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领域及方向

2020年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领域及方向
2020年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领域及方向

2020年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拟建设领域及方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1.人工智能

2.区块链

3.集成电路

4.高端软件

5.电子信息技术

二、高端装备领域

6.节能环保装备

三、新材料领域

7.绿色化工材料

8.特种钢材料

9.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

10.半导体材料

四、医养健康领域

11.生物医学大数据与精准医疗

12.智能诊断

五、现代高效农业领域

13.现代设施农业

六、现代海洋领域

14.船舶制造

15.海洋智能装备

16.海洋生态牧场

七、高端化工领域

17.绿色制造

18.高端化工装备及核心部件

八、生物技术领域

19.干细胞与再生医学

20.生物芯片

浅析技术创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浅析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工业园*** (2012年12月2日) 摘要:未来五年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诸多的风险挑战。举措得当则经济快速增长、实现新的突破;应对失策则可能丧失机遇、经济徘徊不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对照先进寻差距,盯着排头找不足,科学判断发展方位,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准确把握发展规律,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无愧时代的使命感和立说立行的责任感,勇于担当,善于创新,敢于跨越,强化“三废”治理,保护环境,谱写出科学发展、富民强企的新篇章。 关键词: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加快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环保治理工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节能减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由大变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深刻认识技术、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集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技术措施的实施,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

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落后工艺退出、先进工艺技术的创新应用措施不够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够强,企业管理工作名紧实粗,对加强技术、环保建设工作认识存在偏差、责任不够落实,当前***集团电解锌冶炼技术落后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回收率低),已经成为提高工业整体经营水平、落实应对环保变化举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 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依靠***集团公司的矿产资源优势,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综合运用经济、技术及必要的管理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加强技术、环保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按期实现电解锌冶炼氧压浸出(高酸)的各项生产指标和环保节能减排目标。要切实把技术创新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住关键环节,突破重点难点,加快加强企业科技创新、环保建设,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大力推进新技术应用和产能优化升级。 二、技术、环保建设目标任务 (一)现状分析 生产工艺、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只是分享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某某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某某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某某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某某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某某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某某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某某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烟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某某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某某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某某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某某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某某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某某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 管理办法

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 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规范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结合河北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技术创新中心是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人才聚集培养、面向社会开放的技术创新平台。 第三条技术创新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先进技术集成,为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标准、工艺、装备和新产品;实行开放服务,承接委托的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业务;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推动技术扩散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集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化技术人才;加强与重点实验室等其他类型研发基地的协同联动,开展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 第四条技术创新中心主要依托我省规模以上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机构建设,支持产学研联合共建。 第五条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坚持“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增

量提质、科学发展”的原则,实行择优建设、绩效评估、动态管理、有序进出的管理机制。 第六条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运行、管理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七条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是全省技术创新中心规划布局和宏观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管理的政策和规章。 (二)制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办法及工作规则。 (三)编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规划和计划,指导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四)组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任务验收和管理与运行绩效评估(以下简称绩效评估)。 (五)审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调整和撤销。 第八条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和雄安新区科技工作主管部门(单位)是技术创新中心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技术创新中心的规划建设和重点培育,指导申请单位编制《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和《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组织建设项目申报推荐。 - 2 -

浅析技术创新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浅析技术创新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摘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是科学发展观下技术创新的应有之义。但在当前的市场机制下, 存在着技术创新“失灵”问题,其原因主要源于技术创新本质及创新动因的某种程度的非生态理性,本文主要从创新主体着手,研究技术创新的本质,分析“技术、经济、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技术创新,生态环境,市场经济 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条件下,一方面,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一国或地区、企业实现持续成长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作为生产力实践的重要形式,人们关注和追求技术创新的物质与经济效益,并以此衡量一国或地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终极意义,却忽视这一过程中已经显现或潜在的、大量消极的生态外部性,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二元分立的“技术-经济”二维创新模式下,过度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人之于自然的实践张力,因而创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自然生态系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整体性自在运行规律,导致生产边际外部费用的增加,造成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当代发展观认为,人与自然应是平等交流和自觉协同的和谐关系,落实在技术创新中,即是创新活动在满足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需要的同时,能够维护和增进自然生态的良性发展,这体现了对自然生态系统内在规约的尊重。本文将这一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技术创新实践称之为生态化的技术创新。我们认为,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技术创新实践的应有之义。因而从“技术-经济-生态”而不仅仅是“技术-经济”的视角探讨市场经济机制下技术创新“失灵”的经济学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从历史上看,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总是与同时期的科学技术认识水平相联系。同样,一定阶段的技术创新理论反映了对相应阶段人类技术创新活动的升华总结,而一定时期的技术创新活动模式又总是受制于同时期创新理论的发展水平。对技术创新本质的经济学认识, 以及对创新动因的解读,有助于我们理解“技术、经济、生态”三者关系的现实处境。 对技术创新本质的认识与人们对于技术的理解有直接关系。对技术的理解,

天津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天津科委

附件1 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全市科技创新基地布局,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国科发创〔2017〕353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功能定位 技术创新中心以我市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大科技任务,以需求为导向,依托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实施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工程化、产业化的一体化推进,打造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创新高地、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众创平台。 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开展产业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艺试验和各类规范标准制定,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

产业化。加强对现有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评估考核和多渠道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技术创新中心等管理。 二、建设目标和原则 (一)主要目标 在若干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满足我市产业创新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网络,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催生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2018年启动建设1—2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至2020年,全市布局建设3—5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150家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二)建设原则 ——聚焦产业。围绕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部署,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形成技术持续供给能力,支撑实体经济质量提升。 ——企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牵头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加强创新成果的对外扩散,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强化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改革牵引。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重

浙江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

浙江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 为高质量推进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由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技术创新中心、省级企业研发机构等共同组成的省技术创新中心体系,依据《关于加强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本工作指引。 一、总体要求 (一)功能定位。省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是技术创新中心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定位于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创新中心既要靠近创新源头,充分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和科研资源,加强科技成果辐射供给和源头支撑;又要靠近市场需求,紧密对接企业和产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切实解决企业和产业的实际技术难题。创新中心不直接从事市场化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 (二)主要任务。 1.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研发作为产业、将技术作为产品,致力于源头技术创新,组织开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战略研究和技术攻关,攻克“卡脖子”技术,抢占前沿技术制高点,为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 2.转化应用重大创新成果。推动重大技术成果中试熟化与工程化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在产业链上下游的示范应用和转化,加速共性关键技术转移扩散,制定和推动形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 3.提供技术创新服务。通过与企业建立联合技术创新机构、开展合同研发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按需定制的技术创新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各类创新资源按规定面向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共享,培育孵化壮大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 4.引育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着力培育优秀青年人才。开展探索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管理等创新政策试点,全方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深圳市创新环境建设计划

2018年深圳市创新环境建设计划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实验室名称: 申请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项目负责人: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传真:

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可行性研究报告为Word格式(可插入图片或公式),由标准封面和具体内容组成。报告各页面距要求设置为2.5厘米,行间距、字间距、字体大小可参考本提纲。具体内容要求翔实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并按以下提纲撰写。 一、建设或项目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阐述实验室(项目)所面向的龙岗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等有效需求,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的先进性、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施后的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阐述相关研究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国内外研究开发、产业化状况、龙岗区相关行业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知识产权、市场需求情况等。 三、实验室的规划与布局 详述实验室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管理机构、部门设置、管理制度等)、主要研发方向和研发内容(拟为产业化进行的工艺设计和技术开发;拟推出的新产品新技术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对外技术服务(科研成果产业化,委托开发、合作开发的实施)以及人员配备、经费筹集情况等。 四、计划目标 详述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包括:研究能力与水平、技术人员培养、运行管理及自我发展、支撑条件和后勤保障等可考核的技术指标、社会经济效益指标。 五、计划进度 阐述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的计划进度。在项目执行期内,每一阶段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时间进度指标、技术指标、资金使用计划、产业化情况等。每一阶段目标应是比较详细的、可进行考核的定性定量描述。 六、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1.依托单位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已有研发基础、主要研究成果。 2.依托单位拥有的能为行业发展服务的工作条件,包括实验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等。 3.依托单位近三年承担的国家、省、市、区相关科技计划完成情况,与所申报项目的关联和衔接 4.与其它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情况(若有) 七、研究团队 1.实验室研究团队的规模和结构,包括年龄、专业、职称等情况。 2.实验室(项目)团队核心人员情况,包括工作简历、学术业绩,近年来主持的国家、省、市、 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以其相关领域代表性论文,获得国家、省、市、区科技奖励和发明专利、标准编制等。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作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体,建立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保证。 基本信息 主要特征 折叠编辑本段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活动的整合体,必须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由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与决策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要素的性质或行为都将影响到整体的性质和行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统的每一要素都起作用,如果系统的某一要素有缺陷,失去了与它要素恰当地相互作用的能力,不能完成它特定的功能,就会影响整个系统。这就启示我们在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时,不能仅仅注重某项要素的建设,而忽略其它要素,仅仅变革一个要素有时会产生始料不及的后果,要把各要素建设看作是一个整体而等同对待,共同发展。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开放性特征。 按照创新体系研究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宏观层面上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观层面上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和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其中,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这一大系统的子系统,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占有核心地位。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创新体系其他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开系统。微观层面的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相互之间也进行着密切的联系与影响,相互之间进行着资源的交换与共享,进行着技术创新的广泛的合作。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还具有动态调整的特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向动态平衡。 自组织理论揭示出,开放的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充分的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获得了足够的负熵,使系统向远离平衡的非平衡态发展,然后通过系统之间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促使系统向熵减方向即有序方向演化,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这样一种开系统,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着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中获取资金、人才、信息等负熵流,从平衡状态到非平衡状态再到新的平衡状态,不断进行着动态的调整。 重要必要 折叠编辑本段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①依靠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 ②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世界著名企业的共同选择 ③依靠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的现实选择 ④依靠自主创新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申报书

计划类别: 指南代码: 申报ID号: 扬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申报单位地址:邮编: 合作单位: 单位负责人: 电话: 项目联系人: 电话: 主管部门: 申报日期:年月日 扬州市科学技术局 二Ο一Ο年制

(请按以下纲要编写项目申报书) 一、基本情况 包括项目名称、研究领域、项目依托单位、共建单位及其共建形式、项目建设的地址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体制、核算形式等。 二、项目组建的必要性 说明项目涉及的技术领域发展的现状,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发展需求,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项目组建后对我市相关行业、领域技术进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等。 三、项目组建的可行性 1、技术可行性,说明项目实施涉及的上游技术发展情况,项目实施后预计成果产出的形式和可靠性,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先进程度等。 2、经济可行性,说明项目成果的主要应用领域,项目成果在我市产业化的形式,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项目承担单位的基础条件,说明项目承担单位现有的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情况,特别是自主知识产权的状况,以及人员、队伍、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现状,产学研共建的形式、优势和管理等。 四、项目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项目研究开发和工程化的主要方向 2、项目建设期内主要达到的目标与任务,包括研究开发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内容,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等。 3、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与目标。 4、开放服务的形式与考核要求。 5、专家技术委员会组成结构与成员来源。 五、项目实施计划 1、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布局(包括项目的基本结构、单元及其职责、任务和相互关系)。 2、项目投资规模及建设资金来源与构成比例,项目分年度用款计划。 3、项目建设经费的支出预算及仪器设备添置清单。 4、项目组建的计划进度与考核指标。 5、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 6、项目组建领导小组及其项目负责人。

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标准(2020)

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标准(2020) 各市科技局,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标准》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 2020年12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标准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提高建设水平和创新能力,打造高层次技术创新高地,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建设标准。 一、标准依据 《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国科发区〔2020〕70号)《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鲁科字〔2017〕167号)和《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鲁科字〔2019〕93号)等政策文件和有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二、功能定位 省技术创新中心是我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载体。省技术创新中心定位于创新链中游,对上衔接实验室基础研究,对下衔接企业产业化,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从科学到技术转化的通道。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的问题,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为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源头技术供给,为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战略引领作用。 三、核心任务 省技术创新中心以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负有攻克“卡脖子”技术的使命,服务产业发展战略需求,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建设完善科研条件平台与研发体系建设和成果转化体系。 (一)加快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 指标内容: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的详细文章,这里给大家。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企业技术进步及创新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创新能力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申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其中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共完成省级及以 上技术创新项目27个,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7件;取得省市级科技创 新进步奖项工11项;产学研合作企业95家。 二、存在问题 1)是开展产学研工作的企业面还不够广。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开 展产学研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是科技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政府科技投入较少和企业研发 经费投入不足两个方面。受财政现状影响,政府实际科技投入受限。 3)是技术合作渠道不多,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形成。

目前全县企业的技术来源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靠自主开发或以 乡情、亲情为主要纽带的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技术合作的渠道、范 围和领域受到严重制约,产学研有机结合不够深入,范文TOP100新产品的开发受 到影响。技术合作的平台还没有真正搭建起来,部分企业信息不灵, 不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找不到与高校、科研单位技术结合点。 4)是创新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经营者缺乏 相关的科技知识,在经营实践中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缺乏敏锐感, 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 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 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动 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成立技术研

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典型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依据对典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

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以航天科工为例,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图1)。公司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

XX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XX市技术创新中心 建设方案 申请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目录 XX市技术创新中心(新建类)建设方案 (2) 一、牵头建设单位现有基础和条件 (3)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3) (二)科研队伍情况 (4) (三)基础设施与仪器设备 (11) (四)科研经费投入情况 (11) (五)开展研发活动情况 (12) 二、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趋势及市内发展需求 (16) (一)国际技术发展水平 (17) (二)国内发展趋势 (18) (三)市内发展需求 (18) 三、组建中心的背景和意义 (19) (一)组建中心的必要性 (20) (二)组建中心的可行性 (22) 四、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 (25) (一)指导思想 (25) (二)战略定位 (25) (三)建设原则 (25) 五、建设内容 (26) (一)总体目标 (26) (二)主要任务 (26) (三)近三年的目标和任务 (26) 六、管理运行机制 (28) (一)组织架构 (28) (二)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 (29) (三)规章制度建立 (30) 七、中心未来三年的经费预算情况 (32) 八、附件材料 (33) (一)营业执照 (34) (二) XX年审计报告 (34) (三)主要研发人员名单 (52) (四)中高级职称证书 (53) (五)外部专家职称及聘用证书 (58) (六)专利证书 (61) (七) XX年软件著作权证书 (69) (八) XX年重点项目及研发费用 (82) (九)近三年研发设备采购发票 (142) (十)产学研合作协议 (159) (十一)资质荣誉 (165) (十二)其他证明材料 (180)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完整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 设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二00八年六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我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精选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策划方案

精选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策划方案 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全市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市科委研究制定了《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一、功能定位 技术创新中心以我市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大科技任务,以需求为导向,依托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实施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工程化、产业化的一体化推进,打造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创新高地、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众创平台。 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开展产业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艺试验和各类规范标准制定,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产业化。加强对现有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评估考核和多渠道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技术创新中心等管理。 二、建设目标和原则 (一)主要目标 在若干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满足我市产业创新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网络,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催生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2018年启动建设1-2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至2020年,全市布局建设3-5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150家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二)建设原则 --聚焦产业。围绕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部署,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形成技术持续供给能力,支撑实体经济质量提升。 --企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牵头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加强创新成果的对外扩散,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强化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改革牵引。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治理结构、组织运营、研发投入、人才集聚、支持政策等方面改革创新,为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的运行提供支撑保障。 --开放协同。建立技术、人才、项目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链接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创新力量,形成面向全球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 --有序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启动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主要通过对现有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评估考核,以撤并转方式建立。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新建一批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平台创新管理办法

绍兴市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公共科技平台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增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根据《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绍兴市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指通过有效优化和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向社会提供开放共享的平台,是为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广大科技人员提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技术服务、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人才培养等各类公共科技服务的载体。 第三条平台建设旨在整合绍兴区域科技资源,搭建和提升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全市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高效服务和有力支持。 第四条平台主要依托在绍具备丰富优质的科技基础条件、较强的科研开发与服务优势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重点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等,通过提供研究开发、技术推广、软硬件共享、产品检测、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管理咨询、人员培训等多方面服务,构建直接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的开放性技术平台。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建设单位的职责

第五条绍兴市科技局会同绍兴市财政局根据全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组建和管理工作。绍兴市科技局负责制定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平台建设的年度计划与经费预算;组织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检查监督、考核评估和验收;综合协调并处理平台建设运行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平台绩效评估。 绍兴市财政局会同市科技局审批平台建设的年度经费预算,审查平台年度经费汇总决算;检查、监督平台建设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监督平台绩效评估。 各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本地区本行业的平台建设中长期规划的编制,负责新建平台的组织和推荐工作;参与组织实施平台建设,指导平台的运行和管理;落实平台建设的配套经费;协调平台牵头建设单位与参加单位的关系。 第六条平台建设单位是我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具体实施主体,负责承担平台的具体实施和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平台建设方案和行业科技发展规划,按照平台建设计划完成规定任务;为平台建设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和自筹经费;明确运行管理机构,完善平台运行体制;定期报告平台建设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等,接受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的管理、检查监督和考核评估。 第三章申报与立项 第七条平台重点是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二类科技平台。其中,申请建设专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所属行业应是我市的优势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 申报建设的平台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XX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1 xx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全市科技创新基地布局,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xx7〕250号)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国科发创〔2xx7〕353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一、功能定位 技术创新中心以我市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大科技任务,以需求为导向,依托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实施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工程化、产业化的一体化推进,打造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创新高地、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众创平台。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开展产业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艺试验和各类规范标准制定,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产业化。加强对现有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评估考核和多渠道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技术创新中心等管理。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二、建设目标和原则 (一)主要目标 在若干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满足我市产业创新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网络,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

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催生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2xx8年启动建设1—2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至2xx0年,全市布局建设3—5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xx0家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 (二)建设原则 ——聚焦产业。围绕xx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部署,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形成技术持续供给能力,支撑实体经济质量提升。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 ——企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牵头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加强创新成果的对外扩散,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强化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 ——改革牵引。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治理结构、组织运营、研发投入、人才集聚、支持政策等方面改革创新,为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的运行提供支撑保障。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 ——开放协同。建立技术、人才、项目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链接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创新力量,形成面向全球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聾。 ——有序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启动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主要通过对现有xx市工程技术中心评估考核,以撤并转方式建立。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新建一批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曉。 三、重点任务 (一)服务我市战略,开展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开展战略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为抢占未来产业

A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体制分析(七)-----A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体系宏观分析

A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体制分析(七)----- A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 体系宏观分析 A集团公司已建成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企业内部环境,而且通过技术创新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把握企业外部的创新环境,使企业的创新行为不断深入和向外扩展,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这里所说的“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正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因而,企业对目前宏观创新环境的把握,发挥企业自身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 1.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 (一)市场环境。 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程度都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样也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来说,既存在着有利因素,又存在着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1)要素市场发展运行平稳。主要涉及:①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央行7次降息,降低了企业的负担,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另外,1998年在证券一级市场,512家重点国有企业中有30家国有重点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筹集资金163亿元,其中9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筹集资金30亿元。在未来几年,国企的“股份制”改造仍然是国企改革的重点。②产权交易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且日趋规X。通过并购与联合,使企业的规模得以迅速扩X,也为产业结构的重组、技术结构的升级提供了途径。如1998年5月,XX海尔集团与荷兰飞利浦集团实现强强联合,共同组建了“海尔──飞利浦技术联盟”。 (2)如“XX高新技术交易会”等市场形式的发展为企业的新产品与新技术提供了便捷的出路,也为企业展示形象提供了舞台。 (3)1998年各项启动经济、扩大内需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效果将更多地在1999年及未来的几年这显现出来,市场趋势有望进一步好转,有利于促进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4)一系列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出台和监管体制的理顺,有利于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为以后的市场体系的发育以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法制环境。1998年11月,针对买方市场条件下出现的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了《高于制止低价倾销工业品的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规定》,随后,1999年计委发布了《低价倾销工业品的成本认定办法(试行)》作为规定的配套文件。国家经贸委也出台了《关于部分工业产品实行行业自律价的意见》。还有,计委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制止彩色显象管、彩色电视机不正当价格竞争的试行办法》,将彩管、彩电作为1999年的重点检查品种。另外,1998年的打击走私行动卓有成效,为企业的销售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一些重要产品的价格回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