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现状调研报告书

菏泽市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现状调研报告书
菏泽市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现状调研报告书

菏泽市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现状调研报告

——以鄄城鲁锦为重点

山东艺术学院调研团队

2009年7月12日,由山东艺术学院师生参与的“调研山东--《大众日报》山东大学生调查活动”——菏泽之行,在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鲁锦艺术研究所所长王大海副教授,团委书记刘昂以及吕慎刚老师的指导下圆满结束。此次调研活动为期四天,调研团队由四名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组成,自2009年7月9日起至7月12日以深入基层,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百态为出发点,对菏泽地区的文化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该活动既在原有基础上丰富了我校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又帮助同学们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并且为菏泽地区相对闭塞的文化艺术氛围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得到了考察地多个县、镇的热烈欢迎及肯定。

此次调研活动以深入考察山东鄄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锦为中心,同时也对当地著名的曹州面塑、农民绘画、历史文化古迹及民间传说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调查。

7月9日,调研团与菏泽市文化文化局进行了座谈,并在群众艺术文化馆馆长牛玉新的详细介绍下,了解了菏泽地区整体文化艺术概况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及保护工作;曹州牡丹园之行,让整个团队充分领略了目前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园的风采以及菏泽牡丹花的历史、传说和高超的培育技术;深入曹州面塑代表村——穆李村,使我们感受到了民间艺

术精湛的技艺以及民间艺术家们对于传统手工艺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饱满的创作激情。

7月10日,调研团来到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巨野县。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有史料记载的民间传说,以及当代百姓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及重视赋予了这片渊泽之地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在考察位于巨野县城东南隅的巨野文庙的过程中,保存完好的古墓、文物让我们了解了这个全国著名的“戏曲之乡”、“农民绘画之乡”和“武术之乡”所拥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巨野县书画院里农民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底、创作热情,以及庞大的创作队伍和爱好者证明了“中国农民绘画之乡”的名不虚传;调研团一行还来到了在民间手工织绣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核桃园镇黄庞庄,亲眼见识了当地妇女们朴实而精湛的织绣技艺。

7月11日的鄄城之行是此次菏泽调研活动的中心环节,共分为乡间调查、参观和座谈三个部分。在乡间调查的环节中,调研团来到鲁锦的“民间传承人”家中,亲身感受拥有1900多种纹样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锦的制作过程,并对制作人群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此后,调研团参观了山东鄄城鲁锦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生产、销售链条以及中国鲁锦博物馆,再次肯定了鲁锦的发展潜力和它在文化方面的重要性。通过与中国鲁锦博物馆馆长路维民的座谈,让来自大学校园的同学们深刻的感受到了鄄城人民强烈的文化责任感。开发鲁锦并不仅仅是要形成一个有创意的新型文化产业,更重要的是保护中华民族优秀的、独特的、全民共享的传统文化。

此次对山东菏泽的实地调研活动虽已圆满结束,但是研究仍在进行当中。同学们将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菏泽地区的文化经济寻找更加宽广的发展道路,并在社会实践的中实现自我锻炼、自我丰富、自我完善。

当今民间艺术的生存语境经历着从乡土中国的日常生活到现代多元的文化市场的剧变。此次调查重点就是观察在语境变迁下,民间艺术寻找自身新位置的努力,以及不可避免的新的生态问题。

此次调查选题经历了从关注山东省民间艺术整体现状到聚焦菏泽市的地域个案,从对民间艺术的普遍浏览到侧重于鄄城鲁锦的产业经营。调查方法采取了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结合的手段,通过调查问卷观察普通民众对鲁锦等民间艺术的认知情况,获得一个相对广阔的整体印象。而对民俗事象的传承人和经营者进行深度访谈,进行知识解读和运营机制的深层个案理解。这样既不会流于空泛,又能避免角度的狭窄。团队努力的进入现场,走进民间艺术生产、销售、设计、传承的第一线,以收集第一手资料为主,获取了最鲜活的现场生态。

下面就菏泽民间艺术的生存状况展开民俗生态、产业开发、知识产权三方面的报告和探析。

民俗生态分析

菏泽地处鲁西南,是中原文明与齐鲁文化的交界地带;又地处黄泛区,经历了母亲河的数次改道,是黄河民俗的重要土壤;此地郓城、巨野是古来

尚武之乡,又是梁山故事的起源之地。正因为这样特殊的文化地缘,菏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民俗事象保留了更传统的原貌。在当地领导的重视下,菏泽市非遗数量在全省名列第一,在全国地市中名列第二。

非遗保护的根本和关键是健康的世代传承,而非单纯的记录和圈护。非遗名录的剪切和选择,往往是对传统民俗事象的凝固的保护,当作博物馆的活化石。但民间艺术毕竟只有在民众生活中发挥更活泼的效益,在市场经济中适应多元变动的文化需求,才能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积极应对文化市场,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培养扩大消费群,可能有助于民间艺术更鲜活的传承。

牡丹区马岭岗镇穆李村,是曹州面塑的代表村落和传承单位。以李氏面塑的第五代传人陈素景为例,她师从公公李芳清继承传统技艺,现今又成为山东省和菏泽市面塑协会会员,通过协会宣传和推销其产品。陈素景不仅善于制作古有的西游记、八仙故事,也积极模仿电视书报中的形象创作。当地领导带来一张流失海外鼠首、牛首图片报道,她几分钟就完成摹制,令游客惊叹。观察到儿童爱吃爱玩的棒棒糖,艺人几秒钟随手模仿而成,居然受到孩子们热烈欢迎。

积极的面对市场、顺应政策,穆李面塑形成了良好的村落生态。面对日益扩大的文化市场,村民人人参与、家家动手,面塑技艺得到积极的传承和创新。而更多优秀的面塑会员,已经主动走到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成为现代企业的艺术雇员。更令人惊喜的是,1981年出生的李效普2004年5

月参加了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并获得了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

在鲁哀公西狩获麟的神奇之乡巨野,文庙古迹代表的传统,农民绘画代表的艺术和手工锦绣代表的民俗在这片土地上交织辐辏。在菏泽书画院的走访中,王大海老师指出,当地的农民绘画是工笔手法创作中国画,技艺的养成是工艺美术师式的培训。扎实的基本功,精熟的摹仿技艺是其画作的突出特点,然而如何提升品质、增强画师意境的修养,是此地农民画走向高端市场和地域特色的关键。

因为山区较为封闭的地理,核桃园镇黄庞庄的传统手工机织布绣得到很好的保留。但男子采石、女子织锦的惯性能否持久呢?妇女织锦从少女为出阁准备嫁妆到今天的娘家娘对嫁女的一番心意,当地的布绣在婚娶礼仪、民俗生活中的地位在渐渐地滑落。在最小四十岁的这些织女退出舞台后,由谁来继承这些一针一线的浸着血汗的技艺呢?

孔子感麒麟而逝的传说是巨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个麒麟之乡传承着许多鲜活的麒麟故事。然而正如北师大教授赵世瑜指出的重要问题,非遗传说的评定大多依靠的历史文献,而往往忽略传说故事的民间生存。麒麟传说是巨野地域文化的最鲜明形象,能否借助本地农民绘画保留麒麟文化的神圣感,增强地域民间文化的内在整合,是非遗传承的重要课题。

在鲁锦开发较为成熟的鄄城,当地的鲁锦工艺品公司给出了产业经营的新思路。路维民先生身兼中国鲁锦博物馆馆长、文博副研究馆员、山东鄄城

鲁锦工艺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的职务。他既是重视非遗保护的地方官员,又是文化责任感很重的企业经营者。路维民坚持鲁锦的手织技艺,重视提升鲁锦的文化品质,在与政府、学者、市场的积极沟通中,逐渐的开拓着产品市场。

作为尝试鲁锦在现代市场语境下求生存的关键人物,路维民已经是鲁锦从织女、公司、学者、政府、市场,各方参与的新的民俗链条中的关键一环。如何走出小作坊的代理销售模式,又确保鲁锦作为非遗的文化传承特色,是摆在路维民和社会各方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王大海老师对鲁锦开发和产权保护的积极参与,是学者在新时代面对民间艺术的一种更为主动的姿态。学者和高校对民间文化的研究思路,从生产-学习-研究的被动的静态的整理记录转变为研究-学习-生产的积极参与和设计创新,自觉地影响和培育新的民俗链条,在尊重市场的生存逻辑下,积极地延续我们民族民间智慧的血脉。

作为乡土社会男耕女织传承下来的美丽碎片,民间艺术如何适应急剧变化的经济时代,在新的语境下如何继续吐露芬芳,的确是难解的问题。作为一种口传心授的非实物传承,非遗在日益走出家庭小作坊式的生长传统。而在当代市场舞台里寻找到自身新位置的努力,却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获得完美的答案。但相信先辈们留下的这些智慧结晶,必将以不同的形式滋养着我们的生活。

产业开发探究(以鲁锦为例)

菏泽市地处鲁西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发展至今,仍然留有丰富的文化遗存以及民间技艺。鲁锦,作为极富地方特色的一种手工纺织品,除具有独特的生产技艺、民族特色外,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浪潮中,鲁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鲁锦:

鲁锦全称为“鲁西南织锦”,系鲁西南地区民间的棉织花布(粗布),因织工精细、绚丽多彩极似织锦而于1985年被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定名为“鲁西南织锦”,简称“鲁锦”。由于鲁锦系纯手工制造,技艺繁杂且花样繁多精美,“鲁锦制造技艺”于2007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日益受到重视。菏泽市鄄城县鲁锦工艺品公司执行董事兼菏泽市中国鲁锦博物馆馆长路维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鲁锦,就是在菏泽地区有着悠久历史的发源于民间的、手工织造、纯棉质地且使用了提花技艺的手工面料。而那种利用现代技艺,采用机器织造的同种质地的面料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鲁锦。二、鲁锦产业发展现状

在为其四天的实地调研中,通过深入调查和了解,调查团队获得了丰富的资料,针对鲁锦的现状以及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当前,鲁锦的发展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鲁锦仍然是当地居民主要的生活用品。

通过调研发现,棉花种植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元明之前,棉花传入本地区并逐渐得到推广种植。至元明之际,以棉花为主要原料的手工纺织品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主要体现为纺织品花样的增多,织造技艺的进步等。此时,真正意义上的鲁锦初具雏形,但并没被赋予现代意义上的“鲁锦”称谓,而只是作为日常生活所需面料而生产。服饰鞋袜,床单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几乎全部用此种面料。直至今天,鲁锦作为生活基本必需品的传统依然在广大农村地区存在。

2、鲁锦作为当地极具地方特色的节庆用品被广泛使用。

鲁锦由于纹样繁多严密,不同的纹样都喻示着当地人民朴实的生活愿望。例如:鲁锦花纹样式之一的“长年有余”,喻示着人们希望庄稼活得好收成,生活富裕的朴实愿望;“八个盘子八个碗,漫天的星星乱挤眼”不仅体现出织女们高超的纺织技巧,同时也喻示着天人同乐、天人同欢的美好愿景……正是由于鲁锦所具有的除了上述实用价值以外的深厚的文化内涵,鲁锦在当地又被作为当地男婚女嫁时的聘礼或贺礼使用,成为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

3、当地人对鲁锦所具有的经济价值认识在不断深化。

在调研过程中认识到,鲁锦,作为当地所特有的一种产品,长久以来一直担负着上述两项最基本的功能。但是随着当地人商品意识的觉醒和市场意识的强化,对鲁锦价值的认识也在发生着改变。在调研团队对农村所做调研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了解到,许多的农村织女们现在所织造的鲁锦,其目的

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家庭日常使用和作为婚庆礼品,而是为以鲁锦作为产品进行销售的公司生产原始的布料,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

三、鲁锦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大的环境中,鲁锦正在逐渐的被作为一种商品在进行着生产、加工和销售,体现出了良好的市场前景。但是,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鲁锦”名称之争

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长久以来,关于“鲁锦”是一种商品的通用名称还是商标之争的争议一直存在,至今依然没有明确的结论,而这种对于商品名称的不确定性给“鲁锦”这种商品的宣传推广、对于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进而对于“鲁锦”产业的健康和谐发展都将带来长期不利的影响。

2、纯手工织造同机器纺织之间的竞争

在调研团队同菏泽市鄄城县鲁锦工艺品公司执行董事兼菏泽市中国鲁锦博物馆馆长路维民的座谈中了解到,鲁锦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是民间的纯手工织造的、纯棉质地的且采用了复杂的提花技艺。路馆长认为,纯手工织造以及提花技艺的运用是鲁锦最大的特点之一,“在日益工业化的今天,手工产品日益显现出其特有的价值,蕴含了更多的价值量,同时许多的鲁锦织造技艺是现代任何纺织机器都难以达到的,在我看来,机织的鲁锦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鲁锦,而只能算是一种一般的棉布”。尽管如此,在眼下的市场

格局中,机织产品依然占据了半壁江山,许多的机织产品冠以“鲁锦”名号,使真正意义上的鲁锦的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不断缩小。而随之带来的就是产品利润的下降,“前两年鲁锦生产初具规模的时候,平均利润在百分之十几,但现在却不到百分之五”。

3、已有的鲁锦企业规模大小不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在调研中了解到,随着人们对鲁锦经济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化,鲁锦企业也大量涌现,遍地开花。但是,通过走访看到,在已有的鲁锦企业中,真正具有一定规模的却并不很多,相当多的企业生产员工不足20人,基本呈现出一种作坊式生产方式。产品的数量和规模难以提高,同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是产品质量整体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

4,缺乏行业组织

行业组织在规范一个行业的健康正常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据路馆长介绍,眼下,即使是作为鲁锦发源地的菏泽鄄城县,至今没有同鲁锦相关的行业协会组织,而这种行业协会组织的缺失,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鲁锦行业竞争混乱无序,缺乏统一的关于产品的标准以及行业间的协调配合,这给鲁锦产业化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5、现有运营模式单一原始,难以具备产业化发展规模

据路馆长介绍,现有的鲁锦运营模式一般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由负责加工销售的鲁锦公司向农村中具有鲁锦纺织技艺的农户免费提供原材

料,农户只负责把原材料织造成鲁锦产品的原材料,然后由公司加工制作成产品进行销售。而在当地,很多农户只是把鲁锦制作鲁锦当作一种农闲时的副业,而并没有当成主业。一道农忙时节则难以保证鲁锦的正常生产。这些因素给鲁锦的生产和销售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

6、鲁锦技艺的传承面临危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鲁锦技艺面临着流失的危险。在调查采访中,真正熟练掌握鲁锦织造技艺的织女年龄平均在35岁以上,而年轻人则或者也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或者外出求学,对鲁锦的织造表现出相对冷漠的态度。这同鲁锦织造技艺的难以掌握、经济回报尚不明显不无关系。这种现状导致在当代年轻人中真正掌握鲁锦织造技艺的人数极少,而技艺出众者更是凤毛麟角。同时,在鲁锦生产中,并无相关的文字资料供参考借鉴,长期以来一直以“口传心授”这种方式进行传承。这给鲁锦织造技艺的保留传承带来了诸多的局限性,难以避免诸多技艺的流失。

7、鲁锦销售渠道狭窄

通过对相关的鲁锦生产销售企业的了解,在已有的销售模式中,网上宣传网上订货是其最主要的销售方式,网络宣传在产品销售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作用;其次则是客户主动前来订货,但所占比例并不很大。总其原因不难看出,对于当地大多数企业来说,其经济实力尚难以通过支付巨额广告费的形式在其他更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体上进行产品的宣传推广,而只能借助于网络

这种资金需求比较少的宣传渠道来宣传自己的产品,促进产品的销售。销售渠道的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鲁锦产品的产业化生产规模。

四、关于鲁锦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明确划定对于“鲁锦”含义的界定,加强鲁锦织造技艺人才的培养

和储备

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使当地部门和市场主体增强商标意识,维护鲁锦这种产品的文化品牌。针对当前鲁锦织造技艺面临失传的现状,有计划有步骤的加强对鲁锦织造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可针对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定期培训的形式,可以采取企业和政府加农户相合作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提高鲁锦生产者的技能,同时注意引进先进的生产理念和技术使其同传统鲁锦相融合,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研发新的品种和样式。此外,可以借助适当的媒体渠道宣传普及鲁锦的相关知识,在学校中适当设置相应的手工课程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成立鲁锦行业协会组织,制定行业标准

针对当前鲁锦市场杂乱无序的状态,通过成立行业协会组织,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规范其生产经营,规范市场竞争,保证行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3、拓宽渠道,促进生产和销售

当地政府要树立品牌意识和增强观念,充分认识到鲁锦其所具有的潜在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简直、文化价值,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宣传策略,可采取同当地企业相互合作的方式,共同促进外界对鲁锦认知度的提高,进而带动鲁锦的更大的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鲁锦之争)

鲁锦不同于山东其它地区的民间土布,它是以棉纱为原料,在木制的织机上,由手工操作织成的彩色纺织物,鲁锦是以棉花为主要的原料,手工纺线、手工染色、手工织造的纯棉制品;从技艺上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平纹粗布类和提花彩锦类。鲁锦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山东的鲁西地区,以西南地区的菏泽鄄城和济宁嘉祥的鲁锦在色彩和纹样上最具代表性。由于这两地在鲁锦的开发和销售上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因此也引发了一场两地的“鲁锦之争”。这就是备受菏泽和嘉祥人民关注的“鲁锦商标侵权案”。

“鲁锦”到底是鲁西南民间手工提花纯棉布料及制成品的通用名称,还是企业的商品名称?这是原被告双方争论的焦点。围绕“鲁锦”的商标权,位于嘉祥县的山东鲁锦实业有限公司和鄄城县鲁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之间展开的诉讼升级。本案也是我省首例涉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诉讼案件。

据介绍,山东鲁锦实业有限公司原名嘉祥县鲁锦实业有限公司。2007年4月,该公司把鄄城县鲁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告上法庭,原因是他们早在1999年就将“鲁锦”注册为商标,鄄城这家企业在企业名称和生产的产品上使用“鲁锦”字样侵犯了他们的商标权。他们提出,鄄城鲁锦工艺品有限

公司立即停止生产、销售“鲁锦”的侵权行为,并销毁已经生产的侵权产品和包装;变更企业名称,去掉其名称中的“鲁锦”字样;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等。

表面看来,这是一桩商标侵权案。然而,分歧就出在对“鲁锦”涵义的不同理解上。“通用名称不能做为商标,”鄄城县鲁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路维民说,“‘鲁锦’不仅是民间手工提花纯棉布料及制成品的通称,而且代表一段历史、一段文化、一种工艺。”

山东鲁锦实业有限公司却坚称“鲁锦”是自己的企业法人创造的名词。该公司总经理袁慧丽说:“把‘鲁’和‘锦’组成一个词,我们是第一个。”“如果我们违法,工商局怎么会批?现在我们不但在中国,还在海外注册了‘鲁锦’商标。”她说,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鲁锦”已经成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不光鄄城县鲁锦工艺品公司一家,还有一些公司打着“鲁锦”标识的产品扰乱了市场。

路维民证实,在鄄城鲁锦生产企业有20多家,整个菏泽市有三四十家,自己公司的规模是比较大的,但没法和嘉祥比。他说,他的公司是工厂加农户的运作方式,如果败诉,关系到好几个村的加工户。他还说,嘉祥公司之所以能够成功注册“鲁锦”商标,可能是因为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委会不了解具体情况。鄄城鲁锦公司已经提出申请,要求依法撤销该商标,有关部门已经受理。

路维民介绍,从1985 年开始,山东省委、省政府在鄄城县开展了大规模的民间织锦调研和开发,并在山东省工业展览馆成功举办“鲁西南织锦与

现代生活展”,后于1986年5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鲁锦与现代生活展”。“鲁锦”之名就是在赴京展览前由北京和济南的有关专家集体定名并报省委、省政府同意后开始使用、并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的。他特别指出,1995 年鄄城在山东省文物局注册成立了中国鲁锦博物馆,并在国家文物局备案。2006年12月,鲁锦织造技艺被山东省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 月,鲁锦织造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此,袁慧丽认为,鄄城鲁锦公司是“打了个擦边球”。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鲁锦织造技艺”,而非“鲁锦”,她强调,“锦”只能是指“丝织品”,棉布怎能叫“锦”呢?“鲁锦”两字作为商标,寓意“既原始粗犷又华丽的美”。

“嘉祥鲁锦”与“鄄城鲁锦”对簿公堂时,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没有采纳鄄城公司的证据。路维民于是上诉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所谓的商标,是识别商品或者服务的标志。我国《商标法》上的商标,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生产、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挑选或者提供的服务,由显著的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可视性标志。我国《商标法》第十一条规定:“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注册:……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这样规定目的就是禁止将通用名称独占使用。什么是通用名称,

法律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从1982年颁布一直2003年修改的商标法及实施条例,历经多次修改,一直有关于通用名称的规定,却始终没有对通用名称做一个法律上的界定。我们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的高等政法院校系列教材《知识产权法学》书上找到学者的描述:“商品的通用名称是指一种商品区别另一种商品的规范化称谓,也包括人们习惯使用的俗称、别称”,根据学者的说法通用名称不仅仅是商品的规范名称,也还包括俗称和别称。一般是指在某一范围内约定俗成被普遍使用的某一种类商标的名称。

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生产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延续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当时“齐纨鲁缟”号称冠带衣履天下。作为黄河文明的代表,鲁西南民间织锦的存在和发展是黄河文明的见证。鲁锦在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使用价值,经济价值是巨大的。“鲁锦”这一名称并不是历史上就有的,民间俗称为“土机布”、“家织布”、“老粗布”“土布”或“手织布”。1986年1月由山东省经委、山东省妇联、山东艺术学院和山东省二轻厅主办,在济南举办了“鲁西南织锦与现代生活”的展览,在本次展览的研讨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刘洛山、廉晓春等专家对鲁西南织锦的评价为:色彩斑斓,似锦似绣,令人爱不释手,并将这项手织工艺定名为“鲁锦”。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中国棉纺织历史研究、传统织锦图案艺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由此我认为“鲁锦”是鲁西南地区织锦的通称而不是商标。

将行业通用名称注册为商标其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打破行业的惯常规则独自占用该名词,借以排斥其他竞争者,这种想法是法律所禁止的。

通过上述案例,双方激烈的争辩我们可以看到鲁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个人认为双方争论的最终焦点其实还是鲁锦所代表的经济价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鲁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能够形成产业化开发发展的典型代表。因此应该加强对鲁锦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对鲁锦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

鲁锦的外观设计是对鲁锦的外表所做的设计。外观设计是形状、图案、色彩或者以上结合而成的设计。而游离于作品之外的外观设计不能作为外观设计受专利法的保护。外观设计必须是适用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即该外观设计能用于产业上并能用于批量生产。外观设计必须具有美感,外观设计主要是为了美化产品,促进商品外观的改进,以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同时满足人们对产品在视觉上和感官上等精神方面的不断追求,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我们的鲁锦上的精美图案花纹完全符合这一要求。更重要的一点外观设计专利法保护的是美术思想而不是技术思想。

因此对于鲁锦的外观设计的保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鲁锦产品设计师或者设计单位和企业首先要树立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的观念。要对自己的产品外观设计主动向国家专利机关申请专利权,运用专利法保护自己鲁锦产品的外观专利权。

2)、国家相关行业的管理部门需要明确侵权标准并和知识产权部门强强联合研究制定一个比较明确可供相关人士参考的鲁锦外观设计标准,这样可以进一步明确利害关系人的权责范围。

3)、设计师或者相关鲁锦企业可以考虑扩大专利保护范围,可以申请鲁锦一系列相关产品的深度外观设计专利。

4)、相关部门要缩短外观专利的审批时间。国家各部门之间要明确权利范围,避免多头审批,减少各部门之间的交叉管辖。

鲁锦产品的商标权保护

以鲁锦服装产品为例来说。对于服装品牌的违法侵权行为通常是以复制模仿他人的服装款式或者外观设计进行批量生产的为最常见的方式,因而利用商标法对服装品牌进行保护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商标法规定:“未经商标注册所有人的许可,不得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类似的商标”。

对于鲁锦这个经济价值潜力巨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对它在商标权保护上做到以下几点:

1)、鲁锦作为刚起步的产业应跨越国际贸易壁垒。一方面要增强企业自身或者上边全所有人的商标权保护意识。在国际市场是那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呈现出全球化与区域化并存的状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鲁锦生产企

业应放眼全球加强与各区域之间的往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打破贸易壁垒。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商标的作用。

2)、积极运用国际规则,扩大商标商标范围。积极开展同行业的交流,相关行业的合作,开展国际合作,国际协作。加大鲁锦服装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几十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的开放,也是过犯市场经济秩序,保证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政府和鲁锦服装企业都应当以认真负责积极地态度加强鲁锦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广泛合作与保护。

关于鲁西南织锦的后续工作

此次关于鄄城县鲁西南织锦的调研活动对于山东艺术学院来说只是一个开始。鲁西南织锦作为我校的重点文化产业研究项目,其后续开发将由各学院、各专业携手推动。我们将结合各个专业的优势与特长,从前期策划到中期制作,再到后期宣传,将鲁西南织锦打造成一个兼具现代文化品位与传统民族特色、观赏性与实用性并存的有广泛实用价值的民俗艺术品。

1)关于鲁西南织锦的创新

在我院的开发计划中,鲁西南织锦将改变原有的产品、花色单一的现状,这一部分工作主要涉及的院系主要包括美术学院与设计学院。过去的鲁西南织锦基本是作为简单的生活用品面世的,包括床上用品、箱包、衣服,以及简单的装饰品。在我们的新一轮开发策划中,鲁西南织锦的生产领域将与设计学院的室内装潢等专业相结合,广泛应用于家具、家装领域,创造现代感与民族感相融合的艺术风格。另外,我们将在现有花色的基础之上,结

合鲁西南织锦的纺织特点与传统文案,设计更多更好的纹样,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增强其观赏性,以便其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我们的设计原则包括民族性与时尚感相结合,鲁锦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以及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在我们的开发理念中,鲁西南织锦将成为一个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带有中国民间特色的日常生活用品。

2)关于鲁西南织锦的宣传工作

我院关于鲁西南织锦的宣传工作主要包括产品宣传与文化宣传两部分。在产品宣传方面,我们将结合学校特点,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通过生动、活泼、大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对鲁锦进行重新包装,打破原先的标语式、图片式宣传模式。我们可以在音乐、戏剧、影视创作中融入鲁锦的成分,并且可以专门为鲁锦量身打造各种形式的宣传节目,让鲁锦艺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还可以针对鲁锦的设计、生产过程拍摄宣传片或者纪录片,既能够达到扩大影响的目的,又能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在文化宣传方面,鲁西南织锦作为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将与普通的宣创活动有所区别,在以上宣传方式的基础之上,我们将充分发挥鄄城县鲁锦博物馆和山东艺术学院鲁锦博物馆的作用,提升鲁西南织锦的文化品位和历史认知度,使鲁西南织锦成为众所周知的国际级为物质文化遗产。

结语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 研报告正式版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省生物产业发展大会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扩散蔓延,经济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意义尤为重大,发展生物产业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社会进步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全面推进生物产业上台阶、上水平的过程中,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沿着特色化、规模

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以烟草、畜牧、蔬菜、茶叶、薯类、生物药、蔗糖、花卉、木本油料、橡胶、水果、木竹加工及浆纸为重点的12类优势生物产业发展,争取把**建成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根据红政生物办电〔XX〕8号《关于开展全州生物产业开发工作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指示,我办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企业对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进行全面调研,现将调研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物药业发展成效明显 1、灯盏花产业稳步推进

康养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康养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康养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康养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 现阶段养老体系建设分为政策兜底供养、健康为主旅游养老、医养结合养老、保健养生养老、社会化服务养老等养老模式。据统计2017年我县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 2.8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20%,我县人口结构已经逐渐步入老年社会,养老服务和养老市场需求呈现与日俱增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越来越注重健康保健养生,养老消费市场蕴藏着巨大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健康养老产业已经成为新的发展热点,养老体系建设面临难得的政策机遇和挑战。 一、我县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养老体系建设发展与运营现状 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采取政府主导构建养老机构政策养老为主、引导社会参与建设民营养老院为辅,主要模式为政策养老、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和市三农村无人五保员集、城中供养方式,构成 第 1 页共 1 页 了我县现有养老服务体系框架。

全县农村敬老院原状和发展沿革 2017年前我县五保供养主要是分散供养,2017年后经县政府研究通过国有资产整合,开始改建农村敬老院,现有农村敬老院3个,分别为新添乡庙岗敬老院、安靖乡安靖敬老院、泗坪乡泗坪敬老院,在 5.12 地震是申请与社会福利中心打捆建设严道镇严道敬老院。新添乡庙岗敬老院在2017年由原庙岗乡政府办公楼改造而建,改造建成的敬老院床位数50张,2017年经县政府同意争取上级敬老院改造资金又改建了原庙岗小学教师宿舍楼,改建后新增48张床位。安 靖乡安靖敬老院2017年,由原顺江小学顺江分校村小改造而成,床位数24张。泗坪乡泗坪敬老院在2017年由泗坪中学教师宿舍楼改造而成,床位数60张。同时2017年 5.12 地震后新建社会福利中心与严道敬老院打捆修建,占地23亩,建筑面积3040平方米,建有老年公寓楼2栋,床位数100张,办公楼一栋、食堂一栋。以上张,养老由于床位起点数2低、84实施 设备与老年公寓要求有很大差距、部分存在安全隐患,无法满足养老发展需求。 政府主导投资建设的敬老院和社会福利中心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建成营运芦山 4.20 地震后我县3个农村敬老院和福利中心扩建全部纳入灾后重建总规项目。其中:庙岗敬老院在原庙岗小学内新修三层老年 第 2 页共 2 页 公寓2栋餐厅等附属用房,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总投资700万元,由达州市慈善会捐建,新增床位100张。花滩敬老院由安靖敬老院,异地在石桥原中心小学校重建,总投资750万元,新建三层公寓楼一栋,总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由天津市民政局援建,新增100张床位。泗坪敬老院在原址重建,由天津市民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示范文本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示范文 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全面贯彻落实**精神,配合省市政协开展有关文化产 业发展专题调研,县政协组织人员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 深入乡镇、相关企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的福建德化、永 春和仙游三个县,围绕如何找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切入点 这个中心课题,采取召开座谈会、现场走访、专题讨论等 多种方式,掌握具体情况,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形成本报 告。 一、发展我县文化产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 通、消费活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发展到较高程度的表现形式。 (一)我县文化资源的丰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我县文化资源种类多、品位高、潜力大,一是种类多,积淀了以秋收起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山背、古艾国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黄龙禅宗文化为代表的禅文化、以九岭山脉次原始森林为代表的绿色文化、以黄庭坚、陈氏五杰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蚕桑、茶叶、供砚、木雕工艺制品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二是品位高,作为中国革命重要历史事件,秋收起义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山背文化作为江南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符号、古艾国发生的历史事件载入《史记》、黄庭坚、陈氏五杰名扬海内外,宁红茶享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美誉,表现出我县文化资源独有的魅力;三是潜力大,我县独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方产品,只要扎实求证,认真规划,努力实施,就可以开创一门学科,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经济,具有深厚的潜力。 (二)我县文化事业的繁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

2018年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范文-范文模板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范文 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范文一 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靠祁连山与青海毗邻,北依巴丹吉林沙漠和XX区毗邻。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一区五县,总面积4.2万平方 公里,130万人,耕地380万亩,园地41万亩,林地560万亩,草地3034万亩。滋润张掖的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干流全长928公里,流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地处黑河中游的XX市集中了全流域95 %的耕地、91 %的人口,黑河水 造就了"金张掖"的辉煌。201X年实现农业增加值71.55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XX市沙漠化土地面积108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7.2%,其中流动沙丘222万亩,半固定沙丘202万亩,固定沙丘71万亩,戈壁503 万亩,风蚀残丘53万亩,潜在沙丘31万亩。XX市60个乡镇中有43个乡镇、50多万农民分布在沙漠沿线。土地沙漠化、沙尘暴、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生 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很大。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过程中,XX市上下按照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沙产业理论,以构建生态经济大 市为统领,把防沙治沙与发展沙产业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统筹生态建设与现代 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南保青龙涵水源,中护湿地建绿洲,北锁黄龙固风沙",大力发展沙产业,沙产业开发成果丰硕。 一、成果及特点 (一)坚持规划先行,稳步发展沙产业。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理论,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XX市沙产业开发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并把发展沙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80年代以来,市上领导先后带领市、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分赴内蒙、宁夏和武威等周 边地区,学习借鉴沙产业开发的先进经验,广开视野,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XX区石岗墩、民乐六坝、山丹清泉和东乐、临泽新华和板桥、高台骆驼城、肃南许三湾为代表的14个沙产业开发典型。昔日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XX区石岗墩滩,目前有年金龙、甘霖、飞龙等10多 家企业进行开发建设,形成了集高效节水示范、生态防护林建设、优质牧草种植、苗木繁育、综合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经济开发区; XX县骆驼城是新开发的移民乡,过去这里大部分是沙漠戈壁,从上世纪七十年 代以来,陆续进行了移民和农业综合开发,全部村民都是从本县外乡和外地迁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6.doc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的核桃如同“猴子搬包谷”,得的少,失的多;(三)短期行为,无长远打算。部分干部群众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认为种植核桃周期长、见效慢,是前人栽花后人享福,常常是一般号召多,真抓实干少;(四)创业精神差,发展不平衡。仅就一些核桃适宜区范围内的农户而言,有艰苦创业精神,能吃苦耐劳的农户,种植核桃千株以上。反之,有的农户就没有新发展一片或几株象样的核桃树,甚至连集体承包的盛果树也尚未管理好,形成极大的反差,发展不平衡。2、现有核桃园经营管理粗放,核桃生产技术推广滞后。多年来,虽然山区群众种植核桃的积极性高,但由于肥料和资金投入跟不上,缺乏科学管理技术,种植10多年的核桃树还不结果,或结果很少,造成了广种薄收。在调查的37户农户中,98%以上的农户没有对核桃树进行常规的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导致核桃产量低、质量差。根据实地调查,漾濞大泡核桃进行规范化管理的7年生产量为5公斤/株,13年生的8.3公斤/株,50年生以上的可达500公斤/株。以规范化管理三个年龄段的平均产量171公斤/株计算,全县12.3万株盛果树,应产核桃2103万公斤。而根据本次到乡的调查数据,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只有5.07公斤;到户调查按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只有5.91公斤。按常规管理水平,10年生的产量为2.3公斤/株,15年生的产量为4.2公斤/株,50年生以上的262.9公斤/株,以常规管理三个年龄段的平均产量89.8公斤/株计算,全县12.3万株盛果树,应产核桃1104万公斤。根据云南省林科院漾濞核桃研究站的测定:12年生漾濞大泡核桃在只耕作不施肥的园地里单株结实量为119个(1.32kg),进行施肥的单株结实量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通用范本_2

内部编号:AN-QP-HT131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 的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 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调研组 省文化厅 为落实《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省文化厅组成联合调研组,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分别对武汉、黄石、鄂州、黄冈、襄樊、荆门、荆州、宜昌等市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学习考察了湖南省长沙、岳阳

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宁波的服装工业历史悠久,尤其是以“红帮裁缝”名闻遐迩。目前,宁波服装产业特色明显、实力雄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服装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XX年,全市拥有各类服装生产企业3000余家,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3.16万人,年生产服装能力近15亿件(套)。其中:规模以上服装生产企业43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06.47亿元,同比增长36.63%;工业销售产值200.84亿元,产销率达97.27%;新产品产值2.52亿元,同比增长30.57%;完成出口交货值111.32亿元,同比增长65.85%;实现工业增加值51.6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3.47亿元,其中税金总额20.13亿元,同比增长11.53%,利润总额13.34亿元。各项效益增幅比去年有较大提高,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稳健发展。 宁波是中国10XX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在中国海外交通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且历来是我国纺织服装的重要生产基地。宁波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近代服装流派-“红帮裁缝”。宁波“红帮裁缝”创造了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件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装裁剪书”、“第一部服装理论著作”。因此宁波堪称是中国近代服装的发祥地,而今的“东方商埠.服装之都”。具有历史的传统优势和深厚的服饰文化底蕴。 现代宁波服装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乘改革开放之东风,汲服装之乡之灵气,不断抢抓机遇,创新进取,经过二十多年特别是近十年的迅猛发展,宁波服装已从红帮裁缝的手工业作坊生产转向机械化大工业生产。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国际服装加工业的转移以及国内服装市场的繁荣,宁波服装加工业初步兴起。进入90年代,宁波服装进入辉煌的创名牌时期,崛起了一批知名的服装企业和著名品牌,如杉杉、雅戈尔、罗蒙等,形成了国内少见的服装名牌群星璀璨的局面,在中国服装工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宁波“服装大市”的美称也日益响亮。已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构建了鲜明的产业和比较优势。 二、宁波市服装产业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一)产品门类趋向齐全

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xxxx县位于xxxx省东南部,地处xxxx腹地。为南北天然过渡带,山峦叠障,沟壑纵横,溪流密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素有“xxxx山地无闲草、百样蒿藤百味药”之称。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顺应民心,拟将中药材作为继黄姜之后的又一项主导产业来发展。于今年3月安排部署了全县中药材产业调查工作,旨在全面摸清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听取群众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县科技局抽调精干力量,派出三路调查组,进驻22镇,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配合下,深入村、组,到农户,到地头,了解中药材种植情况、管理情况、初加工情况、销售情况、病虫害防治情况,和农民朋友计算效益帐等,全面地、系统地了解掌握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一)种植情况 调查显示全县22镇,259个村(社区)种植中药材,占村(社区)总数的81%。种植的中药材品种51个,总面积71830多亩,其中黄姜种植面积60640亩,其它50个药材品种种植面积11190多亩,种植药材品种最多的镇为白柳镇,26个品种,面积4100多亩;黄姜种植面积最大的镇是关口镇,8080多亩;其次是构元镇5638亩,再次是段家河镇5334亩;白芨种植分布在10个镇,合计424亩,其中

100亩以上镇为白柳镇和麻坪镇,分别为130亩和107亩;柴胡种植分布在15个镇538.5亩,其中面积最大的为构元镇,142亩,其次是白柳镇90多亩;白术种植分布在6个镇,共计227亩,面积最大的为小河镇210多亩,其次是桐木镇10亩;杜仲分布在13个镇,种植面积2855.7亩,面积最大的是红军镇2040亩,其次是赤岩镇199亩,第三位是甘溪镇101亩;金银花种植分布在11个镇870多亩,面积最大的为构元镇413亩;其次是小河镇249亩,排在第三位的是段家河镇89.5亩;白芍分布在4个镇212亩,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棕溪镇,70多亩,其次是红军镇60多亩;板蓝根分布在4个镇,种植面积211亩,其中面积最大的为金寨镇168亩,其次是红军镇38亩;丹参种植分布在6个镇,合计面积1228亩,其中面积最大的镇为金寨镇592亩,其次为赤岩镇538亩;木瓜分布在6个镇,种植面积1160亩,其中面积最大的为关口镇320多亩,其次是棕溪镇290多亩;牡丹分布在3个镇1310亩,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为吕河镇760多亩,其次是城关镇300多亩,再次是白柳镇245亩;射干分布在3个镇180多亩,其中面积最大的为铜钱关镇120多亩,其次是石门镇30多亩;猪苓分布在5个镇总面积163亩,其中面积最大的为小河镇108亩,其次是双河镇40多亩;香椽种植分布在3个镇合计面积180亩,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段家河镇,89亩;其次是白柳镇85亩;乌竽种植在赵湾镇和赤岩镇,分别为150亩和1.5亩;玄参种植在铜钱关、石门、神河三镇,面积最大为铜钱关镇124亩,其余二镇

菏泽市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现状调研报告书

菏泽市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现状调研报告 ——以鄄城鲁锦为重点 山东艺术学院调研团队 2009年7月12日,由山东艺术学院师生参与的“调研山东--《大众日报》山东大学生调查活动”——菏泽之行,在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鲁锦艺术研究所所长王大海副教授,团委书记刘昂以及吕慎刚老师的指导下圆满结束。此次调研活动为期四天,调研团队由四名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组成,自2009年7月9日起至7月12日以深入基层,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百态为出发点,对菏泽地区的文化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该活动既在原有基础上丰富了我校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又帮助同学们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并且为菏泽地区相对闭塞的文化艺术氛围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得到了考察地多个县、镇的热烈欢迎及肯定。 此次调研活动以深入考察山东鄄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锦为中心,同时也对当地著名的曹州面塑、农民绘画、历史文化古迹及民间传说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调查。 7月9日,调研团与菏泽市文化文化局进行了座谈,并在群众艺术文化馆馆长牛玉新的详细介绍下,了解了菏泽地区整体文化艺术概况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及保护工作;曹州牡丹园之行,让整个团队充分领略了目前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园的风采以及菏泽牡丹花的历史、传说和高超的培育技术;深入曹州面塑代表村——穆李村,使我们感受到了民间艺

术精湛的技艺以及民间艺术家们对于传统手工艺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饱满的创作激情。 7月10日,调研团来到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巨野县。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有史料记载的民间传说,以及当代百姓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及重视赋予了这片渊泽之地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在考察位于巨野县城东南隅的巨野文庙的过程中,保存完好的古墓、文物让我们了解了这个全国著名的“戏曲之乡”、“农民绘画之乡”和“武术之乡”所拥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巨野县书画院里农民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底、创作热情,以及庞大的创作队伍和爱好者证明了“中国农民绘画之乡”的名不虚传;调研团一行还来到了在民间手工织绣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核桃园镇黄庞庄,亲眼见识了当地妇女们朴实而精湛的织绣技艺。 7月11日的鄄城之行是此次菏泽调研活动的中心环节,共分为乡间调查、参观和座谈三个部分。在乡间调查的环节中,调研团来到鲁锦的“民间传承人”家中,亲身感受拥有1900多种纹样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锦的制作过程,并对制作人群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此后,调研团参观了山东鄄城鲁锦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生产、销售链条以及中国鲁锦博物馆,再次肯定了鲁锦的发展潜力和它在文化方面的重要性。通过与中国鲁锦博物馆馆长路维民的座谈,让来自大学校园的同学们深刻的感受到了鄄城人民强烈的文化责任感。开发鲁锦并不仅仅是要形成一个有创意的新型文化产业,更重要的是保护中华民族优秀的、独特的、全民共享的传统文化。

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范文

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范文 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范文一 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靠祁连山与青海毗邻,北依巴丹吉林沙漠和XX区毗邻。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一区五县,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130万人,耕地380万亩,园地41万亩,林地560万亩,草地3034万亩。滋润张掖的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干流全长928公里,流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地处黑河中游的XX市集中了全流域95 %的耕地、91 %的人口,黑河水造就了金张掖的辉煌。2011年实现农业增加值71.55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XX市沙漠化土地面积108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7.2%,其中流动沙丘222万亩,半固定沙丘202万亩,固定沙丘71万亩,戈壁503 万亩,风蚀残丘53万亩,潜在沙丘31万亩。XX市60个乡镇中有43个乡镇、50多万农民分布在沙漠沿线。土地沙漠化、沙尘暴、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很大。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XX市上下按照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沙产业理论,以构建生态经济大市为统领,把防沙治沙与发展沙产业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统筹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南保青龙涵水源,中护湿地建绿洲,北锁黄龙固风沙,大力发展沙产业,沙产业开发成果丰硕。 一、成果及特点

(一)坚持规划先行,稳步发展沙产业。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理论,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XX市沙产业开发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并把发展沙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80年代以来,市上领导先后带领市、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分赴内蒙、宁夏和武威等周边地区,学习借鉴沙产业开发的先进经验,广开视野,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XX区石岗墩、民乐六坝、山丹清泉和东乐、临泽新华和板桥、高台骆驼城、肃南许三湾为代表的14个沙产业开发典型。昔日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XX区石岗墩滩,目前有年金龙、甘霖、飞龙等10多家企业进行开发建设,形成了集高效节水示范、生态防护林建设、优质牧草种植、苗木繁育、综合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经济开发区;XX县骆驼城是新开发的移民乡,过去这里大部分是沙漠戈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进行了移民和农业综合开发,全部村民都是从本县外乡和外地迁移而来,1984年建乡,全乡农户来自5省8区26县市,辖13个村80个合作社3561户,12432人,可用耕地面积5.8万亩。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778.6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45元。特色产业有玉米制种、油料、苹果、葡萄、梨、加工番茄、辣椒干以及孜然、柴胡、黄芪、甘草等中药材;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肃XX县明花乡许三湾,上世纪80年代末打出了第一口深水井后,肃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明花区许三湾荒漠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90年正式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开发。20多年来,来自肃XX县南部干旱山区

关于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积极培育推进,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取得一定成效。

文化基础设施现状。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两馆一站”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文化馆、图书馆先后被评为省级三级达标馆。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6万多册,年订阅报纸杂志140余种,现正积极推进“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两个乡镇农村网络培训学校的建设任务。县民族歌舞剧团建有练功房一处。1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报上级批复,目前泗南江、雅邑乡、坝溜乡、景星乡已经动工建设,其余乡镇也将于近期内动工建设。建成农家书屋11个。双胞之家网站开通营运两年,加大了××对外的宣传力度。 文化市场发展现状。目前全县共有游戏室2家、歌舞厅11家、文化广场2处、书店5家,棋牌游艺室101家。网吧14家。文化用品销售18家,音像制品销售9家。印刷厂3家,打印店11家。基本形成了文化演艺、网络文化、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印刷、文化用品等6

个门类在内的文化市场发展格局。,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总营业收入1200万元,缴纳税费11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310人。全县文化市场呈现繁荣、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化资源现状。①哈尼文化。××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人传承着数量浩瀚、绚丽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哭嫁、祭祀等哈尼文化的瑰宝,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哈尼族口传叙事长诗《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集整理了《巴哈雅咪》、《密玛箐格卡呃呐玛坡》、《阿迷车》等一批散落于民间的原生态歌曲。结集出版了《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县民间故事》一、二集,《××县舞蹈集成》、《魅力××》、《阿××增刊》、《双胞迷城:××》、《哈尼

最新养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养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主导地位逐步确立。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充分利用饲草种植面积广、特别是旱作农业缓解饲草压力地有利条件,把养牛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广科学喂养技术,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目前,共发展养殖示范户900户,养牛5头以上地30户,占养牛总户数地3%;存栏2500头。养殖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8%。 (二)龙头企业取得一定发展。长期以来,全乡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前桃村回乡创业能人靳浩林紧紧抓住全县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地历史机遇,在县、乡政府地大力支持和业务部门地帮助指导下,公司于2008年4月成立,2009年4月投产运营,总投资100万元,占地面积11亩,总体建成饲养存栏肉牛100头,年育肥出栏肉牛300头地肉牛养殖基地。现已建成暖棚式牛舍5栋850平方米,青贮窖1个960立方米,饲料专用棚1座140平方米,现存栏肉牛120头,采取调供优良基础母牛与育肥出栏相结合地方式,已出售肉牛470头,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 (三)小区养殖模式取得突破。养殖小区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地主要载体和必然趋势。2009年建成车李村养殖小区1座,计划2011年建成杨岔村养殖小区。养殖小区地建成,既有效解决了人畜混居、卫生条件差、畜舍面积小地问题,又有利于饲养户互相借鉴饲养方式、方便防疫灭病、利于进入市场,对全乡肉牛产业发展模式起到典型引路地作用。 (四)肉牛品种不断优化。先后引进优良基础母牛300 多头,加强了基础母牛群建设,目前优良基础母牛存栏占肉牛存栏地26%。建成了黄牛冻配改良点1个,引进南德温、西门达尔、皮尔蒙特等优良肉牛品种细管冻精,开展了肉牛冻配改良,肉牛良种化程度达到45%,品种结构明显改善。

铸造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铸造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undry industry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铸造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前言: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为全面摸清铸造行业发展情况,加快机电泵业配套产业发展,提升壮大机电泵业主导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区中小企业局深入镇办、企业进行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铸造工业是获得机械产品毛坯的主要方法,是机械制造工业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之一。我区铸造产品广泛应用于泵业、减速机、其他机械设备等领域,铸件在许多机械产品中所占比例较大,铸件重量占整机重量的比例很高,在泵类机械中达50%-60%。根植于老工业基地的铸造业,随着老工业区的转型,近年来我区铸造业也在发生着悄然的转变,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截止底,全区配套泵业、减速机、其他机械企业132家,从业人员3500余人,总资产4.7亿元,固定资产原值

2.亿元。,全区铸造业铸件产量为14万吨,产值为7.3亿元,利润4700万元,上交税金2750万元。其中铸铁件11.8万吨,铸钢件1.8万吨,铸合金件吨。 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配套能力逐步增强。近几年来,我区的铸造业依托配套机电泵业,特别是在泵业集群的带动下,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加快了产业聚集发展。目前全区铸造行业,配套泵业企业达33家,配套减速机企业55家,配套电机及其他机械设备企业44家。从产值来推算,估计全区泵业集群配套率在50%左右,减速机集群配套率在80%以上。我区铸造产品总量的80%以上提供给本区泵类、减速机及其他机械设备厂家,近20%的其他铸造产品,除了满足本省市需求外,还销售到上海等省市区。 (二)铸件生产企业规模比较小。我区规模以上铸造企业29家,占总数的20%,而产值却占66%。产值过1000万元以上企业8家,实现产值3亿元,占整个行业40%以上,总资产1.85亿元,占行业总资产的38%。年产在5000吨以上的铸造企业仅有5家,占企业总数的4%,年产在1000吨以上的铸造企业有30家,占企业总数的23%,人均年生产铸件40吨,

种苗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种苗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种苗生产供应的特点 种苗生产供应品种、树种多。据统计,今年用于各项造林绿化树种有30多个,特别是一些城市绿化树种、园林观赏树种增幅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城市绿化建设需要,各苗圃加大了绿化树种、园林观赏苗木的培育力度,种苗生产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杜绝了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造林用苗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县各项工程造林一、二级苗木使用率达95%以上,实现了二级以上苗木上山造林的目标。 苗木供过于求形势依然严峻。经树种、品种结构调整后,今春可供应苗木2800多万株,供应总量比上年春季减少近200万株,苗木剩余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杨树、山杏、刺槐等常规树种苗木剩余量减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全县种苗质量管理,寻求种苗的销售渠道,增加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培育,努力解决种苗供过于求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成为制约我县种苗产业发展的瓶颈。 种苗生产供应与造林需求得不到很好的衔接,造林任务

下达晚,种苗生产的盲目性难以得到根本性改观,苗木生产结构性过剩,区域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由于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的准备只能依照历年经验进行预测和估算,与生产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部分林农目前依然存在等待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增加造林计划的想法,种苗产业的规模及种植结构难以得到合理的调整。 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缺乏,供应压力增加。当前,随着各林业重点工程逐步进入攻坚阶段,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恶劣,造林难度增加,各工程对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需求逐步加大,而抗逆性树种种苗在当前的种苗生产供应中所占比例偏低。 良种使用率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种苗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良种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造林部门在造林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受价格因素的影响,为降低造林成本,造林选用普通种子和普通苗木,良种使用率难以提高。 长途调运的苗木质量堪优。立足本县域,“就地育苗、就近供应”是搞好苗木生产供应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适地适树和造林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长途调运苗木,一是降低了苗木质量,提高了造林成本,二是挫伤了当地林农育苗生产积极性。 四、发展思路及对策 种苗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工作的各个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前经济社会全面向科学发展转轨的大趋势下,实现农牧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不仅是农牧业自身的迫切需要,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在今后的“三农”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起科学的农业发展观,科学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科学定位农业的发展方向、科学改进农业工作方式方法,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科学发展。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我州农牧业工作实际,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近期对我州中药材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我州具有优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土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污染少。从上世纪50年代初,我州中

药材生产有着辉煌的历史,1952年-1990年,我州当归收购量达8657吨,年均收购量达吨,1978年我州当归种植面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超过1万亩,当年产量870吨,××州维西县在当归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1974年受商务部表彰并命名为全国十四个当归基地县之一。秦艽和当归因产量高、质量好,曾经是我州中药材的拳头产品。但是,农村体制改革后,原有的药材购销体系被打破,只有少量的个体工商户经营药材,加上药材市场大起大落,全州药材种植面积大大减少,从业人员有减无增,全州中药材只有零星种植,由于规模少、种植分散、产量低、利润薄、风险大,严重挫伤了药农的积极性,作为××州特色和优势的中药材产业逐步没落。 在“十五”期间和“十一五”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逐年加大了对药材基地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以维西县的秦艽和当归为主的药材品种、面积和效益都有所增加。据统计,2016年低,全州共有药材种植面积万亩,以下为各县具体情况: 维西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万多亩,分布在多个乡镇,其中永春乡种植面积较大,主要品种为木香、秦艽、当归、丹参、桔梗、板兰根、茯岑、虫蒌等;德钦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390亩,主要品种有木香、秦艽、当归、丹参、桔梗、茯岑、虫蒌、川芎、秦归等;香格里拉县:中药材种植面积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林业产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举措,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2月28日南沙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标志着**县支柱产业培植又迈上新的台阶。**县产值突破亿元的产业已达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产业集群覆盖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 XX 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XX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元,其中出口创汇XX元;实现利税XX元,发放从业劳动者报筹XX元。 电力产业完成投资14304万元,南沙电站完成投资9300万元;麻栗寨河二级电站完成投资720万元;农网三期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南沙至小新街35千伏线路建设完

成投资700万元;电力设施修理改造完成投资584万元。(XX 年数字) 糖酒业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改扩建工程已建成投产。 矿业产业与XX钢铁厂进行合作,南砂矿业公司投资XX 多万元,成功地对马街铁矿进行资源整合;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县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云南华西矿产资源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畜牧业 XX年,生猪存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肥猪出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实现畜牧业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肉类总产XX9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与前11年的1997年同比,肉类总产年均增长1492吨,年均增长率40.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2023万元,年均增长52.67%。 生物创新产业 **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17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3.5%,其中:有林地124.05万亩,灌木林地27.02万亩,疏林地0.4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21万亩,苗圃地0.07万亩,宜林荒山20.98万亩,森林覆盖率41.0%。 1.膏桐 据调查,**县适宜发展膏桐的土地资源总面积为60万亩,适宜区可种植的面积27.2万亩,其中连片宜林荒山荒地和无立木林地面积21.5万亩,集中分布在马街、南沙、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08848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文化就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是社会发展的注入精神力量,以下这篇是资料站为大家准备的一篇关于文化产业调研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我市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围绕如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这一课题,我们深入盐湖、永济等有关县(市、区)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XX年,我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具有法人资格)从业人员36676人,实现增加值32.15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264万人)的1.39%、占城镇从业人员(30.84万人)的11.89%。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89%,比20XX年增长

1.5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 2.75%)高1.1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3.12%)0.77个百分点。 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行业构成看,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各行业从业人员24447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93%;实现增加值23.55亿元,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73.25%。20XX年,由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构成的核心层从业人员7592人,实现增加值6.56亿元,分别占文化及相关产业的20.7%和20.4%。由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他文化服务构成的外围层从业人员16855人,实现增加值16.99亿元,分别占文化及相关产业的45.9%和52.85%。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层从业人员12229人,实现增加值8.6亿元。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从业人员之比为20.7:45.96: 33.34,实现增加值之比为20.4:52.85:26.75。 (二)文化市场情况 20XX年,我市文化市场共有文化及相关专业从业人员1860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0.6%;实现增加值1.28亿元,占GDP的0.15%。文化市场的从业人员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5.07%,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3.98%。 (三)旅游业发展情况

机械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机械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到2016年底,全县机械行业企业共有 7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5家,主要机械产品年生产能力分别为:机床整机600台,液压件100万件,连杆200万件,轴销和气门800万件,卸扣、索具和铸件3000万件,另外生产少量喷灌机、砖机、铜件和五金件等。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机械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8000万元。从产品销售渠道看,我县机械企业产品除机床属整机外,大多数产品给国内汽车、工程车、拖拉机、柴油机、收割机等整机配套,主要销往一汽、二汽、江淮汽车、四川南骏、无柴、北汽福田、重汽、五征、临工集团等车辆厂,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从大的市场形势来看,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汽车、农机等企业面临洗牌。我县机械行业主要是配件生产,依赖性强,与配套厂的合作存在许多诸多不确定因素。其次,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异常,给企业生产经营增加了风险。如钢材价格从3000多元急速上涨,最高到达6000多元,目前又下降为4000元左右。第三,产业链不完整,产品单一雷同,龙头企业少。我县机械行业主导产品液压油缸和轴类,产品单一,关联性不强,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更缺

乏龙头企业的带动。 2016年,规模以上机械企业中还没有过亿元的企业。第四,经营管理方式依然落后,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我县机械行业的经理厂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有的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缺乏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和技术的人才。第五,企业创新不够,产品质量不稳定。大多数机械制造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少,技术装备落后,缺乏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高、精、尖”的拳头产品,抑制了我县机械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第六,无序竞争现象仍然存在,影响机械行业整体发展。我县虽然很早就建立了行业协会,但发挥作用不够,在市场上仍然存在相互压价竞争的现象,严重的影响我县机械企业的效益和形象。另外,相似规模和产品的同类企业的重复建设,加剧了县域内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不利于我县机械行业提升发展。 三、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从大的方面讲,当前机械行业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国家产业政策的倾斜和支持。汽车、钢铁、装备制造业等行业振兴规划的审议通过,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国家对农机产品的政策倾斜等措施的出台,都为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涉农机械配套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二是机械行业发展的集群优势。我县机械行业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机械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