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UML实验

实验1 UML实验
实验1 UML实验

实验1 UML实验

实验学时: 4

每组人数: 1

实验类型: 3 (1:基础性2:综合性3:设计性4:研究性)

实验要求: 1 (1:必修2:选修3:其它)

实验类别: 3 (1:基础2:专业基础3:专业4:其它)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安装和使用建模工具PowerDesigner,熟练使用PowerDesigner绘制常用的UML 图形,熟悉常用的UML符号;

2. 构建用例模型来描述软件需求,包括绘制用例图,撰写用例文档并制作用例检查矩阵;

3. 学习使用状态图描述对象的状态及转换;

4. 学习使用活动图为业务流程建模;

5. 学习使用顺序图描述对象之间的交互;

6. 学习类图的绘制;

7. 学习从系统需求中识别类,并构建相应的面向对象模型;

8. 学习使用PowerDesigner实现正向工程和逆向工程。

二、实验内容

1. 某酒店订房系统描述如下:

(1) 顾客可以选择在线预订,也可以直接去酒店通过前台服务员预订;

(2) 前台服务员可以利用系统直接在前台预订房间;

(3) 不管采用哪种预订方式,都需要在预订时支付相应订金;

(4) 前台预订可以通过现金或信用卡的形式进行订金支付,但是网上预订只能通过信用卡进行支付;

(5) 利用信用卡进行支付时需要和信用卡系统进行通信;

(6) 客房部经理可以随时查看客房预订情况和每日收款情况。

绘制该酒店订房系统的用例图。

2. 根据以下场景绘制用例图:

某企业为了方便员工用餐,为企业餐厅开发了一个订餐系统(COS:Cafeteria Ordering System),企业员工可通过企业内联网使用该系统。该系统功能描述如下:

(1) 企业的任何员工都可以查看菜单和今日特价;

(2) 系统的顾客是注册到系统的员工,可以在线订餐(以下操作均需先登录)、注册工

资支付、修改订餐信息和删除订餐信息,在注册工资支付时需要通过工资系统进行身份验证;

(3) 餐厅员工是特殊的顾客,可以进行备餐(系统记录备餐信息)、生成付费请求和请求送餐,其中对于注册使用工资支付的顾客生成付费请求并发送给工资系统;

(4) 菜单管理员是餐厅员工的一种,可以管理菜单;

(5) 送餐员也是餐厅员工的一种,可以打印送餐说明、记录送餐信息(如送餐时间)以及记录收费(对于没有注册工资支付的顾客,由送餐员收取现金后记录)。

3. 根据以下场景绘制用例图:

某公司需开发一个反馈处理系统作为其CRM的一部分。系统基本功能描述如下:

(1) 客户可通过系统发布反馈信息;

(2) 公司客户关系(CR)部门员工也可以在系统中记录反馈信息;

(3) 业务部门的主管和员工均能看到本部门的反馈信息,但只有CR部门员工拥有修改与删除反馈的权限;

(4) 对于部分需要调查以便验证其真实性并需要做相关处理的反馈信息,业务部门主管有权通过系统安排本部门员工调查及处理该反馈;

(5) 反馈调查与处理完毕后,负责调查的员工可通过系统输入反馈的详细情况;

(6) 公司高层可查看未决反馈统计报表和各业务部门的反馈统计报表;

(7) 所有人员进入本系统需先登录。

4. Draw a use case diagram for the following library system:

The library stores various items that can be borrowed, including books and journals. Books can be borrowed by both staff and students, but only staff members can borrow journals. When a user borrows a book, their loan details are checked to ensure that they have no overdue books on loan, and have not already borrowed the maximum permitted number of books.

Users can check their own loan details at any time. Librarians are permitted to check the loan details of any user.

Library users can reserve books that are currently out on loan. If three reservations have already been made for a given book, and a further reservation is made, a new copy will be ordered by the librarian.

5. 某银行准备开发一个网上信用卡管理系统CCMS,该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1) 信用卡申请。非信用卡客户填写信用卡申请表,说明所要申请的信用卡类型及申请者的基本信息,提交CCMS登录。如果信用卡申请被银行接受,客户会收到银行的确认函,并告知用户信用卡的有效期及信贷限额;否则银行会发送一封拒绝函给该客户。客户收到确认函后,需再次登录CCMS,用信用卡号和密码激活该信用卡。激活操作结束后,CCMS

将激活通知发送给客户,告知客户其信用卡是否被成功地激活。

(2) 月报表生成。在每个月第一天的零点,CCMS为每个信用卡客户创建一份月报表,对该客户上月的信用卡交易情况及交易额进行统计。信用卡客户可以登录CCMS查看月报表,也可以要求CCMS提供打印出的月报表。

(3) 信用卡客户信息管理。信用卡客户的个人信息可以在CCMS 中进行在线的管理。每个信用卡客户可以在线查询其个人信息。

(4) 信用卡交易记录。信用卡客户使用信息卡进行的每一笔交易都会记录在CCMS中。

(5) 交易信息查询。信用卡客户可以登录CCMS查询并核实其信用卡交易记录及交易额。

构造该系统的用例模型,要求绘制用例图,编写相应的用例文档,还需提供用例追踪矩阵。

6. 根据以下描述绘制状态图:

某销售信息管理系统中销售部员工可以提交订单,刚提交的订单为“初始”状态;系统管理员可以处理订单,如果订单无误,则修改订单为“备货”状态,否则将订单退还给提交订单的销售部员工修改,员工此时可以取消订单;仓库管理员备货完毕后可将订单状态改为“发货”状态;销售部员工在确认客户已经收到货物后,可将订单改为“关闭”状态。

7. 根据以下描述绘制某订餐系统中顾客订餐过程的活动图(要求绘制泳道):

(1) 顾客请求查看菜单;

(2) 系统显示菜单和今日特价;

(3) 顾客选菜;

(4) 系统显示订单和价格;

(5) 顾客确认订单;

(6) 系统显示可送餐时间;

(7) 顾客指定送餐时间、地点和支付方式;

(8) 系统确认接受订单,然后发送Email给顾客以确认订餐,同时发送相关订餐信息通知给餐厅员工。

8. 根据如下描述绘制顺序图:

在某在线订房系统中,顾客输入房间套数、房间类型、入住时间、入住天数等信息,系统显示符合要求的房间号;顾客确定预订的房间,系统显示预付订金信息;顾客输入信用卡账号和密码,系统请求银行信用卡系统提供支付服务;银行信用卡系统验证用户信息并返回验证通过和支付成功消息;顾客请求系统打印预订单和收据,系统打印相关资料;预订结束。

9. 根据以下Java源代码绘制相应的顺序图:

10. 根据以下描述绘制类图,再正向工程生成Java源代码(也可生成其他面向对象语言的源代码,如C++或C#等):

图形(Shape)可分为圆形(Circle)、矩形(Rectangle)、椭圆形(Ellipse)等具体图形,在Shape 类中提供了一个抽象的draw()方法用于绘制图形,而在具体的图形类中实现该抽象draw()方法。

提供一个图形工厂类(ShapeFactory),该类提供一个静态方法createShape(char type),其返回类型为Shape,参数type为所需绘制图形对应的代码,例如“c”表示圆形,“r”表示矩形,“e”表示椭圆形等,在createShape()方法中,可以使用条件语句来判断所需绘制图形的类型,并根据参数的不同返回不同的具体形状对象。【注:“创建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依赖关系”】

11. 根据以下描述绘制类图:

某商场会员管理系统包含一个会员类(Member),会员的基本信息包括会员编号、会员姓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地址等,会员可分为金卡会员(GoldMember)和银卡会员(SilverMember)两种,不同类型的会员在购物时可以享受不同的折扣;每个会员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订单(Order),每一个订单又可以包含至少一条商品销售信息(ProductItem),商品销售信息包括订单编号、商品编号、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和折扣等;每一条商品销售信息对应一类商品(Product),商品信息包括商品编号、商品名称、商品单价、商品库存量、商品产地等。

12. 某基于C/S的即时聊天系统的注册和登录模块功能描述如下:

(1) 注册功能:用户通过注册界面(RegisterForm)输入新帐号,系统检测该帐号是否已存在,如果不存在则可注册成功,否则提示“帐号已存在”,用户再次输入帐号;用户输入其他个人信息;系统保存用户个人信息;用户个人信息包括帐号、密码、姓名、性别、年龄、电话、电子邮箱等。

(2) 登录功能:用户通过登录界面(LoginForm)输入账号和密码,系统将输入的账号和密码与存储在数据库(User)表中的用户信息进行比较,验证用户输入是否正确,如果输入正确则进入主界面(MainForm),否则提示“输入错误”。

现对这两个模块进行设计,要求如下:

(1) 根据以上描述绘制类图,要求分析出每个类中的主要方法;

(2) 需要提供独立的业务逻辑类和数据访问类,考虑到数据库的移植性,需提供抽象的数据访问接口;

(3) 尽量使用数据传输对象(DTO)来传递参数,减少方法中参数的个数。

三、实验要求

1. 正确安装PowerDesigner;

2. 熟练使用PowerDesigner绘制用例图、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和类图;

3. 需按照用例建模的流程,提供用例图、用例文档和用例追踪矩阵;

4. 熟练使用PowerDesigner实现正向工程和逆向工程;

5. 使用UML2.X中的标准图符绘制图形,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图形,适当增加文字注释来进行说明;

6. 所绘制图形必须正确、完整,需具有较好的可读性,注意图形中图符和文字大小及布局。

四、实验步骤

1. 安装PowerDesigner15.X;

2. 熟悉PowerDesigner15.X的常用功能;

3. 分析实例场景,识别执行者;

4. 识别用例及用例之间的关系;

5. 使用PowerDesigner15.X绘制用例图;

6. 撰写用例文档;

7. 创建用例追踪矩阵;

8. 使用PowerDesigner15.X绘制状态图;

9. 分析订餐系统中顾客订餐过程的流程,绘制相应的活动图;

10. 分析在线订房系统中顾客与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绘制相应的顺序图;

11. 根据源代码绘制相应的顺序图;

12. 根据描述绘制类图并正向工程生成源代码;

13. 分析商场会员管理系统中实体类之间的关系,绘制相应的类图;

14. 分析某基于C/S的即时聊天系统的注册和登录模块的功能,绘制对应的类图。

五、实验结果

1. 酒店订房系统用例图:

2. 订餐系统用例图:

3. 反馈处理系统用例图:

4. 图书馆系统(Library System)用例图:

5. 网上信用卡管理系统CCMS的需求模型:

(1) 用例图:

(2) 用例描述文档:

(3) 用例追踪矩阵:

6. 销售信息管理系统订单的状态图:

7. 订餐系统活动图:

8. 在线订房系统顺序图:

9. 顺序图:

10. 类图:

源代码:

11. 商场会员管理系统类图:

12. 即时聊天系统类图:

六、实验总结

给出本次实验的体会,如学会了什么,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存在哪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本次实验报告截止时间:2015年11月29。

友情提示:发现未交实验报告或抄袭者,当次实验零分处理,平时成绩扣20分!

UML实验指导(修改)

UML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用例图 (2) 实验二类图和对象图 (4) 实验三顺序图、协作图 (6) 实验四活动图 (8) 实验五状态图 (10) 实验六组件图和部署图 (11) 2011-9-1

实验一用例图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UML建模工具Visual Paradigm和Rational Rose的基本菜单及操作。 2.熟悉用例图的基本功能。 3.掌握绘制用例图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和实现某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的用例图。 2.网上选择系统的问题描述如下: 某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界面进入,建立本学期要开的各种课程、将课程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并可以对课程进行改动和删除。学生通过客户机浏览器根据学号和密码进入选课界面,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三种操作:查询已选课程、选课以及付费。同样,通过业务层,这些操作结果存入数据库中。 本系统拟使用Java语言通过三层模型实现:数据核心层、业务逻辑层和接入层。数据核心层包括对于数据库的操作;业务逻辑层作为中间层对用户输入进行逻辑处理,在映射到相应的数据层操作;接入层包括用户界面、系统登录界面、管理界面、用户选课界面等。 三、实验要求 1.对本系统中的参与者、用例进行分析,并绘制用例图。 2.写出添加课程、选课的用例详述。 3.按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下面是系统中出现的一些事件流。 添加课程事件流: a)管理员选择进入管理界面,用例开始。 b)系统提示输入管理员密码。 c)管理员输入密码。 d)系统验证密码。 A1:密码错误 e)进入管理界面,系统显示目前所建立的全部课程信息。 f)管理员选择添加课程。 g)系统提示输入新课程信息。 h)管理员输入信息。 i)系统验证是否和已有课程冲突。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

在下面的题目中选做100分的题目,给出详略得当的答案。 一.通过举例简要说明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或步骤。(15分) 答: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实验归纳的方法,即根据测试或计算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归纳出系统的数学模型;另一种是理论分析的方法,具体步骤有五步(以人口模型 为例): 1、明确问题,提出合理简化的假设:首先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题目的要求,收集各种必要的信息 2、建立模型:据所做的假设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构造各种量之间的关系。(查资料得出数学式子或算法)。 3、模型求解:利用数学方法来求解上一步所得到的数学问题,此时往往还要做出进一步的简化或假设。注意要尽量采用简单的数学公具。例如:马尔萨斯模型,洛杰斯蒂克模型 4、模型检验:根据预测与这些年来人口的调查得到的数目进行对比检验 5、模型的修正和最后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必须在实际应用中才能产生效益,根据预测模型,制定方针政策,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二.把一张四条腿等长的正方形桌子放在稍微有些起伏的地面上,通常只有三只脚着地,然而 只需稍为转动一定角度,就可以使四只脚同时着地,即放稳了。(1) 请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证明这个实际问题; (2)讨论当桌子是长方形时,又该如何描述和证明?(15分) 答: 模型假设: 1.椅子四条腿一样长,椅脚与地面的接触部分相对椅子所占的地面面积可视为一个点。 2.地面凹突破面世连续变化的,沿任何方向都不会出现间断(没有向台阶那样的情况),即地面可看作数学上的连续曲面。 3.相对椅脚的间距和椅子腿的长度而言,地面是相对平坦的,即使椅子在任何位置至少有三条腿同时着地。4.椅子四脚连线所构成的四边形是圆内接四边形,即椅子四脚共圆。 5.挪动仅只是旋转。 我们将椅子这两对腿的交点作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开始时AC、BD这两对腿都在坐标轴上。将AC和BD这两条腿逆时针旋转角度θ。记AC到地面的距离之和为f(θ)。记BD到 地面的距离之和为g(θ)。易得f(θ),g(θ)至少有一个为零。

汇编实验报告(详细版)

计算机组成与汇编语言(实验报告) 内容: 实验一、六、七、八 院系专业: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xxxxxxxxx 学号: 2011004xxxxx 完成时间:2012年12月1日

计算机组成与汇编语言实验报告 姓名xxxx 学号2011004xxxxx 计分 专业软件工程班级xxxx 实验日期2012年 12 月 1日实验名称实验一数制转换 实验目的 ●熟悉各种进制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掌握二-十进制数据的相互转换程序设计。 实验内容 1.将编写好的程序1输入、编译、连接并运行。 程序1清单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l,s0=0,s=0; char a[17]; while(l!=16) { printf("请输入一个16位的二进制数:\n"); gets(a); l=strlen(a); for(i=0;i<16;i++) { if(a[i]!='0'&&a[i]!='1') {

printf("输入的二进制数不正确!!"); break; } } } if(a[15]=='1') s++; for(i=1;i<16;i++) { if(a[15-i]=='1') s+=(1<

说明:如果不是16位二进制则会提示错误。 2.将编写好的程序2输入、编译、连接并运行。 程序2清单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int t0,t1,t2,t3,i,j; int a[16]; printf("请输入一个十进制数:"); scanf("%d",&t0); t1=t0; for(i=0;i<16;i++) { t2=t1/2; if(t2>1) a[i]=t1%2; else if(t1==1) { a[0]=1; for(i=1;i<16;i++) a[i]=0; } else if(t1==2) { a[i]=0; a[i+1]=1; for(j=i+2;j<16;j++)

实验指导书(UML)

《统一建模语言》实验指导书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 李林林 2009年3月

目次 实验一rose的使用 (3) 实验二用例图 (4) 实验三类图、对象图 (7) 实验四序列图与协作图 (8) 实验五状态图 (12) 实验六活动图 (14) 实验七包图、构件图和部署图 (15) 实验八运用UML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图书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6)

实验一rose的使用 【实验题目】:rose的使用 【实验目的】:熟悉rose的环境,掌握rose的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熟悉rose界面的5大部分:浏览器、文档窗口、工具栏、框图窗口和日志; 界面的五大部分是浏览器、文档窗口、工具栏、框图窗口和日志。它们的作用如下: 浏览器:用于在模型中迅速浏览,屏幕左边的树型视图 利用浏览器,可以: a)增加模型元素 b)浏览现有模型元素 c)浏览现有模型元素之间的关系 d)移动模型元素 e)更名模型元素 f)将模型元素加进框图 g)将文件或URL链接到元素 h)将元素组成包 i)访问元素的详细规范 j)打开框图 (2)使用rose创建模型,保存模型,导出与导入模型,向Web发表模型; 保存模型的方法: file->save 导出与导入模型 导出模型的方法: file->export model 导出类包的方法: file->export 导出类的方法: file->export 导入模型、包或类的方法: file->import model 选择要导入的文件名,可选文件类型:模型(.mdl)、petal(.ptl)。类别(.cat)、子系统(.sub) 将模型发表到web的方法: tools->web publisher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教学设计

高三级物理科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

4.应对策略:3+x高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中没有把电表的改装列入考试范围,因此对多用电表测量电压和电流重在掌握使用和读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测电阻的使用步骤,在测电阻前先介绍多用电表中的欧姆挡的原理。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多用电表(50型)、导线、电池、电键、滑动变阻器、电阻箱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讨论教学 六、教学过程(要与备课组“20+20”课堂教学建模相一致)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时 间 学生活动 时 间 设计意图 及资源准 备 (一)引入新课 1、通过前面的电学实验同学们掌握了电 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有哪一种仪器既能测电 压又能测电流的呢? 2、多用电表除了能测电压和电流还能有 哪些功能? 3、本节课我们就一起了解多用电表并探 究多用电表的使用 1 分 钟 多用电表在生活中 也略有所闻,学生自然 就会想到多用电表 1 分 钟 与 教 师 活 动 同 步 进 行 资源 准备:摆放 在实验台 上的多用 电表等器 材及多媒 体展示; 设计 意图:激发 学生的求 知欲望 (二)进行新课 1、介绍多用电表的外形并对关键部件 多媒体展示多用电表并引导学生观察欧 姆表、交直流电压电流表、交流2.5V电压表 表盘的特点 4 分 钟 (1)观察多用电表 的外形,认识选择开关 的测量项目及量程;在 《导与练》P108例1图 甲1标上相应的部件名 称; (2)交流与讨论: 欧姆表、交直流电压电 流表、交流2.5V电压表 表盘各有什么特点?学 生代表发言; (3)检查多用电表 5 分 钟 与 教 师 活 动 交 替 进 行 资源 准备:多媒 体展示多 用电表的 外形; 设计 意图:(1)、 让学生了 解多用电 表的功能 和各刻度 线的特点, 为量程的

汇编实验报告

南华大学 实验名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本2010 电气信息类03班 学号:20104030342 姓名:谢志兴 指导教师:刘芳菊 日期:2012 年 6 月10 日

实验一DEBUG的熟悉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DEBUG的命令; (2)使用DEBUG命令在数据段中查看程序运行的结果; (3)利用DEBUG运行简单的程序段。 二、实验内容 1)输入程序观察寄存器变化 使用DEBUG命令,将下面的程序段写入内存,逐条执行,观察每条指令执行后,CPU中相关寄存器的内容变化。注意用T命令执行时,CS: IP寄存器的内容。 MOV AX, 4E20 ADD AX, 1416 MOV BX, 2000 ADD AX, BX MOV BX, AX ADD AX, BX MOV AX, 001A MOV BX, 0026 ADD AL, BL ADD AH, BL ADD BH, AL MOV AH, 0 ADD AL, BL ADD AL, 9C 2)输入下面的程序,这是一个两个数相与的程序。结果存放在MSG2单元中,偏移地址为?值为多少? DSEG SEGMENT MSG1 DW 7856H, 2038H MSG2 DW? DSEG ENDS CSEG SEGMENT ASSUME CS: CSEG, DS: DSEG

START: MOV AX, DSEG MOV DS, AX MOV AX, MSG1 AND AX, MSG1+2 MOV MSG2, AX MOV AL, 0 MOV AH, 4CH INT 21H CSEG ENDS END START 程序的跟踪执行操作 在DOS下直接输入文件主名就可以执行文件了,有的程序会显示结果,可能执行后什么结果都没有,是因为程序中没有显示命令。那么如何查看程序的运行结果呢? 程序执行过程的跟踪操作步骤如下: (1)在DOS下输入:DEBUG 文件名.EXE (2)在DEBUG提示符下输入U命令 如果程序中有数据段,可以看到反汇编后第一句可执行语句为: A地址:B地址MOV AX, K地址如:1261:0000 MOV AX, 1260 其中:K地址就是数据段的段寄存器内容,A地址为代码段段寄存器地址,B地址为程序第一条指令的偏移地址。 (3)可以用T命令单步执行指令,执行到MOV AH, 4CH时结束,也可以用G命令执行整个程序,输入:G=B地址(如:G=0000) (4)用D命令查看程序执行后数据段的变化 输入:D K地址:0 (如:D1260:0)

UML实验报告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 实验报告 学号:180108213 姓名:庞志伟 班级:08级软件2班 指导老师:姚宇峰

实验及作业一 一、实验目的 了解软件工程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的统一建模语言UML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 装有Visio、RathionalRose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 1、复习阐述“软件工程开发模型”的相关概念,并分析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写成实验报告。 2、熟悉UML软件设计工具Visio、Rational Rose的安装及环境 四、实验过程及结果 1、软件工程开发模型有(1)瀑布模型,(2)原型模型,(3)螺旋模型,(4)喷泉模型(1)瀑布模型 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即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优点: 1)为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瀑布模型查点。 2)当前一阶段完成后,您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 3)可在迭代模型中应用瀑布模型。 缺点: 1)在项目各个阶段之间极少有反馈。 2)只有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后期才能看到结果。 3)通过过多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阶段。 (2)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又称快速原型,它是增量模型的另一种形式;它是在开发真实系统之前,构造一个原型,在该原型的基础上,逐渐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用户或客户对原型进行评价,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通过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客户的要求,开发人员可以确定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第二步则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开发客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优点: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具体的题目实例,使学生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 数学建模分析和解决的基本过程。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努力进取的的学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 能力,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二、实验题目 (一)题目一 1、题目:电梯问题有r个人在一楼进入电梯,楼上有n层。设每个 乘客在任何一层楼出电梯的概率相同,试建立一个概率模型,求直 到电梯中的乘客下完时,电梯需停次数的数学期望。 2、问题分析 (1)由于每位乘客在任何一层楼出电梯的概率相同,且各种可能的情况众多且复杂,难于推导。所以选择采用计算机模拟的 方法,求得近似结果。 (2)通过增加试验次数,使近似解越来越接近真实情况。 3、模型建立 建立一个n*r的二维随机矩阵,该矩阵每列元素中只有一个为1,其余都为0,这代表每个乘客在对应的楼层下电梯(因为每 个乘客只会在某一层下,故没列只有一个1)。而每行中1的个数 代表在该楼层下的乘客的人数。 再建立一个有n个元素的一位数组,数组中只有0和1,其中1代表该层有人下,0代表该层没人下。 例如: 给定n=8;r=6(楼8层,乘了6个人),则建立的二维随机矩阵及与之相关的应建立的一维数组为: m =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c = 1 1 0 1 0 1 1 1 4、解决方法(MATLAB程序代码):

n=10;r=10;d=1000; a=0; for l=1:d m=full(sparse(randint(1,r,[1,n]),1:r,1,n,r)); c=zeros(n,1); for i=1:n for j=1:r if m(i,j)==1 c(j)=1; break; end continue; end end s=0; for x=1:n if c(x)==1 s=s+1; end continue; end a=a+s; end a/d 5、实验结果 ans = 6.5150 那么,当楼高11层,乘坐10人时,电梯需停次数的数学期望为6.5150。 (二)题目二 1、问题:某厂生产甲乙两种口味的饮料,每百箱甲饮料需用原料6 千克,工人10名,可获利10万元;每百箱乙饮料需用原料5千 克,工人20名,可获利9万元.今工厂共有原料60千克,工人 150名,又由于其他条件所限甲饮料产量不超过8百箱.问如何 安排生产计划,即两种饮料各生产多少使获利最大.进一步讨 论: 1)若投资0.8万元可增加原料1千克,问应否作这项投资. 2)若每百箱甲饮料获利可增加1万元,问应否改变生产计划. 2、问题分析 (1)题目中共有3个约束条件,分别来自原料量、工人数与甲饮料产量的限制。 (2)目标函数是求获利最大时的生产分配,应用MATLAB时要转换

汇编实验报告

XXXX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成 绩 实验学时 评语: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班级: 学号: 姓名: 地点: 时间:

实验一汇编语言编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 (2)掌握DOS功能调用的使用方法 (3)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的调试运行过程 二、实验内容 1. 将指定数据区的字符串数据以ASCII码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并通过DOS功能调用完 成必要提示信息的显示。 2. 在屏幕上显示自己的学号姓名信息。 3. 循环从键盘读入字符并回显在屏幕上,然后显示出对应字符的ASCII码,直到输 入”Q”或“q”时结束。 4. 实验中使用的DOS功能调用: INT 21H AH 值功能调用参数结果 1 键盘输入并回显AL=输出字符 2 显示单个字符(带Ctrl+Break检查) DL=输出字符光标在字符后面 6 显示单个字符(无Ctrl+Break检查) DL=输出字符光标在字符后面 8 从键盘上读一个字符AL=字符的ASCII码 光标跟在串后面 9 显示字符串DS:DX=串地址, ‘$’为结束字符 4CH 返回DOS系统AL=返回码 例如,实现键盘输入并回显的完整代码: MOV AH 01H INT 21H 三、实验结果 1. 将指定数据区的字符串数据”Let us go !”以ASCII码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并通过 DOS功能调用完成必要提示信息的显示: 2. 在屏幕上显示自己的学号姓名信息 3.循环从键盘读入字符并回显在屏幕上,然后显示出对应字符的ASCII码,直到输 入”Q”或“q”时结束。

四、实验原理 DATA SEGMENT MES DB 'NUMBER: 03099018 ',0AH,0DH,'NAME: Feng Xiaokang',0AH,0DH,'$' CENT DB 'Let us go !','$' ENTE DB 0AH,0DH,'$' INFO DB 'Origin: ','$' ASCI DB 'ASCII : ','$' MSG1 DB 'If you want to quit please press...q/Q...',0AH,0DH,'$' MSG2 DB 0AH,0DH,'Char: $' RS DB ' ASCII: $' SD DB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存储数据 MOV DS,AX MOV DX,OFFSET MES ;显示数据 MOV AH,09H INT 21H MOV DX,OFFSET MSG1 MOV AH,09H INT 21H MOV DX, OFFSET CENT MOV SI, DX T: MOV AL,[SI] CMP AL,'$' JZ C1 AND AL,0F0H ;取高4位 MOV CL,4 SHR AL,CL CMP AL,0AH ;是否是A以上的数 JB A ADD AL,07H A: ADD AL,30H MOV DL,AL ;show character MOV AH,02H INT 21H

《可视化建模与UML》实验1-5指导教案

可视化建模与UML 实 验 指 导 井大电信学院 2015.03

目录 实验一常用建模软件 (3) 实验二需求定义与陈述 (4) 实验三用例建模 (8) 实验四类图(与对象图)建模 (10) 实验五UML静态模型分析 (11) 实验六交互建模(顺序图与协作图) (14) 实验七行为建模(状态图和活动图) (16) 实验八* 构件图和部署图建模 (20) 实验九* 交互概述图 (22) 实验十* 设计建模实例与分析 (27) 实验十一* 数据库建模实例与分析 (29)

实验一常用建模软件的使用 【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UML建模工具。 2.熟练掌握Rational Rose的基本操作 3.掌握UML规则和相关机制。 4.掌握UML的可见性规则和构造型的作用。 【实验性质】 验证性实验 【实验环境要求】 Pentium II以上微机,Windows2000以上操作系统,Rational Rose2003,Microsoft Visio,网络。 【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安装Rational Rose2003或其它任意一种UML建模工具。本项内容实验者根据情况选择并在实验课外完成。 二、练习使用建模工具建立各种UML图形,并对图形进行相应编辑和修改。认识各种UML关系及可见性符号,并用工具表示出来。 【分析与讨论】 1.总结UML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以及使用UML建模的必要性。 2.比较不同建模工具。 【实验导读】 关于Rational Rose2003的安装。Rational Rose的安装比较麻烦,通过安装Rational Rose2003,并在安装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解决和理解

数据分析与建模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实验课成绩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数据分析与建模 开课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15 —2016 学年第 1 学期

实验报告填写规范 1、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 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本实验报告书写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管理学院实验课程。 3、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 验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在课程全部实验项目完成后,应按学生姓名将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并给出实验课程成绩。 4、学生必须依据实验指导书或老师的指导,提前预习实验目的、实验基本原理及方法,了 解实验内容及方法,在完成以上实验预习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教师将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5、学生应在做完实验后三天内完成实验报告,交指导教师评阅。 6、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同时要认真完整保存实验报 告。在完成所有实验项目后,教师应将批改好的各项目实验报告汇总、装订,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画出图形 由图x=4时,y最大等于1760000 (2)求关于所做的15%假设的灵敏性 粗分析: 假设C=1000 即给定r y=f(x)=(1500-100x)1000(1+rx)=-100000rx^2+1500000rx-100000x+1500000 求导,f’(x)=-200000rx+1500000r-100000,令f’(x)=0,可得相应x值,x=(15r-1)/2r Excel画出相应图形

汇编实验报告

实验一 DOS常用命令及8088/86指令使用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下列知识: 1、DOS命令: CD,DIR,DEL,RENAME,COPY。 2、8088指令: MOV,ADD,ADC,SUB,SBB,DAA,XCHG 3、DEBUG命令: A,D,E,F,H,R,T,U。 4、BCD码,ASCII码及用十六进制数表示二进制码的方法。 5、8088寄存器: AX,BX,CX,DX,F,IP。 实验类型:验证 内容及步骤 一、DOS常用命令练习 1、开机后,切换到命令提示符窗口下,出现提示符后键入命令DIR, 查看此目录下所有文件。 2、键入命令CD..进入上级目录,再查看此目录下所有文件。 3、将一张3.5寸软盘插到 A驱动器中,用DIR命令查看盘上文件。 4、用命令 COPY https://www.360docs.net/doc/181789873.html, BUG 复制一个文件。 5、用命令 RENAME BUG BG 将BUG 文件改为BG。 6、用命令 DEL BG 将文件BG删除。 在操作时要注意提示信息,并按提示操作。 二、DEBUG 命令使用 1、键入 DEBUG 进入 DEBUG 控制状态,显示提示符 '- '。 2、用命令 F100 10F 'A' 将'A'的ASCII码填入内存。 3、用命令 D100 10F 观察内存中的十六进制码及屏幕右边的ASCII字符。 4、用命令 F110 11F 41 重复上二项实验,观察结果并比较。 5、用命令 E100 30 31 32 …… 3F将30H-3FH写入地址为100开始的内存单元中,再用D命令观察结果,看键入的十六进制数是什么字符的ASCII码? 6、用H命令检查下列各组十六进制数加减结果并和你的手算结果比较: (1)34H,22H (2)56H,78H (3)A5,79H (4)1284H,5678H (5)A758H,347FH 7、用R命令检查各寄存器内容,特别注意AX,BX,CX,DX,IP及标志位中ZF,CF和AF的内容。 8、用R命令将AX,BX内容改写为1050H及23A8H。 三、8088常用指令练习 1、传送指令 用A命令在内存100H处键入下列内容: -A 0100↙ ****:0100 MOV AX,1234↙ ****:0103 MOV BX,5678↙ ****:0106 XCHG AX,BX↙ ****:0108 MOV AH,35↙ ****:010A MOV AL,48↙

UML实验指导书

UML 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UML建模基础 (3) 实验二用例图 (4) 实验三UML类图 (9) 实验四对象图 (13) 实验五包图 (14) 实验六状态图 (17) 实验七活动图 (21) 实验八时序图与协作图 (22) 实验九组件图 (26)

实验一UML建模基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UML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的基本菜单及操作。 2、掌握UML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 3、掌握UML规则和相关机制。 4、掌握UML的可见性规则和构造型的作用。 [实验内容和步骤] 1、练习使用建模工具建立各种UML图形,并对图形进行相应编辑 和修改。 2、认识各种UML关系及可见性符号,并用工具表示出来。 [分析与讨论] 1、总结UML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以及使用UML建模的必要性。

实验二用例图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例的概念。 2、掌握UML用例图的组成、作用以及使用场合。 3、掌握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各种关系。 4、学习针对具体场景使用用例图进行分析说明的方法。 5、掌握用例描述的概念和基本结构,以及用例描述的作用。 [实验内容和步骤] 1、什么是用例,什么是场景?用例和场景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用例是用户希望系统具备的功能,它定义了系统的行为特征。 2、用例图中有哪些组成元素?在UML中是如何表示的? 用例图的组成元素有参与者、用例、关系、系统。 3、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包含关系、扩展关系和泛化关系各代表什么含义?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对以上三种关系各举一例,画出用 例图,并进行说明。 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包含关系实际上就是面向对象语言中对象之间的调用关系,扩展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依赖的关系,泛化关系实际上就是面向对象中的继承关系。 4、为了满足物业中介行业的信息化要求,甲公司基于详尽的需求调研与分析,准备研发一套符合市场需要的、实用的信息管理 系统。主要将实现客户资料信息管理、客户委托(出租、出售、租赁、购买)信息管理、业务线索生成与管理、房源状态自动 更新、权限管理、到期用户管理、房源组合查询等功能。该公 司小王,通过多次的与潜在客户的交流与沟通,完成了最初的 用例模型的开发,下是一个用例模型的局部: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 实验一计算课本251页A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最大特征向量 1 实验目的 通过Wolfram Mathematica软件计算下列A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最大特征向量。 2 实验过程 本实验运用了Wolfram Mathematica软件计算,计算的代码如下:

3 实验结果分析 从代码的运行结果,可以得到最大特征根为5.07293,最大特征向量为 {{0.262281},{0.474395},{0.0544921},{0.0985336},{0.110298}},实验结果 与标准答案符合。

实验二求解食饵-捕食者模型方程的数值解 1实验目的 通过Wolfram Mathematica或MATLAB软件求解下列习题。 一个生物系统中有食饵和捕食者两种种群,设食饵的数量为x(t),捕食者为y(t),它们满足的方程组为x’(t)=(r-ay)x,y’(t)=-(d-bx)y,称该系统为食饵-捕食者模型。当r=1,d=0.5,a=0.1,b=0.02时,求满足初始条件x(0)=25,y(0)=2的方程的数值解。 2 实验过程 实验的代码如下 Wolfram Mathematica源代码: Clear[x,y] sol=NDSolve[{x'[t] (1-0.1y[t])x[t],y'[t] 0.02x[t]y[t]-0.5y[t],x[0 ] 25,y[0] 2},{x[t],y[t]},{t,0,100}] x[t_]=x[t]/.sol y[t_]=y[t]/.sol g1=Plot[x[t],{t,0,20},PlotStyle->RGBColor[1,0,0],PlotRange->{0,11 0}] g2=Plot[y[t],{t,0,20},PlotStyle->RGBColor[0,1,0],PlotRange->{0,40 }] g3=Plot[{x[t],y[t]},{t,0,20},PlotStyle→{RGBColor[1,0,0],RGBColor[ 0,1,0]},PlotRange->{0,110}] matlab源代码 function [ t,x ]=f ts=0:0.1:15; x0=[25,2]; [t,x]=ode45('shier',ts,x0); End function xdot=shier(t,x)

实验报告: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报告: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等次 一、实验目的: 1.会使用多用电表测量 、电流和 2.会使用多用电表测量二极管的 ,并据此判断二极管的 。 3.会使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中的电学元件. 二、实验原理: 欧姆表:欧姆表由灵敏电流计表头、电池、变阻器改装而成,欧姆表内阻就是这三部分电阻的串联阻值,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x g R R R r E I +++=)(0 电流I 与x R 有一一对应关系,就可测出不同的电阻。可画出其内部如图1所示: 多用电表: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是由灵敏电流计表头改装来的,所以欧姆表、电流表和电压表可以公用一个表头改装成一个多用电表。 三实验器材: 多用电表、直流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小电珠、二极管、定值电阻.电学黑箱 四、实验步骤 1.观察多用电表的外形,认识选择开关的测量项目及量程. 2.检查电表的指针是否停在表盘刻度 端的零位置,若不指零,则可用小螺丝刀进行机械调 。 3.将 、 表笔分别插入“+”“-”插孔. 4.如图甲所示连好电路,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置于直流 挡,测小电珠两端的电压. 5.如图乙所示连好电路,将选择开关置于直流 挡,测量通过小电珠的电流. 6.利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三个定值电阻的阻值,比较测量值和真实值的误差. 7.研究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利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二极管两个引线间的电阻,确定正负极. 8.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1.元件与现象 图1

五:实验过程: 1、测量小灯泡两端电压: ①按照甲电路图连接电池、开关、变阻器、小灯泡。 ②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调至档,为了安全先选择最大量程,试测以 后再选择合适的量程。 ③通过两个表笔将多用电表与小灯泡联在一起,读出小灯泡两端电压为伏。 2、测量小灯泡中的电流: ①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调至档,为了安全先选择最大量程,试测以后再选择合适的量程。 ②通过两个表笔将多用电表与小灯泡联在一起,读出小灯泡两端电压为伏。 ③通过两个表笔将多用电表与小灯泡联,读出小灯泡中通过的电流为安。 3.测量定值电阻: ①将多用电表的、表笔分别插入+、-插孔,选择开关旋至(“Ω”)档。 ②将两个表笔在一起,调节旋钮,直至指针指到侧0位置。 ③测量电阻并读出数据。R= Ω ④如果测量另一电阻时改变了量程,必须重新进行。 4、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 ①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调至档,并选择×10或×100的档位。 ②将两个表笔在一起,调节旋钮,直至指针指到侧0位置。 ③用右手像握筷子那样抓住两表笔,接触到左手拿的二极管两端的电极。 ④测量出二极管的电阻并读出数据。 R= Ω,说明现在连接黑表笔的是二极管的极。 ⑤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调至×100或×10的档位。并将二极管电极颠倒,重新测量。 R= Ω,说明现在连接黑表笔的是二极管的极。 5.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汇编实验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Debug程序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DEBUG程序中的命令,学会在DEBUG下调试运行汇编语言源程序。 2、掌握8086/8088的寻址方式及多字节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利用DEBUG程序中的“E”命令,将两个多字节数“003F1AE7H”和“006BE5C4H”分别送入起始地址为DS:0200H和DS:0204H两个单元中。 2、分别用直接寻址方式和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编写程序段,实现将DS:0200H 单元和DS:0204H单元中的数据相加,并将运算结果存放在DS:0208H单元中。要求: 本次实验的内容均在DEBUG下完成,实现数据的装入、修改、显示;汇编语言程序段的编辑、汇编和反汇编;程序的运行和结果检查。 三.实验过程和程序 1、启动DOS操作系统 2、运行https://www.360docs.net/doc/181789873.html,程序(若当前盘为C) C:>DEBUG↙ – ;(“–”为DEBUG提示符,仅当屏幕出现该提示符后,才可输入DEBUG命令) 3、用“A”命令编辑和汇编源程序 –A ↙ 186E:0100 MOV AX,[0200]↙ 186E:0103 MOV BX,[0202]↙ 186E:0107 ADD AX,[0204]↙ 186E:010B ADC BX,[0206]↙ 186E:010F MOV [0208],AX↙ 186E:0112 MOV [020A],BX↙ 186E:0116 ↙ 4、用“U”命令反汇编验证源程序 –U CS:0100↙ 186E:0100 A10002 MOV AX,[0200] 186E:0103 8B1E0202 MOV BX,[0202] 186E:0107 03060402 ADD AX,[0204] 186E:010B 131E0602 ADC BX,[0206] 186E:010F A30802 MOV [0208],AX 186E:0112 891E0A02 MOV [020A],BX 186E:0116 – 注意:

实验二+用Visio绘制UML图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用Visio绘制UML图 1.1.实验基本目的 本实验练习使用Microsoft Visio软件绘制UML图。 1.2.实验原理 UML是一种可视化建模语言,由视图(view)、图(diagram)、模型元素(model element)和通用机制(general mechanism)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视图表示系统的各个方面,由多个图构成。每个图使用了多个模型元素。在此基础上,通用机制为图做进一步补充说明,如:注释、元素的语义说明。 图表绘制软件Visio可以用来绘制UML图。 1.3.实验设备 1.3.1.硬件: PC机:1台,连入局域网。 1.3. 2.软件: Microsoft Visio 2007 1.4.实验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用Visio绘制UML用例图、类图、顺序图,并掌握绘图技能。 1.5.实验内容 根据教材149页7.7题描述的问题域,完成以下题目: 1. 识别该系统中的用例并绘制用例图; 2. 为该系统绘制概念类图; 3. 针对选课用例绘制顺序图。 注:如果你的用例分析将第一次选课和第二次选课作为两个用例,绘制这两个用例的顺序图。

1.6.实验步骤 1.6.1.建立“UML模型图”文件 启动Visio,选择“软件和数据库”绘图类型中的“UML模型图”(见图1)。保存该文件。 图1 启动Visio中的UML模型图 1.6. 2.模型资源管理器 新建的UML模型文件的界面中有一个“模型资源管理器”(如图2所示),如果没有此窗口,可选择菜单“UML”->“视图”->“模型资源管理器”选项打开此窗口。 图2 模型资源管理器 所建立的UML模型均体现在模型资源管理器中。右键单击“UML系统1”->“模型”可以在弹出窗口中建立新的系统模型,如“动态模型”。 在模型下可以用“包”来组织系统中的UML图,右键单击包名(如:顶层包)可以在该包下新建“包”或者“UML图”。 在模型资源管理器中可以对模型、包、UML图以及各种UML图形元素进行重命名(单击右键->重命名)。 可以从模型资源管理器中将已存在于模型中的UML图形元素拖曳到绘图区,这样已

汇编实验报告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实验报告

西安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利用TD-TIPE连机软件调试汇编程序。 2、了解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的内部结构、工作方式、初始化编程及应用。 二、实验原理 基本输入输出实验。编写程序,使8255的A口为输出,B口为输入,完成拨动开关到数据灯的数据传输。要求只要开关拨动,数据灯的显示就改变。 三、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及处理 1.步骤: (1)硬件测试; (2)获得端口地址; (3)写出源程序, 2.源代码 (1)程序一 SSTACK SEGMENT STACK DW 32 DUP(?) S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TART: MOV DX, 0646H MOV AL, 90H OUT DX, AL AA1: MOV DX, 0640H IN AL, DX CALL DELAY MOV DX, 0642H OUT DX, AL JMP AA1 DELAY: PUSH CX MOV CX, 0F00H AA2: PUSH AX POP AX LOOP AA2 POP CX RET CODE ENDS END START (2)程序二 SSTACK SEGMENT STACK DW 32 DUP(?) S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TART: MOV DX, 0646H MOV AL, 90H OUT DX, AL AA1: MOV DX, 0640H IN AL, DX

uml实验指导书rose实验完成

目录 实验一用例图及进度安排 (2) 实验二活动图 (7) 实验三状态图 (15) 实验四类 (27) 实验五类的关系 (37) 实验六、七交互图 (43) 实验八、九对象图和包 (53) 实验十、十一组件图和部署图 (55) 实验十二正向工程 (62)

实验一用例图及进度安排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用例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活动图方法。 3.学习使用Microsoft Project对题目进行进度安排。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根据图书管理系统开发要求,在完成对系统的需求建模,得到用例模型后,应针对每个用例进行业务分析,说明其具体的业务流程,现系统分析部指派您完成该项任务。要求:对其中主要功能的用例书写书面用例。 四、实验步骤 书写“删除读者信息”用例的书面用例。一般应包含以下信息: (1)管理员在录入界面,输入待删除的读者名; (2)“业务逻辑”组件在数据库中,查找待删除的读者名; (3)如果不存在,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1),如果存在则继续; (4)“业务逻辑”组件判断“待删除的读者”是否可以删除; (5)如果不可以,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8),如果可以则继续; (6)在数据库中,删除相关信息; (7)显示删除成功信息; (8)结束。 分析: 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管理员首先登录系统,系统验证通过后,管理方可向系统查询数据,在查询后,系统会给出提示,有没有找到相关的数据,管理员根据系统查询的返回结果,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就是删除读者,在删除的过程中,系统会对查询得到的结果判断该记录是否可以删除,若可以删除,则给删除提示,若不能删除,也给相关的提示信息。 绘图步骤: (1)在用例图上双击main,出现如图1.1所示,为绘制用例图做好准备。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报告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__郑克龙___ 成绩____________ 组员1: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组员2: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实验1.(1)绘制函数cos(tan())y x π=的图像,将其程序及图形粘贴在此。 >> x=-pi:0.01:pi; >> y=cos(tan(pi*x)); >> plot(x,y) -4 -3 -2 -1 1 2 3 4 -1-0.8-0.6-0.4-0.200.20.40.60.8 1 (2)用surf,mesh 命令绘制曲面2 2 2z x y =+,将其程序及图形粘贴在此。(注:图形注意拖放,不要太大)(20分) >> [x,y]=meshgrid([-2:0.1:2]); >> z=2*x.^2+y.^2; >> surf(x,y,z)

-2 2 >> mesh(x,y,z) -2 2 实验2. 1、某校60名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如下:

93 75 83 93 91 85 84 82 77 76 77 95 94 89 91 88 86 83 96 81 79 97 78 75 67 69 68 84 83 81 75 66 85 70 94 84 83 82 80 78 74 73 76 70 86 76 90 89 71 66 86 73 80 94 79 78 77 63 53 55 1)计算均值、标准差、极差、偏度、峰度,画出直方图;2)检验分布的正态性;3)若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估计正态分布的参数并检验参数. (20分) 1) >> a=[93 75 83 93 91 85 84 82 77 76 77 95 94 89 91 88 86 83 96 81 79 97 78 75 67 69 68 84 83 81 75 66 85 70 94 84 83 82 80 78 74 73 76 70 86 76 90 89 71 66 86 73 80 94 79 78 77 63 53 55]; >> pjz=mean(a) pjz = 80.1000 >> bzhc=std(a) bzhc = 9.7106 >> jc=max(a)-min(a) jc = 44 >> bar(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