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让艺术之花绽放校园

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让艺术之花绽放校园
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让艺术之花绽放校园

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让艺术教育之花绽放校园

人们常说‘金色的童年’。童年是值得骄傲和幸福的,童年是人生中五彩斑斓的梦,优美动人的歌声和绚烂多姿的舞蹈,伴随着欢声笑语装点着我们的童年,艺术在孩子们的眼里就像魔法师,时常给他们带来神奇和美丽、惊讶和欣喜。但曾几何时,由于应试教育和人们认知观念的偏差,艺术教育曾一度被打入“冷宫”。

古语说得好:人文达善,艺术合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音乐可以治性、可以生情、可以成仁,因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体系是不完善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方针。弘扬和崇尚真、善、美是教育的深刻内涵,然而艺术美是所有美的集中表现。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艺术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学校只有加强艺术教育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艺术教育使人们抛弃卑鄙的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从艺术教育中,学生能够学习和领悟到各种形式的美,比如:色彩的美、线条的美、声音的美和形体的美等等,艺术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开发着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着学生高雅的情志和塑造他(她)们崇高的人格。单从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来讲,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去懂得怎样鉴赏美。好的音乐作品犹如一泓清冽甘甜的泉水、又如一支催人奋进的号角,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什么样的音乐艺术作品才能从真正意义叫做“美”,这是首先要学生学习的问题:第一、歌曲的思想内容抒发对祖国、

对党的热爱之情,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其次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意境深远感人,而不是那种低级浅薄、声嘶力竭的叫喊、令人厌恶的发泄;还有就是符合学生的年龄段和心理特征的,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拒绝那些使人精神颓废、麻木的靡靡之音。只有让学生懂得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艺术美,他(她)们才有了学习的目的性,才能更有利于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文化艺术作品的传承和创新。音乐艺术如浩瀚的林海一样宽广而门类繁多,在众多的音乐艺术作品里又有很多的分类,如:劳动生活歌曲、教育歌曲、抒情歌曲和叙事歌曲等等。其中就叙事歌曲而言是一种旋律性音乐讲述故事,旋律没有太大的起伏。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就是一首童谣式的民歌风格叙事歌曲,它给孩子们讲述了一段抗日战争时期,少年英雄王二小勇敢、机智地将敌人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不幸壮烈牺牲的故事。《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典型的传承和发扬革命历史文化的优秀歌曲。孩子们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学习,激发了心中对少年英雄的无比崇敬,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凶残暴行的无比仇恨和愤慨。进而培养了他们的民族气节,使他们从小树立刻苦学习,长大建设强大祖国的远大理想。诸如此类的歌曲小学音乐课本里还有很多,如:《雨花石》、《红梅赞》、《游击队之歌》、《红星歌》等等,对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陶冶他们高尚情操、传承革命历史文化具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好好学习。

放眼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是把艺术学习列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许多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内容里,很大比例是情感教育、美学教育和艺术教育,他们在培养孩子们的IQ(intelligence quotient)外,还注意培养他们的EQ(emotional quotient),而且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方面狠下功夫。美国

人认为艺术在沟通和形成各学科之间的各种联系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优势。他们在设计课程标准中,专门列有各门艺术学科之间,以及艺术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从最大可能的广度和深度上实现艺术教育的潜在价值。加拿大国的学校艺术教育更加实际化、灵活化,他们把艺术教育分为三大领域:创作(制作)、文化(历史)、批判(回应),并把艺术列为孩子们学习的核心课程。澳大利亚把艺术学习列为学校教育的首位,他们强调艺术教育是改进社会文化的动力,提醒学生注意艺术是终身教育,对将来的就业和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我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道:“大力加强艺术教育,是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把艺术教育放在学校教育中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健康向上的艺术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塑造学生,努力让广大青少年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中华民族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她就像一座神秘而充满诱惑的知识宝库,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开发。

“木洞榨菜也——脆嘣嘣儿罗喂,老远闻到啥——香喷儿喷儿罗喂;(说白)吃起那个榨菜啥!辣乎儿辣乎儿,麻努儿麻努儿。。。。。。”一曲包裹着浓浓乡土味的山歌,会把每个人的思绪牵引到我们的家乡——重庆。曲调清新悠扬、婉转嘹亮;歌词取材于重庆方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且贴近生活;孩子们学习起来毫不费劲,歌唱起来还真有那个‘家乡味’。艺术此刻就像邻家小妹一样离孩子们那么近,那么亲切、那么风趣;在不经意之间,在游玩和嬉戏之间,艺术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这就是咱们巴南区的木洞山歌《木洞榨菜》。木洞山歌是国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接龙吹打、

花溪歌舞等地方文化,一并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巴渝优秀民间艺术”。木洞镇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巴人歌谣”就在史书上有所记载。在音乐课堂上,我常会让孩子们玩“换一换”的游戏,让他们为歌曲“换曲调”、“换歌词”,我认为这样的创编活动对培养学生在音乐艺术方面的创新能力有所帮助。比如这首《木洞榨菜》,我把“爱家乡,赞家乡,颂家乡”的主题切入音乐教学中,让孩子们通过活动,建立起热爱家乡,刻苦学习,长大报效家乡父老的志向。课中,孩子们开动小脑筋思考,会说出家乡的好多名特产:什么重庆怪味胡豆、丰都豆腐乳、江津广柑、涪陵豆瓣、磁器口麻花等等。孩子们说起家乡特产如数家珍,个个喜笑颜开、乐不可支;他们把家乡的名优特产创编到歌曲《木洞山歌》也真是别有一番味道,“怪味胡豆也——香喷喷儿罗喂,重庆特产啥——好吃得很哦,(说白)吃起怪味胡豆啥!辣乎儿辣乎儿,甜丝儿甜丝儿。。。。。。”,孩子们在课上响亮地唱着山歌,课间校外也不自觉地传唱着,比如:领唱与合唱、男女声对唱、分角色唱、齐唱、歌伴舞等等。在歌唱和游戏中孩子们会学到了很多的自然科学道理,音乐教学应该创设多种形式,让学生切实参与和体验到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之中。

中华民族本身就是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个民族都有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除此之外,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也相当优秀和丰富,可谓繁花似锦、让人目不暇接。我们要博采众长,注重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继承——批判——发展——创新,从而使本民族文化得到不断发展,更加繁荣和昌盛。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老祖先留给后人的,我们不能忘本;继承本民族优

秀的文化就是为了更好的求得发展,只有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需要我们富有时代精神和开拓精神,要勇于和世界接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敢于把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为我所用;同时,我们还有具备永不满足、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文化建设就会不断发展、蒸蒸日上。我们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把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来,让艺术教育之花绽放校园,吐露芬芳。让我们共同为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优秀作文5篇

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优秀作文5篇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注重自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谈、行为举止,自觉履行我们应该遵守的文明礼仪。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优秀作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作文(一) #文明无处不在,它可以表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还可以增进人与人家的友谊。文明,就像一股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田,给予我们心灵的安抚。让文明美德之风吹遍校园。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文明美德的新风吹遍校园,让我们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来做一朵文明之花! 当我走进校园,看见地上一尘不染,我已经看见了文明;当我看见同学们鞠躬向老师说“老师好”时,我已经看到了文明;当我看见同学们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时,我已经看到了文明;当我看见同学们认真做值日时,我已经看到了文明;当我看见同学们用餐时不浪费食物时,我已经看到了文明;当我看见走廊上再也没有同学们打闹、攀爬栏杆的身影时,我已经看到了文明。文明是一枝花,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文明是一颗星,折射出闪耀的光芒;文明是一捧土,养育出美丽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点缀一角夜空。如果你是一片白云,就装扮一方晴空。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酿造一份甜蜜;如果你是一缕阳光,就照亮所有黑暗。如果你是一丝清风,就吹走世间的尘埃。如果你是一阵春风,就吹绿田野的庄稼。 同学们,为了学校的明天,为了学校的未来,为了学校的希望,让我们来做一朵文明之花,开满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作文(二) #罗丹说:“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要说:“生活不是缺少文明,而是缺少发现文明的眼睛。”只要我们睁大双眼,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生活这座神秘的花园中,一个个文明的现象,都像一朵朵艳丽的奇葩,开遍了花园的每个角落,永不凋零。 曾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两个男孩在公园打羽毛球,愉快的笑声如绚丽的烟火在身后绽开。可是一不小心羽毛球被打到了旁边的一棵树上,树不算太高,对于这两个矮小的孩子来说却高大无比,即使用力踮起脚尖或跳起来,也依旧无法够到球,而周围也没有人能够帮助他们。可喜的是,就在那棵高大无比的树下有一条高的长木椅。我想如果踩在椅子上踮着脚尖就一定可以把球拿下来了吧,可是其中的一个小男孩却跑开了。我以为他是想去找个大人来帮忙,可是周围

大学的文化传承职能

大学的文化传承职能 大学是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形成的,是文化不断丰富与日益完善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化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且愈加突出的作用,因此现代大学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文化是其基本职能[1]。现代大学作为人类传播、创造、发展知识的文化高地,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传播知识、服务社会及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多重社会职能,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大学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代大学应当充分认识自己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发挥自身优势,自觉肩负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崇高使命。 一、文化传承的内涵 所谓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一般来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用以表明人类所达到的、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所决定的历史发展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文化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统一的特殊表现[2]。由此可见,文化是以社会主流思潮为前提条件进而形成和发展的,它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能够引领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的文化,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现代大学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先驱动力,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吸收先进的新兴文化。现代大学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不但要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征,更应该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前列[3]。 现代大学应将文化的传承问题上升到大学办学理念的认识高度,并深刻理解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找到其内在规律,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视角,以便对文化的传承起到引领作用;引领社会文化是大学自身职能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4]。因此,现代大学应根据自身特点打造出特色鲜明、底蕴深厚、气氛浓郁、辐射性强的大学文化,以学术为本培养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以便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大学文化是学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追求真理的文化,严谨求实的文化,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大度包容的文化,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5]。大学文化是能够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师生一致认同感的思维模式、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大学文化的完美传承是大学的发展核心,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学科的建设导向及人才的素养高度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功利性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尤其

让文明之花绽放演讲稿

让文明之花绽放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让文明之花绽放》。 江河因懂得自律,才不至于泛滥成灾;绿叶因懂得自律,才孕育了来年的勃勃生机;同样,人类因懂得自律,才推动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就有了文明自律的优良传统。而如今,却有许许多多的例子让我们难堪。我举两个例子,据报道,国外的一些地方,如新加坡是一个使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许多地方的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的,但其中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等,却是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是中国大陆游客。第二个例子,1985年的春天,在日本大岛的广场上,举办了一场几万人参加的大型集会,集会散去后,会场依然纤尘不染,全世界为之哗然,大和民族的文明精神,是一种怎样文明的精神啊,这/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民族啊。同学们,想到这,我们会不会有一丝惭愧呢?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当有人向你怒气冲冲时,一个灿烂的微笑,将浇灭对方的怒火;当有人灰心丧气时,一句温馨的话语,将融化他心灵的坚冰;当一

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上公车,你那双搀扶的手,你的起身让座将赢来鲜花与掌声。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有意无意的将文明践踏。走进校园里,看,有同学把手里的零食袋扔到了操场上;听,有的同学在骂流话,开口称老子,闭口带脏字。课堂上,老师在认真的讲课,有的同学在说话,吃东西,甚至睡觉;有的同学染了金发,女生烫了卷发。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已经给文明的校园布上了污点。同学们,当你每天走进校园时,是不是注意力自己的仪表,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呢?我们正处于青春年少,精力充沛的年龄。像朝阳一样,是生机勃勃而充满朝气的。从踏进校园的开始,便是我们每天投入学习的开始。 文明,是一杯芳香四溢的绿茶,在唇间留下芳香;文明,是一抹朝阳,让一颗颗心灵沐浴着阳光;文明,是一曲曲动听的交响乐,感染陶冶着人的情操。 同学们,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文明不再是纯粹的理念,而是我们的自觉言行;让我们从生边的小事做起,让文明不再是外在强加的约束,而是我们内化的集体自律;同学们,携起我们的双手吧,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让文明的学风吹入书声朗朗的课堂里,让文明之花绽放在每一个角落。

“文明之花绽放校园活动发言稿

“文明之花”绽放校园倡议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当我们走进这崭新的校园,一株株绿树、一棵棵小草、一朵朵鲜花,为我们装点出条条美丽的风景线。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如沐阳光,享受快乐。而这最惬意的享受,却因为许多同学的一点小小的自私,几分懒惰,从我们的指缝间悄无声息地溜走。每当下课后、午休时、放学后,操场、过道、楼梯、绿化带内……凡是有我们学生成群走过的地方,都散落着同学们随意乱扔的包装袋、糖果纸、塑料瓶、饮料瓶等,破坏了我们的校园。 校园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都希望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我们更要珍视它。就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你、我、他,我们大家,从我们每一个人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呵护我们的校园。 如果我们捡起一张废纸,操场上就会干净几分,如果我们洗手时把水龙头开小点,水池边就会清洁许多,如果我们倒垃圾时小心一点,地上就不会多出那么多的纸屑,如果我们不随着自己的心情在墙上乱涂乱画,那么我们的校园将会更加美丽!我想,这不仅是一种付出,同时也是一种收获,付出的是一粒种子,收获的是满园芬芳。相信众志成城,我们的校园一定会在我们用心的呵护下越来越美丽! 为了使我们美丽的校园多一份绿,添一份生机,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少先队部向全校师生倡议“爱我校园,从我做起”的文明行为,希望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爱护校园环境为己任,自觉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 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 三、提倡“弯腰精神”,随时拾起地面上的点滴垃圾,扔进垃圾筒里,确保地面的干净。 四、爱护公共设施、不乱涂乱画,不踩踏草坪,不攀折树枝、花草。 五、自觉与不文明行为说再见,与不文明行为作斗争,成为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六、不带零食进校园.,确保校园清洁。 同学们,让我们从点滴做起,爱护校园环境,自我约束,相互检查。拾起一片垃圾,留下一方洁净。“校园讲文明讲礼貌行动”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同学们,“以爱校为荣,以损校为耻”应作为我们最基本的荣辱观,讲文明讲礼貌,让我们成为“爱校天使”,让二实小的校园成为“文明”的绿色校园吧!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高三政治知识点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高三政治知识点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高三政治知识点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文化多样性,主要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②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世界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必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质文化的错误倾向。 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个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及其主要途径 (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①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让艺术之花绽放校园

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让艺术教育之花绽放校园 人们常说‘金色的童年’。童年是值得骄傲和幸福的,童年是人生中五彩斑斓的梦,优美动人的歌声和绚烂多姿的舞蹈,伴随着欢声笑语装点着我们的童年,艺术在孩子们的眼里就像魔法师,时常给他们带来神奇和美丽、惊讶和欣喜。但曾几何时,由于应试教育和人们认知观念的偏差,艺术教育曾一度被打入“冷宫”。 古语说得好:人文达善,艺术合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音乐可以治性、可以生情、可以成仁,因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体系是不完善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方针。弘扬和崇尚真、善、美是教育的深刻内涵,然而艺术美是所有美的集中表现。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艺术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学校只有加强艺术教育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艺术教育使人们抛弃卑鄙的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从艺术教育中,学生能够学习和领悟到各种形式的美,比如:色彩的美、线条的美、声音的美和形体的美等等,艺术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开发着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着学生高雅的情志和塑造他(她)们崇高的人格。单从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来讲,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去懂得怎样鉴赏美。好的音乐作品犹如一泓清冽甘甜的泉水、又如一支催人奋进的号角,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什么样的音乐艺术作品才能从真正意义叫做“美”,这是首先要学生学习的问题:第一、歌曲的思想内容抒发对祖国、

对党的热爱之情,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其次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意境深远感人,而不是那种低级浅薄、声嘶力竭的叫喊、令人厌恶的发泄;还有就是符合学生的年龄段和心理特征的,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拒绝那些使人精神颓废、麻木的靡靡之音。只有让学生懂得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艺术美,他(她)们才有了学习的目的性,才能更有利于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文化艺术作品的传承和创新。音乐艺术如浩瀚的林海一样宽广而门类繁多,在众多的音乐艺术作品里又有很多的分类,如:劳动生活歌曲、教育歌曲、抒情歌曲和叙事歌曲等等。其中就叙事歌曲而言是一种旋律性音乐讲述故事,旋律没有太大的起伏。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就是一首童谣式的民歌风格叙事歌曲,它给孩子们讲述了一段抗日战争时期,少年英雄王二小勇敢、机智地将敌人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不幸壮烈牺牲的故事。《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典型的传承和发扬革命历史文化的优秀歌曲。孩子们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学习,激发了心中对少年英雄的无比崇敬,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凶残暴行的无比仇恨和愤慨。进而培养了他们的民族气节,使他们从小树立刻苦学习,长大建设强大祖国的远大理想。诸如此类的歌曲小学音乐课本里还有很多,如:《雨花石》、《红梅赞》、《游击队之歌》、《红星歌》等等,对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陶冶他们高尚情操、传承革命历史文化具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好好学习。 放眼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是把艺术学习列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许多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内容里,很大比例是情感教育、美学教育和艺术教育,他们在培养孩子们的IQ(intelligence quotient)外,还注意培养他们的EQ(emotional quotient),而且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方面狠下功夫。美国

让文明之花在心中绽放

让文明之花在心中绽放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则会影响自身形象,大则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当然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

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一

文明校园之花高二作文5篇

文明校园之花高二作文5篇 文明之种,播散校园,芳香扑鼻,展现百花争艳。文明,若在校园萌芽,必将春风花草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以文明校园为题的高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文明校园为题的高中作文篇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既然礼仪这么重要,那就让我们来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的礼仪吧! 星期天,我和妈妈心情特别好,一起去逛街。走到马路边,在看风景的我,无意中看到路边的防护栏,“哇!妈妈,防护栏又换新的啦!还真高级,每隔两个防护栏的柱子上,都有一个太阳能装置。每天白天吸收太阳的光照,晚上发出光芒为夜里行车的司机照明。”忽然,我发现前面的两个小太阳能装置都被人给砸了,我气愤地对妈妈说:“谁这么没有公德心,政府抽出钱来为我们服务,没想到那些人一点都不爱护社会公共财物,不讲文明礼仪!”“对!”妈妈也连连称是。整个星期天的好心情也被破坏了。 今天中午放学站路队,我们都挤着排队。忽然有人使劲踩了我的脚,疼得我嗷嗷叫,怒气冲冠,正想大吼一声时,那个同学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他们一直在那儿挤,我没看见,就踩到你的脚上了。”听到她有礼貌的道歉,望着他歉意的目光,

我的火气也慢慢地消了,对她说:“没关的系,我不会怪你的,交上你这样懂礼貌的好朋友,算是我最快乐的事了!”不打不相识,我们一笑,成了好朋友。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我也有不好的地方。有句话说得好:“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这就是:“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做人,就要做一个心灵宽广的人,这样的人才能交上更多的朋友;小鸡肚肠的人,那是没有人愿意和她交朋友的。 今天下午,我在妈妈的幼儿园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个小朋友和他爸爸比赛跑,跑到中间时,爸爸的脚步停下了,指着地上的塑料包对孩子说:“这应该怎么办呢?”没等爸爸说完,孩子果断地捡起塑料包,扔向附近的垃圾箱内。看到了这一幕,我也想对那位家长说:您做的非常对!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所作所为;您的言传身教,会给孩子带来榜样。讲究文明礼仪,会让您的孩子走向成功。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文明礼仪,把文明礼仪继续传承下去,温暖我们校园,温暖我们国家,让祖国更强大!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以文明校园为题的高中作文篇2 春拂白杨树梢,激起阵阵新绿的萌发,校园内井然有序的自行车,旭日东升,燃起一场文明之景。

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地位、方法 一、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的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社会进步的根本。“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先贤的文化概念生来就带有教育色彩,而高等教育更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近代以来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从萌芽到发展、壮大,始终肩负着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光荣传统和使命。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仅饱受列强摧残,更面临深刻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危机。从那时起,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深刻认识到,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但如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自发端以来始终努力探索的命题。京师大学堂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的办学方针。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群体从文化角度深层次挖掘国家民族积贫积弱的根源以谋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方略的努力。高校知识分子深深参与其中,引领了时代潮流,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广大高校知识分子,引领着全国知识界、教育界、文化界以至整个社会的风气,中国社会革命的气象为之一新。 文化传承创新将产生博大的精神力量,深刻的道德力量,巨大的感召力量。文化传承创新,传承是前提,创新是动力。传承与创新两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只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才能推进大学的现代化建设,增强现代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现代大学作为人类传播、创造、发展知识的文化高地,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更要创新发展文化;不仅要研究回答现实社会思想理论问题,更要研究回答人生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国家民族与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的精神动力。 现代大学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的继承,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文化不是一朝一夕铸就的,它是通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凝聚、发展而形成的,是特定范围的“文化体”和“文化群”共同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认同的自然结果。现代大学必须重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和营养。只有继承中 华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菁菁校园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菁菁校园 古人云:“苟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其用意再明了不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么,如何使思想教育入情、入礼、入心,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要把学习能力当作学生唯一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因此,树立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极其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观看诸如《董存瑞》,《少年毛泽东》,《小兵张嘎》等影片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可以让学生参与打扫社会公共卫生,担当环保义务宣传员等,让学生体验参与劳动的快乐,体验丰收的硕果,从而获得真情实感,在道德选择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在班会课上扮演“父母”、“教师”、“解放军”、“售票员”、“交警”、“工人”、“农民”,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入角色中,从而体验不同角色的艰辛,培养他们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二、公平、公正对待学生 青少年独特的敏感心理使他们渴望被尊重与认可,教师公正、公平的处事原则,能让学生享受到自由平等的权利,并将这种积极的处事原则实现爱的传递,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身边的朋友和家人,所以,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个人自身素质的要求,更对学生群体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只有良好的楷模,才能塑造优秀的人格。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 三、实现强制教育向互动教育的转变 新教育理念下要求学生与教师是两个平等的个体,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式下教学相长的要求。因此,教师不能再是传统的“高高在上,举着教鞭”的说教者的形象,而因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过去传统观点总是觉得老师比学生掌握更多的道德真理,因此道德教育只能是单向的灌输。但是,随着各种新兴文化的兴起,这种传统观念发生动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孙云晓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中,都有一些较成人更为难能可贵的品质。因此,提出新的道德理念,向孩子学习——实现两代人共同成长。教师还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犯错误时也能勇敢的承认,虚心的接受,这样才能让广大的学生群体对新理念下的道德教育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争当道德的先锋,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菁菁校园。

让文明之花什么精选作文

让文明之花什么精选作文 篇一:让文明之花永不凋谢 罗丹说:“生活其实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要说:“生活不是缺少文明,而是缺少发现文明的眼睛。”只要我们睁大双眼,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生活这座神秘的花园中,一个个文明的现象,都像一朵朵艳丽的奇葩,开遍了花园的每个角落,永不凋谢。 曾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两个男孩在公园打羽毛球,愉快的笑声如绚丽的烟火在身后绽开。可是一不小心羽毛球被打到了旁边的一棵树上,树不算太高,对于这两个矮小的孩子来说却高大无比,即便用力踮起脚尖或跳起来,也依旧无法够到球,而四周也没有人能够帮助他们。可喜的是,就在那棵高大无比的树下有一条高的长木椅。我想假如踩在椅子上踮着脚尖就一定可以把球拿下来了吧,可是其中的一个小男孩却跑开了。我以为他是想去找个大人来帮忙,可是四周都是和他们一般大的孩子啊。不一会儿,男孩回来了,他的手里拿着一张干净的纸,将纸铺在木椅上,小心翼翼地爬上木椅,双脚踩在纸上,缓缓踮起脚尖,把羽毛球从树上取了下来。 我想文明有时候只是一张纸的厚度。 那次乘公交车回家,在车上看到了这样感人的一幕——公交车到站,一位老人从不远处向车站方向蹒跚而来,距离并没有多远的,行

动迟缓的老人却十分吃力,我想,司机一定会不耐烦地丢下老人,将车开走,可是恰恰相反,司机将车静静地停在原地,一点也没有抱怨的神情,。老人一脸感激地上了车,车上的人没有一个人愿意给老人让座,司机生气地说着粗话:“都没长眼睛啊,看见老人就不知道让个座吗?”于是,立即有人不好意思地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坐好后,司机才缓缓启动车,笑着向前开去。我突然觉得,那句粗话是也那么动听。 我想,文明有时只是一句暖暖的话,或者只是一个理解后的等待。 下雨了,一个女青年没有带伞,站在路边,等待着车的到来。她一会儿看看时间,一会儿又看看被雨水打湿的衣服,满脸无奈,还时不时地向车来的方向焦急地张望着,我想,女青年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办吧!原来整洁庄重的衣服,被雨水弄得一块湿,一块干。四周的人都打着漂亮的伞,悠闲地等着车。这时,一位打着伞的刚走到车站的妇女,在看到女青年后当机立断地向女青年走了过来。伞外,阴雨连绵;而伞下,却是一片万里晴空。 我想文明有时只是几步路的距离。 中国素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无比骄傲。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平常的生活中说文明话、成文明事、做文明人,让文明之花绽放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永不凋谢。 篇二:让文明之花处处现 我们东莞是一个花园城市,但凡到过东莞的人都会赞赏这里是诗

让文明礼仪之花绽放校园

让文明礼仪之花绽放校园 ——我县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纪实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文明、懂礼仪,是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民族素质、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在中小学校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教育系统自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以来,广大师生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绽放。 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县教育局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育人”的方针,抓住德育这块学生教育的主阵地,以“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为主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 创设文明环境,普及礼仪知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每天早上7点,县四中学校广播站经典国学诵读准时开始,浑厚的声音传遍校园的每个角落,沐浴着经典国学的诵读,同学们开始了一天的学习与生活。这是我县教育系统整体推进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一个缩影。 县教育局要求全县教育系统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一日常规”引导师生的言行,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为各学校统一订购了《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供学生阅读学习;同时,要求各学校利用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站、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宣传栏、学校网站等多种形式,向全体教职工、学生和家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宣传,以校园内显性礼

仪(坐、立、行、走、言)为突破口,普及礼仪知识,做到人人学礼仪、懂礼仪、崇礼仪、用礼仪、传礼仪,并将每年的9月份作为我县教育系统的“文明礼仪宣传实施月”,大力推广各学校成功的文明礼仪教育经验、富有成效的特色活动、先进的教师学生典型,在全县教育系统中构建起自上而下、由点及面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网,营造出浓厚的讲文明、学礼仪的氛围。 各中小学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文明礼仪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安排活动内容、制定奖惩细则,围绕全面提升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环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县五中、东莞中心初中、店子中心小学等学校举行了“文明在心中礼仪在行动”活动启动仪式,师生们纷纷在承诺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争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将文明礼仪的种子播撒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共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展开。 推进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 “入校门,衣冠整;见师长,问您好。尊校纪,护校风;同学间,互关心。……”现在,走进安庄中心小学的校园,处处都能看到、听到《校园文明三字歌》,同学们把她写到学校的宣传栏里,编进课间的游戏里,时时处处感受文明礼仪的熏陶,让文明礼仪走进同学们的心里,表现在同学们的行动上。 “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河”。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循序渐进、多举并行。县教育局要求各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和不同年龄段或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出相应的文明礼仪教育分层目标,并将其贯彻到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去。鉴于此,各学校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坚持以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遵循着“小一

大学生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

大学生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 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从我们对文化的界定上来看文化需要历史的传承与现实的创新。大学生是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的主体,是未来社会实践、建设的主体,是国家未来的责任的有力承担者,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功底与敏锐的创新意识,能够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使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不断赋予文化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文化传承与创新已被视为大学的第四大功能,而大学生无疑成为了实现好这一基本功能的主体。大学里浓郁的文化氛围,良好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多种文化创新的平台,提供给了大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厚的土壤,我们有着坚实的外部条件的支撑。当今社会和教育部门也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大学生各种文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学校在学院设置、课程开设等各个方面也充分配合着当今社会对大学生文化传承、创新的需要。如我校的吴玉章学校,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校还开设了多门文化素质公选课。文化素质公选课是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体现,对于丰富我们的人文知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提供文化创新的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体。在文化传承上,大学生有着相对良好的文化接受能力与认知机会,因而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更为深刻的认同感。另外,大学生以后的职业分布是非常广泛的,对整个社会的文化走向起着重要影响。我们有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守文化道德规范,并带动影响他人。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感知欣赏能力。“你在欣赏自己传统文化的时候,才能感觉到你触摸到了民族的灵魂。”我校开设的中华文化这一课程,就是对大学生文化传承方面提出的要求。在文化创新上,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各种资源,积极参与进各种文化创新活动中,切身感受文化创新的挑战性及其带来的乐趣。我校一年一度的挑战杯比赛、各个学院学年初开展的寝室文化节,各种征文比赛、创意设计大赛等都是培养我们创新能力的大好机会。通过大学生们的自主亲身参与,我们能够借助现有的知识衍生出很多新知识,这就达到了文化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大学生也应该充分意识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离开了继承的创新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自觉的充当文化的传承者,对已有的文化有了较好的整体把握,才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离开了创新的传承也是毫无意义的,这样会导致文化的僵化,显得与整个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变得异常尴尬。大学生是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这并不是两个完全隔离开的身份,相反,我们要拔这两个任务统一在一起,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在学校组织发起的各类创新活动中将他们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求更有效的传承。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我们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要积极参与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通过各种学生团体给学校的文化建设献计献策,让我们的文化创意得以付诸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民族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都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二、文化传承 (一)文化传承重在文化氛围的营造 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拍脑袋设立个什么智能机制,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什么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这个过程就是“薰”。传统文化不是药丸子,青少年也不是机器人,所以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继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 文化传承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可以传承的,不是“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问题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之类可以煽情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主题班会教案

“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主题班会教案 同学们,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 之邦的美誉。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兼负着传承中华 民族优良传统的历史使命,在文明礼仪的熏陶下,我们 才能健康成长。下面我宣布,新桥中心小学二(8)班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甲:爷爷常说,中华是文明古国。乙:妈妈常讲,我国是礼仪之邦。 甲:老师教导我们,知书达礼儿时起。乙:我告诉自己,文明礼貌要发扬。 甲:让我们先从《拍手歌》唱起来。 二、乙:还记得我们学校提出的八个好行规要求吗,谁来给大家说说。《细说八个好》 三、甲;文明是一朵花,要用真诚去浇灌乙:文明 是一首诗,要用理解来装扮 甲:请欣赏诗朗诵《文明礼仪伴我行》 四、乙:我们是文明的学生,更要做懂事的孩子 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这些你做到了吗?《图说家庭礼仪》 五、乙:在校园里,我们是文明的小天使,让我们 用微笑铺就文明路; 甲:在家庭中,我们是懂事的好孩子;让我们用孝顺

建造爱心屋; 乙:在社会上,我们更要做文明的使者,让我们用 真心搭建礼仪桥;请欣赏《小猴子有礼貌》 六、乙:这只小猴子可真有礼貌,让我们一起来看 看文明礼仪还体现在哪些地方?《图说社会礼仪》 七、甲:文明要有良好的行为,乙:文明要有良好 的习惯, 甲:让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的同学是怎么做的?《假如,我是......》 八、甲:文明,让人举止文雅; 乙:礼仪,让人风 度翩翩。 齐:做文明使者,送去美丽的花环! 乙:请欣赏《文明礼貌歌》 总结:文明行为,贵在实践。我相信通过今天的主 题队会,同学们一定会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开放的!愿大 家做文明礼仪的使者,遍撒文明礼仪的花种,使我们的 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活动到此结束,谢谢老师们的观摩!

让创新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让创新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创新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教育和引导得当,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挥。教师应多措并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用多种思维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教师若能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挥。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摆正师生的地位,更新教学观念,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二、抓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改革教学的方法,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挖掘。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设计和创造良好的情景,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层层深入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语文的学习,大多应是学生主观能动的过程,语文教师需要起到引领作用,合理分配时间,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读书、思考、讨论和练习。对于那些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要坚决予以杜绝,空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三、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和保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在和谐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

新时代高校如何实施传统文化传承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816904079.html, 新时代高校如何实施传统文化传承教育 作者:陈帅 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30期 摘要:本文基于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新时代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举足轻重的作用出发,阐述了目前高校实施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探讨了高校实施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传统文化传承教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石,高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利用,采取相关途径,让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代表性特点与独特性被青年学生有所了解,从而提高他们文化和价值观的自信水平,进而积蓄积极乐观向上、崇德好学向善的能量,让青年一代为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高校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发挥高校基本职能的要求 高校基本职能从诞生到发展历经较长的过渡时间,从开始的人才教育过渡到科学发展,其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进入21世纪之后,在社会改革的背景下,各种力量间的竞争水平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度有所加大。对于“社会主流文化的发源地”高校来说,其有辐射程度较广的文化引导职能,该职能在社会进一步发展和人们意识强化的过程中而不断突出。 (二)融入文化发展的现实需求 良好的传统文化通常汇集着文化的内在品质,蕴含着历史特定阶段的记忆。全面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突出传统文化的社会属性,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措施。高校从传统文化的各种形式与特征出发进行区别化保护、开发和继承,不但能够促进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还能够增强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自信水平。 (三)创新社会人才培养的时代诉求 现阶段,一些高校在德育建设上出现了一系列弊端,大学生道德素质和社会期望、国家规范间有着一定的差距。良好的传统文化具备大量的德育资源,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进一步发掘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全面发挥德育的作用,便于把传统的道德规范、人生价值观和审美观等转变成大学生素质提高的方式,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传承传统文化时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文化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作文

中国的文化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作文 “碧艾香满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长眠于大地的诗人啊,你是否也预料到现今端午的荒凉呢?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卧独醒。”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样光耀后世,他的清高不愿与世皆浊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湮没了,不少人开始不断追求物质的享受,生活的刺激,在灯红酒绿中浪费青春,在纸醉金迷中虚度年华,又有多少人解《离骚》之苦,又有多少人会屈原之意?端午节的背后成了是人们玩乐的假期,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早已消弥殆尽,有的只不过是闲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在漫漫华夏几千年文化中,中国文化的传承竟也会断流,是文化的缺失吗?没错,先是端午节被韩国申遗,主权受辱;接着清明时节议纷纷,国人庸俗,难道还要让中国的文化从此消失吗?虽说早将传统节日定为国假,但对其重视程度却仅仅停留在物质之上,文化的缺失尤为重要。清明节的接踵不正是人们庸俗的体现吗?亲人在世时无暇多尽孝心,天人相隔后,花费无谓的钱财,对逝者价值何在?掩藏背后的不正是拜金主义、攀比之风吗?更让人心痛的是,造别墅,造名车后有掀起了纸糊苹果成祭品的潮流,这些都折射出了社会的病态,难道不正与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驰,难道还想再上演一次悲剧吗? 文化的传承早已刻不容缓,对文化的关心与重视不能只是在表面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上,要有意地去创新,去培育。当然,创新是以文化内涵为基础,像纸糊苹果成祭品,这种行为万万不可取,这种所谓的创新更要严厉地打击。其实韩国能够成功申报江陵端午节成联合国无形文化遗产,其背后也对它进行了很多地创造性发挥,将它所包含的精神不断地拓展,为国人所吸收接纳,相比之下的我们难道不该惭愧吗?自己明明不去好好地珍惜爱护自己的文化,当他人成功申遗时再去争执,一切又有何意义,难道不觉得羞愧吗?难道我们不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文化缺失吗?难道还要让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都被他国抢去吗?不!对自己的文化我们要去继承,但同样我们也要创新,将与现代文化中的多元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义传承下去,这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文化。 我相信,不,我坚信,中国的文化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中,定会在历史的苍穹中绽放光辉,睡在水中的屈原也会会心一笑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