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复习题)

中兽医(复习题)
中兽医(复习题)

中兽医试题

一、填空(30分)

1、中兽医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辩证论治)。

2、阴阳消长的基本形式是(阴消阳长)(阳消阴长)。

3、相乘的实质是(相克太过),相侮的实质是(反克)。

4、血液正常运行的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心搏动正常)(脉管完整)(血液性状正常)。

5、“汗为(心)之液”

6、肺的肃降功能主要表现在(吸入清气)(将水谷精微输布全身,内入脏腑)(保持呼吸道的洁净,有排痰功能)。

7、脾统血的机理是(脾气固摄作用)。 8、阳黄多因(湿热)侵犯肝胆所致。

9、脾气的运动特点以(升)为主;胃气的运动特点以(降)为主。

10、宗气的生理功能有(贯心脉)(行呼吸)。

11、为了加强补血药的补血作用,常配伍补气药,其机理是(气能生血)(气能摄血)。

12、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13、一源三歧是指(督、任、冲脉)。

14、外寒侵袭机体致病有(中寒)(伤寒)。

15、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有(有一定的季节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可单独存在,也可两个以上全犯机体)(侵入途径:口鼻、皮毛)。

16、影响正常口色的因素(季节气候)(家畜种类)(年龄)(其他)。

17、白色主(虚)证;黄色主(湿)证;赤色主(热)证;青色主(寒、痛、风)证;黑色主(极)证。

18、内伤久病的虚证见于浮脉其机理是(虚阳浮越)。

19、促脉呈(数而不规则)间歇;结脉呈(缓而不规则)间歇;代脉呈(缓弱而有规则)间歇。

20、补阴阳以补(肾)脏腑为主。

21、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22、实热证出现“四大症状”是(阳明经证),治法是(清热生津),所选方剂是(白虎汤),方药组成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23、“是结不是结,(三江)(蹄头)穴(血)”。

24、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25、中医的八法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26、中草药的主要来源是(植物)(动物)(矿物)。

27、神曲消(谷)食,麦芽消(草)食,山渣消(肉)食。

28、中药“川军”是指(大黄)这味药。

二、选择(15分)(1—5单选、6—10双选、11—15多选)

1、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脏腑是(3 )

(2)心(2)肝(3)胆(4)小肠(5)肾

2、具有清洁、收敛、肃降等作用的事物属( 4 )

(2)木(2)火(3)土(4)金(5)水

3、主筋的脏腑是( 2 )(1)心(2)肝(3)脾(4)肺(5)肾

4、“伤于( 4 )者,下先受之”

(1)风(2)寒(3)暑(4)湿(5)燥

5、主宰水液代谢全过程是( 5 )

(1)心(2)肝(3)脾(4)肺(5)肾

6、下列功能属脾的是(2 、3 )

(1)藏血(2)主运化(3)主肌肉(4)主血(5)主筋

7、肾阳虚性胎动不安用( 4、5 )

(1)苏梗(2)黄芩(3)白术(4)川断(5)杜仲

8、下列症状属寒邪特性者是( 1、3 )

(1)精神倦怠(2)四肢僵硬(3)脉象迟紧(4)口渴贪饮(5)皮肤瘙痒

9、下列症状属血虚者是( 2、5 )

(1)精神兴奋(2)脉象细涩(3)呼吸低微(4)耳鼻发凉(5)体瘦毛焦

10、黄苔主( 2、4 )证

(1)湿(2)热(3)寒(4)里(5)表

11、下列药物具有堕胎作用的是(1、2、3 )

(1)枳实(2)大戟(3)桃仁(4)白术(5)杜仲

12、湿热黄疸可用下列药物( 1、2、3、4、5 )治疗

(1) 柴胡 (2) 大黄 (3) 郁金 (4) 栀子 (5) 黄连

13、可用于消化不良治疗的穴位是(1、2、3 )

(1)后海(2)关元俞(3)脾俞(4)姜牙(5)邪气

14、四物汤的方药组成中有(1、2、5 )

(1)当归(2)白芍(3)党参(4)甘草(5)熟地

15、三黄汤的方药组成是( 2、4、5 )。

(1) 黄芪 (2) 大黄 (3) 黄精 (4) 黄芩 (5) 黄连

三、判断(20分)

11、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宗气。 B

12、肾的功能可影响大便排泄。 A

13、药物的升降浮沉既可在物,也可在人。 A

14、王不留行入药需炒黄(或响或香)。 A

15、湿邪可以化燥。 A

16、脏腑功能异常可产生风、寒、暑、湿、燥、火。 B

17、补中益气汤可用于三脱症的治疗。 A

18、白苔主虚证。 B

19、参苓白术散可用于消化不良性泄泻。 A

20、“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 A

四、简述(20分)

4、为什么说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答:(1)随着条件的改变,阴阳的属性可以发生变化。(2)事物的不限可分性,决定了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5、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气能摄血,气能行血。血为气母:血是气的载体,血给气以营养。

6、瘀血的类型及成因?(1)血行不畅瘀阻于脉络之中,原因:气虚、气滞、血寒血热。(2)血离经脉瘀滞于组织间隙,原因:外伤、气虚、血热等。

7、牛产后患外感风寒表虚证用下列处方合理否(列条说明)?

麻黄45 桂枝30 杏仁40 细辛30 神曲50 麦芽100 甘草20

水煎、浓缩,候温灌服(1)产后,麻黄用量太大(2)细辛为毒药,用量超量(3)麦芽回乳,产后不宜用。(4)解表药不宜久煎,故不宜浓缩

8、请回答下列处方问题?

当归100 厚扑30 香附30 枳实40 黄芪50 生地30 麦冬30 元参30 大黄90 火麻仁50 麻油1000

(1)该方以八法中的什么立法?攻补兼施

(2)功效?润燥滑肠,理气通便

(3)主治?年老、体弱、久病、产后等津枯肠燥的便秘

(4)若为孕畜又如何加减?减大黄、枳实,加白术、黄芩等保胎药。

五、病例分析(15分)

乳牛,8岁,该牛不好好吃喝已有数日,当地兽医给打了一针,灌了一付药,仍不见好,故来此就诊。

现症检查:精神沉郁,营养不良,行走无力,后肢下部粪便污染严重,舌质如棉,脉象沉而无力。请回答:

1、该牛患得是什么证(请用八纲辨证)?里虚证

2、该牛患得是什么病(请用脏腑辨证)?脾不健运

3、此时该牛的口色表现为?白色

4、治法?补气健脾,和胃渗湿

5、方名及药物?参苓白术散

一、填空(30分)

1、阴阳消长的基本形式是(阴消阳长)(阳消阴长)。

2、五行属性的归类方法有(直接取象类比)(间接推演络绎)。

3、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纳和传化水谷)。

4、肺的宣发功能主要表现在(呼出浊气)(宣发水谷精微到全身)(宣发卫气和津液)(以汗的形式排出体外)。

5、脾气的运动特点以(升)为主;胃气的运动特点以(降)为主。

6、“爪为(筋)之余”。

7、津液的生理功能有(滋润营养)(组成和补充血液)(排运废物)。

8、为了加强补血药的补血作用,常配伍补气药,其机理是(气能生血)(气能摄血)。

9、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10、一源三歧是指(督、任、冲脉)。

11、导致“内燥”的原因有(五脏积热伤津)(慢性消耗性病证阴液耗损)(吐、汗、出血过多)(湿邪化燥)。

12、影响正常口色的因素(季节气候)(家畜种类)(年龄)(其他)。

13、黄苔主(热)(里)证。

14、促脉呈(数而不规则)间歇;结脉呈(缓而不规则)间歇;代脉呈(缓弱而有规则)间歇。

15、补气血以补(脾胃)脏腑为主。

16、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17、口舌生疮是(心火上炎)所致,治法是(清心泻火),所选方剂是(三黄汤),方药组成是(黄连、黄芩、大黄)。

18、肝胆湿热用(茵陈蒿汤)方剂治疗;胃肠湿热用(白头翁汤)方剂治疗;下焦湿热用(八正散)方剂治疗。 19、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20、中医的八法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21、咽喉病加(桔梗);前肢病加(桂枝);后肢病加(牛夕);腰部病加(杜仲),皆取于(引经报使)之意。

22、中药“国老”是指(甘草)这味药。

23、四君子汤的方药组成(党参)(茯苓)(白术)(甘草)。

24、中医“治变”原则的“三因制宜”是(因畜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25、“气为血帅”体现在(气能生血)(气能摄血)(气能行血)。

二、选择(15分)(1—5单选、6—10双选、11—15多选)

1、主宰水液代谢全过程是(5 )

(1)心(2)肝(3)脾(4)肺(5)肾

2、“君主之官”是( 1 )

(1)心(2)肝(3)脾(4)肺(5)肾

3、主运化水谷的脏腑是(3 )

(1)心(2)肝(3)脾(4)肺(5)肾

4、“伤于( 4 )者,下先受之”

(1)风(2)寒(3)暑(4)湿(5)燥

5、泻肺火宜用( 2 )

(2)黄连(2)黄芩(3)黄柏(4)黄芪(5)黄精

6、气滞性胎动不安用( 1、4 )

苏梗(2)黄芩(3)白术(4)砂仁(5)杜仲

7、下列症状属风邪特性者是( 2、5 )

(1)起卧不安(2)四肢抽搐(3)神志不清(4)口渴贪饮(5)皮肤瘙痒

8、下列症状属气虚者是( 2、3 )

(1)精神兴奋(2)脉象无力(3)呼吸低微(4)耳鼻发凉(5)午后潮热

9、中兽医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1、2 )

(1)整体观念(2)辩证论治(3)治病求本(4)扶正祛邪(5)望闻问切

10、下列脏腑与呼吸密切相关的是( 4、5 )

(1)心(2)肝(3)脾(4)肺(5)肾

11、下列药物具有止痢作用的是( 1、2、3、4、5 )

(2)黄连(2)黄柏(3)青皮(4)白头翁(5)黄芩

12、下列药物具有通鼻窍作用的是( 3、4、5 )

(1)大黄(2)芒硝(3)辛夷(4)白芷(5)苍耳子

13、可治破伤风的穴位是( 3、4、5 )

(2)玉堂(2)通关(3)开关(4)锁口(5)百会

14、四物汤的方药组成中有(1、2、3 )

(2)当归(2)白芍(3)熟地(4)甘草(5)川军

15、具有补气功效的方剂是( 1、2、3 )

(1) 归脾汤 (2) 四君子汤 (3) 参苓白术散 (4)四逆汤 (5) 四神丸

三、判断(20分)

1、内伤性致病因素主要是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 A

2、五行中的相生与相克均属于正常现象。 A

3、血属阴而主静,血不能自行。 A

4、穿山甲入药前需经土炒。 B

5、气升降出入的表现是脏腑的功能活动。 A

6、头为诸阴之会。 B

7、后海穴在肛门下阴门上。 B

8、外感六淫,内生五邪。 A

9、风湿症难愈的主要原因是湿邪存在的缘故。 A

10、“是结不是结,三江、蹄头血”。 A

四、简述(25分)

9、为什么说“升降在物,也可在人”

答:在物:(1)和性味的关系: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味属酸、苦、咸、涩,性属寒凉的药物,大多为沉降药。(2)和药物质地轻重的关系:花、叶及质地轻的药物,大多能升浮,子、实、矿石及质地重的药物,大多能沉降。但“旋复花独降,牛蒡子独升”。

在人:(1)和炮制关系:生用主升,熟用主降,酒制能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2)和配伍关系:少量升浮药物在一队的沉降药物中,随之下降,反之亦然。少数药物可引导其他药物上升或下降。

10、气与津液的关系?答:气能生津,气能摄津,气能行津

11、湿邪化燥的机理?答:湿邪侵犯机体,损伤脾阳,致使脾的运化水液的功能下降,

水液不能正常吸收,而使组织器官缺乏津液的滋润而化燥。

12、请回答下列处方问题?

槟榔30 二丑40 厚扑30 香附30 枳实40 大黄90 火麻仁50 麻油1000

1. 该方以八法中的什么立法?下法

2. 功效?泻下

3. 主治?里实证(结症)

(4)若为孕畜又如何加减?减槟榔、二丑、枳实、大黄;加黄芩、白术、砂仁

13、方剂君臣佐使的基本含义?

答:(1)主药:是指处方中对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可选用一味或两味以上,以解决主要矛盾。

(2)辅药:是指辅助主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一是指治疗兼证的药物。另一是指在方中起监制作用的药物,即能消除

或缓和方中某些药物的毒性或偏性的药物。

(4)使药:指能引导他药直达病所,或起协调作用的药物。

五、病例分析(10分)

乳牛,10岁,每日产奶60斤左右。主诉,该牛不好好吃喝已有数日,近来该牛卧下时从阴门露出一个碗口大的红疙瘩,故来此就诊。

现症检查:精神沉郁,营养不良,行走无力,后肢下部粪便污染严重,舌质如棉,脉象沉而无力。请回答:

11、该牛患得是什么证(请用八纲辨证)?里虚证

12、该牛患得是什么病(请用脏腑辨证)?脾气下陷

13、此时该牛的口色表现为?白色

14、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15、方名及药物?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甘草、升麻、柴胡

中兽医考试题整理(含答案)1

中兽医考题整理 一、填空题 1.中兽医学得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我国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世界上最早的畜牧兽医法规是厩苑律,我国最早的兽医教科书是_《司牧安骥集》__由唐人_李石__编著 3.在正常情况下,动物机体的阴阳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阴阳不和时,则表现为阴胜则内寒,阳胜则外热。 4.五行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 5.五脏以藏为主,六腑以泄为主。 6.元气发源于肾,宗气形成于肺,卫气主要由水谷之气所化生。 7.三因制宜是指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制宜。 8.六淫致病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是邪。 9.在察口色过程中,口色是赤色的主热证,黄色是主湿证。 10.在诊脉的过程中,脉象是浮脉的主_表_证,迟脉的主__寒___证,洪脉的主_热_证 11.八纲辩证中阴阳是辩证的总纲。 12.肝的生理功能是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13.肺的生理特性是清肃,所谓清肃,即是清洁,肃降的意思。 14.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 15.五脏以藏为主,六腑以为通用,其中心藏神,肝藏血。 16.菊花的功效是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解毒。 17.柴胡的功效是和解退热、疏肝理气、升举阳气。 18.大承气汤是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药物组成。 19.黄芪的功效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退肿。 20.在常用药物中,广东的砂仁,云南的三七,山东的阿胶,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 21.独活寄生汤的主治是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 22.在常用药物中,广东的砂仁,云南的三七,山东的阿胶,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 二、名词解释 1、厩苑律:秦代颁布的最早的收益法规。 2、药蜜库:宋朝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兽医药房。 3、滋水涵木:治法名。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又称滋肾养肝、滋补肝肾。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以及肝阳偏亢之证。 4、扶土抑木:疏肝健脾相结合。 5、培土生金:土虚累及金,中兽医上由于脾虚出现累及肺的病症,采用健脾补气以益肺气。 6、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阴治,阳虚有寒则益阳以祛寒,滋补肾阳治疗阴虚致阳热偏盛。 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虚有寒,则益阳以祛寒。 8、治未病: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产生和发展的治疗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9、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由于病机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段,而采用的同一种治法。 10、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治疗通泄病症的方法。 11、津液:动物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其中清而稀的为津,浊而稠的为液。 12、阴阳互根: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每一方均以相对立的另一方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13、肝藏血: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中兽医(复习题)

中兽医试题 一、填空(30分) 1、中兽医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辩证论治)。 2、阴阳消长的基本形式是(阴消阳长)(阳消阴长)。 3、相乘的实质是(相克太过),相侮的实质是(反克)。 4、血液正常运行的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心搏动正常)(脉管完整)(血液性状正常)。 5、“汗为(心)之液” 6、肺的肃降功能主要表现在(吸入清气)(将水谷精微输布全身,内入脏腑)(保持呼吸道的洁净,有排痰功能)。 7、脾统血的机理是(脾气固摄作用)。 8、阳黄多因(湿热)侵犯肝胆所致。 9、脾气的运动特点以(升)为主;胃气的运动特点以(降)为主。 10、宗气的生理功能有(贯心脉)(行呼吸)。 11、为了加强补血药的补血作用,常配伍补气药,其机理是(气能生血)(气能摄血)。 12、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13、一源三歧是指(督、任、冲脉)。 14、外寒侵袭机体致病有(中寒)(伤寒)。 15、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有(有一定的季节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可单独存在,也可两个以上全犯机体)(侵入途径:口鼻、皮毛)。 16、影响正常口色的因素(季节气候)(家畜种类)(年龄)(其他)。 17、白色主(虚)证;黄色主(湿)证;赤色主(热)证;青色主(寒、痛、风)证;黑色主(极)证。 18、内伤久病的虚证见于浮脉其机理是(虚阳浮越)。 19、促脉呈(数而不规则)间歇;结脉呈(缓而不规则)间歇;代脉呈(缓弱而有规则)间歇。 20、补阴阳以补(肾)脏腑为主。 21、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22、实热证出现“四大症状”是(阳明经证),治法是(清热生津),所选方剂是(白虎汤),方药组成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23、“是结不是结,(三江)(蹄头)穴(血)”。 24、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25、中医的八法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26、中草药的主要来源是(植物)(动物)(矿物)。 27、神曲消(谷)食,麦芽消(草)食,山渣消(肉)食。 28、中药“川军”是指(大黄)这味药。 二、选择(15分)(1—5单选、6—10双选、11—15多选) 1、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脏腑是(3 ) (2)心(2)肝(3)胆(4)小肠(5)肾 2、具有清洁、收敛、肃降等作用的事物属( 4 ) (2)木(2)火(3)土(4)金(5)水 3、主筋的脏腑是( 2 )(1)心(2)肝(3)脾(4)肺(5)肾 4、“伤于( 4 )者,下先受之” (1)风(2)寒(3)暑(4)湿(5)燥 5、主宰水液代谢全过程是( 5 ) (1)心(2)肝(3)脾(4)肺(5)肾

中兽医学考试试卷题(推荐文档)

《中兽医学》试题 1 一、填空(30分,每空0.5 分) 3、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方法有()()。 5、肺的宣发功能主要表现在()(()。 6、主宰水液代谢全过程的脏腑是()。 7、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为主;胃气的运动特点以()为主。 8、“齿为()之余”。 9、气的生理功能有()()()(()。 10、为了加强补血药的补血作用,常配伍补气药,其机理是()()。 11、经络是()的通道。 12、一源三歧是指()。 13、外寒侵袭机体致病有()()。 14、影响正常口色的因素()()(()。 15、白苔主()()证。 16、促脉呈()间歇;结脉呈()间歇代脉呈()间歇。 18、表里是辨别()()的两个纲领。 19、口舌生疮是()所致,治法是(),所选方剂是(),方药组成是()。 20、肝胆湿热用()(方剂)治疗;胃肠湿热用()(方剂)治疗;下焦湿热用()(方剂)治疗。 21、治未病包括()()两个方面。 22、中医的八法是()。 24、咽喉病加();前肢病加();后肢病加();腰部病加(),皆取于引经报使之意。 25、中药“国老”是指()这味药。 二、选择(15分)(1—5单选、6—10双选、11—15 多选) 1、“动极者镇之以静”是用来说明阴阳的()关系 (1)对立(2)互根(3)消长(4)转化 2、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属() (1)木(2)火(3)土(4)金(5)水 3、主运化水谷的脏腑是() (1)心(2)肝(3)脾(4)肺(5)肾 4、“伤于()者,上先受之” (1)风(2)寒(3)暑(4)湿(5)燥 5、黄色主()证 (1)寒(2)热(3)湿(4)实(5)虚 6、气滞性胎动不安用() (1)苏梗(2)黄芩(3)白术(4)砂仁(5)杜仲 7、下列症状属风邪特性者是() (1)起卧不安(2)四肢抽搐(3)神志不清(4)口渴贪饮(5 8、下列症状属气虚者是() (1)精神兴奋(2)脉象无力(3)呼吸低微(4)耳鼻发凉(5 9、下列药物具有堕胎作用的是() (1)黄芩(2)大戟(3)桃仁(4)续断(5)桑寄生 10、下列脏腑与呼吸密切相关的是()

执业兽医(中兽医学)复习题及答案

执业兽医(中兽医学)考试复习题lA. 土侮木 B. 土乘水 C. 火侮水 D. 火克金 E. 金生木 8. 下列描述属于五行异常关系的是 A. 木克土 B. 土克水 C. 火乘金 D. 木生火 E. 金克 9. 下列属于属于肝的主要功能的是: A. 主血脉 B. 主运化 C. 主通调水道 D. 主统血 E. 主筋 10. 下列属于属于肺的主要功能的是 A. 主血脉 B. 主运化 C. 主通调水道

D. 主统血 E. 主筋 11.lE. 毒性 15. 黄连解毒汤主要用于 A. 阳明经证 B. 三焦热盛证 C. 热入血分证 D. 湿热黄疸证 E. 气分实热证 16 下列药物属于解表药的是 A. 黄连 B. 黄芪 C. 大黄 D. 麻黄 E. 三七 17. 麻黄汤主要用于 A. 外感风寒表实证 B. 外感风寒表虚证 C. 外感挟湿表寒证 D. 外感风热证 E. 气分实热证 18. 荆防败毒散主要用于

A. 外感风寒表实证 B. 外感风寒表虚证 C. 外感挟湿表寒证 D. 外感风热证 E. 气分实热证 19. 下列药物属于四逆汤组方药物的是 A. 熟附子 B. 当归 C. 豆蔻 D. 厚朴 E. 芍药 20.下列穴位治疗犬休克首选 A.中脘 B.关元俞 C.水沟 D.耳尖 E.百会 A2题型(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 1.马,枣红色,4岁,营养中等。就诊当天早晨突然发病,证见蹇唇似笑,不时前蹄刨地,回头观腹,起卧打滚,间歇性肠音增强,如同雷鸣,有时排出稀软甚至水样粪便,耳鼻四肢不温,口色青白,口津滑利,脉象沉迟。该病可确诊为A.风寒感冒

B.脾虚泄泻 C.湿热泄泻 D.肚腹冷痛 E.寒秘 2. 猪,28日龄,体温38.6℃,钻草堆,毛竖立,鼻流清涕,偶尔咳嗽,咳声洪亮,口色青白,舌苔淡白,脉象浮紧,该证属于 A.外感风寒 B.外感风热 C.外感暑湿 D.热结胃肠 E.内伤发热 3. 马,3岁,体温39.5℃,无汗,被毛逆立,鼻流清涕,咳嗽,咳声洪亮,喷嚏,口色青白,舌苔薄白,脉象浮紧。该证属于 A.风寒咳嗽 B.风热咳嗽 C.肺热咳嗽 D.气虚咳嗽 E.湿痰咳嗽 4. 牛,4岁,生病2天,体温39℃,精神倦怠,吃草料明显减少,口渴喜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咳嗽,咳声洪亮,气促喘粗,呼出气热,鼻流脓涕,口色赤红,舌苔黄藻,脉象洪数。该证属于 A.风寒咳嗽

中兽医学复习题

中兽医学复习题 (课程代码222311) 一、名词解释题 1. 整体观念:是从整体出发,研究事物统一性、完整性和关联性的思想方法。中兽医学整体观念认为动物体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动物体又同周围环境构成更大的统一整体。 2. 五行:所谓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不同属性的物质,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孳生和相互制约,以构成整个物质世界,并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3. 脏腑学说:脏腑是指构成动物机体的内脏器官。研究机体脏腑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理论,称为脏腑学说。 4. 经络:是动物体内运行气血、传递信息,联络全身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的网络系统,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又称经脉;“络”有网络的涵义,是经脉的分支,又称络脉,犹如网络一样,遍布全身,无处不至。 5. 六淫: 风、寒、暑、燥、火本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产生了适应能力。因此,正常的春温、夏暑、秋燥、冬寒等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不仅不会使动物发生疾病,而且是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外界条件。如果由于动物体正气虚弱,不能适应气候变化,或气候变化反常,发生太多或不及,超过机体的适应能力,则可成为致病原因,侵犯机体而导致疾病。这种引起动物发病的风、寒、暑、湿、燥、火就称为“六淫”或“六邪”了。“淫”是邪恶侵害的意思。 6.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致病因素和畜体相互斗争的情况。 7.正气:是指畜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8.察口色:就是观察口腔各有关部位的色泽,以及舌苔、口津、舌形等的变化,以诊断脏腑病证的方法。 9.补虚药:凡能补益气血阴阳的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10.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病理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段(证候相同)而采用相同的治法。

执业兽医(中兽医学)考试复习题

执业兽医(中兽医学)考试复习题 XX:__________ 指导: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lA. 土侮木 B. 土乘水 C. 火侮水 D. 火克金 E. 金生木 8. 下列描述属于五行异常关系的是 A. 木克土 B. 土克水 C. 火乘金 D. 木生火 E. 金克 9. 下列属于属于肝的主要功能的是: A. 主血脉 B. 主运化 C. 主通调水道 D. 主统血 E. 主筋 10. 下列属于属于肺的主要功能的是 A. 主血脉

B. 主运化 C. 主通调水道 D. 主统血 E. 主筋 11.lE. 毒性 15. 黄连解毒汤主要用于 A. 阳明经证 B. 三焦热盛证 C. 热入血分证 D. 湿热黄疸证 E. 气分实热证 16 下列药物属于解表药的是 A. 黄连 B. 黄芪 C. 大黄 D. 麻黄 E. 三七 17. 麻黄汤主要用于 A. 外感风寒表实证 B. 外感风寒表虚证 C. 外感挟湿表寒证 D. 外感风热证

E. 气分实热证 18. 荆防败毒散主要用于 A. 外感风寒表实证 B. 外感风寒表虚证 C. 外感挟湿表寒证 D. 外感风热证 E. 气分实热证 19. 下列药物属于四逆汤组方药物的是 A. 熟附子 B. 当归 C. 豆蔻 D. 厚朴 E. 芍药 20.下列穴位治疗犬休克首选 A.中脘 B.关元俞 C.水沟 D.耳尖 E.百会 A2题型(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 1.马,枣红色,4岁,营养中等。就诊当天早晨突然发病,证见蹇唇似笑,不时前蹄刨地,回头观腹,起卧打滚,间歇性肠音增强,如同雷鸣,有时排出稀软

中兽医学题库含答案

7:[单选题] 下列脏腑中,与肺相表里得就是() A:心B:大肠C:小肠D:胆E:胃 参考答案:B 1:[单选题] 下列气中,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得就是() 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中气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 大热、大汗、大渴、口干舌红、舌苔黄燥、脉洪大得() A:表热证B:半表半里证C:心火上炎D:阳明经证E:肝火上炎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顺气安胎得药就是() A:黄芩B:艾叶C:苏梗D:青皮E:寄生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 肝病传脾,病理传变规律就是() 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土侮木D:木乘土E:表里同病 参考答案:D 5:[单选题] 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其证为() A:风热表证B:风寒表证C:太阳中风D:阳明经证E:半表半里证 参考答案:A 17:[单选题]"君主之官”就是( ) A:心B:肝C:脾D:肺E:肾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泻肺火宜用( ) A:黄连B:黄芩C:黄柏D:黄芪E:黄精 参考答案:E 7:[多选题]气滞性胎动不安用( ) A:苏梗B:黄芩C:白术D:砂仁E:杜仲 参考答案:AD 8:[多选题]四物汤得方药组成中有( ) A:当归B:白芍C:熟地D:甘草E:川军 参考答案:ABC 9:[多选题]下列症状属风邪特性者就是( ) A:起卧不安B:四肢抽搐C:神志不清D:口渴贪饮E:皮肤瘙痒 参考答案:BE 10:[多选题]下列症状属气虚者就是( ) A:精神兴奋B:脉象无力C:呼吸低微D:耳鼻发凉E:午后潮热 参考答案:BC 11:[多选题]下列脏腑与呼吸密切相关得就是( ) A:心B:肝C:脾D:肺E:肾参考答案:DE 12:[多选题]下列药物具有止痢作用得就是( ) A:黄连B:黄柏C:青皮D:白头翁E:黄芩 参考答案:ABCDE 13:[多选题]下列药物具有通鼻窍作用得就是() A:大黄B:芒硝C:辛夷D:白芷E:苍耳子 参考答案:CDE 14:[多选题]可治破伤风得穴位就是( ) A:玉堂B:通关C:开关D:锁口E:百会 参考答案:CDE 15:[多选题]具有补气功效得方剂就是( ) A:归脾汤B:四君子汤C:参芩白术散D:四逆汤E:四神丸 参考答案:ABC 1:[单选题]主宰水液代谢全过程就是( ) A:心B:肝C:脾D:肺E:肾 参考答案:E 2:[多选题]中兽医学得两个最基本得特点就是( ) 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治病求本D:扶正祛邪E:望闻问切 参考答案:AB 3:[单选题]主运化水谷得脏腑就是( ) A:心B:肝C:脾D:肺E:肾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伤于( )者,下先受之” A:风B:寒C:暑D:湿E:燥 参考答案:D 10:[多选题]湿热黄疸可用下列药物( )治疗 A:柴胡B:大黄C:郁金D:栀子E:黄连 参考答案:ABCDE 11:[多选题]三黄汤得方药组成就是( )。 A:黄芪B:大黄C:黄精D:黄芩E:黄连 参考答案:BDE 12:[多选题]黄苔主( )证 A:湿B:热C:寒D:里E:表 参考答案:BD 13:[多选题]下列症状属血虚者就是( ) A:精神兴奋B:脉象细涩C:呼吸低微D:耳鼻发凉E:体瘦毛焦 参考答案:BE 14:[多选题]下列症状属寒邪特性者就是( ) A:精神疲惫B:四肢僵硬C:脉象迟紧D:口渴贪饮E:皮肤瘙痒 参考答案:AC 15:[多选题]可用于消化不良治疗得穴位就是( ) A:后海B:关元俞C:脾俞D:姜牙E:邪气 参考答案:ABC 16:[多选题]下列功能属脾得就是( ) A:藏血B:主运化C:主肌肉D:主血E:主筋 参考答案:BC 17:[多选题]肾阳虚性胎动不安用( )

中兽医学模拟试题

中兽医学模拟试题, 一、填空: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等方面。 2、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3、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4、(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在脏腑的功能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为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5、(三焦)是输送水液、养料及排泄废物的通道 6、心与肺的关系,主要是(气)与(血)的关系 7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和(血)的关系方面 8、(气)(血)(津液)是构成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9、五行中的“五”,是指(目)、(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10、经络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经脉)、(络脉)、(内属脏腑部分)和(外连体表部分) 11、常见的阴阳失调)有(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极变)(阴阳亡失)五个方面 12、中兽医诊察疾病的方法主要有(望)、(闻)、(问)、(切)四种 13、切诊分为(切脉)和(触诊)两部分 14、心阳、心气的失调,主要表现为心的(阳气偏胜)和(阳气偏衰)两个方面 15、肝风内动以(抽搐)、(震颤)等为主要症状,常见的有(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生风)和(血虚生风) 16、药物干燥的方法,一般有(晒干)、(阴干)、(烘干)三种 17中药的贮藏,主要应避免(霉烂)、(变色)、(虫蛀)、(泛油)、(变味)等现象,以保证中药的质量

18、中药的性能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等方面 19、虚证一般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 二、简答:1、气的功能有哪几方面? (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 2、气和血的关系? (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4)血为气母 3、五行的相互关系? 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相乘、五行相侮 4、枸杞子的药理作用? (1)具有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有增强细胞与体液免疫的作用。(2)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3)能抗衰老、抗突变、抗肿瘤、保肝、降血糖及降低胆固醇等 三、单选 1.久泻不止,脱肛或子宫阴道脱出的证侯见于( D )。 A.脾虚不运 B.脾不统血 C.脾胃虚寒 D.脾气下陷 E.寒湿困脾 2.郁金散减诃子,加金银花和连翘的变化,属于( B )。 A.药量增减 B.药味增减 C.剂型变化 D.数方合并 E.药物替代 3.用于治疗中气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证,常与柴胡相须为用的药物是( C )。A.薄荷 B.桂枝 C.升麻 D.防风 E.甘草 4.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长于清心火的药物是( B )。 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大黄 E.牡丹皮 5.黄连解毒汤的组成为( A )。 A.黄连、黄柏、黄芩、栀子 B.黄连、黄柏、黄芩、连翘 C.黄连、板蓝根、黄芩、栀子 D.黄连、金银花、连翘、栀子 E.黄连、秦皮、苦参、薄公英

中兽医学题库含答案

7:[单选题] 下列脏腑中,与肺相表里的是() A:心B:大肠C:小肠D:胆E:胃 参考答案:B 1:[单选题] 下列气中,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的是() 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中气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 大热、大汗、大渴、口干舌红、舌苔黄燥、脉洪大的() A:表热证B:半表半里证C:心火上炎D:阳明经证E:肝火上炎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顺气安胎的药是() A:黄芩B:艾叶C:苏梗D:青皮E:寄生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 肝病传脾,病理传变规律是() 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土侮木D:木乘土E:表里同病 参考答案:D 5:[单选题] 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其证为() A:风热表证B:风寒表证C:太阳中风D:阳明经证E:半表半里证 参考答案:A 17:[单选题]"君主之官”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泻肺火宜用() A:黄连B:黄芩C:黄柏D:黄芪E:黄精 参考答案:E 7:[多选题]气滞性胎动不安用() A:苏梗B:黄芩C:白术D:砂仁E:杜仲 参考答案:AD 8:[多选题]四物汤的方药组成中有() A:当归B:白芍C:熟地D:甘草E:川军 参考答案:ABC 9:[多选题]下列症状属风邪特性者是() A:起卧不安B:四肢抽搐C:神志不清D:口渴贪饮E:皮肤瘙痒 参考答案:BE 10:[多选题]下列症状属气虚者是() A:精神兴奋B:脉象无力C:呼吸低微D:耳鼻发凉E:午后潮热 参考答案:BC 11:[多选题]下列脏腑与呼吸密切相关的是()A:心B:肝C:脾D:肺E:肾参考答案:DE 12:[多选题]下列药物具有止痢作用的是() A:黄连B:黄柏C:青皮D:白头翁E:黄芩 参考答案:ABCDE 13:[多选题]下列药物具有通鼻窍作用的是()A:大黄B:芒硝C:辛夷D:白芷E:苍耳子参考答案:CDE 14:[多选题]可治破伤风的穴位是() A:玉堂B:通关C:开关D:锁口E:百会 参考答案:CDE 15:[多选题]具有补气功效的方剂是() A:归脾汤B:四君子汤C:参芩白术散D:四逆汤E:四神丸 参考答案:ABC 1:[单选题]主宰水液代谢全过程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参考答案:E 2:[多选题]中兽医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治病求本D:扶正祛邪E:望闻问切 参考答案:AB 3:[单选题]主运化水谷的脏腑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伤于()者,下先受之” A:风B:寒C:暑D:湿E:燥 参考答案:D 10:[多选题]湿热黄疸可用下列药物()治疗 A:柴胡B:大黄C:郁金D:栀子E:黄连 参考答案:ABCDE 11:[多选题]三黄汤的方药组成是()。 A:黄芪B:大黄C:黄精D:黄芩E:黄连 参考答案:BDE 12:[多选题]黄苔主()证 A:湿B:热C:寒D:里E:表 参考答案:BD 13:[多选题]下列症状属血虚者是() A:精神兴奋B:脉象细涩C:呼吸低微D:耳鼻发凉E:体瘦毛焦 参考答案:BE 14:[多选题]下列症状属寒邪特性者是() A:精神疲惫B:四肢僵硬C:脉象迟紧D:口渴贪饮E:皮肤瘙痒 参考答案:AC 15:[多选题]可用于消化不良治疗的穴位是()A:后海B:关元俞C:脾俞D:姜牙E:邪气 参考答案:ABC 16:[多选题]下列功能属脾的是() A:藏血B:主运化C:主肌肉D:主血E:主筋参考答案:BC 17:[多选题]肾阳虚性胎动不安用()

中兽医学复习题2

中兽医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归经:指中药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即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气:存在于动物体内的至微的物质,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 津液:是动物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清而稀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 五味:中药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药味。 祛邪:是使用祛除邪气的方药或采用针灸、手术等方法,以祛除病邪,达到邪去止复得目的。 宗气:由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和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结合而成宗气。胞宫:是卵巢、子宫、输卵管的总称 六淫:指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反常气候 扶正:是使用补益正气的方药及加强病畜护养等方法,以扶助机体正气,提高机体抵抗力。 痰饮:痰和饮是因脏腑功能失调,致使体内津液凝聚变化而成的水湿。 二、填空: 阴盛则(寒)(心)开窍于舌(肺)主气 (肺)开窍于鼻。(肾)主纳气(肾)主水。 (脾)主四肢肌肉(肝)主筋爪(肝)主疏泄 (小肠)分别清浊(脾)开窍于唇阳盛则(热) (胃)喜湿恶燥(脾)喜燥恶湿(脾)主运化 (肾)主命门之火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主血 三、判断题: 清热泻下不属于清热药。(√) 黄柏的功效是止血安胎。(×) 清热泻火药主要用于气分实热证。(√) 石膏的功效是凉血解表、收敛生肌。(×) 熟地既能补血又能滋阴。(√)

具有渗湿利尿作用的药是辛味。(×)麻黄、柴胡、桂枝都是解表药。(√)杏仁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柴胡和升麻都具有升阳功效。(√)黄芩既能燥湿又能安胎。(√)四、选择题: 桂枝( B )A温中散寒B温经通阳 荆芥( A )A祛风解表B发汗解表 黄芩( B )A凉血解毒B清热泻火 金银花( B )A清热燥湿B清热解毒 党参( A )A补中益气B健脾燥湿 大黄( A )A活血祛瘀B活血止血 生地( A )A清热凉血B滋阴补血 当归( A )A补血活血B凉血止血 车前子( B )A疏肝理气B清肝明目 神曲( B )A泻下通便B消食导滞 陈皮( A )A理气健脾B健脾燥湿 全蝎( A )A熄凤止痉B镇心安神 木香( B )A行气宽中B行气止痛 半夏( B )A健脾燥湿B燥湿化痰 防风( B )A宣肺解表B胜湿解痉 黄柏( B )A清热解毒B清热燥湿 柴胡( B )A理气健脾B疏肝理气 连翘( A )A消肿散结B清热泻火 白术( B )A补气健脾B健脾燥湿 山楂( A )A消食导滞B泻下导滞 熟地( A )A滋阴补血B滋阴润燥 枳壳( B )A破气消积B理气健脾 白芍( A )A敛阴补血B滋阴养血

中兽医学_复习题_FXT222311_1306

《中兽医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 整体观念:是从整体出发,研究事物统一性、完整性和关联性的思想方法。中兽医学整体观念认为动物体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动物体又同周围环境构成更大的统一整体。 2. 五行:所谓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不同属性的物质,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孳生和相互制约,以构成整个物质世界,并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3. 脏腑学说:脏腑是指构成动物机体的内脏器官。研究机体脏腑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理论,称为脏腑学说。 4. 经络:是动物体内运行气血、传递信息,联络全身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的网络系统,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又称经脉;“络”有网络的涵义,是经脉的分支,又称络脉,犹如网络一样,遍布全身,无处不至。 5. 六淫:风、寒、暑、燥、火本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产生了适应能力。因此,正常的春温、夏暑、秋燥、冬寒等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不仅不会使动物发生疾病,而且是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外界条件。如果由于动物体正气虚弱,不能适应气候变化,或气候变化反常,发生太多或不及,超过机体的适应能力,则可成为致病原因,侵犯机体而导致疾病。这种引起动物发病的风、寒、暑、湿、燥、火就称为“六淫”或“六邪”了。“淫”是邪恶侵害的意思。 6.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致病因素和畜体相互斗争的情况。 7.正气:是指畜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 8.察口色:就是观察口腔各有关部位的色泽,以及舌苔、口津、舌形等的变化,以诊断脏腑病证的方法。 9.补虚药:凡能补益气血阴阳的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10.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病理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段(证候相同),而采用相同的治法。 11、宗气:由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和自然界吸入之气在胸中相结合的气。 12、相须:就是将性能和功用效相类似的同类药物配合应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增强药物

中兽医学复习资料

中兽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首先提出“治未病”得以防为主得医疗思想,见于() A、《伤寒杂病论》 B、《内经》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 2、我国最早得畜牧兽医法规得书籍名就是() A《内经》B、《伤寒杂病论》C、《新修本草》D、《厩苑律》 3、我国最早得一部兽医教科书就是() A、《元亨疗马集》 B、《新修本草》 C、《司牧安骥集》D《肘后备急方》 4、国内外流传最广得一部中兽医古典著作就是() A《肘后备急方》B《齐民要术》C《痊骥通玄论》D《元亨疗马集》 二、填空题 1、中兽医得基本理论源于一书。 2、我国最早得一部人畜通用得药学专著就是。 3、我国在代由朝廷颁布得《》就是世界上最早得一部人畜通用得药典。 4、中兽医学得基本特点就是与。 5、奠定了中医与中兽医辩证施治得基础,主要见于编著得《》一书。 6、我国最早得官办兽医教育开端就是在。 三、问答题 1、什么就是症、证、病?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2、什么就是整体观念?其主要内容与意义就是什么?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国医药学就是一个伟大得宝库? 2、怎样理解辨证论治?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一、选择题 1、事物阴阳两个方面得转化就是() A绝对得B有条件得C单方面得D量变得 2、“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说明了() A阴阳对立B阴阳依存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 3、按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以下哪项就是错误得() A水为火之所不胜B金为土之子C木为水之子D土为水之所胜 二、填空题 三、问答题 1、如何确定自然界某些事物或现象得阴阳属性? 2、阴阳失调得基本病理变化就是什么? 3、何谓五行得生、克、乗、侮?其生克乗侮规律如何? 4、何谓五行得制化?其规律就是什么? 5、阴阳学说得基本内容有哪些? 6、怎样理解“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四、论述题 1、试述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得应用。 2、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得生理关系与病理影响。 第二章脏腑学说 一、名词解释 1、藏象 2、脉 3、肾为先天之本 4、肺为气海 5、肾为水海 6、。纳气 7、命门 8、上焦如雾

《中兽医学》试题

《中兽医学》试题1 一、填空(30分,每空0.5分) 1、中兽医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2、阴阳的关系有()()()()。 3、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方法有()()。 4、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 5、肺的宣发功能主要表现在()()()。 6、主宰水液代谢全过程的脏腑是()。 7、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为主;胃气的运动特点以()为主。 8、“齿为()之余”。 9、气的生理功能有()()()()()。 10、为了加强补血药的补血作用,常配伍补气药,其机理是()()。 11、经络是()的通道。 12、一源三歧是指()。 13、外寒侵袭机体致病有()()。 14、影响正常口色的因素()()() ()。 15、白苔主()()证。 16、促脉呈()间歇;结脉呈() 间歇代脉呈()间歇。17、补气血以补()(脏腑)为主。 18、表里是辨别()()的两个纲领。 19、口舌生疮是()所致,治法是(),所选方剂是(), 方药组成是()。 20、肝胆湿热用()(方剂)治疗;胃肠湿热用() (方剂)治疗;下焦湿热用()(方剂)治疗。 21、治未病包括()()两个方面。 22、中医的八法是()。 23、中药炮制的目的() ()()()。 24、咽喉病加();前肢病加();后肢病加(); 腰部病加(),皆取于引经报使之意。 25、中药“国老”是指()这味药。 二、选择(15分)(1—5单选、6—10双选、11—15多选) 1、“动极者镇之以静”是用来说明阴阳的()关系 (1)对立(2)互根(3)消长(4)转化 2、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属() (1)木(2)火(3)土(4)金(5)水 3、主运化水谷的脏腑是() (1)心(2)肝(3)脾(4)肺(5)肾 4、“伤于()者,上先受之” (1)风(2)寒(3)暑(4)湿(5)燥

中兽医学练习题与答案

中兽医学练习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 1、 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其证为() 1.风热表证 2.风寒表证 3.太阳中风 4.阳明经证 5.半表半里证 2、大热、大汗、大渴、口干舌红、舌苔黄燥、脉洪大的是() 1.表热证 2.半表半里证 3.心火上炎 4.阳明经证 5.肝火上炎 3、 主宰整个水液代全过程的脏腑是()

1.心 2.肝 3.脾 4.肺 5.肾 4、 下列脏腑中,与肺相表里的是() 1.心 2.大肠 3.小肠 4.胆 5.胃 5、 下列气中,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的是() 1.宗气 2.元气 3.营气 4.卫气 5.中气

6、 肝病传脾,病理传变规律是() 1.母病及子 2.子病犯母 3.土侮木 4.木乘土 5.表里同病 7、 顺气安胎的药是() 1.黄芩 2.艾叶 3.梗 4.青皮 5.寄生 8、 “伤于()者,下先受之” 1.风 2.寒

3.暑 4.湿 5.燥 9、 主运化水谷的脏腑是() 1.心 2.肝 3.脾 4.肺 5.肾 10、 主宰水液代全过程是() 1.心 2.肝 3.脾 4.肺 5.肾 11、

下列症状属寒邪特性者是() 1.精神倦怠 2.四肢僵硬 3.脉象迟紧 4.口渴贪饮 5.皮肤瘙痒 12、 下列功能属脾的是() 1.藏血 2.主运化 3.主肌肉 4.主血 5.主筋 13、 “伤于()者,下先受之” 1.风 2.寒 3.暑

4.湿 5.燥 14、 具有清洁、收敛、肃降等作用的事物属() 1.木 2.火 3.土 4.金 5.水 15、 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脏腑是() 1.心 2.肝 3.胆 4.小肠 5.肾 16、黄色主()证 1.寒

中兽医学习题集

《中兽医学》习题 绪论 选择题(每题4分,共20 分) 5. 奠定中医和中兽医辨证施治的基础, 主要见于 ____________ 编著的《 ________________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最早的官办兽医教育的开端是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什么是症、证、病?三者之间关系如何? 2. 什么是整体观念?其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 分) 1. 为什么说中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A . 《伤寒杂病论》 B .《内经》 C . 《神农本草经》 D .《本草纲目》 2. 设有专职兽医诊治“兽病”和“兽疡”是在 A . 宋代B .唐代 C .西周D .秦汉之际 3. 我国最早的畜牧 兽医法规的书籍名为:( A . 《内经》 B . 《伤寒杂病论》 C . 《厩苑律》 D .《新修本草》 4. 《元亨疗马集》 兽医教科书是:( ) A . 《元亨疗马集》 B .《新修本草》 C . 《司牧安骥集》 D .《肘后备急方》 5. 国内外流传最广的一部中兽医古典著作是: A . 《肘后备急方》 B .《齐民要术》 C . 《痊骥通玄论》 D .《元亨疗马集》 _ 、 填空题(每题 3分,共30分) 1 . ) 中兽医的基本理论导源于《 1 . 2. 我国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学专著是 》该书收载药物 种 。 3. 我国在 代由朝廷颁布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典。 4. 中兽医的基本特点是 首先提出“治未病”的以防为主的医疗思想,见于:( 书。 书。

中兽医学试题及答案2

中兽医学试题 一、填空(30分) 1、中兽医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辩证论治)。 2、阴阳消长的基本形式是(阴消阳长)(阳消阴长)。 3、相乘的实质是(相克太过),相侮的实质是(反克)。 4、血液正常运行的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心搏动正常)(脉管完整)(血液性状正常)。 5、“汗为(心)之液” 6、肺的肃降功能主要表现在(吸入清气)(将水谷精微输布全身,内入脏腑)(保持呼吸 道的洁净,有排痰功能)。 7、脾统血的机理是(脾气固摄作用)。 8、阳黄多因(湿热)侵犯肝胆所致。 9、脾气的运动特点以(升)为主;胃气的运动特点以(降)为主。 10、宗气的生理功能有(贯心脉)(行呼吸)。 11、为了加强补血药的补血作用,常配伍补气药,其机理是(气能生血)(气能摄血)。 12、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13、一源三歧是指(督、任、冲脉)。 14、外寒侵袭机体致病有(中寒)(伤寒)。 15、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有(有一定的季节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可单独存在,也可两个以上全犯机体)(侵入途径:口鼻、皮毛)。 16、影响正常口色的因素(季节气候)(家畜种类)(年龄)(其他)。 17、白色主(虚)证;黄色主(湿)证;赤色主(热)证;青色主(寒、痛、风)证; 黑色主(极)证。 18、内伤久病的虚证见于浮脉其机理是(虚阳浮越)。 19、促脉呈(数而不规则)间歇;结脉呈(缓而不规则)间歇;代脉呈(缓弱而有规则) 间歇。 20、补阴阳以补(肾)脏腑为主。 21、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22、实热证出现“四大症状”是(阳明经证),治法是(清热生津),所选方剂是(白虎汤),方药组成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23、“是结不是结,(三江)(蹄头)穴(血)”。 24、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25、中医的八法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26、中草药的主要来源是(植物)(动物)(矿物)。 27、神曲消(谷)食,麦芽消(草)食,山渣消(肉)食。 28、中药“川军”是指(大黄)这味药。 二、选择(15分)(1—5单选、6—10双选、11—15多选) 1、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脏腑是(3 ) (2)心(2)肝(3)胆(4)小肠(5)肾 2、具有清洁、收敛、肃降等作用的事物属(4 ) (2)木(2)火(3)土(4)金(5)水 3、主筋的脏腑是(2 )

中兽医针灸复习思考题

中兽医针灸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阿是穴即无固定名称,又无固定部位的穴位称为阿是穴,是动物发生疾病时体表的敏感点或痛点。 艾灸用点燃的艾绒熏灼动物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以治疗动物疾病的方法称为艾灸疗法。 白针疗法将圆利针或毫针刺入动物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以治疗动物疾病的方法称为白针疗法。 刺手针刺时持针的手称为刺手。 火针疗法是将特制的针具(火针针具)加热后刺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经穴位于经络循行路线上的穴位称为经穴。 灸术用点燃的艾绒或其他温热物体熏灼动物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灸术。 留针白针和火针在刺入穴位后,为加强刺激,应在穴位内停留一段时间,称为留针。 埋线疗法将一段羊肠线或可吸收缝线埋入动物体的穴位内以治疗动物疾病的方法称为埋线疗法。 平刺针体与穴位部皮肤表面呈10到15度角刺入称为平刺。 水针疗法将某些药物注入穴位或患部痛点、肌肉起止点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斜刺进针时针体与动物体穴位表面呈大约45度角刺入的方法,称为斜刺。 穴位即针灸治病的刺激点,是机体气血出入聚集的地方。 押手针刺时,通常一手持针,另一手按压穴位以辅助进针,按压穴位的手称为押手。 针刺角度针刺时针体与动物体穴位部皮肤所形成的角度称为针刺角度 针刺术适用各种类型针具刺激动物体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针刺术。 针灸包括针刺和灸术两种。针刺是用各种不同针具对动物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进行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灸术是用点燃的艾绒或其他温热物体对动物体一定的穴位施以温热刺激以治疗动物疾病的方法。 直刺进针时,针体与动物体穴位部皮肤呈大约90 角刺入,称为直刺。 二、单项选择题 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部皮肤上,点燃后进行熏灼的方法称为A.直接灸B.温和灸C.间接灸D.温熨A 马的巴山穴位于()。 A.百会穴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处B.百会穴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外1/3处 C.百会穴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内中1/3处D.百会穴旁开6cm的肌沟中A 马的巴山穴位于()。 A.百会穴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处B.百会穴与股骨第三转子连线的中点处 C.百会穴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处D.百会穴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外1/3处A 马的百会穴位于()。 A.最后胸椎与第一腰椎棘突间的凹陷中.鬐甲最高点前方,第三、四胸椎棘突间的凹陷中 C.最后荐椎与第一尾椎棘突之间的凹陷中.腰荐十字部,最后腰椎与第一荐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 D 马的鼻前(降温)穴位于()。 A.两鼻孔下缘连线上,距鼻内翼内侧1cm处.两鼻孔下缘连线中点处 C.两鼻孔内侧连线中点上方3cm处.鼻孔外侧缘下方,鼻翼软骨顶端处A 马的膊尖穴位于()。 A.肩胛骨前角与肩胛软骨结合处B.肩胛骨后角与肩胛软骨结合处 C.肩端,臂骨大结节外上缘的凹陷中D.肩关节后缘,臂骨大结节后缘的凹陷中A 马的膊栏穴位于()。 A.肩胛骨前角与肩胛软骨结合处.肩胛骨后角与肩胛软骨结合处 C.肩端,臂骨大结节外上缘的凹陷中.肩关节后缘,臂骨大结节后缘的凹陷中 B 马的承浆穴位于() A.上唇外面,旋毛正中点B.上唇内侧,正中线旁开2 cm C.下唇正中,距下唇边缘3 cm的凹陷中D.两鼻孔下缘连线中点C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中兽医学是我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技术方法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几千年来,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兽医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是我国所特有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她是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它在解释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借用了一些属于古代哲学范畴的概念。因此,中兽医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内容。在学习时,要理解中兽医学中的哲学内容,掌握中兽医学认识和分析事物的基本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收其精华予以继承和发扬。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开课前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动物解剖学理论与技能。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兽医学的思维方法、能够熟悉和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兽医学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和诊治动物疾病的能力,学会利用针灸、中药等防治

技术防治畜禽疾病。 三、面向专业 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动植物检疫等专业。 四、先修课程 动物解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解剖学知识的支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物体的结构与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名称与部位。 六、理论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2学时) ⑴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中兽医学的概念、发展史、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及学习的方法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兽医学的概念;重要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和学习方法。 难点: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⑶教学内容 中兽医学的概念 中兽医学发展简史 中兽医学基本特点 学习中兽医学的目的和方法 ⑷思考题 中兽医学与哲学的关系。 中兽医学各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