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体系目前面临五大风险

中国金融体系目前面临五大风险
中国金融体系目前面临五大风险

中国金融体系目前面临五大风险】

9月25日下午,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部务副主席焦瑾璞在首届中国金融稳定论坛上表示,尽管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损失不大,但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有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需要特别警惕个别金融机构的风险,特别是在高增长下的潜在金融风险,要防止个别机构的风险引发系统性风险。第二,中国金融体系头重脚轻的风险较大,特别是缺少微小性型金融机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金融服务空白和金融机构空白。整个金融体系应该是金字塔的,但是现在我们是头重脚轻,这个风险使我们的金融体系结构会不稳定。第三,是监管空白和监管漏洞,特别是对于一些创新性金融产品的监管。对于一些控股公司,包括一些跨业经营的监管问题,有很多监管困难。第四,随着金融的全球化,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转移问题也应值得重视。第五,是科学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运用,特别是一些个别产品创新的擦边球现象,如各种各样的支付卡现象,各种各样的支付体系,这些如何衡量?如果按货币供应的层次来讲,到底是M0还是M1?从商业角度,实际上已经发生了,但是产品又没有兑现,这是第三方支付的风险。(RLH)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胡祖六谈中国金融决策的两大失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不久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的讲话中,回顾了中国在金融危机后刺激政策的必要性及合理性。不过,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执主任胡祖六日前称,在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如下几大风险:第一,错估金融危机后的形势。总体而言,中国政府对于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际形势大局的把握还是非常好的。但是也应该指出,有关决策当局在一定程度上,被所谓的金融危机第二波的论调所误导,对于当时的环境、形势可能估计得过分的严重和悲观,这样导

致至少两个不利的后果,一是中国具有数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和举世无双的流动性;二是在海外投资上却显得谨小慎微,错失了千载难逢的机会。第二,2009年中国进行的过度刺激,超常规的信贷膨胀,大量政府主导的重复建设工程,投资项目效益的不确定性,贷款组合的安全和质量问题,房地产的潜在泡沫等等,为中国经济埋下了中长期的隐患。2009年的超常规信贷扩张,如果在2010年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节制,在极端的情况下,有可能酿发与美国在次按危机时性质相似的信贷危机,导致近十余年中国银行改革的成果毁于一旦,付诸东流

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体系

第六章金融机构体系 一、填空题 1、凡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称()。答案:金融机构 2、()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答案:政策性银行 3、中国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 答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4、中国第一家民营性质的商业银行是()。答案:中国民生银行 5、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环节是()。答案:中央银行 6、专业银行的存在是()在金融领域中的表现。答案:社会分工 7、()是西方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力量。答案:存款货币银行 8、()是专门对工商企业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答案:投资银行 9、不动产抵押银行的资金主要是靠发行()来筹集的。

答案:不动产抵押债券 10、()是经过金融渠道支持本国对外贸易的专业银行。 答案:进出口银行 11、1988年以前,中国的保险业由()独家经营。 答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12、新中国金融体系诞生以()的建立为标志。答 案:中国人民银行 13、70年代末以前,中国金融领域的“大一统”格局取决于高度集 中的()体制。 答案:财政信贷管理 14、截止1996年底,中国经过重新登记的金融租赁公司有 ()家。 答案:16 15、中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是()。答 案:中国工商银行 二、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具体职责的是() A、发行人民币 B、给企业发放贷款 C、经理国库 D、审批金融机构答案:B 2、中国建设银行的经营战略是()

A、以效益为中心、集约化经营 B、不放弃农村,但不局限于农村 C、为大行业、大企业服务 D、发展国际金融业务答案:C 3、1997年底,中国经重新登记的信托投资公司为()家。 A、244 B、72 C、90 D、3500 答案:A 4、中国的财务公司是由()集资组建的 A、商业银行 B、政府 C、投资银行 D、企业集团内部答案:D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 ()为主体的保险业体系。 A、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B、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 C、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D、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答 案:A 6、我过第一家股票上市的商业银行是() A、上海埔东发展银行 B、招商银行 C、深圳发展银行 D、福建兴业银行答案:C 7、投资银行是专门对()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 行。 A、政府部门 B、工商企业 C、证券公司 D、信托租赁公司答案:B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教材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国际金融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金融体制也得到进一步完善,但金融风险也较突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业审慎经营和监管,不断提高风险管理与化解水平,维护国家金融的安全。 一、我国金融风险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按照风险来源的不同,金融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市场风险 它是由于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这些市场因素对金融参与者造成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通过对其竞争者,供应商或者消费者所造成的间接影响。 (2)信用风险 它是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无法偿付或者无法按期偿付)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几乎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涉及信用风险问题:除了传统的金融债务和支付风险外,近年来随着网络金融市场(如网上银行,网络超市等)的日益壮大,网络金融信用风险问题也变得突出起来。 信用风险仍然是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贷款和投资是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活动。贷款和投资活动要求金融机构对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金融机构的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也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下降。因此,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就是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即信用风险。在经营过程中,如果金融机构不能及时界定发生问题的金融资产、未能建立专项准备金注销不良资产,并

且未及时停止计提利息收入,这些都将给金融机构带来严重的问题。除银行类金融机构面临很高的信用风险外,近几年我国证券类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也日益突出,相当部分证券公司的资产质量低下。所以,信用风险仍然是目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3)流动性风险 它是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可能损失的风险。当金融参与者无法通过变现资产,或者无法减轻资产作为现金等价物来偿付债务时,流动性风险就会发生。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负债方和资产方。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资产或者被迫以较高成本融入资金来满足负债持有人即时提取现金的需求;资产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是指表外业务的贷款承诺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市场化将对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和理财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例如,当预期利率要下降时,为了减少财富的损失,此时居民储蓄存款会相应增加,而贷款则会因为未来成本的下降而转为在未来进行,此时贷款需求减少,这时银行一般不会产生流动性风险;而当居民和企业预期利率上升时,为了减少未来融资成本,现时企业的贷款需求会突然放大;而居民的储蓄意愿会向后推迟,造成银行的预期资金来源减少,从而造成银行流动性供给不足,产生流动性风险。此外,当银行存在资金利率缺口时,利率的变化将会对银行利率资产和负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负债流动性。 (4)操作风险 它是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它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金融参与者潜在损失的可能性。目前对操作风险的研究与管理正日益受到重视:从定性方面看,各类机构不仅通过努力完善内部控制方法来减少操作风险的可能性;从定量方面看,它们还将一些其它学科的成熟理论(如运筹学方法)引入到了操作风险的精密管理当中。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防控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防控 我国新常态时期的经济发展,承担着有效化解长期粗放发展中积累的矛盾与风险以及保证经济提质增效稳定发展的双重任务。但从目前整个经济发展态势看,因受众多因素制约,老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如发展速度下滑较快、人民币汇率走势不稳、城镇化盲目扩张形成多种矛盾等。这对新常态时期“发展与调整”双重任务的实施,既形成制约,又带来新的风险。对此,需要采取诸如夯实推动发展的动力基础、打造稳健的金融市场、继续加大对“短板”的扶持力度、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平台等措施,着力防控和化解各种风险,促进新常态下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 标签:经济新常态;发展风险;防控对策 为了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形成的诸多矛盾,保持经济中高速高质量发展,中央提出了新常态经济发展逻辑,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但目前部分地方和部分领域仍继续着传统发展模式,致使老的问题与风险没能解决,新的风险问题又相继出现。如何有效地遏制与规避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危机,已经成为能否促进新常态下经济调整与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1.当前经济发展显现“硬着陆”风险端倪 自2014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尽管为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而实施的调整转型等措施,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但是,从今年上半年整个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看,经济增速持续滑落,已大大低于预期的7%增速水平。虽然一季度GDP实际增速为7.0%,二季度增速6.8%,但名义GDP增速仅为5.8%和5.6%。分区域看,原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更是塌方式下滑。如东北和西部的部分区域,其名义GDP增速和财政增速都出现负增长。同时,整个社会总供给持续疲软,工业发展也显出萧条迹象。2015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6.2%。比去年同期下滑2.5个百分点,如考虑价格因素,名义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1.6%,较去年同期下滑5.2个百分点;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39个月负增长。宏观一致合成指数创近10年来新低,为93.32。①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已显出“硬着陆”的征兆,其发酵效应影响着整个国民的发展信心与积极性。目前面中央提出的“三种叠加”的调整手段,因受工资、债务兑付、财政支出等三重刚性的约束,在缺少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新发展手段支撑下,更加剧了其实施的复杂性与难度。当前的经济下滑、新的增长点缺乏,难以较好地为顺利调整提供坚实的支撑基础,加大了转型的难度与风险危机的有效化解。 2.近期人民币汇率连续下降对进一步扩大开放形成较大负面影响 当前,因受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美元升值、大量外资回流以及国际上希腊债务等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加大。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列宁在剖析帝国主义阶段经济特征时曾指出,银行已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势力极大的垄断者,变成“现代经济生活的中心,是整个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神经中枢”。由此可以推导出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何等巨大的作用!建立起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大大提升了主力金融机构内部治理结构的水准及其抗风险能力,同时,也支持着现在的总体信心,提供了中国今后长远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历程,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又是如何,下文将从这两个方向展开论述。 一、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建立的坎坷历程 1、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诞生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为标志,它的建立是通过组建中国人民银行、合并解放区银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改造私人银行与钱庄,以及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途径实现的。这种金融体系直到1953年以前,基本上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和骨干,但仍保存了几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体系格局。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格局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并有力地支持了国有经济的发展。 2、“大一统”模式的金融体系 从1953年我国开始大规模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以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与此相适应,金融机构也按照苏联的银行模式,建立起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系,这种“大一统”的银行体系模式一直延续到70年代开始改革之际。 在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大一统”的金融体制指挥协调如意,便于政策贯彻,利于全局控制。但问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应有的发挥,管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3、1979年以来金融体系的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金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变革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93年,主要是突破过去那种高度集中型的金融机构体系朝

中国金融体系概述

China’s Financial Sector: Basic Form and Reform Ding Tao June 5, 2005 Content 概述 Overview 金融决策体系的基本框架 Decision Making System 货币政策制定机构 Monetary Policy Agency 政策性银行 Policy Bank 商业银行 Commercial Bank 中国证券市场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WTO与中国金融业 WTO and China’s Financial Sector 概述Overview ?中国施行改革开放政策20多年来,相对于其他许多领域来说,金融业的改革由于其复杂型和敏感性,是相对滞后的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financial sector reform has been lagged behind due to sensitivity and complexity issues. ?中国金融市场具有明显的转轨市场和新兴市场特征 –Financial market is featured as being transitional and innovative. ?银行体系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仍占中国融资结构的90%,直接融资方式亟待发展?90% of the financing is made through indirect financing controlled by banking system, with direct financing lacking. 金融决策体系的基本框架 Decision Making System of China’s Financial Sector ?中国人民银行 ?People’s bank of China ?财政部 ?Ministry of finance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商务部— ?Ministry of commerce

中国金融机构风险案例分析及论述

中国金融机构风险案例分析及论述 随着现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必然就会有一些机构因各类因素而退出商界的舞台。在这里,我仅用两个案例来简单概述一下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原因以及我个人对如何避免此类案例的发生的一些粗浅的建议。 中国首例银行破产案件在1998年在海南发生。谁也不曾料到这家于1995年开业,注册资金为16.77亿元人民币的金融机构会在几年内倒闭,这其中的原因却是值得思考的。可以说一开始这家银行在营运之初势头颇好,1997年,海南发展银行收息率高达90%并且未发生一笔呆滞贷款,与境外银行也建立了良好的代理关系。但是,一年左右的时间,海发行便逐渐走至末路。首先,管理不当应该是导致其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盲目的兼并是海发行破产的最基本因素。199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关闭海口市人民城市信用社等5家违法经营的信用社,并且剩余的29家除了一家可以独自经营之外,债权债务全权由海发行托管。这下子,海发行的股本增长至106亿元,权利增大了,肩上的担子就大了,随之而来,风险也就大大增加。城市信用社向来是以高息来吸引人们的存款,然而信用社却在支付利息时很是吃力,甚至要靠新的储户的存款来支付到期客户的利息。长期下去,入不敷出、资不抵债、不能到期支付债务等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企业的正常运作就会难以维持,最终走向灭亡。然而,海发行接管了28家信用社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利息率,这本应该是很合情合理的。但是,就是由于这一措施的实施,使海发行倒闭的直接原因暴露出来—挤兑。老百姓起初将钱存到信用社里就是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息,有的信用社利息率高达25%。但是海发行接管信用社之后,将利息率下调至7%。那些抱着钱生钱的储户便不再相信这样的银行,致使海发行的信誉度大大受损。由此开始,储户争先恐后的将自己的存款从海发行里取出,这样的局面海发行自然是难以应对的。海发行即便一方面将利率调至18%,也没有人愿意把钱放到这样的银行里了;另一方面,海发行大力向债务人讨债,但是收债并不容易,而且有的债款已经变成一片片的空地。钱从何来?后来海发行所作的一切努力和措施似乎都是徒劳无功的,最终这一商界悲剧还是发生了。银行机构破产,影响是很大的。一般的中小企业的破产,受到影响的是和破产企业有经济往来的几家企业。但是,海发行的破产,影响到的不仅仅诸多企业,还有整个社会。造成这一惨剧的因素,综合了一些资料,我认为有二: 其一,银行盲目兼并利率过高的信用合作社,无法有效的挽救自身有问题的金融机构,造成信誉受损,不良资产过多; 其二,监管不力,发放贷款时没有严格地考察债务人的偿还能力,经营模式不规范,致使无法追回债务,资金亏损。 第二个案例是有关于1998年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破产实例,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的风险防控(上)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的风险防控(上) 王小广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 国家在新一届政府上任之后,一致把防风险放在重要的任务之一(五大任务之一),过去我们是四大任务就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但是现在随着中国经济调整的深入,特别是我们的下行压力越来越大,一些长期累计的风险问题,随着结构性矛盾、体制性矛盾,很大部分会汇集为一定的经济风险,在我们经济运行来讲,就是经济运行的风险。这个风险对我们经济进一步的增长,对我们的结构调整,对我们的改革,都形成了压力,所以我们要把防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一直重视防风险这个事情,因为它是多年累计问题的一个凸显。下面我想就三个方面给大家讲讲我的一些看法。 第一个,今年经济运行的风险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并伴随着风险的集中释放,他表现在哪些方面?要做一个分析。我们大家知道,我们的经济下行压力,是在2012年之后明显的加大的,我们2012年GDP第一次低于8%,我们现在已经持续了现在是第四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四年我们的GDP低于8%,而且应该说是越来越低。所以今年的目标是增长7%左右,这个7%很不容易。所以我们讲三季度的数据可能是低于7%,可能6.8、6.9这么一个水平。经济的速度越低,也就是讲我们的经济活跃度越低,那我们许多的矛盾就会凸显起来。所以前些年也出现了一些局部的风险释放,但是都没有今年这么严重,特别是我们从一些重要的领域,一些地区,还有一些企业来讲,这个风险明显是加大释放的过程。这是我们要做一个分析,就是今年的风险问题,大家有一个梳理。第二个我想讲讲对经济运行风险的一个分类,这是带有一定的理论,就是你怎么看待经济发展特别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风险,这个风险来源是什么地方?我过去做过一些研究,我把我的研究一些看法,一些结论告诉大家,跟大家有机会可以讨论。第三个,对经济运行风险的防控对策。防控对策我会分成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来给大家介绍。所以今天的内容大概分这三大块。一、今年经济运行的特点 我们先讲第一个。今年经济运行的特点,就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伴随着风险的集中释放,这是一个特点。我们讲中国宏观经济2015年经济运行,我认为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分化走势下行,就是我们传统的产业,我个人认为是处在一个深度调整期,我们有一种说法讲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之后,现在这个时间处在一个深度调整期。那中国的经济从我们自身内部来讲,我们的传统行业,包括房地产,包括制造业,包括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要从另外一个分类,就是我们的出口导向的一些产业,都处在一个深度的调整期。当然这个过程也伴随着价格的下跌这个过程。所以我们讲这个我们经济运行,它有这么一个特点。而且这个特点是一个分化的特点,分化的走势特点,然后他跟前几年的分化程度是不一样。我们讲去年、前年都在分化,但是好像全国大家都在调整,但是没有特别严重的问题。像今年就不一样,今年分化的程度加大,那我们讲煤炭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这样的一个高耗能行业,调整力度非常大,甚至我们讲钢铁行业一些,特别是大家都知道工业里面的采掘业,采掘业可以说是全行业的投资负增长,钢铁行业也是投资负增长。然后他的效益大幅下滑。

中国金融体系目前面临五大风险

中国金融体系目前面临五大风险】 9月25日下午,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部务副主席焦瑾璞在首届中国金融稳定论坛上表示,尽管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损失不大,但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有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需要特别警惕个别金融机构的风险,特别是在高增长下的潜在金融风险,要防止个别机构的风险引发系统性风险。第二,中国金融体系头重脚轻的风险较大,特别是缺少微小性型金融机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金融服务空白和金融机构空白。整个金融体系应该是金字塔的,但是现在我们是头重脚轻,这个风险使我们的金融体系结构会不稳定。第三,是监管空白和监管漏洞,特别是对于一些创新性金融产品的监管。对于一些控股公司,包括一些跨业经营的监管问题,有很多监管困难。第四,随着金融的全球化,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转移问题也应值得重视。第五,是科学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运用,特别是一些个别产品创新的擦边球现象,如各种各样的支付卡现象,各种各样的支付体系,这些如何衡量?如果按货币供应的层次来讲,到底是M0还是M1?从商业角度,实际上已经发生了,但是产品又没有兑现,这是第三方支付的风险。(RLH)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胡祖六谈中国金融决策的两大失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不久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的讲话中,回顾了中国在金融危机后刺激政策的必要性及合理性。不过,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执主任胡祖六日前称,在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如下几大风险:第一,错估金融危机后的形势。总体而言,中国政府对于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际形势大局的把握还是非常好的。但是也应该指出,有关决策当局在一定程度上,被所谓的金融危机第二波的论调所误导,对于当时的环境、形势可能估计得过分的严重和悲观,这样导

我国金融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2)

学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院:金融学院 专业:国际金融 作者:付家琦 导师:周华 学号:33 班级:07级国际金融(2)班我国金融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提要 本篇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根据本学期所学内容,阐述本人对金融风险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对金融风险的定义进行介绍,从三个方面介绍金融风险的特质,并分六点分析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二部分,进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策略探究。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例,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分别对这些风险提出了管理策略,进而具体阐述了如何加强和促进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并推广到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策略。 第三部分,进行国家金融风险管理策略探究。根据所学知识,从五个方面对国家金融风险管理问题提出建议。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银行业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主要由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倒闭、充足、改制以及部分企业缺少信用等原因,使得银行难以收回贷款。在随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银行为了避免这样的信用风险,转向大量购买国债。到目前为止,中国银行部门持有的国债高达万亿元人民币以上。2004年,由于石油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上升,以及预期利率上升使得国债价格下降,银行蒙受利率风险带来的损失高达上千亿元人民币。金融风险几乎是作为这个时代的烙印,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正文

一、对金融风险的理解 1. 金融风险的相关概念 金融风险是与金融活动相伴随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受放松管制与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与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下降,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居民甚至国家面临的金融风险日益严重。对金融风险的有效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如何把握机遇、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稳定、使金融活动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金融风险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金融风险的文献可谓不少,但对金融风险的解释却不尽相同。美国经济学家克罗凯特将金融风险定义为:由于价格的不正常波动或大量的背负巨额债务及其结构恶化,使得它们在经济冲击下极为脆弱并可能严重地影响到的正常运行。而数理家和金融学家对金融风险的定义是不同的,后者从统计学的的角度分析,认为金融的就是金融风险。“不确定性”包括盈余的不确定性和亏损的不确定性这两方面内容,否则金融风险在统计学是无法计算的。为便于研究,我们在这里给出金融风险的定义如下:金融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 金融风险的特质 仅限于的融通与经营领域。由于金融风险是的一种特例,因而它只和于特定的领域。 其次,金融风险具有双重性。这是指金融风险既有可能给从事金融的主体带来的机会,也有可能给主体带来损失的机会。因此,它具有动态性和投机性。

中国经济当下出现五大问题思考

我把当下经济出现问题集中在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的问题表面上是个个独立的,但是细细想来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整体,首先把这八个问题提出来: 1、证券市场为什么难涨? 2、商品期货市场为什么犹如抢劫? 3、房地产价格为什么难跌? 4、央行官员为什么谈要放宽通胀目标? 5、通胀上升央行会不会加息? 6、中国为什么坚持购买大量美债? 7、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当下为何猖獗? 8、中国会出戈尔巴乔夫吗? 这8个问题初看起来是散的,但在我眼里却是形散而神不散的,这些问题其实都指向了一个圆点,而要想探究到这个核心确实需要些勇气,所以悟空打妖精的时候是有风险的,一面是穷凶极恶的妖精,一面是唐僧的紧箍咒,自己要有所承担才能揭示真相,因此佛家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所以地狱里就有了地藏王菩萨为佛子们做榜样,无怨无悔地为众生服务,表现了佛家敢于承担的精神。地藏王菩萨还体现出了感天动地的孝义精神,而对于祖国母亲来说,说说心里话也是我们对母亲的一种孝顺方式吧,所以我们笔谈的基础也是基于对母亲的一种热爱。

问题摆出来后就走进了逻辑关系,踏进了一条次序通道,在这个看似杂乱的问题组中,我们应先找到一个逻辑基点,窥到了门径就可以拾阶而上,然后登高泰山,一览众山之小。我首先给这组题先假设一个前提,然后围绕这个前提延伸探讨。假定性的思维方式是研究问题的方法之一,研究问题有时要敢于大胆地假设和严谨地论证,如果在假设的前提下能把上述这组问题贯穿性的一一解答,就说明这个假设的前提基本是正确的。 这个假定性前提就是:权利和资本正将中国引向全盘西化,利益集团已经成为全盘西化的中坚势力,银行体系渐为利益集团所控制,而且这个利益集团与西方势力紧密勾结,试图借助西方势力彻底谋取对中国政治的掌控。带着这个假设,我们下面来探讨这8个问题。 1、中国的证券市场为什么难涨? 国内的上市银行绝大部分都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外资借中国改革之机很顺利地楔入到了中国的金融核心。由于外资占有相当的权益,他们就会为国内银行业的改革划定路线、出谋划策,其中当然包括鼓励中国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个政策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促进经济中短期的快速繁

中国金融体系指标汇总全解

中国金融体系指标汇总全解 金融体系看似简单,但细究起来需要关注的事项纷繁庞杂,业务领域中的微观视角以及研究领域中的宏观视角均需系统化与体系化基础知识的强力支撑,也更需要长期沉淀与积累,才能有所突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金融从业过程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进行融合,并力求使其成为在平常研究中的一个高能助力器,是本文最主要的出发点,期待与诸君共勉。 一、央行体系金融指标维度 (一)货币供应 1、货币发行、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与银行间市场的可交易资金总量 (1)货币发行(一定时期内货币投放量与货币回笼量的轧差数)=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非流通部分)+ M0(流通部分)。 其中,我国公布的货币发行量为央行发行库与出入库轧差数扣减商业银行业务库库存数,在央行的资产负债中有具体体现。 (2)基础货币(货币供应的源头,亦称储备货币)=货币发行量+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

的库存现金+流通中的M0+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基础货币的叫法有很多,如货币基数、货币基础、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从定义来看,基础货币是指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而能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即从央行发行出来的货币。目前我国基础货币余额为31万亿元左右。 央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的数量就能数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央行通过给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购买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或者外汇等方式使商业银行获得了可以放款的大笔资金)。当然商业银行所吸收的流通中现金实际上也是源于央行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过程,货币供应量才能被不断创造出来。需要说明的是,相较于货币供应量涉及到诸多市场主体,因此基础货币对央行而言要更容易控制。 (3)货币乘数(货币扩张倍数或货币扩张系数)=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所谓货币乘数,是指央行扩大或缩小一单位的基础货币之后,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从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储备率;现金漏损率(即对现金的流动性偏好、相当于变相提高了准备金率,如节假日期间对现金需求的大幅增

中国大陆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

中国大陆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图示

中国金融体系里有6个主要实体:人民银行、政府、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投资机构、企业、个人。 一、人民银行。投资人是国家。和其他银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国家银行不已盈利为目地。人民银行是“钱”的源头,可以被称作“lord of the money”。人民银行往市场上投入钱的方法主要是对商业银行“再贴现”及“再贷款”,以及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发行的国债。 二、政府。各级政府和公司一样,需要资金来维持日常运营,也需要投资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政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税务、国企收入、政务收费及债务。政务是行政单位的各种收费如违章停车的罚款。还有一个重要来源是国债和地方债。 三、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本质上也是公司,只不过运营的是钱而不是商品。大家把自己积攒的钱存在银行里,银行把汇总的存款一批批贷款给各个企业,收利息,同时给存款人一点更少的利息。 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投资机构。证券公司(券商)、基金公司在投资预期回报率更高的活动(例如股票、基金等)中发挥巨大作用,而且业务越来越多元化。以证券公司为例,既帮客户下单买股票(经纪),又帮公司上市(投行)、还自己炒炒股票(自营)、再帮富人理理财(资产管理),忙的不亦乐乎。 五、企业。现在才真正说到经济的实体。我们说振兴民族经济,是让企业富起来让个人富起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发达国家经济繁荣的象征和基础。中国的中小企业贡献了65%的GDP,解决了75%城市就业问题。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获取资金的通常方式,是通过创始人的初始资本,和经营企业时产生的盈余利润获取。 运营中需要人手,因此需要招聘员工,这样就解决了城市人口就业问题,当然也需要支付员工薪酬。企业的税务压力很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车船税、各类社会保险费用。这样,企业结余的资金较为有限,想谋求大规模发展,往往需要通过融资的手段。融资时资金可来源于银行贷款、风险投资机构、股票市场

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与挑战重点复习过程

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曹建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 背景: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粗放经济增长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为了救市,中国实施了令世界震惊的积极财政政策和与之相适应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大力扶植为公众不耻的房地产业,放任地方政府以地生财,形成了当今全球最大的资产泡沫。 一、失去民生意义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在中国表现为“挖坑经济”,无关社会净财富的增加 专栏:挖坑理论:凯恩斯在1936年所写的《通论》曾经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挖坑”理论:雇两百人挖坑,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这叫创造就业机会。雇两百人挖坑时,需要发两百个铁锹;当他发铁锹时,生产铁锹的企业开工了,生产钢铁的企业也生产了;当他发铁锹时还得给工人发工资,这时食品消费也都有了。等他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时,还得发两百把铁锹,还得发工资。凯恩斯的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肇始,这只“看得见的手”使西方国家从经济低谷中走了出来,走向繁荣。二战以后,西方所有国家都开始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凯恩斯因此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 专栏:中国建筑平均寿命30年,年产数亿吨垃圾。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而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 (二)当前GDP核算扣减严重不足 专栏:绿色GDP核算推进困难重重:绿色经济GDP的简称。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称可持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20世

金融体系结构

中国金融体系结构特征分析 一、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金融体系优劣 在现代经济社会,金融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20世纪初,熊彼特在他的成名著作《财富增长论》中,着重强调了金融体系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具有资本请求权的银行家或者资本市场,将社会资本通过货币的形式转移到更有利可图的行业中,从而创造出剩余价值。企业家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获得了超额利润,并且提高了社会资源的运用效率,用更有效的方式满足或创造了社会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得到了发展,社会得以繁荣。随着人们对于金融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一般都认为金融具有在不确定条件下,跨时间跨空间调配资源的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两种金融体系的组织模式,一种以银行体系为主导,一种以货币和资本市场为主导。前者的代表为日本和德国,而后者的代表为英国和美国。历年来很多学者都在研究两者金融体系的优势和劣势的比较,但是没有一个明确结论。 (一)从效率和稳健性方面看两种体系的优点 一般认为,以银行体系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具有很多明显的优点:从运行效率的方面看,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能够更好动员储蓄,集中资本进行投资,所以当一个国家在发展的初期,资本比较匮乏的时候,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能够更好地将资本投资于关键的行业,迅速拉动经济发展。从稳健性的方面来看,银行为了自身的利益主动规避经营风险,能够更有效地监督公司管理者的投资行为,评估

公司的财务风险,抑制道德风险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运用信贷政策直接调控宏观经济的冷热程度。所以,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具有更好的稳健性和可调控性。 而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则具有如下优点:从运行效率看,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能够支持更有风险性的创新能力。其原因在于,市场具有更大的分散风险的功能。所以,一般认为,在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更有利于经济后续的发展。从稳健性的方面看,社会储蓄通过市场投资于企业,能够更好地行使公司控制权,或者监督公司的权利。 所以,从运行效率和稳健性的方面来看,以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和以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各有其优势。前者的明显例子为在1953年至1973年的高速发展日本,而后者的例子为在20世纪崛起的美国。 (二)从泡沫和危机的角度看两种体系的缺点 但是,从历史上看,日本在1991年爆发了股市奔溃,经历了“迷失的十年”。而后者,在1929年,爆发了经济危机,并在2008年,爆发了金融危机,从而引起全球性衰退。 从以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和以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发生的危机来看,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抑制金融危机的发生作用有限。我们先来看看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发生的股市和房地产泡沫中,银行一反稳健常态,为房地产投机商和企业发放大量贷款,以追逐高于市场水平的利润,从而助长了整个经济的道德风险。在看待这场危机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关注一下一个特别的方面:政府提供的隐形

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着很多的新问题,尽管经济在复苏,但现在的问题可能制约着中国未来更长时间复苏和进入下一轮稳定增长的状态。从周期上看下一轮增长,应该是2012年到2013年,调整期必须要完成他的任务。 第一,我们过去的繁荣建立在出口高增长和投资高增长之上。这个高增长有一个特点,就是持续的高增长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产能,特别是制造业,很多与房地产相关的制造业,产能非常大。这一次保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把这些落后的产能淘汰,而有时候反而是逆调整,就是技术水平不高的钢材卖不出高价,需求量不大,技术含量高的钢材卖不到好价,没有需求,这就是一个逆调整。 保增长已经产生了某些负面效应,第一个效应就是我们还是继续过度依赖于投资,投资依然带来产能的扩张,产能扩张就会带来麻烦。国家现在重视了,对六个行业进行了结构调整。我认为产能过剩问题,不是明年会显现,而是后年,未来好多年中国最大的一个压迫经济的力量是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问题过去有两个方法解决:一个是出口,一个是投资来消化产品。担心出口这架马车歇下来之后,中国投资增加产能,以后就会很麻烦,就会形成产能过剩危机。所以现在一定要通过调整结构,通过让投资适当的放慢,来减少产能过剩的压力。 第二,资产泡沫问题。2009年的GDP总量增长大概是1.6万亿,我们2009年的信贷增长是10万亿。这就意味着我们信贷扩张的产出效应是很低的,但产生另外一个效应很高,就是资产泡沫,预计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稳定了之后还是会拉高的。过去的八年,2001-2008年,中国信贷总投放量新增的是20.1万亿,同期GDP增长是20.4万亿,有多少信贷创了造多少GDP。2009年我们还是按照多少信贷创造多少GDP,GDP应该增长35%,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增长只有8%。我们实体经济,整个经济对货币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大,并没有10万亿,但我们投放了10万亿。实际可能要6万亿,我们多出了4万亿,多出的4万亿最终的结果不是选择通货膨胀,就是选择资产泡沫,所以资产泡沫对未来发展是很危险的。 第三,国际贸易摩擦集中爆发。也就是中国未来面对的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会非常复杂、非常冲突,摩擦将不断加剧。美国经济增长

我国的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

我国的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面临的金融风险日益复杂,一些潜在风险也陆续出现。如何把握这些潜在的、新的风险,提出合理的对策,对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国民经济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风险,现状,防范对策 一我国金融业的现状 1美元持有及汇率风险 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级债影响波及全球,虽然说中国的金融环境处于不流通的内部环境,但是对中国的影响也将会局部扩展开来。美国为了转嫁次级债的风险,通过不断使美元贬值,降低利率等金融手段,在我国汇率改革后自由浮动的情况下,促使人民币不断升值,自2006年人民币自由浮动制度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达到15%以上,我国因持有美元而导致持有资产的贬值,美元资产通过兑换人民币及购买人民币资产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加大人民币流动过剩,从而产生流动过剩风险导致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2坏账水平高。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比率不断下降,尽管如此,过多地强调这些指标只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投放稀释不良贷款或者收回有利的贷款。实上不良贷款蕴涵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比率仍然偏高。 2.信贷投放过快。应该看到,当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仍然高涨。因为资本、经常账户的双顺差,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进行对冲。从贷款的结构来看,投资的大部分流向许多大型工程和基本建设,中长期贷款比重仍较大。由于长期债券市场的缺乏,潜在的金融风险又集中于银行系统。而银行系统通过发放大量新贷款来稀释不良贷款率的盲目扩张行为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商业银行自身的内控机制欠缺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过快的信贷投放可能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3.流动性问题。当前,长期的流动性问题,是中国金融系统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城乡居民的短期存款,而资金投放却主要是一些大型基本建设项目、政府债券、住房贷款等。这是一种不太合理的金融现象,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中国金融系统的良性发展。 4.房地产带来的金融泡沫。在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外资银行的竞争以及商业化经营的压力,各大银行都在争抢高回报、低风险的客户,而房地产信贷一向被看做优质客户,信贷风险较少,导致银行近年对房地产的贷款额大幅上升。当前比较突出的房地产金融风险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真正自有资金往往不足30%,发展商“出地”、银行“出钱”的情况严重;二是一些分阶段连续开发的大型楼盘过度开发形成风险;三是银行对贷款的监控不力,信贷资金被挪用,从而形成风险;四是房贷、车贷等项目贷款条件放松,消费者违约现象增多,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房地产二级市场不活跃,房产预售、未完工房屋交易预期价格水平上涨,收入预期不合理,都推动了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走高,促进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积聚。这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脱节,如果不加以控制,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5. 信用体制不健全,金融体系透明度不高 尽管2002年我国颁布了银行业新的信息披露准则,2004年所有银行都须报送按五级标准划分的贷款,信息披露水平和行业透明度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我国

中国经济面临的四大风险。

祝宝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胀压力并存 12月22日,由上海证券报社主办的“2011中国理财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在出席此次论坛时表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经济下行和通货膨胀压力共存的局面。 祝宝良指出,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因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当前世界经济环境;其次是国内经济面临的短期问题、长期问题以及未来的风险;第三是为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和政府换届创造条件。他认为中国经济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风险与世界经济的稳定程度有关,如果世界经济形势继续恶化,有可能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如果政府能够将经济关系理顺,维持经济的稳定,明年的经济发展能够维持。 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对于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祝宝良认为目前国际经济学家的观点太过乐观,在今年8月份美国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此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之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缓慢程度远远超出了预期。他指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估计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世界经济不会出现严重的衰退,但是世界经济的复苏也不容乐观。 祝宝良表示,目前世界的各个国家都在依靠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但目前货币政策的作用已经不是很大。对于影响世界经济的主要因素即美欧经济的恢复,他认为目前欧洲经济的问题已经演变成政治问题,未来发展无法判断,而美国经济不会继续出现衰退,但是增长速度会相当缓慢。 对于美国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他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美国的个人消费率或者储蓄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今年10月份一直在下降,降到4%,储蓄率降到4%意味着美国的消费没有很高的增长。其次,明年是美国的大选年,由于美国的两党是完全对立的,因此在明年大选结束以前,美国经济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只有在大选结束以后,才会坐下来谈一谈美国经济究竟应该怎么发展,在这中间可能会适当地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会带来问题。 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出口、投资和消费等“三驾马车”,从这个三方面分析,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首先从出口来看,祝宝良指出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中国的出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而从国内实体经济来看,目前国内企业利润开始下降,今年1—10月增长25.3%,10月份当月的增长则为12.5%。投资增长也开始减慢。而从内需来看,目前消费热点不多,汽车、住房消费减慢。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节能减排压力加大。“节能减排要达到目标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工业生产率降下来。”祝宝良表示。而目前我国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不降反升。此外,中国还面临着就业压力,由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加大。目前融资成本高企,导致实体部门利润转移为虚拟部门利润;同时中国还存在下游产业利润转移到上游产业,采掘工业、房地产、劳动力成本上升,小微企业利润转移到大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乱集资、高利贷等问题。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国际审计学院2011级审计二班刘懿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总体呈向前趋势,但仍有诸多问题,诸多阻碍,若要论述我国金融体系现状,必要从原因纠起,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外部环境 较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形成起步较晚,许多机构至今仍处于转型阶段,一些在国际组织中的应有权利也因为战争以及国家内部原因遭到极为大幅度的推迟,或者不能获得平等的待遇。 以下的例子足以说明这种情况。 国际清算银行创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就是1918年左右,而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才得以进入该组织发光发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本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但由于美国等少数国家的阻挠,直到1980年4月才恢复了代表权的决定,在开始只有2.22%的投票权,经过27年的发展,中国经过增资和认购数额的调整,2007年上升至3.72%,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名列第三,可喜可贺,而美国今年来的投票值大概稳定在17%左右,也可想而知美国在当年阻挠中国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是有一定的力度的。 世界银行(WB)主要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的优惠贷款,在某种程度上,世界银行是国家借款的一个比较方便快捷的途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1999年7月起,被世界银行判定已接近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不再对我国提供优惠的软贷款(软贷款指的是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项目资本金的50%。贷款期限为25年,其中宽限期5年。贷款利率比其他商业银行同期利率下浮10%。贷款方式主要是与各级政府合作选项、建立相应融资平台和发放贷款,并由各级财政对项目实行还款担保)。我本人并不认为我国经纪水平在20世纪末就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许同当时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强硬表现有关,不知是国际组织出现错觉还是借题发挥。 各大国际金融机构在发展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诸如,组织商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