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四单元第五章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细胞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的是()

A.尿素

B.粪便

C.二氧化碳

D.水分

2.关于肾小囊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肾小球包裹在肾小囊腔内

B.肾小囊壁分为内、外两层

C.肾小囊内层壁紧贴在肾小球外面

D.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连通

3.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与其相连的血管是()

A.入球血管是小动脉,出球血管是小静脉

B.入球血管是小静脉,出球血管是小动脉

C.入球血管和出球血管都是小静脉

D.入球血管和出球血管都是小动脉

4.肾单位包括()

A.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

B.肾小球和肾小囊

C.肾小球和肾小管

D.肾小囊和肾小管

5.关于毛细血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转变成动脉血

B.组织细胞间隙的毛细血管中氧气的浓度大于组织细胞中氧气的浓度

C.肾小球毛细血管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D.小肠毛细血管回流的静脉血中,营养物质含量增多

6.与血浆相比,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

A.水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

7.水是生命之源。欧盟建议9~13岁的孩子,每天喝水1.68升;14~18岁少年,每天饮水量要达到2 升。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水分通过泌尿、排汗两条途径排出体外

B.天气炎热时或剧烈运动后,需要及时补充淡盐水

C.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

D.水参与人体的营养物质和废物等的运输

8.肾衰竭患者体内存留着多种毒素及代谢产物,通常需要进行血液透析。透析时,血液向透析液中排出的物质主要是()

A.血细胞、水、尿素、蛋白质

B.水、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

C.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D.红细胞、蛋白质、水、无机盐

9.尿的形成是连续的,尿的排出却是间歇的,其原因是()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肾脏的控制作用

C.膀胱的贮存作用

D.肾单位的泌尿作用

10.我们每日应喝适量的开水,这样有利于()

A.对无机盐的吸收

B.对葡萄糖的吸收

C.体内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

D.对水的吸收

11.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的血液分别是()

A.动脉血、动脉血

B.静脉血、静脉血

C.动脉血、静脉血

D.静脉血、动脉血

12.如图5-1所示的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Ⅱ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则曲线乙可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

B.若Ⅱ为胰腺内的毛细血管网,则曲线甲可表示胰液含量的变化

C.若Ⅱ为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网,则曲线甲可表示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D.若Ⅱ为骨骼肌内的毛细血管网,则曲线乙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13.如图5-2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模拟图,B 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 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B为肺,则C中流着静脉血

B.若B为小肠,则C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含量增加

C.若A为肺静脉,C为主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A、C都流着动脉血,则B代表的一定是肾小球

14.图5-3中曲线表示某人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A、B、C 表示组成肾单位的结构,那么B 内的液体和C 的结构名称分别是()

A.血液、肾小球

B.原尿、肾小囊

C.原尿、肾小管

D.尿液、肾小管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8分)

15.(16分)图5-4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问题。

(1)血液经过②________、⑤________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2)原尿流经④________时,其中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剩下的物质形成________。

16.(18分)血检、尿检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下表为医生对甲、乙、丙、丁四名男生体检时的血检结果统计,其中白细胞正常值为(4~10)×109个/升,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

(1)________,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献血,你认为三人较合适者应为________。

(2)图中标注的结构①④⑥中液体为原尿的是________(填序号)。原尿中的葡萄糖在流经肾小管时又全部回到血液的生理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3)假若①③的部位发生病变,⑥内的液体与正常人相比,多出的成分应是________和

________。

17.(24分)图5-6表示人体部分系统与组织细胞间的关系图,图中字母表示生理过程,序号表示物质。据图回答:

(1)营养物质经A 过程进入血液,该过程主要发生在________(填器官名称)。

(2)物质①进入血液后,与________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肺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

________。

(3)经B过程后,血液由________血变为________血。

(4)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通过图中的呼吸系统和________系统排出体外。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

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参考答案

1.B[解析] 排泄是指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等。体内的粪便是食物经消化后剩下的食物残渣,不属于细胞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体内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2.A[解析] 肾小囊由两层细胞构成,中间为一个空腔,内壁紧贴在肾小球的外面,有利于过滤作用的进行。肾小囊是由肾小管盲端膨大凹陷形成的,外层细胞与肾小管连成一体,中间的囊腔与肾小管连通。肾小球被肾小囊包裹着,但没有裹在肾小囊腔内。

3.D[解析] 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4.A[解析] 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5.C[解析] 肾小球毛细血管中流动的是动脉血。

6.B[解析]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了尿液,所以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7.A[解析] 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8.C[解析] 肾衰竭患者要通过血液透析排出体内的废物,该过程相当于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血液向透析液中排出的物质是小分子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血细胞、大分子的蛋白质不会进入透析液。

9.C[解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贮存。膀胱内贮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尿的排出却是间歇的。

10.C[解析] 人每天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必须维持相对的平衡,组织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随着呼吸和排汗也会排出一些水分。因此,我们每天应喝适量的开水,以便使体内的代谢废物能够随着尿液及时排出。

11.A[解析] 肾动脉属于体循环,里面流的是含氧多的动脉血,通过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因为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故仍然是动脉血。在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以外,其他小分子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而剩下的物质通过出球小动脉流出,由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红细胞运输的氧并没有减少,故血液仍然是动脉血。因此,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均是动脉血。

12.C[解析] 图示中,横坐标表示血流方向,因此Ⅰ、Ⅱ、Ⅲ分别表示的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它的一端连着入球小动脉,另一端连着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因此如果Ⅱ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那么血管Ⅰ是入球小动脉,血管Ⅲ是出球小动脉,在Ⅰ、Ⅲ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氧气含量

变化不大;胰腺具有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其内分泌部是胰岛,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外分泌部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故曲线甲不能表示胰液含量的变化;若Ⅱ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的血液中的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若Ⅱ为骨骼肌内的毛细血管网,当血液流经此处时,进行了物质交换,则Ⅲ中变为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的静脉血。

13.C[解析] 若B为肺,A是肺动脉,流静脉血,C是肺静脉,流动脉血。若B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少,养料多。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血液流动的方向:心房心室动脉。所以若A为肺静脉,C为主动脉,则B为心脏,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肾小球的一端连着入球小动脉,另一端连着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因此B结构可能是肾小球,若A、C都流着动脉血,则B也可能是心脏,如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肺静脉和主动脉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

14.C[解析] 图中A表示肾小球,B表示肾小囊,C表示肾小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和大部分的水经过肾小管的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经过尿道排出体外。图示曲线表示A内的血液和B内的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一样,但是经过C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都回到了血液中。

15.(1)肾小球肾小囊(2)肾小管尿液

[解析] 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入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剩下的物质如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16.(1)乙丁(2)④重吸收作用(3)血细胞大分子的蛋白质

[解析] (1)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10)×109个/升,由表可知,丙患者测定值为3.0×1010个/升,明显高于正常值。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增加,说明此人体内有炎症。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120~160克/升,而表中乙患者测定值为70克/升,低于正常值,判断此人患有贫血。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因为乙患者是B型血,没有B型血,因此可输入O型血。(2)图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外壁,③是肾小囊内壁,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⑥是尿液,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会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因此,④中液体为原尿;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

(3)当①肾小球或③肾小囊内壁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过滤的大分子蛋白质和红细胞被过滤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17.(1)小肠(2)红左心房(3)动脉静脉(4)泌尿

[解析] (1)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所以营养物质主要是在小肠被吸收的。(2)肺泡中的氧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氧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然后经肺循环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3)经B过程后,氧气会通过扩散作用从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入组织细胞,使得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4)人体内废物的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

呼吸系统呼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