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火烧云》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火烧云》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火烧云》教学设计

《火烧云》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火烧云》以“变”字统领全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设计中重在通过读读、想想、说说等方式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文中有画”的美妙。通过“品读想象画面——发现写作规律——展开丰富想象——读写结合巧练”的途径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受到情感熏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火烧云的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自学生字词,多种途径了解火烧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片激趣,谈话导入

1.激趣:同学们,我们知道夕阳、明月、火烧云都非常美丽。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呀!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火烧云课件)

2.导入: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多美的火烧云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篇以多媒体课件中的火烧云美景导入新课,让学生调动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要求学生轻声地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看看拼音或向其他同学请教,要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下列生词:

紫檀色喂猪笑盈盈红彤彤跪下寺庙模糊

3.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强调生字读音:“檀”读tán;不读shān;“盈”读yínɡ;“彤”读tónɡ。多音字“模”在本课读“mú”。

4.组织学生做苹果树摘苹果游戏,复习生字:檀喂盈彤跪庙模

5.指名分自然段读文,相机帮助学生理解不懂的词语。

(1)出示紫檀色的家具、饰品图片,请学生直观感受“紫檀色”。

(2)理解“恍恍惚惚”。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看了很长时间的火烧云,眼前模糊不清,看不真切。也可根据生活实际理解,想一想自己有没有恍恍惚惚的时候。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对易错字的字音、字形进行分析。同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为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2.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从整体上描述了晚霞给大地万物和天空带来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

3.分组读全文,边读边想象火烧云的神奇景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结构,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四、书写生字,积累词语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3.独立观察这些要求会写的生字,组内交流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凶”和“必”要注意笔顺,“威”不要忘写里边的横,“武”不要多写一撇。

4.教师着重示范“猛、威、武”,学生跟随教师书空。

5.学生独立练习书写。

6.投影展示,师生进行评议。主要从正确、美观两个方面来评议。

7.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示范、练习、评议,引导学生把生字写得正确、美观。鼓励学生摘抄优美词句,丰富积累。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再请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PPT订正后的词语)

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第一课时中,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领略了火烧云的风采。你能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火烧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欣赏萧红笔下的火烧云,看看火烧云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设计意图:听写巩固词语,落实基础知识教学。回忆火烧云留给自己的印象,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同时,交代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精读感悟,品文赏云

(一)赏析火烧云给天空、大地带来的变化。

1.引导学生交流质疑:人们为什么将这种云称为“火烧云”呢?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3.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句写出了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可以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抓住“一直”“红彤彤”“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来体会火烧云的红。)

4.引导学生找到火烧云的霞光有哪些奇妙的地方?人们的心情怎样?并结

合相关语句来谈一谈。

5.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小金猪了。”(引导学生抓住“……变成……了”的排比句式,体会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上发生的变化。)(2)“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引导学生抓住“笑盈盈”“你们也变了”“您老是金胡子了”体会人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