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现场检测的样品质量及质量控制

如何保证现场检测的样品质量及质量控制
如何保证现场检测的样品质量及质量控制

如何保证现场检测的样品质量及质量控制

职业卫生现场检测中往往需要讲检测的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化验,保证检测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不发生改变才能确保实验得出的检测数据真实有效。

一、检测前的准备

1、收集被检物质的理化性质、存在形态,共存物种类,选择合适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2、根据检测目的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

3、检查采样用的收集器是否被污染,整套采样装置连接是否漏气以及流量计的流量是否准确。

二、样品的采集

1、采样的准备工作应在无污染区进行,原则上不应在采样现场灌装吸收液、吸附剂或装滤料,特别是采样时间非常短的时候。

2、采样时,收集器应尽量靠近工人呼吸带。用注射器或采气袋采样时,应先用样品气置换3~4次后再采样,至少带2个空白样品。

3、注意采样流量不能任意改变,采样过程中注意保持恒定。

4、使用挥发性大的吸收液采样时,应避免吸收液挥发太多(必要时,应加以冷却)。采样后,应补充吸收液至原来用量。

三、样品的运输和保存

1、样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防止样品的污染、变质和损失。

2、滤膜样品应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放入清洁纸袋中;含油样品应放入铝箔袋内,再置于塑料袋中;用滤膜盒的则装在盒内保存。

3、采样后的注射器和吸收管密封开口后,直立放在采样架上,防止破损。采样后的固体吸附剂管应密封两端;无泵型采样器则应将吸附炭片取出保存在原小塑料袋中。

四、样品的预处理

1、在测定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样品的预处理操作。必须处理时,应尽量减少操作步骤和试剂用量,以避免被检物的损失和污染。

2、需灰化、消解、蒸馏、萃取等处理时,应防止样品因挥发、吸附、沉淀和分解等造成损失和污染,全过程回收率不应小于75%或大于105%。

3、固体吸附管的解吸效率最好在90%以上,不得低于75%。

4、滤料洗脱效率和消化回收率均应在90%以上。消化过程中,应控制消化温度和时间,防止因消化液溅出和被检物挥发造成的损失。

五、分析测定

1、分析实验用刻度吸管、容量瓶等应采用计量局审核标记的量具。

2、在测定样品前,应先对选用分析方法的标准曲线、检测限、精密度、准确度等进行验证,熟练操作后,再进行样品测试。

3、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是指由检测下限至检测上限之间的具有严格固定斜率的一段曲线,其范围至少应包括0.5~2倍该被检物的最高容许浓度。

4、试剂空白值是测定分析方法所用全部化学试剂和溶剂中含有痕量被检物或干扰物的测定值。如空白值太高,将影响方法的检测限和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5、检测限是指检测方法对被测样品能合理地进行测定的最小浓度或量。可测定6个或6个以上空白液的标准差,计算出分析方法的检测限。

6、精密度是指由同一个人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二个均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结果的重复性指标。

7、准确度是指检测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由于试样的真值是不可知的,常用加标样品回收率或对1~2个标准物质或质控样进行测定的方法,考核方法的准确度。

8、当测定结果为阴性时,应注意是否因分析时吸取采样液的量太少或是因采气量不足造成的假阴性。

六、计算

1、必须认真检查检测过程中的全部数据,包括采样数据(吸收液用量、采样量等)、检测中的量值(配制标准溶液的量和浓度、取样量和稀释倍数、标准曲线、检测结果等),计算中的量值(校正系数、换算系数、计算结果等)和报告数据等。

2、检测数据出现可疑值时,除检测过程中由明显失误造成的,可直接弃舍,并记录弃舍原因外,其余可疑值必须经统计检验后,才能决定弃舍。

3、计算时,应对数据按规则进行修约,有效数字的位数可比卫生标准数值多保留一位。

4、在检测报告中,未检出值统一由“低于检出限”表示,并注明方法的检出限。

来自: 职业卫生评价(https://www.360docs.net/doc/1817756103.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1817756103.html,/html/qybh/829.html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全面检查实验室的检测能力,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管理者和 客户提供足够的信任度,特编制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中心内部的各项质量控制活动及参加外部的质量控制活动。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控制活动计划的审批,并组织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对计划结果进行评审。 3.2 各检测室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 3.3 监督员负责检测过程的监督。 3.4 检测人员负责按要求实施质量控制计划。 4 工作程序 4.1 中心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根据有证标准物质的来源情况、检 测的特性和范围以及人员的多少来制定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4.1.1 内部质量控制计划所采用的技术可包括,但不限于: (1)在日常分析检测过程中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进行结果核查; (2)由同一操作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重复检测; (3)由两个以上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重复检测; (4)使用不同分析方法(技术)或同一型号的不同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等。 4.1.2 外部质量控制包括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 4.2 编制的“质量控制计划”可包括两部分:一是内部质量控制计划,二是外部质量控制计划。 4.2.1 内部质量控制计划的内容可包括: (1)计划控制项目及控制方法; (2)控制频率/时间; (3)控制结果的记录方式; (4)计划评价的时间(时机); (5)控制结果的评价准则;

(6)控制实施责任人; (7)评审/评价栏。 4.2.2 外部质量控制计划(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 (1)比对实验项目,目的、发起单位、参加单位; (2)样品准备与分发、样品保管、运送要求; (3)比对的实验方法、依据; (4)进行比对的时间、频率; (5)比对结果的分析方法,可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分析方法; (6)检测质量制定准则。 4.2.3 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 在技术负责人组织下,技术部根据监测的具体情况,专业范围、技术特点选择适宜的控制方法,制定年度的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外部控制计划由技术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编制. 4.2.4 质量控制计划的审批 质量控制计划由中心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由各检测室具体实施。 4.3 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 4.3.1 技术负责人组织人员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对相关项目结果质量进行控制,做好控制 记录,并对控制结果的数据分阶段进行分析评价,如果发现异常或出现某种不良趋势,应及时查找影响原因,根据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或纠正措施。 4.3.2 技术部根据外部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能力验证计划;负责联系、协 调各部门参加实验室间比对计划,并负责比对结果的分析评价,填写“比对、验证活动记录”。 4.3.3 对执行质量控制计划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或经分析认为可能存在的隐患,执行《不符合 检测工作控制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及《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或纠正措施。 4.3.4 在控制过程中,可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一些项目进行连续或多次的控制,对其结果 进行分析,从中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变异性,检查其质量可否得到保证。 4.3.5 在实验室间比对活动中,若检测结果分析存在离散现象严重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 人员,对该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影响结果的原因,按照《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纠正措施。 4.4 质量控制计划实施的有效性评价 4.4.1 内审组组织相关人员就质量控制活动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经评价发现计划有不相适 应的部分,查明原因,并重新对控制计划进行调整,经中心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质量控制工作实施细则

是指用纯水注入或流经该采样容器后作为一个样品,然后分析所需要的各个参数,检验采样器周期性使用后所引起的空白变化。主要检查容器清洗、现场环境和容器对样品吸附等作用对空白样品的影响。 4.1.3 现场空白 即在采样现场以纯水(气体则以空白采样管或吸收液)作样品,按测定项目的采集方法和要求,与样品同等条件下装瓶、保存、运输和送交实验室分析;通过现场空白样检验,掌握采样过程中操作步骤和环境条件对样品质量影响的状况。 4.1.3.1水质采样现场空白:在采样现场以纯水作样品,按测定项目的采集方法和要求,与样品同等条件下装瓶、保存、运输和送交实验室分析。 4.1.3.2空气(废气)采样现场空白:在采样现场以空白采样管(或吸收液)作为样品,按测定项目的采集方法和要求,与样品同等条件下保存、运输和送交实验室分析。 4.1.3.3现场空白必须是平行双份的,通过现场空白样检验,掌握采样过程中操作步骤和环境条件对样品质量影响的状况。 4.1.4 空白平行双样的相对差值不大于50%。 4.2 最低检出限(浓度) 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检出限受仪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全程序空白试验值及其波动性的影响。 以空白试验为基础估算检出限,空白每批做平行双样,分别在一段时间内(隔天)重复测定一批,至少测定5批。对不同的测试方法检出限(检出浓度)有几种求法,如: 4.2.1 空白测定次数≥20次时,按下式计算

4.2.4 美国EPA SW-846中规定方法检出限(MDL)=3.143 Swb(Swb为7次重复测定 的批内标准偏差)。 4.2.5 某些分光光度法中,以与扣除空白值后的0.010吸光度所对应的浓度值定为该方法的检出浓度。 4.2.6 实验室所测得的分析方法的检出浓度必须达到等于(或小于)该标准方法所提出的检出浓度值。 4.2.7 相关检测项目标准方法中有特殊要求的按标准方法上规定的处理。 4.3 准确度 4.3.1 加标回收 随机抽取一定比列的样品量做加标回收率分析,所得结果可按方法规定的水平进行判断,或在质量控制图中检验。二者都无依据时,则以95%~105%为准,超出此域限的再以测定结果的标准差、自由度、给定的置信限和加标量计算可接受限。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过程日常质量控制五种方法

制造过程日常质量控制五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生产线开工条件点检 为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行,线长、操作者在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包括换型对生产线上使用的工装、量具、测具、夹具、刀具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质量隐患,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使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的一种预防性管理办法。 制定生产线点检表:工艺员以生产线为一个过程,按照作业要领书和品质确认要领书、质量统计显现的薄弱环节以及对设备主要精度要求,按照“五定”(即定点、定人、定周期、定标准、定记录)的原则合理分工(关键工序的点检必须由线长或机修执行),合理制定点检周期,编制生产线点检表。 点检时间 作业前:重点对生产线的工装、夹具、刀具、测具、量具、设备精度进行点检,保证开工条件满足工艺文件规定; 作业中:重点对刀具的强制行更换、定位面的清洁度、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点检; 作业后:重点对计数型量具的使用次数进行点检; 点检的方法 按照点检清单要求,操作者、线长、机修通过看、听、测判断是否有异常响声、异味、震动、磨损、定位基准有无多余物、刀具该换否等方法进行点检。 生产线长根据点检实际情况提请、制作快速点检的专用测具,提高点检的速度和准确性。 点检中的异常处理 ※在作业前点检发现的异常,如机床的软爪跳动超差、量具失准等生产线长要及时督促进行调整和更换,经再次点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生产; ※某些点检异常(在极限状态或暂不可使用但有其他替代办法)可以继续生产,操作者在异常部位挂黄色警示标牌,以督促线长、分厂快速修复; ※作业中、作业后点检发现的异常,如设备故障、量具失准、刀具磨损、夹具定位面(销子、钻套)磨损,生产线线长组织将可疑区间的产品进行复查,将不合格品隔离;车间工艺员、技术主任确定不合格品的类别并提请相应的审理组进行审理,按照审理结论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生产线开工条件点检常见的问题 1)敷衍了事,只是填写表格,不认真点检 2)缺少专用点检量具; 3)只填OK,不记录实际测量尺寸; 第二种方法:首件检查 首件检查:每道工序首件加工完成后,操作者按照品质确认要领书规定的项目及方法逐项进行检查并逐项记录实际测量尺寸,如发现不合格,则及时调整工装、夹具,直到全部后方可批量加工。 首件检查的重要性:按照品质确认要领书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查,需要首件计量时到送计量室送检。预防成批不合格的一种有效措施,特别是在新品的研制阶段更为重要; 首件检验记录注意事项:用卡尺、千分尺测量的项目要填写实际测量值,用量规、卡板测量的在相应的尺寸下打√,目视项目检查合格后填写xx合格。 首件检查常见的问题: 1)照抄原来的首件检验记录单! 2)零件未测量就将首件检验记录单写完! 3)首件检验记录单填写不齐全,随意填写! 4)认为是检验员的事,一面加工零件一面等检验员,等到检验员到了发现零件不合格,成批报废已经发生。第三种方法:4M变更管理 4M:指的是操作者(Man)、设备(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s)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 规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过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为了对国家和用户高度负责,为了使设计文件,施工标准,合同约定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质量、工程品质功能和使用价值,特制定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如下: 1.按照国家和企业质量标准运行要求,建立健全项目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岗位质量责任制,强化管理,责任到人。 2.认真搞好项目施工人员质量管理教育,贯彻执行国家和企业颁发的保证工程质量的程序、规定、规程、制度和措施,明确项目质量目标,标准要求,抓好职工培训,争创优质工程。 3.努力学习,推广使用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的先进技术和施工手段,优化工艺提高功效,全面推行样板墙制度,以点带面,确保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对“四新”技术,明确重点,详细具体,注重可操作性。 4.在认真搞好图纸会审,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加强施工过程的设计变更(审查)管理,加强技术复核工作,强化组织技术交底,强化积累技术质量的全面、科学、准确、及时。 5.控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建材的质量,严格选择分包商,通过对其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等质量保证能力,信誉调查以及产品质量的实际检验评价,各供方之间的比较,最后中和评价,选定工作关系,在使用前严格进行:1、书面检查,2、外观检验,3、理化检验,4、无损检验等四种检验,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

6.实施工序质量监控,通过对工序活动条件(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和工序活动效果(即工序的过程标准)两个方面监控,通过管因素、管过程,从而实现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过关、转向事前、事中控制。 7.及时准确留存质量过程成果,如砂浆、砼试块,钢筋焊接等施工过程试件,必须及时做好,专人养护、专人送试,及时留档。 8.组织施工质量检验,强化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工序(俗称质量三检)和专业检查(施工组项时检查,项目部每月两次综评验测)工程隐蔽验收、工程预检、基础和主体等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实施工程质量优质优价,班组个人奖罚分明,兑现整改坚决及时。 9.从施工顺序和防护措施两个主要环节入手,加强成品保护,按正确流程施工,不颠倒工序,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按正确的施工方法,保护方法保护好前道工序产品质量。 10.坚持竣工标准,做好售后服务,坚持竣工内容,标准,通过内容分层次自检解决全部遗留,整理好竣工质量,实现工程竣工质量目标,售后服务体现工程质量,坚持24小时内处理好质量投诉,并按季节性,技术性,保修期满,积极主动回访用户,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完善,推动工程质量的提高。

如何保证现场检测的样品质量及质量控制

如何保证现场检测的样品质量及质量控制 职业卫生现场检测中往往需要讲检测的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化验,保证检测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不发生改变才能确保实验得出的检测数据真实有效。 一、检测前的准备 1、收集被检物质的理化性质、存在形态,共存物种类,选择合适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2、根据检测目的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 3、检查采样用的收集器是否被污染,整套采样装置连接是否漏气以及流量计的流量是否准确。 二、样品的采集 1、采样的准备工作应在无污染区进行,原则上不应在采样现场灌装吸收液、吸附剂或装滤料,特别是采样时间非常短的时候。 2、采样时,收集器应尽量靠近工人呼吸带。用注射器或采气袋采样时,应先用样品气置换3~4次后再采样,至少带2个空白样品。 3、注意采样流量不能任意改变,采样过程中注意保持恒定。 4、使用挥发性大的吸收液采样时,应避免吸收液挥发太多(必要时,应加以冷却)。采样后,应补充吸收液至原来用量。 三、样品的运输和保存 1、样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防止样品的污染、变质和损失。 2、滤膜样品应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放入清洁纸袋中;含油样品应放入铝箔袋内,再置于塑料袋中;用滤膜盒的则装在盒内保存。 3、采样后的注射器和吸收管密封开口后,直立放在采样架上,防止破损。采样后的固体吸附剂管应密封两端;无泵型采样器则应将吸附炭片取出保存在原小塑料袋中。 四、样品的预处理 1、在测定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样品的预处理操作。必须处理时,应尽量减少操作步骤和试剂用量,以避免被检物的损失和污染。

2、需灰化、消解、蒸馏、萃取等处理时,应防止样品因挥发、吸附、沉淀和分解等造成损失和污染,全过程回收率不应小于75%或大于105%。 3、固体吸附管的解吸效率最好在90%以上,不得低于75%。 4、滤料洗脱效率和消化回收率均应在90%以上。消化过程中,应控制消化温度和时间,防止因消化液溅出和被检物挥发造成的损失。 五、分析测定 1、分析实验用刻度吸管、容量瓶等应采用计量局审核标记的量具。 2、在测定样品前,应先对选用分析方法的标准曲线、检测限、精密度、准确度等进行验证,熟练操作后,再进行样品测试。 3、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是指由检测下限至检测上限之间的具有严格固定斜率的一段曲线,其范围至少应包括0.5~2倍该被检物的最高容许浓度。 4、试剂空白值是测定分析方法所用全部化学试剂和溶剂中含有痕量被检物或干扰物的测定值。如空白值太高,将影响方法的检测限和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5、检测限是指检测方法对被测样品能合理地进行测定的最小浓度或量。可测定6个或6个以上空白液的标准差,计算出分析方法的检测限。 6、精密度是指由同一个人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二个均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结果的重复性指标。 7、准确度是指检测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由于试样的真值是不可知的,常用加标样品回收率或对1~2个标准物质或质控样进行测定的方法,考核方法的准确度。 8、当测定结果为阴性时,应注意是否因分析时吸取采样液的量太少或是因采气量不足造成的假阴性。 六、计算 1、必须认真检查检测过程中的全部数据,包括采样数据(吸收液用量、采样量等)、检测中的量值(配制标准溶液的量和浓度、取样量和稀释倍数、标准曲线、检测结果等),计算中的量值(校正系数、换算系数、计算结果等)和报告数据等。 2、检测数据出现可疑值时,除检测过程中由明显失误造成的,可直接弃舍,并记录弃舍原因外,其余可疑值必须经统计检验后,才能决定弃舍。 3、计算时,应对数据按规则进行修约,有效数字的位数可比卫生标准数值多保留一位。

27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02-509A-00

1.目的 通过对实验室的检测活动及结果进行监控、验证和评价,以持续保持检测活动的有效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实验室检测活动及结果所进行的监控验证、评审活动的控制。 3.职责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和方法的选择; 实验室主任负责计划的审批;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和质量控制结果的评审。 4.控制程序 4.1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于年初制定本室的《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计划》,计划应尽可能覆盖所有常规检测项目并满足对检测有效性和结果准确性的质量控制要求。国内外组织的水平测试,随时列入本年度计划,经室主任批准实施。质量控制计划一般应包括控制对象、参加人员、实施日期、控制方法等。 4.2质量控制计划的审批 实验室主任负责计划的审批。 4.3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 采取的质量控制方法,应达到对控制对象进行有效监控的目的。选择的质量控制方法应在质量控制计划中给予描述和确认。控制方法通常选择下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4.3.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 4.3.2参加由CNAL等机构组织的国内和国际实验室间比对实验和水平检测,或组织实验室内比对实验。 4.3.3使用同一检测方法进行重复性实验,或采用不同检测方法(或仪器)进行方法(或仪器)间比较实验。 4.3.4对留存样品进行再检测。

4.4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 由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指定人员,参加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指定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应本着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完成,并作好详细记录。 4.5质量控制结果的评审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将质量控制记录汇总,并组成有各技术岗位具有一定技术资格和能力的人员参加的评审小组,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系统地评价必要时,要使用统计技术。通过统计分析与评价,应该给出对检测有效性和结果准确性的质量有无影响和影响程度的结论,并记录在《检测结果质量控制记录》中,以便于及时发现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质量的潜在不合格因素。 4.6预防措施 通过对质量控制结果的评审,当发现存在可能影响检测有效性和结果准确性的潜在不合格因素时,应按照《预防措施程序》给予及时消除。 5.相关文件 《预防措施程序》 WHHDSPJT/QM02-411A-00 6.记录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计划》WHHDSPJT/QM04-70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记录》WHHDSPJT/QM04-67

环境检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

环境检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19-05-22T11:48:12.87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作者:张红旭任小龙柏传磊 [导读] 做好环境监测,获取有用的环境信息,为环境管理和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山东三益环境测试分析有限公司山东枣庄 277000 摘要:做好环境监测,获取有用的环境信息,为环境管理和环境质量做出贡献。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现场采样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在环境监测中如何采取合理措施有效控制现场采样质量十分重要,本文从严格的监测计划入手,配备了高素质的监测人员,实施了完善的监测,监督和管理,有效的监测结果检测和评估,并详细分析了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字: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 1、前言 随着环境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环境监测的任务变得越来越重要。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有效的监测方法获取有用的环境信息,为科学的环境管理服务。然而,环境监测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它由许多监测活动组成:主要包括现场调查,设计布局,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估等过程。每个过程中的错误都可能导致环境监测结果的不准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如何采取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 2、严密的监测计划 有效地控制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首先需要制定严密的监测计划。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目标确定 在进行一项监测任务之前,首先是要详细地了解监测所要达到的目标。只有确定了监测目标,才能根据目标建立相应的监测任务。完整的监测任务应该包括任务来源、联系人、主要内容、要求完成时间、项目负责人、监测目标说明等几项内容。通过目标的确定,来合理地布置监测任务,能够使监测工作有效进行,从而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 2.2方案编写 对于不同的监测任务,样品的质量要求也不一样。所要,首先要根据监测任务来编写合适的监测方案。通过查找资料和现场调查的方式收集需要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料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制定出全面、合理的监测方案。完整的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的内容、监测的标准、采样设备、样品的保存和运输、现场采样记录以及监督管理方法等。通过编写完整的监测方案,能够使监测工作有据可循,可避免采样的随意性和自由性。 2.3意外补救 严密的监测计划还应该包括对于意外状况的补救措施。由于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很多,所以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环境监测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制定相关的意外补救措施,当监测过程出现问题的时候进行及时补救。这种补救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采样的质量控制。沉淀管的底部要位于隔水层的内部,并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对地下水采样,可以采用一次性的贝勒管进行抽样采集,同时保证一井一管。 3、高素质的监测人员 现场监测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高低也会对现场采样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3.1监测人员自身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 具体说来,首先要在理论知识水平上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培训和考核,例如可以通过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授课并进行定期考试的方式,加强他们的理论水平。此外,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亲身实践的能力,在这点上,首先可以让新进的人员在实验室进行一段时间的工作,提高自己监测与分析的各项技能。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再安排他们去监测现场进行实习,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手把手地教给他们现场采样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采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并督促他们尽快熟悉相关的操作流程。 3.2监测人员自身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 监测人员在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一个缺乏责任心、做事马虎、消极怠工的工作人员,会对环境监测工作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对现场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现场监测采样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或影响监测质量的问题进纠正,使他们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 4、完善的监测管理和监督 4.1设备管理 环境监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环境监测的质量,要确保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还在于对监测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管理。首先便是对采样容器按相关要求进行定期的清洗和检查,查看这些器具是否整洁完好。对于破损、质量不合格的器具要及时进行上报批准报废;其次是安排专门的人负责仪器的使用、维护,对仪器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并做好详细的记录,确保每台仪器都处在正常工作状态。对于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负责人员要及时解决,在确定自己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要及时提出报停、报修或报废申请;最后,要及时安排设备的引进和更新,对于不能适应现场监测的设备要停止使用,并申请引进一些新的适用的监测设备,确保采样的质量。 4.2制度管理 超过第一含水层并达到其顶部,且建井的深度要在地下水水位5m以下。4对污染物、地下水的采样检查及其保存根据对污染场地的水文地质的调查,对所采样品的抽样分析来确定该场地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是否产生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组份和类型,以便了解其水文地质的变化状况。在对污染场地样品进行分析后了解影响土壤的与地下水变化的条件,使抽样检查具体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对土壤样品进行采集时,要注意当样品从土层中钻取之后,需尽量剔除杂质,并装入适合的容器之中,在对土质进行分装的时候要注意的是尽可能的不要翻动,避免受到二次污染。而在地下水进行采集时,要注意地下水监测井井管主要是由沉淀管、过滤管以及井壁管组成的,井壁管位于过滤

质量控制方案样本

宁丹路污水干管连接应急工程 质 量 控 制 方 案 中铁十二局集团宁丹路污水干管连接应急工程项目经理部

宁丹路污水干管连接应急工程 质 量 控 制 方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宁丹路污水干管连接应急工程项目经理部 7月9日 目录 目录 (2)

一、工程概况 (5) 二、编制依据 (5) 三、质量目标与计划 (6) 3.1施工质量目标 (6) 3.2 施工质量目标达成计划 (6) 四、质量控制要点 (6) 五、质量控制措施 (7) 5.1 质量责任制度 (7) 5.2 质量目标管理制度 (7) 5.3 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 (7) 5.4技术交底以及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 (8) 5.5 原材料质量管理 (9) 5.6质量检查制度 (9) 5.7 隐蔽工程、关键工序管理 (10) 5.8质量验收管理 (10) 5.9 质量类信息上报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0 质量事故上报管理 (11) 5.11质量问题整改制度 (11) 5.12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2) 5.13 质量检查资料管理制度 (14) 5.14 质量管理经济保证措施 (15) 六、竣工验收阶段质量管理 (15)

6.1 预验收准备 (15) 6.2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16) 6.3 竣工验收资料 (16) 6.4 竣工备案资料 (17) 6.5竣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17) 七、质量评价 (18)

宁丹路污水干管连接应急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宁丹路污水干管连接应急工程。本工程位于宁丹路北段, 当前宁丹路缺少污水主管, 片区污水无法排放。为提高污水收集率和黑臭河道整治工作中实施截污纳管, 进而解决局部污水下河问题。现自牛首山公园起, 到大周路处新建污水主管( d500-d800) 1.9km, 新建d400污水支管约0.2km, 污水经过宁丹路向北穿过秦淮新河, 最终排入城东污水处理厂。 二、编制依据 ( 1) 宁丹路污水干管连接应急工程施工图; ( 2)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模块式检查井》12S522 ( 3) 《给水排水图集》( 苏201- ) 。 ( 4)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06MS201) 。 ( 5)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 ( 6)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 )。 ( 7) 施工现场的施工调查及勘察资料; ( 8) 本单位积累的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结果质量控制

第章结果质量控制评审准则: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验检测工 作的全过程。 参加实验室比对的能力验证活动,不但能考核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而且还可检查仪器的运 行状态、标准物质的应用、化学试剂的纯度及实验用水是否符合要求,是对其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核、监督、确认和评价。 实验室还应经常利用内部手段,如对标准物质(样品)盲样检测、留样检测、人员比对、方 法比对等验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 在标准更新、人员交替、设备变化和检测质量波动的情况下,尤其应加强质量控制工作。 (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一般以比对的方式进行,以下简称比对) 一、实验室间比对方式 实验室间比对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测试样品进行检 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从而确定实验室能力、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与实验室间的差异,是判 断和监控实验室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1)能力验证:(多个实验室) 利I」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一般能力验证由主持评审 的机构和权威的技术机构组织。 (2)测量审核:(参加实验室与参考实验室) 一个参加者对被测物品(材料或制品)进行实际测试,将测试结果与参考值(由获得测量审核

认可的机构提供)进行比较的活动。 (3)实验室自行组织的比对: 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被测物品进行测量或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从而确定实验室能力、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与实验室间的差异是判断和监控实验室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两个实验室条件(硬件、人员能力、设备能力等等)应当大致相当,如果条件差别很大,比对结果意义不大。 (4)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 ①标准物质(样品)盲样检测:由检测人员对标准物质(样品)盲样检测,将检测 结果与标准值比较,以验证检测测量能力。 ②样品复测:某一样品的检测完成后,再用相同的方法对该样品的相同参数进行复 测,将两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③人员比对:由不同的检测人员对某一样品进行相同方法的检测,将两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④样品不同特性的相关性检验:同一样品的某些参数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对这些参数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亦可作为判断检测结果可靠性的方式之一。若相关参数检测结果相互矛盾,应查找原因,对有疑问的项目进行复测,使相关参数间的关系趋于合理。 二、实验室间比对的实施 1)比对活动的文件(作业指导书)

28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1.0目的:为确保提供给客户的检测结果的质量,验证和监控检测的有效性,及时发现检测结果的系统性偏差,测试系统不稳定和测量过程失控等危害检测结果质量的偏离。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结果的验证和监控方法的选择,计划制定和方法有效性评审。 3.0职责: 3.1技术负责人: 3.1.1结合各检测项目的特点全面策划验证和监控工作,并使其长期坚持下去; 3.1.2审核批准各检测项目选择的验证和监控及记录方式和实施计划; 3.1.3负责组织验证和监控有效性的评审; 3.2检测室负责人和监督员: 3.2.1审核验证和监控实施方案,提出实施计划; 3.2.2组织实施计划并监督执行; 3.2.3及时反馈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2.4参加验证和监控有效性评审。 3.3检测项目负责人: 3.3.1提出本检测项目验证监控和记录方式; 3.3.2对已确定的验证监控和记录方式认真按其实施并如实记录; 3.3.3及时反馈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4资料管理员: 3.4.1收集各项目验证和监控实施计划和评审结果。 3.5技术负责人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0程序 4.1技术负责人应加强有关检测人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其得以长期坚持变成有关人员的自觉行动。应组织和指导相关人员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并对实施人员进行培训。

4.2检测项目负责人应结合项目特点提出验证和监控方法和记录方式建议,报技术负责人审批。 4.3技术负责人应召集有关人员统筹安排并制定本公司实施此项工作的实施计划。计划应包括本公司拟开展验证和监控的项目,实施方案,开始实施的日期,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提出的实施方案应包括: (1)项目选择的验证和监控方案,并论证其记录方式是否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是否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评审; (2)验证和监控方案的记录方式和记录表格; (3)验证和监控用核查标准或稳定性符合要求样品的选用; (4)评审验证和监控有效性的方法。 4.4各检测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分析验证和监控的数据,在发现验证和监控的数据超出预定数据时,检测室负责人和监督员必要时向技术负责人反馈实施验证和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如通过验证和监控发现检测过程失控,危及提供给客户的结果质量时应立即向技术负责人汇报并暂时检测工作。技术负责人应指导检测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及时解决验证和监控中发现的检测结果质量的问题。 4.5技术负责人应定期(每年至少一次)组织对验证和监控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 a)验证和监控方案的可操作性, b)记录方式是否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 c)验证和监控结果能否采用统计技术进行评审 d)能否发现检测质量存在的潜在问题。 4.6当监控或验证发现检测质量存在问题时,检测室负责人应立即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尽快采取纠正措施。对较为严重的不符合工作应执行《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管理程序》对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实施有效的善后处理。 4.7评审记录和结论应由技术负责人向管理评审会议报告并交资料员归档。 4.8预防措施

职业卫生现场采样中的质量控制

职业卫生现场采样中的质量控制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领域依法设置的专业技术之一,它是实施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与服务的公益性业务,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本辖区内工业企业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及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的检测和评价等手段,对工作场所现场情况做出准确、科学、公正的评价,出具的检测数据具有法律效力,以维护国家、社会和劳动者的利益,确保检测工作质量,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提供依据,为保护劳动者健康服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能否在其提供的技术支撑中,保证提供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科学、准确、可信、公正、满足政府执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的控制、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社会的需求、经得住各方面的考验、具有竞争力、拥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市场、赢得社会各方面的依赖、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技术考核指标、落实岗位责任制是其根本保证。在职业卫生服务过程中,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它是技术服务工作能否准确高效、公正科学、诚实守信、优质服务的关键一环。通过有计划的对检测技术活动的各阶段实施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和可信度,以达到我们的服务宗旨,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以准确的数据、可靠的结果为企业提供服务。 1 现场采样中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过程中,为了使采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对采样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采样时要严格按照采样规范中的采样条件、采样方法、采样位置及运输、保存方法等内容进行,并选用适宜的采样设备,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进行采样。采样作为检测工作的一部分,采样人员必须要秉公执法,坚持原则,在采样过程中如发现被采样单位弄虚作假,违反规定,采样人员可以拒绝采样,并报卫生监督部门进行处理。反之,如发现采样人员有违纪现象,也应按有关制度严肃查处。质量控制是为达到采样过程中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活动。为此我市疾控中心制定了《质量手册》,配套了采样全过程的标准、程序、要求及相关内容。 1?1采样前准备过程遵循的制度 为达到采样前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制定了《质量管理工作制度》、《仪器室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程序》、《实验室外部现场检测保证程序》、《仪器设备控制程序》、《设备检测、校核(量值溯源)程序》、《样品管理程序》、《检测仪器出入库登记》。制定了《检测基础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文件、资料保证、设备保证、设备环境条件保证、物质的质量保证和人员素质的质量保证等。制定了《质量方针》,包括检测报告和评价报告质量的承诺;服务标准、质量体系的目标;工作质量目标;持续有效的运行质量体系保证;遵守国际、国家标准的承

《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 利用控制样品程序估计和监控实验室内测试...

ICS 03.120.30 A 41 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 利用控制样品程序估计和监控 实验室内测试方法结果的不确定度 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technique ——Standard Practice for Estimating and Monitoring the Uncertainty of Test Results of a Test Method in a Single Laboratory Using a Control Sample Program (ASTM E2554:2007,MOD )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0*/ASTM E2554:2007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ASTM E2554:2007《Standard Practice for Estimating and Monitoring the Uncertainty of Test Results of a Test Method in a Single Laboratory Using a Control Sample Program》(英文版)。本标准根据ASTM E2554:2007重新起草。 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在采用ASTM E2554:2007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根据GB/T 1.1-2000的规则,将ASTM E2554:2007中“使用意义”的叙述内容重新安排,纳入进本标准的第1章中,因此,该章的条款增加。本标准经过重新编排,后续的章条及注的编号顺次调整。 本标准与ASTM E2554:2007相比,存在如下少量技术性差异: ——本标准在题目中增加了“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前缀,便于系列标准制定的后续工作。 ——本标准删除了ASTM E2554:2007中1.7、1.8、7.1和12,这三段内容属描述性内容而非要求,不宜写在标准正文中。 ——本标准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直接写入引用的国家标准;对“术语和定义”的内容重新进行了编排,以适应我国引用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删除了ASTM E2554:2007中8.1.2的注1、9.3.1的注3,这些注的技术解释非属必要信息,删除后不影响标准技术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于200X年首次发布。 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 1

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

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 采取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可监控检测/校准工作过程, 预见到可能出现问题的征兆或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使实验室可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不符合工作的发生。因此,如何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对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成为很多实 验室急需解决的课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监控可分为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 一是借助外部力量实施实验室间比对验证活动,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是一种检测质量的全面的审核工作,它不但包括了对检测人员、设备、环境等的比对,也包括对检测报告、数据处理的验证等,是实验室能力确认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高。 二是内部质量监控。利用内部手段如对盲样检测、留样检测、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验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1.对保留样品再检验 对无标准物质的检测参数如蛋白质、脂肪、灰分等指标并易保存的样品采取留样再检测的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控制,这

样不但使检验人员认真对待每一次检验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有助于发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 2.定期使用标准物质 (1)按计划定期对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如果检测结果异常应查明原因排除异常因素,使检测体系恢复正常。 (2)通过对标准物质的检测来完成仪器的期间核查,判断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校准状态,对经分析发现仪器设备已经出现较大偏离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时,应按相关规定处理,直到经验正的结果满意时方可投入使用。 (3)利用对标准物质的检测对检验人员进行考核,以查明检验人员是否熟练掌握检验技术,是否能够检出符合要求的准确数据及结果,这也是对检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3.利用质量控制图 质量控制图是把检验的性能数据与所计算出来的预期的“控制限”进行比较的图,此方法通过统计技术,将指控样用于检测中,对每次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波动范围,通过检测查出异常原因所导致的波动,制定相应措施进而消除异常原因。 4.使用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

抽样调查现场组织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

培训材料: 调查现场组织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调查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是项目、经费、人力和设备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是抽样框、抽样方法、现场调查的有机组织。对于规模以下工业进行的抽样调查,其方法已逐渐趋于成熟,抽样框的建立和维护随着周期性的普查也将逐步规范,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现场调查的组织和数据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要尽量避免与减少误差,使调查结果能反映所调查事物的真实情况。从影响现场调查数据质量的因素分析着手,重点研究现场调查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几个有关的概念 1、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是指统计信息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国际公认的标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适用性:是指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 准确性:是指统计估算值与目标特征值即“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及时性:是指调查基准期与统计数据发布时间之间的间隔时

间。 可比性:是指同一项目的统计数据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可比程度。 可衔接性:是指不同统计项目之间即同一统计机构内部不同统计调查项目之间、不同机构之间以及与国际组织之间统计数据的衔接程度。 可取得性:是指用户从统计部门取得统计信息的容易程度,包括列明用户从统计机构可以取得的统计信息内容以及应用先进便捷的统计信息服务方式。 2、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实际操作性能的测量并与标准相比较,一旦出现偏差就采取相应措施的调整过程。 质量保证则包括了以保证质量为目标的一切活动。质量保证的目标是防止、减少或限制调查中错误的发生。并在第一时间就予以纠正。 质量保证是预测问题,而质量控制则是对已经确认的问题进行相应处理。质量保证主要是关注预期的结果。组织(机构)必须有效地实施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才能提供质量保证。 3、误差 误差泛指原始数据及其统计指标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差别。凡是调查就一定有误差,误差或大或小总是存在的,不可能完全避免。在抽样调查过程中,误差可分成抽样框误差、抽样误差、现

血液标本进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血液标本进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摘要】血液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和基础。患者、医护人员、检验人员尤应注重采血前患者的生活起居、生物学变异、饮食状况、 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措施、标本留取时间、标本的采集操作、标本预处理、标本的运送与保存等环节。 【关键词】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055-02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国内外医学实验室管理的热点,是我国质量管理最薄弱的 环节,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据国外文献报道,在可分析出原因的不准确 的检验报告中,有60-70%来源于分析前。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有70% ~80%的临 床反馈的不满意检测结果,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因此,血液分析前质 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作者结合工作经验就血液标本进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浅谈如下,与同道们共 同探讨。 一.患者准备 血液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生活起居、生物学变异、饮食状况、生理状态、病 理变化、治疗措施等对标本的质量至关重要,常导致分析结果与被测物真实浓度 不符。 1.饮食:多数试验要求在采血前禁食,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一般生化项目采血前,要求提前三天吃素食,一周不饮酒。对于血糖、血脂 和血流变等项目,病人须空腹12h,特别是测定血脂在抽血前24h就应禁食高脂 肪食物。饮食导致血钾、钠、钙、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异常。脂浊干扰吸光度,可使部分指标相差10倍以上。高蛋白饮食会使氨、尿酸 和尿素值升高较多。标本留取前,护士和医生对患者抽血前交待要清楚,指导患 者饮食。 2.年龄与性别:人在出生后、青春期和老年等不同的人生阶段,一些检验项 目有不同的正常参考范围。如新生儿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胆红素含量比成 人高很多。青春期碱性磷酸酶含量高,提示成骨细胞活跃等。性别的差异除了性 别特异激素外,多种血液学和生化指标也有差异。 3.运动及精神因素:人体剧烈运动及神经紧张会引起血液某些成分含量的改变。采血前应处于平静状态,避免剧烈运动、情绪过分紧张。住院患者可在起床 前抽血,门诊患者一般是从家中赶来,路途急走或上下楼梯剧烈运动,标本采集 人员应嘱其安静休息30 min后采血。 4.药物 药物影响有药理学干扰和化学干扰。药物本身作用或者代谢产物引起被检物 的活性和浓度改变,如维生素c引起肌酐、尿酸、ALT和葡萄糖等改变;抗结核 药会导致肝脏功能损伤;胰岛素会降低血糖。了解了患者正在服用哪些药物后, 方能做出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药物包括:抗凝剂、降糖药、兴奋剂、激素、抗癫痫药、降压药、镇痛药、抗感染药及某些中药等。许多药物 对检验结果的干扰,常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故检验取样应尽量避开血药高峰期。当然,疾病条件许可时,应提早几天停药,以完全排除药物对检测的影响。 二. 标本的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