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总复习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滑脱现象

2、扭矩因数

3、底水锥进

4、配注误差

5、裂缝的导流能力

1、油井流入动态

2、吸水指数

3、蜡的初始结晶温度

4、气举采油法

5、等值扭矩

1、采油工程

2、流动效率

3、滑脱损失

4、气举启动压力

5、冲程损失

二、填空题

1.根据压裂过程中作用不同,压裂液可分为、、。

2. 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动载荷包括、和摩擦载荷等。

3.压裂液滤失于地层主要受三种机理的控制:、、。4.自喷井生产过程中,原油由地层流至地面分离器一般要经过的四个基本流动过程是、、和。

5.目前常用的采油方式主要包括、、、、 .。

6.常规注入水水质处理措施包括。

7.根据化学剂对油层和水层的堵塞作用而实施的化学堵水可分为,和。

8. 根据井的故障性质、施工作业的简繁程度,可将修井分为和两种。

9. 井下落物按落物的性质可归纳为四大类,即、、

等。

10. 自喷井井筒气液两相管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流型有、、、和。

11.气举采油法根据其供气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12.修井设备一般按设备的性能和用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3.常规有杆抽油泵的组成包括、和 .三部分。

14.我国研究地层分层吸水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15.目前各油田所使用的封隔器型式很多,按其封隔件(密封胶筒)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类型。

16.为了获得好的压裂效果对支撑剂的性能要求包括、、和等。

17.测量油井动液面深度的仪器为,测量抽油机井地面示功图的仪器为。

三、判断题

1.低能量供液不足的抽油井,可通过换小泵、加深泵挂或降低冲次等方法来提高泵效。()2.注聚合物驱油,只可提高注入水波及系数,不能提高注入水驱油效率。()

3.计算沉没度时,应考虑泵挂深度、动液面深度及套压高低。()

4.抽油井出砂后,上、下行电流均有上升现象。()

5.抽油机在上冲程时,由于游动阀关闭,液体载荷作用在活塞上引起悬点载荷增加。()6.抽油机平衡的目的,是使上、下冲程时驴头的负荷相同。()

7.分层注水井发现水嘴堵后,应立即进行正洗井措施解除。()

8.井组分析一般从水井入手,最大限度的调整平面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层间矛盾。()9.酸化可以提高井筒附近油层的渗透率,但对孔隙度没有影响。()

10.压裂选井时,在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低的地区,应优先选择油气显示好、孔隙度、渗透率较高的井。()

11.控水稳油的意思是控制综合含水上升速度,稳定原油产量。()

四、选择题

1.抽油杆直径可分为()等几种。

A.3/8in,3/4in,6/8in

B.16mm,19mm,22mm,25mm

C.5/8in,3/4in,4/8in,5in

D.15mm,20mm,22mm,25mm

2.()就是在新井完成或是修井以后以解除钻井、完井期间形成的泥浆堵塞,恢复油井天然生产能力,并使之投入正常生产的一种酸化措施。

A.酸化

B.解堵酸化

C.压裂酸化

D.选择性酸化

3.磁防垢的机理是利用磁铁的()来破坏垢类晶体的形成。

A.作用

B.类别

C.强磁性

D.吸附性

4.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防腐蚀方法是()。

A.刷防锈漆

B.实体防腐

C.阴极保护

D.阳极保护

5.油层压裂是利用()原理,从地面泵入高压工作液剂,使地层形成并保持裂缝,改变油层物性,提高油层渗透率的工艺。

A.机械运动

B.水压传递

C.渗流力学

D.达西定律

6.油层酸化处理是碳酸盐岩油层油气井增产措施,也是一般()油藏的油水井解堵、增注措施。

A.泥岩

B.页岩

C.碎屑岩

D.砂岩

7.将套管下至油、气层顶部,用水泥封固,然后钻开油、气层下入一段带孔眼的衬管,套管和衬管环形空间用封隔器封严,这种方法称()。

A.射孔完成法

B.裸眼完成法

C.贯眼完成法

D.衬管完成法

8.钻井质量的好坏,对采油工作的影响很大,最常见的问题是()。

A.井斜的影响、钻井液的影响、固井质量的影响

B.井斜的影响、固井质量的影响、携砂液的影响

C.钻井液的影响、固井质量的影响、洗井液的影响

D.洗井液的影响、钻井液的影响

9.当注水井的注水量大幅度增加,并且指示曲线明显偏向水量轴方向时,是由于()造成的。

A.水嘴堵塞

B.封隔器失灵

C.水嘴掉

D.底部球座漏失或脱落

10.注水分层指示曲线平行右移,层段地层压力与吸水指数的变化为()。

A.升高、不变

B.下降、变小

C.升高、变小

D.下降、不变

11.油井诱喷,通常有()等方法。

A.替喷法、气举法

B.替喷法、抽汲法

C.替喷法、抽汲法、气举法

D.替喷法、抽油法、气举法

12.地面动力设备带动抽油机,并借助于抽油杆来带动深井泵叫()。

A.有杆泵

B.无杆泵

C.电泵

D.水力活塞泵

13.()泵径较大,适合用在产量高、油井浅、含砂多、气量小的井上。

A.管式泵

B.杆式泵

C.电潜泵

D.无杆泵

14.()是指只在油、气层以上井段下套管,注水泥封固,然后钻开油、气层,使油、气层裸露开采。

A.射孔完成法

B.裸眼完成法

C.贯眼完成法

D.衬管完成法

15.油井常规酸化的管柱深度应下到()

(A)油层顶部(B)油层中部(C)油层底部(D)油层底部以下5~10m 16.压裂后产油量增加,含水率下降,采油指数上升,油压与流压上升,地层压力下降,说明()。

(A)压裂效果较好,地层压力高(B)压裂效果较好,压开了低压层

(C)压裂时对地层造成危害(D)压开了高含水层

17.机械堵水要求出水层位上下有()m以上的夹层,并且套管无损坏。

(A)0.5 (B)1 (C)1.5 (D)2.0

18.下列采油新技术中,()可对区块上多口井实现共同增产的目的。

(A)油井高能气体压裂(B)油井井下脉冲放电

(C)人工地震采油(D)油井井壁深穿切

19.水井调剖技术主要解决油田开发中的()矛盾。

(A)平面(B)注采平衡(C)储采平衡(D)层间

20.岩石的各种胶结状态中,最容易出砂。

(A)基底胶结(B)接触胶结(C)孔隙胶结(D)杂乱胶结

21.以下四个选项中,选项属于非选择性堵水的内容。

(a)活性稠油堵水(b)硅酸钙堵水

(c)松香酸钠堵水(d)泡沫堵水

22、稠油与常规轻质原油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不正确的是()

(a)稠油的密度大,开采成本低(b)稠油的粘度对温度敏感

(c)稠油中轻质组分含量低(d)粘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

23、不属于井筒降粘技术的是()

(a)井筒化学降粘技术(b)热流体循环加热降粘技术

(c)火烧油层(d)电加热降粘技术

24、不属于起下设备是()

(a)井架(b)天车

(c)通井机(d)游动滑车

25、不属于循环设备的是()

(a)泥浆泵(b)洗井车

(c)压裂车(d)转盘

26、不属于井下作业压井方法的是()

(a)泵注法(b)循环法

(c)灌注法(d)挤注法

27.根据井的故障性质、施工作业的繁简程度,可将修井分为小修和大修。下列不属于小修工作的是()。

(a)检泵(b)清砂

(c)洗井(d)封串

28.根据井的故障性质、施工作业的繁简程度,可将修井分为小修和大修。下列不属于大修工作的是()。

(a)修复套管(b)更换井下管柱

五、简答题

1.简述提高酸化效果应采取的措施。

2.根据注水指示曲线左移、右移、平衡上移、平衡下移时的变化情况说明地层生产条件的

变化。

3.分析油井清砂所用各种冲砂方式的特点。

4.简述油井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在自喷井设计和预测中的应用。

5.简述目前油井人工举升方式的分类。

6.简述常规有杆泵抽油工作原理。

7.为防止油井结蜡应从哪三个方面考虑?

8.根据麦克奎尔—西克拉垂直裂缝增产倍数曲线分析提高增产倍数的措施。

9.为什么井筒压力分布的计算要采用分段、迭代的计算方法?

10.为什么砂岩地层的酸处理不单独使用氢氟酸?

11.简述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

12.简述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任务。

13.抽油机不平衡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14.储层敏感性评价有哪几种?简述各自的试验目的。

六、论述题

1. 绘制常规有杆泵采油井有气体影响且游动阀漏失时的示功图,并分析其特征。

2. 绘制并分析有气体影响时的典型示功图。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滑脱现象:在多相垂直管流中,由于流体之间的密度差而引起的小密度流体超越大密度流体向上流动的现象。

2.扭矩因数: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3.底水锥进:当油层有底水时,由于油井生产时在地层中造成的压力差,破坏了由于重力作用所建立起来的油水平衡关系,使原来的油水界面在靠近井底时呈锥形升高,这种现象叫底水锥进。

4.配注误差:指配注量与实际注入量之差与配注量比值的百分数。

5.裂缝的导流能力:在闭合压力下裂缝中流体通过的能力。其大小为填砂裂缝的渗透率与其宽度的乘积。

6.油井流入动态: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7.吸水指数:表示单位日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它的大小表示油层吸水能力的好坏。

8.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当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

9.气举采油法: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能使井筒中的混合物密度降低,将油排出地面的方式。

10.等值扭矩: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两种扭矩下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

11.采油工程:采油工程是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通过产油井和注入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总称。

12.流动效率:油井的流动效率是指该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13.滑脱损失:在气液两相管流中,出现滑脱之后将增大气液混合物的密度,从而增大混合物的重力消耗。因滑脱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称为滑脱损失。

14.气举启动压力:气举启动过程中,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达到管鞋(注气点)处时,井口注入压力达到最高值,这个压力称为启动压力。

15.冲程损失:由于抽油杆和油管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弹性伸缩,而引起的深井泵柱塞实际行程与光杆冲程的差值。

二、填空题

1.前置液、携砂液、顶替液。

2. 惯性载荷、振动载荷和摩擦载荷等。

3.压裂液粘度地层岩石及流体压缩性压裂液的造壁性。

4.地层中的渗流、井筒中的多相垂直管流、油嘴流和

地面水平流动。

5.自喷采油、气举采油、游梁式抽油机-深井泵、电潜泵采油和水力活塞泵采油.。6.沉淀、过滤、曝晒、杀菌、脱氧。

7.选择性堵水,和非选择性堵水。

8. 大修和小修。

9.管类落物杆类落物、绳类落物、小件落物等。

10.纯液流、泡流、段塞流、环流和雾流。

11.连续气举和间歇气举

12.动力设备起下设备;旋转设备循环设备,井口装置及工具

13.抽油机、抽油杆和深井泵.

14.测定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注水过程中直接进行分层测试。

15.自封式、压缩式、楔入式、扩张式和组合式。

16.粒径均匀、密度小、强度大、破碎率小、圆球度高和杂质含量小等。

17.回声仪,动力仪。

三、判断题

√×√√√××××√√

四、选择题

BBCCB DDACD CAABD BCCDB BACCD ADB

五、简答题

1.提高酸化效果应采取的措施。

答:(1)降低面容比;

(2)提高注酸排量和酸液流速;

(3)使用稠化盐酸、高浓度盐酸和多组分酸;

(4)降低井底温度。

2.根据注水指示曲线变化情况说明地层生产条件的变化。

答:(1)曲线右移,斜率变小,吸水能力增强,地层产生微小裂缝。

(2)曲线左移,斜率变大,吸水能力下降,地层可能堵塞。

(3)曲线平行上移,吸水能力未变。油层压力升高。

(4)曲线平行上移,吸水能力未变,油层压力下降。

3.分析油井清砂所用各种冲砂方式的特点。

答:正冲砂冲击力大,易冲散砂堵,但因油套环空截面积大,液流上返速度小,携砂能力低,易在冲砂过程中发生卡管事故,要提高液流上返速度就必须提高冲砂液的用量;

反冲砂冲击力小,担液流上返速度大,携砂能力强;

正反冲砂利用了正冲砂和反冲砂各自的优点,可迅速解除较紧密的砂堵,提高冲砂效率。采用该方式时,地面应该配备改换冲砂方式的总机关。

联合冲砂可提高冲砂效率,既具有正冲砂冲击力大的优点,又具有反冲砂返液流速度高、携带能力强的优点,同时又不需要改换冲洗方式的地面设备。

4.简述油井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在自喷井设计和预测中的应用。

答:(1)不同油嘴下的产量预测与油嘴选择;

(2)油管直径的选择;

(3)预测油藏压力对产量的影响;

(4)停喷压力预测。

5.简述目前油井人工举升方式的分类。

答:人工举升方式分为气举采油、有杆泵采油和无杆泵采油三大类,其中气举采油分为连续气举和间歇气举两类;有杆泵采油分为抽油机井抽油和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分为潜油电泵采油、水力活塞泵采油、水力喷射泵采油和电动潜油螺杆泵采油。

6.简述常规有杆泵抽油工作原理。

答:上冲程:抽油杆柱带着柱塞向上运动,活塞上的游动阀受管内液柱压力而关闭。此时,泵内压力降低,固定阀在环形空间液柱压力与泵内压力之差的作用下被打开。如果油管内已充满液体,在井口将排出相当于柱塞冲程长度的一段液体。

下冲程:抽油杆柱带着柱塞向下运动,固定阀一开始就关闭,泵内压力增高到大于柱塞以上液柱压力时,游动阀被顶开,柱塞下部的液体通过游动阀进入柱塞上部,使泵排出液体。由于有相当于冲程长度的一段光杆从井外进入油管,所以将排出相当于这段光杆体积的液体。

7、为防止油井结蜡应从哪三个方面考虑?

答:(1)阻止蜡晶的析出。在原油开采过程中,采用某些措施(如提高井筒流体的温度等),使得油流温度高于蜡的初始结晶温度,从而阻止蜡晶的析出。

(2)抑制石蜡结晶的聚集。在石蜡结晶已析出的情况下,控制蜡晶长大和聚集的过程。如在含蜡原油中加入防止和减少石蜡聚集的某些化学剂,使蜡晶处于分散状态而不会大量聚集。

(3)创造不利于石蜡沉积的条件,如提高表面光滑度、改善表面润湿性、提高井筒流体速度等。

8、根据麦克奎尔—西克拉垂直裂缝增产倍数曲线分析提高增产倍数的措施。

答:(1)裂缝导流能力越高,增产倍数越高;

(2)造缝越长,增产倍数越高;

(3)以横坐标0.4为界:左边要提高增产倍数,应以增加裂缝导流能力为主;右边要提高增产倍数,应以增加缝的长度。

9、为什么井筒压力分布的计算要采用分段、迭代的计算方法?

答:由于多相管流中每相流体影响流动的物理参数(密度、粘度等)及混合物密度和流速都随压力和温度而变,沿程压力梯度并不是常数。因此,多相管流需要分段计算,并要预先求得相应段的流体性质参数。然而,这些参数又是压力和温度的函数,压力却又是计算中需要求得的未知数。所以,多相管流通常采用迭代法进行计算。

10、为什么砂岩地层的酸处理不单独使用氢氟酸?

答:首先,氢氟酸与硅酸盐类及碳酸盐类反应时,其生成物中有气态物质,也有可溶性物质,还会生成不溶于残酸的沉淀;其次,氢氟酸与砂岩中各种成分的反应速度各不相同。氢氟酸与碳酸盐的反应速度最快,其次是硅酸盐,最慢是石英。当氢氟酸进入砂岩油气层后,大部分氢氟酸首先消耗在与碳酸盐的反应上,不仅浪费了大量价值昂贵的氢氟酸,而且妨碍了它与泥质成分的反应。在酸液中加入盐酸,除了溶解碳酸盐类矿物,使氢氟酸进入地层深处外,还可以使酸液保持一定的PH值,不致于产生沉淀物。因此,砂岩地层的酸处理不单独使用氢氟酸,而是使用氢氟酸和盐酸混合物。

11.简述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

答:影响有杆泵泵效的因素有:1)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伸缩;2)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3)漏失影响;4)体积系数变化的影响。

采取的措施有:(1)加强注水,提高地层能量。(2)选择合理的工作制度,使泵的工作能

力与油层生产能力相适应。(3)使用油管锚减少冲程损失。(4)合理利用气体能量及减少气体影响。(5)降低漏矢量,减少漏失的影响。

12.简述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任务。

压裂液是一个总称,根据压裂过程中注入井内的压裂液在不同施工阶段的任务可分为:

①前置液它的作用是破裂地层并造成一定几何尺寸的裂缝以备后面的携砂液进入。在温度较高的地层里,它还可起一定的降温作用。有时为了提高前置液的工作效率,在前置液中还加入一定量的细砂(粒径100~140目,砂比10%左右)以堵塞地层中的微隙,减少液体的滤失。

②携砂液它起到将支撑剂带入裂缝中并将支撑剂填在裂缝内预定位置上的作用。在压裂液的总量中,这部分比例很大。携砂液和其他压裂液一样,有造缝及冷却地层的作用。携砂液由于需要携带比重很高的支撑剂,必须使用交联的压裂液(如冻胶等)。

③顶替液中间顶替液用来将携砂液送到预定位置,并有预防砂卡的作用;注完携砂液后要用顶替液将井筒中全部携砂液替入裂缝中,以提高携砂液效率和防止井筒沉砂。

13.抽油机不平衡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不平衡的严重后果是:

(1) 上冲程电动机承受着极大的负荷,下冲程中抽油机反而带着电动机运转,从而造成能量的浪费,降低电动机的效率和寿命。

(2) 由于负荷极其不均匀,会使抽油机发生激烈振动,而影响抽油装置的寿命。

(3) 会破坏曲柄旋转速度的均匀性,而影响抽油杆和泵的正常工作。

14. 储层敏感性评价有哪几种?简述各自的试验目的。

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有速敏、水敏、盐敏、碱敏、酸敏评价实验,以及钻井完井液损害评价实验等。

速敏评价实验目的在于:①找出由于流速作用导致微粒运移从而发生损害的临界流速,以及找出由于速敏引起的油气层损害程度;②为以下的水敏、盐敏、碱敏和酸敏等实验确定合理的实验流速提供依据;③为确定合理的注采速度提供科学依据。

水敏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粘土矿物遇淡水后的膨胀、分散、运移过程,找出发生水敏的条件及水敏引起的油气层损害程度,为各类工作液的设计提供依据。

盐敏评价实验的目的是找出渗透率明显下降的临界矿化度,以及由盐敏引起的油气层损害程度。

碱敏评价实验的目的是找出碱敏发生的条件,主要是临界pH值,以及由碱敏引起的油气层损害程度,为各类工作液的设计提供依据。

酸敏评价实验目的是研究各种酸液的酸敏程度,其本质是研究酸液与油气层的配伍性,为油气层基质酸化时确定合理的酸液配方提供依据。

完井液评价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了解现场用完井液与岩心接触后对储层的损害程度,从而评价完井液及优选配方。必要时还应专门考察完井液中的处理剂及钻井液滤液对储层的损害。

六、论述题

1. 答:

常规有杆泵采油井有气体影响且游动阀漏失时的示功图如下:

分析特征:

上冲程,由于余隙内残存气体的影响,泵内压力由于气体的膨胀而不能很快降低,使固定阀(吸入阀)打开滞后,加载变慢。游动阀漏失也会使加载变慢。当活塞速度大于漏失速度时,载荷达到最大值。

上冲程的后半冲程,活塞的上行速度逐渐减慢,当柱塞速度小于漏失速度时,由于漏失液体的“顶托”作用,悬点负荷提前卸载。下冲程,气体受压缩,泵内压力不能很快提高,使游动阀(排出阀)打开滞后,卸载变慢。

2. 答:

P

A B

C

D

B'

D'

S

由于下冲程末泵内残余有一定的溶解气和压缩气,上冲程开始后泵内压力因气体的膨胀而不能很快降低,使得吸入凡尔打开滞后(B'点),加载变慢。残余气量越多,泵口压力越低,则吸入凡尔打开滞后得越多,BB'线越长。下冲程时,气体受压缩,泵内压力不能迅速提高,使得排出凡尔滞后打开(D'点),卸载变慢,泵内气量越多,DD'线越长。

采油工程复习题

采油工程复习题 采油工程复习题 抢答题: 1、采油方法 指将流到井底的原油采到地面上所采用的方法. 2、自喷采油 利用油层本身的能量使油喷到地面的方法称自喷采油法. 3、井底流压 单相垂直管流的能量来自液体的压力. 4、流动形态 流动过程中气液两相在管内的分布状态. 5、滑脱现象 在气液两相垂直管流中,由于气.液的密度差导致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 6、滑脱损失 由于滑脱现象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 7、气相存容比 计算管段中气相体积与管段容积之比. 8、液相存容比 计算管段中液相体积与管段容积之比. 9、节点 由不同压力损失公式或相关式所定义的部分设置. 10、求解点 使问题获得解决的节点. 11、功能节点 压力连续(存在压差)的节点. 12、生产压差 油层静压与井底流压之差,称之为生产压差. 13、采油速度

油井产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是衡量油井开采速度的重要指标. 14、冲次 抽油机每分钟完成上.下冲程的次数. 15、初变形期 抽油机从上冲程开始到液柱载荷加载完毕这一过程. 16、泵效 抽油井的实际产量与泵的理论产量之比. 17、充满系数 抽油泵上冲程进泵液体体积与活塞让出的体积之比. 18、动液面 抽油井正常生产时,环空中的液面. 19、静液面 关井后,环空中的液面开始恢复,当液面恢复到静止不动时,称之为静液面. 20、沉没度 泵吸入口至动液面的深度. 21、下泵深度 泵吸入口距井口(补心外)的距离. 22、折算液面 把在一定套压下测得的液面折算成套压为零时的液面. 23、游梁平衡 在游梁尾部加平衡重的一种平衡方式. 24、复合平衡 在游梁尾部和曲柄上都加有平衡的一种混合平衡方式. 25、机械平衡 在下冲程中,以增加平衡重块的位能来储存能量,在上冲程中平衡重降低位能,来帮助电动机做功的平衡方式. 26、油井负荷扭矩 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所产生的扭矩. 27、曲柄平衡扭矩

采油工程总复习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滑脱现象 2、扭矩因数 3、底水锥进 4、配注误差 5、裂缝的导流能力 1、油井流入动态 2、吸水指数 3、蜡的初始结晶温度 4、气举采油法 5、等值扭矩 1、采油工程 2、流动效率 3、滑脱损失 4、气举启动压力 5、冲程损失 二、填空题 1.根据压裂过程中作用不同,压裂液可分为、、。 2. 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动载荷包括、和摩擦载荷等。 3.压裂液滤失于地层主要受三种机理的控制:、、。4.自喷井生产过程中,原油由地层流至地面分离器一般要经过的四个基本流动过程是、、和。 5.目前常用的采油方式主要包括、、、、 .。 6.常规注入水水质处理措施包括。 7.根据化学剂对油层和水层的堵塞作用而实施的化学堵水可分为,和。 8. 根据井的故障性质、施工作业的简繁程度,可将修井分为和两种。 9. 井下落物按落物的性质可归纳为四大类,即、、 等。 10. 自喷井井筒气液两相管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流型有、、、和。

11.气举采油法根据其供气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12.修井设备一般按设备的性能和用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3.常规有杆抽油泵的组成包括、和 .三部分。 14.我国研究地层分层吸水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15.目前各油田所使用的封隔器型式很多,按其封隔件(密封胶筒)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类型。 16.为了获得好的压裂效果对支撑剂的性能要求包括、、和等。 17.测量油井动液面深度的仪器为,测量抽油机井地面示功图的仪器为。 三、判断题 1.低能量供液不足的抽油井,可通过换小泵、加深泵挂或降低冲次等方法来提高泵效。()2.注聚合物驱油,只可提高注入水波及系数,不能提高注入水驱油效率。() 3.计算沉没度时,应考虑泵挂深度、动液面深度及套压高低。() 4.抽油井出砂后,上、下行电流均有上升现象。() 5.抽油机在上冲程时,由于游动阀关闭,液体载荷作用在活塞上引起悬点载荷增加。()6.抽油机平衡的目的,是使上、下冲程时驴头的负荷相同。() 7.分层注水井发现水嘴堵后,应立即进行正洗井措施解除。() 8.井组分析一般从水井入手,最大限度的调整平面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层间矛盾。()9.酸化可以提高井筒附近油层的渗透率,但对孔隙度没有影响。() 10.压裂选井时,在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低的地区,应优先选择油气显示好、孔隙度、渗透率较高的井。() 11.控水稳油的意思是控制综合含水上升速度,稳定原油产量。() 四、选择题 1.抽油杆直径可分为()等几种。 A.3/8in,3/4in,6/8in B.16mm,19mm,22mm,25mm C.5/8in,3/4in,4/8in,5in D.15mm,20mm,22mm,25mm 2.()就是在新井完成或是修井以后以解除钻井、完井期间形成的泥浆堵塞,恢复油井天然生产能力,并使之投入正常生产的一种酸化措施。 A.酸化 B.解堵酸化 C.压裂酸化 D.选择性酸化

采油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油井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2滑脱损失:由于油井井筒流体间密度差异,在混合物向上流动过程中,小密度流体流速大于大密度流体流速,引起的小密度流体超越大密度流体上升而引起的压力损失。 3气举启动压力:气举井启动过程中,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将最终达到管鞋处时的井口注入压力。 4扭矩因数: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5速敏:在流体与地层无任何物理化学作用的前提下,当液体在地层中流动时,会引起颗粒运移并堵塞孔隙和喉道,引起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6基质酸化: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依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井筒附近油层渗透性的工艺。 7吸水剖面:一定注入压力下各层段的吸水量的分布。 8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 9酸压裂缝的有效长度:酸压过程中,由于裂缝壁面被酸不均匀溶蚀,施工结束后仍具有相当导流能力的裂缝长度。 10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当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 11:采油指数:是指单位压差下的油井产量,反映了油层性质、流体物性、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量的关系。 12气举采油:是指人为地从地面将高压气体注入停喷的油井中,以降低举升管中的流压梯度,利用气体的能量举升液体的人工举升方法。 13吸水指数:表示注水井在单位井底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14沉没度:泵下入动液面以下深度位置。 15原油的密闭集输:在原油的集输过程中,原油所经过的整个系统都是密闭的,既不与大气接触。 16滤失系数:压裂液在每一分钟内通过裂缝壁面1m^3面积的滤失量, 17滑脱现象:气液混流时,由于气相密度明显小于液相密度,在上升流动中,轻质气相其运动速度会快于重质液相,这种由于两相间物性差异所产生的气相超越液相流动。 18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当酸液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一般为初始浓度的10%),酸液变为残酸,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19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7分析常规有杆泵生产过程中抽油杆柱下端受压的主要原因。 答:(1)柱塞与泵筒的摩擦力;(2)抽油杆下端处流体的压强产生的作用力;(3)流体通过游动阀孔产生的阻力;(4)抽油杆柱与井筒流体的摩擦力;(5)抽油杆柱与油管间的摩擦力;(6)抽油杆柱和井筒流体的惯性力和振动力等。 8作出自喷井油层-油管-油嘴三种流动的协调曲线,并说明各曲线的名称,标出该油井生产时的协调点及地层渗流和油管中多相管流造成的压力损失。 答:自喷井油层-油管-油嘴三种流动的协调曲线: 曲线A:流入动态曲线;表示地层渗流压力损失,为地层静压; 曲线B:满足油嘴临界流动的井口油压与产量关系曲线;表示油管中多相管流造成的压力损失,为井底压力; 曲线C:嘴流特性曲线;表示井口压力。 曲线B与曲线C的交点G为协调点

采油工程复习题答案(2)

采油工程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目前作为注水用的水源主要有地面水源、地下水源、油田采出水。 2、对水质的基本要求是不堵塞孔隙、不产生沉淀、没有腐蚀物、具有良好的洗油能力。 3、目前常用的水处理技术有暴晒、沉淀、过滤、杀菌、脱氧、含油污水处理。 4、配水间是用来调节、控制和计量一口注水井注水量。 5、注水井的投注程序是排液、洗井、试注、转注。 6、改善吸水能力差的措施有压裂酸化、酸化增注、粘土防膨。 7、劣质注入水造成油层的损害主要有堵塞、腐蚀、结垢三种。 8、含油污水处理的目的主要是除去油及悬浮物。 9、双管多井配水流程从注水站到配水间有两条干线,一条用于注水,另一条用于洗井。 10、从水源到注水井的注水地面系统通常包括水源泵站、水处理站、注水站、配水间、和注水井。 11、洗井的目的是把井筒内的腐蚀物、杂质等污物冲洗出来,避免油层被污物堵塞,影响注水。 12、洗井时要严格注意进入和返出的水量及水质,要求油层达到微吐,严防漏失。 13、在非均质多油层注水井中下人封隔器将各油层分隔开,并在各注水层段安装所需要尺的配水嘴。 14、分层配水是限制高渗透层注水,加强低渗透层_注水,以保证水线均匀推进。 15、分层注水指示曲线是注水层段分层注水压力与分层注水量的关系曲线。 16、油井出砂可归纳两个方面,即地质因素和开采因素。 17、通常砂岩油层的胶结物主要有粘土,碳酸盐和硅质、铁质三种。粘土的胶结物强度最差。 18、岩石的胶结方式主要有基底式胶结、接触式胶结、孔隙式胶结三种。容易出砂的油层岩石主要以接触 式胶结方式为主。 19、通常采用的清砂方法有清砂和捞砂两种。 20、冲砂的目的在于解除砂堵及恢复油井、水井、气井的正常生产。 21、目前油井常用的清蜡方法根据清蜡原理可分为机械清蜡和热力清蜡两类。 22、油井的堵水方法有机械堵水和化学堵水大类。 23、化学堵水可分为选择性堵水、非选择性堵水两种。 24、原油粘度的高低取决于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及含蜡量的多少。 25、原油密度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其金属、机械混合物及硫含量的多少。 26、目前常用的井筒降粘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降粘技术和热力降粘技术。 27、热处理油层采油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和火烧油层三种方法。 28、蒸汽吞吐采油过程可分为注汽阶段、关井阶段、回采阶段三个阶段。 29、油井出水按其来源可分为注入水、边水、底水、上层水、下层水和夹层水。 30、高凝油是指蜡含量高、凝固点高的原油。 31、冲砂:通过冲管、油管或套管环形空间向井底注入高速流体冲散砂堵,由循环上返的液体将砂粒带到 地面,以解除油水井砂堵的工艺措施。 32、按酸液类型现场应用最多的是土酸和盐酸类酸化。 33、根据压裂过程中注入井内的压裂液在不同施工阶段起的作用不同可把压裂液分为前置液、携砂液、顶 替液三种。 34、酸化按工艺分为酸洗、基质酸化、压裂酸化三大类。 35、土酸是盐酸和氢氟酸与添加剂所组成的混合酸液。 二、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注入水水质要求含铁不超过( A ) (A)0.5mg/L(B)0.2mg/L (C)2mg/L (D)10mg/L 2.注水井注水时,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叫( A )。 (A)注水压差 (B)注水压力(C)吸水指数(D)注采比

采油工程1--3章复习题

采油工程第一章----第三章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若泥浆柱的压力( A )油层的压力,且井口又( A )时,造成井喷等严重事故。 A. 小于、控制不当 B.大于、控制不当 C. 小于、控制适当 D. 大于、控制适当 2.若泥浆柱压力(B)地层压力时,使油层造成(B),使井筒附近的渗透率(B),影响油井产量,有时甚至不出油。 A. 小于、损害、降低 B.大于、损害、降低 C. 大于、损害、提高 D. 小于、损害、提高 3.通常钻(C)采用密度较(C)的压井液(性能指标依地层而异),对于(C)的油层,应当减(C)压井液的密度,以免损害油层。 A.高压油层、小、压力较低、大 B.高压油层、小、压力较低、大 C.高压油层、大、压力较低、小 D.高压油层、大、压力较低、大 4.裸眼完井的最大特点是油气井与井底(B)连通,整个油层(B)裸露,油气流入井内的阻力(B),其产能较高。 A. 直接、完全、很大 B. 直接、完全、很小 C. 间接、部分、很小 D. 间接、完全、很大 5.套管射孔完井缺点是出油面积(D)、完善程度(D),对井深和射孔深度要求严格,固井质量要求(D),水泥浆可能损害油气层。 A大、差、高 B. 小、差、低 C.大、差、低 D.小、差、高 6.套管射孔完井之所以应用最多,其主要原因是它能(A)、(A)产油层位,适应(A)开采工艺的需要。 A.选择、调整、分层 B. 不能选择、调整、分层 C.选择、调整、合层 D. 不能选择、调整、合层 7.油管传输射孔即有过油管射孔实现(C)的优点,又有(C)高孔密的(C)射孔枪的性能。 A.正压差、深穿透、小直径 B.正压差、深穿透、大直径 C.负压差、深穿透、大直径 D.负压差、深穿透、小直径 8.射孔工程技术要求中,单层发射率在(D)以上,不震裂套管及封固的水泥环。 A. 70% B. 80% C. 85% D. 90% 9.油管输送射孔的深度校正,一般采用较为精确的(A)测井校深方法。 A. 放射性 B.声幅 C.井温 D.变密度 10.诱喷排液目的是为了清除井底(B)等污物,(B)井底及其周围地层对油流的阻力。 A. 沙砾和泥浆、增大 B. 沙砾和泥浆、降低 C. 落物、降低 D. 落物、增大 11.一次替喷法只限于用在自喷能力(C)、替完替喷液到油井喷油之间(C),(C)上提油管的油井。 A. 强、有一段间歇、来得及 B.强、没有间歇、来不得及 C.不强、有一段间歇、来得及 D. 不强、没有间歇、来不得及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油气层损害:入井流体与储层及其流体不配伍时造成近井地带油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吸水指数: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3.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4.裂缝导流能力:在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 5.蜡的初始结晶温度:随着温度的降低,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 6.有杆泵泵效:抽油机井的实际产量与抽油泵理论排量的比值。 7.油田动态监测:通过油水井所进行的专门测试与油藏和油、水井等的生产动态分析工作。 8.面容比:酸岩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 9.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10.单位采油(气)成本:指油气田开发投产后,年总采油(气)资金投入量与年采油(气)量的比值。表示生产1t原油(或1m3天然气)所消耗的费用。 11.应力敏感性:在施加一定的有效压力时,岩样物性参数随应力变化而改变的性质。 12.吸水剖面:在一定注水压力下,各吸水层段的吸水量的分布。 13.水力压裂:利用地面高压泵组,将高粘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在井底憋起高压,当此压力大于井壁附近的地应力和地层岩石抗张强度时,在井底附近地层产生裂缝。继续注入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裂缝向前延伸并填以支撑剂,关井后裂缝闭合在支撑剂上,从而在井底附近地层内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使井达到增产增注目的工艺措施。 14.化学防砂:是以各种材料(如水泥浆、酚醛树脂等)为胶结剂,以轻质油为增孔剂,以硬质颗粒为支撑剂,按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挤入套管外地层中,凝固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人工井壁,阻止地层出砂的工艺方法。 15.财务净现值率:项目净现值与全部投资现值之比,也即单位投资现值的净现值。 16.套管射孔完井方法:钻穿油层直至设计井深,然后下油层套管过油层底部注水泥固井,最后射孔,射孔弹射穿油层套管、水泥环并穿透油层某一深度,建立起油流通道的完井方法。 负压射孔完井方法:射孔时造成井底压力低于油藏压力的射孔完井方法。 17.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18.蒸汽吞吐采油:向采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关井浸泡一段时间后开井生产,当采油量下降到不经济时,再重复上述作业的采油方式。 19.裸眼完井方法:生产段油层完全裸露的完井方法。 20.采油指数:油井IPR曲线斜率的负倒数。 21.自喷采油法:利用油层自身的能量将井底爆炸产生高压,高温气体,使井筒附近地层产生和保持多条径向裂缝,从而到达油水井产量增注目的工艺措施。 22.高能气体压裂:利用特定的炸药在井底爆炸产生高压高温气体,使井筒附近地层产生和保持多条径向裂缝,从而达到油水井增产增注目的的工艺措施。 23.人工井壁防砂法:从地面将支护剂和未固化的胶结剂按一定的比例拌和均匀,用液体携至井下挤入油层出砂部位,在套管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避面,可阻止油层砂粒流入井内而又不影响油井生产的工艺措施。 24.酸压:用酸液作为压裂液实施不加支撑剂的压裂。4.人工胶结砂层防砂法: 25.稠油:地层条件下粘度大于50mPa.s或地面脱气情况下粘度大于100mPa.s的原油。 26.财务净现值: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按设定折现率(或规定的基准收益率)贴现的现值之和. 27.负压射孔完井方法:射孔时造成井底压力低于油藏压力的射孔完井方法。 28.水敏:油气层遇淡水后渗透率降低的现象。 29.裂缝导流能力:在裂缝闭合压力下裂缝支撑剂层的渗透率与裂缝支撑缝宽度乘积。它综合反映了支撑剂的物理性质与支撑剂在缝中的铺置状况。 30.压裂液:压裂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液体的总称。 31.有效厚度:指在现代开采工艺条件下,油气层中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厚度,即在油气层厚度中扣除夹层及不出油气部分的厚度。 32.投资利润率:项目生产期内年平均利润总额与总投资的比例。

采油工程复习题

《采油工程》科复习题 适用层次:技工适用专业:采油专业适用班级:2014定向-9~16班 一.填空题(46个) 1.电动潜油泵装置由(井下部分)、(中间部分)、(地面部分)三大部分组成。 2.抽油机井资料全准内容:包括九全九准,即油压、套压、(电流)、产量、气油比、(原油含水)、示功图、(动液面)、静液面全准。 3.注水井的投注程序:(排液)、(洗井)、(试注)、转注。 4.注水系统整个流程是从水源——净化系统——(注水站)——(配水间)——(注水井)。 5.注水水源包括:地下水、(地面水)、(含油污水)、海水和(工业废水)等。 6.注水井管理要把好哪“两关”,即(把好注水质量关)和(把好平稳操作关)。 7.注水井管理要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取全取准资料)、(及时分析)和(及时调整)。 8.按配水性质,目前油田注水方法可分为:(笼统注水)和(分层注水)两种。 9.注水井管理要实现“三定”,即(定性)、(定压)和(定量)。 10.岩石的胶结方式类型:(基底胶结)、(接触胶结)、(孔隙胶结)。 11.注水井管理要实现“三率”,即(分层注水井的测试率)、(测试合格率)和(分层注水合格率)。12.电动潜油泵装置组成:(井下部分)、(中间部分)、(地面部分)。 13.螺杆泵采油装置组成:由(电控部分)、(地面驱动部分)、(井下螺杆泵部分)、配套工具四部分组成。 14. 螺杆泵井井下泵部分主要由(抽油杆)、(导向头)和(油管)、接头、转子、接箍定子、尾管等组成。 15.电动潜油泵装置井下机组包括(潜油多级离心泵)、(潜油电动机)、(保护器)、油气分离器。 16. 目前使用的机械采油方法有(气举采油法)、(有杆泵采油法)、(无杆泵采油法)。 二.选择题(60题) 1.电动潜油泵井控制屏绿灯亮,表示电泵( A )。 (A)正常运转(B)欠载停机(C)过载停机(D)报警 2.电动潜油泵井生产时,( B ),否则泵可能抽空而导致欠载停机。 (A)油压不宜过高(B)套压不宜过高(C)油压不宜过低(D)套压不宜过低 3.螺杆泵的理论排量m3/d计算公式是( D )。 (A)Q=eDTn (B)Q=1440eDTn (C)Q=576eDTn (D)Q=5760eDTn 4. 螺杆泵洗井时( A )不能过高、排量不能过大。 (A)温度(B)电流(C)压力(D)速度 5.抽油机井正常生产时,应控制井口( A )阀门。 (A)掺水(B)直通(C)套管热洗(D)生产 6.抽油机井倒正常生产流程时,首先应关闭( D )阀门。 (A)生产(B)回压(C)掺水(D)套管热洗 7.抽油机井热洗流程是:计量站热水→井口( C )阀门→套管阀门→油套环形空间。 (A)测试(B)掺水(C)热洗(D)放空 8.螺杆泵系统装置组成部分中不包括( C )。 (A)地面驱动(B)井下螺杆泵(C)潜油电动机(D)电控箱 9.螺杆泵的优点是:( D )。 (A)地面装置负载大(B)泵效高,排量大 (C)泵的使用寿命长(D)适应高砂量、高含气井

采油工程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填空: 油井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得油井产油量。 产液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生产液量。IPR曲线:油井流入动态曲线,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简称IPR曲线 滑脱现象:混合流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流体间的密度差异,引起的气体(小密度流体)流速大于液体(大密度流体)流速的现象。如:油气滑脱、气液滑脱、油水滑脱等特点:气体是分散相,液体是连续相;气体主要影响混合物密度,对摩擦阻力影响不大;滑脱现象严重。滑脱损失:因滑脱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 滑脱损失的情况:是由混合物密度的增加而产生。 扭矩因素的物理意义: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自喷井生产的四个基本流动过程:油层到井底的流动—地层渗流、井底到井口的流动—井筒多相管流、井口到分离器—地面水平或倾斜管流、嘴流。 节点系统分析法: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把整个油井生产系统分成若干子系统,研究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整个系统工作的影响,为系统优化运行及参数调控提供依据。 节点系统分析思路:①以系统两端为起点分别计算不同流量下节点上、下游的压力,并求得节点压差,绘制压差-流量曲线。②根据描述节点设备(油嘴、安全阀等)的流量—压差相关式,求得设备工作曲线。③两条压差-流量曲线的交点为问题的解,即节点设备产生的压差及相应的油井产量。 气举采油原理: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液在井筒中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和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 气举方式:连续气举、间歇气举。 气举适用条件:高产量的深井;含砂量少、含水低、气油比高和含有腐蚀性成分低的油井;定向井和水平井等。 气举阀的作用:降低启动压力;控制进气量。 悬点运动规律:简谐运动、曲柄滑块运动 抽油机平衡方式:气动平衡、机械平衡(游梁平衡、曲柄平衡、复合平衡) 抽油机的平衡原理:在下冲程中把能量储存起来,在上冲程中利用储存的能量来帮助电动机做功,从而使电动机在上下冲程中都做相等的正功。 常用的水质处理措施:沉淀、过滤、杀菌、脱氧、暴晒 影响注水井吸水能力的因素:(1) 与注水井井下作业及注水井管理操作有关的因素(2) 与水质有关的因素(3) 组成油层的粘土矿物遇水后发生膨胀(4) 注水井地层压力上升 吸水指数:单位注水压差下得日注水量。 施工曲线分析与应用:在致密底层内,当井底压力达到破裂压力后,地层发生破裂;然后在较低的裂缝延伸压力下,裂缝向前延伸。对高渗或微裂缝发育地层,压裂过程中无明显的破裂压力,破裂压力与延伸压力相近。 水力压裂造缝的条件:(1)形成垂直裂缝(2)形成水平裂缝(3)破裂压力梯度 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β小于15~18时形成垂直裂缝,β大于23时形成水平裂缝。) 压裂液的作用: 前置液;破裂地层、造缝、降温作用。 携砂液;携带支撑剂、充填裂缝、造缝及冷却地层作用。 顶替液;(中间顶替液:携砂液、防砂卡。 末尾顶替液:替液入缝,提高携砂液效率和防止井筒沉砂。)性能要求:①滤失少②悬砂能力强③摩阻低④稳定性好⑤配伍性好⑥低残渣⑦易返排⑧货源广、便于配制、价钱便宜滤失性:压裂液滤失到地层受三种机理控制:压裂液的粘度、油藏岩石和流体的压缩性、压裂液的造壁性 支撑剂的作用:具有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 性能要求:(1)粒径均匀,密度小(2)强度大,破碎率小(3)圆度和球度高(4)杂质含量少(5)来源广,价廉 支撑剂的选择:主要是指选择其类型和粒径,选择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裂缝导流能力。研究表明对低渗地层,水力压裂应以增加裂缝长度为主,对中高渗地层,水力压裂应以增加裂缝导流能力为主。影响支撑剂选择的因素:1)支撑剂的强度,2)粒径及其分布,3)支撑剂类型,4)其它因素如支撑剂的质量、密度以及颗粒园球度等。 砂比:沙堆体积与压裂液体积之比 地面砂比:支撑剂体积与压裂液体积之比。 裂缝内的砂浓度(裂缝内砂比):是指单位体积裂缝内所含支撑 剂的质量。 裂缝闭合后的砂浓度(铺砂浓度):指单位面积裂缝上所铺的支 撑剂质量。 酸岩反应速度:指单位时间内酸浓度降低值或单位时间内岩石单位反应面积的溶蚀量。 面容比:岩石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 影响酸岩反应速度的因素: 1、面容比:面容比越大,反应速度也越快; 2、酸液的流速:酸液流动速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 3、酸液的类型:强酸反应速度快,弱酸反应速度慢; 4、盐酸的质量分数:盐酸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增加,盐酸浓度过高,反应速度反而降低,相同浓度条件下,初始浓度越大,余酸的反应速度越慢,因此浓酸的反应时间长,有效作用范围越大; 5、温度:温度升高,H+热运动加剧,传质速度加快,酸岩反应速度加快; 6、压力:压力增加,反应速度减慢; 7、其它因素:岩石的化学组分、物理化学性质、酸液粘度等。 酸岩复相反应有效作用距离: 残酸:当酸浓度降低到一定浓度时,酸液基本上失去溶蚀能力。活性酸的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裂缝有效长度: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的裂缝长度。增加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方法或措施: (1)在地层中产生较宽的裂缝(2) 较低的氢离子有效传质系数(3) 采用较高的排量(4) 尽可能降低滤失速度

采油工程复习(2014.11.11)

《采油工程》科复习题 一.填空题(60个) 1.常用的油井完成方法有(裸眼完成法)、(衬管完成法)、(射孔完成法)。 2.井身结构是由导管、(表层套管)、(技术套管)、(油层套管)和管外水泥环组成。 3.井口装置的结构一般都是由(套管头)、(油管头)、(采油树)三部分组成。 4.目前使用的机械采油方法有(气举采油法)、(有杆泵采油法)、(无杆泵采油法)。 5.按抽油泵的结构和在井中安装的原理不同,抽油泵可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两种基本形式。6.抽油机根据外型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游梁式抽油机)和(无游梁式抽油机)。 7.油气分离器的基本原理包括(重力沉降原理)、(离心分离原理)、(碰撞分离原理)。 8.管式抽油泵是由泵筒、(柱塞)、(游动阀)和(固定阀)四部分组成。 9.抽油杆断脱的原因有(疲劳破坏)、(磨损)、(腐蚀)和人为原因造成损伤。 10.目前现场上的抽油机平衡方式有(机械平衡)和(气动平衡)两大类。 11.抽油机平衡检查的方法包括(观察法)、(测时法)和(测电流法)等。 12.抽油机维修保养按级别分为三个级别保养:即(例行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13.电动潜油泵装置由(井下部分)、(中间部分)、(地面部分)三大部分组成。 14.电动潜油泵装置井下机组包括(潜油多级离心泵)、(潜油电动机)、(保护器)、油气分离器。15.地面驱动井下单螺杆泵采油系统由(地面部分)、(井下泵部分)、(电控部分)和配套工具四部分组成。 16.目前国内各油田主要供水水源有(地下水)、(地面水)、(含油污水)、海水和工业废水等。17.注水系统整个流程是从水源——净化系统——(注水站)——(配水间)——(注水井)。18.注水井管理要把好哪“两关”,即(把好注水质量关)和(把好平稳操作关)。 19.注水井管理要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取全取准资料)、(及时分析)和(及时调整)。20.注水井管理要实现“三定”,即(定性)、(定压)和(定量)。 21.注水井管理要实现“三率”,即(分层注水井的测试率)、(测试合格率)和(分层注水合格率)。 二.选择题(78题) 1.完井是指裸眼井钻井达到设计井深后,使井底和 ( A )以一定结构连通起来的工艺。 A.油层 B.油管 C.套管 D.地层 2.完井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以 ( D )为主的油层特性引起或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A.饱和度 B.孔隙度 C.含油性 D.渗透率 3.我国采用的完井方法是以 ( B )射孔为主的方法,约占完井数的80%以上。 A.油管 B.套管 C.地层 D.油层 4.井身结构通常是指 ( D )井深相应井段的钻头直径、下入套管层数、直径和深度、套管外水泥返高和人工井底等。 A.水井 B.油井 C.钻井 D.完钻 5.在表层套管里面下入的是 ( A )套管。 A.技术 B.水泥环 C.油层 D.导管 6.油层套管是井内下入的最后一层套管,用来 ( A )井壁和形成油气通道。 A.保护 B.支撑 C.防塌 D.测试 7.完井时要求最大限度地 ( B )油气层,防止对油气层造成损害。 A.关怀 B.保护 C.损坏 D.爱护 8.每口井的井身结构都是按 ( A )、完井深度、地质情况、钻井技术水平以及采油采气、注水注气等技术要求设计的。 A.钻井目的 B.钻井时间 C.油层情况 D.钻井工具

采油工程复习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0分;填空题15分;选择题10分;判断题10分;简答题40分;综合题15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1.油井流入动态: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2.吸水指数:表示单位日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它的大小表示油层吸水能力的好坏。3.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当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4.气举采油法: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能使井筒中的混合物密度降低,将油排出地面的方式。 5.等值扭矩: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两种扭矩下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 6.滑脱现象:在多相垂直管流中,由于流体之间的密度差而引起的小密度流体超越大密度流体向上流动的现象。 7.扭矩因数: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8.底水锥进:当油层有底水时,由于油井生产时在地层中造成的压力差,破坏了由于重力作用所建立起来的油水平衡关系,使原来的油水界面在靠近井底时呈锥形升高,这种现象叫底水锥进。 9.配注误差:指配注量与实际注入量之差与配注量比值的百分数。 10.裂缝的导流能力:在闭合压力下裂缝中流体通过的能力。其大小为填砂裂缝的渗透率与其宽度的乘积。 11.气举启动压力:气举采油时,向井内注入的高压气体挤压环空液面,当该液面下降到气举管管鞋时,压风机达到的最大压力。 12.采油指数:油井日产油量与生产压差之比。或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日产油量。13.注水指示曲线: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间的关系曲线。 14.冲程损失:由于抽油杆和油管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弹性伸缩,而引起的深井泵柱塞实际行程与光杆冲程的差值。

《采油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油井流入动态 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1.吸水指数表示(每米厚度油层)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它的大小表示油层吸水能力的好坏。 2.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便开始析出,蜡开始析出的温度称为蜡的初始结晶温度。 3.气举采油法气举采油是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混合,利用气体的密度小以及气体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入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采油方式。 4.等值扭矩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其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那么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 5.气液滑脱现象在气液两相流中,由于气体和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叫气液滑脱现象。 6,扭矩因数悬点载荷在曲柄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7.配注误差指配注量与实际注入量的差值与配注量比值的百分数。 8.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在油层条件下,裂缝宽度与填砂裂缝渗透率的乘积,常用FRCD表示。 35 .目前常用的井筒降粘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降粘技术和热力降粘技术。 36.现场上常用的压井方法有圆程、灌注法和触法三种。 37.目前作为注水用的水源主要有地面水源、地下水源和油层采出水等。 38.目前常用的防砂方法有机械防砂、化学防砂、焦化防砂、套管外膨胀式封隔器防砂和复合技术防砂。 39.目前油井常用的清蜡方法,根据原理可分为幽清蜡和幽清蜡两种。 40.修井设备按性能和用途分为动力设备、起下设备、旋转设备循环设备等。 L采油指数: 产油量与生产压差之比;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每增加单位生产压差时,油井产

采油工程复习题+答案

1 、井身结构下入的套管有导管、表层套管、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 2 、完井方式有裸眼完井、射孔完井、衬管完井、砾石充填完井四种。 3 、射孔参数主要包括射孔深度、孔径、孔密。 4、射孔条件是指射孔压差、射孔方式、射孔工作液。 5、诱喷排液的常用方法有替喷法、抽汲法、气举法和井口驱动单螺杆泵排液法。 6、采油方法分为自喷井采油、机械采油两大类。 7、自喷井的分层开采有单管封隔器分采、双管分采、油套分采三种。 8、自喷井的四种流动过程是地层渗流、井筒多项管流、嘴流、地面管线流。 9、气相混合物在油管中的流动形态有纯油流、泡流、段塞流、环流、雾流五种。 10、自喷井的井口装置结构有套管头、油管头、采油树三部份组成。 11、压力表是用来观察和录取压力资料的仪表。 12、压力表进行检查校对的方法有互换法、落零法、用标准压力表校对三种。 13、油嘴的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油井的产量。 14、井口装置按连接方式有法兰式、卡箍式、罗纹式。 15、采油树主要有总闸门、生产闸门、油管四通、清蜡闸门和附件组成。 16、机械采油法分为有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 17、抽油装置是由抽油机、抽油杆和抽油泵所组成的有杆泵抽油系统。 18、游梁式抽油机主要有动力设备、减速机构、换向机构、辅助装置四大部份组成。 19、抽油泵主要有泵筒、吸入阀、活塞、排出阀四部份组成。 20、抽油泵按井下的固定方式分管式泵和杆式泵。 21、抽油杆是抽油装置的中间部份。上连抽油机下连抽油泵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 22、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载荷有静载荷、动载荷。 23、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静载荷有杆柱载荷、液柱载荷。

24、1 吋=25.4 毫米。 25、抽油机的平衡方式主要有游梁式平衡、曲柄平衡、复合平衡、气动平衡。 26、泵效是油井日产液量与_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 27、影响泵效的因素归结为地质因素、设备因素、工作方式三方面。 28、光杆密封器也称密封盒,起密封井口和防喷的作用。 29、生产压差是指油层静压与井底流压之差。 30、地面示功图是表示悬点载荷随悬点位移变化的封闭曲线. 以悬点位移为横坐标,以悬点载 荷为纵坐标 31、电潜泵由井下部份、中间部份、地面部份组成。 32、电潜泵的井下部份由多级离心泵、保护器、潜油电动机三部份组成。 33、电潜泵的中间部份由油管、电缆组成。 34、电潜泵的地面部份由变压器、控制屏、接线盒组成。 35、电潜泵的油气分离器包括沉降式、旋转式。 二、选择题(每题4 个选项,惟独1 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井身结构中先下入井的第一层套管称为( C )。 A、技术套管 B、油层套管 C、导管 D、表层套管 2.导管的作用:钻井开始时,保护井口附近的地表层不被冲垮,建立起( C )循环。 A、油、水 B、油、气、水 C、泥浆 D、井筒与地层 3.表层套管的作用是( A )。 A、封隔地下水层 B、封隔油层 C、封隔断层 D、阻塞裂缝 4.油井内最后下入的一层套管称为油层套管,又叫( D )。 A、表层套管 B、技术套管 C、导管 D、生产套管 5.固井是完井中一个重要的工序,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固井作用的是( D )。 A、加固井壁 B、保护套管 C、封隔井内各个油、气、水层使之互不串通,便于以后的分层采油 D、保护裸眼井壁 6.当下完各类套管并经过固井后,便在套管与井壁的环形空间形成为了坚固的水泥环状柱体,称为( B )。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doc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米油工程 2、流动效率 3、滑脱损失 4、气举启动压力 5、冲程损失 6.气举启动压力 7.采油指数8.注水指示曲线 9.冲程损失10.油气层损害 11.滑脱现象12.扭矩因数 13.底水锥进14.配注误差 15.裂缝的导流能力16.油井流入动态 17.吸水指数18.蜡的初始结晶温度 19.气举采油法20.等值扭矩 二、判断题 1、控水稳油的意思是控制综合含水上升速度,稳定原油产量。() 2、电动潜油离心泵的泵效为容积效率。() 3、分层注水井发现水嘴堵后,应立即进行正洗井措施解除。() 4、低能量供液不足的抽油井,可通过换小泵、加深泵挂或降低冲次等方法来提高泵效。() 5、注水引起的油层损害主要类型有堵塞、腐蚀、结垢。() 6.低能量供液不足的抽油井,可通过换小泵、加深泵挂或降低冲次等方法来提高泵效。() 7.注聚合物驱油,只可提高注入水波及系数,不能提高注入水驱油效率。() 8.计算沉没度时,应考虑泵挂深度、动液面深度及套压高低。() 9.抽油井出砂后,上、下行电流均有上升现象。() 10.抽油机在上冲程时,由于游动阀关闭,液体载荷作用在活塞上引起悬点载荷增加。() 11.控水稳油的意思是控制综合含水上升速度,稳定原油产量。() 12.注聚合物驱油,只可提高注入水波及系数,不能提高注入水驱油效率。() 13.计算沉没度时,应考虑泵挂深度、动液面深度及套压高低。() 14.抽油井出砂后,上、下行电流均有上升现象。() 15.抽油机在上冲程时,由于游动阀关闭,液体载荷作用在活塞上引起悬点载荷增加。()

三、简答题 1.简述目前油井人工举升方式的分类。 2.根据麦克奎尔一西克拉垂直裂缝增产倍数曲线分析提高增产倍数的措施。 3.为什么砂岩地层的酸处理不单独使用氢氟酸? 4.简述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 5.为什么砂岩地层的酸处理不单独使用氢氟酸? 6.分析油井清砂所用各种冲砂方式的特点。 7.分析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流动型态的变化特征。 8.简述造成油气层损害的主要损害机理。 9.简述常规有杆泉抽油工作原理。 10.根据麦克奎尔一西克拉垂直裂缝增产倍数曲线分析提高增产倍数的措施。 11.为防止油井结蜡应从哪三个方面考虑? 四、论述题 1.绘制常规有杆泵采油井有气体影响且游动阀漏失时的示功图,并分析其特征。 2.储层敏感性评价有哪几种?简述各自的试验目的。 3.绘制并分析有气体影响时的典型示功图。 4.绘制并分析深井泵吸入部分漏失时的典型示功图 5.画出并分析有杆泵排出部分漏失影响的典型示功图特征。

采油工程复习资料

1.泡流:井筒压力稍低于饱和压力时,溶解气开始从油中分离出来,气体都以小气泡分散在液相中。 特点:气体是分散相,液体是连续相; 气体主要影响混合物密度,对摩擦阻力影响不大; 滑脱现象比较严重。 段塞流: 当混合物继续向上流动,压力逐渐降低,气体不断膨胀,小气泡将合并成大气泡,直到能够占据整个油管断面时,井筒内将形成一段液一段气的结构。特点:气体呈分散相,液体呈连续相; 一段气一段液交替出现; 气体膨胀能得到较好的利用; 滑脱损失变小; 摩擦损失变大。 环流:油管中心是连续的气流而管壁为油环的流动结构。 特点:气液两相都是连续相; 气体举油作用主要是靠摩擦携带; 摩擦损失变大。 雾流: 气体的体积流量增加到足够大时,油管中内流动的气流芯子将变得很粗,沿管壁流动的油环变得很薄,绝大部分油以小油滴分散在气流中。特点:气体是连续相,液体是分散相; 气体以很高的速度携带液滴喷出井口; 气、液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很小; 气相是整个流动的控制因素。 2.滑脱现象: 混合流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流体间的密度差异,引起的小密度流体流速大于大密度流体流速的现象。滑脱速度:气相流速与液相流速之差。 3.由于多相管流中每相流体影响流动的物理参数(密度、粘度等)及混合物密度和流速都随压力和温度而变,沿程压力梯度并不是常数,因此,多相管流需要分段计算;同时,要先求得相应段的流体性质参数,然而,这些参数又是压力和温度的函数,压力却又是计算中需要求得的未知数。所以,多相管流通常采用迭代法进行计算。 4.按深度增量迭代的步骤 ①已知任一点(井口或井底)的压力作为起点,任选一个合适的压力降作为计算的压力间隔∆p (0.5 ~1.0MPa)。②估计一个对应的深度增量∆h 估计,计算与之对应的温度 ③计算该管段的平均温度及平均压力,并确定流体性质参数 ④计算该段的压力梯度dp/dh 。 ⑤计算对应于的该段管长(深度差)∆h 计算。 。 ⑦计算该段下端对应的深度及压力。 ⑧以计算段下端压力为起点,重复②~⑦步,计算下一段的深 ⑥重复②~⑤的计算,直至 。 ε<∆-∆估计计算h h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油井流入动态: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表示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2.吸水指数:单位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3.蜡的初始结晶温度:由于温度降低油气井开始结蜡时所对应的井底温度。 4.气举采油法:利用从地面注入高压气体将井内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人工采油方法。 5.等值扭矩:就是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两种扭矩下电动机的发 热条件相同,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 6.气液滑脱现象:在气液两相流动中,由于气液密度差,产生气体流速超过液体流速的现 象。 7.扭矩因素:对扭矩的各种影响因素。 8.配注误差:配注误差等于实际注水量与设计配注量之差同设计配注量比值的百分数. 9.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流体通过裂缝的流动能力。 10.气举启动压力:在气举采油过程中,压缩机所对应的最大功率。 11.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产量。 12.注水指示曲线:表示注入压力与注入量的关系曲线。 13.冲程损失:抽油杆因弹性变性而引起的变化量。 14.余隙比:泵内为充满的体积与整个泵体积之比。 15.流动效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16.酸的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17.面容比: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二:填空题 1.自喷井井筒气液两相管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流型有(纯油流),(泡流),(段塞流),(环流),(雾流)。 2.气举采油法根据其供液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喷)和(人工举升)两种类型。 3.表皮系数S与流动效率FE的关系判断:S>0时,FE(<)1;S=0时,FE(=)1;S<0时,FE (>)0 4.抽油机型号中,“3”代表(悬点载荷30KN), “”代表(最大冲程长度米),“7”代 表(减速箱额定扭矩)和“B”代表(曲柄平衡)。 5.常规有杆抽油泵的组成包括(工作筒)(活塞)(阀)三部分。 6.我国研究地层分层吸水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早期注水),另一类是(注 水井调剖)。 7.影响酸岩福相反应速度的因素有(面容比)(流速)(酸液类型)(盐酸质量分数)(温度)。 8.为了获得更好的压裂效果对支撑剂的性能要求包括(粒度均匀密度小)(强度大)(破 碎率小)(圆度和球度高)(杂质含量少)。 9.测量动液面深度的仪器为(回声仪),测量抽油机井地面示功图的仪器为(示功仪) 10.目前常用的防砂方法主要有(冲砂)和(捞砂)两大类。 11.根据压裂过程中作用不同,压裂液可分为(前置液)(携砂液)(顶替液)。 12.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动载荷包括(惯性载荷)(振动载荷)和摩擦载荷。 13.压裂液滤失于地层主要受三种机理的控制:(压裂液粘度)(油藏中岩石和流体的压 缩性)(压裂液的造壁性)。 14.自喷井生产过程中,原油由地层流至地面分离器一般要经过四个基本流动过程是 (油层中的渗流)(井筒中的流动)(嘴流)(地面上的管流)。 15.目前常用的采油方式包括(自喷采油)(气举采油)(电潜泵采油)(水利活塞泵采 油)(水利射流泵采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