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网络隐私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

《2018年度网络隐私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

《2018 年度网络隐私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

回顾2018 年,网络安全事故频发,从知名APP 到快递、酒店等行业均爆出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而个人信息泄漏后导致的网络诈骗活动依然猖獗,

威胁着用户财产安全。

为了帮助用户提高个人隐私安全意识、掌握网络隐私安全知识,1 月25 日腾讯手机管家联合腾讯社会研究中心、DCC

APP 越界获取隐私权限逐渐减少,用户应尽量减少对APP 授权

如今,大家在使用各类APP 时,授予部分权限才能更好地享受移动生活的便捷。《报告》选取了近千款手机APP 进行隐私安全测评,结果显示,Android 端所有APP 均会不同程度地获取手机隐私权限,其中投资理财类APP 是获取权限最多;与之相对的iOS 端,90%APP 存在权限获取情况,通讯社区类APP 获取权限最多。

同时,得益于国家对网络隐私保护的重视,Android 端越界获取手机隐私权限的APP 正在逐渐减少,到2018 年下半年仅有2.0%的APP 存在越界获取手机隐私权限的行为。

手机隐私权限管理作为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门户,用户在面对APP 请求权限时,一定要谨慎。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杨启波提醒,用户在不妨碍APP 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对某些权限可以不授权,进而保护个人隐私。譬如,电话

权限常用于APP 内呼叫,用户可不授权复制电话号码拨打;而对于短信和通讯录等核心权限,最好任何时候都不要授权。同时,用户还需要从正规渠道下载

应用、谨慎填写个人信息、妥善处理废旧手机等方面进行保护。

2018 年网络欺诈形势依旧严峻,腾讯手机管家护航用户财产安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