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数字技术对纪录片的影响

试论数字技术对纪录片的影响
试论数字技术对纪录片的影响

试论数字技术对纪录片的影响

段晓明 陈海华

摘要:在国内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挑战着纪录片的传统观念。但一些纪录片成功地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已经被观众和业界逐渐接受和认可。特别在一些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创作者用三维数字技术模拟场景,弥补了原始影像资料不足的缺憾,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增强了叙述的对应性,开创了纪录片创作的新领域。

关键词:纪录片;数字技术;影像

作者简介:段晓明,男,教授,硕士生。(浙江传媒学院 影视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陈海华,女,硕士生。(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321004)

中图分类号:J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8-6552(2009)05-0072-02

时下,一些数字技术纪录片的出现,在业界引起了诸多争议,一些学者认为数字影像技术的运用,由于其虚拟性破坏了纪录片的真实性。而笔者认为数字影像技术在纪录片中的运用不但不会破坏纪录片的真实性,反而拓宽了纪录片的拍摄题材,也丰富了纪录片的创作手段。《故宫》、《圆明园》、《失落的文明》等一些成功的数字技术纪录片的出现,就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笔者将从挑战传统观念、现实需要、创新手段等方面阐述数字影像技术对纪录片的影响。

一、数字技术的应用挑战纪录片传统观念

纪录片的本质是真实,这个真实的涵义是观众期待看到历史和生活的真实。但是,这并不排斥观众期待纪录片具有情节性和故事性,期待从纪录片中看到人物性格、命运和矛盾冲突等等戏剧性因素。对真实的探求是纪录片存在的根本,而表现真实的技巧和创作手法的不同并不意味着不追求本质层面真实。

在较早时期的国内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真实再现的应用一度挑战着纪录片的传统观念。第一批吃螃蟹的总是需要冒一定的风险,但一些纪录片运用真实再现的手法获得了成功,也被观众和业界逐渐接受和认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影视制作做不到的镜头需要借助电脑完成,或者运用电脑技术使影片更完美,于是在传统电影电视制作中引入数字技术起着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的作用。现今,尤其在一些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创作者运用三维数字技术模拟场景,弥补了原始影像资料不足的缺憾,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增强了叙述的对应性,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著名的纪录片《探索?发现》在创作理念上就明确提出“利用所有可能的电视手段,比如搬演、再现、动画特技等”[1]加强节目的表现力。例如《复活的军团》以历史细节为依据复现整体,真实再现的手法展现秦军战无不胜的气势,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又如在纪录片《故宫》里,三维技术营造的“真实再现”也是运用得比较多的手段,比如运用拍摄电影、电视的手法,用真人模拟故事情节、人物服饰、人物背景等,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从而二度演绎。运用三维技术真实再现的手法,我们仿佛真的看见了当年那些鲜为人知抑或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非虚构是纪录片的生命和道德底线,纪录片以纪实为途径和工具无限逼近本质真实,但并不等同于原生态真实。

用数字技术形式展现的“真实再现”虽是扮演,却与影视剧中的表演艺术有原则性的不同。后者是在影视剧总体艺术风格和基调下进行历史事件的演绎,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大胆的虚构和卓越的表演往往是影视剧成功的关键;但数字技术展现的“真实再现”原则必须服从总体纪实基调,运用数字技术的扮演和场景模拟等手段仅仅是纪实手法的特殊补充,是集摄影、访谈和解说词的综合叙事的一种过渡和衔接,是特殊的时空桥梁,是写实与写意的结合,借以突出某些特定时刻中的人物、环境和氛围,增强历史感。

运用数字技术制造仿真的虚拟世界,这在传统的纪实理念里是不可思议的。但是,纪录片的真实本来就是一种心理真实而不是哲学真实。真实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它是相对的,它存在于观众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之中,某种程度上说只有符合观众的生活经验才是真实有意义的。就像“扮演”的“真实再现”、“情景再现”等表现手法一样,在它刚刚引入国内纪录片拍摄时,也有人大呼这是对纪录片的“颠覆”,但是观众非但

27

没有觉得这样做破坏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反而感到增强了纪录片的形象感和生动性。纪录片运用三维数字技术,同样是为了增强了纪录片的形象性、逼真感、生动性,开拓纪录片创作新的领域。

二、数字技术的运用是国产纪录片走出困境的现实需要

中国电视纪录片第一个阶段的繁荣,依靠的是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纪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但是,现在纪实手法已经在电视虚构与非虚构的节目中得到空前广泛的运用,打着“老百姓”旗号的各路人马也越来越多,这也是大势所趋。问题在于,曾经依靠纪实手法打天下的纪录片已经无法‘一招鲜吃遍天’了。它必须正视自我,寻找新路,突出重围。

中国目前电视纪录片发展存在的问题是:“新的模式化和僵化,使纪实主义的美学风格日益成了一面空洞的旗帜,来掩盖作品内容的贫乏和苍白。选题狭窄,千人一面,比如1996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的参评作品中,关于弃婴题材的作品竟有十几部之多。作为对现实社会进行思考的一种方式,模式化使纪录片丧失了原动力,纪实主义的美学也因为一种消耗性的使用而日渐枯竭,很多创作者产生了一种身处围城渴望突围的焦虑。”[2]很多问题诸如纪录片创作的技术手段和现实困境都需要重新反省和思考了。纪录片收视率不高,在国际上其实也不是新闻,困境已成定局,生存与突围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直至今天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主要命题。

在电视节目市场化竞争激烈的今天,如果纪录片还死抱着纪实主义是唯一的创作标准的理念,难免会被娱乐文艺节目、电视剧、真人秀等节目挤出市场。所幸的是,纪录片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先于危机开始行动。他们向国外同行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创作理念和表现方法。

国外很早就运用数字技术模拟“真实再现”、“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在理论上为此著书立说的并不少见。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资深教授、著名纪录片创作者M ichael Rabiger在他的《制作纪录片》一书中写道:“纪录片中无法以其他方式去表现而非得重新选择演出(三维数字模拟)的重要段落,对于刺激观众的想象力与填补故事空隙乃不失为一有用且妥当的办法。”[3]国内纪录片工作者在反思纪实主义的僵化使用后,也开始借用数字化手段的“真实再现”、“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真实再现”、“情景再现”作为一种对已经过去了的历史、已经发生过的事件的补拍,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搬演,我们有比口述历史更精彩的画面形象;通过再造现场,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生动的细节表现,我们对事件有了更具象的认识。

纪录片追求的应当是生活本质上的真实。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镜头都是客观真实的,这在实践中是办不到的,就像长镜头理论要求一个镜头,不用任何剪接地拍出一部电影一样,是一个天方夜谭。事实上,只要我们举起摄影机拍摄,就是一种主观地选择了,“你为什么拍这个,而不拍那个?”这样的提问,你能回答吗?纪录片工作者对真实性的追求在于他的职业操守和内心良知。

我们追求的是:纪录片应当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而不应拘泥于每一幅画面都要客观真实。纪录片做得好看,有艺术性,才能吸引观众。如果观众都不爱看,我们拍纪录片又有什么意义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众是纪录片优劣的主要评判者。在我们有些理论家还在对“真实再现”、“情景再现”提出这样那样的批评时,观众已经为这种生动的艺术表现手法叫好。系列纪录片《失落的文明》“真实再现”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的文明消失之谜,具有戏剧性和观赏性,所有的表演镜头都有明显的特技处理。观众自然会有所发觉什么是带有表演成份的,什么是真实记录的。“真实再现”是为弥补影像资料的匮乏而存在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正是有了这样的理解,观众认可了它。因而系列纪录片《失落的文明》在央视10套播出时,因其别开生面的、生动的艺术表现力而创下了颇高的收视率。

国外的纪录片因为“真实再现”、“情景再现”而显得好看,2000年以后,这些手法在纪录片中大量使用,《狙击英雄》、《复活的军团》都是很典型的代表作。作品由演员扮演当事人或历史人物,讲述当时发生的故事与情节,并与当事人和历史学家的口述相结合。在央视的《百姓故事》和许多叙述案件、案情的法制栏目中,都不断出现“真实再现”、“情景再现”的画面内容。

纪录片的发展,除了继承,更重要的是创新。数字影视技术、电脑三维动画技术是高科技的“情景再现”,能够完成用搬演都无法实现的历史“真实再现”。

三、数字技术开创了纪录片创作的新局面

数字技术的运用给影视业也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把银幕世界带向了数字化和信息化。从技术层面讲,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其系统功能不断完善,工作性能大大提高,给广大听众和观众提供的声音、图像质量不断提高,信息量不断增加,完成了以前无法完成的工作。

从艺术的角度讲,它丰富了纪录片的创作手法。近年来,纪录片形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节目形态和表现手段的多样化,一些影视剧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方式被借鉴并合理运用于纪录片创作中。尤其在许多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中,真实再现是突破时空障碍、力图还原历史风貌的主要表现手段;而三维数字技术在一些纪录片中的运用也非常有艺术性,如运用三维数字模拟与实景相结合、纪实和数字技术相融合,从而使画面结构更协调、更自然。历史上已经消失了的景物(下转第76页)

37

试论数字技术对纪录片的影响

扰;布线时,根据印制线路板电流的大小,尽量加粗电源线宽度,减少环路电阻,除减小压降外,更重要的是降低耦合噪声;使电源线、地线的走向和数据传递的方向一致,这样有助于增强抗噪声能力;采用多点串联接地,地线应短而粗,高频元件周围尽量用栅格状大面积地箔;电源输入端跨接220uF的电解电容器等等。

在软件上采用“采三取二”法剔除偏差数据。算法为从某点的三次连续采样数据中取出二个相同数值中的一个作为该点的实际采样数据,如果三个采样值互不相同,则设置出错标志R0=0,表示对该点应该重新采样。

31数据库物理模型优化设计

现场检测信息通过GPRS、I nternet传输后保存在数据库中,日积月累后形成了海量数据,系统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插入、更新、查询等数据库操作,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得不合理可能对数据库服务器造成较大的访问压力,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同时也会给编程工作带来不便。因此,为了要确保整个计算机系统高效运行,系统在实现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优化数据库物理模型工作:

①合理利用关系型数据库的触发器。

②合理利用非规范化技术。

③合理创建非聚族索引。

五、结语

基于GPRS的远程环保监控系统是把监控系统和现代通信方式GPRS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的远程监控系统。其研究和设计是多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接入技术、传感器技术、GPRS通信技术、通信加密技术、数据抗干扰采集技术、数据库及程序设计等。本系统的成功设计与完成,由于其具有实用、实时、高效等特点,为现有环保监控系统提供一种便捷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有效地提高环境保护监管的力度和范围,尤其是实现对中型及中型以下的企业环保设备进行有效监管,对提高我国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能力等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系统的运用将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E B/OL]1htt p://ne ws1china1com/zh_cn/domestic/945/ 20030725/115121971ht m l,2003-07-25/2007-10-211

[2]王建新,杨世凤,史永江,童官军1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1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5(4):11-141

(上接第73页)能够奇迹般地重现。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纪录片发展的新领域。获得第九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评委特别奖的《秘密访问》是一部高清纪录电影,在影片中大胆运用数字特效技术,很好地处理了一些无法复原的历史镜头。基辛格初次访华,就是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进行。美国官员一行到达北京,住宿在钓鱼台,在当时文化大革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如何不让同住钓鱼台的其他人员发现,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编导在无法用镜头画面展示当年钓鱼台背景的情况下,利用三维动画技术,清晰展现了地理位置关系。

从市场角度来看,数字技术的运用,有利于纪录片的产业化发展。中国纪录片市场正处于起步状态。纪录片走商业化道路,在国际上早已形成气候。从世界趋势看,纪录片产业化,不仅仅是做成一种阳春白雪的概念作品,它应该是面向大众化的文化产业。纪录片已经进入一个需要票房和收视率的时代了,而票房与收视率的高低关键要看纪录片在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创作上是否让观众买账。纪录片中的人、事、物虽然可以与它所在的真实世界之间彼此对应,但某些纪录片受限于镜头的涵盖角度、拍摄时间与事物发生时间上的不一致等,无法包含全部的真实世界。数字影像技术可以帮助观众更加接近单纯依靠实际拍摄所实现不了的内容,可以对未来世界进行预测、设想,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过去,展望未来,由此拓宽了纪录片拍摄题材的领域。其次,许多原本需要靠搭实景来拍摄的片子,可以借助三维动画模拟场景,大大降低了拍摄成本。最近的一些数字技术纪录片就证明以上这些因素,充分说明数字影像技术对纪录片产业将产生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数字影像技术在纪录片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纪录片的艺术欣赏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艳秋1《从<探索发现>看纪录片创作观念的变化》〔J〕1中国电视,2006,(1):511

[1]吕新雨1我们为什么需要纪录片?———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现状的反思[E B/OL]1htt p://www1fil m sea1com1cn/ne wsreel/ commentat or/2003041600241ht m1

[3]M ichael Rabiger1制作纪录片[M]1台湾:远流出版社, 1998:3591

67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纪录片拍摄手法

关于纪录片的拍摄 纪录片是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队生活或历史事件做长篇纪录、报道的电影或录像节目。 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事,不容许虚构事件,它的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拍摄方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这里,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正如匈牙利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说的那样,在纪录片里“艺术不在于虚构,而在于发现。艺术家必须在经验世界的广阔天地中发掘出最有特征意义的、最有趣的、最可塑造的、最有表现力的东西,并且把自己的倾向性和思想意图异常鲜明地表现出来”。 1.形象化的政论 苏联于1928年出版的《西方的电影和我们的电影》一书中,卢那恰尔斯基回忆了列宁在1921年关于国际新闻片的口头指示。据卢氏说,列宁讲话内容是“广泛报道消息的新闻片……要有恰当形象,就是说,它应该是形象化的政论”。因此,列宁所说“形象化政论”仅指新闻片。后来,苏联纪录片理论家格黎格里耶夫等人把“形象化的政论”解释为列宁对纪录片的定义。此后,以讹传讹,在很长的时期内影响人们对纪录片的观念,并使纪录片选题、风格越来越刻板、僵化。 2.纪录片的体裁有几种 (1)有一种常见的形式是,通过展开一个广阔的面,通过若干个互相关联的典型的连贯报道,宣传同一个中心主题或表现一种概貌。我们可以称之为“概述片”,如《大连漫游》、《西德印象》等。 (2)集中、突出地介绍一个典型单位,剖析某一个矛盾或解决、克服某一个困难的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特写片”。如伊文思的《须德海》,及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放鹿》、《成渝铁路》、《深山养路工》、《向青石山要水》等,这是电视纪录片最常用的体裁。 (3)旅游片。是摄影机纪录下来的旅游见闻或地理、风光散记。它常常缺乏中心内容,更多的是即兴拍摄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生活场景,给观众一个概括的印象。一些优秀的风光片常常寓情于景,通过对风光、物产及人民生活的客观反映,寄托记者的思想、情感,给人以极大的鼓舞教育。比如伊文思的名作《早春》,我国优秀纪录片《在激流中》等。这一类影片对摄影和编辑、剪接技巧要求很高,不然会搞成枯燥无味的“大拼盘”。比较好的风光片还有南斯拉夫的《春》、《夏》,我国电视片《青岛》、《西藏见闻》、《瑶山行》也属这一类。 (4)集锦片。比如体育纪录片、舞台纪录片,以及介绍工艺美术、绘画雕塑等纪录片,其欣赏性、知识性较强,也不一定有鲜明、突出的中心内容。比如《首都节日的舞台》、《体操》、《邯郸陶瓷》等。 (5)专访片。它是对特定对象进行深入访问的摄影纪录。 3.纪录片的主线 主线就是贯穿纪录片的主要线索,它包括揭示矛盾、展示矛盾、形成冲突、解决矛盾的过程。比如《清流满壮乡》、《向青石山要水》等纪录片都是在“水”字上做文章,围绕水利建设这个中心矛盾来展开影片的主题的。作为视觉形象的宣传教育形式,在抓住主线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安排贯穿全片的主要形象。

数字电影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应用和影响

数字电影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应用和影响 摘要: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电影技术的发展也逐步加快,数字电影技术逐渐取代传统电影技术已是大势所趋。它能够把最先进的数字技术运用到电影制作以及存储和传输当中。对于教育教学来说,电影的运用是极为重要的方式和方法,也是最为基本的资源之一。让它走进校园,运用其技术制作科教片和资料片,更可以用它来制作课件。 关键词:数字电影技术;发展;教育;教学;应用 1 简单了解数字电影 1.1 数字电影的概念 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以及设备的设置和制作存储,并且利用磁盘光盘和卫星,光纤等物理媒介的传送,把数字信号变成超过目前电影35mm传播标准,图像拥有更高分辨率以及更好的音响效果的电影。 1.2 关于制作 1.2.1 素材的来源 数字电影技术是把电影摄影机利用胶片拍摄出画面,用胶转磁系统来数字化处理。也许会问,何为胶转磁系统?此系统包括胶片的数字扫描仪器,颜色的矫正系统,HD监视

和波形示波,HD矢量示波的仪器等。 1.2.2 数字电影画面直接是利用数字摄像机拍摄而得 优越之处就在于可以延长曝光时间,降格,等功能,实现35mm影片拍摄的优质画面。国内第一次这种摄像机拍摄的电影就是《极地营救》。 1.2.3 电脑制作 快速发展的数字电影技术使得很多有关数字艺术创作的工具相应衍生而来,利用这些能够生成虚拟的三维画面,不需要摄像机和演员的参与,在电脑上就可以制作完成。比如国内电影《宝莲灯》就是全数字化制作而成。 1.3 特技制作数字化 自电影诞生以来,特技就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创作手段,而在现如今更是扮演者更加重要的角色。但是如今数字特技已经成为了数字电影的主要特技技术,电影特技的制作也主要依靠电脑特技的制作来完成。运用多种数字的相关技术手段完成从前极难实现和传统拍摄不能形成的镜头,比如数字的影像合成和转换,影像的修复,还有动画制作,色彩分离,校正,技术合成,计算机合成素材等等。像我们知道的《泰坦尼克号》中沉船的悲剧场面,都是通过数字特技来实现的。毫不夸张的说,数字特技完全可以让电影创作实现更大的自由化创作。

浅析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

浅析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 数字媒体电影制作技术,是当前电影领域最为先进的制作技术,整体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该技术之所以能够有广泛的运用是因为其自身的技术特点能够大大提升电影的制作效率,降低电影的制作成本,让观众感受到更好的观影效果。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出来的电影有着传统电影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为电影的制作商和投资商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研究,对于电影整体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1.1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数字媒体技术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媒体制作形式,这种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等先进技术形式,进行数字媒体的制作、处理和传播。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大大提升,媒体制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数字媒体技术,以其自身的先进的技术形式,能够提升媒体制作过程中的声音质量、画面质量和动画质量,提升媒体制作的整体艺术效果。数字媒体技术以其自身的优势,已经在我国多个行业领域被广泛运用,对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电影制作领域。 1.2数字媒体技术的特点。数字媒体技术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这四点特征成为数字媒体技术的亮点,是传统媒体技术所不能比拟的。具体特点如下:数字化技术是数字媒体技术的重要特点,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储存和传播交互技术能够大大提升数字媒体的互动性,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高难度媒体制作任务的需求。数字媒体技术的另外一个特征是趣味性,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制作,所产生的媒体形式非常有趣,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笑声和欢乐。数字媒体技术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集成性,集成性能够将多方位的、多层次的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进行结合,能够大大提升电影制作的整体效果,丰富电影的形式,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电影。1.3数字媒体技术的理念。和传统的媒体技术相比,数字化媒体技术有着自身全新的理念,通过对于先进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提升整体数字制作的独特性有趣性、交互性。这对于电影的制作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影可以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电影制作,这样能够创造出全新的视听体验,满足公众对于新型电影和特效电影的需要。新的理念的产生,能够在电影制作领域引起重大变革。

数字媒体技术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数字媒体技术总结》的详细文章,篇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

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范文写作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 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尽心尽力完成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

谈数字技术对电影的影响

谈数字技术对电影的影响 电影史科学技术发展与文学艺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特别借助于技术的革新。纵观电影的发展进程,技术一直起着先导的作用。上世纪末以来,一系列数字化技术如计算机图形技术、数字影响合成技术、三维技术、数字处理技术、电子数码信息技术、三维动画、虚拟技术及全数字电影拍摄、下载、播映等新技术即给全球观众带来了匪夷所思三维惊喜和焕然一新的视听体验,使电影制作、电影发行、电影存储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使电影艺术的范围、性质、电影的表现力,创造了人们前所未闻的视听奇观,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全面应用是继电影史上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第三次革命。这次革命对电影业的冲击是天翻地覆、前所未有的、其深度和广度与前两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电影是一门艺术。电影是作为一种连续摄录并映现世界原貌的科学技术手段而出现的,摄录技术,感光胶片的发明,从技术上提供了电影诞生的可能性,电影的技术性是它自身的本质属性,是它与生俱来的东西。电影诞生后,迅速介入艺术文化活动中,作为一种技术性的艺术,电影一方面建立在以技术手段记录现实世界某些侧面的基础上,是摄影机运用的有机体,另一方面靠着大量大量吸收文学、绘画、音乐、表演等艺术营养而成长起来。电影的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追求完美的创造欲,它将商业、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如此成功。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介入电影业给电影带来一场新技术革命,为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是数字技术已像潮水般涌入了电影制作领域,数字化的浪潮将电影制作与计算机技术两者结合到了一起,使电影的制作工艺、视听效果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大大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法。 数字技术对电影的积极影响: 1.数字技术促使了新的电影样式、电影类型的出现: 其中中外灾难片、动画片,科幻片等类型的出现和成熟。我们可以真正感受到电影中的想象境界是如此高原、奥妙,真正的令人难以想象、神秘无比。 2.数字技术丰富了电影的创作、发行、剪辑手段: 数字技术带来了电影创作的数字化。在前期创作、实际拍摄及后期创作过程都要应用到计算机技术。比如在前期创作中运用计算机设计影片需要的场景、情节、画面等,以便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媒体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且介入了影视制作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人们迎来了全新的传媒时代。数字媒体成为了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的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以数字媒体技术作为基础,对其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新媒体影视制作 一、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所谓数字媒体技术就是通过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的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可以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技术。它以数字媒体、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其正在世界各地迅速成长。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含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交互技术。 二、影视制作 所谓影视制作,它是一个比较相对年轻的专业,但是它的发展非常迅猛。在电影、电视一级网络对于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显现的越来越重要。传媒业,正在向最具发展潜

力的朝阳行业前进,而影视制作类的专业就是近年来兴起的高等艺术教育专业。它包括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公共事业管理、播音主持、影视表演、摄像摄影等多种专业。电视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型式。从好莱坞电影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到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三、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近几年来发展越来越迅速,在影视制作中起到了很大的用途。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介入和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影视作品的质量和特性,也使影视制作平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影视制作产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在数字技术条件下,影视作品的制作工序大大简化,制作人员可以比较容易地集导演、摄影、美工等于一身,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使影视作品更充分地表现创作人员的个性,从而为影视制作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制作空间。 (一)影视制作创作数字化 数字化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及计算机合成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影视镜头中的景物可以由无数个独立拾取、记录和处理的影像元素来合成,从而大大拓宽了制作人员的创作想象力。图形、图像作为一种静态素材在影视制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动态素材的录像视频素材,主要是通过摄像机

数字制造技术试题

(1)数字制造 在数字化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的背景下,并在虚拟现实、计算机网络、快速原型、数据库和多媒体等支撑技术的支持下,根据用户的需求,迅速收集资源信息,对产品信息、工艺信息和资源信息进行分析、规划和重组,实现对产品设计和功能的仿真以及原型制造,进而快速生产出达到用户要求性能的产品整个制造全过程 通俗地说: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第一次可以利用极为简洁的“0”和“1”编码技术,来实现对一切声音、文字、图像和数据的编码、解码。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贮存和传输实现了标准化和高速处理。数字化制造就是指制造领域的数字化,它是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融和、发展与应用的结果,也是制造企业、制造系统与生产过程、生产系统不断实现数字化的必然趋势,其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以设计为中心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以控制为中心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以管理为中心的数字化制造技术。 (2)数字工厂; 数字化工厂(DF)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 数字化工厂(DF)主要解决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之间的“鸿沟”,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设计;制造;装配;物流等各个方面的功能,降低设计到生产制造之间的不确定性,在虚拟环境下将生产制造过程压缩和提前,并得以评估与检验,从而缩短产品设计到生产的转化的时间,并且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与成功。 (3)数字营销; 数字营销,就是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数字营销将尽可能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最有效、最省钱地谋求新的市场的开拓和新的消费者的挖掘。 (4)虚拟制造 虚拟制造也可以对想象中的制造活动进行仿真,它不消耗现实资源和能量,所进行的过程是虚拟过程,所生产的产品也是虚拟的。虚拟制造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了设计、试制、修改设计、规模生产的传统制造模式。在产品真正制出之前,首先在虚拟制造环境中生成软产品原型(Soft Prototype)代替传统的硬样品(Hard Prototype)进行试验,对其性能和可制造性进行预测和评价,从而缩短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提高系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虚拟企业是为了快速响应某一市场需求,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将产品涉及到的不同企业临时组建成为一个没有围墙、超越空间约束、靠计算机网络联系、统一指挥的合作经济实体。虚拟企业的特点是企业的功能上的不完整、地域上的分散性和组织结构上的非永久性,即功能的虚拟化、组织的虚拟化、地域的虚拟化。 2、简述数字制造关键技术有那些。(20分) 制造过程中的建模与仿真、网络化敏捷设计与制造、虚拟产品开发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之我见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之我见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传媒技术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论文)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之我见

班级B1301数字媒体技术 学号1305080142 姓名姚希琳 在一个月的专业导论知识学习和查询有关资料之后,我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有了一点自己的看法,下面就是我对本专业的一点看法: 1.数字媒体技术的专业背景 2001年3月11日,北京IBM公司发布了最新解决方案--“数字媒体工厂”,用来帮助各个行业企业管理、存储、保护和分发数字视频、音频和图像等多种数字内容。 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企业在自己的日常业

务处理过程中,正面对着越来越丰富的网上媒体和内容,也就是数字媒体。根据行内分析家的看法,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媒体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年均增长将达到50%,2004年的市场价值将达到300亿美元。 数字媒体的应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媒体行业。它可应用于零售业的市场推广、一对一销售;医药行业的诊断图象管理;制造业的资料管理;政府机构的视频监督管理;教育行业的多媒体远程教学;电信行业中无线内容的分发,以及金融行业的客户服务等多个领域。目前,全球财富500强公司在广告和企业协同工作管理中已不同程度地应用到了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拥有不同的特质,因此新数字媒体的创建、管理、分发和交易则需要一些与传统不一样的硬件、软件和服务。 2.什么是“数字媒体”及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传统的数字媒体:电视、报纸、杂志、广播。而互联网开始并不是作为媒体而建立起来的,然而今天的互联网络和数字技术相结合已成为主要的传播载体,它具有如电视、报纸、杂志、广

简述纪录片的定义以和社会功能

1.简述纪录片的定义以及其社会功能? 定义:纪录片是非虚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 社会功能: ①、首先,纪录片记录历史,尤其是记录逝去的文明与文化,使历史的瑰宝能够被传承,使其价值成为永恒。 ②、其次,纪录片反映生活,它记录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包括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并参与探讨生活。 ③、它传播知识,纪录片以客观的态度向人们传播自然、科技、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丰富着人类的认知和体验。 ④、纪录片构建时代精神,它通过呈现一些事实,使之成为人们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从而提高人们的心理、情感精神等综合素养。 2.世界上第一部完整意义的纪录片是哪一部?对后世的创作产生哪些影响? 答:《北方的纳努克》 3.20世纪60年代前后,欧美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哪些客观纪实学派? 答:20世纪60年代前后,欧美国家和地区相继涌现出了“真实电影”、“直接电影”和“影像人类学”等客观记实学派。 “真实电影”特点:追求客观纪实效果 ①、用于通过积极表现手法获取客观真实效果,它认为摄影机不应是外者;主动渗入--访谈,组织辩论--才是获得深层真实的有

效方法。 ②、强调通过主客体接触获取深层真实,多选择善于袒露胸臆、交流观点的人物采访。 直接电影的特点:追求真实客观效果。 ①、与真实电影完全相反,它竭力隐藏主观因素--解说、音乐、记者和主持人的出现,一概排斥剪接点中的主观痕迹,竭力保持中立和旁观者的特色,追求客观效果。 ②、强调冷静观察、等待、以抢拍和隐藏拍摄记录事件真实过程。局限性:①、如果把“纯客观”、“不介入”排斥主观因素作为艺术原则,便会使理论陷入绝对化,不科学,不诚实的境地,事实是,选择题材,选择跟踪内容。高比例的选编素材(比例为几十比一甚至几百比一)无不体现作者的倾向兴趣、感情和追求。纯客观的以自然主义不可能真实深刻地反映现实。 ②、其次,注重过程的跟踪记录,往往会陷入冗长、拖沓,并非都是佳作,更不会都受欢迎。例如意大利安东尼奥尼是一位客观记录手法著称的导演,《中国》 4、为什么说《望长城》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答:《望长城》是一次空前成功的探索,从艺术观念、方法技巧到艺术形态全面创新;既大胆告别主创者熟悉的传统方法和模式,又不机械模仿照搬某些学派,而是广采博取为己所用,把西方多学派写实技法和艺术策略融入东方虚实相济的艺术传统中,铸成新的客观记录方法和风格。实现了“以拆散模式合成模式”的目

数字技术对电影创作的影响分析

数字技术对电影创作的影响分析 [摘要] 从电影发展的纵向维度来看,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电影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因素从一开始就渗透到了电影的表现内容与表现方式上,甚至像有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上升到了技术意识形态。但技术对电影艺术表现力的贡献恐怕不应该简单地上升到技术意识形态和颠覆性的高度。制作技术是电影创作的手段,要受到创作观念的影响,电影的创作观念不但影响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技术和手法,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制作技术是要服从于艺术表现的,也就是说,电影好不好看,光追求制作技术是不行的。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创作观念; 电影主要从事高校宣传工作及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电影作为一种具有明显技术特征的艺术,是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属于一种特殊的艺术门类。在电影创作中,艺术和技术是不应该被分裂开来考虑的。它与其他艺术门类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它所虚构的每一个叙事元素都必须通过一个个技术过程转化为具象性的电影影像,其创作过程渗透了一整套复杂的工艺技术。 纵观电影百年的发展历程,新技术的每一次出现,都会通过对电影制作方式的改变引起电影思维、电影语言乃至整个电影观念的变化。默片时期蒙太奇理论的提出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就是基于电影技术的,有声电影的出现更是一场由种种技术因素引起的电影美学的巨大变革;彩色电影的出现,同样是一个技术与美学唇齿相依、息息共存的发展过程;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全面应用是继电影史上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第三次革命,而且这次革命对电影业的冲击是天翻地覆、前所未有过的,其影响的广度与深度较之前两次技术变革过之而无不及。 早期运用长镜头反映一个连续的场面或事件过程,能给观众展示一个连续完整的时空。这是通过连续的镜头在物理技术层面上的不间断录制而实现的,但是在数字技术盛行于影视创作领域的今天,长镜头视觉效果却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而完全不用摄像机连续拍摄就可以得到。电影《云水谣》中开头的6分钟长镜头是为了完整地勾勒出上世纪40年代台湾的民俗民情,导演尹力拍摄了8个镜头,这些镜头最大限度地容纳了当时台湾特有的景象:传统闽南戏、台湾布袋戏、当地的婚嫁、街头的小商贩、国民党士兵等,几个镜头上天入地、穿堂入室,要把它们组接成一个连贯的长镜头,这在传统实拍镜头的电影中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云水谣》巧妙地运用数字特效技术将它们不留痕迹地连接在了一起。[1] 因此,从电影发展的纵向维度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电影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因素从一开始就渗透到了电影的表现内容与表现方式上,甚至像有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上升到了技术意识形态。这从近年来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大片就能够看出来,比如《指环王》、《无极》、《英雄》等,观众能够明确感受到技术的魅力。电影艺术的发展需要以强大的技术为依托,技术的发展也会带来艺术表现的更大可能。三维动画、虚拟技术、数字特效、非线性编辑系统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电影制作的技术手段,使得电影制片的整个工艺流程焕然一新,而且大大拓展了电影的艺术手段与表现领域,向电影本性、电影功能、电影的美学意义等经典电影理论命题和美学基点提出了历史性的挑战。不仅使得电影中真实与虚构的界限被消解,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改变着整个世界。从未来的发展看,这种变革还将是全方位和颠覆性的。

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浅谈

武汉轻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科研训练报告 姓名:刘兵 学号: 100511713 班级:数字媒体与技术1001班 指导老师:张聪 时间:2013年 6月 6日 报告内容: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摘要 数字媒体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开专业,我作为一个学生,将从一个学生的角度,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随着信息产业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与融合,近年来一个新兴的产业——数字媒体产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信息产业里的一个支柱型产业。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致使国内数字媒体技术方面人才紧缺,为了尽快解决我国数字媒体专业型人才的紧缺问题,多所高校相继开设了数字媒体类专业,担负起培养高素质数字媒体人才的任务,然而面对这种新兴的产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该如何学习本专业,该如何面对考研和就业的选择呢,该如何看待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呢? 数字媒体的概念 数字媒体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的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数字媒体技术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图像、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化艺术、数码音响、媒体交互、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数字视频音频处理等多项技术与创作环节。数字媒体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包括影视、出版、新闻娱乐游戏、广告等行业以及电视台、网络公司等单位。其产品内容包括动画、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手机电视、数字出版物、数字教育等据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 发布的最近研究报告称全球数字媒体收入在2008年将第一次超过电影娱乐收入。媒体行业中来自传统分销渠道的收入增长将放缓,而数字媒体业务模式将为整个行业提供至关重要的增长机会,可以说数字媒体行业充满了机遇[1]。 视觉文化占领世界 在当今世界中,视觉文化在从艺术和建筑到时尚和商品的设计等领域都占据了史无前例的优势。这是一个MTV的世界,一个视觉表达压倒了文字表达的世界。 报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下降,人们阅读新闻的渠道逐渐由印刷走向电子产品。据美国Pew Research研究中心最新报告显示,2010年在线广告营收和读者数量首次超过印刷报纸广告收入。4年里报业广告营收下降了46%。国外多家报社因无法与网络媒体竞争而倒闭,连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都不得不承认,“内容为王”已经逐步演变为“渠道为王”。广告从文字到视觉影像的转变,商品设计趋于外观夺目、使用方便、并且能够引发顾客积极的感情回应的高情感、高品质设计,建筑也作为一门视觉艺术这一观念被普遍接受,时尚和艺术的共存更加离不开视觉的设计和表达,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都可以享受到音乐、视频、电影带来的乐趣,作为艺术形式的视频游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信息也在走向视觉化,Infographic成为信息管理中最热门的表现手段之一。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 众所周知,市场决定行业的兴衰和发展前途。其实每种技术的出现和兴衰都是适应其当时经济发展程度出现的。从我国情况来看,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流向、

纪录片社会意义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演进中,人们一直努力尝试用形象的方式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进入20世纪,影像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话语元素,作为一种独特的影像记录方式,纪录片进入影视文化已经成为20世纪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①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用包含了语言和图像在内的影像的方式解读文本、表达观念,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视觉社会的到来,人类的阅读习惯已经由文字时代向读图时代转变。此时,我们怎样才能真正理解纪录片何以能形成一种社会文化?我们将如何对待这种社会文化?纪录片影像的发展将对我们的社会文化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对于纪录片社会文化的思考必然要涉及到器物、制度与观念这三个文化研究无法逃避的层面。纵观纪录片发展脉络,如果要对号入座的话,胶片、磁带、DV影像所代表的技术,政治化、人文化、平民化和社会化影像所代表的制度,国家阶级、民族集体、百姓个人、市场社会责任影像代表的意识形态,这三点恰好就对应了纪录片影像社会文化的三个层次。那么,本论文将以上述三个层次为纬度,从纪录片影像个人、社会、人类学以及文化四个方面的意义作一个简要的分析,以期望对纪录片影像在社会文化层面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与认知。 一、纪录片的个体意义 在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纪录片发展过程中,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随着话语权的转移为主要特征,纪录片的个体意义得到普遍关注,

此时纪录片的话语权由国家绝对统一、群体化的话语权转移到个人化的话语方式。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按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来看,数码摄像机DV技术的发展在这场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这种转变使纪录片中的个体成为主角,纪录片的创作者从群体模式中分离出来,题材由宏大变得具体真实,一个小人物、一个普通的家庭成为影片的主题,居高临下的审视变得平等真实,这呈现出的就是一种个人化的话语方式。 在这场变革之中,吴文光曾经发表过关于DV影像的主张:“DV 这种方式,我想它是最代表个人写作或者叫民间立场的一种方式。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可以拿起来自己拍,它会变成一个可以看到的现实——怎样把影像从体制,从一群人或者一个团体的手里边解放出来,成为一种真正个人的东西。”他一语道破了DV纪录片对个体的意义。DV提供了进入私人空间的视觉真实,就像优秀的纪录片《姐妹》、《老头》、《我不要你管》等,它把私人空间放置于公共的空间中被视觉直接审视,从而使“个体”得到的直接关注成为可能。真正的个人不是公共领域中的个人,而是私人领域中的个人,只有在这个领域中,个人才能真正体现出自身的性质,也只有在这个视角下才能为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作为影像文化里的一次革命,DV纪录片显著的意义表现为打破了“业内人士”和媒体机构的设备优势,赋予了更多普通人以真正意义上影像创作的权利,第一次使民间的声音透过影像的方式进入了正史的范畴,客观上使民间影像得以相对自由的创作、发展。

纪录片拍摄技巧

纪录片的拍摄技巧 在我们生活中,纪录片是很常见的,那么怎么制作纪录片呢?传媒配音网给大 家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在制作一部记录片之前,摄像师必须要了解这部纪录片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只要先确定了所要表达的中心,我们才可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要表现这个主题需要哪些内容,拍摄时要突出哪些重点,只有知道了这些我们心中有数,才能去等待细节、发现细节,才能去“挑”真正需要的细节,才能更明确的去寻找和主题相关的材料。纪录片最重要的是细节,只有让细节更多、更生动细节是纪录片的灵魂,一部纪录片给人最深印象的,往往就是那些细节,一个好的细节,效果远远超过一大堆平淡的镜头。而一部纪录片要有更多、更生动的细节,关键就在摄像师。在纪录片拍摄中,很多摄像师常常感到细节很难拍到,也很难拍好,细节拍摄确实很难,但只要你认真去拍,就一定会拍到更多、更生动的细节。 那么我们如何去寻找细节呢,只有细心的去发现,我们才能把握住细节,细节的拍摄需要等,更需要发现,一个摄像师必须要有发现细节的能力。要发现细节,就要求摄像师要时刻观察,也要勤动脑筋,因为很多细节就在摄像师的身边。这些细节主要有两种,一种存在于拍摄对象的生活环境中,它往往是一个很细小的东西,但却能生动地表达主题,经过特写拍摄后,它往往会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像《日子》中两只小狗状的热水袋、两位老人靠在一起的两头白发,另一种则存在于拍摄对象的日常生活中,它一般经常会出现,但你如果不留意就不会去拍,像《日子》中老太凝视老伴的眼神,两位老人坐在一起时偶尔拉着的手。要注意拍细节之后的细节,细节之后,往往还会有细节,甚至更好的细节,摄像师在拍好一个细节后,最好再拍一段,一个更生动的细节,也许就在这时被你拍到了。《日子》中,笔者在老伯老太吃饭时拍到了老伯给老太夹菜的细节,但笔者没有关机,在7、8秒钟后,又拍到老太给老伯夹菜的镜头,这两个连续的细节,生动表现了两位老人的恩爱,而另一次,笔者拍到了老伯给老太弹灰尘的细节。 一般细节的发现,纪录片作者运用主观镜头观照被写事物,主观镜头虽是基于作者本人的视角,但首先要符合受众的观赏心理,简单地说就是要满足受众探究的需求,合理地替代观众的眼睛,这才是成功的视觉引导,比如在《走进南沙》前期拍摄中,画面中的小艇剧烈地摇曳、海水沿面扑向镜头、晕船呕吐的痛苦的表情,这些是摆拍所不能达到的,画面充分展现了南中国海的“凶险”。这以细节被展现出来了,能有如此强烈感染力的镜头段落,这是拍摄之前所没有想到的。这段运动构图的长镜头为纪录片增色许多,它把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融为一体,构建了真正的完美。这总细节往往能触动观众的共鸣。 纪录片走上商业化道路 纪录片走商业化道路,在国际上早已形成气候。欧洲的一些商业电视台通常 设有专门的纪录片频道,或者有专门的纪录片播出时间,而且大多是黄金时间段。纪录片不像新闻节目制作纪录片收回成本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是随着时间的

试论数字技术对纪录片的影响

试论数字技术对纪录片的影响 段晓明 陈海华 摘要:在国内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挑战着纪录片的传统观念。但一些纪录片成功地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已经被观众和业界逐渐接受和认可。特别在一些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创作者用三维数字技术模拟场景,弥补了原始影像资料不足的缺憾,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增强了叙述的对应性,开创了纪录片创作的新领域。 关键词:纪录片;数字技术;影像 作者简介:段晓明,男,教授,硕士生。(浙江传媒学院 影视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陈海华,女,硕士生。(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321004) 中图分类号:J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8-6552(2009)05-0072-02 时下,一些数字技术纪录片的出现,在业界引起了诸多争议,一些学者认为数字影像技术的运用,由于其虚拟性破坏了纪录片的真实性。而笔者认为数字影像技术在纪录片中的运用不但不会破坏纪录片的真实性,反而拓宽了纪录片的拍摄题材,也丰富了纪录片的创作手段。《故宫》、《圆明园》、《失落的文明》等一些成功的数字技术纪录片的出现,就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笔者将从挑战传统观念、现实需要、创新手段等方面阐述数字影像技术对纪录片的影响。 一、数字技术的应用挑战纪录片传统观念 纪录片的本质是真实,这个真实的涵义是观众期待看到历史和生活的真实。但是,这并不排斥观众期待纪录片具有情节性和故事性,期待从纪录片中看到人物性格、命运和矛盾冲突等等戏剧性因素。对真实的探求是纪录片存在的根本,而表现真实的技巧和创作手法的不同并不意味着不追求本质层面真实。 在较早时期的国内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真实再现的应用一度挑战着纪录片的传统观念。第一批吃螃蟹的总是需要冒一定的风险,但一些纪录片运用真实再现的手法获得了成功,也被观众和业界逐渐接受和认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影视制作做不到的镜头需要借助电脑完成,或者运用电脑技术使影片更完美,于是在传统电影电视制作中引入数字技术起着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的作用。现今,尤其在一些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创作者运用三维数字技术模拟场景,弥补了原始影像资料不足的缺憾,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增强了叙述的对应性,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著名的纪录片《探索?发现》在创作理念上就明确提出“利用所有可能的电视手段,比如搬演、再现、动画特技等”[1]加强节目的表现力。例如《复活的军团》以历史细节为依据复现整体,真实再现的手法展现秦军战无不胜的气势,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又如在纪录片《故宫》里,三维技术营造的“真实再现”也是运用得比较多的手段,比如运用拍摄电影、电视的手法,用真人模拟故事情节、人物服饰、人物背景等,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从而二度演绎。运用三维技术真实再现的手法,我们仿佛真的看见了当年那些鲜为人知抑或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非虚构是纪录片的生命和道德底线,纪录片以纪实为途径和工具无限逼近本质真实,但并不等同于原生态真实。 用数字技术形式展现的“真实再现”虽是扮演,却与影视剧中的表演艺术有原则性的不同。后者是在影视剧总体艺术风格和基调下进行历史事件的演绎,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大胆的虚构和卓越的表演往往是影视剧成功的关键;但数字技术展现的“真实再现”原则必须服从总体纪实基调,运用数字技术的扮演和场景模拟等手段仅仅是纪实手法的特殊补充,是集摄影、访谈和解说词的综合叙事的一种过渡和衔接,是特殊的时空桥梁,是写实与写意的结合,借以突出某些特定时刻中的人物、环境和氛围,增强历史感。 运用数字技术制造仿真的虚拟世界,这在传统的纪实理念里是不可思议的。但是,纪录片的真实本来就是一种心理真实而不是哲学真实。真实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它是相对的,它存在于观众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之中,某种程度上说只有符合观众的生活经验才是真实有意义的。就像“扮演”的“真实再现”、“情景再现”等表现手法一样,在它刚刚引入国内纪录片拍摄时,也有人大呼这是对纪录片的“颠覆”,但是观众非但 27

浅析数字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数字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在科技高速发展,社会高度信息的今天,数字化展示设计向着智能以及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展示设计的过程中加入数字媒体技术之后,改变是多方面的。在对相关文献以及行业现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以对数字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与研究。 关键词:数字技术;展示设计;增强现实;文化产业 一、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展示设计原则 虽然数字化的展示设计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持以及艺术的配合,有着复杂的构成因素,但是通过对于展示信息的传播规律以及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展示设计的发现历程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可以遵循的原则。 首先是信息的准确传达。在进行数字化展示的过程中,所有的方式与手段都应该建立在准确的向人们传递信息的要求。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才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延伸。相比于传统的展示方式在传递信息时会受到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的控制,基于数字

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展示不但可以更好的将信息进行传递展示,还可以借助数字媒体技术让信息的传递方式更加人性化。不仅如此,通过对参观者的多种感官和渠道进行信息传递以及交互性巨大空间都让数字化的展示得到了更好的实施空间。 其次是人性化的设计方式。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当下很多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则,在注重体验的当下,以人为中心也成为展示设计的重要原则,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对展示设计的体验感与参与感进行提高,无疑会增加数字化展示的人文关怀。当人们得到了更多的参与感,心情得以充分满足,需要传递的信息自然更好的被接收。展示环境、展示参与者、文化环境以及技术水平等因素都对数字化的展示设计有着重要影响最后,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展示设计还要具有艺术性。数字化的展示设计还在发展的过程之中,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创造出互动性更强,形式更加丰富的展示情境。所以当下的数字媒体展示设计也就是真实环境或物象的数字虚拟化再现的设计艺术,数字化展示设计的艺术性也是其设计所要追求的目标和原则之一。在模型的设计与搭建,视觉效果的选择以及氛围的渲染等方面都要遵守相关的艺术设计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字化的展示更加吸引人。

“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价值及其意义

“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价值及其意义 金震茅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神性与智慧性的形态方式和活态传承的特殊品格,在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非遗”纪录片纪录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本文梳理中国“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分析这些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留存和发展中的历史脉络及现实情况,从而揭示“非遗”纪录片对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内容:民族瑰宝的影像呈现 “非遗”纪录片纪录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非遗”纪录片用真实的镜头语言纪录下“非遗”项目最质朴和原生态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呈现精湛独特的传统表演艺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斗争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形式,每种艺术形式又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千姿百态,色彩迥异,“非遗”纪录片呈现出了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河北魏县、肥乡县、馆陶县的冀南四股弦与河北邢台巨鹿县的四股弦合并为四股弦,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四股弦》详细反映了四股弦属于板腔体系,兼有曲牌体,其唱腔优美,通俗朴实、诙谐风趣。在表演形式上生动、活泼、粗犷,道白用京白,唱腔真嗓吐字,假嗓甩腔,舒展奔放,朴实高亢,善于塑造各种英雄人物。再如海口广播电视台摄制的13集海口“非遗”系列纪录片对海口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真实记录,反映了流传于海口地区的“舞虎”、“琼剧”、“海南民歌”、“斋戏”等十几个“非遗”项目的历史、形成和特色,承载着海南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受众充分感受到海口“非遗”在表演上神奇而独特的艺术魅力。 (2)纪录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节庆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论文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论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含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交互技术。主要针对游戏开发和网站美工还有创意设计这类工作设计的专业。以下是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数字...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含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交互技术。主要针对游戏开发和网站美工还有创意设计这类工作设计的专业。以下是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全文如下: 摘要:数字媒体产业是数字信息时代的核心产业之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随着数字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该文主要通过对两者发展现状以及两者融合的必然趋势加以论述,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数字媒体发展趋势融合人才培养 21世纪是数字信息的时代,数字媒体产业也被认为是数字信息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阳光产业,国家政府也对这一新兴的融科技、文化、艺术为一体的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着许多与数字媒体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变革与发展。在教育领域,国内各大高校都纷纷结合各自的优势背景和特色,开设和创办与数字媒体相关的学科和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

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这样的背景和发展趋势之下应运而生。 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跨学科新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主要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工科性质的技术,而将艺术修养,人文知识素养置于附属、辅助位置,从而导致学生综合知识素养的缺失,缺乏创意与内涵。另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学生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培养也不如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那样严谨,造成学生文化艺术不如文科或艺术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技术也比不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往往难以顺利就业。 2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艺术媒介的变化和基于数字手段的内容整合,使得以数字科技、艺术设计和新媒体研究相统一的新型教育模式成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与艺术创作为一体的专业,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字技术应用基础和艺术理论基础,掌握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领域、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影视艺术、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进行创作实践的应用性人才。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求具备数字技术应用的能力,包括相关的数字艺术设计软件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等。同时也比较注重艺术理论的学习和艺术修养的陶冶。但是,有艺术专长的学生对于相关技术的学习难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