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文献综述

学科建设文献综述
学科建设文献综述

有关学科建设的文献综述

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科建设问题就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学科建设的研究始于学科建设的管理实践,研究的方向主要有学科布局、学科建设等两个方面,其中学科建设包括特色(重点、优势)学科建设。

一、文献分析

(一)文献构成

1.有关学科布局的研究

对于学科布局的研究主要是以某个区域或者高校为具体实例进行研究,这种文献主要有:《刍议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布局问题》(郑建敏等,2006);《创新学科布局规范院系设置》(刘念才等,2003);《创新学科专业布局,突出特色办学优势——对新疆艺术学院学科专业建构的思考》(李琼瑶,2009);《从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到瞄准“战略高技术”方针——中国科学院技术学科布局的历史脉络及反思》(汪前进,2011);《大学科布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工科的重要策略》(吴仁华,2014);《对研究型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区域布局的透视》(王辉等,2013);《高水平大学优势学科布局与选择的量化分析——基于中美两国29所世界一流高校的数据》(沈健等,2013);《海峡两岸地方工科院校学科布局等问题的比较与分析》(董晓玲,2014);《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学科布局的比较研究》(曾开富,2012);《基于SSCI研究世界图书情报学科布局》(陈云伟等,2016);《基于学科、专业布局的我国普通高校分类的定量研究》(潘黎等,2006);《坚持需求导向优化学科布局》(何伟军等,2014);《民族地区学科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路径选择——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位授权点现状的分析》(李向红,2010);《谈大学学科布局》(钱颖一,2003);《云南高校学科布局发展研究》(束洪春等,2013);《美国高水平大学学科布局研究》(周刚等,2001);《中南大学学科布局及结构调整研究》(徐慧等,2015)。

2.有关学科建设的研究

对于学科建设的研究主要是特色学科,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的建设,这种文献主要有:《北京市级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分析》(赵清等,2011);《论大学学科建设》(罗云,2005);《普通高校学科建设发展途径思考》(阎迪,2012);《区域视角下学科体系建设布局与策略研究——以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为例》(毛晓翔等,2014);《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创新体系与学科建设》(陈于武,2011);《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罗春燕,2009);《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陈占安,2016);《不

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科学路径》(冯刚,2014);《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转型适配性研究》(吴文清等,2013);《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叶芃,2014);《对我国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制度的反思》(王建华等,2013);《对学科建设的原则和实践问题的思考》(周秀娇等,2016);《对学科建设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梁传杰,2012);《多重视角论商务英语学科建设》(胡剑萍,2011);《高校学科建设的三种形态及其政策建构》(康翠萍,2015);《关于大学学科和大学学科建设概念的思考》(康兰,2010);《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思考》(阚君满,2016);《关于学科、学科建设等相关概念的讨论》(陆军等,2014);《关于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谢桂华,2014);《关于学科专业建设中几个相关概念的理论澄清》(洪世梅等,2016);《国际比较视野下中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全面反思》(张红霞等,2013);《加强学科建设的意义和对策》(张敏,1996);《论大学学科建设》(罗云,2005);《论大学学科建设中的战略思维》(王战军等,2011);《论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原则与内容》(王民,2012);《论高校学科建设》(刘献君,2014);《农业科研院所学科特点与学科建设研究》(王小虎,2013);《日本的重点学科建设计划-21世纪COE计划的特点与意义》(汪辉,田正平,2006);《学科建设的要素及原则》(李晓群,2016)。(二)文献分析

以上的诸多文献主要研究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关于学科布局的研究

学科布局是学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郑建敏认为,学科布局是根据学校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对学科建设的科学设计和谋划,其目的是促进学校形成合理的学科结构。学科布局作为一种基础,它决定学校未来发展的格局和水平。王辉等人认为,我过高校的学科分布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其一,区域之间不均衡;其二,区域内部不均衡;其三,一级学科的布局与二级学科相比具有更大的不均衡性;其四,相关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董晓玲认为,国内在学科布局的学科分类上存在着高校对社会学科与人文学科分类不明确,在学科设置上,设置的学院数目过多,学科分割严重;对通识教育认识不足,实施不到位等。梁瑞琼等人认为,我国高等中医药学院学科布局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基础学科大而薄弱,聚类混乱,定位不清;(2)文理基础学科极欠发达,不受重视;(3)临床医学学科分割过细,反而削弱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4)院系合一曾经推动了中医临床学科的发展,但弊端也日渐突出;(5)学院设置过多,而系(部)明显分化不足;(6)各学院人才培养的层次齐同,定位与分工不明确;(7)重学科建设,轻专业建设,科教脱节。

栗俊红认为,我国农科研究生学科区域布局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农科研究生学科区域布局不均衡。

2. 关于学科建设的研究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校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康翠萍表示,学科建设是学科“知识形态”、“组织形态”、“活动形态”三种形态构成的动态发展统一体,是制定高校学科政策的规范框架,也是高校学科建设的依据与原则。刘献君认为,加强学科建设,必须十分明确其基本内容和主要环节。他把高校学科建设主要分为学科方向建设、学科梯队建设、基地建设和项目建设四个方面。叶芃认为,在学科建设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人问题:(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科学制定学科建设规划;(2)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提高学科建设的效能;(3)加强学术梯队建设,促进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王建华等人认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中存在“马太效应”,为了避免“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在具体的学科建设过程中,引入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建立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或将是行之有效的选择,学科建设当中,要注意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周秀娇等人表示,高校学科建设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实效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等。谢桂华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学科建设,应明确学科建设的定位和目标,确立合理的学科体系、结构和布局,加强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队伍建设,正确处理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的关系,并积极利用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加快学科建设的进程。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 周琴 2008105020311 1.文献综述 1.1概念的界定 “倦怠”这个词,最早在美国作家Greene(1961)的小说中出现,它的词源为burnout”,其含义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1]。随后,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洛登伯格(Fredenbeger)在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用来描述个体由于长期工作使得自身的压力得不到缓解和释放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疲惫不堪,从而使得他们工作能力下降,工作满意度过低,无工作成就感等现象。而Maslach则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为不能很好的缓解自己在工作上遭受到的各种延续不断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并且,他把职业倦怠定义为“一种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现象,”它经常出现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工作人员身上。这种定义标准被使用的最多,以后很多学者对倦怠的界定都是基于这个定义演化而来。虽然Pines早期在关注教师倦怠问题的同时,就提出了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但国外还是很少有关于学习倦怠的实证研究的。直到80年代,国外有学者对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进行研究,如,Fines&Kafry(1980)以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为对象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2]。但是国外关于学习倦怠的这类研究并不多,而且,他们对学习倦怠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引用“倦怠”的概念而来,Pines(1980)和Meier(1985)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因为长期的学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精力耗损,对自己所学课程及学校的各种活动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同学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漠和疏远、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不如自己预期的那么好而对自己的课程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我国对学习倦怠的研究相对多一点,主要有: 台湾学者把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1],这个定义与职业倦怠的定义很相似。 杨丽娴将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由于学习上的压力太大或对学习缺乏兴趣而产生的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心理和行为,进而产生一系列逃避学习的行为。 祝靖媛认为学习倦怠是个体在学校环境中,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而出现的一种身心资源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状态以及随后可能产生的与学习有关的逃避行为。 李永鑫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由于长期遭受学业压力或对学习缺乏兴趣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行为或状态,这种症状表现被称为学习倦怠。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外对学习倦怠的理解,都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校因为长期遭受到学业压力而没有得到缓解或释放,或者是对学习失去兴趣,而产生的身心疲惫的状态,进而产生一系列逃避学习的行为的消极心理和行为。 1.2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 现有很多研究显示学习倦怠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已比较严重,从李永鑫、谭亚梅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初步研究》[3]的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从总体上来看,

语文学科提质计划

语文学科提质计划 蛟河三中语文组 一指导思想: 以精细化管理为统领,以教育局“课堂效率深化年”为指导,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宗旨,结合“教师培养推进年”和“双主一体”活动全面深化薄弱学科改造工作,“精、实、严、细”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有效解决部分学科成绩下滑的局面,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学情、教情、班情分析 成绩: 七年级 语文平均分77.7 三校排名3 优秀率1.0% 三校排名 3 及格率76.10 三校排名3 差生率2.90% 三校排名2 八年级 语文平均分70.3 全市排名9 三校排名1 优秀率19.40% 全市排名5 三校排名1 及格率78.9% 全市排名6 三校排名 2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情况不是很理想,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差生率较高,尖子不突出,及格率较低。 八年级学生整体状况良好,精神面貌、学校状态较好,部分班级学生基础较差,使得成绩不高,部分学科出现弱科现象。 九年级部分学生基础差,已经没有学习兴趣,但整体情况较好。 教情分析 (1)部分教师教学观念存在问题,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使之学生两级分化较严重。 (2)部分教师责任心不高,对学生学困生的管理、引导、督促不到位,任其成绩下降。 (3)教学环节管理落得不实,不注重知识的落实,教师对学生做不到“当堂清”,当不清的做到“当日清”,当日不清的做到“当周清”,学校教学管理领 导对教师的检查、指导部及时、不到位。 (4)有些学科年轻教师较多教学水平、课堂施教能力还有待提高。

班情分析 (1)七年级整体学习实力较差,但各班学风较好,班级秩序较好,部分班级存在弱科,二班、四班、六班实力较弱。 (2)八年级整体各班学风较好,班级秩序良好,部分班级存弱科,一班、二班、三班实力较弱。各别班级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 三主要工作 (一)制定学科提质工作计划。 (二)加强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1)加强定期集体备课,实现优势运行。 (2)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结合课堂效率深化年,开展“四课”活动,并深入开展听评课活动,在活动与反思中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分层次教学和面向全体学生。 (3)解决好学生知识落实的问题,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知识,三清(即当堂清、当日清、当周清)这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此项工作是解 决薄弱学科重要的手段之一。 (4)积极开展学科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展学生优秀作文评选活动,并将优秀作文结集出版。开展古诗词、文言文知识、名著知识竞赛活动,古诗文、现代文积累诵读和书法比赛等活动。 (5)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开展校本培训活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施教能力和业务水平。 (6)加强对教学环节的检查,每月检查教案一次,批改2次(含抽查),跟踪记录。每月进行质量检测、并做质量分析,提出下步要求。 (7)强化“师徒结对”活动的效果,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和中年教师的业务提高。 结合“双主一体”工作,加强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加强学风建设,使科任教师抓学习提成绩,与班主任抓管理形成合力。 四工作目标 1、制定各年级成绩目标,使各年级教师都明确工作目标,七年级、八年级各科 成绩全市排名均达前8名,二中、三中、六中三校排名在第一名。 2、转变教师理念,使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教师施教能力和学生学习成绩。 五组织机构 组长:孟令才 副组长:杨秋梅贾玉芬 组员:刘霞万晓玲庞环军李晶王海霞周顺潘瑞英刘欣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1]《房屋建筑学》,邢双军主编 建筑学作为一门内容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它沙及到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艺术以及环境规划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般说来,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一定的艺术形象,它必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且总是受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建筑物—一作为人们亲手创造的人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它除了具行满足物质功能的使用要求外,其空间组合和建筑形象又常会赋予人们以精神上的感受。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 的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24.0m 的单层公共建筑; 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5 厂房; 6 仓库; 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9 可燃材料堆场; 10 城市交通隧道。 注: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 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 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 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 于 1.5m 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 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 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 层计,其它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 多于2 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企业、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 1.0.4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5 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小学语文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编号:_____ 小学语文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学校: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1 页共6 页

小学语文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一年来,xx市小学语文学科建设以xx省义务教学学科建设为指导,以开展课题实验研究为抓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搭建学科教学活动为平台,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以组建工作室和学科qq群为媒介,丰富学科交流资源;以读书活动为举措,构建学生阅读课程体系等,不断地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形成适合我市特色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文化和课程体系,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服务。 一、深入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XX年4月,我市全面启动了“全国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与研究”课题实验,力图通过对本课题大单元整体教学“单元导读”、“整体识字”、“以文带文”、“读写联动”、“自主阅读”、“基础训练”、“分享展示”七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以一主(教材)两翼(《主题读写》、《经典诵读》)教材为抓手,推动我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形成我市朴素、多读、自悟的课堂教学文化和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主题阅读课题实验的开展,要求教师充分研读每个单元的教材,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统整一主两翼教材,以一课一得为核心教学目标,以“自学导航主问题设计”为目标导向,以学生批注式阅读和交流展示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教师以读代讲,读中引导点拨,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和展示分享为主要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做到少提问,多让学生读书感悟,少讲解,多让学生分享展示,少做题,多让学生做阅读批注,完成由传统一个单元14个课时学习4篇课文到现在14课时学习25篇文章的学习,拓展和丰富单元主题的学习。这对教师的理念,解读教材和课堂教 第 2 页共 6 页

文献综述范文-仅供参考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如今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在现代市场的营销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的价值更高。本文对品牌、品牌战略的定义分类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 一、引言 1、品牌的起源、定义 品牌(BRAND),来源于英文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自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给自己的牲口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人的财物。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贸易的增长,需要一种能普遍用来辨认商品的标记,即需要在商品的自然名称之外起个名字,品牌由此广泛流行。现代品牌与早期品牌标记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己不是一种单纯的品牌标记,而成为一种可以转让买卖的工业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与其他财产一样受法律保护。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兹在其《唐舒尔兹论品牌》一书中表述道“品牌是为买卖双方所识别并能够为双方带来价值的东西。”在唐舒尔兹的营销世界里“品牌”不过是所有者赖以赚钱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是一种产品、一种服务、一件东西、一个观念、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者几乎任何东西。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诺德认为:“品牌就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成功的品牌是长期、持续地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成果, 消费者对它有较高的认同。一旦成为成功的品牌, 市场领导地位及高利润自然就会随之而来。”吉尼斯

公司前董事长安东尼特纳法认为:“从本质上讲,品牌是识别标志, 是区分你的产品和你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标牌。品牌也是一种简约的标识、用容易识别和记忆的方式描述产品的重要特征,如形象、用途和价格。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2、品牌的性质 从本质上来看,品牌是一种资本。它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界定,即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流动性和赢利性等特征。同时,品牌又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有着与其他类型的资本相区别的独特性: (1)非实物性。品牌不具有独立实体,只是表示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非实体资本。 (2)高价值性。品牌凝结了大量的劳动,具有很强的收益效用,因而价值都比较高。 (3)增值性。品牌产品由于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垄断性,所以可以使自己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4)重复使用性。品牌作为一种资本,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本身不会发生有形磨损,相反使用次数越多,其价值也越大。基于品牌的上述本质和特征,可以从资本的角度将品牌定义为“企业使用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能为其产权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提供权益或优势,并能带来经营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其价值是依据已经耗费的资金和未来创造的收益估算的”。 二、国内外品牌战略学派理论 (一)品牌整合战略学派

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职业倦怠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职业倦怠研究 开题报告 专升本0401 赵娜 指导老师:秦金亮教授一.选题意义 当今世界激烈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我国现处知识经济文明的时代,高科技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教育就更显其重要,而在这首当其冲的就是基础教育。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然而对在幼儿教育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幼儿教师又有多少关注呢。“教育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于教师能否激活学生内在的生命活力⑴。”同样地,幼儿教育能否促进幼儿的发展在于幼儿教师能否激活幼儿内在的生命活力。要想激活幼儿内在的生命活力,幼儿教师需要自身展现生命活力。“因为生命活力的激发需要有活力的生命⑴。”那么如今的幼儿教师是否具有有活力的生命,一则调查让我们堪忧。陈珠玲在对广州市和深圳市的120名幼儿教师生存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忙而且特别累、“保育事故”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过多、工作时间过长、存在较强的自卑感和职业厌恶感、……⑵。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幼儿教师很难拥有强烈的工作热情,更别提具有活力的生命力了。在我们对幼儿教师做预调查时,我们也发现很多教师表现出疲劳感,性急易怒,在情绪上缺乏热情和活力;在工作上回避困难,遇事推诿,缺乏进取心,认为工作没有意义,觉得前途暗淡。这些就是明显的职业倦怠表现。职业倦怠或称工作倦怠最早是由纽约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提出,他采用“倦怠”一词来描绘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程度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⑶。而在众多的文献中,最为广大学者引用的是Maslach和Jackson的职业倦怠的定义:“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的症状⑷。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成为一种科普性的知识。但是在对各个行业(主要是服务业)的人们进行倦怠研究时,常常把它看作是以静态的形式存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获得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状况、表现、以及原因分析,以此作为管理者进行调整、改进的依据。然而职业倦怠并不是以静态的形式存在的,在人的职业生涯中,倦怠并不只是在某一时期出现,它是运动的、发展的,随着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不断运动、不断发展。显然,它是以动态形式存在的,它是个运动体。在对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主要也局限于了解职业倦怠的状况、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避免或应对的策略。只把握了它的静态形式,对于它的动态意义没有过多的关注。事实上,职业倦怠作为一个运动体,在各种力的作用下进行运动,当然它的运动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那么它的运动规律是怎样的,是直线上升、螺旋上升,还是……。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把教龄、年龄作为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而本文主要是研究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中职业倦怠的特点。 二、文献综述 1.教师职业生涯中的职业倦怠研究 1.1 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倦怠”一词从Freuderberger提出至今已有三十一个年头,在这漫长的三十一年内,它

小学语文学科建设规划 (1)

xx小学语文学科建设规划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加强小学语文学科建设,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有关语文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为重点,以基本功训练为突破口,引导教师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三个环节入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共同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够正确解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新颖实用的教学预案,并能灵活驾驭课堂,高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不断成长。 2、学生的素养发展: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

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语文素养不断得到发展。 3、继续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提高集体教研的实效性。 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培训指导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组织、引领与服务作用,培养一批优秀教研组长,促进更多优秀教研团队的形成与发展。 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群体智慧,通过对教材教法的深入研究,能够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精心设计出既包含群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的教学预案。 继续加强对课例研究的指导与引领,促使教师能够结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课为例进行深入、持续的研究,从而提高课例研究的有效性。 4、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依照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适度拓宽、加深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能根据学习需要整合学科资源,挖掘生活中的现有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5、评价机制的改进完善: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注意评价的科学性、多元性、引领性和有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6、有形成果的收集整理:重视教学教研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建

工程造价文献综述

本次毕业设计是针对海安县开发区初级中学02#学生宿舍楼的建筑工程土建和装饰部分的商务标编制,其目在于综合运用我们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并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同时还要了解商务标编制的流程,根据国家颁布实施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参考《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招投标法》、《建筑法》和市场信息等,编制工程投标报价,以合理的价格中标。仅仅靠我们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来完成这次的毕业设计我认为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能够更快更好地编制海安县开发区初级中学02#学生宿舍楼工程的商务标,我做了充分的准备,翻阅了许多专业的书籍。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9])的要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四川省建设造价管理总站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正文部分的基础上修订出《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该规范从201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能够规范建设工程造价计价行为,统一建设工程计价文件的编制原则和计价方法,并且适用于建设工程发承包及实施阶段的计价活动。在这次毕业设计的海安县开发区初级中学02#学生宿舍楼工程商务标的编制过程中就其中的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的和投标报价的一般规定,我是参考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它上面的款项条例都很详细,让我能够有章可循,做到不漏项。 在计算完工程量的时候,我们得套定额单价,因此我还查阅了《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版。《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是为了贯彻执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以及《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适应江苏省建设工程市场计价的需要,为工程建设各方提供计价依据。该定额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范围内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及其单独装饰工程。《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是编制工程招标控制价(最高投标限价)的依据,是编制工程

11101011010小学综合语文学科建设三年规划汇总

1 1 小学语文学科建设三年规划 (征求意见稿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加强小学语文学科建设,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有关语文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为重点,以基本功训练为突破口,引导教师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三个环节入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共同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够正确解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新颖实用的教学预案,并能灵活驾驭课堂,高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不断成长。 三年内,培养市级教学标兵15人,达标评优教师20人,一级达标教 师30%。 2、学生的素养发展: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

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语文素养不断得到发展。 3、教研组的作用发挥:继续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提高集体教研的实效性。 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培训指导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组织、引领与服务作用,培养一批优秀教研组长,促进更多优秀教研团队的形成与发展。 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群体智慧,通过对教材教法的深入研究,能够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精心设计出既包含群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的教学预案。 继续加强对课例研究的指导与引领,促使教师能够结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课为例进行深入、持续的研究,从而提高课例研究的有效性。 4、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依照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适度拓宽、加深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能根据学习需要整合学科资源,挖掘生活中的现有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5、评价机制的改进完善: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注意评价的科学性、多元性、引领性和有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6、有形成果的收集整理:重视教学教研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建立内容充实、种类齐全的学科教学优质资源库,满足学科教师的教学需要。 三、推进措施 1、继续开展教材的研究培训与总结交流 每学期初,继续组织形式多样的课改教材教法研究培训活动,提升教师解读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能力和课堂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论《飘》中的现实主义 文献综述 引言 在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莫过于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的长篇小说《飘》。该书自1936年问世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依然盛销不衰。小说以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以战争的发展为线索,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斯嘉丽与维希礼和巴特勒之间的纠葛和恩怨。小说整体上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史为中心,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此外,小说里还表现了对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和矛盾,既是对当时南北战争中美国人的生活的生动刻画,也表现了当时战争中美国人勇敢和执着的精神。它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但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一、国内对《飘》的相关评论 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在《飘》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长期存在着接受与研究的严重脱节。即使是近年来这部小说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评价,并正式进入文学史(以毛信德的《美国小说史纲》和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为代表),但对《飘》的研究也还是流于表面和简单。仅以中译本的序言水平就可见一斑:1990 年中国刮起了重译《飘》的旋风,一时出现沪本、京本、浙本三个版本的热闹场面,却没有一个本子的序言水平超过几十年前傅东华的译序。 《飘》作为一部富有争议的小说,吸引了许多文学工作者的目光。目前已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对《飘》进行了分析和欣赏。 张玉霞在《美国通俗小说经典〈飘〉研究综论》一文中认为,要对《飘》的持久魅力作出合理阐释,在整体的历史、文化的广阔视野关照下,必须回到细致的文本研究中去。张玉霞介绍了两个路径:1、把《飘》置于通俗文学发展进程中考察。从文类所属来看,它是历史小说与浪漫言情故事两个类型的交叉。偏重于形式要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在于——优秀通俗小说的特征是“模式与模式突破”,即在内容和形式层面都具有承继、超越的双重性。而通俗小说的创作及接受两方面都受之影响。可以运用小说叙事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并结合通俗小说类型研究来深入剖析《飘》的叙事结构特点。2、从创作流派及本土背景考察作为南方文学的《飘》,在解构与重建南方文化方面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张淑英在《〈飘〉的流行与寂寞》一文中提到美国小说《飘》之所以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一是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二是电影的推波助澜。然而,与小说的畅销和电影的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文学史或文学手册中有关它的评论极少。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上反动的作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对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地位的描写,以及对南北战争有仇视情绪。 在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史》中提到,《飘》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他认为在人物塑造上,《飘》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女主人公斯嘉丽实际上成了表现南方神话的理想人物。从客观上讲,米切尔美化了正在崩溃的南方庄园经济,表现出对农奴主的同情。另一方面,在处理时代背景和人物对话时,米切尔却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人读起《飘》来感到真切动人。

银行职员工作压力研究综述开题报告

(一)核心概念及其研究背景 压力是一种动态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个体要面对与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相关的机会、限制及要求,并且这种动态情境所产生的结果被认为是重要而又不确定的。压力是个体对各种刺激做出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综合模式。与压力相关的几种主要因素是压力源、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紧张状态。工作压力(Work stress)也称工作应激(Job stress)、职业应激(Occupational stress)、职业紧张、工作紧张。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银行渗入中国的步伐越来越快,同时,国内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展,处于金融服务行业的银行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外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银行内部的压力也就相应变大。很多银行职员由于工作压力而精力消耗,从而十分容易导致其工作人员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若员工所面临的压力常年积聚,而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控制,那么员工就会产生工作懈怠、影响员工自身精神状况的同时也对银行的日常运作造成消极影响。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减员分流、工作流程的变革和新产品的不断推出等措施,增强了市场竞争优势,给银行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员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职业心理压力。人们在关注效率时,往往忽视了员工职业心理健康对组织的影响。职业倦怠症这只看不见的隐形杀手在日益消耗和阻碍着银行发展的步伐。 如果银行能够准确地了解银行职员承受压力的成因、来源,并能够足够重视如何为柜台员工减轻工作压力,这将对提高银行日常运作效率有积极的作用。培养一支“主动、高效、健康”的优秀员工队伍,进行压力和情绪的管理,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重视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有益于引导银行职员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合理地通过多种方式释放自身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促使银行通过建立规范化、定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竞争和升迁环境,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关心员工需

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

崔家峪镇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学科建设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推动我镇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推进我镇语文学科的建设,提升我镇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特制订本规划。 一、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们认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目的的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目的的保障。 结合我镇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打造有效课堂,我们提出了新的语文教育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并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努力打造本色的语文课堂。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充分发挥课题组、教研组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最终实现教师、学校、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共同发展。 二、现状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镇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关注综合性学习,注重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整合。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整合实践活动、撰写的各类文章中均有体现。课程改革在我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教师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教师还走进课改的误县。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的机制,增强教师追求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引导教师在课改的洪流中找准方向,稳步发展。 虽然教师们的观念新了,课改意识浓了,但是,面对调研考试的压力,家长的质询,升学的比拼,仍然是“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明显,甚至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出现。有一部分语文教师虽然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但对学生的“读、背、抄、默、考”丝毫不放松;教师们仍然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教师课堂上存在如下情况:(1)、重人文性,轻工具性;(2)缺乏整体性的把握,包括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对学生的把握;

【桥梁】工程文献综述模板

摘要:本文从桥梁工程的定义出发,对桥梁工程做了基本的定界,接着介绍了桥梁的基本组成、桥梁的分类以及特点,随后,阐述了桥梁学科的历史发展以及规律,正是因为在历史的发展中我们不断总结和反思,才更好的推动了桥梁工程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历史过过渡到当下,进而引出了当下的一些桥梁学科的前沿问题,为后面对桥梁工程未来的展望奠定了基础。最后,对桥梁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组成;分类;历史,前沿;未来 引言:本篇文献综述的论述主题是桥梁工程,紧紧围绕桥梁工程来展开本文。桥梁工程指桥梁勘测、设计、施工、养护和检定等的工作过程,以及研究这一过程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它是土木工程中属于结构工程的的一个分支。桥梁工程学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交通运输对它的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桥梁处处可见,由此可看出桥梁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历史发展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桥梁在文化,经济,军事每一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桥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改变,但却历久弥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桥梁建筑的需求越来越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桥梁工程无论在建设规模上,还是在科技水平上,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现代建筑的价值源于创新精神,桥梁工程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工科学子,我们要克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风气,敢于质疑传统,在结构形式、施工方法、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上创新,对更高科技、更高质量、更环保的工程技术的追求步履不停。

正文: 1.【1】桥梁的基本组成 桥梁的组成与桥梁的结构体系有关。常见的桥梁组一般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两部分组成。在桥跨和墩台之间还设有支座,用于连接和传力。除此之外,还有路堤、挡墙、护坡、导流堤、检查设备、台阶扶梯以及导航装置等附属设施。 1.1上部结构 桥梁位于支座以上的部分称为上部结构,它包括桥跨(也叫承重结构)和桥面。桥跨是桥梁中直接承受桥上交通荷载并架空的结构部分;桥面是承重结构以上的各部分(指公路桥的行车道铺装,铁路桥的道砟,枕木,钢轨,排水防水系统,人行道,安全带,路缘石,栏杆,照明或电力装置,伸缩缝等)。 1.2下部结构 桥梁位于支座以下部分称为下部结构,也叫支承结构。它包括桥墩,桥台以及墩台的基础,基础位于墩台的最下部分,承受墩台传递的全部荷载(包括交通荷载和结构自重)并将其传递给地基的结构物。地基是承受由基础传递的荷载而产生变形的各个土层(包括岩层)。 1.3正桥与引桥 桥梁跨越主要障碍物(或通航河道)的结构称为正桥;连接正桥和路堤的桥梁区段称为引桥。正桥跨度大,基础深,是整个桥梁工程的重点;引桥一般跨度较小,基础较浅;在正桥和引桥的分界处,有时还会设置桥头建筑——桥头堡。 1.4跨度 跨度也叫跨径,是表现桥梁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它表示桥梁的跨越能力。多跨桥梁的最大跨度称为主跨。桥跨结构两支座间的距离L1称为计算跨径,用于结构分析计算;设计洪水位线上两相邻墩台间的水平净距L0称为桥梁净跨径,各孔净跨径之和称为总跨径,它反映的是卡桥梁的泄洪能力。 1.5桥梁全长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D60-2004)规定:有桥台的桥梁为两岸桥台侧墙或八字墙尾端间的距离;无桥台的桥梁为桥面系长度。 1. 6桥下净空高度 设计洪水位或设计通航水位与桥跨结构最下缘的高差H称为桥下净空高度,应大于通航或排水要求的最小数值。 1.7建筑高度 桥面到桥跨结构最下缘的高差h称为桥梁的建筑高度。其数值应小于在桥梁定线中所要求的容许建筑高度。 2.【2】桥梁的分类及特点 桥梁有许多分类方式,人们通常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所用材料、所跨越的障碍以及其用途、跨径大小等对桥梁进行分类。 2.1根据桥梁单孔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的不同,桥梁可分为;小桥、中桥、大桥、特大桥。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

语文学科三年发展规划

语文学科三年发展规划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教育教学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教育环境、办学理念、课程结构、教学改革、资源建设、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有了可喜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个性和特色日益彰显,特别是立足农村中学,开展个别化教育,追求多元化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尤其是江苏08高考方案出台,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为了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彰显我校的优势和特色,促进语文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高,特制定我校高中语文学科未来三年的发展初步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方针,以国家关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文件为依据,以新教材的使用为契机,以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和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利用校内外有效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努力使我校语文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课程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有三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这些理念之间的关系,是“目的”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是为了达到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目的所必需的条件。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我校语文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真实的语文、个性的语文、开放的语文。 真实的语文。要去蔽存实,去伪存真,回归文本、关注问题,要透过表象看到人的思想和情感,依靠并运用美的语言去塑造美的心灵,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个性的语文。风格即人,个性即生命。我们要在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教学活动中积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与个性化的写作,要根据学生兴趣特长、个性心理特点和已有的语文基础等,因势利导地开展个别化的语文教育,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开放的语文。语文即习惯。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不仅要在语文课堂中培养,更要在生活中积累。首先是思想观念要解放,把语文的外延扩展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之所存,即语文之所存也。其次是课程的开放和课堂的开放,既要有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目标以及多样化地发展创造条件。 三、现状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