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7月自考真题文书学

2011学年7月自考真题文书学
2011学年7月自考真题文书学

必修四第一单元

中外戏剧

【单元解读】

一.高考目标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单元复习

这个单元所选的是戏剧,包括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

戏剧常识概述

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

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剧本: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

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 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戏剧的要素:

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的基本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戏剧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集中。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出。

(3)、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戏剧的语言主要是台词(也包括唱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戏剧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

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戏剧的种类:

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

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

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

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窦娥冤》

1.把握剧中主要矛盾冲突。所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对于古典戏剧和现实主义戏剧来说尤为如此。把握住主要冲突,对于理解剧作的主题、人物形象、结构安排等方面都有帮助。《窦娥冤》的主要矛盾冲突双方是窦娥昏官桃杌。桃杌是黑暗残暴的官府的缩影,他是剥夺了窦娥活的权利的关键性人物,因此可以说这部剧作主要表现了以窦娥为代表的善良、哀告无依的普通百姓和掌握着百姓生杀大权而草菅人命的封建官府之间的矛盾冲突。认识到这一点,可以认识到窦娥所面临的对立面之强大,从而更深地理解窦娥的反抗精神的强烈和彻底。

2.注意剧作的结构。“楔子”像是一个序幕,它交代了剧情的起因:窦娥被父亲抵给蔡婆做童养媳。到了第一折开场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期间,窦娥的命运又发生重大变故──丈夫早逝。不过,这一情节并未在剧中直接加以表现,而是通过剧中人物蔡婆之口让读者知晓的。这样,剧作既获得了故事发展的必要背景:窦娥寡居,蔡婆家中没有男人支撑门户,又避免了情节枝蔓、拖沓。第一折中,赛卢医和蔡婆的出场,一下子就使剧情紧张起来,并引出张驴儿父子出场,然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尖锐的矛盾冲突在张驴儿和窦娥之间产生,随即引出造成窦娥之“冤”的关键性人物──桃杌。

这样,作者只用了三折加上一个楔子的容量,就把剧情推向高潮,并让读者看到窦娥身世之苦、性格之美、反抗精神之强烈,看到恶棍流氓及昏聩官僚之可恨、官府之黑暗,足见结构之紧凑、巧妙。

3.欣赏人物的语言。剧中窦娥的唱词是通俗、泼辣,符合她市民女子的身份,表现出她直爽、有主见、口齿伶俐的特征。这一特征是贯穿始终的,我们从她讽劝蔡婆不要随便答应亲事、和张驴儿针锋相对以及在公堂上的申辩中,都可以感受到这一点。因此,第三折里她指骂天地的形象才显得真实、不突兀,是人物在特定情境里的应有表现。

4.欣赏人物形象。领会窦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有的精神魅力,即她的“争到头,竞到底”的不屈的反抗精神。

《雷雨》

1.注意剧作的结构。周朴园年轻时和侍女侍萍曾相恋、同居过,并生有两个儿子,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情节,没有了它,后来周、鲁两家的人伦悲剧就无从发生了。作者将这个情节处理成“潜在情节”,由周朴园和鲁侍萍在三十多年后重逢相认时把它揭示出来。这种结构安排,使《雷雨》全剧(除去“序幕”和“尾声”外)的现实剧情在一天时间内发生、发展、结束成为可能。

2.认识课文节选的部分在全剧中的地位。课文是从第二幕里节选出来的,放在全剧里看,它只是剧情的开端和发展。不过,从这一部分里,读者得以获知周、鲁两家存在的特殊关系以及有关人物之间的血缘关系。因此,可以说,这一部分的情节即决定了剧情的悲剧走向。同时,周、鲁相认的情节也是对周朴园、鲁侍萍二人的一次很好的“画像”:周朴园的虚伪、自私,鲁侍萍的坚强、克制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3.体会人物语言的动作性,揣摩人物语言中蕴涵着的潜台词。话剧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阅读时如果一直平平地看下去,不去细细领会对话中的“机锋”,就很难体会到话剧的魅力所在。比如,鲁侍萍关窗户的动作让周朴园觉得很熟悉,一瞬间勾起了他的记忆,于是他脱口而出:“……你──你贵姓?”突然问一个身份地位悬殊的老妇人姓什么,是

有些唐突的,可见周朴园在发问的时候是不假思索的,陈年往事如电光火石般亮了一下,吸引着他追寻下去,让他一时忘了自己的处境以及现实利害关系。鲁侍萍的回答是“我姓鲁”,他松了一口气,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姓鲁”,接着试探性地说:“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可见周朴园不愿就此将回忆的闸门合上。为什么呢?可能他隐隐约约意识到面前的这个老妇人来历不寻常,也可能家庭生活长期以来让他觉得腻烦、无趣……总之,对于这些细微传达人物内心活动,并推动着情节发展的地方,要注意品味。

《哈姆莱特》

1.把握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哈姆莱特》一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在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展开,在课文里出场的另外几个主要人物中,霍拉旭属于哈姆莱特一方,雷欧提斯只是被克劳狄斯暂时利用,并不完全属于克劳狄斯阵营,王后则不属于任何一方,她还天真地希望双方能握手言欢,和睦相处。正是由于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才使得哈姆莱特在克劳狄斯精心布置下的“比剑”圈套中不至于完全落败,而最终能够和克劳狄斯同归于尽。

2.欣赏紧张激烈、变故迭生的场面。课文里主要情节是“比剑”,它是全剧的高潮,也是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双方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这个情节的发展偏离了克劳狄斯预设好的轨道,结局出乎所有人意料:本来雷欧提斯为了给父亲和妹妹报仇,决意要杀死哈姆莱特,可是在比剑开始前,哈姆莱特的坦诚的表白让他犹豫了起来,这种犹豫不定的心理直接影响了他事先和克劳狄斯定下的阴谋的尽快实施;王后执意喝下克劳狄斯为哈姆莱特准备的毒酒,延缓了哈姆莱特的死;雷欧提斯临死前揭露克劳狄斯的毒计,哈姆莱特得以抓住最后时机惩罚了克劳狄斯。

3.初步了解哈姆莱特这一形象。从课文所节选的部分里,难以把握哈姆莱特的全貌,不过可以初步了解这一形象:他机敏,无所畏惧,而又有挥之不去的天命思想;他高傲,尖锐,而又能低下高贵的头,真诚地向别人道歉,剖白自己的心迹。总之,这是一个呈现出一定矛盾性的人物。

三、高考备考

戏剧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它是运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要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我们读到的剧本是戏剧的文学部分,是一剧之“本”。戏剧文学具有其它文学体裁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它要供舞台演出,要受多方面的制约,这样,便产生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般特点:一是时间、空间的集中性,二是尖锐的矛盾冲突,三是语言个性化。

戏剧种类:

A.按艺术形式不同分成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它是以动作和对白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清代末年从欧洲传入中国,1926年开始称之为话剧。歌剧:它是综合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并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后来广为流传于全欧洲。中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也属歌剧性质。“五四”以来,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开始民族新歌剧的创作,《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舞剧:它是综合舞蹈、武术、哑剧、音乐等艺术的一种戏剧,以舞蹈动作和器乐为主要表演手段。中国现代舞剧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和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借鉴西洋芭蕾舞剧的优点而创造发展起来的。另外,戏曲:它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以歌、舞(包括杂技、武术)、话剧三者有机结合为特点。由于民族的地区不同,形成许多剧种,全国性的有京剧、评剧、越剧、豫剧、粤剧等,其中以京剧最为有名。

B.按剧情繁简和结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C按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D.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还可分为正剧,喜剧,悲剧等。

阅读剧本可以从下面两方面入手。

一、把握戏剧冲突

冲突离不开矛盾,但不等于矛盾。矛盾只有通过外部形式表现出来,发生了对立双方的磨擦、争执、撞击,才称之为“冲突”。戏剧要在两、三小时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

动作,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它必须把矛盾集中起来,达到紧凑、尖锐、紧张、激烈的程度,所以,有人说,“戏剧就是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创作剧本必须展示冲突,阅读剧本必须把握冲突。把握了戏剧冲突,也就牵住了全剧的“牛鼻子”。

(1)了解戏剧情节,把握戏剧冲突。为了吸引观众,剧本十分讲究情节性。读者了解了戏剧情节,才能把握戏剧冲突,受到艺术感染。

从情节的推进入手,分析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场次入手。分析时,可把一场戏分解为若干小单位,进行微观考察,省去不重要、交代性的情节细节,仔细研究主要事件、主要场次的描写,最后把各个场面合起来,作综合分析。

(2)分析冲突性质,把握戏剧主题。戏剧冲突,包括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的冲突,人物和环境的冲突几方面。

戏剧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突,剧作者把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特别是人物性格(指人物的世界观、阶级立场、政治观点、道德品质、思想感情、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相互“抵触”、相互“冲突”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因此,要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戏剧主题,应从分析冲突入手。其方法是分析戏剧一共写了多少冲突,哪些是主要冲突,以及引起各种冲突的原因等。

二、品味戏剧语言

戏剧里有两种语言:一是舞台说明,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布景的说明,动作、表情、声调的说明,幕起、幕落的说明;二是人物语言,戏剧上称为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戏剧语言是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我们探究艺术形象,主要从分析戏剧语言入手。

(1)分析舞台说明,体会它对塑造人物的辅助作用。如《雷雨》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一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氛围,奠定了悲剧情调,烘托出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思想情绪,也为下文雷雨声中矛盾冲突总爆发作好了铺垫。

(2)分析人物语言,体会它对塑造人物的主要作用。人物语言是戏剧语言中的重要部分,它是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基本手段。分析时应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潜台词三方面入手。

其一,什么人说什么话,个性化的语言是指符合人物性格,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本质的语言。老舍说过,“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亦异”。分析时抓住那些特定情境下特定人物和众不同、“话到人到”的特殊语言,就能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其二,人物语言要有动作性,并不是要求用台词来代替人物动作,而是指用台词来表现人物内心复杂细致的思想活动,也就是这种语言要展示性格,表示意向。读者从台词中可以看出人物的神情举止、内心活动。

其三,戏剧语言,要求含意深邃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做到含蓄凝炼,“片言百意”,使人们有充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具有潜台词。什么叫潜台词呢?通俗地说,就是除话的表面意思之外,还隐含着没有说出来的更深一层的意思,这更深一层的意思即是潜台词。我们阅读时,就是揣摩人物语言的“潜台词”,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体味话里之因,话中之话,话外之意,补充和丰富原台词的内容,从而把握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基础知识梳理】

一、字音

1、《窦娥冤》

窦dòu娥桃杌wù哥哥行háng鼓三通tòng 罪愆qiān 错勘kān 盗跖zhí

前合后偃yǎn 瀽jiǎn半碗苌cháng弘化碧。暑气暄xuān湛zhàn

2、《雷雨(节选)》

沉吟chényín 无锡xī汗涔涔cén 窟窿kūlong 哭哭啼啼tí谛dì听江堤d

ī混账hùn zhàng 昧mèi心财

3、《哈姆莱特》

吮舐(shǔnshì)砧(zhēn)石傀儡(kuǐlěi)同衾(qīn)觊觎(jìyú)蜥蜴(x īyì)

二、字形

1、《窦娥冤》

楔子嫡亲一贫如洗盘缠看觑撇下斟酌蓦地隅头勒杀兀然绣闼侍养徘徊烦恼田畴羹粥衣裘鳏寡孤独朦胧笙歌愁兴阑珊惫赖晦气举案齐眉伶俐奔丧浣沙恁的墓穴虾蟆悲戚忤逆嗟嗟怨怨袛候鞍鞴桃杌撺厢幺喝五味俱全魂散魄飞凌逼冤枉衔冤负屈好色荒淫痛煞提防顷刻埋怨错勘盗跖颜渊枷纽前合后偃推辞亲眷孤身只影吞声忍气杳无音信披枷带锁瀽罪愆素练苌弘化碧望帝啼鹃邹衍六出冰花尸骸素车白马古陌荒阡亢旱三年

2、《雷雨(节选)》

烦躁贤惠规矩严厉伺候委屈敲诈沉吟卑鄙无赖汗涔涔

3、《哈姆莱特》

脚镣鲁莽无可置疑枭下恳切友谊棕榈树国玺破绽阿谀献媚不自量力奸污篡夺嗣位戕害蟊贼天谴畜生恭聆绅士卓越衷心淆乱禀赋新颖词藻繁文缛节恭维吮吸教诲惶惑预兆包涵宽恕捐除宿怨荒疏自投罗网山鹬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战栗失色拘捕暂时

三、词语

1、《窦娥冤》

前合后偃:前仆后倒。

落得:落得。

瀽:泼,倒。

典刑:这里是受死刑的意思。

不明不暗:糊里糊涂。

苌弘化碧:

六月飞雪:

望帝啼鹃:

素车白马:指送葬的车马。

亢旱:大旱。亢,极。

2、《雷雨(节选)》

涔涔:①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地流下。②形容天色阴沉。③形容肿胀或烦闷。昧心:昧良心。

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文中含讽刺的意味。

昏,糊涂,不明白。

谛听:仔细地听。谛,仔细。

恩怨: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见解。

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

昧心: 违背良心。昧mèi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①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怨愤:怨恨愤怒。

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

郁热:闷热。郁,积聚而不得发泄。

3、《哈姆莱特》

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受之泰然:心安理得地接受。

伶人:旧时指戏曲演员。

傀儡:比喻受人操纵的人。

觊jì觎: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

四、名句名篇

1.《窦娥冤》关汉卿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2.《长亭送别》王实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五、文学常识

1、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他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有10余本。他和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起被尊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为《窦娥冤》。

2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先后创作了十多部剧本,如《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曹禺的剧作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在深刻的现实主义刻画中融入了作者的诗意激情;力求在多种矛盾冲突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个性化的语言,揭示出人物复杂的感情及急剧的心理变化。

3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欧洲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1590年左右,他开始编写剧本,很快获得了成功。1623年,莎士比亚的朋友搜集了他的遗作,出版了一部比较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当代有名的戏剧家本?琼斯题词,称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强调这位伟大的戏剧家“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马克思也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翻《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和朱丽叶》。

秘书学概论自考试题 (22)

.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秘书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4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诞生了() A.幕僚学B.文书学 — C.秘书学D.档案学 2.把秘书分为党政秘书、企业秘书、科技秘书、军队秘书等等,其分类标准是() A.按行业分B.按工种分 C.按“型”划分D.按层次分 3.秘书在工作中不越权不越位,这符合() A.组织的权责分配规范B.国家的法律规范 C.组织的运行规范D.组织的纪律规范 4.秘书部门的基本功能是() A.服务辅助领导B.综合协调矛盾 C.参谋建议决策D.办文、办事、办会 # 5.秘书部门工作运转的特点是() A.被动性B.潜隐性 C.交叉性D.超前性 6.秘书部门建设要实现的“两个结合”是()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干部与群众相结合 B.集体与个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D.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7.秘书部门的基本职能不包括 ...() A.决策管理B.综合协调 : C.信息管理D.后勤保障 8.秘书工作不能独立存在、自成体系,这一客观现象体现了秘书工作() A.位置的政治性B.地位的从属性 C.内容的综合性D.方式的被动性

9.秘书为领导写讲话稿不署自己的姓名,体现了秘书工作() A.范围的赋予性B.方式的被动性 C.作用的辅助性D.效果的潜隐性 10.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印章式样是() A.自右至左环行B.自右至左横行 》 C.自左至右环行D.自左至右横行 11.我国秘书信息报送的原则是() A.及时、全面、完整B.准确、及时、对路 C.及时、准确、全面D.准确、全面、对路 12.下列秘书事务中,属于对领导工作拓展延伸的是() A.分办拟办B.管理印章 C.督办查办D.会务筹备 13.领导授权秘书代表领导去处理局部的矛盾,这是秘书工作方法中的() A.代劳方法B.铺垫方法 C.协调方法D.督查方法 , 14.秘书在实施决策中发现问题、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这种参谋方法属于()A.补充完整法B.诊断参谋法 C.拾遗补阙法D.效果评估法 15.决定秘书工作方法的核心问题是() A.领导工作的意图B.领导工作的环境 C.领导工作的机制D.领导工作的绩效 16.决定秘书参谋能量的主要因素是() ①秘书工作环境条件②领导者的信任程度 ③秘书的综合素质④秘书的人际关系 A.①②B.②③ - C.③④D.①②③④ 17.一般秘书部门和秘书人员所发挥的参谋作用应是() A.参与政务B.搞好服务 C.掌管事务D.当好思想库 18.有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才有了办公自动化,这体现了职能环境对秘书工作的()A.导向性B.规定性 C.促动性D.机遇性 19.秘书优化职能环境的着力点是() A.优化开发具体工作的环境B.正确面对职能环境 C.立足本职工作D.立足现实需要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试卷+答案)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0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马克思?韦伯的理论为分析实际生活中各组织形态提供了一种规范模型,这种理论是() A.科学管理理论B.行为科学理论 C.管理科学体系D.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2.如果一个人只在符合自己的直接利益时才能遵守规则,那么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 A.前惯例阶段B.惯例阶段 C.原则阶段D.行为阶段 3.联想集团提出:“为客户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服务,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为社会文明进步服务,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为股东回报长远利益。”这体现了() A.企业的社会责任B.企业的使命 C.企业的战略D.企业的目标 4.有两个卖冰棍的个体户,平时每天每人平均能卖200支。某日有雨,甲进货时少进了100支,一天下来,全部卖掉,甲对自己的精明能干十分高兴。乙进货时,其父嘱:“多进100支,今天的雨不过午,10点雨停,12点阳光灿烂,13点开始闷热。” 因其父前一天已看了天气预报,其子遵嘱,进了300支,一天下来,也全卖掉了,乙高兴其父精明。据此,你同意以下哪种看法?() A.科学预测是正确决策的依据 B.甲与乙的做法相当于两个企业的相对萎缩和绝对扩大 C.乙父比乙子精明 D.人算不如天算 5.宏达公司经过慎重研究、论证和专家咨询,确立了当前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案,你认为下列哪种情况的发生,会影响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形式?() A.宏达公司董事会成员的调整 B.宏达公司地址的迁移 C.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导致公司竞争战略的根本变化 D.竞争者的策略调整 6.在管理工作中,责、权、利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正确处理这种关系,对提高组织的效率有很好的作用,关于这三者关系的正确描述是() A.责、权、利是完全对等的

2011年7月自考真题写作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5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用标题揭示文章内容的对象、范围和性质的是( ) A.冯骥才的《珍珠鸟》 B.鲁迅的《无花的蔷薇》 C.冰心的《小品二章》 D.孙梨的《菜花》 2.从“第一次学游泳、第一次试讲、第一次打工”的材料中,提炼出“第一次意味着变革与创新”的主题,体现了确定主题的( ) A.明确 B.贴切 C.集中 D.深刻 3.经过作者筛选、加工、组合,写到文章中用以表现主题的材料是( ) A.原始材料 B.材料 C.题材 D.素材 4.《史记·信陵君列传》的题旨是赞扬魏无忌的礼贤下士、顾全大局和机智通变,于是详尽叙述他礼遇侯生、窃符救赵、结交毛薛等事迹,而对他晚年见疑魏王、死于酒色等则一笔带过。这体现了使用材料的( ) A.改造 B.组合 C.详略 D.生动 5.文章作者谋篇布局的写作行为或行为过程叫做( ) A.线索 B.结构 C.体验 D.照应 6.下列作品中,属于时空异常式类型结构的是( ) A.王蒙的《春之声》 B.鲁迅的《祝福》 C.徐怀中的《西线轶事》 D.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7.把某一对象的状貌、情态,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给读者的写作手法是( ) A.抒情 B.叙述 C.描写 D.说明 8.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是指( ) A.语言要准确 B.语言要准确流畅 C.语言要合逻辑 D.语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第 1 页

9.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 ) A.得体 B.语感 C.适体 D.通感 10.用较完整的句子,把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概括出来。这种编写提纲的形式是( ) A.标题式 B.词语式 C.提要式 D.图表式 11.运思中选择文章体裁的具体类型和样式的是( ) A.选材 B.理序 C.择体 D.定向 12.下面哪一个不是 ..通讯的主要特点?( ) A.新闻性 B.评论性 C.典型性 D.文学性 13.被称为“看不出艺术的艺术”的文学样式是( ) A.诗歌 B.小说 C.戏剧 D.散文 14.关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是( ) A.综合消息 B.经验性消息 C.动态消息 D.简讯 15.明代旅行家徐宏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中的一些内容,与现代地质学考察相对照,几乎完全符合。这体现了游记的( ) A.文学性 B.科学性 C.时代性 D.记实性 16.把评论、鉴赏活动纯粹看作是评论者个人的“灵魂冒险”,违背了文艺评论( ) A.实事求是的要求 B.尊重艺术的规律 C.知人论世的要求 D.拓宽审美视野的要求 17.下列作品中属于读后感的是( ) A.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 B.三毛的《永恒的母亲》 C.鲁迅的《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D.《伊索语言》 18.下列内容不属于 ...学术论文基本结构的是( ) A.绪论 B.本论 C.评论 D.结论 19.人们之所以看说明书,主要是为了要知道如何正确掌握和使用被说明的对象。这体现了说明书的( ) A.生活性 B.科学性 第 2 页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的喻意是() A.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2.《论毅力》中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 吾往也。”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与演绎法 B.演绎法与类比法 C.类比法与对比法 D.对比法与例证法 3.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认为:当自己的见解证据不足时,克服偏见的最好方法是() A.多听不同意见 B.克服狂妄自大心理 C.端正认知态度 D.摒弃自我中心主义 4.《张中丞传后叙》中所写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英雄人物是() A.张巡 B.许远 C.南霁云 D.贺兰进明 5.《种树郭橐驼传》用种树的“其置也若弃”类比治民要() A.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B.让老百姓得到安置 C.对老百姓弃之不顾 D.对老百姓置之不理 6.《先妣事略》:“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这段文字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细节描写 7.下列《马伶传》的语句中,属于场面描写的是() A.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 B.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C.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D.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2020年4月全国自考文书学真题

全国2018年4月历年自考文书学真题 课程代码:0052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最早的文书机构出现于() A.夏商时期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 2.经领导人审阅签发或经会议讨论通过的最后完成稿属于() A.定稿B.正本 C.试行本D.暂行本 3.文书工作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 A.及时、准确、安全、优化B.适用、经济、统一、高效 C.统一、简化、优化、协调D.准确、高效、安全、简化 4.确定文书工作组织形式应考虑本单位的() A.职权范围B.隶属关系 C.规模大小D.人员数量 5.不.适用于公文的表达方式是() A.说明B.叙述 C.议论D.描写 6.撰拟公文对内容的要求是() A.庄重得体B.字迹清晰 C.讲求实效D.比喻得当 7.揭示卷内文件内容与成分的一览表是() A.卷内备考表B.卷内文件目录 C.文件传阅登记表D.案卷目录 8.属于公文传递制度内容的是() A.行文方式的确定B.公文借阅的范围 C.公文公布的范围D.公文生效的程序 9.收文审核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公文应作() 1

A.归档处理B.暂存处理 C.退文处理D.销毁处理 10.案卷《××市教委、××大学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办法、通知》的组卷特征是 ()A.作者特征、问题特征、名称特征B.作者特征、问题特征 C.问题特征、名称特征D.问题特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适用于公文的修辞方法包括() A.双关B.比喻 C.反语D.对比 E.借代 12.文书的凭证依据作用取决于() A.形成主体的真实性B.形成主体的合法性 C.文书内容的原始性D.文书内容的可靠性 E.文件结构的合理性 13.公文的法定作者包括() A.国家机关B.企事业单位 C.人民团体D.机构负责人 E.公文撰写人 14.属于发文管理的环节是() A.复核B.签署 C.分装D.签收 E.公布 15.符合规范的案卷题名是() A.《本局关于新建办公楼的请示等》 B.《××大学与××软件公司关于联合开发××软件的来往文书》 C.《××公司关于人事工作的有关文件》 D.《××大学2018年学生工作计划、总结》 2

2011年7月自考真题英语翻译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英语翻译试题 课程代码:00087 I.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30 points, 2 points for each) A.Directions: This part consists of ten sentences, each followed by four different versions marked A, B, C and D.Choose the one that is the closest equivalent of the original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expressiveness. 1.Ignoring the chair offered him, Chu The stood squarely before this youth more than ten years his junior. ( ) A.朱德顾不得拉过来的椅子,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面前。 B.顾不得拉过来的椅子,朱德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面前。 C.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面前,朱德顾不得拉过来的椅子。 D.朱德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面前,端端正正地,顾不得拉过来的椅子。 2.Two things are outstanding in the creation of the English system of canals, and they characterize all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 A.在修建英国的运河网的过程中,有两点是非常突出的,而他们也正是整个工业革命的特点。 B.在修建英国的运河网的过程中,有两点是非常突出的,也正是这两点使整个工业革命具有了特点。 C.在英国的运河网的创造中,有两点是非常突出的,而这两点也正是整个工业革命的特点。 D.在修建英国的运河网的过程中,有两点是非常突出的,而这两点也正是整个工业革命的特点。 3.Their galabias and turbans stained by the sweat and dirt of a long day’s work, they sat in front of a wayside shop, enjoyin g 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long the Nile.( ) A.袍子和头巾上又是汗,又是土,他们干了一天活儿。这时候,他们坐在路旁一家商店门口,享受尼罗河沿岸人们生活里最大的乐事。 B.他们干了一天活儿,袍子和头巾上又是汗,又是土。这时候,他们坐在一家商店门口的路旁,享受尼罗河沿岸人们生活里最大的乐事。 C.他们干了一天活儿,袍子和头巾被汗和土玷污。这时候,他们坐在路旁一家商店门口,享受尼罗河沿岸人们生活里最大的乐事。 D.他们干了一天活儿,袍子和头巾上又是汗,又是土。这时候,他们坐在路旁一家商店门口,享受尼罗河沿岸人们生活里最大的乐事。 4.Per capita GNP has grown at an average rate of 7.6% from 1980-1992.( ) A.从1980到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7.6%。 B.1980和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为7.6%。 C.从1980到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到7.6%。 D.从1980到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超过7.6%。 5.A powerful indictment of America’s disregard of ecology, Silent Spring was aimed chiefly at the wholesale us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especially DDT.( ) A.一个对美国之忽视生态的有力控诉,《沉默的春天》主要是针对大规模使用农药——特别是滴滴涕。 第 1 页

自考文书学简答题及答案 5页

1.1.简述文书的形成条件。 1.2.简述文书的概念及其与公文、文件的关 系。 1.3.简述文书的特点。 1.4.简述文书学的基本特征。 1.5.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文书学? 1.6.简述文书工作演化发展的规律。 1.7.简述文书的作用。 2.1.公务文书有哪些特点? 2.2.简述公文的功能。 2.3.简述公文现行效用的时间范围界定。 2.4.简述公文现行效用的空间范围界定。 2.5.简述公文现行效用的机关范围界定。 2.6.简述公文现行效用的人员范围界定。 2.7.简述公文现行效用的等级。 2.8.简述电子文件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9.简述党内法规和党内制度的区别。 2.10.电子文件主要有哪些种类? 2.11.简述收、发文及其相互关系。 2.12.简述公文生效的实质要件。 3.1.简述文书工作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3.2.简述文书工作的特性。 3.3.简述文书工作的作用。 3.4.简述采用多级行文的必要条件。 3.5.简述确定文书工作组织形式的依据? 3.6.文书工作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3.7.目前,我国文书工作人员面临哪“三种 转变”? 3.8.简述文书工作人员的群体结构优化的内 容和必要性。 3.9.简述文书工作标准化的意义。 3.10.简述文书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性。 3.11.简述各层次文书工作人员及其职责。 4.1.简述公文文体的特殊属性。 4.2.简述叙述及对其的特殊要求。 4.3.简述议论表达方式。 4.4.简述公文格式的概念和特点。 4.5.何谓公文标题?拟写公文标题有哪些要 求? 4.6.简述发文机关标识及其构成。 4.7.简述附件与附件说明。 4.8.何谓主题词?其作用有哪些?怎样排列? 4.9.简述说明的要求和方法。 4.10.简述议论的三种论证方法。 4.11.简述规范公文格式的意义。 4.12.简述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4.13.筒述紧急程度的作用及标识方法。4.14.简述公文正文的作用、要求和标识方 法。 4.15.如何确定和标识抄送机关? 5.1.简述公文的撰拟步骤。 5.2.简述公文主旨的确立要求。 5.3.简述公文主旨的作用。 5.4.简述公文标题的拟写要求。 5.5.简述公文主旨的表达形式。 5.6.简述公文开头安排的主要方式。 5.7.简述公文结尾安排的主要方式。 5.8.简述公文层次安排的主要方式。 5.9.简述公文段落的含义及其安排的主要方 式。 5.10.筒述公文中时间、空间和数量表达的 特殊要求。 5.11.简述撰拟公文内容的基本要求。 5.12.何谓公文语言庄重得体? 5.13.常用的公文过渡形式有哪几种? 5.14.常用的公文照应形式有哪几种? 6.1.简述规范类文书的撰写步骤。 6.2.简述规范类文书的撰写要求。 6.3.简述细则的含义及其撰写要点。 6.4.简述决定的适用范围。 6.5.简述通报的适用范围和类型。 6.6.简述请示的种类和特点。 6.7.简述报告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6.8.简述会议纪要的特点。 6.9.简述请示的结构和撰写要求。 6.10.简述总结报告的撰写要求。 7.1.简述收文处理程序的一般内容。 7.2.简述发文处理程序的一般内容。 7.3.为什么说公文处理是一种具有特定法律 后果的行为? 7.4.简述加强公文处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7.5.简述领导群体在公文处理中重要责任的 具体体现。 7.6.简述办毕公文处置程序的一般内容。 8.1.收文审核的重点。 8.2.简述需要拟办的公文的范围。 8.3.简述拟办的含义和意义。 8.4.简述收文登记的作用和做好登记工作的 要求。 8.5.简述组织传阅的含义与做好该项工作的 要求。 8.6.简述注发的含义及作用。 8.7.简述公文校对的方法。 8.8.简述用印的具体要求。 8.9.简述清退的范围。 8.10.简述清退的具体方法。 8.11.简述公文流转在网络环境中与在传统 纸质文件流转过程中的区别。 8.12.简述归档整理的含义及其必要性。8.14.简述做好校对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8.15.简述发文的主要传递渠道。 8.16.简述公文的销毁的含义、条件和范围。 9.1.简述文件归档整理的意义。 9.2.简述文书处理部门负责归档整理工作制 度及其优越性。 9.3.简述机关档案机构对归档整理业务指导 与监督的主要内容。 9.4.简述文件归档整理的原则及其相互关 系。 9.5.简述文件分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9.6.简述归档文件组合方法。 9.7.简述划定文件归档范围时应注意的问 题。 9.8.简述平时归卷的重要性和一般程序。 9.9.简述建立健全归档制度的意义。 9.10.文书部门在向档案部门移交文件材料 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9.11.如何维护文件之间的“固有联系”? 9.12.一个单位或者组织中文件整理的工作 重点是什么? 9.13.简述年终调整工作的内容。 10.1.简述卷内文件目录及其各项的填写规 范。 10.2.简述案卷题名作用、拟写要求与结构。 10.3.简述卷内备考表的作用和内容。 10.4.简述案卷目录的作用和基本结构。 10.5.简述归档文件目录的项目及其填写要 求和方法。 10.6.简述归档文件装盒的原则。 10.7.简述电子文件收集的要求。 10.8.简述电子文件鉴定的内容和要求。 10.9.简述电子文件归档的要求和方式。 10.10.简述电子文件归档移交检验的主要内 容。 10.11.简述卷内文件排列的方法。 10.12.简述案卷排列方法 10.13.简述归档文件分类方法的新变化。 10.14.简述归档文件的排列方法。 简答题答案 1.1.简述文书的形成条件。答:(1)文字的 形成是文书产生的必要条件。文书区别于 其他交流载体的首要特征就在于它有准确 的信息内容,这种准确的“信息内容”是 文字所赋予的。后世的学者明确指出,自 有文字后,文书也就逐渐产生。(2)社会组 织的形成是文书产生的充分条件。文书的 另一个区别于其他交流载体的特征就在于 它是带有一定策令性的信息,带有一种影 响力,而这种影响力是由制作文书的社会 组织的权威性赋予的。 1.2.简述文书的概念及其与公文、文件的关 系。答:一般认为,文书是人们在社会实 践活动中为处理各种事情的需要,以文字 的方式,在特定载体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效 用的信息记录。(1)文书、公文和文件三者 在内涵上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人类社会 实践活动中为处理某种事务的需要而直接 形成的信息记录。公文概念的提出主要是 为了区别于私人文书。同时,我们还应该 认识到,公文是文书的主流,是文书学研 究的主要内容。无论是从文书的起源、发 展上看,还是从文书的现实功能去分析, 公文都在文书群体中起着骨干和主流的作 用。(2)三者在外延上有一定的区分,按从 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该是:广义文件>文 书>公文>狭义文件。此外,文书、公文、 文件概念的形成还源于历史和习惯两个因 素,造成文书和文件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 别:由于文书的概念形成较早,人们在使 用过程中,赋予了它一些引申的含义。文 书除了特指一种信息记录外,还可以指从 事此项工作的职业和人,在我国的军队系 统中至今仍沿用文书这种职业称谓。而文 件则不具备这种含义。 1.3.简述文书的特点。答:(1)文书的记录 性,是指文书内容对社会现象的反映状态, 它是由文书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果决定的。 ①从文书的形成过程看,文书是人类社会 活动的直接记录,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形成 者在特定时空内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保留着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面貌,这是其 他信息载体不能替代的。②从文书的形成 结果看,文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它是以文字的产生和社会组织的 存在为前提的。(2)文书的传递性,是指文 书实体作为信息形式的运行状态,它是由 文书的制作目的决定的。在人类社会实践 中直接形成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它们 分别服务于人类的特定需要。而文书的形 成,就其制作主体的直接目的而言,是为 了向受文者传递某种信息。文书的传递性 以克服时空的界限为极致。文书是记录性 和传递性的统一体。记录性是传递性的条 件,没有文书的记录性,没有真实的社会 活动记录,文书就失去了传递的必要。而 传递性是记录性的目的,没有文书的传递 性,没有文书传递性充分的社会效果,文 性和传递性既是相辅相成的,又互为因果, 共同构成文书的基本特征。 1.4.简述文书学的基本特征。答:(1)应用 性与理论性的统一。文书学的研究对象来 自广泛的社会实践,并伴随着社会实践的 发展而发展。同时,文书学作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它是对社会实践规律性的总结, 而不仅仅是客观现象的描述,有着自身的 范畴、原则和基本原理,具有较强的理论 性。(2)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文书及文 书工作所记述和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管理事 务,所涉及的专业和学科领域十分广泛, 这就决定了文书学在学科结构和内容上必 然融合史学、法学、管理学、语言学和文 章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表现为一定的综 合性。同时,文书学又不是上述学科的简 单相加,它有着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相 对独立的学科体系,是其他学科不能包容 和替代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1.5.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文书学?答:文书 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特征决定了文书学 的历史地位,同时也决定了学习和研究文 书学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提高公务人员 的基本技能。文书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 学科,其基本功能在于应用。当代各国的 公务员制度,实际上无一例外地吸取了中 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合理成分。其中之一, 就是把文书的写作与处理作为公务员考 试、考核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使公务 人员具备管理活动所要求的基本技能。(2) 有利于总结管理活动的经验。文书的主流 是公务文书,它是社会组织从事管理活动 的产物,是一种沟通手段和管理工具。因 此,探讨文书及文书工作的理论、原则, 吸收古今中外文书工作的合理成分,推动 文书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其根本目的 在于总结管理活动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 应用于现实工作,提高管理活动的效率。 (3)有利于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文书作为 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社会实践,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真实记录。从文书的记录内容 到其基本形式,都客观反映了人类历史的 发展过程。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某种意 义上讲,是一种沿袭和扬弃的过程,表现 为一定的继承性。文书则是这种继承性的 结果,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因此,学 习和研究文书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文 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过程,是继承文化遗 产的过程。 1.6.简述文书工作演化发展的规律。(1)文 书制成材料的改进。文书制成材料的特点 以及与不同文书功能相适应的选材要求, 不仅关系到文书的寿命,而且反映了文书 的形成及其规律。(2)文书的种类、用途和 制度的变迁。文书用途的变化是其所记录 的信息内容变化的反映。随着人们交流形 式的增加,产生了私文书和专用文种;随 着管理内容的复杂化,文书从较为单一的 传递向多种传递方向发展,产生了平行文 书及其公布形式;随着管理方式的规范化, 文书的格式日趋固定。文书用途的变化结 果是产生用以区别其用途的文书名称。总 之,文书与文书工作的发展变化,是同社 会发展相联系的。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 的发展,需要文书这样一种信息交流的方 式;从具体形式上看,文书的种类、用途、 载体和制度的变化,又是各种信息交流方 式的表现,它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管理 方式的需要。 1.7.简述文书的作用。答:文书的作用是指 文书作为一种信息记录,在人类社会实践 活动中独立承担的功能。一方面,文书的 作用是由文书的基本特征决定的,它是文 书的内在属性的外化形式;另一方面,文 书的作用又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形式,是其 他信息载体不可替代的。(1)传播信息作 用。文书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其首要作 用在于传播信息,这是由文书的形成特点 决定的。人们制作文书的目的,就是要把 一定的信息传递给受文者。如果文书失去 了传播这一运动形式和基本功能,文书的 “生命”就终止了。但是,文书信息的传 播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则,如行文的方向、 行文的程序等。因此,文书传播作用的结 果,往往不是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是 一种真实的实践过程。(2)凭证依据作用。 文书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同其他载体的显 著区别就在于其记录性和真实性。文书的 凭证依据作用,取决于文书的形成主体和 文书内容的权威性。就文书的形成主体而 言,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其身份是真实的、 合法的;就文书的内容而言,是人类社会 实践的直接记录,其成分是原始的、可靠 的。因此,文书成为人们从事现实活动的 依据,继而成为人们追溯历史的凭证。(3) 不同的文书种类,由于其记录信息内容的 差异,其传播信息作用和凭证依据作用还 会表现在法律、教育、管理等不同的领域, 并存在质、量的差别。 2.1.公务文书有哪些特点?答.、1)由法定作 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和承担义务的国 家机构与其他社会组织或其法定代表人。 法定作者主要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 位、人民团体及其负责人。(2)具有法定权 威和现实执行效用。在公务活动中制发公 文,都是各类社会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行 使法定职权的体现,具有各自权限的法定 权威。主要体现在:公文在法定的时间与 空间范围内能够对受文者的行为产生强制 性影响,具有约束力;公文在特定范围的 公务活动中针对特定对象产生的执行力和 凭证功能,具有法律认可的其他任何文献 形式所无法替代的权威;上级机关公文的 权威性大于下级机关的权威性。现实执行 效用是其法定权威性的作用形式。(3)具有 规范体式。体式是文体与格式的总称。公 文必须具备国家统一规定的规范的体式, 用以维护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准确性 与有效性,便于公文的写作与处理,这是 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献形式的明显标志。公 文的规范体式是公文合法性的象征,各类 社会组织在撰制公文时必须遵守,不得各 行其是。(4)具有特定处理程序。公务活动 的组织与运行和公文的形成与处理具有各 自的规律与特点,其产生和运行状态,直 接关系到社会组织开展工作的质量和效 率。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发了统一规定, 各单位建立了公文处理与管理系统与秩 序,以保证公文处理程序的有效运行。总 之,法定权威和现行效用是公文最本质的 特点;法定作者是公文具有法定权威和现 行效用的前提;规范体式是公文具有法定 权威和现行效用的象征;特定处理程序是 公文具有法定权威和现行效用的保障。 2.2.简述公文的功能。答:(1)公文的基本 功能:①公务管理的工具。公文的首要功 能是一种公务管理的工具。会文内容、公 文运转以及行文规则,都是管理理论租原 则的具体应用。脱离公务管理,背离了管 理活动原则,公文的存在就没有了意义。 ②社会沟通的手段。公文在上传下达、左 右沟通、实现公务管理工具效用的同时, 在客观上成为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与 民众之间相互沟通的手段。(2)公文的具体 作用:①行为规范作用。②书面领导与指 导作用。③联系与处理公务作用。④宣传 教育作用。⑤凭证依据作用。此为公文最 突出最宝贵的作用。 2.3.简述公文现行效用的时间范围界定。答: (1)公文的生效时间,即公文现行效用时问 范围的起点,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公 文自形成之日起生效。②公文自通过或批 准日起生效。③公文自公布日起生效。④ 以公文自身规定的时间为生效时间。⑤以 其他公文规定的时间为生效时间。⑥以公 文送达规定受文者的时间为生效时问。(2) 公文的失效时间,即公文现行效用时间范 围的终点,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况:①公文 本身规定了停止生效的日期,到期自行终 止。②由其他合法公文规定公文现行效用 的终止It期。③效力等级高的有效公文生 效后,与之相抵触的效力等级低的公文一 律即行失效。④公文被具有法定权利的机 关依法定程序明令废止、撤销而失效。⑤ 公文随相应新公文依法生效而全部失效或 部分失效。⑥公文针对的事物本身具有明 确的有效期限,逾期公文自然失效。⑦公 文针对的社会事实已完全消灭或公文规定 的任务已完成,公文自然失效。⑧公文制 发机关不复存在,又无其他合法机构继承 其相应职能的,机关被撤销之日起公文失 效。⑨不具备反复适用性质的公文所针对 的事务已一次性处理完毕,除法律、法规 或其他有效公文有专门规定外,公文不再 适用于处置同类事务,自行失效。⑩不同 作者就同一事项前后制发有不同规范性内 容的公文,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效 用等级低的公文全部或部分失效。若公文 的效用等级完全相同,一般由双方作者共 同的上级机关或司法机关作出裁断,撤销、 废止公文或纠正其中不一致的内容。 2.4.简述公文现行效用的空间范围界定。答: (1)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由国务院各部 门制定的规章等和其他由中央国家机关及 其部门制发的带有规范性的公文在全国范 围内生效,但另有规定的例外;地方性法 规和地方规章和其他由地方国家机关及其 部门制发的带有规范性的公文在本行政区 域内生效;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在本 自治区域内生效。(2)由公文本身依法明确 规定。(3)由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予以明 确规定。(4)由有关法定机构依法予以认 定。(5)以公文内容针对对象的法定责任、 义务、权利所及的范围为准。 2.5.简述公文现行效用的机关范围界定。答: (1)宪法、法律对一切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 产生效办。(2)行政立法性的规范性的公文 对作为行政相对方的一切社会组织发生效 力。(3)公文本身依法予以明确规定。(4) 以公文本身依法正确标明的主送机关为 文者为准。(6)以法律、法规和其他效用等 级高的文件中的规定为准。(7)以依法应为 作者实现或保护法定权益的机关为准。 2.6.简述公文现行效用的人员范围界定。答: (1)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由国务院各部 门制定的规章效用所及包括全国公民及处 于本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2)地方 性法规和规章效用所及只包括该地方的个 人。(3)各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内部制发的 基本规范性公文效用所及包括该机构组织 的全体组成人员。(4)由公文本身依法予以 明确规定。(5)由法律、法规和其他效用等 级高的公文予以规定。 2.7.简述公文现行效用的等级。答:不同作 者制发的公文,其现行效用在层次上也是 有高低之别的。低等级公文的效用大都源 生于高等级公文,因此,无论其内容还是 形式均不得与高等级公文抵触。在不同效 用等级的公文规范性内容不一致时,除特 例外,应适用和执行效用等级高的。(11) 在规范性公文中,效用等级最高的是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其次是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再次 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等,再其次是 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章等,接着是省 级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 等,然后是省级人民政府制定或批准的规 章等。其后依此类推,按统辖权的大小排 列公文效用等级。同一辖区内权力机关的 规范性公文的效用等级高于同级人民政府 的规范性公文。(2)国家机构以外的其他社 会组织制定的规范性公文的效用等级一般 均低于国家机构制定的规范性公文。在这 些社会组织内部,按其法定的组织序列排 列的不同级别,组织制定的规范性公文的 效用等级是,同级组织中权力机构制定的 规范性公文的效用等级高于执行机构制定 的。(3)规范性公文之外的其他通用公文, 按作者组织系统或专业系统的归属及法定 级别和权限确定现行效用的等级。(4)专用 公文的效用等级大都由权威性机构以法规 规章的形式予以明确规定,有的则需要遵 从本领域内公认的习惯、惯例。(5)私文的 效用等级有些需依照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 确认,有些则也需遵从公认的习惯、惯例。 (6)在我国由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制发的 公文在效用等级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其所制发的规范性公文分别是全党和党内 不同级别的具体组织内部全体党员的行为 准则和规范;其所制发的以执政党法定地 位为支持的表明其各项方针政策原则的领 导指导性公文则不仅对党内,而且对全国 各项事业、各项工作有法定的决定性影响。 同级党组织在法定范围内制发的此类公文 的效用等级要高于同级国家机构和其他社 会组织制发的领导指导性公文。中国共产 党同样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2.8.简述电子文件的含义及构成要素。答: 电子文件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 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 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 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完整的电子文 件包括以下三个要素,缺一不可:(1)内容 信息:文件中所包含的表达作者意图的信 息。(2)结构信息:文件内容信息的组织表 达方式。(3)背景信息:能够证明文件形成 过程和文件之间相互关系的信息,包括表 示文件来源和传送目的地的信息、与内容 信息相关的其他信息。 2.9.简述党内法规和党内制度的区别。答: (1)党内法规是共产党的中央组织、中央各 部门、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和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党委制定的用以规范党组织的工 作、活动和党员的行为的党内各类规章制 度的总称。党内法规是成文制度,其制定 主体是省级以上党组织。(2)党内制度是党 的各级组织“制定的用以规范党组织的工 作、活动和党员的行为的党内各类规章制 度的总称。”(3)党内制度的外延要大于党 内法规的外延,一是非成文制度不属于党 内法规,而在党内制度中有些是“形成” 的而不是“制定”的,并无成文的形式; 二是省和直辖市以下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 组织制定的规章制度因其约束范围较小, 也不属于党内法规的范畴;三是党内制度 范畴中的体制、机制问题也不属于党内法 规的范围。 2.10.电子文件主要有哪些种类?答:从不同 的角度可以对电子文件进行不同的划分。 从信息表现形式和存储格式的角度来看, 对电子文件可作如下划分:(1)文本文件, 指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生成的文件,常用的 文件格式有WPS、DOC等。(2)图形文件, 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软件等获得的 图形文件,常用格式为EPS等。(3)图像文 件,指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数字设备 采集或制作的图像文件,常用的文件格式 有JPG、TIF等。(4)影像文件,指使用数 码摄像机等视频设备或动画软件等生成的 动态影像文件,主要格式有MPEG、AV1等。

2011年4月全国自考《英语语法》试题和答案

00831# 英语语法试题 第 1 页(共 8 页) 英语语法试题 课程代码:008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choices given and put the letter A, B, C or D in the brackets . 1. This encyclopedia, which you can buy at any bookstore, will give you ______ you need. ( ) A. all the information B. all of information C. all the informations D. all of the informations 2. The child ought to have a rest; she ______ the piano for nearly three hours. ( ) A. had practiced B. is practicing C. has been practicing D. practices 3. Great efforts 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ust be made in this country if food shortage ______ . ( ) A. is to be avoided B. can be avoided C. will be avoided D. has been avoided 4. My son's hair is too long; it wants ______. I'll have it ______ tomorrow. ( ) A. cutting… done B. cutting… to be done C. being cut… done D. to be cut… to be done 5. All the tourists desire that the guide ______ them timely information about the changes in the schedule. ( ) A. give B. gave C. gives D. can give 6. You ______ all the calculations of the students' scores. We have the computer software to do that job. ( ) A. needn't have done B. mustn't have done C. shouldn't have done D. couldn't have done 7. John is supposed ______ his term paper last. week, but he hasn't finished it yet. ( ) A. to hand in B. to be handing in C. to have handed in D. to have been handed in 8. You can see this type of ATM ______ in almost every commercial bank. ( ) A. used B. using C. use D. to be used 9.I like playing video games ______ to the music. ( ) A. more than to listen B. more than listening C. than listening D. rather than to listen 10. You can't be ______ cautious in making the decision as it concerns your son's future. ( ) A. very B. rather

文书学名词解释题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书学名词解释题 2.1.公文的现行效用:又称现实执行效用或时效,是指公文直接形成于其内容所针对的现行公务活动中并直接发挥实际效用。具体来说,是指公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机构和人员范围内,对机构或个人行文产生的约束力、强制执行力和其他强制性影响。 2.2.公文的历史效用:是指其对印证历史事实、反映历史发展过程所产生的权威性影响,是其转化为档案的内在依据。 2.3.正式通用公文:根据有关规定在各类社会组织共同使用的正式公文,具有法定性、规范性和通用性特点。 2.4.内部通用公文:简称内部文书,即在社会组织内部通用的公文,具有复杂性、内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2.5.专用公文:亦称专门文书,是某一业务系统、某一行业根据专门工作的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具有该业务系统或该行业特定内容和体式的公务文书,使用范围具有极强的专门性和限制性。 2.6.纸质文书:以纸张为物质载体的文件。纸质文书是目前公文处理工作中使用最为普遍、使用频率最高的。 2.7.感光介质文件:以感光胶片、相纸等感光材料为物质载体的文件。 2.8.规范类文书:由各类社会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公开发布并反复适用,用以规范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2.9.领导指导类文书:由各级领导、指导机关及其领导人制发的用于颁布政令、部署工作、批复事项的文件。如命令、决定、指示批复等。 2.10.报请类文书:由被领导、指导机关向有关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提出建议、清求指示或批准时使用的文件。如请示、报告等。 2.11.知照类文书:面向社会或特定范围(各类社会组织之间或在其内部范围内)为公布、通知有关事项、通报情况、联系工作、商洽事宜、交流信息而制发的文件。如通告、公告、通知、通报、公函等。 2.12.契约类文书:由双方或数方为实现一定目的、明确双方权利、责任、义务而签订的作为工作依据或法律凭证的文件。如合同、协议书等。 2.13.会议文书:是各类社会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公开发布并反复适用,用以规范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2.14.秘密级文件:又称秘密件,指涉及党和国家一般机密的文件,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一定损害。 2.15.特急件:内容至关重要且特别紧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 2.16.定稿:又称原稿、底稿,是经领导人审阅签发或经会议讨论通过的最后完成稿,是缮印正本的依据。 2.17.正本:根据定稿缮印的、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 2.18。试行本:指发文机关认为规范类文书的内容尚不成熟,日后需根据实践的检验情况予以修订时,先行发布的试行文本,在试行期内具有法定效力。 2.19.暂行本:指发文机关未及制定供长期执行的内容完善的规范类文书时,暂且制发的文本,在暂行期内具有法定效力。 2.20.修订本:指对已发布生效的规范类文书,经实践检验重新予以修改补充后再行发布的文本。 2.21.副本:指再现公文正本内容及全部或部分外形特征的复份或复制本,代替正本和定稿供制作、抄送、传阅、参考和存档之用。 2.22.行政规范性文件(狭义):是指除行政法规、政府规章外,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在其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公开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可反复适用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措施等行政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