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高中生读书笔记800字

《三体》高中生读书笔记800字
《三体》高中生读书笔记800字

《三体》高中生读书笔记800字

作为一部硬科幻小说,《三体》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三体》高中生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体》高中生读书笔记篇1

我第一次看《三体》是在去年冬天,那是一个周末。

妈妈其实很早就买了这套书,而且妈妈总说很快就看。我本来很期待和妈妈一起阅读,但是妈妈总也不看,结果我等得不耐烦了,就自己先看了。

我最先看的是《三体3》,其实应该先看《三体1》的,但是我当时是闭着眼睛随便抽了一本,结果就抽到了《三体3》。

《三体3》的女主角是程心,男主角我也不太确定。一开始,我认为是云天明。后来,我又以为和《三体2》的男主角一样,是罗辑。再后来,我又认为是关一帆。其实,我一直都不太确定。

故事从程心收到一颗云天明送的星星开始,那颗星星的名字,哦不对,是编号,叫dx3906。对于这件事,有人衷心祝贺,有人却嗤之以鼻。

为了探测三体舰队超前的科学技术,需要把人类送到三体舰队那里去。为此,程心想了一个办法,叫“阶梯计划”,可以把一个人送到奥尔特星云去侦察三体舰队。但有些不理解的人认为程心应该回到大一,去算算“推重比”的作业。不过看到这里,我就看不明白“推重比”是啥东西了。程心当时就反驳了那些人,又解释了原理:先用普通的推进方式把飞船送到核弹轨道的边缘,通过核弹推进,将人类最终送到三体。但实际上这种办法只能承载很轻的重量,就是一个人的大脑,最终是送了云天明的大脑过去。

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云天明终于有了消息,三体为云天明复制了一个身体。这种方法如果真的可以实现的话,就可以用来治疗那些得了绝症的患者。如果在那些伟大的科学家身上使用这种技术,就可以让他们永生,那么人类的科技发展一定会比现在快很多倍。

在《三体3》里,最终三体被毁掉了,而地球从三维降成了二维,在这两个文明里见证最后一刻的只有三双眼睛:女主角程心、关一帆,还有机器人——智子。程心和关一帆从智子建的小宇宙里回到了大宇宙,而他们留在小宇宙里的小

鱼生态球和小漂流瓶作为见证旧宇宙的眼睛,留给了将要来这里探索的未来智慧文明。

《三体》无疑是一套很伟大的作品,作家刘慈欣为我们构想了人类、宇宙的未来。看了《三体》之后,我感觉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我认为,《三体》里有很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描述,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话,则是“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三体》高中生读书笔记篇2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看到马化腾说着是他喜欢的书。得知他是一个天文爱好者,想来这本书也不会太差。于是慕名拜读。一开始阅读就入迷了,总是拨动心弦,一步步的引入,让人恨不得一口气看完。

从大革命那灭绝人性的年代开始导入故事,叶文洁的心应该说早已死了。从亲眼看到父亲被红卫兵斗死,母亲的背叛,自己也饱受折磨。使她对这个扭曲的国家彻底的死心。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进入科研机构,当她有机会认为可以向外太空发送消息时,她毫不犹豫的发送了消息。渴望有一天能有外星人来改变这个扭曲的世界。是她心底对这个世界的恨让她毫不心软的杀了丈夫。看到这里使我实在震惊,一个人要到这种地步,那是得多大的仇恨啊。如她的所愿,一群并不完美的三体外星人终于接到了她的信息,并给她回了信。这使她反而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想象与期待,继续暗地里进行着她的事业。

三体人虽然并不完美,却比我们还是先进很多。后来的一切也证明了,宇宙中的生物并不是救世主。宇宙的资源是有限的,要么它会占领你,奴役你,要么就毁灭你。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三体人从不会伪装自己的想法到学习人类,学习了如何伪装。这一切也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第2,3部中继续的验证了宇宙中的生物就像繁星一样的多,先进的程度也是令我们无法想象。生物间竞争异常的激烈,这也证实了只有不断的进步才有可能有生存的空间。否则就是被奴役和消灭的厄运。同样人类的怜悯好善之心并不会带来和平,只有掌握主动权,相互构成威慑才能走向和平。就像当前的世界格局一样,实力相差太大的总是被挨打的对象。当触动到大国的利益时,有一千个借口可以来整你。

弱肉强食不管在地球还是在宇宙,是一样的通行法则

《三体》高中生读书笔记篇3

寒假期间,我读了《三体》这本书。

《三体》是一部科幻巨作,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刘慈欣著。虽说也是一部科幻小说,但它却与其他的科幻小说大相径庭,在骨子里就是一本独特的书。举例来说,在大多数小说中,外星人都有着上帝般的形象,对人类亲切至极,会安慰人类,帮助人类,可谁知外星人是善是恶呢?《三体》便一反常态,将外星人刻画成一个合情合理的形象——迫于生存的危机而侵略地球的生物,存在着缺陷,却又十分的合于情理。这一下,就将它们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

这部小说,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别之处,那就是写作的手法。它一改以往习惯的“因为——所以”式写法,使用了“所以——因为”式。说详细一点就是将以往一成不变的先写事情发生前的事,再写事情结果的手法变成先写事情发生后的事,再写事情发生前的原因。中间一些细微的地方又透露着一些隐隐约约的线索,引人深思。读书的时候将这些线索串联起来,再仔细一想,对整件事情的理解便简单明了多了。这就像小孩子拼拼图一样,让读者自己一点一点去探索发现,这真是一种高明的写作手法,让读者能够有充分的空间去想象。

当然,每一部作品都一定会有它想表达的意思,无论深浅。而《三体》想表达的则更丰富。在一开始讲述叶文洁的记忆时,还描述了一幅大革命时的景象。我想,在此作者一定是想批评讽刺大革命时,人们迫害知识分子的那种无知、可恨。书中还讲到了地球叛军(eto),虽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善的,只希望三体人到地球上来消灭坏风气,可他们的思想太过于极端,竟然想毁灭人类,毁灭地球!即便我们的社会真的无可救药,我们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努力维护这个世界。这里毕竟是我们赖以呼吸、生活、生存的家园。试想没有了它,我们去哪儿生存?如此这般,还有许许多多,等待着读者去思索,去发现!

整部三体都以和平——战争——生存——毁灭为主线,在我眼前展现出一个广阔、神秘的世界。它开阔了我的思维,让想象不再受到约束,自由飞翔。其实,每一个人的头脑里都有一个世界,愿我们用想象的翅膀,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的三体世界!

《三体》高中生读书笔记篇4

思考宇宙历史,人类文明在一次次毁灭中重生并发展。地球共遭受过四次毁灭性灾难,难以否认此前不存在文明。

我们所处的文明是人类文明进化最成功的一次,人类迈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跨入智能文明,历时三十五亿多年。当人类文明进入一个阶段的顶峰便会出现技术爆炸,帮助人类进入下一代文明,然而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增加,刻录在人类基因的信息暴露越来越明显,人类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人们为了建造房屋砍伐森林,为了耕种与自然争夺土地,为了生存利益制造核武器、激光导弹……理性使人们变得恐惧,变得软弱,迫使人们探索宇宙,移民星球。

人类文明存活的目标是生存,不管是现存文明还是已消失的文明。

毁灭是宇宙唯一不变的主题。至于人们常说的大自然无情,那仅是以蚂蚁的目标看待世界,粗浅鄙陋,宇宙无情。

生命、文明的存在仅属于偶然。为什么有偶然?高纬度世界与低纬度世界的相对时间差值以及大量物质的随机组合足够允许偶然的存在。这里所指的世界不是人类社会、地球,而是宇宙、宇宙之外以及包含宇宙的物质。至于物质,没有明显的界限,我相信存在比夸克更小的物质。物质代指一切真实存在的实体。

或许,你撕碎一张纸,成功毁灭了无数个存在的生命的宇宙。即使是原子、夸克,又有谁能保证里面没有“宇宙”。

仅四个脱氧核甘酸的随机组合便可带上亿万种遗传信息,而有机生命又是由无机物质的随机组合而来,那么一个夸克粒子中没有生命、没有文明、没有宇宙是不能否定的。

人类创建的各种物理定律全部依附于宇宙的存在而存在,但宇宙可以随时改变,人类的智慧像龙卷风中的蜘蛛网,无论重建、修补多少次,依然渺小,无力挣扎毁灭。

试想:一个莫比乌斯环首尾反向连接着,纸面中间画着线,一只蚂蚁沿着这条线一直爬行,不停的转圈,对吧?但从蚂蚁的视角看的确一直向前走,这是二维视角与三维视角的区别。如果我们处在四维世界里,只能观察到一维、二维、三维世界,不能观察四维以上的世界。莫比乌斯环是扭曲的,同样,我们的世界也是扭曲的。为了生存,人类对宇宙进行研究探索,但结果如同从蚂蚁视角得出的结论一样可悲。

如果有人恳求一个主保护另一个主,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个主是真的,他是我们的宇宙。

存在算是一种幸运,珍惜幸运。

如果我想的这些理论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我被叫起来了,那可真的是宇宙末日万物灭亡,然而时间差允许我在被提问提前想这些,所以我还活着。珍惜幸运!

《三体》高中生读书笔记篇5

今天下午花了一些时间看完了《三体》。这本书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科幻小说的扛鼎之作。其实它的故事并没有太多新意——外星人侵略地球,但是它包含了大量真实的物理内容,而且还有不少道德方面的思考。我不敢说我完全看得懂,反正就借着这本书随便扯扯。

有些人看这本书是冲着里面的科学内容去的,其实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对里面的科学内容不是特别感兴趣,我倒是对其中的道德问题比较感兴趣。首先,人类真的有书里讲的那么无可救药吗?就我生活的环境来看,不是的。但是我生活的环境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我也不敢肯定。我还是比较愿意相信没有人生来就是恶的,人人都有可能做坏事,但是人性未必如此。我觉得一个人可能是恶的,但是这样的性格要在一定的条件或者刺激之下才会被激发出来,善可能也是如此。当然还是这句话,可能是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我这种想法,总之我在这方面还不是太悲观。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人类已经无可救药,他是否有替天行道的权利?我认为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王小波说凡是碰到伦理问题都比较复杂,因为每个人的诉求不同。而且也不能因为一些个体就否定全体。很多什么校园枪击案就是这样发生的。这样也引出了一个书中也提到过的问题:普适的道德标准是否存在?我的想法是:当然不存在,理由同上。其实这本书当中很多人的想法我都觉得是不对的,但是我又想不出来为什么。伦理这个东西一直让我有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想当年我自不量力拿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来看,真的是只看懂了前言,顺便说一句,前言还是译者写的……

我还想讲讲对这些中国的流行小说的感受。所谓“流行小说”,当然就是那种卖的很好的,网络小说也应该放在此类。我大概不同类型的流行小说都看过一些,科幻的看过《天命》、《三体》,言情的看过桐华的一些书,还有《盗墓笔记》

不知道算哪一类,另外我还订过一年的《超好看》——基本上就是这种小说的合集。我总感觉看这样的小说就像喝那种质量不大好的烈酒——看的时候很爽,看完了也就没什么了。当然这个比喻可能不大合适,因为我并没有喝过质量不好的烈酒,但是我也找不到什么更好的比喻方式。我觉得这些小说的共同特点就是人物不是特别饱满,即便是《盗墓笔记》啊,《何以笙箫默》啊什么的。尽管这两本书在同类当中已数翘楚。优秀的小说人物,像《复活》里的涅赫柳多夫等等都给我很饱满的感觉。当然各人对于小说的关注点可能不同,读者其实也是被作者培养出来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同意金庸说的“小说是写给人看的,小说的主体是人”。

写完这些自己也觉得有点搞笑,文章的前半部分等于什么都没说,后半部分在大放厥词,结构……就更加不说了,不过想想也没事,反正就随便扯扯。

《三体》高中生读书笔记800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