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郝文清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郝文清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郝文清

142

————————————————

收稿日期:2010-09-02

作者简介:郝文清(1971-),男,山西大同人,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1卷第6期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

Vol.31No.62010年12月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Dec.2010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郝文清

(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构建思想政

治教育学学科体系等都必然涉及到的基本概念。

在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构成元素的逻辑分析,在前人概念框架的基础上,把思想政治教育界定为: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用特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等形成和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的使他们形成符合该社会(社会群体)发展需要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质和心理品质的社会影响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本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基础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社会现象)的规律。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内涵;研究对象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34(2010)06-0142-05

“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或者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或者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研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要弄清楚的首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等方面都必然涉及到的基本概念。

学术界存在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种种争论,根本原因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着差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与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始终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国家。它是伴随着阶级的形成和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社会政治生活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其存在的合法性在于,它是以争取或维护、巩固一定阶

级的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为其主要目标,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维护和巩固阶级统治和实现阶级利益的重要方式。尽管名称不同,内容有所差异,但是在维护和巩固阶级统治上却有相同的旨趣。因此,不论人们是否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共产党人的专利。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基本范畴是中国共产党的首创,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基础逐渐概括、总结上升为理论高度而形成的一门应用科学的成果,这一基本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固定下来,并在学术研究中为众多的研究者逐渐采纳。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虽已基本形成,但由于不同的研究者研究视角的差异,对这一概念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从目前论者所持的观点来看,主要有如下代表性的观点:

陈秉公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里列举

了三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思想教育,是为实现人的政治社会化而进行的教育。

第二种观点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教育,它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世界观)、道德思想、法制思想、审美思想等一切思想内容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完成现实任务。

第三种观点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含思想教育,而且包含道德品质教育,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转变人的思想,提高人的思想素质,而且要培养和塑造人的道德品质,使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均得到提高和加强。

在比较分析了这些观点的优劣后,陈秉公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张耀灿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则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2]

邱柏生教授认为:“思想政治的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的统治下开展的、意在达成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和政治拥护、影响社会成员的心理与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总和。它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特点是随着对政治的不同诠释即政治观的差异而变化的。”[3]

从以上六种观点来看,第一种观点其着眼点在于政治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培养教育上,强调对人的政治思想观念以及行为的政治社会化;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比第一种在认识和解释上更加宽泛,不仅包含政治教育,而且还包括品德教育;第四、五、六种观点相类似,但是第五、六种观点比第四种观点在认识和解释上更宽广,它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之中。

这六种观点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解释上有诸多差异,但这六种观点在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上却是有共同的旨

趣,可以说是把握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笔者以为,虽然上述界定把握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但是并没有能够完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因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可能,或者导致概念的缩小,或者导致概念的扩大,这样都不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究竟如何来界定呢?

思想政治教育由三个独立的概念即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构成,但是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这三个概念之加总。“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是由这三个基本概念组成的,与这三个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这三个概念都有自身特定的内涵与外延,由这三个概念所形成的新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

—有着新的内涵。一个最基本的困难就在于学术界、理论界对思想和政治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科都有自己的理论解释框架体系。因此根本无法实现概念的简单加总。“思想、政治、教育”这三个概念其丰富的内涵却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从逻辑的角度讲,我们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揭示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最常用的一个下定义的逻辑思维方法就是“属加种差”的方法,也就是列宁所说的“这首先是把某一个概念放在另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里”。[4]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我们同样可以运用属加种差的方式给其下定义。从这个概念的结构来看,很明显它是属于偏正结构,其中心词是教育,思想和政治是对“教育”这个中心词的限定与修饰。

首先,从“属”概念——

—教育——

—来看。从古至今,许多教育学家都试图从不同角度阐发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给教育下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就一般意义而言,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传播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

—各种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以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属概念的教育,显然指的是广义意义上理解的教育,即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从本质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种差”——

—思想和政治——

—来看。思想和政治都是内涵十分丰富且层次多元的概念。

143

关于“思想”,我国最具权威的《辞海》的解释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亦称观念。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5]其他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有:

(1)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经过,这一观点是把思想看作是思维的过程,也就是思维本身;

(2)思想是以适应主体生活需要,通过大脑对主体社会实践活动中输入的信息自觉进行整合的产物;

(3)主要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即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这一观点是把思想看作是理论体系和思想体系;

(4)思想即意识,思想即精神等。

关于政治的认识和理解,最具代表的性的解释是列宁所给出的定义,政治是经济最集中的表现;其他的观点主要有:

(1)政治是国家的活动,是对国家的治理;

(2)政治是管理公共事物,谋求社会公共福利和利益;

(3)政治是阶级、集团或人与人之间出于不同利益而展开的斗争,即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斗争等。

思想、政治内涵不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理解当然也会有差别。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也发展。不同的思想观、政治观、教育观,形成不同的组合,呈现丰富多彩的且又涵义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我们认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其含义应当是综合的,包括上述思想含义几个方面的内涵,根据它在这个概念中的地位,主要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其含义应当是明确的,即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参照已有研究成果中的合理见解,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表述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用特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等形成和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的使他们形成符合该社会(社会群体)发展需要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质和心理品质的社会影响实践活动。”

这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理解,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既与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本身的状况相一致,也使之与其他类型的教育活动区别开来,其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这个定义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只是无产阶级政党发明的教育实践活动,而是人类自从阶级社会出现以来就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有效的社会整合手段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是所有的社会上层建筑都必不可少的,历史上的统治阶级都极力通过这样一套方式来试图对社会成员施加影响,从而实现对社会成员的规范和引导,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

第二,这个定义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独立的理论体系建构、科学化的教育理念和专家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需要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等形成和发展规律,这一教育实践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它对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形成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际运用能力,取决于它的理论品质和科学水平。

第三,这个定义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和内容体系上的独特性。人们过去将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等同于道德教育或政治教育,这种片面化理解造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泛道德化”和“泛政治化”两大误区,这一定义则从根本上避免了这种简单化的理解。通过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涵盖思想品德教育、政治素质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几个方面的综合性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定义明确区分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独立学科体系与其他学科的界限,为提升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实际对这个概念的运用中,特别是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这个概念的内涵被缩小,即特指无产阶级从思想、政治、品德、心理等对社会成员的培养、教育的社会影响实践活动。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特定的研究领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确定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这门学科确立的根据和学科发展的逻辑起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从这个意义上说,

144

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研究如何对人施加教育和影响,如何做人的工作。那能不能就可以判定“人”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呢?答案是否定的。人是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切科学都是人学。但这样说未免笼统、含糊,不能真正揭示学科的研究对象。人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人既是自然的存在物,又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正是由于人的属性的复杂性,所以不同的学科只是研究人的某一片面或人的属性的某一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是它不可能研究人的一切。一方面是没有必要,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没有可能性。思想政治教育学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一样,它也只是研究人的社会属性的某一方面,这某一方面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究竟研究人的社会属性的哪一方面呢?恩格斯在谈到“科学分类”时曾经指出:“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的。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具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就在这里。”[6]毛泽东也曾经明确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7]这就是说,某一门学科的成立,必须“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而这门学科所研究的是“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正是一门对象具有“特殊矛盾”的,研究“一系列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的”独立学科。因此,要弄清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必须首先弄清它自身的特殊矛盾性和运动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什么呢?从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确立以来,学术界、理论界对此已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的观点与看法。有学者对20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主要观点有一个规律论、两个规律论、三个规律论。

一个规律论。这又有四种观点: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属于教育学研究取向。第二种观点是政治学研究取向,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以人们的政治思想、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第三种观点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取向,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以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第四种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取向,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以思想关系为研究对象。上述观点虽然属于少数人的观点,但在国内仍有较大影响。

两个规律论。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规律和依据这一规律对人们科学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或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或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和行为之间的活动变化规律以及共产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前两者是教育学取向,后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取向。这种观点在学术界属占主导地位

三个规律论。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人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学术界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但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时,实际上已经蕴含了这种观点[8]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笔者以为无论是一个规律论、两个规律论,还是三个规律论,从学科对象的性质上来说是正确的,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研究其事物、现象的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也不例外。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究竟是研究的是什么规律。上述观点和看法我们认为都没有抓住事物的根本,并不能完全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全部。从学术界占主导地位的两个规律论观点来看,“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方面,并不是唯一方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与运行、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等等,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我们认为范围有些太狭窄,并不能够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全部。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

145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作为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基础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自然就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社会现象)规律为研究对象。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范围: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作为作用对象,必然要研究人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社会群体)发展需要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质和心理品质的规律和方法;必然研究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者其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心理品质的规律;必然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运行的规律;必然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及其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具备了学科研究对象所要求的专有性和独特性,避免了和其他相关学科在研究对象上的交叉和重叠。因此这一对象的区分,揭示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区别于相邻学科诸如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的独特性,和它作为独立学科存在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同时,这一表述又和学术界通常所说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观点有着明显的不同,有效避免了在对象划分上的抽象性和含混不清。相对于“两个规律论”,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及其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既涵盖了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同时在对象的论述上又突出了实践性,避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对象和内容上空洞化和脱离实际的缺陷,因而更能切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它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不只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还要致力于研究将这一规律落实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的最优化途径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这一研究对象的确立,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准确的学科定位,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1992:1-2.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3]邱柏生,张怡.思想政治教育新解[J].思想教育研究,2002(09):4-7.

[4]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7.

[5]辞海(缩印本)[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4763.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593.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4.

[8]刘伟.近20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文献综述[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刊,2004(04):63-66.

责任编校刘正花

146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活动的有关方面所要达到的一种未来状态。 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思想政治活动指明方向。 (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动力。 (3)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 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主要依据 (1)社会发展的需要 (2)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3)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一个体系,它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所组成的。 (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努 力奋斗。 (2)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是多元的,是一个近期的目标,,也是在与党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具体目标相适应的。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为什么要培育“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呢? (1)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3)培育“四有”新人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4)培育“四有”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的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主要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积极性,是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去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理顺情绪。 (2)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3)明确利益,增强责任感。 三、完成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 (1)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 (2)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现代化意识 <1>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 代的需要。 <2>要增强法律纪律意识。这是现在社会中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也是最重 要的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及其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及其辨析 王兆宇 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1-8班 [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文章对几个比较典型的定义进行分析和综合,在不构成冲突和矛盾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联系起来,在内容上进行补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应当主要突出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内化作用、包含内容体系三方面,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应该赋予新的活的元素,即强调生命,强调主体人,培养自由、全面、生命自觉的人。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主体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形成与确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了“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一—思想政治工作一—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几个阶段。 建国前,主要使用“政治工作”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建国后,对这一术语的使用发生了新的变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最近的概念“思想政治工作”最早由刘少奇提出。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使用和阐述了这一概念。“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即思想性的政治工作和政治性的思想工作。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提法出现在此时。1950年2月,第一次全国学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坚决地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是现在学校中开展新民主主义学习的主要关键”。 到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影响下,各个领域的工作都以政治挂帅,“政治思想工作”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较为统一的术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思想性工作内容增多,“思想政治工作”完全取代了“政治思想工作”。1980年5月27日至6月6日。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命题。并于1984年在高校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学科全称“思想政治教育学”。至此,“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标准术语。 至此,“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得以最终确立。这个过程体现出在理论认识上的深化和实践操作上的深入。要指出的是,从发生学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思想政治工作”演变而来,但后者含义更广。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系统,表明它与党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更侧重和突出的是学科体系和科学理论的建设方面。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侧重的是它的学科和理论意义。

从受教育者需要角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TheoryResearch 学论 理★★★★收稿日期:2013-03-15 作者简介:尹凯丰(197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西方社会思潮研究。 从受教育者需要角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尹凯丰 (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150027) 马克思从人性的角度提出了需要的理论,他认为:“他 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2] 他还认为,人性不是抽象的,既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也是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还描述了需要实现的基本过程,并以实践的观点考察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 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的工具引起新的需要。”[3]79 受教育者需要的满足、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要指向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是需要现实来印证的。从受教育者需要角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体系,现实中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效实现的选择。 一、受教育者需要的基本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体现着社会、社会群体与其成员之间的双向互动。社会、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 点、 道德规范相对于其成员的外因体现,从受教育者需要的角度来解读,不仅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体系,还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使这些外因体现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因需要。“如果从生理上讲需要就是欲望,那么反应在心理上,需要就是希望、愿望和要求,这是生命体为了进行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而进行的各种积极活动的客观依 据和内在动因。”[4] 相对于社会或社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说,其成员即受教育者。社会或社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总体上来 说体现着共同性、 根本性。必须看到,就单独的受教育者个体来说,社会或社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不会被每个人都认可。 因此,受教育者的需要特征不仅要符合社会要求的基本底线,还体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也决定了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需要,主观需要的关注点往往体现在个人的生存、爱好和心理,也会因为受教育者个体社会 地位、文化素养等方面在个人素质中差异构成而产生的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的不同需要。 这种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个人需要的层次性,马克思将人类历史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满足物质生活本身后新的需要、人类生命的增 长。他认为, 人类的这三个层次需要基本上同时存在,“从历史的最初时期开始,从第一批人出现时,三者就同时存 在。”[3]213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他也指出,这五个需要并不按照固定的模式发展,它们的次序会因为不同情况而变化。受教育者的需要在现代社会,即便是生理需要,也要合乎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受教育者需要的除了表现出多样性和不同层次性以外,还表现出它要受到社会的制约,它的实现不能完全是个人行为。在实现个人需要的过程中,实现的目标要体现着社会或社 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根本要求,实现的方法和手段也要符合上述的根本要求。可以这样说,受教育者需要它的表现形式上是个体的主观愿望,它的实现要在社会的环境里,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社会的标准最终考量。 二、实现受教育者需要的基本途径 实现受教育者需要大致过程包括这样几个步骤,受教育者在参照社会或社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前提下,明确自身的需要。实现受教育者需要过 程,也是社会或社会群体通过其一定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与其成员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或社会群体也要认识到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性,以及对于共同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认知和践行上的差异性。在尊重这些差异性的同时,寻求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与受教育者需要的最大公约数,促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这个过程也是以共同的思想观念、政 治观点、 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互动过程。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 依据这一基本 概念,受教育者需要从本质来说是其社会存在与发展需要,体现着对于社会、 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根本遵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受教育者需要的共同性、根本性总和,基本规范着受教育者需要的实现。关键词:社会群体;受教育者;需要;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34-02 334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改革开放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由半独立走向独立,由非重点学科走向重点学科,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和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是新形势下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参照和借鉴哲学社会科学中相对成熟学科的学科建设经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既注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科学依据和核心内容,又注重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传播提供重要的依循,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建设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孕育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首先在于它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教育的中心内容,以广大群众为主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时代特征。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我国的文化国情。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德治、讲礼仪,重伦理、讲道德,重理想、讲修养,重整体、讲和谐,重内在、讲人格的传统。正是这种文化传统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巨大作用提供了条件。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自创立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地丰富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遵循改革发展的路径,更以富有中国特色的面貌,融入世界的文化热潮,不仅在国内上下重视,而且声振海内外,成为我国的政治优势。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题

简答题 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2、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向实践活动,它以人为作用对象,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这项活动由来已久. 思想政治教育学则是一门科学,它以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实践活动为客体,其目的在于科学的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4、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哪些基本范畴? 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 6、思想与行为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 7、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 8、内化与外化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 9、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 1、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 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就是对本门科学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普遍本质联系的反映和概括。有以下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给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社会也总是人的社会,由无数个个体所组成,离开了人,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个人与社会的有着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关系,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时,不仅要看到个人与个人行为,而且要看到个人及个人行为的背景,即一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在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注意到教育的影响作用,还要注意到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所造成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要形成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生活以及良好的社会关系,就必须重视个人的社会化,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见,个人与社会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思想与行为:思想和行为就是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思想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部分理性认识,又包括感性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成分。行为则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效果检验思想。两者之间在很多时候是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因而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及路径分析.doc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及路径分析 -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文化育人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传承力,然后进一步阐述了文化育人的发展路径,为开展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路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内涵;路径 我国是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沉淀积累了优化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文化传承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现阶段,在我国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文化育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提升综合国力以及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的竞争力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文化育人的内涵以及路径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承的创新,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 1.1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选择 我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思潮下,“以人为本”是核心内容,无论是在开展各项生产活动,还是进行思想文化的传承方面,都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文化思想上去认同,去积极的投入,才能够有所提升和创新。在接受这种文

化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心理上和感情上的认同,如此才能够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去接受这种文化。而在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形势下,所以需要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文化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的重要途径,在传承文化教育以及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能够对人才进行理性的开发以及对健康人格的培养,这也是教育之本。 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因,所以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对人才进行特殊的思维模式的培养,对其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促使其在思想境界方面的提升,对其潜力进行无限的开发,并且在理想追求上超越世俗的牵绊,不在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而是从人本的角度是考虑问题,从整个社会的发展导向以及科学的视野去评判世间的各种现象。人类的进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维的开阔,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人类,在此过程中,对于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所蕴含的内容也纷繁复杂,其中的分支包罗万象,但是其终极目的还是对人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从而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文化育人就是从人本主义出发,在遵循正确的价值引导下,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1.3文化资源是一种可以转化的、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价值导向的作用,并且这种资源是可以转化的,其可以转化为精神力量,在人类的精神领域进行价值引导,从而彰显文化育人的内涵。文化育人的功能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一切活

如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运用“五小”教育方法 强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县公安消防大队因地因时制宜,充分挖掘机动灵活的“五小”载体,确保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是因地制宜,积极开辟“小课堂”。以部门、大(中)队、班为单位,层层分化,开辟教育“小课堂”,充分调动各层级教育主动权,实现“同频共振”。牢固树立“现场即课堂”理念,采用“辩论式”、“问答式”、“互动式”等教学法,把授课与讨论相结合,不断活跃“小课堂”气氛,有效缓解执勤压力。 二是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小时间”。针对当前灭火执勤、监督执法任务重的特点,变集中教育为分散教育、变“教育大餐”为“教育快餐”,化整为零,突出重点环节,合理有效利用“小时间”,建立集中教育“三个半小时”制度,即执勤执法间隙半小时开展教学、午休前半小时组织自学推荐篇目、晚饭后半小时讨论交流心得。 三是打破格局,大力培养“小教员”。积极创新集中教育小教员选拔任用机制,通过“个人报名、组织审核、试讲试听”等环节,广泛选拔“小教员”,通过集中培训、以老带新等形式,加强对“小教员”备课、授课、答疑、辅导能力培训,力求效果明显。 四是以人为本,定期收集“小纸条”。坚持发挥官兵主

人翁作用,开展“问题个人查、措施大家想、难题共同解”活动,以“小纸条”形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及时反映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定期收集整理官兵心得体会、剖析材料,引导官兵广泛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力争达到“人人抓教育、个个有收获”的目的。 五是立足经常,精心制作“小课件”。针对官兵自学不便和补课难的问题,立足教育内容和单位实际,精心制作教育“小课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交流展评,既方便了官兵课下自学巩固,又有效解决了公差勤务人员补课难的问题,受到官兵普遍好评。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题库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 一、概念题 “四有”新人(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研) 答:“四有”新人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四有”是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素质。这种素质的好坏,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就和进步。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推进现代化建设。“四有”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其中的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 二、简答题 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及其确立依据。(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研) 相关试题: (1)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及其确立的主要依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 (2)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辨析题,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研) 答:(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①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一种方式,是提升人的精神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这一活动的内在目的。进行思想政治

教育就是要使人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如崇高的理想、优良的品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坚强的毅力、严格的纪律等。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人们其他方面发展的保证,而且也是人们发挥现代化建设积极性的内在基础。 ②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落脚点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关注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 (2)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的主要依据 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其目的就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确定,在我国就具体表现为要依据党的奋斗目标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同党的奋斗目标保持一致。党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依据和围绕这个最终目标确定的,也就是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动员和激励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努力奋斗。在奋斗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新人。 ②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 a.教育对象的精神需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教育对象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丰富的精神需求,如学习的需要、较高的道德修养的需要、政治进步的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需要、尊重与荣誉的需要、自我成就的需要、才能发挥的需要等。要做好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确定,就得考虑教育对象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神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部分简答及论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是什么?怎样理解? 答: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进行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工作; 是党对军队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 是加强军队全面建设、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 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理解为:1、阐明了阶级属性和归属 2、明确了基本内容 3、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答:(一)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二)贯彻以人为本要求(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四)注重增强实际效果(五)加强实践活动培育(六)积极推进改进创新 三、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 答:教员说此题两种答案: 答案一: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尊重、理解、平等、交流的关系。 答案二:(老师讲的) 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1、角色。处于不同地位。2、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到不同作用。统一:1、相互依赖2、相互作用3、相互转化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答:(一)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 (三)我军历史使命和军人职责 (四)法制纪律和道德规范 (五)形势政策和遂行任务要求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答:1、课堂教育灌输 2、集中学习整顿 3、群众自我教育 4、随机教育启发 5、用好信息网络 6、新闻舆论引导 7、典型激励警示 8、军营文化熏陶 9、仪式庆典激励 10、行为规范养成 11、心理教育疏导 12、法律咨询服务 13、部队、社会、家庭共育 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含义 答:部队党委、政治机关和思想教育者,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手段,对思想教育资源有效整合,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备和活动。实现有效管理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使其发挥应有的重要保证,在长期实践中,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机制,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胜利实施。 七、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哪些制度? 答:1、党委议教制度 2、归口管理制度 3、旅、团统筹制度 4、思想调查分析制度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的目的,及其研究的一般步骤和程序.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比较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比较能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导向对本国思政教育的深刻认识) 埃德尔指出:“研究外国教育制度意味着对本国的哲学进行批判性的探讨和挑战,从而更清楚地分析本国教育制度的背景及其基础”。 如果比较研究可以得出言之有理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原则,那么在你本国的教育实践中应用并检验这些规律,就会对自己的教育制度有更好的理解。然而如果比较研究不能产生规律或理论,研究他国特定条件下的教育,也可以很好地扩大视野,而不至囿于一国教育的零零碎经验,同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的教育制度。 2.比较能为本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改进或改革作出贡献(从比较中吸取有益营养) 比较可以收到“借鉴”效益。两个事物比较的结果,一个最容易得到的印象,就是谁的长处在哪里。看到别人的长处,就知道应该从对方学习什么,把人家长处移植过来。这种借鉴效益的意义在于可以对别人的长处实行拿来主义,是人类文明成果推广开来。“有选择的教育借鉴”或改革动机是比较教育发展史中永恒的主题。 3.有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知识、理论和原则(促进思政教育学科发展)除了指导实践之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发展理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同其它学术领域一样,注重关心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模式或趋势,而不是某些特殊问题或现象。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局限于对别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描述性研究,或局限于仅仅指出各种教育制度或方法之间的异同点。相反他们总是对这些异同点进行解释和说明,并对不断出现的模式或趋势进行总结。这些模式或趋势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知识、理论、原则和规律。这些知识、理论、原则和规律一方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中,可能会对当代世界在这个领域的若干重点问题的研究取得进展,因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一些基础和前提问题将会大有突破。以此比较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有助于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 比较教育特别关心与教育有关的国际问题,由于它使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所以许多从事比较教育的人都把它视为世界和睦开始实现的起点。 埃德尔希望比较教育有助于发展国际主义。这种国际主义的产生不是以情感为基础,而是因为对本国和别国的赞赏性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确信我们自己的信仰是正确的;而世界上那些持有不同信仰的人也坚定不移地确信他们的信仰是正确的。在较为复杂的层面上,我们进行比较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上还有另外的信仰和另外的做法。 开展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般步骤和程序是什么? 贝瑞德在《教育中的比较方法》一书中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应分为四个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答案 【篇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3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即()和教育 科学文化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是()。 4、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法的主要方式有()、理论学习法、()、演讲报告法。 5、培养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 教育的根本任务。 6、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道德两个层次。 7、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有疏通引导艺术、语言文字表达艺术、()艺术、个别谈心的艺术、()的艺术、运用制度、规范的艺术 奖惩的艺术、组织会议的艺术。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思想品德结构 3、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简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哪些? 5、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四、论述题(15分) 1、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 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专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思想道德建设 2、实施影响,促成转化 3、马克思主义哲学 4、理论讲授法;理论宣传法 5、有道德;有文化 6、共产主义 7、报告、演讲;协调人际关系 二、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 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 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 2、指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具 体而言,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 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 3、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小环境”,一般包括家庭 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 三、简答题 1、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对社会存在 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或促进社会进步,或阻碍社会发展。 2、答: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 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往往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2)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 的矛盾;(3)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4)教育者与教 育环体之间的矛盾;(5)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6) 教育介体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 3、答: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1)社会发展的客 观需要;(2)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3)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 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4、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1)管理载体;(2)文化载体;(3)活动载体;(4)大众传媒载体。 5、答: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1)思想政治教育 者的素质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主观作用的基础;(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四、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 答:(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 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客体因素能否产生预期作用,不在 于客体因素本身,而在于接受者本身的主体因素,在于主体因素与 客体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只要在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都与一定 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相互一致、相互协调的条件下,才肯形成 良好的思想品德。(2)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内在的思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主体正确的思想意识与客体错误的思想政治意识;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行为;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道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 2、思想与行为;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4、内化与外化; 5、教育与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阶级性; 2、实践性; 3、综合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坚持本质规定性;坚持基本原理;坚持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表现: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4.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二、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辨证关系的原理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五、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七、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八、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思政教育功能特点:客观性多方面性层次性发展性 思政教育功能分类: 个体性功能:1.生存2.发展功能(概念:思政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引导政治方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3.享用功能定义:通过思政教育能是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社会性功能 1. 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文化功能 思政教育目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花都司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因此,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决定着能否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念的界定 所谓功能是指由若干要要素按照一定结构有机构成的系统在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是产生的结果,它是表示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范畴,体现的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关系。功能表示系统对环境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结果,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我国,把功能概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域中来,或者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始于上世纪70一80年代。从总体上看,对“功能是什么”的解释主要存在着两大类型:即“主观论”与“客观论”。 “主观论”即是从主观视角来看待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功能和目的互换使用,主要有“目的论”等。“客观论”则坚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影响力来看,“客观论”明显拥有更多支持者。但是在“客观论”者内部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即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里主要有“作用论”、“能力论”、“结果论”、“价值论”以及“效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从主观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如陈万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仓道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能和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曹书庆则认为:“所谓功能就是一事物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教育功能就是德育对于受教育者个体和社

《思想政治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试题(15) 一、问答题(每题12分,共5题,60分) 1.试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研究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研究需要---动机---行为的发展过程,揭示人的自身思想、行为的发展规律。 (3)研究普遍联系、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与教育对象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发展的关系,揭示、探索如何调节社会环境对教育对象的交叉立体作用,以及教育对象在受环境影响时的能动作用。 (4)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系和领导职能,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渗透到业务领域中去,以及促成社会、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的问题。 2.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1)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2)德育内容上,注重目的性和针对性 (3)德育途径上,重视教书育人,训教合一 (4)德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3.思想与行为的概念、两者关系、表现形式及其转化条件。 (1)思想和行为的概念(2)两者关系(3)表现形式(4)转化条件 4.试论思想政治品德的涵义、结构要素及相互关系。 5.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 (1)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个体的政治社会化 (2)树立现代思想观念,推进社会创新和改革 (3)促进人才的人格完善 (4)培育人的能力,特别是精神生产力 1、试述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上,强调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2)德育内容上,坚持以人道主义为基础 (3)德育过程中,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4)德育方法上,倡导情感和理性相结合 2、试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范畴(各自作用及两者的关系)。 (1)教育者及其作用 (2)受教育者及其作用 (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者的关系 4、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原则是什么? (1)积极因素原则 (2)整体一致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 5、试述发展移情能力的教育模式(原理及其结构) (1)移情能力的培养是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3分) (2)移情作用的产生条件(对他人情绪表达的觉知、对他人所处情境的理解、相应的情绪体验的经验)(2分)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涵义 (一)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涵义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所要达到的要求,或者说是指受教育者在思想和行动上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总体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很清楚,就是要培养具有一定思想政治觉悟的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人.具体地讲,就是在某一时期内某种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有严密组织系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理论宣传和鼓动工作等全部实际活动,使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并推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方面所要达到的一定水平. 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构成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上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教育.这四项要素的相互关系展现为人的思想政治品质结构,其中每一项要素又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与此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包括了思想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目标、政治觉悟教育目标和伦理道德教育目标、甚至心理品质教育目标等诸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由此构成一个具有明确目的的完整体系.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国家一般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类提法,它们把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十分重视道德品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强调公民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和政治品质,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公民教育目标,这是我们在进行比较研究中必须加以注意的. 从政治教育来看,一个较完整的政治教育过程,一般包括提高政治认识,培养政治情感,锻炼政治意志,确立政治信念,以及培养思想政治行为习惯等几个环节或步骤,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是由上述各个环节或步骤的具体目标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具体包括: ――政治认识提高的目标,是指在对受教育者政治知识的传授和受教育者政治认识的提高方面所设定并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政治情感陶冶的目标,是指在使受教育者形成应有的政治认识相一致的政治情感并改变与应有的政治认识相抵触的政治感情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及其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及其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及其辨析 王兆宇 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1-8班 [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文章对几个比较典型的定义进行分析和综合,在不构成冲突和矛盾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联系起来,在内容上进行补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应当主要突出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内化作用、包含内容体系三方面,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应该赋予新的活的元素,即强调生命,强调主体人,培养自由、全面、生命自觉的人。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主体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形成与确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了“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一—思想政治工作一—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几个阶段。 建国前,主要使用“政治工作”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建国后,对这一术语的使用发生了新的变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最近的概念“思想政治工作”最早由刘少奇提出。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使用和阐述了这一概念。“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即思想性的政治工作和政治性的思想工作。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提法出现在此时。1950年2月,第一次全国学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坚决地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是现在学校中开展新民主主义学习的主要关键”。 到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影响下,各个领域的工作都以政治挂帅,“政治思想工作”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较为统一的术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思想性工作内容增多,“思想政治工作”完全取代了“政治思想工作”。1980年5月27日至6月6日。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命题。并于1984年在高校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学科全称“思想政治教育学”。至此,“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标准术语。 至此,“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得以最终确立。这个过程体现出在理论认识上的深化和实践操作上的深入。要指出的是,从发生学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思想政治工作”演变而来,但后者含义更广。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系统,表明它与党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更侧重和突出的是学科体系和科学理论的建设方面。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侧重的是它的学科和理论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须把握三个关系: 一是思想和心理的关系: 区别: 内涵不同。思想属于理性认识,而心理既包括感性认识,又包括理性认识,还包括情绪,意志等;表现形式不同。思想以”观念”形式表现,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心理的表现形式有感觉,知觉,注意,情绪,情感,兴趣。性格等,是个体在不生理基础上的心理状态,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联系: 思想和心理都是人脑的机能,是人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应;思想是思想形成的基础,思想又是心理发展的升华。 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个性心理特征比个性倾向性要更稳固。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2 心理规律 是人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及其个性心理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及表现出的确定不移的发展趋势。 3 意向与意向矛盾的规律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矛盾 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与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心理之间的矛盾。 5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规律 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之间的规律 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1) 实践主体性是人为人的根本特质,即是类本质 (2) 认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社会特质,即是现实的本质 (3)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也具有自然本质 7 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1) 生理发展比心理发展简单 (2) 心理发展以生理发展为基础 (3) 心理发展反过来也影响生理发展 8 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是心理发展是延续个体一生的过程。。早在生命之始的胎儿期,人的发展就已经开始。从出生到少年期的发育、青年期的成熟、成年期的稳定和老年期的衰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