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

2.能力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

二、课程安排

高中化学的教学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发展要求进行选择。

必修课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加深和提高,以适应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本大纲分两类课程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化学Ⅰ只含有必修课内容,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化学Ⅱ含有必修课加选修课内容,适合对化学学科有兴趣的学生学习。高中一年级只安排必修课的教学。

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确定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并参照有关知识在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程度,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可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A:对所学知识有大致的印象。

B:知道"是什么"。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别有关材料。

C: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能够解释一些简

单的化学问题。

D:能够"应用"。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

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对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实验操作的技能的教学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从低

到高依次是:

a: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实验操作。

b: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c:能够独立、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一)必修(化学Ⅰ)

1.使用仪器的技能②

②为了避免重复,有些使用仪器的技能列在实验操作技能中。

2.实验操作的技能

途和操作原理,初步学会绘制简单仪器装置图。

4.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书写实验报告。

5.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并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二)必修加选修(化学Ⅱ)

教学内容

1.使用仪器的技能

途和操作原理,初步学会绘制简单仪器装置图。

4.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能根据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书写实验报告。

5.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并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6.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小结。

(三)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以下课题供选择使用。也可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或由学生自己提出课题并进行研究。

1.人体组成的主要元素、我国储量较大的矿产元素、地壳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前16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市售食盐中碘的检验。

3.调查市售补钙保健品的种类、钙的存在形式和钙元素的含量。

4.调查本地区燃料的种类、性能、发热量、价格以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

5.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性能价格比以及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回收废电池的意义和价值。

6.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和回处理方案。

7.调查市场上常见的衣料所用纤维的品种、性能、价格,如何识别它们?

8.调查家用塑料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如何识别它们?

9.调查常用洗涤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如何识别

它们?

10.调查常用胶粘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

11.调查建筑和装修材料中常用化学品的名称、主要化学成分和用途。

12.调查当地机动车尾气产生的污染及其治理情况,提出有关的建议。

13.搜集生命起源各种假说的化学基础的有关资料,写出小论文。

四、教学设备和设施

为了保证高中化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学校要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配齐有关图书资料、挂图、仪器、药品、音像资料、模型、标本以及电化教学设备等,并设有符合要求的化学实验室、实验准备室和仪器药品室。配足学生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所需的仪器、药品,应保证学生都能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对于低值易耗的化学仪器、药品要及时添置和补充。要重视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和通风设施,防止环境污染。要求实验时佩戴防护眼镜和其他防护用品,以确保人身安全。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做到定期检查、维修各种教学设备和设施,并注意保管好仪器和药品。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应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研究必修课和选修课各自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进行教学设计,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创建探究教学的情境,以期能从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可以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通过介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的广泛应用,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关心环境、决心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献身的高尚情操的教育。此外,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本地区有关的科技和生产成就、发展现状和远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二)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备课、课堂活动、指导学生自学、实验、练习、复习以及考核评价等环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定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应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借鉴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进

行学习,课堂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教学,这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除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自然现象外,还应充分利用实物、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录像、电脑等电化教学手段。要研究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组织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学,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的信息,阅读有关的资料,加强对课堂讨论、课题研究、实验设计和动手做实验的指导以及组织参观、考察、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以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对选修课的教学尤其重要。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练习和复习。要使学生在新的认识水平上理解和掌握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并能综合应用。

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正确处理平时教学与总复习的关系,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与总复习的时间比例。不应压缩平时教学的时间,而用过长的时间进行总复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一定的能力又是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前提,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观察是认识活动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实验现象、自然现象和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及时、如实地记录观察的结果。通过观察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化学事实、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应关注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教师应过实验教学和开展有关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引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学习,但不能忽视参考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展览等其他信息渠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其他信息渠道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养成自学的习惯。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建设人才。通过课堂讨论、实验设计、小论文作业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应当指出,上述各种能力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在学生学习活动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