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的配管规定

容器的配管规定
容器的配管规定

容器的配管规定

目录

1.总则

2.容器的配管

附图一立式容器管道布置示意

附图二卧式槽的管口布置示意

附图三卧式容器的操作平台布置示意

附图五卧式容器操作平台和管道布置示意

附图六卧式槽的管道布置示意

附图七卧式槽联合操作平台示意

1. 总则

1.0.1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内的容器配管设计。

1.0.2 本规定不适用装置外罐区的配管。

1.0.3 本规定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相关标准规范有矛盾时,按集团公司的标准规范执行。

1.0.4 引进装置或与国外公司合作设计时,可不执行本规定,而按外国公司规定进行设计。

2. 容器的配管

2.0.1 立式和卧式容器上的管道设计,通常将容器周围划分为操作区和配管区。配管区一般位于管廊或管道连接较多的相关设备的一侧,操作区一般位于操作、维修通道一侧。平台、人孔、液面计、压力计、温度计、梯子和供检修用的吊柱布置在检修区,而管道布置在配管区如附图一、二所示。

2.0.2 管口布置规定如下:

2.0.2.1 立式容器的管口布置

(1)人孔--容器的上人孔可设在顶部,下人孔可设在罐下端侧面,且两个人孔宜对称布置,以利检修时通风换气,常压罐的上人孔也可以和泄压人孔合并。

(2)进出物料管口--进料口可设在罐顶部或上端侧面,出料口一般设在罐底都或下端侧面,进出料管口不宜布置在同一方向上。若设视镜,视镜口的方位应靠近进料管口,以利观察进料情况。

(3)放空放净管口--放空口应设在罐顶最高点,放净口设在罐底部或出料管道上,对平底立式罐,放净管应从底部集液坑上引出。

(4)安全阀或呼吸阀管口--安全阀或呼吸阀管口应布置在罐顶检修区一侧,靠近平台。

(5)充氮管口--为使氮气分布均匀和防止在泄放时氮气走短路,其管口应布置在罐顶部远离安全阀或放空管口的位置。

(6)温度计管口--布置在罐壳体下端靠操作区域一侧,并要方便接近和观察。

(7)压力计管口--布置在罐的顶部气相空间靠操作区域一侧,并要方便接近和观察。

(8)液面计和高低液位报警器--液面计的布置与选用的仪表类型有关,其上管口可设在罐顶部或壳体上端侧面。下管口设在壳体下端,且应布置在操作区方便观察的位置。

2.0.2.2 卧式槽的管口布置

(1)人孔--设在地面或平台上容易操作的地方,上人孔设在槽的顶部靠近中间位置,下人孔可设在端部封头上或槽体侧面,两人孔应离得尽可能远一些。

(2)进出料管口--进出料管口之间应离得远一些,进口可设在槽一端顶部,而出口则设在槽的另一端的下部。进口也可设在槽另一端下部,若要求介质流动和分布较均匀时,应在进口端设置挡板。

(3)放空放净管口--放空管口设在槽顶部,也可设在槽顶部人孔盖上,放净口设在槽底部远离出料管口的一端,若卧式槽底部设有集液室时,放净口应设在集液室底部。

(4)安全阀管口--设在槽顶部离进料口远一些,并靠近火炬干管或泄压干管一侧。

(5)温度计管口--可设在封头下部或侧下部。

(6)压力计管口--设在槽顶部靠近安全阀一侧,当手动放空时可以方便观看压力变化。

(7)液面计和液面控制器管口——液面计可设在槽体中间部位,也可以布置在靠近槽体端部。当槽与出料泵布置在一起时,则液面计应布置在操作泵时宜观察到的液面变化的方位。液面计的上部管口可设在槽顶或壳体侧上部位,下管口可设在槽底部或壳体侧下部,如附图四、五、六所示。

2.0.3 平台的布置规定如下:

2.0.

3.1 容器上部设置平台时,平台面应低于在平台上操作的所有管口法兰面不小于150mm。容器下部若需设置平台时,则平台的高度要便于接近仪表和人孔,但平台不得影响对液面计的观察。如附图一、

三、五所示。

2.0.

3.2 成组布置的容器,可考虑设置联合平台,用于操作同一高度上的阀门和仪表。联合平台至少应设两个梯子,如果各容器操作温度不同,膨胀量不同时,平台要采用铰接或脱开槽体。如附图七所示。

2.0.4 隔断设备用的阀门,在条件允许时,宜与设备上的管口直接相接或尽量靠近设备。与装有剧毒介质的容器相连接的管道上阀门,应与设备管口直接相连。采用双阀的管道,两个阀门之间应设一段短管,不宜将两个阀门与设备管口直接对接串连。

2.0.5 立式容器若采用裙座方式支撑时,容器底部的所有管口应采用管道把接口法兰引到裙座外侧,裙座内不得安装法兰和阀门等,如附图一所示。

2.0.6 卧式槽的顶部管口通常位于一条线上,管道布置时应采用90°弯头转向与管廊或相关设备相连,并应特别注意管口的间距要满足阀门操作的需要,如附图四、六所示。

2.0.7 容器底部的管道沿地面敷设时,管底或保温层底部距地面最小距离为400毫米。

2.0.8 容器下部的管道布置当考虑有人员通行时,其管底距操作面的净距不小于2.2米. 如附图五所示.

2.0.9 容器顶部的管道布置,若无特殊要求,第一个弯头之前可不设直管段或直管段尽可能短。

2.0.10 容器上设有安全阀时,安全阀出口管道应坡向火炬(或泄压)系统的干管,并从上方接入火炬(或泄压)干管。

为满足上述要求,安全阀需要安装到邻近的高位平台上时,应该算安全阀入口管道的压力降不超过其定压值的3%。

2.0.11 容器入口管道为重力流时,管道布置应有坡度,并坡向容器,一般坡度为1‰~5‰。

2.0.12 容器和其它设备之间,应避免用管道对中直连。当管道很短只能直连时,应采用挠性管连接。

2.0.13 允许向大气直接排放的放空管道设计见《放空与放净配管设计规定》的有关条款。在排放管的最低处应设置?10左右泪孔,以防管内积存雨水或雪水。对有压排放管道,应设置合理的牢固的支架,以防排放时出现管道振动。

2.0.14 容器顶部距地面或楼面在4.5米以上,且其顶部安装有需检修的部件时,应设置平台。

2.0.15 凡装有阀门、取样口、仪表和其它需手动操作的地方,在地面或楼板上无法直接进行操作时,均应考虑设置平台或爬梯。当液面计上部接口超过操作面3米时,应设爬梯以便观察和维修。

2.0.16 卧式槽的人孔设在封头上时,若人孔中心高于地面或楼面3米时,需要设置人孔平台。平台面距人孔中心应在750~1250毫米范围内,最佳高度为900毫米。

2.0.17 立式容器顶部若设置全周平台时,在配管区域一侧的平台上方的管道布置应考虑人员通行所需的高度。

2.0.18 当容器顶部的检修部件不能使用汽车吊进行吊装时,应在容器的顶部设置吊柱,并在检修区一侧留出足够的吊装空间。

2.0.19 在立式容器上方或下方设有搅拌器时,管道布置应考虑留出搅拌器检修和抽吊搅拌轴所需的足够空间。

2.0.20 容器在有可能发生基础下沉时,管道上应设置一段挠性管。

2.0.21 当爬梯一侧或两侧布置有仪表时,为方便观察,仪表表头应朝向爬梯一侧。

2.0.22 与容器相连的空气管、蒸汽管、水管等公用工程管道,在靠近设备管口处要设切断阀,并且在切断阀之前安装止回阀,防止工艺介质倒流。

通道区梯子和人孔的惯用位置

配管区(管廊)A-A剖面

下段平面图上段平面图

附图一立式容器管道布置示意

附图二卧式槽的管口布置示意

配管区

操作区

附图三卧式容器的操作平台示意

附图四卧式容器的配管示意

附图五卧式容器操作平台和管道布置示意

附图六卧式槽的管道布置示意

附图七卧式槽联合操作平台示意

配管工程规范-配管

第六章配管 第一节配管设计规定 一、总则 1、本通则适用于巴陵石化分公司煤代油工程工艺系统管道布置设计。 2、本通则不适用于非金属管道、有色金属管道、地下给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 3、执行本通则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一般规定 1、管道布置设计应符合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2、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并力求整齐美观。 3、对于需要分期施工的工程,其管道的布置设计应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施工、生产、维修互不影响。 4、永久性的工艺、热力管道不得穿越工厂的发展用地。 5、在确定进出装置(单元)的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 6、厂区内的全厂性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内的装置(单元)、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协调,避免管道包围装置(单元),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 7、管道应架空或地上敷设;如确有需要,可埋地或敷设在管沟内。

8、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地上的管道应敷设在管架或管墩上。 9、在管架、管墩上布置管道时,宜使管架或管墩所受的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均衡。 10、全厂性管架或管墩上(包括穿越涵洞)应留有10%~3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装置主管廊管架宜留有10%~2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 11、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以及大直径管道的布置,应符合设备布置设计的要求。 12、管道布置设计应满足现行《石油化工企业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的要求。 13、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构件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 14、管道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柔性。在保证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机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出过允许值的情况下,应使管道最短,组成件最少。 15、应在管道规划的同时考虑其支承点设置。宜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状达到自行补偿。 16、管道系统应有正确和可靠的支承,不应发生管道与其支承件脱离、管道扭曲、下垂或立管不垂直的现象。 17、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否则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放净。管道布置应减少“盲肠”。 18、气液两相流的管道由一路分为两路或多路时,管道布置应考虑对称性或满足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19、管道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需要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者外,应采用焊接连接。

中石化配管设计规定(2001)

设计标准 SEPD 0001-2001 实施日期 2001年12月28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配管设计规定 第 1 页共 22 页 目次 1 总则 1.1 目的 1.2 范围 2 管道布置 2.1 管道布置一般要求 2.2 管道净空高度和埋设深度 2.3 管道间距 2.4 管道跨距 2.5 工艺管道布置 2.6 泄放管道布置 2.7 取样管道布置 2.8 公用物料管道布置 3 阀门布置 3.1 阀门布置一般要求 3.2 止回阀布置 3.3 安全阀布置 3.4 调节阀布置 3.5 减压阀布置 3.6 疏水阀布置 4 管件和管道附件布置 4.1 管件布置 4.2 阻火器布置 4.3 过滤器布置 4.4 补偿器布置

5 管道上仪表布置 5.1 流量测量仪表布置 5.2 压力测量仪表布置 5.3 温度测量仪表布置 5.4 物位测量仪表布置 6 管道支吊架布置 6.1 管道支吊架设计一般要求 6.2 管道支吊架布置 1 总则 1.1 目的 为提高石油化工装置工程设计中管道的设计质量,特编制本标准。 1.2 范围 1.2.1 本标准规定了管道、阀门、管件和管道附件、管道上仪表以及管道支吊架等布置要求。 1.2.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石油化工装置基础设计阶段进行配管研究的管道布置设计,以及详细设计阶段的管道布置设计。 2 管道布置 2.1 管道布置一般要求 2.1.1 管道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 a) 应符合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b) 应符合有关的标准; c) 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整齐美观,并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 d) 对于需要分期施工的工程,其管道的布置设计应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施工、生产、维修互不影响; e) 在确定进出装置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

调节阀配管设计规定

目次 1 总则 1.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2 设计原则 2.1 一般要求 2.2 安装位置 3 安装要求 3.1 调节阀的布置 3.2 调节阀布置的间距 3.3 调节阀组直径的确定 3.4 调节阀组的配管 附录A调节阀组的布置 附录B调节阀的安装尺寸 1 总则 1.1 范围 1.1.1 本标准规定了调节阀布置的一般要求和安装位置的要求,并对调节阀的安装要求和布置方案的适用性作了规定。 1.1.2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工艺装置用气动调节阀的配管设计;电动、液动调节阀,可参照执行。 1.2 引用标准 使用本标准时,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SH 3012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 2 设计原则 2.1 一般要求 2.1.1 在布置调节阀时,应执行SH 3012中有关气动调节阀的布置规定。 2.1.2 调节阀的安装位置应满足工艺流程设计要求,并应尽量靠近与其有关的一次指示仪表,尽量接近测量元件位置,便于在用旁路阀手动操作时能观察一次仪表。 2.1.3 调节阀应尽量正立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水平或倾斜安装,但须加支撑。对于气动偏心旋转调节阀,其执行机构可根据需要在四象限内自由安装。 2.2 安装位置 2.2.1 调节阀应布置在地面、楼面或操作平台上便于安装、维修和操作的地方。 2.2.2 调节阀尽可能靠近其相关联的设备。 2.2.3 调节阀应安装在环境温度不高于60 ℃,不低于 -40 ℃的地方。 2.2.4 调节阀应安装在离振动源较远的地方。 2.2.5 遥控阀、自动调节阀及其控制系统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避开火灾危险和火灾的影响。 3 安装要求 3.1 调节阀的布置 3.1.1 在调节阀的布置设计中应考虑核对调节阀组件的尺寸(如操纵器的高度和宽度),以保证调节阀所需的空间和指示仪表及操作的正常位置。如有手轮,还应考虑其方位。 3.1.2 调节阀组垂直于地面安装时,调节阀接管直径不小于DN25时,应把调节阀安装在旁路的下方或旁路相同标高;调节阀接管直径小于DN25时,调节阀可安装在旁路的上方、下方或与旁路相同标高,当调节阀安装在旁路上方时,旁路上应装排液阀。 3.1.3 输送含有固体颗粒介质的管道上的调节阀小于DN25时,小口径调节阀容易堵塞,应在入口隔断阀后增设过滤器或将旁路阀布置在调节阀的下方。

管件标准各国对照

此资料系从百度文库和网络摘录整理排版,针对目前国内三维配管项目中常常用到的标准和不常用到的标准统统分析了一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吧。或许做等级表和相关软件的数据库制作人员对此资料更加敏感。 应用标准体系 国际上常用的标准体系 4.1.1德国及前苏联应用标准体系 4.1.2美国应用标准体系(ANSI) 4.1.3日本应用标准体系(JIS) 4.1.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应用标准体系 4.1.5英国和法国应用标准体系 国内常用的标准体系 4.2.1石化行业应用标准体系 4.2.2化工行业应用标准体系 4.2.3机械行业应用标准体系 4.2.4国家应用标准体系 4.2.5 压力管道应用标准体系配伍 应用标准体系 目前,大多数压力管道及其元件都进行了系列化,并有相应的应用标准作支持。因此压力管道材料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压力管道及其元件标准系列的选用。 应用标准体系。一个管系(路)中各元件所用系列标准的集合。 这些标准应包括管子系列标准、管件系列标准、法兰及其连接件系列标准、阀门标准等。 这些标准通过一定的规则在一个管系中得到应用,它们之间相互衔接、相互配合,从而确定了管道及其元件的基本参数。这些标准中尤其以管子标准和法兰标准最具代表性,它们是其它应用标准的基础。下面以管子标准和法兰标准为主,介绍应用标准。

目前,世界上各国应用的标准体系有很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应用标准和标准体系,它们之间有些相差很多,无法配套使用和互换因而给使用者带来不少麻烦。 因此,压力管道设计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应用标准体系,并作为设计的统一规定,以免各相关专业因采用不能互换的其它标准体系而导致错误。 世界各国应用标准大体上分为两大类: ◆管子----即钢管外径系列分为国际通用系列(大外径系列)英制管;国内常用系列(小外径系列)公制管(或米制管) ◆法兰: 欧式法兰和美式法兰 压力等级:PN MPa 欧式法兰(DIN) 压力等级:PN MPa 美式法兰(ANSI) CL150300400600 90015002500Psi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法兰还是管子,上述两个系列或两个体系是不能混合使用的。 ANSI——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

中石化洛阳设计院配管设计总则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厂装置(单元)的管线布置设计,外管程布置设计可参照标准。 2、配管一般事项 2.1 管道间距 2.1.1 管道间距:管道间距是指相邻管道中心线间的距离。 (1)管道间距要素: 管道间距主要由下列因素决定。 (a )管半径R 或r ;(b )法兰半径F 或f ;(c )管间净距e(注)1、2;(d )管道热层厚度T 或t (e )法兰隔热壳厚度H 或h (f )管道位移量△ (注)1、一般管间净距25mm 交叉管道间净距成为方便涂漆,保温施工75mm 。 2、应注意,为了大口径管便施工和做X 射线检查,亦有取特殊的管间净距的。 (l )配管间空间见图2—1 (2 = +

第6页共78 页40SC002-2001 + = + 应指出,两相同尺寸相邻配管,取法兰等级(150、300等的法兰等级)高者为大尺寸的配管。法兰等级相同,均可取为大尺寸的配管。 (b)基本管间距(A)、(B)及(C) C)、按以下所示的管间距的不同条件分类使用。 2—2。小管外面 与大管法兰外缘间的净空虽然是最小25mm,但是,对于3B 以上管子,管外表面间净空达75mm以上,即使是1B管子, 也是60mm以上。 图2—2 A类管间距 只差一级时或小管的法兰等级高时,会出现(B)尺寸大于 (A)尺寸的情况,此时按基本管间距(B)进行管间距计 算(图2—3)。 图2—3 B类管间距 基本的配管间距(C) 这是以管外表面或保温管外表面间的净空取最小75mm 决定配管间距的方法。 管外保温时,一旦按基本管间距(A)或管间距(B)决 定管间距值,管外表面间的实际尺寸就变小了,影响保温及涂 装作业。为了保障最小间隔,有采用本法(C)的。另外,管交 叉场合,也采用本法决定管间距(图2—4)。 图2—4 C类管间距 (3)实际间距 实际管间距计算,是根据“基本的配管间距”布置配管后再加上“配管间距因素”中的其它内容。 (a)无保温/保冷时的管间距 ①并列布置的管间距 管的标准管间距取基本间距(A)及(B)中两者中的大者。常采用基本管间距(A),但有时需根据小径管法兰等的情况而采用基本本管间距(B)。 关于标准管间距(A)及(B),请见表2—1及表2—2。

配管设计规定

配管设计规定 目录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1.2 相关文件……………………………………………………………………………………… 1.3单位制………………………………………………………………………………………… 1.4符号和缩写词………………………………………………………………………………… 2 设计基础……………………………………………………………………………………… 2.1 管道设计基本点……………………………………………………………………………… 2.2 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 2.3 管道材料……………………………………………………………………………………… 2.4 腐蚀裕量……………………………………………………………………………………… 2.5 管道的公称尺寸……………………………………………………………………………… 3 管道系统的构成………………………………………………………………………………… 3.1 管道器材……………………………………………………………………………………… 3.1.1 管子………………………………………………………………………………………… 3.1.2 弯头、弯管和虾米弯………………………………………………………………………… 3.1.3 异径管……………………………………………………………………………………… 3.1.4 支管连接…………………………………………………………………………………… 3.1.5 法兰………………………………………………………………………………………… 3.1.6 阀门………………………………………………………………………………………… 3.1.7 端部密封…………………………………………………………………………………… 3.1.8 盲板………………………………………………………………………………………… 3.1.9 过滤器……………………………………………………………………………………… 3.2 管道的连接…………………………………………………………………………………… 3.3 管道材料等级变化…………………………………………………………………………… 3.4 管道的隔热…………………………………………………………………………………… 3.5 管道的涂漆…………………………………………………………………………………… 4 管道系统的配管设计…………………………………………………………………………… 4.1 概述…………………………………………………………………………………………… 4.1.1 管道走向…………………………………………………………………………………… 4.1.2 管道布置…………………………………………………………………………………… 4.1.3 管道坡度…………………………………………………………………………………… 4.1.4 管道柔性…………………………………………………………………………………… 4.1.5 管道的间距………………………………………………………………………………… 4.1.6 阀门的安装………………………………………………………………………………… 4.1.7 调节阀……………………………………………………………………………………… 4.1.8 止回阀……………………………………………………………………………………… 4.1.9 疏水阀……………………………………………………………………………………… 4.1.10 过滤器…………………………………………………………………………………… 4.1.11 补偿器…………………………………………………………………………………… 4.1.12 仪表……………………………………………………………………………………… 4.1.13 放空和放净……………………………………………………………………………… 4.1.14 管道支架…………………………………………………………………………………

5脱硫系统工艺管道设计统一规定

大唐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脱硫系统工艺管道 设计统一规定(试行) 1. 设计必需遵循的导则和使用的设计手册 (1)《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程》(DL/5196-2004); (2)《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烟气脱硫流化床法》(HJ/178-2005); (3)《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DL/T 5054-1996); (4)《电力工程制图图例》(DL5028-1993); (5)《87GD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零部件典型设计手册》; (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支吊架设计手册》。 2. 设计的原始数据 (1)介质的最大工作压力:吸收塔浆液循环泵入口PN0.6,GGH高压冲洗水泵出口PN16,其它浆液和工艺水管道均按PN1.0进行设计。 (2)设计采用的管材型号; (3) 本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技术组织措施; (4) 脱硫岛司令图(工艺PID图和布置图)和设备清册等; (5) 厂家资料:辅机制造厂的样本、说明书、图纸资料及技术协议书等; (6) 本工程中自定的应遵守的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规定等; (7)司令图阶段已提供给土建专业的管道荷重、孔洞和埋件等资料; (8)土建专业提供的脱硫岛的厂房建筑图和结构图; (9)与电气、热控专业、暖通专业和水工专业的互提资料。 3 设计图纸的内容和设计深度 3.1 设计图纸的内容 本卷册包括如下图纸: (1) 图纸目录; (2) 管道PID图 (3) 管道布置图; (4) 支吊架安装明细表; (5)零件制造图; (6 综合材料表。 3.2 设计图纸的设计深度 3.2.1 图纸目录 图纸目录按如下顺序排列:

1、管道PID图 2、管道平剖布置图; 3、管道立体图(如有); 4、支吊架明细表、 5、支吊架制作图; 6、零件制造图、 7、综合材料表。 除开列本卷册新制的图纸外,还需将不属于加工订货卷册的活用图纸开列出来 3.2.2 管道PID图 1)管道PID图包括:工艺流程的系统图、说明和图形符号表。 2)管道PID图上应将所设计的管道系统完全表示出来,用设计界限区分设计范围内和 设计范围外的管道,系统的连接应与布置图上的连接相一致。设计界限应表示清楚, 用“xx xx”表示设计界限,注出接口分册号,便于查找接口;接口应配合好。 接口定位尺寸、接口分册号应表示清楚。 3)不出安装图的小管道(注:DN65mm以下的水管道可不出安装图,DN65及以上的水 管道、浆液管道均应出安装图),应有零件编号,此编号应与零件明细表的编号相一 致。图面上出现的图形符号应与图形符号表上的一致。 4)图上应表示放气点、放水点和疏水点的位置,并标以符号,放气点用Q表示,放水 点和疏水点用S表示。应标示出从主管道引入或引出介质的名称和来向或去向,统 一图形符号如下:引出管道的图形符号:→ ,引入管道的图形符号: →。 5)图中的说明统一规定如下: 注: (1) 本系统管道的设计参数如下:设计压力 MPa;设计温度 0C ;公称压力PN (单位为MPa,按国标规定不写单位);管系严密性水压试验压力为PN1.0;介质 名称、含固量、温度等说明。 (2) 本管道的设计依据是:主要叙述的依据为工艺系统图和厂家资料等,应写明图 号。 (3) 有关本卷册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如本卷册多大直径的管道不出安装图,这些 管道的支架间距多少,这些管道的零件编号所见的图号或综合材料表等。 (4)说明阀门、流量计、压力表等的安装注意事项。(如浆液阀门阀杆应水平安装, 水平浆液管道上的阀门开启时阀板下半部分的动作方向应与介质流向一致,不出 图的阀门应安装在容易操作的地方)。

沟槽管件技术规范

沟槽式管接件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沟槽式管接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部分适用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沟槽式管接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应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面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52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531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GB/T1047管道元件的公称通径 GB/T1682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单试样法 GB/T1690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 GB/T3098.1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3098.2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粗牙螺纹 GB/T3512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GB/T7306.155o密封管螺纹第1部分:圆柱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 GB/T7306.255o密封管螺纹第2部分:圆锥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 GB/T7759硫化橡胶热塑性常温、高温和低温压缩永久变形测定 GB/T8262圆头椭圆颈螺栓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5135的本部分。 3.1 沟槽式管接件groovedcouplingsandfittings 主要包括沟槽式管接头(卡箍)和沟槽式管件。 3.2 沟槽式管接头(卡箍)groovedcoupling 用拼合式卡箍件、橡胶密封圈和紧固件组成的快速拼装接头。 3.3 沟槽式管件groovedfittings 沟槽式连接管道系统上采用的弯头、三通、四通、异径管等管件的通称。其平口端的接头部位均加工成与管材接头部位相同的

塔配管设计规定

设计标准 SEPD 0101-2001 实施日期2001年11月25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塔配管设计规定 第 1 页共7 页 目 次 1 总则 1.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2 塔配管 2.1 管口方位 2.2 主要管道布置 2.3 平台、梯子 2.4 管道支架 1 总则 1.1 范围 1.1.1 本标准规定了塔配管的管口方位、塔上主要管道的布置、塔平台及梯子和塔管道支架等设计要求。 1.1.2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各种塔的配管设计。 1.2 引用标准 使用本标准时,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SEPD 0204 《安全阀配管设计规定》 SEWS 0709 《装置消防竖管》

一般布置在平台的尽头,并尽量利用上、下平台的直梯观测和检修。 2.1.6 塔的液位计和液位调节器管口,不宜布置在进料或重沸器返回管口正对面60°范围之内。 2.1.7 塔顶气相管口一般设在塔顶中间,直径小的也可以塔侧面接出,其方位应与其

它附塔管道的布置综合考虑。 2.1.8 塔底出料管口应引出塔裙外,其方位应根据塔底泵或与其相连接的设备布置而定。 2.2 管道布置 2.2.1 对于大直径管道、高温管道、合金钢管道应优先考虑布置在合适的位置。 2.2.2 必须考虑垂直敷设管道与塔体的相对热伸长量,并应尽量利用管道的自然补偿予以吸收。 2.2.3 沿塔垂直敷设的管道与塔外壁的水平距离,宜按支架系列,靠近塔外壁布置,不加短管只用弯头,与管口相接的垂直管道可除外。管道穿越平台时,不应碰平台内、外圈角钢和平台梁。 2.2.4 塔顶管道一般有顶部出口管道、放空管道和安全阀管道。 2.2.4.1 塔顶气相出口管道应按步步低的要求布置,不应出现袋形,塔顶馏出线一般管径较大,应尽量沿塔壁敷设且不穿或少穿平台。 2.2.4.2 塔顶放空管道应符合GB 50160的规定,并在顶部管道最高处的水平管段上接出,排出口应远离操作面。安全线排放管道除执行放空管道的规定外,还应符合SEPD 0204的规定。 2.2.4.3 当设热旁路控制塔顶压力时,热旁路调节阀应布置在回流罐上部管道,应保温,并不得出现袋形。 2.2.5 侧面进、出塔管道上的阀门,宜直接与管口相接,或水平靠近管口安装。接管公称直径DN不小于150 mm的阀门,应加设支架,以支承阀门的重量。由于安装条件限制,且管内介质不易冻凝的管道上的阀门,也可安装在立管上。 2.2.5.1 一根管道在同一角度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口连接时,应按图2.2.5.1 a) 的方法连接。只有当管道不会由于设备本体和管道之间的不同膨胀状况而受到过大的应力时,也可采用图2.2.5.1 b) 的连接方法,但一般不推荐这种方法。

电气配管方案

7#地块电气配管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A-1-07地块电气配管 一、材料选型 本工程中普通照明系统、普通插座采用PVC管;地下室照明照明、动力系统采用钢管,消防系统采用钢管。总则,与消防有关联的全部采用钢管。 二、施工准备 (一)、PVC管施工准备 1、PVC管作业条件 土建完成顶板、梁支模,梁钢筋绑扎完毕,现浇板底筋绑扎完一半工作面,面筋绑扎前。 2、PVC管材质要求 1)PVC管的材质必须合格,其氧指数≥27%,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以及有效的氧指数检测报告。 2)外观检查,管材内外壁光滑,无凸棱凹陷、气泡等缺陷。 3)用卡尺测量内外径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管壁厚度均匀一致。 4)各种附件如灯头盒、开关插座盒、管接头、盒接头、粘合剂等必须使用配套的阻燃制品。 3、PVC管工器具

铅笔、钢卷尺、手锤、錾子、钢锯、锯条、半圆锉、弯管弹簧、剪管器、热风机、电炉子、工具袋、电工常用工具等。 (二)钢管施工准备 1、钢管作业条件 土建完成顶板、梁支模,梁钢筋绑扎完毕,现浇板底筋绑扎完 一半工作面,面筋绑扎前。 2、钢管材质要求 1)钢管的材质必须合格,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外观检查钢管表面无严重锈蚀、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劈裂、毛刺砂眼、棱刺和凹扁等缺陷。 3)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管的内外径及壁厚应符合国家标准。 4)锁紧螺母外形完好、丝扣清晰。无翘曲变形等缺陷。 5)铁制灯头盒、开关盒等的金属板厚度必须符合华北标办图集 的要求。 3、工器具 铅笔、钢卷尺、手锤、錾子、钢锯、锯条、半圆锉、圆锉、扁锉、手动弯管器、液压弯管器、压力案子、套丝板、套丝机、工具袋、电工常用工具等。 三、工艺流程 1.PVC管预埋施工工艺流程

泵配管设计规定

设计标准 EM - PDW0111-2003 HFEC 北京华福工程有限公司 泵配管设计规定 第 1 页 共 9 页 1 总则 1.1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泵的配管设计。公用设施和辅助设施中泵的配管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1.2 当泵制造厂对其配管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制造厂要求。 2 一般规定 2.1 当泵布置在管廊下时,进出管廊的管道管底距地面净距除应满足泵的检修外,不宜小于 3.5m 。 2.2 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应布置在泵和电机的上方。 2.3 泵的配管要有足够的柔性,泵口承受的反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输送高温或低温介质时,泵的配管要经应力分析,在热应力允许范围内配管形状应尽量简单。 2.4 泵的水平吸入管道要避免由于热膨胀而形成“袋形”。 2.5 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所需净正吸入压头(NPSH ),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从设备至泵的吸入管道较长时,应由工艺系统专业进行管道阻力降核算。 2.6 当泵入口管道和泵管口直径不同,而PID 又无特殊要求时,泵入口阀门的公称直径应不小于表2.6的规定。 2.7 当泵出口管道的直径比泵管口大时,泵出口阀门的直径至少比泵管口大一级。 2.8 配管时要考虑泵的拆卸,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40mm 的承插焊管道,在适当的位置需设置拆卸法兰。 2.9 表2.6 泵入口阀门的公称直径mm 管道公称直径DN 泵管口公称直径 DN 15 20 25 40 5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15 15 20 20 25 40 20 20 25 25 40 25 25 40 40 50 32 40 40 50 80 40 40 50 50 80 50 50 80 80 100 65 80 80 100 150

管道布置设计通则

管道布置设计通则 张红志 1、本文摘自《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SH3012-2000。 2、管道布置 2.1一般规定 2.1.1全厂性管架或管墩上应留有10%-3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装置主管廊管架 宜留有10-2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 2.1.2 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有特殊要求的管道以及大直径管道的布置,应符 合设备布置设计的要求。 2.1.3管道布置不应防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构件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 2.1.4 管道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柔性。在保证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机泵 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过允许值的情况下,应力求使管道最短,组成件最少。 2.1.5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否则应根据操作、 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放净。管道布置应减少“盲肠”。 2.1.6 管道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需要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外,应采用焊接。 下列情况应考虑法兰、螺纹或其他可拆卸连接。 1)因检修、清洗、吹扫需要拆卸的场合; 2)管道由两段异种材料组成且不宜用焊接连接者; 3)焊缝现场热处理有困难的管道; 4)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镀薪管道; 5)设计盲板或“8”字盲板的位置。 2.1.7管道布置时管道焊缝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管道对接焊口的中心与弯管起弯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小于100MM; 2)管道上两相邻对接焊口的中心间距: A)对于公称直径小于150MM的管道,不应小于外径,且不得小于50MM; B)对于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150MM的管道,不应小于150MM; 2.1.8管道穿过建筑物的楼板、屋顶或墙面时,应加套管,套管与管道间的空隙应密 封。套管的直径应大于管道隔热层的外径,并不得影响管道的热位移。管 道的焊缝不应在套管内,并距离套管端部不应小于150MM。套管应高于楼 板、屋顶面50MM。管道穿过屋顶时应设防雨罩。管道应尽量不穿防火墙。 2.2管道的净空高度 2.2.1管墩、管架上敷设的管道的高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全厂性管道的高度: A、管墩顶距离地面不宜小于0.4M; B、管廊下面考虑通行时,管底距离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2.1M; C、多层管架的层间距应根据管径大小和管架结构确定,但不宜低于1.2米。 2)装置内管廊的高度,除应满足设备接管和检修的需要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管廊下方布置泵或换热器时,管底至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宜小于3.5米; B、管廊下方不布置泵或换热器时,管底至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宜小于3米; C、管廊下方作为消防通道时,管底至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宜小于4.5米; 2.2.2 接近地面敷设的管道的布置应满足阀门和管件等的安装高度要求,管底或隔热层的 底部距离地面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50MM;

给排水统一规定知识交流

给排水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规定 1 目的 为统一本工程本阶段与全厂公辅工程有关的给排水工程专业的设计技术要求,特编制本规定。由于本项目涉及化工、电力、轻工、建材、铁路等行业,各个装置内部与全厂性公辅工程关联度较小的给排水设计可以按照各自行业内部规范进行。 2 标准规范 GB/T50106-2001《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CECS 122:2001《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3091-2001《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5836.1-1992《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 GB/T 5836.2-1992《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件》 CJJ-T 29-1998《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技术规程》 GB 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S(一) S(二) S(三)《给排水标准图集》 (GB50300—2001)《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HG20592~20614-1997(2001)(欧洲体系)《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附加2001年第1号修改单) SH3015-2003《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 SH3034-1999《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设计规范》 SH3089–1998《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设计图例》

安全阀配管设计规定

- - . 目次 1 总则 1.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2 配管设计 2.1 一般要求 2.2 安全阀入口管道设计 2.3 安全阀出口管道设计 1 总则 1.1 范围 1.1.1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阀安装的一般要求,以及安全阀入口和出口管道的配管设计要求。 1.1.2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内设备和管道上安全阀的配管设计。 1.2 引用标准 使用本标准时,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GB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316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SH3012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 2 配管设计 2.1 一般要求 2.1.1 安全阀及其进出口管道的布置,应符合GB50316、SH3012中有关安全阀的布置要求。 2.1.2 设备和管道上的安全阀必须垂直向上安装,若以其它方式安装将会影响正常工作。 - - 考试资料

2.1.3 安全阀尽可能直接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的管口上或靠近该设备出口的管道上,以便流动状态下介质易进入安全阀。 2.1.4 有些情况下被保护设备的压力源存在压力波动现象(如压缩机出口管上的阀门),其波峰值接近安全阀的设定压力值,安全阀必须安装在远离压力源且压力较平稳的地方。 2.1.5 安全阀应安装在减压阀、孔板与流量计喷嘴、弯头等产生涡流区元件的下游足够远的地方,以避免湍流影响。 2.1.6 安全阀应安装在易于调节、检查和维修的场所,阀门周围必须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并能从操作平台进行检修。 2.1.7安全阀不应安装在长的水平管道的末端,以避免杂质的积累和液体堵塞影响安全阀的工作。 2.1.8 大直径安全阀布置时考虑拆开后吊装的可能,必要时要设吊柱或其他吊装设施。 2.1.9 排放至密闭系统的安全阀,其排放介质是液体或可凝气体时,安全阀的安装位 上其他部件的安装和操作。 2.1.14 在往复式压缩机出口管道上设有脉动阻尼器或孔板并在其下游设置安全阀

放空与放净配管设计规定

放空与放净配管设计规定 1. 总则 1.1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的管道和设备上的放空、放净配管设计。 1.2本规定不适用于机泵类设备本体上的放空、放净配管设计。机泵类设备的放空、放净配管应按制造厂有关技术要求和规定进行设计。 1.3本规定不适用于非金属设备和管道上的放空、放净配管设计。 1.4本规定不适用于埋地管道。 1.5工程设计有特殊要求和规定时,应按工程规定进行设计。 2. 放空、放净配管设计一般规定 2.1 管道系统由于进行水压试验、气压试验和吹扫清洗时需要增设的临时高点放空、低点放净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高点放空可不设置阀门,但应采用丝堵、管帽或盲法兰密闭。低点放净宜设置阀门便于操作。 2.2 进行气压试验的管道不设高点放空。 2.3管径小于DN40的管道不设高点放空。 2.4氢气管道上不宜设置高点放空和低点放净。 2.5调节阀组上的放净口应按《调节阀配管规定》的要求进行设计。可选用本规定图 3.12中放净口型式。 2.6疏水阀组上的放净口应按《疏水阀配管规定》和《蒸汽凝水捕集管设计规定》的要求进行设计。可选用本规定图 3.12中放净口型式。 2.7对全厂性的工艺、冷凝水和水管道(非埋地管),在历年一月份平均温度高于0℃的地区,应少设低点放净;低于或等于0℃地区,应在适当位置设低点放净。 2.8工艺系统对管道上的放空和放净有特殊要求时,应按P&I图进行设计。 2.9蒸汽主管(干管)的放净设施应包括扑集管、切断阀和疏水阀。 2.10公用工程管道的末端应设置低点放净口,以利放净和吹扫。 2.11凡向大气排放的放空管道,应设置低点放净口。如图2.11所示。 图2.11 2.12蒸汽透平的蒸汽入口上游靠近阀门处应设置带捕集管的放净口。 2.13压缩机吸气管道上的最低点应设置带阀门型的放净口。 2.14泵入口管道上的最低点应设置带阀门型的放净口。泵出口切断阀后的最低点应设置带阀门型的放净口。 2.15泵体上的放净口一般为丝堵口,应安装切断阀用管道引至地漏或地沟。 2.16机泵底盘上的放净口用管道引至地漏或地沟。 2.17壳式换热器的壳程和管程均应设置带阀门型的放净口。 2.18管道上放空、放净口最小公称直径为:

配管设计工艺规范要求

配管件工艺规范 (发布日期:2005-08-30)a)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空调器配管件设计加工工艺。 b)相关标准 Q/TK02.001-2001a 房间空气调节器 c)内容 3.1 配管弯制工艺要求 3.1.1弯曲半径 现有的铜管加工设备弯曲半径: 表2

表3 注:芜湖工厂自动弯管φ16铜管最小弯曲半径R30,φ19铜管最小弯曲半径R35。 在设计过程中如果需要其它弯曲半径, 则可以用技术通知的形式请部装分厂增加模具或者发外加工该零、部件。 3.1.2配管连接的定位与焊接间隙 3.1.2.1配管的连接应考虑通过扩口,缩口或打定位点来保证配管连接的一致性。配管的焊接间隙为0.15-0.25mm。 表4

3.1.2.2配管的定位点标注尺寸如下: 表5 3.2 装配工艺的要求 1)对于冷暖机上的四通阀部件,在整机装配时阀冷凝器接管要和冷凝器输入管焊接,为防止焊接时的高温沿阀冷凝器接管传导至四通阀,要求阀冷凝器接管的展开总长度不小于150mm.。 2)冷暖分体机整机装配时,焊接冷凝器输入管时其焊口与四通阀的位置较近时,为避免四通阀被火焰烧到,设计时保证焊口在垂直高度上与四通阀的中心距离不小于50mm。 3) 当管端不加工而采用管件的内径与其他管连接时,如φ9.53×0.6与φ8管之间的连接,必须在管口标注内径尺寸。 4) 外径为φ3.2、长度低于300mm的辅助毛细管,为了便于装配,毛细管材料状态应为软态。 5) 因低压阀接管长短直接影响四通阀的高低、压缩机回气管与压缩机回气口的配合、压缩机排气管压缩机排气口的配合以及阀冷凝器接管与冷凝器输入管的配合,所以设计低压阀接管时,必须标注总高,便于弯管加工时控制总高度。 3.3 铜管规格,壁厚 (1) 配管规格(外径×壁厚) T2Mφ6×0.5 T2Mφ6×0.75 T2Mφ6.35×0.50 T2Mφ6.35×0.75 T2Mφ7×0.6 T2Mφ8×0.5 T2Mφ8×0.60 T2Mφ8×0.75 T2Mφ9.53×0.6 T2Mφ9.53×0.70 T2Mφ12.7×0.75 T2Mφ16×0.75 T2Mφ19×0.75 T2Mφ22×1.0 T2Mφ22×1.2 T2Mφ25×1.2 T2Mφ28×1.0 T2Mφ28.6×1.0 T2Mφ28.6×1.2 T2Mφ30×1.0 T2Mφ32×1.2 (2) 毛细管规格(外径×内径) T2Yφ2.2×0.9 T2Yφ2.5×1.1 T2Yφ2.5×1.3 T2Yφ2.5×1.5 T2Yφ3.2×1.7 T2Yφ3.2×1.9 T2Mφ3.6×2.1 T2Mφ4×3 T2Mφ5×3.5 T2Mφ3.6×2.4 T2Mφ4×2.7 为了保证铜管加工后在弯曲处的壁厚不至于太薄,有足够的强度,压缩机排气管,回气管等振动较大的配管(毛细管除外),弯曲变形较大的配管,一律选用壁厚为0.7∽1.0mm的铜管。其它配管一般选用壁厚为0.6mm的铜管。

配管设计流程

配管设计流程 新产品立项 ------ ? 接受任务 ------ ?确定初步的基本参数 +?方案设计(三维) --------- ? I --- ?性能评审 _________ No_ _____________ 标准样机制作 ---- ---- *配管设计方案确认 —Y L S ■确定基本参数 _____ 配管设计 ________ I _ 振动、噪音评审 -------- 外购件的确认 ------ 试产 -------- ?测试(参照其它相关企业标准执行) No ----------- 计更改 批产 [注]:基本参数主要包括:压缩机型号及其附件,充氟量,毛细管,两器参数,单向阀,过滤 器,四通阀,高、低压阀,压力开关控制器,感温套筒,贮液罐等零件规格 。 配管设计要求 一、配管总体方案设计 (1) 全新开发的空调器,在钣金、塑料件结构方案设计的同时,进行配管结构设计 ,充分考虑整体空间的 合理分配,以避免配管设计在其它结构方案确定之后,只局限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 (2) 制冷系统以外的结构件已定型的产品,在进行配管设计时,一般不考虑更改其它结构件 ;如果空间 不 够,配管设计无法实现,再更改其它结构件。 (3)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部件的装配工艺和零件的加工工艺要求,而且,首先考虑部件 的装配工艺,其次是零件的加工工艺。 (4) 在原有开发机型基础上设计的配管,在进行配管零部件设计时应考虑其通用性。 】、配管零部件设计: 压缩机输出激励的能量主要通过: 压缩机动能、橡胶底脚变形能,配管的动能和变形能四种形式耗 试制版本技术文件下发及外协、外购件送样 No Lk 完善设计 ■>试制产 品 1 测试(参照其它相关企业标准执行) Yes ?控制版本技术文件下发及外协、 Yes

项目工程设计统一规定

1 . 项目名称: 2 . 工程编号:100409 3 . 设计阶段:施工图 4 . 子项号及子项名称 5 . 专业代号 Z总图: W外管、S给排水、D电气、Y仪表、T土建、N暖通、R热力、G工艺 6 . 土建图纸编号 建议:建筑专业用01 结构专业用02 01-00 (建筑专业图纸目录)〖例〗干燥袋滤车间 S09008-03T-

02-00 (结构专业图纸目录)7 . 图幅:除表格外,尽量用A1、A2(少用加长) 总图、外管及工艺大平面配管可采用A0 8 . 字体及字号 8 . 1 字体:长仿宋体 8 . 2 字号 8 . 3 所有英文字母的高宽比为0.6 8 . 4 在极端情况下,各种字高不能小于2.5mm

工艺及管道设计统一规定 1. 项目名称、工程号、子项号及图纸编号等规定按照项目总的统一规。 2.设计执行的标准和规范 《化工设计施工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HG20519-9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 《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HG20592-20614-2009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1997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HG20546-1992 《化工设备基础设计规定》HG20643-92 《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HG/T20679-1990 《化工装置管道材料设计规定》HG/T20646-1999 《化工装置管道机械设计规定》HG/T20645-1998 《化工厂管架设计规定》HG/T20670-1989 《管架标准图》HG/T21629-1999 《变力弹簧支吊架》HG/T20664-1998 原劳动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 《设备、管道的蒸汽伴管加热系统设计规定》CD42A20-83 《蒸汽全夹套加热系统设计规定》CD42A21-83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20675-1990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