验内容来配合教学环节,希望同学们能认真独立的完成实验内容,增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采用了一些信息安全方面开放源码的较成熟的软件包和部分商业化并可用于教学目的的软件产品作为试验的基本平台,这有利于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因特网进行更多的试验内容的收集和进一步研究的展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安全相关资源,将更有助于本实验内容的良好完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现有实验设备条件,对本课程的实验部分安排了12学时的上机操作,具体分为5次进行,其安排如下: 实验一:密码学算法应用 实验二:网络扫描与侦听 实验三:远程控制与威胁分析 实验四:PGP软件应用 实验五:操作系统安全配置 实验六:入侵检测 为了让学生能够比较好的完成实验,在做实验前需要做下述准备: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①认真复习理论教学内容及相关资料。 ②认真查询相关实验资料,做好预习准备。 2.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

网络管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学习环境搭建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 2. 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模型和组成。 3. 了解在Eclipse中建立SNMP4J工程。 4. 了解SNMP服务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二、实验任务: 1.学会在windows xp中安装SNMP服务并配置SNMP代理 2.学会建立SNMP4J的Java工程 3.掌握命令行程序SnmpRequest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学时:4学时 四、实验内容: SNMP网络管理定义了5种报文操作: GetRequest操作:用于管理进程从管理代理上面提取一个或者多个MIB参数值,这些参数都是在管理信息库中被定义的。 GetNextRequest操作:从管理代理上面提取一个或多个参数的下一个参数值。 SetRequest操作:设置管理代理的一个或多个MIB参数值。 GetResponse操作:管理代理返回一个或多个MIB参数值,它是前面三种操作中的响应操作。 Trap操作:这是管理代理主动向管理进程发出的报文,它标记出一个可能需要特殊注意的事件的发生,例如重新启动可能就会触发一个Trap陷阱。 团体(Community)也叫做共同体,利用SNMP团体可以将管理进程和管理代理分组,同一团体内的管理进程和管理代理才能互相通信,管理代理不接受团体之外的管理进程的请求。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一般默认团体名为“public”,一个SNMP管理代理可以是多个团体的成员。 要对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进行SNMP网络管理,则在该计算机上必须安装SNMP服务,Windows系统的SNMP的功能如下: 工作在任何运行Windows、TCP/IP、IPX/SPX的计算机上; 用主机名和IP地址识别管理工作站(报告和接收); 处理来自SNMP管理系统的状态信息请求; 在发生陷阱的时候,将陷阱报告给一个或者多个管理工作站。 1.1 Windows提供的网络管理功能 为提供基于SNMP的Windows域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电子邮件服务器的管理,Windows在推出TCP/IP-32 For Windows协议族时包含了一个SNMP服务软件,可以安装在Windows服务器或者工作站上,接收或者发送SNMP请求、响应或者通知。SNMP 在Windows中以系统服务组件的形式存在,可以使用“服务”管理工具来进行控制。 SNMP股务在Windows的默认安装时并不会自动安装,需要手动安装。以Windows XP 系统为例,SNMP服务的安装有以下几个步骤。 (1)右击“网上邻居”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选项,弹出“网络连接”窗; (2) 选择“高级”一“可选网络组件”命令,弹出“Windows可选的网络组件向导”对话框,如图3-2所示。在窗口中选中“管理和监视工具”复选框。 (3)单击对话框中的“详细信息”按钮,弹出“管理和监视工具”对话框,其中包含“WMI SNMP提供程序”和“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两个复选框,如图3-3所示。 (4)将WindowsXP安装盘插入光驱中,单击“管理和监视工具”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然后单击“Windows可选的网络组件向导”窗口中的“下一步”按钮,开始安装SNMP 服务。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韶关学院自动化专业用) 自动化系 2014年1月10日 实验室:信工405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必读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本科教学大纲安排的,共计14学时。第一个实验为基础性实验,第二和第七个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其余为综合性实验。本实验采取一人一组,实验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 1.学生在每次实验前应认真预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编写预习报告,了解实验内容、仪器性能、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同时画好必要的记录表格,以备实验时作原始记录。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2.学生上实验课不得迟到,对迟到者,教师可酌情停止其实验。 3.非本次实验用的仪器设备,未经老师许可不得任意动用。 4.实验时应听从教师指导。实验线路应简洁合理,线路接好后应反复检查,确认无误时才接通电源。 5.数据记录 记录实验的原始数据,实验期间当场提交。拒绝抄袭。 6.实验结束时,不要立即拆线,应先对实验记录进行仔细查阅,看看有无遗漏和错误,再提请指导教师查阅同意,然后才能拆线。 7.实验结束后,须将导线、仪器设备等整理好,恢复原位,并将原始数据填入正式表格中,经指导教师签名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目录实验1 TTL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 实验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3 译码器及其应用 实验4 数码管显示电路及应用 实验5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实验6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实验7 计数器及其应用

实验1 TTL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字电路试验箱各部分电路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熟悉TTL集成逻辑门电路实验芯片的外形和引脚排列 3、掌握实验芯片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集成芯片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74LS04(六反相器)、74LS08(四2输入与门)、74LS10(三3输入与非门)、74LS20(二4输入与非门)和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数字电路基本逻辑单元的工作原理 数字电路工作过程是数字信号,而数字信号是一种在时间和数量上不连续的信号。 (1)反映事物逻辑关系的变量称为逻辑变量,通常用“0”和“1”两个基本符号表示两个对立的离散状态,反映电路上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称为二值信息。(2)数字电路中的二极管有导通和截止两种对立工作状态。三极管有饱和、截止两种对立的工作状态。它们都工作在开、关状态,分别用“1”和“0”来表示导通和断开的情况。 (3)在数字电路中,以逻辑代数作为数学工具,采用逻辑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来研究电路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必关心具体的大小。 2、TTL集成与非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的测试 TTL集成与非门是数字电路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逻辑门。实验采用二4输入与非门74LS20芯片,其内部有2个互相独立的与非门,每个与非门有4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74LS20芯片引脚排列和逻辑符号如图2-1所示。

信息系统安全课程实验指导书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所属系部 专业班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信息管理教研室 《信息系统安全》课程 实验指导书

实验1 信息系统安全性能管理 一、实验名称:信息系统安全性能管理 二、实验目的:掌握任务管理器、事件查看器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课时:2课时 四、实验步骤: 1、任务管理器的使用 (1) 关闭应用程序 a. 结束正在执行的任务 调出任务管理器的方法有按Ctrl+Alt+Del或Ctrl+Shift+Esc三个组合键。另外在不是紧急调出任务管理器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用右键单击任务栏上的空白处,然后单击“任务管理器”,这样同样可以打开任务管理器。 b. 关闭不必要的进程 右击“任务栏” →任务管理器→进程,除了以下八个基本进程以外其他能关闭的进程都将其关闭以提升电脑自身的运转速率。 Csrss.exe:这是子系统服务器进程,负责控制Windows创建或删除线程以及16位的虚拟DOS环境。 System Idle Process:这个进程是作为单线程运行在每个处理器上,并在系统不处理其它线程的时候分派处理器的时间。 Smss.exe:这是一个会话管理子系统,负责启动用户会话。 Services.exe:系统服务的管理工具。 Lsass.exe:本地的安全授权服务。 Explorer.exe:资源管理器(这个进程不能结束,若不小心结束了可打开资源管理器,在文件中选择新建任务,把这一项添加即可)。 Spoolsv.exe:管理缓冲区中的打印和传真作业。 Svchost.exe:系统启动的时候,Svchost.exe将检查注册表中的位置来创建需要加载的服务列表,如果多个Svchost.exe同时运行,则表明当前有多组服务处于活动状态;多个DLL文件正在调用它。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最新版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第一章概述 一、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内容与基本实验方法 电力电子技术是20世纪后半叶诞生和发展的一门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交通运输、电力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系统、能源系统及家电、科研领域。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既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因此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的主要内容为: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研究,重点是开关特性的研究;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研究,包括: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AC/DC 变换)、SPWM逆变电路(DC/AC变换)、直流斩波电路(DC/DC变换)、单相交流调压电路(AC/AC变换)四大类基本变流电路。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借助于现代化的测试仪器与仪表,使学生在实验的同时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以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 波形测试方法是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中基本的、常用的实验方法,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特性依据波形测试而确定器件的工作状态及相应的参数;电力电子变换电路依据波形测试来分析电路中各种物理量的关系,确定电路的工作状态,判断各个器件的正常与否。因此,掌握不同器件、不同电路的波形测试方法,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工程实践的方法。

本讲义参考理论课的内容顺序编排而成,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循序渐进,旨在加强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实现方法的掌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应用能力。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提出批评与改进意见。 二、实验挂箱介绍与使用方法 (一)MCL—07挂箱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及驱动电路 MCL—07挂箱由GTR驱动电路、MOSFET驱动电路、IGBT驱动电路、PWM 发生器、主电路等部分组成。 1、GTR驱动电路:内含光电耦合器、比较器、贝克箝位电路、GTR功率器件、串并联缓冲电路、保护电路等。可对光耦特性(延迟时间、上升时间、下降时间),贝克电路对GTR导通关断特性的影响,不同的串、并联电路对GTR开关特性的影响以及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2、MOSFET驱动电路:内含高速光耦、比较器、推挽电路、MOSFET功率器件等。可以对高速光耦、推挽驱动电路、MOSFET的开启电压、导通电阻R ON、跨导g m、反相输出特性、转移特性、开关特性进行研究。 3、IGBT电路驱动:采用富士IGBT专用驱动芯片EXB841,线路典型,外扩保护电路。可对EXB841的驱动电路各点波形以及IGBT的开关特性进行研究。 本挂箱的特点: (1)线路典型,有助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力求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自关断器件的特性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指导书

《网络互联技术》 实验指导书 实验1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方法 (2) 实验2交换机冗余备份/端口聚合 (5) 实验3跨交换机VLAN (6) 实验4交换机生成树协议STP/RSTP (8) 实验5动态路由RIPV2/OSPF (9) 实验6路由器PPP配置 (11) 实验7路由器编号的标准访问列表 (11) 实验8路由器命名的访问列表 (12) 实验9路由器命名的扩展IP访问列表 (15) 实验10网络地址转换NAT/NAPT (16) 实验11综合实验(设计实现小型局域网) (18)

实验1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管理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电缆实现交换机/路由器与PC机的连接; 2、通过交换机/路由器的开机启动报告了解交换机的硬件参数; 3、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常用命令. 二、【实验环境】 1 实验设备: 硬件:交换机、路由器个一台,PC机一台,console电缆及接口转换器。 软件:超级终端程序。 2 设备连接图:用console连接到交换机、路由器上 三、【实验内容】 1 通过Telnet访问交换机、路由器; 2 复制、备份配置文件。 四、【实验步骤】 步骤1访问交换机、路由器 1.用Cosole电缆将PC机的串口与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相连; 2.在超级终端程序中按Enter键,记录超级终端程序窗口会出现的信息 3.进入特权模式,让交换机重启,记录交换机加电启动报告。 步骤2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进入交换机的全局配置模式 2.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设备名为Switch; 3.配置加密的特权密码为cisco1,验证特权密码:退出到用户模式,再进入特权模式。 4.查看交换机的版本,记录结果; 5.交换机的mac地址表 A、查看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并记录结果;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指导书-通信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指导书

XX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2010-3-28

前言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技术 适用对象:通信专业/计算机专业 学时学分:共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时数12学时。 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特别是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安全(特别是网络安全)越来越表现出其重要性,研究和学习信息安全知识,并掌握相应主流技术迫在眉睫。信息安全的内容涉及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网络安全框架、对称密码技术、公开钥密码技术、HASH 函数、MAC 函数等基本密码学理论,同时也涉及到更高层的基于密码技术的安全协议分析和应用,也兼顾网络入侵、恶意软件、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科目,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全面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课程基础涉及X围广,课程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和繁杂,因而同学们在学习中会有一定难度。为了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培养,我们安排了信息安全系列实验内容来配合教学环节,希望同学们能认真独立的完成实验内容,增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采用了一些信息安全方面开放源码的较成熟的软件包和部分商业化并可用于教学目的的软件产品作为试验的基本平台,这有利于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因特网进行更多的试验内容的收集和进一步研究的展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安全相关资源,将更有助于本实验内容的良好完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现有实验设备条件,对本课程的实验部分安排了12学时的上机操作,具体分为5次进行,其安排如下: 实验一:密码学算法应用 实验二:网络扫描与侦听 实验三:远程控制与威胁分析 实验四:PGP软件应用 实验五:操作系统安全配置 实验六:入侵检测 为了让学生能够比较好的完成实验,在做实验前需要做下述准备: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光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光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2010年12月 实验规则及注意事项 由于本实验课所用设备属于高技术实验系统,许多组件价格昂贵,易于损坏,所以实验者在做实验前应该充分复习实验大纲上的内容,实验者在做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操作光纤时应注意不能用力拉扯光纤,不能随意弯曲光纤。实验时不要用手碰动与实验无关的光纤部分。 2.实验调节电流时注意不要使工作电流超过限额。电流过大有可能损坏光源和光探测器以及其它有源器件。 3.不能直视光纤、激光器出射的光束! 4.调节光学微调架时要小心、轻力,严禁强力搬拧光学微调架。 目录 实验1:光源与光纤耦合调整及光纤损耗特性测量实验 (4) 实验2: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特性实验 (8) 实验一.光源与光纤耦合调整及光纤损耗特性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提高光源与光纤耦合效率的原理及方法。重点掌握光路调整及光纤处理的基本方法。

(2) 了解光纤损耗的定义,掌握光纤衰减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光源与光纤耦合调整实验原理 (1) 直接耦合:这种方法将光纤的端面直接靠近光源的发光面,为了保证耦合 的效率,光纤的端面必须经过特殊处理,而且光纤端面与光源发光面的距离要尽可能的近。光源的发光面不应该大于纤芯的横截面面积,这是为了避免较大的耦合损耗。通常带尾纤的光源都使用这种耦合方式。这种耦合方法对光源耦合封装工艺技术要求较高。 (2) 使用透镜耦合:具体方法描述如下——将光源发出的光通过透镜聚焦到光 纤的纤芯上,可以使光源与光纤的耦合效率提高。具体原理见图1。 五维调节架五维调节架 图1.透镜耦合 (3) 利用五维调节架对光纤入端及出端进行位置调整,使输出功率达到最大。 (4) 耦合效率的计算(适合所有的耦合方法): 2 1P P ≡η 其中P 1为输出功率,P 2为输入功率。 2. 光纤损耗特性测量实验 光纤衰减是光纤中光功率减少量的一种度量,它取决于光纤的工作波长类型和长度,并受测量条件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第2.2版)-20100320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第2.2版) 张晓明 杜天苍 徐华 赵国庆 向胜军 张世博 编著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目 录 实验一 小型局域网的设计 (1) 实验二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 (3) 实验三 网络配置与实践 (5) 实验四 无线LAN架设和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 (7) 实验五 网页设计 (8) 实验六 局域网网络安全策略的设计 (9)

实验一 小型局域网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AN技术基础知识。 2.了解各种LAN网络设备,初步掌握LAN网络设计方法。了解各种网络软件和网络 配置方案。 二、实验内容要求 1.以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条件为基础,进行以下LAN内容的设计: 2.设计网络的拓扑结构图(总线、型或环形等)。 3.选择主要网络设备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各种服务器、交换机、HUB的品牌、 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以上参数列表给出。 4.选择主要线缆型号和规格(光缆、同轴电缆、双绞线),参数列表给出。 5.选择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协议。 三、现有条件 1.信息工程学院目前的专业实验室结构上包括:计算机实验室、通信实验室、自动化 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室、电工与电子实验中心、信息基础实验室。 2.要求信息工程学院LAN挂接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园网上。 3.参考资料(另附)。 四、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结果完整和真实地表达出来。报告要求简明扼要,工整,分析合理。图表整齐清楚,曲线和线路图用计算机绘制,不得徒手描画。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交报告日期。 2.实验目的。 3.网络拓扑结构图、实验室布局特点及其说明。 4.主要网络设备及其主要技术参数表,主要线缆型号和规格表,并计算网络的性能价格。 5.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回答实验指导书所提出的问题。 6.实验体会。 7.报告采用A4纸,正文使用5号字体,至少占4页,另加1页封面。 8.每人需要上交实验报告打印版和电子版。电子版发到教师信箱,以便修改完善。

15电力电子实验指导书

《电力电子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参见挂件说明。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挂件说明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 (1)阅读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 (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 七、实验方法 (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

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 度,并比较“3”点电压U 3和“6”点电压U 6 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将控制电压U ct 调至零(将电位器RP2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 信号和“6”点U 6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 b (即调RP3电位器),使α=170°,其波 形如图2-1所示。 图2-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3)调节U ct (即电位器RP2)使α=60°,观察并记录U 1 ~U 6 及输出“G、K” 脉冲电压的波形,标出其幅值与宽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读数时应将示波器的“V/DIV”和“t/DIV”微调旋钮旋到校准位置)。 (4)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验指导书

北方民族大学 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指导书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

北方民族大学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指导书 编著杨艺丁黎明 校审杨艺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 二〇一二年三月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工科类大学二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类课程。实验主要设备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交流毫伏表和直流电源等。 课程教学要求是:通过该课程,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集成运放的使用及运算放大电路各项性能的测量,学会查找并排除实验故障,初步培养学生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学会仿真软件的使用,掌握工程设计的概念和步骤,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内容包括基础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设计实践三大部分。 基础验证性实验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双极性三极管电路的分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量等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掌握电路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 设计性实验主要包括运算电路的实现等内容。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电路的设计能力。 综合设计实践主要包括项目的选题、开题、实施和验收等过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调试电路的能力。 实验要求大家认真做好课前预习,积极查找相关技术资料,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独立写出严谨、有理论分析、实事求是、文理通顺、字迹端正的实验报告。 本书前八个实验项目由杨艺老师编写,实验九由丁黎明老师编写。全书由丁黎明老师提出课程计划,由杨艺老师进行校对和排版。参与本书课程计划制订的还有电工电子课程组的全体老师。 2012年3月1日

《网络管理技术》实验指导书

《网络管理技术》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总学时(课外学时/课内学时):10 总学分:2.5(课程) 必开实验个数: 2 选开实验个数:0 二.适用专业:网络工程2006级 三.考核方式及办法:在规定实验时间内完成实验要求,依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综合考核。 四.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自编实验指导书 五. 实验项目: 实验一SiteView的安装、管理配置方式和监测管理 1、实验目的 了解网络管理软件SiteView的基本构成、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掌握软件的安装使用方法;了解SiteView的管理配置方式,熟悉SiteView监测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 2、实验工具及环境 Windows2000系统网络环境或单机,SiteViewTrailVersion5.6网络管理软件及有关技术文档。 3、实验计划学时 4学时上机。 4、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⑴阅读SiteView系统技术白皮书,了解其系统结构、技术特点、对不同网络和不同需要的适用情况、SiteView主要组成子系统及其功能。 SiteView系统技术白皮书以PDF文档格式提供在实验目录下。 ⑵安装SiteView系统,熟悉其安装过程和要点。 ①在实验机上SiteView_TrialVersion文件夹下有系统安装文件SiteView.exe,直接运行进行安装。需要注意的是系统提示选择安装目录时要选择将SiteView安装在操作系统盘(C:)上,否则SiteView的启动会有问题。 ②SiteView启动后提示输入登录名和口令,试用版的登录名为admin,口令为空。 ③SiteView启动后会在系统服务中启动两个服务,分别是SiteView和SiteViewSchedule。要在系统中添加对网络上其他主机的监测,需要将这两个服务的登录身份设置为具有系统管理员权限的身份。操作如下: 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选择SiteView服务,先终止服务再点击属性,选择“以本帐号登录”,输入本地主机的管理员帐号名称和口令,点击完成,再次启动SiteView服务,则SiteView服务的登录身份就成为具有管理员权限的身份。同样对SiteViewSchedule进行操作。 ⑶了解SiteView的整体性能,熟悉其常用术语和操作界面。 SiteView常用术语: 监测主机:安装SiteView的服务器; 监测对象:被监测主机监测的应用系统、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其相关性能指标的总称; 监测器:SiteView用于监测网络系统的某项指标的一个应用程序。每个监测器在用户设置监测后都有三个状态:正常、危险和错误;

《电子技术实验1》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仪器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明确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稳流电源和交流电压表的用途。 2.明确上述仪器面板上各旋钮的作用,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 3.学习用示波器观察交流信号波形和测量电压、周期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8112C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 DF1731SC2A可调式直流稳压稳流电源一台 DF2170B交流电压表一台 双踪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内容 1.调节8112C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1KHZ、100mV的正弦波信号,将操

2.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接入交流电压表测量,配合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MAPLITUDE POWER”旋钮,使其输出为100mV。 3.将上述信号接入双踪示波器测量其信号电压的峰峰值和周期值,并将操作方法填入下表。

四、实验总结 1、整理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及存在问题等。 五、预习要求 1.对照附录的示意图和说明,熟悉仪器各旋钮的作用。 2.写出下列预习思考题答案: (1)当用示波器进行定量测量时,时基扫描微调旋钮和垂直微调旋钮应处在什么位置?

(2)某一正弦波,其峰峰值在示波器屏幕上占垂直刻度为5格,一个周期占水平刻度为2格,垂直灵敏度选择旋钮置0.2V/div档,时基扫速选择旋钮置0.1mS/div档,探头衰减用×1,问被测信号的有效值和频率为多少?如何用器其他仪器进行验证?

附录一:8112C函数信号发生器 1.用途 (1)输出基本信号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脉冲波、锯齿波。输出幅值从5mv~20v,频率范围从0.1HZ~2MHZ。 (2)作为频率计数器使用,测频范围从10HZ~50MHZ,最大允许输入为30Vrms。 2.面板说明

电力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指导书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合肥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一电力电子器件 仿真过程: 进入MATLAB环境,点击工具栏中的Simulink选项。进入所需的仿真环境,如图所示。点击File/New/Model新建一个仿真平台。点击左边的器件分类,找到Simulink和SimPowerSystems,分别在他们的下拉选项中找到所需的器件,用鼠标左键点击所需的元件不放,然后直接拉到Model平台中。 图 实验一的具体过程: 第一步:打开仿真环境新建一个仿真平台,根据表中的路径找到我们所需的器件跟连接器。

提取出来的器件模型如图所示: 图 第二步,元件的复制跟粘贴。有时候相同的模块在仿真中需要多次用到,这时按照常规的方法可以进行复制跟粘贴,可以用一个虚线框复制整个仿真模型。还有一个常用方便的方法是在选中模块的同时按下Ctrl键拖拉鼠标,选中的模块上会出现一个小“+”好,继续按住鼠标和Ctrl键不动,移动鼠标就可以将模块拖拉到模型的其他地方复制出一个相同的模块,同时该模块名后会自动加“1”,因为在同一仿真模型中,不允许出现两个名字相同的模块。 第三步,把元件的位置调整好,准备进行连接线,具体做法是移动鼠标到一个器件的连接点上,会出现一个“十字”形的光标,按住鼠标左键不放,一直到你所要连接另一个器件的连接点上,放开左键,这样线就连好了,如果想要连接分支线,可以要在需要分支的地方按住Ctrl键,然后按住鼠标左键就可以拉出一根分支线了。 在连接示波器时会发现示波器只有一个接线端子,这时可以参照下面示波器的参数调整的方法进行增加端子。在调整元件位置的时候,有时你会遇到有些元件需要改变方向才更方便于连接线,这时可以选中要改变方向的模块,使用Format菜单下的Flip block 和Rotate

《网络设备与管理》实验指导书(2009版)

《网络设备与管理》实验指导书 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张臣文 2009年9月

前言 一、实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网络设备相关技术。能安装、配置、操作路由器,交换机以及简单的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而且具备简单的故障判断和维护能力。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该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然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学会使用COMMAND LINE和WEB两种方式管理网络设备。 3.实验4人1组。一组4台交换机,4台路由器,4台计算机。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4.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5.实验报告提交电子档,电子档以以实验项目为单位命名,命名规则是“学号_姓名_实验项目.doc”。 二、实验主要配套仪器台(套)数 至少24台计算机(兼容机即可)、服务器一台、RG-S2126S二层交换机、RG-S3760三层交换机、RG-RSR10路由器、Windows2000安装光盘、能够和Internet互联的学生机房等。 一般微机工作站具备CPU型号在PIII或以上、内存在256MB或以上、硬盘在40GB或以上即可;网络服务器配置要求CPU型号在PIV或以上,内存要求在512MB或以上,硬盘要求在80GB或以上即可。软件要求服务器配置WIN2000 Server操作系统,微机工作站配置Windows2000 Professional或以上操作系统。 联网条件:用局域网互连方式直接联入。

信息安全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信息安全与应用 实验指导书 任课教师:周才学

目录 实验1. office口令破解工具aoxppr的使用 实验2. Winhex编辑软件的使用 实验3. 用C语言编程实现凯撒密码 实验4. 嗅探器Ethereal的使用 实验5. Word宏病毒实验 实验6. Web恶意代码实验 实验7. 端口扫描X-scan的使用 实验8. 加密软件pgp的使用

实验一 office口令破解工具aoxppr的使用 实验目的:了解word口令破解的方法,掌握暴力破解和字典破解的原理,具体破解某个word 文档。 实验要求:某个同学设置word口令,长度分别为4,5,6,采用字母数字混合。 实验步骤: 1.安装aoxppr,点setup,一步步安装完成; 2.运行Aoxppr,点击“帮助”,点击“输入注册码”,打开key.txt文件,输入注册码,OK;3.破解类型选项,选暴力破解,字母数字混合,密码长度最大选6; 4.某人制作一个word文档,对其进行加密; 5.另一人对其进行解密,在Aoxppr中输入待解密文件的文件名,点击开始解密。如果该文档没有密码,软件马上就会报告此文档不用解密,4位密码很快就可破译,6位的密码破解时间要长一点,运行过程中,随时可以终止运行。 6.系统破解后,会显示出Office文档的密码。 7.破解过程中可以使用掩码,如密码有8位,以x开始,以99结束,可以设置掩码为"x?????99" 8.用该密码去解密OFFICE文档。 实验二.winhex编辑软件的使用 实验目的:1。利用Winhex查看磁盘文件的十六进制编码; 2。利用Winhex实现文件的简单数学 3.加密变换;利用Winhex恢复被误删除的文件。 实验要求:1人1组,独立完成 实验步骤: 1.在D盘根目录中建立X-ways文件夹,再在这个文件夹中建立case、images、temp等3个文件夹,分别用于保存案例文件、镜像文件和临时文件。运行 winhex,进入系统。 2.根据提示,必须选择“Computer forensics interface(计算机取证)”。 3.完成后进入软件操作界面。 4.在D盘的X-ways中建立一个文本文件x-ways.txt,内容为“练习使用winhex 软件”。在winhex界面中,单击“file”----“open”。 5.将第1,2两个字节改为“D1 A7”,“练习”变为“学习”。 6.保持打开的x-ways.txt文件,单击“Edit”----“modify data”,选择“xor”并输入75,即完成了该文件的加密变换。 7.在winhex中关闭x-ways.txt文件,进入“资源管理器”将该文件删除并清空回收站,此时windows系统无法恢复该文件。下面利用winhex来恢复该文件。 8.单击“case data”窗口中的“file”----“create new case”建立新的分析案例,然后单击“file”----“add medium”添加新的存储介质,此处为D盘。添加后 进入“x-ways”文件夹,可发现被删除的文件已在其中。右击该文件,选择 “Recover/copy”,指定目录文件夹后即可恢复该文件。 实验三. 用C语言编程实现凯撒密码 一、实验目的: 通过编程实现替代密码算法和置换密码算法,加深对古典密码体制的了解,为深入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