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训练课教案

朗诵训练课教案
朗诵训练课教案

朗诵训练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明确什么是朗诵及朗诵的重要性;

2、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与方法;

3、通过朗诵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体味汉语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朗诵训练技巧与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朗诵训练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训练为主

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什么是朗诵?

朗诵就是把书面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用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言语表达出来,以期产生更强烈的感染力。

朗诵是语文学习中必备的基本功。能够成功地朗诵作品,可以说是能够深入理解和把握作品的表现。

二、朗读与朗诵的区别

朗诵必须有文字为依据,这和朗读相同。但它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供欣赏的表演,因此,朗诵除了必须脱离文字稿用口替作者说话以外,还须有眼神、手势、形体动作相配合来帮助表情达意。这样,朗诵就不仅令是诉诸听觉的语言艺术,而且有诉诸视觉的艺术造型,因此它和戏剧表演很相近。而这些,恰恰是朗读不必多加考虑的。

当然,朗读可以从朗诵中吸取大量的营养,甚至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朗诵,以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

三、朗诵的作用

1、朗诵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语言技能之一;

2、朗诵是普通话正音训练的重要方式;

3、朗诵是由说到读的重要桥梁,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

4、朗诵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充分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重要途径。

四、朗诵的基本要求:

1、用准确的普通话读。要按普通话语音的声、韵、调准确地读,这是严格的基本训练,是朗诵的基础;

2、发音要响亮清楚。响亮清楚不仅仅是音量的问题,也是语言基本功的问题,应该练一练吐字归音,提高字音的清晰度;

3、忠于原作,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吃字(即不把字音含糊不清地带过去);

4、读得流利,就是说要读得流畅自然,快慢适当,不破词,不破句,不重复字句;

5、有感情地读。有感情地读是朗诵的高要求。只有发自内心的富有真情实感的朗读,才能引起听众的想象,激发起听众的情感,获得听众的共鸣。

五、朗诵技能训练:

(一)吐字归音

吐字归音是语言艺术中的咬字发音的方法。吐字是对声母的发音要求,归音是对韵腹、韵尾的要求。要掌握好发音部位,吐字有力,韵腹拉开立起,圆润饱满,尾音归音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训练:读下列绕口令——

1、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2、八百标兵奔北坡,北边炮兵并排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3、一个胖娃娃,画了三个大花活蛤蟆;三个胖娃娃,画不出一个大花活蛤蟆。画不出一个大花活蛤蟆的三个胖娃娃,真不如画了三个大花活蛤蟆的一个胖娃娃。

(二)调节气息,科学发音

1、运气发声

口语表达中的亮度、力度、清晰度,以及音色的甜润、优美、持久等,都主要取决于气息的控制和呼吸的方式。

主要呼吸器官包括:呼吸道、胸腔、肺和腹肌,呼气和吸气时其主要运动状况如下:胸腔:胸内的体腔部分是胸腔。胸腔外部是胸廓,胸廓的活动是由胸部多组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来完成的。胸腔的底部是膈肌(横膈膜),把胸腔和腹腔隔开。

肺:在胸腔的内部,肺组织呈海绵状,吸气时胀起,呼气时瘪缩。

腹肌:是腹部肌肉的总称。我们把使胸腔扩大以完成吸气的肌肉统称为吸气肌肉群,把使胸腔缩小以完成呼气的肌肉统称为呼气肌肉。

发音时,声带先闭拢,由肺送来的气流在一定压力下冲开声门,这时,声带又因本身的弹性而重新闭合。由肺送来的气流又因压力增大而再度冲开声门。这一开一闭称为一个周期。气流通过声门以后,再经过咽腔、口腔或鼻腔等各共鸣腔体,从唇部或鼻孔发出声音。

呼吸方式主要有:

(1)胸式呼吸(浅呼吸),主要是通过提起胸骨扩大胸腔的前后左右径来完成,吸入量小,声音虚而不实,且喉头负担过重,声音不能持久。

(2)腹式呼吸(单纯横膈膜式呼吸),主要是靠降下隔肌扩大胸腔的上下径来吸气。呼气时腹部放松、外突是采用这种呼吸方式的标志。容易造成声音闷、暗、空的特点。

(3)胸腹联合呼吸(深呼吸),是胸、腹两种呼吸方式的结合。吸入量大,有一定的厚度,但吸进得快,排出得也快。

(4)有控制的胸腹联合呼吸,吸入量大,呼气时,两肋逐渐放松,同时小腹自然内收,使呼出的气流均匀、稳劲。易于产生坚实、响亮的音色,它是多种音色变化的基础。

2、吸气训练

通过训练,掌握急吸缓呼、深吸缓出的科学发声方法。

训练要领:扩展两肋,小腹微收,将气吸收肺底。一般感觉左右展开的幅度大于前后,后腰部大于腹部。

训练方法:

(1)以衣襟中间的钮扣为标记,把气缓缓吸到最下面一颗钮扣的位置;

(2)坐在椅子的前沿,上身略向前倾,“沿着后背”将气缓缓吸入体内。这种方法排除了单纯的胸部用力吸气的可能,容易获得两肋打开的实际感觉;

(3)闻花香——站立,胸自然挺起,两肩下垂,小腹微收,从容地如闻花香一样地吸气。觉两肋渐开,气吸进八成满;控制一两秒钟,再缓缓呼出,用这种方法体会降膈和开肋;

(4)调整意念,觉得气是从全身的毛细孔吸入体内的。这样会使你的两肋较充分展开;

(5)“半打”哈欠。不张大嘴地打哈欠,进行最后一刻的感觉和胸腹联合呼吸吸气最后

一刻的感觉相近。

3、呼气训练

通过训练,锻炼控制气息流速和压力的能力。做到稳劲、持久。

训练要领:呼气要平稳、有控制,根据内容和情感的变化调节呼气的快慢、强弱。

训练方法:

(1)均匀、缓慢地吹去桌面上的尘土(25-30秒);

(2)数数1-30(以每秒二个的速度数:1、2、3、4……声音要规整、圆润,不感到挤压、力竭);

(3)数葫芦。清晰地发:“一口气数不了二十个葫芦,一个葫芦,两个葫芦,三个葫芦,四个葫芦……”;

(4)齿缝放气:“丝——”

4、有控制的胸腹联合式呼吸训练

通过训练,学会控制,从而使声音丰满圆润,刚柔相济。

训练方法:长句练习——

鲁迅|| 是| 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三)适当运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技巧主要包括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

1、停顿:

停顿就是指词语或语句之间声音上的间歇。恰当地处理停顿,语言会变得参差错落,间歇有序,语音层次分明。如:

①亲爱的/爸爸,妈妈欢迎您。

②“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停顿有“结构停顿”、“生理停顿”、“语法停顿”、“感情停顿”之分。

(1)结构停顿:

结构停顿的时值长短大致是“题目>段落>自然段>层次>句子”。

(2)生理停顿

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能割裂语法结构。

训练:

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政府/ 就怕了。(鲁迅《“友邦惊诧”论》)

(3)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指有明显的语法标志的停顿。语法标志主要是指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大致是:“。”> “;”> “,”> “、”。另外,诗歌中的“音步”停顿也属于语法停顿。

训练:

①这晨曲融合了老少几代人的意志,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跳荡着亢奋的节律。这晨曲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深深呼唤着勤奋、进取、毅力,面向光明,面向未来,自强不息!

(杨子敏《黎明的脚步》)

②乡愁

〔台湾〕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4)感情停顿

为强调某一特定的意义或感情,在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作适当的停顿,这叫感情停顿,又称强调停顿。

训练:

①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说明:“遵义会议”之后没有标点符号,但是为了突出“遵义会议”的地位,强调“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伟大意义,就应有一个停顿,而且比下面的其它强调停顿时间要长一些。“纠正了”、“团结了”、“使得”、“转到了”、“执行了”这些词语后面也没有标点,但为清楚显示“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应用停顿,句中划“║”和“│”的都表示强调停顿。

如果不仔细揣度作品而任意作强调停顿,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例如贺敬之《雷锋之歌)中的一句:“来呵!让我们紧紧挽住雷锋的这三条刀伤的手臂吧!”有人在“三条”之后略作停顿,就会给听众造成“三条手臂”的错觉,影响理解的正确性。

②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鲁迅《“友邦惊诧”论》)

2、重音:

朗读或说话时,根据结构和表达的需要,会有意识地把一些词语乃至于句子读或者说得重一些,这就是重音。

重音分为词重音和语句重音。

(1)词重音:单音词单念时没有词重音的讲究,在多音节词里,有几种不同的音量格

式。多音节词中的词重音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种格式:

①中重式:国旗、电话、百姓、汽车、春天

②重轻式:眼睛、桌子、麻烦、好处、木匠

③中次轻重式:世界杯、研究生、展览馆、奥运会

④中次轻中重式:武汉大学、东方时空、二氧化碳

⑤重轻中轻式:讨论讨论、打听打听、学习学习

(2)语句重音

语句重音有一般重音和逻辑重音之分。

①一般重音,也叫自然重音、语法重音,是由语言本身的自然节奏所决定的,不因说话人或朗读者的不同而改变。

A、定语、状语、补语比它们的中心词读得重些。如:

a、“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那块丑石。”

b、“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

c、“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

B、谓语中心词常重读。如:

a、“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b、“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

C、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常重读。如: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D、用作比喻的词一般重读。如: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腿,领着我们向前去。”

E、人名、地名的最后一个字常重读。如:“北京、济南”。

②逻辑重音,也叫强调重音。强调重音根据文句所表现的意图和情感来决定重读部分。如:

“原来你在这儿。”——原来你并未离开或原来你已经来了。

“原来你在这儿。”——原来你并不在别的什么地方。

“原来你在这儿。”——原来是你不是别人。

3、语调:

我们把一个汉字音高的升降变化称为声调,一句话的调子的高低升降变化称为语调。语调分为平调、升调、降调、曲调四种。

(1)平调:语调平稳,变化不大,始终保持同一高低常用来表示严肃、冷淡、叙述、介绍等语气。例如: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用舒缓的语气,读出大海的宁静带给人的愉悦)

(2)升调:语调前平后高,或句末上升,常用来表示怀疑、反问、惊讶、号召、呼唤、口令等。如:

①“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