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论文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论文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论文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探索

摘要: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对策

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当前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在进行校企合作的实践,通常的做法是进行“订单式培养”,许多学校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面临很多的问题,大部分学校对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探索不够,所以我们首先要研究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所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关制度,达到教师、学生、企业、学校四得利的目的。

1、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知不到位

校企合作正如校企双方的联姻,需要双方在认知、情感等方面达成共识。但是,近年来校企合作的实践表明,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知还远远没有到位。一是对校企合作的意义认知不到位。每当谈及校企合作,很多企业认为是在给企业增加负担,会影响正常生产,会使企业效益受损。二是表现在对不同规格人才的认知不到位。很多企业老总眼里,要么本科生、研究生是人才,除此以外的工人似乎就没有区别,他们对职业院校毕业生扎实的专业底蕴,高效的动手技能,潜在的技能素质以及较高的人文素质等缺乏深刻了解。三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实施方案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颁发,全国、吉林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成为目前和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主动适应并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已将校企合作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并决定2011年为我校“校企合作年”。现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年度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地方支柱产业为依托,以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为先导,以长白山区域经济发展定位为目标,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拓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充分发挥学校在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二)合作原则 1、育人为本原则:这是根本性原则。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在于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落脚点是培养合格的中职毕业生。直接服务于生产一线的企业,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2、合作共赢原则:共同受益是校企合作的基础。要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加强互动,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获利。 3、实事求是原则:我校的校企合作尚处初级阶段,在同企业的交流和合作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循序渐进、开拓创新、敢于探索,要选择最符合双方需求,能产生最佳效益的合作模式,切忌好高骛远,盲目求大求全。 4、服务性原则: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我校办学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 5、可持续发展原则:要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同行业、企业等社会各方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从资金、设备、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等方面吸引各方的继续支持和参与,不断开发新的项目,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二、目标任务 依托长白山特有的区域经济,打造立足长白山、融入世界级旅游城市圈、面向全省的实体性、开放式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中职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成本分

校企合作相关文件

校企合作相关文件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高〔2010〕8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现对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遴选100所高职院校进行重点建设。4年来,示范建设院校在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单独招生试点、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跨区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引领了全国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为更好地适应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战略的需要,教育部、财政部决定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扩大国家重点建设院校数量,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在培

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 新增100所左右骨干高职建设院校,推进地方政府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深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 1.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 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深化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 2. 政策支持与投入环境建设。各地要将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企业参与院校人才培养的鼓励政策,建立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制度,优化发展环境;支持骨干高职院校开展高职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试点,探索“知识+技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职业倾向测试等多样化选拔录取机制;加大对骨干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保证办学经费足额到位;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方向,2020年以前骨干高职院校不升格为本科院校。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探索研究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探索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1T11:02:47.1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3期作者:贞颖颖李贵波[导读]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最困惑的问题之一,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不断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条件,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有效方法,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最困惑的问题之一,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与企业合作时,高职院校应建立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中一体化育人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职业教育要培养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生产实际,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实行校企深层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我国校企合作的实践现状来看,校企合作仍然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校企合作多数尚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职业教育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依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我国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解决办法和建议,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度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当前职业院校面临的重大问题。 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职业院校应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的培养。铁道机械化维护专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组织机构,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学院的产学研合作事宜,并不断地完善了相关的制度建设,大力开拓多元化合作办学途径,积极参与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合作办学路径。 一、校企合作教学体系建设 积极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合作,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产业促教”的良性循环。一是构建产教结合教学机制,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建立具有产教结合特色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选派专业教师到哈尔滨铁路局大机段挂职锻炼,参与科研项目,形成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生产经营良性互动格局。二是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机制,增强学生实训内容的“实践性”,共享校企资源。学院以职业岗位真实工作环境为标准,建成理实一体项目工作室,具有真实的职业情境,通过导入真实项目或仿真项目,使课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结合起来,在项目工作室里完成项目设计或生产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操作过程 1.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计划。经校企双方协商,制定了“工学交替式”培养计划,即在校内主要进行公共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学习,公共基础课渗入企业文化,职业技术课融进企业产品知识,同时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工学交替”,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活动就是教学案例。这种培养计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注重把劳动部门要求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联合办学企业的企业文化、服务规范、工作流程、产品知识等内容有机融合起来。 2.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教学过程。围绕人才培养各主要教学环节,学校组织教师到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广泛深入调研,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教学、毕业实习、成绩评定等环节。对学生成绩的考核,采用学校考核、企业考核、现场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对学生学习、实训、生活等方面实行“5S”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锻炼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3.企业与学校共同提高学生素质。通过开展主题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加强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加强对学生的诚信、合作精神教育。开展见习、参观、交流等活动,加强学生对岗位、行业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院校校企深层次合作是深化职业院校改革,促进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院校通过开展多元化、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满足职业院校与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积极性,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和企业职工素质,加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双江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合力提高育人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0),42-45。 [2]袁洪志 “工学交替,责任分担”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0),46-49。 [3]夏夕美基于“学做合一”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1,(8),52-54。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研究》成果公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研究》成果公报 明航主持完成了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研究》课题组成员有李灿佳、逄增梅、王乐一、刘巧利、黄瑞兴、韩二刚、周炳权、王茂元、卢鹏程、孙宏伟、余皖苏、陈吉红。 一、关于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的思想在国外早已有之。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最早提出了劳动教育的模式,他在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一书中提出了劳动教育的主张,指出对公社里的所有儿童进行初等教育时,要求他们在学校里既要学习农业知识,又要到城郊田地从事农业劳动。配弟在1648年发表的《威廉·配弟就知识的某些特殊部分的进展致哈特利布先生的建议》一文中,提出了建立“劳动学校”即“科学工场”和“机械中学”的计划。英国经济学家贝勒斯(1654-1752)是英国最早建立工业学校的倡导者,他在《关于创办一所一切有利于手工业和农业的劳动学院的建议》一文中,提出的劳动学院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合作体,马克思称赞贝勒斯教育改革方案体现了“结束现行的教育和分工”的要求。[i]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实际中有多种具体完成形式,强调的是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密切配合,在培养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的共同责任和共同作用。“校企合作”一词在辞典、百科全书和相关的工具书中很难找到,各种期刊和论著也鲜有对这个概念的界定和表述,然而与之相关的概念不少,主要有“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工读交替”、“半工半读”等。在实际工作中,“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使用也未进行概念上的区分。那么“校企合作”与“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之间有何关系?从概念的主体性、国外相关概念和国内相关概念三方面进行比较,可以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进行定位。[ii] 相关概念主体性的比较。“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均是主谓结构,属主谓词语。“结合”和“合作”是谓语,谓语的动词词性决定了动词“结合”、“合作”的主语必须是双主体。“产学研”、“产教”、“工学”、“校企”是主语,在这些主语中又存在着并列关系,即“产”与“学”或“学研”并列,“产”与“教”并列,“工”与“学”并列,“校”与“企”并列,也就是说这些概念的主语是双主体。这些概念的双主体性体现出他们的词面义与整个词义的同一性,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他们都有两层基本的含义:第一层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本质含义,即知识和劳动的结合,强调的是过程的结合;第二层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即产业界与教育部门,或院校与企业的结合、合作,强调的是对象的结合。 国外相关概念的比较。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化进程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各异,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经过长期的锤炼也呈现出各自的特殊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体现在培养模式的称谓上也不尽相同,比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式”、日本的“产学合作”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之间是不可以相互替代的,是有区别的近义词语。“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源于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中职院校校企合作协议书(范本)

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更好的发挥甲、乙双方各自优势,经双方研究协商,同意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并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目的: 通过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利用校、企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把课堂传授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操作能力的企业技能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合作办学。 二、合作专业: 三、合作形式:工学交替式、2+1模式、订单委培式等校企合作。 四、合作内容: 1、在乙方设立“福建省新华技术学校实训基地”,共同开展专业宣传、协同招生工作,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

会,为教师提供专业实践机会,为毕业学生推荐就业,共同合作开展行业各类教育培训和学历提升函授学习等项目。 2、在甲方设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接受企业委托进行职工培训,与企业签订“订单式”(“2+1”式或“工读交替”式)人才培养协议等合作等。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校企联办培养在校学生。另一类是校企联办培训企业员工。通过成立实训中心,校企共同承担在岗职工与转岗职工的培训任务,帮助企业提高职工技能和专业知识,促进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发展。 五、甲方权利和义务: 1、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以企业需求为办班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储备企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2、通过企业及时掌握行业当前的信息、技术要求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要求相一致; 3、负责调整学生的课程、考试安排等计划,尽量不与实习工作发生冲突。如需要安排学生回校参加有关活动,应提前通知乙方,办理相关请假手续。 4、协助乙方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协调及管理工作,确保学生遵守乙方的规章制度。 5、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了解、掌握与本专

《关于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关于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一:关于校企合作实施方案范文 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xx]16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和我院示范性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坚持本专业以服务贵州公路、建筑行业建设为宗旨,培养掌握工程机械检测与维修、工程机械操作技术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面向工程机械维修和施工企业,具有精维修、能操作、会营销、懂管理和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当地经济服务。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院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刘焰 成员:安军、田兴强、周勇、杨涛、袁跃兰、王茵、李世红、冯雨、李宾、何志静、薛峰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心得体会: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层问题(最新)

心得体会: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层问题(最新) 建设教育强国,职业教育不能缺席。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调动社会多方力量尤其是企业的全面参与。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政府在鼓励和引导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一些深层问题尚待突破。这些问题包括:如何转变职业学校封闭办学模式,推动人才培养和社会使用相衔接、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相适应?如何深化产教融合发展,调动行业企业参与的内生动力,让企业的投资利益得到有效保证?如何落实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切实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如何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和人才提供方式,大幅提高职业学校服务能力?为有效落实《促进办法》,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力量深入参与职业教育,需要强化社会投资信心、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高积极参与意愿、拓宽参与领域和深度。 统筹盘活职业教育资源,强化社会投资信心是当务之急。加快研究出台配套的引导政策和操作办法,明确工作目标和评估办法。放宽对民办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和办学硬件的不合理限制和隐形壁垒,破除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的法律和政策障碍。强化

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和部门协调配合,加强行业部门对本部门、本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疏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堵点,统筹投资、专业建设、招生就业等事项。这些都必须通盘考量,做好顶层设计。 深化产教融合,调动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是问题关键。集聚社会资源动态对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要求,打造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真刀真枪的企业环境中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发挥职业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作用,推动一批“职业教育型企业”发展,真正让职业学校毕业生有发展成就感,让参与企事业单位有获得感。只有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校企合作才真正有出路。目前,调动企业积极性,需要在企业之外的学校、政府部门方面多下功夫。 健全融资机制,解决职业学校的“钱袋子”问题是保障。改善企业进入职业教育的意愿和能力,搭建职业教育产业融资、担保、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改革,落实好财政奖补政策和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改变“政府热、资本冷”的现状,建立动态可调整的收费定价和政府补贴机制,平衡好社会效益与社会资本收益。

校企合作论文职业素养培养论文

校企合作论文职业素养培养论文 高职校企合作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目前,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与企业所需人才之间存在脱节,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所欠缺。本文指出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迫在眉睫,并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自我培养、高校的德育引导以及社会企业提供的实践平台,共同构建校企合作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素养高职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持续增加,而大学毕业生的社会有效需求却并未明显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社会领域的转变。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古人曾以“立业成家”作为人一生当中的两件大事,可以看到,职业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人生的成败,在现代社会,职业的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显然,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仅仅通过学校是不够的,社会企业的配合尤为重要。很多企业都想把毕业生直接投入“使用”,却发现很困难。企业界也逐渐认识到,要想获得较好职业素养的大学毕业生,企业也应该参与到大学生的培养中来,这也使得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成为了校企双方共同的目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是一种学生在校学习理论和在企业生产实践交替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用结合的合作培养模式,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我们应该充分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共同搭建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平台,打造适应社会企业的专业技能人才。 二、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与高校引导 大学校园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基地,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道出了教育的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由此可见知识素养的重要性,知识素养作为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需要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不断进行自我培养。 此外,道德教育同样是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需要高校的积极引导。班固强调说“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可见,“诚”是天理的根本道德属性,因而也是人伦道德的本源,这与目前大学开展的诚信教育是一致的。当前由于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高校的教育越来越偏重于技能上的培养,从而导致了青年学生的人文素质及道德修养不同程度的滑坡,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政府和不少专家的关注。 目前,“心”教育是我院响应校团委号召开展的大型主题思政教育活动,即通过长期的创新与实践,不断结合中央两会精神,全面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心”教育活动旨在为进一步弘扬大学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精神,引导和激励全校广大团员青年自我管理、勤于学习、健康成长,积极参与和谐校园建设;回顾中国共产主义青

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意见 市教育局市劳动保障局市经贸委市人事局 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常州工商局 为贯彻《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苏政发〔2006〕26号)精神,推进职业院校(包括设在本市范围内的公办和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师学院、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职教中心、技工学校,下同)实行面向市场需求,符合高素质技能型创业型人才培养要求,创新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现就我市加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要求 近年来,我市职业院校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等教学模式,在培养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上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普教化、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管理分离等状况仍然存在,这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各职业院校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只有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才能办成真正的、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才能培养

高素质的、企业欢迎的技能型创业型人才;要抢抓发展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伙伴,积极组建有企业参加的“职教集团”,有效利用企业资源,本着校企互惠共赢,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要将校企合作办学作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办学模式改革和教师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作为职业院校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模式,促进职业教育进一步办出特色和水平,更好地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各有关企业要把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发挥企业技术、设备、信息等资源优势,与职业院校共同做好人才培养、专业开发、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等工作,为企业人才素质提升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提高奠定基础。通过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校企紧密结合的新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二、主要内容和方式 (一)共同建立实习就业基地 职业院校要通过与企业签定协议、在企业挂牌等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生产实习和就业基地,积极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要制定实习制度,会同企业制定学生生产实习计划,实习期间安排有关教师对学生生产实习进行管理,安排教师到企业带队实习或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工作,杜绝在生产实习阶段简单将学生推给企业作为劳动力使用或安排从事专业不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评价指标体系(意见)

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评价标准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我市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实际,特制定《太原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评价标准》(详见附件,以下简称《标准》),设置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4项,满分120分。作为十二五期间督导与评估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成效的参考依据。 《标准》的制定,旨在通过有效、规范的管理,提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优质就业率,切实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品德、良好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同时要求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转变职业教育理念,不光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现代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要同市场“零距离”对接,真正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校企结合的整体思路为:遵循职业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规律,以有利于加强和促进职业教育,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素质为原则,以学校为主体,通过不同形式与企业合作,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满足学生求学欲望,实现企业、学生、学校共赢。职业教育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校企合作的意向书范文

2020 关于校企合作的意向书范文 Document Writing

关于校企合作的意向书范文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 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 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 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关于校企合作的意向书 在现代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内在潜力,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因此,走出去,引进来,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不同的方式,各有所长,重要的是因“地”制宜,重在“结合”。因“地”制宜,即根据学校条件、专业要求来决定企校结合形式。因此,餐饮有限公司要用最优质的服务和合作模式真诚寻求各大院校合作。 【公司介绍】 近年来,公司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人才强企之路,大力实施“人才兴企、科技强企、品牌树企、文化促企”的发展战略,希望通过企校合作,让众多高校专业人才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促进企业的快发展、大发展。 1、的人才理念

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兴企、科技强企、品牌树企、文化促企”的发展战略。企业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建立起引进、使用、留住人才的良好机制。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梯队和文化素质结构,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管理团队,锻造一流的员工队伍。 “吸纳人才、善用人才、发展人才”是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在用人上以“以人为本,任人为贤”为原则。以“忠、诚、能”为衡量标准。即坚持以品德第一,能力第二为任用标准;坚持“有德无才,其德可用;有才无德,其才难用”之造才原则。 2、成立企校合作领导小组,保证企校合作有效运行 公司于20XX年成立了由公司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企校合作领导小组",由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先生担任组长,下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分析、研究企校合作的模式、方法,找准人才定位,明确合作方向,全面指导协调公司企校合作及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各项工作。 【合作目标】 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企校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院校教育与企业管理现代化、实现教育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合作模式。 【合作优势】 1、就业优势: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失业率居高不下,毕业即意味着失业。为缓解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学

校企合作论文:浅谈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论文:浅谈校企合作 [摘要]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产物,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使企业在用工需求和职业院校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方面增强了沟通,双方各自的目的进一步得以明确。对于企业来说,缩短了员工的培训周期,降低了成本,利润增加了;而学校方面不但使教学设备和场地得以扩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又有了方向和目标。校企合作是在企业、职业院校、学生三者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它将逐渐形成三方互惠互利、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互惠共赢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在办学模式上,国家十分提倡走校企合作之路,许多学校正积极地寻求各种途径,想方设法与企业取得联系,希望双方达成共识,实现双赢。近几年来,校企合作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快速发展。这种学校与企业的携手联合,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院校和企业看好,在就业市场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它将逐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绿色通道。 一、校企合作教育 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内涵是:

产教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产学结合,定岗实践;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增加学生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二、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很多 就办学形式来说,有企业办学与学校办企业、定单教育、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或企业用人、订单培养、学生择业三位一体等等。就师资队伍建设而言,有聘请企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学校实习教师到企业实践、调查等不同方式,各有所长,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即根具学校条件、专业要求来决定校企合作的方式。 企业办学,简单的说就是自己办学自己培养。在行业、企业办职业教育中,企业是办学主体,学校是企业的一部分,天然的校企关系为订单教育的实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所以,学校必须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按需要坚持为本企业服务。此时,企业发布需求信息及时、准确,校企之间沟通渠道畅通,保证了一定数量的订单。而且双方资源能够完全共享,能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这类教育模式只适用于一些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不具备条件。其侧重点是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学校大力培养,与企业所需岗位无关的其他类知识技能,就不设置。学校所能开设的专业只能为这一个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改革思路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改革思路 摘要: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入手,研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开展校企合作,要建立内在动力机制、外部驱动机制、运行调控机制和保障机制,通过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建人才资源库、共建专业和课程、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服务和推广、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等形式寻求共同发展。 关键词:职教教育;校企合作模式;运行机制;合作载体 前言:校企合作教育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寻求利益交集共同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校企合作模式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范式,它指的是职业教育为满足企业人才需要而进行的可复制的实践办学的一种发展样式,是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下,开展的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的样式。通过这些样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重点,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一、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我国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是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合作模式,它主要是指在我国职业教育中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提高人才质量和劳动者的素质。就其本质而言,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以实现良性互动和“双赢”局面;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其目标是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人才的竞争优势,最终目的是促进学校和企业发展。职教集团内部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按照企业和学校的安排实施的、交替进行的课堂教学和企业实际操作培训的教育模式。从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来看,形式多样。如“订单式”,“零距离对接式”,“捆绑式”,“产学研一体式”,“双循环式”,“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多形式推进式”,等等。但在实际操作上,还远没有形成科学的、深层次的合作,合作大多处于以学校为主企业相对被动的层面上。 二、集团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校企合作的模式,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分析,应包括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和载体两个方面。校企合作的载体是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基础,是双方合作行为共同指向的对象;机制是合作的动力及其运行规则,是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两者不可偏废,其有机结合共同构成校企合作的模式。 (1)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构建 教育行为的动机和目的与企业行为的动机和目的不完全相同。在市场经济环

新形势下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新形势下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23T14:42:08.360Z 来源:《教育学》2016年10月总第106期作者:彭列[导读] 在社会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担当了绝大部分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的责任。 广州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510000 摘要:在社会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担当了绝大部分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的责任。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也是职业院校特色办学的重要依托。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职业院校不断探索创新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新形势职业院校校企合作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期望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通过企业的参与,可以提高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质量。但是当前的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合作缺少有力的政策支持,导致企业参与的热情不高,合作模式单一。因此,应当进一步加以完善及改进,促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更为紧密,并且发挥有效作用。 一、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 1.订单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模式指的是“顶岗实习与就业结合”,校企签署合作协议,这一订单包括了企业用人需求的预订单,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组织教学,然后经过考核合格之后,学生会以“顶岗实习”的形式到企业工作,通过企业的具体工作来强化实际的操作技能,从而满足企业的要求。订单培养模式能够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而且企业也可以制定中长期人才的规划,并得以保证实施。除此之外,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性更强,还可以实现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 2.资源共享模式。“资源共享”模式就是学校或者是企业的一方为主体,另一方为辅助,通过协议而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并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共享、共用,实现校企共赢原则。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优点是起到了资源节约与整合的效果,从而使得资源的收益最大化。而且由专业的老师通过在企业的专业技能操作,有助于提高专业水平,还能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作为企业,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教育培训资源,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3.校企合作科研。 (1)攻克技术难关。学院要充分发挥教学、科研优势,研究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并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研发,组建由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技术攻关组,攻克阻碍和影响行业、企业发展的技术应用难题。(2)研发新产品。此外,学院可根据企业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进行技术、管理知识和专业理论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 4.工学交替模式。常见的工学交替指的是教学见习与工学交替,即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岗位的认知,从而了解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岗位职能、职业道德进行提高的了解学习;以及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等可以进行现场的观摩与学习,然后自己动手制作产品,对岗位达到一个初步的了解。目前,可以把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先学习、后实习、再就业的一体化职业规划,并且能够有效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企业也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二、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优化措施 1.完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办学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校企合作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在实习中掌握生产工艺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的管理方面,企业可以参与到学校课程标准的制订与质量监控,把企业标准与教育标准相结合,选择一些适应于如今经济发展需求、科学实用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校和企业双方要建设联合实习基地,双方本着友好合作的原则帮助学生来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情况,培养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学校应当建立起一定的企业信息反馈机制,并做好后期的跟踪服务,有效保护好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 2.壮大职业院校“双师”队伍。职业院校一般都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增强学校的双师型老师队伍,让学校优秀的老师去进修、参加培训班,以及下放到企业进行具体技能的实践,从而不断提高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需要。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进行任教,从而让学生接受到先进的专业理念与高超的技能水平,有助于提高学校双师型的师资力量。 3.建立校企合作技术交流平台。职业院校通常是以项目的方式与企业展开合作,项目完成了,校企合作也就结束了,可见校企合作缺乏紧密性和连贯性。职业院校应该为校企合作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健全校企合作规章制度,明确合作各方的责权利,使校企合作由个人行为转变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为。职业院校应该建立校企合作的激励和考核机制,积极鼓励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承担企业横向课题,进行技术研发。 当然,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资金保障。职业院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必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建立校企合作协同机制能够有效激发校企双方的能动性,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质量。参考文献 [1]严金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商论,2016,(13)。 [2]李璐试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评价指标体系(意见)

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评价标准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我市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实际,特制定《太原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评价标准》(详见附件,以下简称《标准》),设置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4项,满分120分。作为十二五期间督导与评估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成效的参考依据。 《标准》的制定,旨在通过有效、规范的管理,提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优质就业率,切实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品德、良好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同时要求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转变职业教育理念,不光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现代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要同市场“零距离”对接,真正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校企结合的整体思路为:遵循职业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规律,以有利于加强和促进职业教育,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素质为原则,以学校为主体,通过不同形式与企业合作,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满足学生求学欲望,实现企业、学生、学校共赢。职业教育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附件 太原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评价标准

校企合作方案(8篇)(精华版)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一): 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真正统一思想,采取措施,把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根据上级有关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组织编制了《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2、紧紧围绕我校的行业特色,发挥电力技术优势,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打造学校的专业特色。 3、立足电力做强,面向社会做大,多方用心联系,构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领导组织机构 为使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作真正贯彻落实,抓出实效,从而为学校增添发展后劲。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校企合作领导组。 组长:崔作让 副组长:王畅郭明德杨宇松闫文贵 成员:霍宇平董跃中郭雪珍刘海荣陈坚孟昭祥郭福祥张圣孙国经 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工作部。

组长:霍宇平 成员:董跃中高晓维郭雪珍王宏广刘海荣郭福祥任松青牛建平 办公室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宣传及建章立制工作。 2、开展外联工作,选取企业,明确合作目标、资料、方式等。 3、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善,保证持续提高。 三、校企合作目标 1、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2、做到合作模式的多元化,以坚持服务行业为主,同时根据实际状况,实施联合培养。 3、坚持培训后备高技能人才与加强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并重。 4、力争建成企业职工高技能培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方式 1、主动将服务、技术送到企业,将培训送到现场一线。 2、承接企业定单,根据企业用人数和规格开展定单培训。 3、校企共同、联合开展培训。 五、我校校企合作的一些经验 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山西省电力公司,主要任务是为省公司进行职工技能及全员岗位培训,多年来一向将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仅20xx年,学校就完成行业内外营销自动化、变电仿真等培训任务47期1618人次。同时,学校面向社会,加大为系统外企业服务力度,目前学历教育学生共有1500人。 20xx年,我校已用心转变观念,开展校企合作活动,该活动主要针对山西省电力公司各供电分公司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