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如图所示,甲、乙、丙图中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初温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两图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____

两图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三个烧杯中a、b液体的质量必须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在研究不同燃料热值实验时,记录数据如下表:

燃料加热前液体温度/℃燃料燃尽时液体温度/℃燃料的热值/(J/kg)12040 2.4×106

22030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完全燃烧20g燃料1放出的热量为_____J,燃料2的热值是____J/kg;

(3)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实验时,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0123456

液体a25262728293031

液体b25272932343638

可知道:对液体a和液体b都加热6min,液体a吸收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比热容较大的是__________。

【答案】甲乙甲丙相等 4.8×104 1.2×106等于液体a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用不同的燃料给相同的液体加热,所以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

[2]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用相同的燃料给不同的液体加热,所以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

[3]在实验中用上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所以要探究不同燃料的热值,除了燃料种类不同,其它物理量要控制相同,即液体的种类及其质量、初温要相同;同理要探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时,除了液体种类不同,其它物理量要相同,即热源、燃料的质量要相同。

(2)[4]由表格数据知,完全燃烧20g燃料1放出的热量

Q放=m1q1=0.02kg×2.4×106J/kg=4.8×104J

[5]完全燃烧10g燃料1放出的热量

44

1

4.810

1

J2J

1

22

.410

Q Q

==

=???

放放

而甲图中,液体a吸收的热量等于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设液体的质量为m,据Q吸=cm(t-t0)得,液体a的比热容

()

3

4

1

10J

2

2

.4 1.210J

()(0)

40

Q

Q

c

m t t m t t m m

?

====

--?

?

-

吸放

℃℃

乙图中,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2 =Q吸2=cm(t'-t0')=

3

4

1.210J

(3020) 1.210J

m

m

?-=

?

?

?℃℃

则燃料2的热值

4

6

2

1.210J

1.210J/kg

0.01kg

Q

q

m

?

===?

放2

燃料

(3)[6][7]在甲和丙中,用相同的热源给液体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则a、b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分析表格数据知,吸收相同的热量,液体a升温慢,其比热容较大。

2.小明利用如图装置研究做功与能量的转化关系。重物通过细绳与木块相连,细绳不可伸长,AQ为水平面,AP段长为L,表面光滑;PQ段粗糙,实验开始时,木块的细绳拉直,质量为M的木块位于P点,质量为m的重物恰好置于地面,将木块从P向右拉至A,放手后木块向左运动,最终停在B点,PB长为x。不计空气阻力、滑轮摩擦。

(1)木块在AB段运动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做功为(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木块经过

PB 段内能______________(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2)观察实验并联系生活实际,小明提出猜想:重物和木块获得的总动能与重物重力做功多少有关。他提出猜想的生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

(3)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做了以下实验,重物100g m =,木块900g M =,改变木块从P 点右移的距离L ,测得一组数据,记录如下:(g 取10N/kg )

①已知物体动能的表达式为

2

12

mv ,分析重物和木块获得的总动能与重物的重力做功的多少,可知猜想是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在AP 段滑行的过程中,该系统(重物和木块)的机械能____________(选填“守恒”或“不守恒”);

②利用实验信息分析,当0.7m L =时,木块M 在P 点获得的动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J ;

(4)如果上述结论具有普遍性,则一个物体从高为h 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不计空气阻力,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 =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答案】mgL 增大 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正确 重物和木块获得的总动能与

重物重力做功的多少相等 守恒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重物的重力是G mg =,木块在AB 段运动过程中,重物下降的高度是L ,那么重物的重力做功大小是

W mgL =重

[2]木块经过PB 段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内能会增大。

(2)[3]重物和木块获得的总动能与重物重力做功多少有关,随着重物重力做功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大,所以这个依据是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3)[4]由表中数据可看到,PA 的数值越大,木块在P 点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所以猜想是正确的。

[5]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实验中重物和木块获得的总动能是

()()2-111

0.1kg 0.9kg 0.2m s 0.1J 2

W =?+??=总动能

重物的重力做功是

110.1kg 10N/kg 0.1m 0.1J W mgL ==??=重力

第2次实验中重物和木块获得的总动能是

()()2

-12

10.1kg 0.9kg 0.3m s 0.15J 2

W =?+??=总动能 重物的重力做功是

220.1kg 10N/kg 0.15m 0.15J W mgL ==??=重力

同理,第3、4、5、6次实验也可以得到这样的数据,所以可得出结论:重物和木块获得的总动能与重物重力做功的多少相等。

[6]AP 段是光滑的,所以势能完全转化为动能,系统机械能守恒。 [7]比较表中数据可知,2v 与L 成正比,当0.1m L =时,()2

2-1

0.2m s v =?,那么

()2

-10.2m s 0.1m k ?=?

解得22m/s k =,可得到222m/s v L =?,当0.7m L =时

22222m/s 0.7m 1.4m /s v =?=

所以可知木块M 在P 点获得的动能是

22211

0.9kg 1.4m /s 0.63J 22

W Mv =

=??= (4)[8]一个物体从高为h 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不计空气阻力,则机械能是守恒的,物体重力所做的功转化为动能,可以得到关系式

2

12

mgh mv =

解得2v gh =。

3.小明用三根材料和厚度相同但长宽不同的橡皮条、一个弹珠,探究“影响橡皮条弹性势能的因素”。他依次将橡皮条固定在弹弓上,如图所示,在弹性限度范围内,拉伸相同的伸长量,将弹珠在同一位置沿水平方向弹射出去,测得弹射的水平距离,数据如下表:

次数 橡皮条 橡皮条宽(cm ) 橡皮条长(cm ) 弹射的水平距离/m 1 a 0.5 20 10.1 2 b 0.5 30 8.2 3

c

1.0

20

14.0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来间接反映橡皮条的弹性势能大小,下列实验中采取的方法与这一方法不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在研究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时,我们可以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

B.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

C.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

(2)比较第1、2次实验可知,拉伸相同的伸长量,橡皮条的弹性势能与橡皮条的

________有关;比较第1、3次实验可知,拉伸相同的伸长量,橡皮条的弹性势能还与橡皮条的________有关;你猜想影响橡皮条弹性势能的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

(3)用同种材料同厚度的橡皮条,拉伸相同的伸长量,弹性势能最大的橡皮条是

________。

A.窄而长的 B.宽而长的 C.窄而短的 D.宽而短的

(4)请你对小明的实验做出评价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弹珠被弹射的水平距离C长度宽度橡皮条的厚度D多做几次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通过弹珠被弹射的水平距离反映橡皮条的弹性势能大小,弹珠弹射的越远,说明皮条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弹珠的动能越多,说明皮条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多。

[2]AB.电热的多少转化为液柱上升的高度,是否有电流转化为灯泡是否发光,应用的转化法与实验中的方法相同,故AB不符合题意;

C.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是类比法,与实验中的方法不同,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3]比较第1、2次实验,橡皮条宽相同,橡皮条长不同,弹射的水平距离不同,说明拉伸相同的伸长量,橡皮条的弹性势能与橡皮条的长度有关。

[4]比较第1、3次实验,橡皮条长相同,橡皮条宽不同,弹射的水平距离也不同,说明拉伸相同的伸长量,橡皮条的弹性势能与橡皮条的宽度有关。

[5]影响橡皮条弹性势能的因素除橡皮条的长度和厚度外,可能还与橡皮的厚度有关。(3)[6]由实验数据可知,橡皮条的弹性势能与橡皮条的长度和宽度有关,在伸长量相同时,长度越短弹性势能越大,宽度越宽弹性势能越大,所以弹性势能最大的橡皮条应当选短而宽的橡皮条,故选D。

(4)[7]实验设计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但实验次数太少,使实验结论得出具有偶然性,应当多做几次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

4.某兴趣小组将一张硬卡片对折,在开口的一边剪两个小豁口A和B,然后套上橡皮筋,做成了一个会跳的卡片(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卡片跳起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该兴趣小组提出了以下猜想:

A.与卡片的质量有关

B.与橡皮筋的形变量有关

C.与橡皮筋的条数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选用几根相同的橡皮筋和几张相同的卡片进行实验。

(1)小明将图中的卡片反过来,把它放在桌面上用手向下压,使橡皮筋伸长,迅速松开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对卡片

________,因此它具有________能。

(2)为了探究卡片跳起高度与质量是否有关,应选择质量不同的卡片,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操作中将卡片反过来,每次把它在桌面上用手压平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若观察到不同质量的卡片跳起的高度不同,则说明跳起高度与质量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探究卡片跳起高度与橡皮筋形变量是否有关,请你为该小组提供使橡皮筋的形变量不同的两种方法: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答案】卡片跳起做功弹性势使每次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同有关分别压两个卡片时将一个卡片压平,另一个不压平使小豁口A、B的间距不相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橡皮筋伸长说明橡皮筋发生了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想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所以橡皮筋对硬卡片施加力,使它弹起。

[2]橡皮筋对卡片施加力,卡片弹起即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了,所以橡皮筋对卡片做功。

[3]做功会引起能量的转化,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卡片的动能,因此橡皮筋具有弹性势能。

(2)[4]探究跳起的高度与质量是否有关,应选择质量不同的卡片,控制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操作中将卡片反过来,根据控制变量法,每次把它在桌面上用手压平的目的是控制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同。

[5]实验中若观察到不同质量的卡片跳起的高度不同,则说明跳起高度与质量有关。

(3)[6][7]使橡皮筋的形变量,可以压两个卡片时将一个卡片压平,另一个不压平或者使小豁口A、B的间距不相同。

5.甲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他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分别标记出小车停下的位置。

(1)标记③是小车在_______表面上停下的位置;

(2)分析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选填“快”或“慢”)推理可知:运动小车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它将_______;

(3)乙同学用此装置让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处滑下,均在铺有木板的水平面上滑行,发现高度越高,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_______,由此可知:小车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小车所处_______有关。

【答案】木板 慢 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越远 高度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所受的阻力越小,移动的距离越大,而水平桌面上铺上毛巾、棉布、木板时,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最小,则移动的距离最大,故标记③是小车在木板表面上停下的位置。

(2)[2]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由以上实验探究知,小车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移动的距离就越小,由此可知,运动小车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它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3)[4]小车从此装置的不同高度滑下,则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而小车与水平面接触的粗糙程度相同,即小车所受的阻力相同,那么小车所处的高度越高,到达水平面的速度就越大,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越远。

[5]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越高,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就越大,即动能就越大,而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那么小车的动能越大,其重力势能也越大,所以小车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小车所处的高度有关。

6.如图所示,甲、乙和丙三图中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 ,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

(1)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中:

①如图丁是甲、丙装置中a 、b 两种液体吸热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以看出,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②小明再用50g 水和100g 水做实验,以吸收的热量Q 为纵坐标,升高的温度t ?为横坐标,分别画出50g 和100g 水的-Q t ?图象,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Q k t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两条直线的k 值之比与对应水的______之比相等(选填“密度”或“质量”);

(2)在“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实验中:

①应选择______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_(选填“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应的;

②若想利用上述装置估测燃料的热值,那么还需要补充的仪器是______,利用此实验方法计算出的热值将比真实值偏______;

③该实验在取燃料和水时都要注意适量,否则不利于得出实验结论。当燃料质量一定时,所取水量不能过少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b 质量甲乙温度天平小水会沸腾,温度不变,不便于比较

【解析】

【分析】

【详解】

(1)[1]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b的加热时间长,则b

的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

[2]根据Q cmΔt

=可知,Q k t

=?中的k cm

=,则有

11

k cm

=,

22

k cm

=,故

111

222

k cm m

k cm m

==

即这两条直线的k值与对应水的质量之比相等。

(2)[3][4]比较不同燃料的燃烧值,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质量相同的同一种液体,故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反映的;温度计示数变化越大,表明吸收的热量越多,即该物质放出的热量多,热值大。

[5]利用上述装置估测燃料的热值,要控制燃料的质量相等,需要用天平来测量。

[6]由于燃烧放出的热会散失到空气中,又或被烧杯等实验装置吸了热,使Q吸小于Q放,依此计算出燃料的热值比真实值要偏小些。

[7]当燃料质量一定时,如果所取水量过少,则水吸热后容易沸腾,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变,不能根据水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

7.相关资料表明,大部分重大交通事故是因为汽车超载超速造成的。兴趣小组决定对超载超速问题进行一次模拟探究,经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模型,代替汽车作为研究对象。如图,将小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三次实验,其中h1=h3>h2,m A=m B﹤m C:

小球质量/g高度/cm木块移动的距离/cm A10510

(1)小球在水平面上越滚越慢最后停下来,是因为小球受到了 _________的作用;

(2)小球在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______能转化为动能,实验中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用 _____(选填“高度h”或“距离s”)大小来反映的。

(3)分析比较 _______两次实验可得,小球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 _______ 从而反映出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

(4)分析比较 ______两次实验可得,小球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从而反映出超载带来的危害程度。

(5)为比较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兴趣小组利用上述器材进行定量研究。得到数据如表,请根据上表数据分析,货车超载与超速两者相比,潜在危害较大的是 __________。【答案】摩擦力重力势距离S甲乙大甲丙超速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小球在水平面上滚动时受到(滚动)摩擦力的作用,故越滚越慢最后停下来。

(2)[2][3]小球在滚下斜面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故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实验中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用小球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的距离大小来反映,距离越大,危害程度越高。

(3)[4][5]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得,小球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越大,故可得小球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4)[6]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得,小球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越大,故可得小球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5)[7]比较A、 B、 C三个小球,高度相同,质量变为2倍、3倍,木块滑动的距离也基本上是2倍、3倍,即动能也是2倍、3倍;比较A、D、 E三个小球,质量相同,高度变为2倍、3倍,木块滑动的距离基本上是4倍、9倍,即动能也是4倍、9倍;所以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超速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8.如图甲,教科书上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小钢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

(1)小钢球在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其动能大小是通过______大小来反映的;

(2)让同一钢球分别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是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的关系。让不同的钢球分别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是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的关系;

(3)结合实验结论,分析在图乙交通标志牌中,交通管理部门对于不同的车型要设定不同的最高车速行驶速度的理由是______;

(4)用此实验装置,只要改变______,就可以完成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

(5)图丙的是教科书中“小资料”栏目中介绍的一些物体的动能。若要用图丙中的数据来说明“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需要对比的三组物体是______。

【答案】木块移动的距离速度质量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行驶时危险性越大水平面的粗糙程度牛与子弹(或牛与砖块、牛与运动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物体动能的大小无法直接体验,所以通过小球对木块外做功的多少来体现小球动能的多少,即通过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用到的是转换法。

(2)[2]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让同一钢球(质量一定)分别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撞击木块的速度不同,所以是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速度的关系。

[3]让不同的钢球(质量不同)分别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撞击木块的速度相同,所以是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3)[4]机动车质量一定,速度越快,动能越大,刹车时制动距离越大,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所以要限速行驶。

(4)[5]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需要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据此可知必须改变的是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5)[6]由生活经验知,牛与子弹比较,牛的质量大,速度小;子弹质量小,速度大;由表中

的数据知牛的动能小,子弹的动能大,说明速度对物体动能的影响更大;同理牛与砖块、牛与运动员比较都有相同的结论。

9.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小雨用如图1所示装置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初温都相同的A 、B 两种液体,然后分别插入同规格的温度计,并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加热。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除了图1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用______来反映物质吸热的多少。

(2)实验中选择相同规格的电热器,体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单选) A .分类法 B .比较法 C .控制变量法 D .放大法

(3)小雨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A 、B 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分析图象可知___(填“A”或“B”)的吸热能力更强。若加热过程中无热量损失,已知A 的比热容为2.4×103J/(kg·℃),则B 的比热容为_____J/(kg·℃)

(4)叶子姐姐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图3中能合理反映该实验结果的图象是___(填“甲”或“乙”或“丙”)。

【答案】停表 加热时间 C A 31.210? 乙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时需要加热时间,所以还需要的工具时机械停表或秒表; [2]实验时,是用加热时间来反映物质吸热的多少;

(2)[3]实验中选择了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体现了控制变量法;

(3) [4]由图2可知相同时间内,A 的温度变化小,所以A 的吸热能力更强; [5]相同加热器加热5min 时有

A A A

B B B =c m t c m t ??

带入数据

()()()3A B B 3205.410J/kg 20010m c m ??-=?-???℃℃℃℃℃

解得

()3B 1.210J/kg c =??℃

(4)[6]因为水的比热容比食用油高,图乙能合理反映该实验结果

10.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六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上水和煤油,用六个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对它们分别进行加热。表一和表二是他记录的实验数据。(设每分钟吸收的热量都相等)

表一液体种类:水

表二液体种类:煤油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各题:

(1)实验时可以用表中的_____来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

(2)比较烧杯号1、2与3(或4、5与6)的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3)比较烧杯号_____ 的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水吸收的热量多。

(4)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_____。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_____。

【答案】加热时间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 1、4或2、5或3、6 同种物质,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的越大,吸收热量越大不同种物质,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相同,吸收热量不同(不同种物质,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不同,吸收热量可能相同)

【解析】

【详解】

(1)[1]用六个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对它们分别进行加热,加热相等时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等,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加热时间越长,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因此在表中是用加热时间来反映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2]由表中1、2与3(或4、5与6)的实验数据可知,水(或煤油)的质量不同而升高的温度相同,需要的加热时间不同,水(或煤油)质量成倍减小,需要的加热时间即吸收的热量也以相同的倍数减小,由此可得: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

(3)[3]由表中1、4或2、5或3、6数据可知,水与煤油的质量、升高的温度都相等而加热时间不同,水与煤油吸收的热量不同,水吸收的热量是煤油吸收的热量的2倍,由此可得: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水吸收的热量多;

(4)[4]由表中1、2与3(或4、5与6)次实验数据可知,同种物质水(或煤油)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的越大,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大;

[5]由表中1、4或2、5或3、6次实验数据可知,不同种物质,水(或煤油)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相同,吸收热量不同;由表中2、4或3、5次实验数据可知,不同种物质,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不同,吸收热量可能相同。

1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

(1)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在此实验中,用____ (选填“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②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

____(>/<)沙子吸收的热量.

③实验中小明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②结论不符,沙子升温反而比水慢,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

(2)小红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体积相同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

①小红实验设计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正错误后,小红继续实验加热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计热量损失)则甲液体的沸点是_______℃.要比较甲、乙两液体吸热本领,应分析_______(填“10min前”“15min 前”“20min前”“20min后”或“以上时间段均可”)的实验数据.

③若乙液体是水,则甲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

(3)就小明和小红正确的实验设计,请你评估,谁的设计方案更好.

答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加热时间的长短>没有均匀受热应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60

10min

()3

2.110J/kg ??℃ 小红 小红选择的物体受热更易均匀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此实验中,用相同的热源,相同的时间里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加热时间越长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2]从表中数据可以知道,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总是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沙子加热时,受热不均匀,不同于水,所以沙子升温反而比水慢; (2)[4]添加体积相同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应为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

[5]从图中可以知道,甲从第10min 到第20min ,温度保持在60℃不变,这就是它的沸点; [6]从第10min 开始,甲的温度保持不变,不能进行比较,那么只能在10min 前进行比较,才能知道甲、乙两液体吸热本领;

[7]若乙液体是水,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从一开始到第10min 有:

6030Q Q m m c c t t =??=??

=???=??=??甲乙甲乙乙水甲乙℃℃

, 代入公式Q cm Δt =,化简得:

()()3311

4.210J/kg 2.110J/kg 22

c c ==???=??甲水℃℃

(3)[8]小红的设计方案更好;

[9]小红选择的物体受热更易均匀;小红选择的热源仪控制相同时间内提供的热量相同;小红选择的热原受环境因素影响小.

12.为了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俊羽同学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物质 水 煤油 体积/ml 100 125 初始温度/℃

27

27

加热时间/min66

最后温度/℃4563

(1)实验过程中俊羽同学测出煤油的最后温度如图乙所示,为_____℃;但此数据比实际测量值________(选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

(2)更正错误后,测量数据记录表格中。水和煤油的质量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煤油的温度变化比水的温度变化_______ (选填“高”或“低”),由此表明,_______(选填“水”或“煤油”)的比热容较大。(煤油:0.8×103kg/m3)

(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煤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4)从俊羽同学的实验设计上看,用到的主要实验方法是_______法,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还用这种方法研究过的力学规律有:_________(举一例)。

【答案】(1)78℃;高;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2)相同;高;水(3)大于(4)控制变量;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探究电流大小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等

【解析】

试题分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高于0℃,为78℃.温度计的玻璃泡虽然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是碰到了容器底部,而底部的温度稍高点,故测出的温度比实际值高.

(2)水的质量,煤油的质量

,故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煤油的温度变化

,水的温度变化,故煤油的温度变化比水的温度变化高.水和煤油的加热时间相同即吸收的热量相同,由

可知,水的比热容较大.

(3)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说明水吸收的热量更多,即水吸收的热量大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4)物理学中对于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变量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变量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从

俊羽同学的实验设计上看,他控制了水和煤油的质量、吸收的热量相同,研究温度变化多少与比热容的关系,故主要是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探究电流大小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等都用到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1)78℃;高;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2)相同;高;水(3)大于(4)控制变量;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探究电流大小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等.

考点: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3.小明同学“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同时又“探究不同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他设计了两组实验装置如下图:

(1)你认为“探究不同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应选用_____(选填“甲”或“乙“)组器材.

(2)除了图中已经呈现的器材,还需要用到其他测量工具.你认为两个实验都还要用到的其他测量工具是_____;仅甲组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

(3)甲组实验是通过_____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乙组是通过_____来反映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

(4)小明购买了一盒薯片,取出几片用上述方法测出薯片的热值为1.4×107J/kg,他又观察到包装盒上印有“质量:100g”,他据此算出了整盒薯片能提供的热量为_____.这个结果与包装盒上注明的“能量:2100kJ”不等,原因可能是_____.

【答案】乙天平秒表加热时间水升高的温度 1.4×106J 实验中存在热量的损失,或实验时薯片没有完全燃烧

【解析】

【分析】

【详解】

(1)研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应用不同的燃料,加热相同的流体,因此选乙组器材.(2)观察甲、乙两图,物质的质量都必须相等,因此还要用天平称量质量,即要用到相同的器材是天平;仅甲组实验来说,还需要测量加热时间,所用工具是秒表;

(3)甲组实验用相同的加热装置,所以是通过加热时间的多少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因此秒表用在甲装置中;

乙组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不易直接测量,所以是通过水温升高的度数或水温的变化来反映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

(4)质量为:100g0.1kg

m==,整盒薯片能提供的热量为:

76

0.1kg 1.410J/kg 1.410J1400kJ

Q mq

==??=?=

用试验中测得的薯片的热值计算出整盒薯片能提供的热量小于包装盒上注明的能量,原因可能是实验中有部分热量直接散发到了空气中,所以存在热量的损失,另外实验时薯片可能没有完全燃烧.

【点睛】

“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和“不同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两实验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两种方法都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注意理解体会.

14.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烧杯中,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温。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l min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记录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01234

温度/℃

2025293438

水2021222324

(1)实验中,加热时间实质上反应了__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在如图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______)

(3)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升温较快的是______;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通过大量类似实验,人们发现了物质的又一种物理属性,物理学将这种属性叫做__________。

(4)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

【答案】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见解析所示沙子水比热容转换法

【解析】

【详解】

(1)实验中,加热时间实质上反映了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热量越多.

(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2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3)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沙子;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时间较长,说明吸收的热量较多,由上可知,水吸热能力较强,物理学将这种属性叫做比热容;

(4)由(1)可知,实验用加热时间反应吸收热量的多少,用的是转换法。

15.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a. 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

b.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

c.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且加热时间相同

d.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末温

(1)在上述a、b、c、d四个实验步骤中,步骤a存在错误,该步骤中错误的内容应改为_____;

(2)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甲乙两种液体__________;

(3)更正步骤a中的错误后.得到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若将液体甲和液体乙加热相同的时间,则液体__________温度升高得快,甲乙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c甲__________c乙.

【答案】装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甲<

【解析】

【详解】

(1)[1]依题意,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根据吸收热量的公式Q=cm△t可知,实验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甲乙的质量,故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是不合理的,应当装入等质量的甲乙液体;

(2)[2]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出来,相同的热源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应当控制加热时间,所以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两种液体吸收相等的热量;

(3)[3]甲、乙两种液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观察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温度变化较大的是甲;

[4]因使用的是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所以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根据

Q

c

m t

=

?

可知,在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当升高温度越大,它的比

热容就越小,所以c甲<c乙。

【物理】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物理】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归纳式探究——研究电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如图1,给两块等大、正对、靠近的平行金属加上电压,两板之间就有了电场。若将电子沿着平行于两板的中线方向入射到电场中,电子就会发生偏转。若两板间距为d,板长为L,所加的电压为U,电子入射初速度为v0,离开电场时偏移的距离为y,则经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次数d/m L/m U/V v0/(m·s-1)y/m 14×10-20.2401×107 3.6×10-2 28×10-20.2401×107 1.8×10-2 34×10-20.1401×1070.9×10-2 48×10-20.21601×1077.2×10-2 58×10-20.22402×107 2.7×10-2 (1)y=k__________,其中k=_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本实验在探究影响电子离开电场时偏移的距离时,运用了_________法; (2)相同情况下,电子的入射速度越大,偏移距离越________。它们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像2中的图线________表示; (3)现有两块平行相对的长度为5cm,间距为1cm的金属板,为了让初始速度为3×107m/s 的电子从一端沿两板间中线方向入射后,刚好能从另一端的金属板边缘处射出,需要加_____V的电压。

【答案】2 2 UL dv () 1022 910m/V s ??控制变量小b 200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与2相比L、U、0v均相同,而d增大一倍,y减小为原来的1 2 ,可知y与d成反比;同理,1与3相比,y与2L成正比;2与4相比,y与U成正比;将第2次实验电压U增大至6倍,则y增大至6倍,此时 240V U= 2 10.810m y- =? 将此时的数据与第5次实验相比,y与2 v成反比,综上所述可得 2 2 UL y k dv = [2]将表格中第3次数据(其他组数据也可)代入 2 2 UL y k dv =计算可得 () 1022 910m/V s k=?? [3]本实验在探究影响电子离开电场时偏移的距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4]在其他情况相同时,y与2 v成反比,所以电子入射的初速度越大,偏移距离越小。 [5]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乙中的图线b来表示。 (3)[6]将已知数据中的y、d、L、0v和前面算出的k分别代入 2 2 UL y k dv =并计算可得 200V U= 2.如图所示是课本上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1)在图甲所示实验中,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此时会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这是由一于在瓶底浇冷水后,液面上方________,导致液体的沸点降低所致. (2)图乙是小明制作的“浮沉子”.为观察到小瓶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大瓶瓶盖应该 ________(旋紧/拧开);为使漂浮于水面上的小瓶子下沉,小明应________ (松开/捏紧)手指.

九年级物理电功率(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电功率(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电功率易错压轴题(难) 1.故答案为:(1)见上图;(2)①见上图;②R1接触不良;③电阻;⑤50;0.4。下面是小彬和小辉等同学进行的电学实验。 (1)小彬为了“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①请你在甲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的连接______; ②小彬看到了邻组同学在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指针偏向“0”刻度线的左侧,原因是 ______; ③小彬先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再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__V; ④小彬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把10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为了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移动; ⑤小彬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 U2 电压/V 电阻/R 51020 I0.40.20.1 电流/A (2)小彬将电阻换成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测量其额定电功率。 ①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小灯泡不亮,电压表、电流表均无示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_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 ②排除故障,继续实验,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______A,额定功率是______W;

(3)小辉同学准备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检查实验器材时,发现缺少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均标有“20Ω 2A”字样,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是0.25A,于是他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图。请你帮助小辉完成实验: ①闭合开关1S,开关2S接b,2R阻值调到最大处,1R阻值调到0,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3A; ②将1R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1S,开关2S接a,______,小灯泡正常发光; ③保持1R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变,闭合开关1S,开关2S接b,2R滑片仍在阻值最大处,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______W。 则小灯泡额定功率P 额 【答案】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了 2 左反比断路 0.2 0.5 调节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为0.25A 0.875 【解析】 【分析】 【详解】

九年级物理培优训练

九年级物理培优训练(一) ——电阻测量的多种方法 实验设计:要求用所给器材测出未知电阻R X的阻值 一、所给器材:电源(电压未知) 、开关、 电流表、定值电阻R、导线若干、未知电阻R X (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式,尽可能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实验步骤: 1、闭合S,先测出R的电流I1; 2、拆下电流表,接到另一支路上, 测出R x的电流I2。 表达式: 实验步骤: 1、闭合S,先测出干路的电流I1; 2、拆下电流表,接到支路上,测出 R x的电流I2。 表达式: 实验步骤: 1、闭合S,先测出干路的电流I1; 2、拆下电流表,接到支路上,测出R 的电流I2。 表达式: 方法4 方法5 方法6 实验步骤: 1、S断开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 2、S闭合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表达式: 实验步骤: 1、S断开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 2、S闭合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表达式: 实验步骤: 1、S断开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 2、S闭合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表达式: 方法7 方法8 方法9 实验步骤: 1、S断开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 2、S闭合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表达式: (说明:单刀双掷开关可以用两个单 刀单掷开关代替。如上图) 实验步骤: 1、S接a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 2、S接b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表达式: (说明:单刀双掷开关可以用两个单刀 单掷开关代替。如上图) 实验步骤: 1、S接a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 2、S接b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表达式:

二、所给器材:电源(电压未知) 、开关、电流表、最大阻值为R 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 干、未知电阻R X(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式,尽可能想出多种方法) 说明:把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阻值最大端不变时,可以把它当一个定值电阻来使用,方法如前一题。根据滑动变阻器滑片可以滑到最左边和最右边的,还有如下方法。 实验步骤: 1、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a端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 2、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b端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表达式: 三、所给器材:电源(电压未知)、开关、电流表、变阻箱、导线若干、未知电阻R X(要 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式,尽可能想出多种方法) 说明:变阻箱调到某个阻值不变时,可以当定值电阻使用,也可以当滑动变阻器来使用,当然要更关注用等效替代法来解此题(见下面的三种方法)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实验步骤: 1、S接a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 2、S接b时,调变阻箱,使电流表 示数的示数也为I 表达式:实验步骤: 1、S1闭合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 2、S2闭合时,调变阻箱,使电流表 示数的示数也为I 表达式: 实验步骤: 1、把变阻箱调到0Ω时,闭合S, 读出电流表示数I; 2、S闭合时,调变阻箱,使电流表 示数的示数为I 2 1 表达式: 四、所给器材:电源(电压未知)、开关、电压表、定值电阻R、导线若干、未知电阻R X (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式,尽可能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实验步骤: 1、如图,闭合S,先测出R x的电压U1; 2、拆下电压表,接到R和R x的两端测出总电压U2。 表达式:实验步骤: 1、如图,闭合S,先测出R的电压 U1; 2、拆下电压表,接到R和R x的两端 测出总电压U2。 表达式: 实验步骤: 1、如图,闭合S,先测出R x的电压 U1; 2、拆下电压表,接到R的两端测出 它的电压U2。 表达式: 方法4 方法5 方法6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培优练习题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培优练习 多选题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 A. 扫地时,灰尘满屋 B. 煮饭时,米粒翻滚 C. 洒水时,水雾飞舞 D. 炒菜时,满屋飘香 E. 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2.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快 B. 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连在一起 C. 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D. 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零下18℃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 B. 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把红墨水滴入热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会看到红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D. 由于液体和气体能够流动,而固体不能流动,所以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属于汽化现象 B. 糖放到水里过一段时间水变甜了,这是扩散现象 C. 零下5℃的液体也能蒸发 D. 秋天,草叶上“露珠”的形成过程,要放出热量 5.物理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的俗语、诗词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一定认识,其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 “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 “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C.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气体存在扩散现象 D. “黄沙直上白云间”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与解析 1.D,G 【解析】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扬是物质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在运动;煮饭时,米粒翻滚 是米粒做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洒水时,水雾飞舞是空气中的小水滴做机械运动,不 属于分子运动;炒菜时,满屋飘香是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是小沙粒在空中做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是灰尘颗粒做机械运动, 不属于分子运动;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是花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甲型H1 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流感病毒不是分子,它的传播是机械运动;细雨濛濛是小水 滴在空中做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答案为:DG. 2.A,C,D 【解析】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快,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磨平的两个铅块压紧后在分子引力作用下能粘在一 起而不会掉落,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这是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D、空气分子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 混合在一起,这是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 故答案为:ACD. 3.A,B 【解析】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所以零下18℃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A符合题意;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B符合题意; C、分子的运动是看不见的,C不符合题意; D、任何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4.B,C,D 【解析】解: A、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属于升华现象,故A错误; B、糖放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说明糖分子发生了扩散,证明了分子处于

初三物理培优专题训练

【V-S 图像】 1.(2017年朝阳一模)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着甲、乙两物体竖直向上运动,两次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 .弹簧测力计对甲的拉力大于弹簧测力计对乙的拉力 C .甲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 .甲的机械能一定大于乙的机械能 2.(2017年东城一模)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行驶,假设所受到的阻力不变,其?-t 图象如图6所示。其中0~1s 内和3~4s 内的图象为直线,1~3s 内的图象为曲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单选) A .0~1s 内电动汽车做匀速运动 B .1~3s 内电动汽车做减速运动 C .3~4s 内电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D .3~4s 内电动汽车的牵引力一定最小 3.(2018年石景山二模)一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其运动的路程(s )与时间(t )关系如图12所 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5s 时的速度小于2s 时的速度 B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的功大于后3s 做的功 C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后3s 做功的功率 D .前3s 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后3s 物体所受的拉力 图12

【机械能转化】 1.(2017年东城一模考)两年一届的世界蹦床锦标赛于2015年12月1日在 丹麦欧登塞落幕,中国队以8金3银2铜领跑奖牌榜。关于运动员从图8所示的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B.接触到蹦床时开始减速 C.所受重力等于弹力时动能最大 D.在最低点时速度为零、受力平衡(提示,画受力分析图) 2.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处于a位置,当一重球放在弹簧上端静止时,弹簧上端被压缩到b位置.现将重球(视为质点)从高 于a位置的c位置沿弹簧中轴线自由下落,弹簧被重球压缩到最低位置d.以下关于重球运动过程的正确说法应是 ( ).(多选) A.重球下落压缩弹簧由a至d的过程中,重球作减速运动 B.重球下落至b处获得最大速度 C.由a至d过程中重球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小球由c下落至d处时重力势能减少量 D.重球在b位置处具有的动能等于小球由c下落到b处减少的重力势能 图8

初中九年级物理 综合习题培优九年级培优

九年级物理培优试题(9) 1.乒乓球、保龄球等表面都是光滑的,为什么高尔夫球的表面上布满小坑呢?经有关科学家 研究发现:两个等大的球,一个表面布满小坑,另一个光滑,在空中高速飞行时,表面布满 小坑的球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小.现将质量与体积均相等的两个小球A (表面布满小坑)与B (表 面光滑)分别利用细绳悬挂在等臂杠杆的两端,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所示.当从两球正下方 同时以相同速度(足够大)的风对准它们竖直向上吹时,则以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杠杆左端下降 B .杠杆右端下降 C .杠杆仍然在水平方向处于平衡状态 D .无法判断杠杆的转动情况 2.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小球,体积之比为3:1,分别 挂在轻质杠杆AB 两端,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得OA :OB =1:2,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为 ρ甲:ρ乙=( ) A .2:3 B .3:2 C .1:6 D .6:1 图1 图3 3.如图3所示,OA 是轻质杠杆,杠杆中间悬挂有一重物G ,A 端自始至终受到一个水平方向 拉力F 的作用,当将杠杆慢慢绕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关于力F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F 变大,F 力臂变大 B 、力F 变大,F 力臂变小 C 、力F 变小,F 力臂变小 D .力F 变小,F 力臂变大 4.如图4所示,静止的传送带上有一木块正在匀速下滑,当传送带 突然向下开动时,木块滑到底部所需时间t 与传送带始终静止不动 所需时间t 0相比可能正确的是( ) A .021t t = B . 0t t = C .023t t = D . 02t t = 5.如图5,甲站在0.5m/s 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乙站在0.7m/s 匀速下行的自动扶梯上.甲、 乙两人质量相等,甲上行中动能 _____ (选填“增加”、“不变”、“减少”).某时刻他们的 位置如图5所示,该时刻甲的重力势能 乙的重力势能,甲的机械能 乙的机械 能.(选填“大于”、“等于”、“小于”).若此时上 行的扶梯突然停止运动,甲会向前倾,原因 是 。 图5 图4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 电与磁(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电与磁(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三物理电与磁易错压轴题(难) 1.学习“电磁感应”时,老师演示了发电机模型的实验(如图),摇动把手,使线圈快速转动,小灯泡就亮了。小刚想到:产生电流的条件可能与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有关。他和同学们开始了探究: (1)小刚将一根导体棒的两端用细导线悬挂起来,并与灵敏电流计、开关串联组成闭合电路,将导体棒放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如图甲)。小红提醒他,先把开关_______才能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后,小刚完成了几次实验,将磁极位置、导体棒的运动方向和产生电流的情况记录如图乙,其中a表示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导体棒; (2)小刚据此得出“只要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的结论,小红认为还应让导体棒做垂直于纸面向里、向外和________方向的运动,才能使探究更充分;(3)随着导体棒的运动,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左右偏转,于是他们对“产生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作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1:产生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猜想2:产生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为验证猜想,同学们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将现象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中 实验序号磁极位置导体棒运动情况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 1上N下S水平向右运动向右偏转 2上S下N水平向右运动向左偏转

3水平向左运动向右偏转 分析第1、2两次实验发现,产生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_有关;第3次实验中磁体上方为_____(选填“N”、“S”)极,和其他实验对照验证了猜想2; (4)老师肯定了他们的探究,又介绍了科学家科拉顿的相关研究,1825年他用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房间中进行实验: ①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_的现象来判断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 ②将导线、小磁针与磁铁、线圈分别置于两个房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③科拉顿将磁铁插进线圈里,然后迅速奔向另一个房间,没有观察到产生电流的现象;他再回到放着磁铁和线圈的房间里,把磁铁从线圈中抽了出来,又跑到磁针和导线所在的房间,还是没有观察到现象。科拉顿失去了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机会,被后人评价为“跑失良机”。他没能观察到产生感应电流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闭合向上、向下磁场方向 S 电流的磁效应避免磁铁的磁场对小磁针产生影响没在磁铁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及时观察实验现象 【解析】 【分析】 【详解】 (1)[1]进行实验时,应先闭合开关,才能得到闭合电路。 (2)[2]在图乙中,导体棒在磁场中作水平向左和斜向上的运动,那么还应让导体棒做垂直于纸面向里、向外和向上、向下方向的运动,因为应让导体棒向各个方向移动,才能对照比较出哪个方向会产生感应电流。 (3)[3]从表格的1、2两次数据知,导体棒运动的方向相同,但所处的磁场的方向相反,而产生的电流的方向也相反,说明产生的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有关。 [4]从表格知,第3次实验导体棒运动的方向与上面两次都不相同,要想探究产生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有关,那么应保持所处的磁场的方向相同,而1、3两次产生电流的方向相同的,不能对照验证猜想2,所以应选择2、3两次实验,那么此次实验中磁体的上方是S极。 (4)①[5]实验中用电流的磁效应现象来判断电路中是否产生电流,因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如果有电流产生,那么导线周围就有磁场,静止的小磁针就会转动。 ②[6]将导线、小磁针与磁铁、线圈分别置于两个房间,是为了避免磁铁的磁场对小磁针产生影响。

九年级物理电学培优试卷及答案.docx

九年级物理电学培优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 1.如图 1 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一定。电阻 R 的阻值为 R 的 2 倍。当开关 S 、 S 都闭合时,电流表 A 1 1 2 1 2 的示数为 I 1,电流表 A 2 的示数为 5I 1。当开关 S 1、S 2 都断开时,电流 R 1 S A 1 表 A 1 的示数为 I 1′。则 I 1′与 I 1 之比为 1 A .3∶7 S 2 R 2 B . 6∶ 11 R 3 图 1A 2 C .1∶7 D .2∶ 7 2. 如图 2 所示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闭合开关 S 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从 a 端向 b 端 滑动的过程中 A .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减小 A B .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增大 R x V C .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P b D .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S a 图 2 3.小明按照图 3 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 S 后,发现两只灯泡都不亮,且电流表的示数 为零,电压表的示数接近电源两端的电压。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 A L 2 则这个故障可能是 S A .灯泡 L 1 短路 B .灯泡 L 1 断路 a V b L 1 C .灯泡 L 2 断路 D .灯泡 L 2 短路 图 3 4.如图 4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灯泡 L 上标有“ 6V 3W ” (灯丝电阻随温 度变化可忽略不计) ,R 1 为定值电阻, 滑动变阻器 R 2 的最大阻值为 60Ω,电压表 V 的量程为 0~15V , 电流表的量程为 0~0.6A 。闭合开关 S 后,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的过程中,保证两电表的示 数均不超过其量程, 灯泡 L 两端的电压也不超过其额定电压。 在此调节过程中, 其中一电表的示数 曾达到其刻度的最大值,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 5:4,在电压表的示数出现最大值和 最小值的这两种状态下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相等, 且灯泡在其中一种状态下能正常工作。 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 .定值电阻 R 1 的电功率最小值为 0.75W L R 1 R 2 B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调节范围是 12Ω~60Ω A V C .电流表示数变化的范围是 0.4 A ~0.5 A S D .电路的总电功率最大值为 10.5W 图 4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U A .公式 I 表示:在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R B .公式 R = U 表示: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I C .一个用电器工作时有电流通过,则该用电器两端电压一定不为零 D .绝缘体一定有电 阻,导体一定没有电阻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培优知识讲义

第一讲分子热运动内能 考点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由______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运动,这种运动和温度有关,又叫做分子的_______。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______时,彼此__________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 (1)分子间有______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运动. (3)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越高,扩散越______。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和______。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______如果分子相距_____ ,作用力就变得________,可以忽略. 考点二内能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____运动的______和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______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总和,对单个分子或部分分子内能没有意义.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______ ;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______ 。 2.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能量的又一种形式,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_____和分子间的__________情况有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_________有关.一个物体可以不具有________,但必定具有______. 3.改变内能的方法有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式. (1)热传递 1.实质:内能从__________传到_________ ,或者从同一物体的________传到_________的过程,即内能的转移. 2.热传递传递的是_____,而不是温度; 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______;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_____ 。 (2)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___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_____; ②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_______ ; 温馨提示: 一: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状态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可能是做功使其温度升高了。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描述.如果不发生热传递,也就不存在热量。 3.内能: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或“含有”来表示。 二: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考点三比热容 1.定义: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____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为c,单位为_______________。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无关。 2.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____水温度升高___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 3.热量的计算: (1)吸热公式:Q吸=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培优补差方案

166xx物理培优辅差工作方案 龚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初三物理教学成绩,特制定以下培优补差工作方案。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 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必做题”即基础题,第二层: 选做题”即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即拓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 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

最新九年级物理培优补差方案

166班物理培优辅差工作方案 龚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初三物理教学成绩,特制定以下培优补差工作方案。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即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即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即拓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三、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小红同学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 (1)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排除故障,用电压表在AB间测出L1两端的电压。 (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4)测出AC间的电压,得出结论。 (交流与评估)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L1________(填“短路”或“断路”) (3)小明用步骤3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________。 【答案】断开短路不能,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解析】 【详解】 (1)为了保护电路,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若为L1的故障,只能是短路,此时电压表也被短路,故示数为零,若断路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会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所以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L1短路。 (3)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此时电流由负接线柱注入,正接线柱流出,即电流方向是反的,指针会反偏,所以不能测出L2两端的电压。【点睛】 重点是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的实验,注意电压表的使用,在连接电压表时,电流方向不能接错,选择量程可用试触的方法。 2.某小组同学通过自学得知:在两种金属组成的回路中,如果使两个接触点的温度不同,便在回路中将会出现电流.为了验证和探究其中规律,该小组利用铁丝和铜丝两种导线组成图(a)所示的闭合回路,并将相连的两个交叉点A、B分别置于烧杯中和酒精灯上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14章 内能的利用 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4章内能的利用培优 训练 一、选择题 1. 2018·株洲木炭的热值为3.4×107 J/kg,它表示1 kg木炭( ) A.具有3.4×107 J的热量 B.具有3.4×107 J的内能 C.完全燃烧对外做功3.4×107 J D.完全燃烧放出热量3.4×107 J 2. 下图是两个演示实验的示意图,图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硝化棉就会立即燃烧;图乙是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橡胶塞迅速冲出试管口。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活塞下压过程中,筒内气体的内能减小 B.图甲中活塞下压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内燃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C.图乙中水蒸气推动橡胶塞迅速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增加

D.图乙中水蒸气推动橡胶塞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3. 汽油机工作时的热损失情况:汽缸散热损失30%,废气带走35%,机械摩擦损耗10%。则完全燃烧2 g汽油(热值为 4.6×107J/kg)获得的机械能是( ) A.2.76×104J B.3.22×104J C.0.92×104J D.2.3×104J 4. 如图,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橡皮塞冲出试管口,这个过程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哪一个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是相同的(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5. 四冲程汽油机的剖面图如图所示,依靠飞轮惯性使活塞向上运动完成的冲程是( ) ①吸气冲程②压缩冲程③做功冲程④排气冲程 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④

九年级物理上册培优系列练习1苏科版

图6 九年级物理上册培优系列练习1苏科版 班级 姓名 1、水稻是喜温作物,早春时育秧,为防止霜冻对秧苗的冻害,农民所采用的方法通常是( ) A.傍晚时向秧田灌水,第二天太阳升起时把水放掉 B.早晨太阳升起时向秧田里灌水,傍晚时将田里的水放掉 C.始终让秧苗淹没于水中 D.保持泥土湿润 2、把中国人的脚印印在月球上是中国航天人即将实现的梦想之一.已知月球一 昼夜时间比地球上长得多,月球昼夜温差达270℃.同学们对月球上温差如此 之大的原因进行了猜想,以下猜想明显错误的是( ) A.月球上没有水的蒸发吸热过程 B.月球表面 多是岩石,岩石的比热容小 C.月球白天时间长,接收太阳传递的热量多 D.月球没有地 球大 3、如图6所示的装置,轻质杠杆OA 可绕O 点转动,已知OB:OA = 1:3,挂在B 点的重物G 的质量是6kg.若杠杆OA 在水平位置平衡. 不计摩擦及机械自身的重量, g =10N/kg.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A.60 N B. 20 N C. 10 N D. 40 N 4、(08年苏州市)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8,R2=10,电源电压及定值电阻R 的阻值未知.当开关S 接位置1时,电流表示数为0.2A .当开关S 接位

置2时,电流表示数的可能值在A 到A之间. 5、(08年宿迁市)人类正面临能源危机,为选用节能交通信号灯的灯源,实验 室通过实验发现,下表中的LED灯和白炽灯在正常工作时光照强度相同.有关 数据如下表: 说明使用LED灯的两 个优点: 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 (2)LED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A,每天正常工作10小时,使用LED灯比使用 白炽灯可节约电能为kW?h,可将㎏的水从20℃加热到100℃.(c水 =4.2×103J/㎏,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6、实验室里有一种开关叫做“单刀双掷开关”,其实物图片和电路元件符号如 下图14a所示. (1)与普通的单刀开关相比,单刀双掷开关共有_____个接线柱. (2)事实上,在没有单刀双掷开关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图14b所示的两只普通 开关组合替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请你在图14b中画出正确的连线. (3)如图14c所示是云平同学连接的电路图.请观察电路连接情况回答:①要使 灯L2发光, 应将开关接_______点;②在图14c中,灯L1和L2_________(本空选填“可以” 或“不可以”)同时发光. 7、学习了杠杆原理后,天鹏和剑波同学尝试利用杠杆原理测量出一把直尺的质

九年级 物理培优

一、选择题 1.用质量相同的铝、铁、铜制成三个等高的圆柱体,将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 A .铜的压力和压强最大。 B .铝的压力和压强最小。 C .三者的压力、压强都相同。 D .三者压力相同,铜的压强最大。 2. 如图所示,比较甲、乙两圆柱形容器底部所受压力和压强,可知( ) A . 乙甲乙甲p p F F ==; B .乙甲乙甲p p F F <<; C .乙甲乙甲p p F F =<; D .乙甲乙甲p p F F >< 1.三个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内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 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 A.一样大 B.甲最大 C.乙最大 D.丙最大 2.小亮同学从超市买来一个玻璃瓶装的铁皮盖罐头,想把瓶盖打开,可是怎么也拧不动。小亮的哥哥用螺丝刀沿瓶盖的边轻轻撬了几下,一拧就打开了。这主要是因为用螺丝刀撬瓶盖可以[ ] A.增大瓶盖直径,减小瓶盖侧壁对瓶的压力 B.减小瓶盖与瓶口的接触面积 C.减小瓶内外气体的压力差 D.由于撬了盖的一边,而增大了盖的另一边的压力 3.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100牛 B 、200牛 C 、0牛 D 、400牛 4.有三个相同材料制成的圆柱体,高度相同,它们的质量比为m1:m2:m3=2:3:5,把 它们竖直放在水平面上,则水平受到的压强之比为( ) A. 2:3:5 B.5:3:2 C.1:1:1 D.15:10:6 5.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 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 P 乙,则( ) A . P 甲 < P 乙 B . P 甲 = P 乙C . P 甲 > P 乙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如图,A 、B 两的容器中装有同一种液体,且液面a 点的压强小于b 点的压强,当a 、b 之间的阀门打开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由A 向 B 流动 B.液体由B 向A 流动 C.液体静止不动 D.液体来回流动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跟容器的形状和底面积的大小也有关; B .液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则液体的压强也一定越大; C .同种液体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压强只跟深度成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小敏和小英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她们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 (1)当小敏用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A1无示数、电流表A2的指针快速右偏,两灯均不发光.由此可知,她们连接的电路发生了________故障;若闭合开关S,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 (2)小英只改接了电路中的一根导线,电路便连接正确了,请你在图中画出她的改法.(在错接的导线上画×,然后画出正确的接线) (___________) (3)她们利用改正后的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S后,读出两块电流表的示数,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答案】短路电流表A2被烧坏在并联电路中, 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电流表A1无示数、电流表A2的指针快速右偏,两灯均不发光,由此可知电路发生了短路故障,若闭合开关S,由于电路发生短路,电路中电流过大,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电流表A2被烧坏. (2)改正电路如图: (3)利用改正后的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S后,读出两块电流表的示数,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 【点睛】

电路中发生短路的危害,可能烧毁电流表或电源,为避免短路发生,可采用试触法. 2.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来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1)请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乙的电路连接完整. (____) (2)连接电路后,小明把电流表接入图甲的A 处,闭合开关S 后,发现小灯泡1L 不亮,2L 亮,电流表无示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排除电路故障再做实验,电流表在A 处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请你帮小明把该示数填入下表空格处.然后小明把电流表分别接入电路中的B 、C 两处测电流,并把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A 处的电流/A A I B 处的电流/A B I C 处的电流/A C I ______ 0.15 0.25 小明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______. (3)小明想,要使上述结论更具普通性,还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多次实验,于是小明和同学们讨论了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在图甲的基础上,反复断开、闭合开关,测出A 、B 、C 三处的电流. 方案二:在图甲的基础上,只改变电源电压,测出A 、B 、C 三处的电流. 方案三:在图甲的基础上,在其中一条支路换上规格不同的灯泡,测出A 、B 、C 三处的电流. 以上三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方案______(填“一”“二”或“三”). 小明选择上述可行方案之一,做了三次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 实验次序 A 处的电流/A A I B 处的电流/A B I C 处的电流/A C I 1 0.12 0.18 0.30 2 0.14 0.21 0.35 3 0.20 0.30 0.50 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拆电路改装时,开关必须______; ②小明选择的方案是方案______(填“一”“二”或“三”).

物理九年级上册 电流和电路单元培优测试卷

物理九年级上册电流和电路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归纳式探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 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描述,用符号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强弱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 如图甲所示,电阻R1与圆形金属线圈R2连接成闭合回路,R1和R2的阻值均为R0,导线的电阻不计, 在线圈中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与横、纵坐标的截距分别为t0和B0.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与阻值R0、匀强磁场的半径r、磁感应强度B0和时间t0的关系数据如下表: 次数R0/Ωr/m B0/T T0/s I/A 1100.1 1.00.15π×l0-2 2200.1 1.00.1 2.5π×l0-2 3200.2 1.00.110π×l0-2 4100.10.30.1 1.5π×l0-2 5200.10.10.050.5π×l0-2

(1)I=_____k,其中k=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 (2)上述装置中,改变R0的大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 与R0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____表示. 【答案】 2 00 B r R t2 5A s T m π?Ω? ?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像分析可得 2 E I R = (1) E t ?Φ = ? (2) =?S B ?Φ? (3) 120 +2 R R R R == (4) 由1234联立得: 22 000 22 B B r r I t R t R ππ ? =?=? ? 由于 2 π 为定值,故 2 00 B r I k R t = [2]将第一组数据带入上式得: k= 2 5A s T m π?Ω? ? (2)[3]若R0变,其他为定值,则 2 2 B r t π 均为定值,可看作 'k I R =,此为反比例函数,故可用图线c表示. 2.酸甜多汁的水果不仅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营养,还可以发电呢!小梦将接有导线的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