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Design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桩基础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目的

利用所学基础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完成一个较完整的基础设计与计算过程,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2、课程设计建议

在复习本学期课程理论知识后,收集并阅读相关设计规范和参考书后进行本课程设计任务。

二、课程设计设计资料

1、工程设计概况

西安市未央区拟建一栋15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其场地位于临街地块居中部位,无其它邻近建筑物,地层层位稳定,场地地质剖面及桩基计算指标见工程地质资料。试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3)柱的截面尺寸为:450mm×600mm;

(4)承台底面埋深:d=2.0m(也可自行按规范要求选定);

(5)根据地质资料以及上部荷载情况,自行选择桩型、桩径和桩长;

(6)桩的类型:预制桩或者灌注桩(自行斟酌设定);

(7)沉桩方式:静压或者打入(自行斟酌设定)。

(8)方案要求尽量先选择以粉质粘土为持力层,若不满足要求,再行选择卵石或岩石层作为持力层,并作简要对比说明。

2、荷载情况

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力F=(8300-10n)kN,

弯矩M x=(80+2n)kN·m,M y=(750-n)kN。

注:M x、M y分别为沿柱截面短边和长边方向作用;n为学生学号最后两位数。

3、工程地质资料

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性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地质剖面与桩基计算指标见表1,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为2.2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地下水无腐蚀性。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

(1)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2)确定桩数,桩的平面布置,承台平面尺寸,单桩承载力验算;

(3)若必要,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4)桩身结构设计及验算;

(5)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

(6)桩及承台施工图设计:包括桩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承台配筋图、节点详图和必要的施工说明;

(7)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设计成果,设计如有雷同,相关人员课程设计成绩一律为零。

表1 地质剖面与桩基计算指标

四、设计成果及提交

(1)计算说明书:

计算说明书全部采用手写,一律用A4幅面;

装订顺序:封面(须注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目录、设计任务书,计算说明书;

(2)桩基础施工图:建议图纸采用A3幅面,手工或CAD绘制均可,表达要清楚,施工图(图纸折叠成A4大小)。

五、建议的设计步骤及涵盖内容

(1)列出设计资料(包括上部结构资料、建筑场地资料);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和承台埋深;

(3)确定单桩机选承载力标准值;

(4)确定桩数和承载底面尺寸;

(5)确定群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6)桩基中单桩荷载验算;

(7)桩基软弱下卧层验算(若不须验算桩基软弱下卧层,建议另行设定条件自行练习);

(8)承台设计(包括柱对承台以及角桩对承台的冲切计算、承台斜截面抗剪验算及承台配筋等)。

六、参考文献

(1)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JGJ 94-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3)刘昌辉, 时红莲编著. 基础工程学[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5

(4)刘大鹏, 尤晓暐主编. 基础工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5)周景星, 李广信, 虞石民等编著. 基础工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6)朱炳寅, 娄宇, 杨琦编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7)王成华. 基础工程学[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

(8)陈希哲. 土力学地基基础[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9)李克钏. 基础工程[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10)王广月, 王盛桂, 付志前编著. 地基基础工程[M]. 北京: 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11)曾巧玲, 崔余江, 陈文化等主编. 基础工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12)顾晓鲁, 钱鸿缙, 刘惠珊等主编. 地基与基础[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13)赵明华. 基础工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4)金喜平, 邓庆阳主编. 基础工程[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 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桩基础设计 一、设计资料 1、某建筑场地在钻孔揭示深度内共有6个土层,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见表1。土层稳定混合水位深为地面下1.0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作用在柱底即承台顶面): kN V k 3200=,kNm M k 400=,H = 50kN ; 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 ; 承台底面埋深:d=1.5m 。 2、根据地质资料,以第4层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3、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kPa f c 9600=,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为kPa f t 1100=,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钢筋强度设计值2/300mm N f y =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JG94-2008)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按照持力层埋深确定桩长,按照长径比40-60确定桩截面尺寸; 2、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和特征值; 3、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图; 4、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 5、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6、承台结构计算; 7、承台施工图设计:包括桩的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和必要的图纸说明; 8、需要提交的报告:任务书、计算书和桩基础施工图。 注:1、计算书打印,按照A4页面,上下左右页边距设置为2.0cm ,字体采用宋小四号 2、图纸采用3号图幅,图纸说明即为图中的说明 3、任务书、计算书和桩基础施工图装订成一册 4、将电子稿按班打包交上来,每人的电子稿名称按照学号+姓名命名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名称:桩基础设计 姓名:文嘉毅 班级:051124 学号:20121002798 指导老师:黄生根

桩基础设计题 高层框架结构(二级建筑)的某柱截面尺寸为1250×850mm ,该柱传递至基础顶面的荷载为:F=9200kN ,M=410kN?m ,H=300kN ,采用6-8根φ800的水下钻孔灌注桩组成柱下独立桩基础,设地面标高为±0.00m,承台底标高控制在-2.00m ,地面以下各土层分布及设计参数见附表,试设计该柱下独立桩基础。 设计计算内容: 1.确定桩端持力层,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 2.确定桩中心间距及承台平面尺寸; 3.计算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及各桩顶荷载设计值N,验算基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基桩水平承载力R Ha并验算; 4.确定单桩配筋量; 5.承台设计计算; 湿 重 度 kN/m3

设计内容 一.确定桩端持力层,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 Q 1.确定桩端持力层及桩长 根据设计要求可知,桩的直径d =800mm 。 根据土层分布资料,选择层厚为4.5m 的层⑧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规定,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 。因此初步确定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2m 。则桩长l 为: l =4.3+3.8+2.8+2.3+4.4+3.0+2.5+2.9+5.7+0.8+2-2=32.5m 2.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因为直径800mm 的桩属于大直径桩,所以可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的经验公式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 Q : pk uk sk pk sik i p si p Q Q Q u q l q A =+=ψ+ψ∑ (1-1) 其中桩的周长u =d π=2.513m ;桩端面积p A =2/4d π=0.503㎡;si ψ、p ψ为别为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si ψ=() 1/5 0.8/d =1, p ψ=()1/5 0.8/D =1。 根据所给土层及参数,计算uk Q : uk Q =2.513×1×[23×(4.3-2)+20×3.8+28×2.8+40×2.3+28×4.4+48 ×3.0+66×2.5+ 58×2.9+60×5.7+52×0.8+60×2]+1×710×0.503=3883.6kN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 Q 后,再按下式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

目 录 一、已知技术参数和条件 ................................... 1 1.1、地质与水文资料 ................................... 1 1.2、桩、墩尺寸与材料 ................................. 1 1.3、荷载情况 ......................................... 1 二、任务和要求 ........................................... 2 三、计算 ................................................. 3 3.1、桩长的计算 ....................................... 3 3.2、桩的内力计算 ..................................... 4 3.2.1确定桩的计算宽度b1 ........................... 4 3.2.2计算桩的变形系数 ............................ 4 3.2.3计算墩柱顶外力i i i M Q P 、、及局部冲刷线处桩上外力 00M Q P 、、 (4) 3.2.5局部冲刷线以下深度z 处横向土抗力zx P 计算 ....... 6 3.2.6桩身配筋计算及桩身材料截面强度验算 ............ 7 3.2.7柱顶纵向水平位移计算 ......................... 9 四、参考资料和现有基础条件(包括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等) 10 致谢 . (1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某多层住宅小区基础工程设计院(系):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2013级土木工程1班 学生姓名:**** 学号:13031**** 指导教师:任杰 2016年5月3日至2016年6月7日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某建筑工地桩基础工程设计 一、基本设计资料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地,拟建高层建筑小区,地基基础采用桩基础,拟建小区面积长400m,宽300m。建筑物结构传至柱下端的荷载组合为:荷载标准组合,竖向荷载F k=3000KN,弯矩M k=200KN*m,荷载准永久组合,竖向荷载F Q=2000KN,弯矩M k=150KN*m,荷载基本组合,竖向荷载F=4000KN,弯矩M=300KN*m。桩径选择在0.5~1.2m之间取值,承台埋深2m。 2.地勘资料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 根据钻探揭露情况及上述试验统计成果,并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评价见下表,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以下5m处。 3.主要材料

混凝土:材料自选。 钢筋:主筋用HRB335,其它的自选。 4.计算方法 极限状态设计法(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5.设计依据与参考资料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基础工程》教材; 4)提供的技术资料; 二、选择桩型、桩长 采用直径为800mm、长为1+1+4+1-2+0.2+0.1=5.3m的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用C30,钢筋主筋采用HRB345,其他HPB300,经查表得fc=14.3N/mm2, ft=1.43N/mm2;fy=fy’=300N/mm2。初选第五层(强风化泥岩)作为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得小于0.2d=0.16m,同时不小于0.2m,所以实际取0.2米;初选承台底面埋深2m,桩顶嵌入承台不宜小于50mm,取0.1m。 三、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1.根据桩身材料确定,初选配筋率ρ=0.4%,ψc=0.8,计算得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样本

一设计题目 高层框架结构( 二级建筑) 的某柱截面尺寸为1000×800mm , 该柱传递至基础顶面的荷载为: F=9000kN , M=380kN?m , H=320kN , 采用6-8根φ600-φ800的水下钻孔灌注桩组成柱下独立桩基础, 设地面标高为±0.00m, 承台底标高控制在-1.70m , 地面以下各土层分布及设计参数见附表, 试设计该柱下独立桩基础。 设计计算内容: 1.确定桩端持力层, 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 2.确定桩中心间距及承台平面尺寸; 3.计算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及各桩顶荷载设计值N, 验算基桩竖向承载力; 计算基桩水平承载力R Ha并验算; 4.确定单桩配筋量; 5.承台设计计算; 6.绘制桩基结构图。

二 设计内容 一、.确定持力层 根据地质条件, 以层⑧粉质粘土为桩支持力层。采用φ700的水下钻孔灌注桩。对于黏土, 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宜小于2d=1.6m.取桩尖进入持力层厚度 2.2m,桩长33m,承台底面埋深1.7m 。 二、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 由《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 》式 5.3.5 uk sk pk sik i pk =Q =u q l q P Q Q A ++∑ 进行试算, 桩周长 0.80.5u m π== 桩横截面积 2 2 0.80.54p mm A π==

计算得: 2.5[23(4.3 1.7)20 3.828 2.840 2.348 3.0 uk Q =??-+?+?+?+? 66 2.558 2.9_60 5.7520.8 2.260]0.5700?+?+?+?+?+? =3555.5+350 =3905.5KN 三、 确定桩中心间距及承台平面尺寸 由《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 》表3.3.3-1知桩的最小中心间距为3.0d=2.4m 。先取桩数为6, 由于柱下桩基, 等距离排列, 桩在平面采用行列式布置, 中心间距3~4(3~4)0.8 2.4~3.2a d m S ≥=?=。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的距离为1d=0.8m 。此时承台边缘至桩边缘的距离为400mm,符合规范要求( 承台宽度不宜小于500mm,承台边缘距边桩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桩的直径, 且边缘挑出部分不应小于150mm) .承台平面尺寸为8.0 4.8m m ?.具体承台桩位布置如下: 承台桩位布置图( 单位:cm)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说明书 二零一三年六月 土木工程

某框架结构条形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威海近郊五层两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当于七层以上民用建筑),车间有三排柱,柱截面尺寸为400×600mm2,平面图如图1。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载特征值如表1,弯矩作用于跨度方向。室内外高差0.30m。 图1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图 表1 荷载效应特征值 二、地质资料 1.综合地质柱状图如表2,地下水位在细砂层底,标准冻深为2m; 2.冻胀类别为冻胀。

表2 综合地质柱状图 三、设计要求 1.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计算该条形基础相邻两柱的沉降差; 3.绘制基础平面图(局部),基础剖面图,配筋图。 四、设计步骤 1.考虑冻胀因素影响确定基础埋深; 2.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修正; 3.计算基础底面尺寸,确定基础构造高度; 4.计算条形基础相邻两柱的沉降差; 5.按倒梁法计算梁纵向内力,并进行结构设计; 6.计算基础的横向配筋及翼缘高度; 7.绘制施工图。

五、工作量 1. 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 计算该条形基础相邻两柱的沉降差; 3. 完成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4. 完成铅笔绘制2号施工图一张; 5. 配合教师安排进行答辩。 六、内力计算 (一) 确定基础埋深 根据地质资料进入土层1.2m 为粘土层,其基本承载力特征值为147kPa ak f =,可知其为最优持力层,基础进入持力层大于30cm 。又有考虑冻胀因素的影响,根据规范可知,其设计冻深d z 应按下式计算:0 2.0 1.00.90.95 1.71m ...zs zw ze d z z ψψψ=???==,基础 埋深应在设计冻深以下,据此可初步确定基础埋深为2.3m 。根据基础埋深 2.3m>0.5m d =需进行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深度修正,持力层为黄褐色粘性土层。液性指数 2618 0.50.853418 p L L p w w I w w --= = =<--,又0.70.85 e =<,查表可得,承载力修正系数0.3, 1.6b d ηη==,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m γ= 317 1.2190.8 17.8kN/m 2.0 ?+?=, 条形基础的基础埋深一般自室内底面算起,室内外高差为0.3m ,取 2.30.3 2.6m d =+=, 则可得修正值为:(0.5)147 1.617.8(2.60.5)206.81kPa a ak d m f f d ηγ=+-=+??-=。 (二) 确定基础梁的高度、长度和外伸尺寸 根据规范要求,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应该取为柱距的1/81/4倍 ,又有此处柱距取为6500mm ,故可得到基础梁的高度(1/81/4)6200(7751550)mm h =?=,取 1500mm h =,即为 1.5m h =。根据构造要求,条形基础端部外伸长度应为边跨跨距的1/41/3倍,故考虑到柱端存在弯矩及其方向,可以得到基础端部左侧延伸 1(1/4 1/3)(1/41/3)6200(1550 2067)m m l l ==?=,取1 2.0m l =。计算简图如图 2所示: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汇本

一设计题目 高层框架结构(二级建筑)的某柱截面尺寸为1000×800mm ,该柱传递至基础顶面的荷载为:F=9000kN ,M=380kN?m ,H=320kN ,采用6-8根φ600-φ800的水下钻孔灌注桩组成柱下独立桩基础,设地面标高为±0.00m,承台底标高控制在-1.70m ,地面以下各土层分布及设计参数见附表,试设计该柱下独立桩基础。 设计计算容: 1.确定桩端持力层,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 2.确定桩中心间距及承台平面尺寸; 3.计算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及各桩顶荷载设计值N,验算基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基桩水平承载力R Ha并验算; 4.确定单桩配筋量; 5.承台设计计算;

二 设计容 一、.确定持力层 根据地质条件,以层⑧粉质粘土为桩支持力层。采用φ700的水下 钻孔灌注桩。对于黏土,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宜小于2d=1.6m.取桩尖进入持力层厚度2.2m,桩长33m,承台底面埋深1.7m 。 二、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 由《建筑桩基础技术规JGJ94-2008》式 5.3.5 uk sk pk sik i pk =Q =u q l q P Q Q A ++∑ 进行试算, 桩周长 0.80.5u m π== 桩横截面积 2 2 0.80.54p mm A π== 计算得: 2.5[23(4.3 1.7)20 3.828 2.840 2.348 3.0 uk Q =??-+?+?+?+? 66 2.558 2.9_60 5.7520.8 2.260]0.5700?+?+?+?+?+?

=3555.5+350 =3905.5KN 三、确定桩中心间距及承台平面尺寸 由《建筑桩基础技术规JGJ94-2008》表3.3.3-1知桩的最小中心间距为3.0d=2.4m 。先取桩数为6,由于柱下桩基,等距离排列,桩在平面采用行列式布置,中心间距3~4(3~4)0.8 2.4~3.2a d m S ≥=?=。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的距离为1d=0.8m 。此时承台边缘至桩边缘的距离为400mm,符合规要求(承台宽度不宜小于500mm,承台边缘距边桩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桩的直径,且边缘挑出部分不应小于150mm ).承台平面尺寸为8.0 4.8m m ?.具体承台桩位布置如下: 承台桩位布置图(单位:cm ) 四、计算复合基桩承载力R 和各桩顶荷载设计值N ,并验算 (一)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a R =1K uk Q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 1 设计资料 (1) 1.1 上部结构资料 (1) 1.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 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2) 2.1 桩型 (2) 2.2 桩长 (2) 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3) 3.1 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 (3) 4 桩数和平面布置的确定 (4) 4.1 荷载组合 (4) 4.2 初步估算桩数 (4) 4.2 初选承台尺寸 (4) 5 桩顶作用验算 (5) 6 软弱下卧层验算 (6) 7 桩基础沉降验算 (7) 7.1计算沉降量 (7) 7.2 确定沉降经验系数 (9) 8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10) 8.1单点起吊 (10) 8.2桩身强度验算 (11) 9 承台设计 (12) 9.1柱对承台的冲切(冲切锥内无桩体) (12) 9.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2) 9.3 斜截面抗剪验算 (13) 9.3 斜截面抗剪验算 (13) 10 参考文献 (15)

柱下独立承台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设计 1 设计资料 1.1 上部结构资料 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十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上部结构传至柱底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荷载如下: 竖向力:4500kN,弯矩:50 kN m,水平力:30kN 拟采用预制桩基础,预制桩截面直径为500mm。 1.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不考虑承台效应。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1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表

基础工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设计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年级:2009级 姓名:李涛 学号:149 指导教师:李文广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2011 年12 月15 日

目录 1、柱下独立基础设计资料 2、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设计材料 基础埋置深度选择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基底净反力的计算 基础高度的确定 抗剪验算 抗冲切验算 地基沉降计算 配筋计算 3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4《规范》法计算沉降量 5地基稳定性验算 5 参考文献 6设计说明 附录基础施工图

一、基础设计资料 2号题 B 轴柱底荷载: ①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N F k 1615=,m KN M k ?=125,KN V k 60=; ②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N F 2099.5=,m KN M ?=162.5,KN V 78=。 持力层选用4号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240=ak f 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 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C25混凝土,HPB235钢筋,预估基础高度m 。 2.基础埋深选择:根据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 第一层土:杂填土,厚m ,含部分建筑垃圾; 第二层土:粉质粘土,厚m ,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 = 130kPa 第三层土:粘土,厚m ,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 = 180kPa 第四层土:全风化砂质泥岩,厚m ,承载力特征值 ak f = 240kPa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m 。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m ,本设计取第三层土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m 3.75.15.02.15.0=+++。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附施工图)

一、设计资料 1. 场地工程地质资料:见图1和表1 图表 1场地土层分布 表1 各层土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指标 2. 柱端传至承台顶面处的荷载(设计值)为:轴力F =6000+50×13=6650(kN ),弯矩M =600+50×13=1250(kN·m ),剪力V =200-50×13=450(kN )(其中,M 、V 沿柱截面长边方向作用。 3. 柱底面标高:-0.5m 4. 柱截面:600×540mm 2 5. 桩基安全等级:二级 6.序号:13 二、设计步骤 1. 持力层选择 因桩基荷载较大,选择坚硬的粘土层作为持力层。 2. 桩型选择 选用400mm ×400mm 预制桩(静压沉桩),施工方便,质量易得到保证。承台顶标高为-0.50m ,先初步确定承台厚度为1500mm ,即承台埋深为-2.00m 。承台分两阶。初步确定桩全长11.00m ,打入坚硬土层2.0m ,桩的有效长度为10.9m 。桩身先按构造配筋,主筋为 土层名称 含水量 w (%) 重度 γ (kN/m 3 ) 比重 d s 液限 w L (%) 塑限 w P (%) 内聚力 c (kPa) 内摩擦 角 φ (度) 压缩模量E S1-2 (MPa) 承载力 f ak (kPa) 杂填土 16.0 灰色淤泥质土 38.2 18.5 2.73 38.2 18.4 10 5 3.54 60 灰黄色粘性土 6.7 19.6 2.71 32.7 17.7 18 20 7.0 220 黑色淤泥质土 30.1 18.9 2.73 42.0 18.9 12 14 4.65 100

HRB335级,箍筋:中段为200@8φ,两端为50@8φ,其他部分为100@8φ,预制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桩顶布置3层钢筋网片。 3. 选确定单桩承载力 由于10 1 6650/450<,故无需计算水平承载力。 按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承载力,灰色淤泥质土层q sik =25kPa ;灰色粘性土层q sik =1000kPa ,q pk =5000kPa 。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N A q l q u Q Q Q p pk i sik pk sk uk 14764.05000)21009.825(445.02=?+?+???=+=+=∑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kN R a 7382/1210==。 4. 初步确定桩数 因桩基承受弯矩和剪力作用,属偏心受压状态,不考虑承台效应,暂按a k k R G F n +? =μ估算桩数,取系数1.1=μ。需考虑承台及承台上填土重,设承台平面尺寸为2 40004000mm ?填土及承台的平均重度取20kN/m 3。 承台及承台上填土重为:G k =4×4×2.0×20=640kN 92.8605 640 49261.1=+?=+? =a k k R G F n μ,取9=n 根。 5. 桩平面布置 由于采用挤土桩,其间距不宜过密,桩的最小中心间距不小于3.5d ,先暂按已假设的承台 尺寸布置3排,每排3根桩,即桩的纵向中心间距为1500mm ,横向中心间距为1500mm ,桩外缘承台挑出部分纵向为300mm ,横向为300mm 。以上假设均符合构造要求。 6. 桩顶作用效应验算 先将承台先将承台顶面荷载换算成作用于承台底面的荷载,由于承台厚度h=1500mm 及桩顶需嵌入承台0.10m ,故承台有效厚度h 0=1400mm 。 承台底面总弯矩m kN h H M M k k yk ?=?-=?+=4275.13339261 按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的公式计算各桩竖向力: kN x x M n G F N i i yk k k k 4.6475.165 .1427947449262 21=??++=++=∑ kN x x M n G F N i i yk k k k 6.5525.165.1427947449262 21=??-+=++=∑ kN n G F N k k k 6009 474 49263=+=+= 各桩顶竖向力:最大值kN N k 4.6471=,最小值kN N k 6.5522=。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西南交通大学岩土工程教研室

目录 1 前言 (1) 1.1 地基基础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1) 1.2 地基基础的设计内容 (2) 1.3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 2 设计题目之一——某单层厂房柱下基础设计 (4) 2.1 设计任务 (4) 2.2 设计资料 (4) 2.2.1 工程概况 (4) 2.2.2 地勘资料 (6) 2.2.3 设计荷载 (11) 3 设计题目之二——某铁路桥梁桥墩基础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设计荷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南 (17) 4.1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17) 4.2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章节划分和内容组织 (17) 4.3 设计和计算方法 (18) 4.3.1 概述部分 (18) 4.3.2 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 (19) 4.3.3 技术设计(或详细设计) (21) 4.3.4 施工方案 (24) 规范及参考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例题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开题日期:2014年5月26 日完成日期:2014年 6 月 1 日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步骤、方法及具体的计算过程,并逐步培养从事基础工程浅基础的设计能力。 二、设计内容 (一)设计题目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二)设计内容 1、确定基础埋深; 2、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3、验算地基变形; 4、基础结构设计:拟定基础剖面尺寸,进行内力分析、强度验算和配筋设计,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 5、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立面图及配筋图。 三、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资料 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号土层填土:厚约0.5 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厚1.2 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 kpa; ③号土层黏土:厚1.5 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 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 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 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 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 4、水文资料为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 m。 5、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见图1,图中仅画出了1-6列柱子,其余7-10列柱子和4-1列柱子对称。 图1 柱网平面图 地 层 代 号 土的名称 天然地基土 重度 (γ) 孔隙 比 (e) 黏聚 力 (c) 内摩 擦角 (Φ) 压缩 系数 ( a1-2) 压缩 模量 (E s) 抗压 强度 (f rk) 承载力 特征值 (f ak)kN/m3KPa度1 MPa MPa MPa KPa ①杂填土18 ②粉质粘土20 0.65 34 13 0.20 10.0 130 ③粘土19.4 0.58 25 23 0.22 8.2 180 ④ 全风化 砂质泥岩 21 22 30 0.8 240 ⑤ 强风化 砂质泥岩 22 20 25 3.0 300 ⑥ 中风化 砂质泥岩 24 15 40 4.0 62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工程资料 二.确定桩基持力层 三.确定桩的类型及承台底面标高 四.选择桩材.桩径.桩长 五.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六.确定桩数及其排列.初拟承台埋深及轮廓尺寸七.确定群桩基础承载力及桩基础沉降计算八.桩身结构计算及配筋 九.承台结构验算 (1)承台抗冲切承载力验算 (2)角桩的冲切验算 (3)承台抗剪验算 (4)承台抗弯验算与配筋计算

一. 工程资料 1. 某办公大楼基础设计,其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图及柱底荷载见下图。 设计以轴线○B上的荷载进行设计计算 预制桩桩端承载能力标准值

建筑地基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二.确定桩基持力层 根据荷载和地质条件,第一层为淤泥强度不够,第二.三层分别为粉质粘土和中砂,且比较厚,而第四层为卵石强度和深度均比较理想,所以将第4层卵石为桩端持力层。 三.确定桩的类型及承台底面标高 (1)选择桩型 因为框架结构跨度大,而且柱底荷载大,不宜采用浅基础。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及场地周围条件,选择桩基础。因钻孔灌注桩泥水排泄不便,为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用混凝土预制桩,这样能够较好的保证桩的质量,并减小不均匀沉降,截面形状采用正方形,边长b=400mm。 (2)确定承台底面标高 由工程资料可以知,一年最高地下水位为49.00m,孔口标高为50.00m.最高地下水位距离孔口标高为 1.0m,为使地下水对承台无影响,所以选择承台顶面距离地下水位2.00m,因此承台底面标高为47.00m,承台采用C25级混凝土,fc=11.9N/mm2,ft=1.27N/mm2,承台混凝土厚度为 1.00m,承台底面埋深为d=4.00m。 四.选择桩材,桩径,桩长 (1)桩身材料:混凝土,C30级,fc=14.3N/mm2; (2)桩径:桩径取b=400mm; (3)桩长:选择桩端持力层为卵石,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 1.0m(>1d),桩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条形基础)2016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时间:2018.06.11. 至2018.06.20

格式说明(打印版格式,手写版不做要求) (1)任务书三项的内容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2)目录(黑体,四号,居中,中间空四格),内容自动生成,宋体小四号。 (3)章的标题用四号黑体加粗(居中排)。 (4)章以下的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粗(顶格排)。 (5)正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段落两端对齐,每个段落首行缩进两个字。 (6)图和表中文字用五号宋体,图名和表名分别置于图的下方和表的上方,用五号宋体(居中排)。(7)页眉中的文字采用五号宋体,居中排。页眉统一为:武汉工程大学本科课程设计。 (8)页码:封面、扉页不占页码;目录采用希腊字母Ⅰ、Ⅱ、Ⅲ…排列,正文采用阿拉伯数字1、2、3…排列;页码位于页脚,居中位置。 (9)标题编号应统一,如:第一章,1,1.1,……;论文中的表、图和公式按章编号,如:表1.1、表1.2……;图1.2、图1.2……;公式(1.1)、公式(1.2)。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设计条件 某办公大楼基础拟采用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有关设计条件和资料如下: 1、结构平面尺寸及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荷载如附图1所示; 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3、材料:C20或C25混凝土,基础梁内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或HRB400级,基础板钢筋及箍筋用HPB300或HRB335级。 2、设计说明书内容及要求 1、确定基础结构布置方案; 2、在结构布置方案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基础梁内力计算模式; 3、基础梁、板内力计算及截面配筋设计; 4、写出完整的计算书,字迹要工整美观,并用钢笔写或打印,插图可用铅笔画。设计计算应符合现行有关规范规定; 5、每个学生完成1号图纸1张的基础施工图绘图工作量,内容有: (1)基础平面布置图; (2)基础梁、板配筋图。 6、施工图应与计算书的内容相符合,构造合理,便于施工。 7、施工图计算机或手绘完成,字宜用仿宋字体,线形、尺寸标注方法、图例等均应符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和《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Design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桩基础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目的 利用所学基础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完成一个较完整的基础设计与计算过程,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2、课程设计建议 在复习本学期课程理论知识后,收集并阅读相关设计规范和参考书后进行本课程设计任务。 二、课程设计设计资料 1、工程设计概况 某城市新区拟建一栋15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其场地位于临街地块居中部位,无其它邻近建筑物,地层层位稳定,场地地质剖面及桩基计算指标见工程地质资料。试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3)柱的截面尺寸为:450mm×600mm; (4)承台底面埋深:d=2.0m(也可自行按规范要求选定); (5)根据地质资料以及上部荷载情况,自行选择桩型、桩径和桩长; (6)桩基沉降量容许值:[s]= 200mm或查相关规范确定; (7)桩的类型:预制桩或者灌注桩(自行斟酌设定); (8)沉桩方式:静压或者打入(自行斟酌设定)。 (9)方案要求尽量先选择以粉质粘土为持力层,若不满足要求,再行选择卵石或岩石层作为持力层,并作简要对比说明。 2、荷载情况 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力F=(8300-10n)kN,弯矩M x=(80+2n)kN·m,M y=(750-n)kN。(其中,M x、M y分别为沿柱截面短边和长边方向作用;n为学生学号最后两位数)。 3、工程地质资料 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性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地质剖面与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资料 1、地质及水文 (1)河床土质:从地面(河床)至标高32.5m为软塑粘土,以下为密实粗砂,深度达30米。 (2)水文:地面(河床)标高为40.5m,一般冲刷线标高为38.5m,最大冲刷线为35.2m,常水位42.5m。 2、土质指标 表1 土质指标 规范规定:钻(挖)孔灌注的摩擦桩中心距不得小于2.5倍成孔直径, 所以取: 承台尺寸:7.0m×5.0m×2.0m。 (1)拟定采用四根桩,设计直径为1.0m。 (2)桩身及承台混凝土用20号,其受压弹性模量E h =2.6×104Mpa。 (3)平面布置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平面布置图 4、荷载情况 (1)上部为等跨25m的预应力梁桥,混凝土桥墩,承台顶面上纵桥向荷载为: 恒载及一孔活载时: ∑N=6103.4KN ∑H=310.25KN(制动力及风力) ∑M=4123.6KN(竖直力偏心、制动力、风力等引起的弯矩)

恒载及二孔活载时 ∑N=6503.24KN (2)桩(直径 1.0m )自重每延米为 78.11154 )0.1(2 =??= πq KN/m (已扣除浮力) (3) 故,作用在承台底面中心的荷载力为: ∑N=6103.4+(7.0×5.0×2.0×25)=7853.4 KN ∑H=310.25KN ∑M=4123.6+310.25×2.0=4744.1KN ?M 恒载及二孔活载时: ∑N=6503.24+(7.0×5.0×2.0×25)=8253.24KN (4)则拟定桩基础采用冲抓钻孔灌注桩基础,为摩擦桩。 二、 单桩容许承载力的确定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中确定单桩容许承载力的经验公式初步反算桩的长度,设该桩埋入最大冲刷线以下深度为h ,一般冲刷线以下深度为h 3,则: N h =[P]=2 1U ∑i i l τ +λm 0 A{[σ0]+K 2γ2(h 3-3)} 当两跨活载时: N h = 424.8253 + (38.5-35.2) ×11.78 +2 1 ×11.78h (kN) =2102.18 + 5.89h (kN) 计算[P]时取以下数据: 桩的设计桩径为1.0m ,冲抓锥成孔直径为1.15m , U=π×1.15=3.61m ,A=π×1.02/4=0.785㎡ , λ=0.70 , m 0=0.8 , K 2=6.0 ,[σ0]=550kpa Υ2= 7 .2812 )]5.322.35([12)5.325.40(-+?--+?-h h =h h ++3.5126.63 (kN/㎡) (已扣除浮力) τ1=30kpa , τ2=110kpa [P]= 2 1 ×3.61×[2.7×30 + (h-2.7)×110] + 0.7×0.8×0.785×{550 + 6.0×h h ++3.5126.63(h+3.3-3)} = N h = 2102.18 + 5.89h 所以,则解一元二次方程得:h=9.99m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 本课程设计题目为温州某多层厂房柱下桩基础设计,提供地质堪察资料,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荷载(M、N、Q)以及道路标高,±0.00标高,自然地坪标高(见附图)。 二、设计目的 桩基础课程设计是本课程完成教学环节的重要一步,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并加深所学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设计能力以及熟悉有关《桩基》、《地基》规范。 三、设计要求 要求完成:①设计计算书一份 ②桩(承台)布置图及详图一份 四、完成时间 要求在本学期第12周前完成。

五、设计计算书: 选择桩型和桩长 采用桩径400mm 的管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60,采用HRB335级钢筋。柱截面尺寸400mm ?500mm 。以碎石混砂石层为桩尖持力层,桩尖进入持力层2.0m (>2d=800mm ),初步确定承台尺寸:2.0m ?3.0m ,承台埋深1.5m ,桩长00.87152l =+++。 确定基础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和桩数及其布置 单桩竖向承载力: 20.41000()0.4(180.8871015252)465.52 a pa p p sia i R q A u q l kN ππ=+=??+???+?+?+?=∑ 初估桩数: 2.55.46518020001.11.1=+?=+?=a R G F n 根 取桩数n=6根 规范要求最小桩距d S a 3≥,故取mm d S a 16004== 按照《坑基规范》承台外边缘距桩外缘挑出距离不小于0.5d ,且不应该小于150mm ,这里取承台外边缘距桩外缘挑出距离为0.5d=0.2,承台采用矩形。 承台长边:B x1=1600+1600+400+400=4000mm 承台短边:B y1=1600+400+400=2400mm 桩平面布置如图: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地质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荷载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初步选择持力层,确定桩型和尺寸..............................错误!未定义书签。3确定单桩承载力标准值........................................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初步确定桩数及承台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群桩基础的单桩承载力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6确定群桩承载力设计值........................................错误!未定义书签。 7 降量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承台设计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承台抗弯设计验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承台抗冲切验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承台剪切验算..............................................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1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2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3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4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5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桥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桥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资料 一、基本资料 1 地质及水文资料 河床土质为卵石土,粒径50-60mm 约占60%,20-30mm 约占30%,石质坚硬,孔隙大部分由砂填充密实, 卵石层深度达58.6m ; 地基比例系数4/120000m kN m =(密实卵石);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01000a f kPa =; 桩周土摩阻力标准值kPa q ik 500=; 土的重度320.00/kN m γ= (未计浮力); 土内摩擦角40?=。 地面(河床)标高69.50m ;一般冲刷线标高63.54m ;最大冲刷线标高60.85m ;承台底标高67.54m ;常水位标高69.80m ,如图1。承台平面图如 纵桥向断面 横桥向断面 图1 桩基剖面图(单位:m ) 图2 单位:m 2 作用效应 上部为等跨30m 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桥,荷载为纵向控制设计,作用于混凝土桥墩承台顶面纵桥向的荷载如下。 永久作用及一孔可变作用 (控制桩截面强度荷载) 时: ∑N=40746kN

358.60H kN =∑(制动力及风力) ∑M=4617.30kN .m (竖直反力偏心距、制动力、风力等引起的弯矩) 永久作用及二孔可变作用(控制桩入土深度荷载)时: ∑N=46788.00kN 3 承台用C20混凝土,尺寸为9.8×5.6×2.0m,承台混凝土单位容重 325.0/KN m γ=。 4 桩基础采用高桩承台式摩擦桩,根据施工条件,桩拟采用直径m d 2.1=,以冲抓锥施工。 二、设计依据规范 1 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 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三、课程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 设计满足要求的群桩基础,并形成图纸与计算文件。计算文件包括以下内容: 1. 据单桩容许承载力拟定桩长 2.群桩结构分析 (1) 计算桩顶受力 (2) 计算沿桩长度方向弯矩,水平压应力,并画出相应分布图 (3) 桩顶纵向水平位移验算 3. 桩身截面配筋并绘出基桩构造及钢筋图(横截面,立面),进行桩截面强度校核 4. 按地基土的支承力确定和验算单桩轴向承载力 5. 承台计算 项目:局部受压、抗冲剪 6. 群桩基础承载力检验 7. 参考文献 (1)、王晓谋.基础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叶见曙.结构设计原理.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5) 江祖铭等主编.墩台与基础.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